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计概论 (教案)

设计概论 (教案)

设计概论 (教案)
设计概论 (教案)

教案本

2012 ——2013 学年度第一学期

系(部)名称:_艺术设计学院_

教研室:_环境艺术__

专业名称:_环境艺术_

年级班级:

课程名称:_设计概论_

任课教师:_

《艺术概论》教学大纲

《艺术概论》教学大纲 学时数:34学时 学分数:2学分 开课学期: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1、课程性质:《艺术概论》是艺术美术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2、教学目的: 1)建立对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基本原理的认识。 2)激发对艺术学习的历史责任感。 3)培养对艺术理论的认知与思考力,为专业学习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相关课程: 该课程涉及到《大学语文》、《中外美术简史》、《设计史》等相关课程。 三、教学基本要求 1、坚持理论与艺术实践相结合,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生动活泼。 2、把握时代脉搏,坚持发展的眼光,力除教学中的僵化思想。 四、课程的教学媒体构成与主要内容: 1、文字教材:《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高等艺术院校《艺术概论》编著组

2、录像片:与本课程相关的VCD和经典艺术作品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及教学法建议 1、教学重点、难点: 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性 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艺术的创作过程与创作方法 艺术的风格与流派 艺术欣赏与艺术批评 2、教学法建议 本课程的教学采用课堂面授与配合多种媒体进行的艺术作品赏析。 六、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在讲授艺术理论的同时加入必要的艺术实践内容。 七、学时数:34课时 学分:2学分 教材:《艺术概论》孙美兰主编 参考书:《美术概论》王洪建 《美的历程》李泽厚 《艺术与视知觉》鲁道夫。阿恩海姆 教学总课时学分及考核方式: 美术教育专业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期末采用闭卷形式考核。 第二部分大纲正文 教学内容及主要章节安排:

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3课时) 一切艺术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社会生活是艺术的唯一源泉 艺术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第二章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性(5课时) 艺术的形象特征 艺术的审美特征和情感特征 艺术形象的典型性 第三章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2课时) 1、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2、艺术的社会作用 第四章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5课时) 艺术作品的内容 艺术作品的形式 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第五章艺术的种类(3课时) 艺术的分类 几种主要艺术门类 各种艺术的联系 第六章艺术的创作过程(3课时) 创作过程的实质 创作过程的基本环节

艺术概论教案

《艺术概论》教案 绪论 [教学的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为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专业,为艺术创作者从理论上认识艺术的本质,特性及有关规律,从宏观上把握美的特点和规律,树立健康向上的审美理想,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美学观分析和解决艺术实践当中所遇到的问题,激发对艺术学习的历史责任感,使学生们的艺术创作更有自觉性、更有思想性、更有创新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艺术概论》的学习目的;《艺术概论》的研究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课件演示1、钢琴协奏曲《黄河》片断;2、《中国民乐》片断;3、毕加索油画《格尔尼卡》;4、《中国故宫》片断 [教学时数] 2学时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 [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理解并掌握艺术的社会本质、历史本质、认识本质、审美本质。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艺术与其它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艺术的形象性、艺术反映世界的真实性、情感在艺术中的作用和地位;艺术生产、人与现实审美关系的建立[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课件演示1、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片断;2、《中国杂技》片断;3、舞蹈《千手观音》;4、《中国皮影戏》片断5、《中国陶瓷》片断 [教学时数] 6学时 [课外作业布置]论艺术的本质,举例说明1200字以上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节艺术的社会本质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通过生产实践活动,反映从物质世界到精神世界、从生产关系到思想关系的人类的全面的社会生活,创造美的精神产品,满足人类精神上的审美需要。 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

设计概论教案

设计概论教案

《设计概论》教案 一、授课对象: 《设计概论》是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理论必修课程,授课对象为本科装潢设计二年级,课程总学时为16 学时。 二、课程章节分配:

第一章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艺术设计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 第三章艺术设计的分类形式 第四章艺术设计的关联特性 第五章设计师 第六章艺术设计的工作程序 第七章审美欣赏与设计批评 附:课题练习 三、使用教材: 李巍编著,《设计概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四、教学手段: 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与多媒体技术教学相结合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不再局限于装饰与造型的表象问题上,在认识和理解的程度上有一个飞跃。结合课程内容,导入案例分析,通过师生交流、互动、讨论、分析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五、参考资料 赵平勇主编,《设计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尹定邦编著,《设计学概论》[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六、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章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的和要求:对艺术设计基本概念有一个清晰明确的理解。 内容提要:艺术设计的定义与范畴、艺术设计的原理、艺术设计的特征和艺术设计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艺术设计的定义、原理、特征 讲稿内容: 一、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

1、艺术设计的定义与范畴 艺术设计是将物象的技术功能性、使用舒适性及审美装饰性有机地、和谐地结合起来的设计。其范围有传统的手工艺制品设计(陶瓷、泥塑、竹木、布艺、金属、皮革、纸制品等)和现代工业社会生产的产品设计(建筑、家具、灯具、交通工具、轻纺制品及商业物品等),深入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等各方面。 2、艺术设计的原理 可以从设计的艺术性、科学性及技术性等三个方面来认识。 艺术性包含对设计物象的造型形态特征、色彩装饰特征及材料机理特征等方面的理解与表现。科学性包含对设计物象的工程结构、数据分析、理化性能、材料应用、环境测试等方面的试验与证论。技术性包含对设计物象的制造设备、加工工艺、质量检测、包装运输、市场营销等方面营运与安排。 3、艺术设计的特征 创意性特征体现作品的文化特征与积淀, 具有思想的导向性及象征性。 图形性特征有文字图形、图案、平面、立体图形, 以图形为主的设计具有极强的装饰感和视觉

艺术概论教案

《艺术概论》教案 一、教学性质、目的与任务 “艺术概论”是一门陈述艺术文化的本质、价值、范畴、艺术作品、艺术欣赏、艺术批评等基础性知识和原理性的必修理论形态课程。它可以帮助学习者认知艺术文化与艺术基本原理。引导学生体会艺术与人生的密切关系,提升艺术文化修养、实现意义化生存梦想。奠定专业学习与艺术创造的艺术学理论基础,观察和分析艺术领域的各种现象,研究艺术的发展规律,探究自我的艺术意识与艺术观念。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要求 了解并掌握艺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了解并熟悉16门主要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艺术鉴赏力与艺术修养,增强人文素养,从美学与文化学角度了解和认识从艺术创作到艺术接受的全过程。 三、教学内容: 绪论 课件演示1、钢琴协奏曲《黄河》片断;2、《中国民乐》片断;

3、毕加索油画《格尔尼卡》; 4、《中国故宫》片断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 课件演示1、梁祝小提琴协奏曲;2、《中国杂技》片断;3、舞蹈《千手观音》;4、《中国皮影戏》片断5、《中国陶瓷》片断 第一节艺术的社会本质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通过生产实践活动,反映从物质世界到精神世界、从生产关系到思想关系的人类的全面的社会生活,创造美的精神产品,满足人类精神上的审美需要。 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 (一)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艺术这种社会事物是一种相对于物质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二)几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们的共性 上层建筑包括两个部分: 1、政治、法律等制度及相应的机构、措施。

王宏建《艺术概论》思考题答案解析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 1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的关系如何P23答: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P23 2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P30、31、32 P33、34 P34 答:政治对于艺术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也不是平行的关系。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艺术,艺术也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 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在于破坏旧的经济基础建立新的经济基础。 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它们一方面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另一方面,艺术与经济基础的联系必须通过"中间环节",因此,影响不可避免。 3.艺术同宗教、哲学等特殊意识形态的关系?P36、37 P38 答:艺术与它们之间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 艺术与宗教:首先,宗教对艺术的影响,从根本说是对艺术的否定,宗教与艺术的关系是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他们都反映反映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所决定。 哲学作为一定的世界观,必然要对艺术创作互动发生影响,艺术不但要反映一定的哲学观念,而且给一定的世界观的形成以积极的影响。艺术与哲学的关系如同与政治、道德、宗教的关系一样,是上层建筑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关系,相互影响关系。4.为什么说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反映什么样的社会生活?艺术以什么样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 答: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为什么]P38 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中,各种领域、各种事物的全面的反映。[反映什么样的]P40 艺术以艺术家的来源于社会生活的创作实践来反映社会生活。[以什么方式] P41 5.如何理解“艺术生产”这一命题? 答:艺术不仅是社会意识形态,而且又是一种生产形态。P44 艺术作为一种生产形态,也有着生产的一般性质;艺术创作活动作为一种生产劳动活动,也有着一般生产劳动所具有的实践性、目的性、知觉性、工艺过程的可控性、材料媒介的可选择性、整个生产劳动过程的可表述性,等等;P46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即精神生产形态。P46 产品即艺术作品,也与一般物质产品相似,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商品的二重性。但艺术生产的本质是精神生产,是一种精神生产形态。艺术反映社会生活和对生活的审美认识、审美情感、审美理想。 艺术作为"艺术生产"是一种自由的精神生产,审美创造,审美是它的本质特征。P51 6.谈艺术的形象性、真实性、典型性及其关系。 答:(1)艺术的形象性①形象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即艺术形象有三大特征:具体性、概括性、感染性;②艺术形象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③艺术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P64、67 ( 2 )艺术形象的真实性①此为一切优秀艺术作品的基本要求。 ②艺术的真实性包括两个相互联系、融合、统一的方面:艺术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性―再现的真实;艺术反映主观世界的真实性――表现的真实。P69、70、71 (3)艺术典型就是高度真实和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P73 (4)关系:形象性是高于生活的形象,真实性是生活中存在的形象,典型性是从这二者中提炼的形象,它们都是为作品服务的。 7.如何认识艺术的审美本质?P78、82、85 答:(1)艺术反映现实美;(2)艺术创造艺术美;(3)艺术是审美对象。 审美是艺术区别于其他社会事物的根本性质。 8.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验,谈艺术的审美特征。 答:艺术的一般审美特征 P100 (1)实践性与主体性;(2)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3)形象性;(4)形式美与形式感;(5)创造性;(6)情感性。 9.情感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的作用和地位? 答:一切文学艺术都是情感的艺术,没有情感也就没有艺术。[作用]P105 情感因素是艺术形象具有感染力的主要原因,是艺术区别于哲学或科学的标志P106 在美感中,情感是美感的重要构成因素,没有美的感受与感动之情,则不成其为美感。 情感作为一种心理因素,在审美、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和重要地位是人们普遍承认和重视的[地位]P107 10.从社会学、认识论和审美三个层面归纳,谈你理解的艺术是什么?什么是艺术? 答:(1)就艺术的社会本质来说 ①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②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艺术形态;③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④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即精神生产形态。 (2)就艺术的认识本质来说 ①艺术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②艺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马克思在这里提出了四种掌握世界的方式,即:理论方式、艺术的方式、宗教的方式和实践精神的方式。所谓掌握世界的方式,主要意思就是认识世界的方法、手段、途径或反映人类社会生活

艺术概论教案.

《艺术概论》教案 绪论 [教学的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为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专业,为艺术创作者从理论上认识艺术的本质,特性及有关规律,从宏观上把握美的特点和规律,树立健康向上的审美理想,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美学观分析和解决艺术实践当中所遇到的问题,激发对艺术学习的历史责任感,使学生们的艺术创作更有自觉性、更有思想性、更有创新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艺术概论》的学习目的;《艺术概论》的研究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课件演示1、钢琴协奏曲《黄河》片断;2、《中国民乐》片断;3、毕加索油画《格尔尼卡》;4、《中国故宫》片断 [教学时数] 2学时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 [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理解并掌握艺术的社会本质、历史本质、认识本质、审美本质。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艺术与其它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艺术的形象性、艺术反映世界的真实性、情感在艺术中的作用和地位;艺术生产、人与现实审美关系的建立[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课件演示1、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片断;2、《中国杂技》片断;3、舞蹈《千手观音》;4、《中国皮影戏》片断5、《中国陶瓷》片断 [教学时数] 6学时 [课外作业布置]论艺术的本质,举例说明1200字以上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节艺术的社会本质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通过生产实践活动,反映从物质世界到精神世界、从生产关系到思想关系的人类的全面的社会生活,创造美的精神产品,满足人类精神上的审美需要。 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

艺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艺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学时数: 课程英文名称:学分数: 课程编号:课程类型: 开课教研室:课程性质: 授课对象:执笔人: 先修课程:编写时间: 开课学期:审批人: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1.课程教学目:通过对艺术概论课程的学习,系统学习掌握艺术学的基本原理,了解文化艺术系统以及艺术种类。将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熔于一炉,力求深入浅出,使学生在艺术的天地里陶冶情趣,提高自身创造美和欣赏美的能力以及从事艺术研究的引导。 2.课程教学要求:(1)要求学生了解艺术的发生和发展,认识艺术的创作心理机制,掌握艺术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2)课堂讲授实行互动启发式,激发学生自主分析的能力。(3)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艺术理论中艺术的基本规律,按照艺术的特殊规律进行艺术鉴赏。 三、教学目的和重点难点 绪论艺术总论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艺术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 【重点难点】 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及艺术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 一、从法国哲学家丹纳(1828——1893)的《艺术哲学》看艺术的发生 二、从德国艺术史家格罗塞(Ernst Grosse,1862——1927)的艺术科学观看艺术的发生。 三、二十世纪美学家们对艺术的看法 四、艺术与人性的和谐 五、艺术在二十一世纪人类生活中的地位——社会生活艺术化,艺术发展大众化。 六、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及方法

第一章艺术的发生与发展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联系艺术的发展规律认识各种学说,掌握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通过具体的分析使学生能够阐述不同学说的特点 【重点难点】 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着重“巫术”学说的解读。 第一节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 一、艺术起源于“摹仿”二、艺术起源于“游戏” 三、艺术起源于“巫术”四、艺术起源与“表现” 第二节人类实践与艺术的起源 一、艺术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二、各种形式的原始艺术点 第二章艺术作品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认识艺术作品的构成形式,体会艺术意境,使学生在艺术作品的理解上达到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重点难点】 艺术作品的构成、艺术意蕴的感受 第一节艺术作品的层次 一、艺术语言二、艺术形象三、艺术意蕴 第二节艺术作品的构成 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二、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三、再现与表现的统一第三节典型和意境 一、艺术典型的特征二、意境 第三章艺术创作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艺术创作的三个环节,并从审美感受上认识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体会艺术家的创作心理。 【重点难点】 艺术创作的过程的三个环节及其关系,艺术创作心理的解析。 第一节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 一、艺术家是艺术生产的创造者二、艺术家与社会生活三、艺术家的艺术修养与文化修养相辅相承 第二节艺术创作的过程

艺术概论教案

艺术概论教案 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

《艺术概论》教案 一、教学性质、目的与任务 “艺术概论”是一门陈述艺术文化的本质、价值、范畴、艺术作品、艺术欣赏、艺术批评等基础性知识和原理性的必修理论形态课程。它可以帮助学习者认知艺术文化与艺术基本原理。引导学生体会艺术与人生的密切关系,提升艺术文化修养、实现意义化生存梦想。奠定专业学习与艺术创造的艺术学理论基础,观察和分析艺术领域的各种现象,研究艺术的发展规律,探究自我的艺术意识与艺术观念。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要求 了解并掌握艺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了解并熟悉16门主要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艺术鉴赏力与艺术修养,增强人文素养,从美学与文化学角度了解和认识从艺术创作到艺术接受的全过程。 三、教学内容: 绪论

课件演示1、钢琴协奏曲《黄河》片断;2、《中国民乐》片断;3、毕加索油画《格尔尼卡》;4、《中国故宫》片断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 课件演示1、梁祝小提琴协奏曲;2、《中国杂技》片断; 3、舞蹈《千手观音》; 4、《中国皮影戏》片断 5、《中国陶瓷》片断 第一节艺术的社会本质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通过生产实践活动,反映从物质世界到精神世界、从生产关系到思想关系的人类的全面的社会生活,创造美的精神产品,满足人类精神上的审美需要。 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 (一)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艺术这种社会事物是一种相对于物质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二)几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们的共性

艺术概论-教案

艺术概论-教案

《艺术概论》教案 [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为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专业,为艺术创作者从理论上认识艺术的本质,特性及有关规律,从宏观上把握美的特点和规律,树立健康向上的审美理想,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美学观分析和解决艺术实践当中所遇到的问题,激发对艺术学习的历史责任感,使学生们的艺术创作更有自觉性,更有思想性,更有创新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第一节艺术的社会本质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通过生产实践活动,反映从物质世界到精神世界,从生产关系到思想关系的人类的全面的社会生活,创造美的精神产品,满足人类精神上的审美需要.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 (一)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

层建筑.艺术这种社会事物是一种相对于物质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二)几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们的共性上层建筑包括两个部分:1,政治,法律等制度及相应的机构,措施.2,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态主要指:政治观点,法律观点,道德观念,以及哲学,宗教,艺术,各种不同的情感,幻想等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共同性:政治,法律,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它们又都相互影响并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社会主义文学艺术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所制约,所决定的,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为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前进服务.这是"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真实含义. (三)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艺术,文学,宗教,哲学等等在各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中,是"更高的","悬浮于空中的""更远离

艺术概论教学大纲

《艺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包装工程学分:2.5 理论学时:40 实验学时: 课程编号:030150305 开课单位:食品工程学院包装工程系 课程性质:必修编写人:王晨旭 一、《艺术概论》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 “艺术概论”是一门陈述艺术文化的本质、价值、范畴、艺术作品、艺术欣赏、艺术批评等基础性知识和原理性的必修理论形态课程。它可以帮助学习者认知艺术文化与艺术基本原理。引导学生体会艺术与人生的密切关系,提升艺术文化修养、实现意义化生存梦想。奠定专业学习与艺术创造的艺术学理论基础,观察和分析艺术领域的各种现象,研究艺术的发展规律,探究自我的艺术意识与艺术观念。 二、《艺术概论》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 艺术概论是一门专业必选课,通过对艺术概论的学习,了解艺术概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研究方法;明确学习艺术概论的意义,正确理解艺术活动的发生、发展的规律;要求培养学生运用艺术概论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认识艺术活动的现象和对艺术作品进行赏析。并为进一步学习其它艺术课程打好基础。 三、课程基本内容 第一章艺术起源与发展 【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关于艺术起源的六种观点;理解艺术起源与人类实践活动的密切关系,以及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多元决定论。要求学生了解关于

艺术起源的五种主要观点,尤其是重点掌握“巫术说”与“生产劳动说”,理解艺术的发生是多元决定的、理解和认识艺术最终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主要内容】:关于艺术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生产劳动说”等五种,每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不够全面。第六种说法是“多元决定论”。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艺术的发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第二章艺术本质与特征 【教学目的及要求】: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对于艺术学研究的重要启示;艺术的基本特征。了解艺术史上对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认识和理解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是解决艺基本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艺术的特征主要具有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从而加深对艺术的基本认识。 【教学内容】:中外艺术史上,对于艺术本质主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再现说”)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将艺术看做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为解决艺术本质问题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艺术创作、艺术作品与艺术鉴赏均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体现为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第三章艺术与环境 【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艺术与环境的关系,掌握艺术和环境的循环体系

《数字媒体设计概论》课程教案

《数字媒体设计概论》课程教案 一、课程定位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岗位群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而《数字媒体设计概论》课程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岗位职业能力课程,是学习数字媒体艺术必须要掌握的理论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对于数字艺术的理解和对当前数字技术的了解等技能。该课程开设在大一第一学期。 二、课程总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具备数字媒体设计的理论知识。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数字媒体设计的概念。 三、重点、难点章节及内容 重点章节:第2章的基本要素与文字图案设计、第4章的网页艺术设计 难点章节:第6章的二维动画设计 四、实践环节和内容总体设计 (一)主要环节安排 本课程教学课时数为72课时,每周4课时。其中理论72课时,实践0课时。 (二)内容总体设计 1、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环节 本课程运用板书和多媒体手段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因此专门制作了PPT课件以及准备了教学案例。 2、教学见习 由于本课程注重实践理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会为学生安排一系列针对以后工作中会用到的案例来进行讲解补充,加强学生的理论能力。

五、教学进程计划表(含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统筹) 《数字媒体设计概论》 六、教学资料收集和配置设计 (一)使用教材:《数字艺术设计基础》 (二)参考材料:火星时代教程、《艺术与设计》

八、作业布置与批改设计 1.作业内容要求 作业内容是任课教师给的补充题,是课程中的内容延伸。可督促学生对于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并举一反三。 2.作业形式与题量 课堂讲授完毕后将所学内容的相似内容布置为作业,以达到测试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和课后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巩固和加以实际操作应用的目的。 3、作业批改设计 对于平时作业,可抽查进行评阅,对发现的主要和倾向性的问题,由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集体评讲;对于学期末的综合实验,在每阶段提示学生统一完成,并进行评定,找出其存在的问题,给予统一答疑和评讲。 九、学生成绩考核与评定 (一)考核方法 课堂出勤、课堂表现、教学参与、平时作业、综合实训、期末考试 (二)成绩评定 教学过程占百分之三十,期末考试占百分之七十。 十、采用的教材和学生选读的参考书 教材:《数字艺术设计基础》 参考书:《数字媒体艺术概论》 编制人: 教研室主任: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第五章教案

第五章数字媒体艺术与创意产业 ●教学目的: (1)理解文化与商业的关系; (2)理解数字内容产业; (3)理解数字媒体技术对传统视觉设计、插画的影响; (4)理解现代交互娱乐产业。 ●教学重点: (1)理解文化与商业的关系; (2)理解数字内容产业; (3)理解数字媒体技术对传统视觉设计、插画的影响。 ●教学难点: (1)理解文化与商业的关系; (2)理解数字内容产业; (3)理解现代交互娱乐产业。 ●教学计划: 使用4课时完成本节教学任务。其中理论教学2课时,实践教学2课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教案。理论联系实际,以专题的方式安排学生分组进行课堂讨论 ●教学内容: 引言: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化资源异常丰富,举世公认。从敦煌到长城,无数的历史文化遗址、遗迹令人赞叹;从大禹治水到女娲补天,无数神话、故事和传说使人神往;古老的文化、丰富的传统、独特的风俗、深藏的古籍……。凡此种种,都为中国文化产品的创意提供了不竭的灵感源泉。 沃尔特·迪斯尼曾说过:迪斯尼的全部历史是从一只老鼠开始的……。今天,迪斯尼公司已经成为美国文化产业的经典。当前,中国的创意产业蓬勃发展。本章将就数字媒体和创意产业的关系进行多角度的考察。同时介绍数字媒体艺术在平面设计、插画、服装、动画、建筑、虚拟展示、信息设计、网络媒体和网络游戏等方面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一、创意产业和数字媒体艺术 1、数字内容产业核心概念: ?基于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内容产业 ?利用信息资源进行创意、制作、开发、分销、交易的内容产品和服务的产

业…… ?涉及电脑动画、网络游戏、数字影视、数字出版、数字创作、数字馆藏、数字广告、互联网信息、咨询、移动内容、远程教育、内容软件、数字图书馆…… ?互联网成为数字内容产品制作、传播的最大载体…… 2、数字媒体艺术的全方位应用领域 3、数字媒体艺术服务涉及的行业 ?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依赖于数字科技的进步 ?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依赖于新媒体技术的广泛普及 ?手机是人与世界、现实与虚拟连接的桥梁…。

设计概论教案教材

宿州学院 课 程 教 案 课程编码:_____ _______ZJ065405______ _______ 总学时/周学时: 54 / 3 开课时间:2012年 2月 7日第1 周至第 18 周授课年级、专业、班级: 2011级艺术设计 使用教材:《设计概论》周悦陈永勤等编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6.12月第1版 教研室:环境艺术设计 授课教师:

(2)课程进度计划表

第一章走近设计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设计的内涵、起源和发展,熟悉设计的特征、领域和分类 教学重点与难点:从作品谈设计与设计改变生活 教学方法:分别从物的分类认识和理解生活中和设计相关的案例,通过设计大师的设计作品来论述设计改变生活,采用理论和实例相结合的教学讲授方法,使用多 媒体教学的方式,观摩优秀设计作品。 第一节造物的原始动力 世界上的物分为两类,一类是大自然生成的,在我们人类社会还没有产生前就已经存在,特种万千,进化,并产生了人类;一类是人类出现后为了自己的生存,在与自然的抗争中,为能使自已处于领先的地位,创造出来的许多物,从石器工具到陶器、房屋等等。 人类在最初阶段去创造的那些物,譬如说石器工具、装饰物、陶器,是在工作条件十分恶劣、缺乏工具和技术的情况下进行的,究竟是什么样的创造动机使他们产生如此强的动力? 心理学家们认为在造物的背后,应该毫无疑问地有着更为强大的动力,那就是人类对于自身长远发展的思考。远古人类一旦产生了“万物有灵”的观念,对于灵魂就会充满丰富的想象,这些物是一种象征。如果生前伴随这些装饰物,就可能赋予人具有超常的力量,如果死后随葬,就可以对来生充满希望。 造物的原始动力的探究 人类最初阶段,在工作条件十分恶劣、工具、技术及其缺乏的情况下,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不停创造出新的物件,是追求原始审美?生存?还是…… 考古学家们在距今2万年前我国的山顶洞人山顶洞遗址上室的地面土层中发现了婴儿的头骨碎片、骨针、装饰品和少量的石器。下室是墓地,在这里发现了三具完整的人头骨和一些躯

艺术概论课程标准

《艺术概论》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艺术概论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教学学时:38 课程学分: 先行课程: 适用专业:电艺、广告 参考教材:1.《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王宏建 2、《美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王宏建袁宝林 3、《美学导引》天马图书有限公司王畅张秉衡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广告班和电艺班的专业基础课。《艺术概论》就是艺术理论。它概括、简明地讲述艺术的基础理论,阐述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之间的基本问题。本课程对于培养大学生全面的艺术常识、较高的艺术修养以及增强人文素质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艺术概论是一门基础必修课,它在为学生提供作为未来设计师所需要的艺术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也为艺术类课程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 (二)职业技能目标 通过对艺术概论的学习,了解艺术概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研究方法;明确学习艺术概论的意义,正确理解艺术活动的发生、发展的规律; (三)素质养成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运用艺术概论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认识艺术活动的现象和对艺术作品进行赏析。并为进一步学习其它艺术课程打好基础。 (四)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要求(如不与职业资格证书挂靠或无具体要求,则不填此项)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三、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部分绪论 第一节绪论教学学时数:4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理解《艺术概论》的学习目的,掌握《艺术概论》的研究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艺术概论》的学习目的 (二)教学难点:了解《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知道该门课程在设计类课程中的地位。 三、主要教学内容 1绪论 什么是艺术概论 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 艺术概论学科的建立 艺术概论的任务 四、考核知识、技能点 《艺术概论》的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艺术本质论 第一节艺术的发生教学课时数:6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理解并掌握艺术的社会本质、历史本质、认识本质、审美本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了解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 (二)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艺术的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三个主要特征 三、主要教学内容 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 关于艺术的起源与多种说法,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生产劳动说”等五种,每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不够全面。第六种说法是“多元决定论”。 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艺术的发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本章的教学手法是: 深入浅出地解释第一章的基本概念,并在讲解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尽量以形象(图片等)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而在头脑中建立起艺术理论的基本框架。 (三)实践教学内容: 参观民族博物馆,仔细观察远古民俗,各民族文字及风俗,设身处地的想想,艺术是怎么起源的。 四、考核知识、技能点 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你目前为止心目中完美的艺术作品所必须具备的有 第三部分艺术门类论 教学课时数:4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艺术门类的多样性、各主要艺术门类的基本情况,理解并掌握艺术门类的最科学划分方法。充分理解各主要艺术门类的根本特征以及各门类艺术之间的

艺术概论教学指导大纲

精心整理 《艺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包装工程学分:2.5 理论学时:40实验学时: 课程性质:必修编写人:王晨旭 一、《艺术概论》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 引导学法; 系, 【主要内容】:关于艺术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生产劳动说”等五种,每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不够全面。第六种说法是“多元决定论”。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艺术的发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第二章艺术本质与特征

【教学目的及要求】: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对于艺术学研究的重要启示;艺术的基本特征。了解艺术史上对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认识和理解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是解决艺基本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艺术的特征主要具有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从而加深对艺术的基本认识。 【教学内容】:中外艺术史上,对于艺术本质主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再现说”)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将艺术看做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为解决艺术本质问题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艺术创作、艺术作品与艺术鉴赏均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 它的 艺术教 【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艺术创作的主体是艺术家,而艺术家具有许多自己的特点,艺术家与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掌握艺术创作的过程,了解艺创作的几个阶段。了解艺术创作心理。理解艺术风格、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指导学生认识艺术系统(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对于艺术研究的重要意义。人艺术家自身的特点、艺术社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艺术家的艺术才能与文化修养三个方面来理解艺术家的涵义。指导学生结合本章“艺术家与艺术作品”来理解和认识艺术风格、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 【教学内容】:艺术家是艺术产品的创造者,艺术家至少具有五个方面的特别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与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艺术家应当具有艺术才能与文化修养。艺术创作心理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教案

第四章数字媒体艺术简史 ●教学目的: (1)了解数字媒体发展历程和重大事件; (2)掌握重要科学家和艺术家的贡献; (3)理解一个技术和艺术相互融合的历史; (4)理解数字艺术、媒介与需求的关系; (5)新媒介对艺术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 (1)掌握重要科学家和艺术家的贡献; (2)理解一个技术和艺术相互融合的历史; (3)理解数字艺术、媒介与需求的关系; (4)新媒介对艺术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 (1)理解一个技术和艺术相互融合的历史; (2)理解数字艺术、媒介与需求的关系。 ●教学计划: 使用8课时完成本节教学任务。其中理论教学4课时,实践教学4课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教案;理论联系实际,以专题的方式安排学生分组进行课堂讨论。 ●教学内容: 引言: 计算机与艺术联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随着1946年“爱尼亚克”(ENIAC)计算机的诞生,计算机开始在人类艺术活动中扮演角色。1952年,美国爱荷华数学家本?拉波斯基首创了名为《电子抽象》的黑白电脑图像,形成了世界上第一幅计算机“艺术”作品。80年代中期苹果公司推出的带有视窗和鼠标的Macintosh 电脑风靡一时。Macintosh电脑和Adobe公司PostScript版的激光打印机成为印刷出版业革命的先锋。 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时期。50~60年代:计算机艺术的启蒙时代;70年代:计算机艺术的探索时代;80年代:数字媒体艺术的兴起和蓬勃发展时代;90年代:数字媒体艺术的繁荣时期。 今天是数字媒体艺术的多元化深入时期。其“多元化”在于其独特的跨媒体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多样性和个性化。“深入”则意味着技术与艺术创新有着更广阔的表现空间。“深入”也体现媒

住宅空间设计概论教案

住宅空间设计概论 一、教学目标 目的: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了解室内设计的含义、内容及其发展概况,激发学生对家居空间设计的学习兴趣。要求:1、明确家居空间设计的概念与内容 2、了解居住空间设计的发展概况和文化内涵3、了解和掌握家居空间设计的风格与流派。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家居空间设计的内容 难点:家居空间设计风格 三、教学方法 讲授、练习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家居空间设计概念讲授 1. 居住空间设计含义与内容 《黄帝宅经》开篇曰:“居者,人之本。人因居而立,居因人得志。人居相扶,感通天地。”数语之间已然道出了“人”与“居”相存共融的关系,揭示了人居空间的哲理内涵。 居住空间设计就是在室内空间这一舞台内进行的一系列创造性活动。根据使用功能需要的划分,居住空间一般可以分为:起居室、客厅、卧室、餐厅、厨房、书房、卫生间等不同性质的空间。 2.室内设计风格 室内设计风格的形成,是不同时代思潮和地区特点,通过创作构思和表现,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室内设计形式。 (1)传统风格(2)现代风格(3)后现代风格(4)混合型风格 3.室内设计流派 (1)银色派(2)简洁派(3)白色派(4)解构主义流派(5)新洛可可派(6)风格派(7)表现派 (8)构成派 (二)家居空间发展概况讲授 现代室内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尽管还只是近数十年的事,但是人们有意识地对自己生活、生产活动的室内进行安排布置,甚至美化装饰,赋予室内环境以所祈使的气氛,却早巳从人类文明伊始的时期就存在了。 .国内室内设计的发展. 原始社会西安半坡村的方形、圆形居住空间,已考虑按使用需要将室内作出分隔,使入口和火坑的位置布置合理.方形居住空间近门的火坑安排有进风的浅槽,圆形居住空间入口处两侧,也设置起引导气流作用的短墙。

《城市设计概论》教案

《城市设计概论》 教案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设计(共5学时) 第一节、城市的本质与特征(1学时) 一、城市的本质 本质:人类将物质、能量、信息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并赋予某种精神的聚集 节点,是人类社会的延伸,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的某些阶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人类社会生活和社会组织赖以生存的载体。它表征了人类在物质与精神方面 的力量与向往,以及社会生活、历史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积累和变迁,同时 也是人类和人类社会自身最好的、最生动的写照。 刘易斯·芒福德、格茨·福普、安东尼·吉登斯、刘易斯·芒福德、《周礼·考工记》、段汉明等都有相关的论述。 二、城市的基本特征 1.基本特征 城市是创造者(人类)与被创造者(城市)、物质与精神、科学技术与人文 文化、城市本体与自然环境等诸多方面,具有多种的互补性,是一个互相嵌套的 整体。 2.城市与城市历史 城市的历史是城市宝贵的财富,影响着我们现存的城市和周围世界,同时无 时无刻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 3.城市与城市文化 城市文化的本质:人类社会的延伸,人类文明的象征,表现出了城市特有的 气质与风度。 城市作为一定区域内的文化中心,是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的集中 体现,是积累、保存前人文化成果的重要载体,也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场所。 刘易斯?芒福德、吴良镛、郑时龄、陈立旭、张鸿雁等都有论述。 第二节、城市系统的复杂性(1学时) 一、现代复杂性科学概述 复杂性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已有40多种复杂性定义,如香农信息、费歇 尔(Fisher)熵、分数维、随机复杂性、复杂适应系统、混沌边缘等等,至今尚 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W·Weaver、西蒙、普利高津、哈肯、盖尔曼、钱学森、杨永福、成思危、姜 璐等都有论述。 二、城市系统的复杂性 城市作为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其复杂性主要可从以下方面来衡量: ⑴城市子系统数量巨大、层次众多、关联复杂; ⑵城市系统生成、发展的演化过程复杂。 1.城市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关联复杂 ⑴城市是自然——社会——人工环境的关联系统; ⑵所处不同地域表现出了不同的关联形态。 2.城市系统复杂性的根源 人——社会系统对城市系统具有主导作用,正是城市系统与人——社会系统 的本质联系,城市系统也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

2019年成人高考《艺术概论》第三章练习及答案

2019年成人高考《艺术概论》第三章练习及答案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以艺术作品的存有为依据,舞蹈、戏剧应该是__________艺术。( ) A.时间 B.空间 C.时空 D.想象 2.音乐是__________的组合。 ( ) A.声乐与歌曲 B.弦乐与演奏 C.歌唱与声乐 D.声乐和器乐 3.小说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 ( ) A.人物、叙事、环境 B.抒情、情节、环境 C.人物、环境、题材 D.人物、情节、环境 4.把音乐称为“流动的建筑”的是__________。 ( ) A.德国哲学家谢林

B.德国音乐家霍普德曼 C.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D.德国美学家黑格尔 5.把建筑称为“凝固的音乐”的是__________。 ( ) A.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 B.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C.德国哲学家谢林 D.德国音乐家霍普德曼 6.造型艺术包括__________四个类别。 ( ) A.绘画、雕塑、摄影、书法 B.建筑、园林、戏剧、小说 C.书法、诗歌、建筑、舞蹈 D.雕塑、音乐、戏曲、电影 7.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指出建筑的最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 ) A.美观、豪华、耐用 B.规范、壮观、令人愉快 C.实用、坚固、美观 D.豪华、实用、壮观 8.因为建筑具有极大的审美理解价值和文化价值,在欧洲,人们把建筑称做__________。( ) A.“石头的史书”

B.“永恒的记忆” C.“凝固的音乐” D.“流动的建筑” 9.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主要包括__________。 ( ) A.拉美园林、非洲园林、东方园林 B.东方园林、欧洲园林、阿拉伯园林 C.非洲园林、阿拉伯园林、日本园林 D.欧洲园林、拉美园林、法国园林 10.“巨大的工艺”在拉丁文中原来的涵义是__________。( ) A.园林 B.建筑 C.摄影 D.雕塑 11.阿拉伯园林发源于__________。 ( ) A.印度和西班牙 B.波斯和印度 C.古巴比伦和波斯 D.西班牙和古巴比伦 12.中国园林分为两大派系,即__________。 ( ) A.北方园林与南方园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