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导学案编写方案

导学案编写方案

导学案编写方案
导学案编写方案

初中英语“导学案”的编写方案

昭化区昭化初级中学贾利容

DJP教学是指学生在学案的引导和帮助下,在独立阅读教材、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基础上,通过与组内同伴进行交流、面向全班讲解以及师生对其讲解进行评析的过程,获得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学科思想方法的体验与感悟、学科活动经验的积累,最终达到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思考、学会评价的教育学活动。我们学校经过几年的研究和探索,借鉴杜郎口中学小组合作、成都龙泉驿区第十中学的课改新思路,南京东庐中学“讲学稿”的构想,利用“导学案”组织课堂教学,逐渐走上了一条“模仿借鉴——自主创新——形成特色”的教改之路。DJP课堂教学是在以学案导学为载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模式,因此,导学案的编写就非常重要。

初中英语学科“导学案”编写的具体要求

导学案是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主动学习而设计的自学方案,自学方案要易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发扬集体协作精神,提高学习成绩。这是编写“导学案”各环节时主要的指导思想。

各环节具体要求

1、学习目标。展示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目标和要达到的技能目标,展示需要培养的情感目标。

(1)目标的阐述一定是学生学习的结果,是学生利用资源和工具应该学会了什么。

(2)目标的每一项要求一定要详细、具体、明确,要说明达到目标的条件和标准。

(3)目标设定要有层次性。

(4)目标的描述要可评价,可观察和测量,便于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了解是否已达到目标,以便及时调整学习的策略。

2、学习重点

深挖教材抓准重点。这一步是导学案实施的关键,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究精神的主阵地是为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使学生不仅知道预习,还要知道预习什么,更要获得“怎样预习”的技能,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准备,提高课堂学习的针对性和效率。

3、学习过程

导学案是学生自学的帮手,所以对学习过程中各项要求的编写不但要具体、明确、可评价更要有操作性,让学生能够按照导学案的引导知道做什么,怎样去做,能够独立或合作完成各项任务,学习内容的设计要切合学生的学习实际。

(1) 自主预习

在导学案上给出重点词汇的汉语或语境,学生根据所给内容进行猜词能力的训练及听、说、读、写、记的练习。

(2)知识链接,导入新课

在这部分我们可以设计两种形式的链接

①Free talk可以是学生一人的演讲也可以是多人的对话表演,教师结合教材所学内容提出话题,话题的提出既是对旧知的巩固也是对新知的引导,学生可以独学或群学准备材料。

②Practice题的形式

教师结合教材所学内容设计问题,学生通过独学或群学解答问题,这一过程即可以复习旧知又可以引导新知。无论话题还是问题的提出要有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层次的要求。根据教学内容两者可同时使用,也可穿插进行。

(3) 自主学习(分任务一、二等)

①对话/短文

首先为学生设计读的练习,这一环节可以限定读次数或时间。其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最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背诵句子、复述对话短文、背诵重点段落或背诵全文等不同层次的要求。

②重点短语、句式

在导学案上给出重点短语、句式的汉语、提示或语境,学生根据所给内容可以独自或合作进行读、写、记的练习。

③语法及主要知识点

教师提供语境或提示让学生寻找规律总结用法。

(4) 拓展延伸

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注意学生知识的扩充和能力的提升,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学以致用。这个环节我们可以设计组编对话、讨论话题、书面表达、阅读文章、练习题等。

(5) 学习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所学主要知识。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穿成串,编成辫, 便于记忆便于管理,便于巩固。

(6) 达标测评

针对本节课学习目标,抓住重点,分层次精心设题。绝对不能是某个练习册的翻版。教师所设题根据实际情况可在导学案上,也可以另用一张纸在课上现发现测。

(7)课后任务,作业布置

任务设计要分出层次,是基础练习,是一般应用,还是综合、灵活应用,是独立完成,还是合作完成。

(8)自我反思

让学生学会反思,学会总结。这里的总结包括知识、情感态度、困惑、决心等。教师反思三年成名师,学生反思三年成优生。

英语导学案的编写必须符合以下原则

一、初中英语课标明确规定:初中英语教学要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在这五个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因此我认为,我们在编写学案时要围绕以下五个方面去设计题型,选择学习材料。

1、语言技能目标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其中听说属于口头交际能力,读、写属于书面交际能力,因此我们的学案必须设计每日听读,天天阅读,书面表达等题型。

2、语言知识目标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五个方面的知识。因此,我们的学案必须设计单词的拼写,短语和句子的翻译,补全对话和单项选择等题型。

3、情感态度目标的表述中指出,强烈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提高英语学习效果,因此我们的学案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具体地说,我们设计的题目要难易适当,选择的语言材料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对学生用,生动有趣,富有幽默。

4、学习策略目标的表述中指出:学习策略是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和使用。这就告诉我们,英语教学不只是老师向学生输出语言信息,让他们记忆背诵,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语言。因此我们的学案设计了学习准备和本节易错点小结的栏目。学习准备中的复习旧知完成学习任务的题型教会学生如何复习,复习什么,如何为学习新知识储备语言信息。学习准备中的预习任务教会学生如何主动、提前学习,为新知学习奠定适当的基础。本节易错点小结教会学生及时反思总结,提高升华自己的学习效果。

5、文化意识目标的表述中指出: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学习中有许多跨文化交际的因素,它包括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内容。因此,我们的学案设计了完形填空、阅读理解、补全对话等题型,这些题型的语言材料必须是与某国文化相关的内容,即必须是讲述某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习俗、生活方式等文化的,学生们对此也会非常喜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充分挖掘教材是编好英语导学案的基础

大家都有一个共识,一本成熟的导学案必须是与教材的完美结合。英语导学案更不例外,它对教材的依赖程度比其他任何学科都大。因此我认为充分挖掘教材是编好英语导学案的基础。我们应从以下四个层次去挖掘教材。

1、要全面详实地解读教材的内容,使编写的学案没有知识点的遗漏。

2、要读懂教材的重难点,使编写的学案在课堂导练的设计中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要合理组合教材,适当调整课时内容,根据自身课堂时间和学生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取舍增添,这样才会使我们编写的学案与课时内容对口,增强学案与教材的结合度。

4、要通读使用的配套教材,读懂教材课时与课时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册与册之间的必然联系,这样才会使我们编写的学案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三、认真研究学生,全面了解学情是编好英语导学案的保障。

如果编写学案时,只依据课标和教材,不考虑自己教学的学生对象,那就等于“闭门造车”这样写出的学案,要么太简单,达不到训练目的,要么太难,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师生用起来都很难操作。因此,我认为,编写学案时心中要装有学生,要全面了解学情,这是重要保障。我们应从以下二个层面去研究学生。

1、从学生个体对英语学习的基础能力上研究学生,就存在基础好的学生和基础弱的学生,能力强的学生,能力一般的学生,能力差的学生。因此我们在编写学案时就应针对不同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学生设计适应不同学生的题目,使好、中、差的学生都有收获,都有成就感,从而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2、从不同教学时段去研究学生,熟悉学生已知知识和未知知识,这样就会使我们在编写学案时,避免设计的题要么过易,要么过难的两种极端。

四、准确定位学习目标是编好英语导学案的关键

在解读了课标,挖掘了教材,了解了学情之后,对学习目标的确定就容易做好了。学习目标的设立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要求,明确学习意向,使学生产生一种期盼,增加一份责任,又能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提供一个明确而有效的自我评价,同时也为学生课后的复习小结提供一张知识地图,因此,准确定位学习目标是编好英语导学案的关键。我们在设立学习目标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课时目标要全面,不要有遗漏。

2、目标解读语言要明确详细,具体地说有这些解读语言。

(1)会听、说、读、写单词。

(2)记住短语、句子。

(3)能复述短篇,会仿写短篇。

(4)会用交际语进行类型对话,与人交流沟通。

五、广集他山之石,精心筛选各类参考资料是编好英语导学案的策略

在编写学案时,如果每一个题都依靠我们自己临时去编,从时间和精力上讲,是不许可的,同时有些已经编好的资料很优秀,有很大的借鉴价值,因此我们完全可以采取“扬弃”的态度来对待他山之石,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他为我用”,这何尝不是一件美事呢?

当然,我们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去借用,千万不能生吞活剥地照搬照抄。

六、设计好与课时相吻合的笔头训练题是编好英语导学案的亮点和重点。

当前市面上出售的英语训练习题大都与教材课时教学不吻合,要么超前,要么过难,不好使用,所以我认为设计好与课时吻和的训练题是编好英语导学案的一大亮点。同时由于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不一样,英语导学案的使用更多地作为课堂、课后的笔头训练题使用,因此我认为设计好与课时吻合的训练题是编好英语导学案的重点。

英语训练题的设计选择应遵循的以下原则:

1、设计课堂导练题时必须遵循讲什么,练什么的原则和突出课时重点知识的原则。因为课堂导练题是为每一个学生设计的,要求全班学生在课堂都应明白的知识。同时这一原则也可以提高学生课堂认真听讲的自觉性,因为百分之

九十以上的学生,只要课堂认真听讲了,都会既迅速又准确地完成它。

2、设计学习准备和课后检测题时必须遵循反复重现旧知识的原则。因为中国学生对外语的学习,在课后缺乏语言环境,在课堂上获得的词汇、短语、句子、交际用语只有通过在课后的笔头训练题中去对话、见面。

3、必须遵循难易结合的原则。因为我们教学的学生好、中、差都有,我们应满足不同学习状况的学生要求。要让学困生能“吃”,让中等学生“吃饱”,让优生“吃好”。

4、必须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对同一个知识点可以从词的读音、拼写、意义和用法,采用不同的题型进行考测,这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就容易掌握了。

“导学案”的课堂操作要按照“课前指导预习——课中导、学结合——课后反思延伸”的步骤进行,具体地说,要做好以下几点

1,预习引导,明确要点

教师提前编写并下发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学案,学案中要设计出:预习要点(自学新单词,新短语,新句型和新语法等),展示环节(新词汇和新短语的解析及延伸运用,句型,语法要点的知识讲解等),检测练习题.学生在预习时,教师要提出具体要求,对预设问题进行必要的引导.

2,复习旧知导学新知。

在课堂上,我们首先引领学生复习所学内容,复习方法可采用“老师引路,学生自我复习”然后复现生词,排除疑难,并对课本中的比较简单的如1a, 1c, 2c, 3b, 4等内容只作检查,大胆取舍,不耽误时间。将主要精力放在听力训练、课文阅读和语法研讨上。

3,自学探究,疑难研讨

学生按照学案中的预习目标,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将个人获得的知识信息在小组内交流整合,自主解决疑难问题.针对预习中不能自己解决的疑难问题,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负责带领本组成员共同研讨,解决.

4、精讲点拨适时巩固。

学生自学后,由各组组长代表提出记录的疑难点,可点名别的小组帮助解决,称作“挑战疑难”。大家都无法解决的疑难由老师点拨、精讲。然后针对大家提出的疑难点进行练习巩固。称作“讲练结合适时巩固。”

这两步是学生获得新知的最重要的保证教师也要创造性地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运用各自的学习工具如词典、复读机、辅导材料、自制的学具、道具等进行学习。

5、成果展示,分层精练

学生在黑板上展示检测练习题时,要根据学生学习层次分单双号展示难易不同的题目,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针对展示问题的解决办法予以探究,判断评价.

6、交流点评,总结促能

对典型的问题,教师要适时点评,同时组织各小组之间派代表进行学习成果交流.教师从学生展示结果中进一步帮助学生进行深入探究,方法概括,总结规律,重点回顾等,使学生由表现性认识上升到深层的理性认识,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7、实践运用,语用交际。

英语不同于数学、理化,它是一门语言学科。我认为,学习英语的目的就

是为了交流,包括口语交流和书面交流。所以,我们英语学科不能纯粹为了做题而做题,我们要发展学生口语对话和书面表达的能力。故此,我们在课堂导学的最后设计了“实践运用”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学生综合运用本课的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表演对话,或当堂作文,向大家展示。此环节要求对话要真实要有必要的道具、口语要流利,表达要地道合理。

8、达标练习,提升能力。

本课学习任务完成后,就要解决“导学案”的最重要的部分——“学习成果展示”了。知识和经验是靠“习得”而不是“学得”的。所以,练习的重要性则不言而喻了。

学案的设计要以学生"学"为主,教师"导"为辅,导学结合,练评促能.例如:

八年级下册Unit1What’s the matter? Section A(1a-1c)学案设计如下:

(一)预习要点

I,自学,试读新单词和新短语:

matter, What’s the matter?, sore, have a cold, stomachache, have a stomachache, foot, neck,throat

II,预习1a-1c

带着以下问题阅读并讨论理解图片:

1>How many students are not feeling well?

2> How many of them are boys and how many are girls?

3>What are their names?

4>How did you learn their names?

找出图片中的重点短语及句式,了解它们的用法.

III,仔细阅读图片中的句子,试着总结表示生病的几个单词和短语的用法.

IV,说出自己的身体部位,本学习小组全体成员的身体部位,并相互询问彼此身体出现的问题,填入表格.

(二)展示环节

分组回答图片中的问题,并可另提新问题让其他同学回答.

II,在黑板上展示出自己找出的重要短语和句型,并在全班举例讲解,教师适时点拨,补充.

III,完成1a和调查表格。.

(三)检测练习题?(略)

写作 说明的顺序 导学案

写作说明的顺序 【目标导航】 1.能够理解合理安排说明顺序的含义及作用。 2.说明事物时能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3.语言表达讲究分寸,用语准确,并力求多样化。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分配】 建议第一课时进行作文指导与写作,第二课时进行批改、评讲、修改。 一、你有自己特别熟悉、喜欢的小天地吧?比如,你自己的房间,你在教室里的座位,校园里的某个角落……以《我的小天地》为题,写一个片段,向别人介绍它。不少于200字。 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顶盒、无线路由器……我们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层出不穷。选择一种产品,写一篇文章,介绍它的功能和使用方法。不少于600字。 三、你生活在城市还是农村?这几年来,你觉得周围的环境有哪些变化?原因是什么?以“我周围的环境”为话题,写一篇事理说明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新课导入】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顺序很重要。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如果安排得当,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样,在写作中,当我们要把一个事物的外观、结构、布局写清楚,要把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写得详细又不累赘,或者是要说明事物的制作过程时,我们必须要考虑的一点就是如何合理地安排说明的顺序。

【写作要求】 1.确定说明对象后,先考虑写哪些内容,再选择合适的说明顺序,注意准确使用方位词。 2.介绍产品时可以设想一个特定的受众,尽量用他能够理解的话语进行说明,也可采用问答的形式组织全文。 3.写事理说明文,要明确说明对象,写出它的变化。查资料,说明变化的原因。并注意安排好说明的顺序。 【技法点拨】 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在说明文中确立说明顺序很重要,或用时间顺序,或用空间顺序,或用逻辑顺序,还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1.说明顺序的分类说明文的顺序主要有以下三种: (1)空间顺序:即按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来说明。像介绍一座建筑、一处园林、一片山水等。 (2)时间顺序:指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如果要介绍事物的发展情况,比如印刷术的发明与演进、汽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历史等,就适合采用时间顺序,介绍其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重要历史节点,显示事物发展的阶段性。有时候,为了说明事物的制作过程,或者撰写实验报告,我们也常常按照步骤或程序的先后顺序来写,呈现出“过程”来,这是一种特殊的时间顺序。 (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及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分别做出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运用于事理说明文中。 2.安排说明顺序的方法在正确地选择了合理的说明顺序以后,还要学会恰当地使用标志性的词语。 以空间为序的说明语段,要运用表示方位的词语,如“东”“西”“南”“北”“里”“外”“左”“右”等。 以时间为序的说明语段,过程明晰,线索清楚,纵向排列明确有序。一般要运用表示时间或先后的标志性的词语。

如何制作导学案

如何设计导学案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怎样编写出高效、实用的导学案,这是一线教师最为困惑的问题,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改革能否顺利推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能否达成的关键环节。下面就导学案的编写,向各位老师交流如下: 一、实施导学案的意义 通过“学案导学”这一策略,能够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为主体地位的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现两个前置:即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使学生能够在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链接等环节的调控,降低学习难度。而教师则借助“学案导学”这一策略,能够将教材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从而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馈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什么是导学案 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讨、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是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将知识更新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按照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将学习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间的发展和联系,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一份好的导学案能体现四个特点: 1.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2.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3.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学生通过阅读,养成习惯,形成能力,获取知识。

导学案的使用方法

导学案的使用方法 一、对教师的要求 1、课前 课前提前下发导学案,让学生对要学的知识进行预习。教师一定要做好导学案预习阶段的过程指导,要设计好预习的环节,布置好预习的要点、方法、要求。积极引导学生课前进行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看能不能自行解决。对无法解决的问题,一定要做好记号,做到心中有数,要学在前、教在后、先学后教,提前为高效课堂做好铺垫。 2、课上 我们在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做到:放手让学生主动去合作、讨论和探索;在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感知新知识,掌握新知识,提出问题让学生放手思考解答;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老师要借助导学案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老师既不能当“传声筒”,也不能当“甩手掌柜”。适当的点拨和指导非常重要。一定要切记一点,不能把导学案当成固定的甚至唯一的教学方式来处理,力求什么方式有效,就采用什么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优等生的引领作用,合理分配小组内的任务,让学生互通有无,共同提高,真正实现兵教兵。 3、课后 导学案中的巩固训练分为当堂反馈练习和课后提升两个部分。当堂反馈练习尽量在课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出解答,这一方面让学生有及时而适当的训练,达到“当堂达标”的目的;另一方面,可让教师获得直接的反馈信息,为课后的教学、指导提供信息。课后提升部分的题目在编写时就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师可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题目作为课后的练习巩固。同时教师要适时将学生做好的导学案收起,仔细批改,对导学案上反映出的个性问题及课堂上未解决的共性问题及时安排指导和讲解并指导学生对导学案进行及时的消化、整理、补充和归纳。 二、我们对学生的要求 1、课前 认真预习新课,大胆尝试自行解决“学案”中的准备环节,提前尝试“探究活动”和问题准备、做好向老师或其他同学质疑的思想准备,也就是说做好新授课之前的各种学习期待。 2、课上 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各个环节认真学习,不把资料带入课堂,但

导学案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导学案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问题1 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 (1)学习目标表述不准确 【建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案的使用者是学生,因此在设计目标时,对象应该是学生。可目前我们有些导学案中目标设置的主体还是教师,以学生作为行为主体进行目标的描述才是合适的。所以,我们在制定学习目标时,注意对象是学生,要使用第一人称“我”。如:我会……我能够……。 (2)目标设计缺少三维度 【建议】我们有些导学案虽然有很清楚的学习目标,但只是停留在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层面上的单一目标,仍受传统教学影响过于重视“双基”,忽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描述,只求结果。而新课标要求目标设计体现“三维度”;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学会”;过程与方法目标是“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乐学”。从学会、会学再到乐学,三维目标如同长方体的长、宽、高是不能相互分开的,在描述时要全面描述。 (3)目标表述笼统抽象,操作性不强 【建议】有的学习目标表述抽象,操作性不强。因此,学习目标设计要具体、明确、可观察、可测量,要以学生为中心,行为主体是学生,呈现出来的每一条款都必须有具体的动词,像“说出”、“标出”、“划出”、“找出”、“编写”、“设计”、“预测”、“关注”、“尝试”、“参与”、“追求”、“整理”等这样的动作。要充分体现“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这些隐性目标的设计。在制定学习目标时,要写明运用什么方式、方法达到什么目标,如:“通过……,理解………”等。

问题2:导学案问题设计肤浅化、零碎化,缺少层次 (1)问题设计肤浅化表现在,问题设计缺乏探究性,不能引起学生的深度思考,很容易就得出答案。 (2)问题设计缺乏开放性。对照课本直接就可以找到结果,这类问题不利已课堂上的生成,也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3)问题设计零碎化是指整张导学案全是零碎的小问题,一问到底,而缺少提纲挈领的问题。这样设计会阻碍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整体构建,也禁锢了学生的思维。 (4)问题缺少层次,是指不能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比如识记类问题、理解类问题、应用类问题、拓展类问题等。 【建议】导学案的设计要以问题为主线,体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的原则要求。要设计具有探究性、层次性、情境性的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要会针对那些难度较大无从着手的综合性问题,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而实行难度分解分层。 问题3:导学案习题化、试卷化缺乏“导”的功能 【建议】导学案将高效课堂的“以学为主”变为“以练为主”,开篇预习题,再是展示题,后是测试题,导致导学案习题化、试卷化。而好的导学案是由教师帮助学生设计的集“导学”、“导思”、“导练”、“导评”、“导测”于一体的全程性学习活动方案,是最终形成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有效载体。能够让学生在步步引导中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效果。而习题或试卷则仅仅是检查学生学习水平与技能的一种反馈手段。所以在设计导学案时,不仅要重视“学什么”,更要重视“怎么学”,强化学法指导,重视学生思维过程、动手实践能力的设计,

如何编制导学案

如何编制导学案 一、导学案的作用 导学案是教师在一定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用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和创新的材料依据。学生则根据导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还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导学案把教案、学案融为一体,以导学、诱思为基点,其突出优点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主行为,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能力培养,并注重学生间的互助交流,把学生由观众席推向表演的舞台。 二、编制导学案要考虑的因素 1、新课标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该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材编写的特点。一是生活气息浓厚。二是按模块编排。三是体现了新课程的指导思想。四是注重知识与技能的结合。 3、语文的结构与应用知识。作为语文老师在注重语文应用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结构性知识,因为结构性知识是语文运用的基础,应在必要时进行一定的结构性知识的补充教学。 4、教材每一单元的教学重点要突出。在注重能力的同时,其语言知识不但不能丢失,而且应该加强。特别是阅读理解中的语句及用法。 5、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就是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何特点、学习方法怎样、习惯怎样、兴趣如何、成绩如何等,作为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便于学案的分层设计。 三、编制导学案应遵循的原则 1、单元化原则。每一单元都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要让学生有计划的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问题化原则。将知识转变为探究性的问题点,对知识点设疑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能力。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不宜太多,太碎;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积极参与。 3、参与化原则。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要相信学生,敢于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其学习潜能将会得到更有效地挖掘。 4、方法化原则。体现教师在学习内容和方法上的指导和要求。如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明确具体地告诉学生学习内容,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自学完成后教师将采取什么形式进行检查等;小组合作如何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掌握和熟识哪些基本知识等,从而有效地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 5、层次化原则。应将难易不等、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学习的认知方案。学案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困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

最新导学案的设计(模板)讲课教案

导学案的设计 导学案是实施“121”高效课堂模式的重要载体。 导学案的编制核心要素: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法指导、效果测评。 导学案的编制形式: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 一节课一篇导学案。 导学案一般要在难度、内容和形式上设计分为ABCD四个级别。 【A级】为“识记类内容”,部分内容也可要求学生在课前时间解决。 【B级】为“理解类”,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 【C级】为“应用类”,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 【D级】为“拓展级”,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挂钩。 “导学案”是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的一体化的教学方案。 它是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121”课堂教学模式特点,集思广益,兼融教师的个性特点而形成的,目的在于摒弃课堂的形式主义,追求课堂的实效。一方面它是教师集

《×××××》导学案(第×课时)课外部分 【复习巩固旧知识】(10-15分钟) 【课前预习新知识】(10-15分钟可以放在“自主学习”环节进行)

课堂部分公倍数和公因数易错题目 一、求有特殊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1、A÷B=8(AB均为非0的自然数),A、B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2、A=B+1(或A-B=1)(AB均为非0的自然数),A、B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3、均是不为0的自然数,如果A ×15 = B,A和B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4、如果A=2×2×3,B=2×3×3,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二、求特殊数值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求下面数字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8和57 34和91 52和91 三、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实际应用问题。 1、工地上有两根长短不一的钢筋,一根长20米,另一根长12米。要求将两根钢筋分别截成相等的小段且没有剩余,每段最长多少米? 变形题:工地上有两根长短不一的钢筋,一根长20米,另一根长12米。要求将两根钢筋分别截成相等的小段且没有剩余,最少可以截成几段? 2、一块长方形铁皮的长是72厘米,宽是40厘米,要把它剪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且没有剩余,这种正方形的边长最大是多少厘米?至少被剪成几块?

怎样写好导学案

怎样写好导学案 (一)导学案设计如何体现学习过程 1、以“课时”为基本单位设计导学案 (1)一般以课时独立成篇 目前,教学组织的基本形式是“课时授课制”,学生的学习都是以课时为基本单位的学习,导学案不能独立于这一组织形式之外,理应为学生的课时学习服务,一般以课时为单位设计导学案。 (2)应依据学生学习需要增设相应课时 学生要形成技能和稳定的知识结构,在学习中不断总结归纳已有经验,形成概念并同化原有认知结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教材的设定课时中,经常增加习题课,根据学生学习需要补充一些专题课,单元或章节完成后增加复习课。 2、理清每课“导学案”各个要素的逻辑关系 (1)每课“导学案”的基本栏目之间关系 我们一般把每一课时的导学案分为以下栏目:学习目标、导学过程、资源链接、课后作业。其中“学习目标”板块是整篇导学案灵魂,统领整全篇,其他板块均为其它服务,作它的子系统,因此,它在位置上居于篇首,编辑上应用不同字体和横线隔开的方式予以区别对待。导学过程、资源链接、课后作业栏目之间是并列的关系,因此,在编辑上这几个栏目既体现整体,又相对独立。 (2)“导学过程”中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程序、问题”之间的关系 导学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导学过程”是一篇导学案中最核心的部分,是达成目标的关键,是导学案的最重要的设计内容。“导学过程”要实现导学功能,学生首先要知道怎样学和学什么的问题,其次,学生要知道具体可执行程序和研究的问题。也就是说,导学过程首先要告“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然后进行的学习活动的设计,把“学习方式”细化为学习活动中具体为可执行程序(包括学习指令或指导语言),把学习内容细化为在学习活动中的系列问题。纵向上,把学习方式及程序概括为“学线”,学习内容及问题概括为问题线索,那么导学过程就是围绕“学线”和“问题线”实现的自主学习,这两条线是并行而又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在导学案的设计中必须从纵向上清晰地展出这两条线索。横向上,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组合成“学习环节”,学习程序及问题组成学习活动,学习环节分解成若干学习活动,导学案设计中必须从横向上体现出它们的总分关系。具体设计办法见“二(1)(2)”。 (二、)重点设计学习目标、学习环节和学习活动 1、学习目标的设计方法 在教案中,我们经常用了解、理解、掌握来描述教学行为和目标程度,然而在导学案中,学生需要通过学习目标来确定学习任务,并通过学习来检测目标的达成程度,因而,学习目标的设定应概括准确、简洁易懂、操作性强等特点。实践中,我们办法如下:(1)学习目标应包含三个方面的关健词:用什么具体方式来学,学什么内容,学到什么程度 (2)学习目标和“导学环节”大致对应 (3)学习目标和课堂检测及课后作业要求一致 我们要求:目标定什么,学什么,练什么,测什么。这样编写使导学案克服了过去习题超前布置的现象,减小了学习难度,减少了作业容量。当然,目标确定的恰当是否致关重要,需要教研集体研究决定。 (4)学生重点概括目标中的重要内容 2、学习环节的设计方法

英语教材学案编写说明

英语教材学案编写说明

————————————————————————————————作者: ————————————————————————————————日期:

U nit one M odule 1 类 别 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项目 话题 Fr iend s a nd fr ie ndsh ip; i nt er person al rela tionship s 词汇 名词:conc ern , Net herlands, German, du sk, thu nder , pow er, curtain, p artner, lon eline ss, hig hwa y, pack , su it case , over coat, tee nage r, d isli ke ,ti p 动词:ups et,ig nore ,calm ,conce rn, thu nder, settle , suffe r, r ecover, pack, disag ree, dis like, tip 形容词:u pset ,calm , l oose, German , entire, dusty, grate fu l, 副词:outdo or ,entir ely, exactly, s eco nd ly 短语:ha ve got to, be c once rned about, wa lk th e dog, g o t hr ough, set do wn, o n pu rpose , in o rde r to, at dusk , fac e to fa ce , n o lon ger/not…any long er, suffer f rom, get/be t ired of, pa ck (sth) up , get along w ith, fall in love, jo in in 功能 同意不同意(Ag reem ent) I agree. Y es, I t hink so . So do I. M e t oo. Ex actly. No problem. Sure. Cer tainly. Of co urse. A ll r ight. You'r e right / correct . Good i dea. I t hin k tha t' s a good idea. 不同意(Disa gre ement) I don't think so. Nei ther d o I. T hat's no t right. Yes, bu t... I'm afraid not. No way. I 'm sor ry , b ut I don't ag ree. O f course no t. I dis agr ee. 句型 1. I won der if i t’s b eca use I haven’t been able to be o utdoors fo r so lon g that I’ve gro wn so craz y about eve rything to do w ith natur e. 2. I c an we ll remem be r th at there was a time whe n a dee p blue s ky, the s ong o f t he bird s, mo onlig ht an d f lo wers co uld nev er have k ept me spel lb ound. 3. F or e xamp le, on e ev enin g when it was so war m, I staye d aw ake on pu rpose until ha lf pa st eleven in order to have a g ood l ook at th e mo on b y mys elf. 4. I di dn’t go downstair s until the win do w had to be sh ut. 5. “The d ark, ra iny eveni ng, t he win d, th e thu nder ing clo uds held m e e nti rely in the ir pow er; i t was the fi rs t time in a year Editors: Huang Yuchun 修改 年份 修改单元名称修改编写者姓按词性列出本单元的所有课标词汇(以绿皮的《英语新课程标准词汇表》 校对正误,美 认真通读本单元reading, using, 从中找出重要句型,勾

导学案编写与使用心得体会

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心得体会 朱国斌导学案,对我来说既是个新事物,又不是个新事物,说它不是个新事物,因为它和我们以前用的教学案有着相同之处既都是为教学服务的,说它新事因为它又和教学案有着本质区别,教学案是以老师怎么教为主线,而导学案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加以老师的的学法指导,把主动性还给了学生。这样就很好的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学习效率。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为了切实落实构建有效课堂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我校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一、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1、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要求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有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怎样让“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更有效,更充实;怎样让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更优化,减少无效或低效活动,这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导学案的使用是为了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3、发挥集体校研的力量。通过本组内各位教师的出谋划策,不断创新,不断修改,我们群策群力,共同设计出了版面精美,环节清晰,重点突出的导学案。

二、导学案的编写过程 为了切实上好每一堂课,我们将学案的编写分为“预习学案”、“导学案”、“达标反馈学案”三个环节。 主要环节“导学案”的设计,结合课堂教学过程的要求分为七大部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法指导、学习过程、合作探究、拓展迁移、课堂小结等。 实行个人划分任务原则,我们每个人负责一周的备课,为了设计好导学案,组内的每一位老师都是绞尽脑汁,仔细认真的设计每一个环节以及每一个知识点,力争呈现给学生的是最完善的设计。 三、导学案的具体使用 1、指导课前预习:每节课前,把导学案发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前的预习活动中有的放矢,学生有了清晰的思路,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有所了解,便于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学习活动。 2、课堂引导探究:在预习的基础上,教师把本节课要掌握的重点知识进行说明,按照具体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学生针对主要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或者分组讨论,进行合作探究,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积极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在课堂上,师生共同圆满完成问题的解决。可以适当开展各种竞赛,让须生在愉悦、进取、力争上游的学习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对学生的回答以鼓励为主,允许学生创新思维,大胆质疑,给学生足够的学习空间。

2017导学案模板.pdf

丹寨县城关第一小学导学案设计 年级四年级单元 第一单 元 主备人潘正琴执教人 时 间 课题第1课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知识 与 能力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过程 与 方法 1.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 ?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1.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教学难点 1.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课前 准备 相关PPT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 环节导案学案二次备课 看一看 导入新课 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 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 的诗人,他们是谁? (根据学生课堂反应,教师提示:一个称?诗仙?, 一个称?诗圣?) 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 明确学习目标

?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议一议 合作探究问题设计: 1.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教师介绍背景。 2.引语:?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 想到些什么呢? 理解题意:?独?是什么意思?有哪位同学 到过敬亭山游玩,知道敬亭山在哪吗?现在我们 就一起去敬亭山看看。(教师出示敬亭山课件) (课件出示) 3.敬亭山自古就是文人雅士聚聚之地,李白 为什么会独坐敬亭山呢?((课件出示写作背 景) 小组长分配任 务,并组织学习 讲一讲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并作补充和 总结 学习诗歌一二句,感受诗人的孤独。 1. 读一二句。 2.理解?尽?,说?众鸟高飞尽?诗意(出 示鸟飞图)(课件) 3.理解?孤??闲?,说?孤云独去闲?诗 意(出示云去图)(课件) 4.读诗,感受诗人的孤独。(板书鸟飞云 去孤独) 5.教师介绍创作背景鸟飞云去本是常见 的自然现象,在诗人的眼中,为何会如此的孤独 寂寞呢?(生交流,师小结:被贬离京城,十 年漂泊,远离故土与亲人,世态炎凉,好友遗忘, 看见鸟飞,云去,有感而发,触物伤怀,难怪这 样的孤单寂寞!) 学习诗歌三四句,感受诗人的不独。 1.读三四句。(课件) 2.体会人山相看:相看是什么意思?(相互 小组完成学习目 标,汇报交流展示

“问题导学式”课堂模式导学案编写和课型流程教学文案

“问题导学式”课堂模式导学案编写和课 型流程

精品资料 “问题导学式”课堂模式导学案编写和课型流程 通过三个月的“问题导学式”课堂模式的探索,我们把导学案的编制和课堂流程做一梳理,以便教师操作。 自主学习教师要做好:自主学习不是让学生泛泛地、单纯地看书,主要分为三类:(1)常规性导学:我们重点把它放在阅读和双基的学习上。(2)引导性导学:是指针对教材(篇章)的目标精要、重难点等,确立以导学提纲、预习指要、实践操作、收集材料、社会调查等形式作为先学指南或拐杖。这些富有特色、形式多样的导学,具有“吊胃口”的作用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充满挑战性、趣味性和探索性。(3)拓展性导学:是指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由教师指导参阅与教材内容有关联的课外读物、材料、了解社会、历史背景,以更好地解决、学习教材。在这一点上我们着重抓好教师“备”的针对性指导,全面了解有关参阅材料,以提升自主学习效果。 具体环节如下:第一、揭示课堂教学目标。开始上课时教师三言两语,准确揭示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二、进行自学前的指导。在揭示了教学目标、让学生自学之前,教师提出明确的导学问题和自学要求,既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还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如看书是围绕思考题独立看书,还是边看书,边讨论,边解决疑难问题等等。第三、学生自学。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主要“导”在两个方面:(1)督促学生按照教师的方法自学,确保完成自学任务,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2)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板演、提问、讨论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倾向性还是个别问题,是旧知回生还是新积压方面的问题,把主要的、倾向性的新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合作学习”作好准备,这实际上是教师在进行“第二次备课”。 合作交流教师要做: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合作学习、合作研讨。具体步骤是学生汇报、讨论、纠正自学结果。在学生自学结束后,发动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等方式自行解决自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让已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促使学生相互合作,互相帮助,达到兵教兵的目的。 展示汇报教师要做好:通过学生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已经对所学知识形成了个性化的理解。但这时大部分学生的理解与认识是不全面、不成熟的。以往的课堂教学处理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教师讲解。我们认为这种讲解来自于教师对学生情况的主观的臆断,缺乏针对性,不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构建知识的意识。我们抓住中学生乐于表现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机会,组织学生采取黑板书写、地面书写、小组讲解、全班性讲解、情景对话、小品表演、辩论等方式表达、展示出来,让自己和他人进行评价、纠正,以增强教和学的针对性,使之更加明确、系统的自主构建知识结构,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一、问题发现课(问题生成课或问题预习课) 1、问题发现课导学案的编制流程 预习目标——预习方法——预习提纲——预习检测——预习报告 注:预习提纲的设计要以问题为主,教师根据课程目标、教材内容、学生需要在教学设计前理清问题分类,问题包括概念性问题、原理性问题、习题性问题和拓展性问题。针对所教学科内容,通过深度学习后清理出四类问题,看学生回答这些问题后能否解决文本的基本问题,将不能解决的或认为重要的问题认真地、系统地填入《预习报告单》中。 2、问题发现课的课堂流程 解读目标——读书独学——对学群学(小展示)——理解识记——整理反思——预习检测——问题报告 这个流程中最多的时间是自学,最重要的任务是小组问题生成。同时,学生的自学过程是需要及时准确的引领,在初级阶段要借助预习提纲实现引领。 解读目标:教师提出预习要求,解读预习目标,提出预习方法。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导学案编写说明

导学案编写说明 陕西宜川中学李永华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怎样编写出高效、实用的导学案,是咱们一线教师最为困惑的问题,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改革能否顺利推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能否达成的关键环节。下面以导学案编写说明为议题,向各位老师交流汇报如下: 一、导学案及实施导学案的意义 (一)、什么是导学案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将知识更新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按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将学习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间的发展和联系,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它是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二)、实施导学案的意义 1、通过“学案导学”这一策略,能够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为主体地位的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实现两个前置:即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使学生能够在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链接等环节的调控,降低学习难度。而教师则借助“学案导学”这一策略,能够将教材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从而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馈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导学案的基本组成和设计理念 (一)、导学案的基本组成 由【学习目标】、【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走进生活·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建构知识体系】、【迁移运用·拓展延伸】、【过关检测·问题小结】共6个环节组成。 以【学习目标】为例,其基本要求如下: 1、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 2、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⑴数量以3个为宜,最多4个;⑵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⑶可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作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⑷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

导学案编写的基本要求

一、导学案编写的基本要求 编写导学案,教师必须实现的一个转变,就是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导学案具有预设性和指导性的特点。编写导学案的基本要求有: 1.做好导学案编写前的准备 各学科教师在导学案编写前,一定做好编写导学案的准备工作。这些准备工作即“四知、三思、四设计”。“四知”即知课标要求、知考标要求、知教材内容、知学生实际;“三思”即思教什么——教学目标(遴选内容)、思怎么教——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思怎么教好——把握学习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四设计”即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方法。做好导学案编写的准备工作,能充分提高导学案的预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度。 2.导学案应注意“五统一”。 导学案其实就是学生的学习方案,教师编写导学案时要注意五个方面的统一,即学生的实际基础与发展性的统一,重点、难点的解决与整体内容把握的统一,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与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统一,适当密度与适当难度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上述五个方面不能顾此失彼,要在科学合理的导学案设计下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3.导学案预习部分要能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完成,学案部分要能让学生合作完成。 导学案除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构建外,一定要有预习内容。预习根据学科特点形式不同,可以是切合学习内容与要求、且量适当的练习题,也可以要求学生对教材不懂的地方标记,还可以提出一至两个问题或能写出点滴体会。预习可以在课前完成,低年级同学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课内完成。学案部分的问题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合作学习能够完成,训练发展部分的当堂训练,首先要考虑目标达成训练,其次要适当延伸,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4.统筹、合理地安排课时内的教学时间。 导学案要统筹、合理地安排好学生自学,师生合作学习,自测、自纠各个具体教学环节的具体时间,其中师生合作学习应用时最多。统筹、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有利于提高堂教学效益。 5.一课时一个导学案。 分课时处理学习内容,防止一个章节内容或一个文本(需两个课时以上教学的)只写成一个导学案。导学案应以课时为单位,一课时编写一个导学案。每课时都应理清该课时基础知识点,重点与难点,这样便于控制本课时内容的知识量,便于学生自学与合作学习,加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计划性,较好的实现课时目标,

【精品】小学英语导学案模板

课题:Unit 1 Part A Let’s learn Let’s talk 课型:新授主备人:赵燕审核人:审核时间:使用教师:赵燕 使用年级六年级学生姓名 时间地点课时 第一课 时流程具体内容方法指导 学习目标 1.我能够听、说、读、写形容词的比较形式:taller, stronger, older, younger 和 shorter.(重点) 2. 我能够用句型:I’m……cm t all. He/ She’s …… cm tall. 描述自己和他人的身高。(centimeter这 个词是难点) 3.我能够用句型 You’re taller than your brother. I’m older than you. 进行年龄和身高的比较。 4. 我能够听懂理解对话并能熟练地读出对话。(重 点) 5. 我能够用问句How o ld are you?和How t all are you?来调查小组内成员的身高和年龄,并能用比较 级的句型来汇报。 预习方法:听录音 并跟读。 一 自主学习1.听唱英语歌曲。 2.请写出以前学过的描述人的形容词: ------------------------------------ 3.请用列出的形容词来描述自己的一位朋友、同学,

家人或老师。 --------------------------------------- 4.试着读出P4Let’s learn的词汇,并找出它们的共 同点。 5.学生听录音,教师适当领读这些词汇,并让学生 知道这是形容词的比较级。联系以前所学的er读音规则来尝试读这些新词汇。 二 合作探究1.在小组内把P4Let’s learn的词汇读准读熟,并理 解意思。 2.教师对一名学生说:How old are you? 学生回答 后,教师说:I am older than you. You are youn ger than me. (教师板书)然后教师在对两名学生 之间的年龄进行对比。 A is older than B. B is y ounger than A. 3.教师对一名学生说:How tall are you?让学生试 着说出自己的身高,教师可以现场给他量一下。引出 本课的新词:centimeter。它的缩写是cm。然后再 对自己和学生的身高进行对比:I am taller than you. You are shorter than me. (教师板书)。以 同样的方式引出句子:I am stronger than you. 并板书。 4.小组内对老师板书的重点句子的结构进行归纳。 5.听Let’s talk的录音,小组内探讨并回答出下列 的问题: How tall is Wu Yifan? 小组内要相互帮 扶,学会的同学可 以在组内领读 注意观察板书的 句子,找出共同 点。

基于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报告

基于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报告 一、核心概念界定 1?导学案 导学案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学习教学内容而编写的纸质文案。导学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预习、课中研讨、课堂与反馈练习、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等环节。导学案的编写是教师精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材料依据,从教师备课的角度来看,编写导学案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2?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简单地说,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 二、研究目标 1 ?探究基于导学案下课堂教学案例的特征和研究方法 2.通过案例研究,改进和完善导学案教学的方法 3.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研究内容 1.导学案下的教学案例的特征 2.导学案下的教学案例的行动研究方法 3.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四、研究过程与方法 1.准备阶段:通过参考、阅读、借鉴相关文献书籍,研究设计更符合本学科课堂教学特点的教学案例。 2.实施阶段:结合教学实际,各教研组为单位,开展课堂观察,确立主题,开展案例分析研究,整理教学案例资料,撰写论文,并把好的经验进行推广,完善“导学案”的教学设计和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总结成果,成果形式为论文。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分析实验情况,总结导学案使用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提炼研究成果。 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 五、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 形式完成 时间 负责人

基于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案例研究 论文 子课题六:基于以学定教理念的导学案设计的研究 一、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 .以学定教 以学定教是依据学情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这里的学情包括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学生的年段认知水准,学生课前的预习程度,学生对新知的情绪状态等学习主体的基本情况。而“定教”,就是确定教学的起点不过低或过高,在恰当的起点上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运用高超的教学艺术,让每一位学生达到最优化的发展。 “以学定教”是以学生为本,以科学高效的学法作为确定教法的根本依据,面向每个学生,让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让学生主动活泼的发展。 2.导学案 导学案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学习而编写的纸质文案。导学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预习、课中研讨、课堂与反馈练习、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等环节。导学案的编写是教师精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材料依据,从教师备课的角度来看,编写导学案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二、研究目标 1.提高教师导学案的设计水平; 2.促进教师工作中的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研究内容 1.导学案设计的基本要素和结构 基本要素:问题设计、情景设计、教法设计及多媒体使用设计 基本结构:教师寄语、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学习评价 2.导学案设计常见流程和方法 3.依据学情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 4.课堂评价方式的转变 四、研究过程、方法 1.调查阶段。2012年1月-2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写作说明的顺序 精品导学案设计新人教版1

单元写作说明的顺序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阐释事理的说明文。八年级学生已学习过说明文,对说明文文体知识已有掌握。在此基础上进行“说明的顺序”的写作训练很有针对性,利于学生读写结合。 学情分析 对于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来说,已掌握了说明文的一些基本说明方法,也能够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学习合理安排说明顺序这一内容的难度不大。教学过程中,要因势利导,注意让学生把握顺序,认知事物,探究规律。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1.掌握说明文写作的一些基本顺序。 2.理解说明顺序的安排取决于说明对象的特征,并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3.在言之有物的基础上做到言之有序。 ●教学重难点 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1课时 一、导入 在说明事物(事理)的时候,我们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这就是说明顺序的问题。不管是写何种类型的文章,都有一个“言之有序”的问题。研究说明文的顺序,同样要注意“言之有序”。可以这样说,“言之有序”的要求,对于写作说明文来说,尤其显得重要。不管是解说事物,还是阐释事理,倘若文字条理不清,杂乱无章,很难想象能把事物解说清楚、把事理阐释明白。 二、写作指导 活动一:阅读写作指导材料第1段,并思考: 问题:说明文写作中,对说明顺序有什么要求?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明确: 合理的说明顺序要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并且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活动二:阅读写作指导材料第2段,并思考: 问题1: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哪几种?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明确: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时间顺序。即按照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