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周期问题教案(教师版)

周期问题教案(教师版)

周期问题教案(教师版)
周期问题教案(教师版)

课题:周期问题

班级姓名

一、本讲知识点和能力目标

1、知识点:周期。

2、知识目标:(1)让学生知道许多事物的变化都具有周期性,掌握其

中变化的周期,并能灵活运用周期变化规律解决实

际问题。

(2)通过自主互动式的学习,提高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

(3)初步渗透物质世界是变化的规律,引导学生善于自

主发现规律,并生成认真研究规律的好习惯。

3、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周期问题.

二、教学方法

自主、启发与导学

三、本讲内容安排

第一课时周期的意义和初级类型。

第二课时较复杂的周期问题。(代表性问题)

第三课时周期问题的拓展和探索。

第四课时独立练习

四、课外延伸、知识拓展

周期与余数问题的结合

五、需要理解和记忆的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了那么多现象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依次不断

重复出现的,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周期现象

儿歌

从前有座山,

山里有个庙,

庙里有个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

讲的是,

从前有座山,

山里有个庙,

庙里有个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

讲的是,

从前有座山,

山里有个庙,……

常见的简算形式

有关时间的儿歌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与十一三十天要牢记。

二月只有二十八。

平年三百六十五,闰年再把一日加。

第一课时

【经典例题】

例1.根据周期找位置:

(1)卡片出示:△○○△○○△○○△○○……

3个一组——一个△两个○

(2)学生同桌说一说排列规律,说出它的变化周期是几?

答:变化周期是3

(3)提问:第13个图形是什么?第60个呢?

13÷3=4(组)………1(个)

60÷3=20(组)

答:第13个图形是△。第60个是○。

例2.在3.4507507……中的第50位小数是几?

50÷3=18(组)……2(个)

答:第50位小数是0。

例 3.2007年六·一是星期五,明年的六、一儿童节将会是星期几?

(365+1)÷7

=366÷7

=52(周)……2(天)

答:明年的六、一儿童节将会是星期日。

【要点】弄清楚周期是几!

【尝试实践1】

1、●○○○○●○○○○●○○○○

问:第16个圆片是什么颜色?第100个圆片是什么颜色?

16÷5=3(组)……1(个)

100÷5=20(组)

答:第16个圆片是黑颜色。第100个圆片是红颜色。

2、0.428571428571……的第100位上的数字是几?

(100-1)÷6

=99÷6

=16(组)……3(个)

答:第100位上的数字是8。

3、2006年元旦是星期日,今年的六、一儿童节将会是星期几?(31+28+31+30+31+1)÷7

=152÷7

=21(周)……5(天)

答:今年的六、一儿童节将会是星期五。

4、观察与思考

(1)卡片出示:△△△○○△△△○○……

10个图片中有几个三角形?

6个三角形或30个

(2)64个图形中有几个△,几个○?

64÷5=12(组)……4(个)

(12+1)×3=39(个)

12×2+1=25(个)

答:有39个△,25个○。

第二课时

例4.一列数1、9、9、8、1、9、9、8、……共1999个,最后一个数字是(9 ),其中有(500 )个1,( 1000 )个9,( 499 )

个8。

1999÷4=499(组)……3(个)

1×(499+1)=500(个)

2×(499+1)=1000(个)

1×499=499(个)

例5.有一列数:2、1、3、5、2、1、3、5、2、1、3、5、……第25个数是多少?这25个数的和是多少?

25÷4=6(组) (1)

(2+1+3+5)×6+2

=11×6+2

=68

答:这25个数的和是68。

例6.100个3相乘,积的个位数字是几?

这道题我们只需要考虑积的个位数的排列规律。1个3,积的个位数是3,2个3相乘积的个位数是9,3个3相乘积的个位数是7,4个3相乘积

的个位数是1,5个3相乘积的个位数是3,……可以发现积的个位数

分别是3,9,7,1不断重复出现,即每4个3积的个位数为一个周期。

100÷4=25(个),因此100个3相乘的积的个位数是25个周期中的最

后一个,即是1。例:

3

最新市场营销学教师资格证试讲授课教案

教师资格证试讲教案 课程名称:《市场营销学》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试讲人:

《市场营销学》课程授课教案 一、课程基本信息 市场营销学( Marketing)20世纪初诞生于美国,是一门以经济科学、行为科学和现代管理理论为基础,研究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企业市场营销活动及其规律性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基本 理论、基本知识和方法,培养开阔的市场营销视野以及辩证的市场营销观念,培养学生既能够对高级营销问题有宏观的思考和把握,又能够把握企业产品整体营销与市场现实的矛盾并探索其规律;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营销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实效。 二、授课教案 章节名称第八章目标市场营销战略 第一节市场细分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市场细分的概念和作用、掌握市场细分的依据及其标准 教学提要 重点 市场细分的标准 1、消费者市场细分的标准 2、生产者市场细分的标准 难点市场细分的原理与理论依据 使用 教材 《市场营销学》 吴健安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 《市场营销》 (美)菲利普﹒科特勒著 俞利军译 华夏出版社

教学时数45分钟标准课时×2节 教学内容 第一节市场细分 一、市场细分的概念 市场细分的概念:市场细分是根据消费者对产品不同的欲望与需求,不同的购买行为与购买习惯,把整个市场划分为若干个由相似需求的消费者组成的消费群体,即小市场群。市场细分的基础和依据是消费求的异质性理论。 二、市场细分战略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一)、大量营销阶段 (二)、产品差异化营销阶段 (三)、目标营销阶段 三、市场细分的作用 (一)、有利于发现市场机会 (二)、有利于转我目标市场的特点 (三)、有利于制定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四)、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四、市场细分的原理与理论依据 (一)、市场细分的原理 (二)、市场细分的理论依据 五、市场细分的标准 (一)、消费者市场细分的标准 1. 地理环境因素 2. 人口因素 3. 心理因素 4. 行为因素 (二)、生产者市场细分的依据 1. 人口变量 2. 经营变量 3. 采购方法 4. 形势因素 5. 个性特征 六、市场细分的原则 (一)、可衡量性 (二)、可实现性 (三)、可盈利性 (四)、可区分性 七、课堂研讨

库仑定律教案(教师版)

库仑定律教案(教师版)

距离r一定,电量q增加,偏角变大,作用力F越大; 实验条件:保持实验环境的干燥和无流动的空气(二)定量实验探究,结合物理学史,得出库仑定律: 提出问题:带电体间的作用力与距离及电荷量有怎样的定量关系呢? 根据我们的定性实验,电荷之间的作用力随着电荷量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减小。这隐约使我们猜想,电荷之间的作用力是否与万有引力具有相似的形式呢?事实上,在很早以前,一些学者也是这样猜想的,卡文迪许和普利斯特等人都确信“平方反比”规律适用于电荷间的作用力。但是仅靠一些定性的实验,不能证明这样的结论。 而这一猜想被库伦所证实,库仑在探究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时,定量实验在当时遇到的三大困难: ①带电体间作用力小,没有足够精密的测量仪器;怎样确定带电体间的作用力的数量关系? ②没有电量的单位,无法比较电荷的多少;怎样确定电荷量的数量关系? ③带电体上电荷分布不清楚,难测电荷间距离。怎样测定电荷间的距离? 同学们,如果是你,你能想到怎样的方法来解决这些困难? 引导学生用类比的方法得出三大困难的对策: 卡文迪许扭称实验——库仑扭称实验, 对称性——等分电荷法, 质点——点电荷 ①、放大思想:力很小,但力的作用效果(使悬 丝扭转)可以比较明显。 ②、转化思想:力的大小正比于悬丝扭转角,通 过测定悬丝扭转角度倍数关系即 可得到力的倍数关系 ③、均分思想:带电为Q的金属小球与完全相

同的不带电金属小球相碰分开,每小球带电Q /2,同理可得Q /4、Q /8、Q /16等等电量的倍数关系(电荷在两个相同金属球之间等量分配)。课件演示电荷在相同的两个金属球间的等量分配。 ④理想化模型思想:把带电金属小球看作点电荷 (理想化模型)利用刻度尺间接测量距离。 点电荷:当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自身的大小大得多,以致带电体的形状大小及电荷分布状况对它们之间的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时,这样的带电体可以看做带电的点,叫点电荷。它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点电荷不存在。 (与“质点”进行比较)(例题1) 电荷间相互作用力与电荷间距离成平方反比关系,与电荷电量乘积成正比。 二、 库仑定律: 内容: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的作用力大小与两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电荷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这个规律叫做库仑定律。 电荷间这种相互作用的电力叫做静电力或库仑 力。(例题2) 公式: 说明: ①k 为静电力常量, k =9.0×109N.m 2/C 2,其大小是用实验方法确定的。其单位是由公式中的F 、Q 、r 的单位确定的,使用库仑定律计算时,各物理量的单 位必须是:F :N ,Q :C ,r :m 。. ② 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让学生回答实际带电体可以看成点电荷的条件。 思考:当r 趋向于0时,F 趋向于无穷大吗? ③关于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是引力还是斥力的 表示方法,使用公式计算时,点电荷电量用绝对值代入公式进行计算,然后根据同性电荷相斥、异性电荷相吸判断方向。 2 21r Q Q k F

第3讲四年级数学周期问题教案

精锐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编号:年级:课时数: 学员姓名:辅导科目:学科教师: 授课 T一般周期问题 C 较复杂的周期问题T能力提升 类型 授课日 期时段 教学内容 回顾上次课的知识。 1、倍数问题应用题包括哪几种类型?(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每一类应用题的特征分别是什么? 2、这几种类型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分别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专题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现象按照一定的规律不断重复出现,例如,人的生肖、每周的七天等等。我们把这种特殊的规律性问题称为周期问题。 解答周期问题的关键是找规律,找出周期。确定周期后,用总量除以周期,如果正好有整数个周期,结果为周期里的最后一个;如果比整数个周期多n个,那么为下个周期里的第n个;如果不是从第一个开始循环,可以从总量里减掉不是特球的个数后,再继续算。

一般周期问题 一、专题精讲 例题1:2001年10月1日是星期一,问10月25日是星期几? 分析:我们知道,每个星期有7天,也就是说以7天为一个周期不断地重复。那么从10月1日到10月25日经过了25—1=24(天)。因此用除法算式解答。 解:(1)、从10月1日到10月25日有:25—1=24(天) (2)、24天里有多少个星期余多少天?24÷7=3(个星期)……3(天) (说明24天中包含3个星期还多3天,最后一天起,再过3天就应是星期四) 答:10月25日是星期四。 例2:你能找出下面每组图形的排列规律吗?根据发现的规律,算出每组第20个图形分别是什么。 (1)□△□△□△□△…… (2)□△△□△△□△△…… 分析与解答:第(1)题排列规律是“□△”两个图形重复出现,20÷2=10,即“□△”重复出现10次,所以第20个图形是△。第(2)题的排列规律是“□△△”三个图形重复出现,20÷3=6…2,即“□△△”重复出现6次后又出现了两个图形“□△”,所以第20个图形是△。 例题3: A B C A B C A B …… 万事如意万事如意…… 上表是中,每一列两个符号组成一组,如第一组“A万”,第二组“B事”,……问第20个组是什么?分析:观察上表,发现有两个独立的排列规律。上面一组是以“A、B、C”三个字母为一个周期重复出现的,下一组是以“万、事、如、意”四个字为一个周期重复出现的。要求出第20个组是什么,就要分别求出上下两行各是什么才行。 解:(1)、上面一组:20÷3=6(组)……2(个)(说明第20个字母是:“B”) (2)、下面一组:20÷4=5(组)(说明第20个字是:“意”) 答:第20个组是“B意”两个符号。 例题4:有一列数,按5、6、2、4、5、6、2、4…排列。

我的老师公开课教案

《我的老师》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和掌握写人记事文章的情感。 2、理解关键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感受文中真挚的师生情感,培养学生尊重老师、热爱老师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点: 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描写,深入人物内心世界,揣摩人物的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 品味写人记事文章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有人说:“老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老师像蜡烛,照亮了学生前进的道路。”有人说:“老师像梯子,载着学生攀登科学的高峰。” 从幼儿园到初中,我们同学接触了不少老师。其中必然有一位是我们同学印象最深刻、最难忘的。那么魏巍笔下的老师是什么样的?让我们随着作者所写的回忆,一起去看看他的小学老师蔡芸芝先生吧。 二、整体感悟理清思路 默读全文,你记得作者和蔡老师之间哪一件令人难忘的事?这些事在对象与详略上有区别吗? (引导学生概括事件: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蔡老师假装发怒;老师教我们跳舞;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老师教我们读诗;我们看老师写字——前五件事略写,写的是蔡老师与我们发生的事情。老师排除我和同学小纠纷;我梦里寻师——后两件事详写,写的是蔡老师与我之间发生的事,详写是为了表现我与他的感情。 三、分析人物 假如让你们小组给蔡老师颁发荣誉证书,你们会在荣誉证书上写什么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以“最的老师”的光荣称号授予蔡老师,并说明授予这个称号的理由。 预设:1、最温柔美丽的老师,从“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看出来。 师:哪些词语看得出来不是真打? 轻轻、笑、好像、石板边上。 师:这里的“迎”换成“挡”好不好,请对比读读,看看有什么区别?(如果是我送你糖,是礼物,你会用迎,但这里落下来的是教鞭,学生为什么还要“迎”呢?表现了师生之间融洽和睦的感情。) 2、最具教学特色的老师,从用唱歌的音调教我们读诗、学生效仿老师写字两件事看得出来。 3、最爱学生的老师。如教鞭落下的细节。 4、最慈爱、公平的老师。从她排除我和同学纠纷这件事看得出来。 师:她是怎么排除纠纷的呢? 批评了我的“反对派”,还写信劝慰我。 师:她为什么要批评“反对派”? 因为那些小“反对派”们在我耳边喊“哎呦呦……” 师:请同学们齐读“哎呦呦……”这句话,听听看哪些词语会特别刺耳? “哎哟哟”、“回不来”、“炮子儿”等

强调句教案(教师版)

学大教育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 学科:英语任课教师: 姓名 年级 性别 总课时____第__课 教学 目标 学员情况说明: 知识点: 考点: 能力: 方法: 难点 重点 强调句型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课前 检查 作业完成情况:优□良□中□差□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 程 强调 I.用词或短语帮助强调: 词:so, very, just, the only 短语:at all, on earth, in the world You are the very person I am looking for. You are the only person who is honest in this world. Men don’t enjoy shopping at all. What on earth are you doing? Why in the world are you always late? II. 强调谓语,用助动词帮助强调,有人称和数的变化: Do be careful! He did tell me the news. She does love talking. Do teach him a lesson! III. 强调句型:强调除谓语以外的句子成分 强调句的基本句型是“It is/was+__被强调的部分_ +that/who+其他部分”。被强调的部分可以是主语、宾语和状语等。 强调句型的使用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被强调的是人时,引导词可用who,也可用that。 It is the PLA men who/that are safeguarding our country day and night. 是解放军战士日夜保卫着我们的祖国。 (2)被强调的不管是单数还是复数名词,主句的be动词都用单数is或was。过去的某种时态,用it was…that…;现在或将来的某种时态,用it is…that… It was Madame Curie and her husband who discovered radium. 是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发现了镭。 注意:当被强调的是主语时,代词要用主格形式。注意保持主谓一致。 It is I that am your English teacher. 你们的英语老师是我。 It was I who put forward the theory first. 是我最先提出这个理论的。 (3)被强调的是状语或状语从句时,要用that引导从句,而不能用which,而且通常不能省略。It was in the park that I met him. 我是在公园里遇到他的。 It was in 1964 that the first telephone satellite was set up by the Group of 17 Countries. 17国集团发射第一颗电话卫星是在1964年。 (4)对not...until时间状语从句进行强调时,其句型是: It is/was not until...that从句,即not和until在强调句中总是紧挨着的。注意习惯上不用not till,而且从句不能用when引导。 It was not until the last operation was finished that Bethune left the battle hospital. 直

三年级第一学期《周期问题》教案

《周期问题》教案 教学内容:沪教版三年级上《周期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知道使用除法,利用余数进行推理方法的便捷,掌握利用余数进行推理的方法。 方法与过程: 1、体会画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 1、经历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用除法计算的策略解决这类排列问题。 教学难点:计算策略中,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怎样根据余数来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景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季) 秋季过了,接下去是什么季节呢?(冬季) 再接着是什么季节呢?(春季、夏季) 过完夏季我们又该到什么季节了? 师:我想过完秋季直接过春季行吗? 那能不能再继续过秋季?为什么不行? 师:又如我们每个星期的学习生活是从那天开始的?(周一)接着是周几? 小结: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个星期都是按照规律依次重复出现,周而复始。 像这样:按照一定的规律,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周期”

出示课题:周期问题 二、动手操作,感知周期(有序排列) 1、出示:下列图形发现什么规律?你能接着画吗? ①○□○□○□ ②△□○△□○△□○ ③◇○○□□◇○○□□ 反馈交流 师:哪几个在重复出现的? ①每两个一组,按照○□重复出现;②每三个一组,按照△□○重复出现;③每五个一组,按照◇○○□□重复出现; 小结板书:“每几个一组”、“依次重复出现” 三、自主探究,体会规律 1、出示: 想一想:这串图形中,第31个是什么图形?(在练习纸上试一试)(1)○△□○△□○△□……()…… 反馈: ⑴:画图: ⑵:计算: 31÷3=10(组)……1(个)(板书)○ 讨论:算式中的“31”、“3”、“10”、“1”分别表示什么? 师:那么这1个它是在第几组第几个? 小结: 第31个是在第11组的第1个,每一组的第1个都是○,所以第31个是○。(2)△△△○△△△○……()…… 计算: 31÷4=7(组)……3(个)(板书)△ 2、试一试: (1)盆花的问题

人教版年月日公开课教学设计

篇一: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公开课教案 《认识年月日》教学设计 周小丰夏箐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年历卡的活动中,引导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识,能记住各月的天数,知道一年有365天或366天。 2、在年历上查找、交流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教育。 3、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观察、操作、游戏、计算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记住大小月及每月的天数。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2014年年历、2013年年历、2012年年历 教学过程: 一、节日谈话,导入新课(2m) 1、同学们都非常喜欢过节,那你知道这些节日具体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吗? 2 二、探究发现,学习大、小月。 1、我们学习过的时分秒和年月日都是时间单位,所不同的是时分秒是表示较小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是表示较长的时间单位。那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你已经知道了多少呢,谁来说一下?(2m) 学生可能会回答:一年有365天,一个月30天,一年有12个月等等。根据学生回答,有选择性、有顺序地板书。 同学们真棒,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这么多的数学知识,那么这些数学知识是不是正确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验证一下。 同学们想一下,我们在学时分秒的时候,借助了什么工具来学习它。那我们今天来学年月日,我们应该借助什么工具呢? 2、小小的年历,可藏着大学问,下面就让我们火眼金睛看年历。听好老师的要求: (1)观察自己小组的年历,填写在练习纸上的统计表中。 (7m) (2)仔细观察统计表,及时交流研究,将结论记录在练习纸上。 3、小组汇报 大部分小组已经完成了,那么哪些小组来说一下你们得到了什么结论呢?预设:①一年有12个月;(其他小组得到了吗,这个结论是否正确?)②1、3、5、7、8、10、12月有31天;(跟你们发现的一样吗?)③4、6、9、11月有30天; ④2月有时29天,有时28天; ⑤2月的天数不是固定的?? 4、师生总结 (1)同学们得到了这么多的结论,老师写在黑板上,刚刚有的同学是有的月份是31天,老师记不清了,谁再来说一遍? 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这些月份都是31天(板书) (2)刚刚有同学说有些月份是30天,那么哪些月份是30天呢? 4月、6月、9月、11月,这些月份是30天。(板书) (3)那么还有一个很特殊的月份,它的天数是变化的,谁来提醒下老师? 2月有的时候是28天,有的时候是29天。

苏武传教案教师版.doc

苏武传 班固 [ 学习目的 ] : [ 知识与能力 ] : 1、了解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 2、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培养归纳整理字词的能力和习惯。 3、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 过程和方法 ] : 1、合作学习,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把握作品的内容,概括内容要点,培养归纳整理文言 常见的字词和句式的能力和习惯。 2、探究学习,分析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品味文中体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学习苏武的民族气节,弘扬爱国主题。 [ 学习重点 ] : 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学习概括内容要点的技能方法。 [ 学习难点 ] : 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 课时安排 ] :三课时 第一课时 [ 学习过程 ] 一、导入: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 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在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 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帷。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 枯石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苏武牧羊》民歌,歌曲里所歌唱的苏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正如歌曲所唱,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 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光耀千古的英雄。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苏武,走进他充满血泪而又辉煌无比 的人生。 二、检查课前自主合作预习课文情况 (一)由四人学习小组介绍作者及《汉书》。 1.作者简介 班固( 32— 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 班固幼年聪慧好学, 9 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 16 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性情谦和,深受当时 儒者敬重。其父班彪曾作《史记后传》,去世后,班固因《史记后传》没有完成,叙事也不够 详备,于是继承父志,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因当时有人诬告,班固遂以私改国 史的罪名被捕人狱。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 后迁校书郎。利用朝廷良好的藏书条件和工作环境,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于完成了《汉书》的写作。 2.关于《汉书》 1

小学奥数周期问题教师版之令狐文艳创作

第八讲:周期循环与数表规律 令狐文艳 知识点说明 周期问题: 周期现象:事物在运动变化过程中,某些特征有规律循环出现;周期:我们把连续两次出现所经过的时间叫周期;解决有关周期性问题的关键是确定循环周期. 分类:1.图形中的周期问题; 2.数列中的周期问题; 3.年月日中的周期问题. 周期性问题的基本解题思路是:首先要正确理解题意,从中找准变化的规律,利用这些规律作为解题的依据;其次要确定解题的突破口。主要方法有观察法、逆推法、经验法等。主要问题有年月日、星期几问题等。 ⑴观察、逆推等方法找规律,找出周期.确定周期后,用 总量除以周期,如果正好有整数个周期,结果就为周期里的最后一个; 例如:1,2,1,2,1,2,…那么第18个数是多少? 这个数列的周期是2,1829 ÷=,所以第18个数是2. ⑵如果比整数个周期多n个,那么为下个周期里的第n 个; 例如:1,2,3,1,2,3,1,2,3,…那么第16个数

是多少? 这个数列的周期是3,16351 ÷=???,所以第16个数是1. ⑶如果不是从第一个开始循环,可以从总量里减掉不是循环的个数后,再继续算. 例如:1,2,3,2,3,2,3,…那么第16个数是多少? 这个数列从第二个数开始循环,周期是2,-÷=???,所以第16个数是2. (161)271 板块一、图形中的周期问题 【例 1】小兔和小松鼠做游戏,他们把黑、白两色小球按下面的规律排列: ●●○●●○●●○… 你知道它们所排列的这些小球中,第90个是什么球?第100个又是什么球呢? 【解析】仔细观察图中球的排列,不难发现球的排列规律是:2个黑球,1个白球;2个黑球,1个白球;……也就是按 “2个黑球,1个白球”的顺序循环出现,因此,这道 题的周期为3(2个黑球,1个白球).再看看90、100 里包含有几个这样的周期,若正好有整数个周期,结果 为周期里的最后一个,若是有整数个周期多几个,结果 就为下一个周期里的第几个.因为90330 ÷=,正好有30个周期,第90个是白球.100333 ÷=…1,有33个周期还多1个,所以,第100个是黑球.

市场营销学教师资格证试讲授课教案

市场营销学教师资格证试讲授课教案

教师资格证试讲教案 课程名称:《市场营销学》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试讲人:

《市场营销学》课程授课教案 一、课程基本信息 市场营销学( Marketing)20世纪初诞生于美国,是一门以经济科学、行为科学和现代管理理论为基础,研究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企业市场营销活动及其规律性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经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方法,培养开阔的市场营销视野以及辩证的市场营销观念,培养学生既能够对高级营销问题有宏观的思考和把握,又能够把握企业产品整体营销与市场现实的矛盾并探索其规律;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营销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实效。 二、授课教案 章节名称第八章目标市场营销战略 第一节市场细分 教学目的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市场细分的概念和作用、掌握市场细分的依据及其标准 教学提要 重点 市场细分的标准 1、消费者市场细分的标准 2、生产者市场细分的标准 难点市场细分的原理与理论依据 使用 教材 《市场营销学》 吴健安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 《市场营销》 (美)菲利普﹒科特勒著 俞利军译 华夏出版社

教学时数45分钟标准课时×2节 教学内容 第一节市场细分 一、市场细分的概念 市场细分的概念:市场细分是根据消费者对产品不同的欲望与需求,不同的购买行为与购买习惯,把整个市场划分为若干个由相似需求的消费者组成的消费群体,即小市场群。市场细分的基础和依据是消费求的异质性理论。 二、市场细分战略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一)、大量营销阶段 (二)、产品差异化营销阶段 (三)、目标营销阶段 三、市场细分的作用 (一)、有利于发现市场机会 (二)、有利于转我目标市场的特点 (三)、有利于制定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四)、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四、市场细分的原理与理论依据 (一)、市场细分的原理 (二)、市场细分的理论依据 五、市场细分的标准 (一)、消费者市场细分的标准 1. 地理环境因素 2. 人口因素 3. 心理因素 4. 行为因素 (二)、生产者市场细分的依据 1. 人口变量 2. 经营变量 3. 采购方法 4. 形势因素 5. 个性特征 六、市场细分的原则 (一)、可衡量性 (二)、可实现性 (三)、可盈利性 (四)、可区分性 七、课堂研讨

《一分钟》公开课教学设计

《一分钟》公开课教学设计 课时: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一分钟》是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 内容较为通俗。本篇课文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由于二年级的学生小,时间观念不强,对于如何珍惜时间缺乏感性认识。本文正是一篇十分优秀的文章。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创设情境,在读中感悟,从中体会元元的焦急与尴尬,也使这件事成为宝贵的教训,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对自己严格要求,珍惜时间。 设计理念: 1、语文教学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二年级小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加重要。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情感体验。 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的气氛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初步了解“一分钟”,珍惜“一分钟”、科学利用“一分钟”。 教学目标: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会认“钟、零”等9个字,会写“叹、迟”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轻声、停顿给朗读带来的美感。 3、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画面的方法,体会人物的心情,感受时间的宝贵,并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重难点: 1、识字与朗读。 2、感受时间的宝贵,并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早上,我和你们的数学老师吵架了!是这样的,我做了一道数学题,可是你们的数学老师说我做得不对,于是我们就吵起来了。现在我想请小朋友们帮我看一下,究竟是我对,还是你们的汪老师对。(板书:1 = 20)我的这道数学题对不对呀? 师:啊?为什么不对?谁能说说。 师:大家都认为朱老师的这道算式是错的,不过我相信学了今天这篇课文,会有很多小朋友认同朱老师的说法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读课题,师板书,重点讲解“钟”字的写法。 2、生初读课文。 3、好了,现在,认为1等于20的小朋友请举手。那现在谁能告诉大家,这里的“1”指的是什么?20指的是什么?(生回答,师相机板书,构成:1分钟=20分钟。) 4、师在“一分钟”上面板书“多睡”,引导学生在“20分钟”上写“迟到”,重点讲解“迟”字的写法。 三、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一)精读第一自然段

周期问题教案(教师版)

课题:周期问题 班级姓名 一、本讲知识点和能力目标 1、知识点:周期。 2、知识目标:(1)让学生知道许多事物的变化都具有周期性,掌握其 中变化的周期,并能灵活运用周期变化规律解决实 际问题。 (2)通过自主互动式的学习,提高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 能力。 (3)初步渗透物质世界是变化的规律,引导学生善于自 主发现规律,并生成认真研究规律的好习惯。 3、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周期问题. 二、教学方法 自主、启发与导学 三、本讲内容安排 第一课时周期的意义和初级类型。 第二课时较复杂的周期问题。(代表性问题) 第三课时周期问题的拓展和探索。 第四课时独立练习 四、课外延伸、知识拓展 周期与余数问题的结合 五、需要理解和记忆的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了那么多现象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依次不断 重复出现的,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周期现象

儿歌 从前有座山, 山里有个庙, 庙里有个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 讲的是, 从前有座山, 山里有个庙, 庙里有个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 讲的是, 从前有座山, 山里有个庙,…… 常见的简算形式 有关时间的儿歌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与十一三十天要牢记。 二月只有二十八。 平年三百六十五,闰年再把一日加。

第一课时 【经典例题】 例1.根据周期找位置: (1)卡片出示:△○○△○○△○○△○○…… 3个一组——一个△两个○ (2)学生同桌说一说排列规律,说出它的变化周期是几? 答:变化周期是3 (3)提问:第13个图形是什么?第60个呢? 13÷3=4(组)………1(个) 60÷3=20(组) 答:第13个图形是△。第60个是○。 例2.在3.4507507……中的第50位小数是几? 50÷3=18(组)……2(个) 答:第50位小数是0。 例 3.2007年六·一是星期五,明年的六、一儿童节将会是星期几? (365+1)÷7 =366÷7 =52(周)……2(天) 答:明年的六、一儿童节将会是星期日。 【要点】弄清楚周期是几!

周期问题教学内容

周期问题(循环问题、余数的妙用) 姓名: 一、知识点:小朋友们,你留意过循环问题吗?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按照一定的规律不端重复出现的现象。 如:………,人的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都是按顺序不断重复出现的。在数学的世界里,也常见到一些重复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呢?最主要是看余数。 二、例题 例1:有一组这样的数: 7、0、2、5、3、7、0、2、5、3、7、0、 2、5、3…… 你发现这组数字有什么规律吗? (1)第81个数是多少? (2)这81个数相加的和是多少? 例2:国庆节学校按”红、黄、蓝、紫“的 顺序挂彩灯,一共挂了50个彩灯,(1)问第50个彩灯是什么颜色?(3)红色彩球灯一共有几个? 例3:2004年5月17日是星期一,2004年5月27日是星期几? 例4: 上表中每一列为1组,如第一组是A1,第二组是B2,请问第17组是什么?

三、巩固运用 1. 桌上摆了19枚硬币,按一个1角,两个5角,三个1元的次序排列。问最后一个是多少钱的硬币?第十四个是多少钱的硬币? 2.老师把1—40号卡片依次发给小明、小江、小军、小玲、小燕,请问第27张卡片发给了谁? 3. 四、提高拓展1.小红买了一本动画书,每两页之间有三页插图,也就是说三页插图前后各有一页文字。如果这本书有136页,而第一页是文字,这本动画书共有插图多少页? 2. 有一些数字摆在字母下方,如下图: A B C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你知道55摆在哪个字母的下方吗? 四、课后练习 1.在下面算式中的框里填上合适的数,使算式成立。

教师教案公开课怎么写

教师教案怎么写 我们都中的老师上课之前是要备教案的,但是这个教案究竟要怎么写呢?对于刚进门的新老师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挑战,但是,今天百分网小编就为大家普及一下到底教师教案怎么写!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 (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高中每课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二)学生分析学生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 (1)确定知识目标。(2)确定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3)确定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A、述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行为主体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人们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一般在写教学目标的时候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须注意如一般

可以采取以下的表达:“通过……学习,能说出……”,“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而不是“使学生掌握……”“教会学生……”等表述方式行为条件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如“通过收集资料”“通过观看影片……”“通过本课学习”行为动词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可测量、可评价的。如知道、归纳、列举、感受、参加等等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平,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达到的程度。比如自己以前写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教材第三目(行为条件),能够背写出(行为动词)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表现程度),了解(行为动词)战争的经过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表现程度)B、叙述最好有不同层次根据《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差异性,按照教学内容,由低到高,由易到难,设计具有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如南京市溧水县教研室的周红英老师把《中华文化的勃兴(二)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1)知识与能力:A.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仁”的学说及其对教育和文化的贡献;学生能了解思想家老子及其辩证法思想;学生能了解“百家争鸣”及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B.通过学习,学生能列表归纳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形成利用图表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学生能运用诸子百家的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师用书)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三年级上册说明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习的继续,也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四边形一单元,这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的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质量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实际活动,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激发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幼儿园教师公开课教案

幼儿园教师公开课教案 【篇一:幼儿园50篇优秀教案】 1、主题名称:数字在身边(科学) 中班:数学《生活中的数字》 活动目标: 1、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字,体验发现的乐趣。(情感) 2、了解急救电话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知道数字在不同的地方表示 不同的作用。(认知) 3、感知数字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认知)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数字在不同的地方表示不同的作用。 难点:感知数字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活动准备: 1、实物:钟表、温度计、图书、尺子、电话、日历、水彩笔、药盒、食品盒等。 2、ppt:警车、消防车、救护车。 3、数卡:1—10. 活动过程: 一、游戏:听一听、做一做,巩固10以内的数。 1、教师学小动物叫声,幼儿听声音说出数量。 2、教师出示数卡,幼儿看数卡拍手。(除拍手还可以点头、跺脚做 其他动作,可以进行分组比赛) 二、参观数字王国,发现生活中的数字。(认知,通过情境导入)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各种物品上的数字。 师:这些物品上藏着许多数字,请你们仔细找找,告诉大家你在什 么物品上发现了数字?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数字? 小结:原来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字。 三、理解数字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作用。(理解数字的含义,解 决重点目标) 1、师: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字,那么数字在不同的地方表示什么意思?他们表示的意思一样吗?小结:钟表上的数字表示时间,日历上的 数字表示日期,尺子上的数字表示长度,温度计上的数字表示温度。数字在不同的地方表示不同的意义。

四、观看ppt,了解急救电话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重点介绍了 生活中常用的电话号码,使幼儿知道数字的重要作用,解决难点) 1、出示警车、消防车、救护车。 师:这是什么车,车上的数字有什么作用? 小结:生活中会发生一些紧急情况,我们应该记住这些急救电话。五、讨论: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通过讨论内化为幼儿的经验,从而对数字的重要性有更深的认识,解决难点) 1、师:数字的作用这么大,如果没有数字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 小结:数字对我们的生活很重要,小朋友们要和数字交朋友。 延伸: 唱歌曲《郊游》,带幼儿去户外寻找数字。 2、主题名称:爱(语言) 活动名称:大班语言诗歌《我的幼儿园》 重点领域:语言;涉及领域:社会。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排比句式。(认知) 2、迁移生活经验,大胆尝试用自己的语言仿编诗歌。(技能) 3、体会长大的快乐,激发热爱幼儿园的情感。(情感) 活动准备: 1、幼儿园大门照片 2、自制图书相关ppt 2个 活动重难点:重点:帮助引导幼儿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特点。 难点: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用自己的语言仿编诗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观察法讨论法导入) 出示幼儿园大门照片,唤起幼儿园的回忆。 师:这是什么地方? 师:喜欢我们的幼儿园吗?为什么? 二、基本部分:(完整欣赏—部分—完整欣赏,结构清晰) 1. 完整欣赏,教师配乐朗诵。 师:今天我带来了一首关于幼儿园的诗歌,和大家分享。 师:这首诗歌的名字是什么? 师:诗歌中的幼儿园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2. 重点画页讨论,理解诗歌内容。(ppt1)(以教师提问为主,幼 儿较被动,可以选择

教学案教师版

【2016考纲解读】 字音试题为一般为近年高考考查“首发阵营”,命题点聚焦于“常用”及“应用”,着眼于“认读”,着眼于“写作”;特别是“多音字”“形近形似字”“同音近音字”“习惯性误读误写”等。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包含如下重要信息: (1)考查的范围是“现代汉语”,对于古代汉语中特有的读音不会涉及; (2)考查的标准是“普通话”,对方言读音与普通话的读音的区别要多加注意; (3)考查的要求是“识记字音”,一般不考查汉语拼音的拼写; (4)考查的对象是“常用字”,一般以《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和《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为命题依据。 从题型来看,近年来字音考查都是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分为两类:一是有拼音形式的题型,即采用给词语中加点字注音的形式;二是无拼音形式的题型,即将一些异形(或形近)同音(或音近)词语组合在一起,要求考生辨别加点字读音的异同。近年来多采用后者形式考查。 【重点知识梳理】 一、识记字音 识记字音,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仔细审题,明确题意。 要看清题目要求,尤其是看清楚选择“正确项”还是“错误项”、“相同项”还是“不同项”。例如不少学生因考前做惯了“选正确的”语音题,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解题时,看到A项全对即选,而题干要求却是“选出有错误的一项”。因粗心或不冷静导致失分是非常可惜的。 2.排除法与认定法相结合,逐项逐字分辨。 选项中所提供的字,有些是比较容易确定的错误字音,先找出这些字,可大大减少解题时的干扰。能确定对错的则果断确定,不能确定的如果不影响选出正确答案则不必纠缠。 3.掌握方法,灵活应答。 (1)据形辨音。对于形声字和形近字,主要从字形的差别上去分辨,如形旁差异、笔画书写形式差异,这些方面的差异,使得形近字的读音和意义都不相同。 (2)据义辨音。多音字主要是用来区别意义的,对于多音字,我们可以从词义的角度去辨析它们的读音。 (3)据用辨音。有些多音字,词性不同,使用对象不同,语境风格不同,感情色彩不同,搭配关系不同,其读音也可能不同,我们可由此去辨析和掌握这些字的读音。 (4)重点识记。对于难读字误读、习惯性误读、统读字误读、方言字误读几种类型,纠正字音没有捷径可走,非得下苦工夫不可,因此,把误读字进行整理,化整为零,强化记忆非常有必要。 二、容易读错的字 1、形近误读。 汉语有的字字形相似,一旦对其字形识记不扎实,就会出现误读。如“赝品”的“赝”(yàn)误读为“yīng”,“床等。“dì”误读为”(zǐ)笫“的”笫 2、音近误读。 有些字的读音相近,只是声调不同,在日常交际中稍有疏忽,就会出现误读。如“参与”的“与”误读为“yǔ”,“绮丽”的“绮”误读为“qí”等。 3、多音字误读。 汉语中有许多多音字,它们的读音随着具体的语境而变化,一有疏忽,就会出现误读。如“自怨自艾”的“艾”(yì)误读为“ài”,“厦门”的“厦”(xià)误读为“shà”等。 4、习惯误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