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 第5部分:耐化学侵蚀性和耐温度变化性试

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 第5部分:耐化学侵蚀性和耐温度变化性试

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 第5部分:耐化学侵蚀性和耐温度变化性试
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 第5部分:耐化学侵蚀性和耐温度变化性试

I C S43.040.60

T3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 B/T5137.5 2020

代替G B/T17339 1998

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

第5部分:耐化学侵蚀性和

耐温度变化性试验

T e s tm e t h o d s o f s a f e t y g l a z i n g m a t e r i a l s u s e do n r o a d v e h i c l e s

P a r t5:R e s i s t a n t-t o-c h e m i c a l a n d r e s i s t a n t-t o-t e m p e r a t u r e c h a n g e s t e s t

2020-03-31发布2021-0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前言

G B/T5137‘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分为5个部分:

第1部分:力学性能试验;

第2部分:光学性能试验;

第3部分:耐辐照二高温二潮湿二燃烧和耐模拟气候试验;

第4部分:太阳能特性试验;

第5部分:耐化学侵蚀性和耐温度变化性试验三

本部分为G B/T5137的第5部分三

本部分按照G B/T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三

本部分代替G B/T17339 1998‘汽车安全玻璃耐化学侵蚀性和耐温度变化性试验方法“三本部分与G B/T17339 1998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

增加了试验条件(见第4章);

增加了耐化学侵蚀试验的试验装置(见5.3);

增加了刚性塑料的耐化学侵蚀性试验方法 负重法(见5.5.3);

增加了耐温度变化性试验的试验装置及器具(见6.2);

增加了刚性塑料的耐温度变化性试验方法(见6.4.2);

删除了试验报告(见G B/T17339 1998的第4章)三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三

本部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 A C/T C114)归口三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二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二江苏铁锚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二信义汽车部件(天津)有限公司二神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二信义汽车部件(芜湖)有限公司二信义节能玻璃(四川)有限公司二国家安全玻璃及石英玻璃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三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黄小楼二李爽二王赓二戴磊二杨平平二李俊杰二陈大海二王银茂二杨建军二周宝聪二曹增辰二丁凌志二李博野二张浩运二祁琨二颜敏二高宗楠二刘文二王晓伟三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 B/T17339 1998三

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

第5部分:耐化学侵蚀性和

耐温度变化性试验

警示 本文件规定的一些试验过程可能导致危险情况,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防护措施三1范围

G B/T5137的本部分规定了汽车安全玻璃的耐化学侵蚀性和耐温度变化性试验的方法三

本部分适用于汽车用塑玻复合材料二刚性塑料和柔性塑料的试验,其中耐化学侵蚀性的负重法仅适用于刚性塑料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三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三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三

G B/T5137.1 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第1部分:力学性能试验(G B/T5137.1 2020, I S O3537:2015,MO D)

Q C/T1119汽车安全玻璃术语(Q C/T1119 2019,I S O3536:2016,MO D)

3术语和定义

Q C/T1119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三

4试验条件

除有特殊规定的章节外,试验应在下述环境条件下进行:

a)环境温度:20??5?;

b)大气压力:8.60?104P a~1.06?105P a;

c)相对湿度:40%~80%三

5耐化学侵蚀性试验

5.1试验目的

确定塑玻复合材料二刚性塑料及柔性塑料在车辆使用过程中耐化学侵蚀性能三

5.2试验用化学试剂

5.2.1无磨料肥皂液

去离子水中含1%(质量分数)的油酸钾溶液三

化学耐腐蚀对照表

GPI规定的材质耐腐蚀对照表 金属塑料支撑架,轴O型环GPI 流量计 化学耐腐蚀性能表 R=推荐 N=不推荐 ×=未知或 无应用青 铜铝黄 铜 锈 钢 锈 钢 C u 6 乙 缩P S E E K ( 化 钨 金 C I t o n T F E P D M F F K M 乙酸(醋)N R N N R R N X N N R N R R R R N X R R R R N R 丙酮R R R R R R N N R R R N R R R R R R R N R R N R 异丁醇R R X R R R R X X R X X R R R R R X R R R R R R 异丙醇R R X R R R R R R R X X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甲醇R R R R R R R X R R R R R R R R R R R N R R R R 氨水-无水N R N R R R R X X N R R R R X R R X R N R R R R 氨水-液体N R X R R R R X R N R R R R R R R X R N R R N R 氢氧化铵N R N R R R R N N N R R R R R R N R R R R R N R 防冻剂R R X X R X R X X N X X X R X R R R X R X R R R 硼酸R N X R R R R R R R R R R X R R R R R R R R R R 丁基乙酸盐(乙酸丁酯)R R R R R R N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N R R N R 氯化钙R N X N R R N X R N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次氯酸钙N N X N R R R X X N R R R R R R N R R R R R N R 四氯化碳(湿)R N R R R R X X X R R R R X R R X X R X R N N R 碳酸R R N R R R R X R R R R R R R R R X R R R R N R 氯水R N N N N R R X N N N R R N R X R R R R R N N R 氯,无水液体N N N N N N N X X R N R R N R N X N N R R R N R 次氯酸钠漂白剂X N X R R R R R N N N R R R X R N X R R R R N R 清洁剂R R X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X R R R R R R R 菜油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X R R R N R R 乙醇(酒精)R R R R R R N X R R X X R R R R R X R R R R N R 1, 2-二氯乙烷N R R R R R N X X R R R R R R R R X R R R N N R 乙二醇乙烯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绿化铁N N N N N R R X N N R R R R R R N X R R R R R R 氟里昂113 X X X X X R R X X R R R R R X R R R R R R N R R 燃料油R N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X R R R N R R 无铅汽油R R X R R R N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N R R 庚烷R R R R R R N X X R R R R R R R R X R R R N R R 水压石油(Petro)R R R R R R R R X R N R R R R R R R R R R N R R 水压石油(合成)R R R R R R R R X X X R R R R R R R R R R R N R 盐酸(20%)N N X N N R R R N N N R R N R N N R R R R N X R 盐酸(37%)N N X N N R R X N N N R R R R N N R R R R R R R 盐酸(100%)N N N N N R N N N N N R R R R R N R R R R N N R 氢氟酸(20%)R N X N N R R R N N R R R N X N N R R R R N N R 氢氟酸(100%)R N X R R R N N N N N R R N R N N R R R R N N R 过氧化氢(10%)R R X R R R R R N N R R R R N R N R R R R R N R 过氧化氢(30%)R R X R R R R X N N R R R R N X N R R R R R N R 过氧化氢(100%)R R N R R R R X N N N R R R N X N R R R R N N R 异丙基醋酸盐(乙酸异丙酯)R N X N R R N X X N X N R R R R R X R N R R N R 煤油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N R R 酮类R R X R R R N X X N R N R R R R R X R N R R N R

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GBT5173.2

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光学性能试验 来源: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玻璃科学与特种玻璃纤维研究所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标准代码:GB/T 5137点击量:35 评论数:0 页面功能【字体:大中小】【打印】 前言 GB/T 5137《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分为四个部分: ——第1部分:力学性能试验; ——第2部分:光学性能试验; ——第3部分:耐辐照、高温、潮湿、燃烧和耐模拟气候试验; ——第4部分:太阳能透射比测定方法。 本部分为GB/T 5137的第2部分。 GB/T 5137的本部分修改采用ISO 3537:1999《道路车辆安全玻璃材料力学 性能试验方法》(英文版)。 本部分与该国际标准的主要差异如下: 9.4572 775 0.01 0.0005 ——删除了国际标准中的“定义”部分; ——将“破碎后的可视性试验”中冲击点的位置及示意图,改为与GB 9656-2003 相一致。 本部分代替GB/T 5137.2—1996《汽车安全玻璃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本部分与GB/T 5137.2—199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将“4.透射比试验”改为“4.可见光透射比试验”; ——4.1可见光透射比试验目的改为:“测定安全玻璃是否具有一定的可见光透 射比”; ——5.1副像偏离试验的试验目的改为:“测定主像与副像间的角偏离”; ——将“7.破碎后的能见度试验目的改为“7.破碎后的可视性试验”; ——7.4.3中冲击点的位置及示意图保持与GB 9656-2002相一致; ——将“9.反射比试验”改为“9.可见光反射比试验”;

本部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原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安全玻璃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玻璃科学与特种玻璃纤维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乐、韩松、陈峥科。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5137.2—1985、GB/T 5137.2—1996。 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 第2部分:光学性能试验 1 范围 GB/T 5137的本部分规定了汽车用安全玻璃的光学性能试验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汽车安全玻璃(以下简称“安全玻璃”)。这种安全玻璃包括各种类型的玻璃加工成的或玻璃与其他材料组合成的玻璃制品。 2 试验条件 除特殊规定外,试验应在下述条件下进行: a) 环境温度:20℃±5℃; b) 压力:8.60×104Pa~1.06×105Pa; c) 相对湿度:40%~80%。 3 试验应用条件 对某些类型的安全玻璃而言,如果试验结果可以根据其某些已知的性能所预测,则无须进行本标准规定的所有试验。 4 可见光透射比试验比 4.1 试验目的 测定安全玻璃是否具有一定的可见光透射比。 4.2 试样 应使用制品或试验片,试验片可以从制品上相应试验区域切取。 4.3 仪器

GB T 5137.2-2002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第2部分:光学性能试验

GB/T 5137.2-2002 (2002-12-20发布,2003-05-01实施) 前言 GB/T 5137《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分为四个部分: ——第1部分:力学性能试验; ——第2部分:光学性能试验; ——第3部分:耐辐照、高温、潮湿、燃烧和耐模拟气候试验; ——第4部分:太阳能透射比测定方法。 本部分为GB/T 5137的第2部分。 GB/T 5137的本部分修改采用ISO 3537:1999《道路车辆安全玻璃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方法》(英文版)。 本部分与该国际标准的主要差异如下: ——删除了国际标准中的“定义”部分; ——将“破碎后的可视性试验”中冲击点的位置及示意图,改为与GB 9656-2003相一致。 本部分代替GB/T 5137.2—1996《汽车安全玻璃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本部分与GB/T 5137.2—199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将“4.透射比试验”改为“4.可见光透射比试验”; ——4.1可见光透射比试验目的改为:“测定安全玻璃是否具有一定的可见光透射比”; ——5.1副像偏离试验的试验目的改为:“测定主像与副像间的角偏离”; ——将“7.破碎后的能见度试验目的改为“7.破碎后的可视性试验”; ——7.4.3中冲击点的位置及示意图保持与GB 9656-2002相一致; ——将“9.反射比试验”改为“9.可见光反射比试验”; 本部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原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安全玻璃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玻璃科学与特种玻璃纤维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乐、韩松、陈峥科。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5137.2—1985、GB/T 5137.2—1996。 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 第2部分:光学性能试验 1 范围 GB/T 5137的本部分规定了汽车用安全玻璃的光学性能试验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汽车安全玻璃(以下简称“安全玻璃”)。这种安全玻璃包括各种类型的玻璃加工成的或玻璃与其他材料组合成的玻璃制品。 2 试验条件

涂膜耐化学及耐腐蚀性能的检测

涂膜耐化学及耐腐蚀性能的检测 被涂物产品均在大气环境中使用,受到空气中水分及其他各种化学成分的侵蚀,而人们对产品进行涂装其目的就是希望在使用产品时能使它具有抗腐蚀的能力,延长它的使用寿命。所以,对涂膜的耐化学腐蚀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质量指标,必须进行检测。 涂膜的耐化学及耐腐蚀性能检测的内容主要包括:对接触化学介质而引起的破 坏的抵抗能力的检测,如耐水性、耐盐水性、耐石油制品性、耐化学品性等。 对大气环境中物质破坏的抵抗性能的测,如耐潮湿性、耐污染性、耐化工气体性、耐霉菌性等。对防止介质引起底材发生腐蚀能力的检测,如耐腐蚀性、耐 锈性的检测等,通常以湿热试验、盐雾试验和水气透过性试验来表示其能力。 1、涂膜的耐水性检测 涂料产品在实际使用中往往与潮湿的空气或水分直接接触,随着漆膜的膨胀与透水,就会发生 起泡、变色、脱落、附着力下降等各种破坏现象,直接影响到产品的使用寿命。所以对涂膜的 耐水性能必须检测。影响涂膜耐水性的因素主要是:组成涂料的组分物质;被涂物 的表面处理质量及涂装质量等; 目前常用的耐水性测定方法有常温浸水法、浸沸水法、加速耐水法等。 (1)常温浸水法常温浸水法用得较广。适用于醇酸、氨基漆等绝大多数品种。国家标准 GB1733-93(1988年确认)规定了具体检测涂膜耐水性的方法和要求。 (2)浸沸水检测法浸沸水检测法用于经常与盛有热水、热汤等器皿物件的涂膜。测定时将涂 漆样板在2/3面积浸挂在沸腾的蒸馏水中,达到产品规定的时间后取出样板观察涂膜的变化状况,以此评定涂膜的耐水性。 (3)加速耐水法为了缩短检测时间,按国家标准GB5209-85《色漆和清漆-耐水性测定-浸 水法》的规定进行具体操作,可在当天就能看到结果。 2、如梦耐盐水性检测 涂膜在盐水中不仅受到水的浸泡而发生溶胀,同时又受到溶液中氯离子的渗透而引起强烈的腐 蚀破坏。所以可用耐盐水性试验来检测涂膜的防腐蚀性能。 目前常用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浸湿试板的2/3面积,按产品规定的时间后取出并检查 其涂膜变化状况。也可按国家标准GB1763-79(1989年确认)随规定的具体方法进行检测。 3、耐石油制品性检测 由于石油工业的发展,石油产品的应用已很广泛,各种油类和溶剂较多,这些产品对涂膜均有 一定的侵蚀作用。不同的产品规定了对不同石油产品的耐性标准,最普遍的是耐汽油性。

汽车玻璃检验标准

GB 9656-2003 代替 GB 9656-1996 汽车安全玻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安全玻璃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安全玻璃,也适用于农用车及其他道路车辆用安全玻璃。 2 规范性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216 外径千分尺(GB/T 1216-1985,neq ISO3611-78) GB/T5137.1 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第1部分:力学性能试验(GB/T 5137.1-2002,ISO3537:1999,MOD) GB/T 5137.2 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第2部分:光学性能试验(GB/T 5137.2-2002,ISO3538:1997,MOD) GB/T 5137.3 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第3部分:耐辐照、高温、潮湿、燃烧和耐模拟气候试验(GB/T 5137.3-2003,ISO 3917:1999,MOD)GB/T 8410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GB11614 浮法玻璃 GB/T 17339 汽车安全玻璃耐化学侵蚀性和耐温度变化试验方法 GB/T 18114 玻璃应力测试方法 GB18045-2000 铁道车辆用安全玻璃 JC/T512 汽车安全玻璃包装 3 分类 3.1 按加工工艺分类 a)夹层玻璃; b)区域钢化玻璃; c)钢化玻璃; d)中空安全玻璃; e)塑玻复合材料。 3.2 按应用部位分类 3.2.1 风窗玻璃(前风窗玻璃)

陶瓷砖 — 耐化学腐蚀性的测定

陶瓷砖 - 耐化学腐蚀性的测定 标准名称: 陶瓷砖—耐化学腐蚀性的测定 标准类型: 标准号: 发布单位: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室温条件下测定陶瓷砖耐化学腐蚀性的试验方法。本试验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陶瓷砖。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因所有标准都将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尽可能采用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IEC和ISO成员均持有现行有效的国际标准。 ISO 3585 – 1991,硅硼玻璃 3.3 –特性 3.原理试样直接接受试验溶液的作用,经一定时间后观察并确定其受化学腐蚀的程度。 4.水溶性试验溶液 4.1 家庭用化学药品 氯化铵溶液100g/L。 4.2 游泳池盐类 次氯酸钠溶液20mg/L(由约含13%活性氯的次氯酸钠配制)。 4.3 酸和碱 4.3.1 低浓度(L) a)3%(V/V)的盐酸溶液,由浓盐酸制得。 b)柠檬酸溶液,100g/L。 c)氢氧化钾溶液,30g/L。 4.3.2 高农度(H) a)18%(V/V)的盐酸溶液,由浓盐酸制得。 b)5%(V/V)的乳酸溶液。 c)氢氧化钾溶液,100g/L。 5.设备 5.1 硅硼玻璃杯或其他合适材料的带盖容器。 5.2 硅硼下班或其他合适材料的圆筒,带有盖子或留有装物用的开口。 5.3 可在(110±5)℃状态下工作的烘箱。能达到桢要求的微波、红外或其他干燥系统也可适用。 5.4 麂皮 5.5 由棉纤维或亚麻纤维纺织的白布。 5.6 密封材料(如橡皮泥)。 5.7 精度为0.05g的天平。 5.8 硬度为HB(或同等硬度)的铅笔。 5.9 40W灯炮,内面为白色(如硅化的)。 6.试样 6.1 试样的数量 第种试验溶液使用5块必须肯有代表性。试样正面局部可具有不同色彩或装饰效果,试验时必须注意所包含的每个不同部位。 6.2 试样的尺寸

不锈钢的耐腐蚀性及其种类

不锈钢的耐腐蚀性及其种类 1.腐蚀的种类和定义: 在众多的工业用途中,不锈钢都能提供今人满意的耐蚀性能。根据使用的经验来看,除[wiki]机械[/wiki]失效外,不锈钢的腐蚀主要表现在:不锈钢的一种严重的腐蚀形式是局部腐蚀(亦即应力腐蚀开裂、点腐蚀、晶间腐蚀、腐蚀疲劳以及缝隙腐蚀)。这些局部腐蚀所导致的失效事例几乎占失效事例的一半以上。事实上,很多失效事故是可以通过合理的选材而予以避免的。 应力腐蚀开裂(SCC):是指承受应力的合金在腐蚀性[wiki]环境[/wiki]中由于烈纹的扩展而互生失效的一种通用术语。应力腐蚀开裂具有脆性断口形貌,但它也可能发生于韧性高的材料中。发生应力腐蚀开裂的必要条件是要有拉应力(不论是残余应力还是外加应力,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和特定的腐蚀介质存在。型纹的形成和扩展大致与拉应力方向垂直。这个导致应力腐蚀开裂的应力值,要比没有腐蚀介质存在时材料断裂所需要的应力值小得多。在微观上,穿过晶粒的裂纹称为穿晶裂纹,而沿晶界扩图的裂纹称为沿晶裂纹,当应力腐蚀开裂扩展至其一深度时(此处,承受载荷的材料断面上的应力达到它在空气中的断裂应力),则材料就按正常的裂纹(在韧性材料中,通常是通过显微缺陷的聚合)而断开。因此,由于应力腐蚀开裂而失效的零件的断面,将包含有应力腐蚀开裂的特征区域以及与已微缺陷的聚合相联系的“韧窝”区域。 点腐蚀:是一种导致腐蚀的局部腐蚀形式。 晶间腐蚀:晶粒间界是结晶学取向不同的晶粒间紊乱错合的界城,因而,它们是钢中各种溶质元素偏析或金属化合物(如碳化物和δ相)沉淀析出的有利区城。因此,在某些腐蚀介质中,晶粒间界可能先行被腐蚀乃是不足为奇的。这种类型的腐蚀被称为晶间腐蚀,大多数的金属和合金在特定的腐蚀介质中都可能呈现晶间腐蚀。 缝隙腐蚀:是局部腐蚀的一种形式,它可能发全于溶液停滞的缝隙之中或屏蔽的表面内。这样的缝隙可以在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的接合处形成,例如,在与铆钉、螺栓、垫片、阀座、松动的表面沉积物以及海生物相接烛之处形成。 全面腐蚀:是用来描述在整个合金表面上以比较均勺的方式所发生的腐蚀现象的术语。当发生全面腐蚀时,村料由于腐蚀而逐渐变薄,甚至材料腐蚀失效。不锈钢在强酸和强碱中可能呈现全面腐蚀。全面腐蚀所引起的失效问题并不怎么令人担心,因为,这种腐蚀通常可以通过简单的浸泡试验或查阅腐蚀方面的文献资料而预测它。 2.各种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 304 是一种通用性的不锈钢,它广泛地用于制作要求良好综合性能(耐腐蚀和成型性)的[wiki]设备[/wiki]和机件。 301 不锈钢在形变时呈现出明显的加工硬化现象,被用于要求较高强度的各种场合。 302 不锈钢实质上就是含碳量更高的304不锈钢的变种,通过冷轧可使其获得较高的强度。 302B 是一种含硅量较高的不锈钢,它具有较高的抗高温氧化性能。 303和303Se 是分别含有硫和硒的易切削不锈钢,用于主要要求易切削和表而光浩度

导电橡胶抗电化学腐蚀性研究

导电橡胶抗电化学腐蚀性研究 主要研究了导电橡胶的抗电化学腐蚀性能。阐述了电化学腐蚀原理,说明了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必要条件,对导电橡胶物理性能和应用范围作了简要介绍,针对几种常用导电橡胶,参照park公司资料设计试验夹具进行盐雾试验,详细介绍了试验夹具、试验方法、试验过程、试验装置和导电橡胶抗电化学腐蚀的评定指标等,并分析试验数据得出结论,最后提出了避免导电橡胶电化学腐蚀的措施,大量实例验证该措施是科学的、有效的。 标签:导电橡胶;电化学腐蚀;盐雾试验;复合导电橡胶 引言 电化学腐蚀是导电橡胶的失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国内对导电橡胶电化学腐蚀性研究几乎尚未开展,只能凭借设计人员的经验积累来进行设计及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导电橡胶的使用效果[1]。文章在研究电化学腐蚀原理和导电橡胶性能的基础上,制作电化学腐蚀测试夹具对导电橡胶进行盐雾腐蚀试验,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并提出避免或减弱导电橡胶电化学腐蚀的措施。 1 电化学腐蚀原理 电化学腐蚀是金属表面与离子导电介质(电解质)发生电化学反映引起的破坏[2]。在反应过程中有电流产生,腐蚀金属表面上存在着阴极和阳极。由阴阳极组成短路电池,腐蚀过程中有电流产生。金属材料在潮湿的大气、海水、土壤等自然环境以及在酸碱、盐溶液和水介质中的腐蚀都属于电化学腐蚀。 金属对间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必要条件为:存在两种不同腐蚀电位的金属,两种金属相互接触,金属之间存在电解液[3]。 2 导电橡胶 导电橡胶是将导电颗粒均匀分布在硅橡胶中,通过压力使导电颗粒接触,达到良好的导电性能。导电橡胶内部填充的金属颗粒不同,导电橡胶的性能和应用范围也不相同。模压型玻璃镀银导电橡胶适用于大范围的EMI应用提供可靠的低成本屏蔽;纯银导电橡胶:防霉菌,适用于低压到中压的场;铜镀银导电橡胶具有最大导电性,屏蔽效果最好;铝镀银导电橡胶:最高的导电性,电化腐蚀最小,重量比其他的性能导电橡胶轻,对机箱接头和缝隙提供极好的水气密封[4]。在结构设计时,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导电橡胶的特性和相应的应用范围。表1列举了几种常用导电橡胶的物理性能。 导电橡胶的电化学腐蚀有自身的电化学腐蚀和应用的电化学腐蚀。铝颗粒表面的镀银层并不能对所有铝颗粒进行完全包覆,在海水等腐蚀环境中,必然在导电颗粒未被完全包覆的部位发生电化学腐蚀,即产生导电橡胶金属颗粒自身的电

复合材料耐腐蚀性能的表征

复合材料耐腐蚀性能的表征(characterization of anticorrosion properties of composites) 复合材料在腐蚀性介质中使用时,用吸水性、耐化学腐蚀性和老化性等物理化学指标来表征其耐腐蚀性能。 吸水性吸水性试验是将复合材料试样浸泡在蒸馏水中,规定水温为20℃±5℃,浸泡24h后取 出试样吸去游离水分后称量,再将试样干燥后称量,用吸水质量W、单位面积吸水量Ws和吸水率Wp.c来表示材料的吸水性: 式中G1为试样浸水后质量,g;G2为试样浸水后再干燥的质量,g;S为试样的整个表面积,cm2。 耐化学腐蚀性测试复合材料的耐化学腐蚀性,主要是用静态浸泡法。将标准试样浸泡在选定 的化学介质之中,试验温度为常温、80℃或其他规定温度,试验期龄常温为1、15、30、90、180、360d;加温为1、3、7、14、21、28d。测定试样的外观、试验介质外观、巴氏硬度、弯 曲强度随浸泡时间的变化。将性能随期龄变化制成表或图来直观地表示复合材料的耐腐蚀性。 老化性复合材料的老化,指其在使用贮存过程中受到光、热、氧、水分、机械应力、微生物 等因素作用,引起其微观结构破坏而失去使用价值的过程。老化试验分为自然老化和人工加速老化两大类。 (1)大气老化试验。我国将试验地点划分为湿热带、亚湿热带、温带、寒温带、沙漠、高原6 种气候区域。将试样按规定暴露在大气之中,承受自然界麓瓣缀日晒雨淋的气候变化,隔一定时间取样,测试试样的外观和力学性能随暴露时间的变化,以评价复合材料的耐大气老化性能。试样暴露的检测周期一般不少于5年。为缩短试验周期,还发展了加速大气暴露试验方法。 (2)人工老化试验。人工老化试验系在实验室中强化使材料老化的条件,加速材料老化进程, 从而较快获得试验结果。 (3)沸水泡煮试验。将试样置于沸水中,以强化湿热老化,数小时的水煮可相当户外暴晒几个 月的结果。 (4)人工气候试验。将试样置于人工气候箱中,模拟大气环境的光、热、氧、湿度、降雨等条件,使试样加速老化。 (5)湿热老化试验。是针对树脂基复合材料易在湿热下生霉或老化变质等特点,在湿热箱中进 行强化试验。试验箱内温度为40~60℃,最高为70℃,相对湿度为95%。 (6)盐雾试验。模拟海洋大气或海边大气中的盐雾等因素对材料的老化条件。将试样置于盐雾 箱内做试验时,温度为40℃±2℃,相对湿度90%以上,并周期性地喷3.5%浓度的盐水。

_各种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

各种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 304是一种通用性的不锈钢,它广泛地用于制作要求良好综合性能(耐腐蚀和成型性)的设备和机件。 301不锈钢在形变时呈现出明显的加工硬化现象,被用于要求较高强度的各种场合。 302不锈钢实质上就是含碳量更高的304不锈钢的变种,通过冷轧可使其获得较高的强度。 302B是一种含硅量较高的不锈钢,它具有较高的抗高温氧化性能。 303和303Se是分别含有硫和硒的易切削不锈钢,用于主要要求易切削和表而光浩度高的场合。303Se不锈钢也用于制作需要热镦的机件,因为在这类条件下,这种不锈钢具有良好的可热加工性。 304L是碳含量较低的304不锈钢的变种,用于需要焊接的场合。较低的碳含量使得在靠近焊缝的热影响区中所析出的碳化物减至最少,而碳化物的析出可能导致不锈钢在某些环境中产生晶间腐蚀(焊接侵蚀)。 304N是一种含氮的不锈钢,加氮是为了提高钢的强度。 305和384不锈钢含有较高的镍,其加工硬化率低,适用于对冷成型性要求高的各种场合。 308不锈钢用于制作焊条。 309、310、314及330 不锈钢的镍、铬含量都比较高,为的是提高钢在高温下的抗氧化性能和蠕变强度。而30S5和310S乃是309和310不锈钢的变种,所不同者只是碳含量较低,为的是使焊缝附近所析出的碳化物减至最少。330不锈钢有着特别高的抗渗碳能力和抗热震性. 316和317型不锈钢含有铝,因而在海洋和化学工业环境中的抗点腐蚀能力大大地优于304不锈钢。其中,316型不锈钢由变种包括低碳不锈钢316L、含氮的高强度不锈钢316N以及合硫量较高的易切削不锈钢316F。 321、347及348是分别以钛,铌加钽、铌稳定化的不锈钢,适宜作高温下使用的焊接构件。348是一种适用于核动力工业的不锈钢,对钽和钻的合量有着一定的限制。 不锈钢的腐蚀与耐腐蚀的基本原理

汽车安全玻璃的工艺流程

一、汽车安全玻璃的生产及工艺流程 1.配料,按照设计好的料方单,将各种原料称量后在一混料机内混合均匀。玻璃的主要原料有:石英砂、石灰石、长石、纯碱、硼酸等。 2.熔制,将配好的原料经过高温加热,形成均匀的无气泡的玻璃液。这是一个很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玻璃的熔制在熔窑内进行。熔窑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坩埚窑,玻璃料盛在坩埚内,在坩埚外面加热。小的坩埚窑只放一个坩埚,大的可多到20个坩埚。坩埚窑是间隙式生产的,现在仅有光学玻璃和颜色玻璃采用坩埚窑生产。另一种是池窑,玻璃料在窑池内熔制,明火在玻璃液面上部加热。玻璃的熔制温度大多在1300~1600゜C。大多数用火焰加热,也有少量用电流加热的,称为电熔窑。现在,池窑都是连续生产的,小的池窑可以是几个米,大的可以大到400多米。 3.成形,是将熔制好的玻璃液转变成具有固定形状的固体制品。成形必须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才能进行,这是一个冷却过程,玻璃首先由粘性液态转变为可塑态,再转变成脆性固态。成形方法可分为人工成形和机械成形两大类。 A.人工成形。(1)吹制,用一根镍铬合金吹管,挑一团玻璃在模具中边转边吹。主要用来成形玻璃泡、瓶、球(划眼镜片用)等。(2)拉制,在吹成小泡后,另一工人用顶盘粘住,二人边吹边拉主要用来制造玻璃管或棒。(3)压制,挑一团玻璃,用剪刀剪下使它掉入凹模中,再用凸模一压。主要用来成形杯、盘等。(4)自由成形,挑料后用钳子、剪刀、镊子等工具直接制成工艺品。 B.机械成形。因为人工成形劳动强度大,温度高,条件差,所以,除自由成形外,大部分已被机械成形所取代。机械成形除了压制、吹制、拉制外,还有(1)压延法,用来生产厚的平板玻璃、刻花玻璃、夹金属丝玻璃等。(2)浇铸法,生产光学玻璃。(3)离心浇铸法,用于制造大直径的玻璃管、器皿和大容量的反应锅。这是将玻璃熔体注入高速旋转的模子中,由于离心力使玻璃紧贴到模子壁上,旋转继续进行直到玻璃硬化为止。(4)烧结法,用于生产泡沫玻璃。它是在玻璃粉末中加入发泡剂,在有盖的金属模具中加热,玻璃在加热过程中形成很多闭口气泡这是一种很好的绝热、隔音材料。此外,平板玻璃的成形有垂直引上法、平拉法和浮法。浮法是让玻璃液流漂浮在熔融金属(锡)表面上形成平板玻璃的方法,其主要优点是玻璃质量高(平整、光洁),拉引速度快,产量大。 4.退火,玻璃在成形过成中经受了激烈的温度变化和形状变化,这种变化在玻璃中留下了热应力。这种热应力会降低玻璃制品的强度和热稳定性。如果直接冷却,很可能在冷却过程中或以后的存放、运输和使用过程中自行破裂(俗称玻璃的冷爆)。为了消除冷爆现象,玻璃制品在成形后必须进行退火。退火就是在某一温度范围内保温或缓慢降温一段时间以消除或减少玻璃中热应力到允许值。 此外,某些玻璃制品为了增加其强度,可进行刚化处理。包括:物理刚化(淬火),用于较厚的玻璃

抗化学腐蚀性表

抗化学腐蚀性表 抗化学腐蚀性数据 这些建议基于材料供应商提供的信息以及对已发布的现有信息的仔细检查,相信准确无误。但是,由于金属、塑料和弹性体的抗化学腐蚀性可能受浓度、温度、其他化学物质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这些信息应视为常规指导,而非不合格的担保。最后,客户必须确定各种解决方案中所用泵的适用性。除非另有说明,所有建议均假定处于环境温度下。 等级—化学影响 脚注 A —无影响—优异 1. 聚氯乙烯—可以达到72?F 。 B —细微影响—良好 2. 聚丙烯—可以达到72?F 。 C —中等影响—一般 3. 聚丙烯—可以达到120?F 。 D —严重影响—不建议使用 4. 丁腈橡胶—适用于“O ”形圈 5. 聚缩醛—可以达到72?F 6. 陶瓷—可以达到72?F 。 这些材料的等级仅针对抗化学腐蚀性。如果化学制品比较粗糙、本身带有粘性或者比重大于1.1,那么在选择泵时必须还要考虑其他因素。 302不锈钢304不锈钢316不锈钢440不锈钢铝钛哈氏合金C 铸铜铜铸铁碳钢K y n a r ? 聚氯乙烯(类型1)T y g o n ? (E -3606)P T F E N o r y l ? 聚甲醛尼龙C y c o l a c (A B S )聚乙烯聚丙烯R y t o n ? 碳陶瓷陶瓷磁体“A ”*氟橡胶丁腈橡胶(腈)硅氯丁橡胶乙丙烯(E P M )橡胶(天然)环氧树脂 * 陶瓷磁体“A ”一般称为刚铁氧体 A —无影响—优异 1. 聚氯乙烯—可以达到72?F 。 B —微小影响—良好 2. 聚丙烯—可以达到72?F 。 C —中等影响—一般 3. 聚丙烯—可以达到120?F 。

GB T 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第 部分 光学性能试验

GB/T (2002-12-20发布,2003-05-01实施) 前言 GB/T 5137《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分为四个部分: ——第1部分:力学性能试验; ——第2部分:光学性能试验; ——第3部分:耐辐照、高温、潮湿、燃烧和耐模拟气候试验; ——第4部分:太阳能透射比测定方法。 本部分为GB/T 5137的第2部分。 GB/T 5137的本部分修改采用ISO 3537:1999《道路车辆安全玻璃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方法》(英文版)。 本部分与该国际标准的主要差异如下: ——删除了国际标准中的“定义”部分; ——将“破碎后的可视性试验”中冲击点的位置及示意图,改为与GB 9656-2003相一致。 本部分代替GB/T —1996《汽车安全玻璃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本部分与GB/T —199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将“4.透射比试验”改为“4.可见光透射比试验”; ——可见光透射比试验目的改为:“测定安全玻璃是否具有一定的可见光透射比”; ——副像偏离试验的试验目的改为:“测定主像与副像间的角偏离”; ——将“7.破碎后的能见度试验目的改为“7.破碎后的可视性试验”; ——中冲击点的位置及示意图保持与GB 9656-2002相一致; ——将“9.反射比试验”改为“9.可见光反射比试验”; 本部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原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安全玻璃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玻璃科学与特种玻璃纤维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乐、韩松、陈峥科。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1985、GB/T —1996。 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 第2部分:光学性能试验 1 范围 GB/T 5137的本部分规定了汽车用安全玻璃的光学性能试验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汽车安全玻璃(以下简称“安全玻璃”)。这种安全玻璃包括各种类型的玻璃加工成的或玻璃与其他材料组合成的玻璃制品。 2 试验条件 除特殊规定外,试验应在下述条件下进行: a) 环境温度:20℃±5℃; b) 压力:×104Pa~×105Pa; c) 相对湿度:40%~80%。 3 试验应用条件 对某些类型的安全玻璃而言,如果试验结果可以根据其某些已知的性能所预测,则无须进行本标准规定的所有试验。 4 可见光透射比试验比 试验目的 测定安全玻璃是否具有一定的可见光透射比。 试样 应使用制品或试验片,试验片可以从制品上相应试验区域切取。

GB 9656-2003汽车安全玻璃

GB 9656-2003 代替GB 9656-1996 前言 本标准第4.1条、第5章为强制性的,其他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与欧洲经济委员会法规的ECE R43-2000《安全玻璃材料的统一规定》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主要技术差异为: ——本标准未对塑料安全材料及经过处理类夹层玻璃进行规定; ——ECE R43规定风窗夹层玻璃应同时满足制品人头模型冲击及试样片人头模型冲击试验要求; 本标准规定风窗夹层玻璃只需满足上述两种人头模型冲击试验要求之一即可。 ——本标准将塑玻复合材料耐燃烧试验速率降为100mm/min。 本标准代替GB9656-1996《汽车用安全玻璃》,与GB9656-1996相比主要技术差异为: ——取消了第3章中对具体术语的解释,所有术语均采用相关的汽车玻璃术语标准及汽车术语标准; ——取消了A、B类夹层玻璃分类,统称为夹层玻璃; ——限制使用风窗用区域钢化玻璃; ——增加了风窗及风窗以外用塑玻复合材料 ——增加了风窗以外用中空安全玻璃; ——允许时速低于40km/h的机动车风窗使用钢化玻璃; ——对生产汽车安全玻璃的原片质量提出了要求; ——增加了塑玻复合材料的耐温度变化性、耐燃烧性、耐化学侵蚀性试验; ——增加了一般技术要求条款。 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原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安全玻璃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玻璃科学与特种玻璃纤维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建军、莫娇、石新勇、韩松、王文彪、张大顺、王睿、周军艳。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9656-1988、GB9656-1996 汽车安全玻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安全玻璃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安全玻璃,也适用于农用车及其他道路车辆用安全玻璃。 2 规范性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各种材料的耐腐蚀性

说明:材料耐腐蚀性能 含钼不锈钢: (316L)对于硝酸,室温下<5% 硫酸,沸(00Cr17Ni14Mo2)腾的磷酸,蚁酸,碱溶液,在一定压力下的亚硫酸,海水,醋酸等介质,有较强的耐腐蚀 性,可广泛用于石油化工,尿素,维尼纶等工业.海水,盐水,弱酸,弱碱; 哈氏合金B: 对沸点以下一切浓度的盐酸有良好的耐(HB)腐蚀性,也耐硫酸,磷酸,氢氟酸,有机酸等非氧化性酸,碱,非氧化盐液的腐蚀; 哈氏合金C:能耐环境的氧化性酸,如硝酸,混酸或铬(HC)酸与硫酸的混合物的腐蚀,也耐氧化性的盐类,如Fe+++,Cu++ak或含其他氧化剂的腐蚀.如高于 常温的次氩酸盐溶液,海水的腐蚀; 钛(Ti):能耐海水,各种氯化物和次氯化盐,氧化性酸(包括发烟,硝酸),有机酸,碱等的腐蚀.不耐较纯的还原性酸(如硫酸,盐酸)的腐蚀,但如果酸中 含有氟化剂时,则腐蚀大为降低; 钽(Ta):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和玻璃很相似.除了氢氟酸,发烟硫酸,碱外,几乎能耐一切化学介质腐蚀. 根据被测介质的种类与温度,来选定衬里的材质。 衬里材料主要性能适用范围 氯丁橡胶耐磨性好,有极好的弹性,<80℃、一般水、污水,Neoprene高扯断力,耐一般低浓度酸、泥浆、矿浆。碱盐介质的腐蚀。 聚氨酯橡胶有极好的耐磨性能,耐酸碱 <60℃、中性强磨损的 Polyurethane 性能略差。矿浆、煤浆、泥浆。 聚四氟乙烯它是化学性能最稳定的一种 <180℃、浓酸、碱,PTFE 材料,能耐沸腾的盐酸、硫等强腐蚀性介质,酸、硝酸和王水,浓碱和各卫生类介质、高温 种有机溶剂,不耐三氟化氯二氟化氧。 F46 化学稳定性、电绝缘性、润滑性、〈180℃盐酸、硫,不粘性和不燃性与P TFE相仿,酸、王水和强氧化,F46材料强度、耐老化性、耐温性剂等,卫生类介 质。能和低温柔韧性优于PTFE。与金属粘接性能好,耐磨性好于PTFE,具有交好的 抗撕裂性能。

浅谈混凝土的化学腐蚀性和分类

混凝土都有什么特性呢?关于混凝土也许很多人还不知道是怎么分类的,下面给大家介绍混凝土的化学腐蚀性和混凝土的分类。 混凝土材料是一种耐久性材料,但是本质上是一种非均匀的多孔材料,在二氧化碳、水、氯离子、硫酸盐等的介质的侵蚀作用下,不可避免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而腐蚀,混凝土会加速破坏,使用寿命大大缩短。 盐类的结晶腐蚀 当混凝土与含有大量可溶性盐类化合物的水接触时,这些盐类化合物会渗入混凝土中,经过水分的蒸发,盐类在混凝土中不断浓缩,最后形成结晶,而结晶过程还往往伴随体积的增大。因此,造成混凝土材料的开裂破坏。典型当属硫酸盐腐蚀。混凝土材料的使用中,化学腐蚀中最广泛和最普通的形式是硫酸盐的腐蚀。硫酸盐与水泥中的钙钒石发生反应生成硫铝酸盐,并伴有体积的增大,而导致混凝土材料的开裂。这种开裂进一步加速了硫酸盐对混凝土基体的腐蚀。 渗滤和盐霜腐蚀 当水分能从混凝土表面渗出时,混凝土表面总会出现盐霜。这些盐类由混凝土渗析出,经蒸发水分后结晶而成,或是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相互作用的结晶。表明混凝土内部发生了明显的渗滤,严重的渗滤导致孔隙率增加,从而降低了混凝土层的强度和增加了受侵蚀性化合物的作用。 酸碱腐蚀 混凝土材料是一种碱性材料,一般不会遭受碱性物质的腐蚀。但在化工企业中,长时间接触高浓度碱性物质也会使混凝土材料破坏。混凝土材料对酸的抵抗能力较弱。比如,碳酸与氢氧化钙反应形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因此,碳酸对混凝土有较大的腐蚀性,即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对混凝土材料产生腐蚀的原因。 编辑本段混凝土分类 按胶凝材料分类 1 )无机胶凝材料混凝土,无机胶凝材料混凝土包括石灰硅质胶凝材料混醛土 (如硅酸盐混凝土)、硅酸盐水泥系混凝土 (如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火山灰质水泥、早强水泥混凝土等). 钙-·铝水泥系混凝土 (如高借水泥、纯铝酸盐水泥、喷射水泥,超速硬水泥混凝土等)、右膏混凝土、镁质水泥混凝土、硫磺混凝土、水玻璃氟硅酸钠混凝土、余属混凝土 (用金属代替水泥作胶结材料> 等。本机械网所称报凝土一般招硅酸盐水泥混凝土。 2)有机脏凝材料混凝土。有机臃龊材料混凝土主要有蛎青混凝上和聚合物水泥混凝土、树脂混凝土、聚合物浸渍混凝土等。此外,无机与有机复合的胶体材料混凝土,还可以分聚合物水泥混凝上和聚合物辑靛混凝土。 按表观密度分类

更改汽车玻璃内控质量标准(DOC)

焦作市巡返特种玻璃厂 汽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通轻型客车、长安客车、宇通客车、长安轻型车、陕汽通家等安全玻璃引用标准、过程分类、半成品工序检验、成品检验及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包装、储存等。 2.引用标准 GB11614—2009 平板玻璃 GB 9656—2003 汽车安全玻璃 GB/T 5137.1~5137.3 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 GB/T 17340 汽车安全玻璃的尺寸、形状及外观 JC/T632-1996 汽车安全玻璃术语 ZTQK/GK7.5/JS008 中通客车汽车玻璃验收标准 RC21002 宇通客车车用玻璃通用技术协议 Q/LCK/GY007-2012 中通轻型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3.生产过程分类 根据汽车安全玻璃产品生产的特性及要求,对其进行的检验分为切裁工序检验、磨边、钻孔、清洗烘干、丝印后的半成品检验及成品检验。 4. 切裁工序检验 4.1 原片要求 汽车安全玻璃切割前应按控制计划及图纸要求对原片玻璃的尺寸、厚度、颜色、数量、霉变、前档风淋子(竖向)方向、空气面进行确认。 4.2 切裁后玻璃检验方法 4.2.1要求每班每规格产品对尺寸、外观做首检并记录,切割过程中随机抽样检验。 4.2.2玻璃平放距离玻璃表面500mm处目视检查,缺陷用最小刻度为1mm的钢直尺测量。4.2.3用符合要求的钢卷尺测量玻璃长度、宽度;异形玻璃用样板比对;夹层前风挡内、外片展开尺寸区分测量,外片必须大于内片。 4.2.4对角线要求:对角线尺寸允许偏差应小于1mm。 5. 磨边、倒角、钻孔、清洗烘干、丝印检验 5.1 要求:要求每道工序做到首检1块/批,并记录。 5.2 检验方法: 粗磨边细磨边测量玻璃尺寸 5.2.1 磨边:抽检/批:粗磨边,倒角45°不允许爆边、无凹凸现象,周边黑筋均匀,线条流畅;细磨边,边部光滑,无爆边、周边呈圆弧状,手感圆滑,玻璃两面边磨屑量对称,周长对接点手感无明显凹凸;不允许有黑筋出现。玻璃角部倒角圆滑。不允许爆边、无凹凸现象,允许有黑筋出现, 2、尺寸:2.1 方形:钢卷尺/从10CM刻度起始测量,视线与刻度面垂直观察。 2.2 异形:使用1:1比对样件,确认基准面,水平夹角90度,手感周边、R角平齐5.2.2 钻孔:要求首检≥3块/批,连续抽检:用标准卡扣或游标卡尺测量孔距、孔径,用钢卷尺测量孔位置;异形玻璃孔位置按标准样件检验;目测套孔外观质量,无爆边、无凹凸现象。 5.2.3 清洗:

油漆涂层在化学介质中的抗腐蚀性能研究

油漆涂层在化学介质中的抗腐蚀性能研究 发表时间:2018-10-16T16:52:18.92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1期作者:张春婧吴君君 [导读] 油漆涂层在化学介质中的抗腐蚀性能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因此,选择了航空上常用的5种油漆,即洗涤底漆、过氯乙烯漆、乙烯基漆以及耐酸碱漆、环氧耐腐蚀漆、醇酸磁漆,对这5种油漆进行性能对比试验研究,并得到了相关的结论,为航空产业防腐蚀涂料的选择提供依据。关键词:油漆;化学介质;抗腐蚀性能; 张春婧吴君君 中航飞机股份有限公司汉中飞机分公司陕西汉中 723200 摘要:随着油漆等材料的广泛使用,油漆涂层在化学介质中的抗腐蚀性能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因此,选择了航空上常用的5种油漆,即洗涤底漆、过氯乙烯漆、乙烯基漆以及耐酸碱漆、环氧耐腐蚀漆、醇酸磁漆,对这5种油漆进行性能对比试验研究,并得到了相关的结论,为航空产业防腐蚀涂料的选择提供依据。 关键词:油漆;化学介质;抗腐蚀性能; 1 油漆的抗腐蚀性能实验 1.1 实验材料以及相关处理 实验的材料为长宽高分为60mm、120mm、0.5mm和30mm,10mm,0.5mm的酸洗钢材。在对钢材涂漆之前,先用水墨砂纸对钢材进行打磨直至其表面呈现银灰色,再用二甲苯(Xylenes)对表层进行油渍的清洗。而水泥板刚开始时使用钢丝刷将其表面悬挂的颗粒刷掉,再用砂纸进行打磨,最后用空气压缩机将表层浮沙去掉,但是水泥板的表面仍然很粗糙且呈现凹凸不平。 1.2 实验油漆以及稀释剂 实验油漆的技术目标主要有:磷化底漆,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盐的磷化液,过氯乙烯漆(xc r-26底漆,XC 3-3磁漆,XC JI清漆,P-4稀释剂);乙烯基耐酸碱漆(铁红底漆,奶黄磁漆,清漆),环氧耐腐蚀漆(环氧铁红底漆,652奶白环氧耐腐蚀涂料)。除此之外,还对油漆的物理机械性能以及工艺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1.3 实验的环境 实验的液体采用3级很纯的试用溶剂和去离子水调制而成[3]。抗化学介质的实验是在化学容器中完成。抗水实验中的水的温度为38摄氏度至42摄氏度之间,在实验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水温的调换。以20摄氏度8个小时和65摄氏度16个小时为一个抗水实验周期。干燥环境与潮湿环境不断调换,其中各为24小时,48小时为一个干燥与潮湿的实验周期。抗水实验、水温调换实验以及干燥与潮湿调换实验都是在能够用机器操纵的全自动恒温水槽内完成。抗热实验则在恒温烘箱里完成。在58摄氏度至62摄氏度的环境中进行为期15天的实验,并以3天为一小周期,每次增加10摄氏度。 Y辐照采用60CO辐照源头,实验的样品距离辐照源头大约40cm,每次使用的剂量比率为每小时9.36*100仑[4]。 中子辐照则在核反应推的垂直小孔内完成,小孔中利用去离子水进行降温,在温度为40摄氏度的瞬间时刻,小孔的中子通过量为2.21 x 100000000000000中子/秒·平方厘米,剂量比率为每小时10000000仑[5]。 2实验的结果与讨论 实验中选用的5中油漆在化学介质中的抗腐蚀性研究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油漆在化学介质中的抗腐蚀性研究结果 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过氯乙烯漆和乙烯基油漆以及酸碱漆的抗腐蚀性能相比于其它油漆,性能要更好一点,其中涂有过渡表层的过氯乙烯漆的抗腐蚀性能要比没有过渡层的过氯乙烯漆要强很多。乙烯基油漆以及酸碱漆在涂刷五层试验样品之后,明显要比涂刷三层的试验样品的抗腐蚀性要高。醇酸磁漆在这7中油漆中的抗腐蚀性能最低。在对过氯乙烯漆、乙烯基油漆、酸碱漆、环氧耐腐蚀漆、醇酸磁漆这5类油漆保护膜层的60CO-Y辐照进行相对应的检测实验后发现,在辐照的总剂量在每小时3.28*1000000000仑时,这5种类型的油漆保护膜层都维持原状,没有任何明显的改变。 从核反应推中子辐照的实验结果可知,环氧家族的环氧耐腐蚀漆和环氧沥青漆的抗中子辐射的功能都比乙烯基油漆以及酸碱漆要好很多。环氧耐腐蚀漆和环氧沥青漆的中子流通数量只有在达到每平方厘米4.28*1018中子的时候,环氧耐腐蚀漆和环氧沥青漆的油漆保护膜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