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子语录】_老子经典语录

【老子语录】_老子经典语录

【老子语录】_老子经典语录
【老子语录】_老子经典语录

老子是我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的名言无数,古典文学网给喜欢老子的朋友精选老子名言100句,希望大家喜欢。

1.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出处】《道德经middot;第二章》【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的标准,于是就有了与之对立的丑;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的标准,于是就有了反面的不善。

2.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出处】《道德经middot;第二章》【译文】有与无相互生化,难与易相互促成,长与短相互比较,高与下相互趋向,音与声相互应和,前与后相互追随。

3.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出处】《道德经middot;第二章》【译文】圣人总是做能够顺应自然法则和客观规律的事,做事时用行动来教化,而不用语言来教化。

4.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出处I(道德经middot;第二章》【译文】生养了一切但不据为己有,做成了什么并不自恃有功,成就了事业并不居功自傲。就是因为他不居功,所以他的功名就不会消逝。

5. 为无为,则无不治。【出处】《道德经middot;第三章》【译文】做那些无为无欲的事,那么就没有什么不能治理的。

6.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出处】《道德经middot;第五章》【译文】说的太多往往使自己隐人窘境,不如顺其自然,格守中庸之道。

7.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出处】《道德经middot;第六章》【译文】它(谷神)的本体是绵延存在而又若有若无的,它的作用却是无穷无尽的。

8.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出处】《道德经middot;第八章》【译文】至上的善行就像水一样。水,善于利益万物而不与万物争,居处于众人所讨厌的低处,所以,水的性子很接近于道。

9.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出处】《道德经middot;第九章》【译文】金银财宝很多,没有谁能守得住。

10. 功成身退,天之道。【出处】《道德经middot;第九章》【译文】成功之后激流勇退,符合天的道理。

11.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出处】《道德经middot;第十一章》【译文】有能给人以小的利益,无才有真正的大用。

12.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收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出处】《道德经middot;第十二章》【译文】色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声使人听觉失灵,浓厚味道使人味觉不灵,骑马打猎使人心思放荡发狂,贵重的物品使人的行为不轨。

13.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出处】《道德经middot;第二十章》【译文】众人都很聪明睿智,唯独我却显得糊里糊涂。众人都很精明,唯独我看着很笨的样子。

14.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出处】《道德经middot;第二十一章》【译文】一个真正有道德修养的人,他的内涵,只有一个字:道。

15.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出处】《道德经middot;第二十二章》【译文】委屈圆转可以使之保全,矫正弯曲可以伸直,低洼可以使之盈满,破旧可以使之更新,少了反而可以得到,多了反而变得疑惑。

16.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出处】《道德经middot;第二十二章》【译文】正因为不和人争,所以全天下没有人能和他争。

17. 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出处]《道德经middot;第二十三章》【译文】从事于道的人就认同道,有德的人就认同德,失去道德的人就认同道德沦丧。

18.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出处】《道德经middot;第二十四章》【译文】固执己见的人不能明察事物,自以为是的人分不清是非。

19.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出处】《道德经middot;第二十四章》【译文】自我夸耀的人不能建立功勋,自高自大的人不能进步。

20.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出处】《道德经middot;第二十五章》【译文】有一个浑然一体的东西,在天地没有诞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21.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出处】《道德经middot;第二十五章》【译文】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

22.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滴,善数不用筹策。【出处】《道德经middot;第二十七章》【译文】善于行走的不留踪迹,善于说话的不会给人留下话柄,善于计算的人不用任何工具就算得很精准。

23.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出处】《道德经middot;第二十七章》【译文】善人,是不善之人的老师。不善之人,是善人的借镜,可以警醒善人。

24.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出处】《道德经middot;第三十三章》【译文】能了解别人的人,是有智慧的人。能认识自己的人,是真正聪明的人。

25.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出处】《道德经middot;第三十三章》【译文】能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量的人。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26. 知足者富。【出处】《道德经middot;第三十三章》【译文】知足的人才是真正富有的人。

27. 死而不亡者寿。【出处】《道德经middot;第三十三章》【译文】肉身虽死但精神不被忘记的人才叫长寿。

28.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出处】《道德经middot;第三十五章》【译文】大道一旦讲出来,就会感到平淡无味,看起来不起眼,听起来不人耳,用起来却受益无穷。

29. 将欲歇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出处】《道德经middot;第三十六章》【译文】要想收敛,必先张开。要想削弱,必先加强。要想废弃,必先兴盛。要想夺取,必先给予。这是知细微之理而收显著之效。

30.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出处】《道德经middot;第三十六章》【译文】鱼不能离开水,国家最锐利的武器不能够让人知道。

31.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出处】《道德经middot;第三十七章》【译文】道,看起来无所作为,却无所不能。

32.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出处】《道德经middot;第三十八章》【译文】上德之人,没有故意洛守德,所以自有道德。下德之人,害怕失去德,所以反而没有德。

33.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出处】《道德经middot;第三十八章》【译文】丧失了大道,才强调道德.丧失了道德,才强调仁爱。丧失了仁爱,才强调正义。丧失了正义,才强调礼法。

34.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出处】《道德经middot;第四十章》【译文】天下的万物都产生于有,而有却从虚无中来。

35.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出处】《道德经middot;第四十一章》【译文】大的地域没有边角,贵重的器具最晚成XF,大的声音没有什么声响,大的形象没有形体。道隐藏在无名之中。

36.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出处】《道德经middot;第四十二章》【译文】虚无之道生太极一气,太极一气生阴阳两仪,阴阳交合生三才,三才化生万物。

37.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出处】《道德经middot;第四十八

章》【译文】追求学问,就要求天天都学有所得。而追求大道呢,只是要求每天尽量减少自己的欲望和行为。对自己的欲望和行为减之再减,最后就可以达到无为的境界了。

38. 无为而无不为。【出处】《道德经middot;第四十八章》【译文】处于无为的境界之中,没有什么不能做到的。

39.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出处】《道德经middot;第四十九章》【译文】圣人常常没有自己的私心,而把百姓的心当作自己的心。

40.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出处】《道德经middot;第五十六章》【译文】言语无法表达道的真意,所以有智慧的人不会说道,如果有人在说道,肯定不了解道的真意。

41.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出处】《道德经middot;第五十七章》【译文】执政者要遵循天道、顺从人伦,以常规的道理治理国家。但用兵却要用诡诈、出奇制胜。要取得天下太平,须用无为之法、自然之道。

42.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出处】《道德经middot;第五十八章》【译文】祸与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转化。祸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中又藏有祸端。

43. 治大国,若烹小鲜。【出处】《道德经middot;第六十章》【译文】治大国像是烹小鱼,不能总是翻动、多变,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

44.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出处】《道德经middot;第六十三章》【译文】欲图难事,先从易处着手。欲为大事,先于细处起步。天下的难事,必然从容易开始。天下的大事,必然从小处做起。

45. 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出处】《道德经middot;第六+三章》【译文】圣人自始至终重视细微的小事,不做什么所谓的大事,所以能够成就大事。

46.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处】《道德经middot;第六十四章》【译文】合抱的大树,是从很小的小树长成的;九层的高台,是用一筐筐的土垒起来的;千里的远行,一步步走才能到达。

47.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出处】《道德经middot;第六十四章》【译文】普通人做事,往往是几乎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如果能慎始慎终,就不会有失败的事。

48.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出处】《道德经middot;第六十七章》【译文】我有三件宝,一直在坚持地守护着它们。一个叫仁慈、一个叫勤俭,第三个是不敢争胜冒尖。

49.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出处】《道德经middot;第七十一章》【译文】知道了但装作不知道,这才是高明。不知道却装作知

道,是真有毛病。圣人没有这种毛病,因为圣人以这种强不知以为知的毛病为病。就是因为他们把强不知以为知当作病,所以才不会有毛病。

50.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出处】《道德经middot;第七十二章》【译文】百姓不害怕威严的统治,那么祸乱就要来了。

51.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出处】《道德经middot;第七十三章》【译文】有胆量但是贸然行事的人容易被杀,有胆量但不贸然行事的人就可以活命。

52.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出处】《道德经middot;第七十三章》【译文】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

53. 民不畏死,奈嘴可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出处】《道德经middot;第七十四章》【译文】如果百姓都不怕死,用死来威胁他们能有什么用呢?如果让百姓常常害怕死亡,而那些极少数的违法者,抓住后杀掉他们,还有谁敢违法?

54.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出处】《道德经middot;第七十七章》【译文】天之道,是减损有余的而补充不足的。人之道,则相反,是减损不足的而奉献给有余的。

55.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贵以身为天下者,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若可托天下。【出处】《道德经middot;第十三章》【译文】把自己的身家和天下看作一样重要的人,才可以寄托天下重任。爱天下的人像爱自己的身家一样的人,才可以托付天下。

56. 致虚极,守静笃。【出处】《道德经middot;第十六章》【译文】要想达到虚无至极的境界,必须专一守住这个静字。

57.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出处】《道德经,第十八章》【译文】大道废止了,就会有仁义。智慧出现了,就会有狡诈。六亲不和就会出现慈爱和孝顺。国家动乱就会有忠臣出现。

58.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出处】《道德经middot;第七章》【译文】天地所以能够长久,是因为它们不为自己而生,是自然而生的,所以能够长久。

59. 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出处】《道德经middot;第七章》【译文】圣人把自己的私利放在后面,反而成了人群的首领;把自己的身体置之度外,反而更好地保全了自己的身体。

60. 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出处】《史记middot;老子韩非列传第三》【译文】君子时运来了就驾着车出去大展身手,生不逢时的时候就像蓬草一样随意而行。

61. 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出处】《史记middot;老子韩非列传第三》【译文】抛弃你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以及做作的情态神色和好高鹜远的志向,因为这些对你都没什么好处。

62.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出处】《道德经middot;第一章》【译文】我们可以称之为道的道,不是真正的道;我们可以命名的名,不是这个名的本意。

63.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出处】《道德经middot;第一章》【译文】无名,是宇宙天地的初始;有名,是万物得以孕育化生的根本。

64.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出处】《道德经middot;第一章》【译文】体会这个道的妙用,有无相生,妙中有妙,直至无穷。所有的妙处都在这个法门中。

老子的名言语录大全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可以说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称。中国人的真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这种态度不利于科学的发展。 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来源于人的永不满足的探索与创造精神,倘若象小农社会“小富即安”,满足于“三分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进取精神没了,那么民族的前景也就堪忧了。 3、“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在人治社会,人权、个人财产权皆不受保护,灾祸不期而至,所以,智者劝戒世人韬光养晦,功成身退。 4、“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它一方面表现了国人的不竞争心理,另一方面不争小利而得大便宜,表现了国人的狡猾谋略。 5、“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中国的学问多是“玄学”,不是科学。 6、“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此话意即:知道雄大的一面,但自己谨守雌弱的一面;知道光彩的一面,但自己安于暗昧的一面;知道荣耀的一面,但自己宁守卑辱的一面。中国人以柔克刚,太富有计谋了。 7、“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人治社会,注定了人际关系复杂,注定了修身处世学问深厚。 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人治社会一切无保障,为了保护自己,不为天下先,可以理解;但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国人就应当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9、“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老子此话的意思是,了解我的人太少了,能效法我的人更难遇到。因此,圣人往往是穿着粗衣,却怀揣着美玉,有货不能为人所识。的确,老子提出以柔克刚、无为而治,很少有人能理解,尤其是接近于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无为而治思想仅为统治者暴政过后的与民休息政策的依据。 10、“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意即挫掉锐气,超脱纠纷,含敛光耀,混同尘俗。昏昏噩噩的中国社会把人的生气、个性、菱角和创造性全要磨灭、消解。 11、“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中国人有点小聪明,于是统治者竭尽心智折腾老百姓,何知摒弃个人智能,发挥法治、市场的作用? 12、“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意思是,要统治人民,就先用言辞表达对人民的谦虚;要领导人民,就必须将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利益之后。可见,封建统治者总是在利用人民、欺骗人民。 13、“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中国乃战争之国,伏尸千里,流血成河,成为每一朝代兴起、每一次接班人之争的必然。中国人几千年悟不出如何使政权平稳过渡的办法,这是我们的智力的缺陷。 14、“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中国历来兵权最重要,“枪杆子里出政权”,而不是“选票箱里出政权”。有了枪杆子,统治者则应自觉克制不滥杀,恬淡为上,因为没有法制约束。 15、“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此类似于市场经济的思想可惜很少有人能理解,历代统治者只知扰民,只知私欲膨胀,老百姓怎么能富裕、朴素呢?

国学经典《老子》

国学经典《老子》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开篇即开宗明义,说明顺应自然的“道”是天地的根源、宇宙的主宰和永恒的规律,“道”字在全书中的使用频率竟高达73次之多!孔子也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两大圣贤殊途同归于“道”,真是妙不可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无中生有绝不是贬义词,而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2.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于无声处听惊雷,此时无声胜有声。 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大仁不仁,大我无我,建立自我,追求忘我。

4.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无私是最大的自私,自私是最大的无私。 5.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可以柔情似水,亦可洪水滔滔。 6.功成身退,天之道。 ——能屈能伸,有有弛。 7.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用基本面说服别人,用技术面说服自己;外圆方,看得见的手法背后是看不见的心法。

8.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抛开七情六欲,排除一切杂念,虚怀若谷,心静无敌。 9.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障。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这一段是一字不落地全文摘自第22章,充满了朴素而深刻的辩证思想,闪耀着亘古而永恒的智慧火花,耐人寻味,发人深省,需熟记。空才能有,放下才能承担。哲学是普天下最高的学问,辩证法是人世间最好的方法。 10.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名言精选100句

老子名言精选100句 老子是我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的名言无数,习古堂国学网给喜欢老子的朋友精选老子名言100句,希望大家喜欢。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恒也。 4.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10.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慾,绝学无忧。 18.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9.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2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1.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2.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老子说过的名言,老子经典语录

老子说过的名言,老子经典语录 1、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 4、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恒也。 5、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6、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无为而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7、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8、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9、天下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10、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1、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12、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13、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14、动为静之基;清为浊之源! 15、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16、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17、大国之攻小国也,则同救之。大国之不义也,则同忧之。 18、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19、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20、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21、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22、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23、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24、子不如父,留之何用。子强与父,留之何用。 25、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26、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智不割。 27、原生质,质生空,空生时,时生万物。 28、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9、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3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31、将欲取之,必先之。 32、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国学经典(论语、道德经、韩非子)

国学经典 在评述孔子、老子、孙子思想核心的基础上,从道德价值和现实功利相结合的视角,比较《孙子》之"全"与《论语》之"仁"、《老子》之"道"的主要差别,探究其迥然不同的哲学观和人生观。《论语》之"仁"从总体上表现出一种否定现实功利的道德理想主义倾向;《老子》之"道"在追求现实功利和自我生存圆满的同时,带有不可讳言的自私性;《孙子》之"全"则是立足于特定战争领域,实现了理想与现实、功利与仁义的完美结合。 《论语》的思想核心: “半部《论语》治天下”-----赵普(北宋初年宰相,原本是乡村教师) 核心是 "仁"和"礼" 。仁即仁者爱人,礼即克己复礼。 孔子身处礼崩乐坏的乱世。孔子最推崇“杀身成仁”(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季氏:地主。八佾,一佾为六人) 三季人的故事(四七二十七的故事)。 《道德经》的核心思想: 《道德经》核心思想:无为。老子提出了他的核心思想——“无为”!到底什么是“无为”呢?是很多人认为的不作为么?是一种消极的思想么?从全文来看,老子的“无为”绝对不是不作为的意思。“无”就是“天地之始”的意思,所以“无为”可解释为“做在天地之始该做的。。“无为”是在事物起始阶段的时候为,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万物尚未成形,没有竞争,没有邪恶,处于混沌状态,婴儿未孩之态!道的核心就是易,只有顺着道,才什么都顺,但如果只想控制在“无”的阶段,这是 不可能的,老子当时充满了多少的矛盾啊!(中国最早的哲学)《韩非子》的核心思想:

韩非(约前280—前233),韩国的贵族,荀子的学生,生活于战国末期。起初秦始皇读他的著作,十分佩服,邀他来到秦国。他的同学李斯恐怕他被重用而动摇自己的地位,将他陷害入狱,最后自杀于狱中。他的著作《韩非子》,是先秦法家的代表作,共五十五篇。 韩非虽师从荀子,思想差异却很大。他综合了申不害、商鞅等人的思想,发展成为自己完整的理论,着重谈治国的法术,供君王采用。对于儒家,他是斥之为“蠹”——蛀虫的。韩非是一个聪明、深刻的人,对当时人情世故看得颇为透彻。 他不相信人有美好感情,也不相信人可以经教育感化而为善,只相信赏罚分明,以利驱使人、以害禁制人。一部《韩非 子》,构筑了一整套极端专制主义的、严厉控制人的方法和理论,读来令人不寒而栗。不过,对于研究政治学,这是一部极重要的书。 从文化思想来说,韩非鄙视一切属于艺术、美感范围的东西,是一个彻底的功利主义者。但他的文章很有特色。他懂得运用各种手段来阐述自己的思想。从逻辑的严密、论述的细致、条理的清晰来看,还要超过《荀子》;因为他喜欢把道理说得很透,一层一层地铺展,所以篇幅大多很长(如《五蠹》约有七千字);因为他的思想尖锐,又很自信,所以文风峻峭,锋利无比,语气坚决而专断。他还善于运用大量的譬喻和寓言故事来论证事理,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夫以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然后恐惧,变其节,易其行矣。故父母之爱,不足以教子,必待州部之严刑者,民固骄于爱听于威矣。故十仞之城,楼季弗能逾者,峭也;千仞之山,跛牂易牧者,夷也。故明主峭其法而严其刑也。(《五蠹》)文章从常见的生活现象来推演重大的道理,可谓深刻明切。但取例极端也是一眼可知的。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难一》) 这就是常用成语“自相矛盾”的出处。原来用于攻击儒家同时赞颂尧的明察和舜的德化,指出二者不可能并存于一时,表现了韩非对于逻辑严密性的要求。其他如“守株待兔”、“郑人买履”、“滥竽充数”等,都是生动的寓言故事,至今仍被广泛引用。 《韩非子》标志着先秦理论文的进一步发展。其实,后世的理论文章,可以与之相比的也不多

老子经典名句

老子经典名句 老子在函谷关前着有五千言的《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或《道德真经》。《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着。《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共81章,前37章为上篇道经,第38章以下属下篇德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上下共五千字左右,其中名句无数,下面就《老子》中的名言名句,供广大老子爱好者欣赏。 1、“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中国人有点小聪明,于是统治者竭尽心智折腾老百姓,何知摒弃个人智能,发挥法治、市场的作用? 2、“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中国人于琐事有防患于未然的本领,但于防止政治侵害、腐败,保护自己的人权方面却没有这样的智慧。 3、“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老子此话的意思是,了解我的人太少了,能效法我的人更难遇到。因此,圣人往往是穿着粗衣,却怀揣着美玉,有货不能为人所识。的确,老子提出以柔克刚、无为而治,很少有人能理解,尤其是接近于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无为而治思想仅为统治者暴政过后的与民休息政策的依据。 4、“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人治社会,注定了人际关系复杂,注定了修身处世学问深厚。 5、“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来源于人的永不满足的探索与创造精神,倘若象小农社会“小富即安”,满足于“三分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进取精神没了,那么民族的前景也就堪忧了。 6、“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中国历来兵权最重要,“枪杆子里出政权”,而不是“选票箱里出政权”。有了枪杆子,统治者则应自觉克制不滥杀,恬淡为上,因为没有法制约束。

《老子》的十大经典哲理名言

《老子》的十大经典哲理名言 老子(约公元前600 - 公元前500)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一说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莱子。《老子》一书是否为老子所作,历来有争论。《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道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是与儒家同等重要,只是在政治思想上一为表显一为裹藏之别而已。而道家在理论能力上的深厚度与辩证性,则为中国哲学思想中所有其它传统提

供了创造力的泉源。以下十句话正是《老子》的精髓所在。《老子》的十大精髓哲理 1、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老子曰:大功告成,诸事办妥,老百姓都认为我本来就是这 样自自然然的。也就是说,完成功业的过程没有受他人强制 的感觉,是人们的本性使然。人有趋利避害的本性;有被习 惯左右行为的本性;有依靠共通的文化习俗求生存的本性;有创新,适时改变自己的习惯和习俗以适应外界环境的本性。顺着这些本性去完成功业,人们会觉得原本就如此,很顺当,不会有牵强和被强迫的感觉和不满。完成功业也就自然而然。这也就是人性化管理能够事半功倍的根据。 2、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曰:领导者的行事原则是做而不争夺。正因为不争夺所 以普天之下的人们都无法与之争夺。正如老子所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商场之高手,也为而不争。不争者之所以反而得胜,正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 符合人之本性,利人而无害于人,善得人之助,故能不争而胜。 3、知止可以不殆。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老子曰:知道适时终止可以不陷入危险的境地。因为没有达 到满盈的程度,所以能够在事物趋于破旧的时候浴火重生。

老子名言精选50句

老子名言精选50句 本文是关于名人名言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老子名言精选50句 老子是我们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大家都读过很多老子的经典着作,大家知道老子有什么名言吗?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老子名言精选50句,欢迎阅读。更多资讯尽在名人名言栏目!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恒也。 4、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10、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慾,绝学无忧。 18、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9、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2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关于老子的名言

关于老子的名言 关于老子的名言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坚持你们的梦想,迎接超越自己创造新我的挑战,只有超越自我,你才能发掘你自己;关心那些你本不必操心的事情;投身于这是世界,使你说的话变得有价值,有影响力。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梦想,最重要的是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勇气和行动。--俞敏洪梦是心灵的思想,是我们的秘密真情。--杜鲁门·卡波特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馀。修之於乡其德乃长。修之於邦其德乃丰。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抟。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中国最伟大的10部国学经典

中国最伟大的10部国学经典,中国人必读!(深度解析)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自古流传下的经典卷轶浩繁。而非要从中选出10部中国人所必读的伟大经典,却并非不可能。 国学大师钱穆在香港新亚书院,曾为中国人开出7部必读经典,被称为“中国文化七书”—— 《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六祖坛经》、《近思录》、《传习录》。 不难看出钱穆先生的选择标准:最经典的,和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的三大支流是儒释道,儒家正源自然是《论语》和《孟子》,道家正源自然是《老子》和《庄子》,佛家首选当然是中国佛教流派中最中国化、影响最大的禅宗第一经典

《六祖坛经》;诸子百家之后中国历史上又曾在宋明时期崛起两大思想高峰,便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近思录》和《传习录》正是其各自的代表作。 七部之外还有三个名额,应该列给谁?下面这个答案我想很少有人会有异议: 中国文化一向被概括为“一源三流”。“三流”就是儒释道,“一源”便是《周易》。作为中国文化百家之源的《周易》,当然要占一席。 中国是一个极为重视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世界上最为完备的历史记录,历史经典必然不能缺席。而其中影响最大的,毫无疑问是《史记》。 中国又是一个骨子里有着诗性和数千年诗歌传统的国度,诗集当然也不能缺席。这个名额,当然要给源头上品、影响深远的《诗经》。 那么这最伟大、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10部经典,名单自然就是: 《周易》、《老子》、《诗经》、《论语》、《庄子》、《孟子》、《史记》、《六祖坛经》、《近思录》、《传习录》。 这个名单对于中国文化,已经是最为精简、最为概括、最低限度,所以完全称得上必读。其中每一部都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学习领悟,但你首先需要知道它们的主旨内涵,以及对于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精神到底意味着什么。

关于老子的名言,老子名言100句

关于老子的名言,老子名言100句 1、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2、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3、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4、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5、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6、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功遂,身退,天之道。 7、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 8、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9、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10、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11、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12、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13、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4、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15、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16、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7、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18、将欲取之,必先之。 19、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2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1、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22、智不自智,而后人莫与争智。 23、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24、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老子经典语录大全

老子经典语录大全 导读:经典语录老子经典语录大全 1、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2、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3、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4、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5、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6、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7、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8、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9、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

之有益。 10、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11、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2、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13、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14、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15、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1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17、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18、民之从事,常於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20、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21、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22、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23、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24、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25、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国学经典-千古绝句(500句)

国学精华,千古绝唱500句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经卫风硕人) 1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1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经小雅) 1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 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1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1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18、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19、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2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 2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22、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2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2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25、欲加之罪,何患辞。(左传) 26、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27、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左传) 28、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左传) 29、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3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31、曲则全,枉则直。(老子) 3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3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3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35、将欲取之,必先之。(老子) 36、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3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3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39、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4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41、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42、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老子名言集锦翻译

老子名言集锦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可以说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称。中国人的真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这种态度不利于科学的发展。 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来源于人的永不满足的探索与创造精神,倘若象小农社会“小富即安”,满足于“三分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进取精神没了,那么民族的前景也就堪忧了。 3、“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在人治社会,人权、个人财产权皆不受保护,灾祸不期而至,所以,智者劝戒世人韬光养晦,功成身退。 4、“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它一方面表现了国人的不竞争心理,另一方面不争小利而得大便宜,表现了国人的狡猾谋略。 5、“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中国的学问多是“玄学”,不是科学。 6、“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此话意即:知道雄大的一面,但自己谨守雌弱的一面;知道光彩的一面,但自己安于暗昧的一面;知道荣耀的一面,但自己宁守卑辱的一面。中国人以柔克刚,太富有计谋了。 7、“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人治社会,注定了人际关系复杂,注定了修身处世学问深厚。 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人治社会一切无保障,为了保护自己,不为天下先,可以理解;但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国人就应当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9、“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老子此话的意思是,了解我的人太少了,能效法我的人更难遇到。因此,圣人往往是穿着粗衣,却怀揣着美玉,有货不能为人所识。的确,老子提出以柔克刚、无为而治,很少有人能理解,尤其是接近于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无为而治思想仅为统治者暴政过后的与民休息政策的依据。 10、“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意即挫掉锐气,超脱纠纷,含敛光耀,混同尘俗。昏昏噩噩的中国社会把人的生气、个性、菱角和创造性全要磨灭、消解。 11、“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中国人有点小聪明,于是统治者竭尽心智折腾老百姓,何知摒弃个人智能,发挥法治、市场的作用? 12、“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意思是,要统治人民,就先用言辞表达对人民的谦虚;要领导人民,就必须将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利益之后。可见,封建统治者总是在利用人民、欺骗人民。 13、“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中国乃战争之国,伏尸千里,流血成河,成为每一朝代兴起、每一次接班人之争的必然。中国人几千年悟不出如何使政权平稳过渡的办法,这是我们的智力的缺陷。 14、“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中国历来兵权最重要,“枪杆子里出政权”,而不是“选票箱里出政权”。有了枪杆子,统治者则应自觉克制不滥杀,恬淡为上,因为没有法制约束。 15、“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此类似于市场经济的思想可惜很少有人能理解,历代统治者只知扰民,只知私欲膨胀,老百姓怎么能富裕、朴素呢?

关于老子的名言,老子名言100句

关于老子的名言,老子名言100句 导读:1、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2、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3、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4、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5、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6、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功遂,身退,天之道。 7、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 8、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9、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10、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11、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12、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13、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4、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15、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16、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7、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18、将欲取之,必先之。 19、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2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1、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22、智不自智,而后人莫与争智。 23、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24、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25、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26、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27、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28、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29、子不如父,留之何用。子强与父,留之何用。

儿童必读的国学经典有哪些

儿童必读的国学经典有哪些 儿童必读的国学经典有哪些儿童必读的国学经典:《有故事的汉字》 《有故事的汉字》是一套帮助儿童认识汉字、学习汉字的优秀读物。《有故事的汉字》通过讲述汉字背后的故事,引领你探寻汉字的起源,了解汉字的演变,让你彻底弄清汉字的前世今生,轻轻松松学好汉字。 推荐理由 作者以生动而又不失严谨的笔触向小朋友们讲述每个偏旁、部首的意象和代表事物,为了让小朋友更好地理解汉字,在每个汉字的后面作者精选了有代表性的传统国学故事,为孩子们丰富国学根基、涵养心性添砖加瓦。 儿童必读的国学经典:《弟子规》 ——系统化的“儿童行为守则” 约1100字,是一整套系统化的“儿童行为守则”。《弟子规》是教育小朋友懂得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尊敬师长、和别人平等相处,懂礼貌、讲信用等,而这些是一个人和社会接轨的通行证,直接奠定孩子幸福人生的基础。 儿童必读的国学经典:《三字经》 ——中国文化史纲 约1100字,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三字经》选入《儿

童道德丛书》,向全世界发行和推荐。《三字经》是一部高度浓缩的中国文化简史。学了《三字经》,就等于将中国文化史纲记在脑子里了,对孩子的升学考试和文化修养都有极大帮助! 儿童必读的国学经典:《千字文》 ——童蒙识字教材首选 由1000个不重复的汉字编成的一篇韵文,最好的童蒙识字教材。词藻华丽,语言优美,且脉络清晰,熔自然、社会、历史、教育、伦理等知识于一炉。学完《千字文》,孩子就可以轻松开始阅读,及早养成自主学习的兴趣及探究式学习习惯。 儿童必读的国学经典:《论语》 ——中国人的“圣经” 约16000字,共498章,自古以来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赞誉,它形象、生动地教会我们人生永恒的法则,从小熟读《论语》可以使人洞察人性,了悟人生,一个人无论是经商、从政,还是企业管理,甚至生活中看人识人、选择朋友等等,都能从《论语》中得到巨大启发,教会一个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儿童必读的国学经典:《老子》 ——中国人的智谋奇书 约5000字,是中国人的智谋奇书,众所周知的《孙子兵法》,就是出自《老子》的思想。《老子》的智慧可以运用到工作、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例如: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就将《老子》的思想运用到研究领域;企业家张瑞敏则运用《老子》;从小熟读《老子》,领悟《老子》,可以使人智慧超群,卓尔不凡。

老子名言名句

老子名言名句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可以说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称。中国人的真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这种态度不利于科学的发展。 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来源于人的永不满足的探索与创造精神,倘若象小农社会“小富即安”,满足于“三分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进取精神没了,那么民族的前景也就堪忧了。 3、“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 愚”––––––––在人治社会,人权、个人财产权皆不受保护,灾祸不期而至,所以,智者劝戒世人韬光养晦,功成身退。 4、“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它一方面表现了国人的不竞争心理,另一方面不争小利而得大便宜,表现了国人的狡猾谋略。 怀旧娱乐学习 5、“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中国的学问多是“玄学”,不是科学。 6、“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此话意即:知道雄大的一面,但自己谨守雌弱的一面;知道光彩的一面,但自己安于暗昧的一面;知道荣耀的一面,但自己宁守卑辱的一面。中国人以柔克刚,太富有计谋了。 7、“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人治社会,注定了人际关系复杂,注定了修身处世学问深厚。 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人治社会一切无保障,为了保护自己,不为天下先,可以理解;但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国人就应当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9、“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老子此话的意思是,了解我的人太少了,能效法我的人更难遇到。因此,圣人往往是穿着粗衣,却怀揣着美玉,有货不能为人所识。的确,老子提出以柔克刚、无为而治,很少有人能理解,尤其是接近于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无为而治思想仅为统治者暴政过后的与民休息政策的依据。 admin@https://www.doczj.com/doc/bf12385745.html, 10、“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意即挫掉锐气,超脱纠纷,含敛光耀,混同尘俗。昏昏噩噩的中国社会把人的生气、个性、菱角和创造性全要磨灭、消解。 11、“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中国人有点小聪明,于是统治者竭尽心智折腾老百姓,何知摒弃个人智能,发挥法治、市场的作用? 12、“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意思是,要统治人民,就先用言辞表达对人民的谦虚;要领导人民,就必须将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利益之后。可见,封建统治者总是在利用人民、欺骗人民。

老子名言精选100句

老子名言精选100句 老子名言精选100句 老子是我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的名言无数,习古堂国学网给喜欢老子的朋友精选老子名言100句,希望大家喜欢。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恒也。 4.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10.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慾,绝学无忧。 18.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9.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2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1.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