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近现代史基本线索概论

世界近现代史基本线索概论

世界近现代史基本线索概论
世界近现代史基本线索概论

世界近现代史基本线索概论

近代部分(1640-1917)

世界近代史上起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下至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前夕,共约270余年的历史。它是世界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并逐渐形成世界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世界近代史共讲述一种社会形态,即资本主义社会;三条基本线索,即资本主义发展史、国际工人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史、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史;四对基本矛盾,即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被压迫民族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还有四个发展阶段:及资本主义的萌芽时期(14~16世纪)、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资本主义(16~18世纪)、蒸汽时代的资本主义(19世纪初~19世纪70年代前)、电气时代的资本主义(19世纪70年代~一战)。下面分阶段分别予以介绍。

一、资本主义的幼年时期(14~16世纪):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对外关系等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经济领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的扩大,资本主义萌芽先后在城市和农村产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早期的资产阶级为了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开始了征服世界的活动,他们开辟了新航路,人类从以前的彼此隔绝到逐渐走向融和,由分散的世界渐渐成为一个初见全貌的整体世界;在思想领域,新兴资产阶级从维护自身经济、政治利益出发,要求在思想上摆脱封建神学的束缚,文艺复兴作为资本主义萌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首先在意大利兴起,随之出现了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天主教会的宗教改革运动;在政治方面,尼德兰革命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

这一时期突出的时代特征是:欧洲正处在封建社会解体、资本主义兴起阶段;世界由分散逐渐走向整体;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开始兴起。

二、资本主义的童年时期(17~18世纪):这是资本主义的童年时期,是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北美开始确立的时期,封建制度的衰亡和资本主义的成长是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中心内容,这一时期又被称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关于资本主义的发展:(1)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看,资本主义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猛烈地冲击着过时的封建自然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提供了物质条件,但由于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发展水平所限,资本主义怀不具备改造社会和世界的能力。(2)从政治领域来看,这一时期处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资本主义制度相继在西欧、北美产生,欧洲各国封建主的改革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间接反映,也体现了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历史潮流。(3)在思想领域,出现了以法国为中心的资产阶级启蒙运动,这是继文艺复兴之后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启蒙思想家用理性主义集中批判了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号召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等级制度和天主教的世俗权威,去追求政治民主、权力平等和个人自由。他不仅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动员,还为新的资本主义社会提出了各种政治构想,为日后资产阶级国家政治制度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

从国际关系上看:资本主义开始了征服世界的活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具规模,荷兰、英国和法国相继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并为争夺殖民霸权爆发了一些殖民战争。在激烈的殖民战争中,英国先后打败了西班牙、荷兰和法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成为“日不落”大帝国。

关于国际工人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这一时期工人运动处于自发阶段,社会主义潮流尚未形成。

民族解放运动:早期民族解放运动在美洲兴起,亚洲的封建国家开始走向衰落。北美和拉美都爆发了大规模的民族解放运动,这些运动都在一定程度上受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基本上取得了胜利,取得了独立地位。但由于北美、南美经济、政治的差异,其结果也是迥然不同的。

东西方差距拉大,亚洲的封建国家走向衰落。这些国家日益闭关自守,更加落后于世界大发展的历史趋势,最终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势。

三、工业革命后的工业资本主义时期(19世纪初~70年代以前):此阶段又被称为蒸汽时代的资本主义。本阶段基本特征是工业革命的开展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中心内容是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出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三股进步的历史潮流。

一、世界近代史的基本线索

世界近代史的基本线索主要有三条,即:资本主义经济发生、发展,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并形成世界体系;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兴起与发展;被压迫民族和人民反抗侵略和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展。

(一)资本主义经济发生、发展,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并形成世界体系。

14、15世纪,首先在欧洲的地中海沿岸,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社会分工的扩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接着,在英国等西欧一些国家也相继出现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和商业活动。商业的发展、利润的驱动,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不但为西欧国家掠取了大量财富,积累了丰富的原始资本,而且还为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廉价原料和广阔的市场。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初阶段,重商主义成为一种普遍采用的经济政策,即使是那些实行封建专制统治的君主,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实现富国强兵,也不得不推行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在这个时期,各国一方面鼓励本国发展工场手工业,刺激出口;另一方面,在海外大肆殖民扩张,掠夺财富,赚取丰厚的商业利润。重商主义政策有利于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和资本原始积累,客观上使刚刚兴起的资本主义经济受到保护。在对外殖民扩张的过程中,英国逐渐打败所有竞争对手,在18世纪中期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新兴的资产阶级意识到,要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还必须有一个适合自己的思想文化环境,建立自己的政权。于是,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并促进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形成,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猛烈冲击。16世纪后半期,尼德兰的资产阶级发动革命,建立了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荷兰;1640年开始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17、18世纪,以法国为中心,出现了资产阶级的启蒙运动,资产阶级继续在思想文化领域对封建势力进行猛烈的冲击。

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蒸汽动力得到日益广泛的使用,机器生产开始取代手工劳动,工厂制逐渐取代了手工工场,生产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由于工业的发展而迅速壮大,对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来说,传统的重商主义不再有保护作用,反而束缚了它的手脚,于是以自由经营、自由贸易和自由竞争为特征的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通过在海外掠夺廉价原材料、推销工业品,拓展了日益广阔的海外市场,逐渐地,世界各地都成为资产阶级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到19世纪60~70年代前后,世界市场开始初步形成,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宰。随着自身经济实力的增长,资产阶级对封建统治秩序发动了更猛烈的冲击,希望取得更多的资产阶级民主权利。在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兴起,各地都陆续发生了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站稳了脚跟。

19世纪70年代以后,以电气为特征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又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电力、电气、汽车、石油等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使资本主义经济得到更大的发展。由于这些新兴工业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利润、大规模等许多特点,一方面,它给资本家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另方面,巨大的资金投入和庞大的规模,促使资产阶级通过联合、兼并走向垄断经营,以便获得更多的资金,并有利于规模管理,由此,资本主义经济进入了垄断阶段。同时,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并开始瓜分世界。

随着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的加剧,在争夺世界霸权、抢占世界市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斗争中,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冲突日趋尖锐。不同的利害关系,促使帝国主义不断调整相互之间的关系,在欧洲逐渐形成了两大军事侵略集团。为了增强自己的侵略实力,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各国的军备竞争不断升级,各种矛盾也日益激化,最终在1914年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主要在欧洲发生,但影响波及世界其他许多地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受到沉重打击,力量被削弱;美国和日本则趁机不同程度地扩展了自己的势力。在俄国这个帝国主义链条的薄弱环节,俄国工人阶级武装起来,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过程中,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和近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文学、艺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许多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二)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兴起与发展

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的同时,被资产阶级雇佣的工人阶级也产生了。但是,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初阶段,比如在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的生产规模很小也很分散,工人的人数相对也较少,工人同资本家的斗争还不十分突出。工业革命以后,产生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工人队伍迅速壮大起来。广大工人一方面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和生产环境,同资本家展开斗争;另一方面,又同资产阶级一起对落后的封建势力进行斗争,为推翻封建统治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斗争中,工人阶级日益成熟,由自发斗争发展为有组织地进行斗争,并在积极争取改善经济条件的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政治要求。19世纪上半期,欧洲出现了三次大的工人运动。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觉察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探索改革社会的办法,出现了空想社会主义等改造社会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吸收前人的优秀文化成果,并与工人运动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包括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积极推动下,第一国际成立,从此,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巴黎的工人阶级创立了公社,第一次尝试建立工人阶级自己的政权。19世纪晚期,欧洲和北美各国工人阶级纷纷建立了自己的政党和组织;不久,第二国际成立。列宁继承和发

展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诞生。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有了进一步发展。

(三)被压迫民族和人民反抗侵略和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展

自从新航路开辟以后,资产阶级就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殖民扩张活动。工业革命以后,工业资产阶级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更加疯狂地扩展殖民地,掠夺原材料,推销工业品,在世界各地建立自己的殖民地,抢占势力范围。在此期间,对于受到殖民和奴役的地区来说,一方面,国家主权和独立丧失,人民遭受外来掠夺和压迫,苦难深重;另一方面,旧的落后的生产关系受到冲击,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到发展,民族意识日益觉醒。在美洲,18世纪后半期,英属北美殖民地人民起来革命,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19世纪上半期,拉丁美洲人民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独立运动,最终摆脱了殖民统治,建立了一系列新兴的独立国家。在亚洲,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19世纪中叶前后,为了反抗资本主义列强的掠夺和压迫,亚洲各国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民族解放运动,形成了亚洲革命风暴,出现了五次大的起义,如爪哇人民反对荷兰殖民者起义、阿富汗人民反对英国侵略军的起义、伊朗巴布教徒起义、中国太平天国起义和印度民族大起义。这些斗争充分显示了亚洲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的勇气和决心,打击了侵略者的侵略气焰。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各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国家逐渐把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几乎都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瓜分了整个世界,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疯狂掠夺,在掠夺原料、倾销商品的同时,增加了资本的输出,进一步控制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经济和政治。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日益觉醒的亚非拉人民展开了更加积极的斗争,抗击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和压榨,在亚洲,有中国的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朝鲜的人民反日斗争、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以及伊朗和土耳其的资产阶级革命等;在非洲,有埃及的抗英斗争、苏丹马赫迪起义和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在拉丁美洲,墨西哥人民为了反抗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和本国的反动统治,发动革命,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二、世界现代史的基本线索

世界现代史的基本线索是: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互相对抗;世界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与发展。

(一)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20年代,各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进入了一个经济繁荣时期,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同时,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也更加集中,垄断资本日益膨胀,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并越来越多地干预国家政治生活;垄断资本还开始瓜分世界市场。垄断尽管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的激化,并促进生产的发展,但它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基本矛盾。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的种种矛盾越来越难以调和,终于引发了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为了解决危机带来的种种困难,资本主义国家采用了不同的对策,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在美国,罗斯福政府实施“新政”,放弃了传统的自由主义政策,采取了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的措施,国家利用政权的力量对资本主义生产的矛盾进行协调,从宏观上管理、指导社会生产,资本主义国家政权开始和垄断资本相结合,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英法等国也采取了与美国类似的政策。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等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相对薄弱,走上了法西斯专政的道路。在法西斯国家,垄断资本也得到了法西斯政权的大力扶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欧各国和日本为了尽快振兴国家经济,避免因生产的无序而造成的经济混乱,尽量协调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缓和社会因贫富不均而产生的矛盾,纷纷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在美国,为了发展投资巨大、收益慢的高新科技产业,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同时,还通过大量增加军需和政府订货等方式,对国家经济进行间接的宏观调控。在此期间,尽管因为各国的具体情况不同,具体政策也会有所差异,有的侧重建立一些大型的国有企业,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直接控制;有的则强调发挥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的市场经济的作用。但各国政权都无一例外地加强了与垄断资本的结合。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成了五六十年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在经济普遍发展的前提下,德国和日本的经济发展格外引人注目。但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也并不能使资本主义经济一劳永逸,终于,1973年的中东石油危机引发了1973~1975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这场危机之后,尽管资本主义各国想尽了种种办法努力发展经济,但经济形势再也没有恢复到危机前的持续、高速发展的局面,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行了“滞胀”阶段,经济发展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经济发展速度一加快,通货膨胀率就上升;而一压通货膨胀率,经济发展速度就会降下来。80年代中期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摆脱了“滞胀”的阴影,但经济发展速度仍然缓慢。直到90年代,克林顿上台以后,美国经济才又进入良性发展时期。在美国经济的影响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速度也明显加快。在这期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

济格局也在发生着变化,西欧国家组成的欧洲共同体和日本的经济实力日益上升,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不断动摇。90年代以来,虽然资本主义各国的具体政策有了很大变化,但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并没有根本改变,资本主义各国政府除了对国家经济进行不同程度的宏观管理以外,还更加积极地为本国垄断资本在世界各地抢占市场。

(二)社会主义曲折前进

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国际帝国主义经济封锁和包围下,苏联积极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进行探索,虽然有过许多不足和挫折,但还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基本上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在十月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高涨起来,亚非的民族民主运动也蓬勃发展。各国共产党纷纷建立,并成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各国共产党成为共产国际的支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成为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要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抗击着日本侵略者,其他各国共产党也在各地同法西斯展开了英勇的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欧洲和亚洲等地建立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社会主义终于超出一国,成为一种世界范围的社会制度。各国都不同程度地依照苏联模式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提高了国家的经济实力,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巩固了社会主义的政权基础。但是,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在取得成就的同时,都有过种种失误。如,在政治方面,过份强调集中原则,忽视了民主生活。在经济方面,政策上片面强调计划性,没有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工业上只注重发展重工业,忽略了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轻工业生产;农业上过于强调集体化,没有注意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国家关系方面,苏联干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内部事务太多;等等。从五六十年代起,有些社会主义国家就已经试图进行改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都没有取得成功。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社会主义各国相继发生巨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但是,在亚洲,中国自1978年以来开始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互相对抗

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帝国主义国家非常不满,在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活动失败以后,长时期内对苏联采取了孤立、敌视的政策。苏联对西方国家也更加不信任。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了打败法西斯,共同的目标使苏联和美英等资本主义国家走到一起,结成了战时同盟。战后,国家利益的矛盾、意识形态的冲突,使得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出现了“冷战”,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对抗加剧。此后,两种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的关系随着国际风云的变幻,时紧时松。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敌视社会主义国家的同时,还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和平演变的政策。80年代末以来,由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制度在东欧和苏联受挫。但是,在中国,自70年代末以来的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改革。虽然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解体了,但资本主义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矛盾不会消失;而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虽然取得了某种优势,但社会主义仍然在曲折中得到发展,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两种社会制度将会并存下去,双方的对抗和矛盾依然存在。

(四)世界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与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意志、奥匈、土耳其等老的殖民帝国崩溃,一些新兴的民族国家建立起来。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沉重地打击了殖民势力。战后,亚非及世界各地的民族独立运动普遍兴起,建立了一系列新兴国家,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最终瓦解。摆脱了被奴役地位的各国人民,在取得了政治独立的同时,进行了民主改革,还在积极发展经济,为实现国家和民族的富强而努力,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如中国、新加坡、韩国以及中东石油国家等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为了改善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发展中国家团结起来,同主要资本主义大国进行不懈的斗争,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发展中国家既然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又有更多的发展机遇。为了争取和平,建立良好的发展环境,人们反对任何形式的政治、经济或军事霸权,为此,人们正在作出不懈的努力。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传统经济部门发展的同时,以IT业为代表的知识经济正在迅速崛起。

尽管世界局势仍然不平静,局部战争和冲突不断,但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在为世界的和平而努力,更多的人意识到只有在和平的环境中,才能很好地发展经济,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平和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三、世界格局问题的分析

(一)在世界近代历史上,国际关系格局是以欧洲为中心的。新航路开辟以后,西班牙、葡萄牙成为最早的殖民国家。

17~18世纪,荷兰、英国、法国等殖民国家兴起,到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所有的竞争对手,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有“日不落帝国”之称。然而,在对欧洲大陆诸强之间的关系上,英国采取的是“均势”政策,因为只有在欧洲诸强势力大体均衡的基础上,英国外交政策的实施,才最有影响和最有效力。这也就不难理解资本主义的英国,为什么会在拿破仑战争期间及这次战争后同欧洲的封建君主一道,出兵攻打拿破仑帝国和策划镇压欧洲的革命,这也许只能用英国人自己说的“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这句话才能解释。英国的这种欧洲“均势”政策不仅在近代历史上发挥着作用,而且在现代历史上仍可以见到。

拿破仑帝国覆亡后,由1814~1815年维也纳会议确定的欧洲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被称为维也纳体系。这次会议是由俄、英、奥、普四国操纵的,因此也按照它们的意志,恢复欧洲旧的封建统治秩序,重新划分欧洲版图,分割海外殖民地。维也纳体系恢复了被革命推翻的封建君主的统治,把从拿破仑统治下获得解放的民族,又置于战胜各国的民族压迫之下,这是历史的反动。这次会议后,俄、普、奥三个欧洲封建君主国建立了“神圣同盟”,其目的是在基督教的名义下,联合欧洲各国的专制君主共同镇压革命,维持维也纳体系。为了执行“神圣同盟”的任务,英、俄、奥、普又缔结了“四国同盟”,四国同盟的最初目标是防止法国东山再起,但后来法国也加入了这一同盟,但同盟依然存在。可见,这两个同盟的目的是一致的。

但是,历史的前进步伐是反动势力阻挡不住的。到19世纪二三十年代,革命风暴席卷西班牙、意大利、希腊、俄国、法国和比利时,沉重地打击了各国反动派。这些革命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1820~1822年的意大利革命和1820~1822年的西班牙革命遭到“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的镇压,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1830年的法国“七月革命”推翻了复辟王朝,同年爆发的比利时革命宣布比利时脱离荷兰而独立,希腊也取得独立。其中,尤为突出的是1821年爆发的希腊人民反对土耳其统治的革命,它引起“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的内部分裂。希腊革命爆发后,奥地利统治者害怕希腊革命会引起奥地利境内其他民族的民族运动,极力主张镇压;但俄国出于向巴尔干渗透和扩张的目的,极力反对镇压;英法出于各自利益的考虑,也站在俄国一边。俄、英、法三国要求以停战作为解决希腊问题的先决条件,遭到土耳其的拒绝。1827年,三国联合舰队击败土耳其一埃及舰队,使土耳其失去了镇压希腊革命的能力。接着,俄国又正式对土宣战,土军接连战败,被迫求和,承认土耳其独立。包括希腊革命、法国七月革命和比利时独立在内的一系列革命,改变了维也纳体系规定的欧洲版图,使“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中的矛盾充分地暴露了出来,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维也纳体系所竭力维护的欧洲国家的封建统治秩序。维也纳体系严重动摇。1848年,欧洲又爆发了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民主革命,这次革命遍及除俄国外的欧洲大陆大部分地区,这次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彻底摧毁了维也纳体系确定的反动统治秩序。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由于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它们之间的不同利益和利害关系,促使它们结成了两大帝国主义政治军事集团,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这次世界大战不仅对人类历史的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大大改变了世界格局。

(二)在世界现代历史上,20世纪前半期有两次比较大的国际格局变动。第一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第二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极格局的出现。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它的建立,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各帝国主义国家力量对比的结果。在建立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新秩序时,帝国主义战胜国信奉的是“强权即公理”,各个战胜国分别依靠自己的实力和地位,在凡尔赛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这两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上起了不同的作用,达到了或部分达到了自己的目标,也做出了各自的妥协和让步。在这种背景下,战败国和弱小国家往往处于无权的地位,受到帝国主义国家的摆布,像凡尔赛和会上的德国和中国都是如此。另一方面,由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只是暂时平息了几个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而帝国主义战胜国同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国家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因此这个体系从产生之日起,就充满着矛盾和斗争,冲击和破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各种因素也随之发展起来。

最早对凡尔赛体系形成冲击的是土耳其凯末尔革命,土耳其民族独立战争胜利后签订的《洛桑条约》,首先在凡尔赛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其次,20年代的德国,以赔款问题作为突破口同法国等协约国展开较量;通过鲁尔危机和道威斯计划,得到英美的支持,在经济上得到复兴。在此基础上,德国又通过“洛迦诺公约”,取得了同其他欧洲大陆国家平起平坐的地位,进而成为国际联盟的常任理事国。原来是战败国的德国,此时却同战胜国法国等平起平坐,实际上改写了《凡尔赛和约》中有关德国赔款和政治地位的规定。再次,30年代希特勒控制下的德国,又一步步地打破了《凡尔赛和约》

在军事上的限制,使德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欧洲军事强国。而英、法等国的每一步绥靖政策,也正好助长了希特勒的侵略扩张气焰;它们控制下的国际联盟所采取的措施,也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制裁德国和意大利侵略者,使得国联本身名存实亡。

因而,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直接影响下,凡尔赛体系由于希特勒法西斯的崛起和英、法等国的绥靖,无法再发挥原定的作用;在东亚,由于日本的日益法西斯化和英、美等国对日本侵略的纵容,华盛顿体系也不再能起到制约日本扩张的作用。所以,在30年代,一战后初期确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已无法再次调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尖锐矛盾,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它事实上已经破产。因而,1939年9月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就给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画上了一个句号。

(三)比起第一次世界大战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更大的程度上改变了国际关系的格局。最重要的变化就是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大战结束之初,美、苏等世界大国开始按照战争期间一系列首脑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然而,美、苏两国在战争期间的战时盟友关系很快被一种对抗的关系所取代。这是由于战后的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美国希望凭借强大的军事经济实力更多地干预世界事务,它已不满足于领导资本主义世界,还企图遏制苏联和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称霸世界;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已经越出一国的范围,民族解放运动也出现新的高涨局面,苏联的影响也在不断扩大。面对这种形势,美国充当起国际宪兵的角色。宣布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和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美国推行“冷战”政策、“遏制”社会主义发展的三项重要步骤。美国这样做的目的,一是通过支援各国反动势力镇压人民革命运动,阻止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二是借反对社会主义的名义,加强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控制。在美国咄咄逼人的攻势面前,苏联也不甘示弱,同美国展开较量,组织、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和华沙条约组织。从此,在欧洲形成了东西方两大集团对抗的局面。这种对抗在世界政治局势上的反映,就是50年代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两大阵营的尖锐对立。

两极格局的建立,从根本上说,是战后初期美苏经济军事实力对比的反映,其中既有意识形态的因素,也有在意识形态因素掩盖下的国家。利益之间的冲突。两极格局的形成,对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这种影响至少有以下三方面:第一,两强相争,世界长期不得安宁。战后美苏两国在军备竞争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有时还以核武器相威胁;美国曾发动侵略朝鲜和侵略越南的战争,苏联也派兵占领过阿富汗,它们插手的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不断。第二,两大军事集团彼此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动武,又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两大军事集团都拥有大量核武器,都具有毁灭对方数十次的核力量,但又必须考虑到核战争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因此任何一方都不敢首先使用核武器。美苏两国也一直在避免发生直接军事冲突,在两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期间,都出现了一方作出让步的情况。第三,在东西方两大集团的对峙局面下,由亚、非、拉美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不结盟运动逐渐发展和壮大,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崛起。这也是世界近代史上所没有的现象。

(四)进入20世纪90年代,世界格局又一次发生巨大变化。造成这次世界格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随之而来的是1991年“经互会”和华沙条约组织的解散。两极格局因失去一极而告结束。但从长远一些的角度看,是两极对抗形势下的长期军备竞赛,拖垮了苏联经济所造成的。在长期军事对抗的形势下,经济力量相对弱的苏联,一方面要支付大量的军费,一方面又要承担给予盟友的大量援助,这加剧了自身的经济困难,助长了国内各种矛盾的激化,更增加了通过改革医治自身各种弊端的难度。而西方国家长期推行的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也对苏联内部的变化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同推行“冷战”之初的美国相比,90年代的美国的国际地位也相对下降了。这是因为,在两极对抗时期,美国也付出了昂贵的军备竞赛开支和海外干涉费用,这严重地影响了美国的财政状况、工业生产和国际经济地位,特别是旷日持久的侵越战争,更使美国“国际宪兵”的地位动摇。而美国对战败的联邦德国和日本的扶植,却使它们在七八十年代成为经济强国和自己的强劲经济对手。这些变化,也影响到90年代国际关系格局的发展趋势。

中国近现代史考点脉络梳理(文科)

中国近现代史考点脉络梳理 中国近代历史 阶段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1840——1860年 鸦片战争(1840—1842)、《南京条约》 (1842)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金田起义 (1851)、定都天京(1853)、《天朝田亩 制度》(1853)、《资政新篇》(1859)、天 京陷落(失败1864) 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中国,中国自然经 济开始逐步解体 新思潮的萌发(林则徐、魏源)1860——1895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联 军火烧圆明园(1860) 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及 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六七十 年代) 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895——1900年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马关条 约》(1895)、黄海海战(1894)、台湾军 民反割台斗争 戊戌变法(1898) 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的维新思想1900——1912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辛 丑条约》(1901)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侵略(1900) 辛亥革命:兴中会成立(1894)、同盟会 成立(1905)、武昌起义(1911)、中华 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元旦)、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 三民主义(1905年同盟会纲领和《民 报·发刊词》) 1912——1919年 北洋军阀黑暗统治(其统治时间为1912 —1927年) 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新文化运动(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 杂志》开始) 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1918年李大钊)

世界近现代史归类知识点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世界近现代史中考归类复习 一、最早、第一、最多类集锦 世界近代史(九年级上册) 1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兴起于一一14世纪的意大利 2 ?文艺复兴的先驱一一但丁 3?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的一位诗人的是一一但丁4?最早进行新航路开辟的两个国家一一葡萄牙和西班牙 5?美国的第一任总统一一华盛顿(1787年) 6.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的时间——1792年7?法兰西第一帝国成立的时间一一1804拿破仑 &工业革命最早兴起于一一英国 9. 第一辆火车机车的名字及发明者一一旅行者号1825年由史蒂芬孙发明 10?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是一一英国宪章运动 11.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一一巴黎公社革命(1871年) 12. ----------------------------------------------------------------------------------------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在电力技术方面,走在其他国家前面的国家---------------- 美国和德国 13?在电器发明领域,最为著名的是一一美国科学家爱迪生 14. 汽车最早发明是在一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中1885年由卡尔?本茨试制成功15. 飞机最早发明是在一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中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试制成功16?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战争是一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17.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间——1914~1918年 18?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是一一英国科学家牛顿 19?最早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是一一英国科学家牛顿 20.牛顿在数学上最重要的贡献是一一创建微积分 21 ?对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影响最大的是一一牛顿提出的“牛顿三定律”。 22.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的是- 学家达尔文 23?爱因斯坦一生中最大的贡献是一一20世纪提出相对论。 24. 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是一一列夫?托尔斯泰 世界现代史(九年级下册) 1 ?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一一人民委员会 2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一一苏俄 3.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一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4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一苏俄 (1836~1848) 英国科 日本

语言学概论作业在线作业

您的本次作业分数为:92分单选题1.下列文字中,属于自源文字的是()。A 汉字 B 日文 C 英文字母 D 希腊字母正确答案:A 单选题2.下列词语意义演变过程中,指称范围转移的是()。A 江 B 河 C 闻 D 脸正确答案:C 单选题3.人类发音器官构成的三个部分是()。A 肺、支气管、气管 B 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勺状软骨 C 口腔、鼻腔、咽腔 D 呼吸气管、喉头声带、声道正确答案:D 单选题4.从词义发展上看,下面()组词的词义指称范围扩大了。A 江、河 B 闻、香 C 臭、脚 D 江、风正确答案:A 单选题5.语法的性质具有()。A 概括性、民族性、模糊性 B 约定俗成、明确性、稳定性 C 稳定性、抽象性、系统性 D 不平衡性、渐变性正确答案:C 单选题6.“熟”语料库是指()。A 经常使用的语料库 B 经过批准发行的语料库 C 经过使用证明较为成熟的语料库 D 标注了一定附加信息的加工文本正确答案:D 单选题7.白菜、小鞋(指暗中刁难人的行为)、红花(中药名)等都是()。A 一个词 B 一个词组 C 一个句子 D 一个语素正确答案:A 单选题8.英语“instinct”重音在前[′insti?kt]时是“本能”的意思;重音在后[ins′ti?kt]时是“充满”的意思。这种现象在语音学上被看作()。A 调位不同 B 重位不同 C 时位不同 D 重音法不同正确答案:B 单选题9.现在一般认为,人学习语言的最迟临界点是在()左右,就是说在这个年龄之前如果不接触语言,此后就几乎无法学习语言了。 A 一岁 B 三岁 C 十二岁 D 十八岁正确答案:C 单选题10.下面几个判断中,()是不正确的。A 语言符号是人类自己在一定的时期创造出来的 B 人类的语言是上帝或神赐予的 C 语言的社会性并不能阻碍各民族之间是真正沟通情感和思想 D 语言的文化属性是对使用不同语言的社会的历史文化价值的部分反映正确答案:B 单选题11.“语言迁移现象”指的是()。A 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母语对目标语的影响现象 B 将一种语言转化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 C 随着人口迁移而带来的语言变化现象

近代史脉络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脉络整理 专题一苦难与抗争 一、五次侵华战争 1、鸦片战争:近代史开端,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5、日本侵华战争(抗日战争):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东北沦陷。 1937—1945年,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中国全面抗战开始。 二、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归类 1、割地: ①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②俄国割占领土最多,共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③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去台湾、澎湖列岛等。 2、赔款 ①《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元 ②《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白银 ③《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 3、攫取中国的特权 ①《南京条约》:规定了协定关税权。 ②《马关条约》:日本首先取得开设工厂的特权。 ③《辛丑条约》:赔款最多;体现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三、列强侵华罪行 1、两次洗劫北京: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洗劫并焚烧圆明园。 ②八国联军侵华期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2、镇压中国人民革命: ①成立“洋枪队”(华尔),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②组成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 ③抗战胜利后,美国扶蒋剿共 3、制造大屠杀: 抗日战争期间,1937年日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4、制造事变:1931年九·一八事变(沈阳);1937年七七事变(北京卢沟桥); 四、人民的反抗 1、人民群众的斗争 (1)洪秀全领导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 (2)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 (3)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抗击日军入侵(杨靖宇)。 2、爱国官兵的英勇斗争 (1)禁烟运动: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2)鸦片战争:关天培在虎门,英勇牺牲。 (3)左宗棠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4)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战役中,邓世昌英勇战斗,与舰同沉。 (5)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6)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守军(赵登禹、佟麟阁等)英勇抗击日军进攻。 (7)平型关战役中八路军英勇抗击日军。 (8)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激战。 (9)1940年8月起,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发动百团大战。 3、学生运动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世界近现代史纯知识点复习资料(一劳永逸)讲解

世界历史复习资料 考点1:欧美国家巨变与殖民扩张一.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 二.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一)共和国的诞生于克伦威尔的独裁 1.1640年11月,议会的重新召开,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2.克伦威尔领导的议会武装-------新模范军。 3.1649年一月,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5月10日英国宣布成立共和国。 4.1653年,克伦威尔驱散议会,成立护国政府,自任“护国主”,实行军事独裁。(二)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1.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查理二世)。 2.1668年,“光荣革命”威廉三世当上国王。 (三)《权利法案》的颁布

1.目的: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利 2.时间:1689年 3.3.制定机构:英国议会 4.内容:确定议会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规定国王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国王无权废除法律, 征税需经议会同意,议员有政治活动的自由。 5.意义:确定议会为最高权力机关。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 阶级专政在英国建立起来。(注意:《权利法案》的材料) 三、美国的独立:(九上第一主题第3课) (一)、独立战争爆发与《独立宣言》: 1.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战争的经过 (1)爆发:1775年4月列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的开始。 (2)建军:1775年5月,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决定组建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总司令。 (3)建国:《独立宣言》的发表 ①时间:1776年7月4日 ②制定机构和起草人:大陆会议杰斐逊起草 ③内容:《独立宣言》阐述了自由、民主的政治原则,指出人人生而平等,都享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独立宣言》谴责了英国殖民统治的罪恶,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管辖,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 ④历史意义:宣告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4)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战役的胜利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5)胜利:1781年英军在司令康华利的带领下向大陆军投降。 (6)独立:1783年,英美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利坚合众国独立。 3.1787年宪法:1787年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制定了美国宪法,史称1787年宪法。宪法规定美国是由各州联合组成的联邦制国家。 4.性质和作用:北美独立战争既是一场反抗殖民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双重性质) 5.北美独立战争的历史意义:1775年-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使美国赢得了独立。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6.华盛顿: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军事统帅---------被誉为“美国国父”。 四.攻占巴士底狱。 1、革命的根本原因:法国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导火线:1789年,法王路易十六为摆脱财政危机召开的三级会议。 3、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揭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五《人权宣言》和共和国诞生: 1.《人权宣言》的发表: (1)时间:1789年8月 (2)制定机构:制宪会议。 (3)《人权宣言》内容:①自由、平等是天赋的人权;②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③国家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④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4)历史意义:《人权宣言》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是反封建专制的旗帜,是引导法国走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指针,它宣告了法国资本主义制度的诞生。

2016年浙大远程语言学概论在线作业答案

浙大远程语言学概论在线答案 1.历史比较语言学之前的语言研究属于() C 前语言学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 2.普通语言学从理论上研究() B 人类各种语言的一般的共同规律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 3.下面几种属性,()是语言符号的最基本属性。 A 任意性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 4.下面几个判断中,()是不正确的。 B 人类的语言是上帝或神赐予的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 5.语音是()。 D 上述上个方面的总和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 6.人类发音器官构成的三个部分是()。 D 呼吸气管、喉头声带、声道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 7.发乐音时,()。 D 声门关闭,气流从声带间挤出,使声带颤动而发音正确答案 :D 单选题 8.音高主要决定于()。 B 发音体振动的频率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单选 10.[p、t '、b、k]在发音方法上的共同点是()。 C 塞音正确答案 :C 单选题 11.英语“instinet”重音在前['insti ? kt]时是"本能”的意思;重音在后[ins ti ? kt]时是"充满”的意思。这种现象在语音学上被看作()。 B 重位不同正确答案 :B 单选题 12.根据词的来源特点,我们可以把词分为()。 B 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正确答案 :B 单选题 16.在五级语法单位中,用来造句的单位是()。 B 语素、词正确答案 :B 单选题 17.下列各组词形变化的语法手段中,属于屈折的是()。 C goose-geese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

18.传统语法学把语法分成的两个部分是()。 D 词法部分和句法部分正确答案 :D 单选题 19.“一张北京”这句话表面上看起来是词语搭配不当,其实是“买一张去北京的车票”这 句话在特定场所(售票处)对话省略。这种现象说明了()。 A 语境对语法的作用正确答案 :A 单选题 20.语法的性质具有()。 C 稳定性、抽象性、系统性正确答案 :C 单选题 21.当词义所概括的界限不明确时,我们将它称为词义的()。 D 模糊性正确答案 :D 单选题 23.下列判断中()是正确的。 A 义素分析法主要是针对词义而言的对比分析方法正确答案 :A 单选题 24.下面几个句子中,()是有歧义的。 B 校长给她安排好的工作正确答案 :B 单选题 25.下面句子中的预设,()不是通过词语手段实现的。 C 她的爸爸来看她了正确答案 :C 单选题 26.下列关于文字起源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D 以上说法都错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 27.下列文字中,属于自源文字的是()。 A 汉字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 28.已有的自源文字,从字符跟语言中什么样的语言单位相联系的标准来归来,都是()。 B 词语文字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 29.在下列四种古老的自源文字中,至今仍在使用的一种是()。 C 汉字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 30.在下列四种行为中,与文字起源直接有关的是()。 C 图画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 31.现在公认的汉字的最早源头是()。 A 甲骨文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 32.语言产生的决定性条件是()。 A 劳动

《语言学概论》作业答案

《语言学概论》作业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必不可少的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来使用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既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又有全民性,没有阶级性。它是是人类区别于所有其他低级动物的根本特征。 言语:是个人对语言运用的行为和结果。它有两个意思:一是指人说和写的过程,是人的一种行为,叫言语活动,也叫言语行为;二是指人说出来的话或者写出来的东西,也叫言语作品。 小学:是我国古代语文学的统称,由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三部分组成。训诂学解释字义,文字学分析字形,音韵学研究字音。 历史比较语言学:是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部门。它以历史比较法为基础,研究语言的亲属关系。它为现代语言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结构语言学:又称现代语言学。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中提出的看法成为现代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理论基础,标志着现代语言学的形成。他首先区别了语言和言语。其次,他区分了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第三,他区分了组合关系和联想关系。 转换生成语言学: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乔姆斯基批判了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根本观点,建立了生成语言学。他认为,人脑有一种天赋的普遍的掌握语言的机制,当输入一定的语言材料后,它会加以识别并加工出一套规则系统,然后利用这套系统生成新的句子。这种机制就是人普遍具有的语言能力。他认为,语言学的对象应是语言能力,而不是语言行为,语法就是对语言能力的描写。 二、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与任务 1.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语言就是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语言学主要研究和探讨语言的性质、结构规律和发展演变规律。这里的语言指的是“人类语言”,或称“自然语言”,与之相对的是“动物语言”、“人工语言”等。语言是语言学研究的本体,但是语言学所关心的又不仅仅局限于人类语言,其他同语言相关的领域,也是语言学关心、研究的对象。语言学研究的对象包括人类语言及其相关对象。 2.语言学的任务 古代,书面语成了语言研究的对象,语言研究的任务也只是给古代留传下来的政治、哲学、宗教、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作注解,而不是探索语言的规律。这就是所谓传统的语文学。在我国,形成了统称“小学”的文字、音韵、训诂的我国传统语文学。 自从二十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开创了语言学研究的新纪元以来,语言学研究的任务发

中国近现代史习题总结

下面是今年南大中国近现代史的部分考题 中国近代史 一. 名词解释:(5分*10个) 古德诺公车上书租界“进北攻南” “重点进攻” 胡适国民参政会《中国之命运》二二八起义国粹派 二. 论述题:(20分*5个) 1. 列强干涉中国近代政治的主要方式。 2. 1927-1937南京国民政府对日政策的脉络及其影响。 3. 抗战到解放时期中国土地政策的演变及其影响。 4. 1854-1861太平军与湘军争夺天京上游的主要阶段及战局特征。 5. 以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为例,分析改革与革命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世界近代史(记不太全了) 考试科目:中国近代史 科目代码:451 一,名词解释(48) 买办、《资政新篇》、《马关条约》、时务学堂、袁世凯、整理国故、第三党、凇沪会战 二,材料解析题(18) 说明:1,标点2,根据材料分析洋务运动产生的原因3,结合所学知识和所列材料分析其历史局限性 材料1,窃思敌国外患正动心忍性之资居安思危乃制治保邦之要……古人抚驭四夷之法未款之先当有以杜其窥伺既款之后当有以绝其觊觎英法诸国自换约以来相安无事……惟念夷情叵测反复靡常利器精兵百倍中国其所以逞其贪纵者不过恃有长技耳长技为何一在战舰之精也一在机器之利也然彼有其战具我非不可以购求彼有其机巧我非不可以学习 《同治三年陈廷经奏》 材料2,洋人所图我者利也势也非真欲夺我土地也自周秦以后驭外之法征战者后必不继羁縻者事必久长今之各国又岂有异惟练兵制器相去太远正须苦做下学功夫做到那处说到那处吾师弟在位一日不得不于此致力一日耳 李鸿章《复曾相》 材料3,至谓鄙人喜闻谈洋务之言以致冒险负谤处今日喜谈洋务乃圣之时人人怕谈厌谈事至非张皇即卤莽鲜不误国公等可不喜谈鄙人若亦不谈天下赖何术以支持耶中国日若弱外人日骄此岂一人一事之咎过此以往能自强者尽可自立若不强则事不可知 李鸿章《复刘仲良中丞》 三,问答题(84) 1,试论晚清十年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的发生、发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结合史实对1946年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做一述评 3,简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政策的变化 考试科目:中国近代史 科目代码:482 一,名词解释(5分一个) 洋行、天朝田亩制度、轮船招商局、三国干涉还辽、东南互保、中国通商银行 二,标点下列材料并进行评析(35) 惟念发捻炽于北发炽于南饷竭兵疲夷人乘我虚弱而为其所制如不胜其忿而与之为仇则有旦

福师《语言学概论》在线作业

福师《语言学概论》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语言可以分为底层和上层,底层是一套: A. 音位 B. 语素 C. 词 D. 句子 正确答案:A 满分:2 分 2. 元音和辅音的本质区别在于: A. 发音时气流是否受阻 B. 紧张与否 C. 气流强弱 D. 舌位高低 正确答案:A 满分:2 分 3. 下列选项中属于偏正式的是: A. 眼花 B. 脸红 C. 地震 D. 雪白 正确答案:D 满分:2 分 4. 普通话中的“好”用国际音标记为()。 A. [ hɑo ] B. [ xɑu ] C. [ hɑu ] D. [ xɑo ] 正确答案:B 满分:2 分 5. 下列选项中属于派生词的是: A. 阿哥 B. 语言 C. 电灯 D. 是非 正确答案:A 满分:2 分 6. 关于索绪尔的语言理论核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语言”和“言语”不同,语言学的对象是语言。 B.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符号是由“能指”和“所指”结合而成的统一体。 C. 语言符号系统中的一切要素都处在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中。 D. 语言学有共时语言学与历时语言学之分,历时比共时重要。 正确答案:D 满分:2 分 7. 研究某个具体语言的语音,即研究某一种语言或某一种方言的语音情况的的语音学是: A. 普通语音学 B. 专语语音学 C. 历史语音学 D. 实验语音学 正确答案:B 满分:2 分

8. “闻”的音节如何拼写?() A. wen--w u e n B. wen--w e n C. wen--u e n D. wen--w u e i n. 正确答案:C 满分:2 分 9. 语音的本质属性是: A. 生理属性 B. 物理属性 C. 心理属性 D. 社会属性 正确答案:D 满分:2 分 10. 借词“啤酒”的形成通过下面途径: A. 音译 B. 音译加意译 C. 半音译半意译 D. 意译 正确答案:B 满分:2 分 福师《语言学概论》在线作业二 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22 道试题,共 44 分。) 1. 作为语言符号与其他符号的共同点在于: A. 随意约定 B. 这些符号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符号相对地存在 C. 复杂性 D. 强生成性 正确答案:AB 满分:2 分 2. 文字与语言的差异性: A. 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 B. 语言是社会必需的交际工具,没有语言,社会就会存在。而文字对社会来讲不是必需的 C. 文字与语言变化的速度不同 D. 文字可以改革 正确答案:ABCD 满分:2 分 3. 汉语大量吸收借词的两个历史时期: A. 秦汉 B. 汉唐 C. 明代 D. 晚清到“五四”前后

语言学概论作业

语言学概论作业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语言学概论作业 一、举例说明语言符号的性质与特点。 答:<1> 性质:语言符号的性质包括能指、所指和两者之间的约定俗成。 能指----声音(语音形式) 所指----意义(语义内容) 例:桌子能指:zhuozi 所指:一种家具,由若干个支撑点支起来的可以放置物体的平面。语音与意思之间的关系建立是由约定 俗成的。 <2> 特点:①任意性----只针对语言符号的创制期而言,它有时效性,这 也是由约定俗成的。但是拟声词、叹词、象声词等语言 符号没有任意性。 例:在不同的语言里,同一声音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mei]— 在汉语中表示没、美、每、梅等等,在日语里表示 侄女、 出色的、有名的等意思;在俄语里表示我们的意 思。 在不同的语言里,同一语言可用不同的语言表示。 ②线条性---受表达条件限制,只能在时间上依次展开,利用线条性 形成词序、语序,这是由语言符号的能指带来的。 ③系统性---a、分层装置音位—音节—语素—词—短语—句子 b、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 二、举例说明音位与音位变体的关系。 答:音位与音位变体是类别与具体成员的关系。音位变体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或具体代表。音 位变体又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 <1> 条件变体:条件变体是指一个音位因受语音环境的制约而表现为若干个 不同的音素。 例:汉语音位/a/中的两个变体[a]和[ɑ], [ɑ]只出现在韵尾[u]之前,而[a]则只出现 在韵尾[i]和[n]之前。 <2> 自由变体:能出现在相同的语音条件下,但不能区别词或词素的音位变 体。 例:汉语武汉话里的[n]和[l]可以自由变读,而不会引起意义的改 变。在这种话里,"南"和"兰"同音,可以读作[lan],也

中国近现代史题目

一名词解释 1海国图志2新文化运动3南京大屠杀 二简答题 1洋务运动的内容,历史作用及其失败的原因 2作为一名青年学生,请谈一谈1919年“五四运动”对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意义,以及对当代青年如何发扬爱国主义传统的启示 三论述题 1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主席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请就中国近现代发展的基本脉络,梳理中国梦的曲折发展道路,并就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表自己观点。 一 1 《海国图志》是1841年起,由思想家魏源受林则徐嘱托而编著的一部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全书详细叙述了世界舆地和各国历史政制、风土人情,主张学习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中心思想,打破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文化价值观,摒弃了“九州八荒”、“天圆地方”、“天朝中心”的史地观念,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知识,传播了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别种文化样式、社会制度、风土人情,拓宽了国人的视野,开辟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新风气,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 2 新文化运动是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是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旧称“德先生”与“赛先生”)。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由于新文化运动全面反封,将中国所有的古典文化都归于需要“反”的行列,因此新文化运动也是中国古典文化走向没落的开端。 3 南京大屠杀指1937年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日军在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四十多天的大规模屠杀[1] 。其中日军战争罪行包括抢掠、强奸、对大量平民及战俘进行屠杀等。屠杀的规模、死伤人数等没有世界共同认可的数字,但一般认为死亡人数超过30万。[2] 南京大屠杀是侵华日军公然违反国际条约和人类基本道德准则,是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无数暴行中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一例之一。南京大屠杀期间,《纽约时报》、《中央日报》、《新华日报》等中外媒体,均对南京大屠杀进行了大量的揭露。 战后,中国国民政府对南京大屠杀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其中,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经调查判定,日军集体屠杀有28案,屠杀人数有19万;零散屠杀有858案,死亡人数有15万,死亡人数达30多万,制造了惨绝人寰的特大惨案。[3] 2015年10月9日,《南京大屠杀史档案》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二 1 a洋务运动的内容 军事:积极创办新式军事工业,训练新式军队,筹建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经济:兴办轮船、铁路、电报、采矿、纺织等各种民用企业。 文化: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培养洋务人才。 政治:1861年,设立总理衙门

世界历史知识点人教版

世界古代史、近代史部分 (八年级下四、五单元及九年级上) 一、上古人类文明 【考试说明】 1.古代埃及的金字塔 北:八下P90古代埃及文明最著名的历史遗产是金字塔,金字塔是埃及法老的陵墓。 2.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 北:八下P91《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制定的,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 3.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北:八下P92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构成了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种姓制度人为地制造了极不平等的社会等级。 4.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北八下P90:第17课课题: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 5.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状况 北:八下P95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达到极盛,在古代社会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典范。 6.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 八:下P94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发源地。 二、中古亚欧文明 1.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 北:八下P101公元646年,日本统治者进行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实行“班田收授法”,由国家将天下公田班给公民;实行租庸制 度,统一租税;废除世袭贵族统治制度,建立中央集权体制,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由中央派人管理。 2.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创立伊斯兰教,建立第一个阿拉伯国家 八:下P102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教逐渐成为一面 团结阿拉 伯人的旗帜,穆罕默德率领信徒,打败了麦加贵族,建成历史 上第一个阿 拉伯国家。三、文明的冲撞与融合 1.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等史实 北:八下P120马可·波罗是意大利威尼斯的商人,随叔父来到中国元 朝的上都,在中国当了17年的官,马可·波罗把他在中国的见闻口述成一本书,叫作《东方见闻录》(又译《马可·波罗行记》) 北:八下P120 阿拉伯数字原本是印度人发明的,经过阿拉伯人的传播,成为世界上人们共同使用的数字。 2.世界各民族各地区文明交往的方式。

语言学概论作业(1)

Chapter 1. Invitations to Linguistics 班级:组次: 姓名/学号: I. For each question, there are four choices of answers. In some cases, only one choice is correct while in others more than one should be chosen. Choose ALL the correct ones.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are design features of language? A. arbitrariness B. duality C. interpersonal D. displacement 2. By _____ we mean language is resourceful because of its duality and its recursiveness. A. arbitrariness B. creativity C. interpersonal D. displacement 3. “I can refer to Confucius even though he was dead 2,000 years ago.” This shows that language has the design feature of _____. A. arbitrariness B. creativity C. duality D. displacement 4. Displacement benefits human beings by giving them the power to handle _____. A. arbitrariness and creativity B. generalizations and abstractions C.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D. performative functions 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a theory about the origin of language? A. The bow-wow theory B. The pooh-pooh theory C. The “yo-he-ho” theory D. The Winnie-the-Pooh theory 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theories takes as the origin of language the instinctive sounds of pain, anger and joy? A. The bow-wow theory B. The pooh-pooh theory C. The “yo-he-ho” theory D. The Winnie-the-Pooh theory 7.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of Jacobson’s framework of language functions? A. The referential function is to indulge in language for its own sake. B. The emotive function is to convey message and information. C. The conative function is to clear up intentions, words and meanings. D. The phatic function is to establish communion with others. 8. Which of the following are among Hallida y’s theory of metafunctions of language? A. ideational B. relational C. interpersonal D. textual 9. Using language for the sheer joy of using it shows that language has a _____ function. A. recreational B. metalingual C. informative D. performative 10. _____ studies the internal organization of words. A. Phonology B. Morphology C. Semantics D. Syntax 11. _____ is concerned with the rules governing the structure, distribution and sequencing of speech sounds. A. Phonetics B. Morphology C. Pragmatics D. Phonology 12. _____ is the study of meaning in context. A. Semantics B. Pragmatics C. Sociolinguistics D. Psycholinguistics 13. In the 18th century, all the main European languages were studied _____. A. diachronically B. synchronically C. prescriptively D. descriptively 14. “Don’t end a sentence with a preposition.” This is an example of _____ rules. A. prescriptive B. descriptive C. transformational D. functional 15.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langue and parole was put forward by _____. A. Bloomfield B. de Saussure C. Chomsky D. Halliday 16.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competence and performance was made by _____. A. Bloomfield B. de Saussure C. Chomsky D. Hymes 17. According to _____, the task of a linguist is to determine from the data of performance the underlying system of rules that has been mastered by the language user. A. Jacobson B. Bloomfield C. Pike D. Chomsky 18.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etic and emic i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_____ analysis. A. phonetic and phonemic B. semantic and pragmatic C. sociolinguistic and psycholinguistic D. morphemic and syntactic 19.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as written by Ferdinand de Saussure? A. A Grammar of Modern Greek B. 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 C.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D. The Structure of Shakespeare’s English 2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as written by Noam Chomsky?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 综述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近代中国两大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3.近代中国历史任务: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4.近代中国历史特征: ①政治: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牢牢控制了中国,日益成为支 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中国封建势力日益衰弱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②经济:中国自然经济基础虽遭到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根基即封建地 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 的严重障碍,中共新兴民族资本主义虽已产生,并在政治经济生活中起 到一定的作用,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发展缓慢,力量薄弱,并且其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联系,仍没有成 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③社会生活: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的统治 下,并且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地方割据性势力,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 治、文化发展极不平衡,中国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 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第一章 1.反对外国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①社会制度的腐败﹙最根本原因﹚;②经 济技术落后 2.《马关条约》内容: ①割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辽东半岛给日本;②共赔款白银23150万两;③开放四个通商口岸:苏州、杭州、沙市、重庆;④承认日本对 朝鲜的控制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影响: ①割占土地进一步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②勒索了中国的巨额赔款, 是对中国的一次残酷的经济掠夺,是清政府财务进一步破产,同时也为侵略者 进一步控制中国创造条件,③适应了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而对华实行资本 输出的需求,④极大地刺激了列强过分中国的野心,由此掀起了十九世纪末二 十世纪初列强过分中国的狂潮。

2013华师语言学概论作业(答案)

.第1题 不同的民族语言,语音系统是有差别的,这说明语音具有()B.社会属性 2.第2题 以声音的高低来区别意义的语言单位叫() C.调位 3.第3题 下列词语中属于音译词的是() B.逻辑 您的答案:B 4.第4题 语言混合的形式有() B.洋泾浜 5.第5题 壮语属于() B.汉藏语系 6.第6题 下列词中属于支配式的复合词是() D.司令 7.第7题 [u是一个()元音。 B.后、高、圆唇元音 8.第10题 [i]是一个() A.舌面元音 9.第11题 汉语的“黑板”是一个() C.复合词 10.第12题 下面与汉语同属一个语系的是( ) A.苗语 11.第20题 下列汉字属于形声字的一组是() A.病、波 12.第21题 现代汉语划分词类的主要依据应该是() D.语法功能 13.第22题 下列词中属于复合词的是() A.天子 14.第23题 在一种语言内部划分方言时,最主要的依据是() C.语音 15.第29题

下列单位中属于成词语素的是() C.的 16.第30题 开口度越大,元音的舌位就越() D.低 17.第31题 /p/是一个() B.音质音位 18.第32题 下列文字中,属于表音文字的是() C.俄文 19.第33题 “他读书”中的“书”和“我看报”中的“报”之间的关系为()B.聚合关系 20.第34题 [b]是一个() A.双唇浊音 21.第35题 下列属于常见语义角色的是() A.施事 22.第36题 汉语“坦克”中的“坦”是() D.音节 23.第37题 下列属于形声字的是() C.闻、汗 24.第38题 语序是一种() C.语法形式 25.第49题 具有[+用于照明]、[-用电]义素的词是() D.蜡烛 26.第50题 词根语素保持不变,用增加或替换词尾来造成词形变化的方法叫()A.附加 27.第56题 一般来说句法结构具有() B.层次性

世界近代史知识点整理知识分享

世界近代史知识点整 理

世界古近思想史知识点总结整理 一、普罗塔戈拉等智者学派的观点与苏格拉底观点的异同 1、相同点 (1)都把哲学研究的中心放在了与人类自身密切相关的问题上。可以把二者看做是西方人文主义的先驱。 (2)都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2、不同点 (1)背景:智者学派与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峰相伴,而苏格拉底时期雅典政局动荡。 (2)内容:在普罗塔戈拉那里,人还只是个体感性的人,而在苏格拉底那里,人则成了具有普遍性的理性思维的人。即在“人是万物的尺度”中人对自己的认识仍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而在“认识你自己”中人对自己的认识则已经具有了理性认识的含义。 (3)影响:普罗塔戈拉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以他为代表的智者运动也被看做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而苏格拉底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与18世纪启蒙思想的特点极为相似,因此可以把他看做是启蒙思想家的先驱和战友。 特别提示:虽然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有思想认识的差异,但他们的思想却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在当时起了很大的启蒙开导和解放思想的作用,因此他们都是古代希腊先哲的代表人物。 二、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与古希腊人文精神的比较 1、相同点: (1)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 (2)都将道德看作是政治的基础,认为匡正道德是振邦救国的根本。 2、不同点:

(1)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不同。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人,而古希腊思想家们则特别强调“个体”的人。 (2)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不同。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而古希腊思想家强调人的平等。 (3)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态度不同。儒家思想注重将社会和人文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忽视自然科学的探究;古希腊思想家比较关注的是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在对自然的研究中讲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 (4)作用不同:前者服务于君主专制,后者有助于民主政治。 三、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比较 1、相同点 (1)时代背景: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时期。 (2)运动性质: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的诉求。 (3)斗争对象:都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 (4)理论来源: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始教义。 (5)政治支持:人文主义者需要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马丁·路德得到封建诸侯的保护。 (6)影响相同:都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近代文化繁荣,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不同点 ①对待宗教的态度不同: 文艺复兴(以人为中心)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还是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