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奥美拉唑制剂的调查

奥美拉唑制剂的调查

奥美拉唑制剂的调查
奥美拉唑制剂的调查

对奥美拉唑药物的调查

奥美拉唑,是一种H+,K+-ATP酶抑制剂,可以抑制胃酸的分泌,主要用于十二指肠溃疡和卓-艾综合征,也可用于胃溃疡和反流性食管炎,静脉注射可用于消化性溃疡急性出血的治疗。同时与阿莫西林和克林霉素或与甲硝唑与克拉霉素合用,可以用于杀灭幽门螺杆菌。

奥美拉唑,分子式为C17H19N3O3S,分子量为345,理化性质包括: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遇光易变色。在二氯甲烷中易溶,在甲醇或乙醇中略溶,在丙酮中微溶,在水中不溶;在0.l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解。结构式如下:

奥美拉唑结构式

一、奥美拉唑的制剂种类:

现在市场上的奥美拉唑,制剂种类主要有两大种类:一种是奥美拉唑肠溶剂,包括片剂和胶囊剂;另一种是注射用无菌粉末(注射用奥美拉唑钠)。

二、奥美拉唑的生产企业(部分):

通过检索,整理出不同剂型的部分生产企业,如下:

1、奥美拉唑肠溶剂生产企业:

2、奥美拉唑注射用剂:

三、奥美拉唑的申报情况:

通过“药智网”()对奥美拉唑进行检索,药品的注册和受理总计862条,其中多数药品属于补充申请,并且已进入审批流程,大部分药品属于审批完毕;中国新药批准信息(1978~2003)有41条,大多属于第二类和第四类新药;药品转让信息11条,原料药、针粉剂、胶囊剂均有转让;中国临床试验记录41条,多数处于进行中,少数已完成。

通过专利信息平台,对奥美拉唑相关专利进行检索,共检索出353件专利,包括发明专利305件,实用新型4件,外观设计44件。发明专利多与奥美拉唑的制备方法和制备工艺以及其他新应用有关,实用新型多与片剂类型改进有关,实用新型多与药品的外包装有关。

通过检索,我们可以发现,许多企业不光单纯的研发奥美拉唑药物,而且还与其他药物联合用药,用于预防或者更好的治疗胃溃疡,例如: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申报的奥美拉唑阿司匹林肠溶胶囊,主要用于预防心血管疾病患者减少阿司匹林诱发的胃溃疡风险;吉林益民堂制药有限公司申报的奥美拉唑碳酸氢钠干混悬剂,可更好地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糜烂性食管炎等。

以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为例,检索结果如下:

四、奥美拉唑的处方工艺:

以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为例:

参考:丁平.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的处方工艺研究.中国药业.2009.18.

1、处方及工艺筛选:

本品遇湿、遇热都不稳定,因此在处方筛选过程中,应尽量遵循以下原则:在配制奥美拉唑悬浮液时,加入阻水剂以增加主药在制备过程中的稳定性;使用疏水性的辅料,以减少产品的引湿性与含水量;使用酸性弱的辅料,以减少产品中酸对主药的影响。(1)溶剂:水作溶剂,环保,操作安全。

(2)黏合剂: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及聚乙烯吡咯烷酮,分别配成5%的溶液,加入主药细粉,搅拌均匀,喷至空白丸芯上,调整好

喷液流量、包衣锅转速、进风温度,均能制成大小均一的类白

色小丸。可见,两种黏合剂都能制备大小均一的小丸,但PVP

水溶液的pH大约为4,有些型号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水溶液的

pH大约为6,故依据处方筛选原则选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作黏合

剂。

(3)负载主药操作工艺:以球形空白丸芯为种子,将丸芯置包衣锅中,喷以适宜的黏合剂溶液,撒入药物粉末,滚动成丸(工艺一)。

将药物溶解或混悬于溶液中,喷包在丸芯上成丸(工艺二)。结

果工艺一和工艺二均能制得白色小丸,主药收率分别为82. 6%

和95.7%因每粒胶囊仅含主药20 mg,小丸的主药含量也较低,

故主药收率会对小丸的含量产生较大影响。工艺二的主药收率

较高,主药能更均匀地分布于小丸体上,可将小丸含量的波动

控制在一个转小的范围内。因此原则工艺二。

(4)阻水剂:负载主药操作以水作为分散相,为减少水对主药稳定性的影响,因此操作过程中应加阻水剂。35%二甲聚硅氧烷乳

剂被经常用作阻水剂,且还具有一定的黏性,故选其作阻水剂。(5)助溶剂与乳化剂:为了增加所配悬浮液的稳定性,需要加助溶剂与乳化剂。分别以吐温80与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乙二醇(PEG)

4000作为助溶剂与乳化剂进行喷包,结果用吐温80能制成大

小均一、表面光滑的小丸;而用十二烷基硫酸钠+PEG4000所得

小丸大小虽均一,但表面有许多凸起。吐温80既有助溶剂的作

用,又有乳化剂的作用,故选其作为助溶剂与乳化剂。

(6)包衣剂与增塑剂:因奥美拉哩在强酸性水溶液中会很快分解,故应将其制成肠溶制剂。包衣材料选用肠溶的丙烯酸树脂L30D,在使用丙烯酸树脂处方时,柠檬酸三乙酯是优良的增塑剂。(7)惰性赋型剂隔离层:因为水分散体系的丙烯酸树脂L30D呈酸性,pH大约为3. 5,奥美拉唑遇到水分散体系的丙烯酸树脂L30D

很快会分解,所以在进行肠溶包衣前必须对微丸进行保护性包

衣,以隔离奥美拉唑与水分散体系的丙烯酸树脂L30D。而高分

子材料形成的保护膜不可能完全隔离,必须用惰性赋型剂在含

药小丸外包裹一层厚厚的保护层,才能起到隔离的作用。甘露

醇是一种很好的惰性赋型剂,且没有引湿性,故选甘露醇作为

保护层。

(8)疏水性赋型剂与润滑剂:因保护层较厚,甘露醇用量是主药用量的两倍。为了使小丸更坚固,更好地起到隔离作用,需进行

内聚包衣。黏合剂仍选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高分子膜选二乙酰

甘油单酯,润滑剂选滑石粉。

(9)防潮剂:为防止肠溶的丙烯酸树脂受潮后呈酸性,需在肠溶的丙烯酸树脂膜中加防潮剂。硬脂酰聚甘油酯有很高的亲水疏水

平衡值(HLB值),具有很好的防潮效果。

2、制备方法:

负载主药:取空白丸芯,置包衣锅内,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置水中,使其质量分数为5%,溶解后加二甲聚硅氧烷乳剂与吐温80,再加奥美拉唑细粉,搅拌均匀。将所配悬浮液在搅拌状态下用喷枪喷洒至空白丸芯上,直至喷完,过筛,于45℃干燥12h。

保护性包衣: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置水中,使其质量分数为2%,溶解后加甘露醇细粉,搅拌均匀。将所配悬浮液在搅拌状态下用喷枪喷洒至含药微丸上,直至喷完,过筛,于45℃干燥12h。

内聚包衣: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置水中,使其质量分数为2%溶解后加二乙酰甘油单酯与滑石粉,搅拌均匀。将所配悬浮液在搅拌状态下用喷枪喷洒至含药微丸上,直至喷完,过筛,于45℃干燥12h。

肠溶包衣:将硬脂酰聚甘油酯熔融后置水中,冷却,将柠檬酸三乙酯放入丙烯酸树脂L30D中,搅拌均匀,再将所配两种悬浮液搅拌均匀,在搅拌状态下用喷枪喷洒至含药微丸上,直至喷完,过筛,于45℃干燥12h。

制成成品:加入滑石粉,灌装胶囊,包装。

3、奥美拉唑生产设备和试药:

100型荸荠式包衣机(农大制药厂);ZRS一8G型智能溶出试验仪(天津大学无线电厂);SPD-10AVP型检测器,LC一10ATVP型泵(日本岛津);千谱色谱工作站。奥美拉唑(锦州九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空白丸芯(上海华高药用丸芯有限公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卡乐康贸易有限公司);二甲聚硅氧烷乳剂(康乐有机硅贸易有限公司),吐温80(上海医药集团化学试剂公司);二乙酯甘油单酯(Quest lmternatiomal );丙烯酸树脂L30D(罗姆公司);柠檬酸三乙酯(安徽蚌埠丰原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硬脂酸聚甘油酯(Gattefosse S.

A.)。

以上即为学生对奥美拉唑的调查,通过对该药物的检索,我对该它的基本信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它以后的发展方向也有了自己的认识。由于检索工具有限,故内容上存在欠缺,请老师指正。

药物开发中的药物代谢和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物开发中的药物代谢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生物分析化学家的primer,part Ⅰ摘要: 面对先进的组合合成1和高通量筛选技术,药物开发过程继续发展。临床药物代谢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在先导确定和优化中起了关键作用。这一快节奏的开发过程给分析化学家施加了巨大的压力,设计更快和更敏感的分析技术来辅助药物发现和开发。这篇文章,两个系列中的第一部分向分析化学家介绍药物代谢原理。第二部分将讨论药物代谢动力学方面以及药物代谢数据怎样用以预测药代动力学参数。 正文: 技术创新和竞争压力引发了药物发现过程的巨大变化。分子生物学和人类基因组工程的进步在确定新的治疗靶标的进步中卓越的贡献。由于靶标确定中的技术发展、自动化的组合化学合成和高通量筛选,药物发现过程快速的发展。鉴于这种发展,提高化合物在人体中目标药理活性的优化效率,而降低对动物研究的依赖已经成为一个挑战。新的化学实体(NCEs)通过组合合成和用靶标的作用信息来设计先导化合物的理性药物设计进入药物开发流程。HTS有助于确定先导化合物在高浓度下提供的所需效用。在次级筛选阶段,理化性质如溶解度、脂溶性和稳定性通过测定脂水分配系数2和pKa3来确定。这些参数在预测蛋白结合、组织分布和胃肠吸收过程非常有用。 在先导化合物的优化过程中,筛选出的先导化合物使用体外试验进一步筛选。先导优化的目标是选择在人体中有所需药理活性的化合物。相关药代动力学参数如组织渗透、稳定性、肠吸收、代谢和清除通过体外系统获得。这些体外体系包括微粒体、肝细胞、用以确定代谢和评价代谢路径和速率的组织切片、评价细胞转运吸收的caco-2细胞系。毒性数据可以通 1 定义及特点:组合化学是一门将化学合成、组合理论、计算机辅助设计及机械手结合一体,并在短时间内将不同构建模块用巧妙构思,根据组合原理,系统反复连接,从而产生大批的分子多样性 群体,形成化合物库(compound library),然后,运用组合原理,以巧妙的手段对库成分进行筛选优化,得到可能的有目标性能的化合物结构的科学。组合化学与传统合成有显著的不同。传统合成方法每次只合成一个化合物;组合合成用一个构建模块的n个单元与另一个构建模块的n个单元同时进行一步反应,得到n×n个化合物;若进行m步反应,则得到(n×n)m个化合物。组合化学合成包括化合物库的制备、库成分的检测及目标化合物的筛选三个步骤。 2 脂水分配系数:(lipo-hydro partition coefficient)为化合物在脂相和水相间达到平衡时的浓度比值,通常是以化合物在有机相中的浓度为分子,在水相中的浓度为分母。脂水分配系数越大,越易溶于脂,反之则越易溶于水。易溶于脂的物质在机体内呈现亲脂性或疏水性,而易溶于水的现象称为亲水性。公式:脂水分配系数以P表示,化合物在有机相中浓度Co,在水相的浓度Cw。P=Co/Cw 3 酸的电离常数Ka,取负对数,即,-lgKa。可以说明酸的电离程度,即酸性强弱,酸越弱,Ka 越小,pKa越大。

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药理性质

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药理性质 ? ?通用名称:奥美拉唑肠溶胶囊 ?功能主治:本品用于胃酸过多引起的烧心和反酸症状的短期缓解。 ?主要成分:本品主要成份奥美拉唑。 ?包装规格:20mg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一次1粒,一日1次(每24小时),必要时可加服1粒,用温开水送服。本品必须整粒吞服,不可咀嚼或压碎,更不可将本品压碎于食物中服用。 ?不良反应:本品常见不良反应为:头痛、腹泻、恶心、呕吐、便秘、腹痛及腹胀。偶见头晕、嗜睡、乏力、睡眠紊乱、感觉异常、皮疹、瘙痒、荨麻疹、肝功能试验异常等。 罕有多汗、周围血管性水肿、低钠血症;血管水肿、发热及过敏性休克;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全血细胞减少症;可逆性精神错乱、易激惹、抑郁、攻击和幻觉;男子女性型乳房;口干、味觉异常、口炎、念珠菌病; 脱发、光过敏、多形性红斑;肝性脑病(先前有严重肝病者),黄疸性或非黄疸性肝炎、肝衰竭;支气管痉挛;关节痛、肌痛、肌肉疲劳;间质性肾炎;视力模糊。 ?注意事项:1. 使用不得超过7天,如症状未缓解或消失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2. 两个月以内不得再次服用,如症状反复,应立即就医。 3. 本品在以下情况下请勿使用:吞咽困难或疼痛;呕血; 便血或黑便。这些可能是严重情况的征兆,请咨询医师。 4. 肝功能不全或血象不正常的患者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5. 假如出现烧心持续或加重症状,请停用本品并去医院就 诊。 6. 儿童使用本品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7. 孕期、哺乳期妇女慎用。 8. 如服用过量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请立即就医。 9.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10. 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1. 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2. 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3. 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药物相互作用: ? 1. 应避免与口服咪唑类抗真菌药如酮康唑、伊曲康唑、咪康唑及氟康唑等同时使用。 2. 奥美拉唑与克拉霉素联合用药可增加中枢神经系统(主 要是头痛)及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3. 应避免与地西泮(安定)、苯妥英、华法林、硝苯地平、 地高辛、西沙必利、奎尼丁、环孢素、咖啡因和茶碱同时使用。

奥美拉唑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分析

奥美拉唑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5-08-14T14:34:24.863Z 来源:《健康必读》2015年第6期供稿作者:邢钟 [导读] 分析奥美拉唑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情况。 邢钟 (乐山市五通区桥人民医院四川乐山614800) 【中图分类号】R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6-0015-01 【摘要】目的:分析奥美拉唑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情况。方法:纳入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所收治的120例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法将120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给予雷尼替丁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分析奥美拉唑药理作用及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掌握奥美拉唑药物使用特性,能够进一步强化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合理关注。 【关键词】奥美拉唑;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Omeprazolepharmacologicalactionandclinicalapplicationanalysis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sisofomeprazolepharmacologicalactionapplication.Methods:inourhospitalinDecember2013-December2014120casesofgastriculcertreatedbypatientsastheresearchobject,usingthemethodto120patientsweredividedintoobservationgroup,comparedtwogroups.Results:thetotaleffectiverateoftwogroupsofpatientsthereis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withstatisticalsignificance.Conclusion:throughtheanalysisofomeprazolepharmacologicaleffects,tofurtherstrengthenthetreatmenteffectofpatients,clinicalreasonableconcern. 【Keywords】omeprazole;Pharmacologicaleffects;Clinicalapplication 胃溃疡作为一种较常见的消化道疾病,非甾体抗炎药物使用过量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酸分泌过多等因素均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慢性溃疡,对于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通常会选择西药治疗方案,其中以奥美拉唑药物治疗方案最为常用[1]。为了定向分析奥美拉唑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情况,本研究将对我院2013年12月以来所收治的120例胃溃疡患者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现将研究结果具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胃溃疡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HP检测及胃镜检测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症状,均不存在心肺、肝肾等器质性疾病。利用随机数字法将120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观察组60例患者中女性患者24例,男性患者36例,患者年龄跨度为34-67岁,平均(45.4± 1.3)岁;对照组60例患者中,女性患者21例,男性患者39例,患者年龄跨度为33-72岁,平均(46.1±2.1)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雷尼替丁治疗,使用剂量为每次0.15g,早、晚餐前30min口服,每d给药2次。观察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治疗,清晨空腹、顿服,每次服药20mg,每d用药1次,经1个月治疗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实施对比,并对所有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 1.3疗效标准 显效:经治疗后,患者恶心、嗳气、反酸、腹胀、上腹痛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胃镜检查结果显示炎症消失、溃疡面愈合,HP检测结果转阴;有效:经治疗后,患者恶心、嗳气、反酸、腹胀、上腹痛等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检查结果显示溃疡面至少缩小50%,HP检测结果转阴;无效: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未发生改变,胃镜检查溃疡面未见缩小,HP检测结果仍为阳性。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作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指标数据组间对比采取χ2检验,p<0.05,即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60例患者经临床治疗,显效患者47例,有效患者6例,无效患者2例,整体治疗总有效率达96.36%;对照组60例患者经临床治疗,显效患者31例,有效患者12例,无效患者12例,整体治疗总有效率78.18%。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奥美拉唑别名安胃哌唑、甲氧磺唑、亚砜咪唑、洛赛克,该药对细胞中的质子泵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能够有效减少胃酸分泌量。针对胃溃疡患者采用奥美拉唑药物治疗,其药物有效成分可直接作用于胃粘膜细胞壁泌酸过程的末端,从而达到抑制胃酸分泌及基础胃酸的形成。奥美拉唑对胃酸分泌的抑制作用可逆,且不会对胃蛋白酶分泌造成直接影响,在对胃溃疡患者临床治疗时,单剂量10mg即可取得较好的胃酸分泌抑制效果,60mg则可对患者的胃酸分泌形成完全抑制,一般情况下,每天口服20mg,连续使用4天,便可显著

埃索美拉唑_奥美拉唑的左旋异构体的药效及药代动力学_钟捷

·国外学术交流·异构体质子泵抑制剂·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的左旋异构体的 药效及药代动力学 奥美拉唑,作为第一个质子泵抑制剂(PPI),在治疗酸相关性疾病方面已有十余年历史。与其后发展的其他PPI一样,奥美拉唑主要由细胞色素P450(CYP)中的一个多态性表达酶CYP2C19代谢。奥美拉唑有两种光学异构体,S-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和R-奥美拉唑组成的消旋混合物,在代谢上表现为立体选择性。埃索美拉唑与R-奥美拉唑相比,只有小部分是通过CYP2C19代谢。同时,埃索美拉唑也表现出代谢率低、血浆浓度高的特点,由于曲线下面积(AUC)直接和抗分泌效应有关,因此该药具有更有效的酸抑制能力。也就是说,埃索美拉唑对胃酸分泌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奥美拉唑和R-异构体。本研究探讨埃索美拉唑和奥美拉唑单剂给药和多剂给药后剂量/浓度和药效反应之间的关系。 材料和方法 1.志愿者:本研究由12名健康男性参加,平均年龄24岁(20~30岁),平均体重75kg(69~84kg)。此研究根据赫尔辛基宣言,并通过哥德堡医学伦理委员会和瑞典医学产品机构批准。每位志愿者必须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包括:(1)幽门螺杆菌感染阴性(尿素酶试验测定);(2)对五肽胃泌素反应正常[五肽胃泌素输注速度为90μg/h时,酸高峰泌出量(PAO)≥25mmol/h]。总共4个治疗周期,每一周期持续5d,两次治疗周期间有2周的清洗期。每个治疗周期,志愿者分别接受5、10、20mg/d埃索美拉唑或20mg奥美拉唑治疗。 2.方法:因当时没有口服固体制剂,埃索美拉唑是以钠盐溶液形式给药,奥美拉唑则是以胶囊形式给药,内含肠溶颗粒。然而以后的研究中都表明,无论是单剂还是重复给药,埃索美拉唑胶囊和溶液的生物利用度完全一致。服药前,迅速溶解冰冻的埃索美拉唑溶液(5mg/ml蒸馏水),并用蒸馏水稀释至50ml。为防止化合物在酸性环境中降解,用碳酸氢钠缓冲液(0.16mmol/ml,100ml在给药时,50ml 在给药前5min和给药后10、20、30min服用)中和胃酸。志愿者以水吞服奥美拉唑胶囊。 给药前2d和给药的4个疗程中禁用酒精和其他药物,包括非处方药。志愿者在研究期的第1天和第5天的前1天晚上10点起禁食至第2天早上8点。前臂静脉内安置导管。分别于给药前5min(对照样本),给药后15、30、45min和给药后1、2、3、4、6h采集血标本。置于肝素管内在室温下保存至少5min,然后离心10min。血浆移至塑料管内,-20℃保存;紫外线和液相层析法分析原药、羟基和砜的代谢物。 志愿者分别在给药前1d、给药的第1天、第5天和给药后的最初6h内进行胃液分泌试验。如果志愿者第一次试验结果表明对五肽胃泌素反应正常,该结果作为基线值。五肽胃泌素输液管也置于前臂静脉内(不同于采血的内置管)。双腔鼻胃管通过鼻腔插入。通过胃管将无药理作用的标记性液体灌入胃内,然后持续吸出。待收集完基础分泌液后,静脉给予五肽胃泌素(90μg/h),然后连续15min收集胃液,反复4次。 3.数据分析和评价:埃索美拉唑和奥美拉唑的药代动力学指标用一室效应计算。五肽胃泌素刺激的最大反应量用PAO计算,将两个最高的连续15min的酸分泌量总和×2,以mmol/h表示。计算服药后PAO和服药前酸分泌控制试验的差值百分比。 12名志愿者的药代和药效动力学数据用方差分析进行检验,指定期间和治疗作为固定效应,个体作为随机效应。药代动力学指标在分析前用对数形式转换,药效动力学采用原始数据。将对数转换的估计值和95%可信区间反对数计算,结果以几何平均数及可信区间表示。埃索美拉唑浓度(用A UC或C max表示)和酸抑制效应用下列的E max模型表示:酸抑制=(E max×A UC S)/(A U C S50+A UC S);酸抑制= (E max×C s max)/(C s max50+C s max),其中,E max是最大抑酸效应, A UC50和C max50分别是酸被抑制50%时的A UC和C max值,s 是斜率或曲线的弯曲度值。 第1天和第5天的数值分别计算。所使用的统计处理软件为WinN onlin Pro,1.5版(科学咨询公司)。奥美拉唑由于只给予一种剂量,数值太少难以精确分析。 结果 第1天,埃索美拉唑的血浆水平呈剂量依赖性地增加,埃索美拉唑20mg的AU C略高于奥美拉唑20mg。这两种药物第5天的A UC均高于第1天,第5天的剂量和AU C呈非线性关系。在5d的疗程中,埃索美拉唑5、10、20mg的A UC值增加分别为14%,51%和111%,而奥美拉唑20mg 增加49%。重复给药后埃索美拉唑的稳态AU C为67%,比奥美拉唑20mg高。 埃索美拉唑和奥美拉唑在第5天的砜代谢产物浓度均比第1天高。这种增加在埃索美拉唑20mg表现幅度更大、更显著。20mg奥美拉唑的羟基代谢物浓度显著高于埃索美拉唑20mg,而砜代谢物水平在奥美拉唑组较低。 埃索美拉唑抑制五肽胃泌素刺激的PAO效应呈剂量依

奥美拉唑

奥美拉唑 1、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奥美拉唑 【所属类别】:抗酸及抗溃疡药 【化学结构式】 【别名】安慰哌唑;奥咪拉唑;甲氧磺唑;沃必唑;渥米哌唑;亚枫咪唑 ,洛赛克【性状】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熔点156℃。 【化学名称】5-甲氧基-2-{[(4- 甲氧基-3,5-二甲基-2-吡啶基)-甲基]-亚磺酰基}-1H-苯并咪唑 【分子式】C17H19N3O3S 【分子式量】345.42 【适应症】主要适用于十二指肠溃疡和卓-艾综合征(胃泌素瘤),也可用于胃溃疡和反流性食管炎。 【贮藏】密闭,在凉暗,干燥处保存。 2、药理作用 选择性地作用于胃粘膜壁细胞,抑制处于胃壁细胞顶端膜构成的分泌性微管和胞浆内的管状泡上H+-K+-ATP酶的活性,从而有效地抑制胃酸的分泌,起效迅速,适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返流性食管炎和胃泌素瘤。由于H+、K+-ATP酶是壁细胞泌酸的最后一个过程,故本品抑酸能力强大,有强而持久的抑制基础胃酸及食物、五肽胃酸泌素所致的胃酸分泌的作用。它不仅能非竞争性抑制促胃液素、组胺、胆碱及食物、刺激迷走神经等引起的胃酸分泌,而且能抑制不受胆碱或H2受体阻断剂影响的部分基础胃酸分泌,对H2受体拮抗剂不能抑制的由二丁基环腺苷酸(DcAMP)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也有强而持久的抑制作用。显效快,可逆,且无H2受体拮抗剂诱发精神方面的副作用。本品对胃蛋白酶分泌也有抑制作用,对胃黏膜血流量改变不明显,也不影响体温、胃腔温度、动脉血压、静脉血红蛋白、动脉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及动脉血pH。有强而持久的抑制基础胃酸及食物、五肽胃酸泌素所致的胃酸分泌的作用。显效快,可逆,且无H2受体拮抗剂诱发精神方面的副作用。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或糜烂性食管炎、佐-埃二氏综合征等,对用H2受体拮抗剂无效的胃和十二指肠溃疡也有效。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或糜烂性食管炎、佐-埃二氏综合征等,对用H2受体拮抗剂无效的胃和十二指肠溃疡也有效。 3、不良反应 本品常见不良反应为:头痛、腹泻、恶心、呕吐、便秘、腹痛及腹胀。偶见

奥美拉唑的临床药理与应用及质子泵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奥美拉唑的临床药理与应用及质子泵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奥美拉唑(,),是近年来研究的作用机制不同于H2受体拮抗作的抗消炎性溃疡药。它特异性地作用于胃黏膜细胞,降低细胞中的“质子泵”故本类药物又称为“质子泵抑制剂”。该药1979年由瑞典制药公司合成。1982年首次应用于临床,由于对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显著而得到临床上的重视,并在1987年在瑞典上市。在早期的抗病毒药物的筛选研究中发现,吡啶硫代乙酰胺具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但对肝脏的毒性较大,不能作为抗酸药物。随后进行了以降低毒副作用为目标的结构改造研究。发现苯并咪唑环的衍生物替莫拉唑()具有强烈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且该作用不是通过拮抗H 2 受体而产生。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苯并咪唑化合物具有弱碱性,容易通过细胞膜,在到达胃壁细胞的酸性环境后,与其中的氢离子作用,离子化后的活性化合物对酶有抑制作用。这一发现使早期质子泵抑制剂的研究集中在苯并咪唑类的衍生物中。在一系列苯并咪唑化合物中,经过十年的研究,最终得到了抑制胃酸分泌作用强、对治疗确实有效、副作用小的奥美拉唑。 奥美拉唑 命名:()-5-甲氧基-2[(4-甲氧基-3,5-二甲基-2-吡啶基)-甲基]-亚砜1苯并咪唑 化学式:C 17H 19 N 3 O 3 S 奥美拉唑在体外无活性,进入胃壁细胞后,在氢离子的作用下,依次转化成螺环中间体、次磺酸和次磺酰胺等形式。研究表明,次磺酰胺是奥美拉唑的活性代谢物,与酶上的裗基作用,形成二硫键的共价结合,使酶失活,产生抑制作用。实际上,奥美拉唑是其活化形式次磺酰胺的前药。因次磺酰胺的极性太大,不被体内吸收,也不稳定,不能直接作为药物使用。而在本药物的作用部位胃部,能集聚奥美拉唑,并有使其活化的条件,这使奥美拉唑成了次磺酰胺的理想前药。奥美拉唑是第一个用于临床的苯丙咪唑类,为单烷氧基吡啶化合物,服药2h 后血浆浓度达高峰,半衰期约1h。单剂量的生物利用度为35%,多剂量生物利用度增至60%。由于其强力抑酸作用,使一些以前需要手术治疗的溃疡病经过这种药物治疗即可得到治愈。近年来开发的奥美拉唑口服混悬剂是首个和唯一的口服迅速释放制剂,是唯一获准用于临床危重患者使用的口服,可通过口胃管或鼻胃管给药,用于减少危重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短期(4~6 周)治疗良性活动期胃溃疡。其起效快、作用强,能持续控制胃酸分泌,使胃液保持在4.0 以上达18.6h。该制剂血药浓度达峰值时间约在服后30 内,可整日有效控制胃酸。每日口服1 次40 除可控制白天胃酸分泌外,还可有效地控制夜间胃酸(夜间平均 4.1,24h 内为4.7)。

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治疗急性重症颅脑外伤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

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治疗急性重症颅脑外伤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9-02-27T15:46:14.1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1期作者:周红军[导读] 比较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和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治疗急性重症颅脑外伤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重庆 401120)【摘要】目的:比较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和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治疗急性重症颅脑外伤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0例急性重症颅脑外伤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艾司奥美拉唑钠组(n=35例)和泮托拉唑钠组(n=35例),分别静脉滴注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40mg/次和注射用泮托拉唑钠40mg/次,均为1天2次,连续治疗5d,治疗6h、12h、24h采用精密试纸法检测胃液 pH值,治疗24h、48h、72h进行血红蛋白、尿素氮检测,治疗5d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估,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泮托拉唑钠组和艾司奥美拉唑钠组治疗6h、12h、24h胃液Ph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泮托拉唑钠组和艾司奥美拉唑钠组治疗24h、48h、72h的血红蛋白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h、48h、72h的尿素氮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奥美拉唑钠组治疗5d 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泮托拉唑钠组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65,P<0.05。结论: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治疗急性重症颅脑外伤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止血效果及速度优于注射用泮托拉唑钠。【关键词】急性重症颅脑外伤;上消化道出血;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临床研究【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1-0084-03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及炎性因子刺激易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率,其发生率可达90%以上,不仅加重原发病情,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1],具有较高致死率,因而,对于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大出血给予质子泵抑制剂抑酸、止血治疗是非常必要的[2]。ASHP制定的应激性溃疡的预防指南明确建议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可适时应用PPI以减少应激性溃疡发生[3]。艾司奥美拉唑是第一个上市的手性质子泵抑制剂,其AUC高于消旋体奥美拉唑,口服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可达89%,具有更好的抑酸效果[4],广泛用于胃食管返流病、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胃溃疡以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但其注射剂型在急性重症颅脑外伤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报道较少。本研究比较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和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治疗急性重症颅脑外伤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现将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70例急性重症颅脑外伤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艾司奥美拉唑钠组(n=35例)和泮托拉唑钠组(n=35例),艾司奥美拉唑钠组中男17例,女18例,年龄为30~75(57.5±5.3)岁,脑挫裂伤9例、硬膜外血肿8例、轴索损伤5例,脑内血肿5例、硬膜下血肿5例、原发性脑干损伤3例。泮托拉唑钠组中男16例,女19例,年龄为30~75(58.2±5.5)岁,脑挫裂伤9例、硬膜外血肿9例、轴索损伤5例,脑内血肿4例、硬膜下血肿4例、原发性脑干损伤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入选标准 (1)符合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标准,均经脑CT检查确诊,GCS<8分;(2)伤后72h内明显呕血或胃管吸出咖啡色液体以及排黑便或大便隐血试验阳性;(3)经正规对症治疗,生命体征平稳的患者;(3)排除具有消化道溃疡疾病史的患者;(4)持续服用解热镇痛药物阿司匹林和糖皮质激素史的患者除外;(5)患者知情同意。 1.3 方法 艾司奥美拉唑钠组和泮托拉唑钠组分别静脉滴注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奥一明,江苏奥赛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40mg/次和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潘妥洛克,武田制药公司)40mg/次,均为1天2次,连续治疗5d。 1.4 观察指标 (1)治疗6h、12h、24h采用精密试纸法检测胃液pH值;(2)治疗第3天、第5天分别进行血红蛋白、尿素氮检测;(3)治疗5d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估,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治疗3天内无活动性出血为显效,治疗5天内无活动性出血为有效,治疗5天后仍存在活动性出血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病例数;(4)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进行卡方分析,组间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组内进行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胃液Ph值比较 泮托拉唑钠组和艾司奥美拉唑钠组治疗6h[(3.16±0.25)和(4.18±0.16)]、12h[(3.78±0.42)和(5.77±0.54)]、24h[(5.27±0.45)和(6.15±0.42)]胃液Ph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93、3.654、3.834,P<0.05,见表1。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胃液Ph值比较(x-±s)

奥美拉唑镁肠溶片说明书

核准日期:2008年05月11日 修订日期:2008年10月16日 2009年09月30日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奥美拉唑镁肠溶片 【商品名称】洛赛克MUPS Losec MUPS 【英文名称】 Omeprazole Magnesium Enteric-coated Tablets 【汉语拼音】 Ao Mei La Zuo Mei Chang Rong Pian 成份: 本品主要成份为奥美拉唑镁。 其化学名称为:双-5-甲氯基-2-{[(4-甲氧基-3,5-二甲基-2-吡啶基)甲基]亚磺酰基}-1H-苯并咪唑镁 化学结构式为: 分子式:C34H36N6MgO6S2 分子量:713.21 所属类别: 化药及生物制品>> 消化系统药物>> 抗消化性溃疡药>> 抑制胃酸分泌药 性状: 本品为双面凸的椭圆形肠溶片,一面刻有“”,另一面刻有“10MG”或“20MG”字样,每片含奥美拉唑镁分别为10.3毫克和20.6毫克的肠溶衣微丸,相当于奥美拉唑10毫克和20毫克。10毫克片为淡粉红色,20毫克片为粉红色。 剂型特性:奥美拉唑及奥美拉唑镁在酸性环境中不稳定,因此口服剂型由肠溶衣微丸组成。肠溶衣微丸非常小,每片20毫克口服片剂中大约含1000个肠溶衣微丸。 适应症: 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和返流性食管炎:与抗生素联合用药,治疗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十二指肠溃疡;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的消化性溃疡和胃十二指肠糜烂;预防非甾体类抗炎药引起的消化性溃疡、胃十二指肠糜烂或消化不良症状;亦用于慢性复发性消化性溃疡和反流性食管炎的长期治疗;用于胃-食管反流病的烧心感和反流的对症治疗;溃疡样症状的对症治疗及酸相关性消化不良;用于卓-艾氏综合征的治疗。 规格: 以C17H19N3O3S计 (1)10毫克;(2)20毫克 用法用量:

奥美拉唑说明书

注射用奥美拉唑说明书 【药品名称】注射用奥美拉唑钠 【英文名称】Omeprazole Sodium for Injection 【药品别名】 奥克? 本品主要成份为:奥美拉唑钠,其化学名称为:5-甲氧基-2-{[(4-甲氧基-3, 5-二甲基-2-吡啶基)-甲基]-亚磺酰基}-1H-苯并咪唑钠盐一水合物。 【性状】 本品为白色疏松块状物或粉末,专用溶剂为无色的透明液体。 【药理毒理】 本品为胃壁细胞质子泵抑制剂,能特异性地抑制壁细胞顶端膜构成的分泌性微管和胞浆内的管状泡上的H+、K+-ATP酶,从而有效地抑制胃酸的分泌。由于H+、K+-ATP酶是壁细胞泌酸的最后一个过程,故本品抑酸能力强大。它不仅能非竞争性抑制促胃液素、组胺、胆碱及食物、刺激迷走神经等引起的胃酸分泌,而且能抑制不受胆碱或H2受体阻断剂影响的部分基础胃酸分泌,对H2受体拮抗剂不能抑制的由二丁基环腺苷酸(DCAMP)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也有强而持久的抑制作用。本品对胃蛋白酶分泌也有抑制作用,对胃黏膜血流量改变不明显,也不影响体温、胃腔温度、动脉血压、静脉血红蛋白、动脉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及动脉血pH。 【药代动力学】 静脉注射本品后,体内分布在肝、肾、胃、十二指肠、甲状腺等组织,分布容积为0.19~0.48L/kg,与细胞外液体积相当。T1/2为0.5~1小时,慢性肝病患者为3小时。本品主要在肝脏中经细胞色素P450代谢,代谢产物主要为硫醚、砜和羟基衍生物。对胃酸的分泌无作用,代谢完全,仅少数以原形排泄。约有80%的代谢物经肾排出,部分(18~23%)随粪便排出。有肠肝循环过程,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达95%左右。肾衰患者对本品的清除无明显变化,肝功能受损者清除半衰期可有延长。 【适应症】 主要用于:(1)消化性溃疡出血、吻合口溃疡出血。(2)应激状态时并发的急性胃黏膜损害,和非甾体类抗炎药引起的急性胃黏膜损伤;(3)亦常用于预防重症疾病(如脑出血、严重创伤等)胃手术后预防再出血等;(4)全身麻醉或大手术后以及衰弱昏迷患者防止胃酸反流合并吸入性肺炎。 【用法用量】 静脉推注。一次40mg(一瓶冻干粉),每日1~2次。临用前将10ml专用溶剂注入冻干粉小瓶内,禁止用其它溶剂溶解。本品溶解后必须在2小时内使用,推注时间为2.5~4分钟。 【不良反应】 偶可见有一过性的轻度恶心、腹泻、腹痛、感觉异常、头晕或头痛等,但不影响治疗。 【禁忌】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 1.本品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强,时间长,故应用本品时不宜同时再服用其它抗酸剂或抑酸剂。为防止抑酸过分,在一般消化性溃疡等病时,不建议大剂量长期应用(卓-艾综合征例外)。 2. 因本品能显著升高胃内pH,可能影响许多药物的吸收。 3.肾功能受损者不须调整剂量;肝功能受损者需要酌情减量。 4.治疗胃溃疡时应排除胃癌后才能使用本品,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 5.动物实验中,长期大量使用本品后,观察到高胃泌素血症及继发胃ECL-细胞增大和良性肿瘤的发生,这种变化在应用其它抑酸剂及施行胃大部切除术后亦可出现。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尽管动物实验未发现本品对妊娠期和哺乳期有不良作用,或对胎儿有毒性或致畸作用,但建议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尽可能不用。 【儿童用药】 目前尚无儿童使用本品的经验。

探讨奥美拉唑的药理作用及临床效果观察

探讨奥美拉唑的药理作用及临床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奥美拉唑的药理以及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中治疗胃溃 疡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的120例胃 溃疡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60例,对照组使用雷尼 替丁治疗,观察组使用奥美拉唑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5%,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是76.67%,两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观察组的症状改善情况要 比对照组优秀,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观察组的有效时间和痊愈时 间均要比对照组短,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两组复发率对比存在统 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胃溃疡使用奥美拉唑的有效率高,安全性高,见 效快,临床中可以推广使用。 关键词:奥美拉唑;药理作用;胃溃疡;临床观察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omeprazole and its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gastric ulcer disease. Methods:according to 120 cases of gastric ulcer patients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5 in our hospital to carry on the research analysis,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ere 60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use of ranitidine in the treatment of observation group,treated with omeprazole,compare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of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the clinical efficacy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the control group was 76.67%,the effective rate was two,there wa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P<005). The improvement of symptom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The effective time and healing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result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recurrence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different(P<005). Conclusion:Omeprazole has high effective rate,high safety,quick effect,and can be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Omeprazole;pharmacological action;gastric ulcer;clinical observation 胃溃疡在临床中是比较多见的消化道疾病,使胃黏膜受损超过黏膜肌层的慢性溃疡疾 病[1]。主要是20到50岁的成年人发病,可合并呕血、便血、幽门梗阻等等病变。胃溃疡在 临床中的病因比较多。胃黏膜受到侵袭后,防御性减弱,容易发生溃疡[2]。奥美拉唑止痛快,溃疡愈合率高,临床中使用较多[3]。为了研究分析奥美拉唑的药理和效果,我院对120例胃 溃疡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现进行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选取了120例胃溃疡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分 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60例。全部患者接受胃镜、HP检测后均证实为HP阳性。观察组 有60例患者,男性36例,女性24例,最小34岁,最大65岁,平均(41.85±3.72)岁。对 照组男性32例,女性28例,最小34岁,最大65岁,平均(39.78±3.56)岁。两组患者的 性别、年龄、合并症等一般资料经过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P>005)。 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雷尼替丁0.15 g早、晚餐前半小时口服,2次/d。观察组采用奥美拉唑,20 mg,清晨空腹、顿服,1次/d,经过治疗1个月后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并随访 至治疗后6个月。

奥美拉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及对策

奥美拉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及对策 摘要:目的:探究奥美拉唑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并分析和研究相应的对策。方法:通过比较国内外奥美拉唑的药物说明书,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获取2008 年至2013 年6 年间临床使用奥美拉唑产生的不良反应,并对案例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奥美拉唑生产厂商的药物使用说明区别很大;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到的关于奥美拉唑的临床不良反应报告,其中血液系统(ADR )最多,其次是过敏反应。结论:奥美拉唑是一种临床上使用广泛,能够有效地抑制胃酸的分泌的质子泵抑制剂,临床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明显。因此,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其不良反应的监测,并对用药患者进行明确警示,进行奥美拉唑的风险管理,实现其安全地使用。 关键词:奥美拉唑;临床不良反应;对策; 奥美拉唑(Omeprazole, OME )是由阿斯力康公司于1987 年在瑞典推出的药品,于1989 年进入中国市场。奥美拉唑是一种临床上使用非常广泛的质子泵抑制剂,能够抑制胃壁细胞的质子泵(H+/K+-ATP酶系),使得细胞壁中的H+无法被转运到胃液中去,从而迅速地抑制胃酸的分泌,并同时对胃黏膜具有修复作用,且持续的时间较长,停药后不反弹[1]。

近些年来,在临床治疗食管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病症的过程中,奥美拉唑都是首选药物[2] 。 目前,在国内市场上销售的奥美拉唑药物主要的类型有:肠溶药片、肠溶胶囊、静脉注射针剂等。而制造奥美拉唑药物的医药厂商在国内也有30 多家,而不同生产厂商的奥美拉唑使用说明书存在较大的差异,使得奥美拉唑在临床的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本文通过对比不同奥美拉唑药品使用说明书,检索相关的文献,来分析和确定奥美拉唑的临床不良反应(ADR ),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到达安全使用奥美拉唑的目的。 1资料与方法 1.1不同生产厂商口服型奥美拉唑说明书比较通过对比阿斯力康公司与国内奥美拉唑生产厂商的口服型奥美拉唑说明书,发明不同厂商在奥美拉唑的适用症状、用量与用法、不适用特殊人群等条例上的描述差异很大;不同厂商在奥美拉唑哺乳期用药、用药的禁忌和注意事项上的条例,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是,不同厂商对于奥美拉唑的性状描述、用药后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肝肾功能缺陷患者的用药说明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以上结果说明国内奥美 拉唑生产厂商对于药品说明书的重视程度、严谨度、细致度在制作上水平良莠不齐,有待完善。详细对比结果见下表1 1.2奥美拉唑ADR 检测情况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 库》,时间为2008 年2013 年,检索名词“奥美拉唑”后,在检索获得的3000 多篇文献中,选取了其中的184 篇文献进行统计学分析,来研究ADR 的不同类

关于奥美拉唑

最近有同事给病人抑酸药奥美拉唑粉针剂,加入250ML葡萄糖氯化钠溶液中静滴,护士加好药,在那放着,大概半小时后,发现溶液颜色有点发淡蓝,但没有处理,给病人输入了,病人没有异常反应。大家一起说起时,几位高年资的老师说他们也遇到过,他们说奥美拉唑加在葡萄糖里或者氯化钠里,一半不变色,但是加在糖盐(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里就会变色,但原因没搞清楚。而且变色后输入的病人都没有其他异常反应。 无意中翻开健康报时,突然发现有相关内容,也提到类似情况。原来是这样的原因: 是因为奥美拉唑在酸性环境中不稳定,容易变性变色。查了一下,发出来,大家分享:“奥美拉唑具有亚硫酰基苯丙咪唑的化学结构,其稳定性易受pH值、光线、重金属离子、氧化性和还原性成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在酸性条件时,奥美拉唑的化学结构可发生破坏性变化,出现变色和聚合沉淀现象。因此,注射用奥美拉唑是用冻干法制成粉针剂使用,一般每小瓶含奥美拉唑钠42.7mg(相当于奥美拉唑40mg),乙二胺四乙酸钠1.5mg和能使pH值达到12的氢氧化钠的量,以保证在贮存和使用时稳定有效。从以上分析得出,pH值高低是影响奥美拉唑注射液稳定性的主要因素[1],奥美拉唑在碱性条件下是稳定的,而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容易变色。奥美拉唑注射液说明书规定:临用前将本品用溶媒溶解后及时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稀释后静滴,静滴时间不得少于20min,要求稀释后必须在4h内使用完毕。我国药典规定葡萄糖注射液pH值为3.2~5.5,生产厂家一般控制在4左右,氯化钠注射液pH值为4.5~7.0,生产厂家一般控制在6,因此奥美拉唑在pH值较高的0.9%氯化钠注射液中比在酸性的5%葡萄糖注射液中更为稳定,即奥美拉唑注射液的稳定性随pH值增高而增加。并且药品生产厂家对为什么要用100ml的稀释溶媒没有加以解释说明,也忽视了大输液临床科室常使用250ml或500ml两种规格。因此,有的临床科室使用了250ml或500ml大输液作为稀释溶媒,其中,葡萄糖大输液的酸性较强,如以500ml来稀释药液,药物的稀释液仍有较强的酸性,而且静脉滴注时间延长,其中的药物很容易发生结构变化,产生变色和逐渐聚合为沉淀。也有文献报道奥美拉唑注射液变色因素主要来自注射器污染杂质;不同的变色反映污染了不同的杂质。” 鉴于以上原因,有关专家给出如下建议: (1)糖盐无禁忌者,推荐选用pH值较高的0.9%氯化钠注射液来配置注射用奥美拉唑最好。 (2)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体积以100ml为宜,如使用250ml或500ml 输液,由于配置后pH值降低,增加了溶液不稳定性,且滴注时间延长更容易变色。 (3)奥美拉唑注射液应单独使用,配好的输液不应再添加其他药物,特别是像VitC等一类的酸性药物。 (4)配置奥美拉唑使用的一次性注射器及输液器应单独使用,不宜接触其他药液。 (5)本品输液应现用现配。配置好的输液最好在2h内用完,最多不要超过4h。 (6)在整个静脉滴注过程中应注意避光。 (7)使用碘酒等消毒瓶塞时,一定要用酒精擦干净。

药物代谢动力学吐血整理(中药药理专业)(20201101084327)

药物代谢动力学完整版 第二章药物体内转运 一、药物跨膜转运的方式及特点 1. 被动扩散 特点:①顺浓度梯度转运②无选择性③无饱和现象④无竞争性抑制作用⑤不需要能量 2. 孔道转运 特点:①主要为水和电解质的转运②转运速率与所处组织的血流速率及膜的性质有关 3. 特殊转运 包括:主动转运、载体转运、受体介导的转运 特点:①逆浓度梯度转运②有选择性③有饱和现象④有竞争性抑制作用⑤常需要能量 4. 其他转运方式 包括:①易化扩散类似于主动转运,但不需要能量②胞饮主要转运大分子化合物 二、胃肠道中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有哪些①药物和剂型②胃肠排空作用③肠上皮的外排机制④首过效应⑤疾病⑥药物相互作用 三、研究药物吸收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1. 整体动物实验法能够很好地反映给药后药物的吸收过程,是目前最常用的研究药物吸收的实验方法。缺点: ①不能从细胞或分子水平上研究药物的吸收机制; ②生物样本中的药物分析方法干扰较多,较难建立; ③由于试验个体间的差异,导致试验结果差异较大; ④整体动物或人体研究所需药量较大,周期较长。 2. 在体肠灌流法:本法能避免胃内容物和消化道固有生理活动对结果的影响。 3. 离体肠外翻法:该法可根据需要研究不同肠段的药物吸收或分泌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4. Caco-2 细胞模型法 Caco-2 细胞来源于人体结肠上皮癌细胞。 优点:① 作为研究体外药物吸收的快速筛选模型;② 在细胞水平上研究药物在小肠黏膜中 的吸收、转运和代谢;③ 研究药物对肠黏膜的毒性;④ 由于Caco-2细胞来源于人,不存在种属的差异性。 缺点: ①酶和转运蛋白的表达不完整;②来源、培养代数、培养时间对结果有影响; 四、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常用测定方法的原理及注意事项。 1. 平衡透析法原理:利用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不透过半透膜的特性进行测定的。 2. 超过滤法 原理:与平衡透析法不同的是在血浆蛋白室一侧加压力或离心力,使游离药物快速通过滤膜 进入另一隔室。 脑微血管的特性:①低水溶性物质的扩散通透性;②低导水性;③高反射系数;④高电阻性; ⑤酶屏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