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文固定句式练习

文言文固定句式练习

文言文固定句式练习
文言文固定句式练习

文言句式专题指导与训练

一、请先找出下列各句中构成固定句式的词语,并把它们译成相应的现代汉语。

1、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卖柑者言》)

2、故患有所不避也。(《谋攻》)

3、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鸿门宴》)

4、吾所以为此者,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5、以此为政,不亦惑乎?(《吕氏春秋 " 察今》)

6、夫子何命焉为?(《公输》)

7、君反其国而私也,无乃不可乎?(《礼记 " 檀弓》)

8、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9、某业所就,孰与仲多?(《史记》)

10、然则王这所大欲可知矣。(《齐桓晋文之事》)

11、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促织》)

12、姜氏何厌之有?(《郑伯克段于鄢》)

13、项王未有以应。(《鸿门宴》)

1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劝学》)

15、卖炭得钱何所营?(《卖炭翁》)

16、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

17、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使楚》)

18、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与妻书》)

19、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世说新语"阮裕焚车》)

20、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扁鹊见蔡桓公》)

21、与其杀是童,孰若卖之?(《童区寄传》)

22、何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战国策 " 赵策三)》

23、虽及胡耉,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24、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谋攻》)

二、辨析下列句子的类型,并将之分类。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2.今成皋、陕西大涧中,立土劝及百尺,迥然耸立,亦雁荡具体而微者。(《雁荡山》)3.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张衡传》)

4.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促织》

5.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论积贮疏》)

6.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7.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8.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赤壁之战》)

9.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10.“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11.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列传》)

12.善哉,祁黄之论也!

1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14.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也。

15.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

16.子急去,勿留!且为楚所得。

17.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18.纤歌凝而白云遏

19.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20.唯奕秋之为听

三、选择题

1、“乃”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A、今君乃亡赵走燕

B、嬴乃夷门抱关者

C、旬乃还第

D、而陋者乃斧斤考击而求之

2、“是”表判断的一项是()

A是天下之大贼也B是胜之舍人也

C是吾剑之所从坠D不知木兰是女郎

3、“则”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A、如此则荆吴之势强

B、故木受绳则直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位卑则足羞

4、“即”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A、梁父即楚将项燕

B、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C、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D、若即若离

5、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A败秦师于崤B恐为操所先

C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6、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A同舍生皆被绮绣 B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 D受制于人

【参考答案】

一、

1、有以:有什么办法用来。

2、有所:有……的。

3、?无所:没有……的。

4、所以:……的原因。

5、不亦……乎:不也是……吗?

6、何……为:有什么……呢。

7、无乃……乎:只怕……吧!

8、之谓:这就叫做……。

9、孰与:跟……比,哪一个……。10、然则:既然如此,那么……。11、有……者:有个……的人。 12、何……之有:有什么……呢? 13、有以:有什么办法用来。14、无以:没有什么办法用来。15、何所:所……是……。16、以……为……:用……做……。 17、得无……耶:莫非……吧。 18、奈……何:对……怎么办?

19、何以……为:要……干什么。20、是以:所以(因此)。21、与其……孰若:与其……不如……。22、何为:为什么。23、何有于:对于……来说,又有什么呢? 24、?既……且……:既……又……。

二、

(一)判断句:10、14

(二)被动句:13、16、18

(三)省略句:9、17;

(四)变式句(倒装句)

A宾语前置:5、6、7、20

B定语后置:1、2、4、7、8

C状语(介词结构后置):3、8、11、19

D主谓倒装:12、15

1[答案]B

2[答案]D

3[答案]C

4[答案]A

5[答案]A

6[答案]A

常见文言固定句式

常见文言固定句式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常见固定句式及其翻译 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袭,约定俗称,经久不变。这些固定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表示某种语气的固定结构 1.表判断语气。 (1)常见的有“无以”“所以”或“者…也”等。 ①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②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李密《陈情表》 “无以”相当于“没有用来…的办法”。 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所以”相当于“是用来…的”。 ④亚父者,范增也。——司马迁《鸿门宴》 ⑤非我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韩愈《师说》 “者…也”表判断是常见的,还有“者也”连用等,例句很多,不再赘述。 (2)“……之谓也”(用在句末,表示总结性判断的固定结构,又是宾语前置的结构。)—般译为:“说的就是……”或“大概说的就是……吧”。 “……之谓……”(用在句中,宾语在“谓”的后边,这里的“之”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叫作……”、“……称作……”、“……认为……”、“……说……”。 ①“诗云:‘他人有心,子忖度之。’——夫子之谓也。”——译文:“《诗》里面讲过:‘别人有想法,我能猜中它。’——(这话)说的就是夫子您这样的人。 ②“野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译文:"俗语说:'知道了很多道理,自以为没人能赶上自已了。'这说的就是我呀。”

③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译文:百姓认为我吝啬,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了。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鱼我所欲也》)译文:这叫作失去了他的羞耻之心。 2.表疑问语气。表疑问语气的固定句式比较多,常见的有: (1)如……何、若……何、奈……何;中间可插入名词代词和短语,可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样对付(处置、安顿)。 例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译文: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2)“如何(何如)”、“若何”、“奈何”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怎么样”“为什么”“怎么”等。 例句:①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李商隐《马嵬》“如何”相当于“为什么”。 译文:为什么做了四十年的天子,还不及卢家夫婿能长伴莫愁 ②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何如”相当于“怎么样呢”。 译文:荆轲说:“我现在有一个建议,可以用来解救燕国的忧患,又报将军的深仇大恨,怎么样” ③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司马迁《鸿门宴》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金,邑万家,将奈何——《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奈何”相当于“怎么样”。 (3):何也”“何为” ④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 “何也”相当于“为什么呢”。 ⑤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苏轼《赤壁赋》 “何为”是宾语前置句式,也就是为何”,相当于“为什么…”。 (4)“庸…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那里(怎么)……呢” 例句: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译文:我(是向他学)习道理,那里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

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 一、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 1、如……何;若……何;奈……何 “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样对付(处置、安顿)。” 例: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其如土石何? ②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③“其如就死地何?”(《中山狼传》) 2、“如之何”、“若之何”、“奈之何”, 可译为“为什么”或“怎么办”“怎么对付(处置,安顿)……” 3、“独……耶”、“独……哉”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吗”。 例:①独不怜公子之姊耶?(《信陵君窃符救赵》) ⑵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 4、“何以……为”,“奚以……为” “为什么要……呢?”例: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论语·季氏》)5、“何……之有” “有什么……呢?”例: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二、表示比较的习惯说法: 1、“……何如……”“……何若……” ……比……怎么样? 2、“孰与””“孰若” 和……相比,谁更…… 3、“孰若” 哪里比得上 三、表示反问的习惯用法 1、“不亦……乎?” 不也是……吗?或难道不……吗? 2、“不为……乎” 不算是……吗?例: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列子?汤问》) 3、“宁……耶”

哪里(怎么)……呢 例: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 四、表示感叹的习惯说法 1、“一何”“何其” 何等、多么。 2、“直……耳” 只不过……罢了 五、表选择语气: 1、“与其……孰若(无宁)……” 与其……哪里比得上…… 2、“不……则“不……即” 不是(这样),就是(那样) 例:①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苏轼《教战守策》) ②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孙樵《书何易于》) 3、……,抑……, 是……,还是…………,或者……。 例: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或者考察其成败的事迹,不都是由于人事所决定的吗? 4、意者 是……还是……《史记·孔子世家》:“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 (八)表示推测、揣度、商榷的习惯说法 1、“得无……乎” 该不会……吧?莫非是……吧?能不……吗? 例:日食饮得无衰乎? 2、“无乃……与?”,“无乃……乎?” 难道不是……吗?恐怕……吧? 例:无乃尔是过与?(《论语》) 3、意者 大概,或许,恐怕。《墨子·公孟》:“今吾事先生久矣,而福不至,意者先生之言有不善

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答案

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 一、表示疑问: 1.奈何(可译为“怎么办、怎么、为什么”等)①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刘邦说:“现在虽已出来了,但未向项王辞别,这可怎么办?”)②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为什么搜刮人民的财物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象泥沙一样毫不珍惜呢?) 2.何如(可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等)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 ②“求,尔何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呢?”) 3.何以……?(可译为“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等)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有朝一日太后百年了,长安君在赵国凭什么使自己安身立足呢?) ②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4.何所……?(可译为“所……的是什么?”等)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 5.奈……何、若……何、如……何(可译为“对……怎么办”“拿……怎么样等)①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②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③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6.孰与……,与……孰。(可译为“跟……比较,哪一个……”)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徐公比谁漂亮?) 7.何故(可译为“什么原因,为什么,怎么”。)①蒋琬问曰:“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失街亭》②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的高洁品德,而使自己被放逐呢?) 二.表示反问 1.何……哉(也)?(可译为“怎么能……呢?”)①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②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怎么能说得完呢!) 2.何……为?(可译为“为什么要……呢?“还要……干什么呢?”)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现在人家正像屠宰用的刀砧,我们就像砧上待人宰割的鱼肉,还要告辞什么呢?) 3.何……之有?(兼表宾语前置,可译为“有什么……呢”“怎么能……呢?”)①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勾践回答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 4.如之何……?(可译为“怎么能……呢?”)①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季氏将伐颛臾》 5岂(其)……哉(乎,耶,邪)?(可译为“哪里……呢?难道……吗?怎么……呢”)①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啊!盛衰变化的规律,虽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的吗?) ②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门宴》(如果不是沛公先攻破关中,您怎么能轻易进关呢!) 6.安……哉(乎)?(可译为“哪里……呢?”“怎么……呢?”)①燕雀安知鸿

高考语文常见文言固定句式总结大全

常见文言固定句式 1.无乃……乎? 这是一种表示测度语气的固定格式,它表明的是对某种情况的估计或者对某件事情的认识。一般可译为“恐怕……吧”或者“只怕……吧”。例子是很多的。如: ①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应译为:使军队疲劳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没有听到过这样的事。军队疲劳力量竭尽,远方的君主对这件事有准备,恐怕不行吧?)《崤之战》。 ②暮婚而晨别,无乃太匆忙?(应译为:晚上结婚而早上就得离别,只怕太匆忙了吧?)《新婚别》 教材中有一篇古文叫《季氏将伐颛臾》,其中有一句话,也属于这种固定格式。“求!无乃尔是过与?”(句中划线句应译为:冉求!恐怕该责备的是你们吧?)2.……孰与…… 这是一种用来表比较的固定格式,用来比较两个人的高下、优劣或两件事的得失、好坏。它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句中提出了比较内容的,一类是句中没有提出比较内容的。前者应翻译成:“……与……相比,谁(哪一样)……”,后者应译为:“……与……比较起来怎么样”。这种格式在古文中出现的频率是非常高的。如下面的例子: ①吾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漂亮?) ②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项伯)跟你相比,谁的年纪大,谁的年纪小?) ③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相比,怎么样?) ④某业所就,孰与仲多?《原君》(我所完成的功业跟二哥相比,谁更多?)文中的三个加线句均应译为“你跟我比怎么样呢”。 3.……之谓也其……之谓也 这是宾语提前的一种固定格式,是一种表示总结性的判断句。应该强调一下的是在这种格式中的“之”属于结构助词,起到的是提宾的作用。句首有“其”的也属于这种格式,而“其”属于句首语气助词,表推测,应译为“大概”。这种固定格式可译为“说的就是……啊”,或者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啊”。请看下面例句: 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听到了一些道理,以为天下没有谁超过自己了,说的就是我这种人啊!) ②诗曰:“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诗经》上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猜测得到它。”说的就是夫子这样的人啊!) ③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史记·李将军列传》(太史公说:“《论语》上说:‘他自身端正,不

文言文中常见的固定句式

文言文中常见的固定句式 文言固定句式是指由几个文言虚词搭配而成的一种固定形式的句子,这些句式在文言中有其较为固定的意义,阅读时,掌握和熟记这些较为固定的意义,有助于掌握和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 1.“不亦……乎”连用,表反问,语气比较委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吗" 例1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像这样求剑,不是糊涂吗 2."不为……乎"连用,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算是……吗"例 2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译文:这不算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3."不……则"、"不……即"连用,表选择,相当于现代汉语"不是(这样),就是(那样)"。例3 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 译文:发生战争,是必然的趋势,不是从我方发动,就是从敌方发动,不是在西边发生,就是在北边发生。 例4 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 译文:正当春季,老百姓不是耕种就是养蚕,一点时间也分不出来。4."非……而……"连用,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却"。 例5 非字而画。 译文:(纸片上面)不是写的字,而是画的画。 5."非惟……抑亦"连用,表递进,相当于现代汉语"不只……而且"。 例6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译文:不只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啊。 6."庸……乎"连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 例7 吾师道也,夫庸之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译文:我学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岁比我大还是小呢 7. "如何(何如)"、"奈何"、"若何(何若)"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样(的)"、"为什么"、"怎么"等。 例8 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译文:拿了我的璧玉,不给我城,怎么办 例9 非国家之利也,若何从之 译文:(对楚国作战)不是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来考虑,为什么要听从这种主张呢 8."如(奈、若)……何"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对……怎么样"、"把……怎么样"。 例10 以残年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译文:凭你衰老的年纪和余力,还不能去掉山上的一草一木,能把土和石头怎么样呢9."何……之有"连用,是"有何……"的倒装,"何"是宾语。"何……之有"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有什么……呢" 例11 宋何罪之有 译文:宋国有什么罪呢 10."得无……乎(耶、邪)"连用,表测度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该不会(恐怕、莫不是、只怕是、莫非)……吧"。 例12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耶 译文:成名一次又一次地思素,这莫非是指给捉蟋蟀的地方吗

重点高中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

重点高中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

作者: 日期:

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 一、表示疑问: 1. 奈何(可译为"怎么办、怎么、为什么”等) ①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刘邦说:“现在虽已出来了,但未向项王 辞别,这可怎么办?”) ②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为什么搜刮人民的财物一分一厘都不 放过,挥霍时却象泥沙一样毫不珍惜呢?) 2. 何如(可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等) 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 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 ②“求,尔何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又问:“冉求,你怎 么样呢?”) 3. 何以……?(可译为“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等) 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有朝一日太后百年了,长 安君在赵国凭什么使自己安身立足呢?) ②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4. 何所……?(可译为“所……的是什么?”等) 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 5. 奈……何、若……何、如……何(可译为“对……怎么办”“拿……怎么样等) ①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 ②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③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6. 孰与……,与……孰。(可译为“跟……比较,哪一个……”)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徐公比谁漂亮?) 7. 何故(可译为“什么原因,为什么,怎么” 。) ①蒋琬问曰:“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失街亭》 ②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的高洁品德,而使自己被放逐呢? 二.表示反问 1. 何……哉(也)?(可译为“怎么能……呢?”) ①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②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怎么能说得完呢!) 2. 何为?(可译为“为什么要呢?“还要干什么呢?”)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鸿门宴》(现在人家正像屠宰用的刀砧, 我们就像砧上待人宰割的鱼肉,还要告辞什么呢?) 3. 何之有?(兼表宾语前置,可译为“有什么呢”“怎么能呢?” ) ①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勾践灭吴》(勾践回答说:“能听到 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 4. 如之何……?(可译为“怎么能……呢?”) ①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季氏将伐颛臾》 5 岂(其)……哉(乎,耶,邪)?(可译为“哪里……呢?难道……吗?怎么…… 呢”)

高中文言常见固定句式翻译

文言常见固定句式翻译 1、无以,无从,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例: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因此不积累半步一步,就无法达到千里之外;不汇集细微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海。 2、……,抑……,译为“是……,还是……”或“……,或者……”。 例: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或者考察其成败的事迹,不都是由于人事所决定的吗? 3、有所,译为“有……的”。(人、物、事) 例: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死也是我厌恶的,(但是我)厌恶的还有比死更严重的,所以祸患(也)有(我)不躲避的。 4、无所,译为“没有……的”。(人、物、事) 例: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指南录后亭》)——天刚亮,在竹林里躲避哨后,(碰到)几十名巡逻的骑兵,几乎没法逃脱而死。 5、如何、奈何、若何,译为“把……怎么办呢?”“对……怎么样呢?”,如果之间没有插入名词、代词和词组,则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有询问怎么处理的意思。 例:“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沛公说:)“现在出来了,没有告辞,对这怎么办呢?” 6、如……何,译为“对……怎么办”。 例: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对太行、王屋怎么办? 7、奈……何,译成“把……怎么办”。 例: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冶邺》)——三老不回来,把他们怎么办? 8、是故,是以,译为“因此,所以”。 例: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有,师之所存也。(《师说》)——因此,无论(身份)高贵还是低贱,无论年龄大还是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9、所以,译为“用来……的”、“……原因”、“……的方法”。 例: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我们离开父母亲属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仰慕您的崇高品德。 10、不亦……乎,译为“不也是……吗?” 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孔子说:)“学习并且经常温习所学知识,不也是高兴的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的吗?别人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生气,不也是有道德的人吗?” 11、有以……,无以……,译为“有可以拿来……的”,“没有可以拿来……的”。 例1:吾终当有以活汝。(《中山狼传》)——我总会有可以拿来使你活下去的办法。

【文言文】15种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

这是一种表示测度语气的固定格式,它表明的是对某种情况的估计或者对某件事情的认识。一般可译为“恐怕……吧”或者“只怕……吧”。例子是很多的。如: ①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应译为:使军队疲劳 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没有听到过这样的事。军队疲劳力量竭尽,远方的君主对这件事有准备,恐怕不行吧?)《崤之战》。 ②暮婚而晨别,无乃太匆忙?(应译为:晚上结婚而早上就得离别,只怕太匆忙了吧?)《新婚别》 教材中有一篇古文叫《季氏将伐颛臾》,其中有一句话,也属于这种固定格式。“求!无乃尔是过与?” (句中戈U线句应译为:冉求!恐怕该责备的是你们吧?) 2.……孰与…… 这是一种用来表比较的固定格式,用来比较两个人的高下、优劣或两件事的得失、好坏。 么样”。这种格式在古文中出现的频率是非常高的。如下面的例子: ①吾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漂亮?) ②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项伯)跟你相比,谁的年纪大,谁的年纪小?) ③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相比,怎么样?) ④某业所就,孰与仲多?《原君》(我所完成的功业跟二哥相比,谁更多?) 文中的三个加线句均应译为“你跟我比怎么样呢”。 3.……之谓也其……之谓也 这是宾语提前的一种固定格式,是一种表示总结性的判断句。应该强调一下的是在这种格式中的“之”属于结构助词,起到的是提宾的作用。句首有“其”的也属于这种格式,而 “其”属于句首语气助词,表推测,应译为“大概”。这种固定格式可译为“说的就是…… 啊”,或者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啊”。请看下面例句: 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听到了一些道理,以为天下没有

高中文言文常见的固定句式及解释

高中文言文常见的固定句式及解释 A 1.安…乎(哉、也…)? 怎么…呢?例: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哪能让玉一般清白的东西去蒙受世俗尘埃的沾染呢?】(《渔父》)\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本是盖世的英雄,如今在哪里呢?】(《赤壁赋》) 2.诚…则… 如果…那么(就)…例: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如果真的能做到见了合乎(自己)欲念的东西,就想到要知足以警戒自己。】(《谏》) 3.得以 能够。例: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而这五个人也能够(修建大)坟墓(被重新安葬),在大堤之上(立碑)列出他们的姓名。】(《五》) 4.独…邪(欤、与、耶、哉、乎…)? 表疑问,常表反问。难道…吗?例: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况且公子纵然轻视我赵胜,抛弃我让我投降秦国,难道就不可怜公子的姐姐吗?】(《信》)\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现在(您的)恩德足够惠及鸟兽,而功德却偏偏不能施及百姓,(这)又是为什么呢?】(《齐桓晋文之事》) 5.得无…乎(耶、也……)? 表推测,恐怕(大概)…吧?该不是…吧?例: 日食饮得无衰乎?【每天的饮食大概不会减少吧?】(《触龙说赵太后》)\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成名反复思考,这恐怕是教我捕捉蟋蟀的地方吧?】(《促》) E 6.俄而 不久,一会儿。例: 俄而梦醒烛灭,人静更阑。【不一会从睡梦中醒来,吹灭蜡烛,夜深人静。】(《山庄玩月记》)\俄而近窗来窥,目光睒闪。【不一会靠近窗户来偷看,目光明亮闪烁。】(《聂小倩》) 7.而况 何况,况且。例: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臣虽然十分愚笨,(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明智的人呢?】(《谏》) 8.而已 罢了。例: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业务各有钻研与擅长,不过如此罢了。】(《劝》) 9.不(否)…则… 如果不…就…例:不效则治臣之罪。【如果不成功就对下臣论罪惩治。】(《出师表》)

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无例句版)

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 (一)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 1、如……何;若……何;奈……何 这是三个意义相同的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中间可以插入名词、代词和短语,可以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样对付(处置、安顿)。” “如何(何如)”、“奈何”、“若何(何若)”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样(的)”、“为什么”、“怎么”等。在这种习惯说法中,如果插入“之”,就构成“如之何”、“若之何”、“奈之何”,可译为“为什么”或“怎么办”“怎么对付(处置,安顿)……”,有询问怎么处理的意思。 2、“庸……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 3、“独……耶”、“独……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吗”。 4、“何也(何……也)“、“何哉(何……哉)“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为什么呢“、“什么……呢?“、“怎么……呢?“ 5、“何(奚)以……为”(“何以”是“以何”的倒装,意思是用什么、拿什么、凭什么)、“何(奚、曷)……”译为“用……做什么呢?”、“要……干什么呢?”、“为什么要……呢?” 6、“何……之有”是“有何……”的倒装,“何“一般作定语。相当于现代汉语“有什么……呢?” 7、“安……乎”、“安……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呢“、“哪里……呢“。 (二)表示比较的习惯说法:“……何如……”;“……何若……”“……孰与(孰若)……”意即“……与……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和(同、跟)……相比,谁(哪个、哪样)……”、“……比……怎么样?”孰若,译为“哪里比得上”。“何如”单用,相当于“怎样”“哪个”。(三)表示反问的习惯用法 1、“不亦……乎?”语气比较委婉,可译为“不也是……吗?”或“难道不……吗?” 2、“不为……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算是……吗?” 3、“何(奚)以……为”“何(焉)……为?”可译为“要……干什么呢”或“哪里用得着……呢?” “何……哉(也)”的意思是“为什么呢?”、“什么……呢”、“怎么能……呢”。 4、“岂……乎(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吗?”、“怎么……呢?” 5、“非……欤”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吗”。例: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 6、“宁……耶”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 7、“独……耶”、“独……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吗”。 8、“何所”,表疑问的固定结构。是“所……者为何”的移位和压缩。可译为“……的(人、事、物)是什么”。 9、“何……之有”是“有何……”的倒装,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有什么……呢?” “何有”单用,可根据上下文译为“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舍不得”“有什么关系”。 10、其……乎(邪),译为“难道……吗?” 11、“安……乎”、“安……哉”连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呢”“哪里……呢”。 12、得无……乎,反问的语气比较委婉,且略带测度性。句末“乎”可用“与(欤)”、“邪”、“耶”等疑问语气词替换。可译为“该不会……吧”、“莫非是……吧”、“能不……吗”。同样的结构还有“得非……与”“岂非……与”,相当于“难道不是……吗”? 13、“能无……乎“,译为“怎么不……呢”。 14、“(而)况……乎“,译为“何况……呢”或“又何况……呢”。 15、“无乃……与”,相当于“难道不是……吗”。 16、安能、何能、何得,这三种固定结构一般译为“怎么能”。 (四)表示感叹的习惯说法 1、“一何”可译为“何等”、“多么”。 2、何其……译为“多么”,有时也译为“怎么那么……”或“为什么这么……”。

文言文种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

文言文种常见文言文固 定句式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15种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古文翻译不再难 1.无乃……乎? 这是一种表示测度语气的固定格式,它表明的是对某种情况的估计或者对某件事情的认识。一般可译为“恐怕……吧”或者“只怕……吧”。例子是很多的。如: ①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应译为:使军队疲劳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没有听到过这样的事。军队疲劳力量竭尽,远方的君主对这件事有准备,恐怕不行吧?)《崤之战》。 ②暮婚而晨别,无乃太匆忙?(应译为:晚上结婚而早上就得离别,只怕太匆忙了吧?)《新婚别》 教材中有一篇古文叫《季氏将伐颛臾》,其中有一句话,也属于这种固定格式。“求!无乃尔是过与?”(句中划线句应译为:冉求!恐怕该责备的是你们吧?) 2.……孰与……

这是一种用来表比较的固定格式,用来比较两个人的高下、优劣或两件事的得失、好坏。它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句中提出了比较内容的,一类是句中没有提出比较内容的。前者应翻译成:“……与……相比,谁(哪一样)……”,后者应译为:“……与……比较起来怎么样”。这种格式在古文中出现的频率是非常高的。如下面的例子: ①吾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漂亮?) ②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项伯)跟你相比,谁的年纪大,谁的年纪小?) ③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相比,怎么样?) ④某业所就,孰与仲多?《原君》(我所完成的功业跟二哥相比,谁更多?) 文中的三个加线句均应译为“你跟我比怎么样呢”。 3.……之谓也其……之谓也

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

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 1.奈何(可译为“怎么办、怎么、为什么”等) ①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刘邦说:“现在虽已出来了,但未向项王辞别,这可怎么办?”) ②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为什么搜刮人民的财物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象泥沙一样毫不珍惜呢?) 2.何如(可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等) 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 ②“求,尔何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呢?”) 3.何以……?(可译为“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等) 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有朝一日太后百年了,长安君在赵国凭什么使自己安身立足呢?) ②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4.何所……?(可译为“所……的是什么?”等) 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 5.奈……何、若……何、如……何(可译为“对……怎么办”“拿……怎么样等) ①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 ②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③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6.孰与……,与……孰。(可译为“跟……比较,哪一个……”)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徐公比谁漂亮?) 7.何故(可译为“什么原因,为什么,怎么”。) ①蒋琬问曰:“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失街亭》 ②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的高洁品德,而使自己被放逐呢?) 1.何……哉(也)?(可译为“怎么能……呢?”) ①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②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怎么能说得完呢!) 2.何……为?(可译为“为什么要……呢?“还要……干什么呢?”)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现在人家正像屠宰用的刀砧,我们就像砧上待人宰割的鱼肉,还要告辞什么呢?) 3.何……之有?(兼表宾语前置,可译为“有什么……呢”“怎么能……呢?”) ①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勾践回答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 4.如之何……?(可译为“怎么能……呢?”) ①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季氏将伐颛臾》 5岂(其)……哉(乎,耶,邪)?(可译为“哪里……呢?难道……吗?怎么……呢”) ①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啊!盛衰变化的规律,虽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的吗?) ②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门宴》(如果不是沛公先攻破关中,您怎么能轻易进关呢!) 6.安……哉(乎)?(可译为“哪里……呢?”“怎么……呢?”) 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②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可是刘备刚刚打了败仗,又怎么能抵挡这个危难呢?) 7.不亦……乎(可译为“不是……吗”)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高中文言文固定句式练习

文言固定句式分类归纳导学案 学习目标:1、记忆固定句式的类型。2、会翻译各类型的例句。 一、表示疑问1、何所…… 表疑问的固定结构。是“所……者为何”的倒装和压缩。可译为“所……的(人、事、物)是什么”。 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译文: ②卖炭得来钱何所营(白居易《卖炭翁》) 译文: 2、奈何……若何……如何…… 可译为:“……怎么办” 例: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译文: 还可译为:“为什么……” 例:非国家之利也,若何从之(《左传o襄公二十六年》) 译文: 例: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3、何如同义结构还有“何若”、“奚如”、“胡如”、“奚若”等。 (1)代词性固定结构。常用于询问动作行为的方式或事物的性状。可译为“怎么样”。 例: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 译文: (2)表示比较的固定结构。可译为“比……怎么样”。 例:王以为何如其父 译文: 4、如……何奈……何可译为:“拿……怎么样呢”“对……怎么样”、“把……怎么样” 例: 以残年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例: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译文: 例: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治邺》) 译文: 5. "何(奚)以……为"、"何(奚、曷)……为" 其中“何”是疑问代词,可用“安”、“奚”、“曷”等词来代替;“以”是动词,“用”的意思;“为”是表示疑问的语气词。前者可译为“为什么(要)……呢”、“怎么……呢”,后者可译为“哪里用得着……呢”、“要……干什么呢”。 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译文: 例: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史记·项羽本纪》) 译文: 例: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逍遥游》) 译文: 例: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译文: 6、孰与;与……孰译为“跟……比较,哪一个(谁)……” 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文: 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译文: 二、表示反问1、何……之有 可译为:“有什么……呢”例:宋何罪之有

文言文15种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

15种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古文翻译不再难 1.无乃……乎? 这是一种表示测度语气的固定格式,它表明的是对某种情况的估计或者对某件事情的认识。一般可译为“恐怕……吧”或者“只怕……吧”。例子是很多的。如: ①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应译为:使军队疲劳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没有听到过这样的事。军队疲劳力量竭尽,远方的君主对这件事有准备,恐怕不行吧?)《崤之战》。 ②暮婚而晨别,无乃太匆忙?(应译为:晚上结婚而早上就得离别,只怕太匆忙了吧?)《新婚别》 教材中有一篇古文叫《季氏将伐颛臾》,其中有一句话,也属于这种固定格式。“求!无乃尔是过与?”(句中划线句应译为:冉求!恐怕该责备的是你们吧?) 2.……孰与…… 这是一种用来表比较的固定格式,用来比较两个人的高下、优劣或两件事的得失、好坏。它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句中提出了比较内容的,一类是句中没有提出比较内容的。前者应翻译成:“……与……相比,谁(哪一样)……”,后者应译为:“……与……比较起来怎么样”。这种格式在古文中出现的频率是非常高的。如下面的例子: ①吾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漂亮?) ②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项伯)跟你相比,谁的年纪大,谁的年纪小?) ③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相比,怎么样?) ④某业所就,孰与仲多?《原君》(我所完成的功业跟二哥相比,谁更多?) 文中的三个加线句均应译为“你跟我比怎么样呢”。 3.……之谓也其……之谓也 这是宾语提前的一种固定格式,是一种表示总结性的判断句。应该强调一下的是在这种格式中的“之”属于结构助词,起到的是提宾的作用。句首有“其”的也属于这种格式,而“其”属于句首语气助词,表推测,应译为“大概”。这种固定格式可译为“说的就是……啊”,或者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啊”。请看下面例句: 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听到了一些道理,以为天下没有谁超过自己了,说的就是我这种人啊!)

(完整版)常见文言固定句式

常见固定句式及其翻译 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袭,约定俗称,经久不变。这些固定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表示某种语气的固定结构 1.表判断语气。 (1)常见的有“无以”“所以”或“者…也”等。 ①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②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李密《陈情表》 “无以”相当于“没有用来…的办法”。 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所以”相当于“是用来…的”。 ④亚父者,范增也。——司马迁《鸿门宴》 ⑤非我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韩愈《师说》 “者…也”表判断是常见的,还有“者也”连用等,例句很多,不再赘述。 (2)“……之谓也”(用在句末,表示总结性判断的固定结构,又是宾语前置的结构。)—般译为:“说的就是……”或“大概说的就是……吧”。 “……之谓……”(用在句中,宾语在“谓”的后边,这里的“之”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叫作……”、“……称作……”、“……认为……”、“……说……”。 ①“诗云:‘他人有心,子忖度之。’——夫子之谓也。”——译文:“《诗》里面讲过:‘别人有想法,我能猜中它。’——(这话)说的就是夫子您这样的人。 ②“野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译文:"俗语说:'知道了很多道理,自以为没人能赶上自已了。'这说的就是我呀。” ③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译文:百姓认为我吝啬,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了。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鱼我所欲也》)译文:这叫作失去了他的羞耻之心。 2. 表疑问语气。表疑问语气的固定句式比较多,常见的有: (1)如……何、若……何、奈……何;中间可插入名词代词和短语,可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样对付(处置、安顿)。 例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译文: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2)“如何(何如)”、“若何”、“奈何”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怎么样”“为什么”“怎么”等。 例句:①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李商隐《马嵬》“如何”相当于“为什么”。 译文:为什么做了四十年的天子,还不及卢家夫婿能长伴莫愁? ②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何如”相当于“怎么样呢”。 译文:荆轲说:“我现在有一个建议,可以用来解救燕国的忧患,又报将军的深仇大恨,怎么样?” ③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司马迁《鸿门宴》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金,邑万家,将奈何?——《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奈何”相当于“怎么样”。 (3):何也”“何为” ④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 “何也”相当于“为什么呢”。 ⑤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苏轼《赤壁赋》 “何为”是宾语前置句式,也就是为何”,相当于“为什么…”。 (4)“庸…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那里(怎么)……呢” 例句: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译文:我(是向他学)习道理,那里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5)“奚(何)以…为”(“何以”是“以何”的倒装,意思是用什么,拿什么,凭什么)“何(奚、曷)……”,译为“用……做什么呢”“要……干什么呢”“为什么要……呢”。 ⑥何以伐为?译文:为什么要讨伐他呢?

高中文言文固定句式练习教师

文言固定句式分类归纳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记忆固定句式的类型。2、会翻译各类型的例句。 一、表示疑问 1、何所……? 表疑问的固定结构。是?所……者为何?的倒装和压缩。可译为?所……的(人、事、物)是什么?。 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②卖炭得来钱何所营?(白居易《卖炭翁》) 2、奈何……?若何……?如何……? 可译为:?……怎么办?? 例: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还可译为:?为什么……?? 例:非国家之利也,若何从之?(《左传o襄公二十六年》) 例: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3、何如同义结构还有?何若?、?奚如?、?胡如?、?奚若?等。 (1)代词性固定结构。常用于询问动作行为的方式或事物的性状。可译为?怎么样?。 例: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 译文: (2)表示比较的固定结构。可译为?比……怎么样?。 例:王以为何如其父? 4、如……何?奈……何?可译为:?拿……怎么样呢???对……怎么样?、?把……怎么样? 例: 以残年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译文: 例: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例: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治邺》) 5. "何(奚)以……为"、"何(奚、曷)……为"

其中?何?是疑问代词,可用?安?、?奚?、?曷?等词来代替;?以?是动词,?用?的意思;?为?是表示疑问的语气词。前者可译为?为什么(要)……呢?、?怎么……呢?,后者可译为?哪里用得着……呢?、?要……干什么呢?。 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例: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史记〃项羽本纪》) 例: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逍遥游》) 例: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6、孰与;与……孰译为?跟……比较,哪一个(谁)……? 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二、表示反问 1、何……之有? 可译为:?有什么……呢??例:宋何罪之有? 2、如之何……?可译为:?怎么能……呢?? 例: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3、不亦……乎?可译为:?不是……吗??不也是……吗?? 例: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愠,不亦君子乎?? 4 "不为……乎"连用,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算是……吗?" 例: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5、岂(其)……哉(乎、耶)?可译为:?难道……吗?? 例: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

15种文言固定句式

15种常见文言固定句式 1.无乃……乎? 这是一种表示测度语气的固定格式,它表明的是对某种情况的估计或者对某件事情的认识。一般可译为“恐怕……吧”或者“只怕……吧”。例子是很多的。如: ①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应译为:使军队疲劳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没有听到过这样的事。军队疲劳力量竭尽,远方的君主对这件事有准备,恐怕不行吧?)《崤之战》。 ②暮婚而晨别,无乃太匆忙?(应译为:晚上结婚而早上就得离别,只怕太匆忙了吧?)《新婚别》 教材中有一篇古文叫《季氏将伐颛臾》,其中有一句话,也属于这种固定格式。“求!无乃尔是过与?”(句中划线句应译为:冉求!恐怕该责备的是你们吧?)2.……孰与…… 这是一种用来表比较的固定格式,用来比较两个人的高下、优劣或两件事的得失、好坏。它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句中提出了比较内容的,一类是句中没有提出比较内容的。前者应翻译成:“……与……相比,谁(哪一样)……”,后者应译为:“……与……比较起来怎么样”。这种格式在古文中出现的频率是非常高的。如下面的例子: ①吾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漂亮?) ②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项伯)跟你相比,谁的年纪大,谁的年纪小?) ③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相比,怎么样?) ④某业所就,孰与仲多?《原君》(我所完成的功业跟二哥相比,谁更多?)文中的三个加线句均应译为“你跟我比怎么样呢”。 3.……之谓也其……之谓也 这是宾语提前的一种固定格式,是一种表示总结性的判断句。应该强调一下的是在这种格式中的“之”属于结构助词,起到的是提宾的作用。句首有“其”的也属于这种格式,而“其”属于句首语气助词,表推测,应译为“大概”。这种固定格式可译为“说的就是……啊”,或者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啊”。请看下面例句: 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听到了一些道理,以为天下没有谁超过自己了,说的就是我这种人啊!) ②诗曰:“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诗经》上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猜测得到它。”说的就是夫子这样的人啊!) ③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史记·李将军列传》(太史公说:“《论语》上说:‘他自身端正,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