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等腰三角形_学案1

最新等腰三角形_学案1

最新等腰三角形_学案1
最新等腰三角形_学案1

八年级数学12.3.1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

编写教师:辛月敏班级:学生姓名:使用日期:学习目标:1、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学习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

学习难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的理解及其应用。

一、知识回顾

1、下列图形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圆 B.长方形 C.线段D.三角形

2、怎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答:

3、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相等的两边叫,另一边叫

两腰的夹角叫,腰和底边的夹角叫

4、如图,在△ABC中,AB=AC,标出各部分名称

二、学习新知

探究三角形的性质

1、探究:教材P49

把活动中剪出的△ABC沿折痕AD对折,找出其中重合的线段和角,填入下表2、归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性质1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相等(简写成“”)

性质2 等腰三角形、、互相重合。

3、证明以上性质:

在△ABC中,AB=AC,作底边BC边上的中线AD。

在△ACD和△ABD中

?

?

?

?

?

=

=

=

______

_____

______

_____

_____

_____

∴≌()

∴=

由△ACD≌△ABD,可得∠BAD=∠CAD从而AD平分;∠BDA=∠CDA,

从而A D BC;CD=BD;从而AD为BC边上的。

例1、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

三、巩固提高

1、(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110°,它的另外两个角的度数是

(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它的另外两个角的度数是

2、练习:教材51页练习第1题,第2题,第3题。

3、作业:教材56页习题第2题。

重合的线段重合的角

D

C B

A

D C

A

B

2、如图,在△ABC 中,AB=AD=DC ,∠BAD=26°,求∠B 和∠C 的度数.

3、如图,点D ,E 在△ABC 的边BC 上,AB =AC ,AD =AE ,求证BD =CE

小结:性质1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 相等(简写成“ ”)

性质 2 等腰三角形 、 、

互相重合。

作业:教材56习题第2题。

等腰三角形 学案及习题

12.3.1 等腰三角形 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及判定。 2.运用性质及判定进行证明和计算。 重点:等腰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的运用。 难点:等腰三角形性质、判定的证明和灵活运用。 学习过程: 一、知识频道(交流与发现) 1、 想一想: ①重合图形的边是什么关系? ②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沿虚线剪开,再把它展开,得到的ΔABC 有 什么特点? 2、 总一总: 上述过程中,剪过的两边是相等的,即AB=AC 。像这样有_______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____,如上图中的边___和____,另一边叫____,如边____,两腰所夹的角叫______,如_____,底边与腰所夹的角叫_____,如____和_____. 3、思考? 上面剪出的等腰ΔABC 是轴对称图形吗?图形中重合的线段和重合的角分别是哪些? 3、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性质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简写成______________. 性质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理解为“三线合一”。 4、验证一下吧! ①如图:在ΔABC 中,AB=AC ,作底边BC 的中线AD. 在ΔABD 和ΔACD 中 ∵ AB=_____ BD=_____ AD=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B=∠C 如果把作中线该为作底边的高线可以吗?作顶角的平分线呢? ②自己证明性质2 (相信你一定行) 6、ΔABC 中 ∠B=∠C,作AD ⊥BC ∵AD ⊥BC ∴_____=_____=90o 在ΔABD 和ΔACD 中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 ∴AB=AC 7、新发现! 经过上面的推证,我们得到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简写为________. 二、知识频道:(由解题理解知识) 1、例题在ΔABC 中AB=AC, ∠B=80°,∠C=____. (根据等边对等角得∠C= 80°) 试一试: 在ΔABC 中,AB=AC ∠A=50°则∠B=____,∠C=____. 2、例题 在ΔABC 中,AB=AC ,周长为30,AB=12,求BC 的长。 解:∵AB=AC AB=12∴AC=12 ∵周长为30∴BC=30-12-12=6 试一试: 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30,一边长是12,求另两边的长。 A C D C D C D

八年级数学下册1.1.4 等腰三角形(4)导学案北师大版

1.1.4 等腰三角形(4) 本课时学习要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及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本课时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及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思维的创造性和严谨性协调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深入思考能力和质疑精神。 本课时学习安排: 课前准备: 1、已知△ABC中,AB=AC=5cm,请增加一个条件使它变为等边三角形。 2、利用刻度尺两测量一下含300角的三角板的斜边和较短的直角边,与同伴比较结果,交 流其关系。 课中学习: 活动一: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等边三角形的定义:三边都是等边三角形。 定理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三角形。 定理2:有一个角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例1、如图,在△ABC中,D为AC边上的一点,DE⊥AB于点E,ED的延长线交BC的延长线于点F,CD=CF,且∠F=30°.求证:△ABC是等边三角形. 活动二: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做一做:用两个含300角的全等三角尺,你能拼出一个怎样的三角形?能拼出一个等边三角形吗?由此你能发现什么结论?说说你的理由。 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300角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的。 已知: 求证: 例2、已知:如图,△ABC中,BC⊥AC,DE⊥AC,点D是AB的中点,∠A=300,DE=1.8,

求AB的长。 课后巩固: ☆1、如图,在Rt△ABC中,∠ACB=900, ∠A =300, CD⊥AB,BD=1,则AB= 。 ☆2、在△ABC中,AB=AC,∠BAC=1200,D是BC的中点,DE⊥AC,则AE:EC= 。 ☆☆3、已知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E分别在AC、BC上, 且CD=BE,则∠AFD= . ☆☆4、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E分别在边BC,AC上,DE∥AB,过点E作 EF⊥D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 (1)求∠F的度数;(2)若CD=2,求DF的长. ☆☆☆5、如图,已知∠AOB=60°,点P在边OA上,OP=12,点M,N在边OB上,PM=PN,若MN=2,求OM的长。

福建省石狮市中考数学 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复习学案

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复习案 【复习目标】 1.掌握三角形边、角关系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判定,并会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问题。 2.通过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体会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思想。 3.体会几何语言的严密性,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 【难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先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复习,然后35分钟独立完成复习案,有疑惑的做好标记。 【考点链接】 一、三角形的分类: 1.三角形按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角形按边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三角形的性质: 1.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____第三边,两边之差_____第三边 2.三角形的内角和为_______,外角与内角的关系:___ _______________. 三、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三角形的中位线. 2.中位线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角形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都是____________.(线段、射线、直线) 四、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1.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__________; 2.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______,底边上的________,顶角的_______,三线合一; 3.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_________. 五.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1. 等边三角形每个角都等于_______,同样具有“三线合一”的性质; 2. 三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________,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_______,一个角等于60°的_______三角 导 学 案 装 订 线

“等腰三角形”培优学案

“等腰三角形” 判定一个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方法是:从定义入手,证明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相等;从角入手,证明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 实际解题中的一个常用技巧是,构造等腰三角形,进而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为解题服务,常用的构造方法有: 1.“角平分线+平行线”构造等腰三角形; 2.“角平分线+垂线”构造等腰三角形; 3.用“垂直平分线”构造等腰三角形; 4.用“三角形中角一个外角是不相邻内角的2倍关系”构造等腰三角形. 【例1】如图AOB是一钢架,且∠AOB=10°,为使钢架更加坚固,需在其内部添加一些钢管EF、FG、GH……添加的钢管长度都与OE相等,则最多能添加这样的钢管根.通过角度的计算,确定添加钢管数的最大值. 思路点拨 【例2】如图,若AB=AC,BG=BH,AK=KG,则∠BAC的度数为( ) A.30° D.32° C 36° D.40° 思路点拨图中有很多相关的角,用∠BAC的代 数式表示这些角,建立关于∠BAC的方程. 【例3】如图,在△ABC中,已知∠A=90°,AB=AC,D为AC上一点,AE⊥BD于E,延长AE交BC于F,问:当点D满足什么条件时,∠ADB=∠CDF,请说明理由. 思路点拨本例是探索条件的问题,可先假定结论成立,逐步逆推过去,找到相应的条件,若∠ADB=∠CDF,这一结论如何用?因∠ADB与∠CDF对应的三角形不全等,故需构造全等三角形,而作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上的高(中线)是等腰三角形中一条常用辅助线. 【例4】如图,在△ABC中,AC=BC,∠ACB=90°, D是AC上一点,AE⊥BD交BD的延长线于E,且AE= BD.求证:BD是∠ABC的角平分线. 思路点拨 AE边上的高与∠ABC的平分线重合,联想到 等腰三角形,通过作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注:若巳知图形中不存在证题所需的全等三角形,我们需要添加辅助战,构造全等三角形,使欲证的线段或角转移位置,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 结论探索型、条件探索型、存在性判断是探索型问题的基本形式,相应的解题策略是: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下1.1等腰三角形(二)教学设计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 1. 等腰三角形(二)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在八年级上册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学生已经感受了证明的必要性,并通过平行线有关命题的证明过程,习得了一些基本的证明方法和基本规范,积累了一定的证明经验;在七年级下,学生也已经探索得到了有关三角形全等和等腰三角形的有关命题;而前一课时,学生刚刚证明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这为本课时拓展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研究等要三角形的判定定理都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将利用前一课时所证明的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进一步研究等腰三角形的一些特殊性质,探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为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①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线段,进一步熟悉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体会证明的必要性; 2.能力目标: ①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证明是探索活动的自然延续和必要发展,发展学生的初步的演绎逻辑推理的能力; ②在命题的变式中,发展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拓展命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③在图形的观察中,揭示等腰三角形的本质:对称性,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觉; 3.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②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 4.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探索——发现一一猜想——证明”的过程,能够用综合法证明有关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一些结论.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提出问题,引入新课;第二环节:自主探究;第三环节:经典例题变式练习;第四环节:拓展延伸、探索等边三角形性质;第五环节:随堂练习及时巩固;第六环节:探讨收获课时小结。 第一环节: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活动内容:在回忆上节课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基础上,提出问题: 在等腰三角形中作出一些线段(如角平分线、中线、高等),你能发现其中一些相等的线段吗?你能证明你的结论吗? 活动目的:回顾性质,既为后续研究判定提供了基础;同时,直接提出新的问题,过渡自然,引入本课研究内容,而新的问题是原有性质的一个自然拓广,有助于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 活动内容:在等腰三角形中自主作出一些线段(如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观察其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并尝试给出证明。 活动目的:让学生再次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并进行证明,从中进一步体会证明过程,感受证明方法的多样性。 活动效果与注意事项:活动中,教师应注意给予适度的引导,如可以渐次提出问题:你可能得到哪些相等的线段? 你如何验证你的猜测? 你能证明你的猜测吗?试作图,写出已知、求证和证明过程; 还可以有哪些证明方法?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同伴的交流,学生一般都能在直观猜测、测量验证的基础上探究出: 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的平分线相等; 等腰三角形腰上的高相等; 等腰三角形腰上的中线相等. 并对这些命题给予多样的证明。 如对于“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学生得到了下面的证明方法: 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BD、CE是△ABC的角平分线. 求证:BD=CE.

初中数学_等腰三角形导学案

等腰三角形 学习目标: 1. 能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并会运用其进行简单的证明. 2. 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逐步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方法,发展推理能力. 3.通过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 学习重点: 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简述为:等边对等角 2.性质定理的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 高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判定: 1.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简述为:等角对等边 学习难点: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见微课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讲解.等腰三角形重难点讲解.mp4 学法指导: 1.准备七上、七下、八上课本,遇到相关的旧知识遗忘时及时翻书查找整理. 2.认真仔细阅读课本P2-6到想一想上面部分,P7.1.2.4题的内容,P8-10到问题解决,标记出新的知识点,记出不懂的问题. 3.在折纸过程中思考辅助线的添加方法,一题多证,优化思路.

4.学会用符号语言表达定理,并应用其进行相关题目的证明. 学习准备: 一、8条基本事实 1.两点确定 . 2.两点之间最短. 3.同一平面内,过一点与已知直线垂直. 4.同位角,两直线平行. 5.过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6.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7.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8.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在?ABC和?DEF中在?ABC和?DEF中 ∴?ABC≌?DEF() ∴?ABC≌?DEF() 在?ABC和?DEF中在?BCE和?DCF中 ∵AB=DE ∵∠A=∠D BC=EF ∠B=∠E AC=DF BC=EF ∴?ABC≌?DEF(SSS) ∴?ABC≌?DEF(AAS)

等腰三角形复习学案

九 年级数学学案课题 等腰三角形 主备人 课时 时间 学习 目标 理解并能灵活应用等腰三角形性质解决问题。 重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理解和应用。 导学 过程 师生活动 一、知识回顾: 1. 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顶角 是它的对称轴. 3.等腰三角形的两个 相等.也就是说,在同一个三角形中, .等腰三角形的 、 和 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4.如果三角形有 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单地说,在同一个三角形中, . 二.例题精析: 1 。 如图,等腰三角形ABC 中,AB=AC ,一腰上的中线BD ?将这个等腰三角形周长分成15和6两部分,求这个三角形的腰长及底边长. 2. 如图:△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过B 点作直线分别交AD ,AC 于点E 、F ,且有F A=FE ,试说明BE=AC. 3.如图,已知AB=AC ,E 、D 分别在AB 、AC 上,BD 与CE 交于点F ,? 且∠ABD=?∠ACE , 求证:BF=CF . E D C A B F E D C A B F

六、课后作业: 1.如图,已知OC 平分∠AOB ,CD ∥OB ,若OD=3cm ,则CD 等于( ) A .3cm B .4cm C .1.5cm D .2cm 2. 如图,点P 是∠BAC 的平分线AD 上一点,PE ⊥AC 于点E .已知PE=3,则点P 到AB 的距离是( ) A .3 B .4 C .5 D .6 3.三角形内到三角形各边的距离都相等的点必在三角形的( ) A . 中线上 B . 角平分线上 C . 高线上 D . 不能确定 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9,则它的周长为( ) A . 17 B . 22 C .17或22 D . 13 5.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110°。 ,则这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应该为 . 6.如图,⊿ABC 中,DE 垂直平分AC,AE=3,⊿ABD 的周长为13,那么⊿ABC 的周长为__________ 7.有一个角等于50°,另一个角等于__________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8.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100°,则它的底角是_______. 9. 如图,三角形纸片ABC ,10cm 7cm 6cm AB BC AC ===,,,沿过点B 的直线折叠这个三角形,使顶点C 落在AB 边上的点E 处,折痕为BD ,则AED △的周长为 。 选做题: 如图,AB 是直线l 上方的一条固定线段,现在要在直线l 上找一点P 使得 △P AB 是一个等腰三角形,请在图中画出所有符合题意的点P 的位置. D C A B 第1题图 第2题图 第6题图 l B A

13.3等腰三角形导学案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13.3.1 等腰三角形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等边对等角”定理,能够运用“等边对等角”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理解并掌握“三线合一”定理,能够运用“三线合一”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等边对等角”的探究过程。 难点:“等边对等角”和“三线合一”在实际中的应用。 一、导入 1、什么是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都叫做 ,另一边叫做 ,两腰的夹角叫做 , 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 . 3. (1)等腰三角形一腰为3cm,底为4cm, (2)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cm,另一边长为4cm, (3)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cm,另一边长为8cm,二、探究 1、思考75页探究 想一想 (1)、探究中剪出的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2)、把剪出的等腰三角形ABC 沿折痕对折,找出其中重合的线段和角. (3)由这些重合的线段和角,你能发现等腰三角形的哪些性质呢? 4)大胆猜想 等腰三角形除了两腰相等以外,你还能发现它的其他性质吗? (5)猜想与论证: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已知:△ABC 中,AB=AC 求证:∠B=∠C 方法一: 证明: 作顶角的平分线AD 则有∠1=∠2 在△ABD 和△ACD 中 AB=AC ∴ △ABD ≌ △ACD (SAS ) ∴ ∠B =∠C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方法二(作中线,如图): 方法三(作高): 几何语言 结论: (6)性质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1》 ∵AB=AC ,BD=CD (已知) ∴∠BAD=∠CAD ,AD ⊥BC (三线合一) 《2》∵AB=AC ,∠BAD=∠CAD (已知) ∴ BD=CD ,AD ⊥BC (三线合一) 《3》∵AB=AC , AD ⊥BC (已知) ∴ BD=CD ,∠BAD=∠CAD (三线合一) B C 1 2 D B C D

八年级数学下册等腰三角形导学案

八年级数学下册等腰三角形导学案 年级八班级学科数学课题等腰三角形1 第 1 课时 总1 课时 编制人审核人使用时间第1 周 星期一 使用者 课堂流程具体内容 学习目标1、探索证明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思路与方法。 2、掌握证明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学习重点:探索证明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思路与方法。 学习难点:掌握证明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学法指导 温故知新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一、明确学习的目标(让一位学生宣读)。 二、温故知新,链接知识(让学生回顾全等三角形相关知识)。 三、新知探究 与三角形全等有关的知识:SAS、ASA、SSS、AAS。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用学过的相关知识证明以上结论: 已知:在△ABC和△DEF中,∠A=∠D,∠B=∠E,BC=EF。求 证:△ABC≌△DEF。 证明:∵∠A+∠B+∠C=180°, ∠D+∠E+∠F=180°。 ∴∠C=180°-(∠A+∠B), ∠F=180°-(∠D+∠E) 。 ∵∠A=∠D,∠B=∠E ∴∠C=∠F。 ∵ BC=EF,∴△ABC≌△DEF 认真阅读 课本第2— 3页: ①记住 课本上的两 个定理。 ②看懂 例题的解题 过程。 ③尝试 完成随堂练 习的相关习 题。

流程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合作探究) ①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为“等边对等角”) ②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顶角的平分线互相 重合。(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1、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是3和5,它的周长是。 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80°,则另两个角的度数是。 1、折纸(实 验验证) 2、理论论证 (证明) 展示 课堂检测1、△ABC中,AB=BD=DC, ∠C=40°, 则∠ABD=________。 2、△ABD中,C是BD上的一 点, 且AC⊥BD,AC=BC=CD. ①求证:△ABD是等腰三角形。②求∠BAD的度数。 教后反思

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及反思

12.3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的:1. 了解概念2. 掌握性质3. 简单运用 要 点:1. 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定义、腰、底边、底角、顶角)2.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① 对称性 ②“等边对等角” ③“三线合一”3. 等腰三角形的应用4. 涉及到的思想及方法 ① 转化 ② 方程 ③ 分类讨论 ④ 几何证明辅助线的添设方法重难点 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难点:等腰三角的性质的证明及灵活运用学 情: 学生在小学已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的形状、两边相等、简单画法;初中学习了一般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及计算、三角形全等的证明、轴对称的性质及作图、一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的基础上来学习的。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揭示了同一个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与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互为逆定理,它为我们提供了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角相等的新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了新的证明和计算依据,是解题论证的必备知识,因此,本节内容承上启下、至关重要,是全章的重点之一。而初二学生在这个阶段逐渐在各方面开始成熟,思维深刻性有了明显提高,有着自己独特内心世界,有着独特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需要用强烈的荣誉感、成功感来激发学习热情,目前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勇于探索、敢于置疑的良好学风,学生间相互评价、相互学习、相互竞争的学习氛围较浓。学 具 长方形白纸(一张)、自制等腰三角形 教 程 活动一 构置悬念,创设情景 【问题一】翻看本书目录,本章是有关轴对称的知识内容的,而把等腰三角形列入其中学习,为什么? 【问题1】一般三角形具有哪些性质?(对称性,边、角、线的关系,面积,周长等) 【问题2】等腰三角形除具一般三角形的性质之外,还具有哪些特殊的性质? (说明:问题1提示学生怎样读书,看其所处的位置,且要敢于质疑、挑战,明确平面图形探究方面;又为下文埋下伏笔。问题2、3激趣,给学生留下悬念) 活动二 目标导向,自然引入 本节课我们一起研究——等腰三角形。 板书课题 12.3等腰三角形 首先明确目标 1. 了解概念2. 掌握性质3. 简单运用(说明: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本节的要求,以便学有方向,增强学习的动力,教师引入不脱 节) 活动三 动手操作,形成概念【问题1】把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如图12.1.1 沿虚线对折,并撕去一角,打开,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第一节《等腰三角形》第三课时学案

金塔县第三中学八年级(下)数学学教练案持案人: 课题:§1.1等腰三角形(三) 主备教师:陈万勤责任人:李春文审核人:勾设军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1.探索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 2.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并会运用其进行简单的证明. 3.了解反证法的基本证明思路,并能简单应用。 【学习重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学习难点】综合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证明。 一、自主预习、认真准备: 1、等腰三角形是怎样定义的? 有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是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的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底边上的、底边上的高重合 3、把“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形式。 如果,那么.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活动一: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内容是什么?这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分别是什么?我们把性质定理的条件和结论反过来还成立吗? 1.证明: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已知:如图,△ABC中,∠B=∠C. 求证:AB=AC. 归纳: 2.已知:如图,∠CAE是△ABC的外角,AD∥BC且∠1=∠2.求证:AB=AC. B A C 2 1 B A D

活动二:证明:一个三角形中不能有两个角是直角 已知:△ABC. 求证:∠A、∠B、∠C中不能有两个角是直角. 归纳:叫做反证法 三、当堂训练、检测固学: 1.已知AD是等边△ABC的高,BE是AC边的中线,AD与BE交于点F, 则∠AFE= . 2.如图,∠A =36°,∠DBC =36°,∠C =72°,图中一共有几个等腰三角形? 找出其中的一个等腰三角形给予证明. 3.如图,BD平分∠CBA,CD平分∠ACB,且MN∥BC,设AB=12,AC=18,求△AMN 的周长. . 4.证明:如果a 1,a 2 ,a 3 ,a 4 ,a 5 都是正数,且a 1 +a 2 +a 3 +a 4 +a 5 =1,那么,这五个数中至少 有一个大于或等于1/5. 四、学教后记 N M C B A D D A B C

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学案

教案: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 知识点一:等腰三角形 (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 有关定理及其推论 定理:等腰三角形有两边相等; 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这就是说,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等腰三角形是以底边的垂直平分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2. 定理及其推论的作用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揭示了三角形中边相等与角相等之间的关系,由两边相等推出两角相等,是今后证明两角相等常用的依据之一。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顶角的平分线“三线合一”的性质是今后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以及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重要依据。 (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 有关的定理及其推论 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 定理及其推论的作用。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揭示了三角形中角与边的转化关系,它是证明线段相等的重要定理,也是把三角形中角的相等关系转化为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是本节的重点。 3. 等腰三角形中常用的辅助线 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常常作为解决有关等腰三角形问题的辅助线,由于这条线可以把顶角和底边折半,所以常通过它来证明线段或角的倍分问题,在等腰三角形中,虽然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添加辅助线时,有时作哪条线都可以,有时需要作顶角的平分线,有时则需要作高或中线,这要视具体情况来定 题型一: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例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80°,则其底角是() A.100° B.100°或40° C.40° D.80

八年级数学上册 等腰三角形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学案新人教版 一、学习目标 1、用定义、定理识别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寻求证明方法, 通过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获得各种不同的思路; 二、使用方法:先由学生自学课本,经历自主探索总结的过程,并独立完成学案,然后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让同学们进行展示,小组间互相点评,补充之后由教师进行点拨。最后通过当堂检测,巩固知识。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30分钟)一、复习旧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是什么? (二)、组织学习任务一(等腰三角形的识别) 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已知:如图,△ABC中,∠B=∠ C、求证:AB=A C、注意:(1)要弄清判定定理的条件和结论,不要与性质定理混淆、 (2)不能说“一个三角形两底角相等,那么两腰边相等”,因为还未判定它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2、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小结:证明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方法:①等腰三角形定义;②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 (三)、组织学习任务三(判定应用)例 1、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已知:求证:对应练习ABC D、已知:如图,AB=AD,∠B=∠ D、求证:CB=C D、拓展延伸: 如图,在△ABD中,C是BD上的一点,且 AC⊥BD,AC = BC = CD 求证:(1) △BAD是等腰三角形; (2) AB⊥AD小结:求线段相等一般在三角形中求解,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构造三角形,找出边角关系、达标测试:已知:在中,的平分线与的外角平分线交于D,过D作DE//BC交AC与F,交AB于E,求证:EF=BE-CF、

人教八年级上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3)学案

课题: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3) 2009.9.14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1、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判定 2、能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说理。 学习重点: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判定 学习难点: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判别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情境创设: 1、等腰三角形具有哪些性质: 2、当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与腰相等时,这个三角形的有哪些性质?(分别从边、角、对称性考虑) 二、探究活动: (1)3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为什么? (2)有2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为什么? (3)有1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为什么? 三、例题: 1、下列三角形:①有两个角等于60°;②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 ③三个外角(每个顶点外各取一个外角)都相等的三角形;④一腰上的中线也是这条腰上的高的等腰三角形,其中是等边三角形的有 (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 D .①②③④ 2、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在△ADE 中,AD=AE ,∠DAE=80°, ∠BAD=15°,则∠CAE= ,∠CDE= 。 3、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和等边△EAD ,则∠BEC= 。 A B C D E 第3题图 A B C D E 第2题图

4、如图,D、E、F分别是等边三角形ABC各边上的点,且AD=BE=CF, 判断△D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变式一:如图,过等边三角形DEF各顶点,分别作三边的垂线交于A、B、C 三点,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变式二、如图,D、E、F分别是等边三角形ABC各边上的点,且∠ADF=∠CFE=∠BED,判断△D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5、等边三角形ABC中,BD是中线,延长BC到E,使CE=CD,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60°的角有,(2)图中30°的角有 (3)你能说明DB=DE吗?写出说理过程。 6、操作:请你用三种不同的分割方法把等边三角形分成4个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培优导学案

等腰三角形培优导学案 知识导引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有两条边相等;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线和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它的三条边相等,三个角都是60°,三条边上都满 足三线合一,有三条对称轴。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在同一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解与等腰三角形相关的问题时,全等三角形依然是重要的工具,但更多的是要思考运用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性质。这些性质为角度的计算、线段相等的证明、直线限制关系的证明等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4、寻找发现等腰三角形是解一些几何题的关键,判定一个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方法是:从定义入手,证明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相等;从角入手,证明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实际解题中的一个常用技巧是构造等腰三角形,进而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为解题服务。常用的构造方法有:(1)角平分线+平行线;(2)角平分线+垂线;(3)垂直平分线;(4)三角形中的 2 倍关系。 典例精析 例1:如图,B D是等腰△ ABC底边AC上的高线, 三角形。 例1—1:如图,∠ ABC 的平分线BF与△ABC中∠ACB相邻的外角的平分线CF相交于点F,过点F作DF∥BC,交AB于点D,交AC于点E,(1)图中有哪几个等腰三角形?请说明理由。 2)BD,CE,DE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请证明。

例3:如图,在△ ABC 中,AB=AC,∠BAD=20°,且AD=AE,则∠ CDE= 例4:如图,在△ ABC 中,AB=AC,AD=DE,∠BAD=20°,∠EDC=10°,则∠ DAE 的度数为。 例5:老师布置了一道思考题: 如图1,点M,N 分别在正三角形ABC的BC,AC边上,且BM=CN,AM,BN交于点Q,求证:∠BQM=60°。 (1)请你完成这道思考题; (2)做完(1)后,同学们在老师的启发下进行了反思,提出了许多问题,如: ①若将题中“ BM=CN”与“∠ BQM=60°”的位置交换,得到的是否仍是真命题? ②若将题中的点M,N 分别分别移动到BC,AC的延长线,是否仍能得到∠ BQM=60°?③若将题中的条件“点M,N分别在正三角形ABC的BC,AC边上”改为“点M,N分别在正方形ABCD的BC,CD边上” ,是否仍能得到∠ BQM=60°? 例2: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线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请你作出判断,在下列横线上填写“是”或“否”: 对②,③的判断,选择一个给出证明。 ②

等腰三角形导学案

等腰三角形导学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2、利用定理证明解决实际问题 任务一: 1、 自主学习:(独立完成,组内交流,课堂展示) 如图1,已知△ABC 中,AB =AC ,AD 是底边上的中线. (1) 求证:∠B =∠C ;(2) AD 平分∠A ,AD ⊥BC . 图1 归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有: ①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 (简单叙述为: ) ∵ ∴ ②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 互相重合 ∵ ∴ ∵ ∴ ∵ ∴ 2、课堂练习: ①、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为70°,它的顶角为______. ②、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70°,它的另外两个角为 。 ③如图3,在△ABC 中AB=AD=DC ,∠BAD=26°, 求∠B 和∠C 度数。 图3 ④如图4,∠BAD=1000,ADBC,垂足为点D ,AB=AC, 求:∠B, ∠1 图4

任务二 1、自主学习: 如图:△ABC 中,∠B=∠C ,求证;AB=AC 归纳: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 (简单叙述为: ) ∵ ∴ 思考:要证明△ABC 是等腰三角形,你都有哪些方法? 3、 巩固练习: 如图,已知:△ABC 中,AB=AC ,BD 和CE 分别是∠ABC 和∠ACB 的角平分线,且相交于O 点。 ⑴ 试说明△OBC 是等腰三角形; ⑵ 连接OA ,试判断直线OA 与线段BC 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课堂检测: 1、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4cm 和9cm ,则该三角形的周长是( ) A .17cm B .22cm C .17cm 或22cm D .18cm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80°,则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是( ) A .40° B .50° C .60° D .30° 3.如图,已知∠1=∠2=∠3,∠B=∠C 则图中相等的线段有( ) A .2对 B .3对 C .4对 D .5对 4、如图所示,∠CAB=∠DBA ,AC=BD,点O 是AD,BC 的交点,点E 是AB 的中点.试判断OE 和AB 的位置关系,并给出证明. C O E A B D

【最新】2013年中考数学总复习学案:第24课时 等腰三角形

第1页(共3页) 第24课时 等腰三角形 一、选择题 1. 正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为1,那么三角形的边长为( ) A.2 B.32 C.3 D.3 2.如图,点A 的坐标是(2,2),若点P 在x 是等腰三角形,则点P 的坐标不可能...是( ) A .(4,0) B .(1.0) C .(-22,0) D .(2,0) 3.⊙O 是等边ABC △的外接圆,⊙O 的半径为2,则ABC △的边长为( ) A B C . D .4.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o 120,腰长为2cm,则它的底边长为( ) A. cm 3 B. cm 3 34 C. cm 2 D. cm 32 5. 如图,ABC △中,∠ACB=o 100,AC=AE,BC=BD,则∠DCE 的度数为( ) A. o 20 B. o 25 C. o 30 D. o 40 二、填空题 6. 等腰ABC △两边的长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2560x x -+=的两个解,则这个等腰三角形 的周长是 . 7. (2009襄樊市)在ABC △中,12cm 6cm AB AC BC D ===,,为BC 的中点,动点P 从B 点出发,以每秒1cm 的速度沿B A C →→的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那么当t = 秒时,过D 、P 两点的直线将ABC △的周长分成两个部分,使其中一部分是另一部分的2倍. 8. 在ABC △中,5AB AC ==,3cos 5 B = .如果圆O B C ,,那么线段AO 的长等于 . E D B A 第2题图 第5题图

第2页(共3页) 9. 如图,将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OAP 沿x 轴正方向连续翻转2008次,点P 依次落在点1 P P , 的横坐标为 . 10. 如图, D 是AB 边上的中点,将ABC ?沿过D 的直线折叠,使点A 落在BC 上F 处,若 50B ∠=?,则BDF ∠= __________度. 三、解答题 11. 如图,在ABC △中,点E 在AB 上,D 在BC 上,BD BE =,BAD BCE =∠∠,AD 与CE 相交点F ,试判断AF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12. 在一次数学课上,王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图,并写下了四个等式: ①AB DC =,②BE CE =,③B C ∠=∠,④BAE CDE ∠=∠. 要求同学从这四个等式中选出两个作为条件,推出AED △是等腰三角形. 请你试着完成王老师提出的要求,并说明理由.(写出一种即可) 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 求证:AED △是等腰三角形. B D F A E C C B 第9题图 第10题 第11题图

八年级数学下册1_1等腰三角形第3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北师大版

C A B 等腰三角形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第一节 等腰三角形(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2、借助实例了解反证法。 重点 1、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2、了解实例中反证法的原理。 难点 反证法的原理的了解。 教学流程 学校年级组二备 教师课前备课 自主学 习,尝试 解决 1、阅读P8完成以下填空: (1)等腰三角形的 相等。反过来,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 。 定理: 是等腰三角形。 简称: 。 (2)在三角形中,若两个角不相等,则它们 所对的边 (填“相等”或“不相等”) 3、先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然后推导出与 定义、基本事实、已有定理或已知条件相 的结果,从而证明命题的结论一定成立,这种 证明的方法叫 。 4、用反证法证明:一个三角形中不能有两个 角是直角。第一步是假 设: 。 (课前导读,由学生阅读书本后完成,大约 5分钟) 合作学习,信息交流 1、活动一: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1)证明: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已知:如图,在△ABC 中,∠B=∠C 求证:AB=AC 证明:过点A 作AD ⊥BC 交BC 于点D (请小组共同写出证明过程) 这一命题称为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简述为:等角对 。 2、活动二:运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 C A B D

2 C A B 证明 例2、已知:如图,AB=DC ,BD=CA ,BD 与AC 相交于点E 求证:△AED 是等腰三角形 证明:在△ABD 与△DCA 中 ∵AB=DC ( ) BD=CA ( ) AD=DA ( ) ∴△ABD ≌△DCA ( ) ∴∠ADB =∠ ( ) ∴AE=DE ( ) ∴△ADE 是等腰三角形。 3、活动三:实例探索反证法 已知:在△ABC 中,∠B ≠∠C 求证:AB ≠AC 证明:假设AB=AC ∴∠B=∠C ( ) 与已知条件“ ”相矛盾 ∴AB ≠AC 反证法原理:先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然后 推导出与定义、基本事实、已有定理或已知条 件相 的结果,从而证明命题的结论一定 成立,这种证明的方法叫 。 4、活动四:再次感受反证法的应用 (同学们自行阅读P9例3,再次感受反证法 的原理) (学生同伴交流学习,教师适当点拨) 课堂达标 训练(5至 8分钟) (要求起 点低、分 层次达到 课标要 求)。 1.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D 在AC 上,且BD =BC =AD ,则∠A 等于 ( ) A .30° B .40° C .45°D .36° 2、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角大于或等于60°”时,第一步应假设 。 3、完成第9页随堂练习第1、2题. (学生练习巩固,教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 行分析与点拨) 学习小 结,引导 学生整理 归纳 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 ,简述成 。 2、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中至少有一 个角大于或等于60°”时,第一步应假 设 . D B C E A

等腰三角形学案

八年级数学12.3.1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 编写教师:辛月敏班级:学生姓名:使用日期:学习目标:1、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学习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 学习难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的理解及其应用。 一、知识回顾 1、下列图形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圆 B.长方形 C.线段D.三角形 2、怎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答: 3、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相等的两边叫,另一边叫 两腰的夹角叫,腰和底边的夹角叫 4、如图,在△ABC中,AB=AC,标出各部分名称 二、学习新知 探究三角形的性质 1、探究:教材P49 把活动中剪出的△ABC沿折痕AD对折,找出其中重合的线段和角,填入下表2、归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性质1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相等(简写成“”) 性质2 等腰三角形、、互相重合。 3、证明以上性质: 在△ABC中,AB=AC,作底边BC边上的中线AD。 在△ACD和△ABD中 ∵ ? ? ? ? ? = = = ______ _____ ______ _____ _____ _____ ∴≌() ∴= 由△ACD≌△ABD,可得∠BAD=∠CAD从而AD平分;∠BDA=∠CDA, 从而A D BC;CD=BD;从而AD为BC边上的。 例1、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 三、巩固提高 1、(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110°,它的另外两个角的度数是 (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它的另外两个角的度数是 2、练习:教材51页练习第1题,第2题,第3题。 3、作业:教材56页习题第2题。 重合的线段重合的角 D C B 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