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练习题
- 格式:ppt
- 大小:1.40 MB
- 文档页数:28
统计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是描述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学方法?A. 回归分析B. 抽样调查C. 假设检验D. 方差分析答案:A2. 一个总体的均值是100,标准差是15,求其95%置信区间的宽度。
A. 4.5B. 6C. 7.5D. 9答案:C3. 以下哪个不是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A. 总体B. 样本C. 变量D. 函数答案:D4. 什么是统计学中的“中心极限定理”?A. 任何分布的样本均值的分布都趋近于正态分布B. 任何分布的样本的分布都趋近于正态分布C. 总体均值的分布都趋近于正态分布D. 总体的分布都趋近于正态分布答案:A5. 以下哪种情况下,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是合适的?A. 比较两个独立样本均值的差异B. 比较两个配对样本均值的差异C. 比较一个样本均值与总体均值的差异D. 比较两个不同总体方差的差异答案:B二、简答题1. 什么是标准正态分布?请简述其特点。
答案:标准正态分布是一个均值为0,标准差为1的正态分布。
其特点是对称分布,以均值为中心,数据分布呈钟形曲线,且99.7%的数据落在均值±3个标准差的范围内。
2. 描述什么是双尾检验和单尾检验,并简述它们的区别。
答案:双尾检验是指在假设检验中,备择假设涉及总体参数的两个方向的变化,即大于或小于零假设中的参数值。
单尾检验则只关注一个方向的变化。
区别在于双尾检验的拒绝域在零假设两侧,单尾检验的拒绝域在一侧。
三、计算题1. 假设有一个样本,其数据如下:2, 4, 6, 8, 10。
计算样本的均值、中位数和众数。
答案:均值 = (2+4+6+8+10)/5 = 6;中位数 = 6(因为数据已经排序,中间的数是6);众数 = 6(因为6出现的次数最多)。
2. 如果一个总体的平均年龄是40岁,标准差是10岁,一个随机选择的样本的平均年龄是45岁,样本量是100。
请问这个样本的平均年龄与总体平均年龄之间是否有显著差异?答案:使用单样本t检验,计算t值 = (45-40)/(10/√100)= 5/1= 5。
第一章导论一、填空题1.1.1 统计工作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数量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的认识活动。
1.1.2 调查得到的经过整理具有信息价值的各种统计数据、图表和文字资料都是统计资料。
1.1.3 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论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
1.1.4 统计数据按其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可以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
1.1.5 分类数据是指只能归入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1.1.6 分类数据是按品质属性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反映各个类型的数量结果。
1.1.7 顺序数据是指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1.1.8 数值型数据是指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也就是直接反映事物数量特征的数据。
1.1.9 统计数据按其收集方法不同,可以分为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
1.1.10 观测数据是指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
1.1.11 实验数据是指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
1.1.12 统计数据按被描述的对象和时间的关系不同分为截面数据、时间序列数据和混合数据。
1.1.13 截面数据是指对不同单位在同一个时间点上收集的数据。
1.1.14 时间序列数据是指对同一个单位的一个或多个变量在不同时间上收集到的数据。
1.1.15 混合数据是指在数据集中含有时间序列和截面数据成分的数据。
1.1.17 从统计方法的构成看,统计学可以分为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
1.1.18 从统计方法研究和统计方法的应用角度来看,统计学可以分为理论统计学、应用统计学。
1.1.19 根据一定目的确定的所要研究事物的全体称为统计总体。
1.1.27 变量按其数值形式不同,可以分为离散型变量和连续型变量。
1.1.28 根据总体中包含的单位数是否有限,总体可以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1.1.29 统计学研究的对象是客观现象的数量方面。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3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填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1.2.1 人们对客观事物数量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的认识活动是指(A )A.统计工作B.统计学C.统计资料1.2.2 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A )A.方法论科学B.实质性科学C.实证科学1.2.3 统计数据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的依据是(C )A.价值单位B.计量单位C.计量尺度1.2.7 变量可以分为离散型变量和连续型变量,其依据是(A )A.数值形式B.计量单位C.计量尺度1.2.9 如果要研究某市30万在校高等学校大学生的月消费支出情况,总体单位是(B )A.30万个大学生B.每一位在校大学生C.每一所大学1.2.11 如果要研究某市2万户贫困家庭的生活状况,总体是(B )A.每一户贫困家庭B.2万户贫困家庭C.所有贫困人口1.2.12 如果对连续生产线上的产品进行质量检验,那么研究对象是(A )A.无限总体B.有限总体C.抽样总体1.2.14 当研究对象为某班50名学生时,张三同学的年龄20岁是一个(B )A.变量B.变量值C.统计指标三、多项选择题(在下列4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二个是正确的,请将其全部选出,并把字母填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1.3.1 当人们谈及什么是统计时,通常可以理解为(ACD )A.统计工作B.统计整理C.统计资料D.统计学1.3.2 调查得到的经过整理具有信息价值的统计资料包括(ABD )A.统计数据B.统计图标C.统计软件D.统计年鉴1.3.3 以下关于统计学的描述,正确的有(ACD )A.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论科学B.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实质性科学C.统计学的研究目的是探索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D.统计学提供了探索数据内在规律的一套方法1.3.4 统计数据按其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可以分为(ABC )A.分类数据B.顺序数据C.数值型数据D.截面数据1.3.5 统计数据按其收集方法不同,可以分为(AB )A.观测数据B.实验数据C.时序数据D.混合数据1.3.6 统计数据按被描述的对象和时间的关系不同分为(ABD )A.截面数据B.时间序列数据C.观测数据D.混合数据1.3.8 从统计方法的构成看,统计学可以分为(AD )A.描述统计学B.理论统计学C.应用统计学D.推断统计学1.3.9 作为一个统计总体,必须具有以下特征(ABD )A.同质性B.变异性C.统一性D.大量性四、判断改错题1.4.1 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包括调查得到的经过整理具有信息价值的各种统计数据、图表和文字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1.比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最合适的统计量是( D )。
A.极差B.平均差C.标准差D.离散系数2.如果峰度系数k>3,表明该组数据是( A )。
A.尖峰分布B.扁平分布C.左偏分布D.右偏分布3.某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有1200名学生,法学院有800名学生,医学院有320名学生,理学院有200名学生。
上面的描述中,众数是( B )。
A.1200B.经济管理学院C.200D.理学院4.某班共有25名学生,期末统计学课程的考试分数分别为:68,73,66,76,86,74,61,89,65,90,69,67,76,62,81,63,68,81,70,73,60,87,75,64,56,该班考试分数下四分位数和上四分位数分别是( A)。
A.64.5和78.5B.67.5和71.5C.64.5和71.5D.64.5和67.55.对于右偏分布,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关系是( A )。
A.平均数>中位数>众数B.中位数>平均数>众数C.众数>中位数>平均数D.众数>平均数>中位数6.某班学生的统计学平均成绩是70分,最高分是96分,最低分是62分,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计算的测度离散程度的指标是( B )。
A.方差B.极差C.标准差D.变异系数7.在离散程度的测度中,最容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是( A )。
A.极差B.方差C.标准差D.平均差8.在比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时,不能直接比较它们的标准差,因为两组数据的( D )。
A.标准差不同B.方差不同C.数据个数不同D.计量单位不同9.总量指标按其反应的内容不同,可分为( C )。
A.总体指标和个体指标B.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C.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总体标识总量指标D.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标识单位指标10.反映同一总体在不同时间上的数量对比关系的是( C )。
A.计划完成成都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动态相对指标D.比例相对指标11.2003年全国男性人口数为66556万人,2002年全国金融、保险业增加值为5948.9亿元,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55566.61亿元,2003年全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103617.7亿元。
统计学练习题第一章习题思考题1.1 “统计”一词有哪几种含义?1.2 什么是统计学?怎样理解统计学与统计数据的关系?1.3 统计数据可分为哪几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统计数据各有什么特点?1.4 举例说明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变量这几个概念。
1.5 什么是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举例说明。
1.6 变量可分为哪几类?1.7 举例说明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
思考题2.1 简述普查和抽样调查的特点。
2.2 统计数据的具体收集方法有哪些?2.3 调查方案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2.4 什么是问卷?它由哪几部分组成?2.5 设计问卷的提问项目应注意哪些问题?2.6 封闭型问题答案的设计有哪些主要方法?2.7 问卷中问题顺序的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练习题2.1 假定我们要研究在校大学生的生活时间分配状况,请写出你的研究思路。
2.2 某家用电器生产厂家想通过市场调查了解以下问题:a.企业产品的知名度;b.产品的市场占有率;c.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评价及满意程度。
(1)请你设计出一份调查方案;(2)你认为这项调查采取哪种调查方法比较合适?(3)设计出一份调查问卷。
思考题3.1 数据的预处理包括哪些内容?3.2 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的整理和图示方法各有哪些?3.3 数值型数据的分组方法有哪些?简述组距分组的步骤。
3.4 直方图和条形图有何区别?3.5 绘制线图应注意哪些问题?3.6饼图和环形图有什么不同?3.7 茎叶图和直方图相比有什么优点?3.8 统计表有哪几个主要部分组成?3.9 制作统计表应注意哪几个问题?练习题3.1 为评价家电行业售后服务的质量,随机抽取了由100个家庭构成的一个样本。
服务质量的等级分别表示为:A.好;B.较好;C.一般;D.较差E.差。
调查结果如下:B EC C AD C B A ED A C B C DE C E EA DBC C A ED C BB ACDE A B D D CC B C ED B C C B CD A C B C DE C E BB EC C AD C B A EB ACDE A B D D CA DBC C A ED C BC B C ED B C C B C(1)指出上面数据属于什么类型;(2)用Excel制作一张频数分布表;(3)绘制一张条形图,反应评价等级的分布。
复习资料《卫生统计学》(课程代码02867)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总分:60分)1、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随机化、对照、盲法• B.随机化、盲法、配对• C.随机化、重复、配对• D.随机化、对照、重复标准答案:D2、以下资料类型不宜用秩和检验的是:()• A.等级资料• B.二项分布• C.极度偏态分布资料• D.数据一端不确定资料标准答案:B3、某研究检测了男性和女性红细胞数,经检验该资料总体方差相等,欲比较男性和女性的红细胞数有无差异,取双侧a=0.05,经成组t检验得P <0.01,则:()• A.可认为男性和女性的红细胞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B.可认为男性和女性的红细胞均数无差异• C.可认为男性和女性的红细胞均数差异很大• D.尚不能认为男性和女性的红细胞均数有差异标准答案:A4、宜用均数和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的资料分布类型是:( )• A.正态分布• B.对数正态分布• C.正偏态分布• D.两端无确切值的分布标准答案:A5、随机抽取某市100名10岁女孩,测得其体重均数为35kg,若以一定的概率估计该市10岁女孩体重的总体均数,宜采用:()• A.点估计• B.区间估计• C.假设检验• D.医学参考值范围标准答案:B6、方差分析的应用条件:()• A.样本小,来自正态总体,样本间相互独立• B.样本来自正态总体,样本例数足够小• C.样本例数小,样本相互独立• D.样本来自正态总体,方差齐,样本数据独立标准答案:D7、用最小二乘法建立直线回归方程的原则是各实测点距回归直线的:()• A.纵向距离平方和最小• B.垂直距离的和最小• C.垂直距离的平方和最小• D.纵向距离之和最小标准答案:A8、对两个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进行比较时,应该:( )• A.排除两地人口年龄构成不同的影晌• B.排除两地总人口数不同的影响• C.排除各年龄组死亡人数不同的影响• D.排除抽样误差标准答案:A9、用某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病人30例,两周后25例患者痊愈,由此可认为:( )• A.该疗法疗效好• B.该疗法疗效一般• C.因无对照,尚不能说明该疗法的疗效如何• D.因冶疗例数少,尚不能说明该疗法的疗效如何标准答案:C10、不受年龄构成的影响,能够反映整个人群死亡水平的指标是:()• A.死因别死亡率• B.粗死亡率• C.标准化死亡率• D.年龄别死亡率标准答案:C11、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组间变异源于:()• A.个体变异• B.随机变异• C.处理因素• D.随机变异和处理因素标准答案:D12、已知男性的钩虫感染率高于女性,今欲比较甲,乙两乡居民的钩虫感染率,最合适的方法是:( )• A.分性别进行比较• B.两个率比较的X2检验• C.不具可比性,不能比较• D.对性别进行标准化后再比较标准答案:D13、正态性检验,按α=0.10水准,认为总体不服从正态分布,此时若推断的错,其错误的概率为:()• A.等于0.10• B.β,而β未知• C.等于0.90• D.1-β,且β未知标准答案:B14、某研究欲比较正常人(n1=10)与单纯肥胖者(n2=8)血浆总皮质醇是否有差异,采用秩和检验。
统计学练习题第⼀章⼀、判断对错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
2、统计调查过程中采⽤的⼤量观察法,是指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调查。
3、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但它在具体研究时也离不开对现象质的认识。
4、总体的同质性是指总体中的各个单位在所有标志上都相同5、品质标志表明单位属性⽅⾯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只能⽤⽂字表现,所以品质标志不能直接转化为统计指标。
6、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属性特征,质量指标反映现象的相对⽔平或⼯作质量,⼆者都不能⽤数值表⽰。
答案⼆、单项选择题1、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A、调查总体B、标志值C、品质标志D、总体单位2、对某城市⼯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普查,总体单位()A、⼯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B、⼯业企业每⼀台未安装设备C、每个⼯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D、每⼀个⼯业企业3、⼏位学⽣的某门课成绩分别是67分、78分、88分、89分、96分,“学⽣成绩”是()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标志值D、数量指标4、统计指标按所反映的数量特点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种。
其中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A、绝对数5、在全国⼈⼝普查中()A、男性是品质标志B、⼈的年龄是变量C、⼈⼝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D、全国⼈⼝是统计指标6、了解学⽣的学习情况,要调查⾜够多的学⽣,这个⽅法称为()A、⼤量观察法B、统计分组法C、综合指标法D、相关分析法答案 D B B A B A三、多项选择题1、要了解某地区全部成年⼈⼝的就业情况() ABDA、全部成年⼈是研究的总体B、成年⼈⼝总数是统计指标C、成年⼈⼝就业率是统计标志D、某⼈职业是教师是标志表现E、反映每个⼈特征的职业是数量指标2、下列各项中,属于统计指标的有() ACDA、2010年全国⼈均国内⽣产总值B、某台机床使⽤年限C、某市年供⽔量D、某地区原煤⽣产量E、某学员平均成绩3、在⼯业普查中() BCEA、⼯业企业总数是统计总体B、每⼀个⼯业企业是总体单位C、固定资产总额是统计指标D、机器台数是连续变量E、职⼯⼈数是离散变量4.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 ) BDEA、⼯资总额E、合格品率5.下列各项中,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有() ACDA、基本建设投资额B、岛屿个数C、国民⽣产总值中第三产业⽐例D、居民⽣活费⽤价格指数E、就业⼈⼝数6.下列属于存量的统计指标有() BCDA、⼈⼝出⽣数B、年末⼈⼝数⽬C、⽣产设备台数D、流动资⾦余额E、固定资产投资总额7.下列各项标志属于品质标志的有()ACDEA、性别B、年龄C、职业D、民族E、出⽣地8.考察某单位专业技术⼈员状况,下列中属于指标的有()ABDEA、具有⾼级职称的有150⼈B、⾼级职称的平均年龄为45岁C、⾼级职称⼈员中的最低年龄为28岁D、⾼级职称⼈员中⼥性占33.6%E、⾼级职称⼈员中有博⼠学位的58⼈1.在全国⼈⼝普查中() BCEA、全国⼈⼝总数是统计总体B、男性是品质标志表现C、⼈的年龄是变量D、每⼀户是总体单位E、⼈⼝的平均年龄是统计指标2.以下属于离散变量的有() BCED、⼈均粮⾷产量E、城乡集市个数3.设某地区五家国有企业的⼯业总产值分别为22万元、30万元、20万元、45万元、54万元,则()ABDEA、“所有制”是企业的品质标志B、“⼯业总产值”是企业的数量标志C、“⼯业总产值”是企业的统计指标D、“产值”是变量E、22、30、20、45、54这⼏个数值是变量值第⼆章⼀、判断对错1、全⾯调查和⾮全⾯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得到的资料是否全⾯来划分的。
《统计学》练习题一、选择题1、要了解40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B )A、400个学生B、每个学生C、400个学生的成绩D、每个学生的成绩2、一个统计总体( D )A、只有一个标志B、只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3、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的调查,总体单位是( B )A、所有未安装设备B、每一台未安装设备C、所有工业企业D、每一个工业企业4、要了解2000户养蚕专业户的生产情况,数量标志为( B )A、2000专业户的收入B、每一专业户的养蚕收入C、养蚕专业户的户数D、每一专业户的蚕种类型5、在统计调查中,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是( B )A、调查时间B、调查单位C、填报单位D、调查表6、统计调查中的专门调查有( B )A、统计报表、重点调查、典型调查B、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C、经常性调查、一次性调查D、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7、调查某市工业企业职工的工种、工龄、文化程度等情况,则( D )A、调查单位是每个企业B、填报单位是每个职工C、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都是企业D、调查单位是每个职工,填报单位是每个企业8、某些产品在检验和测量时常有破坏性,一般宜采用( B )A、全面调杳B、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D、重点调查9、调查鞍钢、宝钢、武钢、包钢等几个大型钢厂,以了解我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C )A、普查、B、典型调查C、重点调查D、抽样调查10、有意识地选取几十块地来估算某地区粮食产量,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D )A、重点调查B、非全面报表C、抽样调查D、典型调查11、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D )A、企业设备调查B、农村耕蓄调查C、产品质量调查D、工业企业生产调查12、要研究某型号炮弹的平均射程,可以采用( D )A、全面调查B、典型调查C、重点调查D、抽样调查13、统计调查按组织形式划分,可分为( C )A、普查的典型调查B、重点调杳和抽样调查C、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D、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14、下列必须采用一次性调查的是( C )A、统计报表B、抽样调查C、普查D、重点调查15、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为( C )A、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B、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C、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D、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16、下列分组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是(A )A、职工按工龄分组B、人口按民族分组C、人口按地区分组D、企业按所有制分组17、变量数列中各组频率的总和应该( B )A、小于1B、等于1C、大于1D、无法确定18、下列分组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C )A、工人按产量分组B、职工按年龄分组C、企业按产业分组D、学生按考分分组19、划分连续型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组限必须( C )A 、相等B 、不等C 、重叠D 、连续20、统计分组的关键是( B )A 、划分各组界限B 、选择分组标志C 、确定组数D 、确定组距21、计算向下累计次数时,各组累计次数表示( C )A 、各组上限以下的累计次数B 、各组上限以上的累计次数C 、各组下限以上的累计次数D 、各组下限以下的累计次数22、统计表的主词是指(C )A 、描述研究对象的指标B 、宾词的具体表现C 、各种指标所描述的研究对象D 、总体单位标志的总称23、连续型变量的分组( B )A 、只能是单项式分组B 、只能是组距式分组C 、只能是等距分组D 、只能是异距分组24、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商品零售额属于(A )A 、数量指标B 、相对指标C 、时点指标D 、质量指标25、下列属于平均指标的是( D )A 、每平方公里平均铁路长度B 、全市居民人均GDPC 、居民人均拥有绿地面积D 、企业平均职工人数26、计划规定成本降低5%,实际提高了2%,则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B )A 、103.2%B 、107.4%C 、93.1%D 、110.5%27、当变量数列呈左偏钟型分布时,存在(C )A 、o M ≤e M ≤XB 、e M ≤o M ≤XC 、o M ≥e M ≥XD 、o M ≥X ≥eM28、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之和( B )A 、为最小B 、为0C 、等于各变量值之和的平均数D 、为不确定值29、某一单项式分配数列的各标志值都增加1倍,次数都减少一半,则众数值( C )A 、不变B 、减少一半C 、增加1 倍D 、无法判定30、甲、乙两数列的平均数分别为100和185,标准差分别为15和20,两数列的离散程度(C )A 、二者相等B 、甲低于乙C 、乙低于甲D 、无法比较31、同质总体标志变异指标是反映现象的( A )A 、离中趋势B 、集中趋势C 、变动情况D 、普遍水平32、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时,为保证用这一平均速度推算的最末一期发展水平等于实际水平,应采用( A )A 、几何平均法B 、方程式法C 、算术平均法D 、调和平均法33、若有三年的环比增长速度为5%、8%、12%,此三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C )A 、3%12%8%5⨯⨯B 、3%12%8%5++C 、3%112%108%105⨯⨯-1D 、31%112%108%105-⨯⨯34、若销量增长5%,零售价上涨4%,则商品销售额增长(C )A 、21%B 、9.0%C 、9.2%D 、1%35、某公司人均劳动生产率提高10% ,产值增加了20%,公司人数增加了( C )A 、10%B 、12%C 、9%D 、5%36、下列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是( D )A 、商品物价指数B 、单位产品成本指数C 、平均工资指数D 、商品销售量指数37、下列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是(B )A 、工业产品产量指数B 、劳动生产率指数C 、职工人数指数D 、总成本指数38、某市1993年社会商品零售额为15000万元,1995年增至20000万元,其中物价上涨了8%,则商品零售量指数为( C )A 、125.5%B 130.4%C 123.5%D 133.3%39、以基期价格为同度量因素编制商品销售量综合指数即拉氏物量指数(0010q p q p ∑∑)表示( A ) A 、价格水平不变的条件下,销售量综合变动的程度 B 、报告期价格条件下,销售量综合变动程度C 、综合反映多种商品物价变动程度D 、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额变动程度40、编制综合指数要确定同度量因素,同度量因素的两个主要因素是( D )A 、比较作用和平衡作用B 、比较作用和推算作用C 、平衡作用和权数作用D 、同度量作用和权数作用41、抽样调查中( A )A 、既有登记性误差,也有代表性误差B 、只有登记性误差,没有代表性误差C 、没有登记性误差,只有代表性误差D 、只有随机误差42、简单重复抽样下,若误差范围缩小为原来的31,则样本单位数应为原来的( B )A 、6倍B 、9倍C 、4倍D 、3倍43、优良统计量的无偏性是指( A )A 、样本指标值的平均数等于总体参数值B 、样本指标值等于总体参数值C 、样本指标值与总体参数值的方差最小D 、样本指标值的平均抽样误差等于044、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按其表现形式分为( C )A 、正相关和负相关B 、单相关和复相关C 、线性相关和非线性相关D 、低度相关和高度相关45、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D )A 、r=0B 、-1≤r ≤0C 、0≤r ≤1D 、-1≤r ≤146、每吨铸件成本(元)依每个工人劳动生产率(吨)的回归方程为X Y C 5.0270-=,这意味着劳动生产率每提高一吨,成本(C )A 、平均降低269.5元B 、平均提高269.5元C 、平均降低0.5元D 、平均提高0.5元47、回归分析中,要求两个变量( D )A 、都是随机变量B 、都是非随机变量C 、只有自变量是随机变量D 、只有因变量是随机变量48、回归估计标准误差是反映( C )A 、现象相关程度的指标B 、因变量平均数代表性的指标C 、回归方程代表性的指标D 、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显著性的指标49、已知y xy σσ2=,y x σσ22=,则变量x 、y 的相关系数等于( B )A 、21 B 、22 C 、42 D 、无法确定 50、已知变量x 、y 的相关系数为r ,若变量x 的值均增加到2倍,则与变量y 的相关系数等于( C )A 、2rB 、r 2C 、rD 、不确定51、三道连续流水加工工序,各工序合格率分别为95%、91%、97%,则每道工序的平均合格率为:( A )A 、3%97%91%95⨯⨯ B 、3%97%91%95++ C 、3%97%91%95++ D 、3%97%91%95⨯⨯ 52、当变量数列呈左偏钟型分布时,存在( B )A 、oM ≥X ≥e M B 、o M ≥e M ≥X C 、o M ≤e M ≤X D 、e M ≤oM ≤X 53、统计显示,某地区2010年人口总数是1990年的1.25倍,则人口年平均增长速度为:(D )A 、2025.1B 、20125.1-C 、20125.1+D 、125.120-54、已知人均水果年消费量(y ,公斤) 和年人均收入(x ,百元)之间的回归方程为x y c 78.07.1+=,则以下正确的结论是:( C )A 、若年人均收入每增加100元,则人均水果年消费量平均增加1.7公斤B 、年人均水果消费量每增加1公斤,则年人均收入需平均增加1.7百元C 、年人均收入每增加100元,则人均水果年消费量平均增加0.78公斤D 、人均水果年消费量每增加1公斤,则年人均收入需平均增加0.78百元55、已知总体标准差为12,若要求概率度为2,极限误差为2.5,则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必需的样本容量为:( )A 、90B 、91C 、92D 、 93二、多选题1、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BCE )A 、全国人口总数是统计总体B 、男性是品质标志表现C 、人的年龄是变量D 、每一户是总体单位E 、人口的平均年龄是统计指标2、某年级共有学生102人,其中共青团员100人,女生占71%,某课程考试平均成绩为80分,张美丽同学考分最高为9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共青团员100人是质量指标B 、女生占71%是品质标志C 、平均成绩80分是质量指标D 、每名同学是总体单位E 、张美丽同学的考分是变量值3、统计调查中属于专门调查的有( )A 、重点调查B 、典型调查C 、抽样调查D 、普查E 、统计报表4、在全国工业企业普查中,每一个工业企业是( )A 、调查对象B 、调查单位C 、总体D 、填报单位E 、总体单位5、下列那些分配数列属于变量数列( )A 、大学生按专业分组的分布数列B 、大学生按年龄分组的分布数列C 、商店按销售额分组的分布数列D 、企业按增加值分组的分布数列E 、企业按所有制属性分组的分布数列6、下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有( )A、工业增加值 B、工资总额 C、土地面积D、出生人数 E、流动资金期末余额7、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国内生产总值属于( )A、数量指标 B、质量指标C、标志总量 D、时期指标E、时点指标8、下列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死亡人数B、年末现有人数C、期末从业人员数D、房屋竣工面积E、生猪存栏数9、下列指标属于同一时期数值对比的指标有()A、计划完成程度B、结构相对数C、比较相对数D、动态相对数E、强度相对数10、相对指标中子项和母项可以互换的有A、计划完成程度B、结构相对数C、比较相对数D、比例相对数E、强度相对数11、下列那些平均数属于数值平均数()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众数E、中位数12、在单项式数列中,如果每组的次数增加一倍则()A、算术平均数不变B、众数不变C、标准差不变D、众数增加一倍E、算术平均数增加一倍13、比较两个单位的产量资料发现,甲的标准差大于乙,甲的平均数小于乙()A、乙单位的平均数更具有代表性B、甲单位的平均数更具有代表性C、甲单位工作的均衡性好于乙D、乙单位工作的均衡性好于甲E、甲单位工人之间产量的差距大于乙14、如果相关系数为0,则二变量()A、无直线相关B、负线性相关C、可能存在曲线相关D、正线性相关E、完全线性相关15、若两个变量x与y的相关系数为0.92,则x与y()A、正相关关系B、负相关关系C、高度相关关系D、线性相关关系E、相关密切程度很低16、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按其程度划分有( )A、完全相关B、不完全相关C、不相关D、正相关E、负相关17、某商品第二季度销售量是第一季度的112%,这是()A、动态相对数B、增长速度C、发展速度D、数量指标指数E、数量指标18、关于时间数列,正确的说法是()A、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皆为正B、环比发展速度相乘得到定基发展速度C、环比增长速度相乘得到定基增长速度D、平均发展速度只能用几何平均法计算E、平均发展速度是指环比发展速度的平均值19、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包括()A、算术平均法B、几何平均法C、调和平均法D、方程式法E、加权算术平均法20、以下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有()A、价格指数B、单位成本指数C、产量指数D、材料单耗指数E、平均工资指数21、某企业销售收入报告期183150元,基期为156000元,销量指数为109.6%,则()A 、销售收入指数为117.4%B 、销售价格指数为107.1%C 、销售量的增加使销售收入增加14976元D 、销售价格的上扬,使销售收入增加12174元E 、全部销售收入增加27150元22、动态数列的影响因素按性质可分为( )A 、循环变动B 、不规则变动C 、长期趋势D 、短期趋势E 、季节变动23、以下时间数列具有可加性的是 ( )A 、年产量数列B 、年末职工人数数列C 、年人均销售额数列D 、年煤炭消耗量数列E 、年新增储蓄存款数列24、在我国工业企业普查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全部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B 、全部工业企业的产值是统计总体C 、每一个工业企业是调查单位D 、我国工业企业个数是统计指标E 、各工业企业职工人数是数量标志25、若两个变量的简单相关系数为 -1,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有:( )A 、两个变量有线性关系B 、两个变量是完全相关C 、两个变量一定是曲线相关D 、两个变量是负相关E 、两个变量完全不相关三、计算题1要求根据分组资料计算20位推销员上月销售量的算术平均数、标准差、标准差系数。
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统计”一词的基本含义是()①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②统计设计、统计分组、统计计算③统计方法、统计分析、统计预测④统计科学、统计工作、统计资料2.调查某大学2000名学生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①2000名学生②200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③每一名学生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3.统计指标按其说明的总体现象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①基本指标和派生指标②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③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④绝对数指标,相对数指标和平均数指标4.要了解某市国有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①该市国有的全部工业企业②该市国有的每一个工业企业③该市国有的某一台设备④该市国有制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5.变量是( )①可变的质量指标②可变的数量指标和标志③可变的品质标志④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指标6.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是( )①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②数量性、大量性、差异性③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④同质性、大量性、可比性7.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①工人年龄②工人性别③工人体重④工人工资8.标志是说明( )①总体单位的特征的名称②总体单位量的特征的名称③总体质的特征的名称④总体量的特征的名称二、多项选择题1.变量按其是否连续可分为( )①确定性变量②随机性变量③连续变量④离散变量⑤常数2.品质标志表示事物的质的特征,数量标志表示事物的量的特征,所以( )①数量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②品质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③数量标志不可以用数值表示④品质标志不可以用数值表示⑤两者都可以用数值表示3.某企业是总体单位,数量标志有( )①所有制②职工人数③月平均工资④年工资总额⑤产品合格率4.统计指标的构成要素有()①指标名称②计量单位③计算方法④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⑤指标数值第二章一、单项选择题1.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是按()选择的①这些单位数量占总体全部单位总量的很大比重②这些单位的标志总量占总体标志总量很大比重③这些单位具有典型意义,是工作重点④这些单位能用以推算总体标志总量2.有意识地选择三个农村点调查农民收入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①典型调查②重点调查③抽样调查④普查3.2000年11月1日零点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是()①典型调查②重点调查③一次性调查④经常性调查4.调查大庆、胜利等几个主要油田来了解我国石油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①普查②典型调查③重点调查④抽样调查5.某些不能够或不宜用定期统计表搜集的全面统计资料,一般应采取的方法是()①普查②重点调查③典型调查④抽样调查6.工厂对生产的一批零件进行检查,通常采用()①普查②抽样调查③重点调查④典型调查7.调查期限的含义是( )①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②开始调查工作的时间③从开始搜集资料到工作结束时④调查登记时间8.统计调查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是依据( )进行分类的。
《统计学原理》综合练习题一、判断题(把正确的符号“√”或错误的符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中。
)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2、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3、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单位的。
()4、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5、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
6、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一致。
()7、在统计调查中,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是调查单位。
()8、对全同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
这种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
()9、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10、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 )11、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是固定不变的,不能互相变换。
()12、相对指标都是用无名数形式表现出来的。
()13、众数是总体中出现最多的次数。
()14、国民收入中积累额与消费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较相对指标。
()15、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反映了现象总体的规模和一般水平。
但掩盖了总体各单位的差异情况,因此通过这两个指标不能全面认识总体的特征。
()16、抽样推断是利用样本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估计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因此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误差,这种误差的大小是不能进行控制的。
()17、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只可能组成一个样本。
()18、在抽样推断中,作为推断的总体和作为观察对象的样本都是确定的、唯一的。
()19、数量指标指数反映总体的总规模水平,质量指标指数反映总体的相对水平或平均水平()。
20、已知某市工业总产值1981年至1985年年增长速度分别为4%,5%,9%,11%和6%,则这五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6.97%。
()二、单项选择题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