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物理,第4章,探究电流,教案

九年级物理,第4章,探究电流,教案

九年级物理,第4章,探究电流,教案
九年级物理,第4章,探究电流,教案

第四章探究电流

4.1 电流(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电流,知道电流的单位。(2)会正确使用电流表。(3)通过探究,知道串、并电路中的电流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提出关于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的猜想,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电流表的正确使用和实验探究过程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与协作精神。连接电路的活动,介绍日常生活中各种电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关于“电路短路造成的危害”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教学难点:电流表的使用。

教学用具:干电池、灯泡、开关、导线、电流表、多媒体课件。

教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你看到的是岳阳南湖的夜景,夜景中不同的灯泡发光的亮度不同,这些不同亮度的灯泡通过的

电流大小不同。今天我们学习电流的大小。

观察:灯泡的亮度。

将一只小灯泡用导线跟一节干电池连通,观察

亮度;然后在这只小灯泡两端接两节干电池,观察

小灯泡的亮度。

二、新课讲授,师生互动

(一)认识电流

当导体通过电流时,人的眼睛是看不到电流的,

但可以通过电流的效应,使人感知到导体中存

在电流。对初中学生来说,通过可观察到的宏观现象来获取信息进行科学研究,是一种很重要的科学方法,教师应给予科学方法的教育。通过观察教科书中图5-1-2的实验,就是让学生感知电路中存在电流。实验中小灯泡的亮度不同,说明灯丝通过的电流大小不同。

教师可以通过课件演示电流的实质:导体中无电荷定向移动,无电流;导体中有电荷定向移动,有电流。再类比水管中水的流动形成水流,导体中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对电流的形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之后可以让学生在教科书提供的“常见的电流”之外,广泛交流各种电器一般情况下通过的电流的大小,使学生对电流及单位有较深刻的认识,也有利于在教学中渗透物理、技术与社会的联系。

电流(I ):每秒通过导体某一横截面的电荷多少。 单位:安培(A )。

1安=103

毫安=106

微安 1A=103

mA=106

μA 。

教学中应强调,I 是表示电流这个物理量的符号,而A 表示电流单位名称安培的符号,否则学生极易混淆。

阅读课文P60课文 常见的电流 (二)测量电流——电流表

在学生初步认识电流并知道电流有大小的基础上,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怎样测量电流的大小呢?

可参照教科书,首先请学生对照实物,认真阅读教科书中“J0407直流电流

表使用说明书”,熟悉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在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际测量之前,教师应向学生提示:选择量程过小或短路容易损坏电流表。 符号: 单位:A

量程:0~0.6A ,分度值0.02A (接—、0.6)

0~3A ,分度值0.1A (接—、3)

读数:一看量程,二看分度,三看指针。 使用:(二要二不) 1、 电流表与被测电路串联。

2、 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3、 所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量程。试触——先大后小。

4、 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两极上。

三、板书设计,整合提升

概念

定义:1秒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多少——电流大小。 单位:安培,简称安,符号A 。

毫安、微安。1A=1A=103

mA=106

μA 。

测量

仪器:电流表。符号:

。单位:A 。

量程:0~0.6A 和0~3A ,分度值分别0.02A 和0.1A 。

使用:(1)要与被测电路串联

(2)要“+”入“—”出

(3)不超量程。试触——先大后小

四、大海扬帆,尝试远航

1、每秒通过导体横截面的多少表示电流,用字母表示。电流的单位是,符号

是。常用的单位还有、。1A= mA = μA。

2、测量电流的仪表叫,符号是。

3、电流表使用前要注意观察是否对“零”、量程、,实验室用的直流电流表的量程

有和。其分度值分别是和。使用时(1)要与被测电路联;(2)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3)所测电流不能超过它的。(4)不能直接将电流表连到两极上,否则烧坏电源和电流表。

4、如下图左图的电流表的读数是 A。

如下图左图的电流表的读数是 A。

参考答案:

1、电荷,I,安培,A。毫安,微安。103,106。

2、电流表,。

3、指针,0~0.6A,0~3A,0.02A,0.1A。(1)串。(2)正,负。(3)量程。(4)电源。

4、

0.48A,1.8A。

五、作业P64T2。通过L1、L2的电流分别为0.5A、0.4A。

教学反思:电流表的读数和使用时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要反复练习,强化巩固。

4.1 电流(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电流,知道电流的单位。

(2)会正确使用电流表。

(3)通过探究,知道串、并电路中的电流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提出关于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的猜想,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电流表的正确使用和实验探究过程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与协作精神。连接电路的活动,介绍日常生活中各种电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关于“电路短路造成的危害”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

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教学难点:

电流表的使用。

教学用具:

干电池、灯泡、开关、导线、电流表、多媒体课件。

教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电流的大小用电流表示,符号是I,电流的单位是安,符号是A。测量电流用电流表,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注意“二要二不”规则,电路中的电流有什么规律呢?

二、新课讲授,师生互动

(一)动手做:测量通过灯泡的电流值

(1)看:看电流表的说明书:对零、量程、分度值;使用规则。

(2)画:画出电路图。

(3)接:按电路图连接实物,连接时开关应是断开的,电流表“二要二不”。

(4)闭: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

如图5-1-6所示

图5-1-6甲

图5-1-6乙

(二)电路中电流规律

1、实验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

关于串联电路中各点电流的大小,教科书中给出了学生的可能的猜想与交流,如“靠近电源正极附近的电流大,经过用电器后电流逐渐减小”,或者由串接的彩灯亮度猜想通过它们的电流一样大。教师可请学生对这两个猜想发表意见。如果学生“支持猜想的道理说不出来”,教师可以水流为例进行点拨,支持前一观点的道理是“河流中的水靠近水源的水流大,即上流水大,下流水小”;支持第二个观点的道理是“自来水管中的水流各点一样大”。那么串联电路中电流是怎样的规律呢?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进入实验探究。

可按教科书图5-1-7电路图设计实验方案。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记录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首先按照电路图组成串联电路,然后用电流表分别测量电路中的a、b、c三点处的电流I a、I b、I c,并将做好数据记录。让学生使用不同型号的小灯泡重做上面的实验,通过分析、比较各个记录数据,得出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2、讨论与交流:并联电路中的电流

在并联时,电流分成几路在电路中流动,然后又汇合到一起流回来。通过与水流类比,你对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的规律有什么猜想?

L1

L2

图5-1-7乙

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有什么关系?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分析论证

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L2

L1

图5-1-8乙

并联电路中干路里的电流与各支路的电流有什么关系?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分析论证并联电路中干路里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组织学生将小灯泡L 1与L 2组成并联电路,如图5-1-8所示,在电路中,由于电流要分叉,那么干路中的电流与各支路中的电流会有什么关系呢?图5-1-8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用电流表分别测量a 、b 、c 三点处的电流,比较它们的大小。两个灯泡最好选用不同规格的,以免学生产生并联支路电流相等的错觉。用电流表分别测量a 、b 、c 三点处的电流大小,并做好实验记录。 将电路中的小灯泡换成其他型号的,重复上面的实验,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比较电流表的示数大小,交流讨论,可总结归纳出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三、板书设计,整合提升

四、大海扬帆,尝试远航

1、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 ,用公式表示为 。

2、在并联电路中,干路里的电流等于 。用公式表示为 。干路中总电流 各支路电流。

3、根据所测电流大小不等,我们 (选填“能”或“不能”)判断电路是如何连接的。

4、两个灯泡接入同一个电源上,用电流表测得流过它们的电流相等,则这两灯的连接方式( ) A .一定是串联 B .一定是并联 C .可能是并联 D .一定不是并联

参考答案:1、相等,I=I 1=I 2。2、各支路电流之和,大于,I=I 1+I 2。3、能。4、C 。 五、作业P64T3。

教学反思:

学会电流表的使用是学生实验成功的关键。指导探究和类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

电流 中的电流规律

串联 电路

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I=I 1=I 2

并联 电路

并联电路中干路里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 I=I 1+I 2

4.2 电压:电流产生的原因(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压,知道电压的单位。(2)会正确使用电压表。(3)探究串、并电路中的电压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提出关于串、并联电路的电压分配规律的猜想,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结合电压概念的引入,培养学生类比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随堂实验及相应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物理现象、分析物理本质的兴趣。

(2)通过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串、并联电路的电压分配规律。

教学难点:电压概念。

教学用具:干电池、灯泡、开关、导线、电流表、电压表、多媒体课件。

教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漫画:教科书中图5-2-9两只小鸟的对话,启发学生思考: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设置悬念:学完本节内容就会获得答案。

教师利用示教板与学生一起进行实验探究:

(1)将小灯泡和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闭合开关,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2)将小灯泡、一节干电池和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闭合开关,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由此你可以猜想:电路中的电流是怎样产生的呢?

教师进一步提问:有电源为什么就会有电流呢?电源是怎样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呢?

二、新课讲授,师生互动

(一)认识电压

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呢?你能从水流的形成中得到一些启示吗?

类比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科学上许多重大发现及成果就是应用类比法做出的。P65学法指导。

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能推动电荷的定向移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教师点拨:电源的正极聚集有大量的正电荷,负极聚集有大量的负电荷,在电源正负极之间就产生了电压,这个电压能推动电荷定向流动,进而形成了电流。

由此,什么是电压?电压的作用是什么?什么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注意:讲授电压时,还需着重指出常说的“电路上的电压”指的是“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 例题:关于电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电路两端有电压,电路中就一定有电流 B. 电路中无电流,电路两端就一定无电压 C. 电路两端必须有电压,才可能有电流 D. 电路中有电流,电路两端就一定有电压 答案【A 】

(二)介绍电压的单位:伏特 简称伏 符号V

分别用1节、2节、3节干电池分别给同一个小灯泡通电(选用额定电压3.8V 的灯泡),观察现象。

1节干电池的电压1.5V ,家庭电路电压220V 介绍常用单位:比伏特大的单位有千伏(kV )

高压输电线间的电压达几千伏甚至到几万伏,比伏特小的单位有毫伏(mV )、微伏(μV ) 投影:练习单位换算

①220V=( )kV 4.5V=( )mV

②高压输电的电压为22万伏,合多少千伏?多少毫伏?多少微伏?(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阅读课文P66(多媒体展示)教科书中图5-2-3常见的几个电压值。 布置家庭作业:查找、记录电源、用电器额定电压值,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电压用U 表示。

单位: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 。

千伏(kV ) 、毫伏(mV )、微伏(μV) 。 1千伏=1000伏,1伏=1000毫伏,1毫伏=1000微伏。 (三)测量电压——电压表

在前面学完电流表使用的基础上,提出测量电压的必要性,指出测电路两端电压的仪器叫电压表。

引导学生认识电压表,4位同学一组,每组课桌上摆放一块电流表和一块电压表,学生观察两表并讨论,填好课件出示的表格。

投影:1.根据什么标志确认电压表?

2.表盘的标度有什么区别?接线柱上标着的符号或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抽水机

水压

水流

形成

提供

电源 电压

电流

形成

提供

3.这个电压表有几个量程?对应不同量程刻度盘上的最小分度值是多少?

4.怎样读出指针所指示的电压值?

利用课件出示电压表的表盘,选取不同的量程,将指针放在不同的位置。

学生根据投影所提问题,通过观察两表,填好下面表格。 仪表

符 号

量程

最小刻度 读数

电流表 0.6A

0.02A

先看

量程再读数

3A 0.1A 电压表

3V 0.1V 15V

0.5V

学生反复练习电压表的读数。

三、板书设计,整合提升

四、大海扬帆,尝试远航

电压

电压

电源——提供电压 电压——电流产生的原因。 电压用字母U 表示。 单位:伏特(V )

常用单位:千伏(kV )、毫伏(mV )、微伏( μV ) 测量

仪器:电压表。符号:

。单位:V 。

量程:0~3V 和0~15V ,分度值分别0.1V 和0.5V 。 使用:(1)要与被测电路并联

(2)要“+”入“—”出

(3)不超量程。试触——先大后小

1、电压是电路中形成的原因,它是由提供,用字母表示,电压的单位是。

1 kV= V,1V= mV, 1mV= μV 。

2、测量电路两端电压的仪表叫,符号是。

3、实验室用的直流电压表的量程有和。其分度值分别是

和。使用时应先估计被测电压值,再用法选择适当的量程。

4、电压表使用方法:

(1)要与被测电路联;

(2)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3)所测电压值不能超过电压表的。

(4)若量程适当,(选填“能”或“不能”)直接测量电源两端电压。

5、如右图的电压表,接“+”和“3”两个接线柱时,量程是,分度值是,读数是V。

接“+”和“15”两个接线柱时,量程是,分度值是,读数是 V。

参考答案:1、电流,电源,U,V,1000,1000,1000。

2、电压表,。

3、0~3V和0~15V,0.1V,0.5V,

3、试触。

4、(1)并。(2)正,负。(3)量程。

(4)能。5、0~3V,0.1V,1.7V;

0~15V, 0.5V,8.5V。

五、作业P69T2.

教学反思:用类比法指导学习电压概念和电压表的使用。

4.2 电压:电流产生的原因(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压,知道电压的单位。 (2)会正确使用电压表。

(3)探究串、并电路中的电压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提出关于串、并联电路的电压分配规律的猜想,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结合电压概念的引入,培养学生类比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随堂实验及相应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物理现象、分析物理本质的兴趣。 (2)通过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串、并联电路的电压分配规律。 教学难点:

电压概念。 教学用具:

干电池、灯泡、开关、导线、电流表、电压表、多媒体课件。 教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一)实验探究:灯泡两端的电压

(1)看:看电压表的说明书:对零、量程、分度值;使用规则。 (2)画:画出电路图。

(3)接:按电路图连接实物,连接时开关应是断开的,电压表“二要一不”。 (4)闭: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

如图5-2-6所示:电流表串联,电压表并联。 (二)实验探究:小灯泡两端的电压 材料:2.5V 灯泡1只

电压表1只、电池2节 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图5-2-6

(三)电路中的电压

实验探究:电路中电压

1、串联电路电压

公式表示:U=U1+U2

2、并联电路电压: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

公式表示:U=U1=U2

(四)讨论交流:小鸟会触电吗?

“导线中有电流,是不是导线中也有电压呢?”

左边的小鸟的两脚与导线的接触点之间,电压几乎为零;而右边的小鸟的两脚之间,存在一定电压。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只有电流通过身体,才会出现触电情况。

三、板书设计,整合提升

图5-2-7甲图5-2-7乙

电路中灯泡两端的电压与电源电压有什么关系?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分析论证电路中灯泡两端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

图5-2-8甲

L1

L2

图5-2-8乙

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分析论证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等于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四、大海扬帆,尝试远航

1、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 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公式表示为: 。如果两个相同的用电器串联时,U 1 U 2= U 总。 2、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 。公式表示为 。 3、小明得到一个6V 的电源,他应采用的方法是( ) A .将4节干电池串联;B .将4节干电池并联; C .将4节蓄电池串联;D .将3节蓄电池并联。

4、两个用电器接在同一电路中,用电压表测得它们两端电压相等,可以判定( ) A .两个用电器一定是并联; B .两个用电器一定是串联; C .通过它们的电流一定相等; D .以上判定都不对。 参考答案:

1、等于,U=U 1+U 2。=,

12

。2、相等,U=U 1=U 2。3、A 。4、D 。

五、作业P69T3(a )图测的是右边的灯泡的电压;( b )图电压表串联连入电路,属于连接错误;(c )图测的是两个并联灯泡的电压。

教学反思:

用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电压不能判断测量哪段电路的电压是难点,应多加强指导。

电路中电压

串联 电路

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 等于 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公式表示:U=U 1+U 2

并联 电路

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 公式表示:U=U 1=U 2

4.3 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2)知道电阻及其单位,知道决定电阻大小的几个因素。

(3)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多个“动手做”和“实验探究”过程,增强动手实践能力,理解控制变量和类比的物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动手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认识物理与技术的联系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

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教学用具:

电池组、开关、灯泡、电流表、电线、钳子、铜丝、铁丝、铅笔芯。

教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常用的导线是由铜制成的,钢铁也是金属,并且又多又便宜,为什么不用钢铁做导线呢?

教师点拨:铜或是钢铁对电流都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不同物质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二、新课讲授,师生互动

动手做:一个导电性检测器

提出问题:我们如何来研究不同物体的导电性呢?

对于学生的讨论给予必要的肯定并加以点拨。

将电流表、小灯泡、开关、电源串联起来,并接出两根导线,就做成了一个导电性检测器。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1.学生讨论,得出实验原理图。

2.验证身边的物品(细铜丝、细铁丝、硬币、铅笔芯、橡皮、塑料尺、木片等)。观察灯泡的发光情况,并逐一记录。

(一)物体的导电性

1、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较小,容易导电。如银、铜、铝、电解质溶液、大地、人体。

2、绝缘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很大,不容易导电。如陶瓷、橡胶、玻璃…

大屏幕展示:常温下一些物质导电和绝缘能力的排序列表。

提出问题:同学们通过这一顺序表能够发现什么问题?

教师强调、“湿、干”的含义,再次证明导体与绝缘体无明显界限。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都看见过哪些导体、绝缘体呢?

教师出示电工工具(电线、钳子、螺丝刀等),学生指出哪部分是导体和绝缘体。

学生能够区分身边这些物体究竟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学生观察顺序表,明确:

(1)从上到下,绝缘能力越来越强。从下到上,导电能力越来越强。

(2)用铜做导线比铁导电性好。

(3)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界限。

学生举例。

学生观察并回答,由此得出:导体和绝缘体都是重要的电工材料。

3、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用R表示。

单位:欧姆,简称殴,符号是Ω。

教学激励:大屏幕展示:有关欧姆坚持不懈精神的文章。学生了解物理学家欧姆的知识,并以此激励自己。

(二)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物体容易导电,有的物体不容易导电呢?

展示课件:导体中自由电子移动情况(类似“水管——石头”模型)

金属导电的原因:不同金属,自由电子的情况不同,导电性能不同。

实验探究:导体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提供必要的实验器材,电源、开关、小灯泡、铅笔芯、导线。

1、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有关(控制材料、横截面积)

(1)把铅笔芯全部接入电路,观察小灯泡亮度。

(2)使铅笔芯连入电路中长度逐渐减小,观察小灯泡亮度。

师生共同得出: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长度越长,导体的电阻越大。

2、导体的电阻与材料有关(控制长度、横截面积)

提出问题:不同材料的导电性是否相同呢?怎样验证?(教师提议可采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实验1:换用粗细,长短都相同的铜丝和铝丝,观察小灯泡亮度。

实验2:换用粗细,长短都相同的铁丝和铝丝,观察小灯泡亮度。

学生就实验结果,讨论得出:不同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

3、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有关(控制长度、材料)

学生猜想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讨论猜想。

学生设计实验:

学生就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得出结论。 学生设计实验:

学生连成电路后,观察小灯泡的亮度。 学生讨论得出实验结论。

提供必要的实验器材:电源、开关、小灯泡、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铜导线。 结论: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有关,横截面积越大,导体电阻越小。 分析论证: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导体电阻大小不仅跟材料有关,还与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三、板书设计,整合提升

四、大海扬帆,尝试远航

1、根据导电能力的不同,物体分为 、 和半导体三类。

2、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 大小。用符号 表示。电阻的单位有 、千欧、兆欧。

3、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 ,大小取决于导体的 、 、 ,还与温度有关。而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 。

4、导体的电阻大小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

A .导体的长度

B .导体的横截面积

C .导体的材料

D .导体两端的电压。 5、导体容易导电,是由于具有较多的( )

A .原子核

B .自由电荷

C .正负电荷

D .质子 参考答案:

1、导体,绝缘体。

2、阻碍作用,R ,殴。

3、性质,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无关。

4、D 。

5、B 。

电阻 概念

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较小,容易导电。 绝缘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很大,不容易导电。 导体与绝缘体无绝对界限。半导体性能二者间。 定义: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用R 表示。 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Ω。

决定 电阻 大小 因素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 导体电阻大小不仅跟材料有关, 还与长度、横截面积有关。还跟温

度有关。

五、作业 P75T1

【实践活动】

1.观察自己家中的用电器(不要随意动手),看看哪些部分是绝缘体,哪些部分是导体,它们分别由什么材料做成的,各有什么作用?

2.上网查找有关超导体的信息。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是在教师主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参与实验探究活动的学生主体性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3 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2)知道电阻及其单位,知道决定电阻大小的几个因素。

(3)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多个“动手做”和“实验探究”过程,增强动手实践能力,理解控制变量和类比的物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动手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认识物理与技术的联系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教学用具:电池组、开关、灯泡、电流表、电线、钳子、铜丝、铁丝、铅笔芯。

教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调节收音机的音量控制旅扭,音量发生什么变化?

旋电视机的亮度旋钮,荧光屏上的图像会发生什么变化?

为什么调节音量开关时,喇叭音量会变化?

为什么旋电视机的亮度旋钮,荧光屏上的图像会变明或变暗?

一幕话剧开始了,剧场里的照明灯是怎样由亮变暗?

二、新课讲授,师生互动

(一)电阻器——重要的电阻元件

作用:控制电流和电压大小,使电路正常工作。

元件符号:

阅读课文P73 一些材料的电阻值

银的电阻小;镍铬合金的电阻大;

(二)变阻器

动手做:让小灯泡逐渐亮起来

1、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2、滑动变阻器的原理: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从而改变电阻。

3、结构示意图和符号

P

B

A

C P D

P

接A 、C ,电流路径APC ,电阻线AP 。P 向右滑动,电阻线增长,电阻增大。 4、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实验: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 滑动变阻器

接入电路的接线柱

滑片P 自左 右移动

电路中电阻的变化

电路中电流的变化 A 和C 变大 变小 A 和D 变大 变小 B 和C 变小 变大 B 和D 变小 变大 A 和B

不变且最大

不变且最小

5、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 连接方法:一上一下。 三、板书设计,整合提升

四、大海扬帆,尝试远航

1、滑动变阻器是由电阻率大,熔点高的且外涂绝缘层的电阻丝制成的,电路符号为 。

2、滑动变阻器的原理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 来改变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 或改变某一导体两端电压,有时还能起到 作用。

3、滑动变阻器连接时要“ ”,且在闭合电路前,应将滑动变阻器调到 处。

4、如图示,当把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后,滑片P 向右滑动时,电路电阻变大,此时与电路相连接的接线柱应是 ( )

电阻

电阻器

电阻器——重要的电阻元件,用R 表示。 作用:控制电流和电压大小,使电路正常工作。 元件符号: 变 阻 器 作用:,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原理: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从而改变电阻。 结构示意图:

元件符号:

使用方法:一上一下,阻值大。

B

A

C P D

(A )C 和D (B )B 和D (C )A 和C (D )B 和A 5.如图示的滑动变阻器四种接法中,当变阻器的滑片 P 向左移动时,都能使电路中的电流变大的是 ( ) (A )甲和乙 (B )丙和丁 (C )甲和丙 (D )甲和丁

参考答案: 1

2、长度,电流,保护。

3、一上一下,阻值最大。

4、C 。

5、A 。

五、作业P75T2

教学反思:

滑动变阻器的使用让学生实验中体会。只有“一上一下”时才能改变电阻。

B

A

C P

D B

A

C P D

B

A

C P

D B

A

C P

D 乙

甲 乙

最新初中人教版物理人教九年级全一册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

《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的形成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2.通过实验体会电路的组成,从能量的角度认识各部分的作用。 3.知道常用的电路元件符号,能画简单的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的电路。 4.能够识别通路、断路和短路,知道短路的危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电路的连接,让学生初步了解电路的组成。认识简单的电路中的各元件的作用。通过学习画电路图,了解用简单的符号代替实物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搜集生活中的简单电路和电路元件,让学生体验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乐于观察和探索生活中物理学道理。在学习电路连接、画电路图等基本技能的实践活动中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2.通过连接电路,激发学习兴趣,体验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教学内容。在本节课中,学生们是第一次接触到电路元件,第一次学习连接电路,第一次学习画电路,同时还学习了初中电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电学物理量──电流。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后,学生能否学会识别电路、连接电路、会画电路图等,都将直接影响到后续的电学知识的学习。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让学生认识简单电路,能亲自动手连接简单电路,会画简单的电路图上,并在学习电学的一开始就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电学实验习惯和良好的电路作图的习惯。并通过学生的实际实验,认识并区分电路的三个状态。当然识别电源短路和用电器短路是本节课的难点。在科学探究能力方面,重点是经历从实验中归纳结论的过程,形成安全操作的初步意识。 三、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体现重兴趣培养、重过程探究、重思维训练、重知识应用的思想。为实现这一理念,突破本节重难点,达成本节学习目标,可以通过设计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积极性和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感,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营造民主、和谐、合作的探究氛围,给学生的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和提高能力留有充足的空间。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学生对电流的形成和电流方向等抽象知识的学习,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因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的重要性和后续性,所以要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就应该让学生多动手,多实验,多画图,多识图。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后,都要给学生创造机会和提供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将知识和能力逐渐内化。 四、教学准备

九年级物理(探究电流)

………………装……………………………订………………………………线…………………………………… 第一学期九年级物理(五)测试卷 (探究电流) 一、1、一台家用电冰箱正常工作时电流接近下列哪个数值( ) A、1.5A B、1A C、100A D、1.5m A 2、如图1所示电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L1、L2串联 B、开关S 只控制L2 C、电流表测干路中电流 D、电流表测L1的电流 3、下图2所示是用电流表测量L 2的电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 图2 4、在一个电路中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用电器,用电流表测量时发现通过每个用电器的电流都相等,则这两个用电器的连接( ) A 、一定是串联 B 、一定是并联 C 可能串联、也可能并联 D 、无法判断 5、为了保护电压表免受损坏,在不能充分估测电压大小的情况下,须用试触的方法选择电压表的量程,在试触过程中,下列哪种做法是正确的( ) A 、先试触电压表的“3”“5”两接线柱 B 、先试触电压表的“一”“3”接线柱 B 、先试触电压表的“一”“15接线柱” D 、先试触电压表的“+”接线柱 6、如图3所示是测量电灯两端的电压和流过电灯的电流的电路图,可是一同学在实际连接电路时却将电压与电流表的位置对调了,那么当他闭 合开关后产生的后果是 ( ) A 、电压表和电流表都可能烧坏 B 、电压表不会烧坏,电流表可能烧坏 图3 C 、电压表可能烧坏,电流表不会烧坏 D 、电压表和电流表都不会烧坏 7、如图4,电源电压是6V 且保持不变,开关S 闭合后,电压表的示数是2V ,则( ) A 、L1两端的电压是2V B 、L2两端的电压是4V C 、L1两端的电压是4V D 、L2两端的电压是6V 图4 8、以下所列各组物品,其中均属于导体的一组是( ) A 、塑料瓶盖、铁钉、铝箔 B 、铅笔芯、铁钉、铝箔 C 、铅笔芯、蜡纸、铁钉 D 、塑料瓶、蜡纸、铅笔芯 9、将一根粗细均匀的铝导线从中点处对折后使用,则此时铝导线电阻大小将变为原来的( ) A 、2倍 B 、1/2 C 、1倍 D 、1/4 10、甲、乙、丙三导体两端分别加6V 、6V 、15V 的电压,三导体中的电流分别为2.4A 、1.2A 、1.2A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的电阻最大 B 、乙的电阻最大 C 、丙的电阻最大 D 、三导体的电阻相等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2 分) 11、电流表连入电路的两个接线柱如图5所示,则电路中 的电流是________;如果电流表连电路的接线柱是“一”和“0.6”, 指针仍转到原来位置,则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是________。 图5 12、某同学在按图6所示图(a )的电路测 通过灯泡L 的电流的实验中,闭合开关S 时,发 现电流表指针偏转到如图(b )所示的位置,于是 立即断了开关,问: (1)测量时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完成实验,应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_____________,家庭电路的电压是_____________安全电压是_____________。 14、如图7所示,电源电压恒定,当开关S 1闭合,S 2断开时, 电压表的示数为3V , 当S 1断开,S 2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为 4.5 V ,则灯 L 1两端的电压为_________ V ,灯L 2两端的电压 为_____________V 。 图7 15、(1)白炽灯的灯丝断了一截,若搭上仍能使用,则灯丝的电阻将_________;(2)用久的白炽灯发光变暗,原因是灯丝的电阻_____________;导致通过灯丝的电流_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6、如图8所示,将废灯泡的灯芯接入电路 时,电流表指针_____________;当用酒精灯对灯 芯的玻璃柱加热一段时间后,电流表的指针就 会_____________,这表明通常情况下________ _____的玻璃,受热达到一定温度时也会变成____ _______。将下图中的M 、N 跟废日光灯管中的钨 丝连接,用酒精灯对钨丝加热后,电流表的示数 _____________,这表明钨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____ 。 17、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应选用同种材料 _____________相同,而_____________不同的一组导体进行实验。 18、某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5A ”的字样,其中2.5A 表示_____________该滑 学校 班级 姓名 座号 图1 图6 图8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全册教案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3、了解原子的结构; 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5、初步了解纳米技术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物质从宇宙到微观的研究介绍,发现并说明物质是可以分割的; 2、通过把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的类比,建立微观世界的结构模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物质世界的研究,认识并体验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宇宙由物质组成。 学习物质的世界,体会物质世界的奇妙。 课前准备 1.取一根蜡烛放入小金属罐熔化然后观察蜡烛凝固时体积的变化。 2.查阅、收集有关太阳系、银河系的资料、人类探索宇宙的资料。 3.查阅、收集有关分子、原子结构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人们说广阔的宇宙是无边无际的,那么,这宇宙究竟大到什么程度?宇宙万物,变化万千,那么,这绚丽的世界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这一切给人类留了许许多多的谜,引发了人类无限的遐想,激发了一代代科学家对它们孜孜不倦的观察和研究。那么,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探究的足迹,从宏观到微观作一次旅行,对这些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吧。 二、新课教学 (一)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1.宇宙有多大? (1) 综合观察课本图11-1和课本图11-2。 请同学们说出太阳系的九大行星(现报道发现第十大行星)。在太阳系示意图中找出我们生活的地球。(在离太阳比较近的第三条轨道上) (2)交流资料数据: ①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置身于太阳系之中,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遍的行星; ②太阳系置身于银河系之中,太阳只是银河系中几千亿颗恒星中的一员; ③银河系只是数十亿个星系中的一个,一束光穿越银河系需要十万年; ④在浩瀚的宇宙中,还有许多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目前,我们人类观测到的宇宙中拥有数十亿个星系。 (3)根据以上资料、数据让学生推理,说一说他们所想像的宇宙有多大。 (4)结论:宇宙是广阔无垠的,大得很难以想象。 2、人类对宇宙的探究过程。 交流资料:

九年级物理《电流和电路》说课稿

《电流和电路》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电流和电路》,下面我分别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设计这六个方面来汇报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电流和电路》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第二节内容。本章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电学知识的基础,是学习欧姆定律、电功率和焦耳定律等知识的基础和前提。《电流和电路》无论从课程标准的要求上看,还是从物理学知识的扩展上看,本章和本节都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而本节中的电流、电路、电路图的内容又是学习本章的基础,因此,掌握好本节的知识和技能,对今后电学内容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在本节教材中学生第一次接触电学的物理量---电流,第一次学习连接电路,第一次学习画电路符号,第一次学习用电学符号表示电路图。学生会有浓厚的学习热情和参与教学的兴趣。教师可以加强引导使学生的行为更加规范。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针对教材的特点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2)通过动手实验,认识短路、断路、通路,知道电路的组成;能画常见的电路元件符号。 (3)结合电路的实际连接,学会按实物电路连接图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2、过程方法: (1)经历简单的电路连接,观察实验现象,从现象中总结归纳出规律。 (2)尝试用符号表示电路中的元件,绘制简单的电路图。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学习电路连接、画电路图等基本技能的实践活动中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2)通过连接电路,激发学习兴趣,体验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三、说教学重难点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第十三章热和能 §13.1 分子热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特点; 2.能解释某些热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研究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随时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有关现象。 ★课程内容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重点——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难点——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教具——玻板、水、水槽、弹簧测力计等 ★过程 一、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1、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 m 。 2、物质是由很多分子组成的。 二、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见书P124图) a.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小结得出——扩散速度:V 气﹥V 液 ﹥V 固 演示: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扩散情况 b.物体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分子热运动,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 三、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演示:观察弹簧测力计上示数变化 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2.分子间的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3.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大小关系。 ①引力=斥力 d=r

②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减小,则引力减慢,显示引力) d ﹥r ③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增大,则引力增大慢,显示斥力) d ﹤r ★小结: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小结,培养总结概括能力。 ★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4题 §13.2(1)内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内能的两个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能列举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内能的实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内能的利用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课程内容 1、 内能的定义 2、 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3、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重点——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难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过程 一、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热能) 二、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质量、温度、状态变化 物体温度升高,则内能增大;物体温度降低,则内能减少。(不能逆说) 三、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四、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讲:P 129 空气压缩仪)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探究电流》单元测试题(无全部答案)

、选择题 1. 小明同学想得到一个 6V 的电源 , 他应采用的方法是 ( ) A. 将 3 节干电池并联 B. 将 3 个铅蓄电池并联 C. 将 4 节干电池串联 2. 用电压表较为准确地测一个实验室蓄电池(由 3 个单个蓄电池组成)两端的电压时,正确的是 ( C. 以上两种接法效果相同 D. 以上两种接法都不行 3. 有甲、乙、丙、丁四根导线,其中甲、乙、丙三根是铜线,丁是镍铬合金线。甲、乙导线粗细相同,甲 比乙短;乙、丙两导线长短一样,乙比丙粗;丙、丁长短粗细相同;则四根导线按其电阻大小排列是 么他在实验中所选择电流表的量程应该是( 5. 若有两个电阻 R1、R2(R2>R1),设串联后的总电阻为 R 串,并联后的总电阻为 R 并,那么一定有 () 第四章 探究电流 A. 蓄电池的两极应接在电压 表 ﹣ ”、“ 3伏”接线柱上 B. 蓄电池的两极应接在电压表 ﹣”、“15伏”接线柱上 D. 将 4 个铅蓄电池串联 A. R 甲>R 乙>R 丙> R 丁 B. 丁R >R 丙>R 乙>R 甲 C. R 丙>R 乙>R 甲>R 丁 D. 乙R >R 丁>R 甲> R 丙 4. 在探究 “并联电路干路电路与支路电流关系时 ”第一条支路电流大约 0.5A ,第二条支路电流大约 0.4A , A. 始终用小量程测支路和干路电流 B. 始终用大量程测支路和干路电流 C. 用小量程测支路,用大量程测干路 D.大 小量程都可以 A. R 串>R2>R1>R 并 B. R 并> R 串> R2>R1 C. R 串> R 并>R1>R2 D. R 串> R 并> R2>R1 6.如图是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和连入电路的示意图,当滑片 P 向右滑动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的是: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 电流教学教案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 《电流》教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与水流大小的类比了解电流大小的概念。 (2)知道电流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了解常见电流值。 (3)认识电流表,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值。 (4)通过对电流表使用说明书的阅读,提高自学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用类比法学习电流的概念。 (2)通过测量小灯泡灯丝中电流值,练习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安培,树立勤奋学习造福人类的远大理想。 (2)在实验中体会成功,培养学习兴趣。 (3)学会团队协作,养成科学认真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 2.难点:(1)电流表的读数。 (2)正确连接含电流表的串、并联电路。 三、教学器材: 教师示教板两套,电源(两节干电池)、小灯泡、开关、电流表、导线。

四、教学设计: (一)课前回顾 1、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物理学中 规定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2、下面电路中,闭合开关后,电流是按 怎样的顺序流动的?(教师讲解金属导线中 电流的形成情况:金属导体中是许许多多的 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二)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1:用一节干电池作电源,演示小灯泡发光实验。开关断开,提问:此时电路中有电流吗?(没有);开关闭合,提问:此时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有),你是根据什么现象判断电路中有电流的?(小灯泡发光) 教师讲解:有电流通过时,小灯泡不仅发光,用手触摸小灯泡还很热,小灯泡是先发热才发光。为什么小灯泡会发热呢?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产生热量,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根据电流的热效应,我们能判断电流的存在。 演示实验2:用两节干电池作电源,使小灯泡发光。提问:前后两次小灯泡中的电流哪次更大些?(第二次)你是通过什么现象判断的?(第二次小灯泡更亮一些)说明我们根据电流的热效应还能判断电流的大小。提出问题:“那么我们如何描述电流的大小呢?”引入新课。 (三)新授课 1.认识电流 (1)通过与水流类比形成电流大小的初步概念。 多媒体演示水流大小的课件,提问:通过观察,你认为哪个水管中水流大?(左管)为什么?(左管中流过的水量多)教师强调:比较水量的多少必须保证时间相等。总结水流大小的概念:用每秒钟内通过水管某一横截面的水量的多少,表示水流的大小。 多媒体演示电流大小的课件,提问:每秒钟内通过哪一段导体横截面的电荷更多一些?(第一段)请同学们猜测哪段导体中电流更大一些。(第一段导

九年级物理全册热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内能的利用 一、课标对本单元的要求: 1、通过实验,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 2、了解内能和热量。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3、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知道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4、知道能量守恒定律。列举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 问题的意识。 5、从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角度认识效率。 6、知道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二、说本单元教材: 本章主要通过四冲程内燃机工作原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热机主要是内燃机的主要结构;大致了解内燃机工作时,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情况;了解内燃机在现代生活,特别是交通方面的应用。 通过具体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在利用燃料内能方面,也不可避免地会有一部分内能转化和转移到其他方面,因此要建立热机效率的概念,并与机械效率作联系和类比。之后自然引出能量守恒定律。“关心科技发展的动态,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是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价值表现之一。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内燃机的发展对人类进步起到的作用,同时要使学生认识到它给环境带来的污染问题。在本章的学习中,学生来自于生活的经验和体验是很多的,充分发挥学生来自于经验或兴趣方面的知识,让他们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会对提高教学效果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在部分学生的带动下,大多数学生也会受到触动而更多地关注技术关注社会的发展。作为教师,也应该做出表率。 热机:教材首先通过一个演示实验,展示了蒸汽机的工作原理,介绍了热机的特点和种类,引出内燃机,内燃机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配合插图,先介绍汽油机的四个工作冲程及特点,然后介绍柴油机,重点是二者在结构和工作特点上的不同。开学世界栏目介绍了“现代汽车”。 热机的效率:各种热机都要靠燃烧燃料来获得能量,得到动力,教材首先介绍了燃料的热值,热值是燃料的特性,反应燃料放热本领的大小。燃料燃烧室放出的能量,不能全部被热机利用来获得机械能,自然引出热机的效率,教材有一幅内燃机的能流图,岷县指出了燃料燃烧时能量的去向。教材还介绍了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STS栏目介绍了“从火车到火箭”。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教材通过四组小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讨论能量的转化方式,引出各种能量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相互转化。教材“想想议议”小球的机械能减少了,引出能量守恒定律,并指出“永动机”不可能实现。 三、说建议 (一)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插图和模型。如内燃机剖面图、四冲程汽油机剖面图和模型、内燃机能流图等要充 分利用。 2、加强与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汽油机、柴油机在生活中应用较广泛,学生对之也比较熟悉, 教师要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重视学生的自学指导。 3、重视科学世界、STS等栏目的学习。 (二)评价建议 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中,应该注意以新的课程理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对教学进行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章的课程目标,在关注学生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特别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如要求“知道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知道能量守恒定律。列举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因此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内容和标准应该与课程目标相一致。在过程与方法的评价中,要重点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做出猜想和假设的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在评价中,就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客观地记录学生参加了哪些活动、投入的程度如何、在活动中有什么表现和进步等情况,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经历的途径、采

九年级物理电流和电路教案(教师版-含答案)

电学板块一 电流和电路 一、知识链接 一、 两种电荷 ★课程重点(内容) 1、 电荷 2、 原子结构 ★难点——摩擦起点的实质 ★考点——①电荷;②原子结构。 1、 电荷 (1) 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2) 带电体的性质: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3) 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①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正电荷;②毛皮摩擦过的 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4) 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 (5) 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 工作原理:①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②铂片张角的大小反映出带电荷的多少 (6) 电荷量——所带电荷的多少 简称:电荷;字母:Q ;单位:库仑(C ) 如:摩擦的橡胶棒带10-7 C ;云层带几十库仑 2、 原子结构 (1) 宇宙→物质→分子→原子 (2) 元电荷——e=1.6×10-19 C (3) 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原来中性的物体得 到电子则带负电,失去电子则带正电。 能的转化:机械能→电能 (4)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①摩擦起电;②接触起电: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③感 应起电: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5) 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失,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 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系统的电荷总数不变。因为无论是哪种起电方式,其本质都是将正、负电荷分开,使电荷发生转移,并不是创造电荷。 (6) 电中和:等量异种电荷放在一起,完全抵消。 3、 导体和绝缘体 (1)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可导电可带电),常见: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酸碱盐水溶液… (2)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不导电可带电),常见:玻璃、陶瓷、橡胶、塑料、空气、 油、干木头… (3) 电荷在导体中的定向移动 电子(负电) 原子核 质子(正电) 中子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物理 全册优质教案

第十八章电功率第1节电能电功 新课引入 出示如图甲、乙所示的电表,让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说出它们的作用与使用规则;再出示如图丙所示的仪表,观察这个仪表,你对它了解多少?知道它的哪些相关信息?从学生的疑惑中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认识电能 活动1: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电池?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学生交流讨论。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生活中不同型号的干电池、手机、数码相机中使用的锂电池,它们属于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活动2:让学生从物理走进生活,讨论、交流,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消耗电的用电器?能否说出它们的能量转化?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电风扇、白炽灯、空调、冰箱等,这些用电器是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活动3:结合以上两个问题,小组之间交流、讨论试着说出电能的概念和单位。 归纳总结:(1)电能:电流所具有的能量。(2)单位:电能常用的单位是千瓦时,符号是kW·h(俗称“度”);在物理学中电能更常用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W·h=3.6×106J。

探究点二:电能的计量 活动1:走进生活,让学生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说出在你的家庭中是如何计量每个月消耗的电能的?你知道这些电能是通过什么单位计量? 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师归纳总结:电能的测量工具是电能表,往往以度为单位,1度=1kW·h。活动2:根据同学们的生活经验,交流讨论说一下,根据如图所示的电表,说出如何读出电能表的示数,如何计算出这个月消耗的电能? 根据学生的交流、讨论归纳总结出: (1)电能表的示数,最后一位是小数位,单位是kW?h (2)月末的电能表示数减去月初电能表的示数,即为一个月消耗的电能。 活动3:出示电能表,让学生结合课本P88的内容,说出如图所示的电能表铭牌所代表的含义。 归纳总结:“220V”是说这个电能表应该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10(20)A”是说这个电能表的标定电流为10A,额定最大电流为20A。“50Hz”是说这个电能表在50赫兹的交流电中使用。“3000r/kW·h”是说,接在这个电能表上的用电器,每消耗1千瓦时的电能,电能表上转盘转过3000转。 探究点三:电功 活动1:自学课本P90,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电功? (2)电流做功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表达它们之间的关系式? 根据小组之间阐明的观点,归纳总结得出: (1)电功: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也可以说电流做功的过程,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电功的符号是W。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第五章探究电流讲义(极力推荐)

《电流与电压》 一、知识精讲 知识点1.电流强度 1、电流强度:物理学中用每秒通过导体横截面的来表示电流的强弱,叫做电流强度。简称电流。电流强度的单位:(符号:A) 2、电流的测量:电流表 (1)电流表:用来测量电路中电流强度的仪表叫做电流表。 (2)电流表的使用: A、电流表在电路中,测量哪个用电器的电流,则跟哪个用电器; B、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流入电流表,从接线柱流出电流表。 C、使用电流表时,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但优先使用小量程(小量程测量的更精确),选择量程时,用试触的方法; D、电流表在电路中相当于,所以电流表不能跟用电器并联,并联时则把用电器,电流表也不能直接连接在电源的两极之间,否则电源会被电路,电路中会有很大的电流通过,电流表和电源都有可能被烧毁。 【例1】如图所示电流表与L1并联,那么电路将会() A电流表测L1的电流 B L1将会被短路 CL2将发生短路 DL2被烧坏 变式训练1.1某同学使用电流表测电路的电流,试触时发现电流表的指针不动,则故障可能是( ) A·电流表量程选小了 B·电流表量程选大了 C·接线柱接反了 D·电路某处开路了 变式训练1.2用电流表测某段电路中的电流时,若选用0~0.6A量程,测得的电流值为0.2A;若选用0~3A量程,则测得的电流值为0.18A,那么该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应选取( )。 A O.2A B O.18A C O.l9A D 无法确定 变式训练1.3用电流表测电路的电流时,刚一“试触”就发现电流表的指针迅速转到最大刻度,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A 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B 待测电阻的绕线断了 C 线路接错了,某处发生了短路 D 线路中某处发生了开路 知识点2.电路中电流关系: 1、串联电路中电流特点, 即: 2、并联电路中电流特点, 即:。 【例2】如图所示两电流表所用量程不明,当电路闭合后,电流表A1的示数如图甲所示,A2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流过电阻R1的电流为_________A。

九年级物理17.1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同一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2.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 3.会使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过程,进一步体会科学探究方法。 2.体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的思路;学习用图象研究物理问题。 3.通过实验、分析和探索的过程,提高根据实验数据归纳物理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收集、处理数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逐步形成科学世界观。 重点难点 重点 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的实验过程。 难点 对实验数据分析和结论的归纳。 教学流程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电流的概念,电流不但有方向,还有强弱,即大小。那么导体中通过的电流大小与什么有关? 二、合作探究 1.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猜想和假设](1)电流和电压成正比。(2)电流和电压成反比。 [设计实验] (一)设计思路

在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两端用电压表测出电压,用电流表测出电路中的电流,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通过测得的多组实验数据,来分析、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二)实验电路 根据实验思想,画出如下电路图: (三)记录实验数据表格 电阻R=________Ω。 (四)实验器材 根据实验思想及所画电路图,选择如下器材: 电池组、定值电阻、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 [进行实验] 步骤一:按设计好的电路图正确连接实验电路; 步骤二:将10 Ω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合上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读出三次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将数据依次填入数据表中。 [分析和论证](学生讨论) 分析由实验得到的数据,发现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几倍,通过它的电流也增大几倍。 [教师总结] 交流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交流评估]从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看,尽管数据之间不是完全吻合,但基本能反映规律,所以测得的数据和结论是可靠的。 2.实验: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学生实验] [猜想和假设](1)电流和电阻成正比。(2)电流和电阻成反比。 [设计实验] (一)设计思路 在上面的电路中,只换用不同的电阻,用滑动变阻器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用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电功率教案

《电功率》 教材首先通过将不同功率的用电器分别接在电路中工作时,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不同,使学生通过实验直接比较出在相同时间里,铝盘转过的圈数不同。认识到铝盘转过的圈数直接反映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电能的多少,而在相同时间里铝盘转过的圈数,则反映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电能的快慢。使学生直观地建立起“电功率”的概念。然后认识电功率的单位,通过小资料介绍常用“家用电器的电功率”,进一步强化用电器电功率的大小不同,其消耗电能的快慢不同。而后介绍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的相关知识,最后说明电功率的测量,为下一节的教学埋下了伏笔。 )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电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单位。 2.理解电功率的公式 t W P ,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P=UI。 3.理解和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电功率概念的建立过程。 2. 通过实验,探究在不同电压下,实际功率、额定功率的关系,使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有所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渗透新课程标准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形成节约用电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电功率的概念,理解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 【教学难点】 — 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功率问题。 灯泡、可调电压的电源,开关、导线、多媒体课件等。 , 一、新课引入: 展示课件: 1、观察动画,分别把灯泡和空调接入电路,电能表转盘转动的快慢是否相同说明了什么 2、观察铭牌的图片,想一想,灯泡上的“25 W”和空调上的“1060W”的字样是什么意思 二、知识讲解: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九年级物理电流和电路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九年级物理电流和电路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初三物理电流和电路易错压轴题(难) 1.归纳式探究——研究电子在电场中的偏转: 如图1,给两块等大、正对、靠近的平行金属加上电压,两板之间就有了电场。若将电子沿着平行于两板的中线方向入射到电场中,电子就会发生偏转。若两板间距为d,板长为L,所加的电压为U,电子入射初速度为v0,离开电场时偏移的距离为y,则经研究得到如下数据: 次数d/m L/m U/V v0/(m·s-1)y/m 14×10-20.2401×107 3.6×10-2 28×10-20.2401×107 1.8×10-2 34×10-20.1401×1070.9×10-2 48×10-20.21601×1077.2×10-2 58×10-20.22402×107 2.7×10-2 (1)y=k__________,其中k=_________(填上数值和单位)。本实验在探究影响电子离开电场时偏移的距离时,运用了_________法; (2)相同情况下,电子的入射速度越大,偏移距离越________。它们间的关系可以用图像2中的图线________表示; (3)现有两块平行相对的长度为5cm,间距为1cm的金属板,为了让初始速度为3×107m/s 的电子从一端沿两板间中线方向入射后,刚好能从另一端的金属板边缘处射出,需要加_____V的电压。

【答案】2 20 UL dv ()1022 910m /V s ?? 控制变量 小 b 200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1与2相比L 、U 、0v 均相同,而d 增大一倍,y 减小为原来的 1 2 ,可知y 与d 成反比;同理,1与3相比,y 与2L 成正比;2与4相比,y 与U 成正比;将第2次实验电压U 增大至6倍,则y 增大至6倍,此时 240V U = 210.810m y -=? 将此时的数据与第5次实验相比,y 与2 0v 成反比,综上所述可得 2 20 UL y k dv = [2]将表格中第3次数据(其他组数据也可)代入2 20 UL y k dv =计算可得 ()1022910m /V s k =?? [3]本实验在探究影响电子离开电场时偏移的距离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2)[4]在其他情况相同时,y 与2 0v 成反比,所以电子入射的初速度越大,偏移距离越小。 [5]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乙中的图线b 来表示。 (3)[6]将已知数据中的y 、d 、L 、0v 和前面算出的k 分别代入220 UL y k dv =并计算可得 200V U = 2.图甲是安装在木板正面的部分电路,其中a 、b 、c 、d 是穿越木板的接线柱,两个灯座的两端分别接在两个接线柱上,安装两个相同的小灯泡L 1、L 2木板背面的部分接线柱之间有导线相连着,从而使木板正背两面的电路组成一个完整的电路。闭合开关通电后,两灯都能正常发光。 (1)小明说出了判断两灯是串联还是并联的正确方法:用手将其中一个小灯泡取掉,若另一灯泡仍发光,则说明两灯的连接方式是______________,否则是____________;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教学设计

14.2热机效率教学设计 清水河镇中学:陈龙美 【教学目标】 1.从生活中体会不同燃料燃烧释放热的本领不同,建立热值的概念。 2.能简单计算燃料燃烧释放的能量。 3.能说出热机工作时释放能量的主要流向,知道什么是热机效率。 4.结合有效利用燃料的途径,使学生懂得节约和充分利用能源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燃料热值的含义。 难点:计算热机的效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2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入语:前面我们学习了机械效率?那么热机是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机器,它能把内 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吗?它跟所有机械一样,也有效率的问题,这一节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本课我们学习14.2 热机效率。 2.教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 1.我能从生活中体会不同燃料燃烧释放热的本领不同,建立热值的概念。 2.我能简单计算燃料燃烧释放的能量。 3.我能说出热机工作时释放能量的主要流向,知道什么是热机效率。 4.我能结合有效利用燃料的途径,懂得节约和充分利用能源的重要意义。 过渡语: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就有了前进的方向。下面,让我们带着目标,学海泛舟。请同学们根据学习要求,自主学习。 二、先学环节(15分钟) (一)出示自学指导 课件展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看课本P22-24页内容,勾画知识点并记忆,可查资料但要独立完成: 1.阅读课本p22“燃料的热值”部分,建立热值的概念,知道燃料热值的含义,知道热 值的计算公式及变形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了解常见物质的热值。 2.阅读课本p23“热机的效率”部分,知道热机效率及能量的流向,会利用公式对热机 效率进行计算,明确提高效率的必要性和如何提高热机效率。 过渡语:请同学们结合自学情况完成下列练习,做题要细心、规范;完成后,组长组织 对桌交换,互相批阅,有疑惑提出来。 (二)自学检测反馈 1.燃烧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的。

初三物理第三章电流和电路教案

初三物理第三章电流和电路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电流、电路的构成及电路图。 2.知道电源和用电器。 3.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4.知道什么是通路、断路和短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流的概念、电路的组成及正确连接电路。 难点;电流的形成。画电路图。 教学工具 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发现电的应用极为广泛,它在生产生活中是如此重要,那么,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呢?电路的基本构成是怎样的?这一节我们将来学习第十五章第二节电流和电路。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 二、先学环节

(一)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看课本P36-39页内容,勾画知识点并记忆,可查资料但要独立完成: 1.阅读课本p37,认识电流的形成和电流的方向。 2.参看课本p36-p38,了解电路的构成及电路图,知道电源和用电器。 3.知道什么是通路、断路和短路。 (二)学生自学教材:师巡视 (三)自学检测反馈:要求:7分钟完成自学检测题目,要求书写认真、规范。 1.______________形成了电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定为电流的方向,在电源外部的电流方向是从______________经过用电器流向______________。 2.电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只有__________电路中才有电流。 3.画出以下电路元件的符号 (1)电池______________ (2)开关______________ (3)灯泡______________ (4)电阻______________ (5)电动机____________ (6)电池组____________ 4.画出小灯泡工作的电路图. 三、后教环节(15分钟) (一)展示交流,统一答案: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 【篇一: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第一节:分子动理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和分子热运动。 2.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3.能识别扩散现象,能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进行解释。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扩散现象的实验说明一切分子都在不停作无规则运动, 并使学生知道物体的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2.通过演示“铅块吸引和空气压缩”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 生了解分子之间既 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演示扩散现象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 通过直接感知的现 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2. 通过演示“铅块吸引和空气压缩”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 对科学的求知欲 望,使学生乐于探索微观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 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从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用宏观的物理现象揭 示物质的微观结构。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选择 教师:香水、盛有二氧化氮的广口瓶2个、空广口瓶、硫酸铜溶液、试管、冷水、热水、

滴管、墨水、演示分子引力的铅柱2个、中间用弹簧链接的小球。 学生:有水的小烧杯。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引入1: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物质。在远古 时代,人们就猜想物 质是由很多很小的颗粒组成的。现代的科学技术已证实古人的猜想,请看投影。投影图片:各种物质在电子显微镜下的形态:水、石头、微生物?? 表面上看起来连成一片的水,其实是由一个个的水分子组成,我们 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 子构成的,这是多么的神奇。我已经充满好奇心了,从今天起,我 们就要进入物质内部去进 行探索发现,你准备好了吗? 引入2:【师】当妈妈在厨房里炒菜的时候,我们离得很远但为什 么会闻到菜的香味呢? 二、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 1.扩散现象 图片展示:一粒米和一个分子的对比图。【师】组成物质的分子是 极小的微粒,如果把 分子看做球形,它的直径大约是10米,这个长度,人的肉眼是无法看到。正是由于分子极-10 小,所以物体含分子数目大得惊人。在书上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正常 情况下,1cm空气里大3 速度,要数完1cm空气的分子,也得用80多年。这些组成物质的 分子在干什么呢?由于分3 子太小,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分子的行为,但我们可以从宏观的实验 现象,来判断分子的行为。 (1)演示实验:气体扩散实验。出示事先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说明瓶内红棕色的气 体是二氧化氮。再出示一只空的广口瓶。将装有二氧化氮的瓶子向 空瓶倾倒,这时看到红棕 色气体流入空瓶,开始先沉到瓶底。此现象说明二氧化氮的密度大 于空气的密度。另取一只 空瓶,按课本图16.1-2所示,将其倒扣在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这时要强调:装有

初中九年级物理 电流和电路教案

《15.2电流和电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电流、电路及电路图。 2、知道电源和用电器。 3、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动手实验,使学生能从现象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实验去解决问题,深刻理解知识的同时锻炼了动手能力。 2、通过对水轮机转动过程的观察使电流的知识简单,形象话,使学生理解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连接电路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动脑筋找出新的连接电路的方法。 重点:知道电流、电路的基本概念。 难点:能动手连接简单的电路,画简单的电路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摩擦起电?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什么? 2.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有哪些? ①用验电器检验; ②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③用带电体的性质。 二、引入新课 1、向学生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用电器的实物及图片,并加以说明。使学生体会到电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对我们声的重要意义。 实验:利用小灯泡、电源、开关、导线等元件,启发学生思考把它们怎样连接起来才能使小灯泡发光。 部分学生到前面动手实验,其他学生在下面观察实验现象。 2、提出问题:在实验中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又有什么疑问? 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指出学生在实验中出现错误的地方,并加以更正。同时简要介绍“短路”;“断路”;“通路”这三种情况及其连接方式。刚才,我们实际上安装了一个简单的电路,其实收音机、电视机、冰箱、照明灯……这些看是复杂的东西都是由最简单的电路组成的,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来探索神秘的电世界。 3、进行新课 第2节电流和电路 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观察到经过正确的连接后,小灯泡亮了。 提出问题:小灯泡为什么会亮呢?(说明有电流流过了小灯泡)那么,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呢? 通过水轮机的工作原理来介绍电流。 思考:水轮机为什么会转起来?为什么又会停下来? 答案:水管两边的水面高度不一样,使水管中形成了水流,冲动水轮机转动。当两边水位相同,水流停止时,水轮机便停止转动。 提出问题:怎样才能使水轮机继续转动呢?对比刚才我们所做的实验,道理是不是与抽水机的道理相类似呢?为什么合上开关后小灯泡就会亮起来呢? 因为:有电流流过灯泡的灯丝好比有水流流过水轮机。 电源————抽水机开关————阀门 电流————水流灯泡————水轮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