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葫芦丝基础理论讲解

葫芦丝基础理论讲解

葫芦丝基础理论讲解
葫芦丝基础理论讲解

音乐学习资料

(二)

葫芦丝基础理论讲解

--------------------------------------------------------------------------------

基础理论讲解

一、葫芦丝、巴乌的构造、音域及分类

1、构造:首先介绍葫芦丝,葫芦起漏斗作用。气流通过葫芦的传送到主管和附管。主管是主要的发音管,主管上开有起七个按音孔,一个出音孔,两个穿绳孔。附管分高音附管和低音附管,均持续发一个音,普通的葫芦丝只有一根附管会响,另一根只作装饰。附管塞,需要附管时打开,不需要时关闭,附管和主管有机的配合可使音乐丰富多彩,更具活力。捆线主要是把主管和附管捆在一起,增强乐器构造上的稳定。主管尾塞,起到的作用是使低音区的发音圆润,注意不要往里推。

巴乌的构造比葫芦丝简单,构造上和竹笛相似,制作原理,演奏方法和葫芦丝基本相同。

2、音域:葫芦丝、巴乌发音管均开有七个按音孔以筒音作5为例,其音域为低音3到中音6,(示范),音域虽窄但表现力极强。

3、分类:常用的葫芦丝有小F调,小D调,小C调,bB调、A 调、大F调、大bE调,巴乌常用调和F调。

二、按孔部位及手形

1、按孔部位

要吹出一个正常的音,有一点是必须做到的,凡要求关闭的音孔是不漏气的,一丝都不能漏,否则,发出的音不准确,让人觉得刺耳不实在。为了保证所按音孔不漏气,我们采用指肚按孔,

避免指尖和指腰按孔,因为指肚面积相对指尖和指腰要宽一些,其次指肚按孔手形较美观,并便于演奏,故我们在按孔时采用指肚按孔。

2、手形

为保证手形美观便于演奏,对手形的要求尤为重要,应避免的这几种姿势。(1)倒腕式(所谓倒腕式即手掌和手腕形成角度使手腕塌陷,这会使手指按孔的动作变的笨拙,其次从外观上看让人感到不舒服,正确的手腕角度应接近180度,这样手指的煽动既美观又灵活);(2)机翼(所谓机翼式即双手按孔的姿势好似飞机的双翼,也就是手指和主关节过平,手指没有正常弯曲,这样演奏起来,手指动作会显得僵硬);(3)孔雀开屏式。(孔雀开屏式主要形成与打开以后的手指造型,手指离开音孔后远离音孔,这样会造成乐器不稳定,没有实在感。其次,由于手指离开太高,当关闭音孔手指不能准确地落到所对应的孔上。希望大家避免以上三种及其他不正常的姿势)。首先注意两个食指不要依附在附管上,这样会影响美观和今后的演奏,整个手形做到“通”“松”“空”。

其次是双手的小指应用是决定手形的重要因素,两个小指所起作用有三个:

(1) 起到固定作用,初学者大多依靠食指来固定葫芦丝,便形成了以上讲到的孔雀开屏式。有机地采用小指来固定,可使两个食指解放,手形美观。

(2) 起到定位作用,有的同学吹完下三音孔时,下手指会抬

起后,会移位,待演奏到下三音孔时会找不到对应音孔的位臵,当采用小指固定后避免手指与音孔的错位。

(3) 是保证手形美观,小指的采用避免了孔雀开屏式,由于采用了小指便限制了其他手指的高度,也就比了孔雀开屏式,在造型上达到美观。

初学者小指的应用不可忽视,其应用规律为:当用到下三指时下手小指应自然抬起,否则会使下三指的演奏不太灵活,当不用下三指时小指应放到主管适当的位臵上,上手指也同样如此,待熟练后,习惯成自然,小指的应用就不必太注重,特别是在家较快的乐曲演奏中,小指的应用更自由了,可不受此限制,否则会顾此失彼,影响手指的速度和旋律的流畅。

三“咕”音的避免

葫芦丝、巴乌的发音非常特别,如气息较弱发出的音从头到尾只有一个“咕”音,初学者一般都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我们可以试着慢慢的加力音即变为正常,也就是说葫芦丝、巴乌的演奏气息需要一定的强度特别是低音区的演奏力度要更强一些,发出的音才正常。

大多初学者当能吹出正常的音后都会遇到这样两个问题,一是音头总是“咕”音先发出接着才发出正常音,二是当吹一个音后,音尾总是会带出一个“咕”声,严重的影响吹奏效果,怎样避免音头和音尾的“咕”声。首先解决音头的“咕”声,大多初学者均用“呼”来吹奏音头,我们可以体会一下,一口气“呼”出来,气头是软的,力度很弱,发出的音便是“咕”声,尔后随

着气流力度的增强,发音才正常。其实解决的发方法很简单,只要大家用“吐”音开头即可避免“咕”音出现,为什么“吐”音可以避免呢。因为我们发“吐”音时其实是一个爆发性动作,大家可以体会一下,我们知道,爆发音肯定带有一定的力度和强度,使气流一出来就达到了发正常音所需的力度音头便清爽干净。

其次解决的是音尾的“咕”声,当吹完一个音后,特别是低音5.6.7.三个音较为严重,随之便会出现“咕”声,听起来特别不舒服,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咕”声呢,因为当你吹完一个音后,其实口腔里还有余气,这部分余气释放时,几乎没有力度和强度,故这部分气发出的音便是“咕”声,我们要避免它,只有吹完后,快速的把嘴唇打开,把气流断掉,余气依然保留在口腔里,便可避免余音“咕”声的出现。

关于音头和音尾“咕”声的解决我在《葫芦丝、巴乌实用教程》的第4页练习一和练习二下面的演奏提示作了详细讲解,大家可以参照练习一、练习二进行练习。

续一:

四、气息的运用

气息的运用,在所有吹奏中都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葫芦丝,巴乌中气息的控制,力度的分配,是演奏好巴乌、葫芦丝的这重要环节,主要讲一讲吹奏音阶时的气息运用,葫芦丝、巴乌的运气和其他的吹奏乐器有明显的差别,一般的吹奏乐器当演奏到高音部分都需要一定的力度和强度,相对于低音的演奏要更用力,而葫芦丝、巴乌恰恰相反,越是高音气流就越弱,特别是高音5

和6的吹奏。只需较短的气流即可。反之则会导致高音损坏,夹有气流声或根本没有乐音,故初学者演奏高音时要特别注意气流一定轻缓。

为什么葫芦丝、巴乌的气息运用会如此特殊,从簧片的聒噪上来讲大家可能会更容易理解,请同学们看下图。

注:框内部分的线为簧舌切开口

这是放大后的葫芦丝、巴乌的心脏部件模形--------簧片,它是靠中间象鸟的舌头这一片上下振动和竹管的共振而产生音响,它的特点是:头部到根部由窄逐渐变宽,头部较尖,根部较宽,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根部的震动是决定低音的发音,因为根部较宽故在振动时气流需要加强一些;尖部的振动是决定高音的发音,因为头部较尖细故在振动时无须太强的气流,其次葫芦丝、巴乌的每一个音所需的力度都不一样,也就是说我们演奏时必须找到这个音所须的最佳力度点,不能强也不能弱,我们通常说的“到位”在此体现的很恰当,为什么初学者吹出的音乐不好听,主要原因就是气息的最佳力度点没有找到,通常会出现高音区失声,低音区失真,筒音偏高,或中高区发抖发沙等等所出现这些现象,排除乐器上的原因,主要原因就是力度上的问题,请大家参照下图坐标来掌握每个音气息力度的分配:

五、低音3.的练习

有一首歌曲也许大家都非常熟悉,那就是《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此曲用葫芦丝演奏傣味十足,效果极佳,但最令人烦恼的是歌曲中低音3.的演奏,有的同学不知道怎样演奏或乐器本身这个音不

准,故只能避开不奏或翻高8度演奏,可这样一来这首优美动听的曲子就有遗憾了。如果低音3.能演奏出来,并演奏好,我们演奏范围就又宽了许多,诸如《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这样带低音3.的曲子就能完整的演奏下来。

低音3.是葫芦丝、巴乌上特有的音,其指法和低音5.一样,即关闭所有的音孔用最缓的气流发出的音就是低音3.,低音3.不如其他音丰满,练习时气流一定要缓,感觉上不用力,只是轻缓的把气送出,低音3.作音头时可以不能吐奏,用呼演奏。低音3.单独演奏很容易,但如果练习低音3.和其他音的转换,要做到非常熟练,得花一定的功夫和时间来练习,如果同学们能完成《葫芦丝、巴乌实用教程》第27页的练习三,那么低音3.到其它音的转换可基本过关。特别是倒数1、2、3小节的练习,注:以上所讲低音3.全按作低音5.的指法,当全按作1时这里所讲的低音3.就是低音6.,大家记住这个低音和筒音的关系的是一个小三度关系,可依次类推。

六、滑音的练习及运用

在葫芦丝、巴乌的演奏中滑音起到的作用主要是音与音的过度,做到圆润、优美、流畅并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特别是傣族风格乐曲的演奏滑音的运用是不可缺少的。

滑音可分为上滑音和下滑音。首先讲解上滑音的演奏,上滑音用反抛物线标识上滑音由低音滑向高音,其演奏方法是手指由低音向高音抹动抬起,上滑音的演奏我们只要一句话,手指由直接抬起变为抹动抬起,上滑音的的效果自然出现。

下滑音和上滑音相反从标识符号来看它用正抛物线来标识,从演奏上来看它是由高音滑向低音,其演奏方法是,手指由高音孔向低音孔逐渐关闭,也就是由直接关闭变为逐渐关闭,下滑音就自然出现。

葫芦丝、巴乌的演奏中有了上、下滑音的点缀,使音乐的表现更具魅力和特色。从微观上来看在慢板的演奏中,几乎每个音都采用了滑音这一技巧,区别在于所占时间的长短,在教学中我经长强调手指接触音孔时的感觉,特别重要,这是决定音乐优美与否的重要因素。

在滑音中比较困难的是超出四度音域的滑音,这对手指的密切配合,统一协调要求较高,要多加以练习才能到位。

七、打音、叠音的练习及运用(待续)

续二:

打音在葫芦丝、巴乌的演奏中应用及为广泛,打音符号类似提手旁,打音一般在旋律平行时采用,它可代替舌吐将同度音分开,其演奏方法是在相同音之间加奏一个时值及短的低二度,如一到一的进行,我们在两个音之间加奏一个时值及短的低音7.,在听的时候感觉不出来低音7的存在。初学者往往低音7.的速度不够,打音的效果出不来,显得笨拙、迟钝,所以打音的速度要快,手指要有力而富有弹性。打音可以在不断气的情况下,使同度音断开,而吐音断音时气也断了,所以,打音的断音效果相比吐音的断音效果打音可使音乐有延绵之感可以做到似断非断,音断意绵,而吐音断音可以干净有力,特别是硬吐,当软吐时断音效果与打

音断音效果差不多,故二者断音方法大家可在适当的音乐环境中酌情采用。

下面讲一下叠音,叠音符号类似又字叠音的演奏的打音相反。打音是加奏下方二度音,而叠音是加奏上方二度音或三度音如演奏1到2,我们在中间加奏一个时值极短的3音,如演奏1到3,我们在中间加奏一个时值极短的5,叠音也可将同度音断开。叠音主要是为旋律加花,使音乐更具特色,更具动感,有锦上添花之感。

叠音的采用非常灵活,可根据乐曲风格或自生对音乐的感觉酌情采用。

八、颤音的练习及运用

在葫芦丝、巴乌的演奏中颤音是常用的技巧,乐曲中有了颤音,音乐的表现力更为丰富。特别是高潮部分的快速颤音会让人激动不已。如《金色的孔雀》,《多情的巴乌》这两首大家都喜爱的乐曲,除了本身的旋律优美外,重要的一点是采用了颤音的演奏,使乐曲显得更加欢快,神韵十足,令人为之而陶醉。

颤音能使吹出来的音有波浪形感觉,在乐谱里用tr表示,演奏的方法非常简单就是在本音和上方二度音之间不断反复,如果需要和上方几度音反复,一般会在tr上加一个阿拉伯数字,如在tr上方标记的是3则表示本音和上方三度音反复。如果tr上方没有标识任何数字,则表示本音和上方二度音反复演奏,大家要注意一点,在葫芦死、巴乌上3的颤音一般演奏是演奏成3535353,而不演奏成3434343,因为这样演奏首先从听觉上不舒服,因为4

这个音在葫芦丝、巴乌里,它显的很不实在,其次4的指法有点复杂,3很快速转换,显得很别扭难度高。故3的颤音无特殊要求外通常演奏成35353。

颤音的练习是一个长期性的练习,方法虽简单,但要熟练快速,那得花一定的时间,练习时要从慢练开始,待熟练后,逐渐加快。练习时,无论快或者是慢,速度要保持一致,不要或快或慢,注意加强双手无名指的训练。

九、指震音和气震音的练习及运用

指震音也叫虚指颤音,还叫隔孔打音,一般用符号~~~标识,指震音是葫芦丝、巴乌演奏中重要的技巧,在傣族风格的乐曲中用的最多。其方法很简单,顾名思义,隔孔打音,即在本音位臵的下二孔,手指平稳扇动,产生类似弦乐揉弦的效果。以全按作5.为例,当吹奏3时用无名指扇动1音孔,吹奏2时扇动7.音孔其他的依次类推。

指震音的练习虽然动作简单,但要练好还要花一番功夫,主要是手指的练习,要做到外形的美观、速度均匀、能快能慢、控制自如,发出的音要圆润,不要有痕迹,这样做到虚指颤音的最佳效果。大多演奏者喜欢把虚指颤音每一次颤动都把音孔关闭的很实在,这样出来的效果我认为不是最佳,这会使音颤动的幅度很大,没有优美之感反而觉得是一种噪音,大家可以试一试手指扇动时不要把整个音孔关闭,而只关闭音孔的三分之一的位臵,会出现什么的效果。

气震音,也称腹颤音,一般用符号~ ~ ~标识,它是靠气息有

规律地强弱交替而形成的水纹般的音波,是是依靠腹肌和横隔膜有弹性的颤动而获得的。其效果也类似弦乐揉弦,但它和指震音相比较在风格上不如指震音浓郁。气震音给人的感觉是清新,淡雅的感觉在中速,慢板的抒情曲中用的特别多,二点的共同点都是起到美化的作用。二者的有机结合可使葫芦丝、巴乌的演奏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气震音的练习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功夫才到位,才能做到控制自如。

续三:

十、单吐、双吐、三吐的练习及运用

在葫芦丝、巴乌的演奏中舌头起着关键的作用,我们吹奏乐曲时采用的方法不外乎两种,那就是连音和断音,吐音就是解决断音的主要方法,吐音分为单吐、双吐和三吐,我首先讲一下单吐。单吐的练习极为简单,我在前面讲过,音头需用吐音吹奏,而单吐是连续吐奏,每个音都像唱吐那样去演奏。

单吐可分为短吐和连吐,短吐一般用顿音符号标记或用T 标记,其特点是发音短促而有力,舌头动作轻快。慢短吐时嘴唇的配合很关键,否则会咕声不断,严重影响吹奏效果。

软吐的演奏则要求保持原音符的时值,做到音断意延,舌头的动作点到为止,不可用太大的力。

双吐是在单吐的基础上在加上一个“苦”字即“吐苦”,利用舌尖和舌根的连续动作使音快速断开,双吐一般用“TK”来标记。

双吐是用来完成连续快速分奏的技巧,双吐的训练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一段时间的练习才能到位,开始可单独练习舌头,把

T和K的发音连起来练习。在乐器上练习时先慢练,舌头和手指配合好,初学者主要问题是吐轻苦重,当发到苦时会软下来,苦的发音含糊不清,练习时应加强苦的练。在双吐的演奏中,手指和舌头的配合很关键,要求手指要比舌头先到位,不能同步更不能晚于舌头,否则舌头吐出的音不实在,不实在,不准确,特别是在快速双吐演奏中,如果手指和舌头同步或晚于舌头,那整个双吐就乱了,所以无论练习或演奏双吐时我建议大家多分一点注意力在手指上。

三吐吹奏方法与双吐相似,只是在双吐的后面或前面在加上一个单吐,就形成三吐的演奏技巧。三吐一般用于前八分音符后十六音符,或者用在前十六音符,后八分音符。三吐的练习。只要大家掌握好双吐这一技巧,那三吐更可信手拈来,在三吐中也请大家注意手指的配合,同时要注意强弱的处理。

双吐和三吐的演奏技巧,一般的独奏曲都有,所以只有把双吐、三吐练会练好,我们的天地才会更加广阔。

十一、循环换气的练习及运用

我国的唢呐、笛子等吹奏乐器都能连续不断的吹奏一个很长的乐音或一个完整的乐句,甚至一首乐曲,所运用的技巧就是循环换气,也称内换气,葫芦丝、巴乌的演奏,也采用循环换气这一技巧,特别是《古歌》的演奏全曲均采用循环换气,一气呵成,形成独特的风格和魅力。下面讲一下循环换气的原理及方法,大家知道要使乐音连绵不断地输到乐器内,但由于人的肺活量是有限的,必须换气才能乐音保持很长,但呼和吸是对立的,不能同

时进行,在吸气时音就会断掉,而音是不能断的,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只有从口腔中想办法。人的口腔能储存一定的气量,可用口腔中这部分气继续推动音乐进行的同时迅速从鼻孔吸气入肺,然后在把吸入的气继续吹出,非一日之功,要通过艰苦的练习,才能很好的掌握这一技巧。循环换气最关键的是大脑对机体各部位的支配,要做到动作协调,主要是口腔和肺的有机交换和配合。

葫芦丝的主要技法

--------------------------------------------------------------------------------

葫芦丝的主要技法

单吐是一切吐音的基础,依靠舌头的前后伸缩运动,使舌头有力地向前冲击,击打牙齿和上软腭之间位臵,当舌头迅速收回时,口腔发出了“吐”、吐。。。。。的音,这种发音方法就是单吐。根据音乐表现的需要,由于用舌力度不同,单吐还可分为轻吐和断吐。断吐最适合吹奏强、顿、结实有力的音或乐句,要求用舌力度要强有力,富有弹性,发音短促,缩短原音符的时值。轻吐是在呼气的同时,舌尖向外轻吐一下,产生一个弱音头来完成,它和断吐的区别在于舌头伸缩的距离和弹吐的位臵不同。轻吐主要用在每个乐句开头第一个音和乐句转折处。在吹奏叠音、打音

时加一个轻吐,可使叠音打音的出现更准确清晰,建议大家使用!轻吐不宜吐的太重,否则会影响乐曲的连贯性。尽量不要换气,尤其防止吐一下换一口气的毛病。吹奏过程中小腹要加强控制。

双吐比单吐速度要快,适用于十六分音符节奏型,发音时舌尖有发“吐”音的动作,舌根有发“苦”音的动作,要练至两者的力度一致。开始时可用念字法,到后来就不用真正念出来了。

初学双吐时除了要看文字说明外,更重要的要用心去体会、摸索,比如,刚学双吐,在“吐”与“苦”之间容易出现尾音或两个音分得不十分清楚,而解决的办法无法用文字来完全描述,这就需要你不断地调整口形、舌形舌位、力度、口腔内的余气量,最终你会找出最佳的属于自己的解决办法。

关于双吐音的练习,建议在保证葫芦丝质量的前提下,注意练习时口腔内的感觉与连续说“吐苦”、吐苦时的感觉是基本一样的,葫芦丝的双吐音没有其他民族管乐器那么容易掌握,主要原因是由于葫芦丝本身是靠簧片与竹管的耦合震动而发音,在吹奏第一个音“吐”与第二个音“苦”时,气流在几乎断开的同时,簧片震动不能立即停止,也就是说第二个音“苦”要受到吹前一个音“吐”时有簧片震动所产生的余音对它的影响,不能做到象吹笛子等乐器双吐音那么干净,特别是低音区更难掌握,要注意吹奏低音区时在气流较强的情况下,舌头肌肉也要相对放松,气息不能太急,否则不易发音和控制音准。双吐舌的动作尽量小,喉咙与嘴唇要紧中有松,要注意控制高低音的气流变化。

三吐由一个单吐加一个双吐构成,有如下几种形式:

吐吐苦吐吐苦

吐苦吐吐苦吐

吐苦吐吐苦吐

在正确掌握了双吐的吹奏方法以后,再进行三吐练习就容易多了,不论是以“吐、苦、吐还是以吐吐苦、都是三吐的方法,一般情况下,四分音符用单吐,十六分音符用双吐或三吐来吹奏,双吐和三吐也可以结合使用,三吐最适合表现欢快、热情、跳跃奔放的曲子。

葫芦丝吹奏基本技巧(四)——颤音

一般颤音的奏法是先将本音发出,接着迅速而均匀地开闭本音的上一音孔,使本音与其上方大二度或小二度的音迅速均匀地交替出现。最后落到本音。大小二度的选择一般由该调的自然音价决定。葫芦丝的颤音也有小三度的。

颤音----是指由按主要音和上方相邻音的手指快速、均匀地交替颤动而形成的。一般用在乐曲的引子或华彩段和高潮中出现,是为了加强效果和烘托气氛时运用。颤音练习是手指运用技巧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关系到手指的灵活性、独立性和持久性,还有弹力力度等。所以必须拿出足够的时间长久的练习。练习时手指要按严音孔,不要出现漏气现象,手指要保持松弛状态,要让每个手指都能作到富有弹性和灵活跳动。演奏颤音时要有一定的力度,并用吐音吹奏音头。颤音可以由慢渐快或由快渐慢.

波音由本音与上方二度音迅速交替演奏一至二次而形成。

波音----是由本音与上方二度音迅速地交替演奏1-2次形成的

一种音波。波音虽然可以稍微吹的明显一些,但决不能吹的很强、很生硬,不能使音波比本音还强还突出。手指要快放轻落,手指的动作应该一致,除了本音外,其他各音忌用吐奏。波音的速度同样可快可慢,要根据乐曲的速度及音符的时值的长短再决定.

叠音是若干个音的重叠,起装饰作用,有二度叠音、三度叠音、四度叠音等几种,在听觉上以主音为主,听不到装饰音但又丰富了本音。

叠音是通过一个或几个音,起到装饰作用,这种技巧比较常见,叠音的演奏主要通过手指的敏捷动作,把本音孔与邻近或间隔的音孔快速而准确地按一下。叠音的使用上,一般在乐句的开始和两个同度旋律之间加入上方的装饰音,这种技巧在民族管乐中较为常见,虽然在一些传统乐谱上没有明显的标明,但在实际演奏中可以灵活运用。一般来说,过于快速、激奋的乐曲不适合使用,多用于慢速悠扬的乐段。手指不宜抬的过高,动作要迅速,并富有弹性。

吹奏时在本音的音孔上打一下,用于区分同度音。

转秋水文

打音是出现在相同的两个音中第二个音之前的下方二度,也就是说打音主要在连续吹奏相同音高时采用。它与叠音不同之处在于叠音出在本音上方二度或三度,吹奏打音的方法是用手指轻打本位音孔。这种技巧也较为常见。打音的使用上,是在处理相同音时为了把它区分开而采用的一种技巧,在同一音的按音孔上再用手指打一下。吹奏打音手指按发音孔要比叠音更快些,按闭

发音孔手指动作须有力,如果手指按发音孔的动作慢而无力,会出现叠音的效果,这一点必须加以注意。

虚指颤音在演奏时能产生似弦乐揉弦的效果,方法是在本音下方二度音孔上,用手指平稳扇动。

关于虚指颤音的详细资料,请参照震音!

滑音分上滑音、下滑音和复滑音三种。

上滑音:由一个较低的音滑向另一个较高的音,即手指由较低的音孔向较高的音孔方向顺次逐个抹动抬起,同时气息要加以配合,口劲由大渐小,风门由小渐大,口风由急渐缓由细渐粗。

下滑音:全部动作与上滑音刚好相反(略)。

复滑音:由低音滑到高音再从高音滑回低音,或由高音滑到低音再从低音滑回高音。

滑音---是葫芦丝演奏的一种重要的传统技巧。适当地运用滑音,能使葫芦丝的旋律更富于歌唱性,表情更为细腻,其具有圆润华丽的特点,甚至可以产生模拟效果,如人声等。滑音的演奏是通过口风的缓急并配合手指动作的快慢来完成的。是利用手指逐渐开放或关闭音孔(向上或向下慢慢移动到需要到达的音位)所产生的效果,从筒音开始至最末一个音孔之间都可以上下滑奏。

气震音:依靠腹肌和横膈膜有弹性的颤动,通过丹田提气、小腹自然向里收缩和用力,使平稳的长音有规律地强弱交替,开成一条水纹般的音波,对音乐产生美化和装饰的效果。

指震音:吹奏长音时,手指在音孔边或音孔上方均匀迅速地扇动,产生与气震音相似的波音。

腑震音也叫气震音,是依靠腑部收缩力量引起的气流震动。初学者很不好找到感觉,我练习的时候采用的是在吹一个长音的时候,第一下吹的要强第二下吹的要弱,腑部肌肉也随之有规律的震动,强弱强弱如此反复,开始的时候慢些,随着感觉的出现,再逐渐加快,慢慢的就会找到感觉了。熟练以后再加上喉部、唇部的配合就完整了。它的震幅可随音乐变化的需要,由慢到快或由快到慢。一点拙见,大家不妨试试。

因有网友提出这个问题,现在说一下什么是“扇指音”,扇指音是指在该音上的手指上下迅速扇动,使这个音发出如微波颤动式的特殊音色,这是傣族民间固有的特殊演奏方法。可用于《竹林深处》,代替指震音那部分效果很好!记得听过一次《芦萧情》,好象也是用此技巧演奏的,欢迎大家补充!扇指音是指在该音上的手指上下迅速扇动,使这个音发出如微波颤动式的特殊音色,这是傣族民间固有的特殊演奏方法。在演奏扇指音时,也可以利用手指在本音孔旁大约五分之一处上下快速均匀连续开闭形成一种音波,同样也会收到很好的演奏效果!建议大家采用!严格的说扇指音不是指震音,扇指音是指在该音上的手指上下迅速扇动,在演奏扇指音时,也可以利用手指在本音孔旁大约五分之一处上下快速均匀连续开闭形成一种音波.指震音也叫虚指颤音或隔孔打音,顾名思义,不是扇动本音孔,是在本音的下二孔,平稳扇动,如果吹奏“3”音时就用右手食指扇动“1”音孔,吹奏“5”时用左手无名指扇动“2”音孔,吹奏“6”时用左手中指扇动“3”音孔。但它们所产生的效果有些相似。

葫芦丝教学

-------------------------------------------------------------------------------- 指震音和气震音的练习及运用

指震音也叫虚指颤音,还叫隔孔打音,一般用符号~~~标识,指震音是葫芦丝、巴乌演奏中重要的技巧,在傣族风格的乐曲中用的最多。其方法很简单,顾名思义,隔孔打音,即在本音位臵的下二孔,手指平稳扇动,产生类似弦乐揉弦的效果。以全按作5.为例,当吹奏3时用无名指扇动1音孔,吹奏2时扇动7.音孔其他的依次类推。

指震音的练习虽然动作简单,但要练好还要花一番功夫,主要是手指的练习,要做到外形的美观、速度均匀、能快能慢、控制自如,发出的音要圆润,不要有痕迹,这样做到虚指颤音的最佳效果。大多演奏者喜欢把虚指颤音每一次颤动都把音孔关闭的很实在,这样出来的效果我认为不是最佳,这会使音颤动的幅度很大,没有优美之感反而觉得是一种噪音,大家可以试一试手指扇动时不要把整个音孔关闭,而只关闭音孔的三分之一的位臵,会出现什么的效果。气震音,也称腹颤音,一般用符号~ ~ ~标识,它是靠气息有规律地强弱交替而形成的水纹般的音波,是是

依靠腹肌和横隔膜有弹性的颤动而获得的。其效果也类似弦乐揉弦,但它和指震音相比较在风格上不如指震音浓郁。气震音给人的感觉是清新,淡雅的感觉在中速,慢板的抒情曲中用的特别多,二点的共同点都是起到美化的作用。二者的有机结合可使葫芦丝、巴乌的演奏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气震音的练习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功夫才到位,才能做到控制自如。

呼吸方法详解

-------------------------------------------------------------------------------- 呼吸方法实在太重要,不得不多用些篇幅说一下:

正确的呼吸方法是管乐吹奏的重要基本功之一,初学者要认真对待.它将决定学习的成效

一般有三中呼吸方法:

1:胸式呼吸法:吸气时胸廓中部向前和两侧扩展,肺部横向扩张

2:腹式呼吸法:吸气时胸廓下部扩张,横隔膜下降,腹部突起

3:胸腹式呼吸法:吸气时胸部和腹部同时向外扩张,横隔膜下降,两肋张开上抬,使空气充满整个胸腹部

第三种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呼吸器官的能动作用,吸入空气量大,并有利于气息的控制,所以管乐吹奏大多数采用第三种方法.

练习方法:

零基础自学小提琴自创,讲解

零基础自学小提琴自创 很多教程是大学老师编的专业书,不适合小提琴零基础的爱好者,本文通俗易懂,笔者经验之谈.觉得好好评 第一课 认识小提琴 请记住小提琴各部分的名称。其作用有二: 1.这对学习小提琴的人来说是必知的常识; 2.在以后的学习中讲到一些知识时会用到,便于更简明地操作。 小提琴是由大约70多块不同的木片组合而成的。漩涡状的琴头是提琴独有的特征,四根弦G、D、A、E的锥形调音弦轴是由积久耐用的青龙木或黄杨木制成的。弦轴箱的后倾斜面绷紧了跨过乌木弦枕的弦。弦枕上的四个勾槽,用于确定弦的位置,并把弦抬到指板的上方,让左手手指能在纸板上压弦控制音的高低。指板固定在琴颈上,整个琴颈及漩涡状的琴头和弦轴箱是由一块枫木所刻成的。指板成弧形从弦枕端开始增加宽度,使跨过琴桥的弦有渐渐增宽的间隔,以便运弓。 琴身的框架是由侧板构成的,由六块薄枫木侧板于加热后弯曲定型而制成,接合处的内部用木块加强。六块侧板构成小提琴主要的外廓,即上侧板、向内弯的中侧板(C侧板)、以及较宽的下侧板。 琴身背部为小提琴的背板。背版是由一至两块相配的枫木制成,可分为一块式及两块式的背板,一块式的背板可由"板状切割"或"沿径切割"获得,而两块式的背板则是由"沿径切割"获得,在二块式背板制作过程中央接缝及水平面上的图案对称是很重要的。在小提琴背板中间部分部分留下大约5公厘的精确厚度,边上大约减至2.5公厘。拱形的高度和形状以及精确的厚度是决定小提琴音质的基本因素。 琴面也是用同样的方法制造的,但用的却是云杉木(Picea Abies),精确的厚度为3公厘。在前后边缘有一狭窄的镶条,又叫饰缘,镶边既能作为装饰又能防止边缘发生裂变。琴面上开了两个音孔,以形状命名为 f 孔。琴桥只靠弦的压力架在琴面上,他的位置是影响音质的关键所在。 音柱是圆柱型的木头,紧贴着琴身,对于音色很重要。一个很小的移动都可能改变提琴的音色,而且不能太长或太短,这样都会影响提琴的音色。音柱太长很可能会使你的琴面产生裂缝,太短的话可能会在你弦松掉时音柱也一并松掉。如果你的提琴音质不好,可能需要调整一下音柱,或是换一个新的音柱。 以上内容可只作了解,下图的名称必记牢。

葫芦丝教材内容

前言 蒲吕中学葫芦丝艺术特色教育意义: 一、营造氛围、激发情趣 利用校园广播在活动课时间编排专题节目插播葫芦丝的经典名曲,让学生感受到葫芦丝的音乐美;在宣传橱窗中开辟专栏介绍葫芦丝的构件和演奏特色,让学生充分认识乐器,引起学生对葫芦丝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求学的欲望,就会认真学练并积极参加音乐的实践活动。学校开设器乐兴趣小组时,很多同学涌跃报名参加了葫芦丝学习小组。开课辅导时,认真为学生示范演奏每一个练习曲。学生从优美的葫芦丝乐声中得到感染,个个跃跃欲试。 二、压缩教材、优化教程。 按照葫芦丝教材来辅导学生是比较省事的,但教材编著者是以自己的认知和实践编写的,务必适合中小学生使用。常用的教材难度大,教程长。该教材中前几个练习曲吹奏发音难,要求两手手指除左小指和右手拇指以外,其余8个手指必须严密按住音孔,稍有某手指不严密即出噪音或不发音,又是长音练习,初学者的肺活量小,不会用气。学生练习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得不到成功的喜悦。该教材中还有不少练习曲重复繁琐,枯燥无味且难以表现葫芦丝的乐曲特点,学生练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如学生按其教程训练,则需要一百多个课时,显然速度不快。教师拼体力,学生负担重,教学效率一定很低。为此,对教材删繁就简,去粗选精,再从其它器乐(如钢琴、竹笛等)教材中选出一部分适合葫芦丝演奏的练习曲,加上以前没有专业教材自己辅导学生时所编写一些的练习曲,重新编写了一本葫芦丝的练习教材,整个练习曲部分学生一般用50课就能练完,不但保证了整个教程的难易适中,教材安排合理,注意了学生学习的热情的激发和兴趣的培养,而且缩短了训练周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循序渐进、扎实基础。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学练葫芦丝的吹奏,首先要训练学生的基本功,扎实基础,如呼吸方法、指法、气息的运用等。但又不能急于事功,必须循序渐进,逐步加深提高。气是所有管乐演奏的内动力,学生最终演奏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气,而练气是学生学习中最难的。人们在日常生活的呼吸,只是一种维持生命的最低要求的自然的呼吸,而器乐演奏的呼吸甚至会用到几乎全部的肺活量,学生很难做到。所以,刚开始学习时,我要求他们只使用部分肺活量练习,不先练习过长的音,以免学生既要考虑手指的动作,又要考虑到呼吸的方式,而导致动作失调。在学生掌握基本指法之后,再引导他们用模仿和想象来自然形成正确的呼吸方式。在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之后再讲解横膈膜的运动等原理。学生从感性到理性,自我感悟,不断提高呼吸的技术。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为演奏葫芦丝练气奠定良好的基础。 指法是器乐演奏的重要要素。低年级学生指力差,易疲劳,一般练习4—5分钟就让他们停下来,听听乐曲,活动活动手指、手腕,避免手指受损。同时,每堂辅导课前让学生先做做手指操,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奏姿势,用最轻松的方式持住葫芦丝,使手指的灵活度、灵敏度能够充分发挥。对中高年级的学生要求他们在长音上多练习,在速度上提出快速、慢速、由慢渐快、由快渐慢等各种序列练习要求,让他们渐进有序地感受不同音的美感。 四、分层施教、帮带互促。 参加葫芦丝兴趣小组学习的学生音乐基础有高低,接受能力有强弱,到班时间有先后,学生个体之间差异性较大。我采用了分层教学的方式,使每个学习者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对尖子生既让他们带领其它学生,又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单独给他们安排专门的训练;对基础薄弱接受能力不强的同学安排简单易学的曲

葫芦丝课程教学计划

葫芦丝课程教学计划 [ 一、指导思想: 葫芦丝易学易懂,其音乐悠扬婉转,悦耳动听,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开发器乐训练,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让孩子们学习葫芦丝,不但能锻炼他们的意志,而且有助于开拓智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与能力,让孩子们产生美感享受,陶冶他们的情操。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所带兴趣班有32人,参加本班训练的学生都是三、四、五、六年级学生,老队员22人,新队员10人,老队员中部分同学已具有一定的吹奏基本功和较好的音乐素养,但人数相对太少,六年级的刘瑜同学、杨帆同学水平较高能达到四级水平,但三、四年级的学生年龄偏小,音乐素养整体低,需从最基本的吹奏气息、指法、音阶、音准及基础音乐知识抓起,又对乐器近乎空白,加上这种乐器对气息有严格的要求,学生也易产生厌倦情绪,操练起来困难较大。 三、第一期学习内容: 1、了解葫芦丝的起源、构造、音乐表现力等相关知识。 2、学习葫芦丝的演奏姿势、演奏状态、正确的手型控制及气息运用。 3、学习初步简单的演奏技巧单吐、打音、颤音、倚音、虚指颤音和活指练习以及初级的乐理知识等。 4、吹奏人们所熟悉和喜闻乐见的民歌、小调等乐曲《小羊羔》《金孔雀轻轻跳》《《小夜曲》《欢乐颂》《划小船》《映山红》《苗家姑娘过山来》《婚誓》《月光下的凤尾竹》等。 四、学习目标: 1、严格标准的掌握葫芦丝演奏的正确手型和良好的气息运用。 2、规范常用基本技巧(双吐、三吐、颤音、波音、叠音、打音、虚指颤音、滑音、震音)及练习曲等演奏技法。 3、认识和学习各种音符、音程、休止符、节奏与节奏型、节拍、小节线、双纵线、拍子、演奏记号、调号、音区与音域音乐的速度与力度(常用术语)省略记号、装饰音等基本乐理知识。 4、能模唱简单的曲谱、演奏简单的旋律。 5、学习预选曲目:《小羊羔》《金孔雀轻轻跳》《小夜曲》《欢乐颂》《划小船》《映山红》《苗家姑娘过山来》《婚誓》《月光下的凤尾竹》

(完整版)《葫芦丝》教案

葫芦丝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葫芦丝易学易懂,其音乐悠扬婉转,悦耳动听,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开发器乐训练,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让孩子们学习葫芦丝,不但能锻炼他们的意志,而且有助于开拓智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与能力,让孩子们产生美感享受,陶冶他们的情操。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全校葫芦丝都是新人,人数相对少,学员音乐素养整体低,需从最基本的吹奏气息、指法、音阶、音准及基础音乐知识抓起,又对乐器近乎空白,加上这种乐器对气息有严格的要求,学生也易产生厌倦情绪,操练起来困难较大。 三、教学重点: 1、了解葫芦丝的起源、构造、音乐表现力等相关知识。 2、学习葫芦丝的演奏姿势、演奏状态、正确的手型控制及气息运用。 3、学习5、6、7、1、2、3、 4、 5、 6、3音的正确吹奏方法。 4、学习初步简单的演奏技巧单吐、打音、和活指练习以及初级的乐理知识等。 四、教学难点: 运用掌握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吹奏民歌、小调等乐曲《友谊地久天长》《我有一只小羊羔》《粉刷匠》《小夜曲》《其多列》《阿里郎》《打水姑娘》 四、学习目标: 1、严格标准的掌握葫芦丝演奏的正确手型和良好的气息运用。 2、规范常用基本技巧及练习曲等演奏技法。 3、认识和学习各种音符、休止符、节奏与节奏型、节拍、小节线、双纵线、拍子、演奏记号、调号、音区与音域音乐的速度与力度(常用术语)省略记号、装饰音等基本乐理知识。 4、能模唱简单的曲谱、演奏简单的旋律。 5、学习预选曲目:《我有一只小羊羔》《粉刷匠》《友谊地久天长》《小夜曲》,《吹起芦笙跳起舞》《阿里郎》《打水姑娘》等乐曲。 6、通过对葫芦丝的学习来提高学生的整体艺术修养和心态、性格的调整。 五、教学计划: 9月份: (1)学习葫芦丝的演奏姿势、演奏状态、正确的手型控制及气息运用 (2)教会学生用单吐音吹奏5音、6音及相应的练习曲。 (3)认识节拍、小节线、双纵线、拍子、演奏记号。 10月份: (1)教会学生用单吐音吹奏7音、1音及相应的练习曲。 (2)认识各种音符、休止符、节奏与节奏型。 (3)学习演奏乐曲《我有一只小羊羔》,并进行学月葫芦丝比赛。 11月份: (1)教会学生用单吐音吹奏2音、3音及相应的练习曲。 (2)自由拍的吐音方法练习。 (3)认识调号、音区与音域音乐的速度与力度(常用术语)。省略记号、装饰音等基本乐理知识。 (4)学习演奏乐曲《粉刷匠》,并进行学月葫芦丝比赛

小提琴完全自学教程

李国民 前言 坊间有不少小提琴自学教程,但是名虽如此,实际要依照它来自学却根本不可能。因为那些无一例外地是从专业人士的水准来要求读者的,他们要么把读者想象成音乐专业的人士,要么以为读者的身边就站着一位音乐教师,这怎么还叫自学教程呢?真是欺世盗名!鉴于此,我将把读者想象成完全不懂音乐,身边又没有专业教师,而又要学习小提琴的学习处境,以此来写作我的教程。既然这样,可想而知教程不免显得“土”,显得烦琐。但我相信,这对真有上述处境的自学者是大有帮助的。 第一课 认识小提琴 请记住小提琴各部分的名称。其作用有二: 1.这对学习小提琴的人来说是必知的常识; 2.在以后的学习中讲到一些知识时会用到,便于更简明地操作。 小提琴是由大约70多块不同的木片组合而成的。漩涡状的琴头是提琴独有的特征,四根弦G、D、A、E的锥形调音弦轴是由积久耐用的青龙木或黄杨木制成的。弦轴箱的后倾斜面绷紧了跨过乌木弦枕的弦。弦枕上的四个勾槽,用于确定弦的位置,并把弦抬到指板的上方,让左手手指能在纸板上压弦控制音的高低。指板固定在琴颈上,整个琴颈及漩涡状的琴头和弦轴箱是由一块枫木所刻成的。指板成弧形从弦枕端开始增加宽度,使跨过琴桥的弦有渐渐增宽的间隔,以便运弓。 琴身的框架是由侧板构成的,由六块薄枫木侧板于加热后弯曲定型而制成,接合处的内部用木块加强。六块侧板构成小提琴主要的外廓,即上侧板、向内弯的中侧板(C侧板)、以及较宽的下侧板。 琴身背部为小提琴的背板。背版是由一至两块相配的枫木制成,可分为一块式及两块式的背板,一块式的背板可由"板状切割"或"沿径切割"获得,而两块式的背板则是由"沿

径切割"获得,在二块式背板制作过程中央接缝及水平面上的图案对称是很重要的。在小提琴背板中间部分部分留下大约5公厘的精确厚度,边上大约减至公厘。拱形的高度和形状以及精确的厚度是决定小提琴音质的基本因素。 琴面也是用同样的方法制造的,但用的却是云杉木(Picea Abies),精确的厚度为3公厘。在前后边缘有一狭窄的镶条,又叫饰缘,镶边既能作为装饰又能防止边缘发生裂变。琴面上开了两个音孔,以形状命名为 f 孔。琴桥只靠弦的压力架在琴面上,他的位置是影响音质的关键所在。 音柱是圆柱型的木头,紧贴着琴身,对于音色很重要。一个很小的移动都可能改变提琴的音色,而且不能太长或太短,这样都会影响提琴的音色。音柱太长很可能会使你的琴面产生裂缝,太短的话可能会在你弦松掉时音柱也一并松掉。如果你的提琴音质不好,可能需要调整一下音柱,或是换一个新的音柱。 以上内容可只作了解,下图的名称必记牢。 第二课乐理 认识五线谱 五线谱共5根线,由下到上分别叫做一线、二线、三线、四线、五线,线与线之间的位置则由下至上分别叫做一间、二间、三间、四间。线上和线间的音也是从下到上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五根基本的线以外还可在其上面或下面瑞加线,那时就叫做上加一线、上加二线……下加一线、下加二线……从下加一线开始对应的音高如上图,下排的数字是简谱的音符。要特别说明的是最前面的那个像蜗牛样的符号,它是高音谱号,正因为有了它,所以我们才可以说五线谱上的音代表的音高如上所述,如果换成其它的谱号如低音或中音谱号,则五线谱上的音符的音高都不同了。那些且不管,因为小提琴是高音乐器,我们先把这个高音谱认熟悉。

葫芦丝教程

葫芦丝教学 【简介】 葫芦丝,又称“葫芦箫”,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主要流传于傣、彝、阿昌、德昂等民族中。其音色轻柔细腻、圆润质朴,极富表现力,深受人们的喜爱。无论是在民间还是在舞台都能听到葫芦丝演奏的美丽音乐。葫芦丝可分为高、中、低音三种类型,常用的调为b、B、C、D等调。 这种乐器用半截小葫芦作为音箱,以三根长短不一的竹管并排插在葫芦的竹管下端,嵌有铜质筑片,中间较长的一根竹管开七孔。吹奏时口吹葫芦细端,指按中间竹管的音孔,在奏出旋律的同时,左右两根竹管同时发出固定的单音,与旋律构成和音。其音乐轻柔细腻,圆润质朴,极富表现力,深受云南人民的喜爱,无论民音,还是专业舞台都能听到它演奏的优美的声音。近年来在国内外也颇受瞩目。一些葫芦丝乐器与现代电子乐器合奏,亦能体现两种乐器的完美结合,呈现了古典与现代结合的亲切婉转,温馨醉人的全新感受。葫芦丝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历史】 葫芦箫的历史较为悠久,其渊源可追溯到先秦时代,它是由葫芦笙演进改造而成的。在构造上仍保持着古代乐器的遗制,箫管数目正与三管之龠相同,两支副管不开音孔也和古

箫完全一样,而发出持续的五度音程,则与古龠的“以和众声”维妙维肖。但它的主管已开有7个音孔,与后世的箫笛非常近似,又显示出它在历史上的飞跃。 葫芦丝的起源可追溯到先秦时代,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葫芦丝起源的动人传说。傣族民间就流传着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很久以前,一次山洪爆发,一位傣家的小卜冒抱着一个大葫芦,闯过惊涛骇浪,救出了自己的心上人,他忠贞不渝的爱情感动了佛祖,佛祖把竹管插入金葫芦,送给勇敢的小卜冒,小卜冒捧起金葫芦,吹出了美妙的乐声。顿时,风平浪静,鲜花盛开,孔雀开屏,祝愿这对情侣吉祥幸福,从此葫芦丝在傣族人家世代相传。 【种类】 阿昌族的葫芦箫和傣族的相似,阿昌语称“拍勒翁”,用葫芦和金竹管制成。吹管长6厘米,主管长50厘米,副管分别长33和17厘米,在两支副管靠近主管的一侧,分别留有一条竹片,用细竹知与主管捆扎在一起。 在西盟佤族,称葫芦箫为“拜洪廖”,3根箫管插入葫芦底部,用蜡封固,上端和竹制吹管仅长两厘米。尤为独特的是:主管除开有7个音孔外,在正面的最下方还开有两个气孔。主管演奏旋律,两根副管发出纯五度音程的持续音为旋律伴奏。如不需要持续音或需要单持续音时,还可将副管堵住。

葫芦丝初学教程-(适合初学者-自学者.)

葫芦丝、巴乌演奏方法 如何培养内心节奏感 培养内心节奏感是正确把握音乐作品的首要问题,有些人的内心节奏感是与生俱来的,先天的,但是大多数人却是依靠后天的刻苦练习培养出来的。我们在开始练习简单的练习曲时,就应该注意培养内心节奏感。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叫节奏。也就是说,我们在演奏练习曲时,就应该对各音符的时值长短要充分了解,不但要对它有感性认识,而且还要回理性的分析。简单的练习曲一般都是首先对最为基本的音符,节奏作笼统的介绍,让初学者一边演奏,一边在心理数节拍,认清各种音符的时值,以获得对简单节拍的感性认识。然后再加上各种符号和记号,混合运用。演奏者应该切实遵守各条练习曲的要求,扎实的训练每一首练习曲,达到练习的目的,解决一切困难,牢记各种音符的时值比例。可以说内心节奏感实际上就是内心对各种音符时值的敏感度,说白一点,就是每个音要演奏多长,心里应该清楚。如果有正确的内心节奏感,我们演奏出的音乐才是准确的。 音域通常是指人声或某一种乐器所能发出的最低音到最高音之间的范围。总的音域是指音列的总范围,即从它的最低音到最高音间的距离而言。个别的人声或乐器的音域是指在整个音域中所能达到的那一部分,如钢琴的音域是A2-C5。音区是音域中的一部分,有高音区,中音区,低音区三种。在整个音域中,小字组,大字一组合小字二组属于中音区。

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和小字五组属于高音区。大字组,大字一组和大字二组属于低音区。各种人声和各种乐器的音区划分,是不尽相同的。如男低音的高音区是女低音的低音区等... ... 各音区的特性音色在音乐表现中,有着重大的作用。高音区一般具有清脆,嘹亮,尖锐的特性;而低音区则往往给人以浑厚,笨重之感。说了这麽多,呵呵:)我举个

葫芦丝学习口诀

葫芦丝演奏口诀摘选 葫芦丝的基本功主要有三方面,即气、指、舌。 一、气(呼吸方法) 1、不提肩、不挺胸、口鼻通、不出声;气下沉、丹田功、音柔美、颤常用。 2、高音缓、低音急、轻呼能出筒音3 3、吹长音时要做到: 音头不能软、音体不能板、音尾不能散。 4、学会气颤音的方法是: 急缓交错、丹田配合。 5、对于慢曲换气的要求是: 慢曲慢换、音断曲不断。 慢曲快换、旋律更连贯。 6、对于快换气的要求是: 口鼻都要通,吸气不出声。 7、对音量大小的要求是:

轻音不能浮,重音不能浊。 8、对音准的要求是: 渐强起,渐弱收,音准关键在两头。 二、指(手指技巧) 1、针对初学者的手形,要做到“不靠不翘”。可要求: 指放平、勿高抬,孔按实、松则快。 2、关于按音孔的方法: 初学用指肚,提高加指尖。 3、持乐器要端正,既稳固又放松。 4、叠、打、抹、滑的一般规律是: 上行叠音,下行打,向上抹音,向下滑。 5、叠打与抹滑的主要区别是: 快叠打,慢抹滑。 6、叠音、波音、指颤音的主要是手指开闭的次数: 一叠、二波、三起颤。 三、舌(吐音方法)

1、断吐用“吐苦”,连吐用“嘟咕”,舌指能同步,快板必清楚。 2、快板要慢练,慢板要连贯。 3、勤练“苦”,慢练“呼”, 小舌也能打“嘟噜”。 4、“吐苦”各占半,“苦”音要久练。 四、如何演奏好乐曲 1、运用好基本功:气要通,指要松,舌要清。 2、练习新曲的程序,可分为四个阶段:对、会、背、味。 ①对:将乐谱及表情技巧符号吹对; ②会:能看谱连贯完整地演奏全曲; ③背:能背谱熟练地演奏; ④味:能体现乐曲的风格韵味及作者意图。 3、对于有难度的乐曲,要进行重复练习: 慢快慢快,简繁简繁,零整零整,看背看背。4、针对在学校学生功课多,练习时间

2-3新版安规(线路部分)复习题3[1]

2009版安规复习题(三) 线路部分 单位: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试验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同时,应制定相应的( C ),经本单位分管生产的领导(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 A、组织措施 B、技术措施 C、安全措施 D、应急措施 2、现场勘查由( B )组织。 A、分管生产的领导 B、工作票签发人 C、工作负责人 D、工作许可人 3、若专责监护人必须长时间离开工作现场时,应由( C )变更专责监护人,履行变更手续,并告知全体被监护人员。 A、分管生产的领导 B、工作票签发人 C、工作负责人 D、工作许可人 4、如只对同塔双回线路其中一回线路进行停电检修工作,应使用( A )。 A、电力线路第一种工作票 B、电力线路第二种工作票 C、电力线路带电作业工作票 D、电力线路工作任务单 5、在杆塔上作业时,应使用有后备绳或速差自锁器的双控背带式安全带,当后保护绳超过( D )时,应使用缓冲器。 A、2m B、4m C、5m D、3m 6、第二种工作票需办理延期手续,应在有效时间尚未结束以前由工作负责人向( B )提出申请,经同意后给予办理。 A、分管生产的领导 B、工作票签发人 C、专责监护人 D、工作许可人 7、在相分裂导线上工作时,安全带、绳应挂在同一根子导线上,后备保护绳应挂在( A )上。 A、整组相导线 B、同一根子导线 C、另一根子导线 D、另三根子导线 8、凡参加( B )的人员,应每年进行一次体检。 A、检修作业 B、高处作业 C、配电作业 D、地面作业 9、操作票应填写设备双重名称。设备双重名称即( B )。 A、电压等级和设备名称 B、设备名称和编号 C、电压等级和设备编号 D、设备名称和工作区段 10、工作任务单由( B )许可。 A、工作票签发人 B、工作负责人 C、工作票许可人 D、专责监护人 11、绝缘架空地线应视为带电体。作业人员与绝缘架空地线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 C )。 A、0.6m B、0.3m C、0.7m D、0.4m 12、当临时高处行走区域不能装设防护栏杆时,应设置( B )高的安全水平扶绳,且每隔2m应设一个固定支撑点。 A、500mm B、1050mm C、1500mm D、2000mm 13、非连续进行的事故修复工作,应使用( A )。 A、工作票 B、工作任务单 C、事故应急抢修单 D、派工单 14、不能按口头或电话命令执行的工作是( B )。 A、测量接地电阻和修剪树枝 B、杆塔横担上涂色标 C、接户、进户计量装置上的低压带电工作和单一电源低压分支线的停电工作。 D、杆塔底部和基础等地面检查、消缺工作。 15、第一、二种工作票的延期只能办理一次。带电作业工作票( D )。 A、只能办理一次延期 B、只能办理二次延期 C、可随时延期 D、不准延期 16、事故应急抢修工作是指电气设备发生故障被迫紧急停止运行,需( B )的抢修和排除故障的工作。 A、临时组织 B、短时间内恢复 C、按计划组织 D、领导批准 17、在没有脚手架或者在没有栏杆的脚手架上工作,高度超过( B )时,应使用安全带,或采取其他可靠的安全措施。 A、1m B、1.5m C、2m D、3m 18、巡线人员发现导线、电缆断落地面或是悬吊空中,应设法防止行人靠近断落线地点( C )以内,以免跨步电压伤人。 A、3m B、6m C、8m D、5m 19、断开耐张杆塔引线时,应先在其( C )装设接地线。 A、大号侧 B、中间 C、两侧 D小号侧 20、在超过( A )深的基坑内作业时,向坑外抛掷土石应防止土石回落坑内,并做好临边防护措施。

学习葫芦丝感受

学习葫芦丝感受 时间:2017-09-14 10:39:39 | 作者:梁睿婷 这个学期,我们学校开展了葫芦丝教学,班里很多同学都买葫芦丝,妈妈见那么多人买,也帮我买了一个。 我们每个星期有两节葫芦丝课。老师先教我们基本指法,然后一句一句地教我们唱谱,一句一句地学吹。同学们都学得很很认真。到现在,我已经会吹很多首曲子了,在家里,还经常为父母演奏几曲,给家里带来了不少欢乐。 记得有一次,老师让我们每个组选一个人吹奏葫芦丝,我被人选中了。我非常的紧张,在手忙脚乱中总算吹完了一曲。我吹奏得很糟糕,沮丧地回到座位上,埋着头。没想到老师居然对全班说我吹得挺好的,只是有点紧张,不然的话会吹得更好。老师的热情鼓励,让我不禁流下了眼泪。打那以后,我渐渐有了自信,每次有演奏的机会,我都会积极争取。站在讲台上吹奏,看着同学们欣赏的目光,我充满自豪。 以前,一下课,我总喜欢和同学打打闹闹;作业中遇到难题,我总是烦躁不安;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我总是萎靡不振。在学习葫芦丝的过程中,老师安排我做组长,我很激动,也很紧张。但我从心底里知道,既然我是组长,就要做同学们的榜样和老师,不然我就教不好组员了。所以从那一刻起,我知道我要坚强起来,要比同学们更刻苦,要比同学们吹奏得更好。课间,我不再打闹,经常练习新学的曲子;遇到难题时,我不再烦躁,吹奏一首柔和的曲子,心境豁然开朗,思维更开阔了;感到压力时,吹几首自己喜欢的曲子,紧绷的心弦便松弛了许多;闲暇时,自学自己爱听的曲子,在班里吹给同学们听,看着同学们羡慕的眼神,心里甜滋滋的……我上课的积极性更高了,学习的劲头更足了。因为我知道做每一件事就像学习葫芦丝一样——要有自信! 葫芦丝声充满着整个校园,滋养着我们的生活,浸润着我们的人生。

葫芦丝曲目《月亮》教学设计(1)

---------------------------------------------------------------最新资料推荐------------------------------------------------------ 葫芦丝曲目《月亮》教学设计(1) 葫芦丝曲目《月亮》教学设计【执教年级】初中三年级【课时安排】 1 课时【教材分析】我采用的教材是由民族出版社出版的《葫芦丝巴乌实用教程》,本课回忆曾学习过的第一章和第二章中的部分葫芦丝演奏的基本常识和技巧,里面涉及了葫芦丝的基本演奏指法、单吐音的发声练习等。 在此基础之上教授新曲目《月亮》,该曲属于傣乐风格,曲调忧伤纯美,演奏技巧较简单,乐曲以旋律的级进为主,适合葫芦丝初学者演奏学习。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已经学习过三节课的葫芦丝基本发音练习,经过之前的课上学习,大部分学生已初步掌握葫芦丝基本演奏技巧(指法、呼吸、单吐音等),但还未应用于具体曲目当中,本节课就是将学生已了解的技巧较自如的应用于新学曲目当中。 【教学重点】(1)回忆、复习葫芦丝演奏姿势、呼吸、按孔方法。 (2)掌握乐曲的吹奏技巧。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理解曲目《月亮》所表达的感情的基础上,能用葫芦丝较流畅的演奏曲目。 【教学目标】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器乐教学要求和对本课教学内容以及学情分析,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 / 5

(1)知识目标: 通过老师的示范和讲解,学生能够了解和熟练葫芦丝的基本演奏技巧。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练习,学生的基本演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得以提高和开发。 (3)情感目标: 通过葫芦丝演奏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因为学生接受音乐的途径有:听觉、动觉、视觉、感觉、知觉音乐教师执教的原则有: 审美的原则、直观的原则、模仿的原则、启发的原则因此本节课设计的教学方法有: 欣赏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模式有: 情景陶冶模式、示范模仿模式、引导发现模式学法: 感性和理性结合的原则、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学准备】葫芦丝多媒体【教学结构布局和教学程序分析】: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意图导入阶段 1. 采用示范演奏《月亮》来导入本课学生了解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初步感受葫芦丝的音乐魅力。 用本节课所学的乐曲当做本课的导入,直奔主题,既可以使学

葫芦丝简易入门教程带曲谱版本(汪利生)

汪利生编写

版权共享欢迎转载 目录 第一章学习葫芦丝的八个基本步骤 1、建立学习信心 (2) 2、演奏基本姿势 (2) 3、熟记指法表 (2) 4、演唱熟悉的歌曲 (3) 5、试吹熟悉的歌曲 (4) 6、三种吐音 (4) 7、基本的装饰音 (4) 8、滑音和指扇音 (5) 第二章初级曲目 1、康定情歌 (6) 2、婚誓 (6) 3、沂蒙山小调…………………………………………………………………………………………………………………(7 4、阿佤人民唱新歌 (7) 5、知道不知道 (8) 6、甜蜜蜜 (9) 7、军港之夜 (10) 8、情深谊长 (11) 9、、少年壮志不言愁 (11) 10、映山红 (12) 11、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12) 12、一剪梅 (13) 13、又见炊烟 (14) 14、弯弯的月亮 (15) 15、涛声依旧 (16) 16、沧海一声笑 (17) 17、祈祷 (17) 18、大长今 (18) 第三章中级曲目 19、月光下的凤尾竹 (19) 20、竹楼情歌 (20) 21、渔歌 (21) 第四章高级曲目 22、侗乡之夜 (22) 23、彝家欢度火把节 (23)

24、春到草原 (25) 25、竹林深处 (27) 第一章学习葫芦丝的八个基本步骤 一、建立学习葫芦丝的信心。学习葫芦丝非常简单,业余爱好者没必要掌握复杂的乐 理知识和识谱,只要会唱歌的人都能快速学会演奏。 二、掌握基本演奏姿势。注意要点:1、头正肩平,目视前方,肘部与水平方向呈45 度自然张开;2、手指放松呈弧型,好似手中握着一枚鸭蛋;3、小指放于音管上扶稳葫 芦丝,只有无名指或中指运动时小指方可抬起,但应保持大小拇指的至少三个手指扶在 葫芦丝上以保持稳定。 三、记住下面的指法表,吹出每个音。葫芦丝低音用力较大,气流较急;音越高用力越小,气流就越要弱,特别是中音5、6用力过大反而没有乐音;低音“mi咪[3]”不容 易发音,吹奏时气流一定要轻缓,而且要均衡、平稳。从低音到高音,再从山高音到低 音吹奏,一口气吹一个音,每个音延长六至八秒钟以上,要求发音响亮、音高正确、平稳、无沙音和杂音。 上端下端

葫芦丝初学指南

零基础学习步骤 首先零基础的朋友,见意大家一定要多看视频,边看视频边练习,是最好的方法, 如果视频讲解还是不理解的话,打字更是解决不了你的问题的,所以,视频一定要多看,不是看几次的问题哦! 首先大家拿到葫芦丝后,不要急于去吹,先看一下葫芦丝的保养知识,这部份内容在我们的教材第一页和光盘中都有,好的葫芦丝还需要我们好好爱护(也可以网上在多了解一些,可能更全面)然后学习第一讲和葫芦丝如何吹出正确的音这二小节的内容,注意初学的朋友一定先把这两小节内容仔细的看一遍,有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在边看光盘边自己拿着葫芦丝模仿练习,每个音都能偿试吹出后,大家可以学习第二讲内容,单吐,学习舌的技巧。通过这三个视频的学习,我们对葫芦丝的三个最重要的基本功,气指舌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家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演奏姿势,自己的口型,大家可以对着镜子练习。 在第一阶段的学习中,绝大多数学员朋友还是很顺利的,有个别学员会碰到以下小问题,现总结如下: (1)手指按不牢音孔,或者说记不住那个孔发那个音 这是个低级问题,除了多练,没什么技巧。 (2)在吹每个音的后面有个小杂音或小尾音 这个我们一般所说的咕音,我们专门有这个讲座(咕音的控制),大家可以专门学习一下。 可能有的朋友讲座看了几次后,还是控制不好,这个也不要气妥,

主要是我们初学的朋友气息控制不好所致,大家不要太在意这个咕音,多吹多练,掌握正确的方法,慢慢就会好的哦…… (3)低音3有时能吹出,有时吹不出,单独吹能吹出,在曲子中吹不出 这也是气息不稳所致,初学的朋友吹不好也很正常,可见气息在葫芦丝的学习中是多么重要,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视哦, (4)还有的朋友中音 4 吹不好,感觉这个音总是听起来不舒服,很怪,声音小等……中音 4 这个音在葫芦丝上 是个泛音,初学的朋友吹不好主要是手指不灵活加上与 气息配合不好与其他音转换时有其他音附在中音 4 上 所致,学习方法也是多练,具体可看光盘中的<中音4 和 低音3 的吹法>这个讲座。 在第一阶段的学习中,要求我们的学员能够把教材中第二讲新疆舞曲较为顺得的吹出,大家可以以较慢的速度,只要能吹了基本达到要求后,可以开始第二阶段的学习! 在第二阶段的学习中,我们把重点放在简谱学习,乐理知识学习,学会唱谱上。在我们教材中有专门的乐理小知识介绍,在光盘中有简谱入门的视频讲座,这部份知识以实用为主,建议大家记住并背下来就可以了,以后大家想提高的话,可以买一本乐理书,专门研究一下。 在第三讲中为大家介绍了一个小技巧,连音,这个技巧很容易学会,我们掌握了吐音,连音技巧,就可以学习很多小练习

(完整word版)小提琴自学入门到提高完全教程

第一章如何看谱 1. 看第一章的(五、基本音级,六、变音记号)。记住E-F,B-C(唱名3-4, 7-1)之间是半音,也就是钢琴上没被黑键隔开的两个白键。记住#号表示升高半个音,b号表示降低半个音。记住这两点就够了。 2. 看第二章(一、五线谱)。嘻嘻,至少要知道五线谱长什么样子,怎么用它来表示乐谱吧。了解五线谱每根线和间的名字,从下往上表示音从低到高。 3. 看第七章(三、调号)。只看例199中C调那张图,画的是C调12345671在五线谱上的位置,记住C调的1是在下加一线上的。C调是没有任何升降调的,其它调都以它为基础。 了解了以上这些以后,恭喜,你已经有了一些乐理基础了。接下来要学习一些跟小提琴有关的知识: 1. 记住提琴上的四根弦,琴头冲上时,从左到右分别叫做G, D, A, E弦。(就死记硬背吧,反正也容易记住) 2. 记住每个手指(对于大多数右撇子来说,就是左手)的编号,才能理解琴谱上标的指法。(规律:手掌冲自己时,不算拇指(拇指不是用来按弦的),从左到右的编号是1~4) 0: 手指不按弦,也就是平时说的空弦。 1: 食指按弦,同一根弦上的其余三指不接解琴弦。2: 中指按弦,食指也可以按弦,同一根弦上的无名指和小指决对不可以碰弦。 3: 无名指按弦,食指和中指也可以按,同一根弦上的小指不可碰弦。 4: 小指按弦,同一根弦上的其余三指可以按下。现在来看谱拉琴。先弄清楚手指与乐谱的对应关系,暂时不用管音准。不用管谱上是什么调,也不用管有几个#和b号,每个音符的位置与手指的对应关系是固定不变的。例如:看见第三线上的音符,就用1指按A弦;看见第五线上的音符,就用1指按E弦。下图是C大调第一把位的指法(自己画的,现丑了),G弦画不下了,可以自己推出来。每根弦上的4指和下一根弦的空弦音高是一样的,不想用4指就换到下一根弦上拉空弦。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知道哪个音符该用哪个手指、摆到哪根弦以后,就可以看把位图了。把位图说明了每个手指在每根弦上的正确位置,只有位置准确了,音才会准。只要记住C大调(五线谱上没有任何#和b号)的把位图,遇到有#号的五线谱时,看这个#号在哪根线上,就把对应的手指往自己这边移一格,遇到b号,向琴头方向移一格。 简明基本乐理知识

葫芦丝曲目《月亮》教学设计(1)

葫芦丝曲目《月亮》教学设计 【执教年级】初中三年级 【课时安排】1课时 【教材分析】 我采用的教材是由民族出版社出版的《葫芦丝巴乌实用教程》,本课回忆曾学习过的第一章和第二章中的部分葫芦丝演奏的基本常 识和技巧,里面涉及了葫芦丝的基本演奏指法、单吐音的发声练习等。在此基础之上教授新曲目《月亮》,该曲属于傣乐风格,曲调忧伤纯美,演奏技巧较简单,乐曲以旋律的级进为主,适合葫芦丝初学者演奏学习。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已经学习过三节课的葫芦丝基本发音练习,经过之前的课上学习,大部分学生已初步掌握葫芦丝基本演奏技巧(指法、呼吸、单吐音等),但还未应用于具体曲目当中,本节课就是将学生已了解的技巧较自如的应用于新学曲目当中。 【教学重点】 (1)回忆、复习葫芦丝演奏姿势、呼吸、按孔方法。 (2)掌握乐曲的吹奏技巧。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理解曲目《月亮》所表达的感情的基础上,能用葫芦丝较流畅的演奏曲目。 【教学目标】 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器乐教学要求和对本课教学内容以及学情分析,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目标:通过老师的示范和讲解,学生能够了解和熟练葫芦丝的基本演奏技巧。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练习,学生的基本演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得以提高和开发。 (3)情感目标:通过葫芦丝演奏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 热爱;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因为学生接受音乐的途径有:听觉、动觉、视觉、感觉、知觉音乐教师执教的原则有:审美的原则、直观的原则、模仿的原则、启发的原则 因此本节课设计的教学方法有:欣赏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模式有:情景——陶冶模式、示范——模仿模式、引导——发现模式 学法:感性和理性结合的原则、循序渐进的原则 【教学准备】葫芦丝多媒体 【教学结构布局和教学程序分析】:

葫芦丝筒音低音5指法

文化活动课:中国民族乐器—葫芦丝 课堂题目:葫芦丝筒音作低音“5”的指法 教学对象:中专三年级 教学目标:掌握葫芦丝筒音作低音“5”的七声音阶“1 2 3 4 5 6 7”其唱名“ dou ruai mi fa sou la xi ”,在掌握七声音阶的基础上尝试吹《沧海一声笑》。因为此曲音阶排列较为简单,易吹。初学阶段,暂不添加演奏技巧。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难点:指法不灵活、出现多余的杂音、气息不稳定等。教学教具:葫芦丝筒音作“5”的指法表、《沧海一声笑》简谱、葫芦丝。 教学内容: 一、导入 先播放歌曲《月光写的凤尾竹》和《沧海一声笑》给学生听。 目的:1.《月光写的凤尾竹》是葫芦丝演奏的经典曲目,旋律优美,让学生感受到葫芦丝的音色美,激发学习兴趣。 2.《沧海一声笑》先让学生熟悉此曲的旋律,加上其指法较简单,学起来较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二、简单介绍葫芦丝的发展史及其构造:如除吹孔外,还有七个指孔和一个出音孔。其中七个指孔从下往上(以吹孔为上方)依次是第一孔、第二孔····第七孔。 三、先做一些热身运动: 1.深呼吸、快速吸气慢且匀速呼出。 2.做一些活指运动,让手指变得灵活。 四、结合筒音作低音“5”的《七声音阶指法表》,如下: 第一阶段:音阶的练习: 1.从低音“5”开始,先把手指放好,接着往吹孔里吹,要求吹长音,越长越好,确保气息稳定。每一个音都要以“吐”音开始,否则会出现错误的杂音。 2.其他音阶联系方法跟上述低音“5”一样。 3.没一个音节掌握到一定程度后,开始练习一口气吹完

所有音阶。其有两种:一者按顺序

“低音5 低音6 低音7 1 2 3 4 5 6 ”。二者按顺序“6 5 4 3 2 1低音5 低音6 低音7”。该练习要求每两个音之间的时值一样,练习速度从慢到快。 注:1、这七个音阶中中音“4”指法对于初学者来说,手指反映较为迟钝,不易吹。因此可以先避开这个音(因为在乐谱中,这个音阶相对于其他的音阶较为少用,待学生拥有一定水平后再弥补。) 2.低音“3”需要学者缓缓地吹,气息很弱,初学者不容易控制该音的气息。 3.音阶越往上,气息越弱。 第二阶段: 1.先让学生反复听《沧海一声笑》,接着教会学生唱这首歌,至少大致掌握其节奏。 2.现教学生认识简谱,主要是没一个音符的时值。 3.边看简谱《沧海一声笑》边吹。其实在第一阶段已经把这首歌大致音符吹了,只是还没有把握每一个音符的时长而已。 四、初学者存在的普遍问题: 1.初学者手指反应迟钝,不灵活。表现:已经吹了气息,但是相应的指法还没找到,抑或是手指没有完全封住音孔而

小提琴学习各阶段教材选【参考目录】

小提琴学习各阶段教材选【参考目录】 小提琴教学中,教材的选用是非常重要的首选项目.尤其对于自学者来说,在众多的教材中选用哪些?这些教材如何先后排列?都需哪几类的教材?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为了众多的自学者.我将可选用的教材目录,按阶段排列如下; 一启蒙阶段1音节练习教程陈又新小提琴音阶练习 格里格良音节与笆音 赵惟俭小提琴音阶教程(上、下册) 赫利美利小提琴音阶练习 2练习曲初级小提琴练习曲(苏)第一册 沃尔法特小提琴练习曲作品35前边30课 开塞小提琴练习曲,作品20前12课 西特小提琴练习曲作品32第一册 顿特小提琴练习曲作品38第一把位 3协奏曲里丁b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巴克拉诺瓦小提琴小协奏曲小提琴小奏鸣曲 塞兹第二小提琴小协奏曲 塞兹第五小提琴小协奏曲 4外国乐曲铃木小提琴教材123册 霍曼小提琴基本教程123册中的二重奏 小提琴外国乐曲新编陕西人民出版社 5中国乐曲少年儿童曲集. 二初级阶段1音节练习教程陈又新实用小提琴音阶练习 赵惟俭小提琴音阶教程 格里格良音阶与笆音 赫利美利小提琴音阶练习 舍夫契克作品1,29 施拉迪克基础练习第一册 2练习曲初级小提琴练习曲(苏)第二册

沃尔法特小提琴练习曲作品35,30课后 开塞小提琴练习曲,作品2012课后 西特小提琴练习曲作品32第2,3,5册 顿特小提琴练习曲作品38 马扎斯小提琴练习曲第一册 3协奏曲维瓦尔迪a小调g小调G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胡贝尔(古柏)小提琴协奏曲 里丁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5 塞兹第134小提琴小协奏曲 4外国乐曲铃木小提琴教材45册 霍曼小提琴基本教程45册中的二重奏曲 马扎斯小提琴练习曲76首中的二重奏 维瓦尔迪双小提琴二重奏 小提琴外国乐曲新编第1,2,册 小提琴名曲集卡尔.海尔曼编 青少年小提琴曲集铃鼓舞.主题于变奏曲.莫扎 特小步舞曲克莱斯特小步舞曲.费奥柯快板5中国乐曲小提琴乐曲选 小提琴曲集新疆之春新春乐牧歌摇蓝曲苏北之春翻身 牧童 三中级阶段1基础练习陈又新实用小提琴音节练习 赵惟俭小提琴音节教程 格里格良音节于笆音 赫利美利小提琴音节练习 舍夫契克作品1,23(40首弓法练习) 施拉迪克基础练习 丁芷諾小提琴基本功强化训练教材 赵惟俭小提琴每日练习 2练习曲西特小提琴练习曲第4,5册 克仑克把位练习 马扎斯小提琴练习曲第23册 顿特小提琴练习曲作品37 克莱采尔小提琴练习曲42首 费奥里洛36首小提琴练习曲 3协奏曲巴赫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E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箫乌基础教程一:零基础学箫乌初稿

基础学箫乌(初稿) 第一单元基础知识 一、箫乌简介 箫乌是在传统葫芦丝与巴乌基础上研制发明的一种九孔竖吹簧管乐器。它的发音原理和葫芦丝与巴乌一样是用簧片发声,音色和葫芦丝、巴乌相同。又因为它和箫一样是竖着吹奏的,而且管身平直,外观和箫相似,音色与箫也比较接近(葫芦丝音色与箫也是相近的,原来的名字也叫葫芦箫),所以命名为箫乌。箫乌与葫芦丝和巴乌一样用合金铜片制作成发音的簧片,通过吹入气流使簧片振动发声,但簧片制作更加精细,所以可以发出更多的音。目前管身有紫竹的和木制的以及人造水晶(有机玻璃材质)制作的几种类型。 箫乌的音色如葫芦丝一样优美动听,外观如箫一样文雅大方,携带如笛子一样的灵巧精致。它能吹十四个音,而且音阶完整,音阶排列更为合理(传统葫芦丝与巴乌只能吹十个音,且低音部分音阶排列不完整)。我们也可以把它看做是竖吹宽音域巴乌,或者说,它相当于把普及型宽音域葫芦丝的主管抽出来单独形成的乐器。由于箫乌的表现音域和正常的人声歌唱的表现音域基本相同,音色也接近人声,所以它是非常富于歌唱性的乐器,它除了可以吹所有的葫芦丝曲之外,还可以吹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流行歌曲!!!表现力比传统葫芦丝、巴乌更丰富!!!另外,如果和传统的箫相比,那么可说箫是最难学的乐器之一,而箫乌是最好学的乐器之一,所以它是音乐爱好者音乐入门与提高的最佳乐器,也是音乐爱好者享受与创造美妙音乐的最佳

还有,由于箫乌是九孔的,需要除了下方手大拇指之外的其余九个手指来演奏它,因此,练习箫乌会让演奏者的手指得到更多更全面的锻炼,俗语云“心灵手巧”,反之手巧心也灵,因此练习箫乌对于促进手指的灵活性,开发大脑潜力,特别是对小孩子的智力发展及活化成年人的思维有很大的好处。练习中使人既得到美妙的音乐享受,又得以开发人的潜力。也为以后学习其它需要用到小指演奏的乐器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箫乌看为是一种音色优美,易于学习,易于携带,老少皆宜的普及性的民族乐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