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学经典孟子-

国学经典孟子-

中国最伟大的10部国学经典

中国最伟大的10部国学经典,中国人必读!(深度解析)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自古流传下的经典卷轶浩繁。而非要从中选出10部中国人所必读的伟大经典,却并非不可能。 国学大师钱穆在香港新亚书院,曾为中国人开出7部必读经典,被称为“中国文化七书”—— 《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六祖坛经》、《近思录》、《传习录》。 不难看出钱穆先生的选择标准:最经典的,和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的三大支流是儒释道,儒家正源自然是《论语》和《孟子》,道家正源自然是《老子》和《庄子》,佛家首选当然是中国佛教流派中最中国化、影响最大的禅宗第一经典

《六祖坛经》;诸子百家之后中国历史上又曾在宋明时期崛起两大思想高峰,便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近思录》和《传习录》正是其各自的代表作。 七部之外还有三个名额,应该列给谁?下面这个答案我想很少有人会有异议: 中国文化一向被概括为“一源三流”。“三流”就是儒释道,“一源”便是《周易》。作为中国文化百家之源的《周易》,当然要占一席。 中国是一个极为重视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世界上最为完备的历史记录,历史经典必然不能缺席。而其中影响最大的,毫无疑问是《史记》。 中国又是一个骨子里有着诗性和数千年诗歌传统的国度,诗集当然也不能缺席。这个名额,当然要给源头上品、影响深远的《诗经》。 那么这最伟大、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10部经典,名单自然就是: 《周易》、《老子》、《诗经》、《论语》、《庄子》、《孟子》、《史记》、《六祖坛经》、《近思录》、《传习录》。 这个名单对于中国文化,已经是最为精简、最为概括、最低限度,所以完全称得上必读。其中每一部都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学习领悟,但你首先需要知道它们的主旨内涵,以及对于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精神到底意味着什么。

国学课程教案孟子

国学课程《孟子》精讲 第周第(课、章、单元)第 1 课时年月日 课题《孟子》卷一(1-7)课型国学三维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诵读重点句子; 2.理解孟子思想,感悟孟子智慧,接受传统文化熏陶; 3.拓展延伸,运用孟子智慧分析生活问题。 教学重点:1.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诵读重点句子;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掌握写法 教学方法:讲授、引导学生学法:诵读、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孟子忧以天下,乐以天下,修身养性,积极入世; 面对当时战乱的世道,他感到不满,于是就构建出他的理想王 国:“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 死亡。”他满怀治国良策,一心想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在天下 推行王道;在逆境中,他“不怨天,不尤人”,“自任以天下 之重”;他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周游列国,倚马万言;理想遭 挫折而矢志不渝,以孜孜不倦的行为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主张, 以孱弱的身躯担负着民族的大义。 二、学习重点句 1、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翻译:君子对于飞禽走兽,见到它们活着,便不忍心见到它们死;听到它们哀叫,便不忍心吃它们的肉。所以,君子总是远离厨房。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教学过程(续):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

翻译:尊敬我家里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 我 家里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要统一天下就像在 手心里转动东西那么容易了. 3、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翻译:所以由近及远地把恩惠推广开去,便足以安定天下。不这样, 甚至连自己的妻子都保护不了。 4、反复诵读,能够背诵。 三、总结本课知识点,布置作业 说与写 1、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2、结合自己或者身边这样的故事,写一段自己的认识。 教 学 后 记 第周第(课、章、单元)第 2 课时年月日 课题《孟子》卷一(1-7)课型国学

八年级第一学期国学《孟子》原文

八年级第一学期国学《孟子》原文 第一课 求仁自可得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孟子·告子上》 人皆有善心 告子曰:“……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册。是岂水这性哉其势则然也。”——《孟子·告子上》 第二课 良知、良能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孟子·尽心上》 思则得之 公都子问曰:“钧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 孟子曰:“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 曰:“钧是人也,或从其大体,或从其小体,何也” 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孟子·告子上》 第三课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心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穷达不失志 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第四课 吾岂好辩哉 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孟子·滕文公下》 四过不足为 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孟子·梁惠王下》 第五课 风过草必偃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孟子·滕文公上》 仁者能正君 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面国定矣。——《孟子·离娄上》

《孟子》读后感

《孟子》读后感 在这十几周的学习听课过程中,我深深地被老师诙谐幽默的讲课方式还有标新立异的独特思想感染着。我收获最大的是,人要有自己的思想,自己对世界的认识不要轻易被外界蛊惑。我也清楚地认识到,一个国家一所大学要有海纳百川的气魄和胸襟。只有兼容并包思想才会繁荣,社会的进步也体现于此。 这门课开阔了我的思维空间,让我有了一种要读点什么的欲望。我急需一种与别人思想共鸣的感受,于是我选择了《孟子》这部经典,从中得到了久违的畅快。下面我就分享一下我的心得。 从历史中我们可以找到一切,溯本回源;从逐物迷方与纷纭杂乱中回归宁静。我们需要从属于自己文明的厚重中寻找内心的坚定笃实,而不是随着西方文化的进入而可能数典忘祖。如何去寻找这份历史的深刻静谧?古人早已用超凡的智慧为我们提供了一份营养又美味的心灵鸡汤国学。《孟子》在国学中占有一席之地,这本书历经千年,历久弥新。它并不是一部简简单单的一部人臣与君主,人臣与人臣的枯燥对话记载录,它其中所蕴含的小由为人之道,大至政治理念的一体化的内容仍值得我们深思。时间并没有湮没它的光辉,直到今日,它所蕴涵的深刻意义仍值得后人探索解读。 孟子是战国中期邹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孟子》十分善于用比喻或者是寓言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一些原本很抽象的东西变得生动传神。全书运用比喻不下千处。而且每处都给人以“辞不迫切,而意以独至”的感觉。他的比喻多种多样,方法自如,毫无牵强造作之感。而且,《孟子》一书的语言精练流畅,同时又浅显易懂。孟子继承孔子“仁”的思想,他驳斥墨家的"兼爱",攻击法家的“耕战”,主张“保民而王”,通过施“仁政”去求得天下的统一。在思想方面,《孟子》具有民本思想。他强调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成份是人民而不是统治者。例如孟子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得到百姓拥护的人才能成为天子,得到夫子欢心的人可以成为诸侯得到诸侯欢心的人可以成为大夫,可见“民为贵”的道理。孟子看到人民的力量认为社会安定的前提在于百姓安居乐业,这一点在当时也是有积极意义的。孟子反对霸政他提倡以德服人,反对武力服人的霸政,目的在减轻民生痛苦,缓和社会矛盾,因此孟子主张“王道政治”,反对霸力服人。 孟子还主张“政事以民为归宿。”孟子对梁惠王说:“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其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见孟子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教育上,孟子认为要“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提倡人格和道德教育。他说:“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而且, 孟子认为修养是求学的基点, 但又认为人善性, 是无法从外在培养, 最终都要凭自己的思考来达致。 孟子的抱负,在于使诸侯国施行仁政进而王天下,虽然其很多地方都说到七十里而王,但实际上还是认为大国施行仁政进而王天下的可能性较大,因此,虽然先后到了不少的诸侯国,感觉上他对滕、邹、鲁等小国不够尽心,而在魏、齐两个诸侯国花费较多的心神,特别是齐国。孟子根据对当时形势的把握,认为春秋以来连年的征战使民不聊生,人们都盼望有仁德的君王来解救,就如同被倒悬的人希望得到别人解救那么迫切,所以,如果能有哪个国君能够施行仁政,那么天下民心必然归顺,从而达到王天下理想。孟子的这个期望在梁惠王身上并没有实现,短短的魏国之行,一年以后梁惠王就死了,而继任的梁襄王看上去就不是一个能施行仁政的人。而当时的齐国,国势正盛,土地宽广,人口众多,贤士云集,因而孟子先后两次很耐心地呆在了齐国,而且时间很长,第二次去已经71岁高龄,仍然试图说服齐宣王施行仁政,以实现自己的抱负,但结果与齐宣王的意见相左,郁郁而去,齐宣王甚至没有派人来挽留。 如果说王天下是孟子的终极目标,那么起点就是在国内施行仁政。孟子把仁政的施行分作四个层面:一、保护现有的资源,实现资源的持续利用,从而保证百姓的生老病死有所依,使百姓不离开国土;二、教导百姓自给自足,保证生活的基本需要,同时国家要重视生产的季节,使百姓能安心生产;三,减免赋税,减轻百姓的负担;四,在前三个方面都实现之后,再进行道德教化,形成尊老爱幼的良好的社会风尚。这四个层面是逐步递进的,能按此施行仁政,那么这个国家君主的仁德就会声名远播,使天下百姓都向往到这个国家来,到那个时候王天下就易如反掌。

国学经典——《孟子精选篇目》

《孟子》经典诵读篇目精选 1、舜发于畎(quǎn)亩之中,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áo)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gǒu)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wé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wéi)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dān)食(shi),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èi)宫室之美,

妻妾(qiè)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é)我欤(yú)?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qiè)之奉为(wéi)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所识穷乏者得(dé)我而为(wé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6、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7、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8、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9、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0、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诗经》《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尚书》《易经》老子、左传、史记、说苑11部国学经典名句汇编

《诗经》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2、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周南·桃夭》 3、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经·周南·汉广》 4、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 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6、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 7、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8、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诗经·秦风·无衣》 9、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诗经·小雅·斯干》 10、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 11、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诗经·豳风·七月》 1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诗经·郑风·子衿》 13、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14、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15、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论语》 1、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4、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论语·学而》 5、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学而》 6、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7、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论语·学而》 8、贫而无谄,富贵无骄。《论语·学而》 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13、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论语·八佾》 14、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 1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16、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17、参乎!吾道一以贯之。《论语·里仁》 18、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论语·雍也》 19、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 20、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2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七年级上期国学经典知识(孟子)测试题

七年级上期国学经典知识(孟子)测试题 _____乡(镇)_____学校班级_____姓名_____分数_____ 一、填空(每题2分,共20分) 1、儒家的人生理想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平天下”即。《梁惠王上》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此之谓大丈夫。” 《滕文公下》 3、“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离娄上》 4、“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离娄上》 5、“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告子下》 6、“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尽心下》 7、“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矣。”《尽心上》 8、“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是也;”《离娄上》 9、“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之,未能生者也。”《告子上》 10、“仁,人心也;,人路也。” 二、单项选择(每题3分,共30分) 1、“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赤子之心”是指() A、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敢 B、发育成熟的身心 C、人本初仁诚的善念 2、孟子是()学说的代表人物之一。 A、道家 B、法家 C、儒家 3、“恻隐之心,()也” A、义 B、仁 C、礼 4、“君子有三乐,(),一乐也。” A、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B、父母俱存,兄弟无故 C、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5、“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下列不属于“正命”的是() A、为国捐躯而死 B、年老体衰致死 C、犯罪坐牢而亡 6、“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 A、兴旺 B、富强 C、恒亡 7、“今夫水,博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孟子认为() A、不是水之性 B、是水之性 C、即是也不是 8、“恻隐之心”是() A、看到别人的痛苦而感哀痛之心 B、做错事感到羞耻之心 C、见好事就推与别人之心 9、“子好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自反而不缩,……”其中“夫子”指() A、老子 B、孟子 C、孔子 10、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古代士阶层的男子年到,要举行冠礼。横线上应填()

《诗经》《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尚书》《易经》《老子》《左传》《史记》《说苑》国学名句汇编

《诗经》 1.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2.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周南·桃夭》 3.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经·周南·汉广》 4.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 5.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6.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 7.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8.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诗经·秦风·无衣》 9.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诗经·小雅·斯干》 10.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 11.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诗经·豳风·七月》 1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诗经·郑风·子衿》 13.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14.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15.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论语》 1.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4.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论语·学而》 5.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学而》 6.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7.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论语·学而》 8.贫而无谄,富贵无骄。《论语·学而》 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10.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1.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12.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13.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论语·八佾》 14.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 15.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16.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17. 参乎!吾道一以贯之。《论语·里仁》 18. 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论语·雍也》 19.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 20.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2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10部必读国学经典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道德经》,又名《老子》,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庄子》是庄子学派的著述总集,道家的重要典籍。现存《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杂篇是庄周弟子及后学所作。庄子名周,战国中期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曾做过管漆园的小吏。他追求精神自由,视名利地位如粪土腐鼠。齐王慕名曾派使臣携重金聘他为相,庄周回答,宁愿在脏水沟里自由嬉戏,不愿受当权者的羁绊,拒绝了聘请。 孟子,名轲,字号在汉代以前的古书没有记载,但曹魏、晋代之后却传出子车、子居、子舆等三个不同的字号,字号可能是后人的附会而未必可信。山东邹城人。在十五、六岁时到达鲁国后有一种说法是拜入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下。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墨子,名翟(dí),华夏族,滕国人。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墨子的先祖是宋人。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墨子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有重大影响力的人。关于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后由其弟子收集其语录,完成《墨子》一书传世。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天智、阴鬼、“非命”、非乐、节葬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子在先秦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领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汉族、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尊称韩非子或韩子。韩王(战国末期韩国君主)之子,荀子的学生。作为秦国的法家代表,备受秦王嬴政赏识,但遭到李斯等人的嫉妒,最终被下狱毒死。他被誉为得老子思想精髓最多的二人之一(另一人为庄周)。著有《韩非子》一书,共五十五篇,十万余字。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

《诗经》《论语》《孟子》《尚书》《易经》《老子》《左传》《史记》《说苑》11部国学经典名句汇编

《诗经》 1.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 2.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周南·桃夭》 3.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诗经·周南·汉广》 4.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邶风·击鼓》 5.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 6.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经·小雅·鹿鸣》 7.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8.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诗经·秦风·无衣》 9.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诗经·小雅·斯干》 10.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诗经·小雅·小旻》 11.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诗经·豳风·七月》 1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诗经·郑风·子衿》 13.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14.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 15.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论语》 1.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4.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论语·学而》 5.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学而》 6.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学而》 7.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论语·学而》 8.贫而无谄,富贵无骄. 《论语·学而》 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10.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11.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12.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 13.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论语·八佾》 14.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论语·里仁》 15.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16.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里仁》 17. 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论语·里仁》 18. 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论语·雍也》 19.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论语·雍也》 20.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 2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国学经典《易经》《论语》《孟子》教案

(一)《易经》 学习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背诵《易经》中的两句经典原文,理解句子大意。 2、在国学经典的诵读中,引导生感受国学经典作品的美感。 3、体验活动的快乐,感悟真理,学会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 1、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背诵《易经》中的两句经典原文,理解句子大意。 2、在国学经典的诵读中,引导生感受国学经典作品的美感。 教学重点: 体验活动的快乐,感悟真理,学会做人的道理。 学习过程: 一、互相敬礼,营造国学氛围。 二、播放纯音乐《高山流水》,生朗读《易经》。 三、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易经》中的经典语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四、交流展示 (一)齐读,读准字音和句读。 (二)理解句意。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释义】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解读】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人类的职责和才能。 2、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释义】修善的人家,必然有多的吉庆,作恶的人家,必多祸殃。 【解读】所阐述的是一种事物由循序渐进、慢慢积累,最终量变引起质变的现象。同时也是警示人们,一些微小不良现象的萌生,应尽早看到任其发展下去的危害和后果,及早警惕和采取措施。同时也说明了家庭环境对人成长的重要性。 五、具体事例解析名句(小组交流) (一)民国时期,梁启超在清华大学任教时,曾给当时的清华学子作了《论君子》的演讲,他在演讲中希望清华学子们都能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并引用了《易经》上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话语来激励清华学子。此后,清华人便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8个字写进了清华校规,后来又逐渐演变成为清华校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国学大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张岱年先生把中华民族精神概括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国学大师,他终生勤勉,致思学问,造福祖国的文化学术事业,堪称一代学人楷模。人世沉浮如电光石火,盛衰起伏,变幻难测。如果你有天才,勤奋则使你如虎添翼;如果你没有天才,勤奋将使你赢得一切。命运掌握在那些勤勤恳恳工作的人手中。推动世界前进的人并不是那些严格意义上的天才,而是那些智力平平而又非常勤奋、埋头苦干的人;不是那些天资卓越、才华四射的天才。 (二)宋朝名相范仲淹,出身清寒,年青时很穷,他决心将来若能出人头地,定要救济贫苦者。后来当了宰相,便把俸禄拿出来购买义田,分给贫穷无田地的人耕作。还给他们提供饭食、衣服,凡是有婚丧嫁娶的,还拿钱补贴他们。就这样他用一人的收入养活了三百多家乡亲。 有一次在苏州买了一处住宅,一位风水先生夸奖此屋风水极好,后代必出大官。范仲淹却立刻把这个宅子捐了出来,改作学堂。因为他想,让苏州城百姓的子孙都能出人头地,比起一家独自享福,岂不更好?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但范氏家族却兴旺了八百年!范仲淹四个儿子都德才兼备,当了宰相和大官。范家的后代一直到民国初年都不衰。其秘诀就在于范家子孙不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积德行善”的祖训。 六、当堂训练 学生当堂默写名句并解释其意思 七、布置作业 完成5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

汶上县小学国学经典诵读六上——《孟子》选文(已校对)

《孟子》选文 初稿 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帛矣;鸡豚狗彘(zh ì)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wàng)者,未之有也。 2.“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něi)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qiè)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3.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chùtì]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yāo)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wù)其声而然也。

4.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5.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6.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7.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8.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9.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国学经典导论02-05《孟子》其书

02-05 《孟子》其书 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讲国学经典导论第二章孟子与《孟子》的第五节《孟子》其书。孟子是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撰而成,大约成书于战国中期。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行王道、施仁政。 《孟子》现有七篇传世:包括《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每篇均为上下篇,共二百六十章,约三万五千字。但《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比现存的《孟子》多出四篇。东汉赵岐在为《孟子》作注时,对十一篇进行了鉴别,七篇为真,七篇以外的四篇为伪。东汉以后,这四篇便相继亡佚了。两汉时代,诸子书中,有人为之作注的,除了《论语》、《老子》以外,就是《孟子》。历代为《孟子》作注重要的有东汉赵岐的《孟子注》和宋代朱熹的《孟子集注》,清代焦循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撰成《孟子正义》一书,是集大成的著作。另有今人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本。 孟子生活的战国中期较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更为变乱,社会更加动荡不安。同时,思想也更加活跃,正当“百家争鸣”的时代。此时,杨朱、墨翟之言尤其流行,孔子的仁义学说处在危机之中。于是,孟子挺身而出,以继承孔子思想为己任,与当时的其他学派展开辩论。孟子口才很厉害,当时有“好辩”之名。和孔子一样,孟子也曾带领学生游历魏、齐、宋、鲁、滕、薛等国,并一度担任过齐宣王的客卿。据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孟子晚年见道不行,便回到家乡聚徒讲学,与学生万章、公孙丑等人著书立说,“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关于国学经典诵读篇目-孟子

关于国学经典诵读篇目-孟子 《孟子》“四书”之一。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为孟子、孟子弟子所作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下面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书中成语 《孟子》中的语言,包括用以帮助说理的比喻、寓言等,多为后人引用,并逐渐化为成语。 《梁惠王上》 不远千里,五十步笑百步,明察秋毫,始作俑者,缘木求鱼,引领而望,挟泰山以超北海,寡不敌众 《梁惠王下》 妻离子散,匹夫之勇,出尔反尔,与民同乐,顾左右而言他,水深火热,救民水火,箪食壶浆,流连忘返 《公孙丑上》 揠苗助长,事半功倍,出类拔萃,与人为善,解民倒悬,具体而微,心悦诚服,反求诸己 《公孙丑下》 彼一时,此一时(此一时,彼一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地利人和,舍我其谁,绰绰有余

《滕文公上》 为富不仁,守望相助 《滕文公下》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乱臣贼子,吊民伐罪 《离娄上》 为渊驱鱼,自暴自弃,不虞之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手舞足蹈,顺天者存,逆天者亡,何出此言 陈善闭邪 《离娄下》 赤子之心,好为人师,不为己甚,左右逢源,夜以继日 《万章上》 自怨自艾,先知先觉 《万章下》 却之不恭,知人论世 《告子上》 专心致志,一暴十寒,舍生取义,杯水车薪 《告子下》 以邻为壑拒人千里 《尽心上》 独善其身,习焉不察,不言而喻,引而不发,仁民爱物,当务之急,一毛不拔 《尽心下》

尽信书,不如无书,茅塞顿开,言近旨远,同流合污 书中名句精选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提出必须靠修养及发挥善性的功夫,以全力扩充存于内心的“四端”,孟子称之为“尽性”。“尽性”的修养,培养出浩然之气,使人成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再以”心志统气“,控制自己的情感,便能成德。 关于国学经典诵读篇目-《孟子》

国学经典名句100句

国学经典名句100句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与实习,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7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1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孔子说:“对于任何事情了解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为师学习的人;我选择其中好的并且向他学习,看到其中不好的就改正过来。” 19、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坦荡,小人永远局促忧愁。” 2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孔子在河岸上感叹说:“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淌。” 31、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打算,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36、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孔子说:“主张不同,不能在一起相互谋事。” 43、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弟子规》 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 44、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现能《弟子规》 称呼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在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才能。 58、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常用来表示记取过往的经验教训,以作为后来行事的借鉴。 59、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走失了羊,赶快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失误要后及时补救。 60、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战国策》 指在一个陷阱的环境里,不要过于与对手争强好胜,以免忘了更大的、共同的敌人。 6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天体运行,刚健有力,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永不停息。 63、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骄傲自满会招来损失,谦逊虚心会得到好处。 64、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 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会成功,否则就会失败。 6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玉石若不经过雕琢,就不会成为玉器;人若不学习,就不会懂得道理。 70、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 这句话告诫人们指责不要太苛刻,看问题不要过于严厉,否则就容易使大家因害怕而不愿意与之打交道,就像水过于清澈养不住鱼儿一样。 7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 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人要生存,要有作为,要有出息,就要敢于直面内忧外患,就要历经一番艰辛困苦的磨难,就要历经一番肉体至精神的人生锤炼。 7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国学孟子培训心得体会

国学孟子培训心得体会 国学的智慧,是中国人生存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源泉;国学的智慧,体现于伟大的、悠久的中国传统,浓缩于古圣先贤贡献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凝结为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禅宗等思想文化形态,并渗透在中国人的全部生活中。换一个通俗的说法,国学的智慧,就是中国的智慧,就是中国人琢磨出来的活法。 今年10月24日和25日两天有幸参加了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波士顿)美中文化研究所研究员赵士林在厦门大学给我们讲授的《孟子与中国文化精神》,受益匪浅,感受颇多。赵士林教授学识渊博,尤其对国学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理解,他的课生动幽默、深入浅出、逻辑严谨。听了赵士林教授的国学讲课,让我们寻回了我们温暖可靠的精神家园。由此,有如下体会和收获: (一)正人正己,以德服人。中国文化历来强调“以德服人”。德育是治的教育中第一位在儒家政的,做人是第一位的,而文化知识还是第二位的。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正人先正己”的思想,指出“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其身正天下归之。”孟子曰:“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瞻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心服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正己”的标准是仁义道德,假如自己不能按仁义道德行事,就会威信扫地,更不用说教育别人了。他说:“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由此认为“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使人不以道,不能行于妻子。”勉励人们要以身作则。孟子著名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理论,“推己及人”,首先自己做起,然后推及自己的夫人、兄弟,再到整个家族和国家。说到底,这一方面合与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达立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另一方面也合于《大学》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进修阶梯。一旦做到了这一点,“天下可运于掌”还有什麽不能统一的呢?儒学非常重视人的自我反省功夫,所以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在儒家看来只有经常衡量,才能认识自己,改善自己。管理的实质其实不是管别人,而是管自己;管自己实际上是管心,只有修己,才能安人;人心正了,人心齐了,企业就管好了。所以,从银行整体来讲经常进行道德教育不可或缺,让大家做到以德为先注重品德修养。从个人来讲,就要努力做到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从大局、整体利益出发,处处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小学一二年级: (一)国学经典:有计划地诵读完注音版的《弟子规》有计划地复习诵读注音版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二)古典诗词: 《咏鹅》、《草》、《静夜思》、《春晓》、《清明》、《一去二三里》、《悯农》(其一)、《江上渔者》、《江南》(汉乐府)、《江南好》(词)、《风》、《咏柳》、《望庐山瀑布》、《登鹳雀楼》、《村居》、《悯农》(其二)《游子吟》、《游园不值》、《枫桥夜泊》、《春日》、《回乡偶书》、《敕勒歌》、《山行》、《梅花》、《江雪》、《长歌行》(汉乐府)。 (三)简要说明: 有序重复,循序渐进,要巩固幼儿阶段诵读成果和强化其记忆的基础上,完成注音版的《弟子规》的诵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渐悟词义句义,但不讲解,不分析。古典诗词的诵读要特别注意"口诵心惟",要学生能背诵,还能够大概地理解其意思,以"三看三抓三品"的原则指导学生诵读。"人文成都专题诵读"中成都名胜联的诵读,不仅要让学生背,还要让其实地地去走走、议议。 小学三四年级: (一)国学经典:有计划地诵读完注释版的《弟子规》的诵读理解。有计划地诵读完成校订版的《朱子童蒙须知》有计划地诵读完成校订版的《对韵歌》(二)古典诗词: 《江雪》、《忆江南》、《绝句-》《迟日江山丽》、《小池》、《江南春》、《塞下曲》《林暗草惊风》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早发白帝城》、《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滁州西涧》、《寻隐者不遇》、《题西林壁》、《夏日绝句》、《望天门山》、《秋浦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乐游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七步诗》、《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送元二使安西》、《题临安邸》、《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芙蓉楼送辛渐》、《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鹿柴》、《赠汪伦》、《宿建德江》、《古朗月行》、卜算子【宋】刘克庄片片蝶衣轻"、 浪淘沙【南唐】李煜"帘外雨" 虞美人·听雨【宋】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 魂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 (三)专题诵读 有序重复,循序渐进,要巩固一二年级诵读成果和强化其记忆的基础上,完成注释版的《弟子规》的诵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通晓其义,可以适当讲解,适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