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安全应急指南(通用手册)

公共安全应急指南(通用手册)

公共安全应急指南(通用手册)
公共安全应急指南(通用手册)

治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0002)

治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新疆广汇煤炭清洁炼化有限责任公司 治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目的 为了切实抓好突发公共安全治安事件的突发处理,保证企业及员工人身、财产安全,维护本地区安全稳定,按 照上级工作部署,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遵循原则及要求 1、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治安保卫事件及紧急情况下的意外 事故时,能够快速高效、紧张有序地做好处置工作,最大限 度地减少国家财产损失和保障全体员工的生命安全不受危 害,维护企业生产正常有秩序运行,并能及时协助公安机关 查破案件,惩办犯罪分子及事件责任人。 2、本预案是公司处理治安突发事件的基本程序和依据。各车间、 部门应结合本预案,制定本单位处理治安突发事件的实施措 施,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实施,做好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3、各车间、部门的处理治安突发事件的实施措施,应当根据本车 间、部门所分管范围及要害部位防范特点,预计到可能出现 不同性质的突发事件,有针对性地制定,做到简明扼要而又 有可操作性。 4、编制治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主要是为了保护企业员工的 身体健康、生命、财产安全,尽可能减少或降低突发事件给 企业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加强对突发性安全事故的处理能力。 三、治安突发事件 本预案适用于现场办公区、生活区、厂区及所属管辖区范围内所发生下列(同时具有3人以上)群体性的治安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及

发生其他事故(以下简称突发事件)。 1、生产期间的扰民、民扰和其他情况引起的告状、上访、围攻、 拦截。 2、打架斗殴、暴力、破坏、抢劫等恶性治安刑事案件。 3、突发意外事故造成交通中段、停工、停产或有人员伤亡的事 件。 四、应急组织机构 成立公司突发事件管理中心应急响应指挥部,负责指挥及协调工作。 1、应急指挥机构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需要,公司成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包括总指挥、副总指挥、现场指挥及成员。 总指挥:宋自力 常务指挥:熊炜 副指挥:许仕明费纪川 成员; 张鼎黄儒卿陈树新耿龙汪正斌张三楼孟亮雷革荣冯晓虎王卫东罗卫强张琪牛红兵李彦睿 张明飞刘彦军张源远徐杨马殿锁陈道华莫非。2、应急办公室 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环保安全部、应急办公室 主任由安全总监兼任。 应急办公室成员 主任;熊炜 副主任:耿龙 成员:谭新、段志杰、孙伟、王正东、关鑫、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AQT9007-2011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AQ/T9007-2011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以下简称应急演练)的目的、原则、类型、内容和综合应急演练的组织与实施,其他类型演练的组织与实施可参照进行。 本标准适用于针对生产安全事故所开展的应急演练活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AQ/T 9002-2006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指南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函〔2009〕62号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应急预案emergency response plan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3.2应急响应emergency response 事故发生后,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3.3应急救援emergency rescue 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有效控制事故,防止事故扩大或恶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而采取的救援措施或行动。

3.4事故情景accident scenario 针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或有害因素而预先设定的事故状况(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特征、波及范围以及变化趋势等)。 3.5应急演练emergency exercise 针对事故情景,依据应急预案而模拟开展的预警行动、事故报告、指挥协调、现场处置等活动。 3.6综合演练complex exercise 针对应急预案中多项或全部应急响应功能开展的演练活动。 3.7单项演练individual exercise 针对应急预案中某项应急响应功能开展的演练活动。 3.8现场演练field exercise 选择(或模拟)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设备、设施、装置或场所,设定事故情景,依据应急预案而模拟开展的演练活动。 3.9桌面演练tabletop exercise 针对事故情景,利用图纸、沙盘、流程图、计算机、视频等辅助手段,依据应急预案而进行交互式讨论或模拟应急状态下应急行动的演练活动。 4应急演练目的 应急演练目的主要包括: a)检验预案。发现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b)锻炼队伍。熟悉应急预案,提高应急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妥善处置事故的能力。 c)磨合机制。完善应急管理相关部门、单位和人员的工作职责,提高协调配合能力。

公共安全应急预案

公共安全应急预案 学校工作,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为了保证国家财产不受损失,保证师生的安全,为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进一步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切实地加强学校的公共安全,特制定此应急预案。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建立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安全应急工作领导组,统一指挥学院公共安全应急工作。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根据学校所发生的公共安全情况,由组长统一指挥,领导组可以根据情况随时调集学校人员支援,可以调用学校物资,学校必须给予全力支持和配合,不得推诿。 二、学校公共安全的应急范围 学校公共安全事件有工程、危房事故、大型活动伤亡事故、流行传染病等。 三、公共安全事故的报告及处理程序 1、报告制度实行学院院长负责制。 2、学院发生安全事故后必须及时向上级机关报告,及时与有关家属、家长取得联系,并及时向公安、卫生、消防等相关部门报案请求援助。 3、要坚持“先控制、后处置,以人为本,救人第一,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的原则,果断处理,积极抢救,保卫好学校的贵重物品,维护好现场秩序,稳定好师生情绪,保护好现场,准备好有关材料,做好善后工作。 4、对缓报、瞒报、延误时间造成严重后果的将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应采取的措施 1、工程建设、危房伤亡事件。 ①学校在建或改建建筑物要树立警示牌,设有隔离栏。 ②学校禁止使用D级危房,封闭的D级危房前要树立警示牌。 ③学校发生建筑物、危房伤亡事故要迅速组织师生疏散到安全地带,并将信息及时报区政府、教育局并用最短的时间赶到现场指挥救援。 ④学校要及时与受伤师生的家属、家长取得联系,同时与当地医疗机构联系进行救治,并及时报告110、120等有关部门进行救援。 ⑤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校园师生的稳定,并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2、大型活动伤亡事件。 ①组织外出大型活动必须将申请书、申报表及安全应急预案上报院领导,经批准后方可组织实施。 ②学校应经常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上体育课时有的项目教师要做好保护工作。 ③若发生伤亡事故,学校要及时抢救受伤师生,及时与家属、家长取得联系,及时将受伤师生送当地医疗部门进行抢救,并及时报警110、120等相关部门请求援助。 ④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师生稳定及善后处置工作。 3、流行传染病安全事件。 ①学校发现有传染病症状的学生,应及时通知家长将患病学生带到医院就诊。有

市民公共安全应急指南之化学事故防护(最新版)

市民公共安全应急指南之化学事故防护(最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924

市民公共安全应急指南之化学事故防护 (最新版) 1.什么是化学事故 化学事故是指有毒物质或化学危险品在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由于人为或其他原因引起泄漏、污染或爆炸,造成生命财产损失和伤害的事故。 化学危险品种类繁多,有特殊的毒害作用,化学事故具有突发性强、扩散快、范围广、时间长、后果复杂等特点,必须引起高度警惕。 化工厂附近为事故多发地带;而地铁站等高人群密度地区也有可能成为恐怖分子发动袭击的场所。 常见危险化学品有:液化气、管道煤气、汽油、苯、氯乙烯、

液氯、液氨、甲醇、二氧化硫、一氧化碳、黄磷、强碱、强酸、农药杀虫剂等等。 2.前兆/确认 ·在化工区或有警告标志的化工产品容器附近,应该注意发现前兆异常: ·有色气体或液体出现跑、冒、滴、漏现象,并伴有怪味。 ·大批人员同时出现头痛(晕)、心悸、烦闷、呼吸困难、呕吐、视物模糊、有刺激感、惊厥、抽筋、步履蹒跚等不适症状。 ·动物异常(数量大、范围广): √许多蜂、蝇、蝴蝶等昆虫飞行不稳、抖翅、挣扎。 √大量青蛙、麻雀、鸽子、家禽、家畜等出现眨眼、散瞳、缩瞳、流口水、站立不稳、呼吸困难、抽筋现象。 √很多鱼、虾、蚂蟥等水生物活动加快、乱蹦乱爬,尔后活动困难。 ·植物异常: √许多种类植物的颜色发生变化。

卫生应急宣传手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知识 宣传手册 二〇〇八年八月八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级)四个级别,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预警。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实行分级管理,共同负责的原则 (一)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乙、丙类传染病局部小流行、局部小爆发,每起食物中毒30例以下,放射性一级事故,波及面及影响较小的中毒事件和其他较轻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县区政府(管委)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处理。 (二)遇有以下情况之一者,视为较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市人民政府及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给予组织、指导、协助、支持或直接参与。 1. 跨县区的疫情、中毒和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 辖区内鼠疫、霍乱疑似首发病例或首发疫情; 3. 辖区内发现疑似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病例或输入性疑似脊髓灰质炎野毒株的病例; 4. 首发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一个县区多乡镇多点爆发白喉、百日咳、新生儿破伤风并呈蔓延趋势; 5. 一个县区范围短期内乙、丙类传染病波及数个乡镇,出现多

点爆发,发病率比常年上升数倍以上,或乙类传染病在多个村屯、单位发生爆发流行; 6. 每起食物中毒30~99例,其他急性中毒出现严重症状者3~9例,放射性二级事故; 7. 辖区内学校、幼儿园、旅游景区、涉外饭店、重要厂矿等场所发生重要传染病疫情或中毒事件或其他有较大影响的公共卫生事件; 8. 辖区范围内发生不能确诊及病因不明的群体疾病。 (三)以县区为单位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视为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由市政府迅速向自治区人民政府报告,并请自治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派出工作组给予指导、协助、支持和直接参与。 1. 发生鼠疫疫情,霍乱2例以上; 2. 在5天内发生病毒性肝炎50例,伤寒、副伤寒10例,痢疾100例,出血热5例,钩端螺旋体病、乙型脑炎、登革热20例,炭疽10例,或引起2例以上死亡;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确诊病例; 3. 当发生跨我市辖区的重大疫情,经实验室证实的脊髓灰质炎显示毒株病例或输入性脊髓灰质炎显示毒株的病例; 4. 其他急性传染病在1/3以上乡镇范围流行,或疫情跨我市辖区爆发流行或造成2例以上死亡病例; 5. 发生50例以上病因不明的相同疾病并造成死亡; 6. 食物中毒100例以上或出现死亡,其他急性中毒10例以上或出现死亡,放射性三级事故。 (四)出现跨我市辖区中毒事件,对社会造成严重后果,或发生跨县区鼠疫、霍乱,发生跨县区范围流行至5人以上死亡,特大或其他可能造成国内外严重不良影响事件,视为特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由市人民政府迅速报请自治区人民政府直接领导并组织各级政府各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城市公共安全应急体系该如何建设

城市公共安全应急体系该如何建设 一、城市公共安全应急体系建设的方法 1.方法原则 在美国公共安全管理中,全面紧急事态管理是本质的原则,其含义有四方面:全危险方法、综合紧急事态管理系统、紧急事态管理的生命周期、对各级政府及组织紧急救援资源的统一调配。 全危险方法。意思是利用同一套公共安全管理安全、处理和应对所有种类的紧急事态、灾难和民防需求。从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公共安全管理机构就合并为一个,采用全面的准备、应对和恢复措施,面对所有可能发生的灾难。 综合紧急事态管理系统。使用该系统要达到四个目标即:促进联邦、州、地方等政府的充分合作;加强对已知的紧急事态管理措施的有效实施;实现紧急事态管理规划向州、地方政府决策及行动体系更完全的整合;在现有紧急事态管理预案、系统和能力的基础上,拓宽对所有类型的紧急

事态的适用范围。 紧急事态管理的生命周期理论。这四个阶段即依据灾难的发生周期、将紧急事态管理活动、政策和项目分为四个功能区:减除、准备、应对和恢复。 2.七大安全战略目标 美国国土安全部提出的七大安全战略: ⑴了解:识别和了解威胁,评估脆弱性,确定潜在的影响,适时对国土安全保护的参加者和美国公众发布信息。 ⑵防止:侦察、防止和减轻对国土的安全威胁。 ⑶保护:保卫国民和他们的自由、重要基础设施、财产和国家经济,使其免遭恐怖主义、自然灾害或其它紧急事态的破坏。

⑷应对:领导、管理和协调全国对恐怖主义、自然灾害或其他紧急事态的应对。 ⑸恢复:领导全国、州、地方及企业,在遭受灾难后,恢复运转,重建社区。 ⑹服务:通过促进合法的贸易、旅游和迁徙,为公众安全提供尽可能全面的服务。 ⑺组织品质:尊重资源和人民,创造促进共同认同、创新、相互尊重、责任心及团队精神的文化,以实现安全减灾的效率、效力和运作的匹配性。 3.美国“安全月”活动的经验 美国的安全社区活动的经验。安全的概念不仅仅体现在生产工作中,而且渗透于家庭、社区、公共场所以及道路交

公共安全应急指南(一)

公共安全应急指南(一) ——建立家庭计划 灾难的发生总是让人猝不及防。“知道如何做”是我们保护自己、保护家人最好的准备和应尽的责任。我们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来建立个人和家庭的应急计划。 一、家庭应急四步走 ● ● ● ● ●了解本地区、本社区、本单位和子女学校的应急方案。 (二)制定应急方案 召开家庭会议制定自家独特的应急方案,具体内容包括: (1)家庭成员集合处确定紧急状态时的“家庭成员集合处”,最好有两处: ①家中发生意外时可去的屋外安全地点。 ②当发生意外难以到达①地点时,可去的本市某交通便捷地。 (2)家庭紧急联络人 在北京市和外市各选择一位“家庭紧急联络人”。这样,事故发生时,家庭成员可以通过此两位固定的联络人取得联系。 (3)信息联络卡 为每位家庭成员准备一张信息联络卡(老人和儿童尤其必需)。上面记录本人的名字、家庭地址、家庭其他成员、联络电话、年龄、血型、既往病史等信息。

信息卡注意每年更新,并在工作单位和邻居家备份。 ● 在家庭成员中普及安全知识。尤其要教会孩子急救常识,主要是如何拨打110 报警电话等。 ● 将“家庭紧急联络人”的号码和常用报警号码贴在家中电话机上或近旁。 ● 和家庭成员一起讨论和完善家庭应急方案。 (三)核对安全事项 家庭中通常存在许多安全盲点,请逐一核对您是否注意到了以下安全事项: ● 在家中装设油烟警报器,注意安装位置和房间,尤其要重视卧室。 ● 不要在衣橱等高处堆放行李箱等重物,以免坠落砸伤人员。 ● 储存家庭应急物品并准备家庭应急包。 ● 参加灾难应对和急救知识培训班。 ● 针对不同灾难和事件,确定家庭中的避难点或“安全房间”。 ● 每半年给孩子们讲述一次安全知识,以免他们忘记。 ● 应在室内玻璃上粘贴胶纸,以防玻璃破碎飞溅造成意外伤害。 ● 让家人都知道电源总开关位置,并学会如何在紧急情况下切断总电源。 ● 家中勿堆积易燃物品。 ● ● ● 检查家中电线有无老化、裸露甚至断裂等现象。 ● 厨房应备有灭火器,所有家庭成员须了解其使用方法。 ● 将家庭紧急联络人、消防队、派出所电话号码贴在靠近家中电话的地方。

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公共安全突发事件 应 急 处 理 预 案 固镇县梁桥小学 2013年2月

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为确保校园各类突发事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得 到处理,保障我校全体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上级有关部门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校园内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和身心健康的火灾、地震、洪灾、公共卫生、环境污染以及人为的破坏等重大安全事件。 一、组织与指挥 (一)学校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由学校领导及相关主要负责人组成,校长任组长。 应急领导小组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1.指挥有关教师立即到达规定岗位,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2.安排教师开展相关的抢险排危或者实施求救工作。 3.根据需要对师生员工进行疏散,并根据事件性质,报请上级部门迅速依法采取紧急措施。 4.根据需要对事件现场采取控制措施。 5.对本校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程序进行督察指导。 (二)突发事件发生后,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应当根据“生命第一”的原则组织,决定是否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在第一时间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三)学校各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切实履行各自职责。对部门组织或负责的教育教学活动,活动前应有预见,并根据学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措施,发生事故,主动纳入学校预案工作程序。

(四)应急状态期间,领导小组各成员必须保证通信网络畅通。校内各部门应当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做好本部门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配合、服从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进行的督察和指导。 (五)学校内任何部门和个人都应当服从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为处理突发事件作出的决定和命令。突发事件涉及的有关人员,对主管部门和有关机构的查询、检验、调查取证、监督检查及采取的措施,应当予以配合。 二、监测与报告 (一)开展突发事件巡视监测。任何人员都有巡视监测学校突发事件的责任,值周教师、教学活动的带队教师、学校安全门卫等更有监测学校突发事件的职责,一发现事件或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苗头,应向学校领导汇报。 (二)建立信息报告制度。突发事件发生或有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的信息,采用逐级汇报制度,事件第一发现人应及时向学校汇报,学校应在第一时间向学校主管部门汇报,并随时与上级单位保持密切联系。 (三)严格执行学校重大事件报告程序。对于各类突发事件,应迅速判断事件性质,根据事件性质,及时向社会、政府各救治排险机构求救,并向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上级主管部门逐级汇报。在得到指示和未得到指示前,对事故可能影响善后处理的现场、证件证物等要进行保护。 (四)突发事件向外发布情况,需要经校突发事件处理领导小组同意,在确定性质的基础上以集体形式发布,不得主观臆测、夸大其词,或者须经上级有关部门鉴定核实后作出决定。任何人员都不得瞒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 三、应急调查与救治 (一)突发事件发生后,校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及有关部门,负责组织对突发事件进行调查处理。通过对突发事件调查、现场勘验,采取控制措施等,对危害程度做出评估。

加强公共安全应急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攀枝花市东区加强公共安全应急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工作要求,根据攀枝花市东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我区公共安全应急体系建设,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中央、省、市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工作要求,紧紧抓住东区作为全省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综合试点区的战略机遇,大力加强我区公共安全应急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我区防灾救灾的能力,推进“平安东区”建设,为“五个东区”建设保驾护航。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统筹协调、源头管理,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科学管理、提高效能,立足实际、改革创新”的基本原则,通过不断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公共安全各级排查整改机制,推进公共安全基础建设,有效预防各类公共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全面推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体制机制和能力建设,加快建设具有东区特色社会管理模式,形成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的局面。 三、工作目标 通过加强公共安全应急体系的建设,健全政府主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救灾应急管理体制;构建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救灾应急综合协调机制;建成覆盖各级政府和城乡社区的救灾应急预案系统;建立健全规范、高效的灾情管理系统;建成布局合理、品种齐备、数量充足、管理规范的救灾物资储备系统;完善救灾法律法规,打造救灾科技支撑平台,建立专兼结合的救灾应急队伍;建立部门协调、军地结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救灾应急工作格局,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救灾应急体系,全面提升救灾应急工作的整体水平。 四、工作重点 (一)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1、制定《东区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制定《攀枝花市东区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各部门、街道(镇)结合对照《办法》,从程序、内容、机制等各个方面对各自预案进行全面完善和修订,提高应急预案的实战性。 责任单位:区应急办 2、实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 修订完善各专项应急预案;各部门、街道(镇)应急预案;

医院治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2015)

医院治安保卫应急预案 一、目的:为认真惯彻落实治安保卫条例,规范医院内部治安保卫; 二、编制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刑法》、《治安管理条例》 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可能造成重大人身伤亡、重大经济损; 四、预案体系;本预案为专项应急预案; 五、工作原则、纪律及奖惩;统一指挥,快速反应,以人为本,迅速扑灭,减少损失; 六、事故等级;一般事件与事故:医院治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目的 为认真惯彻落实治安保卫条例,规范医院内部治安保卫工作,保护人身、医院财产安全和公共财产安全,维护本医院人职工作、生产、经营秩序,正确处臵治安突发事件,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刑法》、《治安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省《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地方性法规及办法、并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可能造成重大人身伤亡、重大经济损失以及较大社会影响的治安突发性事件或事故。 四、预案体系 本预案为专项应急预案。 五、工作原则、纪律及奖惩 统一指挥,快速反应,以人为本,迅速扑灭,减少损失;力争把突发治安事故的危害与影响控制到最小程度。不得(亦不得授意他人)瞒报、缓报、谎报突发事件;不得阻碍应急工作;不得拒绝履行应急职责,延误应急时机;违抗命令,否则予以处份和处罚,情节严重者,将追究经济和法律责任。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中做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六、事故等级

1、一般事件与事故: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以下并且不满足重大突发事件条件的事件与事故。该类事件事故采用医院内部规定的程序处理; 2、重大经济损失事件:重大经济损失是指直接经济损失在5万(含)元以上; 3、重大突发事件:给医院造成的经济损失达人民币5万元(含)以上事件;造成两人以上重伤死亡的事件;给医院形象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的事件;严重影响医院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件;因生产经营所依赖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或国家重大法律、政策调整,导致医院不得不调整相应的经营策略的突发事件;医院高管人员涉嫌重大违规、犯罪的事件;因经营管理问题,导致医院发生重大信用危机的事件;职工聚众闹事、停工怠工、破坏医院正常经营秩序的事件。 七、医院危险源 医院发生治安事件的主要类型 1、重大斗殴事件; 2、群体性极端人员寻衅滋事; 3、重大盗窃事件; 4、针对重点人员和部位的恐怖袭击事件; 5、危害医院正常经营的其它治安性质的事件。 八、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应急操作手册

内部资料 注意保管 南岔区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 操 作 手 册 区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部 区应急管理办公室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操作手册 封面(略)(格式请按封面样式) 为进一步完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提高其实用性和操作性,切实做好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准备和处臵行动,特编制本操作手册。 1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流程 根据我区重大动物疫情发生特点,在日常工作中必须加强动物疫情监测预警,一旦出现疑似疫情,立即报告,在确诊后,要立即启动相关的应急预案。

一、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体系及职责: 区人民政府设立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部,负责本区重大动物疫情的监测、确认、扑灭工作。 指挥部组成如下: 指挥长:区主管农业副区长姓名电话 副指挥长:区畜牧兽医局局长 区卫生与计划生育局局长 成员:区计划统计局副局长姓名电话 区财政局副局长 经科贸委副主任 区委宣传部副部长 公安分局副局长 区民政局副局长 区司法局副局长 区卫生与计划生育局副局长 区交通局局长 区农委副主任 区资源林政局副局长 工商局副局长 区畜牧兽医局副局长 区生猪管理站站长 区动物卫生监督所防疫站负责人 (一)指挥部及成员部门职责: 指挥部职责:负责组织领导全区重大动物疫情预防、控制和扑灭工作,决定启动和停止应急预案,决策有关重大事项。 区畜牧兽医局:及时组织动物防疫和防疫监督人员开展疫情控制工作,开展疫情监测、预报、并迅速对疫情做出初步判断,上报市指挥部,并协助疫病确认,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提出封锁建议,并参与组织实施,监督指导捕杀、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实施紧急免疫接种;组织检疫监督管理;建立重大动物疫情防疫物资储备库,储备

公共安全应急处理(word版)

公共安全应急处理(完整正式规范)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公共安全应急处理 为规范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 提高处置安全生产事故能力。在事故发生后, 能迅速有效、有序的实施应急救援工作, 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特制定本预案。 结合本厂生产全过程, 本预案用于我厂所发生的机械伤害事故、触电事故、交通事故、火灾事故等事故的应对工作。 1.应急处理小组主要成员: 陈坤管随江纪昌学 2.工作职能安排 陈坤:主要负责采茶民工的健康安全方面事故, 防范中暑、蛇虫咬伤、摔伤以及其他突发疾病和传染病的发生。对于不适合采茶的老年人及时劝离, 对所有采茶工人做好通讯录, 如有意外情况发生第一时间联系通知家属。 段建设:主要负责居民区水、电、火引发的健康安全以及财产方面事故, 定期巡查排除隐患, 做好居民思想工作, 防止电路私搭乱接现象的发生。 纪昌学:厂区及生活区水电网络的修护巡查, 保障车间机器无故障运转。暴雨过后巡查高山电路, 防止漏电造成的事故。 3.人身安全应急预案

对于人身伤害的事故, 一旦发生, 动员一切可以使用的运输资源, 第一时间送往就近卫生所救治, 并及时通告其亲属。 急救:项目负责人拨打120, 向医疗急救中心求援。 物体打击、高处坠落、坍塌伤亡及其他事故的应急方法 物体打击、高处坠落、坍塌伤亡及其他事故所导致的伤害一般有:出血、骨折等。 当发生出血事故, 为避免伤口受到污染, 对出血伤口需进行包扎。 包扎材料一般有:急救包、纱布、绷带、三角巾、四头带、布片、毛巾、手绢等。包扎伤口的要求;包扎时要求做到快、准、轻、牢。快, 就是包扎伤口时动作迅速敏捷。准, 就是包所扎伤口时包扎部位准确。轻, 是指包扎伤口时动作要轻, 不能碰撞伤口, 以免增加伤员疼痛有出血。牢, 是指包扎伤口时要牢不可松, 以免纱布脱落或移动。又不要过紧, 以免妨障血液循环。常用的包扎法, 有绷带包扎法和三角巾包扎法。 当有人员发生骨折时, 为了限制骨折两个断端的活动, 以减少磨擦和避免 骨折断端损伤周围的血管、神经和其它组织, 这样就可以减轻病人的疼痛, 同时便于送往医院, 必须采用正确的搬运伤员方法及有必要进行正确的临时固定。在搬运伤员过程中, 必须注意的是:疑是伤者为脊椎骨折时, 严禁随便搬动病人。禁忌脊柱前屈、旋转等活动。急救时切忌把病人背在背上运送, 应由三人协同搬运, 分别托病人的头背部、腰臀部及两下肢, 维持脊柱在水平方向, 轻放于平板后, 翻身时上、下身要同时旋转, 避免脊柱扭曲, 以免发生脊髓损伤, 造成截瘫。

公共安全规划及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

摘要:城市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城市灾害是个全球性的问题。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灾害已经进入比较严峻的时期,且随着现代化城市布局的扩大和经济发展而呈现出突发性、扩张性、多样性、群发性和防灾难度大等特点,城市的日常应急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城市安全法则的需求,这就迫切需要对城市灾害及公共安全应急管理进行研究。 关键词: 城市灾害;公共安全;应急管理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灾害的威胁正不断地加剧,但灾害应急能力却十分脆弱。所以,确定公共安全规划原则,建立合理的城市公共安全规划非常重要。20世纪中期以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中城市遭受灾害的损失越来越重。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已成为许多国家抵御灾害的重中之重。 一、公共安全规划原则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体系的建设,不仅是营造安全城市、整合城市公共安全资源的需要,也是应对全球化的国际竞争、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此,广泛借鉴和吸收国内外的经验和教训,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现实需要出发,建立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就成了现在工作的重点。要做好城市公共安全规划,需遵从以下几方面原则。 (一)综合性 在公共安全规划内容上综合考虑更多灾种。从单一灾种、个别部门的条块管理扩大到多种灾害、多部门条块结合式、综合管理,再到以确保城市安全运行、社会稳定发展为目标的危机管理,体现信息、组织、物资、人员等各类资源统一调度,综合化、集约化利用。 (二)全程化 在规划层次上,建立由注重城市灾害的预防到关注城市灾害的预防、应急、恢复重建在内的全过程管理体系,包括硬件设施和软的管理系统的建立;由对城市单个系统的个别规划扩大到城市的所有系统共同规划,保障整个城市系统的运行安全。 (三)科学性 在公共安全研究阶段,加入规划评价的内容,包括城市土地承灾脆弱性评估、城市建筑受灾易损性评估、各种灾害的风险评估、防灾工程措施的经济性评估以及城市综合防灾能力评估等,充分采用国际先进的致灾因子风险分析和承灾体脆弱性评价方法和技术进行城市公共安全分析和评价,实现公共安全规划与公共安全研究的有利结合。 二、公共安全规划的三角形模型 纵观城市灾害从发生、发展,直至采取应急措施的全过程,可以发现城市灾害及其应对中存在三个主体:其一是灾害事故本身,通常称之为“突发事件”;其二是突发事件作用的对象,可以称之为“承灾载体”;其三是采取应对措施的过程,通常称之为“应急管理”。突发事件、承灾载体、应急管理三者构成了一个三角形的闭环框架。进一步深入探寻可以发现,虽然突发事件的类型众多,但突发事件的作用基本可以归为三类: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作用,我们称之为灾害要素,如图2-1所示。认识突发事件、承灾载体、应急管理三方面的属性特点,掌握三者间的联系和规律,是实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的城市公共安全保障的重要基础。 图2-1 公共安全规划的三角形架构 在公共安全规划的三角形模型中,应急管理是可以预防或减少突发事件及其后果的各种人为干预手段,应急管理的本质是管理灾害要素及其演化与作用过程。应急管理的核心是获知应急管理的重点目标,掌握应急管理的科学方法和关键技术,把握应急管理措施实施的恰当时机和力度。构建一个有效的城市灾害应急管理体系是公共安全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

2018治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doc

XXX有限公司 版次 /修改号B/0页码 1 / 8 治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号XXX/AQ-GL-000 分发号受控状态 一、目的 为认真惯彻落实治安管理制度,规范公司内部治安保卫工作,保护人身、公司财产安全和公共财产安全,维护本公司人员工作、生产、经营秩序,正确处置治安突发事件,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刑法》、《治安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四川省《企 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地方性法规及办法、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 XXX有限公司可能造成重大人身伤亡、重大经济损失以及较大社会影响的治安突发性事件或事故。 四、预案体系 本预案为专项应急预案。 五、工作原则、纪律及奖惩 5.1 统一指挥,快速反应,以人为本,迅速控制,减少损失。 5.2 力争把突发治安事故的危害与影响控制到最小程度。 5.3 不得(亦不得授意他人)瞒报、缓报、谎报突发事件。 5.4 不得阻碍应急工作,不得拒绝履行应急职责,延误应急时机。 5.5 各职能部门和相关应急人员不得违抗命令,否则予以处分和处罚,情节严重者,将追究经济和 法律责任。 5.6 任何部门和人员不得引发、激发治安事件矛盾,不得以任何形式挑起事端。 5.7 所有突发事件正当处理工作过程中发生的工作人员人身伤亡及法律责任由公司承担。 5.8 对突发事件应急工作中做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奖励标准参照《治安管 理制度》规定执行。 六、事故等级 6.1 一般事件与事故:直接经济损失 5 万元以下并且不满足重大突发事件条件的事件与事故。该类 事件与事故采用公司规定的程序处理; 6.2 重大经济损失事件:重大经济损失是指直接经济损失在 5 万(含)元以上; 6.3 重大突发事件:给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达人民币 5 万元(含)以上事件;造成两人以上重伤死 亡的事件;给公司形象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的事件;严重影响公司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件;因 生产经营所依赖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或国家重大法律、政策调整,导致公司不得不调整相 应的经营策略的突发事件;公司高管人员涉嫌重大违规、犯罪的事件;员工聚众闹事、停工怠 工、破坏公司正常经营秩序的事件。 七、治安事件的主要类型 7.1 重大斗殴事件; 7.2 群体性极端人员寻衅滋事; 1

《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应急管理知识学习手册

机关单位《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应急管 理知识学习手册 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从什么时候开始实施?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7年8月30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2、为什么要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法》? 答: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制定本法。 3、《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答: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适用本法。 4、什么是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几类?共有几个级别? 答: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IV(一般)、III(较大)、II(重大)、I (特别重大),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一般(IV级)突发公共事件,表示其影响局限在社区和基层

范围之内,可被县政府所控制和处置;较大(III级)突发公共事件,表示其后果严重,影响范围较大,发生在一个县市区以内或波及两个县市区以上,超出县级政府应对能力,需要动用地(州、市)级政府力量方可控制和处置;重大(II级)突发公共事件,表示其规模大、后果特别严重,发生在一个地(州、市)以内或波及两个地(州、市)以上,需要动用省级政府力量方可控制和处置;特别重大(I级)突发公共事件,表示其规模极大,后果极其严重,其影响超出本省范围,需要动用全省的力量甚至请求中央政府增援和协助方可控制,其应急处置工作由发生地省级政府统一领导和协调,必要时(超出地方处置能力范围或者影响全国的)由国务院统一领导和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5、什么是应急管理?具体有哪些内容? 答: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应急管理是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全过程管理,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发生、缓解和善后四个发展阶段,应急管理可分为预测预警、识别控制、紧急处置和善后管理四个过程。应急管理又是一个动态管理,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均体现在管理突发公共事件的各个阶段。应急管理还是完整的系统工程,可以概括为“一案三制”,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应急机制、体制和法制。

为进一步提高保障公共安全系统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地应急能力

为进一步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健康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结合本地区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应急预案体系 全社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包括: 1、社区总体应急预案。社区总体应急预案是全社区预案体系的总纲,是社区管理委员会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由社区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报新站区备案。 2、社区专项应急预案。社区专项应急预案主要是办事处及有关部门为应对某一类型或几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而制订的涉及数个部门应急预案。根据形势发展和工作需要,专项预案将不断补充完善。 3、社区的应急预案。社区的应急预案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分别制定并报社区管理委员会备案。 4、活动安全单项应急预案。较大规模的集会、节会、庆典、会展等活动安全的应急预案,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由组织承办单位负责制订,报社区管理委员会备案。 二、工作原则 1、加强预防。增强忧患意识,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工作,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

发公共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组织准备以及物资准备等。 2、快速反应。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的各环节都要坚持效率原则,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及时获取充分而准确的信息,跟踪研判,果断决策,迅速处置,最大程度地减少危害和影响。 3、以人为本。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凡是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的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前,要及时采取人员避险措施;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要优先开展抢救人员的紧急行动;要加强抢险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程度地避免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4、损益合理。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所采取的措施应该与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社会危害的性质、程度、范围和阶段相适应;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有多种措施可供选择的,应选择对公众利益损害较小的措施;对公众权利与自由的限制,不应超出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危害所必要的限度。 5、分级负责。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严重性、可控性、所需动用的资源、影响范围等因素,启动相应的预案。 6、联动处置。建立和完善联动协调制度,加强各社居委、企事业单位和社区管理委员会之间的沟通协调,形成统

市民公共安全应急指南之交通安全(新版)

( 安全常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市民公共安全应急指南之交通 安全(新版) Safety accidents can cause us great harm. Learn safety knowledge and stay away from safety accidents.

市民公共安全应急指南之交通安全(新版) (一)陆上交通事故自救 1.行路安全 (1)事故预防 ·横过马路时走人行横道、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 ·过人行横道时“红灯停,绿灯行”;通过时,应先看左后看右,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迅速通过。 ·学龄前儿童、精神疾病患者、智力障碍者出行应有人带领。 注意 ·不要跨越或倚坐道路隔离设施,不要扒车、强行拦车或实施妨碍道路交通安全的其他行为。 ·不要在街上滑旱冰、踢足球等。 ·不要在机动车道上兜售物品、卖报纸、散发广告传单等。

·夜间行走时要特别注意:走行人多及照明充足的街道,避免阴暗的巷道;走在人行道中间,朝与汽车相反方向走。 (2)事故应对 ·与机动车发生事故后,应立即报警,并记下肇事车辆的车牌号,等候交通警察前来处理;遇到撞人后驾车或骑车逃逸的情况,应及时追上肇事者或求助周围群众拦住肇事者。 ·与非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后,在不能自行协商解决的情况下,应立即报警。 (3)救护措施 ·检查伤者的受伤部位,止血、包扎或固定。 ·注意保持伤者呼吸通畅;如果呼吸和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法抢救。 ·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时,不要翻动伤者,立即拨打120或999求助。 2.非机动车安全 (1)事故预防

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鸦儿崖乡常流水村突发公共安全 事件应急预案 为预防和及时妥善处置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维护社会安全和稳定,为及时、有效、妥善处置辖区内群体性、恐怖袭击、舆情等事件,调处社会不稳定因素,切实做好维稳工作,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责任感,把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各项工作之首,精心组织、严密部署、不断完善各项工作措施,以积极的工作态度及时排查、调处、化解辖区内各种社会不稳定因素,特别是要严防群众性事件的发生和疏导、劝返工作,确保辖区内社会政治稳定。 二、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维稳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常流水村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即:指挥中心),成员如下: 组长(兼总指挥):崔富堂(村委会主任) 副组长(兼副总指挥):张俊(村委会副主任) 成员:张宝平(村委委员) 张俊(村委委员、卫生室) 王花(妇联主任) 领导小组设指挥中心和办公室,指挥中心、办公室设在综治办公室(电话:4097485),指挥中心负责组织、指挥、协调、调动辖区各种力量开展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工作;办公室由崔富堂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对辖区内不稳定因素信息的上传下达、组织协调和情况上报工作。 三、成立现场处置群众性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组 为及时、妥善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避免群众集体大规模冲击党政机关等要害部位,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决定成立处置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工作组。共分8个功能组,各功能组在应急工作组统一指

挥下开展工作,各司其职、密切配合。 (一)群体性事件专业应急处置组:具体负责事发地现场控制、疏导围观群众、维护现场秩序。 (二)应急机动增援组:增援组人员在出现大规模群体性事件时(或根据上级指示),由指挥中心视实际需要下达集结指令,具体负责随时增援现场处置组工作和听从上级应急指挥中心调谴,完成应急工作任务。 (三)调处化解组:具体负责宣传教育和劝说疏导工作,及时了解、掌握事件性质及动态,并及时向上级及相关职能部门报告;协助、配合职能部门认真做好调处工作。 (四)交通疏导组:具体负责事发地道路交通疏导工作。 (五)法制宣传组:具体负责深入辖区学校、工厂、企业、小区,做好群众的法制宣传工作;对现场媒体记者进行管理,防止不实报导。 (六)情报信息组:具体负责情况信息的收集和上传下达工作。 (七)资料收集组:具体负责事发地现场录音、拍照、摄像、调处记录等材料收集及上报工作,并负责资料保存。 (八)后勤保障组:具体负责车辆安排,安置群众临时场地、食品供应、医疗救助等后勤工作。 四、启动秩序 此预案在出现大规模群体性事件时启动,各部门获悉发生群体性事件信息后,必须第一时间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由领导小组发出应急行动指令。指令下达后,应急工作组必须迅速进入应急工作状态,按时到达指定地点,各小组按分工要求,立即着手处置工作,圆满完成应急工作任务,必要时可申请上级应急工作组援助。 五、处置原则 一是统一指挥原则。应急工作组各成员必须坚决服从“应急工作组”指挥员统一指挥,当指挥员发出应急行动指令后,并按要求完成指定任务,形成高度集中统一的整体处置效力。 二是快速反应原则。当发生群体性事件时,由应急工作组指挥员给各功能小组下达应急行动指令,各功能小组长应立即通知其成员在规定时间内到达指定地点,任何单位(部门)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时间,造成工作被动,对因不及时出动,造成严重后果的,坚决追究责任人责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