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的盈余管理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的盈余管理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的盈余管理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的盈余管理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的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层在公认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及有关财务会计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利用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和交易规划等手段有意识地调节或控制企业的盈余,以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行为新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盈余管理,但同时却又在其他一些方面给企业的盈余管理留下了操作空间。盈余管理是有悖于财务信息质量特征,它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从而影响财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判断。

标签:新会计准则企业盈余管理

0 引言

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能够遏制部分盈余管理手段的使用效果,但准则不是万能的,这就需要企业、政府及监管者、中介机构及其他利益团体的积极配合和共同努力,从而有效的制止企业盈余管理行为。

1 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限制

1.1 存货存货计价方法对盈余管理的限制新会计准则在会计政策中取消了发出存货计价的后进先出法,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新的存货准则实施后,企业利用变更存货计价方法来调节当期利润的手段无法继续使用。使得企业的存货流转得以真实地反映,所有企业的当期存货费用,都以客观的历史成本反映,加强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消除了人为调节因素,很好的限制了企业的盈余管理。

1.2 资产减值准备对盈余管理的限制旧准则规定,企业所计提的各项减值准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并允许在以后年度调回。通过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可将企业全部利润在不同会计期间进行重新分配,为企业利润操纵提供了机会。新会计准则从两个方面遏制了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力度。首先,它对减值作了详细规定,计提减值准备,要求证据真实,这使得企业不能在计提时随意想提多少就提多少。

1.3 合并报表对盈余管理的限制关于企业合并,旧准则规定主要是以股权比例作为衡量标准,这会使上市公司在业绩不佳的年份,通过收购业绩优良公司的股权或者是减持经营业绩不佳的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份额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新的合并财务报表准则所依据的基本合并理论从侧重母公司理论转为侧重实体理论,合并报表范围的确定更关注实质上的控制,而不再是股权比例,凡是母公司所能控制的子公司都要纳入合并报表的范围,扩大了合并报表的合并范围,包括小规模公司、业务性质特殊的子公司以及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杜绝了企业利用缩小持股比例,分离若干子公司的方法,将经营状况不好的企业从合并范围中剔除,从而粉饰企业集团整体业绩的做法。

新企业会计准则会计科目表完整版

新企业会计准则会计科 目表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新企业会计准则”会计科目表

附:会计科目表注解 一、资产类 1001 库存现金企业的库存现金。企业有内部周转使用备用金的,可以单独设置 1002 银行存款企业存入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外 企业存在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 1012 其他货币资金企业的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 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外埠存款等其他货币资金。期末 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的其他货币资金。 1101 交易性金融资产企业为交易目的所持有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 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企业持有的直接指定为以 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也在本 科目核算。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 产的公允价值。 1121 应收票据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期末借方余额,放映企业持有的商业汇票 的票面金额。 1122 应收账款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而应该收取的款项。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采用递延方式收取合同或者协议价款、实 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在“长期应收款”科目核算。期末借方余 额,反映企业尚未收回的应收账款;期末贷方余额,放映企业预 收的账款。 1123 预付账款企业按照合同规定预付的款项。预付款项情况不多的,也可以不设置本科目,将预付的款项直接计入“应付账款”科目。企业进

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利润表的变化及分析

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利润表的变化及分析 [摘要] 利润表在财务会计报告概念框架中占有重要地位?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润表的名称?列报的依据?列报内容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变化,将?本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利润表的变化情况作出分析?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使利润表项目进一步增加,将部分未实现资产增值收益纳入利润表,这在增加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同时降低了其可靠性。文主要从新准则下利润表的理念变化、计量变化、列报变化以及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内涵变化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提出在分析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的利润表时,要在经常性收益与非经常性收益、已确认已实现收益与已确认未实现收益、计入损益的利得和损失与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三个方面加以关注。 [关键词] 新准则资产负债表利润表

目录 引言 (1) 一、利润表变化的原因 (1) (一)利润表变化的总体趋势 (1) (二)利润表存在的问题 (1) 二、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利润表的变化 (5) (一)理念的变化:收入费用——资产负债表现 (5) (二)计量的变化:历史成本——公允价值 (5) (三)报表列表的变化 (6) (四)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内涵的变化 (6) 三、利润表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8) (一)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一经确认不得恢复 (8) (二)资本公积金不得用于弥补公司的亏损 (8) (三)“公允价值”极有可能成为调节利润的工具 (9) 四、对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利润表的分析 (10) (一)经常性收益与非经常性收益 (10) (二)已确认已实现收益与已确认未实现收益 (10) (三)计入损益的利德和损失与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德和损失 (10) 结论 (12) 致谢辞 (13) 参考文献 (14)

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

《企业会计准则》是企业会计活动所依据的基础,2007年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是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立足于我国实际的国情,并更进一步地实现与国际趋同的思想所编制的。在2007年以后的实施期间,对我国的企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更好地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成果。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对我国企业带来很多机会,也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如何应对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影响值得关注。 一、企业会计核算的定义 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主要量度,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或预算执行的过程与结果进行连续地、系统地记录,定期编制会计报表,形成一系列财务、成本、成本指标,据以考核经营目标或计划的完成情况,为经营决策的制定和国民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提供可靠的信息和资料。其基本方法主要有设置账户和账簿、复式记录、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等。 二、新企业会计准则在会计核算上的变化 (一)存货准则 新企业会计准则扩大了存货成本的核算范围。新增的存货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取消了将商品流通企业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等费用归入期间费用的规定。同时新企业会计准则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缩小了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新企业会计准则取消了用后进先出法核算发出存货的成本。这一变化一方面是为了与国际准则接轨,另一方面是由于后进先出法的固有局限性,其与货物的流转程序完全相反,不能提供特定收入与特定成本的良好配比,很少能反映出存货的特定金额,也难以反映出存货的正常周转情况。新准则在对存货的可变现净值规定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调整,规定企业应该按照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准则的规定,考虑存货持有的目的,判断该业务属于资产负债表日调整或非调整事项。若是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以资产负债表日取得最可靠的证据估计的售价为基础,对存货估计的售价和将要发生的成本进行调整。 (二)固定资产准则 新企业会计准则考虑了以信用方式购入固定资产的时间价值因素其次在后续计量上,新企业会计准则不允许将固定资产减值转回同时新企业会计准则将固定资产的预计处置费用以折现金额计入固定资产的价值,将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后续支出确认为固定资产。新准则中规定,企业若发生固定资产的大修理费用,若符合固定资产确认的条件时,可以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并在大修理期间应当照体折旧。而在旧准则里,固定资产大修理产生的费用应于发生的时候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并且是根据不同的受益单位进行归类计入。 (三)借款费用准则 新企业会计准则扩大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资产范围,既包括固定资产,又包括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达到可销售状态的存货以及投资性房地产等其次新企业会计准则扩大了可予以资本化的借款范围,既包括专门借款,又涉及一般借款新企业会计准则充分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扩大了资本化的范围,对存货成本的核算有较大的影响。一方面,对于那些需要经过长时间才能达到可销售状态的存货而言,按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核算出的成本可能会比按其他规定 核算出的成本要高得多;另一方面,借款费用通过资本化构成固定资产价值的一部分,在折旧方法不变的基础上将提高每期的折旧额,从而间接地影响企业的存货成本。 (四)收入的主要变化 旧准则中规定,托收承付方式销售商品收入,企业应当在发出商品且办妥托收手续时确认收入,新准则对此作出相应修改,规定企业通常在发出商品且办妥托收手续确认收入,对这个收入确认的规定更为严格。其次是,奖励积分的处理在旧准则未对此业务作出明确的规定,新准则补充了规定,应将奖励积分视为销售业务的可分割部分,对销售收入和劳务收入进行分配,并单独将奖励积分的公允价值确认为递延收益。 (五)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 新企业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使资产的入账价值更加合理。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公允价值计价,不符合条件的,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价;不管以何种基础计价,不对收到补价所含收益或损失进行确认,而是将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损益。 二、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 (一)在会计信息质量方面。 1.会计内容更加完整。新准则中比较关注业务发生的实质,修正旧准则中不够科学合理的业务处理方法,使业务内容在整个会计核算过程中更为完整,从而有利于企业管理层对企业未来经营方向做出更为科学的判断。 2.信息披露更充分可靠。新准则在旧准则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对旧准则中未涉及到的内容进行了补充修正,提高了会计报告的准确性,能够为会计报告信息使用者提供更为有效的决策依据,并根据可靠的会计信息对企业未来的经营状况进行判断,使决策更加科学、有效。 (二)在公允价值方面 在新会计准则下,在对交易性金融资产、房地产等公允值变动对企业损益的影响进行核算时,企业应当单独设置“公允价值变动 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 周雪梅 (恒天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相关部门根据现有的市场环境及经济需求对2007年适用的《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了必要的调整与完善,相比旧准则,新准则中对科目所涵盖的范围也做出了更为科学的调整,很大程度上改变财务报表的各种数据,也使企业内部传统的会计核算工作面临一定的转变与挑战。研究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无论对企业还是对投资者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核算 周雪梅: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 90 ··

《企业会计准则》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 颁布时间:2006-7-27发文单位:财政部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 顺序号编号会计科目名称会计科目适用范围说明 一、资产类 1 1001 现金 2 1002 银行存款 3 1003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银行专用 4 1011 存放同业银行专用 5 1015 其他货币资金 6 1021 结算备付金证券专用 7 1031 存出保证金金融共用 8 1051 拆出资金金融共用 9 1101 交易性金融资产 10 1111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金融共用 11 1121 应收票据 12 1122 应收账款 13 1123 预付账款 14 1131 应收股利 15 1132 应收利息 16 1211 应收保户储金保险专用 17 1221 应收代位追偿款保险专用 18 1222 应收分保账款保险专用 19 1223 应收分保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保险专用 20 1224 应收分保保险责任准备金保险专用 21 1231 其他应收款 22 1241 坏账准备 23 1251 贴现资产银行专用 24 1301 贷款银行和保险共用 25 1302 贷款损失准备银行和保险共用 26 1311 代理兑付证券银行和证券共用 27 1321 代理业务资产 28 1401 材料采购 29 1402 在途物资 30 1403 原材料 31 1404 材料成本差异 32 1406 库存商品 33 1407 发出商品 34 1410 商品进销差价 35 1411 委托加工物资 36 1412 包装物及低值易耗品 37 1421 消耗性生物资产农业专用

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的确认和计量

本科生学期论文 题目名称: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的应用及其探讨学院:会计学院 专业:会计学 学生姓名:杨文娟 学号:420613405038 指导教师:王彦卓 二〇一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的应用及其探讨 摘要:目前,我国的会计准则逐渐向国际发展,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也与国际大趋势相适应。公允价值是新会计准则中的重要内容,随着经济、市场环境的变化历史成本会计体系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社会的发展,公允价值尤其固有的优势能弥补历史成本法计量的不足。虽然现今公允价值处于不断地探索阶段,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公允价值的应用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广泛,显示出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本文主要是在新会计准则的条件下阐述公允价值在我国的现状和应用情况,对公允价值的利弊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字: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会计计量

一、公允价值相关概述 (一)公允价值的定义 公允价值的一般定义是熟悉市场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和自 买卖或者一项负债可以被清偿的成交价格。[1]原来的会计准则也采用此说法。而新修订的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有了新的表述,“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负债所需支付的的价格计量。”由此可以看出第39号企业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更加的详细、全面、完善、具体。 (二)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在我国公允价值的首次提出是在20世纪90年代,1998年6月我国在《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中首次引入了“公允价值”的概念,其后《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中均涉及公允价值的运用。公允价值概念的引入在当时作为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的一个具体体现对促进我国会计准则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环境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但是,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及投资准则中应用以后,出现上市公司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现象。[2] 2001年,为避免对公允价值的滥用和人为操纵利润情况,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大量出现,财政部对《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企业会计准则———投资》等进行了修订,要求相对谨慎地运用公允价值计量,以扩大各种资产减值计提范围的方式来体现公允价值。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公允价值的作用也日益突出,2006年2月16日财政部正式发布新会计准则,在38项具体会计准则中,主要选择债务重组和非货币交易、生物资产、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等17个具体准则程度不同地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2014年新增公允价值为第39条具体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有序交易”和“市场”的理解都做出了具体的解释,同时依据能从市场上取得输入值的直接程度为标准把公允价值明确的划分为了三个层次,使得公允价值又进一步的完善同时也为公允价值的广泛应用打下了基础。 二、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的应用 2014年发布新会计准则使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标准体系在原先的一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的基础上,增加到39项具体准则,实现了进一步的扩展与改进。我国此项新准则是以IFSR13《公允价值计量》为参考的。它主要从公允价值相关概念、计量框架和披露要求方面对公允价值予以界定。[3] (一)新准则下公允价值的优势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内容摘要]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财务管理变革与企业战略管理具有理论一致性和实践一体性,代表了企业管理与财务管理发展的新趋势。新会计准则对我国企业财务会计的革命性影响和财务与会计之间的直接互动,必将使得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也随着新准则的实施而演化变迁。因此,新准则的执行,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财务管理方式也将产生重大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需要适时调整,以适应新的变化。 [关键词] 新会计准则;企业价值最大化;核心竞争力;战略管理

目录 一、绪论 (1) (一)文献综述 (1) (二)研究框架 (1) 二、新会计准则 (2) (一)新会计准则的概述 (2) (二)新会计准则的影响 (2) 1.新会计准则对财务管理环境的影响 (2) 2.新会计准则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 (2) 3.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治理的影响 (3) (三)新会计准则的层次划分 (3) (四)新会计准则的主要特点 (3) 三、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 (5) (一)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 (5) 1.对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影响 (5) 2.对合理进行企业价值分配的影响 (5) (二)对财务治理的影响 (5) (三)对企业战略管理体系的一般框架的影响 (5) (四)对财务风险管理的影响 (6) (五)对财务管理组织的影响 (6) (六)对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影响 (7) (七)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7) (1)减缓企业利润波动的新会计准则 (7) (2)可以增加企业利润的新会计准则 (8) (3)可能减少企业利润的新会计准则——《股份支付》准则 (10) (4)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企业利润的新会计准则 (10) (八)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 (11) 1.会计准则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11) 2.新准则条件下会计控制中的问题 (12) 3.内部控制应对会计准则变化的对策 (12) (九)对企业服务与决策的影响 (14) (十)对财务风险管理的影响 (14) 四、财务管理的变革: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考察 (15)

盈余管理运用的利弊分析

本文主要探讨了盈余管理运用的利弊分析。近几年来,我国企业存在着大量的盈余管理行为,并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表现形式。日益普遍的盈余管理行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形象,激励着企业经营者,有利于提高企业价值,但从另一视角看,不规范的盈余管理行为降低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误导了信息使用者的投资决策,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和证券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而且损害了国家的整体利益、中小股东的利益和债权人的利益。如此而言,进一步了解盈余管理的利与弊,把握盈余管理运用的度,是本文的研究目的。 关键词 盈余管理(Eamings Management)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一、盈余管理的特征 盈余管理在国内外的企业中被广泛运用,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企业盈余管理信息的披露都是由董事会及管理层合力决定的,在盈余管理中有决定权的一般都是公司的经理、部门经理和董事会。也就是说,会计政策与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方法的不正确运用、会计估计的变动、会计方法运用选择的时点和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等,最终的决定权都在他们手中,他们扮演着运用盈余管理的主要角色。当然,会计人员也会参与其中,但充当配角。 2、盈余管理的客体是企业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盈余管理的客体主要是根据公认会计准则、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在运用盈余管理时,必须同时具有空间和时间的观念。一般会计准则、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等属于盈余管理的空间因素;会计方法运用和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选择则可看作是盈余管理的时间因素,但盈余管理最终的对象还是会计数据本身,也就是说,盈余管理的最终结果体现在会计收益的数据上。 3、盈余管理不会增减社会的实际盈余。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方法的运用和会计估计的变动,会计方法运用的时点和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都是典型的盈余管理手段。从一个足够长的时段来看,盈余管理并不增加或减少社会的实际盈余,但会改变实际盈余在企业的不同会计期间或不同企业的分布。换句话说,盈余管理只会影响到企业某期或不同企业的会计报告盈余,而不会增加或减少全社会中的实际盈余。 4、盈余管理的目的既明确又复杂。盈余管理明确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私人利益或局部利益,但与公众利益、中立性原则则是相矛盾的。盈余管理的目的非常复杂,特别是在谁是盈余管理的受益者这一点上。盈余管理考虑的主要是企业管理层的利益,如经理的分红、认购股权、局部利益以及晋升机会等。有时,盈余管理的受益者又包括了部分关联股东,甚至政府官员。 二、盈余管理形成的原因 盈余管理不是一个单纯的会计问题,它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监管中存在的制度性缺陷紧密相关。当然,究其根源还是公司内部不合理的权力安排的结果。通过对盈余管理研究,可以识别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制度性缺陷,找到盈余管理行为产生的根源。这样,既可以为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以为投资者或其他利益相关者评价公司治理水平提供理论指导。下面,我们分析盈余管理形成的具体原因。 原因一:委托——代理关系下的道德背离。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系列不完全契约的有机组合,是人们之间交易产权的一种方式。在一系列契约组合中,股东与经营管理者通常采用“委托——代理”的关系,而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取向往往不一致,存在责、权、利等诸方面的矛盾。首先,委托人的目标取向是投资收益或利润最大化,而代理人一般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并非致力于增加企业的价值。经理人为了避免企业在高速发展后出现停滞不前而危及自身地位和利益的情况下,对企业往往采取持续缓慢的发展策略以稳定自己的地位和业绩。也就是说,只有当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与经营者利益不相抵触时,他们才会追求投资收

新公司法IFRS的强制采用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

珞珈青年学者经济与管理论坛 系列论文之四十五 Luojia Young Scholar Seminar o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Working Paper

新公司法、IFRS的强制采用及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 刘启亮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430072) 2009年9月 作者联系方式: 姓名:刘启亮 地址: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10-13信箱邮编:430072 移动电话: ?本文是教育部课题(项目批准号:08JC630060)的阶段性成果之一,也得到了财政部全国会计领军人才项目(学术类)的支持。

新公司法、IFRS的强制采用及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 内容摘要:本文研究法律、IFRS的强制采用分别对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利用我国独有的2003至2008年的制度环境,本文研究发现:首先,在法律责任加重以后,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空间得到了抑制,但伴随着的是费用方面真实盈余管理的增加。其次,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新会计准则在我国强制实施以后,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增加了,与此同时,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减少了。这可能表明,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是公司的一套盈余管理组合方式(Zang,2007),当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成本增大以后,公司就会采用真实盈余管理方式而减少应计盈余管理。反之,当应计盈余管理的成本降低以后,公司就会减少所需成本较高的真实盈余管理而增加应计盈余管理。 关键词:公司法、新会计准则、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关于国际财务报告的采用是否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抑制盈余操纵是一个争论激烈的热点。一种有代表性的观点(Leuz et al.,2008; Hail et al.,2009)认为,仅仅改变会计准则可能无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抑制公司的盈余操纵行为,各国的制度环境如司法体系等也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方面(Leuz et al.,2003;Cohen et )。Cohen et al.(2008)研究了在美国规则导向会计准则的前提下,法律对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Barth et al.(2008)研究发现,在自愿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情况下,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自愿采用有助于抑制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行为。但是,究竟会计准则和司法体系分别在提高会计信息、抑制盈余操纵行为分别扮演了何种角色,尤其是在强制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背景下,则尚需进一步研究,其中,关于强制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对公司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影响的问题,目前还尚无相关的经验证据。同时,公司会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盈余管理(Zang,2007),包括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每种盈余管理具体方式所需的成本也不相同。那么,在不同的法律环境和会计准则下,公司会如何选择具体盈余管理方式的组合呢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鉴于此,本文研究法律、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强制采用及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 近年来我国在法律和会计准则上的实施情况,则为研究上述问题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独特环境。一方面,我国从2006年1月1日实施新的公司法,新公司法对虚假财务报告和审计失败规定了民事赔偿责任的条款,比旧公司法的相关规定更为严厉。同时,从2003年至2006年,我国的会计准则一直较为稳定。这就为我们检验法律对公司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另一方面,从2007年1月1日,我国上市公司被要求强制采用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新会计准则,这样,从2005年1至2008年我国公司面临的法律环境基本相同而实施的会计准则不一样,这就为我们研究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强制采用对公司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提供了恰当的环境。因此,我们使用我国上市公司2003-2008年的数据来研究上述问题。 本研究发现:首先,在法律责任加重以后,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空间得到了抑制,但伴随而来的是费用方面真实盈余管理的增加。其次,原则导向的新会计准则强制实施以后,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增加了,与此同时,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减少了。这可能表明,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是公司管理盈余的一套组合方式(Zang,2007),当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成本增大以后,公司就会转向真实盈余管理。反之,当应计盈余管理的成本减少以后,公司就会减 1这里所说的年度是针对财务报告年度而言的。我国2005年的财务报告在2006年1月1日后经过审计后披露,因此会受到新公司法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影响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影响 为促进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并融入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程,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新的《企业会计准则》,随后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对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影响。 标签:新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影响 新会计准则更有利于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新会计准则顺应了资本市场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在关键环节和根本实质上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能够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更加透明可比的企业财务信息。这种制度安排,有利于进一步夯实企业资产质量,充分揭示财务风险,正确衡量经营业绩,为实现向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铸牢了基础。同时可比性的提高还会降低中国投资者了解境外上市公司的成本,有助于促进中国企业在境外融资,降低融资成本,提高市场效率,促进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市场化和国际化。 一、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影响 1.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布实施,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的需要。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主力军,因此,进一步优化资本市场资源配置,能够有效促进市场的和谐稳定,而这离不开制定一套新的更有效、更全面的会计标准。当前部分上市公司存在着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运作不够规范等问题,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制约了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所以,也要通过制定规范的会计标准来提高上市公司的信息质量,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2.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布实施,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需要。我国搞经济体制改革,搞对外开放,一靠诚信,二靠法制。会计既与诚信有关,也与法制有关,是一个基础。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已经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了实质性趋同,同时,新准则作为促进共同发展的趋同标准和可比互通的统一信息平台,可以降低在国际资本市场的交易成本,有利于我们的企业“请进来”和“走出去”。 3.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布实施,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的需要。新准则着眼于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保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利益,在信息披露方面,突出了充分披露原则。新准则对现行的财务报告披露要求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显着改进,创建了较为完整的财务报告体系,对会计信息披露时间、空间、范围、内容等的全面系统规定,将大大提高企业会计信息透明度,有效维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推动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秩序。 二、新会计准则实施对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

新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 简述盈余管理 (一)盈余管理的概念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的管理者为实现自身利益或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大化目标,在会计准则允许的围,主要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来调节企业盈余的行为。各国会计准则都允许企业有选择不同会计政策的自由,来适应企业业务创新和管理的需要,这就是所谓会计准则的弹性。企业通常都会选择使其效用最大化或使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在会计准则允许的围进行的盈余管理,是实施企业既定的经营战略和管理战略的需要,也是一个企业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恰当的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管理水平的体现。 (二)盈余管理的产生原因 1.管理当局追求自身利于最大化 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他们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相应的利润调节方式,使企业利润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或者管理当局所期望的态势,以获得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2.企业避税的考虑 在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国家,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比如,个人业主为了避税需要,也会在既定的会计准则及有关的法规下,选择对自己最为有利的行为,从事盈余管理,使自身利益最大化。 3.债务合同的约束 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关系是企业最重要的财务关系之一。债权人将资金借给企业,意在到期收回本金,并获得约定的利息收入;而企业借款则是为了扩大经营,投入有风险的生产经营项目。两者目标不一致,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不受到损害,债权人在签订借款合同时,往往规定了许多限制条件。企业违约往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所以当企业觉察到其会计报表数字已经违反或接近违反规定条件时,便会对盈余数字进行管理,以便减少违反债务合同的可能性。由这一动机激发的盈余管理获利者往往是管理当局和股东,潜在受害者则是债权人。 (三)盈余管理的方法与手段

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对财务的影响

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对财务的影响摘要:2006年制定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从规定上基本上实现了与国际的接轨,对于我国会计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企业会计核算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在分析这些影响的同时,也提出了引入公允价值计量的可能的弊端,并积极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影响;建议 目前,国际上已经普遍的引入公允价值计量的属性,切实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为决策者进行决策提供了更加真实可靠地信息。新会计准则有选择的引入公允价值计量的属性,对企业进行会计核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引入这一计量属性既符合我国会计行业的实际情况,也有利于我国的企业实现走出去的战略。但是,公允价值的作用并不全是积极的,它也有缺点,我们在运用时,需要充分发挥其优势,限制其缺点。 一、公允价值相关问题概述 (一)公允价值的内涵 我国在2007年开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上采纳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公允价值下的定义,在准则上实现了国际的接轨。我国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九章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公允价值作为一种会计计量的属性,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在自愿公平的环境

下确定的,所要计量的会计要素的数额。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要素必须体现公允性。通常情况下,存在可观察的市场中,自愿公平确定的价格就是该要素的公允价值;如果不存在可观察的市场,那么必须按照某种合理的方式估算市场价格,作为公允价值计量的金额。 (二)新会计准则中引入公允价值计量的意义 1、引入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过去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好不完善的时候,感觉不出运用历史成本计量的缺陷,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新兴产业不断地出现,在仅仅利用历史成本进行计量是不合理的,特别是对于当前金融行业,大量的金融衍生产品产生,例如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以及具有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特征的工具等。由于这些金融衍生产品没有历史成本,如果按照旧的会计制度则不能很好的计量,为此必须引进公允价值计量的方式。 2、引入公允价值计量的属性有利于与国际接轨。当前,在国际会计准则中规定,为了提高会计人员提供信息的相关性,对于能够可靠的公允价值的资产,需要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与此同时,大多数的西方发达国家普遍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在会计核算方面需要与国际接轨,以利于我国的企业大胆的走出去,实现中国自己的世界性品牌,意义重大。 3、引入公允价值计量也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需要。这地方的信息质量主要是指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公允价值使得资产的价值的计量都采用相同的标准,着眼于现在和将来,相对于传统的计量的

分析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影响

分析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影响 高雅杰 摘要:首先阐明了实施新会计准则的意义以及新会计准则的变化,重点研究了新会计准则的变化对企业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意义;变化;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经济正向着市场化、国际化方向快速发展。为更准确地为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公众提供相关、可靠的会计信息,完善市场经济下的资本市场的运行,财政部发布实施新会计准则。 1 会计准则的概述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基本准则,二是具体准则,三是应用指南。基本准则是最大的原则,是准则中的准则,也是在起草具体准则时必须遵循的准则,它驾驭着所有具体准则。在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的基础上,发布了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对会计实务中一些要点、重点和难点进行了规范,属于操作层面的规定。这三部分共同构成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2 实施新会计准则的意义 2.1 有助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及保护社会公众利益,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新会计准则着眼于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保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利益,在信息披露方面,突出了充分披露原则。新准则对现行的财务报告披露要求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显著改进,创建了较为完整的财务报告体系,对会计信息披露时间、空间、范围、内容等的全面系统规定,大大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透明度,有效地维护了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推动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秩序。 2.2 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 制定一套高质量的会计标准,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提高资本市场投资价值。对于增强资本市场的活力和吸引力,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新会计准则的变化 3.1 基本准则方面 对基本会计准则适用范围及财务报告目标的修改。首先是对适用范围的修改,原基本准

企业盈余管理及其治理

企业盈余管理及其治理 发表时间:2010-09-30T10:35:52.607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9月第3期供稿作者:刘志阳 [导读] 盈余管理与操纵利润在形式上往往难以区分,所以符合会计制度并且适度的盈余管理被认为是有益无害 刘志阳(平顶山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河南平顶山467000) 中图分类号:F275.4文献标识码:A 摘要:盈余管理与操纵利润在形式上往往难以区分,所以符合会计制度并且适度的盈余管理被认为是有益无害。如利润平滑,有助于公正评价管理业绩、稳定股价、保护股东利益以及防止公司被恶意收购,因而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出于私人利益而对利润进行干预,必定会给会计信息使用者带来巨大的决策风险,应当予以规制。 关键词:盈余管理会计准则收入费用观资产负债观 一、盈余管理的两面性 在会计学术界,盈余管理一般被理解为旨在有目的地干预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常见的盈余管理主要有收益平滑、基于契约目的的盈余管理、计量方法选择等。由于会计政策具有可选择性,从而为企业管理层留下了人为的操作空间。而且,由于会计信息具有经济后果,作为契约集合的企业,当会计信息与具体的契约联系时,会计信息就具有利益转移的功能。 盈余管理影响的是会计报告盈利,而不是企业的实际盈利。因为从企业的整个生命期来看,盈余管理并不增加或减少企业实际的盈利,只会改变企业实际盈利在不同的会计期间的反映和分布。正是由于盈余管理的这一特性,它能够使企业利润保持平滑,给投资者传递企业经营稳定的信息,巩固市场信心;盈余管理避免了企业利润的上下波动,可以分散政府监管和市场管理部门的注意力(不同于有意地逃避政府监管),有时候还可以搏取政府的同情和支持。所以适度地利用盈余管理是可以接受的。 盈利可以区分为操纵过的和没有被操纵过的两种情况,盈利是否被操纵,取决于应计制项目的类型。应计制项目可以细分为非主观应计项目和主观应计项目。非主观应计制项目是在公认会计原则约束之下对现金收付时点与交易事项发生时点不一致所造成的会计数据的差异所作的必要调整,而主观应计制项目则是基于特定私人利益,对上述差异刻意进行调整所创造出的符合其需要的报告收益。超出公认会计原则框架的应计项目所形成的盈余管理是应当受到约束的。 二、盈余管理的治理难题 盈余管理对不同的利益主体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即具有不同的经济后果。所以各利益主体分别从各自的立场出发来看待和评价盈余管理。能够代表公众利益的大众媒体普遍对盈余管理持否定态度,而企业管理者则普遍认为盈余管理是一个中性的概念,会计学术界的许多研究也持这种观点。正是由于人们对盈余管理认识不统一,所以,盈余管理才屡禁不止。 (一)盈余管理判断基准缺失 不管是从经济利益观还是契约观,都强调经理人员在盈余管理中的主观故意,但是我们却无法洞悉经理人员的内心世界。所以在实践中,很难对经理人员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进行准确判断。通常情况下,我们只能根据会计政策的变更、选择及公认会计原则的违背来判断是否存在盈余管理,即操纵利润,但同时它又必须有另外一个前提,即作为盈余管理参照物的真实经济收益。但我们始终不知道企业真实的经济收益是多少,即会计报告收益的基准是多少,所以我们也无从判断盈余管理的程度。 目前的收入确认准则仍然要遵循收入费用观,它优先要考虑的是对交易所形成的收入进行直接计量和确认,然后才确认相关的资产和负债。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收入准则不得不以盈利过程是否完成作为收入确认的根据。为此,准则制定机构必然要为各种交易形式下,盈利过程是否完成提供十分详尽的判断标准。详尽的规则必然会助长企业管理层对交易活动的形式进行精心设计,以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 (二)盈余管理的激励因素强于阻碍因素 盈余管理的激励因素,有的是薪酬激励,有的是政治激励或其他激励,既有分红和晋升的诱惑,又有被解除职位的压力,还有许多是针对政府管制,如公司首次公开募股(IPO)时的盈余管理。盈余管理的阻碍因素主要有注册会计师审计、证券监管机构的监管、税务稽查和股东会等。但盈余管理的限制因素受成本效益原则的限制,其约束力显然不及激励因素的驱动力强。所以,以利润操纵为主要内容的会计造假才屡禁不止。 现代财务会计报告系统始终在激励着盈余管理。会计盈余的衡量基础是应计制,以应计制为基础的会计体系存在多种会计选择,在收益的计量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判断因素,都很容易被用作盈余管理。例如,根据美国一般公认的会计准则,只要拥有一个公司不超过50%的股份,即使是实际的控股股东,也无须合并其财务报表,自然也不需要把该控股公司的债务记到自己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下。这一漏洞就曾被安然公司利用,通过交易合约的刻意设计,达到了虚增利润和隐藏债务的目的。 (三)信息交流磨擦 盈余管理无法消除的另一个诱因是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阻碍了信息交流和沟通,经理人员也就有可能不把他所掌握的全部私人信息传递出去,即所谓的“沟通磨擦”更令人沮丧的是,尽管我们知道了契约磨擦和沟通磨擦是盈余管理的根源,却不可能完全解决契约磨擦和沟通磨擦的问题。就像我们找到了病因,却没有治疗的药物。代理人永远都会拥有一部分永远都不可能被委托人完全知晓的私人信息。因为,信息的完全公开,法律作不到,成本效益原则也不会赞成,何况还有技术上的难题。所以,盈余管理一般是很难被外部信息使用者所察觉的,与“披露性盈余管理”(即改变坏账准备计提比例而影响利润)相比,“真实性盈余管理”(如改变赊销政策来增加收入)更难被识别。 三、盈余管理的治理策略 (一)加强信息沟通,增强会计信息透明度 既然盈余管理对社会公平造成了极大的伤害,那么就应当对其进行必要的约束,但如何约束?美国总统杰弗逊的名言或许可以作为答案:政治腐败不可能仅靠不断制定法律来解决,只能通过建立一种制度,使广大民众都了解政府的运转和政治的内涵,让人民监督的办法来解决。如果我们对杰弗逊的名言进行引伸,盈余管理问题不能仅靠制定更细致的监管措施,而应不断加强“证券市场透明度”,让市场作为裁判和法官,才是治本的药方。 盈余管理之所以泛滥,信息沟通不畅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所以,对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还加速了公认会计原则的完善和发展,特别是促使会计信息质量由相关性和可靠性向透明度拓展。由于会计信息的不对称,代理人知道的很多信息,委托人可能知之甚少。要改变这种

新会计准则常用会计科目表经典注释

一、资产类 1001 库存现金 存现金。 1002 银行存款企业存入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 项。 1012 其他货币资金企业的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外埠存款等其他货币资金。 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的其他货币资金。 1101 交易性金融资产企业为交易目的所持有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企业持有的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也在本科目核算。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的交易 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1121 应收票据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期末借方余额,放映企业持有的商业汇票的票面金额。 1122 应收账款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而应该收取的款项。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采用递延方式收取合同或者协议价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在“长期应收款”科目核算。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收回的应收账款;期末 贷方余额,放映企业预收的账款。 1123 预付账款企业按照合同规定预付的款项。预付款项情况不多的,也可以不设置本科目,将预付的款项直接计入“应付账款”科目。企业进行在建工程而预付的工程价款,也在本科目核算。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预付的款项;期末贷方余额, 反映企业尚未补付的款项。 1131 应收股利企业应该收取的现金股利或者其他单位分配的利润。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收回的现金股利或者利润。 1132 应收利息企业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等应该收取的利息。企业购入的一次还本付息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持有期间所取得的利息,在“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核算。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收回的利息。1221 其他应收款企业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长期应收款等等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暂付的款项。 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收回的其他应收款项。 1231 坏账准备企业应收款项的坏账准备。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已计提但尚未转销的坏账准备。 1321 代理业务资产企业因不承担风险的代理业务而形成的资产,包括受托理财业务进行的证券投资和受托贷款等。企业采用收取手续费方式受托代销的商品,可以将本科目改为“ 资产的价值。 1401 材料采购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而购入的材料的采购成本。采用实际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而购入的材料的采购 程用材料,在“工程物资”科目核算。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在途材料的采购成本。 1402 在途物资企业采用实际成本(或者进价)进行材料、商品等物资日常核算、货款已付但尚未验收入库的在途物资的采购成本。

论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

论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 财政部2006年相继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和应用指南,其中公允价值的运用可谓是最为引人注目的方面。论述了公允价值运用的现实意义,并简单阐述了公允价值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运用情况。 标签:会计准则;公允价值;意义;运用 早在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就正式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其中,公允价值的运用是一大亮点.新会计准则中又涉及到了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相关信息。新准则中”公允价值”概念的引入给我国会计实务处理带来新思想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1 公允价值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运用的价值 1.1 反映财务状况,保证资金稳定 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意义还包括能较准确地披露企业获得的现金流量。现金状况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最直接的途径,公允价值能够更确切地反映企业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及所承担的财务风险。例如:按公允价值计量得出的信息能为企业管理人员、债权人及投资者的经营决策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可见,推行公允价值计量不仅符合会计法的规定,而且对保证企业财务状况的稳健性和可比性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2 保全实物资本,确保企业运行 新会计准中公允价值的运用,合理地保证了计量属性对维护企业的实物资的重要意义。所谓实物资本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能力所能获取的资金或展现这些能力所需要的资源。众所周知,企业的生产过程是先耗费资源,进行再生产又必须购回资源。简单地说就是企业生产、再生产、扩大再生产的一个循环过程。企业在耗費生产能力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成本计量问题。例如:在物价上涨的经济环境中,购回原来相应规模的生产能力则会耗费巨大的物力,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企业的生产萎缩。可是如果企业采用公允价值来计量,一律按现行市价或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量,即使是在物价上涨的环境下也可购回原来相应规模的生产能力。由此可以看出,企业的实物资本会通过公允价值得以维护,企业的生产将在公允价值的维护下得以正常进行。 1.3 提高会计的核算能力 会计配比原则的含义一方面是指某一时段的收入必须与成本、费用相对应;另一方面则要求进行配比的收入与成本费用之间应具有经济内容和性质上的必然因果关系。简单地说,就是不同收入的取得是因为发生了与之相适应的不同成本和费用,而不同成本和费用的发生是为了获得不同的收入。目前,收入和成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