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周香琴)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述

(周香琴)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述

(周香琴)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述
(周香琴)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述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述

一、理论基础

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是沿着前人开创的道路前进的,它既与欧洲的语言学传统有渊源关系,又受到美国语言学传统的影响。

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韩礼德(Halliday),他1925 年出生于英格兰约克郡的里兹,青年时代在伦敦大学主修中国语言学,1947 年到北京大学跟随罗常培教授学习汉语音系学、词典学和比较历史语言学,之后师从王力教授研究现代汉语方言。回伦敦后又在弗斯的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于1955 年完成博士论文《“元朝秘史”汉译本的语言》,获得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此后在剑桥大学、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等多所大学任教讲学,发表了近百种专著和论文。

韩礼德继承和发展了弗斯的基本理论。(弗斯使语言学在英国成为一门公认的科学,由于他长期在伦敦大学任教,所以以弗斯为首的语言学派常被称为“伦敦学派”。弗斯发扬了斯威特的传统,创造了韵律分析;又继承了波兰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的“情境意义”的概念,创造了新的语义理论;受索绪尔的影响,他提出了“结构”和“系统”的概念。)他从弗斯那里继承了两条基本原则,一是“语言环境”(context of situation),认为语言与典型的社会情境有密切联系,并受其影响。他进一步发展了“语言环境”学说,从社会学角度去研究语言,提出语言学中的符号学。二是“系统”(system)概念,但他重新界定了“系统”的意义,创造了一套完整的的范畴。韩礼德避免了弗斯的缺点,把自己的理论阐述得清楚明了,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理论模式,准确定义了术语的含义及各种关系。

韩礼德在继承和发展了以弗斯为首的伦敦学派的基本理论的同时,还吸收了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和沃尔夫的某些观点。1961 年,他正式提出阶和范畴语法理论框架,并将这个理论模式发展成系统语法;1968 年,他在系统语法的基础上增加了功能部分。他的理论一步步走向成熟并发展成广为接受的语言学理论。韩礼德的理论常被称为系统功能语法或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该理论的影响下,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支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队伍。

二、主要观点

系统功能语法理论是从社会功能角度对语言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也是20世纪极具影响的一种语言学理论。该理论实际涵盖两个部分,即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在韩礼德的这一完整的语言研究框架体系中,它们是两个密不可分的部分。系统语法旨在把语言作为一个系统网络或称意义潜势(meaning potential)系统来解释,分析其内在关系,这一网络中包含各个子系统,语言使用者可以从中做出选择。功能语法的目的则是要揭示语言是一种社会交往方式,其依据是:假设语言系统及构成这一系统的各种语言形式不可避免地由它们的用途或充当的功能来决定。

(一)韩礼德的语言观

1.语言的符号性

韩礼德在《作为社会符号的语言——对语言和意义的社会解释》(1987)一书中对语言的符号性有全面论述。最早提出语言是符号的斯多葛学派把语言看做客体,他们改变了语言只是一种工具的看法,开拓了用类似于符号学的观点来解释语言的道路。就韩礼德本人来说,他扩展了索绪尔的“语言是社会事实”的理论。韩礼德的作为“社会符号的语言”主要指在社会文化语境中解释语言,在语境中文化本身要用符号解释,是一个信息系统。韩礼德同意伯恩斯坦

和拉波夫的观点,前者认为一个文化的符号系统在不同社会群体中是有变异的;后者证明语言系统中的变异表达了社会地位和角色的差异。这样,语言同时表达和象征社会结构和制度。

2.语言的普遍性和变异性

韩礼德认为关于语言的普遍性和变异性的争论实际上是历史上“规则现象”和“不规则现象”的翻版。争论双方都能列举一些例证。因此当前要讨论的不是孰有孰无的问题,而是如何正确理解和强调两者中的哪一方面的问题。

乔姆斯基曾确认形式普遍现象和实体普遍现象两种。弗斯只承认“一般范畴”(相当于乔姆斯基的形式普遍现象),不承认“普遍范畴”。韩礼德解释说,形式和实体是相当任意的,没有理由说具有某一特定内容的系统必须具有某一特定形式。因此系统功能语言学派是从生物学,即从人脑结构来解释形式普遍现象的。

在普遍性的具体内容方面韩礼德指出,对语言进行功能的区分具有普通意义,逻辑部分的循环性结构也可以考虑为普遍现象。但他更感兴趣的是人类文化的普遍现象。

韩礼德把语言变异分为两类,一是方言,一是语域。因说话人的不同而造成的差异是方言的差异,如一个国家中来自不同地区的的人或来自不同国家说英语的人讲的是地域方言。语域是语言使用的特性,不是使用者的特性。语域的使用,如书面的或口语的,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技术的或非技术的,等等,取决于说话人当时所从事的工作。简而言之,方言是用不同方法说同样的事情,语域是用不同方法说不同的事情。

3.语言行为

韩礼德认为行为本身是一种潜势,是一种系统。人们观察到的行为只是它的实际表现而已。语言不是所有合乎语法的句子的集合,不能用一个集合的规则来解释,而是用意义的有规则的源泉即“意义潜势”来解释。潜势可以更好地用聚合关系来表达。

近年来理论语言学的研究有排除人们相互交往的偏向,其结果或者对环境未加认真考虑;或者考虑了环境,却又把它们的作用看做静态的、被动的。因此韩礼德同意拉波夫的观点:当人类行为被看做变项时,这些变项就被赋予了社会价值,语言也不例外。在许多情况下,赋予变项的价值就是赋予要认定的社会集团的价值。语义的抉择,特别是属于人们相互关系的,如称呼、礼仪、情态等等,所标记的不仅是个人,而且是社会集团。例如要英语中有人好用希腊——罗曼语源的词汇往往与他的博学有关,但其外延是矫揉造作,舞文弄墨。

(二)系统功能语法的六个核心思想

1.元功能思想

韩礼德认为语言的性质决定了人们对语言的要求,即语言所必须完成的功能。这种功能当然是千变万化的,具有无限的可能性,但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若干个有限的抽象的更具概括性的功能,这就是“元功能”或“纯理功能”(metafunction)。这是各种语言用途所固有的,也就是说,是语言的普遍特征。韩礼德的元功能包括三个方面:(1)语言是对存在于客观世界的过程和事物的反映,这是“经验”功能,或者说关于所说“内容”的功能。在语言中还有“逻辑”的功能,即以表现为并列关系和从属关系的线性的循环结构的形式出现。由于两者都是建立于说话人对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经验,与其他功能相比较是中性的,因而可统称为“概念”(ideational)元功能。

(2)语言是社会人的有意义的活动,是做事的手段,是动作,因此它的功能之一必然是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如或是对话轮的选择作出规定,或是对事物的可能性和出现的频率表示自己的判断和估测,或是反映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社会地位和亲疏关系。这个元功能称为“人际”(interpersonal)元功能。

(3)实际使用中的语言基本单位不是词或句这样的语法单位,而是表达相对来说是完整思想的“语篇”。上述两种功能部分最后要由说话人把它们组织成语篇才能实现。这就是语篇(textual)元功能。

上述三种元功能用较为通俗的话可转述为“观察者”的功能(指说话人对主客观世界的观察),“闯入者”的功能(指向他人灌输自己的思想)和“相关”功能(指语篇的完整性、一致性、和衔接性)。这三项元功能能有无主次之分?韩礼德认为心理语言学可能会强调概念功能,社会语言学会强调人际功能,但他本人则坚持这三个纯理功能或元功能是三位一体的,不存在主次问题。这三种元功能不是离散性的成分,它们可以通过整个结构体现,互相重叠。

2.系统的思想

在现代语言学理论里,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Saussure)最早提出语言系统的概念。他所说的“语言系统”,实际上指的是抽象的语言系统,即共时的自成一体的系统,而言语则是个人的表述。有时,索绪尔把语言系统称作一个包括能指和所指两个方面的符号系统。

韩礼德不同意索绪尔等把语言单单看做一套符号的集合。在他看来,语言不是所有合乎语法的句子的集合,因而语言不能用解说这样一个集合的规则解释,而是用意义的有规则的源泉——意义潜势来解释。其次,尽管韩礼德接受索绪尔语言系统和说话行为的实例化两者不同的观点,但他不接受这样的结论:语篇用来作为系统证据以后语篇可以不要了。韩礼德的系统的思想是把语言系统解释成一种可进行语义选择的网络,当有关系统的每个步骤一一实现后,便可产生结构。这就是说,系统理论是在使用中演变的,离开语言使用者的实践,它不会存在。系统理论应当是做事之道,我们用以考虑和研究语言之道。

总的说来,韩礼德对语言是“系统的系统”观点是承认的。这与弗斯的语言多系统论的观点一致,也与他的系统网络的观点一致。系统存在于所有语言层次,诸如语义层、词汇语法层和音系层,都有各自的系统表示本层次的语义潜势。

3.层次的思想

韩礼德认为语言系统是多层次的,他的多层次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是有层次的,至少包括语义层、词汇语法层和音系层。这得益于叶尔姆斯列夫的观点。叶尔姆斯列夫在解释索绪尔关于语言是一个包括能指和所指两个方面的符号系统时,提出了这实际上包括内容、表达和实体三个层次,因而语言不完全是索绪尔所说的单个符号系统,而是在各个层次间具有相互关系的系统。

(2)各个层次之间存在着“体现”的关系,即对“意义”的选择(语义层)体现于对“形式”(词汇语法层)的选择;对“形式”的选择又体现于对“实体”(音系层)的选择。用通俗的话说,“能干什么”体现于“能意味着什么”;“能意味着什么”体现于“能说什么”。可见,体现的观点不同于结构主义的单层次的组合观点,即语言是由小单位依次组成的大单位。

(3)根据体现的观点,我们又可把语言看做一个多重代码系统,即由一个系统代入另一个系统,然后又代入另一个系统。如意义代码于措辞,措辞又代码于语音(或文字);语义学体现于词汇语法(句法),又体现于音系学(字音

学)。

(4)采用层次的概念可以使我们对语言本质的了解扩展到语言的外部。因为语义层实际上是语言系统对语境,即行为层或社会符号层的体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把语义层看做一个接面,连接词汇语法学和更高层面的符号学。理论上,体现过程有自由变异,如一个意义在语法层可以体现为若干形式,一个形式可以体现若干种语义。因此,语法层出现的分化反映了语义层存在着极其精密的区别。

4.功能的思想

韩礼德的功能思想属语义分析的概念。与元功能思想不同,这里所说的功能是形式化的意义潜势的离散部分,即在构成一个语义系统的语句中起具体作用的语义成分;词汇语法中的成分或结构只是它的表达格式。除及物系统外,语气系统包含“语气”和“剩余成分”等功能;主位系统包含“主位”和“述位”两个功能成分;信息系统包含“已知信息”和“新信息”两个功能成分。

5.语境的思想

韩礼德指出,如果人们集中注意的是语言系统的形式问题,如语法和词汇,那么,这方面的相互关系完全可在语言内部解决;但若把语言系统当作整体考虑,那就必须从外部来确定对语义系统进行区别的标准,即属于同一语义类型的语言材料是否具有同一意义标记。可见,语义是语言和语言之外的某种东西的交义。这后者便是社会语境或情景。韩礼德认为“社会语境”、“环境”、“相互交往”等概念与“知识”和“思维”在理论上是同类型的。相互交往之能解释知识,不亚于知识之能解释相互交往。简单说,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表明,已知语境的特定方面(如讨论的主题,语言使用者,和交际方式)确定可能要表达的语义,和为了表达那些意义而可能使用的语言。

6.近似的或盖然率的思想

韩礼德从信息理论中汲取了“近似的”或(概率的/盖然率的)思想。语言固有的特征之一是盖然的。这种规律性特征在人们选择词汇时表现得最为明显。这种思想表明:要掌握不同形式项目的使用,便要更精确地区别语义与特定情景语境的关系。对一个语义项目进行分类时,应该按精密度的阶,由一般趋向特殊,越分越细,对每一个选择点的可选项给以近似值。同样,对相应的词汇语法项也给以近似值。因此,这一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说明不同语域之间的差别很可能就是它们在词汇语法层上的概率的不同,而这又受制于所要表达的不同语义的精密程度。

(三)系统语法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受弗斯、布拉格学派以及叶尔姆斯列夫的影响,韩礼德发展了他的系统语法理论。这个时期可分为两个阶段:阶和范畴语法(Scale and Category Grammar)阶段和系统语法阶段。韩礼德提出四个语法范畴(即单位、结构、类别和系统)和三个抽象阶(即级、说明和精密度)。精密度(delicacy)这个阶表示范畴的区别的详细程度;级阶( rank scale)是系统功能语法的一个重要概念,一个有意义的语言单位可以在一个级上分出比它低一级的单位。例如,“The teacher will finish his papers next week”是个小句,它可以切分成四个单位:[the teacher] [will finish] [his papers] [nextweek],这四个单位(名词词组和动词词组)比小句低了一级。这几个词组又可进一步切分成单词,如:[{the}{teacher}],[{his}{papers}],而这些单词又可切分成词素,如: {},{}。关于级的划分,有两点要注意:一是每个级上的单位是由比它低一级的单位组成的,如小句由词组构成,而词组则由单词构成,等等;

二是从原则上说,级的划分是无穷尽的,每个划分都应属于一定的级。在系统语法中,系统概念是解释原则的中心出发点。韩礼德的系统定义是,把每一个语言系统看作是“(语言行为)潜势”,是“选择范围”,整个语言系统被看成是“含有系统的系统”,就是说,语言系统由很多系统组成。每种语言都有许多系统,例如英语中的系统包括数的系统、人称系统、性的系统和时态系统等。在一个系统网络中,两个系统可以是没有依赖关系而并存的(即simultaneity),也可以是有依赖关系的(即dependency)。大体说来,有连锁系统和选择系统。连锁轴表示组合关系;选择轴表示聚合关系。连锁轴与语法的表层形式有关,比如句子结构、语言单位和它们的级(小句、词组、单词和词素);选择轴同语法的深层形式有关,比如系统和精密度。此外,韩礼德以人类学和社会学为着眼点,研究了语言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把语言看作“社会符号”,提出语言学中的社会符号学。功能、系统、层次和语境构成这个理论框架的特征。他的目的音位系统是要解释语言的内部关系,以及说明语言的基本特征和性质,即语言为什么是它现在这样。归纳起来,系统语言学有以下几大特点:

1.系统语言学十分重视语言在社会学上的特征。系统语言学家最关心的问题是语言的社会功能是什么,及如何完成这些社会功能。所以他们集中力量发现和描写由于社会情境和说话人的情况不同而产生的各种语言变体,以及这些变体与社会功能的关系。因此,系统语言学最容易应用于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和语言教学,它与文体学也有密切关系。这一特点正是系统语言学与转换生成语法的根本区别。系统语言学从社会角度研究语言,不重视语言的心理基础;转换生成语法从心理学角度研究语言,不过问语言与社会的紧密关系。

2.系统语言学认为语言是“做事”的一种方式(a form of “doing”),而不是“知识”方式(a form of “knowing”)。索绪尔区分“语言”和“言语”之后,许多语言学家接受了他的观点,做了类似的区分。乔姆斯基区分的是“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韩礼德区分的是“语言行为潜势”(linguistic behaviour potential)和“实际语言行为”(actual linguistic behaviour)。这二者之间的区别不在于“言语”上,他们都认为“言语”是讲话人实际说出的话。区别在于如何认识“语言”。韩礼德认为,“语言”不是人的一种知识或能力,而是“语言和文化允许他选择的选择范围”,也就是“在语言行为上能够做的事情的范围”。所以,所谓“语言”就是讲话人“能做”什么,所谓“言语”就是讲话人“实际做了”什么。乔姆斯基所说的“知识”是语言的心理学范畴,“语言能力”是个人的特性;韩礼德的“做事”方式属于语言的社会范畴,即语言与环境的关系,“语言行为潜势”属于一个语言社团的特性。

3.系统语言学比较重视对个别语言以及个别变体的描写。应该说,转换语法和系统语言学都重视调查个别语言的特点和发现一切语言的共同之处。但比较起来,转换生成语法更加重视发现语言的普遍现象,调查个别语言只是一种手段而已。而系统语言学更加重视描写个别语言、个别语言变体、个人语言特点以及个别语篇的分析等,而且认为这种描写本身就是目的之一,而不是为了发现语言普遍现象。

4.系统语言学用“连续体”的概念来解释许多语言事实。我们知道语言极为复杂,有各种分析方法,很难说某种分析绝对正确或某种分析绝对错误。我们创造的描写范畴往往不那么明确,多少有些模棱两可。语言中的模糊现象是大家公认的。但系统语言学家尤其重视这种现象,因此创造了“连续体”(cline)这一概念。一个连续体就是一个“阶”(scale),上面的一切东西都逐渐变为另一些东西;“阶”的两端十分不同,但很难判断它们的界限何在。韩礼德等人利用这个概念来说明,有些语言单位属于范畴A,有些属于范畴B,其他单位落在连续体AB之间。从理论上讲,“连

续体”的概念是很理想的,也很有用。但在实际语言描写中,还是要把“阶”分成若干段,才能更准确地陈述范畴之间的关系。许多语言学家把“连续体”切分得比较简单,如分成两段。系统语言学家尽量把“连续体”切分得复杂一些。例如,句子的语法性(grammaticality)就是一个“连续体”。乔姆斯基把它分成两段:一个句子或者合乎语法,或者不合乎语法。这是因为他认为语言是一种“知识”,语法性是按照“可接受性”来规定的。韩礼德认为,既然语言是一种行为方式,其语法性应按照其“惯常性”(usualness)和出现的可能性来规定。而且,具体情况往往十分复杂:一个句子在某种情况下是不可接受的、反常的、不大可能出现的,而在另一种情境下又是可接受的、惯常的、会出现的。韩礼德在语法性这个连续体上分出许多刻度,以便准确地反映语言在实际情境中的运用。当然,把“连续体”切分得过于复杂,就有“见木不见林”的危险。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韩礼德又引入“精密阶”(scale of delicacy )概念。就是说,切分“连续体”时要分阶段进行,先划出较大的刻度,再把它们分成更小的刻度。也就是说,大的范畴中又分小的范畴,小的范畴又包含更小的范畴。精密阶的优点在于:从最简单、最明显的切分入手,逐步进行越来越细腻的区分;在区分细小概念的同时,又不忘记包含它们的更大概念。

5.系统语言学依靠对语篇的观察和数据统计来验证自己的假设。他们重视对具体语篇的观察和分析。从理论出发,利用“语言”来揭示“言语”的规律,通过讲话人在特定场合中“能够说什么”来研究他“实际上说什么”。反过来也一样。从实际出发,利用“言语”来揭示“语言”的性质,通过观察讲话人在特定场合中“实际上说什么”来研究他“能够说什么”。此外,我们可以统计出一种语言变体在特定场合中出现的可能性或频率。即,我们不仅可以估计一个人“能够说什么”,而且能估计到他“可能说什么”,然后再比较他“实际上说什么”,就比较容易验证所提出的理论假设。

6.系统语言学以“系统”作为基本范畴。韩礼德继承了弗斯的“系统”概念,把语言看作是一套系统。韩礼德把“语言”看成是“语言行为潜势”,是“选择范围”。每一个系统就是语言行为中的一套供选择的可能性,即在特定环境中一个人可以选用的一组语言形式。“系统”概念是系统语言学的出发点,是它区别于其他语言理论的根本范畴。

(四)功能语法

韩礼德及其他功能语言学家们认为语言在社会中使用的目的是交流,他们认为语言之所以是这样在于它要充当某些功能。为什么要从功能角度来研究语言?韩礼德认为,原因之一就是要揭示语言是如何使用的;原因之二是要建立语言使用的基本原理。换句话说,既然语言是在完成其功能中不断演变的,其社会功能一定会影响到语言本身的特性。首先,韩礼德发展了马林诺夫斯基的观点,认为儿童语言的发展实际上就是对语言的社会功能的逐渐掌握。而成年人的语言变会得更加复杂,并且具备了更多的功能。韩礼德认为,到了成年时期,功能范围缩减,减少到三种含义丰富且更加抽象的功能,可称为宏观功能(macro-function)或纯理功能(meta-function),即概念功能,交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概念功能指的是语言能够传递新信息的功能,向听话人传达他所不知道的信息。它可以再分成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交际功能是指用语言表达社会关系和私人关系的功能,包括讲话人进入语言情境,开始讲话的形式。语篇功能是指语言具有一种机制,能把无限的口头语言或书面语结合成一个连贯流利并具有生命力的语篇,而不是漫无目的的句子堆砌。宏观功能或纯理功能理论是系统功能语法中“功能”方面的一部分,但是就其“系统”方面而言也很重要。每一种功能都包含主要的系统,简单地说,概念功能主要包含及物性(transitivity)和语态(voice),交际功能主要由语气(mood)

和情态(modality)实现,而语篇功能主要涉及主位结构(matic structure)、信息结构(information structure) 和衔接(coherence)。

概括起来,功能语法有两个基本特点:

1.小句中的多功能性。

2.语言形式和语境二者之间的密切联系。韩礼德指出,三种宏观功能或纯理功能都是意义潜势的组成部分,一个小句的意义是来自这三个不同组成部分的。下面以一个小句的分析为例:

表1小句的多功能性

The cat pleased me

概念部分现象:施事者过程:心理的认知者

心理过程事物反应受影响者

主语谓语补足语

交际部分

陈述句/无情态

语篇部分主位述位

无标记已知信息新信息

另外,采用功能语言观的一个重要启示是,语境与语言形式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发话者往往根据交际的目的和实际情景选择语言形式。比如,要寻求信息时用疑问句,要给予信息时用陈述句;又如,在很多情况下,非正式语境导致人们使用非正式语言,而非正式语言又可创造非正式语境。在功能语法中,“建构”(construe)这个词用来表达这种情况。例如,“Would you like to sit down?”建构一个比“Sit down.”更为正式的语境。

到20世纪70年代,韩礼德完成了他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的研究。通过回顾形式与意义研究的三个阶段,可以看到,传统语法着眼于对意义的研究,结构主义语法侧重于对形式的研究,而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试图把形式和意义结合起来进行探讨。

三、影响和意义

系统功能语言理论是20世纪后半叶国际上最有影响的语言学理论之一,它加深了人们对语言的认识,并将在新世纪语言学研究中发挥更大作用。系统功能语言理论不但探讨了语言的形式,还研究了语言的意义和功能,并且分析了语言与社会的关系。把语言的实际使用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在应用过程中不断地检验和完善理论,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事实表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已被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

1.解释语言的本质、功能和发展(历时的、个体的和群体的);阐明各种语言的共性和特殊性。

2.了解语法在表达、保持和传递社会制度、文化家庭、邻里、学校以及其他社会语境中的作用。

3.帮助各种年龄段的人们学习语言(包括母语和其他语言),并在一系列情景语境中有效地使用语言。

4.了解语言与大脑的关系,帮助教育方面的和病理性的语言紊乱者,如“学习迟缓者”、“学习差劣者”、“失语症患者”和“弱智患者”,克服有关使用语言的各种问题。

5.了解聋哑人的语言和设计助听器,以建立必要的人际关系。

6.了解话语的性质和在语言中功能变异的性质(语域);了解话语的特殊类型(如课堂用语、医学用语等),以便为培训教员和各方面的人才的特定目的服务。

7.了解语篇“价值”的性质,以及说唱艺术、修辞和文体等概念;通过研究各种语篇来了解文学和非文学作品。

8.使用计算机分析和生成话语;研究能编码和译码的软件,以及指导和解释语言及其语法的语义表达法;设计能生成和理解言语以及在书面语篇之间转换的系统。

9.探索涉及评议的各种实际活动,如词典和语法书的编纂、司法问题、可阅读性的难度测算方法、机关部门的交际等等。

10.语言与其他符号系统以及文化的思维形式的关系。

四、存在的缺陷

任何一种理论都不可能拥有绝对的解释力,同样系统功能语法也存在着许多让人质疑的地方。比如理论中的精密度概念具有争议,因为理论上,语法上的越来越精密的过程是无止境的,而在实际中,完全精密的目标是不可能达到。另外,韩礼德研究语言是从社会学角度出发,以语义为基础,强调语言的使用过程。这一研究方法无疑比以单纯句法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前进了一步。然而,以语义为基础的研究不免给语法分析带来种种弊端,使其过于繁琐,并且对一些语法现象无法作出很好的阐释,这些都能在韩礼德的著作中窥见一斑。当然他的这一套理论也存在着其特有的问题。一些研究系统功能理论的语言学家们已经在着手探索新的方法,以使这一语言学理论趋于完善。

五、新时期的发展状况

系统功能语言学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新发展表现在对语域概念的认识上出现了新的观点,由意义概念变成了情景概念;对体裁概念的认识由话语方式的一部分成为一种意义构型、一种观念形态的体现、一种社会行为规范等;在情态等语法评价系统的基础上发展了词汇评价系统;在语言与社会的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批评语言学和批评话语分析;语篇衔接概念向语篇的多义性、多层次性扩展;语言研究由纯粹的社会角度向认知角度扩展;发展了计算语言学,研究语篇的分析和生成等。同时,系统功能语言学还会在基本理论本身、跨学科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不断发展和深入。

另外,系统功能语言学学家自1973年开始每年都举行一次系统理论讨论会,至今已举办了35届。在中国,功能语言学有着很强的发展势头,并且成立了功能语言学研究会,由北京大学资深教授胡壮麟先生任名誉会长,中山大学黄国文教授任会长, 浙江大学任绍曾教授任语言学研究会副会长。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十六届国际系统功能语言学大会暨第十一届全国功能语言学研讨会将于2009年7月14日至18日

在北京清华大学举行,大会由清华大学及香港城市大学共同举办。大会的主题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在理论和实践上所面临的挑战(Challenges to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theory and practice)”。具体议题包括:符号意义系统的发展前景、系统功能学的语义结构、语言与社会的关系、语言与心智的关系、语言与现实的关系、儿童语言发展、语言的模糊性、语言规划与语言政策、语篇分析、语言学与翻译等方面。会议将邀请以下国内外著名学者作大会主题发言:HeidiByrnesh,MichaelHalliday,刘世生,黄国文,JamesMartin,ChristianMatthiessen,Clare Painter,Shen Jiaxuan,,

EijaVentola,JonathanWebster等。会议期间还将安排胡壮麟、朱永生两位教授对韩礼德教授进行面谈采访。

参考文献:

[1]胡壮麟、张德禄、李战子.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修订版)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3]胡壮麟.功能主义纵横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4]刘艳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概观[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5]黄国文.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40年发展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1).

认知语言学主要内容

一、认知语言学的起源 二、主要内容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当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学科之时,语言的认知研究便已开始。1987年是认知语言学正式的诞生年,虽然此前已有一些零星的文章预示着一种新的语言学理论即将诞生。但是一般认为,这一年出版的Lakoff“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和Langacker“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标志着认知语言学作为一种独立语言学理论的诞生。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Langacker,Lakoff,Jackendoff, Taylor 和Talmy等人。 认知语言学包括认知音系学、认知语义学、认知语用学等分支,研究内容广,覆盖面大,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范畴化与典型理论 语言学在方法论和本质上都与范畴化(categorization)紧密相关。范畴化能力是人类最重要的认知能力之一,是“判断一个特定的事物是或不是某一具体范畴的事例”(Jackendoff , 1983∶77) 。 Labov和Rosch对范畴的研究,打破了范畴的“经典理论”或称“亚里士多德理论”一统天下的局面。“经典理论”认为:范畴是由必要和充分特征联合定义的;特征是二分的;范畴有明确的边界;范畴内的所有成员地位相等。这一理论却

受到了认知科学的有力挑战。Rosch 还提出了“典型理论”(prototype theory) ,认为大多数自然范畴不可能制定出必要和充分的标准,可以公认为必要的标准往往不是充分的;一个范畴的成员之间的地位并不相同,典型成员具有特殊的地位,被视为该范畴的正式成员,非典型成员则根据其与典型成员的相似程度被赋予不同程度的非正式成员地位。例如,在“鸟”范畴内“知更,鸟”常被视为典型成员,而“企鹅”、“驼鸟”等则为非典型成员。当然,一个范畴的典型成员会因不同的人、文化、地理位置而有所不同,但一个范畴中总有典型的。 典型理论对认知科学最有价值的贡献在于它把注意力集中在内部结构上,集中在范畴具有“核心”和“边缘”这个事实上。目前,它已用于语音、句法、词义、语用、语言习得、失语症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二、概念隐喻 隐喻的认知研究可追溯到18 世纪。约在1725 年,意大利哲学家和修辞学家G. Vico就发现了隐喻的认知功能,后在其《新科学》一书中阐述了其认知观点。然而,把隐喻的研究纳入认知语言学领域的重要标志却是Lakoff &Johnson (1980)。认知语言学家认为,比喻性语言与非比喻性语言本质上无甚差别;日常语言中充满了隐喻,完全不带隐喻的句子大概只占极少数。隐喻是“我们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有

应用语言学导论考点全梳理(陈昌来版)学习资料

应用语言学导论考点全梳理(陈昌来版)

第一章绪论 1.应用语言学的性质。狭义:专指语言教学,特指外语教学和第二语言教学。定义为研究语言理论在语言教学或外语教学中的种种应用问题。广义:应用于各实际领域的语言学,指语言学知识和研究成果所应用的一切领域和方面,应用语言学所关心的是如何应用语言学理论、方法和成果来阐释其他应用领域所遇到的跟语言有关的问题。应用语言学是语言学跟其他学科相互交叉渗透所产生的一门边缘学科。 2.应用语言学具有学科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1.有明确的研究任务,研究语言学在一切领域的实际应用问题;2.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形成了像语言教学、语言规划、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儿童语言学、语言信息处理、神经语言学、词典学等几个较为成熟的下位领域; 3.有自己独特的学科基础,如有大量的专业研究人员、创建了大量专门的研究机构; 4.形成了专门的应用语言学专业和课程。 3.应用语言学的特点:a.相对独立性;b实用性,实用性是应用语言学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c.实验性,调查和实验是应用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调查包括访谈调查、观察调查、问卷调查等,比较的方法和统计的手段在应用语言学中较为常用。d.综合性,由应用语言学学科性质决定。 4.语言学三大分支:本体语言学、理论语言学(普通语言学或一般语言学)、应用语言学。 5.应用语言学与本体语言学、理论语言学的关系:应用语言学首先必须是语言学,应用语言学不是语言本体的研究。但必须从本体研究的成功出发进行相关研究;应用语言学不是进行语言学理论研究,但必须遵循语言学的基本理论,

应用语言学的不同分支对语言本体研究和理论研究成果的利用有不同的侧重点。 6.语言教学、语言规划、社会语言学、计算语言学四个领域构成了我国应用语言学的研究主体。主要研究领域:语言教学、语言规划和语言调查、对外汉语教学、社会语言学、计算语言学、儿童语言发展等。 7.1870,波兰语言学家杜恩。德。库尔特内提出区分纯粹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首次提出“应用语言学”。 8.美国,是应用语言学的发源地。世界上第一本应用语言学杂志:弗赖斯、拉多《语言学习》-“应用语言学杂志”,主要研究语言教学问题。 9.1959,语言学家弗格森在华盛顿成立“应用语言学中心”。1964年第一届国际应用语言学大会(法国)的召开和国际应用语言学协会的成立标志着应用语言学学科的正式形成。 10.外国我国对语言应用问题的研究起源于先秦 11.现代语文运动的三个主要方面:白话文运动、国语统一运动、拼音化运动(起源于清末切音字运动)。 12.1955.10 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学术会议”标志着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以“简化汉字、制订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推广普通话”三项主要任务为代表的现代语文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 13.1958年2月汉语拼音方案正式施行。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特点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特点 韩礼德(MAK Halliday)在伦敦学派语言学思想的基础上发展和创立了系统功能语法,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语言学理论之一。系统功能语法从社会学角度出发,重视语言功能,它的影响延伸到与语言相关的各个领域,如语言教学、语篇分析、文体学、机器翻译等。 系统功能语法包括两个方面: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系统语法是指将语言看做由若干子系统组成的系统网络又称意义潜势。而语言使用者使用语言表达意义,被看做从该系统网络中进行各种有意义的选择的过程。系统功能语法建立在两个事实基础上:⑴语言使用者在语言的系统网络中做出选择,并试图在社会交往中实现不同的语义功能。⑵语言是人类进行社会活动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系统功能语法把实际使用的语言现象作为研究机对象,而不是像转换生成语法那样,把理想化的语言使用者的语言能力作为研究对象。本文试从这一理论基本框架:系统、功能、层次和语篇四个方面概括韩礼德独特的语言观,考量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语言研究产生的重大影响。 一、韩礼德的“系统”思想: 在系统语法中,系统的概念是由一条基本的解释性原则构成的,语言被认为是“系统 的系统”。建立各种互相关联的系统的网络,从而解释在语言中各种与语义相关的选择。 不同于索绪尔等把语言单单看作是一套符号的集合。在韩礼德看来,语言不是所有合乎语法的句子的集合,因而语言不能用解说这样一个集合的规则解释,而是用意义的有规则的源泉——意义潜势来解释。所谓意义潜势是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心理语言学人在说话前先形成一种动机,即对要说的话有一种大致的想法,这种动机属于前语言阶段。人有了要说什么的动机之后,还要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把要说的内容组织表达出来。系统功能语法所反映的主要是语言运用中这种可供选择的“意义潜势”。结构是过程的底层关系,是从潜势中衍生的,而潜势可以更好地用整合关系来表达。这就是说,韩礼德的系统的思想把语言系统解释成一种可进行语义选择的网络,当有关系统的每个步骤一一实现后,便可产生结构。 二、韩礼德的“功能”思想: 功能(即传统意义上的语义)在语言形式描述中应处于何等地位一直是语言研究中的一个十分棘手和有争议的问题。传统语法、结构语法和转换生成语法的处理方法都表现为只重视语言形式,而未能把它和语义结合起来。传统语法没有形成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句子成分分析法只对语言结构进行形式分析。无助于描写语言的意义系统及其体现形式。布隆菲尔德的结构主义理论遵循“发现程序”来分析语言素材,以便能自动发现所研究语言的语法。他认为区别具体词类和语法范畴的标准不是语义,而是他们在语言结构中的分布特征。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否定语义来描写语法的思想,认为语言的语音和句法可以作为纯形式的系统加以描写。系统功能语法科学地处理了语言功能与形式的关系问题,认为语言在本质上是一个意义系统,语言的功能首先体现于语义功能。韩礼德把语言的功能高度概括为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这三大功能并非游离于语言结构之外,它们分别与语言层次的各系统紧密联系并得以体现。如概念功能主要由及物系统来体现;人际功能通过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来体现;语篇功能由主位系统和信息系统来体现。所以功能和系统之间是密切联系的。功能是基础,系统是功能的体现形式。 三、韩礼德的“层次”思想: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独特语义编码。语言学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客观地描述这种编码。在语言结构描述方式上,韩礼德坚持以功能结构为基础,探究语言的语义系统以及其体现形式,它越出句子范围,以语篇为基础,把语言看成是关系的网络,结构是关系的体现。这一点与传统语法、结构语法和转换生成语法对语言结构的处理方法完全不同,系统功能语法不是采用形式分析法,而是在充分吸收格语法、层次语法等语法流派的优秀成果基础上,

社会语言学导论考试重点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一)定义和解释 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是联系社会各种因素对语言进行的研究,探讨语言在社会环境中的变化、功能及其使用的一般规律。 概括来说对语言的研究大致有四个角度:部研究、外部研究、比较研究、应用研究。 社会语言学属于对语言的外部研究,但并不是纯粹的外部研究。 (二)研究对象的不同界定 1.布莱特(美国)1964 (1)说话人的身份; (2)听话人的身份; (3)言语事件的社会环境; (4)社会方言的分析; (5)言语行为的社会评价; (6)语言变异的程度; (7)社会语言学的实际应用。 2.礼德(英国) (1)语言宏观社会学、语言人口统计学; (2)双语、多语、多方言研究; (3)语言规、语言发展和规化; (4)语言混合; (5)社会方言; (6)社会语言学和教学; (7)言语的人种史、语言环境; (8)语域和言语能力; (9)语言变化的社会因素; (10)语言和社会化及其传播; (11)社会语言学的方法; (12)语言体系的功能理论; (13)语言相对性; (14)话语理论; (15)人种方法论的语言学。 3.祝畹瑾《社会语言学概论》(1992) 总的来说,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语言状况如双语、多语或多方言状况,以及各类言语共同体使用语言的状况和特征; (2)各类语言变体的构造特点及其社会功能; (3)社会以及不同集团对各种语言或语言变体的评价和态度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效应;(4)由于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等原因以及语言接触所引起的语言变化的方式和规律;(5)交际情景与选择语码之间的关系以及语码选择与人际关系的相互作用。 4.戴庆厦《社会语言学概论》(2004) (1)社会因素(阶级、阶层、职业等)对语言结构的影响; (2)个人因素(年龄、性别、性格等)对语言的影响; (3)语言政策、双语等; (4)社会因素引起的语言关系,如语言接触、语言融合;

走进认知语言学

走进认知语言学 摘要:认知语言学是近年来语言学的研究热点,它是在新的哲学观和认知观基础上,以人们对世界的经验和对世界进行感知和概念化的方法来研究语言的新兴语言学科。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产生发展、定义、基本假设、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五个方面浅谈了对该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认知;认知语言学;现代汉语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进行思维的工具,为了让语言更好的为人类的交际活动服务,我们必须要研究语言,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语言,运用各种各样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它的方方面面,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作为一名在读的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的研究生,我需要掌握各种语言理论知识,不仅要了解旧的语言理论,更要关注最新的学术问题,为以后的现代汉语的学习研究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在语言理论的课堂上,我第一次认识、了解了一种新的语言理论——认知语言学。 一、我对认知语言学的认识 认知语言学是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产生,经过了七八十年代的发展,形成的一个系统而完整的理论体系。认知语言学理论的产生与当时科学理论的大背景是一致的。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认知科学应运而生,它是一门综合学科,涉及计算机自然语言理解、人工智能语言学、心理学、系统论等多种学科,这其中也包括了认知语言学。 (一)认知语言学的产生与发展 认知语言学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自80年代中期以来,它的研究范围已扩展到了语言学的各个领域。认知语言学最初是针对“语义”的研究提出来的。美国生成学派以Langacker为首的语义学家们认为语义部分才是句法生成的基础,他们从底层语义关系的研究中得出结论,认为自然语言的句法不是自主的,不能独立于语义,而语义也不能独立于人的认知。至此,他们摆脱了乔姆斯基的句法形式研究,走上了认知语言学的道路,成为了认知语言学的奠基人。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 1、语言:从结构上看,语言就是由词语这种符号构成的复杂系统。从功能上看,是人类进行社会交际和思维认识的工具。语言具有符号性、系统性、社会性及其他属性{民族性和生成性(指人们可以根据有限的语言符号和组合规则生成无限的句子)模糊性} 2、语言的能指和所指(什么是符号):用甲事物代表乙事物,而甲乙两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甲事物就是代表乙事物的符号,其中甲事物就是符号的能指(形式),乙事物就是符号的所指(内容和意义)。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人为约定的。 3、语言符号的特征:语言中的词语就是一种符号,具有符号的特征。 ①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理据性: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用什么语音形式代表什么语义内容是任意的,即可以自由选择的;语言符号的理据性。是指人们用什么语音形式表示某种语义内容是有某种依据、缘由的。 ②语言符号的稳固性和渐变性:语言符号一旦约定俗成以后就具有稳固性;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采取渐变的方式 ③语言符号的线条性和层次性:语言符号的线条性,或称线性,是指人说话时语言符号在时间上依次出现,像一根线条一样,呈现为一种线性序列;线条性只是语言符号序列的表面形式,语言符号序列的内部结构是有层次的。 4、征兆:如果甲事物与乙事物之间有必然的因果关系,甲事物就不是乙事物的符号,而是征兆。 5、语言的社会性: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社会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自然语言系统和规则是由特定的社会群体共同约定俗成的,而不是由个别人或少数人创造的语言的发展变化离不开社会,无论是新词语的产生,还是旧词语的消亡,都取决于社会交际的需要。由于自然语言从生到长到死的整个过程都取决于整个社会,所以说社会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 6、言语:言语包括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言语活动就是运用语汇材料和语法规则交流思想的活动,简言之就是说话,而言语作品则是言语活动的结果,也就是说出来的话。 7、副语言:语言虽然不是人类唯一的交际工具,除了语言之外,人类还有其他辅助性的交际工具,例如体态、美术、音乐等。这类辅助性交际工具有时也被称为“语言“,为了与真正的语言相区别,可以把它们称为副语言或准语言。副语言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依附性副语言,另一类是独立性副语言。依附性副语言是在语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依附于语言,是语言的代码,一般可以准确地转换成语言,如文字、电报代码、交通信号、旗语、灯语、商品包装和公共场所的一些示意符号、标志等;独立性副语言不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可以独立于语言使用,一般不能准确地转换成语言,如自然体态语(包括表情、姿态、手势、动作等,不包括为聋哑人人工设计的手势语)、美术语言、音乐语言等。 8、自然语言:自然语言是社会群体共同创造的、在日常交际活动中逐渐自然形成和发展的语言,如汉语、英语等。 9、人工语言:人工语言是个别人或少数人人工设计出来的语言(严格来说是副语言),如电报代码、科学符号公式、计算机程序语言、交通信号、旗语、灯语、为聋哑人人工设计的手势语、盲人的手指语以及国际辅助语等。

第五章-系统功能语言学

第五章韩礼德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派 韩礼德(M.A.K.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理论是20世纪后半叶国际上最有影响的语言学理论之一,其旺盛的生命力显示,它加深了人们对语言的认识,并将在新世纪语言学研究中发挥更大作用。本文从伦敦学派及其奠基人弗斯的理论研究对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启迪和传承关系谈起,对韩氏理论的几个发展阶段和主要观点、重要成员作一综合性述评,以理清它的发展脉络和理论贡献。 1.弗斯与伦敦语言学派 伦敦学派奠基人弗斯曾在伦敦大学学院的语音系同著名语音学家琼斯(Daniel Jones,1881—1967)一起做研究。1938年,他受聘于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并于1944年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个普通语言学教授。弗斯的语言学理论是他在伦敦大学工作期间形成的,他和他的同事又长期在伦敦大学工作,因此以他为首的语言学派被称为“伦敦学派”。这个学派与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乔姆斯基生成语法学派、布拉格学派、丹麦的哥本哈根学派等同为20世纪语言学界最为人瞩目的语言学派(王宗炎1985:94)。 弗斯的学生韩礼德继承和发展了弗斯的语言学理论,并建立了新弗斯学派。韩礼德在伦敦大学获得汉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后,于1947年到北京大学跟随罗常培教授学习汉语音系学、词典学和比较历史语言学。后来师从王力教授研究现代汉语方言。1949年回伦敦,被剑桥大学录取为博士研究生,导师便是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的弗斯教授。 弗斯的语言学思想对韩礼德的影响特别大。弗斯(1957)认为,语言中的意义(即使用中的语言项目的功能)非常重要,语言中言语产生的社会语境也非常重要。弗斯受伦敦经济学院人类学教授马林诺夫斯基(B.Malinowski,1884—1942)语言研究的影响,强调言语使用的社会语境,其目标是根据马林诺夫斯基的“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建立一种语言学理论。遗憾的是,弗斯自己没有达到这个目标。 他的观点后来在弟子韩礼德手上获得发展。尽管弗斯的学术思想在很多方面有深刻见解,给人启迪,但他并未形成一个连贯的理论框架。对韩礼德这一代人来说,任务之一是把弗斯的学术观点建立成一个能解释“什么是语言”和“语言是怎样工作的”这样一种完整的理论体系。韩礼德面临的任务是:怎样用关于情景语境的观点建立一个能把语言中的范畴和它们之间的关系都解释清楚的语言学理论。 2.阶和范畴语法 在“现代汉语的语法范畴”(Halliday 1956)一文中,韩礼德建立了一个能比较好地处理语言单位之间关系的分析框架。这篇论文代表韩礼德语言理论研究的开始。他在文中提出,语言中有三个语法范畴,即:单位(unit),成分(element)和类别(class)。在这个分析框架中,“系统”从属于“类别”。韩礼德用汉语例子解释了单位与成分和类别之间的关系。他还讨论到汉语小句中“旧”(given)信息与“新”(new)信息的区别,并谈到“系统”选择中的“盖然”(proba-bilistic)问题。可以说,这篇论文的初步理论框架为以后的系统功能理论奠定了坚实基础。 韩礼德虽然在上文中已提出一个能很好处理语言单位之间关系的分析模式,但它并不是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而且还存在一些问题(见Butler 1985: 14_15,王宗炎1985:136_148)。 这篇文章主要是对现代汉语进行研究,从那之后,韩礼德的研究开始真正进入普通语言学理论领域。1961年他发表了“语法理论的范畴”(Halliday 1961);一般认为,这是一篇能代表韩礼

英语语言学概论复习

《英语语言学概论》复习纲要 1.复习的基本原则:第一,理解和吃透各章的重点内容。第二,以 各章的题目为统领,理解各章节下的具体内容。第三,动手书写和记忆重要内容,部分语言学理论会应用到实际中。 2.各章节复习要点如下 Chapter 1 Invitations to Linguistics Definitions of the following terms: language, linguistics, arbitrariness, duality, creativity, displacement, descriptive VS prescriptive, synchronic VS diachronic, langue VS parole, competence VS performance Study of the origin of language What are the functions of language Which subjects are included in macrolinguistics Chapter 2 Speech Sounds Definitions of the following terms: articulatory phonetics, acoustic phonetics, auditory phonetics, phonetics, phonology, consonants, vowels, allophones, broad transcription VS narrow transcription Analyze the complementary distribution, free variation with exampl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English consonants and English vowels and the features involved in the classification Understand some processes of phonology: nasalization, dentalization, velarization

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的“功能”思想来源及其发展

[摘要]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在当代语言学流派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其“功能”思想属于语义分析范畴,比较系统全面地阐述了语境在语义分析中的作用和地位。他的有关“功能”的思想基本来源于三个方面,本文将以“功能”为视角,分析系统-功能语法的“功能”思想来源及其发展。 [关键词]功能语义语境 在当代语言学流派中,系统-功能语法(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具有较大的影响,它加深了人们对语言的认识。系统-功能语法是由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M.A.K. Halliday)创立的,由“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两部分构成,但并不是这两种语法的简单总和,而是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中的不可分割的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地讨论了语境与语言意义或功能的关系问题。韩礼德的“功能”思想属于语义分析范畴。他的有关“功能”的思想基本来源于三个方面:布拉格学派(The Prague School)的功能语言观、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的“语境”理论和弗斯(J.R. Firth)的语言功能观。本文将以“功能”为视角,分析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的“功能”思想的来源及其发展。 一、布拉格学派的功能语言观 语言的“功能”概念早就出现在捷克语和俄语的语言学中,但却是布拉格学派的学者赋予它更加全面的阐述。该学派认为,对语言的研究应遵循说话的顺序,即“从讲话人或写作者的角度去考察语言”。人们在说话时总是先想到要表达什么,然后才会去考虑具体应用什么语言形式,因此在研究语言时也应按照这一顺序,从语言的功能入手,然后再去研究语言的形式。该学派对日常话语分析提出新的理论,他们认为语言是完成语言社团赋予其基本职责的工具,其中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交际功能,因此,语言可以用语言单位在句子中所发挥的交际功能来分析。该学派的创始人马泰休斯(Mathesius)早在20 世纪30 年代就用功能分析法分析话语,他修改了传统语法中主语(subject)、谓语(predicate)的提法,提出主位(theme)、述位(rheme)两个术语。马泰休斯把这种功能分析法称为“句子的实际切分”(actual sentence division),后被称为“句子功能观”(functional sentence perspective),它研究句子各个部分各自传达多少信息,所传达的信息量用“交际动力”(communicative dynamism)表示。 “交际动力”理论是布拉格学派Firbas 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也是句子功能观的一个核心概念,它研究的是在交际过程中句子各成分对交际的展开所做出的贡献。句子中各成分交际力的大小就是它对交际展开过程的贡献大小,即推动交际向前发展的作用的大小。也就是说,一个成分越能把交际向前推进,越接近交际的结点,其贡献就越大,交际动力值越高,反之则越低。由此可以看出,交际动力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Firbas 根据句子成分所承载的交际力的大小,将其分为已知信息和待传信息。已知信息的交际力很小,而待传信息的交际力最大。 交际动力理论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语境思想。Firbas认为,“交际单位从语境方面看可能是语境制约的,也可能是语境独立的。”如果受到语境的制约,则该成分所表达的信息在上下文中出现过,就是已知信息;反之就是待传信息。此外,Firbas对语境概念做了进一步区分。他把语境分为一般语境、直接语境、上下文和语境依赖四种。一般语境是指交际双方共有的经验知识;直接语境是交际双方正在进行时的语境;第三种是刚刚出现的上下文;第四种是语境依赖。它们的范围呈依次递减形式。 二、马林诺夫斯基的“语境”理论 马林诺夫斯基是波兰著名的功能人类学家,他曾在新几内亚东部的岛上研究当地人的原始文化。通过对土著民族语言的观察,他认为一种语言基本上植根于说该语言的民族的文化、社会生活和习俗之中,如果不考虑这些广泛的语境,就很难准确地理解这个民族的语言。“话语和环境互相紧密地纠结在一起,语言环境对于理解语言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单词的意义,不能从对这个单词的消极的冥思苦想中得出,而总是必须参照特定的文化,对单词的

六、应用语言学概论重点知识整理

主讲:昊天 .应用语言学地性质即定义: ()简单地说,应用语言学是研究语言本体和本体语言学同有关方面发生关系地学科.()进一步说,应用语言学是研究语言本体和本体语言学同应用各部分结合部、接触面、包括结合、接触地动态变化地规律性地学科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打个比方说,好像一个轴承,一面是语言本体和本体语言学,一面是发生关系地各个方面,两者之间地一个个滚珠是应用语言学地一个个分支学科,他们相互接触、推动还嵌在一里一外地槽里,都跟槽互相接触、推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为什么有了本体语言学还要有应用语言学? ()语言是社会现象而非自然现象,语言地发展和使用受到多种因素地影响,语言地有其自身地规律. ()我国语言研究主要受到索绪尔地影响,索绪尔地观点是为语言,就语言而研究语言.但是仅仅从语言本身来研究语言是不够地,没有语言地应用就没有语言,因此还要把语言放在交际中看.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为什么说应用语言学有理论? ()没有人事先提供了完善地语言学理论供应用. ()任何应用都包含了下位层次地理论,实践—理论—实践. ()语言学之外也有理论,动词地价和化学,无罪推断和法学;规范就是服务和管理学. ()梳理了一些理论,交际,动态,层次,中介,潜显,人文性. .语言学地新分类: ()本体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 ()语言学理论是本体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地融合提升 .应用语言学地范围: 一、从学科范围上看 ()广义地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本体和本体语言学同社会关系地学科()语言规划 ()语言教学 ()计算语言学是研究语言本体和本体语言学同现代科技地关系地学科 二、从队伍建设方面看 包括研究机构地建设,刊物地建设,活动地开展,文风和学风地建设,课题和课程设置成果地推广. .从标准和地位两个方面说说什么是普通话? 标准: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典范地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地中华民族共同地通用语言和交际工具.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为什么说推广普通话不是消灭方言? ()推广普通话不是禁绝和消灭方言.我们要消除地是方言在语言交际中地隔阂,而不是消灭方言本身; ()方言有一定地交际价值; ()方言是普通话地重要营养; ()应该主张语言生活主体化和多样化相结合. .推普地十二字方针: 起初为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 年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提出“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

语言学概论-语言是符号系统练习(1)

语言学概论-语言是符号系统练习(1)

语言是符号系统练习 一、名词解释 1.符号 2.符号的任意性 3.语言符号 4.语言的层级体系 5.组合关系 6.聚合关系 7.语言能力 二、填空题 1.任何符号,都是由和两个方面构成的。2.语言符号是和的统一体,声音是语言符号的。 3.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 4.语言符号具有和特点。 5.语言的底层是一套,上层是和,可以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第二级是,第三级是。 6.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和。

7.人类之所以具有语言而动物没有,是因为人类具有能力和能力。 三、判断题 1.任何一种符号,都是由内容和意义两个方面构成的。() 2.从本质上看,语言其实是一种符号系统。()3.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特点,就是说我们平时说话用什么样的语音代表什么样的意义是自由的,不受任何约束。() 4.语言符号可以拆卸拼装,重复使用。() 5.语言符号是由大大小小的单位按一定规则构成的。() 6.通过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我们可以解释为什么人类社会有各种各样的语言。() 7.语言系统是由不同层级构成的,低一级的单位少,组成高一级后数量翻番增加。() 8.鹦鹉、八哥都会说话,有的甚至还会背古诗,可见,动物也有语言能力。() 9.语言是人类和动物相区别的标志之一。()10.动物掌握“语言”是先天的本领,人类掌握语言则需要后天的学习。() 四、问答题

1.举例说明什么是符号、符号是由哪些因素构成的?2.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3.人类选择语音作为语言的形式,同其它形式相比,语音形式有什么优点? 4.为什么说语言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本质联系? 5.同样表示“父亲”、“母亲”,汉语用“bàba”、“mām ɑ”表示,英语用father、mother表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 6.为什么人类会有如此多样的语言? 7.为什么说语言符号在所有符号中是最重要、最复杂的一种? 8.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9.举例什么什么是组合关系,什么是聚合关系。10.人类的语言能力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1.人类语言和动物的“语言”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一、名词解释 1.符号 符号,就是指代某种事物的标记,记号,它是由一个社

系统功能语言学

系统功能语言学 三大元功能(three metafunction) 概念功能中的经验功能通过及物性结构得以体现,反映的是经验关系;人际功能通过语气结构得以体现,反映的是语法关系;而谋篇功能则通过主位结构、信息结构与衔接得以体现,反映的是顺序关系而不是逻辑或语法关系。 语言的三大纯理功能主要体现在语言的四种功能结构上,即:主位结构、语气结构、情态结构和及物性结构。 主位结构由两部分组成:主位和述位。符合人们日常表达习惯的句子结构构成了无标记主位结构;不符合人们日常表达习惯的就构成了有标记主位结构。语气结构体现人际功能中的话语角色关系,共有四种言语功能(陈述、提供、提问和命令)和三种语气(陈述、疑问和祈使)。在句子上主要通过陈述句、疑问句和祈使句体现。及物性结构主要体现语言的概念功能,及物性结构主要通过及物性小句,即带宾语的小句来体现。 概念元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 话语范围(field of discourse)语场 (话题(topic)以及场地(setting)) 经验功能(experiential function)和逻辑功能(logical function) 经验功能主要是通过“及物性”和“语态”得到体现 物质过程(material process);心理过程(mental process);关系过程(relational process);行为过程(behavioral process);言语过程(verbal process);和存在过程(existential process) 物质过程是表示做某事件的过程(a process of doing)。这个过程本身一般由动态动词(如)来表示,“动作者”(actor,即逻辑上的主语)和动作的目标(goal逻辑上的直接宾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来表示,如图1: recognition)等心理活动的过程(a process of sensing)。表示感觉的动词有等;表示反应的动词有等;表示认知的动词有等。

英语语言学概论--整理

Chapter 1 Language语言 1.Design feature (识别特征) refers to the defining properties of human language that distinguish it from any animal system of communication. 2.Productivity(能产性) refers to the ability that people have in making and comprehending indefinitely large quantities of sentences in their native language. 3.arbitrariness (任意性) Arbitrariness refers to the phenomenon that there is no motivated relationship between a linguistic form and its meaning. 4.symbol (符号) Symbol refers to something such as an object, word, or sound that represents something else by association or convention. 5.discreteness (离散性) Discreteness refers to the phenomenon that the sounds in a language are meaningfully distinct. 6.displacement (不受时空限制的特性) Displacement refers to the fact that human language can be used to talk about things that are not in the immediate situations of its users. 7.duality of structure (结构二重性) The organization of language into two levels, one of sounds, the other of meaning, is known as duality of structure. 8.culture transmission (文化传播) Culture transmission refers to the fact that language is passed on from one generation to the next through teaching and learning, rather than by inheritance. 9.interchangeability (互换性) Interchangeability means that any human being can be both a producer and a receiver of messages. 1.★What is language? Language is a system of arbitrary vocal symbols used for human communication. This definition has captured the main features of language. First, language is a system. Second, language is arbitrary in the sense. The third feature of language is symbolic nature. 2.★What are the design features of language? Language has seven design features as following: 1) Productivity. 2) Discreteness. 3) Displacement 4) Arbitrariness. 5) Cultural transmission 6) Duality of structure. 7) Interchangeability. 3.Why do we say language is a system? Because elements of language are combined according to rules, and every language contains a set of rules. By system, the recurring patterns or arrangements or the particular ways or designs in which a language operates. And the sounds, the words and the sentences are used in fixed patterns that speaker of a language can understand each other. 4.★ (Function of language.) According to Halliday, what are the initial functions of children’s language? And what are the three functional components of adult language? I.Halliday uses the following terms to refer to the initial functions of children’s language: 1) Instrumental function. 工具功能 2) Regulatory function. 调节功能 3) Representational function. 表现功能 4) Interactional function. 互动功能 5) Personal function. 自指性功能 6) Heuristic function. 启发功能[osbQtq`kf`h] 7) Imaginative function. 想象功能 II.Adult language has three functional components as following: 1) Interpersonal components. 人际 2) Ideational components.概念 3) Textual components.语篇

语言学概论 语言是符号系统练习(1)

语言是符号系统练习 一、名词解释 1.符号 2.符号的任意性 3.语言符号 4.语言的层级体系 5.组合关系 6.聚合关系 7.语言能力 二、填空题 1.任何符号,都是由和两个方面构成的。 2.语言符号是和的统一体,声音是语言符号的。 3.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 4.语言符号具有和特点。 5.语言的底层是一套,上层是和,可以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第二级是,第三级是。 6.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和。 7.人类之所以具有语言而动物没有,是因为人类具有能力和能力。 三、判断题 1.任何一种符号,都是由内容和意义两个方面构成的。() 2.从本质上看,语言其实是一种符号系统。() 3.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特点,就是说我们平时说话用什么样的语音代表什么样的意义是自由的,不受任何约束。() 4.语言符号可以拆卸拼装,重复使用。() 5.语言符号是由大大小小的单位按一定规则构成的。() 6.通过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我们可以解释为什么人类社会有各种各样的语言。() 7.语言系统是由不同层级构成的,低一级的单位少,组成高一级后数量翻番增加。() 8.鹦鹉、八哥都会说话,有的甚至还会背古诗,可见,动物也有语言能力。() 9.语言是人类和动物相区别的标志之一。() 10.动物掌握“语言”是先天的本领,人类掌握语言则需要后天的学习。() 四、问答题 1.举例说明什么是符号、符号是由哪些因素构成的? 2.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3.人类选择语音作为语言的形式,同其它形式相比,语音形式有什么优点? 4.为什么说语言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本质联系? 5.同样表示“父亲”、“母亲”,汉语用“bàba”、“māmɑ”表示,英语用father、mother表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 6.为什么人类会有如此多样的语言? 7.为什么说语言符号在所有符号中是最重要、最复杂的一种? 8.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9.举例什么什么是组合关系,什么是聚合关系。 10.人类的语言能力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 胡壮麟 张德禄 李战子

第一章概述 语言是人类形成的过程中同步出现的,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是人类之所以为人类的主要条件。(page 1) 在语言学理论和流派中,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阵营,一为形式主义,一为功能主义。 功能语言学要描写的不是理想说话人究竟知道什么,而是真实的说话人再人们每天利用语言互动时是如何活动的。(page 2) 系统功能语言学吧语言看做有规律的资源,其基本原理认为语言描写的是系统,系统语言学着重说明语言作为系统的内部底层关系,它是与意义相关联的可供人们不断选择的若干个子系统组成的系统网络,又称“意义潜势”(meaning potential)。(page 3) 文化是由许多符号系统构成的意义潜势,如建筑、美术、舞蹈、音乐、文学、民俗、礼仪、商品交换方式中的一种。(page 9) 韩礼德把语言变异分为两类,一个是方言(dialect),一是语域(register)。方言是用不同的方法说同样的事情,语域是用不同的方法说不同的事情。(page 10) 系统功能语法的六个核心思想 1 元功能的思想

2 系统的思想 韩礼德的系统的思想是把语言系统解释成一种可以进行语义选择的网络,当有关系统的每个步骤一一实现后,便可产生结构。这就是说系统理论是在使用中演变的,离开语言使用者的实践,它不会存在。系统存在于所有语言层次,诸如语义层、词汇语法层和音系层,都各有自己的系统表示本层次的语义潜势。(page 15) 3 层次的思想 语言是有层次的,至少包括语义层、词汇语法层和音系层。各个层次之间存在着“体现”(realisation)的关系,即对“意义”的选择(语义层)体现于对“形式”(词汇语法层)的选择;对“形式”的选择又体现于对“实体”(音系层)的选择。(page 16) 4 功能的思想 5 语境的思想 6 近似的或盖然率的思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