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政执法领域腐败现象的表现形式及治理对策

行政执法领域腐败现象的表现形式及治理对策

行政执法领域腐败现象的表现形式及治理对策
行政执法领域腐败现象的表现形式及治理对策

我们这里所说的行政执法领域是指所有具有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监督职能的行政部门。近年来,尽管各级对行政执法领域的腐败现象的治理力度日益加大,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纪检监察部门的关注和重视。

一、行政执法领域腐败现象的表现形式

行政执法领域的腐败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执法过程腐败。这是由于一些执法部门和人员为了单位或个人利益,在执法过程中,因主观故意而产生的一种腐败现象。表现为:

1、执法不严。一些执法人员不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对有利害关系的人执法较松,办“人情案”,不能做到对同样的违法行为用同一尺度执法,特别是对一些政府单位的违法行为,不能做到严格依法处理。还有的不按照法定程序执法、随意性大。

2、执法不公。一是对多个违法行为的处罚该并罚的不并罚,或只处罚一种违法行为;二是定性不准,处罚不当。如对某些违法行为本应适用此类行政处罚而用彼类行政处罚,或不能根据案件的性质、情节、危害后果等因素该从重的不从重,该从轻的不从轻,该免除的不免除;三是滥用自由裁量权,对罚款的幅度把握不准。这些都使得执法过程中存在不公正、不公平。

3、以罚代法。当前一些执法单位特别是基层执法单位,由于地方财力有限,单位人员工资及经费得不到保障,这样,一些执法单位的执法目的就是为了收费和罚款,多数情况通过罚款代替执法,通过罚款一了百了。

4、大案小办。领导干部或执法人员为了各种利益,故意将大案件化小或是不移送,或把一般程序的案件当做简易程序案件来办;对涉案金额大的案件,以及复杂疑难的案件不做深入调查,以查无实据来敷衍;对涉嫌犯罪的案件,不按法律程序及时移送,或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

5、行政不作为。一些执法者对相对人的违法行为视而不见、不敢管理,以及对相对人寻求权益保障的要求应作为而不作为,随意放弃职责等等。

(二)执法人员素质腐败。这是由于执法人员自身素质低下而产生的腐败现象。表现为:

1、野蛮执法。一些执法人员仗着手中掌握着政府给予的执法权,在执法管理中,颐指气使,作风粗暴,不是多做教育、引导、解释工作,而是动辄踢篮子、掀摊子、拍桌子、赶车子,甚至侮辱谩骂,拳脚相加,群众称之为“猛虎下山”,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疏远了党群干群关系。

2、以权谋私。一些执法人员,以手中的权力进行权力寻租,借机吃拿卡要,甚至把手中的权力异化为谋取私利的工具,面对“糖衣炮弹”的袭击,不仅不加以警觉、予以反击,反而以受到“捧场”为荣,以权力作为交易资本,平时接受小恩小惠,参与吃喝玩乐等活动,案发时则进行权钱交易,在接受违法者(或其

斡旋者)的贿赂之后,不惜以牺牲国家利益、公共利益、行政管理秩序和受害者的合法权益为代价,对违法行为不依法进行处罚,甚至充当违法者的保护伞。

3、知情不报。一些执法人员对群众举报、日常工作检查中发现的与自己关系密切的单位与个人的违法、违规行为,不记录、不汇报、不按程序立案,致使案件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贻误查处时机。

4、通风报信。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将查出的问题事先告诉问题人员,加大了纪委检查部门的工作难度。

(三)执法依据缺位腐败。这是由于执法依据缺位而产生的腐败现象。在一些行政管理交叉领域和地域的行政执法中表现比较突出,给执法工作造成很大困难,使得行政执法难以保持连贯性和一致性。如在部分设有区的地级市,由于一些市区职能部门执法地域和管辖范围不清,就会导致重复执法现象。技术监督局和医药管理局的执法职能也有一些交叉现象,有可能会导致多头执法。

(四)执法主体不清腐败。这是由于执法主体不清或不具备执法资格人员执法而产生的腐败现象。表现为随意委托、聘用不合格组织和人员实施行政执法,某些不再承担行政职能和未得到授权的组织仍变相实施检查、处罚等执法行为。如公安部门聘用的治安队、保安队,城管交通部门聘用的协管员等,都可能因为这些人员自身素质能力问题而导致执法过程中产生问题。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是思想教育不到位。我国正值社会转型期,西方社会消极腐朽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渗透进来,一些执法人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侵蚀,至使其理想淡化、信仰丧失、观念扭曲、行为失范。同时,一些执法部门在对执法人员的思想教育上不到位,导致他们放松了对世界观的改造,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自我控制能力降低,不能真正站在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维护国家执法人员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来公正执法。

二是法律法规不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制建设虽然日益加强,但有些法律法规条款规定仍不够严密,其伸缩性大,法律法规的覆盖面还不够细化、具体化,这样无形给执法人员的裁决提供了自由空间和产生腐败的土壤、腐败的温床。一些执法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就专钻法律法规的空子,导致执法出现了随意性、人为性,由此而引发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以权谋私问题的发生。因此,法律法规的伸缩性成为一些执法部门成为部门利益的平台,执法人员的手中权力成为少数执法人员腐败的工具。

三是监督制约不严格。近几年来,我国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党内外监督的条例和制度,但这些规定和制度仍然存在监督内容不全、监督对象不广、监督方法不行、监督措施不力的问题,尽管有些制度比较健全,受诸多因素制约,导致有些制度流于形式。各执法单位虽内外都有纪检机构,但由于行政执法中腐败行为大多数不像大案要案那样“打眼”,如果“民不告”,则“官”无法“究”,使“体外监督”乏力。就内部而言,由于部门保护主义的影响,护短遮丑思想作

怪,除非“民愤”太大,否则,会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尤其是有的权钱交易十分隐蔽,尽管损公肥私,却难以查实。

三、治理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建立思想教育防范机制。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的一大传统,也是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的根本措施。执法人员执法意识不高、廉洁意识不强,是滥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主观因素。因此,必须加强对执法人员理想信念教育、党风党纪教育、执法为民的服务意识教育、法纪教育、依法行政观念和知识教育,强化依法行政理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以权谋私的不良风气,从思想意识上树立起反腐倡廉的钢铁“长城”。通过加强执法教育,坚决纠正执法就是管人、执法就是罚款、执法就是“创收”、执法就是“完成指标”等错误认识;通过执法教育,改进执法作风,坚决纠正执法过程中趾高气扬、态度冷漠、敷衍塞责甚至言行粗暴、动辄训斥等现象;坚决纠正吃拿卡要,以权谋私,故意刁难,办人情案、关系案等现象;坚决纠正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以及设置行政处罚“陷阱”等现象;坚决纠正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现象;通过开展执法教育活动,有效规范执法行为,积极探索高效便民的执法方式。

(二)建立健全执法监督机制。要建立健全行政执法机关监督机制,强化对行政执法的监督。一是要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行为。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进一步减少和调整行政许可事项。现在,一些行政机关仍然掌握着大量的行政审批权,很容易出现权力滥用和权钱交易。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进一步规范审批程序、方式,明确各个审批环节的标准、条件、时限和相应的责任,及时向社会公布,做到分工合理、职责明晰、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二是要加大公开公示力度。把执法依据、执法权限、执法过程、执法结果、举报电话等重点内容,告之于民、公之于众,实行“阳光操作”,杜绝“暗箱”操作,预防执法腐败,给老百姓一个明白,还执法者一个清白,从而强化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三是加大错案追究力度。逐步健全统一的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界定行政执法过错行为,明确追究方式,追究程度。错案追究不到位的,特别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避重就轻、避难就易的,要追究有关领导责任,要切实做到权力民主行使、风险共同承担,要既追下又追上,既追人又追事,既追究具体承办人员责任,又追究单位主管领导责任。要坚决杜绝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四是加大外部监督力度。各级行政执法机关,要努力拓展监督面,广泛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接受新闻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支持监察、审计部门依法独立履行监督职责。特别是要强化新闻舆论监督力度。要主动争取和配合新闻媒体,加强对自身执法活动的监督,以促进严肃公正执法,让广大人民群众看到和体会到行政执法是公正、公开、透明的。对重大案件的执法查处,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向社会公开,一般案件通过内部刊物、简报予以通报。公开案件的事实与处

理结果,增强案件处理的透明度,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要转变监督方式,变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监督,变结果监督为过程监督,变部分监督为全面监督。

(三)建立案件查办惩处机制。对执法人员违纪违规案件的查处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不能“抓大放小”。对待执法中的腐败,大的必须除恶务尽,小的也要各有说法,对小腐败的粗放,便是对犯罪的放纵。只要是有碍执法公正的,不管是接受吃请、收受礼品红包,以致索贿、受贿的,一经发现,都要打击。二是不能“内外有别”。对执法人员的腐败行为,不能投鼠忌器,怕影响单位形象。三是不能“只打雷,不下雨”。要敢于动真碰硬,早抓、快抓、主动抓,把一些违法违纪的问题,执法腐败的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要积极探索行查办执法人员违纪问题的新思路、新途径、新举措,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纪委主动协调,职能部门配合,人民群众参与的查办案件工作机制,形成办案合力,提高办案效率。要根据新时期、新条件下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特点、规律,深入基层执法一线重要部位、重点环节,重点查办执法监督人员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贪污受贿、买官卖官、乱罚款、乱收费、乱摊派等方面的案件,达到查处一个、教育一片的目的。要继续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政的方针,加大案件工作查办力度,保持对查办案件的强劲势头,保持对腐败分子的高压态势;对执法部门内部的腐败分子、腐败问题,不管涉及到什么人,都要一查到底,依法依纪严惩不贷,决不姑息迁就,决不心慈手软。同时,要加大追缴违法违纪款、经济处罚力度,使腐败分子在政治上、经济上付出极大代价,增加腐败成本。

【腐败现象】积极化解“消极腐败的危险”

积极化解“消极腐败的危险”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把“消极腐败的危险”列为我们党面对的“四大危险”之一,再次彰显了我们党誓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的坚定信心和坚决态度。 “消极腐败”出现在党的文献里并非第一次。1992年,党的十四大把《党章》第一章“党员义务”的第六条“支持好人好事,反对坏人坏事”修订为“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这是“消极腐败”这个词汇首次在党的正式文献里出现。其实,早在1945年7月,毛泽东主席在同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谈到共产党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时,就提出了依靠民主,防止消极腐败现象的重要思想。虽然早就提出了“消极腐败”的概念,但是对于“消极腐败”并没有明确的界定。 目前,从对“消极腐败”概念的使用来看,学界一般认为,“消极腐败”特指“与贪污、盗窃、行贿、受贿、买卖官职等严重腐败,或腐败犯罪行为相区别,因主体积极或消极作为而导致的权力偏离公共职权轨道,貌似不良作风的权力变异现象。” 这种“貌似不良作风的权力变异”的“消极腐败”现象危害是巨大的,比如,官员抽天价烟、戴名牌表、坐高级轿车、盖豪华办公楼等,这些问题看似“无关大局、见怪不怪”,但都是难以根除的顽疾、痼疾,仿佛是党的肌体上的一个个“肿瘤”,如果不及时“治疗”就很有可能“恶变”甚至危及党的执政地位。再如,一些干部感觉“升迁无望”时,往往混天度日;一些同志奉行“知足常乐”的理念,不求有功,只求无过,不思进取,无视大局;还有一些干部办事拖拉、责任心不强,见困难就让,见矛盾就藏。这些表现为奢侈浪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消极腐败”现象,与明显触犯法律规范的贪污贿赂型腐败犯罪行为相比,其造成的危害毫不逊色,毫不“消极”,它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及广大干部的形象,与我们平常所说的腐败现象本质上是一致的。 消极腐败得以产生,原因有多方面,但根本还在于管理体制的漏洞和监督体制的缺失。2000年1月,江泽民同志在中纪委四次全会上就清醒地指出:“党内存在的一些消极腐败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有的情况还日趋严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相当一些地方和单位的党组织和领导者治党不严,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疏于教育、疏于管理、疏于监督。” 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近年来,特权和腐败案件频频发生,暴露出相关监督机制不健全,突出的问题是不能实施有效的监督。对监督没有有效的制度保障,对掌权的领导干部就难以形成有效制约,“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就在所难免。同时,消极腐败现象之所以在一些党员和干部身上发生,同他们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水平不高也有密切的关系。目前我们党所处的国内外环境,肩负的历史任务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上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必然会对广大党员干部产生深刻影响,特别是长期执政养成的安逸思想,尤其成为滋生消极腐败的温床。 实际上,我们党一直在进行整治消极腐败的尝试和探索,积极化解“消极腐败的危险”。譬如,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我们推行了党委集体票决制、扩大差额比例的做法;在严肃财经纪律方面,我们开展了小金库专项治理,加强了对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的经济责任审计,等等。但是,反对消极腐败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对此,我们必须采取加大消极腐败的源头治理。 化解“消极腐败的危险”,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从思想上高度认识消极腐败的危害性,领导干部一个人消极腐败,是个体腐败,而队伍消极腐败,则是肌体腐败,领导干部在反对消极腐败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视,领导干部要求别人不铺张浪费、不搞形式主义、不官僚主义、不好人主义,自己首先要坚持做到,才能旗帜鲜明地要求别人反对消极腐败,才能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最终实现廉洁

廉政风险点的表现形式

廉政风险点的表现形式 下面按廉政风险的类别例举了相应廉政风险点的表现形式,仅供大家参考,在排查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不能简单地对号入座,要反映不同人员、岗位、部门的特点。 思想道德风险点 1.工作上存在畏难情绪,对本职工作的重要性、关键性没有充分的认识。 2.工作缺乏主动性,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 3.放松政治学习,理想信念动摇,政治素质低。 4.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脱离实际,形式主义。 5.事业观、政绩观不正确,追名逐利,降低标准。 6.缺乏民主意识,产生特权思想,搞“一言堂”,以我为中心。 7.不能、不愿接受监督,放松自我约束。 8.不能抵制各种诱惑,出现行为失范、道德失准等现象。 9.放松世界观改造,个人私欲澎胀,享乐、铺张浪费,弄虚作假。 10.存在侥幸心理,缺乏应有的自律、自省、自警、自励意识。 11.宗旨观念淡薄,以权谋私,我行我素。 12.理想信念动摇,贪图享受,以权谋私,脱离实际等。

13.工作责任意识不强 14.廉洁自律要求放松。 15.违反职业道德,导致行为结果不公正不公平,构成“以权谋私”等严重后果 16.思想认识模糊,工作积极性不高。 17.宗旨观念不牢固,服务意识不强,廉洁自律要求不高,造成不良影响。 18.上进心不强,作风漂浮、脱离实际,因循守旧、形式主义,以权谋私等。 19.违反职业道德,变相索要、收受请托人现金、礼物等。 20.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有注重业务知识学习、轻视政治理论知识学习的倾向,可能产生理想信念不坚定、政治素质下降。 21.在行政管理工作中,怕承担责任,怕得罪人,可能产生工作般化,不能开拓工作局面。 22.思想保守,理论水平低,不读书、不学习,不钻研业务,缺乏开拓创新的勇气。 23.没有树立“一盘棋”思想和大局意识;不服从领导,消极怠工,不 能及时安排、有效落实自己份内工作,可能导致工作出现偏差或失误。 24.为违法当事人说情,干扰执法和办案,可能导致收授请托人的

剖析当前腐败现象六大新特点

剖析当前腐败现象六大新特点 网友:萃岚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1年04月06日14:03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1日在中央党校作反腐倡廉专题报告,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强调,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主要表现在,腐败行为在一些领域仍然易发多发,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现象依然严重,腐败案件类型、性质和作案手段等出现新变化,党员干部作风和廉洁自律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和不正之风仍然比较严重。 贺国强谈反腐“两个依然”言之谔谔,发人深省。现在实际情况的确如此,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以笔者观察,在新形势下腐败现象主要有以下六大新特点: 一是腐败“集团化”,个人腐败向团伙、集团腐败发展,串案、窝案、案中案明显增多。如茂名腐败窝案,2011年2月10日广东茂名前市委书记罗荫国被检察机关以“涉嫌职务犯罪”刑拘之后,茂名市及市属区县陆续有涉案官员和企业老板被专案组带走。据悉,短短一个月时间之内,已经全面崩溃的罗荫国交待出来了100多名处级以上官员。再如,绥化马德卖官案涉案干部260多人,郴州腐败窝案一个地方领导班子几乎烂掉,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二是腐败“高端化”,由一般干部发生腐败发展到中高级干部发生腐败。有人做过统计,自从上一世纪九十年代,有110余名省部级以上腐败高官落马。其中政治局委员有陈希同、陈良宇;人大副委员长有成克杰;省委书记有刘方仁、程维高;省长有张国光、李嘉廷、倪献策、梁湘;省政协主席有韩桂芝、宋平顺;正部级有田凤山等。 三是腐败“部门化”。现在腐败的部门化趋势比较明显,主要特点是“公权私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近水楼台先得月”,“公共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部门利益个人化”。如组织人事部门的腐败“卖官鬻爵”、司法系统的腐败“打黑者涉黑”、交通部门的腐败“偷工减料”、教育部门的腐败“钱学交易”等等。 四是腐败“年轻化”。南方某市纪委书记曾向社会透露这样一组数字:在该市2008年违纪违法的222位各级别领导干部中,31岁至45岁的领导干部竟然占了48.2%,凸显了腐败“年轻化”趋势。此论绝非是空穴来风,据检察机关在办案中发现:职务犯罪高学历、低龄化现象已日趋明显,由以前的“59岁现象”逐渐变为现在的“3 9岁现象”、“35岁现象”。 五是腐败“落势化”。与腐败“高端化”相对应的是腐败“落势化”,从较高职位向下移落、向基层渗透。如“三最”女贪官辽宁抚顺市国土资源局顺城分局局长罗亚平,涉案金额过亿,被中纪委领导批示为“级别最低、数额最大、手段最恶劣”;山西蒲县原煤炭局局长郝鹏俊在北京等地购房36套,仅价款就多达1.7亿元。

腐败现象的根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论文 姓名:董红乾 学号:11320217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机电2班

如何看待腐败现象 [内容提要]腐败现象由来已久,自从私有制出现了以后,便产生了腐败现象。在我国当今的社会中, 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腐败现象,对社会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在社会中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与谈论。因而,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 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 [关键词]腐败现象权力监督 一、腐败现象 腐败现象是国家公职人员滥用公共职权谋取私利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凡违反公认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滥用权力(政治权力、行政权力、职业权力、学术权力)和公共资源等谋取私利的行为,都可以称为腐败。 社会上的腐败现象很多,根据公权力的不同性质,腐败现象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党政领导机关官员的腐败,二是司法机关工作人员的腐败,三是经济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腐败。另一种腐败类型是,指非公职人员或党政领导干部的人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自己可以利用的资源非法谋取利益的腐败现象。非公共权力型腐败包括一下三种类型。一是职业腐败,如一些工作人员利用工作之便侵吞或挪用公款、工人工资、非法收取或索取“红包”等。二是新闻腐败,如一些新闻媒体或记者为了获得高额的回报或个人利益,发布“假新闻”和“有偿新闻”,利用新闻线索迫使其他组织或个人与其进行金钱交易等。三是学术腐败,学术腐败主要发生在高等院校,比如学位的审批,项目的审评,职称的评定等过程中发生的钱权交易或其他利益的交易等。 现今中国政府部门和国家机关的腐败现象层出不穷,腐败问题比较严重,与腐败有关的社会组织和力量也比较强大,对国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和严重的危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祸国殃民的现象呢?以下就对腐败产生的原因作深入的探讨。 二、腐败现象的根源及危害 谈到腐败问题,人们往往摇头叹息,可能会觉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

当前腐败现象发生的原因及特征分析

当前腐败现象发生的原因及特征 课程前言 大家好,我们这个主题是关于当前腐败现象的发生的原因和特征。我们准备利用这一段时间对当前在我国发生的腐败现象的诱因以及它的一些表现做一点分析。这个原因就在于党的十八大对于我们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怎么深化反腐败斗争做了战略部署,尤其是对当前的形势和任务做了清晰的表述。十八大对当前的形势的判断有一句话,是“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短短的几个字是有非常丰富的内容,起码传递了这么一个信号,我们不能对当前的腐败形势做太过乐观的估计,它依然严峻,严峻就是不容忽视,更不能有任何的侥幸,它是严重的,而且严峻的意义还在于它以解决腐败的问题就有紧迫性,所以严峻的含义要把严重更广、更多,严重讲的是腐败的形势的严重性,严峻更多地强调紧迫性。 为什么党的十八大做这样的判断,以及它是通过什么样的事实、什么样的现象而得出这样的结论呢?你依据什么来说反腐败斗争形势严峻呢?这就是我们这一个题目。 一、当前腐败现象多发的诱因分析 就当前中国发生腐败现象的原因的分析不能离开对整个社会所处阶段的定位和定性,腐败是个现象,它是在整个社会大背景,社会的特定发展阶段,以及社会的制度结构大变动之下发生的,那么它发生的这些都跟它所发生的背景结

构变动、社会变迁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腐败现象就是这种社会变革、变动、结构调整的自然的一个副产品,所以我们分析当前腐败发生的原因,要从我们所在什么样的结构变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之下来出发。 首先,中国当前正处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什么意思呢?我们当前的这个社会要给它做个定位的话,政治术语应该称之为“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初级阶段什么意思呢?初级阶段的目标是要向终级、高级,它不是凝固不变的,它在千方百计摆脱这个冲击,它在通过建设发展来提升国家由初级向终极,这就注定了我们这个初级阶段是一个变化的阶段,更是一个变革的阶段,它跟高级不一样,你再过多少年以后,社会主义到了高级阶段,相对成熟了,又稳定了,成熟和稳定具有相对固定,但初级阶段不是,初级阶段就像人生一样,它还是童年、幼年时期,而童年、幼年最大的特点是不断地生长、发育、变革,这是它的特点。 从发展政治学上来分析我们现在这个处在什么阶段呢?叫转型社会。二战以后,世界上专门有一个转型社会学、转型政治学,也叫转轨。 我们现在这个期间正好是一个社会转轨期,它多长时间呢?几十年,可能上百年。而这个社会转轨和社会转型,它指的是什么呢?指的是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变,它的内容会涉及哪些呢?会涉及制度、体制、人的思维方式、利益结构、社会的物质技术结构等,它是一个全方位的大变革、大变动、大转轨的这么一个特定阶段,总称“转轨社会”(转

关于腐败现象的论文

浅谈腐败现象的成因与防治 [摘要]腐败现象由来已久,自从私有制出现了以后,便产生了腐败现象。在我国当今的社会中, 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腐败现象,对社会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在社会中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与谈论。正确分析腐败现象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探讨腐败现象的根源、实质,对于深人进行反腐败斗争,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论述谈对对腐败现象的认识,简要提出一些对我国现阶段治理腐败现象的对策。 [关键词]腐败现象权力监督 一、腐败现象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尤其是在最近几年,经济发展尤为迅速。但是,经济的快速增长会使得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如果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腐败现象的发生也会变得越来越频繁。 腐败现象是国家公职人员滥用公共职权谋取私利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腐败定义为:“滥用公共权力以谋取私人的利益”。世界银行的定义与此类似,即腐败是“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滥用权力”。国际透明组织将腐败定义为“公共部门中官员的行为,无论是从事政治事务的官员,还是从事行政管理事务的公务员,他们通过错误地使用公众委托给他们的权力,使他们自己或亲近于他们的人不正当地、非法地富裕起来”。而权力是指特定主体强加给其他主体,比如个人、集体、民族等,使之产生压力继而产生顺从的能力。权力与财富的交换是腐败行为的主要特点,在商人和各种职业群体中也广泛存在着不同形式的腐败。因此,凡违反公认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滥用权力(政治权力、行政权力、职业权力、学术权力)和公共资源等谋取私利的行为,都可以称为腐败。 社会上的腐败现象很多,根据公权力的不同性质,腐败现象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党政领导机关官员的腐败,比如行政监督部门和执法

如何遏制腐败现象蔓延(整理版)

怎样遏制腐败问题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谈谈腐败问题,主要从四个方面讲:什么是腐败、腐败的表现形式、腐败的根源、怎样遏制腐败。首先我们来看看 一、什么是腐败 通过字典查找,腐败一词源于植物学是指,农作物发霉、腐烂,不能使用。后来引入到政治领域,成为政治术语,是指权利的变质,利用手中的权力牟取私利。腐败一词并非法律术语,是属于社会道德的范畴,是社会中的领导将人民赋予的权力用于私用的表现形式,当腐败涉及到损害或者侵害公共利益的时候,将受到《刑法》及相关的制约。 二、腐败都有哪些表现形式 通过阅读大量书籍,我讲腐败的表现形式总结为以下11中 (1)贪污 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者手中的职权,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2)贿赂 是指行为人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行为。 在选举中,为了获得某种权力或者职位,向手中拥有选举权的人送上好处费或者以实物的形式,让选民获得利益,通过这种用实物或

金钱交换权力的形式,就是贿赂行为。其中给予好处费或者实物的人是行贿人,而收取好处费或者实物把手中的选票投给别人的是受贿人。 (3)以权谋私 国家公职人员或非公职人员,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获得非法的私人利益。 某领导干部,通过自己手中的权力或者职务上的便利,在发放集体财产过程中,或者再为别人办理合法的手续的事务的过程中,收取礼金、购物券(代金券)或者礼品卡等,能给自己带来利益。 (4)生活腐化 利用职权,非法取得财物,过着奢侈高贵、挥金如土、权色交易的糜烂生活。 处在某些特殊岗位的领导,通过手中的权力或者,获得大量的金钱,在生活上,向往奢侈奢华的享受,每餐都是都是鱼翅鲍鱼、购买奢侈品(LV的皮包),情感上保养情妇,不止一个“二奶” (5)挥霍国家资财 挥霍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是指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公务员违反国家财务管理制度,讲排场,比阔气,挥霍公款,铺张浪费的行为。 某领导干部,在使用公款消费的过程中,为自己购买礼品或者为家人、亲属购买礼物,而将票据交予单位由国家报销,或者借公派外出勘考察之名旅游消费这种表象形式

当前党员干部的腐败现象及其对策

当前党员干部的腐败现象及其对策内容提要:一、我国当前腐败现象的主要表现形式:(一)、经济犯罪猖獗;(二)、权力运行中弄权勒索、贪赃枉法严重;(三)、违反组织人事纪律,任人唯亲;(四)、贪图享受、奢侈浪费、生活腐化。二、防治腐败的对策:(一)、加强政治思想教育;(二)、建立健全法律体系,依法行政;(三)、加强监督,着力预防腐败;(四)加大惩处力度,以警示他人。 所谓腐败,就是公共权力行使者利用公共权力为个人、部门、家族、利益集团谋取经济利益并严重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其重要特征是利用职务之便牟取利益。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国民经济得到飞速发展,腐败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深恶痛绝的“焦点”。虽然我们党在反腐败斗争中有了一定的突破,但是反腐败斗争形势还十分严峻,它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关系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关系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问题和紧迫任务。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当前腐败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寻求根治腐败问题的方法。 一、我国当前腐败现象的主要表现形式 当前,我国腐败现象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经济犯罪猖獗。 1、工程建设领域腐败。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中,工程建设领域内的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和残酷,随之而来的"腐败"也日渐凸显。近年来,尽管加强了对工程建设的监管,加大了案件查处的力度,但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现象仍处于易发高发态势。如:陕西省宁强县交通局原局长何超、原副局长刘华斌在2008年至2010年间,利用职务便利,在工程款拨付、工程招投标等方面分别收受贿赂计人民币52万元和140万元。案发后,法院以受贿罪分别判处何超有期徒刑十年零六个月、刘华斌有期徒刑十四年。 2、金融领域的腐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重要推动力。随之而来的各种金融腐败现象也日益突

浅谈我国腐败现象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浅谈我国腐败现象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提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成份、经济要素日趋多元化,人们的思想观念、文化理念、利益关系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腐败现象一日不除,则国无宁日,民无宁日。当前,如何在科学分析腐败现象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从根本上遏制腐败现象,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新课题。 关键词:腐败反腐倡廉原因对策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有的腐败现象 当前我国腐败现象的突出表现改革开放以来,一些领导干部和部门利用党和人民给予的权力,贪污受贿,大肆挥霍国家巨额财富,其手段之猖獗,手法之多样,是前所未有、触目惊心的。具体表现为:(一)利用职权,安插亲朋好友、买官、卖官 (二)大肆贪污受贿,挥霍国家巨额资财 二、腐败现象屡屡产生的原因 当前,我国的反腐败斗争虽然在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下,取得了一定成败,腐败现象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但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势头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公务员人数严重超编 据有关部门估计,我国公务员人数每年递增20% ,未来几年将严重超编。另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务员规模是否适度不仅需要考虑“官民比”,而且要考虑公务员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公务员的行政效率。虽然我国财政供养人员占总人口的“官民比例”只有

1比26(那是2005年“两会”时提供的数据,现在肯定要大于这个比值),但是从经济视角考察,财政供养人员与GDP之比看,我国为39人/百万美元,大大高于发达国家。 (二)现存机构的弊端和法制建设的滞后必然导致腐败现象的蔓延从我国目前现存机构来看,的确存在党政机构的权力失衡,权力过分集中,党政行为存在严重的“人治”而不是“法治”现象。同时在法制建设方面也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特别是反腐败方面的法规严重滞后,已颁布的法律目前存在着违法不究、执法不严的情况,与反腐倡廉直接有关的法律很大程度上与当前反腐斗争的需要脱节。对已查清的一些大案、要案的犯罪分子主要是职务较高的人惩处往往打击力度不够,一些贪污受贿动辄数以十万百万的领导干部,从公布的处理结果来看,凡担任过相当一级领导的贪官,几乎都能免予“斩立决”,最终判决往往是死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没有落到实处。 (三)党风不正是腐败现象产生的催化剂 邓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党内确有不正之风,确有极少数领导干部搞特殊化。”当前党风不正主要表现为:第一,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的作风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看不到了,造成的后果必然是损害群众利益,脱离群众,腐败现象也就应运而生。第二,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比较紧张,一些领导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淡薄了,他们名义上是人民的公仆,实际上利用党和人民给予的权力谋取私利。这几年腐败现象层出不穷,一些大案、要案涉及到我们不少部门和地方的主要领导,党风不正的确起到了催化的不良作用。

当前腐败现象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当前腐败现象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近年来,腐败现象迅速滋生和蔓延,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腐败现象根源于剥削阶级腐朽没落的意识形态,它与我党的性质和宗旨严重对立,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严重的破坏性。 一、当前腐败现象的成因 首先,人们的道德观念淡薄是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当前,在社会转型期,由于道德理想的迷失、道德观念的错位、道德准则的失范,引起道德行为的失序。这种失序反映在政治生活方面便是权力的腐败,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等现象相当严重。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人们的道德观念淡薄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政治伦理建设,就是要以德倡廉,强化人们的道德观念,筑起“不想腐败”的思想道德防线,从而抑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其次,对权力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大是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实践证明,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没有有效的监督,就不会有对腐败现象的真正遏制。权力腐败的实质是滥用权力,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反映了对权力的失控失监。改革开放以来,消极腐败现象之所以能乘隙而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大,从而致使某些党员干部视党纪为“摆设”,视政令为“白条”,把中央的三令五申当成耳边风,你禁你的,他干他的。 再次,未能形成一套系统的、有效的法律规范机制对腐败现象进行预防、抑制和惩治。过去,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突击搞运动、说服教育和道德规范,通过把外在的价值标准内化为人们的价值取向,对人们的行为有重大影响。但这种影响带有很大的局限性。此外,一般政策性规定所起的作用也有限。十几年来,各级党政机关、各行各业发布的反腐倡廉的文件、通知等数不胜数,腐败之风并无收敛之迹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不论说服教育还是道德约束,都没有国家强制力的保障为后盾,一般政策性规定的强制力也十分有限。而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规范,它不仅有说服教育和道德规范(不少法律条例本身就是道德规范)的功能,也有内化的特性,可以使只顾个人需要而 不顾法律的规范要求的行为受到惩处。但是,由于我们缺少执法守法的传统,致使法制建设严重滞后,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有效的法律规范机制对腐败现象进行预防、抑制和惩治。所以,一方面造成人们思想的极度混乱,对一些现象失去了辨别是与非、罪与非罪、违法与合法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当前的反腐败斗争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和手段。 最后,缺乏俸禄养廉的经济条件。俸禄养廉是一个有异议的话题,但这是回避不了的。许多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之所以出现严重的政府腐败,重要根源之一就是那些政府部门的公职人员因为收入太低无法维持一般的生活水 平而不得不利用其工作之便谋取私利。从表面上看,低工资政策好像缩短了

浅析新形势下违纪违法案件特点

浅析新形势下违纪违法案件特点、表现形式及对策 查办违纪违法案件,严厉打击腐败分子是纪检监察机关惩治腐败的重要手段,是一项长期尖锐而复杂的斗争。正确认识新形势下发案的特点与表现形式,对于探讨新的应对方法和措施具有引领作用。从近年来我国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的情况看,笔者感到腐败现象呈现出向多样化、复杂化、群体化、高智化、高层次蔓延的特点,且范围不断扩大,其主要表现形式可归纳为心理腐败和行为腐败两大方面。 一、心理腐败的表现形式 1、心理麻木。一些干部面对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麻木不仁,见怪不怪,一切以个人或小团体利益为中心。片面地认为反腐败与经济建设背道相弛,经济要上,反腐败要让。搞经济建设吃喝送礼、办事花钱是必不可少、天经地义的。 2、心灵扭曲。是非标准颠倒,拜金主义至上。当前,一些干部讲艰苦朴素被人瞧不起,受孤立,清正廉洁被认为是无能或傻瓜,单位无论穷富,都敢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相互攀比,认为谁高档谁有本事。 3、思想矛盾。一些干部对腐败问题既痛恨又羡慕。谈起反腐败慷慨激昂,面对腐败问题又心里向往。有的干部终日不思进取,工作平庸,却处心积虑地争官职,争实权,认为“官不在高,有权则灵,人不在能,有钱则行”;有权有钱的单位受重视,个人有政绩,提拔快;没钱、没权的单位上级不过问,出门受冷落,个人没实惠,提拔无指望,于是也开始拉关系走后门,以达到个人升职目的。 二、行为腐败的表现形式 1、吃喝玩乐平常化。单位富也吃,穷也吃,有客人陪着吃,没客人找理由吃,主管部门下去吃,基层联谊互相吃,档次越来越高,花样越来越多,更有甚至者将单位资产变卖了吃。 2、公款送礼一般化。送的觉得理所当然,收的心安理得。逢年过节、婚丧嫁娶、领导出差、生病住院,送礼者理由充分,明目繁多。 3、私设“小金库”普遍化。国家三令五申不准任何单位以任何理由设立帐外帐,私设“小金库”,但有些单位仍置国法于不顾,截留收入套取资金、公款私存、隐匿挥霍,“小金库”问题的存在,不仅造成企业大量资金体外循环,而且给违法违纪行为创造了腐败的土壤。 4、弄虚作假公开化。经济领域的“假冒伪劣”问题正侵袭到政治领域。假收入、假产量、假增长、假数字随处可见。有的为了骗取荣誉主动作假,有的是上边施加压力被动作假,有的则为迎合个别领导好大喜功人为作假。基层干部将其美其名曰为“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弄虚作假风严重败坏了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对投机经营的不良风气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5、官僚主义行为化。一些基层领导干部事业心、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疏于管理,我行我素,不能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造成工作严重失职,给国家集体造成严重损失。

基层微腐败的表现形式及对策

基层微腐败的表现形式及对策“微腐败”实际人数不少,潜在数额不低,危害严重,查处不易,就更需引起足够重视。对基层干部和党员的纪律教育要到位,让他们自觉保持清醒头脑,防微杜渐。以下是小编小编推荐的基层微腐败的表现形式及对策,快来看看吧。 基层微腐败的表现形式及对策一近年来,万载县不断加大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各项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农村基层腐败问题屡有发生,从近年来查处的基层不正之风和腐败案件来看,农村“微腐败”已成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个工作重点。如何及时掌握农村基层“微腐败”新动向,采取措施防止“微腐败”现象蔓延滋生,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基层群众身边“微腐败”的主要表现形式 “微腐败”也可能造成大祸害。这绝非危言耸听,它损害的是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破坏的是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基层干部中存在哪些“微腐败”问题,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漠视群众“高高在上”。少数基层干部在位不作为、慢作为、怕作为,作风懒散,喜欢串岗、溜岗,上班时间办私事,对群众的办事要求要么拖拉、要么推诿,责任担当意识比较淡薄,基层群众对此反映强烈 克扣截留,套取资金。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支持的力度,但是,个别地方在执行国家惠农政策时缩水走样,落实

政策不公开、不公正、不及时、不到位。有的基层干部采取对上虚报冒领、对下隐瞒实情等手段,直接或变相骗取各项补助资金;有的截留专项补偿款,将专项资金挪用作其他用途。 手段翻新,消费隐蔽。在公款吃喝方面,方式更加隐蔽,由过去的宾馆、酒店转移到单位的食堂、乡下农家乐、村组干部家;有的将公款吃喝费用纳入会议费用报销等,部分行政村招待费用支出大。在公车使用方面,极个别单位仍然存在公车私驾、公车私用的问题等。 以权谋私,作风腐化。少数基层干部利用手中掌握的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捞取好处,以权谋私。有的农村干部在救灾救济物资发放、特困群体救助等工作中处事不公、优亲厚友;少数干部不严格执行财经纪律,不遵守相关规定,作风腐化,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基层干部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警示我们解决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依然任重道远。 二、基层领导干部产生微腐败的原因 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寻找产生腐败的薄弱环节是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着重点。 政治思想观念的淡薄是产生腐败的根本原因 有的基层领导干部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工作原则认识不足或认识不端正,没有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指示,反腐败斗争时紧时松、“一手软”的问题没有解决好,对腐败打击不力。

腐败现象的原因分析及遏制腐败的对策

目录 内容提要 (2) 一、当前腐败现象的成因 (3) 二、当前腐败现象的对策分析 (4) 三、总结 (6) 参考文献 (7)

内容提要 近年来,腐败现象迅速滋生和蔓延,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腐败现象根源于剥削阶级腐朽没落的意识形态,它与我党的性质和宗旨严重对立,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严重的破坏性。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党中央从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和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党对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和反腐倡廉工作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根本举措,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自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学习,使我加深理解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使我懂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所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必须加强廉政建设,坚持反腐败斗争。 关键词:腐败现象,监督教育,政府。

腐败现象的原因分析及遏制腐败的对策 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反映了对权力的失控失监。改革开放以来,消极腐败现象之所以能乘隙而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大,从而致使某些党员干部视象的真正遏制。权力腐败的实质是滥用权力,过去,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突击搞运动、说服教育和道德规范,通过把外在的价值标准内化为人们的价值取向,对人们的行为有重大影响。但这种影响带有很大的局限性。此外,一般象的真正遏制。权力腐败的实质是滥用权力,过去,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突击搞运动、说服教育和道德规范,通过把外在的价值标准内化为人们的价值取向,对人们的行为有重大影响。但这种影响带有很大的局限性。此外,一般知等数不胜数,腐败之风并无收敛之迹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不论说服教育还是道德约束,都没有国家强制力的保障为后盾,一般政策性规定的强制力也十分有限。而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规范,它不仅有说服教育和道德规范(不少法律条例本身就是道德规范)的功能,也有内化的特性,可以使只顾个人需要而不顾法律的规范要求的行为受到惩处。但是,由于我们缺少执法守法的传统,致使法制建设严重滞后,没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全局出发,为做好新形势下反腐败工作作出政策性规定所起的一种特殊的规范,它不仅有说服教育和道德规范(不少法律条例本身就是道德规范)的功能,也有内化的特性,可以使只顾个人需要而不顾法律的规范要求的行为受到惩处。但是,由于我们缺少执法守法的传统,致使法制建设严重滞后,没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全局出发,为做好新形势下反腐败工作作出党纪为“摆设”,视政令为“白条”,把中央的三令五申当成耳边风,你禁你的,他干他的。再次,未能形成一套系统的、有效的法律规范机制对腐败现象进行预防、抑制和惩治。 一、当前腐败现象的成因 首先,人们的道德观念淡薄是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当前,在社会转型期,由于道德理想的迷失、道德观念的错位、道德准则的失范,引起道德行为的失序。这种失序反映在政治生活方面便是权力的腐败,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等现象相当严重。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人们的道德观念淡薄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政治伦理建设,就是要以德倡廉,强化人们的道德观念,筑起“不想腐败”的思想道德防线,从而抑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其次,对权力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大是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实践证明,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没有有效的监督,就不会有对腐败现象的真正遏制。权力腐败的实质是滥用权力,过去,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突击搞运动、说服教育和道德规范,通过把外在的价值标准内化为人们的价值取向,对人们的行为有重大影响。但这种影响带有很大的局限性。

利益冲突的表现形式及其防范策略

利益冲突的表现、原因及其防范策略 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根据这一精神,2010年中央出台的《廉政准则》提出了党员领导干部从政行为中防止利益冲突的要求。这在当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进一步提高廉政建设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一、利益冲突的表现形式 所谓利益冲突,是指政府官员公职上代表的公共利益与其自身具有的私人利益之间的冲突。这里的利益,不仅是经济利益,还包括专业利益、个人声誉等等。利益冲突走向极端,就会以权谋私,与民争利,导致腐败发生。 公职人员发生利益冲突时,其行为并不一定等同于腐败,但如果不加以及时合理解决,任其发展,就会产生腐败现象。实践证明,腐败案件中,有不少是由利益冲突引起的。就是说,先有了利益冲突,然后就容易导致腐败现象的发生。在危害程度上,腐败比利益冲突显得更为严重,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侵害性也更大。换言之,有利益冲突不一定有腐败行为,而腐败过程则或多或少夹杂着利益冲突,它是利益冲突的严重后果。 利益冲突最容易发生在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交界处,可以梳理为交易型、影响型、复合型、集体型四种类型利益冲突。

交易型利益冲突。就是官员利用职务之便,直接从利益关联者那里收取私人利益。比如一些官员对房地产行业有管理审批权,以超低价从房产商那里买房或直接受贿;对矿产资源开发有管理审批权的官员入股煤矿、投干股等等。 影响型利益冲突。即公职人员利用公共权力的影响力,直接或间接地实现自己或亲友的私人利益。如利用职权打招呼、递条子,给亲属安排工作,介绍工程给老乡、战友等。 复合型利益冲突。即公职人员具有公私双重角色,利用公共权力的影响力,在公务过程中以公共角色的身份参与私人事务,从而为自己、亲属或利益相关者谋取私人利益。典型的有自己开公司、兼职,还有极少数领导干部在位时利用手中权力为私营企业老板谋取利益提供方便,离职或退休后,接受照顾过的私营企业或中介机构的高薪聘任,曲线敛财。 集体型利益冲突。如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前期,党政机关、政法机关、军队武警部队经商办企业之风,以及行业和部门不正之风、行业垄断、单位私设“小金库”等。 二、产生利益冲突的原因 1、体制机制因素:权力相对集中和透明度不高。权力部门拥有决策权、行政审批权、行政许可权、行政处罚权等各种权力。由于权力相对集中,一些权力行使不规范、自由裁量权过大的环节上,又缺乏有效的监督,少数领导干部因个人私欲膨胀、暗箱操作,为自己、亲属或特定关系人谋取利益提供方便。从近年来我们查处的每一起案件中,都可以

当前女性官员腐败的四种表现形式

当前女性官员腐败的四种主要表现形式 有数据显示,近5年来女性官员的犯罪人数逐年上升,去年前11个月的职务犯罪人数比2009年全年上升33%。当女性官员也腐败的时候,她们对党和国家的腐蚀作用,并不比男性官员小。总的来看,女性官员腐败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以色谋权。在一些男性官员拥权贪色抱红颜的时候,一些女性官员为获得更大的权力、更高的地位和更多的财富,更善于以色谋权拥知己,主动利用对方的权力攫取利益,或者积极配合男性贪腐犯罪行为。如,曾被称为三湘第一女巨贪的湖南省建工集团原副总经理蒋艳萍屡屡利用色相,从一个仓库保管员升至副厅级的湖南省第六建筑工程公司副总经理仅用了10多年时间。又如,近日被中纪委通报的山西**市委原副书记张秀萍和高平市原市委副书记、市长杨晓波,均被指与他人通奸,这是中纪委首次对女性贪官用此表述,具有极强的震慑作用,也警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慎待手中的权力,不能以色谋权。 二是为情所累。相对于男性而言,为兼顾家庭和工作,女性的付出会更多一些。尤其是身处官场的女性,当手中握有一定权力时,常常会为了家庭和子女的发展铤而走险。如原广东省中山市市长李启红,触犯内幕交易罪、泄露内幕信息罪和受贿罪一案正是源于为家族牟取非法经济利益。与李启红相比,原重庆市检察院副检察长郭宝云案更为典型。郭宝云离异后,把儿子当成感情寄托,为扶持儿子发大财贪污受贿93万多元,违法违纪为子女牟利近3000万元,于2004年被判刑18年。 三是为美而贪。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为了能让自己青春永驻,一些女性官员在美丽面前变得毫无抵抗力,大肆谋取不当利益来为美丽投资,导致美容腐败现象频发。如,**市原国税局女局长刘光明,不仅为了留住容颜花费大量钱财去美容,而且前后花500万元去香港等地整容,光臀部整形费就达50万元,使得旧貌换新颜,平添了许多以色谋权的资本。又如,原北京市财政局干部杨苹利用担任经济二处处长和农业处处长的职务之便,共受贿70.8万元,杨苹将其中的55.8万元用于美容,约占受贿款的八成。 四是物欲至腐。近年来,因受虚荣心的影响而接受贿赂的案例在女性职务犯罪中也十分常见。诸如名表、名包、高档皮鞋、名牌衣物等奢侈品都是很多女官员的心头爱。如有著名LV女王之称的辽宁**市原副秘书长江润黎,在国土规划部门任职期间,利用职务便利收受大量贿赂。之后专门用一座190平方米的宅子来存放奢侈品,包括48块劳力士名牌手表、253个LV手提包和600多件金银首饰,所有物品合计2200多件,总价值超过420万元。

管理学作业《如何治理贪污腐败》

2010级金融二张陶明珠201030203094 如何治理贪污腐败现象 自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了飞速的发展,并且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处处可见,权利和金钱的欲望愈发膨胀,让整个社会物欲横流,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贪污腐败现象。这是一个社会的巨大毒瘤,它正在慢慢地侵蚀和毒害着我们的社会和人民。 因而,我们迫切需要治理整个社会存在的贪污腐败现象,并且做好贪污腐败行为的防范工作。关于贪污腐败现象,无论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社会都普遍存在。而我对贪污腐败的理解,是指随着一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个人私益产生以后,当人的私有欲望膨胀到无法抑制的时候,有权势的人利用其职权的便利,以非法手段谋取公共财物和社会资源的不道德行为。它的存在和蔓延是有社会根源的,因而要治理贪污腐败现象,我们应该对症下药。以下便是我关于治理贪污腐败现象的一些具体想法: 一、社会环境的改造 1、加强对整个社会的普法教育,培养和提高全民的民主和法 制意识,树立社会和谐民主的风尚。为什么我国贪污腐败现象较西方民主法制的国家更为严重呢?原因之一就是我国人民的民主法制意识还不够,面对贪污腐败现象,缺乏用法律来揭露当权者劣行,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这使得腐败者得不到有力的群众监督,因而更加为所欲为,变本加厉。

2、加强社会的法律法规建设,严格执法,严厉打击党内的贪污犯罪行为。当今社会做人办事讲人情,凭关系,因此当触及贪污犯罪行为的时候,形成了层层庇护,攀亲带故的人情网,这就导致许多贪污腐败的违法犯罪行为得不到严厉的打击。从而危害了法律的权威,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 3、建立健全党员和领导干部的选拔机制,保证社会选拔出德才兼备的人民的好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今社会流行“上梁不正下梁歪”的说法,这正好反映了一个社会现象,上下级相互勾结一起贪污,一起腐败。致使正直善良的人怀才不遇,反而无才无德、阿谀奉承的人平步青云。如果我们的社会变为这样一个“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的社会,那么贪污腐败也就不足为怪了。 3、加强社会舆论的监督。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便利了我们多渠道获取信息,了解事实的真相。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加强对行政工作等方面的监督,勇敢揭露社会贪污腐败现象。 4、加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保证社会事业的公平、公开、公正。政府工作不够透明增加了腐败现象的隐蔽性,因而加强行政工作的透明度,阳光执政,无疑使许多贪污腐败分子失去了庇护伞,那么整个社会的贪污腐败也就会得到有效的改善。 5、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切实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消极腐败

治理消极腐败问题调研报告 一、消极腐败的表现形式 消极也是一种腐败,而且这种腐败是无形的、潜在的,表现形式如精神颓废萎靡、得过且过,吹拍拉扯、投机钻营,不作为、不负责,处事不公、不正、不坚持原则,聚堆吃喝玩乐等。又如干部作风上存在的懒惰症、虚假症、浮躁症、扯皮症和欺上瞒下、消极埋怨、推诿扯皮、患得患失等问题。 二、消极腐败产生存在的原因 首先,认识不清和重视不够是造成“消极腐败”蔓延的主观原因。不少人认为只有贪污受贿才属于腐败行为,而“吃点、喝点、玩点、用点”根本算不上什么腐败。 其次,理想丧失、缺乏自律、庸俗化思想泛滥是消极腐败的深层原因。有的人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丧失了理想,丧失了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拜金主义思想充斥头脑,精神颓废,工作上得过且过,不作为,不负责。投机钻营,有利益就越位,有困难就逃位,给工作造成延误和损失。 再次,体制内缺乏有效监管,体制外监管不到是形成消极腐败现象的重要原因。 最后,政策执行不力是造成“消极腐败”蔓延的重要原因。长期以来,我们就“消极腐败”现象已制定出大量的规章制度,但是由于执行不力,导致这些规章制度在反腐败方

面的作用大打折扣。就拿公款吃喝来说,我们相继出台了多个文件,对接待的档次、金额、陪同人数,甚至是菜的分量都进行了规定,但结果却是“几十个文件管不住一张嘴”。此外,在公款配车、公款旅游、公款出国、公务招待、办公用房也都有相应的规定,但往往得不到有效执行,甚至形同虚设。 三、消极腐败的危害性 以权谋私、贪污受贿会影响发展、损害形象,消极腐败同样也会影响发展、损害形象,而且消极腐败的影响往往比一些违法案件的影响更广泛、更深层、更直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腐败分子毕竟是少数,而且最终会被查出来,消极腐败的发生面相对比较广,如果不重视、不注意,危害会很严重。消极腐败影响的不仅是个人的前途,更影响我们的事业、影响我们的发展。当前各地都在以只争朝夕的劲头谋发展、争发展,实干兴业,执行为要。如果不能自觉克服、认真治理消极腐败,就会损害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增加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不满,最终失去人民的信任,动摇党的执政根基,发展就会成为空谈。 四、治理消极腐败采取的措施 一方面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坚决抵御来自各方面的诱惑,进一步形成讲道德、重修养、尚清廉的良好风气;另一方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