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亚当斯密经济上的利己性和伦理上的利他性关联及对我国市场经济伦理建设的借鉴意义

论亚当斯密经济上的利己性和伦理上的利他性关联及对我国市场经济伦理建设的借鉴意义

论亚当斯密经济上的利己性和伦理上的利他性关联及对我国市场经济伦理建设的借鉴意义
论亚当斯密经济上的利己性和伦理上的利他性关联及对我国市场经济伦理建设的借鉴意义

摘要:亚当·斯密是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也是西方最早对经济活动与道德伦理的内在关联作过深入思考的思想家.。他对经济与伦理以及经济学与伦理学关系的讨论,对于推动我国市场经济伦理道德建设是一种很好的借鉴。

关键词:亚当·斯密;经济伦理思想;关联;市场经济伦理

一、亚当斯密的经济伦理思想的核心反映

1、《道德情操论》中利他主义的伦理观

2、《国富论》中利己主义的经济观

3、经济利他主义与伦理利己主义的辩证统一哲学观

二、我国当前市场经济伦理建设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义利观

2、消极的竞争观

3、官本位思想的存在

三、亚当斯密的经济伦理思想对当前市场经济伦理建设的借鉴

1、经济伦理观念的重塑

(1)互利原则

(2)平等精神

(3)重视理性节俭

(4)锐意竞争

(5)诚实守信

2、经济伦理学理论建设的不断完善

3、道德教育与舆论监督的不断强化

会计A0923 周舒雅11号

摘要:亚当·斯密是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也是西方最早对经济活动与道德伦理的内在关联作过深入思考的思想家.。他对经济与伦理以及经济学与伦理学关系的讨论,对于推动我国市场经济伦理道德建设是一种很好的借鉴。

关键词:亚当·斯密;经济伦理思想;关联;市场经济伦理

一、亚当斯密的经济伦理思想的核心反映

1、《道德情操论》中利他主义的伦理观

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是西方伦理学和道德哲学发展史上不朽的经典之作,获得学术界极高评价。在《道德情操论》中,斯密遵从人性本善的假设,从同情心出发,论述了利他主义的伦理观。

亚当·斯密认为,人的本性既有自私的一面,总是在自爱心的引导下追求自利及其最大化;同时也有利他的一面。他说:“无论人们会认为某人怎样自私,这个人的天赋中总是明显地存在着这样一些本性,这些本性使他关心别人的命运,把别人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事情,虽然他除了看到别人幸福而感到高兴以外,一无所得。这种本性就是怜悯或同情,就是当我们看到或逼真地想象到他人的不幸遭遇时所产生的感情。”[1])从中可以看出,“同情”是亚当·斯密伦理思想的出发点,他认为从“同情”出发,不断跃升,最终方能达到道德高尚的境界。

2、《国富论》中利己主义的经济观

在《国富论》中,斯密却是从物质利益和个人私利出发,论述了利己主义的经济观。书中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批判吸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理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动过程做了系统的描述,被誉为"第一部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著作"。亚当·斯密说,每个人“只想得到自己的利益”,但是又好象“被一只无形的手牵着去实现一种他根本无意要实现的目的,……他们促进社会的利益,其效果往往比他们真正想要实现的还要好。”国富论的利己主义可见一般。[2]

3、经济利他主义与伦理利己主义的辩证统一哲学观

斯密认为,人的本性在经济活动中具有利已与利他两个维度体现。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体现为:一方面,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发生经济关系的各经济主体的市场地位是平等的,他们借助一只“看不见的手”参与自由竞争,通过分工和交换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并最终促使资源实现最优配置,实现整个社会的福利最大化。另一方面,利他心阻却经济人使用卑劣行径和不公正手段获得财富。在这里,斯密给我们展现了经济人参与市场活动的原初动机,而这种动机的具体实现和满足则需要经济人在市场环境中通过理性的手段来实现。

二、我国当前市场经济伦理建设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义利观

一般认为,“利”即物质利益;“义”就是伦理规范。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扩展和深化,中国传统的“重义轻利”的经济伦理观以及“见利忘义”的经济伦理观业已不能适应全球化形势发展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也将严重制约。一些人僵化地用传统的义利观来理解全球化的“利”,而作为市场经济微观机制运行的基础、体现着竞争规则和合作精神、既利己又利他的自利行为,又在某些人那里被扭曲为可以不讲信用和规则、可以不择手段地损人利己的自私行为,进而使某些践踏信用的欺诈和假冒伪劣行为也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名义下变得肆无忌惮。

2、消极的竞争观

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的企业将直接面对全球市场,将直接与一些跨国公司、一些在国际市场上有丰富竞争经验的国内外企业竞争,就我国各类企业目前的经济伦理状况来看,大多数企业仍然不同程度的不适应WTO规则要求,一些企业缺乏基本的伦理底蕴。有的企业根本没有健康的企业竞争意识,为赚钱而生产,有的企业甚至为了眼前的短期利益,不惜损害他人的利益,坑蒙拐骗,丧失了作为企业发展后劲和动力的企业伦理。相当多的企业敬业精神缺乏,信用基础薄弱,信誉意识不足,赚钱的欲望大大强于对用户的负责精神。事实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竞争,就其本质意义上来说也是伦理素质和道德力的竞争,是一种软实力的衡量与比较。而我国目前所表现出的在竞争主体对竞争伦理精神方面的缺乏,必然恶化市场竞争环境,破坏市场竞争秩序。

3、官本位思想的存在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官本位思想原本在社会中有所淡化。但是在改革的深化过程中,政府机关的获益越来越多,并且全面掌控着各种社会资源,其强势地位日趋明显,这又使官本位思想在社会生活中得到了强化。随着社会转型的推进,社会经济中的许多行业和部门在改革中都受到了冲击,惟独政府机关泰然自若。国有企业改制,事业单位转型,大大小小的单位无不受到市场化过程的冲击,只有行政机关避开了这种冲击,成了真正的铁饭碗。在这种情况下,官本位思想客观上得到了强化,因而依然是社会的强势价值观。

三、亚当斯密的经济伦理思想对当前市场经济伦理建设的借鉴

1、经济伦理观念的重塑

(1)互利原则

在《道德情操论》中,斯密指出:“人类社会的所有成员,都处在一种需要互相帮助的状况之中,同时也面临相互之间的伤害在出于热爱、感激、友谊和尊敬而相互提供了这种必要帮助的地方,社会兴旺发达并令人愉快。所有不同的社会成员通过爱和感情这种令人偷快的纽带联结在一起,好像被带到一个互相行善的公共中心。”假如社会成员缺乏相互之间的爱和感情,社会必定要减少许多幸福和偷快,“但是社会仍然可以根据一种一致的估价,完全着眼于实利的互惠行为而被维持下去。”倘若这种互利的准则也被抛弃,不义行为的盛行肯定会彻底毁掉整个社会。[3]显而易见,斯密所推崇的是利已与利他相统一的互利原则,并认为这是维系社会有序运转最基本和必不可少的道德原则。斯密认为,人人都有自利的追求,而唯有互利才能使每个人的自利追求得以实现。互利既是对自利的理性限制,又是实现自利的桥梁和纽带。

(2)平等精神

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著名论断就是用来支持机会均等的经济公平观的重要理

论依据。在《道德情操论》中,斯密指出:“富人只是从这大量的产品中选用了最贵重和最中意的东西。……虽然他们只图自己方便,虽然他们雇用千百人来为自己劳动的唯一目的是满足自己无聊而又贪得无厌的欲望,但是他们还是同穷人一样分享他们所作一切改良的成果。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们对生活必需品作出几乎同上地在平均分配给全体居民的情况下所能作出的一样的分配,从而不知不觉地增进了社会利益”[4]。

(3)重视理性节俭

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著名论断就是用来支持机会均等的经济公平观的重要理论依据。在《道德情操论》中,斯密指出:“富人只是从这大量的产品中选用了最贵重和最中意的东西。……虽然他们只图自己方便,虽然他们雇用千百人来为自己劳动的唯一目的是满足自己无聊而又贪得无厌的欲望,但是他们还是同穷人一样分享他们所作一切改良的成果。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们对生活必需品作出几乎同上地在平均分配给全体居民的情况下所能作出的一样的分配,从而不知不觉地增进了社会利益”[5]。

(4)锐意竞争

竞争是一种功利行为,市场经济通过竞争实现对功利口标的追求,市场经济非但不反对追求功利,相反,鼓励生产经营者在竞争活动中实现功利口标,竞争求利。它要求生产经营者树立竞争意识,并积极参与竞争,在竞争中发挥潜在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拼搏精神,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改善经营管理水平,降低劳动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利用体力、脑力、知识、智慧和信息等方而而构成的综合能力参与竞争。推进事物新陈代谢,在竞争中求发展,求生存。[6]

(5)诚实守信

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也是信用经济,信用经济对市场主体的伦理要求就是遵守诚实守信的道德准则。诚实,即忠诚老实,就是忠于事物的本来面貌,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思想,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感情,不说谎,不作假,不为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欺瞒别人。守信,就是讲信用,讲信誉,信守承诺,忠实于自己承担的义务,答应了别人的事一定要去做。忠诚地履行自己承担的义务是每一个现代公民应有的职业品质。当前,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中就说到:“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新时期的需要,人人都应以诚实守信为荣。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竞争活动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道德规范。

2、经济伦理学理论建设的不断完善

在我国,经济伦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近十年里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从总体而言,我国对于经济伦理学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对于经济伦理及经济伦理学定义至今尚无统一公认的意见,并没有形成被广泛接受和认可的当代经济伦理规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业已将当代经济伦理学放在了一个全新的平台上,使其在充分地、彻底地肯定市场经济合法性的基础上,准确地把握市场经济的局限性,发挥伦理道德在经济生活中作为市场调节、政府调节之外的第三种调节力量的作用,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发挥应有的理论指导效应。同时,对于深刻影响我国几千年以来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的传统伦理道德,要给于扬弃的吸收,结合现代市场经济的特点综合创新,进一步明确经济伦理的基本原则,深入研究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提出适宜的解决方法,努力构建一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济伦理道德规范体系,建

构新世纪富于自身特色的中国伦理学。

3、道德教育与舆论监督的不断强化

教育和监督是我国伦理建设的软环境问题。经济伦理问题源自民众,故而解决也要依靠民众。经济伦理体系建立后,需要广大民众理解、掌握和自觉运用,方能发挥实际效用。理论的宣传教育依赖于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经济伦理的认同、吸收、体验,才能发生作用。因此,在开展道德教育时,要切实联系实际,考虑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只有唤起广大人民群众进行自我教育,才能最终转化为人们自觉的行动。舆论监督是对道德主体的评价,它能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形成一种无形的约束力,以监督其社会行为。社会舆论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一个良好的社会舆论导向,一个正确的评价体系,能促使道德规范的有效遵守,也能赋予人们道德上的信心,最终使我国的经济伦理问题得到有效解决。[7]

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指导,继承和借鉴中国传统以及西方市场化文明中的优秀文化资源和精神文明成果,探寻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长的文化逻辑和主体伦理精神涵蕴,是市场经济体系健康发展与完善的重要动力和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1]【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11 第5页

[2]【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 74,6 第325页

[3]【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05~105页

[4]【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230页

[5]【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335页

[6] 窦艳华.论市场经济的道德维度——兼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代价论”.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7] 张丹.试析中国经济伦理问题及对策.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7月

经济地理学面对社会需求适应性分1

经济地理学面对社会需求适应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4-08-15 来源:毕业论文网 Abstract:The discipline of economic geography has entered an important development period in history, as major regional function and spatialstructure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are put emphasis of an unprecedented degree in the Eleventh Five-Year Plan for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China. Based on the summarization of relevant new directions in regional development areas in the Eleventh Five-YearPlan, the adaptability of economic geography development status to social demands was analyzed in this paper, and further some new proposi-tions in China’s future economic geography research were suggested and elaborated. Key words:the Eleventh National Five-Year Plan; economic geography; regional function; spatial structure; regional type division; regionalplanning; regional policy 摘要: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对地域开发功能和区域发展空间结构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经济地理学迎来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期。文章在归纳了国家“十一五”规划有关区域发展领域经济地理毕业论文新指向的基础上,剖析了经济地理学发展现状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进而提出并论述了未来我国经济地理学研究的若干新命题。 关键词:“十一五”规划;经济地理学;地域功能;空间结构;区划;区域规划;区域政策 当前,我国经济地理学迎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期。与国际经济地理学的全面和深度接轨,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求的强力拉动,给经济地理学的创新与发展注入了活力。以国家编制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为标志,对经济地理学旺盛的社会需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空间秩序”、“空间结构”、“区划”、“区域规划”等一系列经济地理学的概念进入国家决策文本。“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区域发展格局”等重大的战略安排、以及“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划规划、强化区域规划工作、优化产业布局、实行区域政策”等部署和理念,将在我国规划史上起到里程碑的作用。国家规划开始通过战略引导、约束调控等多种手段,注重塑造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合理格局。正确认识和把握当今的社会需求,明确学科发展方向和重大命题,有助于加快经济地理学步入新的繁荣发展时期。 1、国家规划重点的新指向———地域功能和空间结构 “十一五”规划之所以从以往的“计划”改变为“规划”,除了规划理念的调整之外,高度重视区域发展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一字之别的主要动因之一。从经济地理学的视角审视国家“十一五”规划有关区域发展的内容,无论是科学理念或是具体方法、无论是战略指引还是具体措施,在整个“十一五”规划中重要性乃至篇幅之大、以

2020年高考全国卷适应性文综政治题(7)

12.2019年,我国几大苹果主产区如山东烟台、陕西洛川、云南等地,遭遇了冻害、冰雹等灾害,导致苹果减产60%。河北、新疆库尔勒等产区的梨,同样在4月份遭遇倒春寒,减产达70%。不考虑其他因素,对材料中的气候原因导致苹果、梨市场变化的推导合理的是: ①需求量增加②供应量减少③价格上涨 ④供不应求⑤进口量增加⑥价格下降 A.②→④→③→⑤ B.①→⑤→⑥→④ C.④→③→⑤→① D.②→③→⑤→① 13.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列对材料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有: ①这一论断旨在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②有利于保持现行分配方式的稳定性,让生产要素的活力得到迸发 ③有利于更好地发挥“看得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④这一论断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长期探索的总结和肯定,能坚定制度自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陆股通是境外投资者购买中国大陆股票的渠道。下图为2017年1月到2019年1月陆股通的累计流入情况。 根据上图,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①中国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提振了外资投资信心 ②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降低了中国投资市场风险 ③中国企业的融资难困境得到缓解,推动了相关企业的成长 ④我国利用外资质量提升,增强了中国企业的营利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2019年,中央财政安排东北地区大豆生产者补贴资金170多亿元,比2018年增加近40亿元,助力我国大豆振兴计划。大豆种植面积超过1.3亿亩,比2 018年增加1000万亩,连续第4年恢复性增加。大豆振兴计划的实施: ①表明国家宏观调控比市场调节更有成效 ②表明市场通过利益关系的变动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③有利于降低国家大豆对外依存度,维护粮食安全 ④旨在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保障大豆供应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完整版)西方经济学第二版课后题答案1

第三部分习题解答 第一篇概论 一、思考题 1. 经济学是科学,但经济学家的政策见解很少完全一致。这是为什么? [答]经济学家的政策见解不一,至少有以下几种可能的原因: (1)政治思想不同。经济学属于研究意识形态的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者与非马克思主义者的政策主张不同。 (2)经济思想不同。主张自由放任的新自由主义与主张国家干预的新凯恩斯主义,在政策主张上也会不同。 (3)经济理论不同。同一经济思想的不同经济理论,在政策主张上也会有所不同。 (4)经济信息不同。即使同一学派、观点相同的经济学家,由于各自掌握的经济信息不同,政策主张也不会完全相同。 2. 有人说:“微观经济学研究企业经济管理,宏观经济学研究国民经济管理。”请对此试加评论。 [答]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都是一国的经济运行,只是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分析从个量入手,宏观经济分析从总量入手。这就是说,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以研究方法而不是研究对象来划分的。因此,说“微观经济学研究企业经济管理,宏观经济学研究国民经济管理”是不确切的。 3. 某君曰:“我这个人,宏观上还可以,微观上有不足。“这种说法对吗? [答]这种说法不对。某君的原意是:自己整体上还可以,局部上有不足。但这不是宏观、微观的原意:宏观指总量、总体,微观指个量、个体。从经济学上说,无论从整体上还是局部上看,个人都是个体。 4. “经济人”都是利己主义者,但为什么国内外都有人助人为乐,舍己救人? [答] 这个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1)作为假说,“经济人”是对人性的一种抽象,并不是现实中的具体人。具体人多种多样,不一定都是利己的,但撇开非本质属性,“经济人”假定抽象人的本质属性是利己的。 (2)“经济人”追求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利益,也包括个人的安乐。也就是

利他行为的生物学和经济学解释

利他行为的生物学和经济学解释 股票 2009-08-23 01:23 阅读39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一、利他主义的表现形式 利他主义有三种典型的表现形式: 第一,“亲缘利他”,即有血缘关系的生物个体为自己的亲属提供帮助或作出牺牲,例如父母与子女、兄弟与姐妹之间的相互帮助。一般情况下,这种以血缘和亲情为纽带的利他行为不含有功利的目的,因此有人把它称为“硬核的利他”(hard-core altruism)。但生物学的研究业已证明,“亲缘利他”对生物个体来说并非没有回报。根据“亲缘选择”理论,生物的进化取决于“基因遗传频率的最大化”,能够提供“亲缘利他”的物种在生存竞争中具有明显的进化优势。(Hamilton,1963)因此,“亲缘利他”不仅在人类社会,而且在整个生物世界都是一种非常稳定、非常普遍的行为模式。例如,当幼鸟遭受攻击时,许多鸟类父母都会挺身而出,用伪装受伤的方法把猛禽引向自己,使子女得以逃脱。在这一行为过程中,父亲或母亲虽然可能因此丧生,但由于父母与子女之间有1/2的基因完全相同,从“基因遗传频率最大化”的角度看,原则上只要能使2只以上的幼雏得以逃生,父亲或母亲作出的牺牲就是值得的。如果考虑到年幼子女丧生的几率远远超过经验丰富的父母,这类行为对生物繁衍所具有的“效率”就更一目了然了。所以,无论在人类社会或生物世界,“亲缘利他”在父母与子女关系上表现得尤为动人和充分。而随着亲缘关系的疏远,“亲缘利他”的强度也会逐步衰减。生物学家甚至设计出所谓的“亲缘指数”,并根据它来计算“亲缘利他”行为的得失和强弱。(Hamilt on,1964)在这方面, 生物学与经济学所包含的内在逻辑相当一致:所有生命体的行为看上去总好象设法使某一“目标函数”最大化。有人曾经对《美国经济评论》和《美国博物学家》刊载的文章进行过比较,结果发现这两门学科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典型的论文都是运用优化的方法来预测某种现象,然后再作出统计检验。(Tullock,1983) 第二,“互惠利他”,即没有血缘关系的生物个体为了回报而相互提供帮助。生物个体之所以不惜降低自己的生存竞争力帮助另一个与已毫无血缘关系的个体,因为它们期待日后得到回报,以获取更大的收益。从这个意义上说,“互惠利他”类似某种期权式的投资,所以有人把它称为“软核的利他”(soft-core altruism)。例如,一种生活在非洲的蝙蝠,以吸食其他动物的血液为生,如果连续两昼夜吃不到血就会饿死;一只刚刚饱餐一顿的蝙蝠往往会把自己吸食的血液吐出一些来反哺那些频临死亡的同伴,尽管它们之间没有任何亲属关系。生物学家发现,这种行为遵循着一个严格的游戏规则,即蝙蝠们不会继续向那些知恩不报的个体馈赠血液。(Wilkinson ,1984) 显然,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互惠利他”。根据“边际效用递减律”,当施惠者与受惠者互相换位时,同样数量的血液将产生更大的边际效用,从而使这类行为具有明显的经济学含义。不过,由于施惠与回报存在着时间差,从而使这种期权式的投资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互惠利他”必然存在于一种较为长期的重复博弈关系中,而且还要求形成某种识别机制,以便抑制道德风险和个体的机会主义倾向。虽然精密的“互惠利他”模型直到20世纪晚期才由博弈论专家阿克塞罗德建立起来,(Xelro d,1984)但它的基本思想却在200多年前亚当·斯密论述那只著名的“看不见的手”时,就被一针见血地指出过了。 第三,“纯粹利他”,即利他主义者不追求任何针对其个体的客观回报。例如,汤姆逊瞪羚(Thomson?s ga zelles)的利他主义行为:当狮子或猎豹接近时,往往会有一只瞪羚在原地不停地跳跃向同伴们发出警告。生物学家观察到,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行为方式,它只发生在最早发现危险的汤姆逊瞪羚身上。按照一般

政治2017年中考适应性考试(二)

2017年中考适应性考试(二) 思想品德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50分,考试形式:闭卷。 2.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25分)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都有四个选项,选出其中最符合题意的一项,填入答题纸相应位 置。每小题1分,共20分) 1.2016年6月12日,第八届海峡论坛在▲隆重举行,俞正声强调,我们将继续坚持 “▲”政治基础,坚决反对“台独”,坚定维护一个中国原则。 A.上海九二共识 B.厦门一国两制 C.上海一国两制 D.厦门九二共识 2.2016年8月16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 子科学实验卫星“▲”发射升空。 A.墨子号 B.天宫二号 C.悟空号 D.长征七号 3.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 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A.珠算 B.中华刺绣 C.京剧 D.二十四节气 4.2017年3月26日,____▲____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选举中获得777张有 效选票,当选为香港特区第五任行政长官人选,成为香港回归后首位女性行政长官人选。 A.胡国兴 B.叶刘淑仪 C.曾俊华 D.林郑月娥 5. 2017年4月1日,为了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 设立▲。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A.河北雄安新区 B.深圳经济特区 C.上海浦东新区 D.海南经济特区 6.2017年4月7日,中国泰州姜堰溱潼会船节开幕。溱潼会船历史悠久,有“民俗文化之 大观、水乡风情之博览”之称,被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观看了开幕式盛况后,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

选择: 1.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一点表示() A.通货膨胀 B.或者说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 C.可利用的资源减少以及技术水平降低 D.一种生产品最适度水平 2.说“资源是稀缺的”是指() 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 D.世界上资源最终将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而消耗光 3.下面哪种说法最好的描述了稀缺性?() A.稀缺性研究人们为了达到目标而进行的选择 B.稀缺性描述了有限资源无法满足无限需求的情形 C.稀缺性反映了在某一特殊市场中买者和卖者之间的不平衡性 D.稀缺性是指缺乏权衡取舍 4.政府征税和给家庭转移支付的最直接的影响是() A.生产什么 B.如何生产 C.生产可能性曲线的位置 D.为谁生产 5.以最低的成本生产产品和服务能够达到经济的那种状态? A.生产效率 B.分配效率 C.自愿交换 D.公平 6.下列哪个陈述不属于实证主义陈述?() A.1990年的海湾危机引起石油价格上升,并导致了汽油消费的下降 B.穷人应该不纳税 C.美国经济比俄罗斯经济增长的更快 D.“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政策拉开了中国居民收入的贫富差距 7.经济学可定义为() A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 B企业赚取利润的活动 C研究稀缺资源如何有效配置的问题 D个人的生财之道 8.经济品是指()。 A.有用的物品 B.稀缺的物品 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 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9.下列哪一项会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外移?() A.股市持续走强

B.通货膨胀 C.有用资源被发掘或技术进步 D.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品生产下降 10.一个经济体系必须作出的基本选择是()。 A.生产什么,生产多 B.如何生产 C.为谁生产 D.以上都包括 11.计划经济体制解决资源配置问题的方式有()。 A.分散决策 B.竞争生产 C.纵向传递信息 D.要素市场定价 12.在市场经济体制中,价格不发挥哪个功能?() A.激励功能 B.权威功能 C.收入再分配功能 D.信息传递功能 13.某先生辞去月薪1 000元的工作,取出自有存款100 000元(月息1%),办一家独资企业,如果不考虑商业风险,则该先生自办企业按月计算的机会成本是()元。 A.2 000 B.10 000 C.1 000 D.101 000 14.经济均衡是指()。 A.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经济行为或经济状态不再改变 B.无论发生什么情况,这种状态都将处于稳定状况 C.一种理想状况,现实中并不会发生 D.规范分析中才使用的范畴 15.在经济和生活中,最优决策取决于这项活动的D A.成本,而不是收益。 B.收益,而不是成本。 C.收益和成本 D.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 16若市场上存在3个消费者,我们如何得到市场需求?B A.在给定供给量下,将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加总。 B.给定不同的价格水平,将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分别加总。 C.分别将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和愿意购买的数量进行加总 D.将总需求量除以3 17.存在两种物品X与Y,且X与Y是互补品,下列哪种情况将发生?B A.物品X价格的上涨会带动物品Y的价格上涨 B.物品X价格的上涨会导致对物品Y的需求下降 C.物品X价格的上涨对物品Y的需求不产生影响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变革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的论文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变革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的论文 摘要:我国逐渐步入老龄社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聚焦养老保险成为一大趋势。以下就养老保险制度和立法的相关问题,谈一下作者的一些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养老保险;变革:立法 一、养老保险立法的障碍 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全面改革,建立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产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在养老保险财务运转上力求做到“以支定收,略有节余,留有部分积累”,即部分积累的财务机制。意在通过建立个人账户形成部分积累的制度模式;基本养老保险由政府、单位、个人负担,政府不再对基本养老保险承担无限责任。但是由于部分地区各类资源违规开采利用,经济无序快速发展,加之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和提前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有关参数未按客观规律科学地随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调整,给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带来了挑战,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养老保险基金隐性负债、负担沉重。养老保险基金隐性债务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人口老龄化与日俱增。人口的老龄化及养老金的巨额支付给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现实要求我们必须适时深化改革。原因之二是养老保险制度由“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改革过程中转轨成本加大。转轨成本包括:已经达到退休年龄的老人在新制度中没有履行缴费义务却要过多享受领取养老金的权利;已经到中年的职工在新制度建立前没有完全履行缴费义务但达到退休年龄后要享有法定养老金的权利;违规办理大量特殊工种提前退休: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参保制度各异,退休待遇差距悬殊等。由此产生了代际矛盾,各类企业缴费义务与权利不对等,统筹基金严重收不抵支等问题,直接构成养老基金的隐性债务。由于政府没有明确承担改革过程中的转轨成本,传统退休养老制度与正在完善中的基本养老保险的现实责任便无法划清,因此养老保险制厦不能持续发展。不同地区间即指老工业基地与新兴城市历史负担不平街:国有制企业与大量非公有制及其他企业的缴费人员标准不一,造成各地区的基本养老保险负担畸高畸低,这种不均衡直接恶化了地区之间的竞争环境。 同时老工业基地的历史负担因缺乏消化渠道,自我承招责任只能表现和依靠很高的缴费率,而且还无法满足本地区退休人员增长所带来的养老金需求增长的需要。因此,一些地区只能运用个人账户基金来弥补,从而使个人账户变成空账户,统账结合的新制度蜕变为风险性相大的它账运行制度。个人账尸的“空账”运行,其实质是将政府应当承担的部分责任转嫁到当期参保人员身上,混淆了责任主体。根据劳动保障部的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05年上半年,国内养老保险金积累的个人“空账”运行规模已超过6000亿元,并以每年10亿的规模在扩大。如果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通货膨胀控制不力,加上需养老人口的逐年剧增,必然会加剧支付难问题,很难实现满足积累养老基金的目标。 (二)养老保险立法层次不高,强制力不强,法制建设明显滞后。养老保险实质上属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具体的制度安排必然牵涉到政府、企业与个人之间的义务和责任分担,以及不同社会群体或利益集团的利益调整。只有由代表民意的国家立法机关来制定法律,才能真正集中体现国家在养老保险方面的意志,并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和强制性。目前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的宏观展战略基本形成,但建设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法律依据还摹本上是上世纪50年代的《劳动保险条例》,虽然政府也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和通知等,但这些立法形式政策性较强,经常变动,缺乏法律规范应有的强制性、权威性和延续性。 (三)社会经济环境变化,养老保险制度参数调整,家庭养老模式受到冲击。 随着整体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结构的变迁,“421型”家庭(一对夫妻,四个老人、一个小孩)增多,家庭养老这一传统养老方式将会逐步向社会养老过渡,“老有所养”正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家庭养老也在逐步淡出历史舞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另立家庭,享受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1.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他们都是经济手段; 2. 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的两种手段,他们对经济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 3. 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共性: 1. 从资源配置方式来看,都是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 2. 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 3. 从经济活动看,市场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从宏观层面看,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的; 4. 从经济运行看,法制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 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依据是: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注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等,非公有制经济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关系研究

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关系研究 摘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之间的适应性关系研究是确保经济在实现好而快发展的同时可以使每个国民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本文在阐释清楚社会保障发展系数之上,分析了我国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适应性之间的关系,进而强调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中要努力做到城镇与农村的社会保障水平和经济发展具有一致性和合理性。 关键词:社会保障水平;经济发展;适应性关系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获得了快速的发展,GDP增长迅速,国民人均收入增加。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贫富差距拉大、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保障水平较低等问题也层出不穷。在保障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必须确保每一个社会成员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由此,党和政府也越来越重视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公平和正义问题。国家领导人曾在公开场合多次指出公平与正义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首要价值。在学界的研究中,一般认为社会保障水平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是成正比的关系[1]。在确保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可以保证社会保障水平的发展对于整个国家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基于社会保障水平发展系数(CSS)之上,从一个动态的角度来探讨了社会保障水平的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辩证关系,进而阐释了我国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之间的适应性关系。 一、社会保障水平发展系数的概述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分配理论就指出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的物质基础的剩余劳动在国民经济中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经济发展而产生的经济总量的增加,由此马克思认为社会保障水平的直接决定性因素乃国民经济发展的水平。在马克思看来,分配的额度还是方式都是由国民经济的发展决定的,而社会保障水平作为分配最直接的体现之一,也是通过分配被经济所决定。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决定模式的存在,即经济决定分配,分配决定社会保障的逻辑公式。 为了可以更好的研究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之间的适应性关系,根据上述逻辑公式,我们可以假设如下条件:(1)经济决定社会保障水平。在实际的国民经济和社会保障中,我们可以发现社会保障水平的影响因素既有经济的原因也有非经济的原因,但是经济因素是最直接的决定因素。在本次研究中,由于非经济因素的纷繁复杂,故而只考虑与社会保障水平的相关系数在0.9以上的经济因素。(2)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是基于政府决策理性的考虑,即是说政府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是基于在对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充分考虑和经济合理承受的范围之内。在实际中,毫无疑问的是社会保障制度在建立上会受到多种条件的作用,由此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政府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或者超过了经济的发展或者低于经济的发展。本文研究是假定政府制定的社会保障制度就是符合经济发展的水平。(3)消费与积累的比例关系在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上完全适应。换句话说,在社会财富的增加中,毫无疑问的会有一定比例的财富用于积累和消费,作为消费一部分的社会保障支出理所当然的也会占有一定的比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毛概论文

关于沈阳北市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的调研报告为了更好地理解市场经济的相关理论,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去沈阳北市场进行社会实践调查。采用了观察法获得了大量资料,感到受益匪浅,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概论课的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现报告如下。 1.阐述论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具有丰富内涵。一是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他们都是经济手段。二是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他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其基本类容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第二,在分配制度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第三,在宏观调控上,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2 .实践 我去了北市场,北市场地区地处沈阳市和平区北部,辖区面积0.95平方公里,是一个集购物、文化活动、旅游观光、宗教活动与一体的繁华地区。公元1636年,清太宗皇太极兴建清朝第一个皇家寺庙皇寺,从此大清朝第一个庙会市场也在此发端,上个世纪初北市场已成为中国传统十大闹市区之一,被称为“东北第一市”。曾与北京天桥齐名。北市场集购物商住、餐饮娱乐、旅游文化、金融典当于一体,总商业面积约50万平方米,规划面积约120万平方米,是沈阳市三大商业板块之一。闻名遐迩的北市名吃美食、洗浴休闲、古玩花卉、茶舌曲艺、垂钓渔具……,日夜流淌着盛京四方老城夕日的繁华,吸引着无数中外游人

微观经济学习题解答1

习题解答 第一篇概论 一、思考题 1. 经济学是科学,但经济学家的政策见解很少完全一致。这是为什么? [答]经济学家的政策见解不一,至少有以下几种可能的原因: (1)政治思想不同。经济学属于研究意识形态的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者与非马克思主义者的政策主张不同。 (2)经济思想不同。主张自由放任的新自由主义与主张国家干预的新凯恩斯主义,在政策主张上也会不同。 (3)经济理论不同。同一经济思想的不同经济理论,在政策主张上也会有所不同。 (4)经济信息不同。即使同一学派、观点相同的经济学家,由于各自掌握的经济信息不同,政策主张也不会完全相同。 2. 有人说:“微观经济学研究企业经济管理,宏观经济学研究国民经济管理。”请对此试加评论。 [答]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都是一国的经济运行,只是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分析从个量入手,宏观经济分析从总量入手。这就是说,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以研究方法而不是研究对象来划分的。因此,说“微观经济学研究企业经济管理,宏观经济学研究国民经济管理”是不确切的。 3. 某君曰:“我这个人,宏观上还可以,微观上有不足。“这种说法对吗? [答]这种说法不对。某君的原意是:自己整体上还可以,局部上有不足。但这不是宏观、微观的原意:宏观指总量、总体,微观指个量、个体。从经济学上说,无论从整体上还是局部上看,个人都是个体。 4. “经济人”都是利己主义者,但为什么国内外都有人助人为乐,舍己救人? [答] 这个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1)作为假说,“经济人”是对人性的一种抽象,并不是现实中的具体人。具体人多种多样,不一定都是利己的,但撇开非本质属性,“经济人”假定抽象人的本质属性是利己的。 (2)“经济人”追求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利益,也包括个人的安乐。也就是说,既有物质利益,也有精神安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对某些人来说,助人为乐,舍己为人,可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也可以利己。

管理信息系统与社会市场经济适应性.docx

管理信息系统与社会市场经济适应性 一、引言 在日新月异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经营环境已经与以往有了十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都在经历着巨大的变革。随着市场经济逐渐深入,各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组织结构也向着资本化靠拢,变得更加复杂。除此之外,随着信息化社会的逐渐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互联网技术被应用到了企业日常经营中,信息管理系统就是其中之一。在竞争压力日趋增大的情况下,企业必须寻找到更加方便先进的管理技术,从而适应经济发展。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中,企业必须建立配套的信息管理系统,从而加强对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的管理。随着社会发展,管理信息系统已经逐渐深入到了各个行业和领域中,成为了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信息系统能够为企业直观的提供现阶段运营状况,并为未来提供更多的预测发展建议,从而促进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在新时代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帮助企业更加快速的整合社会资源,或许更多的信息;同时,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还能够推动系统完善。 二、市场经济中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作用 2.1大数据时代的要求 现代化社会发展的一个标志,就是大数据时代的到临。现阶段市场的竞争,说白了,就是对于信息和数据的竞争。大数据科技已经为市场带来了许多新的发展机会,又推动经济更快的向前发展。企业必须对市场信息进行精确的评估,才能够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从而提

升自己的竞争力和经济发展。大数据计算能够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系统完善,同时建立更加精准的信息评估体系,提升信息评价的质量。在信息化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竞争的主要是对于信息的掌握能力和处理能力,企业的发展模式更加精细,细分化。所以加强对信息系统的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以大数据平台为依托,新型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更加直观地反映企业以及行业现状,提供更多可供分析的精确数据。一方面能够提高企业的信息获取能力和经营决策水平,另一方面还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2.2配套系统能帮助经济管理 对于不同行业来说,有着不同领域的信息,需要进行收集和管理。而建设相适应的配套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十分有效的帮助企业进行经营管理,从而加强企业投资决策、经营决策、风险评估等方面的正确程度。对于社会总体的市场经济来说,也需要进行相配套的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从单领域到多领域、从单层次到多层次,逐渐将各个不同领域和行业以及主体囊括在内。经过不同阶段的信息系统建设工作,能够有效的帮助市场经济运行的效率,帮助市场经济更好的发展。 三、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策略 3.1改变观念,了解自身需求 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一定要树立起信息化管理的观念,要认识到,进行系统的信息化管理,是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所以在日常的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将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提到日程上,为企业的市场竞争打下长远

福建省2019届高三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福建省2019届高三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 及解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 下其议” 于群臣;而唐代设立三省制,“ 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其 相似作用是 A. 大幅提高了行政效率 B. 有效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 限制、监督了皇权 D. 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2. 白居易《观刈麦》诗曰:“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诗中 反映了我国古代 A.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________ B. 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 C. 小农生活面临的艰辛________ D. 存在严重的封建剥削 3. 左宗棠说:“由于专心做科名之学者多,试看近时人才,有一从八股出身者否?”他还说:“中国以义理为本,艺事为末,外国以艺事为重,义理为轻。”这表明左宗棠主张 A.废除科举培养实用人才 B.学习西方技术弥补不足 C.东西方文明应互相借鉴 D.否定传统的义理价值观 4. 掌握历史纪年方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历史纪年的表述,正确的是 A.辛丑年过后十年是辛亥年 B.公元前6世纪初罗马共和国建立

C.康熙五十年时康熙皇帝50岁 D.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全面抗战开始 5. 下图是根据汪盼玲《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该图呈现的发展趋势,深刻表明 A. 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妇女的贞节教育 B. 两汉以前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较小 C. 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逐渐趋于保守 D. 宋明理学对中华民族性格的积极塑造 6. 国民党参谋本部1937年3月定稿的《民国二十六年度国防作战计划》中,曾明文规定:“作战时间,应有专门机关指导民众,组织义勇军并别动队,采游击战术,以牵制敌军,并扰乱其后方”。这反映了国民党当时() A.集中力量围剿中共红军势力 B.单纯依赖政府正规军作战 C.应对全面抗战作出战略调整 D.对开展敌后游击战有所关注 7. 据统计, 1949 年至 1952 年,山西忻县有 8253 户农民出卖土地 39912 亩;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出卖土地的户数和亩数, 1953 年比 1952 年都增加五倍多。这一现象 A. 反映了土改进程的曲折性 B. 促使中共加快农业合作化 C. 体现了小农经济的稳固性 D. 说明农村城镇化效果显著 8. 在雅典城邦,任何公民都要在一年内为自己的提案负责,即使提案经过了公民大会的批准。如果实施成功,荣誉归于公民大会;反之,公民大会将追究提案人或执行人的责任。这反映出古代雅典城邦政治 A. 纵容政治领袖操纵民意 B. 公民大会徒具形式 C. 缺乏对公民大会的约束 D. 各个环节权责分明 9. 14世纪末,欧洲市场利息为20%到30%,而到了16世纪中期,利息率已不及这个数 字的一半。到了18世纪,利息率有时甚至降到3%以下。出现上述历史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 美洲新航路开辟________ B. 金银大量流入

(完整版)经济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考试重点 题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一、名词解释 1个体主义方法论:是指从个人行动,即以个人的目的和偏好出发研究某种行动模式及其所形成的社会经济现象。 2集体主义方法论:是指从社会结构出发,研究社会经济体系对个人行为的影响,它是一种从宏观向微观的路径。 3新经济社会学:主要指那些采用网络理论,组织理论以及文化理论来研究经济现象的社会学取向。 4旧经济社会学:主要指工业社会学和帕森斯、斯梅尔瑟等人关于经济和社会的观点以及劳动社会学。 5强关系:指的是个人的社会网络同质性较强,人与人的关系紧密,有很强的情感因素维系着人际关系。 6弱关系:是个人的社会网络异质性较强,人与人关系并不紧密,也没有太多的感情维系。 7交换的各类型 (1)经济交换与社会交换 经济交换:当事人各方相互换取为他人所拥有的各种所有物的行为。 社会交换:指那些期待他人能够做报答性回应且他人一般也能做出报答性回应的互动行为。 (2)互惠交换、再分配交换与市场交换 互惠交换:以社会义务为交换基础,以非物质性回报和非盈利为目的的交换形态。再分配交换:指处于下层的生产者“自下而上”的向首领或政府交纳一定数额的物品或劳动,处于社会中心的首领或政府“自上而下”的以施恩的方式向下层民众分配一定的“赏赐”的交换类型。 市场交换:指以物品和劳务的供求关系为基础,以盈利为目标的交换形态。(3)生产性、协商性、互惠性与普遍性交换 生产性交换:即协调各部分力量或联合资源以产生一个共同的福利,生产性交换的基本类型是合作关系。 协作性交换:即协调产生明确的合同或交易的条件,协商性交换强调权利与责任的对等及契约的明确性。 互惠性交换:即长期的、连续的且通常是默许的利益赠与。 普遍性交换:即对某一行动者或网络和集体成员提供单边利益而从其他个人或多人处获取回报。 (4)利他型、利己型、合作型和冲突型交换 利他型交换:指交换双方皆以满足对方的利益为目的。 利己型交换:指交换双方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不考虑对方的利益。 合作型交换:指交换双方在考虑自己的利益的同时考虑对方的利益,并认为自己利益的实现应以对方利益的实现为条件 冲突型交换:指交换双方皆以损害对方的利益为实现己方利益的前提,视彻底危害对方为目的(恶性竞争)

浅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与计划经济结合的必要性

班级: 姓名: 学号: 2012年5 月21 日

浅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与计划经济结合的必要性 听了老师最近几节课的讲解,我对目前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比较敢兴趣,于是上网找了一些资料,也去图书馆看了一些有关的书目,对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有了一些了解,也对目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有了一些亲身体验,所以就想谈谈中国目前发展模式的特点,并说说自己对市场与计划结合的一些浅薄的想法。 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那么什么是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区别么?我查了一些资料,其中有一种解释说市场经济是指一种经济制度,甚为不解。后来深入了解了一下,为何可以把市场经济认为是一种经济制度呢?这是因为市场经济中进行商品交换的生产资料所有者必须要先有明确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内容,然后才能按照所有制的内容及其规则进行商品交换或者产权交换。如果没有明确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内容,那么进行经济行为的主体双方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或者说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随意进行物品交换,势必会导致矛盾的产生并激化。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内容从社会的基本制度中体现。故市场经济是和社会的基本制度相联系的,市场经济是依附于社会基本制度而存在的。由于最早的市场经济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产生,所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现以前,大部分的资本主义经济学家都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直到后来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发展市场经济以后,人们才发现市场经济还可以与社会主义公有制联系起来。 好了回到正题,据我所了解的市场经济一词在不同场合有三种不同的涵义: ○1指商品经济,就是把生产的产品用为商品的交换; ○2指市场机制,就是指在社会经济中配置资源的手段; ○3指一种经济制度,部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 这三种涵义的市场经济经常出现在资本主义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之中,这种讲法有一定的合理性。需要指出的是过去联合国也曾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以区别于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当时联合国把所有国家分成三类:中央计划经济国家、市场经济国家和发展中市场经济国家,其中第一类是社会主义国家,第二三类是资本主义国家。总的概括一下就是:市场经济是指以商品经济为背景的、用以较为合理地配置资源和维护某种社会制度下的强势群体一定经济利益关系的经济体系。 上面提到市场经济是依附于社会基本制度而存在的,既然如此,那么社会主义下的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下的市场经济就一定存在本质的区别,因为这两种不同社会性质的基本制度其本身就有本质的区别:这两种社会的基本制度各自维护着不同人群的经济关系或经济利益,即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主要以维护资产阶级特别是垄断资产阶级利益为目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归根到底是以维护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目的。这种本质区别体现在多方面。 首先两种市场经济所依附的社会基本制度不同,那么它们所维护的群体就不同,即强势群体不同。这里说的社会基本制度就是指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必须是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多种成分共同发展,其维护的是最广大人们的根本利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则几乎没有公有制的成份,而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维护的是拥有生产资料所有权的资本家。这也是两种市场经济最本质的区别。

微观经济学习题和答案讲解学习

第1章、导论,市场和价格 判断 1、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要求生产的产品越多越好。() 2、为谁生产是资源配置在产出方面的反映,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是资源配置在投入方面的反映。() 3、规范方法就是抓住主要的因素,建立抽象的理论结构,赋予经常发生的经济现象一种理论上的意义,以此概括复杂的经济现象。() 4、经济理性主义认为利他主义是一种“非理性”的行为。() 5、微观经济学认为,通过竞争性市场制度的安排,可以将人们的利己之心引导到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 6、当我们比较不同时期的价格时,我们扣除掉通货膨胀的因素,由此根据价值得到的价格是实际价格。() 二、单项选择 1、经济学可以定义为() A、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 B、企业赚取利润的活动 C、研究稀缺资源如何有效配置的问题 D、个人的生财之道 2 、“资源是稀缺的”是指() A、资源是不可再生的 B、资源必须留给下一代 C、资源终将被耗尽 D、相对于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3、一个经济体系必须作出的基本选择是()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B、如何生产 C、为谁生产 D、以上都包括 4、在市场经济体制中,价格不发挥哪个功能() A、激励功能 B、权威功能 C、收入再分配功能 D、信息传递功能 5、下列哪个陈述不属于实证主义陈述() A、1990年的海湾危机引起石油价格上升,并导致了汽油消费的下降 B、穷人应该不纳税 C、美国经济比俄罗斯经济增长的更快 D、“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政策,拉动了中国居民收入的贫富差距 学习小帖士: 1、“经济”一词最早出现在古希腊色诺芬撰写的《经济论》一书,当时的含义时探讨以家庭为单位如何管理、组织生产;到了重商主义阶段,在经济学前面加上政治一词,即政治经济学,表明转向研究“国家生财之学”;进入古典主义阶段,亚当.斯密出版的《国富论》标志着政治经济学以独立的学科面试。 2、生产的目的时为了满足消费的需要,由于生产所耗费的资源时稀缺的,而人们的需要是无限的,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就构成了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方法、经济理性主义假定和均衡分析方法。 答案: 一、1.错2.错3.错4.错5.对 6.对 二、1、C 2、D 3、D 4、B 5、B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