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中国历史概念

新中国历史概念

新中国历史概念

●共同纲领(施政纲领)

1.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2.意义:开启了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

●五四宪法(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的历史

1.“旧政协”: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同年11月,国民党撕毁决议,单方面宣布召开“国民大会”,使旧政协解体。

2.1948年中共提出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3.1949年第一届新政协在北平举行,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4.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继续存在。

●统购包销与统购统销

统购包销: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一种国家资本主义的低级形式。按法令规定由国营商业部门统一收购,不准私营工厂自行销售。

统购统销(1953~1992):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一项控制粮食资源的计划经济政策。借助政权的强制力量,让农民把生产的粮食卖给国家。

●新中国不同时期土地制度

1.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路线:靠贫、联中、限富、保中小、灭地主(1931)

作用: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翻了身;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2.抗战时期

政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作用:有利于团结农民、地主一致抗日

3.解放战争时期

政策: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地主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路线:靠贫、联中,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作用:农民分得土地,积极参军、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

4.建国初期

政策: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与以往不同:保护富农经济)

作用:彻底废除了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5.三大改造时期(对农业的改造)

政策:采取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作用: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土地公有制

6.十年探索时期

政策:小社并大社(片面追求一大二公)

影响: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7.改革开放时期

政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作用: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注意三化)

中国农业合作化进程

1.背景:

(1)解放区时期许多农村组织了互助组进行农业生产,奠定了基础。

(2)1953年大规模经济建设与农副产品供应紧张的矛盾使中共更加关心农业发展问题。

2.过程:

(1)第一阶段:1949—1953

以办互助组为主,同时试办初级形式的农业合作社。

(2)第二阶段:1954—1955上半年

初级社在全国普遍建立发展,但由于发展速度过猛,不少地方出现了强迫命令、违反自愿的情况,后经整顿有所规范,但毛思想开始左倾。(3)第三阶段:1955下半年—1956年底

农业合作化运动迅猛发展时期,基本上实现了完全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由农民个体所有制到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转变。

(4)第四阶段:1958-1983

高级农业合作社进化为工农结合的基层合作单位,政社合一

●不同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地主的政策

●新中国外交

●中国工业布局变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