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光的折射、全反射、色散(基础)

人教版高中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光的折射、全反射、色散(基础)

人教版高中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光的折射、全反射、色散(基础)
人教版高中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光的折射、全反射、色散(基础)

人教版高中物理总复习

知识点梳理

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

物理总复习:光的折射、全反射、色散

【考纲要求】

1、知道折射率的概念,能运用折射定律进行相关计算;

2、知道光的色散现象,不同频率的光在同一介质中传播速度与频率的关系;

3、知道全反射现象及其条件,会进行相关计算,了解全反射的应用;

4、会测定玻璃砖的折射率。

【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考点一、折射及折射定律

要点诠释:

1、光的折射

光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处,一部分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并且改变原来的传播方向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折射定律

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并且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入射角i的正弦跟

折射角r的正弦成正比,即sin

sin

i

r

=常数。

3、折射率

光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发生折射时,入射角i的正弦跟折射角r的正弦之比,叫做这种

介质的折射率,即

sin

sin

i

n

r =。

它还等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跟光在这种介质中的速度v之比,即

c

n

v =。

对折射定律的理解:

(1)任何介质的折射率均大于1。

(2)相比较而言,折射率大的物质叫光密介质,折射率小的物质叫光疏介质,因此光疏介质或光密介质是相对的。

(3)介质的折射率表明了介质的折光能力,是由介质的属性决定的,不同的介质有不同的折射率,所以光在不同的介质中的速度不同。

(4)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考点二、全反射和临界角

要点诠释:

1、全反射

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在界面处,一部分光被反射,另一部分光被折射到另一种介质中,随着入射角的增大,折射角增大,且折射光线能量减弱,反射光线能量增强,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时,使折射角等于90°,折射光线消失,只剩下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

2、临界角

在全反射中,当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叫临界角。

临界角C的计算:当光线由某种折射率为n的介质射入真空(或空气)时,1

sin C

n

3、发生全反射的条件

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

4、全反射现象的应用

在理解并掌握了全反射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后,可以举出一些现象,运用全反射的知识进行分析解释。

例如:(1)草叶上的露珠在阳光照射下晶莹透亮,空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中,会看到试管壁很明亮,等等。

(2)光导纤维是全反射的实际应用,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关系密切。

光导纤维,简称光纤,如图所示。光导纤维是利用全反射的原理来传播光信号的,通常光纤是由内芯和外套两层组成的,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大,光传播时在内芯与外套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利用光纤可实现光纤通信,而光纤通信的主要优点是容量大、衰减小、抗干扰。

考点三、棱镜和光的色散

1、棱镜

棱柱形的透明体为棱镜,而横截面为三角形的棱镜即为三棱镜。折射率大于周围介质的棱镜具有使光线向底面偏折的作用,一个物体通过它所成的虚像则向顶角偏移。而折射率小于周围介质的棱镜对光线的作用则正好相反。需注意的是光在通过三棱镜时,光线要经过两次折射。

要点诠释:

2、一束白光经棱镜折射后会发生色散现象。

复色光在介质中由于折射率不同而分解成单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产生色散,在屏上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彩色光谱,说明白光是复色光。

3、不同色光在介质中的速度是不同的

红光在玻璃中的光速最大,故红光在玻璃中的折射率最小,偏向角也最小,而紫光在玻璃中的光速最小,故紫光在玻璃中的折射率最大,偏向角也最大,因此白光由于各色光通过棱镜后偏向角不同而产生色散现象(如图)。

(1)白光为复色光。

(2)同一介质对不同色光的折射率不同,频率越大的色光折射率越大。

(3)不同色光在同一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要点诠释:

正确理解光的频率、折射率、光速、波长、全反射临界角等物理量的关系

白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发生色散,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频率是不变的。但同一介质对不同频率的入射光,折射率n 不同,入射光频率越高,介质的折射率就越大。 红光到紫光的特点如图所示:

根据上图理解记忆:最基本的是折射率,红光最小,紫光最大。紫光只有折射率、频率大,其它都小。

折射率:从红光到紫光,折射率逐渐变大,红光最小,紫光最大;

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从红光到紫光,速度逐渐变小,红光最大,紫光最小; 频率:从红光到紫光,频率逐渐变大,红光最小,紫光最大;

在介质中的波长:从红光到紫光,波长逐渐变小,红光最大,紫光最小;

全反射的临界角:从红光到紫光,全反射的临界角逐渐变小,红光最大,紫光最小;紫光最容易发生全反射。

计算公式: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c

v n

=

,红光的折射率最小,速度最大,紫光折射率最大,速度最小。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频率不变。在介质中的波长:0

n

λλ=

,0λ为真

空中的波长,由于折射率大于1,可见光从真空进入介质时,波长变小,红光最大,紫光最小。全反射的临界角公式1

sin C n

=

,折射率大的,临界角小,就更容易发生全反射。 请同学们透彻理解,熟练应用,在以后的光学学习中还要应用,在上图的后面再添加。

考点四、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测定玻璃折射率 要点诠释:

实验原理:用“插针法”确定光路,找出跟入射光线相对应的折射光线;用量角器测出入射角1θ和折射角2θ,如图所示,入射光线AO 由空气射入玻璃砖,经OO′后由O′B 方向射出。作出法线NN′,根据折射定律计算出玻璃的折射率1

2

sin sin n θθ=

注意事项:手拿玻璃砖时,不准触摸光洁的光学面,只能接触毛面或棱,严禁把玻璃砖当尺画玻璃砖的界面;实验过程中,玻璃砖与白纸的相对位置不能改变;大头针应垂直地插在白纸上,且玻璃砖每一侧的两个大头针距离应大一些,以减小确定光路方向造成的误差;入射角应适当大一些,以减少测量角度的误差。

【典型例题】

类型一、折射定律及应用

例1、如图所示,一盛满水的容器左侧直立一木杆AB ,CD 为水面,其中AC=3cm , BC=6.5cm ,CD=5cm ,人眼靠在D 处向水下观察,看到木杆A 端在水下的虚像恰好与B 端的虚像重合,求水的折射率n 。

【思路点拨】由题意可知,A 入射到水面D 处反射的光线和B 入射到水面D 处的折射光线重合后进入人的眼,才能够观察到题中所说的现象。A 的虚像和B 的虚像应该在进入人眼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且与木杆交点处。

【答案】 1.41n =

【解析】作出光路图如图所示,画出A 的入射 并反向延长该光线交AB 于A'(B')。

sin CD i A D =

==',

sin CD r BD =

==

由折射定律可知sin 1.41

sin i n r =

== 【总结升华】准确理解题意,正确地画出折射光路图是计算折射率的关键。同时也要注意近

似计算。

举一反三

【光学1 例2 】

【变式1】如图一个储油桶的底面直径与高均为d ,当桶内没有油时,从某点A 恰能看到桶

底边缘的某点B 。当桶内油的深度等于桶高的一半时,仍沿AB 方向看去,恰好看到桶底上 的点C ,CB 两点距离d /4。求油的折射率和光在油中传播的速度。

【答案】

2

;8

1.910/v m s =? 45,sin

光在油中传播的速度8

83.010

/ 1.910/1.58

c v m s m s n ?==

?。

【变式2】图中广口瓶内盛满水,沿瓶口边竖直插入瓶内的直尺上与水面相齐的C 点读数为 15.00cm ,从图中D 处水面看到的,应与21.00cm 刻度线S 的反射光所成像相重叠的、水中 直尺上的刻度是___________cm (已知瓶口CD =8.00cm ,水中光速为2.25×108m/s )。

【答案】4.33cm

【解析】根据题意作出光路图如图所示,A 点的读数即为所求。

由题意水的折射率为88

3.00104

2.25103

c n v ?===?

入射角的正弦

4

sin 5

CD i S D =

==' 折射角的正弦

sin CD r AD =

==

联立以上三式解得3221033

CA =

= A 点的读数等于21

15.0010

4 4.3333

CA AB cm -=-==。

类型二、全反射现象及应用

1、光从介质射向与空气的交界面,随介质中入射角度不断增大,空气中的折射角也增大且先于入射角增大到了90°,此时若再增大入射角,则光线全部反射回介质,这种现象称为全反射。

2、光从介质射向空气,折射角为90°时对应的介质中的入射角叫做这种介质的临界角,用C 表示,则有sin 90

sin n C =

,即1

sin C n

=。3、发生全反射现象的条件是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入射角大于等于临界角。

例2、光导纤维的结构如图所示,其内芯和外套材料不同,光在内芯中传播。以下关于光导纤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大,光传播时在内芯与外套的界面发生全反射

B .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小,光传播时在内芯与外套的界面发生全反射

C .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小,光传播时在内芯与外套的界面发生折射

D .内芯的折射率与外套相同,外套的材料有韧性,可以起保护作用 【思路点拨】光导纤维是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制造的,理解全发射的条件。 【答案】A

【解析】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是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且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光导纤维是一种非常细的特制玻璃丝,直径只有几微米到一百微米之间,由内芯和外套组成,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大,光从一端进入,经内芯与外套的界面多次全反射从另一端射出,从而使载有声音、图像以及各种数字信号的激光在光纤中随全反射远距离传播,实现光纤通信。所以选项A 正确。 【总结升华】发生全反射现象的条件是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入射角大于等于临界角。 举一反三

【光学1 例5 】

【变式1】光线由介质A 进入介质B ,入射角小于折射角,由此可知( )

A 、介质A 是光密介质

B 、光在介质A 中的速度大些

C 、介质A 的折射率比介质B 的小

D 、光从介质A 进入介质B 不可能发生全反射 【答案】A

【变式2

】一束光从空气射向折射率n =

A.当入射角大于45°时会发生全反射

B.无论入射角多大,折射角都不会超过45°

C.入射角为45°时,折射角为30°

D.

当入射角为时,反射光线跟折射光线恰好垂直

【答案】BCD

【解析】玻璃相对于空气是光密介质,光从空气射向某种玻璃,入射角再大也不可能发生全反射,A 错;光由空气射向玻璃时,45°的折射角对应的入射角为90°,故B 对;由sin sin i

n r

=可知,折射角等于30°时对应的入射角为45°,C 对;

由入射角arctan i =

可知tan i =

sin cos i i =

sin sin i

n r

==sin cos r i =即90i r +=,D 对,故选BCD 。

例3、(2015 山东卷)半径为R 、介质折射率为n 的透明圆柱体,过其轴线OO ′

的截面如图所示。位于截面所在平面内的一细束光线,以角i 0由O 点入射,折射光线由上边界的A 点射出。当光线在O 点的入射角减小至某一值时,折射光线在上边界的B 点恰好发生全反射。求A 、B 两点间的距离。

【答案】0

R

【解析】光路如图:

当光线从A 点射出时,设折射角为γ,由光的折射定律可知:0

sin sin i n =

γ

,则A 点到左端面的距离为1tan R x =

γ;若在B 点发生全反射时,则1

sin C n

=,故B 点离左端面的距离为2tan x R C =,联立解得AB

间的距离为210

x x x R ?=-=

【考点】光的折射定律;全反射

举一反三 【变式】在厚度为d 、折射率为n 的大玻璃板的下表面,紧贴着一个半径为r 的圆形发光面,为了在玻璃板的上方看不到发光面,可在玻璃板的上表面贴一张纸片,所贴纸片的最小面积为多大?

【答案】2

2()1

d r n π+

- 【解析】根据题述,光路如图所示,S 点为圆形发光面边缘上一点.由该点发出的光线能射出玻璃板的范围由临界光线SA 确定,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C 时,光线就不能射出玻璃板了

tan r d C ?=?

因为1sin C n

=

,cos C ===

所以sin tan cos C

r d C d C

?=?=?

=

故应贴圆纸片的最小半径R r r r =+?=+

应贴圆纸片的最小面积为2

2

2

()1

d R r n ππ=+

-。 例4、如图所示,一条光线从空气垂直射到棱镜的界面AB 上,棱镜的折射率为2,这条光线离开棱镜时与界面的夹角为( )

A. 30°

B. 45°

C. 60°

D. 90°

【思路点拨】画出光路图,分析光线射到每一个界面时是否发生全反射。 【答案】BD

【解析】求出全反射的临界角1sin

C n =

=,所以临界角45C =.

做光路图步骤:光线从空气垂直射到棱镜的界面AB 上,

射到AC 界面,画出法线,分析入射角,由几何关系, 入射角为60°,大于临界角,发生全反射,没有折射 光线射出;再射到BC 界面上,画出法线,分析入射角,由几何关系,入射角为30°,小于临界角,有折射光线,也有反射光线,根据折射定律

sin 2sin 30

i

=与界面的夹角为45°;反射光线射到AC 界面,根据几何关系,垂直射到AC 界面,直接射出,与界面的夹角为90°,故选BD 。 【总结升华】几何光学做光路图或做光路图解题时,都要根据全反射的条件分析光线射到每一个界面时是否发生全发射。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一定要比较入射角与临界角的大小。利用公式sin sin i

n r

=时,最好都用空气中角度的正弦比介质中角度的正弦,不然的话,就要写成

1n

。 举一反三

的玻璃柱体,其横截面是圆心角为90°、半径为R 的扇形OAB ,一束平行光平行于横截面,以45°入射角照射到OA 上,OB 不透光,若只考虑首次入射到圆弧AB 上的光,则AB 上有光透出部分的弧长为( )

A

16R π B 14R π C 1

3

R π D 512R π

【答案】B

【解析】(1)光路图如图所示,由折射定律可求得设在C 点恰好发生全反射, 由1sin

C n =

= 可求得

C=450,

(2)根据sin 45sin n r =

得1

sin 2

r =,30r =

∠AOC= 180°- 120°- 45°= 15° 则∠COD= 45°

弧AB 上有光透出的部分弧长CD 为

451

23604

R R ππ?= 类型三、光的色散的理解及应用 例5、(2015 重庆卷)虹和霓是太阳光在水珠内分别经过一次和两次反射后出射形成的,可用白光照射玻璃球来说明.两束平行白光照射到透明玻璃球后,在水平的白色桌面上会形成MN 和PQ 两条彩色光带,光路如图所示. M 、N 、P 、Q 点的颜色分别为( )

A. 紫、红、红、紫

B. 红、紫、红、紫

C. 红、紫、紫、红

D. 紫、红、紫、红

【答案】A

【解析】白光中的可见光部分从红到紫排列,对同一介质的折射率n n >红紫,由折射定律知紫光的折射角较小,由光路可知,紫光将到达M 点和Q 点,而红光到达N 点和P 点,故选A 。

【考点】本题考查光的折射和全反射、光路、折射率。

举一反三

【变式1】一束单色光经由空气射入玻璃,这束光的( )

A 速度变慢,波长变短

B 速度不变,波长变短

C 频率增高,波长变长

D 频率不变,波长变长 【答案】A

【解析】本题属于光学知识,考查光的折射。单色光由光疏介质(空气)进入光密介质(玻璃),频率不变,但介质对光的折射率增大,由c v n =

,n n

λ

λ=可知光的波长和速度都减小,

答案A 。

【变式2】一束复色光从玻璃界面射向空气时分成a 、b 、c 三束,如图所示,三束光相比较,可以确定( )

A. 在玻璃中a 束光的速度较大

B. 在玻璃中c 束光的速度较大

C. c 束光的频率最大

D. 由玻璃射向空气,三束光的临界角中a 束光最大

【答案】ACD

【解析】延长入射光线可知,a 束光偏折的最小,c 束光偏折的最大,根据折射规律,a 光相当于红光(看着红光),c 光相当于紫光(看着紫光),在同一种介质中红光速度最大,紫光速度最小,A 对,C 错;光通过介质频率不变,红光频率最小,紫光频率最大,C 对;由玻璃射向空气,三束光的临界角中红光最大,D 对,故选ACD 。

【变式3】雨后太阳光入射到水滴中发生色散而形成彩虹。设水滴是球形的,图中的圆代表水滴过球心的截面,入射光线在过此截面的平面内,a 、b 、c 、d 代表四条不同颜色的出射光线,则它们可能依次是( )

A. 紫光、黄光、蓝光和红光

B. 紫光、蓝光、黄光和红光

C. 红光、蓝光、黄光和紫光

D. 红光、黄光、蓝光和紫光

【答案】B

【解析】按照偏折程度从小到大的排序为d 、c 、b 、a ,故折射率为:d c b a n n n n <<<,频率为:d c b a f f f f <<<,故选B 。

【变式4】频率不同的两束单色光1和2以相同的入射角从同一点射入一厚玻璃板后,其光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色光1的波长小于单色光2的波长

B.在玻璃中单色光1的传播速度大于单色光2 的传播速度

C.单色光1通过玻璃板所需的时间小于单色光2通过玻璃板所需的时间

D.单色光1从玻璃到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小于单色光2从玻璃到空气的全反射临界 【答案】AD

【解析】单色光1比单色光2偏折大,单色光1相当于紫光,单色光2相当于红光,紫光的波长小于红光

类型四、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例6、如图1所示为光学实验用的长方体玻璃砖,它的 面不能用手直接接触。 在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中,两位同学绘出的下班砖和三个针孔a 、b 、c 的位置相同,且插在c 位置的针正好挡住插在a 、b 位置的针的像,但最后一个针孔的位置不同,分别为d 、e 两点,如图2所示。计算折射率时,用 (填“d”或“e”)点得到的值较小,用 (填“d”或“e”)点得到的值误差较小。

【思路点拨】前面考点梳理中:“手拿玻璃砖时,不准触摸光洁的光学面,只能接触毛面或棱,严禁把玻璃砖当尺画玻璃砖的界面”;在做光路图(折射定律)的练习中应该知道射出光线与入射光线平行。 【答案】光学,d ,e

【解析】光学面用手接触后容易留下指痕影响实验效果,连接cd (ce )后画出玻璃的中的 光路图可知,通过d 绘制的图线其折射角较大,所得折射率较小;透过玻璃砖的光线应与 原入射光线平行,故用e 点实验误差较小。

【总结升华】要熟练处理“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举一反三

【变式】某同学利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的折射率,所用的玻璃砖两面平行,正确操作后,作出的光路图及测出的相关角度如图所示,①此玻璃的折射率计算式为n=________(用图中的

1θ、2θ表示);②如果有几块宽度大小不同的平行玻璃砖可供选择,为了减小误差,应选用

宽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大”或“小”)的玻璃砖来测量。

【答案】①12cos cos n θθ=

(或12sin(90)

sin(90)

n θθ?-=?-) ②大

【解析】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故图中入射角是190θ-,折射角是290θ-,所以折射率1

2

cos cos n θθ=。为了减小误差,应选用宽度大的玻璃砖来测量。

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详细全总结(史上最全)

完整的知识网络构建,让复习备考变得轻松简单! (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 物 理 重 要 知 识 点 总 结 (史上最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 一、力物体的平衡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因为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因为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能够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1)产生原因:因为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 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相关,单位是N/m. 4.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有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能够相同也能够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 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能够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 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实行计算,其中F 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

光的折射和全反射

页脚内容1 考点一 光的折射和全反射 13.[2015·江苏单科,12B(3)](难度★★)人造树脂是常用的眼镜镜片材料.如图所 示,光线射在一人造树脂立方体上,经折射后,射在桌面上的P 点.已知光 线的入射角为30°,OA =5 cm ,AB =20 cm ,BP =12 cm ,求该人造树脂材 料的折射率n . 14.[2015·山东理综,38(2)](难度★★★)半径为R 、介质折射率为n 的透明圆柱体,过其轴线OO ′的截面如图所示.位于截面所在平面内的一细束光线,以角i 0由O 点入射,折射光线由上边界的A 点射出.当光线在O 点的入射角减小至某一值时,折射光线在上边界的B 点恰好发生全反射.求A 、B 两点间的距离. 15. [2015·海南单科,16(2),8分](难度★★★)一半径为R 的半圆柱形玻璃砖,横 截面如图所示.已知玻璃的全反射临界角γ(γ<π3 ).与玻璃砖的底平面成 (π 2 -γ)角度、且与玻璃砖横截面平行的平行光射到玻璃砖的半圆柱面上.经 柱面折射后,有部分光(包括与柱面相切的入射光)能直 接从玻璃砖底面射 出.若忽略经半圆柱内表面反射后射出的光.求底面透光部分的宽度. 16.[2014·新课标全国Ⅱ,34(2),10分](难度★★★)一厚度为h 的大平板玻璃水 平放置,其下表面贴有一半径为r 的圆形发光面.在玻璃板上 表面放置一半径为R 的圆纸片,圆纸片与圆形发光面的中心在同一竖直线上.已知圆纸片恰好能完全遮挡住从圆形发光面发出的光线(不考虑反射),求平板玻璃的折 射率.

17.[2014·新课标全国Ⅰ,34(2),9分](难度★★★)一个半圆柱形玻璃砖,其横截面是半径为R的半圆,AB为半圆的直径,O为圆心,如图所示.玻璃的折射率为n= 2. (1)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玻璃砖的下表面,若光线到达上表面后,都能从该表面射出,则入射光束在AB上的最大宽度为多少? (2)一细束光线在O点左侧与O相距 3 2 R处垂直于AB从下方入射,求此光线从玻璃 砖射出点的位置. 18.[2014·山东理综,38(2)](难度★★★)如图,三角形ABC为某透明介质的横截面,O为BC边的中点,位于截面所在平面内的一束光线自O以角i入射,第一次到达AB边恰好发生全反射.已知θ=15°,BC 边长为2L,该介质的折射率为 2.求: (1)入射角i; (2)从入射到发生第一次全反射所用的时间(设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c,可能用到: sin 75°=6+2 4或tan 15°=(2-3). 19.[2014·江苏单科,12B(3)](难度★★★)Morpho蝴蝶的翅膀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闪亮耀眼的蓝色光芒,这是因为光照射到翅膀的鳞片上发生了干涉.电子显微镜下鳞片结构的示意图见题图.一束光以入射角i从a点入射,经过折射和反射后从b点出射.设鳞片的折射率为n,厚度为d, 页脚内容2

高中物理—光的折射与全反射测试

光的折射与全反射(一)测试 A 卷 一、选择题 1、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建设高质量的宽带光纤通信网络,光纤通信是一种现代通信手段,它可以提供大容量、高速度、高质量的通信服务. 关于光纤通信的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光纤通信利用光作为载体来传递信息B.光导纤维传递光信号是利用光的衍射原理 C.光导纤维传递光信号是利用光的色散原理D.目前广泛应用的光导纤维是一种非常细的特制玻璃丝2、如图所示,两束单色光a、b分别照射到玻璃三棱镜AC面上的同一点,且都垂直AB边射出三棱镜() A.a光的频率高B.b光的波长大C.a光穿过三棱镜的时间短D.b光穿过三棱镜的时间短 3、两种单色光由水中射向空气时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分别为θ1、θ2,已知θ1>θ2 , 用n1、n2分别表示水对两单色光的折射率,v1、v2 分别表示两单色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则() A.n1< n2,v1 v2C.n1>n2,v1 n2,v1> v2 4、在光谱图上有一种称为“太赫”(terahertz)的辐射,它介乎微波和红外线之间,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英国物理学家林菲尔德发现,太赫光的用途强大,由医学研究至侦测大气中的化学物质. 关于“太赫”辐射与微波、红外线的论述,下列正确的有() A.太赫辐射的波长比微波长B.太赫辐射的光子能量比微波光子大 C.太赫辐射的衍射能力比红外线强D.太赫辐射与红外线相遇能发生干涉现象 5、如图所示,一束白光通过玻璃棱镜发生色散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红光偏折最大,紫光的偏折最小B.红光偏折最小,紫光的偏折最大 C.玻璃对红光的折射率比紫光大D.玻璃中紫光的传播速度比红光大 6、“井底之蛙”这个成语常被用来讽刺没有见识的人,现有井口大小和深度相同的两口井,一口是枯井,一口是水井(水面在井口之下),两井底各有一只青蛙(青蛙位于井底中央处),则()

高中物理知识点归纳分享

高中物理知识点归纳分享 高中物理知识点归纳分享 1.光本性学说的发展简史 (1)牛顿的微粒说:认为光是高速粒子流.它能解释光的直进现象,光的反射现象. (2)惠更斯的波动说:认为光是某种振动,以波的形式向周围传播.它能解释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2、光的干涉 光的干涉的条件是:有两个振动情况总是相同的波源,即相干波源。(相干波源的频率必须相同)。形成相干波源的.方法有两种:⑴利用激光(因为激光发出的是单色性极好的光)。⑵设法将同一束光 分为两束(这样两束光都来源于同一个光源,因此频率必然相等)。 下面4个图分别是利用双缝、利用楔形薄膜、利用空气膜、利用平 面镜形成相干光源的示意图。 2.干涉区域内产生的亮、暗纹 ⑴亮纹:屏上某点到双缝的光程差等于波长的整数倍,即 δ=nλ(n=0,1,2,……) ⑵暗纹:屏上某点到双缝的光程差等于半波长的奇数倍,即 δ=(n=0,1,2,……) 相邻亮纹(暗纹)间的距离。用此公式可以测定单色光的波长。用白光作双缝干涉实验时,由于白光内各种色光的波长不同,干涉条 纹间距不同,所以屏的中央是白色亮纹,两边出现彩色条纹。 3.衍射----光通过很小的孔、缝或障碍物时,会在屏上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且中央条纹很亮,越向边缘越暗。

⑴各种不同形状的障碍物都能使光发生衍射。 ⑵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尺寸可以跟波长相比,甚至比波长还小。(当障碍物或孔的尺寸小于0.5mm时,有明显衍射 现象。) ⑶在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下当窄缝变窄时亮斑的范围变大条纹间距离变大,而亮度变暗。 4、光的偏振现象:通过偏振片的光波,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 面上,只沿着一个特定的方向振动,称为偏振光。光的偏振说明光 是横波。 5.光的电磁说 ⑴光是电磁波(麦克斯韦预言、赫兹用实验证明了正确性。) ⑵电磁波谱。波长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各种电磁波中,除可见光以外, 相邻两个波段间都有重叠。 各种电磁波的产生机理分别是:无线电波是振荡电路中自由电子的周期性运动产生的;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是原子的外层电子受 到激发后产生的;伦琴射线是原子的内层电子受到激发后产生的;γ 射线是原子核受到激发后产生的。 ⑶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举例。 种类产生主要性质应用举例 红外线一切物体都能发出热效应遥感、遥控、加热 紫外线一切高温物体能发出化学效应荧光、杀菌、合成VD2 X射线阴极射线射到固体表面穿透能力强人体透视、金属探伤 以上就是新编高中物理知识点归纳之光的波动性和微粒性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光的折射、全反射

学案正标题 一、考纲要求 1.理解折射率的概念,掌握光的折射定律. 2.掌握全反射的条件,会进行有关简单的计算. 二、知识梳理 1.折射定律 (1)内容:如图所示,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处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 (2)表达式:=n. (3)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折射率 (1)折射率是一个反映介质的光学性质的物理量. (2)定义式:n=. (3)计算公式:n=,因为v

①含义:截面是三角形的玻璃仪器,可以使光发生色散,白光的色散表明各色光在同一介质中的折射率不同. ②三棱镜对光线的作用: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复色光发生色散. 三、要点精析 1.折射定律及折射率的应用 (1)折射率由介质本身性质决定,与入射角的大小无关. (2)折射率与介质的密度没有关系,光密介质不是指密度大的介质. (3)同一种介质中,频率越大的色光折射率越大,传播速度越小 (4)公式n=中,不论是光从真空射入介质,还是从介质射入真空,θ1总是真空中 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θ2总是介质中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 2.对全反射现象的四点提醒 (1)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是相对而言的.同一种介质,相对于其他不同的介质,可能是光密介质,也可能是光疏介质. (2)如果光线从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则无论入射角多大,都不会发生全反射现象.(3)在光的反射和全反射现象中,均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光路均是可逆的. (4)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时,往往同时发生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但在全反射现象中,只发生反射,不发生折射. 3.全反射的有关现象及应用 (1)海水中浪花呈白色、玻璃(水)中气泡看起来特别亮、沙漠蜃景、夏天的柏油路面看起来“水淋淋”的、海市蜃楼、钻石的夺目光彩、水下灯照不到整个水面、全反射棱镜等都与光的全反射有关. (2)光导纤维 ①结构:简称光纤,是一种透明的玻璃纤维丝,直径在几微米到一百微米之间,由内芯和外套两层组成,内芯的折射率大于外套的折射率,即内芯是光密介质,外套是光疏介质; ②原理:光在光纤的内芯中传播,每次射到内、外层的界面上时,都要求入射角大于临界角,从而发生全反射. 4.解决全反射问题的一般方法 (1)确定光是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 (2)应用sin C=确定临界角. (3)根据题设条件,判定光在传播时是否发生全反射. (4)如发生全反射,画出入射角等于临界角时的临界光路图. (5)运用几何关系或三角函数关系以及反射定律等进行分析、判断、运算,解决问题.5.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1)实验原理:用插针法找出与入射光线AO对应的出射光线O′B,确定出O′点,画出折射光线OO′,然后测量出角θ1和θ2,代入公式计算玻璃的折射率. (2)实验器材:白纸、图钉、大头针、直尺、铅笔、量角器、平木板、长方形玻璃砖.(3)实验过程: ①铺白纸、画线.

高中物理知识点大总结

高中物理知识点大总结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 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 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高中物理必修2知识点归纳重点

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Ⅱ知识点总结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希望你能养成解题的好习惯,这一点很重要。 1、看题目的时候,很容易会看着头晕转向,这是心理问题,是自己逃避的 表现。因此再看题目的过程中,要手拿笔,画出重要的解题关键点。比 如:物体的开始与结束的状态、平衡状态等等;(这是一个积累过程,习 惯了就会事半功倍,不要不要在乎纸的清洁。); 2、画图;物理解题应该是想象思维、图形结合,再到推理的过程。画图真 的是必不可少的,不能懒而省了这一步。一定要画图,而且要整洁,不 可马虎; 3、辅导书是第二个老师;你若自学辅导书的每一章节前面的是总结梳理, 认真的记忆梳理,你课都可以不听了(不骗人,前提是你真的用功了)。 自习的时候,不要直接做辅导书的题那么快,认真看前面的知识点和例 题,消化好了,绝对受益匪浅。(任何一门理科都可以这么学的) 第一模块:曲线运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一> 曲线运动 1、定义:运动轨迹为曲线的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方向: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方向始终在轨迹的切线方向上。 3、曲线运动的性质: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选择题) 由于曲线运动速度一定是变化的,至少其方向总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必不为零,所受到的合外力必不为零。(选择题) 4、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物体所受合外力(加速度)的方向与物体的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总之,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一定指向曲线的凹侧。(选择题) 5、分类 ⑴匀变速曲线运动:物体在恒力作用下所做的曲线运动,如平抛运动。 ⑵非匀变速曲线运动:物体在变力(大小变、方向变或两者均变)作用下所做的曲线运动,如圆周运动。 <二>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小船渡河是重点) 1、运动的合成:从已知的分运动来求合运动,叫做运动的合成,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合成,由于它们都是矢量,所以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运动合成重点是判断合运动和分运动,一般地,物体的实际运动就是合运动。(做题依据) 2、运动的分解:求一个已知运动的分运动,叫运动的分解,解题时应按实际“效果”分解,或正交分解。 3、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 ⑴运动的等效性⑵等时性⑶独立性⑷运动的矢量性 4、运动的性质和轨迹

第二节光的折射全反射棱镜

第二节光的折射全反射棱镜 一、考点聚焦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折射率。全反射和临界角Ⅱ级要求 ?光导纤维Ⅰ级要求 ?棱镜,光的色散Ⅰ级要求 二、知识扫描 1.光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后从第一种介质进入第二种介质时,其传播规律遵循折射定律.折射定律的差不多内容包含如下三个要点:①折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共面;②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③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 比,即:。 当光从空气〔折射率为1〕射入折射率为的介质时,上式变为: 。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对两种介质来讲,n较大〔即v较小〕的介质称光密介质。光从光密介质 光疏介质,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注意:〔1〕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介质时,频率不变,光速和波长都改变。 〔2〕同一介质对频率较大〔速度较小〕的色光的折射率较大。〔3〕光的颜色由频率决定。

3.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且入射角不小于临界角时,折射光线将消逝,这一现象叫做光的全反射现象.应用全反射现象举例:〔1〕光导纤维。〔2〕全反射棱镜。 4.假设光从光密介质〔折射率为n〕射向光疏介质〔折射率为 〕时,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C可由如下公式求得:。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向空气〔折

射率为1〕时,求得全反射的临界角的公式又可表为: 5.玻璃制成的三棱镜,其光学特性是:〔1〕单色光从棱镜的一个侧面入射而从另一侧面射出时,将向棱镜的底面偏折。隔着棱镜看到物体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向顶角方向偏移。〔2〕复色光通过棱镜,由于各种单色光的折射率不同而显现色散现象,白光色散后形成由红到紫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光谱。红光通过棱镜时偏折角较小〔因对红光折射率较小〕,紫光偏折射角较大。 三、好题精析 例1:假设地球表面不存在大气层,那么人们观看到的日出时刻与实际存在大气层的情形相比〔〕 A.将提早 B.将延后 C.在某些地区将提早,在另一些地区将延后 D.不变 解析:如图,a是太阳射出的一束光线,由真空射向大气层发生 折射,沿b方向传播到P点,在P处的人便看到太阳。假如没有 大气层,光束使沿a直线传播,同样的时刻在P点便看不到太 阳,须等太阳再上升,使a光束沿b线方向时才能看到太阳, 故没有大气层时看到日出的时刻要比有大气层时延迟. 点评:此题要求考生能够联系实际建立物理模型,并依照光的折 射定律分析推理。 例2:如下图,一束光线从折射率为1.5的玻璃内射向空气,在界面上的入射角为45o,下面四个光路图中,正确的选项是〔〕

(完整版)高中物理知识点清单(非常详细)

高中物理知识点清单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一、质点、参考系 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它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2.参考系: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选定用来作为参考的物体.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通常以地面或相对于地面不动的物体为参考系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二、位移和速度 1.位移和路程 (1)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2)路程是物体运动路径的长度,是标量. 2.速度 (1)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 =x t ,是矢量.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 3.速率和平均速率 (1)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2)平均速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三、加速度 1.定义式:a =Δv Δt ;单位是m/s 2 . 2.物理意义: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 3.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 考点一 对质点模型的理解 1.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2.物体能否被看做质点是由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的,并非依据物体自身大小来判断. 3.物体可被看做质点主要有三种情况: (1)多数情况下,平动的物体可看做质点. (2)当问题所涉及的空间位移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可以看做质点. (3)有转动但转动可以忽略时,可把物体看做质点. 考点二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 平均速度与位移和时间有关,表示物体在某段位移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瞬时速度与位置或时刻有关,表示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快慢程度. 2.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联系 (1)瞬时速度是运动时间Δt →0时的平均速度. (2)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相等. 考点三 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关系

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大全 从初中进入高中以后,就会慢慢觉得物理公式比以前更难学习了,其实学透物理公式并不是难的事情,以下是我整理的物理公式内容,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作为参考借鉴。 基本符号 Δ代表'变化的 t代表'时间等,依情况定,你应该知道' T代表'时间' a代表'加速度' v。代表'初速度' v代表'末速度' x代表'位移' k代表'进度系数' 注意,写在字母前面的数字代表几倍的量,写在字母后面的数字代表几次方. 运动学公式 v=v。+at无需x时 v2=2ax+v。2无需t时 x=v。+0.5at2无需v时 x=((v。+v)/2)t无需a时 x=vt-0.5at2无需v。时 一段时间的中间时刻速度(匀加速)=(v。+v)/2

一段时间的中间位移速度(匀加速)=根号下((v。2+v2)/2) 重力加速度的相关公式,只要把v。当成0就可以了.g一般取10 相互作用力公式 F=kx 两个弹簧串联,进度系数为两个弹簧进度系数的倒数相加的倒数 两个弹簧并联,进度系数连个弹簧进度系数的和 运动学: 匀变速直线运动 ①v=v(初速度)+at ②x=v(初速度)t+?at平方=v+v(初速度)/2×t ③v的平方-v(初速度)的平方=2ax ④x(末位置)-x(初位置)=a×t的平方 自由落体运动(初速度为0)套前面的公式,初速度为0 重力:G=mg(重力加速度)弹力:F=kx摩擦力:F=μF(正压力)引申:物体的滑动摩擦力小于等于物体的最大静摩擦 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

光的折射全反射

图14-2-1 图 14-2-2 第二节 光的折射、全反射 【基础知识再现】 一、光的折射现象 光传播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一部分光进入另一种介质中,并且改变了原来的传播方向,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定律:同样要抓住“三线(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二角(入射角、折射角)。 如图14-2-1所示,光从真空(或空气)进入介质有:n r i =sin sin 2、折射率(n ) 定义:光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发生折射时,入射角i 的正弦跟折射角r 的正弦之比n ,叫做这种介质的折射率。 r i n sin sin = 说明:①折射率是表示光线在透明介质界面上发生偏折程度的物理量,与入射角i 及折射角r 无关。在入射角相同时,对同一种光线、折射率越大,折射光线偏离原方向的程度越大。 ②折射率和光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有关。 v c n = 其中s m c /1038?=,v 为介质中光速,n 为介质折射率,总大于1,故光在介质中的速度必小于真空中的光速。 ③在折射现象中,当入射角为?0,折射角也为?0,这是个特殊现象,但仍是折射现象。 二、全反射 光照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光线全部反射回原介质的现象叫全反射。 发生全反射的条件: 1、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 2、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C 。n C 1sin = 。 说明:①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是相对的,如酒精相对于水为光密介质,酒精相对于水晶来说是光疏介质。 ②光从光密介质到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从光疏介质射入到光密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③发生全反射时,遵从反射定律及能量守恒。此时折射光的能量已经减弱为零,反射光能量与入射光能量相等。 ④全反射的应用:光导纤维。 三、棱镜、光的色散 1、三棱镜可以改变光的行进方向,起控制光路的作用。三棱镜通过二次折射使光产生较大的偏向角,由于介质对不同的单色光的折射率不同,其中紫光折射率最大,红光折射 率最小,因此当白光射向三棱镜时,紫光偏折最明显,而红光偏折最小,这就形成了如图14-2-2所示的光的色散现象。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4《13.2全反射》教案

《全反射》的教案 ——基于新课程标准和理念的教学设计 马永江苏常州第四中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知道什么是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能判断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全反射,了解全反射现象的应用;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学习探究科学的方法——比较法;通过实验设计和动手操作,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全反射实验的探究过程,感受实验探究的乐趣;通过互动实验,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全反射现象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理论观察分析周围事物的习惯。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全反射现象;难点是临界角概念和全反射条件。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四、设计思路:本节课以实验为主线,通过一个带有魔术色彩的演示实验引入课题,再通过两个演示实验的对比,让学生观察、分析,揭示全反射的现象与产生条件,另外增加学生探究性实验,通过学生间的讨论、设计、动手及合作,使学生对全反射概念的理解更加准确、丰富和全面。最后通过全反射的应用介绍,开拓学生的视野。 五、主要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演示一:用细铁丝穿过单摆小金属球,使其一端伸出作为把手,然后捏住把手,用蜡烛火焰的内焰将金属球熏黑,让学生观察。然后将熏黑的铁球浸没在盛有清水的烧杯中,现象发生了,放在水中的铁球变亮了。好奇的学生误认为是水泡掉了铁球上黑色物,当老师从水中取出时,发现熏黑的铁球依然如故,将其再放入水中时,出现的现象和刚才一样,学生大惑不解,让学生带着这个疑问开始学习新的知识——全反射。

2、新课教学 2.1实验探究 演示二:实验1:一束激光从空气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半圆面(如图1)。 实验2:一束激光从空气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直边的圆心O(如图2)。 图1 图2 教师演示两遍实验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实验1现象:①当光沿着玻璃砖的半径射到直边上时,一部分光从玻璃砖的直边上折射到空气中,一部分光反射回玻璃砖内。 ②逐渐增大入射角,看到折射光远离法线,且越来越弱,反射光越来越强。 ③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0时,折射光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光。 实验2现象:①当光沿着空气射向玻璃砖的直边的圆心O时,一部分光从玻璃砖的直边上折射到玻璃砖内,一部分光反射回空气中。 ②逐渐增大入射角,看到折射光远离法线,且越来越弱,反射光越来越强。 ③当入射角增大到接近900时,折射角小于900。 学生归纳不同点:①光从空气→玻璃,入射角>折射角;光从玻璃→空气,入射角<折射角; ②光从空气→玻璃,同时存在反射光和折射光;光从玻璃→空气,当入射角达到某个角度时折射角达到900,折射光完全消失。 师:我们考虑直边分界面上光的传播规律,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一)什么是全反射现象? 引导学生回答:①光从玻璃射入空气时,当入射角大于或等于某一个角度时,折射角达到900,折射光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光的现象。②临界角: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当折射角达到900时的入射角。 (二)产生全反射现象的条件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①光从玻璃→空气;②入射角≥临界角。 师:在实验2中,光从空气射向玻璃,虽然入射角增大,反射角和折射角都增大,反射光增强,折射光减弱,但只有量变过程并没有实现质变。而在实验1中,光从玻璃射向空气,随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考总复习知识网络一览表物理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注: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 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 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 注: (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

高中物理选修3-4光的折射和全反射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 1.(单选)如图,一束单色光射入一玻璃球体,入射角为60°,已知光线在玻璃球内经一次反射后,再次折射回到空气中时与入射光线平行。此玻璃的折射率为() A. 2 B. 1.5 C. 3 D. 2 2. 如图所示是一种折射率 3 n的棱镜。现有一束光线沿MN方向射到棱镜的AB面上,入 射角的大小i=60°,求: ( (1)光在棱镜中传播的速率; (2)画出此束光线进入棱镜后又射出棱镜的光路图,要求写出简要的分析过程。 3.(多选)一束光从空气射向折射率n=2的某种玻璃的表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入射角大于450时会发生全反射 B.无论入射角多大,折射角都不会超过450 C.入射角为450时,折射角为300 D.当入射角为arctan2时,反射光线跟折射光线恰好垂直 …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得分 二、填空题(题型注释) \ 4.直角玻璃三棱镜的截面如图所示,一条光线从AB面入射,ab为其折射光线,ab与AB 面的夹角α= 60°.已知这种玻璃的折射率n =2,则: ①这条光线在AB面上的的入射角为; ②图中光线ab (填“能”或“不能”)从AC面折射出去. 5.如图所示,一个用透明材料制成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三棱镜ABC.现在有一束单色光从空气中以θ=45°的入射角自直角边AB射入,折射时的偏转角为15°,然后光线射到AC 面而刚好发生了全反射,则这种透明材料的折射率为________,全反射的临界角为_________,角∠A=________. ? 6.如图所示,用某种透光物制成的直角三棱镜ABC;在垂直于AC面的直线MN上插两枚大头针P1、P2,在AB面的左侧透过棱镜观察大头针P1、P2的像,调整视线方向,直到P1的像__________________,再在观察的这一侧先后插上两枚大头针P3、P4,使P3________,P4________.记下P3、P4的位置,移去大头针和三棱镜,过P3、P4的位置作直线与AB面相交于D,量出该直线与AB面的夹角为45°.则该透光物质的折射率n=________,并在图中画出正确完整的光路图. 评卷人得分 ¥ 三、实验题(题型注释)

最详细的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经典版)

第一章、力 一、力F: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单位:牛(N) 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但它们不在同一物体上,不是平衡力。作用力与 反作用力是同性质的力,有同时性。 二、力的分类: 1、按按性质分:重力G、弹力N、摩擦力f 按效果分: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 按研究对象分:外力、内力。 2、重力G:由于受地球吸引而产生,竖直向下。G=mg 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与形状有关。质量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上,不一定在物体上。 弹力:由于接触形变而产生,与形变方向相反或垂直接触面。F=k×Δx 摩擦力f: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f=μN(N不是G,μ表示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只与材料有关,与重力、压力无关。) 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滑动摩擦。 静摩擦力:用二力平衡来计算。 用一水平力推一静止的物体并使它匀速直线运动,推力F与摩擦力f的关系如图所示。 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以分力F1、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可用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表示。 |F1-F2|≤F合≤F1+F2 F合2=F12+F22+ 2F1F2cosQ 平动平衡:共点力使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解题方法:先受力分析,然后根据题意建立坐标 系,将不在坐标系上的力分解。如受力在三个以 内,可用力的合成。 利用平衡力来解题。 F x合力=0 F y合力=0 注:已知一个合力的大小与方向,当一个分力的 方向确定,另一个分力与这个分力垂直是最小 值。 转动平衡: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 解题方法:先受力分析,然后作出对应力的力臂(最长力臂是指转轴到力的作用点的直线距离)。分析正、负力矩。 利用力矩来解题:M合力矩=FL合力矩=0 或M正力矩= M负力矩 第二章、直线运动

(完整版)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时间和位移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知识点总结 了解打点计时器的构造;会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通过分析纸带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及其某时刻的速度;学会用图像法、列表法处理实验数据。 一、实验目的 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会用打上的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 3.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二、实验原理 ⑴电磁打点计时器 ①工作电压:4~6V的交流电源 ②打点周期:T=0.02s,f=50赫兹 ⑵电火花计时器 ①工作电压:220V的交流电源 ②打点周期:T=0.02s,f=50赫兹 ③打点原理:它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小孔而显示点迹的计时器,当接通220V的交流电源,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经接正极的放电针、墨粉纸盘到接负极的纸盘轴,产生电火花,于是在纸带上就打下一系列的点迹。 ⑵由纸带判断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 0、1、2…为时间间隔相等的各计数点,s1、s2、s3、…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若△s=s2-s1=s3-s2=…=恒量,即若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则与纸带相连的物体的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⑶由纸带求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方法

三、实验器材 小车,细绳,钩码,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或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导线两根,纸带,米尺。 四、实验步骤 1.把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如图所示。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并在细绳的另一端挂上合适的钩码,试放手后,小车能在长木板上平稳地加速滑行一段距离,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 取下纸带, 换上新纸带, 重复实验三次。 4.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的比较密集的点子, 确定好计数始点0, 标明计数点,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两点间的距离,用逐差法求出加速度值,最后求其平均值。也可求出各计数点对应的速度, 作v-t图线, 求得直线的斜率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五、注意事项 1.纸带打完后及时断开电源。 2.小车的加速度应适当大一些,以能在纸带上长约50cm的范围内清楚地取7~8个计数点为宜。 3.应区别计时器打出的轨迹点与人为选取的计数点,通常每隔4个轨迹点选1个计数点,选取的记数点不少于6个。 4.不要分段测量各段位移,可统一量出各计数点到计数起点0之间的距离,读数时应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 常见考法 纸带处理时高中遇到的第一个实验,非常重要,在平时的练习中、月考、期中、期末考试均会高频率出现,以致在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中也做为重点考察内容,是选择、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同学们要引起重视。 误区提醒 要注意的就是会判断纸带的运动形式、会计算某点速度、会计算加速度,在运算的过

高中物理 第四章4.3 认识光的全反射现象》教案 粤教版选修3-4

认识光的全反射现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 (2)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 (3)了解全反射现象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概括出发生全反射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引起学生思维海洋中的波澜,培养学生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的方法、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渗透学生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习惯。 (2)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很多,能否用科学的理论来解释它。 (3)更科学的应用生活中常见的仪器、物品.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是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当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到它与光疏介质的界面上时,如果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就发生全反射现象. 2.全反射的应用,对全反射现象的解释.光导纤维、自行车的尾灯是利用了全反射现象制成的;海市蜃楼、沙漠里的蜃景也是由于全反射的原因而呈现的自然现象. 三、教具 1.全反射现象演示仪,接线板,烟雾发生器,火柴,产生烟雾的烟雾源,半圆柱透明玻璃砖(半圆柱透镜),弯曲的细玻璃棒(或光导纤维). 2.烧杯,水,蜡烛,火柴,试管夹、镀铬的光亮铁球(可夹在试管夹上). 3.自行车尾灯(破碎且内部较完整). 4.直尺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演示Ⅰ将光亮铁球出示给学生看,在阳光下很刺眼,将光亮铁球夹在试管夹上,放在点燃蜡烛上熏黑,(将试管夹和铁球置于烛焰的内焰进行熏制,一定要全部熏黑,再让学生观察.)然后将熏黑的铁球浸没在盛有清水的烧杯中,放在水中的铁球变得比在阳光下更亮.好奇的学生误认为是水泡掉了铁球上黑色物质,当老师把试管夹从水中取出时,发现熏黑的铁球依然如故,再将其再放入水中时,出现的现象和前述一样,学生大惑不解,让学生带着这个疑问开始学习新的知识——全反射现象. (二)新课教学 1.全反射现象. (1)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 光密介质:对于两种介质来说,光在其中传播速度较小的介质,即绝对折射率较大的介质; 光疏介质:对于两种介质来说,光在其中传播速度较大的介质,即绝对折射率较小的介质。 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是相对的.例如:水、空气和玻璃三种物质相比较,水对空气来说是光密介质,而水对玻璃来说是光疏介质。 思考:光线由光疏介质射入光密介质时(例如由空气射入水),折射角-----于入射角; 光线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例如由水射入空气),折射角-----于入射角。 (2)全反射现象 既然光线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由此可以预料,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折射角就会增大到90°,如果入射角再增大,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观察实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