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佛教专用词汇

佛教专用词汇

佛教专用词汇
佛教专用词汇

Ananda 阿难

One of the Shakyamuni Buddha's Ten Great Disciples. He was first in hearing the Buddha's words. As he had excellent memory, he memorized the Buddha's sermons, which were later recorded as sutras. He was also the cousin of Shakyamuni Budd ha。

Arhat 阿罗汉

Arhat in Sanskrit, Arahat in Pali. Literally, man of worth, honourable one. The re are two kinds of arhats, namely, the Sound-hearing arhat (Sravaka) and the E nlightened-to-condition arhat (Praetyka-Buddha). The former attains the wisdom to understand the Four Noble Truth, while the latter attains the wisdom to unde rstand the Law of Dependent Origination or the Twelve Links of Dependent Origin ation. They represent two vehicles, who "comprehend for their own sake". As they pay attention to themselves and not to others, they are incapable of genuine and equal e nlightenment. There are four noble stages of fruition in the Arhat Path.。

Avalokitesvara 观世音菩萨

Sanskrit word for the Bodhisattva who Hears the Sounds of the World. He rescues all beings by hearing their voices of suffering and cries for help. In Chinese, he is called Guan Shr Yin or Guan Yin Bodhisattva. As one of the Four Great Bo

dhisattva, he is the one with the greatest compassion and mercy, therefore know n as God/Goddess of Mercy.

Guan Yin is one of the triad of Amitabha Buddha, represented on his left, and b eing the future Buddha in the Land of Ultimate Bliss (Pure Land) after Amitabha Buddha.

Guan Yin can transform into many different forms in order to cross over to the beings. Originally represented as a male, the images are now generally those of a female figure. Guan Yin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Bodhisattva in China. Bhiksu 比丘

Bhiksu in Sanskrit, Bhikkhu in Pali. A monk, who has left home, is fully ordain ed to follow the way of the Buddha, and depends on alms for a living.

Bhiksuni 比丘尼

Bhiksuni in Sanskrit, Bhikkhuni in Pali. A nun observing more strict rules than a Bhiksu. See also Bhiksu.

Bodhi 菩提

A term used in both Sanskrit and Pali, meaning perfect wisdom or enlightenment

Bodhidharma 菩提达摩

An Indian missionary monk who came to China in 600 A.D., regarded as the founde r of the Chan (Zen) School of Buddhism in China, i.e. the First Patriarch.

Bodhimandala 道场

A monastery where Bhiksus (monks) and Bhiksunis (nuns) practise and teach the

B uddhist Dharma.

It also generally refers to a holy place of enlightenment; a place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 Dharma; a place where a Bodhisattva appears and where devotee s have glimpses of him.

Bodhisattva 菩萨

Bodhisattva in Sanskrit, Bodhisatta in Pali. A Future Buddha who is a being des tined to Buddhahood. Bodhi means Enlightenment and Sattva means Sentient and Co nscious. Therefore Bodhisattva refers to the sentient being of or for the great wisdom and enlightenment. Bodhisattva's vow/aim is the pursuit of Buddhahood a nd the salvation of others and of all. He seeks enlightenment to enlighten othe rs. He will sacrifice himself to save the others. He is devoid of egoism and de voted to help the others. The way and discipline of Bodhisattva is to benefit t he self and the others, leading to Buddhahood.

.

Catur-Maharaja-Kayika 四大天王

The four heavens of the four Deva-Kings. It is the lowest of the six heavens of the Realm of Desire.

Eight Negations 八不

The eight negations of Nagarjuna, founder of Madhyamika, are actually four pair s of neither birth nor death, neither end nor permanence, neither identity nor difference, neither coming nor going. Thi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cepts of the Middle Way, the ultimate truth of Buddhism and the reality character of all Dharma.

The Eight Precepts 八关斋戒

They are:

1. no killing

2. no stealing

3. no sexual misconduct

4. no false speech

5. no alcoholic drink

6. no cosmetic, personal adnornments, dancing or music

7. no sleeping on fine beds

8. no eating after noon

Eight Sufferings 八苦

(1)Suffering of Birth

(2)Suffering of Old Age

(3)Suffering of Sickness

(4) Suffering of Death

(5)Suffering of being apart from the loved ones

(6)Suffering being together with the despised ones

(7) Suffering of not getting what one wants

(8) Suffering of the flourishing of the Five Skandhas

Eight Winds 八风

Or the Winds of Eight Directions. Most people are usually moved by the winds of the eight directions:

(1) Praise

(2) Ridicule

(3) Suffering

(4) Happiness

(5) Benefit

(6) Destruction

(7) Gain

(8) Loss

Eightfold Path 八正道

The eight right ways for the Arhat leading to Nirvana. The eight are:

(1) Right View

(2) Right Thought

(3) Right Speech

(4) Right Action

(5) Right Livelihood

(6) Right Effort

(7) Right Remembrance

(8) Right Concentration

中国佛教宗派简表

汉语系佛教宗派简表 藏语系佛教宗派简表

世界佛教论坛由两岸三地佛教界发起于2005年,其宗旨是为世界佛教徒搭建一个交流、合作、对话的高层次平台,为中华佛教界提供一个宽阔的大有作为的舞台,更为海峡两岸佛教交流提供良好契机。 宗旨:为热爱世界、关爱生命、护持佛教、慈悲为怀的有识之士,搭建一个平等、多元、开放的高层次对话、交流、合作的平台。 原则:遵循佛陀的伟大教诲,无论南传北传、出家在家、教内教外,皆可平等参与;无论显教密教、真谛俗谛、世出世法,皆圆融无碍。 理念:一粒种子可以长出一片森林.一种观念可以唤醒一群迷惘的心灵一个论坛则可以播撒无数的种子与观念。人心安宁、世界和平.就在我们的心念之间。 目标:面对这个并不安宁的世界,"世界佛教论坛"要为全球吹来一股和风、带来一团和气。"和谐世界,从心开始".就是要争取人类的一个"新六和"的愿景.即"人心和善,家庭和睦,人际和顺,社会和谐,人间和美,世界和平,最终共同致力于一个和谐的世界。" 宣言:时惟佛诞吉日,普天同庆。各国大德群贤,云集香江;赏紫荆之幽香,品文化之多元。秉承佛陀遗教,广开法筵;再启佛教论坛,共沾法益。 万物莫不仗缘而生,世界咸依共业所感。当今时代,世有不平,生态失衡;人有不和,行止乏仪;心有不安,贪欲不止。故和谐世界之建设,须从心开始,和合众缘,当同愿同行。 虚空有尽,行愿无穷;随愿所成,行愿合一。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故与会大德同发六愿,共倡六行: 愿人心和善,惜缘护生,同行感恩。 愿家庭和乐,亲情稳固,同行奉献。 愿人际和顺,沟通互助,同行结缘。 愿社会和睦,各得其所,同行包容。 愿文明和谐,彼此欣赏,同行尊重。 愿世界和平,化怨为友,同行分享。 和谐世界,从心开始;和合众缘,同愿同行。

日语生活场景词汇——佛教用语

日语生活场景词汇——佛教用语 仏教用語集【あ】いうえお ●愛別離苦(あいべつりく)会った者は、いつかは必ず別れなければならない時が来る。その別れの苦悩のこと。四苦八苦というときの八苦の一つ。 ●阿修羅(あしゅら)大海の底に一大王国をもち、きわめて好戦的で勇猛な鬼神。単に修羅ともいう。 ●阿羅漢(あらかん)小乗仏教では、最高の悟(さとり)に到達した者を意味している。修行者の最高の段階である。 ●悪人正機(あくにんしょうき)悪人こそが、阿弥陀仏の救済の第一の対象となっているということ。 ●行脚(あんぎゃ)僧侶が修行のために、善き師を求めて諸国、諸地方を回って歩くこと。 ●安居(あんご)外出に適しない雨期の間、僧侶が一カ所に定住して静かに修行するならわしのこと。四月十六日から七月十五日までの期間を夏(げ)安居という。 ●安心(あんじん)仏の教えにより、不動の心の平安を得ること。浄土教では、阿弥陀如来の本願を疑わず、極楽に往生できると信ずる心。仏教用語集あ【い】うえお ●一乗(いちじょう)「乗」とは、のりもののことで、大乗仏教の唯一究極の理のこと。

●一期一会(いちごいちえ)一期とは一生涯のこと。今日のめぐりあわせは、生涯ただ一度だけのこととなるとの意味。 ●一刹那(いっせつな)きわめて短い時間のこと。一瞬のことと思えばよい。 ●一箇半箇(いっこはんこ)ひとつと半分のことであるが、人間についていう場合、数のごく少ないこと。 ●一即一切(いっそくいっさい)一がそのまま全体であり、全体の中に個があると共に、個の中に全体が含まれているという考え。 ●一念三千(いちねんさんぜん)一念の心の中には、宇宙の森羅万象あらゆるものがそなわっているという意味。 ●因果応報(いんがおうほう)ある原因によって、それにふさわしい結果が報われるということ。簡単にいえば、善因善果?悪因悪果である。果はまた因を生み、次の果をみちびいていく。 ●因縁(いんねん)ある結果を生む直接の原因が因で、その因から結果に至らしめる間接の原因が縁。あらゆるものは縁で生ずると仏教は説く。 ●一蓮托生(いちれんたくしょう)極楽浄土の蓮の花の上に、共に生まれ出たいと一心に願うこと。この意味が転化して、普通、運命を共にするという意味にも使われている。 仏教用語集あい【う】えお ●有為転変(ういてんぺん)有為は因縁によってつくられた現象、存在であり、それが次々と変化していくこと。

f佛教带来的词汇

佛教为中国文化带来的词语 汉魏至隋唐期间,随著佛教文化的广泛渗入,为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了数万条词语,在汉语词汇中留下了浓厚的佛教文化气息,使汉语中的成语、词汇更加的丰富、五彩斑斓,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常用词语都有近五百条。比如:现在、如实、实际、真谛、单位、迷信、无常、净土、慈悲、相对、如是、上乘、有缘、化身、忏悔、生老病死、菩萨心肠、大千世界、不可思议、一丝不挂、芸芸众生、想入非非、盲人摸象、三心二意、在劫难逃、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执迷不悟、恍然大悟、当头棒喝、走火入魔……。如果我们离开了这些词语,恐怕连话也说不成了。虽然我们可能不懂佛法,但确实已经潜移默化,受到了佛法的熏陶。下面这些词语也是啊! 1. 十八层地狱,十八罗汉,十恶不赦,七手八脚,八字没见一撇 2. 顽石点头,恶口伤人,称心如意,借花献佛,爱河,烦恼,浩劫,流通,家贼难防 3. 野狐禅,羚羊挂角,欲火,宿命,弹指,随缘,森罗万象,雁塔题名,悲观等

4. 药医不死病,面壁,相应,皆大欢喜,挂羊头,卖狗肉,顺水推舟,看风使帆 5. 味同嚼蜡,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宗旨,单刀直入,单位,净土,空中楼阁 6. 一日不做,一日不食,一心不乱,一报还一报,一丝不挂 7. 正宗,功德无量,本来面目,电光石火,叶落归根,四大皆空,头头是道,对牛弹琴等 8. 开眼界,天花乱坠,无风起浪,无边,无事不登三宝殿等 9. 三头六臂,大千世界,口头禅,门外汉,习气 10. 劫后余生,抛砖引玉,报应,伸手不见五指,作茧自缚,作贼心虚等 11. 执著,有口皆碑,在劫难逃等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文章还是语中,佛教成语使用已经非常普遍,只是很少有人会觉察到而已。 当我们上门求人办事的时候,会说:无事不登三宝殿。这是典型的佛教成语。三宝殿是指代表佛法僧的殿堂,原意是:只有遇到事情时,才会想起到寺院寻求帮助。后来比喻登门求人办事。 我们替人求情时,会说:不看僧面看佛面。这又是典型的佛教成语。僧、佛都是世人敬仰的对象,二者的阶次有高下,“佛”是佛教的信仰目标,而“僧”是佛教的信仰徒众,所以汉地有“不看僧面看佛面”的说法,用来比喻请看在第三者的情面上,帮助或宽恕某一个人。

佛教词汇大全

2010年8月23日 第63期 总第280期 雪野办事处为民解忧受称赞 近日,东明路街道办事处登门送锦旗,感谢管网所雪野办事处员工冒高温顶烈日,为小区居民解决用水困难。事情发生在8月3日晨6时许,街道辖区尚博路799弄居民区一根地下水管突然破损,造成该小区34号至39号共3幢大楼、6个门洞、186户居民家中完全断水。当天适逢39.6度高温,面对居民因天热酷暑又遇断水困扰难题,街道办事处向浦东威立雅公司紧急求援。虽然物业水管不属于维修范围,但雪野办事处想群众所想、急居民所急,不讲任何条件,在第一时间派出了专业队伍赴小区抢修。为尽快修复水管,还调用了大型设备来掘路。抢修队员们在烈日的照射下挥汗如雨地作业,其敬业精神令人感动,受到在场居民的纷纷赞扬。抢修过程中,为保障居民基本用水,送水车在现场一直服务到恢复通水,使送水车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关键作用。特别要指出的是,抢修工作完成后,第二天凌晨该小区另一处水管也发生爆裂,雪野办事处同样火速前往掘路抢修,直至4日中午12时,恢复了居民正常用水。(公共关系部高德禄) 驻场保障组救人、“救水”两不误 8月13日下午,40℃的高温成了近期最为炎热的一天。驻场保障组不惧高温,赶往C片区非洲联合馆查看空调机组内装水压不稳的情况。行驶至长清路时,邱海雷看到一位“小白菜”在沿途拦车,“麻烦你们把游客送到出入口,游客病了他要叫车回家。”志愿者说道。询问情况后,邱海雷和庄文俊赶快将游客扶上了车,其余两人则步行赶往非洲联合馆。此时,游客双手捂着腹部已经疼得说不出话

了,两人顾不得多想,一路鸣笛将游客送到最近的医疗站,在和医生做了简单的交待后,又匆匆的赶往非洲联合馆和其他两人汇合后处理用水问题。帮助非洲联合馆处理好用水问题后,一行四人放心不下那位游客,在返回驻场保障组的路上又赶到医疗站,医生告诉他们,该名游客被诊断为急性盲肠炎,还伴有发烧症状,已经被紧急送往园外医院了,多亏了及时的救助,晚了可能有生命危险。在保障园区供水运营的同时,能够力所能及地帮助身边人,驻场保障组的成员都觉得非常值 得。(管网所华瑛) 光荣榜 在世博运行保障“服务世博、奉献世博”创先争优活动、立功竞赛活动中,我公司捷报频传,涌现出可歌可颂的先进事迹和先进集体与个人: 1、管网所阀门二队——荣获上海市工人先锋号称号; 2、驻场保障组——荣获得上海世博园区运行保障立功竞赛“月度冠军”、城投总公司世博运行保障单位世博先锋号流动红旗; 3、雪野办事处——荣获城投总公司世博运行保障单位“城投工人先锋号”称号。 4、管网所邱海雷——荣获上海市世博先锋一线行动“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5、管网所庄文俊——荣获上海世博工作优秀个人、城投世博服务明星称号; 6、管网所何晔——荣获上海世博园区运行保障立功竞赛“月度冠军”(个人)、城投世博服务明星称号; 7、凌桥水厂杨勇——荣获上海世博工作优秀个人称号;

佛教术语英译

究竟菩提心Absolute Bodhi Citta - 完全觉醒、见到现象之空性的心; 甘露Amrta (藏文dut tsi) :一种加持物,能帮助心理及生理疾病的复元。 阿罗汉Arhat (藏文Dra Chompa):已净除烦恼障的小乘修行者暨成就者。他们是完全了悟的声闻或独觉(或称缘觉)圣者。 观音菩萨AvalOkiteSVara (藏文ChenreZig):大悲心本尊,是西藏人最广为修持的本尊,因此被尊为西藏之怙佑者。观音菩萨的心咒是「嗡嘛呢贝美吽」,六字大明咒或六字明咒。 中阴(藏文Bardo):字义为「介于两者之间」。中阴总共有六种,一般指的是介于死亡及再度受生之间的状态。 菩提心Bodhi Citta (藏文Chang Chup Sem):义为「开悟或证悟之心」。 菩萨Bodhi SattVa (藏文Chang Chup Sem Pa):义为「展现证悟心者」,亦指为了救度一切众生脱离轮回苦海,而誓愿修持以菩提心为基础的大乘法门及六波罗蜜的修行者。 菩萨戒Bodhi SattVa Vow (藏文Chang Chup Sem Gyi Dong Pa):修行者为了引领一切众生皆成就佛果而誓愿修行并领受的戒。 佛性Buddha Nature (梵文tathagatagarbha,藏文deshin shekpe nying po),又称为「如来藏」:是一切众生皆具有之原始本性。开悟就是佛性的彰显,因此,佛性往往被称为佛的本质,或开悟的本质。 释迦牟尼佛Buddha Sakyamuni (藏文Shakya Tubpa):往往又称为瞿昙佛(Gautama Buddha),指贤劫千佛当中最近出世、住于公元前五百六十三年至四百八十三年间的佛。 法道Buddhist Path (藏文lam):得到正觉或证悟的过程,亦指修行的三种逻辑次第;根、道、果「」中的道。 圆满次第Completion Stage (藏文dzo rim):在金刚乘,禅修有两个阶段:生起次第及圆满次第。圆满次第是密续禅修的方法,在这个阶段,行者由于体内气脉及能量的变化而得到大乐、明性及无念的觉受。依因缘而存在Conditioned Existence (梵文SamSara,藏文Kor Wa):即轮回的现象。 勇父Daka (藏文ba wo):相对于空行母之男性,已经全然开悟而且证量很高的瑜伽士。可能是已经得到此种成就的人,也可能是一位禅修本尊证悟心的非人道化身。 空行母Dakini (藏文khan dro):已经全然开悟而且证量很高的瑜伽女。她可能是已经得到此种成就的人,也可能是一位禅修本尊证悟心的非人道化身。 生起次第Development Stage (藏文Cherim):在金刚乘,禅修有两个阶段:生起次第及圆满次第。在生起次第的阶段,本尊的观想逐步建立并持续下去。 法、佛法Dharma (藏文Cho):一、指真理;二、指佛陀所教导我们修正言行的方法与修持成佛的法门(即佛法)。。 法性Dharmata (藏文Cho Nyi):义为「如是」、「事物之真实本性」、「事物之如如真相」。法性是完全开悟者所见到的现象,没有任何的障蔽及曲解。 法轮Dharma Chakra (藏文Cho Chi Khor Lo):佛陀的法教可分为三种层次:小乘、大乘及金刚乘,分别在三次转动法轮时所传授。 法界dharmadhatu(藏文Cho yings):一切现象所升起之片遍在界,无始亦无终。 法性dharmata(藏文Cho nyi):现象的真实本性,亦称为「如如自性」、「事物之真实本性」或「事物之本然自性」。 证道歌Doha(藏文gur):金刚乘行者随顺觉受及悟境而自然唱造的歌。通常是九字一句。 勇父Daka (藏文ba wo):相对于空行母之男性,已经全然开悟而且证量很高的瑜伽士。可能是已经得到此种成就的人,也可能是一位禅修本尊证悟心的非人道化身。 空行母Dakini (藏文khan dro):已经全然开悟而且证量很高的瑜伽女。她可能是已经得到此种成就的人,也可能是一位禅修本尊证悟心的非人道化身。 生起次第Development Stage (藏文Cherim):在金刚乘,禅修有两个阶段:生起次第及圆满次第。

佛教英语词汇对照总集

佛教英语词汇对照总集(整理ing...) 究竟菩提心Absolute Bodhi Citta - 完全觉醒、见到现象之空性的心; 甘露Amrta (藏文dut tsi) :一种加持物,能帮助心理及生理疾病的复元。 阿罗汉Arhat (藏文Dra Chompa):已净除烦恼障的小乘修行者暨成就者。他们是完全了悟的声闻或独觉(或称缘觉)圣者。 观音菩萨AvalOkiteSVara (藏文ChenreZig):大悲心本尊,是西藏人最广为修持的本尊,因此被尊为西藏之怙佑者。观音菩萨的心咒是「嗡嘛呢贝美吽」,六字大明咒或六字明咒。 中阴(藏文Bardo):字义为「介于两者之间」。中阴总共有六种,一般指的是介于死亡及再度受生之间的状态。 菩提心Bodhi Citta (藏文Chang Chup Sem):义为「开悟或证悟之心」。 菩萨Bodhi SattVa (藏文Chang Chup Sem Pa):义为「展现证悟心者」,亦指为了救度一切众生脱离轮回苦海,而誓愿修持以菩提心为基础的大乘法门及六波罗蜜的修行者。 菩萨戒Bodhi SattVa Vow (藏文Chang Chup Sem Gyi Dong Pa):修行者为了引领一切众生皆成就佛果而誓愿修行并领受的戒。 佛性Buddha Nature (梵文tathagatagarbha,藏文deshin shekpe nying po),又称为「如来藏」:是一切众生皆具有之原始本性。开悟就是佛性的彰显,因此,佛性往往被称为佛的本质,或开悟的本质。 释迦牟尼佛Buddha Sakyamuni (藏文Shakya Tubpa):往往又称为瞿昙佛(Gautama Bu ddha),指贤劫千佛当中最近出世、住于公元前五百六十三年至四百八十三年间的佛。 法道Buddhist Path (藏文lam):得到正觉或证悟的过程,亦指修行的三种逻辑次第;根、道、果「」中的道。 圆满次第Completion Stage (藏文dzo rim):在金刚乘,禅修有两个阶段:生起次第及圆满次第。圆满次第是密续禅修的方法,在这个阶段,行者由于体内气脉及能量的变化而得到大乐、明性及无念的觉受。 缘起Conditioned Existence (梵文SamSara,藏文Kor Wa):即轮回的现象。

善良美好的佛教啊词汇

阿弥陀佛 .慈濟小菩薩.慈濟服務志工.懿德母姊會 .慈濟委員聯誼會.慈濟筆耕隊.慈誠懿德會 《慈濟小菩薩》 慈濟兒童精進班的標誌,是兩個可愛的慈濟小菩薩,一男一女捧著慈濟法船,它代表著:慈濟小菩薩們以一顆赤子之心,來傳承慈濟的精神。 在慈濟家庭中長大的慈濟小菩薩,受到父母親的影響,他們年幼的時候就有深厚的善根。有些小菩薩平日會幫忙做家事或把零用錢存在撲滿裡,再 將「愛心撲滿」捐給慈濟。 小菩薩平時在各地分會、聯絡處參加每月的兒童精進班,寒、暑假則回花蓮參加慈濟學佛營、快樂健康營等活動。 《慈濟委員聯誼會》 慈濟功德會成立之初,以慈善濟貧為首要志業內容,為了聯繫委員間的情感,及溝通會務事項,每月在花蓮本會舉行「慈濟功德會委員會議」,會議中將各地人士發現的貧戶個案提出,討論救濟方式與發放金額。而當時委員多分布於花蓮,因此來參加會議者,都以當地人為主。 一九七二年,慈濟會務由花蓮逐漸向台北、台中、高雄、屏東地區拓展,為了加強委員間聯誼及交換工作心得,以促使會務更順利推展,證嚴上人決定由全省各地委員推派代表返回本會,召開全省委員聯誼會。 後來因會務發展快速,委員急速增加,並且有搭乘慈濟列車前來的會員, 因而改為委員、會員一起參加。 聯誼會開會日期,訂在本會每月農曆二十四日貧戶發放日前一個星期天。會中上人親自贈送精舍自製的小蠟燭,為當月壽星慶生祝福。除了上人開示外,志業體單位主管或專業人員也向大家報告相關訊息,另外還會安排師兄師姊上台現身說法,分享加入慈濟的心路歷程,後來也安排慈青、小

菩薩、兒童精進班、教師聯誼會等等慈濟團體的成員分享心得。聯誼會上,除了場內有這些例行活動外,場外還有捐血車、骨髓捐贈抽血處及捐款服務處,讓來參與盛會的人不錯失布施愛心的良機。 《慈濟服務志工》 慈濟除各式團體成員外,還有數目龐大的志工群。一般人最常聽到的是醫院志工,事實上慈濟基金會花蓮本會及各地分會、聯絡處都有不同種類的志工。例如幫助環保、資源回收,稱為「環保志工」,其餘類推。 慈濟服務志工的標幟,是一雙相握的手,周圍繞著一顆完整的心。它代表慈濟人發的願:「手心向下,歡喜地給予,不要手心向上有所求。」這正表示每一個慈濟人要隨時與證嚴法師及其他慈濟人「心手相連」,而且慈 濟人知道「施比受,更有福。」 慈濟服務志工,又稱慈濟「活動的服務台」。 《慈濟筆耕隊》 為了讓慈濟文化工作能傳播得更久遠、廣闊,「慈濟筆耕隊」於一九八九年十月十五日在台北正式成立,並肩負起慈濟歷史編撰的重責大任。 筆耕隊成立的宗旨為:一、詳實記載慈濟功德會推動慈濟志業的過程,為慈濟歷史做見證;二、透過文章闡發,讓慈濟精神傳播十方,並期能闡揚光明正信的佛教;三、發揮文化工作的影響力,落實淨化社會功能。 上人期許所有筆耕隊員:「以筆耕耘慈濟福田」,「以拓荒者勇毅不懈的 精神,寫出慈濟眾多感人的故事」。 筆耕隊的工作包括:一、錄音帶整理——證嚴上人開示、各項聯誼聚會中委員的現身說法、慈濟世界廣播電台的人物專訪等等;二、訪貧、當志工的見聞與心得,參加各項活動的感想、人物專訪、個人改變習氣或改過遷善的心路歷程、慈濟世界所見聞的點滴小故事,個人進入慈濟的因緣等等,信手拈來,提筆為文,為慈濟留下珍貴的史頁。 《懿德母姊會》 為了培育優秀的護理人才,並希望在生活中,給予離家就學的學生們更多家庭般的照顧,能享受到如家庭般的溫情,證嚴上人於一九八九年十月二十五日在慈濟護專成立「懿德母姊會」,親自遴選慈濟委員擔任,扮演學生們生活上另一位家人——較年長已婚的為媽媽,較年輕未婚的稱姊姊,

佛教相关英语词汇

佛教相关英语词汇: 佛教 Buddhism 三大语系佛教 Three languages of Buddhism: 汉语系佛教 Chinese LanguageBuddhism 藏语系佛教 Tibetan LanguageBuddhism 巴利语系佛教 Vajrayana Buddhism(Lamaism) 中国佛教 Chinese Buddhism 佛经 May “Triratna”bless 法师 Master/Venerable 长老 Thero/Venerable 大长老 Mahathero/ Most Venerable 方丈/主持 Abbot 佛教宗派 Buddhist School 佛教仪式: BuddhistCeremony/Buddhist Service for 和平祈祷法会 Buddhist Praying Ceremony for World Peace 礼佛 pay respect for Buddha 颂经 Sutra Chanting 香炉 Incense burner 上香 To offer incense to Buddha 因果 Cause and effect 成道/成佛 Toobtain the Buddha-hood 觉悟 To get enlightenment 三皈五戒

The ceremony for lay Buddhists to go to the Buddha for refuge, goto the Dharma for refuge, go to the Sangha forrefuge and to follow the five commandments of Buddhism(no killing,no stealing,no sexualmisconduct,no lying,no intoxicant) 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既是佛教 “To do no evil, to do only good, to purify the will, is thedoctrine of all Buddhas” 做功德 To make contribution to 普渡终生 To save all living beings from sufferings Amitabha 阿弥陀佛 Avalokiteshvara 观音 Bhodisattva 菩萨 释迦牟尼佛Buddha Sakyamuni 观音菩萨AvalOkiteSVar affinities 因缘* (with emphasis on good relationships) All living beings have the Buddha-nature; all can become Buddhas.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 almsgiver / giving host 施主** attain to wisdom 开智慧* attendant 侍者* blessing / blessedness 福(It depends on where to use.) (bring forth)Bodhi resolve, Bodhi-mind, Bodhichitta/Bodhicitta or resolve for enlightenment (发)菩提心* Bodhimanda 道场= Way-place * Buddhist Canon = Tripitaka 三藏* calligraphy 书法* cause and effect 因果* causes and conditions 因缘(with emphasis on the theory, eg. 12 causes and conditions)* couplet 对联* cycle of rebirth 轮回* cymbals 钹 draw straws 抽签* eight virtues of filiality, fraternity, loyalty, trustworthiness, propriety, righteousness, incorruptibility, a sense of shame 八德:孝,悌,忠,信,仁,义,廉,耻 Four-armed Gwan Yin (Avalokiteshvara)四臂观音 four-stage Arahat 四果罗汉* Kashaya 袈裟* left-home people 出家人* repent and reform 忏悔* Teaching Transmitter 教授和尚* turn on the wheel of rebirth 轮回*

日语中的佛教词汇

仏教用語集【あ】いうえお ●愛別離苦(あいべつりく)会った者は、いつかは必ず別れなければならない時が来る。その別れの苦悩のこと。四苦八苦というときの八苦の一つ。 ●阿修羅(あしゅら)大海の底に一大王国をもち、きわめて好戦的で勇猛な鬼神。単に修羅ともいう。 ●阿羅漢(あらかん)小乗仏教では、最高の悟(さとり)に到達した者を意味している。修行者の最高の段階である。 ●悪人正機(あくにんしょうき)悪人こそが、阿弥陀仏の救済の第一の対象となっているということ。 ●行脚(あんぎゃ)僧侶が修行のために、善き師を求めて諸国、諸地方を回って歩くこと。 ●安居(あんご)外出に適しない雤期の間、僧侶が一カ所に定住して静かに修行するならわしのこと。四月十六日から七月十五日までの期間を夏(げ)安居という。 ●安心(あんじん)仏の教えにより、不動の心の平安を得ること。浄土教では、阿弥陀如来の本願を疑わず、極楽に往生できると信ずる心。 仏教用語集あ【い】うえお ●一乗(いちじょう)「乗」とは、のりもののことで、大乗仏教の唯一究極の理のこと。 ●一期一会(いちごいちえ)一期とは一生涯のこと。今日のめぐりあわせは、生涯ただ一度だけのこととなるとの意味。 ●一刹那(いっせつな)きわめて短い時間のこと。一瞬のことと思えばよい。 ●一箇半箇(いっこはんこ)ひとつと半分のことであるが、人間についていう場吅、数のごく尐ないこと。 ●一即一切(いっそくいっさい)一がそのまま全体であり、全体の中に個があると共に、個の中に全体が含まれているという考え。 ●一念三千(いちねんさんぜん)一念の心の中には、宇宙の森羅万象あらゆるものがそなわっているという意味。 ●因果応報(いんがおうほう)ある原因によって、それにふさわしい結果が報われるということ。簡単にいえば、善因善果?悪因悪果である。果はまた因を生み、次の果をみちびいていく。 ●因縁(いんねん)ある結果を生む直接の原因が因で、その因から結果に至らしめる間接の原因が縁。あらゆるものは縁で生ずると仏教は説く。 ●一蓮托生(いちれんたくしょう)極楽浄土の蓮の花の上に、共に生まれ出たいと一心に願うこと。この意味が転化して、普通、運命を共にするという意味にも使われている。 仏教用語集あい【う】えお ●有為転変(ういてんぺん)有為は因縁によってつくられた現象、存在であり、それが次々と変化していくこと。 ●浮世(うきよ)憂世とも書く。憂いと苦悩にみちた世の中、定めのない現世をいう。 ●有象無象(うぞうむぞう)有形のものと無形のもの、すなわち一切のものをいう。 ●有頂天(うちょうてん)天上界の九つの天のうち、最も高い天の名。得意の絶頂にあることをも

八大佛教宗派

中国汉传佛教八大宗派的特点浅谈?? 八大宗派的特点可以用一偈浅而概之:密富禅贫方便净,唯识耐烦嘉祥空。传统华严修身律,义理组织天台宗。 首先:“密富禅贫方便净”这句中说明了三大宗派的修持特点。“密富”告诉我们,在八个宗派里面,如果要学密宗的话,在经济上必须是富有的。密宗也称为“密教”“秘密教”“真言乘”“金刚乘”等。由于自称授法身佛大日如来深奥秘密教旨的传授,为真实言教,这种真言奥秘,若不经灌顶和秘密传授,不得任意传习,及显现于人,因而得名。又由于他修习在密想应,又称“瑜伽密教”。密教本是公元七世纪以后,印度大乘佛教的一些派别(中观,瑜伽)与婆罗门教——印度教相结合的产物,很快就传入中国,成为中国佛教的一个宗派。那为何称为“密富”呢?因为密宗的坛场要布置的非常精致庄严,道具的打造材料非金即银,或者是铜质的铸造,样式很多,并且要样样齐全。修持作法,每次都要花相当的时间,对于上师更要有优厚的供养,所以要如法学密,经济上必须富裕,时间上相当空闲的人才好修学。 “禅贫”是不是说禅很贫穷呢?非也。禅宗是中国化最为典型的中国佛教宗派。主张用禅定概括佛教的全部修习而得名。又由于自称传佛心印,以觉悟众生心性的本原佛性为主旨,故又称为“佛心宗”。他渊源于印度佛教,而形成于传统文化之中,于隋唐时正式创立,到唐未五代时达极盛,宋元以后仍继续流传发展。那什么叫“禅贫”呢?如果你想学禅宗,没钱不要紧,因为禅者的修行生活,无论山林,水边,茅蓬,只在双腿一盘,就可参禅了。古代禅宗祖师大德们,有的常年居住在山林里,吃的是野菜杂果,穿提粗布麻衣,虽然生活是这样的清贫淡泊,但是他们的禅定之乐是无穷的。 “方便净”讲的是净土宗的修持特点。净土宗因专修往生阿弥陀佛净土而得名。该宗倡导简易的念佛法门,故又有“念佛宗”之称。相传东晋慧远大师曾在庐山邀集僧俗成立白莲社,发愿往生西方净土,慧远大师因此而被奉为净土宗“初祖”,净土宗也因此而称“莲宗”。而一般认为净土宗的实际创史人应该是唐代的善导大师,其先驱可上溯到昙鸾大师与道绰大师。而之所以说是“方便净”是说修行净土宗的念佛法门,不管什么行业,身分,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修持的,所以最方便的修持方法,非净土宗莫属了。 其次“唯识耐烦嘉祥空”是讲唯识宗和嘉祥宗的特点。 “唯识耐烦”就是说学法相唯识的人必须要有耐烦的心。法相唯识宗因通过分析法相而得出万法唯识的结论故得名,也称“法相宗”或“唯识宗”由于该宗的创史人玄奘大师和窥基大师长住慈恩寺,窥基大师还有“慈恩大师”之称,因此又称“慈恩宗”,又由于《瑜伽师地论》为该宗的根本经典,故也有称之为“瑜伽宗”。此宗为什么要有耐烦的心呢?因为法相唯识宗里面的名相很烦琐,义理层次比较复杂,你如果不耐烦就无法把他的头绪搞清楚,一进入法相唯识宗里如堕云里雾中。所以学唯识必须象学数学一样,要耐得住烦,才能学得通。 “嘉祥空”讲的就是三论宗的特点。三论宗因以龙树菩萨的《中论》,《十二门论》和提婆菩萨的《百论》为主要典籍而得名。又因主张“诸法性空”也称“法性宗”。为了区别也称法性宗的天台宗和华严宗,又称为“空宗”。此宗自罗什大师译出三论以来,研究三论者代不乏人。至隋吉藏大师而集大成,正式创立了“三论宗”。之所以说“嘉祥空”是因为三论宗的吉藏大师在研究三论时,住在嘉祥寺,故把他称为“嘉祥大师”,又因为他是三论宗的集大成者,故又名嘉祥宗。而此宗所依据的《中论》等三论的内容完全是阐明缘起性空的般若智慧,所以称他为“嘉祥空”。 接下第三句是“传统华严修身律”讲的是华严宗和律宗的特点。 “传统华严”是在说明华严宗的特点。华严宗因奉《华严经》为主要经典而得名;又因其实际创史人法藏大师,被武则天赐号“贤首”,后人称法藏大师为“贤首大师”故又称“贤首宗”;该宗主要发掘”法界缘起”的旨趣,因而又有“法界宗”之名。而所谓的“传统华严”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知道中国号称是大乘佛教的国家,中国佛教的大乘思想就是以华严宗为

佛教英汉对照词典词语列表

佛教英汉对照词典词语列表 [佛教英汉对照词典]佛教英汉对照词典——【AKUSHALA】 [佛教英汉对照词典]佛教英汉对照词典——【恶业】 [佛教英汉对照词典]佛教英汉对照词典——【ALAYA】 [佛教英汉对照词典]佛教英汉对照词典——【阿赖耶】 [佛教英汉对照词典]佛教英汉对照词典——【布施】 [佛教英汉对照词典]佛教英汉对照词典——【AMITABHA】 [佛教英汉对照词典]佛教英汉对照词典——【阿弥陀佛】 [佛教英汉对照词典]佛教英汉对照词典——【AMITABHA SUTRA】[佛教英汉对照词典]佛教英汉对照词典——【阿弥陀经】 [佛教英汉对照词典]佛教英汉对照词典——【ANAGAMIN】 [佛教英汉对照词典]佛教英汉对照词典——【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教英汉对照词典]佛教英汉对照词典——【ARANA】 [佛教英汉对照词典]佛教英汉对照词典——【阿兰那】 [佛教英汉对照词典]佛教英汉对照词典——【ARHAN】 [佛教英汉对照词典]佛教英汉对照词典——【阿罗汉】 [佛教英汉对照词典]佛教英汉对照词典——【ARHAT】 [佛教英汉对照词典]佛教英汉对照词典——【阿修罗】 [佛教英汉对照词典]佛教英汉对照词典——【A V ALOKITESV ARA】[佛教英汉对照词典]佛教英汉对照词典——【观世音菩萨】 [佛教英汉对照词典]佛教英汉对照词典——【A V ATAMSAKA SUTRA】回复引用收藏分享举报顶端 我家的大榕树离线 级别: 正八品下征事郎 爵位: 显示用户信息UID: 9470 精华: 0 发帖: 737 历史币: 4738 元 白银: 69 两 黄金: 0 两 交易币: 0 好评度: 557 点 管理积分: 0 点 学术积分: 0 点 在线时间: 60(时) 注册时间: 2007-03-02

中国化的佛教宗派

中国化的佛教宗派 禅宗是中国佛教一大宗派。主张修习禅定,故名。又因以参究的方法,彻见心性的本源为主旨,亦称佛心宗。传说创始人为菩提达摩。禅宗提倡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见性成佛。主要依据是达摩的“二入”、“四行”学说。“二入”指“理入”和“行入”。理入是凭借经教的启示,深信众生同一真如本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盖,不能显露,所以要令其舍妄归真,修一种心如墙壁坚定不移的观法,扫荡一切差别相,与真如本性之理相符,寂然无为。这是该宗的理论基础。行入即“四行”:报怨行、随缘行、无所求行与称法行,属于修行实践部分。禅宗的一切思想,皆从以上引申扩充而来。 天台宗,中国佛教宗派之一。实际创始人是陈隋之际的智钑(531~597)。因常住浙江天台山,故名。天台宗以《法华经》为主要教义根据。智钑注有《法华玄义》、《摩诃止观》、《法华文句》,被奉为天台三大部。其判教,主张“五时八教”,把自己信奉的

《法华经》列为佛的最高最后的说法。其教义主张一切事物都是法性真如的显现,以中、假、空三谛圆融的观点解释世界。 华严宗,又称贤首宗、法界宗、圆明具德宗。本宗依《大方广佛华严经》立法界缘起、事事无碍的妙旨,以隋代杜顺和尚(公元五五七至六四○年,即法顺)为初祖。因依《华严经》立名,故称华严宗。华严宗以《华严经》为最高经典,并从《华严经》的思想,发展出法界缘起、十玄、四法界、六相圆融的学说,发挥事事无碍的理论。此派从盛唐立宗,至武宗灭佛后,逐渐衰微。 净土宗,中国佛教宗派之一。亦称"莲宗"。这一宗派认为靠个人的力量企图解脱现实世界的苦难是不可能的,必须依靠佛力的接引、援救,才能离开现实的污秽的世界,往生西方净土。净土宗用念佛名作为宗教修行的主要方法。每天念佛万声以至十万声,长期养成习惯,死后即可得到佛的接引,送往西方安乐净土。由于修行简易,不要理论,

佛教语言与汉语词汇

佛教语言与汉语词汇 在汉语史上,汉语大规模地吸收外语来源的词共有三次:一是战国时期,主要是匈奴、西域来源的词;二是魏晋至陏唐时期,主是梵语系统来源的佛教词语;三是明清时期,主要是来自西方语源的词。其中来自佛教的词是对汉语影响最大的一次。梁启超先生曾统计日本人所编的《佛教大辞典》共收有“三万五千余语”。(据梁晓虹文) 以下习见的语辞,是我随手组合而成,但从中可以看到佛教语言与汉语文化的密切关系。大千世界,烦恼丛生。诸佛菩萨,指点迷津。 众生平等,同趋菩提。金刚不动,解脱功成。 世界无常,刹那须臾。我佛慈悲,曲设方便 神通自在,游戏三昧。妙悟境界,冷暖自知。 一丝不挂,想入非非。百尺竿头,不可思议。本课程分九个部分讲授佛教语言。 一、本生故事【舍身饲虎】(菩萨舍己为人不惜牺牲一切)

【舍身求法/半偈/雪山半偈】(帝释天见雪山大士苦修,化为罗刹,试探其心,读了过去诸佛所说的半偈“生灭灭己,寂灭为乐”。大士闻半偈而心喜,为求后半偈,毅然舍身投崖。) 【群魔乱舞】(当悉达多乔答摩坐在菩提树下冥思苦索的时候,波旬率领众魔来到这里,千方百计地捣乱、搔扰他。释迦牟尼不为所动,魔王只好率领群魔退去。这一传说说明:要想达到觉悟的境界,必须战胜来自内心的贪欲,也必须战胜来自外界的各种诱惑)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警觉修行过程中难免出现的各种魔事) 【大彻大悟】(彻悟的境界,完全觉悟的境界) 【现身说法】(根据大众部“超人间佛陀”的理论,佛教宣称释迦牟尼能显现出各种各样的形象,向不同的人讲说佛法,是为现身说法。后来指以亲身经历为例证,对人进行解说或劝导。现身的意思已经由显现人身变化为亲身经历) 二、缘起【三世有缘】

佛教祝福吉祥语大全

佛教祝福吉祥语大全 导读:本文是关于佛教祝福吉祥语大全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时间成就一切)时间可以造就人格,可以成就事业,也可以储积功德。 2、慈悲心是人性的美德,是佛性的妙用,是美女的身材,是男人的智慧,是社会的和谐。 3、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4、春有百花,秋有明月。夏有凉风,冬有飘雪。心中若无烦愁事,便是此生好时节!祝吾友开心! 5、(拾己为人)佛教的真正精神在于不为自己,一切只为众生求安乐,宁可拾己,以自己的牺牲使他人得到安乐。 6、真心祝愿您身体安康,违缘消灭,顺缘增长,广闻深思,勤修佛法,六时吉祥! 7、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问自已,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8、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 9、精进努力修行不是改变自己的容貌,不是获得种种境界,也不是创造福慧,而是寻回原本的初心——赤子般的心。 10、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佛语有着令人心静的魅力。在浮世繁华中,他就如同一道清清泉水滋润着世人的心田。无欲无求,

祝福无边! 11、愿我三世累积的一切善根都回向与您,惟愿您速疾成就无上菩提!愿我生生世世都能作您菩提路上的助伴!恭祝新年吉祥如意! 12、做人不要急功近利,带着一份宁静的心情,不被外界所扰,不被诱惑所困。得与失,成和败,聚或散,安然地接受一切好与不好。随心,随性,随缘! 13、(用慈施悲)把贪念转为满足,把满足化作慈悲;如此,不但能自我满足,还可发挥「用慈施悲」的爱心。 14、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15、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 16、生活的最髙境界是慈悲、知足、感恩。具体表现是简单、无欲、解脱、自在。 17、(赤裸裸地来去)人出生时,是一身赤裸裸地来;在世间忙碌了几十年,到最后也是一物不带而赤裸裸地走! 18、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 19、我们的心有很多种作用,这些作用一半害己害人,一半利己利人。净化自己的心就是去除掉不好的心识作用,不令恶质的作用生出来。 20、菩萨心无取舍,如大月轮,圆满寂静,即是涅盘。 21、(一生的行为)人一生的行为,不管是善是恶,皆由时间所

佛家宗派唯识宗

佛家宗派唯识宗 72、第六识:意识 问:何以知有佛?佛从何来? 答:何以知无佛?“无佛”从何来? 问:我想问的是这个时候的知,是属于八识中的哪一识? 答:哦!你是说思维心哪。思维心是第六识。 73、第七识:我执 (1)初生婴儿有没有我执? 问:初生婴儿有没有我执? 答:我执是第七识的功能,而第七识是从第八识生起的。众生的我执是与生俱来的,初生婴儿当然有我执。 (2)第七识干什么? 答:这个搬运工是很辛劳的。忙于把第六识的妄想造作搬进第八识,形成种子——种因;还忙于把第八识里遇缘成熟的种子搬出来虚妄现行——受果。 (3)只信俱生我执能断,不知如何断? 答:选一个适合您的法门,一门深入,锲而不舍。直到瓜熟蒂落、水到渠成。那时再回头看咱们现在的贴子,可笑之极,都是戏论! 74、第八识:心王 (1)第八识在睡觉的时候在哪里? 答:无论睡着或醒着,第八识都在心窝处。即使入了灭受想定,前七识都不现行了,第八识还在心窝处。第八识一旦离体,人就死了。 (2)人的第八识和蚂蚁的第八识有什么不同? 答:一群蚂蚁的第八识大体相同(共业),也各个不同(别业)。第八识藏有业力种子,故又称含藏识。 (3)第八识是一还是多? 答:“人”,是一还是多? 问:真身(一灵)是一人一个还是大家公用一个? 答:大海的众多浪花是一个水还是几个水? (4)第八识现行等,都是不得已而强说 问:“第八识靠什么进入、离开身体?”《八识规矩颂》”受熏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公”。 答:因缘。其实,进入、离开、起现、现行等,都是不得已而强说。 “进入、离开”就是说的“起现、现行”,并非“进入、离开”排斥了“起现、现行”。“起现、现行”也囊括了“进入、离开”,并非“起现、现行”不包含“进入、离开”。就象“清净本然”和“山河大地”一样,本不对立。还记得“云何忽生”这个问答吧:问: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答: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

常见佛教用语

佛教用语 我们今天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世界”、“实际”、“真理”、“相对”、“绝对”、“单位”、“律师”、“刹那”、“方便”、“大无畏”、“开眼界”等大量词汇,都是在佛教传入中国后随之产生并逐步走向人文化、世俗化,且为全社会大量应用的;就连描写男女爱情时所用的“心心相印”,以及校园里流行的“导师”、“作业”等用语也与佛教文化有着不解之缘;至于由佛教文化所派生的成语典故,如“大干世界”、“一尘不染”、“皆大欢喜”、“无事不登三宝殿”等等,更是数不胜数。 三生有幸:佛教称前生、今生、来生为三生。这个成语形容幸运无比。多用在初次见面的客套话。 大显神通:神通,佛教、道教指无所不能的力量,泛指高超的本领。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充分显示自己高超的本领。 一尘不染:佛家称外界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了物欲,不被六尘所沾染,保持心地洁净。现用来比喻做官清廉,或人品纯洁高尚,丝毫没有沾染坏习气。也用来形容环境或物体非常洁净。 花花世界:《华严经》说:“佛土生五色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后俗语“花花世界”源于此。花花世界一般形容繁华之地,尘世间。 志愿:出于《华严经·入法界品》,泛指志向意愿。 抖擞:抖擞是僧人修持的一种苦行。修苦行的僧人,能断除对饮食、衣服、住处等贪著烦恼,就像去掉衣服上的灰尘一样。《法苑珠林》中说:“西云头陀,此云抖擞,能行此法,即能抖擞烦恼,去离贪著,如衣抖擞,能去灰尘。”抖擞,后来的意思是振作、奋发等。 江湖:江西、湖南古时禅风极盛,由此而泛指禅僧为江湖。《传灯录·石头章》记载:当时,很多禅僧来往于江西马祖道一禅师和湖南石头希迁禅师门下参学,由此称这些禅僧为江湖。但现在“江湖”的意思与原意相距甚远。 一刀两断:《五灯会元》卷中有:“一刀两段,未称宗师。”意谓虽能干净利落地判断是非邪正,但未能圆融一体,和光同尘,也称不上“宗师”。后“一刀两断”多比喻干脆利落。

原来汉语中的这些词都来源于佛教.doc

原来汉语中的这些词都来源于佛教 原来汉语中的这些词都来源于佛教汉语发展史上,汉语大规 模吸收外来语共有三次:一是战国时期,主要是匈奴、西域来 源的词;二是魏晋至隋唐时期,主是梵语系统来源的 佛教词语;三是明清时期,主要是来自西方语源的词。其中来 自佛教的词是对汉语影响最大的一次。据梁启超先生统计, 日本人所编的《佛教大辞典》共收佛教用语“三万五千余 语”。完全可以这么说,没有佛教语言,就不能说中国话! 两汉之际,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许多佛教典籍陆续被翻译 成汉语。佛经本以梵文写成,当中有许多宗教术语和古印度 的词汇。佛教的经籍被翻译成汉语后,这些外来语亦渐渐融 入汉语之中,成为日常语汇的一部份。除了“菩萨”、“罗汉”、“夜叉”“、舍利”等词外,还有“恒河沙数”、“回头是岸”等 成语。这些佛教语言逐渐与汉语相融摄,很多我们都琅琅在口却习 焉不察,仅举其部分如下,估计够您大吃一惊了吧。 【刹那】梵语“Ksana”的音译佛。典中“刹那”指“时之极微者”,即非常短的时间。“刹那无常”、“刹那生灭”、“刹那三世”等也是佛教用语。现在人们还常用“一刹那”、“刹那间”等词。

【茉莉】梵语“Malika ”的音译简称,是产于印度的一种花。 佛经里最初翻译成“抹莉”。 【牛鬼蛇神】原为佛教用语,说的是阴间鬼卒、神人等,后 成为固定成语,比喻邪恶丑陋之物。在“文革”一开始,《人民日报》发表了经陈伯达修改的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牛鬼蛇神”便成了所有被打倒的无辜受害者的统称。 【现身说法】佛教宣称释迦牟尼能显现出各种各样的形象, 向不同的人讲说佛法,是为现身说法。后来指以亲身经历为 例证,对人进行解说或劝导。现身的意思已经由显现人身变 为亲身经历。 【抖擞】很难相象该词原是佛教头陀 (dhata) 的别称。所谓抖 擞,就是僧人修持的一种苦行。修苦行的僧人,能断除对饮 食、衣服、住处等贪著烦恼,就像去掉衣服上的灰尘一样。 【心无挂碍】挂碍即牵挂。原为佛教用语,指内心没有任何牵 挂。玄奘所译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中有:“心无挂碍:无 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 【开山】指在没庙的山上建寺院 ,本为佛教用语 ,后喻指开创一 种行业或流派。 【群魔乱舞】据说佛祖释迦牟尼坐在菩提树下冥思苦索的时 候,魔王波旬率领众魔千方百计地来捣乱、搔扰。佛祖不为 所动,魔王只好率领群魔退去。这一传说说明:要想达到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