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文学创作中存在的问题

儿童文学创作中存在的问题

儿童文学创作中存在的问题
儿童文学创作中存在的问题

儿童文学创作中存在的问题

侯颖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家曾坚守着“一片净土”,只写正面、光明、快乐与温暖,读者的诉求也局限在这些方面,当时,有一位家长提出来他的孩子在看了儿童文学名著班苔莱耶夫的《表》后偷了母亲的一枝自来水笔,引发了“儿童读物应否描写阴暗面的问题”的讨论;20世纪八十年代,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文学的审美场域越来越宽,儿童文学作为文学的分支也枝繁叶茂地成长起来,但作品的审美趣味还是囿于阳光和快乐,作家觉得儿童单纯的心接受不了悲剧的“打击”,死亡更是离孩子很遥远的事情。1984年11月发表在《少年文艺》上常新港的《独船》因涉及到主人公石牙子的死亡,引发了儿童文学如何表现社会生活广度、深度甚至是悲剧问题的讨论,反映了人们对儿童小说艺术特性强烈的困惑和追求。21世纪初,《儿童文学》杂志举办全国“中青年作家小说擂台赛”发表的48篇作品中,有18篇涉及到死亡问题,占全部作品的三分之一强,其中7篇是以死亡作为小说的主要情节,另外11篇以死亡作为小说的功能。在生与死的二元对立结构中,对生命的赞誉和对死亡的贬斥,构成了人类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但因中西文化不同的追求,对死亡的认识也迥然有别,在《论语》中子路问生死,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其实意在言外,亦即告诉人们要做好本分的工作,如果心有余力再关心死后的事。但是,至圣先贤对生死的这种回答,成为中国人对现实强烈追求和不问死亡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至高法则,遮蔽了中国人对死亡话题的深度探讨,在中国的民俗里谈论死亡也是一个不吉利的话题。在西方的文化中,对死亡研究从古至今都是对生之意义的一种给予,海德格尔认为,人从诞生之时起,就具有了“向死性”特征,弗洛伊德在强调生的本能时,认为人有一种死亡本能。美国生死学家萝丝(E.Ross)认为:“死如同生一样,是人类存在、成长及其发展的一部分。它是我们生命整体的一部分,它赋予人类存在的意义。它给我们今生的时间规定界线,催迫我们在我们能够使用的那段时间里,作一番创造性的事业。因此,从正面的积极意义来看,死亡的意义可说就是‘成长的最后阶段’,也就是说:‘你是什么,以及你所作为的一切,都在你的死亡中达到了高潮’。”①如何教育儿童正确认识死亡,不要让孩子从小就蒙上阴影,应该说是儿童成长教育的重要一课。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青少年犯罪率和自杀率每年正以11%的速度攀升,2004年6月19日《中国青年报》报道,距被执行死刑不足48小时,记者采访了杀人犯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记者问:“四个年轻同窗的生命在你的铁锤下消失了,你对生命有过敬畏吗?”马加爵回答:“没有。没有特别感受。我对自己都不重视,所以对他人生命也不重视。”特别在科技至上的今天,人们对技能和知识的尊崇超过以往任何时代,但对生命的意义和生命价值的大命题似乎淡漠了,疏略了,出现了“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文学是人学,儿童文学更是关注儿童成长赋予儿童感情源泉不绝的文学,我国以往的儿童文学排斥“死亡、黑暗、悲剧”等,事实上,哪怕是在严格禁止悲剧的阳光般的儿童文学后面,也有死亡和悲剧真实人生的影子,只不过在儿童文学诉求中以一种极端恐惧的和禁绝的形式出现,是虚伪人生的另一种版本和描摹。加拿大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利里安·史密斯认为:“赋给作品文学价值的,是技巧而不是素材”。②苏联作家波罗耶波利斯基也认为:“我主张写全面,不能只写善,那么恶就会成为绚丽的珍品;如果只写幸福,人们就不再去注意不幸的人,最后对他们也都麻木不仁了;如果只写那些美好的,一本正经的东西,人们就不再去讥讽生活中的丑恶。”③《儿童文学》杂志小说擂台赛集中关注死亡问题,似乎可以标志着中国儿童文学向现实和成长迈进,说明我国的儿童文学作家越来越关注生命、关注现实,在反映生活的全面性和深刻性方面向纵深发展。其独特视角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待死亡的态度上,能够坦诚客观,不再遮遮掩掩,把一个真实的人生现象展示给孩子们。如黑鹤的动物小说《饲狼》中主人公其其格老人的死,其其格是一位住在草原上远离人群的小木屋中的老妇人,一天夜里有位司机把两只小狼遗留在老人那里,老人爱惜这两只小生灵,精心地饲养它们,取名为牙和石,当老人发现牙和石是两只小狼时,他们已经结下了浓厚的感情,老人孤独的心灵由牙和石得到了蔚

藉,当牙和石长大之后,老人自己的生命也慢慢地走向了终结,一天黄昏老人像往常一样在屋前的台阶上,“当太阳完全被地平线隐没时,其其格却没有像往常一样慢慢地站起来,回屋子里生火做饭。牙轻轻地叼住其其格的衣袖,老人慢慢地倒在台阶上。”死是自然的缓慢的过程,牧人的生命来源于草原,如草原上其他有生命的物种一样,也是自然的一景,小说写得恬淡静美,其其格爱的伟大如雕塑般凝固在她抚养长大的两只小狼——牙和石的记忆中,也凝固在读者的记忆中。

不仅生命的自然死亡,儿童文学能够坦诚面对,而意外的残酷死亡,世界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也能以审美的眼光,引领儿童理智地认识,日本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加藤多一的中篇小说《白围裙和白山羊》描写了小学生小透和他心爱的白山羊之间的生死离别的故事,弗洛伊德在探求儿童的精神成长中发现,儿童与母体分别之后,有一阶段移情给他最喜爱的物品,出现“恋物情结”,这物包括儿童最喜爱的物品、有生命的宠物和友谊挚深的朋友等。随着物品的丧失,儿童的心灵也经受一次次痛苦的洗礼,逐渐变得坚强和成熟起来。小学生小透有一只精心喂养的小山羊淘卡,在妈妈死后,淘卡成了与小透密不可分的伙伴,小透去城里不得不与淘卡分开,他不忍让淘卡到小松家送死,就偷偷地把它放到水草肥美的森林中,过了一段时间等他再去乡下寻找淘卡时,淘卡已经死去。小伙伴们都回避淘卡已遭不幸的现实,这时小松伯伯大声骂道:“混帐东西,不许自欺欺人!”“小透!好好听着!你的山羊已经死了。”“我估计,还没到冬天就死掉了。”小透听了这个消息,忍受着心中的伤痛,但淘卡的死是小透的“善良”造成的,小透必须正视现实、忍受伤痛、战胜伤痛,他才能长大。

第二,在探索死亡的原因时,儿童文学作家不再单纯地归结为社会自然等外部原因,或单纯的自身内部原因,而是努力寻求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的纠结点。韩清辰的《水自无言》是一篇“摄人心”的艺术作品。主人公形象、情节安排和主题思想都与常新港的《独船》相似,《水自无言》的主人公哑巴与《独船》中的石牙都是农村贫困的少年,哑巴没有父亲,石牙死了母亲;哑巴想上学,渴望正常孩子的生活,石牙想与王猛等同学一起玩球获得友谊。结果,石牙和哑巴双双死去,并以死唤起了人们的警醒。但这两篇小说在结尾的处理上有本质的区别:石牙是为了救人而亡,面对洪水的一刹那,同学们的“石牙来了,石牙划着船来了”的呼喊,打破了石牙与同学们的隔阂,使他从孤独中解放出来;而《水自无言》中的哑巴被人们怀疑偷了校长家名贵的手表,被警察抓走,在他死后,人们发现他写在纸上“不是我”的这句话,这句话表明了哑巴从肉体到精神的双重毁灭,他对人生绝望了,临死前处在被误解的孤独与绝望之中。这种悲剧的震撼力是巨大的,结尾老瓦匠恶狠狠地骂秋桃说:“你这个孩子太没志气,还不如人家哑巴。”既是世人送给不能为自己辩解的冤死的哑巴的墓志铭,也表现了作家对活着的所谓正常人的辛辣讽刺,这些正常人既包括成人世界的校长、警察、瓦匠们,也包括儿童世界的秋桃、惠惠和山竹们。从而,引发人们对生命的深度探求和对人性的拷问,比起《独船》中张木头以儿子的死惊醒起来的光明的尾巴要意味深长。哑巴和石牙都是少年,都面临着美国精神分析学家H·埃里克森所说“自我同一性”的建立,积极地令人

满意的同一感就是“一种个人身体上的自在之感,一种自知有何去何从之感,以及一种预期能获得有价值的人们承认的内心保证。”④不能确立“自我同一性”的人,就会陷入双重人格的纠结,从而造成角色定位的混乱。如果说哑巴在成长中追求“自我同一性”,从而断送了精神和肉体的双重自我,那么石牙则在断送肉体自我中完成了精神“自我同一性”的建立,所以说《独船》与《水自无言》体现了作家对生命死亡外与内纠结的深层思考。哑巴和石牙子比起斯坦贝克的《小红马》中的主人公乔迪,他们都没能勇敢地面对苦难,也没能成长下来。事实上,与单纯的死亡相比,关注人生许多突如其来的打击和考验,能够坚韧地活下来对儿童成长更有意义。石牙和哑巴的死亡决不是简单的、单纯的死亡,他们的死涉及到心理层面和文化层面的许多问题,值得我们继续纵深思考下去。

第三,在面对一系列的死亡问题时,儿童文学在叙述手法和思想倾向上与成人文学有很大区别。谢华良的《落雪无痕》和余华的《一种现实》都写了家庭内部成员接连的死亡。在小说《一种现实》中,死亡与鲜红的血是联在了一起的,而且伴随着老人骨头腐烂的声音,让人觉得死的恐惧和不可抗拒,一个四岁男孩皮皮因抱不动襁褓中的堂弟而撒手摔死了他,婴儿父亲为了给儿子报仇,用脚踢死了侄儿皮皮,皮皮的父亲也为了给儿子报仇又害死了弟弟。每个人死的过程、死的细节都描述得逼真细腻,作者的笔触如手术刀般肢解着死亡的因素,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不满和愤懑,一种压抑与绝望的暗流通过作品流向成人读者。而谢华良的《落雪无痕》写到的死亡,也是一系列的,父亲因车祸而死,爷爷因思念父亲而死,父亲死后,大家都瞒着奶奶,怕让她知道受不了丧子的打击,奶奶也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直到18年后,奶奶临死才流露出已经知道儿子死了,奶奶怕大家悲伤才装着那么乐观的,为了一个“爱”字,所有活着的人都在“制造”幸福地活着,作品反映出人间的温暖与美好。通过对死亡迥然不同的描写,可以看出儿童文学是积极、乐观、向上的,而成人文学可以表现作家对人生消极、冷漠和绝望的态度,它们的艺术手法和思想倾向明显不同。

第四,在对死亡具体描写的审美层面上,儿童文学作品往往流露出宁静之美,淡淡的忧郁之美。在阅读左泓的《永远的约定》时很容易使人联想起我国经典音乐《化蝶》的旋律,小说中的小女孩陈小囡,得了不治之症,但她喜欢在病房里画仙鹤,背景是“胭脂红的云霞,一只仙鹤正从云边落下来……”因为三年前陈小囡捡到一枚鸟蛋,孵出一只毛茸茸的小仙鹤,陈小囡给小仙鹤起名叫欢欢,并把它放回扎龙自然保护,于第二年再去时,那仙鹤认出了陈小囡。陈小囡知自己得了绝症之后,对好友何谐说:“死没什么了不起……如果有一天,我……你要是在扎龙看见一只仙鹤,长着一双我的眼睛,那只仙鹤准是我。”何谐替病重的小囡去见欢欢,何谐沉浸在与仙鹤欢欢相会的喜悦中,可这时传来了小囡病逝的消息,何谐思念好友,但她深信小囡的话:“有一天,我死后,就变成一只仙鹤,又高贵又美丽,在天上自由自在地飞啊飞……”这是一篇凄美的故事,但在作家轻松优美的语言中,描绘得如诗如画。日本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用了整整一章篇幅,通过主人公小豆豆的眼睛写泰明同学死后,大家对

泰明的悼念,校长小林先生“好像哭过一样,终于,先生缓缓地开口说道:‘泰明死了。今天,我们去参加他的葬礼。泰明是大家的好朋友,真是可惜,老师们也都难过极了……’”“巴学园的空气中第一次充满了悲伤,”“小豆豆想起了泰明的影像,还想起了两个人一起玩耍的日子,但是,小豆豆知道,泰明再也不会到学校来了。”“死就是这样的。”一向活泼淘气的小豆豆在参加泰明同学的葬礼时,只是“静静地低着头”,“把悼念泰明的小白花轻轻地放进泰明睡着的棺材里面,”作品直接描写了死者的形象,“泰明睡在棺材里,被花朵围绕着,闭着眼睛。但是,泰明虽然死去了,却像平时一样,看上去那么温和,那么机灵。小豆豆跪下来,把小白花放在泰明的手边。然后,轻轻地抚摸了一下泰明的手,这是小豆豆曾经摸过多少次的手,是令小豆豆留恋不已的手。”泰明同学平静安祥,“抚摸”写出了小豆豆对泰明的爱和留恋,更表现了她的天真善良,直到葬礼结束走出教堂,小豆豆“脸颊上沾满了泪水。”作品充满了对死者的深深怀念之情,这种情感不断激发出人灵魂深处的情感的波率,仿佛是灵动的小溪,清澈透明,温柔可亲,令人动容。

中国儿童文学对死亡的关注意识越来越清晰明了,作家在表现技巧上,是纯儿童文学式的,作品直面人生的悲悯情怀和美学追求上,也是纯中国式的。与世界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相比,中国儿童文学死亡叙述的符号意义远远大于它的审美意义,对生命意义生命存在状态缺少宗教般形而上的思索和诉求,往往停留在现实和精神世界的交叉点上,进一步说,只是拘泥于人物的偶然命运和个人性格,没有西方文学的悲剧意识和对人存在和异化的精神求索,更没有西方现代作品中为当下的人寻找一个精神的出口。信任人性,寄希望于未来,激发所有儿童对人性的信任,对生命的热爱,是儿童文学作家的责任,“在安徒生诗情充沛的童话里,浸透着梦想更加美好的未来的坚强信仰。这一信仰使安徒生的灵魂和孩子们的灵魂直接融合在一起。安徒生就是这样倾听着潜藏于儿童们心底的愿望,协助他们去完成使命。安徒生和儿童们在一起,并依靠儿童们的力量,防止着人类的灭亡,牢牢地守护着导引人类的那一理想之光。”⑤中国的安徒生们也应弯下腰来系紧鞋带如夸父逐日般追寻那一理想之光!

注释:

①转引自冯沪祥:《中西生死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页。

②利里安·史密斯:《欢欣岁月》,富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9年版,第74页。

③波罗耶波利斯基:《白比姆黑耳朵》,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序2页。

④H·埃里克森:《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66页。

⑤波尔·阿扎尔:《书·儿童·成人》,日文版,纪伊国书店,1986年版,第155页。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儿童文学完整答案

儿童文学作业及答案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儿童文学: 指为少年儿童所理解、所喜爱,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学作品。 2.儿童情趣:指与儿童心理特点相适应的儿童语言、行为的情调趣味。 3.儿童文学题材: 指儿童文学作品中具体描绘的社会生活事件或现象,是作品内容的最主要因素。 4.生活流手法: 按生活本身的发展顺序与空间转换来组织故事和开展情节的一种艺术手法。 5.意识流手法: 以“内心独自”、“自由联想”、“象征暗示”等方式来表现作品中人物意识流动的一种艺术手法。 二、问答题 1.儿童文学的最大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 A.富有儿童情趣(体现在所有的儿童文学作品中) B.韵文性(体现在婴幼儿文学中) C.直观性(婴幼儿文学和童年期文学) D.幻想性(童话和科幻小说中) E.叙事性(所有的儿童文学作品) 2.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主要区别有哪些?举例说明。 韵文性、直观性、幻想性和叙事性是儿童文学样式上的四大特征,加上儿童文学的最大特点“儿童情趣”,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儿童文学的五个基本特征;也是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最大区别。儿童文学同成人文学的主要区别在于,艺术视角、文学趣味以及作品深层的思维方式和创作心理。但是,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并没有截然的界限,它们之间可以说是犬牙交错、相互渗透。 3.儿童文学可以描写爱情题材吗举例说明。 儿童文学可以描写爱情题材,因为儿童文学的题材是极其广泛的,一般成人文学所表现的题材,儿童文学都可以表现。所以,在儿童文学题材上,不应人为地限制题材。写什么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如何写。同样是爱情题材,儿童文学作家就必须采取适合儿童接受并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反映角度与艺术方法来表现。中外儿童文学史上,就有不少描写爱情题材的名篇佳作。以王子与公主的爱情为题材的古典童话比比皆是,最典型的如格林童话《灰姑娘》。 4.创作儿童文学作品在艺术手法运用上的“四多四少”是指哪些内容 1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多用,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少用。 2生活流手法多用,意识流手法少用。 3.描写、对话多用,议论、叙述少用。 4.顺序多用,倒叙、插叙少用。 5.什么是母题儿童文学的三大基本母题是什么 母题是指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因素,或事件,或场面,或手法,或意象,也可以指反复出现的主题或题材。儿童文学有三大基本母题:爱的母题、顽童的母题、自然的母题。 6.儿童文学对语言有哪些特殊要求 一是婴幼儿文学的语言应该适合成人给婴幼儿讲读;二是这种口语化语言还要适合婴幼儿的语言特点,如短句子,以词代句、好用叠音词、反复等。因而就语体来说,婴幼儿文学应是口头文学,应具有口头文学的一些特点。 7.简述成人儿童文学作家的取材方向。 答:成人儿童文学作家取材的方向大致是: (1)取材于同间文学,格林童话就大多数取材于民间文学,我国最有名《神笔马良》就是从民间故

电视台少儿栏目策划书

电视台少儿栏目《童学我最棒》策划方案 一、前言: 繁荣少儿广播影视节目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各类广播影视少儿节目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力补充。少儿节目要符合少年儿童的欣赏情趣,适应不同年龄层次少年儿童的欣赏需求,做到知识性、娱乐性、教育性的统一。在受众市场日益细分的今天,少年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同样是媒体应牢牢抓住的—个受众群。 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城市儿童每天看电视的平均时间为两小时,这说明电视已经成为少儿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目前九江县的电视节目中,没有一档专门为孩子办的节目。《童学我最棒》就是针对这一现状量身策划的一档凸显鲜明本土特色的少儿栏目。 二、栏目介绍: 《童学我最棒》栏目力求通过节目以满足孩子们的精神需求,将从孩子们的视角入手,关注孩子们关心的话题,展示他们多姿多彩的生活和丰富的内心世界。栏目集宝宝才艺秀、家庭秀、校园风采秀和户外真人秀为一体,融入了时尚、励志、爱心、快乐、公益等现代元素,是一档老少皆宜、成人与孩子都非常适合观看的节目。 栏目风格轻松幽默、充满童真、生动活泼、健康向上,它不仅弥补了九江县电视少儿节目的空白,更是对丰富全县少儿文化生活、提高少年儿童综合素质、促进家庭幸福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栏目时长:15分钟,周播。

播出时间: 首播:一套周六18:30 重播:一套周一至周五:18:30 二套周一至周日22:00 12:00 三、栏目版块: 栏目形式、板块设计考量标准通常有两个,一是栏目组整体实力,第二是本地区少儿综合表现力和艺术素养水准。结合电视台当前的采编能力及区域少儿艺术素养的整体水平,《童学我最棒》栏目可设置以下板块: 1、《一周萌宝秀》或《一周之星》子版块: 内容:体现宝宝的天真、可爱。 时长:3分钟 对象:0至3岁 拍摄方式:以家长手机或DV拍摄宝宝生活各种萌态素材为主,记者上门拍摄为辅,素材交由栏目组,经艺术加工剪辑后播出。 2、《小小明星赛》或《才艺我最棒》子版块: 内容:体现宝宝的才艺、技能。每期安排一至两个小宝宝或者组合,充分给予表现空间,才艺内容不限,形式不限,如唱歌、跳舞、演奏、朗诵、讲故事等。每月可通过栏目官方微信评出一位“当月童星”,增强与受众的互动性。 时长:5分钟 年龄:3至6岁

左翼文学思潮影响下的张天翼儿童文学作品_赵步阳

左翼文学思潮影响下的张天翼儿童文学作品 赵步阳 (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1) 摘 要: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受到了左翼文学思潮非常大的影响。这其中,张天翼独树一帜的儿童文学作品,可以认为是这一时期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一个高峰。该文在对左翼文学思潮影响下的张天翼儿童文学作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其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价值。 关键词:张天翼;左翼文学思潮;儿童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5X(2004)02-0075-05 Zhang Tianyi's Children Literature Works Influenced by Left-wing Literary Trend of Thought ZHAO Bu-yang (Jinling Institute of T echnolog y,Nanjing210001,China) A bstract:Works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China in1930s were greatly influenced by left-wing lit-erary trend of thought.One typical case is Zhang Tianyi,whose wo rks can be considered the peak of w orks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at that time.This paper makes an analysis of Zhang's works and ex-poses its position and value in modern literature history. Key words:Zhang Tianyi;left-wing literary trend of thoug ht;w orks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文坛,涌现出了不少以身处社会底层的中国儿童的生活为素材,用现实主义的写作方法对之加以呈现的儿童文学作品。应该说,这一类作品的出现,与这一时期左翼文学思潮的萌发与涌动不无关系。相当多的研究者指出,从1928年“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兴起,到1930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左翼文学……形成一股把握整个时代文学主动权,并支配了其发展总趋势的强大的文学主潮。”[1]而这一密切关注动荡时代与社会现实的文学思潮,不可避免地给当时的中国儿童文学创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1930年3月29日,在左联成立半个月之后,左联机关刊物《大众文艺》即在上海举行了如何建设儿童文学及《少年大众》(《大众文艺》新设的专栏)编辑方针的专题讨论会。会上提出,儿童文学“应该尽可能地利用富于宣传性和鼓动性的文字、插图等样式,来形成他们先入的观念,……竭力和一切革命的斗争配合起来”[2]。有论者指出,在左翼文艺运动的大力倡导下,“注重反映`现实生活底参加者',描写风雨岁月中一代少年儿童尤其是工农大众子弟生存的艰难及与命运的抗争,引导小读者多角度地透视社会的生存百态与人生命运的起伏跌宕,……成了30年代儿童文学的主体内容与创作倾向。”[2]而我们注意到,在这一深受左翼文学思潮影响的儿童文学创作潮流中,张天翼独树一帜的儿童文学作品,毫无疑问是30年代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一个高峰。 大体来说,30年代的张天翼所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现实中的儿童 第20卷 第2期2004年6月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JOURNAL OF JINLING INSTITU TE OF TECHNOLOGY Vol.20,N o.2 Jun.,2004 收稿日期:2004-05-04 作者简介:赵步阳(1972-),男,江苏洪泽县人,讲师。DOI:10.16515/https://www.doczj.com/doc/bf13444200.html, ki.32-1722/n.2004.02.020

儿童文学常识

儿童文学考点 1、儿童文学的概念: (1)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2)儿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3)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作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4)儿童文学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综上所述,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既儿童文学的基本审美特征或艺术品性。 主要表现在纯真、稚拙、欢愉、变幻、质朴这几个方面。 3、儿童文学在美学特质方面,如何与成人文学相区别: (1)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是指那些对于成人文学而言,在儿童文学中表现得更为普遍、更为集中、更为典型的艺术品性。(2)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某些具体审美要素的构成具有共同性。 4、从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在小学教育中实施儿童文学的审美教育应该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直觉性原则、非功利性原则、情感性原则 5、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儿童文学为小学语文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教材资源(2)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 6、儿童文学与小学生素质培养: (1)儿童文学有助于指导小学生的人格养成(2)儿童文学有助于推动小学生的思维发展(3)儿童文学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造精神(4)儿童文学有助于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 第六章童话寓言 1、童话概念: 童话是文学中一种特殊艺术形态的题材。它是以奇异的幻想、极度的夸张、多彩的象征色调构成的一种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虚幻故事。童话是儿童文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文学样式。童话的一切虚幻都依附于生活的土壤。 2、童话的文学特征: (一)传统童话的文学特征:(1).固定的叙事程式(2).鲜明的主题(二)现代童话的文学特征:(1).日常生活进入幻想世界(2).个性化、多样化的趣味和风格(3).儿童与成人共享童年梦想 3、童话的主要表现手法:拟人、夸张、颠倒、象征。 4、童话的三种形象类型: (一)超人体童话形象(二)拟人体童话形象(三)常人体童话形象 5、寓言的概念: “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就是把深刻的哲理和教训寄托在简短、形象的故事里的一种文学样式。 6、寓言的特征: (一)寓意于言的教训性(二)连类比物的比喻性(三)犀利幽默的讥刺性(四)精练简洁的概括性 7、寓言与童话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寓言和童话都来自于民间,受到神话、传说的直接影响,同时又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相互渗透、借鉴与融合,所以二者从内容到形式存在不少相近之处。它们的故事情

少儿节目策划

少儿节目策划 一、节目名称: 少儿节目策划 二、节目类型: 生活服务类节目 三、节目宗旨: 随着时代的日新月异,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少儿被囿于室内,注意力被困于屏幕中,不利于从身心健康发展,拟策划创办的手机应用平台栏目,旨在为少儿提供一个视角和方式拓展业余生活,为少儿搭建一个展示自我、锻炼自我、提高自我的一个平台, 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取向,陶冶少儿自信向上的情操,促进其智力以及各方基本素质的提高。 四、节目定位: 1.节目目标定位:提高少儿的各项基本素质。 2.节目受众目标定位:年龄在5——12岁之间的幼儿园及小学的学生 3.节目播出时长:30分钟 4.节目播出周期:周播 五、节目内容/摄制策略: 确认每期选题(包括青瓷文化、餐桌礼仪文化、孝道文化等等)每次的任务选题应该在孩子的能力范围之内,或者适当高一些,他们要通过一定的努力才能完成,使其完成后有一种成就感,还应该带有一定的趣味性,任务根据小主人公的年龄大小具体安排。主持人以姐姐或老师的形式,更多的是提问孩子,引发孩子对传统青瓷技艺及产品的好奇和向往。 设置主要分场内录制和场外录制,第一部分在室外跟踪拍摄,第二部分在室内谈话录制。后期可进行穿插编辑,以室外内容为主,拍摄地点应该多样化,根据每期节目选题的不同确定不同的拍摄地点,事先和相关单位联系好。为吸引观看节目的孩子购买道具产品可以设计、规划好一些情节。 主题举例:

【节日特辑】:在教师节、父亲节、母亲节等节日或父母生日时,独立进入青瓷商店买礼物赠老师和父母(经费由栏目组提供),培养感恩心理,也可以增强对商品和货币的认识; 【青瓷体验】:结合青瓷制作的流程和特点,分期制作,带孩子去青瓷基地或者青瓷商店去感受和体验过程,实际操作。 【以物换物】:让小朋友到热闹的公共场所用青瓷产品以物换物,锻炼孩子的胆量、交际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 【角色扮演】:让小朋友当货摊小老板,推销介绍各种青瓷产品,主持人和嘉宾轮流当顾客和他们模拟买卖。 流程设计: 片头——(室内)主持人出场,以短片形式简短地介绍本节目宗旨——(室内)请小主人公出场,聊一聊本期节目的主题,引出场外摄制内容——(室外)小主人公完成任务后,发表实践感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室内)主持人作简短的点评,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同时主推出场外活动中小主人公接触到的线索道具(商品)——片尾。

儿童文学作家作品简介

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的概念:(广义)18岁以下少年儿童为读者对象,专门为他们创造而且适应他们发展需要,具有丰富审美内涵的学科(包括幼儿文学3,4—6,7童年文学6,7—11,12少年文学11,12—17,18)。 儿童观与儿童文学:儿童文学核心问题是儿童观的问题。 关于儿童观和儿童文学的审美创造? 1,人生派:文学研究会 2,本位派:注重的是儿童心理,儿童情趣与儿童需要。 3,教育派:上海鲁冰,教育文学就是教育儿童的文学,不要过分强调教育而放弃儿童本我,茅盾“政治挂了帅,艺术脱了班,故事公式化,人物概念化,语言干巴巴。” 4,多元派:曹文轩 儿童读物包括儿童文学 儿童读物包括哪些内容: (一)儿童启蒙图书《中国儿童启蒙名著通览》;道德伦理;科学知识,科学普及读物;儿童卡通图 画读物;百科知识读物《中国通史,少年彩绘 版》;少年儿童文学读物。

童话起源 (一)周作人“舶来体”,日本小说家《骨董集》山东京传。 (二)本土产生,洪讯涛 朱自强(儿童评论家)1909年由孙毓修编译,商务《童话丛书》为标志,这是中国刊物出现童话一词 ............。 《搜神记》--《叶限姑娘》 周作人《童话略论》《童话研究》《古童话释义》。 童话定义:以幻想精神作为主要审美手段,夸张,拟人,非写实的,用来表达和满足人类愿望(儿童愿望)的作品。 1988年当代作家,《草房子》,《山羊不吃天堂草》,《青铜鸟》,迟子建《清水洗尘》《清新土豆》《额尔古纳河右岸》。 1,童话的本质特征:幻想 人物:常人化,拟人化,超人化 情节:荒诞环境:虚拟童话语言:幽默2,隐喻,游戏精神,纸质 (一)儿童审美心理 怀特(美)《夏洛的网》《屋顶上的小飞人》《玛丽-波平斯阿姨》与《音乐之声》。 (二)成人理性隐喻

文学的创作过程

文学的创作过程 一、创作的必要条件 (一)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生活素材和广博的生活知识 1.有多样的生活兴趣,广泛地了解生活。 2.对所写的生活内容?烂熟于心?。 3.在开阔生活视野的同时,对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做深入的体察。 4.依靠直接经验的同时,还要掌握大量的间接经验,做到知识广博。 (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审美观、艺术观 1.世界观是对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也叫宇宙观。世界观影响着作家基本的创作原则和创作道路。 2.审美观和艺术观是对艺术的本质、特征、价值和使命的基本看法,它直接影响作家的审美个性、艺术趣味和创作质量。 (三)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和熟练的艺术技巧 1.艺术修养是作家进行艺术创造所必需的艺术气质、素养与才能。 获得艺术修养的途径:⑴开发自己的艺术禀赋。 ⑵汲取前人艺术杰作中的艺术营养来构建自己特殊的智能结构。 2.艺术技巧是熟练地运用创作手法与技术去创造活的形象,艺术地表现生活的能力。 作家要掌握文学作为语言艺术所独有的艺术表现技巧。因为艺术技巧是: ⑴使生活变成艺术的必要途径。 ⑵使艺术形象具有深厚意蕴的必要手段。 ⑶提高艺术表现力的重要条件。 丰厚的生活基础、正确的世界观和熟练的创作技巧,是文学创作不可或缺的条件。生活经验是创作的基础,世界观是创作的灵魂,艺术技巧是创作的手段,三者相辅相成。 二、创作过程 文学创作活动的过程,即艺术积累、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三个阶段。理论上三者有先后次序,但在实际创作过程中,三者并非截然分开,而是相互交错的。 (一)艺术积累(材料储备)阶段 艺术积累是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用自己的全部生命和心灵去把握生活素材的实践活动。 陆文夫说:?不写小说的人观察生活,较多的着眼于事,人是作为事的参与者而存在的。小说作者较多的着眼于人,事是作为人的一种连续性表现而存在的。? 艺术积累应该把?人?当作第一目标。 作家进行艺术积累和情感酝酿的基本途径,是对生活的观察、记忆、感受与体验。 1.观察:用审美的眼光,去观看和审查创作对象。 ⑴观察要有广度。⑵观察要有深度。 罗丹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2.记忆:把观察得来的信息、素材储存在头脑中。 ⑴艺术积累中的记忆,是经过作家筛选的印象。 ⑵记忆在艺术积累中,起酝酿、孕育、发酵的重要作用。 ⑶艺术积累中的记忆,不仅是外部材料的累积,更重要的是主体自身在观察中获得的情绪心境的聚积。《契诃夫手记》 3.感受:作家运用自己的感官去承受外物的刺激,从而产生属于艺术家自己的艺术感觉

儿童文学作家及作品

叶圣陶曾写过以下童话: 《稻草人、》《旅行家》、《小白船》、《古代英雄的石像》、《一粒种子》《皇帝的新衣》、《玫瑰和金鱼》、《月亮姑娘的亲事》 《含羞草》、《快乐的人》、《芳儿的梦》 《春宴琐谭》:他的第一部白话小说 《倪焕之》:长篇小说 《隔膜》:小说集 《火灾》:小说集 【教育论著】《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冰心 张天翼:儿童文学《大林和小林》、《洋泾浜奇侠》、《秃秃大王》、《金鸭帝国》、《罗文应的故事》、《宝葫芦的秘密》。 陈伯吹:《阿丽思小姐》、《一只想飞的猫》, 贺宜《野小鬼》、《小公鸡历险记》 严文井《四季的风》、《唐小西在“下次开船港”》 金近《红鬼脸壳》、《狐狸打猎人的故事》, 孙幼军《小布头奇遇记》 郑渊洁:《皮皮鲁传》、《蛇王淘金》《我是钱》《金拇指》《智齿》《病菌集中营》《鲁西西传》《大灰狼罗克》《舒克和贝塔历险记》《魔方大厦》 张之路:《羚羊木雕》。张之路非常“感动”、非常“可笑”、非常“神秘”三大系列作品 沈石溪:(动物小说)《斑羚飞渡》、《最后一头战象》 杨红樱:《淘气包马小跳系列》《笑猫日记》《女生日记》《男生日记》 秦文君:《男生贾里》《女生贾梅》《十六岁少女》《孤女俱乐部》《小丫林晓梅》 曹文轩:主要作品有文学作品集《忧郁的田园》、《红葫芦》、《蔷薇谷》、《追随永恒》、《三角地》等。长篇小说:《埋在雪下的小屋》《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天瓢》、《红瓦》、《根鸟》、《细米》、《青铜葵花》、《大王书》等。 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巴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失去的一天》和《给女儿的信》《学生的精神世界》《致女儿的一封信》《我不是最弱小的》等教育专著收在《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里。 奈尔·诺丁斯的《教育哲学》和苏霍姆林斯基的《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当今儿童文学创作现状与思考

当今儿童文学创作现状与思考 1.引言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早期的儿童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儿童文学在儿童教育中扮演着一个特殊的角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当今社会对儿童文学的关注日益加深,很多专家学者都涉足儿童文学界,展开对儿童文学创作的研究。从建国至今,儿童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辉煌到衰落再到辉煌的过程。在历史的沉淀中,很多优秀的作家成长了起来,他们创作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当今,儿童文学发展迅猛,新老作家佳作迭出,作品畅销。但是在发展势头一片大好的情况下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对儿童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将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儿童文学的创作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中的问题提出思考。 2当代儿童文学的创作概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直至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儿童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从建国初儿童文学达到第一个黄金时期,到“文革”时期落入低谷,再到八九十年代恢复创作进入又一个黄金时期,再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儿童文学的创作发展到一个很高的程度。 2.1新时期以来儿童文学的发展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儿童文学就称为当代儿童文学。1949年至1966年,当代儿童文学的发展达到第一个黄金时期,新老作家佳作迭出,如张天翼的《罗文应的故事》和《宝葫芦的秘密》,冰心的《小橘灯》,徐光耀的小说《小兵张嘎》,严文井的童话《唐小西在“下次开船港”》,陈伯吹的童话《一只想飞的猫》,洪汛涛的《神笔马良》,孙幼军的童话《小布头奇遇记》,葛翠琳的童话《野葡萄》,贺宜的童话《小公鸡历险记》,阮章竞的童话《金色的海螺》,柯岩的儿童诗《小兵的故事》等。然而,在繁荣的同时,儿童文学的创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创作题材范围狭小,在四五十年代,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家执着于坚守“一片净土”,只写正面、光明、快乐与温暖,读者的诉求也仅限于此[1];作品中的主人公形象过于单一,多以英雄儿童形象为主;儿童文学创作中对儿童的角色定位偏差较大,局限地把儿童定位在接班人的角色上,创作出来的作品也是以此为主,不能够全面地考虑到孩子的需求。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时局的动荡,十年“文革”到来,对儿童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儿童文学园地备受摧残,呈现一片凋零的景象。 2.1.1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儿童文学的创作概况 十年“文革”结束时,中国的儿童文学几近荒芜。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一个新时期的到来,中国的儿童文学也进入一个新时代。相较于之前,无论是在题材方面还是在作品的审美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 一、创作题材丰富。新时期以来,文学的审美场域越来越宽,儿童文学作为文学的分支也枝繁叶茂地成长起来,创作题材越来越宽泛,涌现出大批优秀的作品。如黄蓓佳的儿童小说《阿兔》、《小船,小船》,葛翠林的《半边城》,吕德华的《莲花姐妹》,金逸铭的童话诗《小兰兰和未来爷爷》等这些作品,延续了之前快乐、光明题材小说的创作。在这个时期,还涌现了一批震撼人心的、与时代和读者产生强烈共鸣的作品,这些作品围绕人的精神解放,揭示社会的弊端,有些甚至直指以往儿童文学所难涉及的禁忌和禁区。突破以往局限于阳光、快乐题材作品创作的局面,涉及到一些死亡、悲剧题材。如,发表在《少年文艺》(1984年11月)上的常新港的《独船》,该作品的写作围绕“死亡”展开:主人公从小死了父母,最后又因为救人而死,作者以死亡揭露一些社会现实,唤起人们的警醒。还有70年代后期王安忆的《谁是未来的中队长》,80年代前期刘健屏的《我要我的刻刀》、《彩霞》、

儿童文学

一、填空题(2*20=40分) 1.儿童文学创作的三个最基本的母题是:______的母题;______的母题;______的母题。 2.儿童文学作者有三种表述身份:一是______身份,二是______身份,三是____ __身份。 3.从创作动机看,儿童文学作者可划分为:“______”型、“社会使命”型、“娱乐”型、“__ ____”型、“儿童崇拜”型、“______”型六种儿童文学作者类型。 4.按照小说创作的规律,我们把______、______、故事(情节)列为儿童小说的主要元素,其它的如______、语言等则列为相关元素。 5.我国儿歌在已经形成了多种倍受儿童喜爱的特殊的传统艺术形式,如:______、______、______等。 6.图画文学常见的艺术形式包括:______、______和连环画。在国外,还有____ __式和玩具式的图画文学。 7.童话按其表现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______、______和常人体三种形象类型。 二、简答题(选答三题,10*3=30分) 1.谈谈学校儿童文学阅读指导应有哪几个基本步骤?可采取哪些指导方法? 2.儿童戏剧文学常见的类型。 3.图画文学的特征。 4.成人读者接受儿童文学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5.少年报告文学的结构类型。 6.儿童影视剧的特征。 三、论述题(15*2=30分) 1.儿童欣赏文学有什么特点? 2.试比较儿童诗与儿歌的异同。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2*20分) 1.儿童文学创作的三个最基本的母题是:爱的母题;顽童的母题;自然的母题。 2.儿童文学作者有三种表述身份:一是成人身份,二是儿童身份,三是人类共同身份。 3.从创作动机看,儿童文学作者可划分为:“教育”型、“社会使命”型、“娱乐”型、“童心”

儿童文学

儿童观的觉醒:夸美纽斯:《世界图解》(1658) 民间文学的孕育: 《伊索寓言》 夏尔·贝篓(佩罗)《鹅妈妈的故事,或寓含道德训诫的往昔故事》 《列那狐故事》:长篇动物传奇 《敏豪生奇游记》——想象丰富奇特,风格诙谐幽默; 伊本·阿里·穆格发《卡里莱和笛木乃》 《一千零一夜》 五四时期的几种观点 儿童本位论。这是“五四”以后曾普遍流行的一种观点,认为儿童文学是用儿童本位(即儿童为中心)组成的文学,其艺术构成都必须以儿童本位心理特征为依据和标准。 优点:它发现并强调了儿童作为生命主体的独特的心理世界和精神需求特征,为中国儿童文学的现代自觉提供了观念上的巨大推动力。 不足:“儿童本位论”强调了儿童读者的特殊性,却忽视了成人作者的主体性地位;它重视了儿童世界的独立性,却忽视了儿童生活与整个社会生活之间所存在的千丝万缕的必然联系——实际上并不存在一个完全独立于成人社会的儿童社会。 “儿童文学是指专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 优点:这种说法从创作动机和服务对象的角度来界定儿童文学,符合现代儿童文学创作的一般情况, 不足:今天,进入世界儿童文学宝库的许多作品,当初并非是专为儿童读者创作的。尤其是当我们面对儿童文学的历史遗产时,情况就更是这样。 如果仅仅具有为儿童创作文学作品的动机和愿望,而忽视了对儿童特点的把握和了解,欠缺对儿童文学的艺术规律驾驭的能力,那么,也是难以创作出真正的儿童文学作品来的。 “儿童文学是写儿童生活的文学”。 优点:概括了大部分现代儿童文学作品。 不足:儿童文学除表现儿童和儿童生活之外,也常常表现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从文学史上看,专写儿童的作品也不一定就是儿童文学作品。如《蝇王》。它描述的是一群流落孤岛的儿童们的冒险故事。这部作品的故事层面是儿童读者可以理解的,但其深层意蕴表达的却是作者对人性的思考,对人类前途的忧虑,因此从整体上看,它并不是一部儿童文学作品。 “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文学”。 优点:强调了文学的教育功能,有助于儿童文学更好地改造先天的使命——儿童文学本来就是基于儿童教育的需要诞生的。 不足:文学有三大功能:认识,教育和审美。三个功能中,审美是其文学的天性,认识和教育必须渗透在审美之中。如果不抓住“审美”的角度,如果不深入“艺术”的殿堂,那么,儿童文学与一般的思想教育、知识教育等又有什么区别呢。从国儿童文学史上过分看重教育功能这个角度来说,当代儿童文学尤其不能过分强调教育功能。 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张天翼

张天翼 张天翼(1906~1985),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名张元定,字汉弟,号一之,笔名张天净、铁池翰等。祖籍湖南省湘乡县东山乡双泉村,出生于南京,在杭州读完小学和初中,1925年秋到北京,次年考入北京大学。1929年正式开始职业写作生涯,1931年加入左联,抗战爆发后,一直在长沙等地从事抗日救亡工作和文艺活动。解放后历任中央文学讲习所副主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等职。代表作有童话《大林与小林》《宝葫芦的秘密》《秃秃大王》,小说《华威先生》《鬼土日记》等。他的童话在儿童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作品 《从空虚到充实》(短篇小说集)1931,现代 《鬼土日记》(长篇小说)1931,上海正午书局 《小彼得》(短篇小说集)1931,上海春光书店 《齿轮》(长篇小说)署名铁池翰,1932,湖风 《一年》(长篇小说)1933,良友 《蜜蜂》(短篇小说集)1933,现代 《脊背与奶子》(短篇小说)1933,良友 《大林和小林》(童话)1933,现代 《反攻》(短篇小说集)1934,生活 《移行》(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张天翼《团圆》(短篇小说集)1935,文生 《人集》(小说、剧本合集)1936,良友 《清明时节》(中篇小说)1936,上海文学出版社 《万仞约》(短篇小说集)1936,商务 《秃秃大王》(童话)1936,文生 《洋奇侠》(长篇小说)1936,上海新钟书局 《追》(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 《春风》(短篇小说集)1936,文生 《奇怪的地方》(中篇小说)1937,文生 《在城市里》(长篇小说)1937,良友 《同乡们》(短篇小说集)1939,文生 《谈人物描写》(理论)1942,作家书屋 《速写三篇》(短篇小说集)1943,文生;校订本,1963,人文 《张天翼选集》1951,开明

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

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 史前期 1、民间文学与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孕育于民间口头创作。民歌、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生活故事、童话、笑话、寓言) 神话是最原始的人民口头创作形式,人类幼年时期的精神产物,大胆的幻想、离奇的情节。《盘古开天辟地》神话最集中于《山海经》、《楚辞》等。传说产生于神话,其中的人物是半人半神,劳动人民生活中广为流传的故事《鲁班的故事》。民间童话中人物是凡人形象,内容具有典型的人民性,《刘三姐》《阿凡提》。民间文学取材于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古代寓言:守株待兔、愚公移山、狐假虎威。传统儿歌:童谣、孺子歌、小儿语。语言朴素风趣、短小含蓄、乐律和谐。 2、古典文学与儿童文学 在《诗经》和《春秋》中有一些儿歌,古代诗歌中也有一些儿童诗。在宋代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明代杨慎《古今风谣》已自趋一体。诗歌内容通俗浅显,感情积极健康,语言生动优美,意境深邃高远。明代的吕坤《演小儿语》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儿歌专辑。清代《天籁集》48篇 古代小说里也蕴藏着一定的儿童文学因素,《西游记》。 3、启蒙读物与儿童文学《三字经》、《千家文》、《幼学琼林》 以上种种成为儿童文学的摇篮。 近代儿童文学的萌芽期 康有为、梁启超、黄遵宪“改良主义文学运动”。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大力倡导儿童文学作品和读物,以宣传其政治主张。梁启超《饮冰室诗话》 儿童诗——是最有影响力的一种体裁。多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着重书写祖国的伟大、优越,以唤起民族的自豪与信心,勉励孩子为报效祖国、抵御外海而努力学习。如梁启超《爱国歌》 儿童小说——多是翻译或带有创作性质的译述、改写,内容多属于科学小说、爱国小说、冒险小说和教育小说,明显反映了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的思想意识。《十五小豪杰》、《绝岛漂流记》、《海底旅行》、《海底漫游记》、《飞访木星》 《小孩月报》1875 1903年我国第一种儿童报纸《童子世界》 中华书局《小小说丛书》 商务印书馆孙秀《童话丛书》 茅盾译介《三百年后孵化之卵》 叶圣陶短篇小说《穷愁》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 发展条件:悠久优秀的文学传统的滋养,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与推动,对世界进步儿童文学的积极借鉴与吸收。 1、“五四”时期 思想理论的建设,通过吸纳“儿童本位论”的合理因素,从理性上认识到了儿童文学必须以儿童为出发点,理解和服务儿童的重要性。批判虐杀儿童精神,禁锢儿童文学发展的封建制度,大力提高儿童的社会地位,提高儿童文学的地位。 对外国儿童文学的引进。在新型儿童观的指导下重译了西方大量的优秀大队儿童文学作品。

儿童节目策划案

儿童节目策划案 《祖孙欢乐斗》策划案 一、目的和宗旨 少年儿童是新世纪的希望,是伴随改革开放进入21世纪的一代新人;老年人是祖国的诞生和成长的见证人,他们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经历,是为祖国做出贡献的一代人。孩子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富有挑战欲和表现欲;老人成熟稳重,有着睿智的眼光和独到的见解。二者为祖孙关系。尊老、爱幼、孝道、沟通---有丰富的可表现主题,同时也为老人和孩子开辟了一个展示自我、合作、沟通的电视舞台,这是一次有意义的探索和创作,此栏目有多重主题可做出一定的深度,可表现的很有感染力。 宗旨:发现艺智双全的新人,提高少年儿童的综合素质;展示老年人独有的魅力,丰富老年人的生活。宣扬齐鲁人的沟通、孝道、爱幼、合作的传统美德,实现隔辈两代人的零距离沟通,丰富电视荧屏,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口号:祖孙携手,打遍天下无敌手! 初拟栏目名称:《祖孙欢乐斗》 二、收视与市场 据粗略统计,一年当中学生的节假日(暑寒假、黄金周、周末及其他节日)长达近180天,约占全年的50%,这些日子里绝大部分孩子是在家里度过的;而老年人多已退休,闲置在家,成为电视荧屏前的重要观众。二者结合起来会辐射至整个家庭,带动其他家庭成员一起关注此类节目,从而形成一定的收视群体,这对开拓收视市场和栏目市场都是十分有利的。 三、形式与结构 1、形式 本栏目以演播厅现场直播的形式为主,同时结合场外拍摄,采取中心主持人和分主持人的方式,把各个环节有机组合在一起。分主持人建议采用老人和孩子。主持人表现要欢快活泼、机智有趣,要有真实性和亲和力。 选手——家庭中的一老一幼自愿报名,参与者的范围很广泛。以选手的综合表现定胜负,由现场观众和嘉宾共同打分评出本期冠军。栏目还可在重大节日或年末做专题或者举行季度、年度总决赛。选手选拔时要适当划分类别(年龄)以利于评比公平。 2、结构和内容 1)初印象: 在邀请的5个选手家庭中,祖孙要把才艺以合作的形式展现给大家。可演唱,朗诵,合奏,相声,也可以讲祖孙自己的故事(自我介绍精彩也可)。把自己最好的表现展现给大家。评为根据自己的印象打分。 2)走进考场: 集校内外生活,知识及自己的应变能力于一起,在规定的时间内,选手参加智力竟答,内容以文艺、生活小常识为主(某期年龄小的选手可简单化),结合脑筋急转弯如猜谜、测字,解决所给题目的问题,来测孩子的知识面和反映能力。最后根据孩子的表现,由主持人根据规则加减分。

张天翼文集

张天翼文集 Zhang Tianyi 张天翼(1906~1985) 现代小说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元定,号一之。 笔名尚有张无诤、铁池翰等。1906年 9月10日出 生于江苏南京一个破落的世家望族,祖籍湖南湘乡。 父亲通谟,清末进士,辞官不就。他谈吐幽默诙谐, 靠做教员、职员为生。母亲亦能读会写,常给儿女 们讲故事。1913年,张天翼在杭县高等小学校读书 时,常看童话作品和中国古典小说。1920年入杭州 宗文中学,课余爱读林(琴南)译小说和鸳鸯蝴蝶派 作品。1922年,开始写滑稽小说和侦探小说。短篇 《新诗》(《礼拜六》第156期),署名张无诤,是 迄今发现的最早作品。 1923年间,张天翼偶读鲁迅的《阿Q正传》,感 铭很深,停止写作滑稽、侦探等类小说,重新思考文 学的社会功能等问题。1924年秋,张天翼中学毕业, 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画一年。192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这年12月,他在北京《晨报副刊》上发表散文《黑的颤动》,始用笔名张天翼。后又发表短篇小说《走向新的路》、《黑的微笑》,自称这是“模仿所谓‘象征主义’的东西”

(《自叙小传》)。1927年暑期退学回杭州。此后数年间,往来于沪宁一带,先后当过家庭教师、职员、报刊编辑、记者,但失业时居多。此间,广泛接触了中流社会和下层市民,认识了一些教师、职员、工人、车夫、小商人、手工业者、学徒、士兵、流浪儿童、失业者,为他开拓新的文学道路作了思想上艺术上的准备。 1929年4月,张天翼在鲁迅、郁达夫主编的《奔流》上发表短篇小说《三天半的梦》。作品描写一个初步觉醒的知识分子回家以后烦闷、焦躁的心绪,表现了对封建宗法社会的憎恶与反叛,是作者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起点。1931年发表短篇小说《二十一个》,引起左翼文坛的重视。这年9月,他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并参加了“左联”所属“文艺大众化研究会”和协助编辑“左联”刊物《十字街头》等活动。 张天翼的小说以讽刺与幽默见长。他熟悉旧中国中下层社会的各种人物,憎恶他们的灰色生活和庸俗作风;他善于用夸张的、诙谐的语言去揭示现实社会的虚伪与丑恶,抨击用“仁义道德”装饰起来的“禽兽世界”。在短篇小说《从空虚到充实》、《小彼得》、《温柔制造者》、《脊背与奶子》、《猪肠子的悲哀》、《稀松的恋爱故事》、《移行》、《砥柱》和中篇小说《清明时节》等作品中,对于畸形社会各种类型的小市民、小地主和小官僚和一些空虚无聊的知识分子,作了生动的描绘和无情的鞭笞,出色地刻画了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旧中国形形色色的“众生相”。对于流行的恋爱方式,谄上骄下的生活态度,“向上爬”的哲学,他都给了辛辣的讽刺。他的冷嘲热讽,不是浅薄地把世态化为一笑,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社会的弊病。代表作《包氏父子》,揭示了主人公老包的向上爬欲望同他社会地位之间的矛盾,同时表现了他忠厚善 良的品质和悲剧结局,既鞭挞了这个老听差愚昧、卑俗、软弱的性格,又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群魔盘踞的世界的本质。这期间,张天翼除创作大量的短篇小说外,还写了长篇小说《鬼土日记》(1930),《齿轮》(1932),《一年》(1933),《洋泾浜奇侠》(1936),《在城市里》(1936),中篇小说《奇怪的地方》(1936),以及长篇童话《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和《帝国主义的故事》(《金鸭帝国》前身,未完)。1937年抗战爆发后,张天翼参加发起上海市文艺界救亡协会,任《救亡日报》编委;后离沪抵长沙,先后任湖南省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大众报》副刊编辑、邵阳《观察日报》副刊编辑等职。这时,他在揭露小市民灰色生活的同时,揭露了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使人在笑谑中看到了隐藏在各式各样“救国”旗号下的投机分子的嘴脸。在短篇小说集《速写三篇》中,他成功地塑造了在一片抗战声中假公济私的投机分子(《九先生的工作》)、抢夺文化界统一战线领导权的破坏分子(《华威先生》)以及对于抗战失去热情和信念的颓废分子(《“新生”》)三个不同类型的被讽刺的形象。尤其是《华威先生》,成为张天翼的讽刺代表作。小说突出刻画了华威──一个混迹于抗日文化阵营而专门闹磨擦、到处抢夺领导权的国民党官僚的形象。因为它发表于抗战初期的1938年4月,较早地揭露了国民党当局的消极抗战以及文化界黑暗的内幕,从而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并且围绕《华威先生》的暴露和讽刺问题,1939年文艺界还展开了关于抗战文艺要不要 暴露和文艺的真实性等问题的讨论。 1942年秋,张天翼患严重肺病,因此辍笔多年。1944年冬,湘桂大撤退时,张天翼离湖南去四川重庆、成都养病。1948年经上海赴香港,在九龙、澳门等地继续养病,偶有写作。1950年5月,病情好转,由澳门经广州抵北京。1951

(完整版)亲子交往与幼儿心理发展

亲子交往与幼儿心理发展 (一)亲子交往与幼儿心理发展的内涵 即父母子女关系。在法律上是指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父母和子女是血缘最近的直系血亲,为家庭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婴幼儿时期的亲子关系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品质的培养,意志的磨练,与人交往模式的建立,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亲子交往是儿童最早的交往活动是儿童社会化过程中最初形成的关系,也是儿童情绪社会化的重要途径。积极有效的亲子交往能促进儿童情绪分化,提高儿童的情绪认知能力。影响儿童情绪发展质量,并未儿童形成良好人格奠定良好基础。他也是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关系之一,对儿童的人格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影响。亲子交往即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交往,包括父亲和子女的交往、母亲和子女的交往。亲子关系是人们形成的第一个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对人的影响很大。鲍姆林德(D.Baumrind)认为亲子交往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即在父母行为影响儿童青少年发展的同时,儿童青少年以自身的特点接受和影响着父母的行为。一个人的基本态度、行为模式、人格结构,在婴儿期的亲子互动过程中早已奠定基础,再经其后的儿童期、青年期等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逐渐形成个人的独特人格。亲子关系直接影响子女的生理健康、态度行为、价值观念及未来成就。 亲子关系是一项难以驾驭的学科,但又确实是一门非常艺术的科学。现在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不好管教是父母最头疼的问题。关系太亲密了,怕产生溺爱;关系疏远了,又担心孩子抱怨家长和孩子的心是由一条管道连接的,如果亲子关系是正面的,证明这条心灵管道是畅通的,那沟通就不成问题。 (二)正确把握“亲子交往”的特点 1、亲子交往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途径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在出生以后,最初接触到的社会环境就是家庭环境,,最初的社会交往就是亲子交往。在心理学中亲子交往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交往关系,是父母与子女之间交换信息、意见、情感和态度,以达到共同的了解、信任与互相合作的过程,它是人生中形成的第一种人际关系,是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家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关系。心理学界

少儿节目策划.doc

少儿节目策划方案 一、节目名称: 《乐宝贝快成长》(暂定) 二、节目类型: 生活服务类节目 三、节目宗旨: 随着时代的日新月异,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少儿被囿于室内,注意力被困于屏幕中,不利于从身心健康发展,拟策划创办的手机应用平台栏目,旨在为少儿提供一个视角和方式拓展业余生活,为少儿搭建一个展示自我、锻炼自我、提高自我的一个平台,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取向,陶冶少儿自信向上的情操,促进其智力以及各方基本素质的提高。 四、节目定位: 1.节目目标定位:提高少儿的各项基本素质。 2.节目受众目标定位:年龄在5——12岁之间的幼儿园及小学的学生 3.节目播出时长:30分钟 4.节目播出周期:周播 五、节目内容/摄制策略: 确认每期选题(包括青瓷文化、餐桌礼仪文化、孝道文化等等)每次的任务选题应该在孩子的能力范围之内,或者适当高一些,他们要通过一定的努力才能完成,使其完成后有一种成就感,还应该带有一定的趣味性,任务根据小主人公的年龄大小具体安排。 主持人以姐姐或老师的形式,更多的是提问孩子,引发孩子对传统青瓷技艺及产品的好奇和向往。 设置主要分场内录制和场外录制,第一部分在室外跟踪拍摄,第二部分在室内谈话录制。后期可进行穿插编辑,以室外内容为主,拍摄地点应该多样化,根据每期节目选题的不同确定不同的拍摄地点,事先和相关单位联系好。为吸引观看节目的孩子购买道具产品可以设计、规划好一些情节。 主题举例: 【节日特辑】:在教师节、父亲节、母亲节等节日或父母生日时,独立进入青瓷商

店买礼物赠老师和父母(经费由栏目组提供),培养感恩心理,也可以增强对商品和货币的认识; 【青瓷体验】:结合青瓷制作的流程和特点,分期制作,带孩子去青瓷基地或者青瓷商店去感受和体验过程,实际操作。 【以物换物】:让小朋友到热闹的公共场所用青瓷产品以物换物,锻炼孩子的胆量、交际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 【角色扮演】:让小朋友当货摊小老板,推销介绍各种青瓷产品,主持人和嘉宾轮流当顾客和他们模拟买卖。 流程设计: 片头——(室内)主持人出场,以短片形式简短地介绍本节目宗旨——(室内)请小主人公出场,聊一聊本期节目的主题,引出场外摄制内容——(室外)小主人公完成任务后,发表实践感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室内)主持人作简短的点评,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同时主推出场外活动中小主人公接触到的线索道具(商品)——片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