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芝加哥建筑学派发展及意义

浅谈芝加哥建筑学派发展及意义

浅谈芝加哥建筑学派发展及意义
浅谈芝加哥建筑学派发展及意义

浅谈芝加哥建筑学派发展及意义

摘要

本文论述了芝加哥建筑学派的艺术成就,主要从其发展的背景、建筑的特点及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来阐明芝加哥建筑学派的发展,也进一步的分析了其高层建筑具有的现代意义和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最后简单的展望了未来社会新建筑的大潮势不可挡,一个多种风格流派争相登场的局面呈现的今天。

关键词:芝加哥建筑学派艺术风格发展意义

一、芝加哥学派的由来

19世纪以前芝加哥是美国中西部的一个小镇,1837年仅有4000人。由于美国的西部开拓,这个位于东部和西部交通要道的小镇在南北战争之后急速发展起来,到1890年人口已增至100万。经济的兴旺发达、人口的快速膨胀刺激了建筑业的发展,加剧了对新建房屋的需求。1873年10月8日,芝加哥发生了一场火灾,熊熊大火烧毁了全市近1/3的建筑。要多快好省地在短时间内新建大量房屋,在当时已有材料和建筑手段中,芝加哥的建筑师们选择这样一种建筑:高层、铁(或钢)框架、箱式结构。用铁构成的箱式框架足以承担重量,外墙已无承重功能;铁框架便于搭建,外面敷上石料或混凝土一层楼就出来了。高层建筑便于容纳更多的人,这些做法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赶时间,弥补火灾的损失,却恰恰符合经济高速发展对建筑的需要。所谓祸兮福所倚,这场大火带来的重建,诞生了美国最早的建筑流派——芝加哥学派。这是一个主要从事高层商业建筑设计的建筑师和建筑工程师群体,他们的出现无疑促进了现代化大城市的诞生和发展。

二、芝加哥学派的发展

芝加哥建筑学派是美国最早的、以芝加哥为中心兴起的一个代表地标性建筑新风格的建筑流派;1871年芝加哥大火后,整个城市面临重建的繁重任务,吸引了来自欧美各地的大批建筑师,嗣后又面临美国西部的开发,芝加哥城市飞速发展,在重建与新建城市的高层商业建筑中给了建筑师们以更多的实践机会,促进了该学派的发展。

Chicago School的出现是以建筑艺术创新、实用主义盛行、新工程技术和美国城市用地紧张为历史背景的,以大胆的现实主义态度和符合工业化时代精神的艺术设计理念,在设计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高层建筑的发展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新艺术运动”所无法比拟的。从此摩天大楼这个纯粹由美国人创造、备受宠爱的新生儿开始在芝加哥的土地上茁壮成长,也带动了建筑业的迅猛发展。

在20~30年代出现了另一种功能主义者,主要是一些营造商和工程师。他们认为经济“实惠”的建筑就是合乎功能的建筑,就会自动产生美的形式。这些极端的思想排斥了建筑自身的艺术规律,只会给功能主义本身造成混乱。

50年代以后,功能主义逐渐销声匿迹,就连强调建筑功能的勒·柯布西耶也同功能主义者分道扬镳了。但无庸置疑,功能主义产生之初对推进现代建筑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

从芝加哥开始,美国兴起了建筑摩天大楼的热潮。其主要成就涵盖高层建筑

设计的各个方面;芝加哥学派建筑艺术风格所表达的时代精神,对于今天中国国情下的建筑发展方向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而“务实创新的时代精神”对于今天从事与建筑行业相关的人们依然有很大的启示意义,这本身也是一种认识的重新挖掘、一种知识的重新发现。

三、芝加哥学派建筑的特点

芝加哥学派突出了功能在建筑设计中的主导地位,明确了功能与形式的主从

关系,力图摆脱折衷主义的羁绊,探讨新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强调建筑艺术应反应新技术的特点,主张简洁的立面以符合新时代工业化的精神。芝加哥学派的智慧是超一流的,他们能用自己的建筑向人类展示“美”的本质。如果说,密歇根湖是大自然恩赐给人类的特殊礼物;那么,由芝加哥学派在密歇根湖畔建设起来的庞大建筑群,则是这些人类精英贡献给全人类的最好礼物之一。这一学派虽然包括了众多的建筑师,但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注重内部功能,强调结构的逻辑表现,立面简洁、明确,并采用了整齐排列的大片玻璃窗,突破了传统建筑的沉闷之感。其不再拘泥于文艺复兴以来的古典形制,从实用出发,建筑以矩形立方体为主。早期有用全砖结构的,不久就转为用钢铁框架作为基本承力结构加砖贴面。立面用网格分割,和钢铁框架达成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很大的窗户及有利于通风、采光,也和立面的设计呼应,本身就构成了一种韵律。高层、铁框架、横向大窗、简单的立面成为“芝加哥学派”的建筑特点。

四、芝加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沙利文(Louis H. Sullivan ,1856-1924),是芝加哥学派中的坚人物和理

论家。他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先后在美国和欧洲从事过建筑设计。经过多年的建筑设计实践,他第一个提出“形式追随功能”的口号,成为美国设计界多年以来一直遵循的基本原则。他曾说过“自然界中的一切东西都具有一种形状,也就是说有一种形式,一种外部造型,于是就告诉我们,这是些什么,

以及如何

和别的东西区别开来。”据此,他提出,要给予每座建筑以适合的和不错误的形式,才是建筑设计的目的,“形式永远追随功能,这是规律。”“哪里的功能不变,形式就不变。”

沙利文对高层办公建筑提出了五个特征:

1、地下室包括锅炉房和动力、采暖、照明等设备用房;

2、首层用于商店、银行或其他服务设施,内部空间要宽敞,光线要充足,并有方便的入口。

3、二层要有直通的楼梯与首层联系,功能可以是首层的延续,空间分隔自由,外部有大片的玻璃窗。

4、二层以上都是相同的办公室,柱网排列相同。

5、顶层空间作为设备层,布置水箱、管道、空调机组等设备。

他在14年中设计的100多幢摩天大楼明确地彰显了自己的观点,为现代设计运动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虽然由于折衷主义的回流,使他的室内设计中常常带有与功能主义大相径庭的新艺术运动风格,但是他的贡献深刻地影响到统治建筑界近半个世纪的功能主义的建立。

第二代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弗兰克·赖特(Frank. L. Wright,1869-1959),他曾在沙利文的事务所中学习和工作。由于他的勤奋和努力成为最著名的现代国际设计大师之一。赖特的设计观念,一是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关系(外部空间);二是注意空间的合理性,做到舒展、自由、小空间分割的流动性,并可以自由开合(内部空间);三是注重采用天然材料,以求得与自然界的协调;四是室内空间和陈设着重低层布局,显得有几分日本式的室内面貌。他一生设计了400余座建筑,如1936年设计的“流水别墅”和1943年设计的“古根海姆美术馆”,充分体现了建筑与自然和谐的精神。他持设计的“ 芝加哥CPS 百货公司大楼” 描述了“高层、铁框架、横向大窗、简单立面”等建筑特点,立面采用三段式:底层和二层为功能相似的一层,上面各层办公室为一层,顶部设备层。以芝加哥窗为主的网络式立面反映了结构功能的特点,芝加哥CPS是芝加哥建筑学派中有力的代表作。

工程师詹尼(William Le Baron Jenney 1832~1907)是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他1879年设计建造的第一拉埃特大厦。1885年他完成的“家庭保险公司”。uilding),标志芝加哥学派的真正开始,是第一座钢铁框架结构。

总结:

历史发展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大工业日益兴盛的背景下,西方建筑的传统形制和美学体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设计的核心从以往的注重审美明显的转移到追求技术与功能上,50年代以后,功能主义逐渐销声匿迹,但无庸置疑,功能主义产生之初对推进现代建筑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也直接导致了现代主义建筑的成熟和向全世界的扩散。

而20世纪70年代之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极端——“国际式”建筑对西方世界多年的垄断,又被“后现代主义建筑”打破,一个多种风格流派争相登场的局面呈现在今天。

人类进入20世纪前后,整个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技术为中心的社会逐步转向以智能和信息为中心的社会。就目前而言,当代设计以开始摆脱物质的限制走向非物质的设计,即更注意产品的精神性和艺术性的表现。对于一个学习设计者来说,清醒地认识到未来设计发展的总体趋势是十分必要的。从社会变迁、科学发展等方面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设计将呈现出以下趋势设计作品在科学的基础上,将越来越艺术化艺术学科将与其它诸多学科深层的交叉、渗透和融合。

从社会生活秩序和环境来看,人口增长,就业压力加大,环境恶化,人们的忧患意识、紧张感都将大大加强,人们渴望的是自由、舒适、和谐。这种渴望,这种要求,给设计提出了新要求,因为设计是美化生产、生活的。因此,我认为,未来社会,和谐设计将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外国建筑史》陈志华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童寯文集》童寓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罗小未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芝加哥学派》 (美国)约翰·范·奥弗特瓦尔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09级艺设3班

刘霞菲

浅析绿色发展理念下建筑学发展及前景分析 舒文斌

浅析绿色发展理念下建筑学发展及前景分析舒文斌 发表时间:2019-03-27T11:21:09.74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作者:舒文斌 [导读] 摘要:建筑学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讲,广义上的建筑学是指对建筑和环境的研究。 身份证号:36232319860118xxxx 摘要:建筑学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讲,广义上的建筑学是指对建筑和环境的研究。狭义上的建筑学是指建筑物体所需要的空间,这种建筑是可以供人们欣赏的,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对空间有一定的美化作用。但是建筑学本身而言并不知识建筑物这么简单的概念,最主要的是人们在建筑的过程如何满足需求以及实现的过程。而随着我国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绿色环境的理念在人们的挂念下也逐渐形成,这也为建筑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关键词:建筑学;绿色发展;前景 引言 绿色发展理念是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建筑学领域的具体探索和实践,也是建筑学发展的新的探索。在当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发展背景下,建筑学的发展就要寻找新的发展方向,绿色发展是未来建筑学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从理论层面对其进行探究分析,就能为建筑学的绿色发展理念在实际中应用提供有益发展思路。 1建筑学中绿色发展理念意义与现状 在建筑学领域中,绿色发展理念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比如,在国内,当前建筑行业发展中消耗着大量的资源与能源,导致国内能源枯竭的风险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在未来的建筑行业发展中融入绿色发展理念,深入应用节能环保材料,以更充分地突出可再生资源的应用价值,从而降低能源的消耗。在建筑行业发展中,绿色发展理念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比如,绿色发展理念与可持续发展理念高度一致,也能够加强建筑行业中的不同专业的合作程度,并提高建筑施工人员的工作责任意识。在建筑行业内,由于所涉及的流程相对较多,对专业的细分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绿色发展理念在建筑行业内的应用,能够明显地提升了建筑行业的整体系统化。因而,在建筑学中融入绿色发展理念,有助于充分应用新能源及新材料,降低建筑费用,对于建筑学的理念创新也有积极意义。然而,当前国内建筑学中绿色发展理念的融入程度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建筑行业所利用的能源仍处于高消耗能源,仍存在诸多环保问题。另外,国内诸多城市的能源体系结构也存在诸多问题,会带来各种能源消耗问题以及环境污染问题,对太阳能、风能以及地热等新能源的利用也相对较少,这都制约着国内节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与绿色发展理念的要求也有着较大的差距。 2绿色发展理念下建筑的特点 2.1寿命长 在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整个周期。建筑使用寿命是建筑工程施工中需要思考的重点问题。而影响建筑工程寿命的主要因素有:建筑材料的质量、施工技术的先进与后期的维护等。对整个建筑的寿命进行考虑就需要保证建筑的内部维护工作得到更高的重视。同时在工程结束之后还要对产生的废弃物进行有效的处理,还要对建筑工程的整个施工过程提高重视的程度,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2.2技术性 对于绿色建筑理念下的建筑工程,需要将建筑中使用的资源与相关的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在绿色建筑工程的施工中高新技术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在施工过程中对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还需要进行的监控。这样可以保证绿色建筑理念下的建筑工程的使用功能与安全性得到充分的保障。还可以发挥环保的重要作用。 2.3地域性特征 在建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中加入绿色发展理念可以保证建筑工程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因此,绿色建筑发展理念的特点就是需要建筑工程根据建设现场的实际情况与周围的环境特点、人文精神、经济水平等等全面综合的考虑。满足建筑工程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保证周围的环境不受破坏的基础上对其设计与建设方案做不断的创新、改进。 2.4较高的经济效益 传统的建筑工程与绿色建筑工程相比前期的资金使用量可能会少。然而对于绿色理念下的建筑工程在实际完工之后投入使用的时间会明显的高于传统的建筑工程。在建筑工程使用的时候,绿色建筑的后期维修费用也是比较少的。另外,绿色理念下的建筑工程其污染性要远远的小于传统的建筑工程,具有显示的经济效益。这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3绿色发展理念下的生态理念的实现途径以及建筑学发展前景 3.1甄选环保型的材料 在环境艺术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应用天然环保材料,是环境艺术设计非常主要的一种表现形式。因为天然环保的材料主要的特点就是:污染相对较小,性能方面更加的优越等等,所以,这也是环境艺术设计以及生态理念主要的应用方式。对于这一情况,环境艺术的设计人员就必须要对天然环保的材料加强重视,在对进行采用的材料过程当中,应当尽可能的对环保型的材料大量的使用;此外,在选择环保型材料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根据天然材料的实际性能以及具体的优势,根据实际的情况详细的、全面的进行分析,制定完善的使用材料方案。 3.2合理利用土地 在室外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要对土地合理的进行利用。对城市环境来说,绿地是整座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视为整座城市的居民贴近自然最好的一种方式,并且能够有效的对周边的气候、环境以及周边的空气环境起到很好的净化效果,使得生态环境变得更加的协调。所以,在对城市进行规划以及建设的过程当中,相关的设计人员必须要对建筑边角的地带、剩余的位置合理的进行利用,尽可能的打造出城市绿地系统,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为整座城市的生态环境进行服务。 3.3重视环境自然属性及植物的生态功能 在对室外环境艺术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要尽可能的按照设计周边环境的自然特点,对已经存在的自然条件合理的进行利用,尽可能的降低进行大规模的工程施工,防止对自然资源进一步的造成损害。在对基地进行建设的过程当中,主要需要加强重视的就是:植被、地形、土壤还有就是水体等相关的自然条件,对上述的这些条件进行改造的话必然会对基地周边的微气候以及生物链造成一定的影响。所

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是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之一。其成员主要是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任教、信奉新自由主义经济哲学、强调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的一批经济学家,也有个别不曾在该校任教,但因其学术观点和政策倾向而被认为是该学派成员。该学派的主要代表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有 J·瓦伊纳(1892~1970)、富兰克·H·奈特(1885~1972)、(1899 ~1946)等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F.von 哈耶克、乔治·施蒂格勒(1911~)、M·弗里德曼(1912~2006)等人。 芝加哥经济学派的成员坚定地支持新古典经济学价值理论的经济分析,在其政策建议中频现以“自由市场”为基础的自由主义思想,同时采取一贯反对滥用数学形式主义,并乐意放弃精密严谨的一般均衡理论的逻辑推理而倾向于更具有结果导向的部分均衡分析的方法论。“芝加哥经济学派”与“经济学帝国主义”联系在了一起,所谓的“经济学帝国主义”就是指将经济推理的应用方法推向传统上认为是其他领域的特区,如政治科学,法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等。 芝加哥学派的主要观点有: ①极端强调个人自由:极端强调个人自由,反对个人专断和“权威”;在国家必须干预经济的情况下,强调“法治”,反对“人治”。主张建立一种货币体制,在该体制下,一国的货币信用流通量取决于某种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规则”,而不是取决于货币当局相机抉择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②特别强调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经济中的功能:特别强调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调节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的重大功能,强烈主张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应减少到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 ③三个政策目标此长彼消: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自由、经济效率与分配均等这三个政策目标,经常是此长彼消,顾此失彼,不可得兼的。例如,为了减缓失业,必须承受一定的通货膨胀,而要稳定物价,又必须让更多工人在相当长时期内处于失业状态。又如,增加政府转移支付和保障社会福利支出,有助于减缓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带来的收入分配的不均和阶级矛盾,但为此必须征收高额累进所得税,在一定条件下妨碍资本积累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对这类进退维谷的难题,芝加哥学派更多地关注自由与效率,相对较少地关注收入分配的问题。理论特点. 对市场(自由市场)的分析,是芝加哥学派的经济理论体系的绝对核心。芝加

浅谈建筑类型学

浅谈建筑类型学 摘要:类型学是一种分析建筑的方法,通过对建筑类型学的不同发展阶段的研究、认识,可以使建筑设计师对特定历史的文化生活与真实的环境条件进行分析,从而设计出类似于以往而又不同于以往建筑形式的理想建筑。 关键词:类型学;建筑设计;方法论及现实意义 1建筑类型学的含义 “类”,即有种类、同类、分类、类别之意。我国古代逻辑中,“类”就已被作为推理原则的基本概念和手段了。所以,“类”也有相似、类推、法式的含义。现代词“类型”更加强调了其方法论特征。类型,指按照事物的共同性质、特点而形成的类别。性质特征相同或极其相近的群组为其主要内容。群组,是类型形成的前提条件,而不是单体。 类型概念是法国拿破仑时代著名理论家Q•德•昆赛(Quatremere De Quincy)第一次提出的。他认为:“类型”一词代表完全去复制或模仿一事物的意欲,而不是相同的形象,至今还适用。而意大利新理性主义建筑师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认为类型就是人类在其漫长的生活与艺术实践中,历史的、约定俗成的确定下来的各种形态和形态关系。它既原始,又新奇。由于它是人类共同创造的智慧结晶,所以它曾经也必将永远为人们所接受。因此,类型并不意味着对事物形象完全的抄袭和模仿,而是意味着某一因素的观念,是人们能够据此创造出种种绝不雷同的作品的概念。这也就是说,类型所模仿的总是感情和精神所认可的事物。类型决非等同于建筑师所设计出的形式,形式只是类型的一个变体。一种类型可以有多种变体,这就很好地解决了统一与多样的矛盾问题。 2建筑类型学的研究重点 类型学在建筑上研究的重点有3个主要方面:类型选择、类型转换及类型与城市形态关系研究。 2.1类型选择 它是创造过程的第一步。有时候,创造过程也就是类型选择的过程,选择时应该依据有特定文化背景的人们头脑中共有的固定形象,其过程往往是生活方式与建筑形式相互适应。 2.2类型转换 转换是结构的基本属性和构成方法之一。转换的最常见方式是在同一类型内

芝加哥学派摩天大楼发展史

芝加哥学派摩天大楼发展史 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下半叶,它标志着手工业时代的结束,引入了蒸汽机驱动的机械进行大规模生产,世界的面貌因此而改变。 在一众革命性产品中,钢铁通过大规模生产达到了惊人的产量,钢铁的实用性也让建造师们憧憬着一个充满可能性的新世界,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高楼”。 世界上第一座摩天大楼高达10层! 结构工程师们畅想着遍布高楼的世界,世界上的第一座摩天大楼于1884年竣工了。建筑师兼结构工程师威廉·勒巴隆·詹尼设计了高42米的家庭保险大楼,这是第一个使用钢制框架的高层建筑。 该建筑有10层,7年后增加到了12层,整个建筑的高度也达到了54.9米,在1931年被拆,在原址新建了一座更高的建筑,Field大楼——又名拉萨尔银行大楼。 家庭保险大楼的建成引发了一股至今仍在蓬勃发展的潮流,彼时,工业革命也拉动了对高层商业建筑的需求。大批量生产意味着有更多的商品要出售,因此需要足够的商业空间。在垂直方向上扩展多个空间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这些商业风格的建筑理应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使得它们在当时看起来整齐划一;但事实却是,这些建筑之间展现出了更多的多样性而非相似性。因此,历史学家Carl W. Condit将这一运动命名为芝加哥学派的观点引发了一场辩论。 怎么判断一座建筑属于芝加哥学派? 1 建筑的整体形式参照了古典石柱的结构,较低的楼层作为基座或裙房,外观也与其他建筑不同——一般会装有更多玻璃。中间的楼层类比石柱的柱身。最后,顶层作为柱顶,饰有飞檐,露出了一些简单的装饰。 2 所有建筑都采用了钢框架结构,这些特制结构钢能够防火,以免再发生1871年芝加哥大火那样的灾难。 3 建筑外部覆有砖石,例如Terra Cotta陶砖,装饰很少,为建筑表面大扇的窗户留出空间。 4 窗户的设计可保证光线充足,通风顺畅,典型的窗户形式包含有一大块固定的玻璃窗,两侧则是两个较小的双悬窗。这些窗户通常会在整座建筑中重复出现,形成一个规则的网格。窗户也会向外凸出,内部则会形成一个小开间;这类窗户被称为凸肚窗。 哪些人是早期芝加哥学派的“明星建筑师”? 等等!还有别的芝加哥学派吗?当然,“晚期”芝加哥学派是由一些现代主义建筑师领导的,比如密斯·凡·德罗。但这不是我们这次讨论的主题。

浅谈建筑设计与建筑心理学之间的联系

2012年4月(上) 1建筑设计中设计的建筑心理学阐述 在建筑设计中,建筑设计师通常将“人———环境———建筑”统一起来进行研究,这样就逐渐出现了格式塔完型论的框架,塔式心理学的 基本观点是来源于《似动视觉的实验研究 》。塔式心理学派认为机体的生理过程是心理过程的基础,是行为环境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媒介物,它认为心理现象的最基本特征是意识经验 中显现的结构性和整体性。 塔式心理学强调的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在对建筑心理进行分析的时候是从整体性出发的,建筑师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需要从整体上回 顾方案所包含的所有信息,从宏观的角度上建立“人———环境———建筑”的塔式思考框架,作出完整的判断来回应各种因素。 2建筑设计与建筑心理学之间的联系2.1建筑具有强迫性 建筑是一种凝固的艺术,也是带有强迫性的艺术,建筑存在于人们生活的任何意识范围之内,不像是展览馆里的艺术品在固定的时间固 定的地点。 所以,建筑师也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家,建筑是设计给人用的,所以设计师要充分考虑到建筑的这些特性,要分析使用者对建筑所产生的心理感受和反应,建筑师对建筑心理学有比较完整的认识和自我体会,才会在建筑设计中真正的做到以人为本,建筑才能更好地为人所用,更好地融入到周围的环境中去。 2.2建筑的物理属性对人们心理知觉的影响 建筑的物理属性大致包括建筑的形式、造型,建筑的尺度、平面布局,建筑的材质及颜色,建筑内外的光影效果等。 首先,对于建筑形式,新颖、特殊、变化的建筑更加容易引起人们的注视,并产生心理反应,形成视觉心理,在建筑设计中常采用的艺术手法有对称、对比、类似、秩序等,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一定要结合使用者的情感体验和当地的环境,设计出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建筑。 其次,建筑的平面布局对使用者的心理也有很大的影响,比如在火车站的候车厅,候车人员一般会选择站在厅内柱子旁边而且避开人群流动的地方,这是人们为了寻求一种安全感的体现,所以可以知道人们对环境的利用并不是随意的和毫无道理的,而是一种使用者的共同的心理反应模式,这种模式就需要建筑设计师进行深入的研究。 然后,就是建筑中对于光线的运用,建筑是一个空间场所,光线通过建筑开口进入建筑内部而成为建筑空间内部的调节器,不同的光源、不同的开口的情况下,建筑内部的空间体验是不一样的,比如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建筑内部都是相对封闭的,在讲坛后面有一个十字形的开口,光线从这里射入,营造一种神圣的空间体验。 最后,就是建筑其他的属性,建筑不同的风格形式所选用的不同材料给人的感觉和体验也是不一样的,比如砖石给人一种质朴、原生态的感觉,而玻璃钢筋、钢材等给人冰冷、现代的感觉,建筑的色彩也会给人不同的感受,暖色系给人温暖柔和的感觉,冷色系给人冷静、拒绝的感觉等。 建筑师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一定不能忽略建筑心理学,人们对建筑的心理感知是建筑师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这是一个理性研究和思 考的过程,正如阿尔瓦 ·阿尔托所说的那样:“建筑师所创造的世界应该是一个和谐的,和尝试用线把生活的过去和将来编织在一起的世界。而用来编制的最基本的经纬就是人们纷繁的情感之线与包括人在内的自 然之线。 ”2.3人们的心里知觉对建筑空间的营造 正如芦原义信所说:“空间基本上是一个物体同感觉它的人之间 产生的相互关系形成的” 。建筑的空间与人们的心理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辩证关系,空间是建筑师限定的一个区域,不管在建成初期是能够完全满足或者不能完全满足使用者的要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建筑空间的要求会有所改变,这时候使用者就会在心里激发改变建筑使用空间或者建筑功能的想法,这就是人们的心理感知对建筑设计的一种变相的影响。 根据这种心理特点,建筑师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可以限定一部分空间留出一部分空间,这部分空间可以给使用者自己改变和调整。 正如赫曼·赫茨伯格所说,做出选择的先决条件不仅在于被限制的一部分空间内,也在于选择者运用自己的思维来进行选择,使用者在现有的空间与自己的心理学求两者存在矛盾的情况之下形成的心理张力系统进而影响建筑的某些设计。 2.4建筑引发人们的场所感、归属感 建筑空间给人的不仅仅是一个庇护场所更是一种精神意义空间的需求,人们把记忆、文化等方面的因素作为衡量一个地方是否具有精神意义的重要元素,也即我们所说的精神场所。 精神场所包含着人们的生活习俗、记忆、文化等多方面的心理因素,所以建筑空间是一个在时间上的延续、传承并且具有特征的空间,新游的建筑必须要承载旧建筑所变现的精神,才能给使用者以归属感。人的知觉是一种主动地感知活动,带有强烈的个人经验和欲望,这些具象的信息一般都是依附于人们印象中的建筑空间,所以在营造建筑空间的时候以一种原有建筑在时间和空间上延续的姿态进入人们的生活,才能给使用者一种归属感。 2.5当地的社会文化心理对建筑设计有一定的影响 建筑设计的很多元素和依据是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离当地的一些原有的因素,建筑设计必须融入当地的社会历史文化才能使建筑自然地存在于这个场所而不是遭到环境的排斥。 比如:苏州博物馆,贝聿铭老先生就是充分挖掘了苏州园林具有的园林景观设计的精髓并将其提炼成未来中国园林建筑发展的方向,建筑风格也很好的结合了当地的清雅、精妙的特点,宛如天成,整个地块看起来是非常和谐的。 3结语 建筑设计与建筑心理学是相辅相成,相互关联的,建筑心理学是一种塔式思维过程,是一个整体的思考方式而不是单一的,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建筑是要从整体思路来考虑空间与环境的关系,空间与心理之间的辩证关系等,进而更加客观地进行建筑空间的设计与营造,努力为人们创造一个宜人的空间。 建筑心理学也应该根据当前的一些建筑设计主流(下转第182页) 浅谈建筑设计与建筑心理学之间的联系 王守平 (河北筑美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河北沧州 061001) [摘要]建筑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围绕心理学研究所产生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其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包括心理学、生 态学、社会学,尤其是与建筑学、环境学、园艺学等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建筑心理学主要是通过探讨人们对现实环境的反应、选择、改善和创造使其适于生存、生活和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的学科,建筑设计师要通过学习建筑心理学,了解人们对建筑空间、建筑环境的需求,这样才能设计出尺度适宜被人们接受而且对整体环境起到积极作用的建筑,同时,建筑设计师通过不同的建筑设计手段也可以营造出不同的空间体验,给人们的心理带来不一样的感受,这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键词]建筑设计;建筑心理学;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178

从芝加哥学派到结构功能主义

从芝加哥学派到结构功能主义:论拉斯韦尔的思想转 型 ——兼论美国早期传播思想发展的历史动因 2008-01-09 08:07:08作者:胡翼青来源:《中国传媒报告》2007年第3期 摘要:尽管传播学给拉斯韦尔以崇高的地位,但很少真正对他进行深入的研究。拉斯韦尔早年的芝加哥大学经历,使他的传播研究不可避免地打上了芝加哥学派的烙印。然而,在二战开始后,随着美国意识形态的变革,传播学的知识生态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拉斯韦尔介入了战时传播研究项目的研究,并逐渐成为传播学行政研究和结构功能主义的一分子,其学术倾向越发保守,并最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解释了福柯关于知识和权力的理论。 关键词:拉斯韦尔宣传研究芝加哥学派结构功能主义 非常欣赏彼得斯的一句名言:“太常见了,我们对前人及其思想作出评判却从不返过去重读(甚至从没有读过)他们的论述。我们仪式化地搬出那些死去的名字或褒或贬,却几乎不与他们留给我们的文字进行任何实际的有意义的联系。”(Peters, Simonson,2004:11)对于中国传播学而言,这句话用在拉斯韦尔身上,可能再贴切不过了,我们除了知道他是施拉姆钦定的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外,除了知道他的宣传研究、“五W”理论与三功能说之外,除了嚷嚷他对传播学具有巨大贡献外,可能对他再没有更多的认识了。然而,这么一位左右着传播学早期思想及其发展走向的人物,实不应当受到如此冷遇。在拉斯韦尔的学术生涯中,芝加哥学派与“结构功能主义”曾经有过激烈的交锋,身处其中的拉斯韦尔游走于两大阵营之间,他的思想轨迹体现了美国传播学当时走向的必然性。这对于我们理解美国传播学走向的历史背景,反思传播学学科发展的缺陷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芝加哥学派与青年拉斯韦尔的宣传研究

[浅谈,建筑学,其他论文文档]浅谈建筑学

浅谈建筑学 经常看到其他专业的好多不十分了解建筑学专业的人士希望跨专业重读建筑学专业的情况,其心可嘉,其诚可感,但是我想说的是,多数情况下“其志必惑”! 原因如下: 1、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数人从事的并不是方案设计。 大多数人在不了解情况的时候都以为自己将来必然是以做方案设计为主。实际情况却正好相反:毕业5年后大多数建筑学专业的人在画施工图,只有少数人还在做方案设计;毕业1 0年后则只有极少数人还在坚持做方案设计。以方案设计专业而言,淘汰率一般高达90%! 为什么呢?因为方案设计的压力和竞争极大,对人才的要求极高!对某个方案设计项目来说,一般只有两个结果:胜或者败!获胜的方案还得面临大量的长期的不断修改、完善甚至方向性的改变! 这两样正好都是学校设计教学中没有经受过强化的弱项!比如学校对学生作业的做法是打分,即分出高中低档分数,社会上对方案则只有接受与不接受两种结果。比如学校里学生交了作业打了分就万事大吉,而社会则必须根据业主的意图不断修改方案直至业主满意。 由于这个原因,大多数建筑学专业的毕业生由于忍受不了方案多次彻底失败的打击,忍受不了没完没了的修改,最终放弃了和上学时的理想大相径庭的方案设计专业,转而从事风险相对较小的施工图设计专业。 方案投标则更加严重,因为每次投标的成败直接影响着设计师的名气、人缘、受重视程度甚至受迫害程度。 投标分若干种,比如内部投标、多单位投标、枪手投标、邀请投标等等。不论哪种,方案设计师生涯中主要面临的就是一次一次胜或败的毫不留情的竞争。 不论你是谁,你是哪里毕业,你曾经中过多少标,只要你某一次没能中标,则四处怨声载道!原因很简单:成本过高! 仅仅由于方案设计师的无能或者刚愎自用导致投标失败,当然会使得设计师所在单位很是心痛!而由于方案失败导致建筑施工图、结构、给排水、采暖、空调、电气、概预算等各个专业没有好项目可做,这些专业的设计师当然不高兴啊。失败的方案设计师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我同事曾经参加的一次投标,最终我的方案以微弱比分获胜,第二名那家前后画了近100 张效果图,最终却一无所获,您想想这家的成本吧,当时我虽然获胜,心里却是真的为那家的方案设计师感到悲哀!

浅析建筑学与建筑设计现状

浅析建筑学与建筑设计现状 摘要:加强建筑学与建筑设计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 作经验,对建筑学与建筑设计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建筑学;建筑业;建筑设计 一、建筑学概述 建筑学是研究建筑物及其环境的学科,它旨在总结人类建筑活动的经验,以 指导建筑设 计创作,构造某种体形环境等等。建筑学的内容通常包括技术和艺术两个方面。传统的建筑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建筑物、建筑群以及室内家具的设计,风景园 林和城市村镇的规划设计。随着建筑事业的发展,园林学和城市规划逐步从建筑 学中分化出来,成为相对独立的学科。 建筑学服务的对象不仅是自然的人,而且也是社会的人;不仅要满足人们物 质上的要求,而且要满足他们精神上的要求。因此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政治、文化、宗教、生活习惯等等的变化,都密切影响着建筑技术和艺术。 正如,古希腊建筑以端庄、典雅、匀称、秀美见长,既反映了城邦制小国寡民,也反映了当时兴旺的经济以及灿烂的文化艺术和哲学思想;罗马建筑的宏伟 壮丽,反映了国力雄厚、财富充足以及统治集团巨大的组织能力、雄心勃勃的气 魄和奢华的生活;拜占廷教堂和西欧中世纪教堂在建筑形制上的不同,原因之一 是由于基督教东、西两派在教义解释和宗教仪式上有差异;西欧中世纪建筑的发 展和哥特式建筑的形成是同封建生产关系有关的。 二、建筑学的发展历程 封建社会的劳动力比奴隶社会贵,再加上在封建割据下,关卡林立、捐税繁多,石料价格提高,促使建筑向节俭用料的方向发展。同样以石为料,同样使用 拱券技术,哥特式建筑用小块石料砌成的扶壁和飞扶壁,这同罗马建筑用大块石 料建成的厚墙粗柱在形式上大相径庭。此外,建筑学作为一门艺术,自然受到社 会思想潮流的影响。这一切说明建筑学发展的原因、过程和规律的研究绝不能离 开社会条件,不能不涉及社会科学的许多问题。建筑学是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学科,建筑的技术和艺术密切相关,相互促进。技艺在建筑学发展史上通常是主导 的一方面。在一定条件下,艺术又促进技术的研究。就工程技术性质而言,建筑 师总是在可行的建筑技术条件下进行艺术创作的,因为建筑艺术创作不能超越技 术上的可能性和技术经济的合理性。埃及金字塔如果没有几何知识、测量知识和 运输巨石的技术手段是无法建成的。人们总是可能使用当时可资利用的科学技术 来创造建筑文化。 三、建筑学与建筑业发展水平不相当 以节能环保为例来探讨这个问题。节能环保一直是我们所追求的。建筑节能 迫在眉睫。据了解,高耗能建筑在我国新建建筑中占95%,全国总能耗近三成是 建筑能耗占用的。根据政府提出的目标,到2010年,我国城镇建筑要达到节能50%的目标,特大城市和部分大城市要达到65%。大城市要完成对25%的既有居 住和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中等城市完成15%,小城市完成10%。到2020年要 完成对大部分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产品原因,很多用 电设备本身能效低;有的是系统设计不合理,加重了负荷,再就是施工过程中的

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生态学派、生态学理论) 这一理论运用生态学和社会学的观点研究犯罪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由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一批社会学者创建,故又称为芝加哥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罗伯特·帕克(Robert E·Park)、欧内斯特·伯吉斯(Ernest N·Burgess)、克利福德·肖(Clifford Shaw)和亨利·麦凯(henry D·Mckay)等人。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美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发展,城市的犯罪问题日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帕克等社会学家以美国第二大城市芝加哥为实验基地,深入调查研究城市的社会结构,分析了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人口、种族等因素与犯罪之间的关系。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化进程导致城市社会阶层、人口密度、种族关系、社会心理、居住方式、交通通讯等方面发生巨大的变化。社会成员如果不能适应城市环境的这种变化,就会导致失范、越轨和犯罪行为的发生。 (一)同心圆理论 经过调查他们发现,犯罪率在城市中心的周围地区最高,随后向郊区逐渐下降,愈是远离市中心周围地区,犯罪率愈低。贫困、疾病等情况也是如此。他们的结论是,这种生态现象是城市化过程中的自然产物。他们将芝加哥市划分为围绕同一圆心而形成的五个区域,即中心商业区、中间地带(工厂区)、工厂住宅区、中上层住宅区、郊区和卫星城。犯罪大多发生于中间地带,即工厂区。因为相对于自然社区,中间地带人口流动大,混杂的人口造成了有利于犯罪发生的环境。 (二)社会解组理论 这种理论还指出,人们通常生活在家庭、学校、邻里等群体之中,以亲属、朋友、友爱、邻里等关系为内容的非正规社会关系对于约束人们的行为作用很大,地区性的集体发挥着社会监督的功能。而城市化进程则使这种非正式的社会关系解体,使集体作为非正式社会监督单位的作用显著下降,传统集体的习俗规范和理想受到削弱,并逐渐消失。随着工商业深入市区,人口流动频繁,社会文化日益多元化。激烈的竞争与有限资源的矛盾,削弱了社区的整体利益,甚至家庭也趋于解体。这一切变化使得社会处于解体状态,导致犯罪现象增加。其基本规律是都市化程度与社会解组程度成正比,社会解组程度与犯罪率成正比。 (三)芝加哥区域计划 因为相信青少年犯罪是由间隙区域的社会解组造成的,所以芝加哥学派认为对青少年个人采取处遇措施对减少青少年犯罪整体犯罪率不会有明显的效果。他们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寻求能有效地改变特定的局部社区的生活环境和城市所有不同区域的生活环境的发展计划。因此,1932年,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克利福德肖发起了芝加哥区域计

浅谈建筑学中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

浅谈建筑学中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 摘要:我国现阶段的发展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如何推进企业生产转型与升级将是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基础。而作为高能耗、基础产业的建筑业需要更多的科学高效的技术、先进的施工设备、环保的设计理念等手段来保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关键字:新能源设计与用途的结合节能设计 一、设计在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建筑设计是项目进行的基础依据,它的设计深度与科学性是影响建筑使用基本功能的前提要素。所以在设计阶段要反复进行严密的审核与修改,以不断的改进完善,来达到合理的满足使用功能,建筑实体的建设将消耗很多的自然资源,而且资源本身在二次加工时又将消耗掉一部分资源,所以建筑如果使用寿命更久,说明资源利用率高,价值体现更加明显,也符合我国的发展趋势,所以越完善的设计将会使建筑使用的寿命延长,从而减少资源的浪费。 二、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体现 1.环境可持续体现:现在环境污染已经是世界发展面临的难题,特别我国面临的更加严峻的形势,社会发展必然需要消耗资源,影响环境,而我们如何在发展社会的同时,也能坚固好我们的生产环境,这是目前我们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木材的大量消耗自然将破坏当地的水土情况,加剧可能的沙化现象的发生。而建筑中的化学品的大量使用,促使厂家加大生产力度,如果防护不当,将对当地的水土资源产生严重影响。 2.能源可持续体现:建筑行业的发展,始终伴随着严重的能源消耗。钢材的加工需要开采铁矿山,木材加工需要砍伐森林植被,还有作为众多材料加工的原材石油的消耗等,这些资源大部分都是不可再生能源。所以要想保持良性的发展态势,我们应该有计划有目标的进行过程控制,不能盲目的追求发展,加速能源消耗,这样的经济发展是建立在牺牲未来为代价的。我们应建立符合我国目前发展的综合现状来建立能源使用计划,制定可以长期有效的能源使用结构框架,让行业在科学的框架下进行行业发展,保证在不同阶段都能有有效的能源保证。 3.生态可持续体现:一个健康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如果发展是以破坏生态为代价,那将会使我们付出惨痛的代价。对于我国目前面临的严峻的生态被破坏的问题,直接导致很多物种的灭亡,同时人类也面临各种复杂的疾病。而真正的发展是要物种与环境和谐发展,人类如果想要长久的健康,就要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4.建筑使用寿命的体现:通过严密科学的设计,预先根据使用功能用途,细化建筑本身的设计内涵有助于提高建筑的使用寿命,而延长的使用时间,说明建筑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一个成功的建筑案例。而设计者就是要将建筑目前使用与未来的使用要结合在一起,建筑不需要大改就可以满足以后可能的改变的使用用途。 5.加强建筑的再生能源体现:通过巧妙的设计及先进的技术的应用,提高建筑本身节能于环保能力,例如:加大太阳能使用范围,减少电能的使用。如水立方通过先进的透明薄膜蓄热技术,也可以提高建筑的能源使用效率,同时,通过电脑控制,建筑可以自主控制室内的温度变换,做到能源的高效利用。 三、园林景观设计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意义 园林景观的可持续设计理念必须建立在可持续发展观的基础上,它是人类生存空间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体现,是人类意识形态反映的集中体现。绿色建筑意识是根

芝加哥学派

第五节芝加哥学派 19世纪70年代,正当欧洲的设计师在为设计中的艺术与技术、伦理与美学以及装饰与功能的关系而困惑时,在美国的建筑界却兴起了一个重要的流派——芝加哥学派(Chicago School)。这个学派突出了功能在建筑设计中的主导地位,明确了功能与形式的主从关系,力图摆脱折衷主义的羁绊,使之符合新时代工业化的精神。 1851年美国参加了“水晶宫”博览会,展出了各种工业品,这使欧洲首次接触到美国产品,不少观众赞扬大陆美洲带来了简洁明了的造型,既无浮饰而又实用,其前途必然发展成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对欧洲是难得的启示。 的罗特斯切尔德商场大楼芝加哥学派正是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建筑领域的体现,并对整个设计领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美国南北战争之后,芝加哥变成了全国铁路中心,因此其城市发展很快。1871年芝加哥大火,三分之二的房屋被毁,重建工作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建筑师。为了在有限的市中心区内建造更多房屋,现代高层建筑开始在芝加哥出现。在采用钢铁等新材料以及高层框架等新技术建造摩天大楼的过程中,芝加哥的建筑师们逐渐形成了趋向简洁独创的风格,芝加哥学派由此而生。

图5-17 沙利文和艾德勒于19世纪末设计 图5-18 沙利文于1899年设计的施莱辛格-马耶百货公司大厦 芝加哥学派包括了众多的建筑师,他们建筑设计的共同特点是注重内部功能,强调结构的逻辑表现,立面简洁、明确,并采用了整齐排列的大片玻璃窗,突破了传统建筑的沉闷之感(图5-17)。沙利文(Louis H. Sullivan,1856—1924)是芝加哥学派的中坚人物和理论家。他早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过建筑并到过欧洲,是一位非常重实际的人,他最先提出的“形式追随功能”的口号,成为现代设计运动最有影响力的信条之一。他说:“自然界中的一切东西都具有一种形状,也就是说有一种形式,一种外部造型,于是就告诉我们,这是什么,以及如何与别的东西互相区别开来。”同时他还进一步强调:“哪里功能不变,形式就不变。”

浅析建筑美学

浅析建筑美学 收稿日期:2009202226 作者简介:史 丽(19802),女,助理工程师,新疆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房建室,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史 丽 摘 要:阐述了建筑美学的产生、建筑美学的划分及其定义,研究了建筑美学的意义主要体现的几个方面,并通过对建筑美学的原则和特征进行说明,以期有助于人们全面认识建筑美学。关键词:建筑美学,设计,美学观,审美价值中图分类号:TU 285文献标识码:A 如何设计赏心悦目的建筑、如何让自己的设计体现出建筑之 美是每个设计师孜孜追求的目标,然而“美”这个概念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通过对建筑美学的定义、意义、原则和特征四个方面进行综合阐述,以求对建筑美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1 什么是建筑美学 1)建筑美学的产生。自从世界上有了第一幢刚具雏形的“房 屋”,建筑美学就随着它的出现而出现了。建筑美学经历了一个从茅屋之“美”到广厦之“美”的发展过程,它的每一步发展都以一定的社会物质条件为基础,而“美”的最后形成,还有赖于人的意匠,加工和创作。真正美的建筑艺术、美的建筑形式和构图,都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建筑技术、材料、结构和构造等物质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结果。大量历史事实表明,建筑美学的产生不但具有客观性的一面,而且有着主观性的一面,材料、结构和构造等物理方面的问题属于美的客观范畴,人的心理机能和智慧创造,属于美的主观范畴,前者是产生美的实际条件,后者是产生美的真正动因。2)建筑美学的划分。随着建筑美学的产生,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对建筑美学的意义的争论,一般认为建筑美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通常地说,狭义建筑美学是指单体建筑美学,是指美的房屋、美的造型、美的装饰;而广义建筑美学则把建筑放到广阔的特定时空背景中去研究,它跨越单体,走向群体,跨越房屋自身,走向整体环境,跨越单体建筑,走向城市。前者旨在揭示单个建筑造型美的规律和艺术特性,而后者侧重于从建筑美学的边界条件,从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从建筑街道、广场、区域乃到城市的宏观角度,去把握美的特性,研究建筑美学的问题。狭义建筑美学的核心是源于维特鲁威《建筑十书》的建筑三要素。英国建筑理论家柯林斯也认为实用、坚固、美观的提法很全面,不能去掉其中的任何一项。3)我国对建筑美学的定义。对建筑美的解释有多种多样,我国出现的主要有三种:a.“新功能论”,认为建筑师在创作过程中只不过在复杂而严格的功能、技术、经济条件下尽量按照形式美的法则推敲外形罢了,这一观点基本否定了除了“形式美”以外的任何建筑“艺术美”的形式。b.“两层次论”,认为建筑物的美可分为“形式美”和“艺术美”两个层次,前者具有一般形式的审美性质,而后者还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c.“系统”建筑美论,即把建筑美的意义放在宏观的建筑大系统中去考察,一反传统的从功能到形式的“线性思维”模式。 2 建筑美学的意义 之所以建筑美学是设计工作者所追求的共同目标,是因为建筑美学在实际建筑中存在着重要意义,建筑的美学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能真实地反映一个时代、一个社会形态、一个家庭,概 言之,就是建筑物拥有者的政治文化、经济状况,具有真实美。真实是美的内核,建筑的美学价值首先在于,通过对建筑的审美,可以窥见这个建筑物或建筑群所构建的社会、时代或家庭当时经济、政治、文化之真实状况。反过来,又可以通过对建筑的审美,窥见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的状况,对建筑美的构建的支撑力和制约力。说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是凝固的史诗,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的。法国的埃菲尔铁塔、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原子塔,人们通过对这两个不同时代的建筑物的审美,可以看到工业时代和原子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真实状况,并且是勿庸置疑的。2)建筑反映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科技进步状况、创新能力,以及那个时代,那个社会形态下人们的审美情趣、审美价值取向和美学追求。应该说,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科技进步状况、创新能力,决定这个时代、这个社会所建造的建筑物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水平。反过来,通过对一个建筑、一个建筑群的审美,也可以窥见这个建筑物、这个建筑群所建造的社会、时代的科技进步状况和创新能力。科技和创新是美的内涵,是美的创造的原动力,是美的母体。一般意义上的美是如此,建筑美亦是如此。3)建筑的实用性,也就是建筑的实用价值,同样是建筑美的美学意义的重要体现。建筑的美学意义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这个建筑物或建筑群的实用性(实用价值)。美的感受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实用,建筑尤为如此。一般说来,建筑都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而实用性有直接实用性和间接实用性之分。没有实用性,就很难说有什么美的感受,也就谈不上什么美。实用价值可以产生舒适,可以产生愉悦,可以激发美感,让人感受美。显然,建筑的美学意义,体现在其实用价值上。反过来,建筑的实用价值,彰显建筑的美学意义。4)建筑的美学意义还体现在建筑的鉴赏价值(也叫观赏价值)上。一个好的建筑物或建筑群及其环境,可以构成一个很好的建筑景观,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一般说来,建筑及其环境是同步设计,同步建造的。建筑群尤其是这样。环境强化了建筑物或建筑群的美感,环境又扩展了建筑物或建筑群的美的内涵和外延,有了建筑主体,有了与主体建筑和谐映衬的环境,其观赏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一个好的建筑物或建筑群及其环境,它(它们)的外观、神韵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3 建筑美学的原则 人们探索美,并努力地创造美,但是“美是难的”,有没有建筑的永恒之道来阐述美的原则,如果研究建筑美的形态,那么有造型美、空间美、环境美;如果研究美的机制,可以从美感心理、审美中介、理情寓合等因素来探讨;如果研究美的客观规律,甚至可以 追溯到自然界最基本的存在法则。这些多方位的阐述无非是在寻

浅析建筑美学

浅析建筑美学 发表时间:2018-03-02T16:06:34.62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9期作者:韩德玲[导读] 为满足整个时代的需求与建筑美学的提升,这是建筑美学的必经之路。艺术建筑会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也会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遵义市第一中学贵州遵义 563000 摘要:随着人们对住房的需求越来越高,房产市场的竞争也愈加激烈,同时,一些大型甚至中型城市需要一个地标建筑,来作为这个城市的名片。在一系列竞争与需求下,如何设计出赏心悦目的建筑,并把美学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将简单的介绍建筑美学、分析建筑美学的意义、展望未来建筑美学的发展趋势等三方面浅析建筑美学。 关键词:建筑美学,意义,发展 引言:相比于规模较大的建筑工程,建筑美学更具体,若将建筑美学与需要创造性的建筑设计结合,将有助于发挥设计人员的创造思维,并结合人文环境、现代建筑结构以及地理位置等设计出满足居住需求的建筑,让人们不光满足最基本的对于 “住”的要求,还能享受到建筑中的美,使之身心愉悦。 1.建筑美学的简介 建筑美学是以艺术美学与建筑学为基础的研究建筑领域的美和审美问题的学科,它也是建筑学和艺术美学的分支。在20世纪,英国美学家罗杰斯?斯克拉顿运用美学理论,在美学的立场上论述建筑的基本特征,这使他被视为建筑美学的创始人。在此之后,美国的建筑家托伯特?哈姆林对现代建筑技术美提出了10大法则,即:统一、均衡、比例、尺度、韵律、布局中的序列、规则和不规则的序列设计、性格、风格、色彩,全面的概括了建筑美学的基本内容。此外,包豪斯和文丘里的理论对现代建筑美学思想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建筑美学是以美学规律从事建造并研究其中各元素的相互关系与交互作用为基本任务的学科,任务具体是:建筑艺术审美特征与本质;审美创造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和建筑观念;建筑艺术形式美法则;鉴赏建筑艺术的方法、过程、机制、特点等等。 在我国建筑美学经久不衰,其主要原因是其满足了均衡性与稳定性的结合,满足了统一协调要求和序列要求[1,2,3]。对于一些富含地域特色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建筑的审美价值和它的实用价值密切相关;建筑艺术的形式美直接来源于功能内容和工程实践;重视环境的内在意境甚于单纯的造型美观等三方面。随着我国时代和国民审美观念的改变,我国在建筑美学上会逐渐出现其他的美学特征,以补充和替代现有的特征。 2.建筑美学在当代的意义 因为建筑美学在当代实际建筑中的存在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建筑美学几乎成为设计工作者共同的目标。建筑美学意义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反映一个时代与社会的进步状况和创新能力,同样展示了这个社会下的审美情趣、价值取向与美学追求。科技创新是美的内涵与原动力,美学水平也反映了时代的科技创新水平,这个时代的科技与创新能力可以在建筑上得以体现。 2、建筑表现的是一个时代、社会的真实美,是政治文化、经济状况的一个表现方式。真实是美的内核,建筑美学的内核就是可以真实的反映当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反过来,经济、政治、文化是对建筑美学的支撑力与制约力。 3、建筑美学的意义体现在现在建筑的鉴赏价值,一个优秀的建筑物和建筑群与周围的环境构成一系列完整的建筑景观。建筑保持其本身的美感,而环境是对建筑美学的延伸与内涵的体现,环境与建筑交相辉映,进而具有不可言表的鉴赏价值。 4、建筑的使用价值也是建筑美学的体现。美的感受很大程度源自于实用性,实用价值可以使人产生舒适、愉悦的内心感受,能激发人内心深处的美感,附加于建筑本身更高的美学属性。 3.建筑美学的发展趋势 建筑美学总体的发展趋势必然是越来越多的应用到现代建筑的设计中。建筑美的主要表现为形式美、自然美、历史美、环境美与艺术美等。它们与建筑美学上述的十大法则相互渗透,造就了许多伟大的建筑。目前,可持续发展是世界范围内各个领域所追求的目标,建筑美学也不例外,它在未来几年将侧重于可持续建筑的发展。此外,建筑美学与自然环境需要完美的融合也是主要的研究课题。最后,建筑美学也将时刻渗透着艺术美学的理念,继续行走在适应社会主流的艺术路线上。可持续建筑主要是循环利用能源,并在建筑地点的选择、建筑的设计、施工与维护上提供给该建筑尽可能长的寿命周期。该发展趋势可以减少建筑物对人身体和心理上消极影响,将生存环境与自然环境融合,从而产生愉悦的心情。使人们从内心对建筑的美感进行审视,建筑家利用得到的最真实的反馈,能进一步提升建筑的美感,使建筑美学得以升华。建筑美学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也是建筑美学实际应用的发展趋势之一。当今,现在建筑中的粗石装饰、木质结构、人造水面等均体现了自然的元素。这种美学元素是复古的体现,使人们对回归质朴的向往,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人们对诸如此类的需求增加,这种归于自然的元素也将持续的发展下去。而对于环境而言,建筑家们急需充分利用周边的环境,应用巧妙的手法将建筑融入其中,并使该环境增色。这一观点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也是现在的建筑热点与难点。 结语: 建筑美学走主流的艺术路线,不断地迎合大众的审美与品味,作为一个时代美学水平的标杆,才能使建筑美学的理论不断地提升与改变。艺术建筑不仅要讲究实用性,还要对建筑整体的艺术美感进行不断地衡量和考究,这对建筑家是一个极大的挑战[4]。为满足整个时代的需求与建筑美学的提升,这是建筑美学的必经之路。艺术建筑会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也会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参考文献: [1]唐瑛.房屋建筑设计与美学的有机结合研究[J].门窗,2014(12). [2]冯锐.探讨房屋建筑设计与美学的有机结合[J].科技资讯,2015(1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