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劳动经济学论文-本人亲写

劳动经济学论文-本人亲写

劳动经济学论文-本人亲写
劳动经济学论文-本人亲写

首都师范大学

—劳动经济学论文题目:我为何选择来上学?论人力资本投资

学院:政法学院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班级:14级人力(1)班

学号:

姓名:

目录

引言 (1)

1、我为何选择来上学 (1)

2、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 (1)

2.1各级正规教育 (1)

2.2职业技术培训 (1)

2.3健康保健 (2)

2.4人们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流动 (2)

3、人力资本投资的特点 (2)

3.1投资收益的广泛性 (2)

3.2投资收益取得的迟效性与长期性 (2)

3.3投资收益的多方面性 (2)

4、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 (3)

4.1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人力资本的综合素质 (3)

4.2有利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 (3)

结束语 (3)

致谢 (4)

参考文献 (4)

引言

人力资本这一概念早在经济学的创立之时就已经出现了。18世纪,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就专门对人力资本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学习一种才能,需受教育,需进学校,需做学徒,所费不少,这样费去的资本,好像已经实现并固定在学习者的身上。这些才能,对于他个人自然是财产的一部分,对于他所属的社会,也是财产的一部分。工人增进的熟练程度,可以和便利劳动、节省劳动的机器和工具同样看作是社会上的固定资本。学习的时候,固然要花一笔费用,但这种费用,可以得到偿还,赚取利润。”

1、我为何选择来上学

上小学的时候,我没有问过自己“为什么上学”,应该是我没得选择,爸妈把我送去学校。那个时候就认为,孩子就应该去上学,呆在学校读书,因为大家都是这么做的(后来知道,这是政府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而现如今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且较低文化水平的工作者日益减少,深感不安与恐慌,若不及时的给自己加油充电,恐会被当今时代波涛汹涌的发展潮流所抛弃。而升华自己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断学习,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前辈们的话语不无道理。只有理论联系实际,通过不断的实践、认识,实践才能真正的提高自己。学校以及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最好归宿,故不辞辛苦来校学习。

2、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

2.1各级正规教育

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中最重要的形式,它包括学前教育和小学、中学、大学等正规教育的费用支出。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团体、劳动者个人及家庭,其投资主体用于普通教育的费用均属于人力资本投资。这种形式的投资形成和增加了人力资本的知识存量,表现为人力资本构成中的普通教育程度,即用学历来反映人力资本存量。

2.2职业技术培训

职业技术培训投资是人们为获得与发展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与技巧所发生的投资支出。这类投资方式主要侧重于人力资本构成中的职业、专业知识与技能存量。其表现是人力资本构成中的“专业技术等级”。同样,通过了解职业技术培训规模、人力资源的各类专业技术等级结构状况,可以方便地比较和鉴别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特定时期人力资本的现有规模。

2.3健康保健

用于健康保健、增进体质的费用也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主要包括劳动者营养、服装、住房、医疗保健和自我照管、锻炼、娱乐等所需的费用,它可以由“健康时间”,或者可以用工作、消费和闲暇活动的“无病时间”组成。这方面的投资效果主要表现为人口预期寿命提高、死忙率的降低。

2.4人们从一个地区向一个地区的流动

劳动力流动费用本身并不能直接形成或增加人力资本存量,但是,通过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宏观上,可以实现人力资本的优化配置,调整人力资本分布的稀缺程度;微观上,可以使个人的人力资本实现最有效率和最获利的使用。所以,它是实现人力资本价值和增值的必要条件。

3、人力资本投资的特点

3.1投资收益的广泛性

人力资本投资主体可以是国家(或社会)、企业或家庭(或个人)三方中的某一方,也可以是其中的两方或三方。但在收益获得方面,有时是三方同时获益,有时是两方或一方获益。

3.2投资收益取得的迟效性与长期性

所谓迟效性,是指人力资本投资并非当时投资当时就获益。物力资本投资往往很快见效,如新的投资设备调试安装完毕,即可发挥其生产效能,而人力资本投资在其投资过程中,并不会产生“通电即转”的效果。只有通过一定时期的学习,劳动者的知识、技能以及工作经验得到不断积累和提高,达到一定的水平和标准后,投资才能发挥生产性作用。

所谓长期性,是指人力资本投资一旦发挥作用,就会在相当长的期间内不断取得收益,形成一个收益流,对劳动者个人来说,这种收益流甚至是延续终生的。

3.3投资收益的多方面性

人力资本投资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效益的提高,而且还会带来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收益。如公共教育水平的提高对于减少贫困、维护社会秩序、提高社会道德水平、增进社会平等以及增强人的自主性都有深刻的意义。再比如,高等教育不仅使大学毕业生获得一份通常高于中学毕业生的收入,而且也增加了他们进入比较体面的职业以及提高社会地位的机会,并且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他们在娱乐活动中的鉴赏能力。

4、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

4.1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人力资本的综合素质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人力资本的素质,增强其生产经营管理的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如通过员工文化知识的培训,能够使员工具备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须的基本知识,了解公司经营管理的基本情况,增强职工的主人翁精神,调动其积极性,提高心理素质;通过劳动技能培训,能够使职工掌握完成本职工作必备的技能,如谈判技能、操作技能和处理人际关系技能,以此更能够发挥职工的潜能;通过对职工工作态度的培训,能够使员工建立起与公司的相互信任,培养员工对公司的忠诚以及应具备精神状态,提高员工的士气与公司的整体绩效。

4.2有利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

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蕴涵于企业运行的全过程,具体表现在吸收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整合能力、拓展能力上。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有助于促进企业的吸收能力,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强化企业的应变能力,提升企业的整合能力及扩大企业的拓展能力。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不是短期可以形成的,需要企业员工持续的学习和不断地积累新知识,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有利于提高员工捕捉、吸收、利用知识的能力;有助于员工更好地发挥创新能力,使员工能敏锐地观察原有事物的缺陷、准确捕捉新事物的萌芽,提出大胆、新颖的推测和设想,并进行认真、周密的验证,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不断推进、丰富、更新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有利于提高其对客观环境的感应能力及在变化的环境中把握经营方略的能力;有助于员工更有效地开发、配置和利用企业的资本配置,使企业保持生产、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协调统一、高效运转,尽快形成其他企业无法取代的专长能力;还有助于拓展企业员工的思维,促进其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从而思想解放,开发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结束语

随着新经济的兴起,人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人们认识到人力也是一种资本。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力资本的作用越来越大,人力资本将是任何经济实体中最重要的资本,无论是企业还是国家,都要为人才创造成长的环境,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使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转化为人力资本,并大力提升我国的人力资本。

致谢

本人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来写是因为在实际工作生活中有所接触和了解,谈谈自己的看法。在写此文的过程中也参考了一些文献和浏览了一些网站,获得了一些相关知识和资料。

在编写的过程中结合吴老师的课件及相关案例,有效的为我指引思路。可以说论文的完成离不开吴老师超高水平的教学才能,在此对老师说声谢谢。

[参考文献]

[1]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年,257-258页

[2] 杨河清:《劳动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05月,277-282页

宏观经济学小论文

【摘要】 本文由1999年大学扩招到2011年的现状出发,将从结构性视角和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来剖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字】结构性劳动力市场分割就业难

1.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自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凸显,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学生就业困难主要表现为人才供给充裕与人才需求紧缩之间的矛盾,一方面,高校扩招带来的是大量大学生涌入人才市场;另一方面,受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用人单位对大学生需求下降。 1.1 人才供给充裕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逐步扩大,今日莘莘学子已不像昔日天之骄子——深受社会各类用人单位的青睐,有数据显示,自1999 年以来,我国高校逐年以20%左右的速度扩招,2002 年高校毕业生为145万,而时至2011年,高校毕业生增至660 万。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的压力也将进一步加剧。 ①庞大的大学生队伍涌入人才市场对大学生就业造成巨大冲击,2009-201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70%-75%之间。 ②面对残酷的现实,虽然大学生不断调整就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降低就业期望值,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遭遇“毕业即失业”的不幸,历年未就业人员累计已达到100 万左右,总计2011 年要解决800 多万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高校与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人才需求紧缩 “屋漏偏逢连夜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

全球,国际经济环境恶化,多数企业遭遇低增长、零增长,甚至负增长的经济状况。今年爆发的欧洲几个国家主权债务危机,也造成了世界经济处于萧条之中的局面,我们外向型企业受此影响比较严重,外贸订单明显减少,加之人民币面临的升值压力,这些以出口为主吸纳了很大部分毕业生的中小型企业处境十分艰难,收入减少自然要求企业节省开支,与往年同期用工荒的局面相比,很多操作工人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都已经减少了很多,大学生就业也是同样的情况,许多用人单位通过不招收新的员工以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人才市场的需求量顿时大大下降,这就使原本十分艰难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例如,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采用让企业免费参加就业双选会的方法,鼓励企业招纳贤才,然而参会的用人单位仍然比预期的要少,而参会的企业或者需求量“缩水”,或者只是到场宣传自己,扩大知名度,而非招聘。 2.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对于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各类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分别对该问题进行了阐述。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大学扩招导致的大学生数量供大于求,造成总量失衡;高校的专业设置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大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但能力有缺陷等等,可以看出学者们主要是从教育学、社会学等角度进行分析的,笔者认为,这些解释都或多或少在某一方面有一定的说服力,但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大学生真的已经过剩了吗?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00 年我国从业人员

劳动经济学作业参考答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劳动经济学》作业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D ) A.稀缺的信息资源配置问题 B.稀缺的技术资源配置问题 D.稀缺的土地资源配置问题.稀缺的劳动资源配置问题 C2.如果两类劳动力是总替代关系,则一类劳动力的工资率上升会引起另一类劳动力( C )A.供给的增加 B.供给的下降 D .需求的下降 C.需求的增加3.引起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根本原因是( A )A.工资率 B.生产技术 D.企业的性质 C.货币资本规模 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对教育、培训有较高回报的预期,因此,人力资本投资 增加,将使( A ) A.劳动供给增加 B.劳动供给减少 D.劳动需求增加C .劳动需求减少 5.在工资率和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随着工资率提高,劳动者将增加劳动供给。造成这 种现象的原因是( A ) A.收入效应 B.替代效应 D.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C.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 6.如果某种劳动力供给弹性系数等于零,则该劳动力供给弹性为( A )A.无弹性 B.单位弹性 D .富有弹性 C.缺乏弹性7.劳动力市场达到充分就业的条件是( C )A.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大于需求 B.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小于需求 C.市场工资率等于均衡工资率 D.市场工资率低于均衡工资率 ) B .下列各项培训成本中,属于培训投资机会成本的是(8.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A.雇员在接受培训期间的工资 B.接受培训的人员在培训期间对产量的影响C.租用培训场地的费用 D.培训教材费用 9.计件工资的适用范围是( C ) A.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的行业和企业 B.产品数量和质量不易准确确定的行业和企业 C.产品数量和质量能准确计算检验的行业和企业 D.产品、经营项目较多和生产条件多变的行业和企业 10.如果某劳动力市场存在地区或行业卖方垄断,则( D ) A.其他地区或行业的就业量减少 B.该地区或行业工资率低于市场均衡工资率C.该地区或行业的就业量增加 D.该地区或行业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11.下列关于货币工资和实际工资变动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A ) A.若货币工资不变,当商品价格上升,则实际工资下降 B.若货币工资不变,当商品价格上升,则实际工资上升

劳动经济学重点

影响企业劳动力需求因素:1.技术。技术系数:生产单位产品所投入的生产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2.企业规模和产品需求量3.资本价格和产品价格4.短期和长期。短期:只调整劳动力数量。长期:可以调整劳动力和资本的数量5.企业目标:利润最大化和就业最大化6.制度:规则、程序和道德伦理规范,以约束效用最大化的个人行为和企业行为。 劳动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某类劳动力工资率变化1%而引起的就业量变化的百分比。表示的是劳动力需求量对工资变化的敏感程度。(1)曲线缺乏弹性:|E|<1,陡峭(2)曲线富有弹性:|E|>1,平坦 劳动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某种劳动力K工资变化1%所引起的对另外一种劳动力J需求变化的百分比。 两种劳动力的关系:1、若E>0,总替代:工资上升引起另一种劳动力需求量增加2、E<0,总互补:工资上升引起另一种劳动力需求量减少。是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青年工资下降,替代效应就会少用成年人;规模效应会促使企业增加所有投入要素,包括成年人。 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定理:研究的是影响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四个因素以及这四个因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1. 产品需求价格弹性:规模效应。工资上升导致产品成本和价格上升,若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大,一定幅度价格上升导致的产量下降就大,就业量减少就多。企业比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弹性大。企业之间产品替代性大,导致其产品价格弹性大。行业之间产品替代性较小,行业产品价格弹性小。长期弹性大。长期可以开发生产替代品,增大价格弹性。2. 其它生产要素替代性:其他生产要素替代劳动力越容易,劳动力需求的弹性就越大。替代程度的制约因素:a、技术b、政府规定(游泳池救生员)c、时间因素:短期不可行的替代在长期就变得可行(减少泳池数量扩大规模)长期比短期劳动力需求更富弹性。 3. 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价格弹性:若弹性大,意味着无需大幅度提高价格就可以增加要素使用量。工资率上升,设备替代劳动,若弹性小,设备价格会大幅度上升,限制了企业用设备对劳动力的替代,长期供给价格弹性大。4. 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越大,企业被迫更多地提高产品价格,就业量下降更大。 家庭联合劳动供给决策 1、目标:整个家庭效用最大化; 2、决策:配置每个家庭成员时间于市场工作、闲暇和家务劳动中; 3、约束条件:(1)家庭非劳动收入:家庭非劳动收入的增加可能导致家庭所有或部分成员工作时间的减少,可能是市场工作时间,也可能是家庭劳动时间。(2)每一成员的市场工资率:假设初始状态:丈夫市场工作,妻子全职太太。◎如果妻子可能的市场工资上升,影响如何?提高了妻子家务劳动和闲暇的机会成本,增加市场工作欲望——替代效应导致妻子参加工作。◎妻

现代教育理论

延边大学2011级教育硕士 《现代教育论》考试试题 招生专业:学科教学考生姓名: 考试科目:现代教育论考试时间:2012-12-26 注:请将答案写到本答题纸上,按给定题签答题,标明题签中序号,否则扣分。 一、概念题(共30道题,每题1分) 1、现代教育 答:从资本主义大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到共产主义完全实现这一历史时期的、致力于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 4、教育社会功能 答:教育社会功能教育通过自身职能的充分调动和履行而对社会产生的一种功效。 10、古典课程 答:古典课程反映了古老欧洲高度选择性和广博的人文主义中等教育传统,尤其在最近50年,它已明显衰退,被更加大众化和现代化的课程所替代。 13、科学主义教育 答:崇尚科学知识,重视科学知识,否定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从而否定哲学应当研究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一般规律,否定哲学应当研究这个世界的基础和本质,否定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4、人本主义教育 答:人本主义以人、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为研究对象,轻视对科学知识的研究在教育的社会作用上,它夸大了教育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他们把教育看成是人的解放的根本手段,主张通过人的意识的更新来实现对社会的根本改造。 17、形式教育论 答:教育的任务在于训练心灵的官能。身体上的各种器官,只有用操练使它们发展起来;心智的能力,也只有用练习使它们发燕尾服起来。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发现那些能够最有效地训练学生各官能的心智能力。教育应该以形式为目的。认为在教育中灌输知识远不如训练官能来得重要。如果人们的官能由于训练而发展了,任何知识随时都可以吸收。知识的价值在于作为训练的材料,即便学习的内容被遗忘了,却仍然留下了一种永久的、更有价值的效果。 19理性主义心理学 答:理论主义是指确认一切知识均来自某种先验的普遍的必然的理想性原则的认识论学说。理性主义否认人的认识来源于感觉经验,因而具有唯心主义性质。但他承认人的知识和能力对人的认识的能动作用,因而又具有合理性。 20、实质教育论 答:实质教育又称“实质训练”,是欧洲18~19世纪,对立于形式教育而出现的一种教育学说。它认为普通教育应以获得有价值的知识为主要任务,而学习知识本身就包含着能力的培养,能力无须加以特别训练。其思想来源于德国的赫尔巴特和英国的斯宾赛等人。同形式教育相对,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获得知识。它是资产阶级关于普通教育设置学校课程和选择教材

劳动经济学论文

中国劳动力成本近十年来的变化趋势及成因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孙自亮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劳动力成本上涨将是必然趋势,我国即将进入劳动力上升期。 关键词:劳动力成本变化趋势成因分析 一、劳动力成本概述 劳动力成本是指企业因使用劳动力而支付予劳动者的全部费用的总和,包括职工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费、劳动保护费、职工住房费用和其他人工成本费用七大项。其中,职工工资总额是劳动力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企业人工成本的65%——70%。工资是指用人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或者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企业拥有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就意味着拥有更大的盈利空间,可以在国内外同行业的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我们可以通过对中国劳动力成本的研究, 发现我国劳动力成本的变化趋势, 从而分析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供给丰富,并且长期保持世界最低工资的成本优势, 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极为有利的地位。根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统计报告, 20世纪90年代末,大陆制造业工人的平均工资, 相当于欧美发达国家的几十分之一,韩国、台湾、香港的十分之一。劳动生产率的因素,大陆制造业与这些国家或地区在人均劳动生产率方面的差距也小于劳动力成本(工资)的差异,说明大陆廉价劳动力资源优势是客观存在的。2002年的调查显示,美国制造业工人的平均时薪为21 . 11美元,而中国大陆工人的时薪则为0 . 64美元。虽然我国的劳动者的平均工资水平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很低的水平, 但是从工资水平增长幅度来看还是增长较快的。 二、我国劳动力成本近十年来的发展趋势 (一)2000年—2009年我国企业职工工资简况 在过去的十年,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猛进的发展,与此同时劳动力的工资

劳动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1、如何理解劳动力需求的含义? 所谓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有三个问题与劳动力需求的概念密切相关。(一)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1、劳动力需求是生产活动的需求2、劳动力需求是对物质产品和服务需求的一种派生需求。(二)边际生产率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三)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2、何谓劳动力需求弹性? 劳动力需求弹性是一般需求弹性概念的属概念,也具有一般需求弹性的各种性质。劳动力的需求弹性是指劳动力需求量(及供给量)的变化对工资水平变化的影响程度。劳动力供给量大的时候,如工资下降幅度大,说明供给弹性大,如果工资不怎么变化,则说明供给弹性需求小。按绝对值的大小,劳动力需求弹性共有5种状态。(1)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零。(完全无弹性)(2)劳动力需求弹性小于1。(无弹性)(3)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1。(单位弹性)(4)劳动力需求弹性大于1(弹性较大)(5)劳动力需求弹性无穷大。(完全无弹性) 3、工资率和产品需求的变化如何对劳动力需求产生影响? 工资的变化包括上升和下降两个方面,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工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工资的上升。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的影响可以分解为两个影响效应。一个是与资本的相对价格比上升而产生节约劳动力的替代效应;另一个是因工资上升造成生产成本上升,引起产品价格上涨,导致产品需求下降,最终形成劳动力需求减少的规模效应。 8、影响社会劳动力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包括微观因素和宏观因素两方面。其中微观因素包括:(1)企业生产规模、(2)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3)企业利润量、(4)工资变化、(5)其他要素价格、(6)预期等。宏观因素包括:(1)社会生产规模大小、(2)国家经济体制、(3)产业结构状况、(4)科学技术进步、(5)对外开放程度、(6)相应的市场环境、(7)政府政策等。 9、分析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技术进步在各种各样的经济变量中对劳动力需求量如何发挥影响,取决于:(1)在生产等量产品时劳动与资本可以获得何种程度的节约;(2)通过下调产品价格,以及企业利润、劳动者收入的变化,能在多大程度上增加产品需求。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表现在:一是使企业能以较少的劳动投入生产既定的产品产量,减少劳动力需求量;二是使生产成本降低,产品价格下降,产品销量上升,产出规模扩大,从而使劳动力需求量增加。 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映程度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

《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课程标准》解读

《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课程标准》解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本单元是从我们经济生活中最普遍的现象动身来阐释理论知识,回答的是经济生活中的最差不多的咨询题,阐明了货币的差不多职能及常见的信用工具、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消费的观念和行为,目的在于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金钞票观、消费观。 (一)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差不多职能;讲明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懂得金钞票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 本标准要求学生明白货币的作用、差不多职能、常见的信用工具及用途,从而树立起正确的金钞票观。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离开了货币,商品交换就存在困难,商品生产会发生障碍,人们的生活也有极大不便。货币的差不多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价值尺度表明货币是用来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一种尺度,这和货币本身也是商品,也有价值是有关的;用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的商品价值,确实是价格;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要是观念上的货币就能够了。流通手段表明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关系到商品生产者的命运;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只能用现实的货币。 信用工具是货币进展到现代商品经济的产物。货币从最初的实物形式演化到今天的纸币和信用工具,实际上是经历了一个从金银条块的形式到铸币,再到纸币、到信用凭证的进展过程。在信息技术进展中,银行运算机网络化的实现,使得以信用卡为标志的各种电子货币正逐步取代纸币,成为货币形式进展的趋势。一样来讲,信用卡、支票、汇票是当代经济往来的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能够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节约交易费用,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支票要紧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它不受时刻和地点限制,是一种方便、安全、快捷的支付手段。汇票要紧分为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汇票随人走,人到款到,有利于汇款人的异地贸易,幸免了长途携带资金的不便和风险。

劳动经济学案例作业

劳动经济学案例作业 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浅析 一、现状分析 30年来,在农民工数量急剧增加的同时,农民工队伍的结构特征也已经悄然发生了很多变化。流动就业的农民工已经不再是一个高度同质性的群体,从性别年龄结构到受教育水平,从流动时间到流动距离,从就业领域到社会保障需求,农民工都已经产生了明显的分化。在这些变化中,一个新生的群体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那就是第二代农民工。 近年来,研究者对第二代农民工越来越重视,相关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这对于更好地了解这一群体、更好地解决他们的问题、更好地针对他们的需求开展服务,无疑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1. 定义解析 新生代农民工:参考已有研究对第二代农民工的概念界定,同时根据本文所依据之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资料本身的特点,我们将第二代农民工定义为1980年以后出生的新一代农民工,他们具有以下基本特性:第一,仍然保留农村户籍而不具有城市户口;第二,大部分时间已脱离农业生产,主要在城镇务工经商以赚取工资性收入。相比之下,将1980年以前出生的农民工称为第一代农民工。(摘自《人口研究》) 2. 现状特征 研究表明,第二代农民工在生活习惯、文化习俗、就业取向、价值目标等方面更接近于市民,尽管身份并没有得到彻底改变,但是他们比第一代农民工更多了自主和自觉意识,具有强烈的市民化意愿。更愿意成为市民。因此,在农民工市民化的进

程中,第二代农民工是市民化意愿最强、市民化过程最为迫切,同时也是比较容易融入城市被市民化的群体(刘传江、程建林,2007)。 另外,研究表明第二代农民工有如下各项主要特征: (1) 在第二代农民工中,女性比例较高;在女性农民工中,第二代农民工所占比例较大; (2) 绝大部分第二代农民工处于未婚状态,已婚比例低; (3) 第二代农民工受教育水平较高; (4) 第二代农民工就业层次仍然较低,但在行业上更加向制造业集中; (5) 第二代农民工的职业以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为主; (6) 第二代农民工进城务工时间尚短; (7) 第二代农民工更多地跨省流动; (8) 近八成跨省流动的二代农民工流入东部地区,其中半数流入广东省; (9) 第二代农民工社会保险参保率仍然很低。 二、问题提出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第二代农民工已经占到全体农民工总数的 34. 6%。当前,城市发展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仍在持续增加,农民工的总规模将继续扩大。更为重要的是,第二代农民工的规模增长速度将更快,他们在全部农民工中所占份额将越来越高。而对相关问题的研究便是对这类人群问题的聚睛。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他们,而城市能否也相应的对他们进行回馈,占了农民工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而且呈现增长趋势的新生代农民工,该何去何从, 三、问题分析 1 1. 劳动需求及供给 首先,从市场劳动需求上看,中国的城市化的进程还在前进,而城市化的过程离不开这些相对人力成本较低的劳动力。况且城市化是个很长的过程,这个过程

劳动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及其结果进 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作为需 求方的雇主和作为供给方的员工对于工资等货币 因素以及雇佣关系中的非货币因素等所作出的反 应。 2、内部劳动力市场:与外部劳动力市场相对的,是 指在大型企业组织内部存在的,由一系列规则和 程序指导组织内部的雇佣关系所形成的一种有序 的内部人力资源机构。 3、优等劳动力市场:与次等劳动力市场相对的,就 业条件好,工资福利水平高、工作环境良好、职 业保障性强的一种劳动力市场。 4、人力资本:劳动者所具有的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 性资本储备的知识、技能以及健康等的存量总和。 其价值取决于内含的知识、技能以及健康在劳动 力市场上所能够得到的报酬数量。 5、特殊培训:仅能导致受训者在提供培训的企业中 提高生产率的人力资本投资。 6、竞争性工资差别:指的是在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可 以充分流动的竞争条件下,劳动者之间所存在的 工资差别。 7、职业歧视:是指对具有相同的受教育水平和其他 生产率特征的不同类型的劳动者加以区别对待, 将其中某一类或者某些类别的劳动者有意安排到 那些低工资的职业当中,或者是有意让这类劳动 者去承担工作责任要求较低的工作,而把那些高 工资岗位留给某些特定类型的劳动者。 8、工资歧视:是指雇主针对既定的生产率特征支付 的价格因劳动者所属的人口群体不同而呈现系统 性的差别。 二、简答 1、悲观性劳动参与率假说的内容:悲观性劳动参与 率假说认为,在就业下降、失业上升时期,一些 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但仍滞留在劳动力市 场,而许多二级劳动力对寻找新的工作机会的前 景持悲观态度,因而宁愿退出劳动力市场而不愿 做为失业者。因此,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 呈反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下 降。 灰心丧气的劳动者效应:是在衰退时期出现的, 一些本来可以找到工作的劳动者由于对在某一可 行的市场工资率水平下找到工作变得悲观,因而 停止寻找工作,临时成为非劳动力参与者的情况。 2、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定律:若其他条件相同, 则劳动力需求在以下四种情况时会具有较高的自 身工资弹性:①消费者对于此类劳动力所生产出 的产品的需求具有较高的价格弹性②可以很容易 用其他生产要素来替代此类劳动力③其他生产要 素的供给是富有弹性的④此类劳动力的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较大 3、最低工资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A点为未实行最低工资制度的均衡点 最低工资W1﹥W0,劳动力供大于求E2﹥E1 如果劳动力需求曲线富有弹性,劳动者整体福利水平下降,相反则福利改善。 实施最低工资立法的结果:在受到影响的劳动者中形成了一部分劳动者以另一部分劳动者的工作岗位被牺牲为代价换取工资上涨的局面,者导致这些劳动者中能够继续就业的那部分人获得了最低工资制度所带来的利益,但是另一部分人却会因此失去工作,这就在同一类劳动者中造成了更大的两级分化。 4、计算题(第二章): ①劳动力参与率 LFPR =实际劳动力/潜在劳动力×100% =(就业人口+失业人口)/16岁以上人口总人数×100% 潜在劳动力指16岁以上非被监管人口(罪犯、 精神病院人员等)。 实际劳动力是指就业人口与失业人口之和(经 济活动人口)。 ②工资率 W'=△Y /△H (工作时间的变化值与闲暇时间的变化值在绝对值上是相等的,工时增加1小时,闲 暇时间就减少1小时)。 ③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工资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经济生活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经济生活教案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内容、各种经济成分、公有制实现形式及其主体地位。 2、理解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 3、运用所学知识,区分各种经济成分,并说明他们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通过大量实例,理解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基本国情,有利于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2、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在我国的经济成分中,我们会看到有国家投资的企业,有某个集体出资兴建的,也有公民个人出资开办的,还有国外企业出资或与我们合资合作兴建的。这形形色色的经济成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互相竞争、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繁荣、昌盛。从而构成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是本节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二)进行新课 一、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下列材料:

材料一:2002年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41125个,占全国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总数的22.65%,工业增加值、总资产、销售收入的比重分别占48.5%、60.9%、43.7%,利润总额、应交增值税的比重为41.2%、57.6%。 材料二:2002年国有经济在一些重点行业、关键领域所占比重,化工69.3%、石油92.1%、电力90.6%、汽车72%、铁路83.1%、冶金64.4%、船舶与航空航天84.5%。 材料三:据统计,非公有制经济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8年的不足1/4,增长到2002年的1/3。近十几年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从不到1%提高到20%以上。 材料四: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发展。坚持把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 提出问题:上述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展开讨论,发表见解。 教师总结:说明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非公有制经济取得重大发展,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局面。 2、公有制为主体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现阶段我国公有制经济有哪些成分?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总结,得出结论 教师总结: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特别注意,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不是指混合所有制经济整体,而是指里面属于国家、集体所有的那一部分资产。 (1)国有经济及其地位作用。 教师活动:国有经济是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形式。是与我国较高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请同学们看刚才展示的材料一、二,它主要表明了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这种地位和作用应该怎么表达呢?请看教材。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得出结论

劳动经济学作业参考答案word版本

劳动经济学作业参考 答案

《劳动经济学》作业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D ) A.稀缺的信息资源配置问题B.稀缺的技术资源配置问题 C.稀缺的土地资源配置问题D.稀缺的劳动资源配置问题 2.如果两类劳动力是总替代关系,则一类劳动力的工资率上升会引起另一类劳动力( C ) A.供给的增加B.供给的下降 C.需求的增加D.需求的下降 3.引起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根本原因是( A ) A.工资率B.生产技术 C.货币资本规模D.企业的性质 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对教育、培训有较高回报的预期,因此,人力资本投资 增加,将使( A ) A.劳动供给增加B.劳动供给减少 C.劳动需求增加D.劳动需求减少 5.在工资率和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随着工资率提高,劳动者将增加劳动供给。造成这 种现象的原因是( A ) A.收入效应B.替代效应 C.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D.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6.如果某种劳动力供给弹性系数等于零,则该劳动力供给弹性为( A )A.无弹性B.单位弹性 C.缺乏弹性D.富有弹性 7.劳动力市场达到充分就业的条件是( C ) A.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大于需求 B.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小于需求C.市场工资率等于均衡工资率 D.市场工资率低于均衡工资率8.下列各项培训成本中,属于培训投资机会成本的是( B ) A.雇员在接受培训期间的工资 B.接受培训的人员在培训期间对产量的影响 C.租用培训场地的费用 D.培训教材费用 9.计件工资的适用范围是( C ) A.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的行业和企业 B.产品数量和质量不易准确确定的行业和企业 C.产品数量和质量能准确计算检验的行业和企业 D.产品、经营项目较多和生产条件多变的行业和企业 10.如果某劳动力市场存在地区或行业卖方垄断,则( D ) A.其他地区或行业的就业量减少 B.该地区或行业工资率低于市场均衡工资率 C.该地区或行业的就业量增加 D.该地区或行业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11.下列关于货币工资和实际工资变动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A ) A.若货币工资不变,当商品价格上升,则实际工资下降 B.若货币工资不变,当商品价格上升,则实际工资上升

劳动经济学重点

劳动经济学重点 第一章 1.劳动力的概念 劳动力是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 2. 为什么劳动力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并分析。 3. 完全竞争市场下,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4. 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第一阶段:平均产量递增、总产量增加阶段。 第二阶段:平均产量递减、总的产量继续增加阶段。 第三阶段:总产量绝对减少阶段。 5.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 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表示边际技术替代率有递减倾向。 6. 长期生产下,最优的要素投入的组合条件

7. 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决定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的原则等价于企业生产的均衡条件:劳动的边际产量与工资率之比等于资本的边际产量和资本价格之比。 8. 工资的变化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工资的变化:上升、下降 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替代效应:与资本的相对价格比上升而产生节约劳动力的替代效应。 规模效应:工资上升造成生产成本上升,引起产品价格上涨,从而导致产品需求下降,最终形成劳动力需求减少的规模效应。 替代效应 规模效应 9. 需求工资弹性、需求交叉工资弹性(计算题) 第二章 1.劳动力供给的概念 从本质上说,劳动力供给是指劳动力供给主体(劳动者个人)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之中的劳动力使用权的出让。 精品资料

从量的角度说,是指一个经济体(丛雇用个体到国家)在某一段时期中,可以获得的劳动者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2.劳动力参与率:一定范围内的人口参与市场性劳动的比率。 3. 男女的劳动参与率 4.影响劳动参与率的因素(简答) ?教育制度与教育规模 ?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 ?工资水平 ?个人非劳动收入 ?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 ?社会保障制度 ?宏观经济状况 ?其它因素 5. 效用的概念 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一种商品或劳务对消费者是否有效用,取决于消费者对这种商品或劳务是否有欲望以及这种商品或劳务是否有满足消费者欲望的能力。 6. 收入约束线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标准

《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经济政治与社会》 【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 1、前言 1. 1课程性质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 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 1. 2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针对中职学生层次特点,不仅介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而且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角度探索现代社会经济政治与社会发展规律。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了解现代经济政治与社会发展方向和理论研究前沿动态。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为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必要的知识。 课程内容的确定以中职学生基础经济学和政治学知识和人文素养要求为依据,包括透视经济现象、投身经济建设、拥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参与政治生活、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模块。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进一步学习专业的需要,既满足德育课的培养要求,同时又充分考虑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融合中职学生的认知基础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每个模块的学习都以中职德育课所需的相关知识作为活动的载体,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景模拟、典型案例、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促进知识的迁移,提高知识应用的能力。 本课程总课时为36学时。 2、课程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劳动经济学课程论文

《劳动经济学》课程论文 题 目 当前大学生就业意向的经济学分析 工商管理130班 陆小斌 2013016097 卢晨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任课教师 学生学号

摘要 目前,大学生就业是一件是人们都很关心的事,上到国家领导下到平民百姓,大家都在关注着大学生就业,尤其是在现在金融危机的严重的打击,世界整体经济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大学生就业就更加让人担心。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成为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对我国经济发展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经济学分析建议

一、引言 从1999 年开始,伴随全国高校招生、研究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再加上民办高校的快速发展,每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呈跃进式增长态势。有数据表明,2001 - 2012年,当年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分别为118 万、140 万、212 万、280 万、338 万、413 万,495万,559万,610万,631万,660万,680万,年均增长率达24.3 %。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更是再创新高,达700 万人。而与此相反的是,全社会对大学生的就业吸纳力却严重不足。 二、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大部分认为目前的高校教育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高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轨,以致大学毕业生就业时在选择单位与职业过程存在困难。从目前情况看,高校专业结构设置落后于市场发展。99年扩招使大学生数量急增,但扩招专业相对集中,高等教育大众化,但专业相对集中、促使某些专业人才供大于求,造成了大学生就业存在一定困难。 大学生的就业渠道主要有:人才招聘市场,校园招聘会,网上投简历,父母朋友的介绍。其中,人才招聘市场与校园招聘会是大学生获取就业机会的最主要的方式。这表明学生能开拓多种渠道求职,另网上求职的方式也开始为学生所接受。在调查中有的学生提出应提高校园招聘会的针对性,只有专业对口率较高的招聘会才能提高就业的成功率。 另外,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从学历结构上看,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供求暂时大体相当,本科学历层次供给略大于需求,而专科学历层次毕业生日益呈现供过于求的趋势,高职高专毕业生依然是就业的难点和重点。 近年来,企业用人理念趋利务实,许多用人单位要求应聘人员“来之即用”,工作经验有无成为企业择才的重要标准。可见,工作经验的缺乏仍是当前大学生求职最大困难。面对此种困境,许多大学生们渴望通过培训弥补经验和能力方面的欠缺。 大学生期望薪酬要求过高,普遍希望在3000元以上,而且大学生对薪酬标准的考虑是主要是根据以下三个因素确定的:第一,对自身价值的评价;第二,用人单位的实力;第三,人才市场的行情。大多数同学对薪水过高的要求忽略了自身条件、个人专长发挥和今后的成长。毕业生不能根据自身的情况给自己

17春《劳动经济学》作业3

17春《劳动经济学》作业_3 交卷时间:2017-08-29 10:13:20 一、单选题 1. (5分)源于经济总量失衡的失业是() ? A. 摩擦性失业 ? B. 结构性失业 ? C. 周期性失业 ? D. 隐性失业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7.2 失业类型与成因,7.就业与失业 2. (5分)反映工资率和劳动力需求量的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一条什么样的曲线() ? A. 从右下向左上倾斜的曲线 ? B. 水平线 ? C. 从左下向右上倾斜的曲线 ? D. 垂直线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1.劳动力需求,1.1 劳动力与劳动力市场的概念 3. (5分)效率工资理论是劳动经济学最新的研究成果,其新的启示是() ? A. 保持适度失业率是必要的 ? B. 市场上出现了真正的“待业者” ? C. 其可以为工资刚性理论提供另一个理论解释 ? D. 以上均是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5.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生成理论,5.2 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中的工资生成理论4. (5分)集体谈判工资理论认为,工资的决定取决于什么() ? A. 劳动者的工作量 ? B. 企业的工资制度 ? C. 政府 ? D. 劳资双方在工资谈判中的力量对比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5.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生成理论,5.2 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中的工资生成理论5. (5分)工资形式是指计量劳动与支付相应报酬的具体方式和方法,指()

? A. 基本工资 ? B. 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 ? C. 福利及利润分配制度 ? D. 以上均是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5.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生成理论,5.1 工资形式与工资职能 6. (5分)劳动力市场达到均衡、实现充分就业时的失业是什么() ? A. 周期性失业 ? B. 隐性失业 ? C. 结构性失业 ? D. 摩擦性失业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7.就业与失业,7.2 失业类型与成因 7. (5分)菲利普斯曲线说明,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 A. 正相关 ? B. 负相关 ? C. 成正比

劳动经济学(鲍哈斯版)重点复习题总结

劳动经济学复习题总结(自) 第二章 1.当非劳动收入减少时,工作时数会发生什么变化?(P68) 答:(P38-39) 在工资保持不变的情形下,非劳动收入的变化对工作时数的影响称为收入效应。 (1)如果闲暇是一种正常商品,那么非劳动收入减少,导致预算线下移,预算线和效用曲线交点右移,闲暇减少,导致工作时数增加; (2)如果闲暇是一种低档商品,那么非劳动收入减少,导致对闲暇需求增大,工作时间反而减少。 2.为什么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妇女的劳动力参与率提高的幅度如此之大?(P68) 答:(P54-55) (1)女性真实工资的明显提高; (2)生育行为的变化:①生育观念变化(不愿生);②市场工资的提高也使得抚养孩子成为一种昂贵的家庭活动,因而成为家中孩子数减少的原因之一——③致使妇女的保留工资的下降,更愿意进入劳动力市场; 家庭生产过程中技术变革的影响。①生产家庭产品所需要的时间数量被大幅度削减,解放女性劳动力;②缩小夫妻之间边际产品的差距,减缓对专业分工的需要,进一步促进女性劳动力参与率的提高。 第三章 1.什么是新增工作者效应?什么是受阻工作者效应?(P107) 答: (1)新增工作者效应:指在经济衰退时期由于家中主要劳动力失去工作(家庭收入下降),次级劳动者不得不寻找工作弥补家庭收入损失。因此新增工作者效应意味着次级劳动力参与率具有一种逆(反)周期趋势。

(2)受阻工作者效应:a.指很多失业者在衰退时期感觉找不到工作,于是干脆放弃了(暂时退出);b.隐性失业者——存在受阻工作者效应的结果是劳动参与率具有一种顺应周期趋势。 2.中国老年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因素?如何解决老龄化?(P107) 答:(P86-89) Ⅰ.影响因素: (1)法定退休年龄; (2)继续工作的工资率; (3)退休的福利水平 ①高工资的工作者其替代效应占据优势,他会将退休生活的时期长度削减;②养老金福利的增加既会产生收入效应,又会产生替代效应。这两种效应会沿同一方向变化发生作用,养老金福利的增加确定无疑会导致持续时间更长的退休生活。 Ⅱ.老龄化的解决: ①延迟退休(具体对策如雇佣老年人单位给予减税优惠等);②提高生育率;③纳入移民 3.为什么说马尔萨斯有关:“随着收入的增加,家庭会生育更多的孩子”的预测是错误的?/影响女性生育孩子的因素?(P108) 答:(P102-104) (1)假定孩子是正常商品: A.如家庭收入的增加,使得预算线向上移动,孩子数量也会增加; B.但,生育孩子的价格(成本)的增加也导致家庭想生育的孩子数的减少——拥有孩子的成本有:①尿布、奶粉价格;②住房价格;③教育价格等。这些成本的加总使得生育孩子尤其昂贵,远超收入增加部分。

《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标准

《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标准 一、前言 1、课程定位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 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 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2、课程设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逐步认清自己今天和未来的社会角色:从公民、消 费者到企业的劳动者、经营者;从民主政治的受益者、参与者到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同时,也将学习和掌握成为这些角色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正确的观念和初步的 能力。尽快实现由中学到大学的转变,解决在转变过程中出现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 题,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成为“四有”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课程总标准(见表1) 表1课程总标准 课程代码编制人审定人开设学期 计划学时学 32编制时间审定时 适用对象五年高职 分间 学习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以及社会实践,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序号情境描述学时 1商品的生产交换与消费4 2增加个人收入4 3发展民主政治4 学习情境(章、节)4投身经济建设6 5参与政治生活4 划分及学时学分 6建设先进文化4 7共创和谐社会6学生应 初中时已了解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常识有基础

劳动经济学论文

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分析 [摘要]为了把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推向前进,必须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在整个市场体系中,劳动力市场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劳动力市场中供求关系是最基本关系,影响经济发展的诸多方面,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还是连接人口与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研究劳动力市场需求及供给关系变化,意义非常大。本论文以中国劳动力市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劳动力市场供给和劳动力需求以及以及劳动力市场当前的情况和所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劳动力市场需求劳动力市场供给当前情况措施 劳动力市场就是以市场机制调节劳动力供求双方的决策行为,实现劳动配置的市场作为生产要素市场之一,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最重要一点就是全面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劳动力市场是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力市场中供求关系是最基本关系,影响经济发展的诸多方面,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还是连接人口与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 一、劳动力市场需求 劳动力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佣到的劳动力的数量。劳动力需求的类型可分为:劳动力的企业需求、行业需求和市场需求;劳动力的长期需求和短期需求。 二、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因素有: (一)宏观经济因素 1、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决定劳动力需求的根本因素 2、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容既包括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容还包括产业结构、收入分配、居民生活以及城乡结构、区域结构、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3、产业结构:社会经济的产业结构对劳动力的需求也有重要影响。 (二)和微观企业因素。 1、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目标:理论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是相对于企业的微观需求来讲的。 2、科技水平:科技水平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相当大。 3、缩短劳动时间: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和劳动者收入水平的提高,企业通过科学的管理,合理组织生产,更有效地利用劳动力,使生产率迅速提高。 三、劳动力市场的供给 劳动力供给是指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的某一特定时期内,在一定的工资率条件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量。 四、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因素有: (一)人口因素:人口因素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取决于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二者又取决于出生率、死亡率和净移民。 1、人口规模:笼统地说,一国劳动力的规模取决于其人口规模和人口中参参与到劳动力市场中的比例。 2、人口结构:人口结构又包括人口性别比例、人口年龄结构、和人口中的民族构成(二)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的参与率是指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人口中所占的比率,其影响因素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