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JB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JB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JB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JB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JB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标准修订情况介绍

(磁粉检测部分)

湖南省特种设备检测中心

周志伟

前言

JB4730-94《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标准是《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及有关的产品标准和GB150《钢制压力容器》等的配套标准,由全国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全国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造分会归口,原机械部、化工部、劳动部和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联合发布的强制性行业标准。该标准94年1月29日正式发布,94年5月1日实施。1995年2月原劳动部下达1995年第65号文“关于贯彻执行JB4730-94《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标准的通知”,要求压力容器行业的设计、选材、制造、安装、使用、检验和修理等一律执行JB4730-94标准。

JB4730-94标准贯彻执行近10年来,对规范压力容器的管理,保障压力容器产品质量,提高压力容器行业设计、选材、制造、使用、检验水平,减少爆炸事故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贯彻执行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如有些《容规》中包括的有色金属材料制压力容器的检测方法在标准中尚没有反映;压力管道的检测内容缺口比较大;与锅炉行业的关系不

够明确;射线检测部分尚有一些条款不尽完善,此外在用锅炉、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的无损检测内容尚无标准规范可循等等。上述问题有的通过标准修改单和标准宣贯进行了修改和说明,有的则尚未解决。

2000年全国质量技术监督总局锅炉局及全国锅容标委决定对JB4730-94标准进行修订,现将磁粉检测部分的主要修订内容给大家作一个汇报。

第一章范围

1.检测范围

JB4730-94标准(磁粉篇)检测范围仅限于铁磁性材料制成的压力容器及其零件。JB4730-2005标准将检测范围扩大到锅炉、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等承压设备。与承压设备有关的支承件和结构件,如有要求也可参照本标准进行磁粉检测。

2.标准编制依据

在60年代,国内不少单位对压力容器进行磁粉检测是采用苏联50年代的操作规范,有的是按1964年机械部无损探伤技术条件要求进行检测。到80年代,执行JB741-80《钢制焊接压力容器技术条件》的附录4(焊缝磁粉检测)和附录6(螺栓件磁粉检测)。JB3965-85《钢制压力容器磁粉探伤》(参照ASME SE-709磁粉检验推荐操作方法)和JB4248-86《压力容器锻件磁粉探伤》(参照ASME SE-275锻钢件磁粉检验方法)制订完成后,国内锅炉、压力容器行业的磁粉检测工作,基本上按照这两个标准执行。JB4730-94《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是参照ASME SE-709和JIS G0565、

JB3965-85、JB4248-86等标准起草的,在压力容器行业普遍使用。JB4730-2005标准磁粉检测部分主要参考了下列内容起草:

(A) ASME SE-709(2001版)(等同于ASTM E709-95)磁粉检测标准。

(B) JIS G0565钢铁材料的磁粉探伤检验方法及缺陷磁痕的等级分类。

(C) ASME第8篇(2001年版)。

(D) 欧洲标准EN1290:1998(等同于英国标准)焊缝无损检测—焊缝磁粉检测。

(E) JB4730-94标准

(F) 本标准中规范性引用文件。

(G) 行业上的一些建议。

第二章规范性引用文件

由于GB/T16673无损检测引用黑光源(UV-A)辐射的测量标准已发布,因此不再用过去GB5097黑光源的间接评定方法。

增加了国内最新相关标准,如JB/T6065-2004《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用试片》、JB/T6066-2004《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用环形试块》、JB/T8290-1998《磁粉探伤机》。

GB/T-国家标准,JB/T-机械行业标准,“T”表示推荐性标准。

在我国,影响较大的国外无损检测标准主要是:

美国材料试验学会标准(ASTM)、

美国机械工程师标准(ASME)

美国军用标准(MIL)、

欧洲标准(EN)

英国标准(BS)

日本工业标准(JIS)

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ISO)

德国标准(DIN)

第三章一般要求

1.对磁粉检测人员的要求

磁粉检测人员应符合本标准第一部分中“通用要求”中的要求,但要强调的是:磁粉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11533《标准对数视力》的规定。并一年检查一次,不得有色盲,这是因为有相当一部分探伤人员未能做到这一点。医学上对色盲和色弱是这样定义的:色盲是指全部或部分失去对颜色的分辨能力;色弱是指对颜色能正确认出,但表现出识别困难或辨认的时间较长。由于磁粉有多种颜色,并且荧光磁粉检测时,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荧光磁粉的磁痕显黄绿色荧光,所以要求从事磁粉检测工作的人员,不能是色盲,由于色弱者具备对简单的颜色辨认能力,因此本标准不再象JB4730-94那样强调“不得有色弱”。

2.磁粉检测设备必须符合JB/T8290《磁粉探伤机》的规定。

①JB4730-94标准规定的磁轭提升力指标反映了磁化规范的要求,规

定磁感应强度峰值B m必须达到一定的大小,对于恒稳直流电或工频交流电通常可用磁轭平均吸力表达,其原理为:对于一定的设备与工件,磁轭平均吸力与铁素体钢板的磁导率、磁极间距、磁极间隙及运动状态等有关,当上述因素不变时,磁感应强度峰值B m与磁轭平均吸力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但如磁极间距变化,将使磁感应强度B、磁场强度H和相对磁导率μ变化,因此,提升力指标中应注明磁极间距

在2004年8月的最终统稿中对磁粉检测设备的提升力作出如下要求,“当电磁轭极间距为200mm时,交流电磁轭至少应有44N的提升力,交叉磁轭至少有118N的提升力(间隙为0.5mm)。直流电磁轭间距小于100mm 时至少有135N提升力,间距大于100mm,小于等于150mm时,至少有225N提升力”。

本标准关于提升力的要求与JB4730-94中的规定出入较大,其中对直流电磁轭的要求是参照ASME SE-709(2001版)(见表1)。交叉磁轭的提升力在国内某些标准或文献中为88N,理由是交叉磁轭是由两个交流电磁轭组成,但两个交流电磁轭提升力的合力是矢量和,而不是向量和,为此,2003年8月磁粉标准修改组做了交叉磁轭提升力试验,在间隙为0.5~1mm 且不考虑行走速度的情况下,要达到A1-7/50探伤灵敏度交叉磁轭至少应有118N的提升力(注意此处间隙大小和磁轭行走速度对提升力的影响至关重要)。

表1磁轭的最小提升力

2005年3月在JB4730标准定稿会上,专家们指出以上对直流电磁轭提升力的要求是参照了ASME SE-709(2001版)的B分篇,这只是一个推荐性操作方法,而A分篇(强制性)中对提升力的要求是:当使用磁轭最大间距时,每个交流电磁轭至少应有101b(4.5kgf)的提升力;每个直流或永久磁铁磁轭至少应有401b(18.1kgf)的提升力。

所以标准最终稿对提升力作出如下定义:当使用磁轭最大间距时,交流电磁轭至少应有45N的提升力,直流电磁轭至少应有177N的提升力,交叉磁轭至少应有118N的提升力(磁极与试件表面间隙为0.5mn)。

②ASME SE-709(2001版)要求的紫外线波长为330~390nm,但目前国内生产的紫外线灯波长范围为320~400nm。经协商JB4730-2005标准中对荧光法检测选用UV-A(波长320~400nm)的紫外线。

③JB4730-94标准中规定“工件退磁后表面磁场强度小于160A/m”这个要求太高了,ASME SE-709规定“在退磁后,试片任何一点处的剩磁不超过3G(240Am-1)(绝对值)”,GB/T15822-1995标准也作出同样规定,所以标准最终定为剩磁不超过240A/m(0.3mT),与ASME规范一致。

3.磁粉、载液及磁悬液

JB4730-94标准仅规定湿法采用煤油或水作为分散媒介,没有将其它多种低粘度油基载液考虑进来,因此本标准规定采用水或低粘度油基载液作为分散媒介。

①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油的粘度小,在重力作用下,磁悬液流动性

好,探伤灵敏度高,所以国内、外标准都是用运动粘度。国内有关标准对粘度及其计算公式作了如下定义:

GB4016-83《石油产品术语》

2-115 粘度

液体流动时内摩擦力的量度。粘度值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2-116 动力粘度

表示液体在一定剪切应力下流动时内摩擦力的量度,其值为所加于流动液体的剪切应力和剪切速度率之比,在国际单位制(SI)中以帕2秒(pa2s)表示。习惯用厘帕(cpa)为单位。1厘帕=10-3帕2秒=1毫帕2秒。

2-117 运动粘度

表示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流动时摩擦力的量度,其值为相同温度下液体的动力粘度与其密度之比,在国际单位制中以米2/秒表示。习惯用厘斯(cSt)为单位。1厘斯=10-6米2/秒=1毫米2/秒(mm2/s)。

GB265-88《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和动力粘度计算法》

在温度t时,试样的运动粘度V t(mm2/s)按V t=C2τt公式计算。

式中:C—粘度计常数,mm2/S2

τt—试样的平均流动时间,S

在温度t时,试样的动力粘度ηt(mPa2s)按ηt= V t2ρt公式计算。

式中:V t—在温度t时,试样的运动粘度,mm2/S

ρt—在温度t时,试样的密度,g/cm3。

ASME SE-709规定,“为了不妨碍磁粉的流动性,油应有低的粘度,在100°F(38℃)温度下,粘度≯3.0cst(3.0mm2/s,3厘斯),在最低可

能使用温度,不大于5.0cst(5.0 mm2/s,5厘斯);为了减少着火的危险,油应具有最低不低于200°F(98℃)的闪点;无嗅、不为使用者所厌恶;若使用荧光磁粉的显示,油载液应有低的固有荧光性,不应明显干扰荧光磁粉的显示;无活性,亦即不应使悬浮磁粉变质。”以上内容的大部分为本标准最终稿所采用,此处粘度为运动粘度,GB/T15822亦采用运动粘度方式表示。JB4730-94标准中粘度控制在5000~20000Pa.S(25℃)为动力粘度单位,概念有不妥之处,本次修订时,根据行内意见,将其改为运度粘度单位。

现在,国外标准中对油基载液性能指标的要求不断提高,要求使用低粘度、高闪点、无荧光、无臭味的油基载液。对粘度指标主要是考虑在较低温度下载液应有较好的流动性,以保证探伤灵敏度。高闪点指标主要是考虑安全性问题,无荧光是为了保证荧光磁粉探伤时不致干扰正常显示。

②磁悬液法浓度对显示缺陷的灵敏度影响很大,浓度不同,检测灵敏度也不同。浓度太低,影响漏磁场对磁粉的吸附量,磁痕不清晰会使缺陷漏检;浓度太高,会在工件表面滞留很多磁粉,形成过度背景,甚至会掩盖相关显示,所以国内外标准都对磁悬液浓度进行控制(见表2)。

磁悬液浓度应根据磁粉种类、粒度、施加方法和被检工件表面状态等因素来确定。在JB3965-85和JB4248-86标准中磁悬液浓度采用体积沉淀法来确定。这对循环使用的磁悬液浓度测定较为方便,但在压力容器磁粉检测中,绝大部分磁悬液均是一次性使用,若用体积沉淀法来确定磁悬液浓度则相当麻烦。同时,由于磁粉用量不明确,配制磁悬液往往要耗费很长时间才能达到标准要求。配制浓度采用g/L单位使配制变得简单方便。

本标准配制浓度是在参考了JISG0565和国内压力容器行业多年来使用经验后确定的。沉淀浓度采用ml/100ml单位,使得日常工作中对材料的质量进行控制时利用梨形沉淀管测定磁悬液浓度变得简捷可行。

表2 磁悬液浓度

4.标准试件

①几何形状复杂的零件磁化时各部位的磁场强度很难用公式进行计算,而且方向也难以估计,因此采用传统的磁化方法显然对某些部位检测不合适,磁场会出现不均匀现象。使用标准灵敏度试片可以了解被检工件各部位表面有效磁场强度和方向,有效检测区以及磁化方法是否正确,具有使用简单、直观、方便等优点。

JB4730-94标准中使用的标准试片(块)为A型试片、C型试片和磁场指示器(八角试块)。A试片只有A-15/100、A-30/100、A-60/100三种试

片,适用于平的探伤面,现增加A-7/50、A-15/50、A-30/50三种试片是适用于有曲率的探伤面,它们是由日本无损检测学会颁布的。

根据JB/T6065-2004《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用试片》(2004.6.17发布,2004.11.1实施)介绍,试片分类有三种方法:a)按产品类型分:A型、B 型、C型;b)按热处理状态分:经退火处理、未经退火处理;c)按灵敏度分:高、中、低。

注1:按灵敏度等级分类,仅适宜于相同热处理状态的试片;

注2:同一类型和灵敏度等级试片,未经退火处理的比经退火处理的灵敏度约高1倍。

由于不退火材料制成试片的磁导率μ低,所以它必须比退火材料制成试片具有更大的有效磁场才能显示同一类型和灵敏度等级试片磁痕。而注2中是从另外一种角度叙述的:对同一类型和灵敏度等级试片,未退火材料必须比退火材料施加的外加磁场更大才能显示磁痕,由于外加磁场大,所以它对自然缺陷显示的灵敏度就高。

JB/T6065-2004规定,每件试片上应刻有永久性标准化项目标记:试片类型符号和热处理状态符号——人工槽深/试片厚度。

试片号:A、B、C、D;

热处理:经退火为1或空缺;未经退火为2;

人工槽深,试片厚度(略)。

另外,C型试片分割线为9条(即10小片试片),而JB/T6065-1992中分割线为4条(即5小片试片)。

A型标准试片是用来检查探伤装置、磁粉、磁悬液的性能以及连续法

中试件表面有效磁场的强度及方向、有效检测范围、检测操作是否正确等。

由日本无损检测学会304小委员会进行连续法检测时A型标准试片磁痕显示与磁场强度对应关系的试验。其结果表明,用连续法探出的A型标准试片的磁痕,几乎不受被检材质的影响,而仅与被检物表面的磁场强度有关。用剩磁法时,A型试片显示磁痕与被检件的剩磁通密有关,但由于后者与试件的材质、A型试片与探伤面的接触状态以及试件产生的磁极有着较大的影响,故不能利用A型试片直接测试试件的剩磁通。所以A型试片仅适用于连续法,不适用于剩磁法。

据有关资料介绍,A型灵敏度试片上的磁痕显示与磁化电流和磁场强度有如下大致的对应关系:

A-15/100 显示时,I=(10~12)D H=3200~3800A/m

A-30/100 显示时,I=(6~8 )D H=1920~2560A/m

A-60/100 显示时,I=(2~4 )D H= 640~1280A/m

因此本标准中(即对锅炉、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MT时)应选用A-30/100试片,灵敏度要求高时,可选用A-15/100。这与后面3.9磁化规范中规定连续法时,工件表面场线磁场强度应达 2.4~4.8KA/m就一致了。(因为2.4KA/m≈2560A/m,A—30/100显示)。

C型标准试片也是由日本无损检测学会颁布的。

C型标准试片用于焊接坡口等狭小部位,即因尺寸关系,使用A型标准试片有困难时,用C型标准试片来代替A型标准试片。C-8/50的灵敏度相当于A-7/50,C-15/50的灵敏度相当于A-15/50。

JIS G0565规定:“使用时为使具有人工缺陷面紧贴试件探伤面上,可

用适当的双面粘带粘贴,此时粘带厚度应在100μm以下”。

同样,C型标准试片分C1和C2,C1为退火材料制成,C2为不作热处理的冷轧材料。对C型标准试片施加磁粉时,应采用连续法,试片的原始形状、尺寸、磁特性发生变化时,不得继续使用。

M1型多功能试片是铁道科学研究院金化所生产的,它是将三个不同刻槽深度而间隔相等的人工刻槽以同心圆方式做在同一试片上,其三种槽深分别与A1型试片的三种型号相同,这种试片可一片多用,观察磁痕显示差异直观,能更准确地推断出被检工件表面的磁化状态。

②磁场指示器(八角试块)最早是在美国标准中应用,由于它使用方便,在JB3965-85标准中就开始采用。磁场指示器仅用于了解工件表面的磁场方向和有效磁化范围,而不能作为磁场强度和磁场分布的定量测试,但比标准试片经久耐用,操作简便。八角试块是由八块低碳钢经铜焊拼焊而成,他的人工缺陷为铜焊缝,其宽度在0.1mm数量级范围,试块总厚3.7mm左右,由于试块刚性大,不可能与工件表面(曲面)很好贴合,同时其厚度为3.7mm,这些都使得八角试块无法摸拟出工件表面状况,所以,八角试块显现磁痕与工件表面的磁场强度无严格对应关系,因此,八角试块只能作为工件表面磁场方向是否正确的一种粗略校验工具,而不能作为工件表面磁场强度及其分布的定量指示。使用磁场指示器时,当磁场指示器上没有形成磁痕或没有在所需方向形成磁痕时,应改变或校正磁化方法。国内大多是个体生产,质量不一定能很好保证,磁场强度不足时,也能显示*型,严重妨碍它的使用,这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ASME SE709(2001版)规定:磁场指示器应放置在被检工作表面上,且使镀铜的一面远离被

检表面。该标准磁场指示器图上只标注一面为厚度0.25±0.025mm铜皮,而JB4730-2005标准的送审稿上的磁场指示器图上标注为二面铜皮,标准最终稿修改为一面铜皮,与ASME标准一致。

③B型标准试块是美国ASME SE709推荐的环形试块,它是用于中心导体法时估判磁化检测技术的全面性能及灵敏度的一种工具,它适用于直流电(DC)和三相全波整流电(FWDC),通电并施加磁粉时,形成的环外沿上的磁痕显示数量将指出所使用的系统的相对灵敏度,如果所述的显示数量不能探测到,则磁粉、磁悬液、磁化方法、磁化设备及其组合都必须进行检查和修正。

B型标准试块已被JB/T6066-2004《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用环形试块》引用。

④E型标准试块适用于交流电(AC)和单相半波整流电,也是用于中心导体磁化方法中,它与英国BS标准试件和日本B型试块接近,E型标准试块也被JB/T6066-2004《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用环形试块》引用。

⑤B型和E型标准试块原都在送审稿的附录A中作了详细介绍,在2005年3月的定稿会上,专家们认为中心导体法在锅炉压力容器行业使用不太多,所以删去了送审稿中附录A“标准试块的类型、图形、尺寸及使用方法”,但在本标准正文3.5.3节中强调了中心导体磁化方法标准试块应符合JB/T6066-2004《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用环形试块》。

⑥由于制作统一的标准缺陷样件极其困难,各单位自行收集、制作的样件又有差异,这会带来质量异议,因此本标准不提倡采用标准缺陷样件。

5.磁化规范

①磁粉检测应有适当的磁场强度,为了使磁痕显示的一致性,磁场强度必须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通常是±25%,影响磁场强度的因素是工件的尺寸、形状、材质以及磁化技术等,这些因素的变动范围广泛,所以很难制定严格的磁场强度规则以适用于每种工件。标准中介绍了四种方法来确定磁场强度:

a) 用磁化电流表征的磁场强度按3.9.2~3.9.6所给出的公式计算;

b) 利用材料的磁特性曲线,确定合适的磁场强度;

c) 用磁场强度计测量施加在工件表面的切线磁场强度,连续法为

2.4~4.8KA/m,剩磁法为14.4 KA/m;

d) 用标准试片(块)来确定磁场强度是否合适。

ASME SE-709(2001版)中规定:“磁场强度计与霍尔效应切向场探头用于测量切向场峰值,探头应放在被测表面上能确定最大场强处。施加磁化力同时,测量的磁场强度大小在30~60GS范围内时(2.4~4.8KA/m),指示的为恰当的磁场强度。”这与本标准中的四种方法之一“用磁场强度计测量施加在工件表面的切线磁场强度,连续法检测时应达到2.4~4.8KA/m”是一致的。

②通电法和中心导体法

a) 空心件用直接通电法不能检查内表面不连续性,因为内表面磁场强度为零。用中心导体法能检测工件内外表面与电流平行的纵向缺陷和端面的径向缺陷,外表面检测时应尽量使用直流电或整流电。中心导体法用交流电进行外表面检测时,会在筒形工件内产生涡电流i e,因此工件的磁场是芯棒中的传感电流It 和工件内的涡电流i e产生的磁场的叠加,由于涡电

流有趋肤效应,由此导致工件内外表面的检测灵敏度相差很大,对磁化规范确定带来困难。国内有资料介绍:对一内径为80mm,厚2mm钢管通交直流电磁化,为达到管内、外表面相同大小的磁场,通直流电时二者相差不大,而通交流电时,检查外表时的电流值将是检查内表面时电流值的2.7倍。因此用中心导体法进行外表面检测时,一般不用交流电而尽量使用直流电和整流电。

b) 使用中心导体法时如果电流不能满足检测要求时可用偏置芯棒法,JB4730-94标准规定芯棒偏心放置时,芯棒与工件内表面的间距为10~15mm,实际操作时此间距很难控制且没有必要,检测时芯棒靠近内壁放置不仅灵敏度高,而且操作方便,因此JB4730-2005标准将原JB4730-94标准中棒与内壁间距10~15mm以及按空心工件厚度来确定磁化电流值的表11-4删去,芯棒靠近内壁放置时,导体与内壁接触时应采取绝缘措施。此外,本标准中表3通电法和中心导体法磁化规范同样适应于偏置芯棒法。不同的是通电法和中心导体法磁化电流计算公式中D为工件横截面上最大尺寸,而偏置芯棒法时D为芯棒直径加两倍工件壁厚。

c) 在轴向通电法中,选择直流电(整流电)连续法:

I=(12~32)D,这与ASME SE-709(2001版)一致,JB4730-94中为I=(12~20)D,不适合有特殊要求的工件检验,因此选择的磁化电流范围扩大了,在交流电连续法中,JB4730-94标准中I=(6~10)D,同样不适用于有特殊要求的工件检验,为此将选择的磁化电流范围扩大,上限扩大到15D,即本标准规定I=(8~15)D。

③触头法

JB4730-94标准中触头法选择的磁化电流是:T<20mm时,I=(3~4)倍触头间距,T≥20mm时,I=(4~5)倍触头间距,在ASME标准中规定:T<19mm时,I=(3.5~4.3)倍触头间距,但国内已习惯使用I=(3.5~4.5)倍触头间距,这样的数值便于记忆,同时也在磁化电流的误差范围之中,因此本标准也规定,T<19mm时,I=(3.5~4.5)倍触头间距。另外,ASME 规定T≥19mm时,I=(3.9~4.9)倍触头间距,国内已习惯使用I=(4~5)倍触头间距,而且误差不大,本标准采用了后者。

④磁轭法

JB4730-94标准中磁轭的磁极间距控制在50~200mm之间,由于磁极附近会产生漏磁场吸附磁粉形成非相关显示,为排除漏磁场干扰,所以JB4730-2005标准将最小磁极间距扩大到75mm,这一规定与ASME规范一致。

交流电磁场具有趋肤效应,因此对表面缺陷有较高的灵敏度。此外,由于交流电方向不断的变化,使得交流电磁轭的磁场方向也不断变化,这种方向变化可搅动磁粉,有助于磁粉的迁移,从而提高灵敏度。而直流电磁轭由于其磁场深入工件表面较深,有助于发现较深层的缺陷。也正是由于这一点,在同样的磁通量情况下,磁场深度大,磁力线可穿过面积也大,所以单位面积上的磁感应强度就低,从而降低了检测灵敏度。有资料表明,直流电磁轭在大于6mm的钢板上进行磁粉检测时,尽管电磁轭的提升力满足标准要求(>177N),但用A型灵敏度试片测试,表面磁场强度往往达不到要求。

一般来说,承压设备表面及近表面缺陷的危害程度较内部缺陷要大。

如果表面和近表面缺陷的检出率高,对于承压设备的安全则比较有利,所以对锅炉、压力容器的焊缝进行磁粉检测时以采用交流电磁轭为好。而对薄壁压力管道来说,采用直流电磁轭由于其磁场深入工件表面较深,有助于发现较深层的缺陷,可以弥补内部缺陷的检测真空,因此这种方法较交流电磁轭为好。

⑤平行电缆法

角焊缝由于其结构原因,进行磁粉检测较为麻烦。角焊缝检测一般采用触头法、磁轭法等。JB4730-94标准把平行电缆法作为一种磁探伤方法引入,实际检测时应是将电缆缠绕在接管上进行,实质上还是线圈法。但是JB4730-94标准中图11-6平行电缆法示意图容易使人产生这样一种印象,采用这种方法检测时磁力线的一部份在空气中,被检工件中的磁场被大大减弱,扭曲和分布不均匀,并且检测角焊缝中的纵向缺陷如纵向裂纹时,裂纹与大部分磁力线不切割故探伤灵敏度低,因而检测不可靠。因此本标准在修订时删去平行电缆法检测角焊缝的内容。应该注意的是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检测角焊缝,均应使用A型或C型灵敏度试片来检测灵敏度,以确保检测效果。

⑥线圈法

(A)JB4730-94标准规定:线圈法的有效磁化区在线圈端部0.5倍线圈直径的范围内。

(B)ASTM E1444-94a规定对于低充填因数线圈法,有效磁化区在线圈中心向两侧延伸0.5倍线圈直径范围,对高充填因数线圈法,磁化有效区是从线圈中心向两侧分别延伸200mm。

(C )美国ASME 规范第Ⅴ卷第7章“磁粉检验”中T-774.2中规定:如果线圈磁化范围扩大到超过线圈任一边6in.(152.4mm )时,其适当的磁场应由T-753的磁场指示器来确定。

(D )国内有单位对两种不同规格工件(υ903760;υ523400);材质为35CrMo ;采用湿连续法油磁悬液;电缆与工件紧密缠绕(高充填因数);中档灵敏度试片C 1-15/50作了一系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试片无论是放在电缆中还是放在距电缆端部200mm 处,C 1-15/50灵敏度试片上人工缺陷均能清晰显示。

根据试验结果,本标准从保守角度考虑采用了ASME 规范中的规定:线圈法有效磁化区是从线圈端部向外延伸到150mm 范围内。由于线圈法的参量多,假设条件也多,造成计算结果的误差也较大。因此,对超过150mm 以外区域的磁场强度应采用标准试片确定。

(E )线圈法在原送审稿中采用的是ASME SE-709(2001版)的内容,现有四点要说明。

a )ASTM E 1444-01中对低充填因数线圈纵向磁化的条件是:线圈的横截面积是被检零件横截面积的10倍或更多倍时,即Y ≥10使用公式D

L NI /45000 。而ASME SE-709(2001版)中规定的条件为:线圈的内径大大超过零件的内径尺寸(工件的直径小于10%的线圈内径),即Y ≥100。本标准的2004年8月送审稿中采用了后者。在2005年3月标准定稿会上,根据国内不少单位的一致要求,希望低、中、高充填因数全部定义为线圈横截面积与工件横截面积比,所以在本标准最终稿中,对低充填因数线圈纵向磁化的条件采用了ASTM E1444-01的规定,即Y ≥10,这样就对所有

不同直径工件和线圈所采用的低、中、高充填因数磁化条件进行了复盖。

b )中充填因数线圈的磁化电流值,在ASME SE-709中列出是:

8/)]2()()10()[(-+-=y NI y NI NI l h

国内专家们有二种意见,一是中充填因数线圈的情况暂时不列入标准中,等全国压力容器标准化委员会与美国ASME 总部联系后的结果再决定(中充填因数线圈公式不使用不妨碍产品出厂),第二种意见是把公式列入标准中,直接使用,因为国外标准都采用了中充填因数线圈公式,本标准采纳第二种意见。

c )JB4730-94标准没有空心工件有效直径参数的要求,该规定与95版ASME 的规定相一致。在2001版ASME 中增加了空心工件有效直径参数要求,本标准按2001版ASME 的要求,增加了空心工件有效直径的规定。

在低、高充填因数线圈应用公式中的L/D ,当计算空心工件时,工件直径应由有效直径D eff 代替。

对圆筒形工件:

()()[]21220i eff D D D -=

D 0—圆筒外直径

D i —圆筒内直径

对非圆筒形工件:

()[]2

1

/2πh t eff A A D -= A t —零件总的横截面积

A h —零件中空腔横截面积

以上两个eff D 公式摘自ASME SE-709。

d )周向磁化时,磁化电流的大小是按工件直径或横截面上最大尺寸D 来计算的。而在进行线圈法纵向磁化时,磁化电流是按工件的长径比L/D 来选择,这是线圈法纵向磁化的一个特点。

其原因在于:铁磁性材料磁化时,由于材料中磁极所产生的磁场称为退磁场,它对外磁场有削弱作用,用符号ΔH 表示。ΔH=N 0

J (式中ΔH —退磁场;J —磁极化强度;μ0—真空磁导率;N —退磁因子)。磁极化强度J 是与工件截面的单位面积上的磁极强度有关的物理量,退磁因子N 是与工件的L/D 值有关的系数。L/D 值大,工件磁极外部的磁力线通过空气的路程长,磁阻大,工件形成的退磁场ΔH 就小。反之,L/D 值小,工件磁极外部的磁力线通过空气的路程短,磁阻小,磁力线易闭合,工件形成的退磁场ΔH 值就大。

在进行纵向磁化时,L/D 值对工件的磁化效果影响极大。因此,在制定线圈法纵向磁化规范时,必须根据工件L/D 值的大小来选择克服了退磁场ΔH 影响之后的有效磁场,使之达到规定的数值,以确保检测灵敏度。

JB4730-94标准所给经验公式是考虑到上述因素而制定的。由于在L/D >15时,退磁因子N 已很小(L/D=10时,N=0.215),对工件磁化场影响较小,L/D 数值再增大,N 更小,影响更弱(L/D=20时,N=0.0775)。而当L/D ≤3时,退磁场影响很大,工件磁化需要很大的外加磁场强度,才足以克服退磁场的影响,对工件进行有效地磁化。因此JB4730-94标准中规定,线圈法的计算公式不适于(L/D )≤3的工件,此时若要使用线圈法,可采用磁极加长块来提高长径比的有效值或采用标准试片实测来决定电流

JBT4730.2-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2部分:射线检测 1 范围 JB/T4730的本部分规定了承压设备金属材料板和管的熔化焊对接接头的X射线和γ射线检测技术和质量分级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承压设备的制造、安装、在用检测中对接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用于制作焊接接头的金属材料包括碳素钢、低合金钢、不锈钢、铜及铜合金、铝及铝合金和钛及钛合金、镍及镍合金。 本部分规定的射线检测技术分为三级:A级——低灵敏度技术;AB级——中灵敏度技术;B 级——高灵敏度技术。 承压设备的有关支承件和结构件的对接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也可参照使用。

1、理解:(1)适用对象包括承压设备的制造、安装、在用(2)检测的金属材料包括;碳素钢、低合金钢、不锈钢、铜及铜合金、铝及铝合金和钛及钛合金、镍及镍合金(3)A级AB级B级系指检测技术分级,不是底片质量分级。 2 、应用:(1)对不同的金属材料透照的厚度不同例如碳素钢、低合金钢、不锈钢、铜及铜合金、镍及镍合金透照厚度2-400mm(5.1.1)铝及铝合金透照厚度2- 80mm(5.2.1)钛合金2-50mm(5.3.1)(2)不适用范围;锻件、管材、棒材。T型焊缝、角焊缝、堆焊层一般也不宜采用。(使用原则4.2.2) 3 、注意:如承压设备的支承件或结构件也采用该标准时应在检测报告中注明《参照》同时应有委托方的确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JB/T 4730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要点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前言 JB 4730《承压设备无损检测》共分以下六部分: ——第1部分:通用要求; ——第2部分:射线检测; ——第3部分:超声检测; ——第4部分:磁粉检测; ——第5部分:渗透检测; ——第6部分:涡流检测。 本部分为JB 4730的第4部分:磁粉检测。本部分主要根据国内多年的研究成果和应用经验,参考ASME《锅炉压力容器规范》第Ⅴ篇、ASTM和JIS标准规范以及行业反馈意见进行修订。 与JB 4730—199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1. 增加了如下主要技术内容:在磁化方法中,增加了复合磁化的内容(包括交叉磁轭法和交 叉线圈法);规定了对高强钢以及裂纹敏感材料应使用荧光磁粉检测的内容。 2. 对如下主要内容进行了修改:增加了低粘度油基载体的性能要求;退磁后剩磁值及磁悬液 运动粘度要求;磁粉检测可见光照度;在磁化规范部分,对轴向通电法和中心导体法中直流和交流 连续法的电流上限进行了修改。 3. 删去了平行电缆法检测角焊缝的内容。 4. 增加了磁粉检测设备、仪表和材料定期检验的内容以及检测系统综合性能试验的要求。 5. 增加了标准试片的类型、规格和图形的有关内容(表2);增加了各种磁化电流的波形、电 流表指示及换算关系的有关规定[附录A(资料性附录)];增加了焊缝的典型磁化方法等内容[附录 B(资料性附录)]。 6. 线圈法的检测,参考ASME和ASTM的有关规定,同时增加了中充填线圈检测参数要求,以及对空心工件有效直径的规定。 7. 增加了在用承压设备磁粉检测内容。 本部分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 本部分由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造分会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

JBT 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JBT 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1 范围 JB/T 4730的本部分规定了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和涡流检测五种无损检测方法的一般要求和使用原则。 本部分适用于在制和在用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的无损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JB/T 4730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 12604.1 无损检测术语超声检测 GB/T 12604.2 无损检测术语射线检测 GB/T 1 2604.3 无损检测术语渗透检测 GB/T 12604.4 无损检测术语声发射检测 GB/T 12604.5 无损检测术语磁粉检测 GB/T 12604.6 无损检测术语涡流检测 GB 17925—1999 气瓶对接焊缝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 GB/T 18182—2000 金属压力容器声发射检测及结果评价方法 GB/T 19293—2003 对接焊缝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法 JB/T 4730.2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 JB/T 4730.3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3部分:超声检测 JB/T 4730.4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4部分:磁粉检测 JB/T 473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5部分:渗透检测 JB/T 4730.6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6部分:涡流检测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质锅检字[2003]248号文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3术语和定义 GB/T 12604.1~12604.6规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JB/T 4730的本部分。 3.1 公称厚度T nominal thickness 受检工件名义厚度,不考虑材料制造偏差和加工减薄。 3.2 透照厚度W penetrated thickness

JB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精编版

JB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标准修订情况介绍 (磁粉检测部分) 湖南省特种设备检测中心 周志伟 前言 JB4730-94《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标准是《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及有关的产品标准和GB150《钢制压力容器》等的配套标准,由全国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全国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造分会归口,原机械部、化工部、劳动部和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联合发布的强制性行业标准。该标准94年1月29日正式发布,94年5月1日实施。1995年2月原劳动部下达1995年第65号文“关于贯彻执行JB4730-94《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标准的通知”,要求压力容器行业的设计、选材、制造、安装、使用、检验和修理等一律执行JB4730-94标准。 JB4730-94标准贯彻执行近10年来,对规范压力容器的管理,保障压力容器产品质量,提高压力容器行业设计、选材、制造、使用、检验水平,减少爆炸事故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贯彻执行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如有些《容规》中包括的有色金属材料制压力容器的检测方法在标准中尚没有反映;压力管道的检测内容缺口比较大;与锅炉行业的关系不

够明确;射线检测部分尚有一些条款不尽完善,此外在用锅炉、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的无损检测内容尚无标准规范可循等等。上述问题有的通过标准修改单和标准宣贯进行了修改和说明,有的则尚未解决。 2000年全国质量技术监督总局锅炉局及全国锅容标委决定对JB4730-94标准进行修订,现将磁粉检测部分的主要修订内容给大家作一个汇报。 第一章范围 1.检测范围 JB4730-94标准(磁粉篇)检测范围仅限于铁磁性材料制成的压力容器及其零件。JB4730-2005标准将检测范围扩大到锅炉、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等承压设备。与承压设备有关的支承件和结构件,如有要求也可参照本标准进行磁粉检测。 2.标准编制依据 在60年代,国内不少单位对压力容器进行磁粉检测是采用苏联50年代的操作规范,有的是按1964年机械部无损探伤技术条件要求进行检测。到80年代,执行JB741-80《钢制焊接压力容器技术条件》的附录4(焊缝磁粉检测)和附录6(螺栓件磁粉检测)。JB3965-85《钢制压力容器磁粉探伤》(参照ASME SE-709磁粉检验推荐操作方法)和JB4248-86《压力容器锻件磁粉探伤》(参照ASME SE-275锻钢件磁粉检验方法)制订完成后,国内锅炉、压力容器行业的磁粉检测工作,基本上按照这两个标准执行。JB4730-94《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是参照ASME SE-709和JIS G056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3部分

---------------------------------------------------------------最新资料推荐------------------------------------------------------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3部分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 3 部分: 超声检测前言 66 1 范围 67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67 3 一般要求 67 4 承压设备用原材料、零部件的超声检测和质量分级69 5 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超声检测和质量分级 85 6 承压设备管子、压力管道环向对接焊接接头超声检测和质量分级103 7 在用承压设备超声检测108 8 超声检测报告110 前言 JB/T 4730. 1~4730. 6-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分为以下六个部分:第 1 部分: 通用要求;第 2 部分: 射线检测;第 3 部分: 超声检测;第 4 部分: 磁粉检测;第 5 部分: 渗透检测;第 6 部分: 涡流检测。 本部分为 JB/T 4730. 1~4730. 6-2005 的第 3 部分: 超声检测。 本部分主要根据国内多年的研究成果和应用经验,参考ASME 《锅炉压力容器规范》第Ⅴ篇和 JIS 标准规范以及行业反馈意见进行修订。 本部分与 JB 4730-1994 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1 / 2

1. 对壁厚小于 3 倍近场区工件材质衰减系数公式进行修正;增加了奥氏体不锈钢和双相不锈钢钢板、铝及铝合金板材、钛及钛合金板材超声检测内容;统一了爆炸和轧制复合钢板超声检测内容。 2. 将钢制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超声检测范围扩大到6mm~400mm,对对接焊接接头超声检测试块进行了局部调整;增加了钢制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超声检测等级分类的内容;增加了 T 型焊接接头以及奥氏体不锈钢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的超声检测内容。 3. 增加了壁厚大于或等于 4mm,外径为 32mm~159mm 或壁厚为 4mm~6mm,外径大于或等于 159mm 的钢制承压设备管子、压力管道环向对接接头超声检测内容;增加了壁厚大于或等于 5mm,外径为 80mm~159mm 或壁厚为 5mm~8 mm,外径大于或等于 159mm 的铝及铝合金环向对接焊接接头超声检测内容。 4. 增加了在用承压设备超声检测内容。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 3 部分: 超声检测 1...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超声检测试题NBT

无损检测(超声检测)试题 一、判断题(在括号内正确的划“√”,错误的划“×”。每题2分,共30分) 1、NB/ 中公称厚度定义为检测对象名义厚度,不考虑材料制造偏差或加工减薄(√) 2、NB/ 中气孔定义为熔化的金属在凝固时,其中的气体未能溢出而残留下来形成的空穴(√) 3、NB/ 中裂纹的定义为金属原子的结合遭到破坏而形成的新界面所产生的的缝隙(√) 4、取得无损检测Ⅰ级(初级)即可从事所有无损检测工作(×) 5、超声检测A显示检测不但直观,而且检测记录信息多,易于确定体积状缺陷或面状缺陷的具体性质(×) 6、超声检测能检测出原材料(板材、复合板材、管材、锻件等)和零部件中存在的缺陷(√) 7、在封闭空间内进行操作时,应考虑氧气含量等相应因素,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8、NB/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标准对密集区缺陷的定义是:在显示屏扫描线上相当于50mm声程范围内同时有5个或5个以上的缺陷反射信号,或是在50mm×50mm的检测面上发现在同一深度范围内有5个或5个以上的缺陷反射信号,其反射波幅均大于等于某一特定当量平底孔直径的缺陷(√) 9、仪器探头的组合性能包括水平线性、垂直线性、组合频率、灵敏度余量、盲区(仅限直探头)和远场分辨力(√) 10、在超声探伤时,水绝对不能当做耦合剂来使用(×) 11、探头的扫查速度一般应大于150m/s(×) 12、承压设备Ⅰ型焊接头A级检测适用于工件厚度为6mm~500mm焊接头的检测(×) 13、承压设备厚度的超声测量可以不使用耦合剂(×) 14、纵波声速:铝>钢>铜(√) 15、超声波探伤试块的作用是检验仪器和探头的组合性能、确定灵敏度、缺陷定位、缺陷定量。(√) 二、单项选择题(将唯一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括号内,每题2分,共20分) 1、超声波探伤用的横波,具有的特性是(a) a.质点振动方向垂直于传播方向,传播速度约为纵波速度的1/2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总体要求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总体要求 4.1 无损检测人员 4.1.1从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的人员,应按照国家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的相关规定取得相应无损检测人员资格。 4.1.2无损检测人员资格级别分为Ⅰ(初)级、Ⅱ(中)级和 Ⅲ(高)级。 4.1.3 取得不同无损检测方法不同资格级别的人员,只能从事与该方法和该资格级别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 4.2 检测设备和器材 4.2.1检测设备和主要器材应附有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文件。 4.2.2检测设备和器材应符合其相应的产品标准规定,且其性能应满足本标准NB/T 47013.2~47013.13中规定的有关要求并提供证明文件。 4.2.3对于可反复使用的无损检测设备和灵敏度相关器材,为确保其工作性能持续符合本标准部分的有关要求,承担无损检测的单位(即检验检测机构或企业的检测部门,以下简称检测单位)应定期(每年或更长周期,按本标准各部分的有关要求)进行检定、校准或核查,并在检测单位的工艺规程中予以规定: a) 检定:凡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目录应进行强制检定管理的无损检测设备和灵敏度相关器材,应定期送有资格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或授权计量鉴定机构进行检定;

b) 校准:对于未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目录、可进行量值溯源的无损检测设备和灵敏度相关器材,应定期进行校准,校准可选择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的校准机构进行,也可由检测单位自行开展,自行开展内部校准的检测单位应具备按本标准各部分规定的校准要求开展的能力; c) 核查:对于未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目录且无法进行量值溯源的无损检测设备和灵敏度相关器材,应定期进行核查,以证实其性能满足本标准各部分规定的有关要求,核查一般由检测单位自行开展。 4.2.4对于可反复使用的无损检测设备和灵敏度相关器材,为维持其可信度,在检定、校准或核查周期内,应按本标准各部分中的有关要求进行核查,运行核查的项目、周期和性能指标应在检测单位的工艺规程中予以规定。 4.2.5对于可反复使用的无损检测设备和灵敏度相关器材,每次无损检测前,应按本标准各部分中的有关要求进行检查,检查的项目应在检测单位的操作指导书中予以规定。4.3 检测方法和工艺 4.3.1无损检测方法的选用 4.3.1.1本标准的无损检测方法包括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涡流检测、泄漏检测、目视检测、声发射检测、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漏磁检测和脉冲涡流检测等。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完整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编制: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 目录 第1章编制说明............................................. .:3 第2章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5) 第3章超声波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21) 第1节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超声检测及质量分级................. .24第2节承压设备钢板超声检测及质量分级........................ :29

第3节承压设备用钢锻件超声检测及质量分级..................... .32 第4章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35) 第5章渗透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39) 第6章工艺卡附表......................................... .44 第1节射线检测工艺卡...................................... .24 第2节超声检测工艺卡............................... 45 .......... 第3节磁粉检测工艺卡................................. 46 .......... 第4节渗透检测工艺卡............................... 47 .......... 第一章编制说明 1.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对金属原材料、零部件和焊接接头进行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的基本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钢制压力容器产品的无损检测工作。 1.2引用标准和编制依据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本规程的条文,在规程出版时,所有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程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9年版) GB150-1998 〈钢制压力容器》 GB151-1999 〈管壳式换热器》 JB/T4730.1?4730.6-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实施细则》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Q/JS.YLRQ--2008质量保证手册》

JBT_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 1 范围 JB/T 4730的本部分规定了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和涡流检测五种无损检测方法的一般要求和使用原则。 本部分适用于在制和在用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的无损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JB/T 4730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 12604.1 无损检测术语超声检测 GB/T 12604.2 无损检测术语射线检测 GB/T 1 2604.3 无损检测术语渗透检测 GB/T 12604.4 无损检测术语声发射检测 GB/T 12604.5 无损检测术语磁粉检测 GB/T 12604.6 无损检测术语涡流检测 GB 17925—1999 气瓶对接焊缝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 GB/T 18182—2000 金属压力容器声发射检测及结果评价方法 GB/T 19293—2003 对接焊缝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法 JB/T 4730.2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 JB/T 4730.3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3部分:超声检测 JB/T 4730.4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4部分:磁粉检测 JB/T 473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5部分:渗透检测 JB/T 4730.6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6部分:涡流检测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质锅检字[2003]248号文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3术语和定义 GB/T 12604.1~12604.6规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JB/T 4730的本部分。 3.1 公称厚度T nominal thickness 受检工件名义厚度,不考虑材料制造偏差和加工减薄。 3.2 透照厚度W penetrated thickness 射线照射方向上材料的公称厚度。多层透照时,透照厚度为通过的各层材料公称厚度之和。3.3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前言 JB/T4730.1~4730.6—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分为六个部分: ——第1部分:通用要求; ——第2部分:射线检测; ——第3部分:超声检测; ——第4部分:磁粉检测; ——第5部分:渗透检测; ——第6部分:涡流检测。 本部分为JB/T4730.1~4730.6—2005的第1部分:通用要求。本部分主要参照ASME《锅炉压力容器规范》第V卷和JIS标准的有关要求,并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制定。本部分与JB 4730—199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1.扩大了标准的使用范围。 a)规定了射线、超声、磁粉、渗透和涡流检测共五种常规的无损检测方法及质量分级评定; b)适用于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c)增加了在用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的技术要求; d)增加了承压设备支承件和结构件的无损检测技术要求。 2.增加了无损检测方法使用原则的相关规定。 a)根据承压设备材质、制造方法、工作介质、使用条件和失效模式,选择合适的无损检测方法; b)射线和超声检测主要用于检测承压设备内部缺陷; c)磁粉检测主要用于检测铁磁性材料制承压设备表面和近表面缺陷;涡流检测主要用于检测导电材料制承压设备表面和近表面缺陷; d)渗透检测用于检测非多孔性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表面开口缺陷; e)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允许采用声发射、X射线实时成像等新的无损检测方法。 3.增加了对采用新的无损检测方法和新的无损检测设备的具体规定。 a)采用国外新检测方法时,这种方法及其检测范围应是国外承压设备行业所允许使用的; b)采用国内新研制的检测方法时,应经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评审,形成标准案例。 4.增加了无损检测工艺规程的内容(通用工艺规程和工艺卡)。 a)通用工艺规程应遵照或严于现行法规、标准的要求,应针对检验单位的特点和能力; b)无损检测工艺卡应根据相关法规、标准编制,承压设备及零部件的无损检测工作应按无损检测工艺卡进行。 5.增加了对无损检测设备的定期检验要求,规定检测用仪器、设备性能应进行定期检定,检定结果应有记录可查。 本部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62)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62)归口。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寿比南、沈钢、袁榕、强天鹏、康纪黔、何泽云、胡军、杨国义。 1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7部分: 目视检测》(征求意见稿)

ICS77.040.20 H26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目次 前言........................................................................................................................................................................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一般要求 (1) 4.1概述 (1) 4.2检测人员 (1) 4.3工艺规程 (2) 4.4检测器材 (2) 5检测方法和技术 (2) 5.1概述 (2) 5.2直接目视检测 (2) 5.3间接目视检测 (3) 5.4透光目视检测 (3) 6结果评价 (3) 7记录和报告 (3) 7.1检测记录 (3) 7.2检测报告 (3)

前言 JB/T4730《承压设备无损检测》分为11个部分: ——第1部分:通用要求; ——第2部分:射线检测; ——第3部分:超声检测; ——第4部分:磁粉检测; ——第5部分:渗透检测; ——第6部分:涡流检测; ——第7部分:目视检测; ——第8部分:泄漏检测; ——第9部分:声发射检测; ——第10部分: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 ——第11部分:数字射线检测。 本部分为JB/T4730的第7部分,主要参照ASME《锅炉压力容器规范》第Ⅴ卷第九章和EN13018的有关要求,并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制定。 本部分由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2)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2)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本部分是首次制定。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范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编制: 审核: 批准:

编制讲明 本规程依据JB/T4730.1-4730.5-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进行编写,并符合GB150《压力容器》及《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要求。本规程由质检部提出,探伤室负责起草,由公司技术负责人批准执行,它是本公司无损检测工作的执行法规,本公司所有的无损检测任务必须以本规程为依据,关于非本公司设备不具备法定意义。其检测专用工艺及产品检测工艺卡是对本规程的具体补充,作为本公司检测工作的具体指导。

第一章总则 1.主题内容及引用标准 1.1 本规程规定了无损检测人员应具备的资格,本公司所采纳的四种无损检测方法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和渗透检测,检测设备,检测工艺,检测时机,验收标准及档案的治理等。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Ⅰ、Ⅱ类压力容器及蒸汽锅炉、热水锅炉、锅炉安装及压力管道的无损检测。 1.2 本规程依据:JB/T4730.1-4730.5-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和本公司实际生产情况进行编写。 引用标准:

(1)GB150《压力容器》 (2)《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3)《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4)《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5)GB5616《无损探伤应用导则》 (6)GB/T12604(1-6)《无损检测术语》 (7)GB4792《射线防护差不多标准》 (8)《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治理规则》 2.检测人员 2.1 检测人员必须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治理规则》取得资格证书,从事与其资格证书相适应的工作。 2.2 2.3 检测人员的躯体素养,视力须满足JB/T4730.1-2005的要求并定期进行躯体检查,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2.4 从事无损检测工作的人员,必须坚持职业道德,抵制降低产品质量的行为,严把质量关。 检测责任师有责任保证标准、法规,工艺的正确实施,并有权拒绝不符合标准,法规要求的任何检测工作。 3.检测方法: 3.1各种检测方法都各有特点,在选用检测方法时应依照图纸及技术文件的要求进行,并应符合GB150及《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要求。假如选择两种或多种检测方法进行补充检测时,则每种方法的检测结果都应合格,才能算合格,否则应进行返修处理。 3.2压力容器壁厚小于等于38mm时,其对接接头应采纳射线检测;由于结构等缘故,不能采纳射线检测时,同意采纳可记录的超声检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