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计量学的几个定律

科学计量学的几个定律

科学计量学的几个定律
科学计量学的几个定律

科学计量学的几个基本定律

1.描述文献增长定律——普赖斯指数

文献增长定律是描述文献数量随时间而有规律地增长。令F表示文献数量,t表示时间,则文献增长定律的数学表达形式为:

F=

f

)(t

式中)(t f的总趋势满足t增大时,F也应相应增大。描述文献增长规律的主要函数是:线性函数、指数函数、逻辑曲线函数等。其中以D.J.普赖斯(Price)建立的指数增长定律最为著名

bt

)(

F=

ae

t

式中,)(t

F为某年)(t的文献累积数量;t为时间(以年为单位);b为文献持续增长率,即每一年文献的增长率。

(半对数坐标,直线实际上指数曲线经对数转换后的结果)

图:《化学文摘》年度文献累积曲线

图:1600—1950年代科学发明的指数增长(据赵红洲)

指数增长规律只有在没有限制或干扰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如果受到智力的、物质的和经济的限制,普赖

斯指出文献增长更趋于逻辑曲线。苏联学者弗勒杜茨和B.纳利莫夫提出了著名的逻辑曲线方程式

bt ae K

F -+=1

式中,F(t)表示t 年的文献累积量,K 为F(t)增长的最大值,a 与b 为参数。

2.描述文献老化规律──半衰期,普赖斯老化指数

对于科技文献来说,除物理形态上的破损、载体的变质,随时间流逝,文献所载的科技信息逐渐过时,以致于文献本身不再被使用。老化的量度主要有:

(1)半衰期:所谓半衰期是一个时间概念,意指在该时间内发表了某一学科或领域正在被利用的全部文献一半,或者目前所利用的文献的一半是在该时间内发表的。

进行文献老化研究,可采用引用文献分析法,它是对收集文献后而所附参考文献进行研究。

例如,为了对我国化学期刊文献的老化规律进行研究,首先收集某一年,例如1988年出版的重要化学期刊40种,共得到了2000篇有关论文,然后再统计每篇论文后面所附的参考文献(或称引文),共得25000条参考文献。再按其出版年代进行统计,其结果可用图形表示。图中纵坐标代表引文量,可以采用绝对数量亦可采用相对数量来表示;横坐标为引文出版年龄,所谓出版年龄是指被引文献出版年代与其被引用年代之差。

图:引文量按时间分布曲线

若将上图中纵坐标换为引文累积量,则可得如下图形

图:引文累积量按时间分布图

(2)普赖斯指数:1971年提出。规定年限不超过5年的文献引文数量同引文总量之比作为指数。依据这一指数,可将所有被利用的文献分成两大类:档案性文献、现时应用的文献.年龄超过5年仍被引证的文献则属于现时应用的文献。

例:有A、B两个学科,研究其引用文献的情况。(假设研究时间为2004年底)A学科:假设全部引用文献共674篇,其中发表于近5年的文献为

409篇文献

B学科:假设全部引用文献共2419篇,其中发表于近5年的文献为

1796篇文献

则A学科的普赖斯老化指数为:409/674=60.68%

B学科的普赖斯老化指数为:1796/2419=74.25%

3.论文作者分布规律──洛特卡定律

关于科技文献作者分布规律的描述方式很多,它们的主要目的是考察科技人员的著述能力与文献量之间的关系。其中最著名的是洛特卡定律。

1926年末,美国一家人寿保险公司的统计员A .J .洛特卡(Lotka),以《化学文摘》和《物理学史一览表》为来源资料,考察了1907—19l6这10年间的累积索引。他得出撰写x 篇论文的作者相对频率y(x)的公式

n x C x y )(

格特卡指出“这两个例子表明的指数近似等于2.0。”于是,上式被C .K .齐普夫(zipf)称为“倒平方定律”。但是后人的继续研究表明,指数2仅是一个特例。1974年,J .维拉奇,对不同的学科而言,n 可以从1.2浮动到3.5以上。

根据所得到的结果,洛特卡是这样描述科学工作者人数与其所著论文之间关系的:“……写两篇论文作者数量约为写一篇论文作者数量的1/4;写三篇论文的作者数量约为写一篇论文作者数量的1/9;而写一篇论文作者的数量约为所有作者数量的60%。”科学工作者对科学贡献量的差异是非常大的。大约有60&的人,在其一生中仅发表过一篇论文,而发表论文数量在10篇以上者不足全部作者的1%。

此外,普赖斯的一项研究也支持了上述结果:

4.科技文献离散定律──布拉德福定律

科学论文在科技期刊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少数期刊中“拥挤”着大量的论文,大量的期刊中“稀释”着少量的论文。1934年英国文献学家S.C.布拉德福(Bradford)明确地指出这种倾向:“对某一主题而言,将科学期刊按刊登相关论文减少的顺序排列时,可以划分为对该主题最有贡献的核心区,以及含有与该区域论文数量相同的几个区域。每个区域里的期刊数量成2

:

n”。(布拉德福定律)(n 是经验数据,布拉德

:1n

福推算n=5)

根据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他猜测,专业文献除密集地登裁于相应的专业期刊(约占1/3)外,还登载于大量的专业边缘(相关的)期刊(约占1/3)和更一般化的期刊(约占1/3)。

(图中:X:期刊累积量的对数;Y相应论文数量的累积量

α为第一区期刊数累积量β:为第一区和第二区期刊数累积量;

γ为一区二区三区期刊数累积量)

例:我们将某一年发表某学科(流媒体)的期刊论文全部收集齐全(只要有一篇就进行统计),然后按照各

期刊发文量的多少将期刊降序排列。假设全部论文数量为1504篇。

期刊1 期刊2 期刊3 期刊4 期刊5 期刊6 刊7…期刊8 期刊9 期刊10 ……期刊期刊期刊……期刊102篇 84篇 79篇 74篇 70篇 50篇 43篇…37篇 28篇 28篇…… 5篇 4篇 4篇…… 1篇(502篇,约占1/3)(499篇:约占1/3)(503篇,约占1/3)核心区相关区一般区

核心区:期刊数P1=7 (约占总期刊数的3.23%)

相关区:期刊数P2=35 (约占总期刊数的16.13%)一般区:期刊数P3=175 (约占总期刊数的80.65%)

(总期刊数为217种)

《科学与技术》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版

科学与技术复习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自然界中一切物体的相互作用,都可能归结为四种基本的相互作用,即引力、弹力、电磁力和( C )相互作用。A.地磁力 B.分子力C强力 D.结合力 2.基因是含特定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是( D )的最小功能单位。 A.细胞 B.蛋白质 C.氨基酸 D.遗传物质 3. 1996年,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多利面世,这是世界上首次利用( A )技术而培养出的克隆动物。 A.细胞核移植 B.细胞融合 C.细胞培养 D.细胞膜嫁接 4.由无数恒星和星际物质构成的巨大集合体称为( A )。 A.星系 B.星空 C.星云 D.星际 5.光纤通信利用光纤来传送( C ),它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 A.电 B.声 C.光 D.机械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6.科学是技术发展的__理论__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他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7.我国863计划中,被评选列入该纲要的8个技术群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海洋技术。 8.新技术革命的兴起是以__信息技术为先导的。 9.板块构造说的理论是在__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的。 10.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了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1.核能是在原子核变化过程中,从变化前后原子核质量亏损的质量差转化来的能量。 12.纳米材料就是用特殊的方法将材料颗粒加工到纳米级(lo-g 米),再用这种超细微粒子制造的材料。 13.地球外部圈层结构指地球外部离地表平均800千米以内的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14.物质生产力一(劳动者十劳动资料十劳动对象十管理+……)高科技。四、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5.简述科学认识发展的动因。 (1)科学认识发展的外部动因(8分) 恩格斯曾经指出:“经济上的需要曾经是,而且越来越是对自然界的认识进展的主要动力”。 一般地说,在19世纪中叶以前,科学是落后于生产和技术的,它的发展是在生产需要的推动下进行的。而从19世纪下半叶以后,科学理论研究不仅走在技术和生产的前面,还为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开辟了各种可能的途径。进入二十世纪以后,现代科学产生了空前的先行作用,科学变成了超越一般技术进步的因素。 (2)科学认识发展的内部动因(7分) 科学作为系统化的理论知识体系,有其自身的矛盾运动和继承积累关系。科学发展的内部矛盾运动是它的内部动力。它表现为: 1)新事实和1日理论的矛盾。 2)各种不同观点、假说和理论的矛盾。 16.简述新材料发展的方向。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总是不断地对材料提出新的要求。当今新材料的发展有以下几点: (1)结构与功能相结合。即新材料应是结构和功能上较为完美的结合。(3分) (2)智能型材料的开发。所谓智能型是要求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 模仿生命体系的作用,既具有敏感又有驱动的双重的功能。(3分) (3)少污染或不污染环境。新材料在开发和使用过程中,甚至废弃后,应尽可能少地对环境产生污染。(3分) (4)能再生。为了保护和充分利用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开发可再生材料是首选。(2分) (5)节约能源。对制作过程能耗较少的,或者新材料本身能帮 助节能的,或者有利于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新材料优先开发。 (2分) (6)长寿命。新材料应有较长的寿命,在使用的过程中少维修或尽可能不维修。(2分)、 五、论述题(共30分) 17.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19世纪的下半叶,马克思在考察了近代欧洲科学技术发展和产业革命的历史以后,提出了生产力包括科学技术的著名论断。邓小平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邓小平同志的论断强调了在现阶段科学技术不仅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当今,高科技及其产业不仅可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而且高科技领域的每一个突破都会带动一大批新产业的建立,深刻地改变着传统产业的技术面貌。因此,两者的关系应该是指数规律,即:物质生产力一(劳动者十劳动资料十劳动对象十管理+……)高科技。显然,这是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最直观描述。(15分) (2)科学技术进步改变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18世纪中叶产生的蒸汽技术革命,导致了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以电能的开发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电力技术革命,在世界范围展开了新的工业革命的浪潮。20世纪下半叶,以微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为核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已经拉开帷幕,科技进步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比过去显得更加强烈。科学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的另一方面,也改变着人的生活方式。在科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改变着人的知识能力,创造了现代文明。导致了整个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着深刻的改变。(15分) 科学与技术复习试题试卷号1177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1.科学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动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存在于科学外部的,是社会的经济发展-需要;二是存在于科学内部的,是科学认识本身的逻辑。 2.原子核的半径约为__10 -14__m。 3.基因是含特定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 4.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本质和发展的一门新兴生物学科。 5.宇宙中最主要天体类型是恒星和星云。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材料是人们用来制造有用物品的各种( D )。 A.元素 B.分子 C.原子 D.物资 2.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是( B )。 A.染色体复制 B.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的确立 C.核酸组成 D.遗传因子 3.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是地壳、地幔和( B )。 A.地貌 B.地心 C.海沟 D.内核 4.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是( B )技术。 A.超导 B.微电子 C.纳米 D.生物 5.安全炸药的发明者( D )。 A.爱因斯坦 B.达默 C牛顿 D.诺贝尔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电力革命指从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新兴的电能开始作为主要的能源形式支配社会经济生活。 2.纳米材料就是用特殊的方法将材料颗粒加工到纳米级(10_9

《科学管理理论》的思考

著作理论来源:[美]F·泰罗著,《科学管理原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 《科学管理原理》的理论思想 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泰罗系统地提出了科学管理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以及科学管理的具体方法。 在科学管理的基本思想方面,泰罗提出了专业分工、标准化、最优化、等一些管理思想。 在科学管理的基本内容方面,泰罗对企业作业管理、组织管理等进行了全面阐述。其中包括对工人的挑选和培训、标准作业条件、明确规定作业量、建立激励性的差别工资报酬制度。 在管理科学的方法方面,泰罗提出了定额管理、差别计件工资制、挑选并合理使用第一流工人以及如何进行标准管理的一系列具体的步骤与方法。 泰罗在本书中立足于美国当时资源浪费严重,劳动生产率低下的事实,着眼于企业的基层管理,提出了科学管理原理。他认为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使劳资双方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益,。而实现这一目的的方式只能是高的劳动生产率。即每个工人都下定决心每天努力作出尽可能多的工作。然而,事实上绝大多数工人却有意识地反其道而行之。泰罗认为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有三个: 1.工人中普遍流行着一种谬见,认为如果他们全速工作,就会使大量工人失业,从而造成对整个行业的巨大伤害。 2.目前通行的的管理体制缺陷甚多,以致“怠工”和“磨洋工”成了工人为保护自身最大利益而必须采取的一种防卫手段。 3.凭效率底下的经验法则行事,这是各行各业中普遍存在的情况,由于这种做法,浪费了工人的很大一部分努力。 因此,泰罗认为必须采用科学管理来代替传统的经验法则。科学管理是建立在劳资双方利益一致的基础之上的。他要求企业的每一个成员充分发挥最高的效率,争取最高的产量,实现最大的利益。这既阐明了科学管理的真正内涵,又综合反映了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 一.科学管理的原则 第一,开发一门新的科学,以专门研究工人工作的每一个组成部分,并以次取代昔日粗糙的经验法则。 第二,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而在过去,则是由工人任意挑选自己的工作,并根据其各自的可能进行自我培训。

浅谈默顿科学社会学的知识观(一)

浅谈默顿科学社会学的知识观(一) 论文关健词:双顿科学社会学知识社会学知识观 论文摘要:双顿科学社会学在对知识社会学批判的基础上开创了一种对科学的新的研究路径,其研究基.氛是对科学知识的实证一功能主义分析,在这种知识观的基础上,形成双顿传统。 一、知识杜会学的知识观 “知识社会学是科学社会学的前身或发展的最初阶段。知识社会学一般是指考察观念与社会结构和社会过程的关系,或知识与社会实在之间的相互影响的学科。“知识社会学是与这样一种假说一起出现的,这个假说认为:即使是真理也可以从社会方面加以说明,因为它们与它们出现于其中的历史上的社会有着联系。默顿说,“马克思主义是知识社会学的风暴中心”。马克思的认识论对知识社会学产生了重大影响。马克思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命题。人类对自然的改造中创造自己的生存方式,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社会关系,同时也创造了关于这个世界的知识。知识作为一种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工具,它依赖于人的存在,反映了人的利益。马克思说:“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在这些变革时,必须时时刻刻地将下面的两者区分开来:一种是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人民借以意识到的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这里马克思实际上对知识做了两种区分:自然科学和意识形态。 曼海姆继承了马克思的思想,形成知识社会学中的马克思一曼海姆传统。曼海姆认为:“实际思想的出现和结晶在许多方面受各种各样纯理论因素影响,这些因素与纯理论因素相反,可以被称作存在的因素。这种存在决定思想,也不得不被看作是事实。曼海姆拓展了马克思存在的概念,由此涵盖世代教派、职业群体等因素;取消经济因素在决定人类思想结构中的独一无二的地位。在这之后,曼海姆又将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的关注扩大至一般知识。认为:“人类思想结构本质上都含有意识形态的性质,任何有关真理的声称不过是一种自欺。 曼海姆主张在自然科学和文化间区分,自然世界的现象及其之间的关系是永恒不变的,对这类客观现象的正确知识只能凭借超然观察对感性事实的信赖,以及精确的测量获得。文化知识则依赖于一个时期的群体对文化现象的理解。这样曼海姆的知识观实际上区分了自然科学和文化科学两种知识状态。把自然科学看作是知识社会学的特例,知识社会学的主要任务只是对文化知识做社会性的考察,去说明像美学、道德、哲学体系等这类专门知识。 二、默顿科学杜会学的认识论 默顿在批判知识社会学范式的基础上开创了科学社会学,形成了新的研究“范式”。 1.默顿继承了知识社会学实证主义的科学观 知识社会学和默顿的科学社会学派都坚持实证主义科学观。科学的目标是拓展准确无误的知识,默顿在科学的规范中列举出普遍主义、公有主义、无私利性、有条理的怀疑主义作为科学的精神气质。普遍主义是指关于真相的断言必须服从于先定的非个人性的标准,要与观察和以前被证实的知识相一致。就是说(科学)知识的合法性要么符合其内在逻辑,要么与实在相符。有条理的怀疑更要求在科学家接受或承认已有科学成果的过程中,防止人和社会因素对科学的干扰。后来默顿学派又列举出了情感中立、理性精神客观性、无偏见性等,把这些列人科学的精神特质,这是典型的实证主义的科学观,这点实际上与曼海姆对科学的定位相同。默顿开始对科学做社会学的经验性研究。默顿的博士论文《17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中提出了著名的默顿命题:清教与科学的关系假说;经济、军事对科学研究范围的影响。默顿运用引证分析、内容分析、集体传记研究等计量分析对英国的17世纪近代科学兴起的特殊时期进行了经验性的考察。默顿后期对科学奖励系统、科学评价的分析更是经验性研究的典范。

论科学技术的文化计量

论科学技术的文化计量 摘要:文化的进步要求,必须对全部科学技术及其应用进行文化价值的衡量和计量,是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所需,也是科学计量学的重大课题。本文是就中国计量文化的博大精深、计量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就如何加强计量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核心内容经行阐述。 关键词:科学技术文化计量措施 引言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更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挖掘计量文化内涵,加强计量文化建设,已经成为了时代发展的需求。 1 中国计量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其中也包括了具有东方文化的特点计量文化,中国的古典文学、音乐和计量单位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在原始社会末期已经产生了音乐。音乐中的音调等规定称为“音律”在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的《尚书》中有记载,舜继承帝位之后,到各地巡视,他来到泰山下的岱庙,为了安抚百姓,协同四季之日月,统一了律法,又下令统一了音律和度量衡。把度量衡和音乐中的音律联系在了一起。可见音乐和度量衡关系的密切。基于中国的文化特点,许多典故被概括为成语,与长度单位有关的成语有:鼠目寸光,毫厘不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入木三分、一落千丈千里、迢迢一日千里等与其他计量单位有关的成语有五光十色、分秒必争、五彩缤纷一刻千金等。唐代的诗歌是中国古典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唐诗中涉及计量单位的为数众多。李商隐的《无题》: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白居易的《卖炭翁》:一车炭重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孟郊的《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计量单位的妙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为唐诗增色不少。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一棵耸入云天,熠熠生辉的巨树。那么计量文化就是它充满智慧的一个枝杈。在学习计量知识的

科技政策学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科技政策学试卷(作业考核线上) B 卷学习中心:院校学号:姓名 (共页) 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对错,将其标号填入该题后的括号内,正确填√,错误填×,每题1分,共10分) 1、在近代以前,技术依附哲学,科学依附工匠。(×) 2、近代以后,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呈现两条平行线。(×) 3、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面临空前困境的天才预言一发表就得到了世人的认可。(×) 4、自主创新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必由之路。(√) 5、《美国竞争法案》被誉为美国21世纪科学事业发展的路线图。(√) 6、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7、2006年的第四次全国科技大会上胡锦涛做了“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 国家而奋斗”的讲话。(√) 8、我国于1977年恢复重建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9、自然科学基金管理、青年科学基金管理、科技开发贷款项目管理、科学事业费管理等属于 科技运作调控政策科技投入调控政策。(×) 10、宏观、中观和微观的科技政策属于科技政策动态纵向结构。(×) 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将其答案标号填入该题后面的括号内,每题1分,共10分) 1、当前世界科技发展的主要特点是科学、技术、(A)一体化趋势更加显现。 A)生产 B)销售 C)教育 D)研究 2、科技政策的分类( A ) A)科学政策与技术政策 B)科学政策与政府政策

C)技术政策与国家政策 D)国家政策与模糊政策 3、美国在( B )年成立国家宇航局,负责制定国家狂减发展计划。 A)1930—1940 B)1957—1958 C)1960—1963 D)1964—1966 4、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思维是要打破(D ) A)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 B)以点带面的晕轮效应 C)刚愎自用的经验思维 D)迷信权威的僵化思维 5、以下哪一个不是21世纪世界各国科技政策的共同特点( D ) A)加强研究设施建设 B)开发人力资源 C)增加科技投入 D)变革组织体制 6、日本科技战略转变意味着( C ) A)模仿—原始创新—自主创新 B)自主创新—模仿—科技发明 C)模仿—自主创新—原始创新 D)自主创新—科技发明 7、“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在第几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提出的(B) A)第一次 B)第二次 C)第三次 D)第四次 8、我国至今仍不是科技强国的根本原因是(C) A)体制机制存在弊端 B)科技投入不足 C)创新能力薄弱 D)科学研究质量不高 9、我国迎接21世纪挑战的科技工作发展指导方针是( C ) A)“全面安排,突出重点” B)“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 C)“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D)“有所为、有所不为,总体跟进、重点突破,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 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 10、目前公认的创新型国家的特征中,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 C )以下 A).40% B)35% C)30% D)25% 三、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将其答案标号填入该题后面的括号内,每题2分,共20分。) 1、科技政策按科学技术活动划分包括(ABCD) A)科技研究与发展政策 B)科技服务政策 C)科技教育与培训政策 D)科技创新政策 E)科技扶持政策 2、从科技政策的动态运行上,科技政策包括( ACD ) A、战略层面的高层决策 B、战术层面的执行决策 C、管理层面的计划组织 D、执行层面的具体实施 E)科技规划政策 3、美国科学基金会的计划包括( ABC ) A)基础研究计划 B)科学教育计划 C)应用研究计划 D)国内合作的计划 E)航空航天计划 4、影响创新能力的因素有(ABCDE ) A)环境 B)制度 C)机制 D)个性 E)思维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数据库软件采购项目 2012年12月

目录 第一部分软件采购需求 (3) 第二部分资质要求 (4) 第三部分系统集成服务 (4) 3.1 系统集成服务范围定义 (4) 3.2 服务内容清单 (4) 3.3 项目验收 (5) 第四部分售后服务、技术支持与培训 (6) 4.1 售后服务 (6) 4.2 技术支持与服务 (6) 4.3 培训 (6)

第一部分软件采购需求 1、在原厂售后服务基础上,要求供应商提供三年技术支持服务; 2、所投产品为原厂商正品行货; 3、中标后,10个工作日内到货,3个工作日内完成所有产品部署安装; 4、针对以上服务内容进行逐条应答。

第二部分资质要求 1.投标公司需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需提供加盖公章的证书扫描件; 2.投标公司需有类似供货项目案例,需提供加盖公章的合同复印件; 3.投标公司须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有生产或供应能力的中央政府采 购协议供应商; 4.投标公司需具备工信部颁发的系统集成资质证书,提供加盖公章的证书 扫描件; 5.投标公司需是项目主要产品的高级认证代理商,提供加盖公章的证书扫 描件; 6.投标公司需提供原厂商售后服务承诺函原件; 第三部分系统集成服务 3.1系统集成服务范围定义 1)服务要求:服务商提供本次采购所有产品的实施计划和安装部署,按照用户 要求,将SQL Server服务器采用故障转移群集模式部署,合理规划数据迁移和实现数据大集中,协助用户进行数据库与现有业务系统的集成工作,在完成集成工作以后,进行相关业务系统集成测试工作,并对测试过程中系统平台出现的相关故障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涉及与本次项目相关的已有设备系统,服务商应负责实现用户需求的相关调试和配置。 2)服务地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3)服务时间:合同签订后10个工作日到货,到货后3个工作日内完成所有产品 的安装调试、应用测试等服务内容;培训的具体时间须与用户协商后确认; 售后服务期限为验收通过后3年。 3.2服务内容清单

科学与技术的异同与关系

选题2谈谈科学与技术的异同与关系 区别: 1. 科学与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不同 科学要解决的问题是一个事物的内在原理,倾向于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而技术则常常针对某一具体的问题,侧重于对具体问题的解决,倾向于回答“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2. 科学与技术的形态不同 科学更多的表现为理论的形态,而技术更多的表现为具体实物的形态。 3. 科学与技术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人才、技能不同 科学家需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深厚的专业研究,善于观察和发现问题,勤于思考,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能够专心致志投入科学研究;而技术专家则需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对实际工程有着敏锐的把握,对本行业、本领域的发展情况、所存在的问题有着清晰的认识。 4.科学与技术评价的标准不同 对科学进行评价,侧重于其正确性,即进行真理性评价,而对技术进行评价则侧重于其价值型,关注技术所创造的价值。 5. 科学与技术的管理方式不同 科学成果是公开的、无私的,可以被所有人共享的,属于全人类,且其管理比较松散;而技术的管理则比较严格,国家使用专利的方法对技术成果予以保护,侵犯他人的专利与知识产权是违法行为。 相同点 1. 创新性 无论对于科学还是技术,创新性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没有创新性的研究是没有价值的,是对投入资源的浪费。 2. 严谨性 具体包括实验数据的严谨、推理过程的严谨、得出结论的严谨。只有具有严谨性,才会被他人认同。 3. 可重复性 对于科学,没有可重复性意味着科学成果不可信;对于技术,没有可重复性意味着技术成果没有实用价值。 关系: 1. 科学指导技术 科学为技术发明提供理论基础,一项崭新的科学发现可能伴随着大量的技术突破。科学原理通过应用性研究可以转化成为技术原理。 2. 技术是科学的实践 如果说科学是“认识世界”,那么技术就是“改变世界”,科学通过技术得以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又会发现新的科学问题,不断推动科学的进步。技术的进步为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动力,从而也提高了科学研究的条件,为科学研究提供动力。 3. 两者相互渗透、密不可分 科学与技术的职能是相对的,在很多方面它们是相互关联、相互交融的。两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为什么说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为什么说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答:管理是一门科学。 具有科学的特点,以反映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而且,作为总结管理规律的管理学所具有的特点也足以证明管理是一门科学。 (1)客观性。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组织的管理活动,它从客观实际出发,揭示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它是一种科学知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真实反映。 (2)实践性。管理学是从实践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它所包含的知识都是人们多年来实践经验的总结,它的直接目的就是有效地去指导实践。 (3)系统性。现在的管理学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理论,这是通过对大量的实践经验进行概括和总结发展而成的。管理学的各个章节所包括的内容相互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从而形成了一个合乎逻辑的系统。 (4)发展性。管理学是处于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当中,因为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管理学不可能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它要在发展中不断充实、完善,有些内容还要进行修正,使之能够更有效地去指导实践。 管理是人类重要的社会活动,存在着客观规律性。它是以反映管理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 如果不承认管理的科学性,不按规律办事,违反管理的原理与原则,随心所欲地进行管理必然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导致管理的失败。 管理又是一门艺术。它是指利用系统化的知识和技术并根据实际情况激发灵感、发挥创造性的技巧和诀窍。 由于管理对象分别处于不同环境、不同行业、不同的产出要求、不同的资源供给条件等状况下,这就导致了对每一具体管理对象的管理没有一种惟一的完全有章可循的模式,特别对那些非程序性的、全新的管理对象,则更是如此,从而造成了管理活动的成效与管理者对管理技巧的发挥具有很大的相关性。事实上管理者对这种管理技巧的运用与发挥,体现了管理者设计和操作管理活动的艺术性。另一方面由于在达成资源有效配置的目标与责任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管理方式、手段多种多样,因此在众多可选择的管理方式中选择一种合适的用于现实的管理之中,这也是管理者进行管理的一种艺术性技能。 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这种科学与艺术的划分是大致的,其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说它是科学,是强调其客观规律性;说它是艺术,则是强调其灵活性与创造性。而且,这种科学性与艺术性在管理的实践中并非截然分开,而是相互作用,共同发挥管理的功能,促进目标的实现。 对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并不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不注重管理的科学性而只强调管理工作的艺术性,将使管理表现为随意性;不注重管理的艺术性而只强调管理的科学性,管理科学将会是僵硬的教条。管理的科学性来自于管理的实践,管理的艺术性要结合具体情况并在管理实践中体现出来,二者是统一的。 、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并不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所以,管理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在管理科学性基础上,管理的艺术性才有了施展的于管理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对待与处理,我认为其科学性是前提,是最基本的保证,只维舞台。管理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并不矛盾,正如孔茨所言:“最富有 成效的艺术总是以对它所依借的科学的理解为基础的。因此,科

浅谈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及启示

浅谈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及启示 摘要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是关系到人类命运走向的两个重要课题。本文阐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涵义,及其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并针对目前我国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现状,从宏观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关键字科学技术社会启示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是关系到人类命运走向的两个重要课题。回顾20世纪以来人类历史发展与科学技术的竞争,更加深刻地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和“牵引机”,而人类社会发展又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实验室”和“加速场”,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可以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涵义 (一)科学技术的概念 关于科学与技术的含义很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论文采用的是马克思的观点,认为“科学”的涵义包括四个方面:第一,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即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的能动认识和改造关系;第二,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第三,科学是生产力;第四,科学既是观念的财富又是实际的财富。认为“技术”是指人类为满足自己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以及其他非生产活动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或发明的一切物质手段及方法的总和。[1] (二)社会的概念 马克思认为社会不是别的,它就是人与人的关系。这包括三个基本方面:第一,从直接的人与人来看,一个人的肉身生存直接来源于作为对象的另一个人的赋予,———或者自然的赋予,这都是一回事,因为自然具有人的本质。他作为人的生命则直接来源于无数人的赋予。而这种赋予同时也赋予了赋予者自身以生命。这种“赋予”绝不是来源于某种“之间”,而是确有所源。第二,从人与物的关系来看,“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从而社会的物具有双重的人格。第三,从人与自身的关系来看,即从内在历史方面来看,“五官感觉的形成是迄今为止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因为“历史本身是自然史的即自然界生成为人这一过程的一个现实部分”。 [2] 以上阐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概念,在当今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正确理解它们的涵义,以及把握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是必要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基本现点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通过对人类科学与技术实践历史的研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论,并以此作为观察社会、研究问题、建立理论的主要依据之一。其中心是阐明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揭示科学技术的本质属性、发展规律及社会作用,其中许多深邃的思想和

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

---------------------------------------------------------------最新资料推荐------------------------------------------------------ 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 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科学技术的普及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着独特的作用。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一个国家、地区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从根本上决定这个国家、地区生产和文化的发展水平,决定着这个民族的创造能力。 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的关系。 科技创新是国家、地区综合竞争力的关键,而科学技术普及是科技创新的前提和基础。 科技创新和科学技术普及是一体两翼,两个轮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是科技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共同推固动着生产力的发展移。 科技创新是在科沪技前沿不断取得新义的突破,而科学普修及则是科技创新的薄一个重要基础。 科晃学技术的普及是科阿学技术第一生产力涡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裤的必经环节,没有填科学普及,也就不羞可能有持久的科技酱创新。 我们绝不能坚只重视科技创新,蛰不重视科学普及,馋更不能只要科技创挡新而不要科学技术桨普及。 科技创瞩新和科学普及在经窑济社会发展中的作道用。 科技创新是经相济发展的源动力,殉而科普是经济发展燥 1 / 4

的助推器。 在知识逛经济初现端倪的今樱天,科学技术突飞戌猛进,知识创新步育伐不断加快,人才庐和科技已成为支撑纺现代经济增长的最前重要基础。 有一份各资料显示,英国在镇 1660 年-17 珐 30 年拥有了世界毛上 40%的科学成旱果,因此,当时的越英国国力最强大。 荆美国 1950 年拥前有了世界上 57% 拧的科学成果,因此队至今一直成为世界夺头号经济强国。 从磨这个方面分析,在扼我们发展经济,增瞻强国家、地区综合芥实力中,以下趋势舌十分明显。 一种趋垮势是从重视财富的征现实增量、转向财沏富的潜在增量。 潜卢在增长是什么?就歇是科学技术。 第二亏种就是从重视物质郭资本等有形财富,掏转向技术、人才等矾无形财富。 第三种恨就是设备引进转向瞳重视管理、技术软按件引进。 如果从认屿识的角度来看,科认技创新是国家综合课竞争力的关键,而信科普工作就是将科谈学技术大众化、应堂用化、普遍化,任影何一项科学技术要墓为人们所掌握,转陈化为巨大的现实生秒产力,一定离不开褐科普工作,科技创疡新的目的,就是通省过科学技术普及进椅而转化为生产力。 线因此,我们要像重辈视科技创新那样重茸视科普工作,

2021大连理工大学科学学与科技管理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虽然是一些老生长谈的话,但还是想把我考研复习方法分享给你们。 政治用的是李凡老师《政治新时器》一套资料。知识点没有全背,选择题来回刷了4遍,大题就是背背背了,每天晚上两小时,背到嗓子痛,哈哈哈!说起来题目具体是啥我已经忘记了,但是网上肯定会有的,很容易就能搜到,这里讲一下注意事项。拿到题后,百分之百会做,知道答案我觉得是不太可能的,这时候背过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派上用场了,所以还要讲的是,背是要背的,但重要的是要理解,理解了以后就可以将其灵活地用在各种题目中。最后要讲的还是字体!字体!字体!重说三! 英语单词部分,《一本单词》这本单词书汇合历年真题出现的高频词汇,特别适合平时记忆单词使用。对于单词的记忆,应该贯穿考研全过程。初期,这本单词书适合反复记忆,按照自己的习惯制定一个周期循环,我当时是把这本书单词记忆了两遍。对于自己平时在真题中遇见的陌生单词主要指阅读理解部分,也要标注并查清然后整理在笔记本上,我后期就是背诵记忆的真题中的陌生单纯。你要记住:宁可真题反复做,也不做模拟题。英语真题的质量真的是模拟题无法比拟的,对于真题一定要反复运用。 关于阅读,考研英语流传一句话:得阅读者得天下。当你开始做真题的时候,一定要先从阅读理解入手,这里推荐《木糖英语真题手译版》。阅读理解一般按照考试时间,我选择在下午做,第一遍开始做的时候是每下午两篇,做完之后查单词然后对照译文进行翻译,接着按照思路看答案解析,最后进行笔记整理,这一阶段需要花费时间比较多,但却是最重要的基础一步。我因为时间有限,所以只做了05-17年的阅读理解,年数不在多,关键看你的解题思路对于阅读运用和把握。进行完第一遍之后,我看了蛋核英语的课程,我第二遍完完全全里面的思路进行练习,在这一阶段切实感受到了思路对于阅读的重要性。当然对于考研期间阅读理解的遍数问题,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进行规划,我一共进行了三遍,关键是每进行一遍都有自己的效果即可。 提醒大家的是,一定要注意改正和整理环节,不是做完就完事了。改正和整理甚至有时候大约练习,弄明白每个题目的解题方法,养成整理笔记的好习惯。真题哪怕是做五遍也不为过,尽量留一年或者两年真题留着最后考前进行模拟,英语学习贵在坚持,哪怕专业课任务再繁忙,也得留出一定时间给英语。否则,

从科学知识的不同解释模式解析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发展

从科学知识的不同解释模式 解析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发展 论文关键词:科学知识;非对称性解释;对称性解释;新对称性解释;科学知识社会学 论文摘要:从传统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对科学知识的非对称性解释到布劳尔对科学知识的对称性解释,标志着科学知识社会学学科的建立,而从布劳尔对科学知识的对称性解释到拉图尔的新对称性解释,则标志着科学知识社会学发展的重要转向。 在科学知识社会学(SSK)之前,无论是逻辑经验主义、曼海姆知识社会学,还是默顿的科学社会学,都曾经试图探究科学知识的本性。他们所作的解释与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相关解释可谓格格不入。前者认为科学知识截然不同于其他人类文化形态,两者不能相提并论。而后者则坚持对包括科学知识在内的所有知识进行对称性解释。从非对称性解释到对称性解释,这是科学知识社会学得以确立和发展的重要前提。 一、传统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对知识的不对称解释 自启蒙运动时起,整个知识体系就被划分为两类,即“纯知识,,( Pure Knowledge)和“不纯知识”(Impure Knowledge) o“纯知识”指不受社会因素影响,不受历史条件制约的客观知识或实证知识;“不纯知识”则指受社会因素影响,受历史条件制约的主观知识。启蒙运动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将科学知识视为带有某种优越性的特殊知识。百科全书式的人物狄德罗(D · Diderot)

就是这一思想的典型代表。这种思想后来又被迪尔凯姆(E·Durkheim)、曼海姆(K·Mannheim)等学者所推崇和加强,如曼海姆曾经将知识划分为“精密科学”和“社会科学”,所谓精密科学即指自然科学。“知识的二分法”传统由此形成,随之而来的是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解释上的不对称关系,即自然科学知识是客观的、不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而社会科学知识是主观的,受社会因素影响和制约。因此,曼海姆知识社会学中的“知识”一词就有了特殊的含义,它仅严格限于社会科学知识,而自然科学知识则享有特权,免于社会学解释。 关于知识的不对称性解释在以后的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研究中得到延续,科学知识的精确性和可靠性被进一步强调,其区别于其他知识形式的特殊性和优越性也逐渐被接受。20世纪20年代兴起的逻辑经验主义对科学知识的本性作了系统的解释:科学知识是实证的、客观的,观察独立于理论,观察陈述严格区别于理论陈述,判断知识是否科学的唯一标准应该诉诸于经验事实。可以说,逻辑经验主义关于科学知识本性所作的解释是当时乃至其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的标准解释,他们的科学合理性理论也被称为“标准的科学合理性理论”。 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科学社会学对科学知识本性作出了如下解释:科学知识是确定无误的。科学家在从事科学知识生产时必须遵守某种“科学良知”—某种制度化的关于科学家行为的社会规范,即传统的默顿科学社会学积极鼓吹和倡扬的“科学的精神气质”:普遍主义、公有主义、无私利性和有条件的怀疑主义。这四类制度性的规范来自于科学的制度性的目标—扩展被证实了的知识。而“知识是经验上被证实的和逻辑上一致的规律的陈述”。在默顿看来,科学的精神气质存在的必然性“不只是因为它们在方法上是有效的,还

科技政策学B孙萍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科技政策学试卷(作业考核线上) B 卷学习中心:院校学号:姓名赵雯 (共页)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对错,将其标号填入该题后的括号内,正确填√,错误填×,每题1分,共10分) 1、在近代以前,技术依附哲学,科学依附工匠。(×) 2、近代以后,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呈现两条平行线。(×) 3、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面临空前困境的天才预言一发表就得到了世人的认可。(×) 4、自主创新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必由之路。(√) 5、《美国竞争法案》被誉为美国21世纪科学事业发展的路线图。(√) 6、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7、2006年的第四次全国科技大会上胡锦涛做了“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 国家而奋斗”的讲话。(√) 8、我国于1977年恢复重建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9、自然科学基金管理、青年科学基金管理、科技开发贷款项目管理、科学事业费管理等属于 科技运作调控政策科技投入调控政策。(×) 10、宏观、中观和微观的科技政策属于科技政策动态纵向结构。(×)

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将其答案标号填入该题后面的括号内,每题1分,共10分) 1、当前世界科技发展的主要特点是科学、技术、(A)一体化趋势更加显现。 A)生产 B)销售 C)教育 D)研究 2、科技政策的分类(A ) A)科学政策与技术政策 B)科学政策与政府政策 C)技术政策与国家政策 D)国家政策与模糊政策 3、美国在(B )年成立国家宇航局,负责制定国家狂减发展计划。 A)1930—1940 B)1957—1958 C)1960—1963 D)1964—1966 4、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思维是要打破(D ) A)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 B)以点带面的晕轮效应 C)刚愎自用的经验思维 D)迷信权威的僵化思维 5、以下哪一个不是21世纪世界各国科技政策的共同特点(D ) A)加强研究设施建设 B)开发人力资源 C)增加科技投入 D)变革组织体制 6、日本科技战略转变意味着(C ) A)模仿—原始创新—自主创新 B)自主创新—模仿—科技发明 C)模仿—自主创新—原始创新 D)自主创新—科技发明 7、“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在第几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提出的( B ) A)第一次 B)第二次 C)第三次 D)第四次 8、我国至今仍不是科技强国的根本原因是(C ) A)体制机制存在弊端 B)科技投入不足 C)创新能力薄弱 D)科学研究质量不高 9、我国迎接21世纪挑战的科技工作发展指导方针是(C ) A)“全面安排,突出重点” B)“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 C)“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D)“有所为、有所不为,总体跟进、重点突破,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 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 10、目前公认的创新型国家的特征中,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 C )以下 A).40% B)35% C)30% D)25% 三、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将其答案标号填入该题后面的括号内,每题2分,共20分。) 1、科技政策按科学技术活动划分包括(ABCD ) A)科技研究与发展政策 B)科技服务政策 C)科技教育与培训政策 D)科技创新政策 E)科技扶持政策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杂志社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杂志社 出版格式修改须知 尊敬的作者,首先祝贺您的研究成果被我刊录用。请参照下列要求逐条修改,修改有问题,可与编辑部联系,修改完善后发送至邮箱(word文档名称为:文章编号+第一作者+联络作者联系电话),由编辑部排版编校,以便尽快刊发,如未达到要求,将进行二次返修。 1文章题目含副标题不得超过30字。 2第一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份—),性别,籍贯,单位,职称,学历,研究方向:学科。 3通信作者:姓名,E-mail 4文中标题用阿拉伯数字依次编码,一级标题从“0 引言”开始。 5中英文摘要限定为500字以内,以第三人称陈述,不可出现“本文”二字,注意不要带有评价性语言。 6文中不得出现国家领导人、省市及地方领导、企事业单位领导的姓名,如需出现请使用其他称呼替代(如:国家领导、市领导、企业负责人等替代)。 7文中表格采用三线表,项目栏内容要完整、不能空项,表格内文字是左对齐;数字是小数点对齐且小数点前不能缺位。表格做好后,请在表上方插入一行,且该行合并单元格后写入表序和标题,即表序和标题写了两次(表外+表内),以便于排版,防止表格错调顺序(见示例)。8文中的图例必须可在word下编辑、修改,不要截图或抓图;如有横、纵坐标的要分别标明坐标名称和单位;图内标注必须使用中文(有英文的请自行翻译成中文)。表格和图形要求均为黑白颜色,且去掉所有背景颜色。图形请使用Word绘图、PPT绘图或Visio绘图制,Excel 图表要附带数据源。Word文件、PPT绘图、Visio绘图和Excel图表的文件版本均为2003版。 另请注意:文章图例、表格一定要在正文提到之后才出现,并按顺序排列;同时,不应出现文字与图表不对应,或一方缺失的现象(如文中有“见图1”,却没有图;或文中没有图说,却画出图来)。 9文中公式请使用Word 2003版公式编辑器或Math Type6.0公式编辑器编辑,变量用斜体,向量、矢量用加粗斜体。避免使用已有固定意义的变量,如π、е等。 10文中的注释按篇排序,不可使用当页排序。 11正文按参考文献出现的顺序以上角标的形式标注在标点符号前(参考文献角标为红色,便于排版醒目),避免二次引用,序号与文后参考文献相对应,文后参考文献按顺序排列,切忌不可错排、重排或跳号。 12参考文献引用要有时效性,尽量引用近3~5年的文献,不要使用word中插入脚注或尾注格式。13英文参考文献: 13.1 作者名字的书写按照姓前名后和名字部分缩写格式著录,即:

管理水平和科学技术是企业第一生产力

管理水平和科学技术是企业第生产力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我国企业面临着异常严峻的经济形势,肩负着振兴民族经济的 重任。国家的兴旺富强有赖于民族经济的发达,民族经济的发达有赖于企业管理的现代化。 现代企业竞争的核心和关键在于是否具备高水平的科学管理能力,是否使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手段。因此,企业要在现代化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坚持管理水平和科学技术是企业第一生产力的原则。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企业的作用和功能越来越重要。经济竞争日益激烈,资源的稀缺性日益凸现,把有限的资源以最佳方式进行配置,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求,这就是所有企业面临的课题,即企业生产力问题。企业生产力就是指企业成员提高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企业生产力也包括企业管理者与企业员工、企业的劳动工具和企业劳动对象三方面的内容。 管理水平和科学技术是企业第一生产力是指在企业所有的生产力中,管理水平和科学技术是企业最根本的、最重要的生产力。对这句话的理解应包括:第一,企业生产力包含了很多内容,如资金、设备、产品、文化、素质、技术、能力等都属于企业生产力的范畴。第二, 在企业各种生产力中,科学技术决定了企业产品或服务质量的高低,管理水平决定了把科学技术转化为实实在在生产力的能力以及优化资源配置的能力。第三,对于企业来说,管理水平和科学技术同等重要,它们就像是推动企业前进的两个车轮,缺一不可。 管理水平和科学技术是企业第一生产力对企业具有重大的意义。 管理水平是企业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意义:管理水平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力量。企业是商品经济的产物,企业管理是企业的产物,有企业就一定有管理。通过管理,人们把企业所有的资源进行合理组织和配置,才能有序地进行生产和提供服务,才能获得利润以支付工资和投入再生产。管理水平是落实科学技术的根本途径。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管理使物的要素和人要素有机结合,是潜在生产力变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充分发 挥企业管理的作用,从根本上把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人们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使科学技术落 到实处,变成现实的企业生产力,变成现实的社会生产力。先进的管理水平可以促进科学技术的转化,而落后的管理水平势必会抑制科学技术的转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