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材料综合自测题

材料综合自测题

材料综合自测题
材料综合自测题

一名词解释1 空间点阵 2 合金 3 离异共晶 4 奥氏体 5 反偏析 6 滑移系 7 柏氏矢量

8 柯氏气团 9 动态再结晶 10 交滑移 11 晶胞 12 不平衡共晶 31 相 14 成分过冷 15

异质形核 16 置换固溶体 ...

一名词解释

1 空间点阵

2 合金

3 离异共晶

4 奥氏体

5 反偏析

6 滑移系

7 柏氏矢量

8 柯氏气团

9 动态再结晶 10 交滑移 11 晶胞 12 不平衡共晶 31 相 14 成分过冷 15 异质形核 16 置换固溶体 17 不全位错 18 位错反应 19反应扩散 20 热加工 21 晶体结构 22 伪共晶 23 相律 24 间隙固溶体 25 枝晶偏析 26 晶胞 27 全位错 28铃木气团 29 冷加工 30 复滑移

二问答题

1说明各种原子结合键(五种键)的形成和本质,画出其示意图。比较金属材料、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在结合键上的差别。画图说明固溶体中溶质原子的偏聚、有序、无序等分布状态,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2 根据回复与再结晶的有关原理,画图说明一块纯锡板被子弹击穿后,弹孔周围晶粒尺寸的分布情况。

3画图表示位错与第二相粒子的作用机制?

4 画图说明金属熔液过冷度和形核率之间的关系,并解释其原因。

5从能量角度说明上坡扩散的可行性以及应力引起上坡扩散的原因。

6 如下图(见附件)所示,已知位错环ABCD的柏氏矢量为b,

(1)位错环的各边分别是什么位错?

(2)设想在晶体中怎样才能得到这个位错?

(3)在图中切应力的作用下,位错环将如何运动?

7 试述固态相变的特点。说明过饱和Al-Cu合金各脱溶析出相的形态和结构特征,画出各析出相的析出动力学曲线。画图说明调幅分解发生的能量条件。

8 试述晶粒大小对金属室温强度和塑性、韧性的影响。

9 共晶系中二元合金在不平衡结晶条件下将产生什么组织,分析其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和组织特征。

10 对钨板在1100℃、锡板在室温进行加工变形,它们的组织、性能变化有何异同?

11 在一个简单立方晶胞内画出一个(110)晶面和一个[112]晶向。

12 如何根据一根位错线的柏氏矢量来判断其所导致的晶体滑移的方向和大小?

13 在什么条件下可在三元相图的垂直截面中判断四相反应类型?如何判断?

14 根据下图(见附件),用组织组成物填写各区,说明合金1在不平衡冷却条件下可能得到什么组织?

15位错的线张力可表示为T Gb2, 求一曲率半径为R、柏氏矢量为b的位错保持弯曲平衡所需的切应力。画图表示位错与第二相粒子的作用机制。

16 冷加工和热加工过程中组织与性能变化如何?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

17 根据金属强度和位错密度的关系及有关强化理论,论述金属强化的途径和方法。

18 根据结晶规律,分析细化铸件晶粒的方法及其原因。

19 试分析引起马氏体高硬度高强度的原因。

20 分析下图(见附件)所示三元合金相图投影图中合金Ⅴ和合金Ⅵ的平衡凝固过程。 21画图说明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结构晶体中原子堆垛方式的区别。画图说明体心立方结构八面体和四面体间隙半径的计算办法。在奥氏体和铁素体中,碳原子都处于八面体间隙而

-Fe中-Fe-Fe-Fe和碳的原子半径分别是0.129nm,0. 125nm和0.077nm。假定Fe-Fe-Fe时的体积变化。纯铁渗碳时,应使其处于奥氏体状态,还是铁素体状态,为什么?

23 写出描述晶粒大小与材料强度关系的霍尔-佩奇公式,并作简要说明。

24 如下图(见附件)所示,滑移面ABCD上有一正方形位错环A B C D,位错环的各段分别与滑移面各边平行,且其柏氏矢量b//AB。指出位错环上各段位错线的类型,并画出位错运动出晶体后的滑移量和滑移方向。

25说明晶体中各种点缺陷的形成及其对周围点阵的影响,画出其模型示意图。为什么点缺陷在热力学上是稳定的,而位错则是不平衡的晶体缺陷?在晶体的某一滑移面上有一柏氏矢量为b

角之间的关系说明晶粒的稳定形状。

26 珠光体与莱氏体有何异同?

27 如下图(见附件)所示,将一锲型铜片置于间距恒定的两轧辊间轧制。请问:

(1)画出轧制后的铜片经完全再结晶后晶粒大小沿片长方向变化的示意图。

(2)如果在较低温度退火,何处先发生再结晶?为什么?

28 试述珠光体(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贝氏体(上贝氏体、下贝氏体)和马氏体(板条马氏体、片状马氏体)的组织形态和性能特点。

29 位错是金属变形和强化的基础,试述位错在各种强化机制中的作用。

相变自测题

相变部分自测题

判断题(1)

1、Ac3表示加热时,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的实际温度。

2、本质细晶粒钢在任何加热条件下都可以获得细小的晶粒。

3、固态相变时,旧相中的空位、位错等晶体缺陷对相变时的形核会产生

阻碍作用。

4、临界冷却速度是指得到全部马氏体(含少量残余奥氏体)的最小冷却

速度。

5、同一钢件,水淬比油淬得到的淬透层深,所以水淬时钢的淬透性好。

6、合金钢与碳钢比较,既具有良好的淬透性,又具有高的淬硬性。

7、在奥氏体向贝氏体转变过程中,碳原子能扩散,而铁原子不能扩散。

8、为改善过共析钢的切削加工性,可采用完全退火。

9、铸铁在浇注后快速冷却,不利于石墨化,容易得到白口。

10、一种或多种单体发生加聚反应时,除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外,还会析出

低分子化合物。

判断题(2)

1、Ac1表示加热时,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的平衡温度。

2、钢在热处理时所获得的奥氏体晶粒大小主要取决于冷却速度。

3、共析碳钢奥氏体,连续冷却时不发生贝氏体转变。

4、片状珠光体的性能主要取决于片层间距,片层间距越小,强度,硬度越

高,塑性越差。

5、同种钢,片状珠光体和粒状珠光体比较,片状珠光体的强度、硬度高,

而塑性、韧性差。

6、上贝氏体和下贝氏体比较,硬度、强度、塑性、韧性都比较差。

7、片状马氏体和板条马氏体都是脆性很大,只不过硬度高低不同。

8、玻璃钢是玻璃和钢丝组成的复合材料。

9、用粘土、长石和石英为原料,经配料、成型、烧结而制成的陶瓷称为陶

瓷。

10、塑料是指在室温下处于玻璃态的高聚物。

判断题(3)

1、合金元素只有溶入奥氏体中,才能提高钢的淬透性。

2、时效强化是指由于形成固溶体而使强度、硬度升高的现象。

3、ZGMn13是耐磨钢,在各种摩擦条件下都会表现出良好的耐磨性。

4、组成高分子化合物的低分子化合物称为单体。

5、玻璃钢是玻璃和钢丝组成的复合材料。

6、钢中马氏体是碳在γ-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7、钢淬火后一般都有残余奥氏体,但如果冷却到马氏体转变终止温度Mf

点,奥氏体就会全部转变为马氏体。

8、黄铜是以Zn为主加元素的铜合金。

9、为改善过共析钢的切削加工性,可采用球化退火。

10、马氏体都是硬而脆。

判断题(4)

1、可锻铸铁是可以锻造的。

2、铸铁中,碳和硅的含量越高,越容易形成石墨。

3、合金元素只有溶入奥氏体中,才能提高钢的淬透性。

4、本质晶粒度表示奥氏体转变刚刚完成时的晶粒大小。

5、固态相变比液态结晶阻力大,其主要原因有:一是多出一项应变能;二

是扩散较困难。

6、临界冷却速度是指得到全部马氏体(含少量残余奥氏体)的最大冷却速

度。

7、δ600 0.1/1000表示耐热钢的持久强度。

8、钢热处理加热时得到的奥氏体晶粒越细小,冷却后所得组织的晶粒也越

细小,其强度和韧性越高。

9、钢淬火后一般都有残余奥氏体,但如果冷却到马氏体转变终止温度Mf

点,奥氏体就会全部转变为马氏体。

10、玻璃钢是玻璃和钢丝组成的复合材料。

判断题(5)

1、Q235-A?F是球墨铸铁的牌号,“235”表示抗拉强度。

2、1Cr13钢是冷模具钢。

3、δ7001000 表示耐热钢的持久强度。

4、45钢常用最终热处理是调质处理。

5、GCv15钢使用态组织是回火马氏体+碳化物+少量残余奥氏体。

6、w18Cr4V钢使用态组织是回火索氏体。

7、ZoCr钢使用态组织是回火马氏体+碳化物+残余奥氏体。

8、5CrMnMo钢属于工具钢,所以它的使用态组织应该是回火马氏体+碳

化物+残余奥氏体。

9、ZGMn13通常在铸态下使用,不再进行其它热处理。

10、组成高分子化合物的低分子化合物称为单体。

选择题(1)

1、塑料的使用状态为()

A、粘流态

B、玻璃态

C、高弹态

2、按用途分,40Cr钢属于()

A、渗碳钢

B、调质钢

C、弹簧钢

3、40Cr钢中,合金元素Cr的主要作用是()

A、提高淬透性,强化铁素体

B、提高淬透性和红硬性

C、提高硬度,耐磨性

4、按用途分,ZoCrMnTi钢属于()

A、渗碳钢

B、调质钢

C、弹簧钢

5、ZoCrMnTi钢中,加入Ti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耐磨性

B、提高淬透性

C、细化晶粒

6、按用途分,60SiZMn钢属于()

A、渗碳钢

B、弹簧钢

C、滚动轴承钢

7、按用途分,GCr15钢属于()

A、调质钢

B、滚动轴承钢

C、刃具钢

8、按用途分,W18Cr4V钢属于()

A、不锈钢

B、高速钢

C、结构钢

9、W18Cr4V钢常用最终热处理是()

A、淬火+高温回火

B、高温淬火+560℃三次回火

C、高温淬火+200℃低温回火

10、W18Cr4V钢中,Cr的主要作用是()

A、提高耐磨性B、提高淬透性C、提高红硬性

选择题(2)

1、橡胶的使用状态为()

A、玻璃态

B、高弹态

C、粘流态

2、在过冷奥氏体三种转变产物中,硬度由高到低依次是()

A、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

B、贝氏体> 马氏体>珠光体

C、马氏体>贝氏体>珠光体

3、片状珠光体的性能主要取决于片层间距,片层间距越小,()

A、强度、硬度越低,塑性越好;

B、强度、硬度越高,塑性越低;

C、强度、硬度越高,塑性越好;

4、同种钢,片状珠光体与粒状珠光体比较,片状珠光体的()A、强度、硬度高,塑性、韧性差; B、强度、硬度低,塑性、韧性好;

C、强度、硬度高,塑性、韧性好;

5、下贝氏体与上贝氏体比较,下贝氏体的()

A、硬度高,强度高,韧性好;

B、硬度高,强度高,韧性差;

C、硬度低,强度低,韧性好;

6、马氏体具有高硬度、高强度的主要原因是()

A、固溶强化相变强化时效强化

B、固溶强化细晶强化淬火应力大

C、细晶强化位错强化淬火应力大

7、按相变过程中,形核和长大特点分,马氏体转变属于()

A、扩散型相变

B、无扩散型相变

C、半扩散型相变

8、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温度越低,所得组织的硬度()

A、越高

B、越低

C、变化不大

9、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当冷却速度≤Vc时,冷速越快,冷却后所得硬度

()

A、越高

B、越低

C、有时高有时低

10、高分子链的几何形态可分为三种()

A、结晶型部分结晶型无定型

B、线型支链型体型

C、线型无定型体型

选择题(3)

1、T10钢中的含碳量是()

A、0.1%

B、1%

C、10%

2、40CrNiMo中,含碳量是()

A、0.04%

B、0.4%

C、4%

3、40CrNiMo中,含水量镍量是()

A、<0.5%

B、<1%

C、<1.5%

4、9SiCr中,含碳量是()

A、0.09%

B、0.9%

C、9%

5、38CrMoAl A中,“A”表示()

A、普通钢

B、优质钢

C、高级优质钢

6、Q235-A?F中,“235”表示()

A、抗拉强度数值

B、抗压强度数值

C、屈服点数值

7、铸铁凝固过程中,如果第一阶段石墨化充分进行,第二阶段石墨化也能

充分进行,最终得到的基体是()

A、珠光体基体

B、铁素体基体

C、铁素体+珠光体基体

8、在铸铁中,如果碳全部或大部分以游离状态的石墨形式存在,此种铸铁

则称为()

A、麻口铸铁

B、灰口铸铁

C、白口铸铁

9、铝合金经固溶处理后在室温放置或较高温度下保温,随时间延长,其强度、

硬度升高、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称为()

A、固溶强化

B、时效强化

C、弥散强化

10、根据铝合金的成分和生产工艺特点,通常将铝合金分为两大类:()

A、可热处理强化铝合金和不可热处理强化铝合金

B、变形铝合金和铸造铝合金

C、单相铝合金和双相铝合金

选择题(4)

1、亚共析钢的正常淬火加热温度是()

A、Ac1+30~50℃

B、Ac3+30~50℃

C、Accm+30~50℃

2、过共析钢的正常淬火加热温度是()

A、Ac1+30~50℃

B、Ac3+30~50℃

C、Accm+30~50℃

3、亚共析钢正常淬火后的组织是()

A、M(+γ’)

B、M+α

C、M+Fe3C+γ’

4、过共析钢正常淬火后的组织是()

A、M+γ’

B、M+Fe3C+γ’

C、M

5、为改善低碳钢的切削加工性,可采用()

A、正火

B、完全退火

C、球化退火

6、冷轧后的15钢板,为降低其硬度、提高塑性,可采用()

A、去应力退火

B、再结晶退火

C、回火

7、60钢锻坯,为细化其晶粒,可采用()

A、扩散退火

B、球化退火

C、完全退火

8、按相变过程中,形核和长大特点分,珠光体转变属于()

A、扩散型相变

B、无扩散型相变

C、半扩散型相变

9、铝合金经固溶处理后在室温放置或较高温度下保温,随时间延长,其强度、

硬度升高,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称为()

A、固溶强化

B、时效强化

C、弥散强化

10、以Sn为主加元素的铜合金,称为()

A、黄铜

B、青铜

C、白铜

选择题(5)

1、制作刃具、冷模具和滚动轴承等工件,要求具有高硬度和耐磨性,最终热

处理应采用()

A、淬火、低温回火

B、淬火、中温回火

C、淬火、高温回火

2、制作各种弹簧,要求具有高的弹性极限,最终热处理应采用()

A、淬火、低温回火

B、淬火、中温回火

C、淬火、高温回火

3、制作机床主轴,要求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最终热处理应采用()

A、淬火、低温回火

B、淬火、中温回火

C、淬火、高温回火

4、制作机床齿轮,要求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同时齿面具有高的硬度和耐

磨性,应采用()

A、调质+渗碳淬火低温回火

B、调质+表面淬火低温回火

C、调质+淬火低温回火

5、W18Cr4V钢常用最终热处理是()

A、淬火+高温回火

B、高温淬火+560℃三次回火

C、高温淬火+200℃低温回火

6、1Cr18Ni9钢中,Cr的主要作用是()

A、提高淬透性

B、提高基体电极电位

C、使钢形成单相奥氏体

7、ZoCrMnTi中,Mn的主要作用是()

A、提高淬透性

B、细化晶粒

C、提高耐磨性

8、T12钢中的含碳量是()

A、0.12%

B、1.2%

C、12%

9、40MnVB中的含碳量是()

A、0.4%

B、4%

C、0.04%

10、CrWMn钢中的含碳量是()

A、0%

B、≥1%

C、≤1%

联想题(1)

根据描述或提示联想出答案

1、含碳量为低碳,制造零件过程中经过渗碳、淬火、低温回火,主要性能特点

是表硬里韧。

2、含碳量为中碳,制造零件过程中常经过调质处理,主要性能特点是具有良好

的综合力学性能。

3、含碳量一般为高碳,常用最终热处理为淬火,中温回火,具有高的弹性极限。

4、含碳量为高碳,常用最终热处理为淬火,低温回火,具有高的硬度、耐磨性

和高的接触疲劳强度。

5、含碳量为高碳,合金元素总含量在5%以下,常用最终热处理为淬火,低温

回火,可用于制作车刀、铰刀,丝锥、板牙等工件。

6、适应高速切削,主要性能特点是具有很高的红硬性,工作温度可达600℃。

7、含碳量为中碳,常进行淬火,中温回火或淬火高温回火,具有良好的耐热疲

劳性能,可用于制作热锻模、热挤压模和压铸模等。

8、含Cr、Ni量高,常用最终热处理为固溶处理,具有良好的耐蚀性。

9、在高温下,具有高的抗氧化性和高的热强性。

10、在工作过程中,受到强烈冲击、磨擦或巨大压力时,才会表现出良好的耐磨

性。

联想题 (2 )

根据描述或提示联想出答案

1、在某一具体加热条件下,所获得的奥化体晶粒大小。

2、钢在淬火时获得了马氏体的能力。

3、奥氏体在A1~550℃温度范围内等温冷却时形成的铁素体和渗碳体的两相混合物。

4、奥氏体快冷至低温直接转变成的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5、奥氏体在550℃~Ms之间等温冷却时,形成的过饱和铁素体和碳化物两相组

成的非层状组织。

6、回火组织,在等轴状(或多边形状)铁素体基体上分布着粒状渗碳体。

7、回火组织,其组织形态和性能特点与马氏体相似。

8、淬火钢在某一温度范围内回火时,其冲击韧性不但不升高,反而比在较低温

度回火时明显下降。

9、高分子材料在长期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光、热、氧等因素的作用,使

性能逐渐蜕化,直至丧失其使用价值。

10、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一定的工艺方法合成的、各组分

间有明显界面而且性能优于各组成材料的多相固体材料。

联想题(3)

1、将钢加热到AC3以上,使其完全奥氏体化后随炉缓冷。

2、将钢加热到AC3或ACCm以上,使其完全奥氏体化后在空气中冷却。

3、将过共析钢加热到略高于AC1,保温一定时间后,以极其缓慢的速度冷却,

使钢中的碳化物球化,最终获得粒状珠光体。

4、将冷变形后的金属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保温一定时间后空冷,以消除加工硬化。

5、将T8钢奥氏体化后,快冷至少350℃~Ms温度范围内进行等温保持足够时间后空冷。

6、钢淬火后马氏体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

7、将淬火钢加热到低于临界点A1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

8、工件在高温下长时工作仍能保持高硬度的能力。

9、由一种或多种单体互相缩合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同时析出其它低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10、高分子材料在长期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光、热、氧等因素的作用,使性能逐渐蜕化,直至丧失其使用价值。

简答题(1)

就共析碳钢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哪条线表示奥氏体向珠光体转变的平衡温度?

2、图中哪条线表示奥氏体转变中止线?

3、图中哪条线表示马氏体转变开始温度?

4、与V1冷速相对应的热处理工艺名称是什么?

5、在V1冷速下降得到何种组织?

6、与V2冷速相对应的热处理工艺名称是什么?

7、在V2冷速下降得到何种组织?

8、与V3冷速相对应的热处理工艺名称是什么?

9、在V3冷速下将得到何种组织?

10、在V1、V2、V3三种冷速中,哪种冷速得到的硬度最高?

就共析碳钢过冷奥氏体等温冷却转变曲线(TTT),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哪条线表示奥氏体何珠光体转变的平衡温度?

2、图中哪条线表示马氏体转变开始温度?

3、图中哪条线表示过冷奥氏体转变开始线?

4、指出珠光体型组织转变的温度范围;

5、指出贝氏体型组织转变的温度范围;

6、指出马氏体转变的温度范围:

7、片状珠光体的组织形态是怎样的?

8、上贝氏体的组织形态是怎样的?

9、下贝氏体的组织形态是怎样的?

10、比较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的硬度(按照硬度由高到低依次写出三种

组织的名称)。

简答题(3)

1、按用途分,20CrMnTi属于何类钢?

2、ZoCrMnTi钢常用的最终热处理是什么?

3、按用途分,60SiZMn属于何类钢?

4、60SiZMn钢常用的最终热处理是什么?

5、60SiZMn钢最终热处理后的组织是什么?

6、按用途分,CrWMn属于何类钢?

7、CrWMn钢常用最终热处理是什么?

8、CrWMn 钢最终热处理后得到何种组织?

9、按用途分,W18Cr4V钢属于何类钢?

10、W18Cr4V钢之所以能适应高速切削,是由哪种性能决定的?

简答题(4)

1、按用途分,40Cr钢属于何类钢?

2、40Cr钢常用的最终热处理是什么?

3、40Cr钢常用最终热处理后的组织是什么?

4、按用途分,GCr15钢属于何类钢?

5、GCr15钢常用的最终热处理是什么?

6、GCr15钢最终热处理后得到何种组织?

7、按用途分,1Cr18Ni9钢属于何类钢?

8、1Cr18Ni9钢常用最终热处理是什么?

9、15Cr18Ni9钢使用态组织是什么?

10、按用途分,5CrNiMo钢属于何类钢?

1、T8钢淬火低温回火后主要得到何种组织?

2、T8钢淬火温回火后得到何种组织?

3、T8钢淬火高温回火后得到何种组织?

4、在回火组织中,哪种组织具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5、在回火组织中,哪种组织具有高的弹性极限?

6、在回火组织中,哪种组织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7、钢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图中呈板条状形态的组织是何种组织?

8、钢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图中呈针状或竹叶状的组织是何种组织?

9、钢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图中呈黑针状的组织是何种组织?

10、钢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图中呈羽毛状的组织是何种组织?

马哲材料分析题

√1.对世界的本质问题存在着不同的哲学观点,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泰勒斯认为万物由水产生,又复归于水;万物有生有灭,而水则是永恒的。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材料2]毕达哥拉斯认为:从数目产生出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乎面;从平面产生出立体;从立体产生出感觉所及的一切物体,产生出四种元素:水、火、土、空气。这四种元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互相转化,于是创造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 [材料3]东汉哲学家王充认为:天履于上,地偎于下,下气蒸上,上气降下,万物自生其中间。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材料4]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请回答: (1)材料1、2、3的观点相同吗?并加以评述。 (2)材料4说明了什么原理,坚持这一原理有何意义? 答:(1)材料1、2、3的观点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点。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坚持世界是统一的,不同之点则在于:材料1、3都表现为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把世界统一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泰勒斯归结为火,王充归结为气,但都是用物质的东西作为世界的本原。材料2表现的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他们把世界归结为数,归结为某种客观的精神、理性因素。 (2)材料4说明的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本质上是物质的。坚持这一原理的意义在于:第一,这一原理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它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起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切原理的根本立脚点和出发点。它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科学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第二,这一原理是反对二元论、宗教神学、唯心主义的锐利武器。它证明了:否认世界统一性的二元论不能成立,宗教神学所谓“上帝创造世界”的虚幻和荒谬,唯心主义一元论关于世界统一于精神的根本错误,并给予其根本性的摧毁和打击。第三,这一原理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它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理论基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2.阅读下列材料,用唯物辩证法理论回答有关问题。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某鞋厂实行了一些新的生产和营销策略,积极适应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其材料如下: [材料1)在有效供给上做文章:他们认为,现在的市场不能仅仅用“供大于求’’四个字来概括,不适应市场需求的无效供给过多,而适销对路的有效供给不足,才是对当前市场供给状况的准确把握。在供过于求的大市场里也有供不应求的产品,明智的企业家就在于创造出这种产品。于是他们着手在有效供给上做文章,实行产品分流策略,一是男女鞋分流,二是风格分流,三是档次分流,四是市场零售与团体消费分流,五是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分流。五大分流,大大提高了该厂产品的市场应变能力,常年保持淡季不淡、旺季更旺。 [材料2]在市场开拓上下功夫:他们认为,生产出好产品是开拓市场的基础,没有好产品就没有好市场,但是光有好产品,还不一定有好市场,有了好产品以后,还要加强企业产品的市场建设。他们从柜台形象的树立、户外广告设置和强化服务功能等三个方面大力进行市场建设,使生产(产品)与销售(市场)比翼齐飞,鹏程万里。 [材料3]实行一区一策:他们认为,统一的大市场也有区域的差异,市场的共同规律是

材料性能学作业 (2)

1.与单晶体相比,多晶体变形有哪些特点? 多晶金属材料由于各晶粒的位向不同和晶界的存在,其塑性变形有以下特点: ① 多晶体各晶粒变形的不同时性和不均匀性 位向有利的晶粒先塑变,各晶粒处组织性能不同,要求塑变的临界切应力不同,表现为不同时性和不均匀性。 ② 各晶粒变形相互协调与制约 各晶粒塑变受塑变周围晶粒牵制,不可无限制进行下去,晶界对位错的阻碍,必须有5个以上滑移系方可协调发展。 2.金属材料的应变硬化有何实际意义? 材料的应变硬化性能,在材料的加工和应用中有十分明显的实用价值。在加工方面,利用应变硬化和塑性变形的合理配合,可使使塑性变形均匀进行,保证冷变形工艺顺利实施;另外,低碳钢切削时,容易产生粘刀现象,且表面加工质量差。如果切削加工前进行冷变形降低塑性,改善机械加工性能;在材料应用方面,应变硬化使材料具一定的抗偶然过载能力,以免薄弱处无限塑性变形;应变硬化也是一种强化金属的手段,尤其是适用不能热处理的材料。 3.一个典型拉伸试样的标距为50mm ,直径为13mm ,实验后将试样对接起来以重现断裂时的外形,试问: (1)若对接后的标距为81mm ,伸长率是多少? (2)若缩颈处最小直径为6.9mm 则断面收缩率是多少? (1) 008150100%100%62%50 K L L L δ--=?=?= (2) 2200200 44100%100%71.8%4 K K d d A A d A ππψπ--=?=?= 4.有一材料E=2×1011N/m2,γ=8N/m 。试计算在7×107N/m2的拉应力作用下,该材料中能扩展的裂纹之最小长度是多少? 即求理论断裂强度 ()11422 7222108 2.0710710s c c E a m γπσπ-???===??? 5.推导颈缩条件、颈缩时的工程应力 ()()()11,00 n n n n n F KAe F A e dF Ke dA KAne de LA L dL A dA LA AdL LdA dLdA dL dA de L A dF Ke Ade KAne de n e --==+=++=+++∴==-=?-+=?=载荷为瞬时截面积和真应变的函数 对上式全微分

材料分析题的答题技巧

材料分析题的答题技巧 南乐县福堪中学杨青兰 材料分析题中几种常见的具体题型的答题方法与技巧: 1、说明、反映类: ①材料本身直接说明(反映)了什么 ②这还进一步说明(反映)了什么(即透过现象看本质) 2、启示类: 启示必须是从材料中悟出的。要从分析的原因和说明的道理中有针对性地谈出我们(包括国家和个人)应该怎么做。 3、建议类: ①要有针对性。 ②要多角度、多方位。 a、经济、政治、文化 b、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个人 c、思想、行政、道德、法律 ③要有可行性。 4、打算类: ①要围绕主题,要有针对性。 ②内容应尽量涉及理想、使命、精神、道德、法制、学习、成才等方面(思想、行动、现在、将来) 5、认识(理解、感受)类: ①亮观点(即材料说明的结论性的观点)(讲明是什么) ②讲原因(用材料中的事实或所学知识来论证观点)(讲明为什么) ③谈启示(包括国家和个人应怎么做)(讲明怎么办) 注:有时谈认识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谈。 6、评析类: ①判断:(如:正确、错误;合法、违法;片面等) ②运用依据对材料中的观点和行为作分析:(依据包括: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基本国情、教材中的重要理论观点等) ③亮观点、得结论(是错误的还应指出正确的做法;是违法的还应指出合法的做法) 7、为什么类: 主要讲出原因,要从重要性(地位和作用)、必要性(现状)和意义(有利于什么)等方面作答。 8、活动类: 常见的活动类题型有:设计活动主题;设计宣传标语;设计活动形式;设计某一具体活动的步骤;设计板报栏目;指明活动的目的、意义等。有的还要求写出活动中的发言提纲,谈活动后的感受、启示等。 这类题要求围绕主题作答,注重发散思维和开放性。

材料物理性能课后习题答案

材料物理性能习题与解答

目录 1 材料的力学性能 (2) 2 材料的热学性能 (12) 3 材料的光学性能 (17) 4 材料的电导性能 (20) 5 材料的磁学性能 (29) 6 材料的功能转换性能 (37)

1材料的力学性能 1-1一圆杆的直径为2.5 mm、长度为25cm并受到4500N的轴向拉力,若直径拉细至 2.4mm,且拉伸变形后圆杆的体积不变,求在此拉力下的真应力、真应变、名义应力和名义应变,并比较讨论这些计算结果。 解:根据题意可得下表 由计算结果可知:真应力大于名义应力,真应变小于名义应变。 1-2一试样长40cm,宽10cm,厚1cm,受到应力为1000N拉力,其氏模量为3.5×109 N/m2,能伸长多少厘米? 解: 拉伸前后圆杆相关参数表 ) ( 0114 .0 10 5.3 10 10 1 40 1000 9 4 0cm E A l F l E l l= ? ? ? ? ? = ? ? = ? = ? = ? - σ ε 10 909 .4 0? 0851 .0 1 = - = ? = A A l l ε 名义应变

1-3一材料在室温时的氏模量为3.5×108 N/m 2,泊松比为0.35,计算其剪切模量和体积模量。 解:根据 可知: 1-4试证明应力-应变曲线下的面积正比于拉伸试样所做的功。 证: 1-5一陶瓷含体积百分比为95%的Al 2O 3 (E = 380 GPa)和5%的玻璃相(E = 84 GPa),试计算其上限和下限弹性模量。若该陶瓷含有5 %的气孔,再估算其上限和下限弹性模量。 解:令E 1=380GPa,E 2=84GPa,V 1=0.95,V 2=0.05。则有 当该陶瓷含有5%的气孔时,将P=0.05代入经验计算公式E=E 0(1-1.9P+0.9P 2)可得,其上、下限弹性模量分别变为331.3 GPa 和293.1 GPa 。 1-6试分别画出应力松弛和应变蠕变与时间的关系示意图,并算出t = 0,t = ∞ 和t = τ时的纵坐标表达式。 解:Maxwell 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应力松弛过程: Voigt 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应变蠕变过程: )21(3)1(2μμ-=+=B G E ) (130)(103.1)35.01(2105.3)1(288MPa Pa E G ≈?=+?=+=μ剪切模量) (390)(109.3) 7.01(3105.3)21(388 MPa Pa E B ≈?=-?=-=μ体积模量. ,.,1 1 2 1 212 12 1 2 1 21 S W VS d V ld A Fdl W W S W V Fdl V l dl A F d S l l l l l l ∝====∝= ===???? ? ?亦即做功或者: 亦即面积εεεεεεεσεσεσ)(2.36505.08495.03802211GPa V E V E E H =?+?=+=上限弹性模量) (1.323)84 05.038095.0()(1 12211GPa E V E V E L =+=+=--下限弹性模量). 1()()(0)0() 1)(()1()(10 //0 ----= = ∞=-∞=-=e e e E t t t στεσεεεσεττ;;则有:其蠕变曲线方程为:. /)0()(;0)();0()0((0)e (t)-t/e στσσσσσστ==∞==则有::其应力松弛曲线方程为

八上历史论述题

中国近代史部分 1、材料论述题: 材料:17世纪中叶,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宣告资本主义时代到来之际,大清王朝最终战胜腐朽的明王朝及农民起义军;但清朝不是资产阶级势力的代表,因而建立的社会只能是一个新的封建王朝。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任何人也无法改变的发展趋势。标志着封建社会发展鼎盛时期的“康乾盛世”,绝非资本主义化的历史进程,它是中国封建社会集大成的代表。于是,它拒绝了传入的西方文明,把中国远隔于世界潮流之外。中国与西方产生了巨大的差异。 ——摘编自李治亭《康乾盛世与西方文明》回答: (1)材料中,当英国正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时,取代明朝的清朝统治者却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2分)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感悟。(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适当联系实际,行文流畅。)

2、材料论述题: 材料:战争结束后,当得知英军已经撤出长江,道光皇帝的第一个反映就是下令沿海各省撤军。清政府的军政大员弹冠相庆,有人形容当时文武百官的状态:“大有雨过忘雷之意。”中国的一切仿佛又回到原点,魏源编撰的第一部系统介绍世界的中文著作《海国图志》,第一次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带着理性救国的态度,写出了第一代“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对国家前途的思考。然而,这却是一次无声的呐喊。1840年炮声,无法惊醒与一个沉溺于自己深厚传统的天朝迷梦。第一代探索者的声音,是这样微弱,变革连萌芽都没有产生就已结束,历史的悲剧在第一降临时,人们往往漠然盲目,只有在悲剧重演时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 ——摘编自中央电视台纪录片《复兴之路·千年局变》请回答: (1)材料中的“战争”指什么战争?(2分)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材料论述题(8分):

七年级材料论述题集

材料论述题 1、南北大运河的开凿,使中国的东南沿海,从钱塘江到长江、淮河、黄河及海河等五大水系,连成一片。大运河如同一条纽带,连通了五大水系,实际上就是把长江中下游平原和黄淮平原及华北大平原,也就是整个中国最为富饶的中心地区,都串联起来,使中国大地形成一个自然整体,也就自然使中国的东南沿海及江、浙等经济物产繁富地区和广阔的中原地带,成为一个经济、文化整体,组成中华国家的经济重心;而由这一经济重心地带,向中华大地的东南和西北各地域辐射,遂使中国成为屹立在世界东方的泱泱大国,除了宋、金有过短暂的对峙之外,中华大地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过分裂的局面。 (1)南北大运河开凿的目的是什么?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1)加强对南方地区的政治控制,便利江南粮食、布帛的北运 (2)观点:南北大运河的开凿加强了中国南北之间的联系/南北大运河是联系中国南北的纽带 论述:南北大运河的开凿,联结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把中国的东南沿海和中原地带联结成为一个经济、文化整体(材料摘抄),对巩固统一有积极作用。大运河沟通了南北交通,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科举制经宋明两代不断完善,逐渐定型,日趋规范。通过这项制度,不仅满足了王朝政治的人才需求,而且极大激励了士大夫阶层的情绪、向心力。据不完全统计,在实行科举制的一千三百多年中,进士总数接近十万人,举人、秀才以百万计。事实证明,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科举考试,极大增加了社会的流动性,“朝为田中郎,暮登天子堂”,十万进士、百万举人,相当一部分来自社会底层。这是那个时代的社会公正。 科举体制为唐宋以来输送了大批名臣能相、国之栋梁。至少从宋代以后,中国政治基本上就是文人而非武人的舞台,士大夫阶层的重要职业就是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政治,掌控政治。所谓中国社会的“超稳定”结构,十八世纪之前西方人对中国政治秩序的赞美,主要的都是因为科举制为输送了取之不尽的有教养有学识的人才。 ——摘自马勇《科举: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2016-09-08 国家人文历史 (1)科举制创立于什么时候?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1)隋朝 (2)观点:科举制的创立是历史的进步。 论述:隋朝创立的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科举取士依据考试成绩,普通士人不受门第限制,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极大激励了士大夫阶层的积极性(材料摘抄),使中央政府得以网罗天下人才,扩大了政治统治的基础,选官权力收归中央,地方上的门阀势力受到抑制,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材料性能学作业及答案

本学期材料性能学作业及答案 第一次作业P36-37 第一章 1名词解释 4、决定金属屈服强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在因素:金属本性及晶格类型、晶粒大小和亚结构、溶质元素、第二相。外在因素:温度、应变速率和应力状态。 10、将某材料制成长50mm,直径5mm的圆柱形拉伸试样,当进行拉伸试验时塑性变形阶段的外力F与长度增量ΔL的关系为: F/N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ΔL 1 2.5 4.5 7.5 11.5

求该材料的硬化系数K及应变硬化指数n。 解:已知:L0=50mm,r=2.5mm,F与ΔL如上表所示,由公式(工程应力)σ=F/A0,(工程应变)ε=ΔL/L0,A0=πr2,可计算得:A0=19.6350mm2 σ1= 305.5768,ε1=0.0200, σ2=407.4357 ,ε2=0.0500, σ3= 509.2946,ε3=0.0900, σ4= 611.1536,ε4=0.1500, σ5= 713.0125,ε5=0.2300, 又由公式(真应变)e=ln(L/L0)=ln(1+ε),(真应力)S=σ(1+ε),计算得: e1=0.0199,S1=311.6883, e2=0.0489,S2=427.8075, e3=0.0864,S3=555.1311, e4=0.1402,S4=702.8266, e5=0.2076,S5=877.0053, 又由公式S=Ke n,即lgS=lgK+nlge,可计算出K=1.2379×103,n=0.3521。 11、试述韧性断裂与脆性断裂的区别。为什么脆性断裂最危险?答:韧性断裂是金属材料断裂前产生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的断裂,这种断裂有一个缓慢的撕裂过程,在裂纹扩展过程中不断地消耗能量;而脆

《材料物理性能》课后习题答案

1-1一圆杆的直径为2.5 mm 、长度为25cm 并受到4500N 的轴向拉力,若直径拉细至2.4mm ,且拉伸变形后圆杆的体积不变,求在此拉力下的真应力、真应变、名义应力和名义应变,并比较讨论这些计算结果。 解: 由计算结果可知:真应力大于名义应力,真应变小于名义应变。 1-5一陶瓷含体积百分比为95%的Al 2O 3 (E = 380 GPa)和5%的玻璃相(E = 84 GPa),试计算其上限和下限弹性模量。若该陶瓷含有5 %的气孔,再估算其上限和下限弹性模量。 解:令E 1=380GPa,E 2=84GPa,V 1=0.95,V 2=0.05。则有 当该陶瓷含有5%的气孔时,将P=0.05代入经验计算公式E=E 0(1-1.9P+0.9P 2)可得,其上、下限弹性模量分别变为331.3 GPa 和293.1 GPa 。 1-6试分别画出应力松弛和应变蠕变与时间的关系示意图,并算出t = 0,t = ∞ 和t = τ时的纵坐标表达式。 解:Maxwell 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应力松弛过程: V oigt 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应变蠕变过程: ) (2.36505.08495.03802211GPa V E V E E H =?+?=+=上限弹性模量 ) (1.323)84 05.038095.0()(112211GPa E V E V E L =+=+=--下限弹性模量 ). 1()()(0)0() 1)(()1()(1 //0 ----= = ∞=-∞=-=e E E e e E t t t στεσεεεσετ τ ;;则有:其蠕变曲线方程为:. /)0()(;0)();0()0((0)e (t)-t/e στσσσσσστ ==∞==则有::其应力松弛曲线方程为1.0 1.0 0816.04.25 .2ln ln ln 2 2 001====A A l l T ε真应变)(91710 909.44500 60MPa A F =?==-σ名义应力0851 .0100 =-=?=A A l l ε名义应变)(99510 524.445006MPa A F T =?==-σ真应力

2020年中考历史材料论述题解题指导

材料论述题解题指导 1、什么是观点?观点是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等史实的评价、看法、影响、意义、作用、启示、感悟等。观点带有个人的主观评判因素,而史实是一种客观的事实。 2、提炼观点和解答试题要注意的问题 (1)观点要用陈述句(不能是否定或疑问句等,不能是短语或词组)。 (2)提炼观点不宜停留在具体的“史”(史实)上,要上升到“论”(结论)的高度。 (3)观点必须是鲜明、简练、完整的一句话,观点表述不能啰嗦或模棱两可。(4)观点在材料中要能得到验证,要反映整则材料的完整意思,不能只抓住材料中的一句话或其中一个方面。 (5)要避免大包抄、“万金油”式的空泛观点。 (6)观点提炼要体现历史学科知识内容,要凸显“历史味” (7)论述部分要紧扣观点,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字数不能太少(答题卡空白处约150字)。 论述一定要包含两个论据,结构为:论述1(史实+论证);论述2(史实+论证)。选取的论据一是从材料中归纳,论据二一般是跟所提取的观点有关但取材于课本(也有可能材料本身就有两个论据,那就不必用到课本知识)。 要特别注意设问对论据可能有时间或空间的限定要求(如“世界近代史”) (8)结论是观点的升华,一定要写,但又不能照抄观点,可以参照两个论证对观点进行改写、扩写。 3、观点提炼的常见方法: (1)分层解析材料意思,再概括段落大意,找到中心意思与课本观点的相似之处。 (2)抓住材料的关键词(高频率词语)、主题词(体现中心意思的词语),找出几个关键词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已知的知识组合成一个观点。 (3)注意材料的出处与第一个设问等信息提示。 (4)根据材料出现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信息,确定人物或事件的地位、性质、评价、影响、启示等内容中带观点性的句子。 (5)确定材料所涉及的是什么主题的:改革、开放、革命、科技、战争、思想解放、人物评价、古代重大工程等,回归课本或参考资料,寻找能对号入座的观点。但一定要记住不能出现过分空泛的观点,可以通过加限定语的方法把过于空泛的大观点降格成中观点。 4、强调: (1)观点不能太空泛。尽量选择比较熟悉、好论证的观点,不要给自己挖坑。(2)观点提炼后,要回归材料去验证一下,看看是否符合材料的整体意思。(3)要特别注意设问对论据可能有时间或空间的限定要求。

材料题和论述题

A卷 材料分析题:(从下面3道题中选取2道回答问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对世界的本质问题存在着不同的哲学观点,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泰勒斯认为万物由水产生,又复归于水;万物有生有灭,而水则是永恒的。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立的分寸上燃烧,在一泄的分寸上熄灭。[材料2]毕达哥拉斯认为:从数目产生岀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平而:从平面产生出立体;从立体产生出感觉所及的一切物体,产生出四种元素:水、火、土、空气。这四种元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互相转化,于是创造岀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 [材料3]东汉哲学家王充认为:天履于上,地偎于下,下气蒸上,上气降下,万物自生其中间。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材料4]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请回答:(1)材料1、2、3的观点相同吗?并加以评述。 (2)材料4说明了什么原理? [答案要点]⑴材料1、2、3的观点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点。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坚持世界是统一的。不同之点则在于:材料1、3都表现为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把世界统一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泰勒斯归结为火,王充归结为气,但都是用物质的东西作为世界的本原。材料2表现的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他们把世界归结为数,归结为某种客观的精神、理性因素。(8分)(2)材料4说明的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本质上是物质的。(7分) 2、[材料1]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材料2]克拉底鲁说:“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 请回答:(1)材料1和材料2分别表述了什么思想?(2)这两种观点哪一个是正确的?为什么? [答案要点]本题考查的是唯物主义运动观的相关理论。 材料1反映了物质的绝对运动,承认了物质的相对静止。(4分) 材料2强调了物质的绝对运动,否认了物质的相对静止。(4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任何物质的存在应该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赫拉克利特的观点体现了物质存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是正确的辨证的观点。而克拉底鲁的观点否认了物质存在的相对静止,只强调其绝对运动,这属于相对主义、诡辩论,因此是错误的。 (7分) 3、[材料1]马克思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全都是具有意识、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追求某种目的的人……行动的目的是预期的,但是行动产生的结果结果起初似乎还和预期的目的相符合,到了最后却完全不是预期的结果“。 [材料2]黑格尔认为,伟大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拿破仑代表了“世界精神",他“骑着马,主宰全世界"。世界历史是伟大人物和王朝的历史,“而不是一般人民的历史“。请回答:材料1、2分別是什么观点?对比材料1,请分析指岀材料2的错误。 [答案要点]材料1:人的主观意愿和意识是不能改变社会发展的规律的。(4分) 材料2:认为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4分) 分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是社会存在决立了社会意识,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社会客观规律运动的

(完整版)材料性能学历年真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低温脆性:材料随着温度下降,脆性增加,当其低于某一温度时,材料由韧性状态变为脆性状态,这种现象为低温脆性。 疲劳条带:每个应力周期内疲劳裂纹扩展过程中在疲劳断口上留下相互平行的沟槽状花样。 韧性:材料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 缺口强化:缺口的存在使得其呈现屈服应力比单向拉伸时高的现象。 50%FATT:冲击试验中采用结晶区面积占整个断口面积 50%时所应的温度表征的韧脆转变温度。 破损安全:构件内部即使存在裂纹也不导致断裂的情况。 应力疲劳:疲劳寿命N>105 的高周疲劳称为低应力疲劳,又称应力疲劳。 韧脆转化温度:在一定的加载方式下,当温度冷却到某一温度或温度范围时,出现韧性断裂向脆性断裂的转变,该温度称为韧脆转化温度。 应力状态软性系数:在各种加载条件下最大切应力与最大当量正应力的比值,通常用α表示。 疲劳强度:通常指规定的应力循环周次下试件不发生疲劳破坏所承受的上限应力值。 内耗: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加载时由于一部分变形功被材料吸收,则这部份能量称为内耗。 滞弹性: 在快速加载、卸载后,随着时间的延长产生附加弹性应变的现象。 缺口敏感度:常用缺口试样的抗拉强度与等截面尺寸的光滑试样的抗拉强度的比值表征材料缺口敏感性的指标,往往又称为缺口强度比。 断裂功:裂纹产生、扩展所消耗的能量。 比强度::按单位质量计算的材料的强度,其值等于材料强度与其密度之比,是衡量材料轻质高强性能的重要指标。. 缺口效应:构件由于存在缺口(广义缺口)引起外形突变处应力急剧上升,应力分布和塑性变形行为出现变化的现象。 解理断裂:材料在拉应力的作用下原于间结合破坏,沿一定的结晶学平面(即所谓“解理面”)劈开的断裂过程。 应力集中系数:构件中最大应力与名义应力(或者平均应力)的比值,写为KT。 高周疲劳:在较低的应力水平下经过很高的循环次数后(通常N>105)试件发生的疲劳现象。 弹性比功:又称弹性应变能密度,指金属吸收变形功不发生永久变形的能力,是开始塑性变形前单位体积金属所能吸收的最大弹性变形功。 二、填空题

付华材料性能学部分习题答案

第一章材料的弹性变形 一、填空题: 1.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是指在载荷作用下其抵抗变形或断裂 的能力。 2. 低碳钢拉伸试验的过程可以分为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断裂三个阶段。 3. 线性无定形高聚物的三种力学状态是玻璃态、高弹态、粘流态,它们的基本运动单元相应是链节或侧基、链段、大分子链,它们相应是塑料、橡胶、流动树脂(胶粘剂的使用状态。 二、名词解释 1.弹性变形:去除外力,物体恢复原形状。弹性变形是可逆的 2.弹性模量: 拉伸时σ=EεE:弹性模量(杨氏模数) 切变时τ=GγG:切变模量 3.虎克定律:在弹性变形阶段,应力和应变间的关系为线性关系。 4.弹性比功 定义:材料在弹性变形过程中吸收变形功的能力,又称为弹性比能或应变比能,表示材料的弹性好坏。 。 三、简答: 1.金属材料、陶瓷、高分子弹性变形的本质。 答:金属和陶瓷材料的弹性变形主要是指其中的原子偏离平衡位置所作的微小的位移,这部分位移在撤除外力后可以恢复为0。对高分子材料弹性变形在玻璃态时主要是指键角键长的微小变化,而在高弹态则是由于分子链的构型发生变化,由链段移动引起,这时弹性变形可以很大。 2.非理想弹性的概念及种类。 答:非理想弹性是应力、应变不同时响应的弹性变形,是与时间有关的弹性变形。表现为应力应变不同步,应力和应变的关系不是单值关系。种类主要包括

滞弹性,粘弹性,伪弹性和包申格效应。 3.什么是高分子材料强度和模数的时-温等效原理? 答:高分子材料的强度和模数强烈的依赖于温度和加载速率。加载速率一定时,随温度的升高,高分子材料的会从玻璃态到高弹态再到粘流态变化,其强度和模数降低;而在温度一定时,玻璃态的高聚物又会随着加载速率的降低,加载时间的加长,同样出现从玻璃态到高弹态再到粘流态的变化,其强度和模数降低。时间和温度对材料的强度和模数起着相同作用称为时=温等效原理。 四、计算题: 气孔率对陶瓷弹性模量的影响用下式表示:E=E0 (1—+ E0为无气孔时的弹性模量;P为气孔率,适用于P≤50 %。370= E0 (1—×+×则E0= Gpa 260= (1—×P+×P2) P= 其孔隙度为%。 五、综合问答 1.不同材料(金属材料、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的弹性模量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 答: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主要受键合方式、原子结构以及温度影响,也就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化学成分、微观组织和加载速率对其影响不大。 陶瓷材料的弹性模量受强的离子键和共价键影响,弹性模量很大,另外,其弹性模量还和构成相的种类、粒度、分布、比例及气孔率有关,即与成型工艺密切相关。 高分子聚合物的弹性模量除了和其键和方式有关外,还与温度和时间有密切的关系(时-温等效原理)。 (综合分析的话,每一条需展开)。 第二章材料的塑性变形 一、填空题 1.金属塑性的指标主要有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两种。

《材料物理性能》课后习题答案

《材料物理性能》 第一章材料的力学性能 1-1一圆杆的直径为2.5 mm 、长度为25cm 并受到4500N 的轴向拉力,若直径拉细至 2.4mm ,且拉伸变形后圆杆的体积不变,求在此拉力下的真应力、真应变、名义应力和名义应变,并比较讨论这些计算结果。 解: 由计算结果可知:真应力大于名义应力,真应变小于名义应变。 1-5一陶瓷含体积百分比为95%的Al 2O 3 (E = 380 GPa)和5%的玻璃相(E = 84 GPa),试计算其上限和下限弹性模量。若该陶瓷含有5 %的气孔,再估算其上限和下限弹性模量。 解:令E 1=380GPa,E 2=84GPa,V 1=0.95,V 2=0.05。则有 当该陶瓷含有5%的气孔时,将P=0.05代入经验计算公式E=E 0(1-1.9P+0.9P 2) 可得,其上、下限弹性模量分别变为331.3 GPa 和293.1 GPa 。 1-6试分别画出应力松弛和应变蠕变与时间的关系示意图,并算出t = 0,t = ∞ 和 0816 .04.25.2ln ln ln 22 001====A A l l T ε真应变) (91710909.44500 60MPa A F =?==-σ名义应力0851 .010 0=-=?=A A l l ε名义应变) (99510524.445006MPa A F T =?== -σ真应力) (2.36505.08495.03802211GPa V E V E E H =?+?=+=上限弹性模量) (1.323)84 05.038095.0()(1 12211GPa E V E V E L =+=+=--下限弹性模量

考研政治材料分析论述题的解题方法与步骤

考研政治材料分析论述题的解题方法与步骤 分析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对所提供的材料能否根据所掌握的有关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生活的背景给予综合、归纳,并进行科学的评价。该题型的基本要求有:一是要阅读理解材料所表达的意思,并从所给材料中获取信息、对材料进行鉴别、比较和综合概括的能力;二是回答分析题的一个根本要求就是不要离开材料,要运用有关的知识,对材料本身或材料提供的观点给予正确的评价、分析;三是由于分析题所含的信息具有隐蔽性,其选用的材料又反映不同的态度或立场,有一定的时间、空间差别,这增加了这种题型的难度。考生要能根据材料和题目的要求,引申出自己掌握的有关基本知识或观点。 解答分析题首先要掌握分析题的结构,从分析结构入手。分析题的命题形式多种多样,但其结构总是分为两部分。一方面,要求阐述原理;另一方面,要求联系实际。按照这两个要求,在答题时,一般应分两部分:先简明地阐述原理,然后再联系实际。其次,要善于从提问和材料中提取信息。分析题虽然灵活,但是,其提问和材料却提供了解题的线索,这就要求在解题时,不能径直按照考生本人的想法、认识去答题,而是应从材料本身中提取信息。最后,要善于归纳、引申。怎样对材料进行正确的归纳、引申呢?一个重要的方法是使所学的原理和材料“对号入座”,要懂得在复习时所掌握的原理对解答材料性质的分析题是具有指导作用的。 分析题的解题方法和步骤可概括为: (1)先看标题和所提出的问题,明确该分析题考试的学科范围和阅读材料时的重点段句 (2)带着问题阅读材料,在阅读材料时,努力在头脑中联系相关考点及其基本思想 (3)注意联系相关考点和试卷材料,在头脑中对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分析;如果在问题中涉及对相关命题的辨析时,在头脑中判断命题时的态度一定要十分谨慎,不要轻易得出对或错的结论 (4)在试卷上,答题的过程,就是阐述运用相关考点分析所提出问题的过程,在阐述中首先应简述分析问题时所运用的相关考点的基本思想 (5)在试卷上,阐述分析问题的过程应尽可能做到全面、周到。 材料分析题在近几年考研政治试卷中所占的分值比较重。考生在解答材料分析题时要注意两点:一要注重联系实际,材料归纳出来后,用相关的事实理论做依据做出分析。二是结合理论分析问题时,要尽可能全面一些。材料涉及几个点,答题时就要将这几个点答全,每个点不需要展开太多,但要把基本要点说到。解答材料题时,尤其要注意层次和逻辑,不要自相矛盾,在答案中最好把观点一一罗列出来,便于阅卷教师找到要点。 分析题的答题过程一般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1)仔细审题。大多数题目是跨章节,甚至跨学科的。答题之前要仔细阅读题干、材料及问题,了解题目需要回答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回答,怎么回答。要注意思维的发散性。

南昌大学《材料性能学》课后答案

《工程材料力学性能》(第二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材料单向静拉伸载荷下的力学性能 一、解释下列名词 滞弹性:在外加载荷作用下,应变落后于应力现象。 静力韧度:材料在静拉伸时单位体积材科从变形到断裂所消耗的功。 弹性极限:试样加载后再卸裁,以不出现残留的永久变形为标准,材料能够完全弹性恢复的最高应力。 比例极限:应力—应变曲线上符合线性关系的最高应力。 包申格效应:指原先经过少量塑性变形,卸载后同向加载,弹性极限(ζP) 或屈服强度(ζS)增加;反向加载时弹性极限(ζP)或屈服强度(ζS) 降低的现象。 解理断裂:沿一定的晶体学平面产生的快速穿晶断裂。晶体学平面--解理面,一般是低指数,表面能低的晶面。 解理面:在解理断裂中具有低指数,表面能低的晶体学平面。 韧脆转变:材料力学性能从韧性状态转变到脆性状态的现象(冲击吸收功明显下降,断裂机理由微孔聚集型转变微穿晶断裂,断口特征由纤维状转变为结晶状)。静力韧度:材料在静拉伸时单位体积材料从变形到断裂所消耗的功叫做静力韧度。是一个强度与塑性的综合指标,是表示静载下材料强度与塑性的最佳配合。 二、金属的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什么?为什么说它是一个对结构不敏感的力学姓能? 答案:金属的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金属键的本性和原子间的结合力,而材料的成分和组织对它的影响不大,所以说它是一个对组织不敏感的性能指标,这是弹性模量在性能上的主要特点。改变材料的成分和组织会对材料的强度(如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有显著影响,但对材料的刚度影响不大。 三、什么是包辛格效应,如何解释,它有什么实际意义? 答案:包辛格效应就是指原先经过变形,然后在反向加载时弹性极限或屈服强度降低的现象。特别是弹性极限在反向加载时几乎下降到零,这说明在反向加载时塑性变形立即开始了。 包辛格效应可以用位错理论解释。第一,在原先加载变形时,位错源在滑移

历年高考全国卷1历史材料分析题论述题汇编(含答案)

历年高考全国卷1历史材料分析题论述题汇编(含解析答案)2019年全国卷一(材料分析题) 41.(2019·全国Ⅰ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钢产量迅速增长,1983年达到4002万吨,1986年达到5205万吨,至2002年达到18224.89万吨,钢产量已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2002年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2001年增长39.30%,2002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比2001年增长33.82%.钢材品种结构继续改善,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特殊品种和高附加值品种大幅增加。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四个国家钢产量的总体发展趋势及基本原因。(1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10分) 2018年全国卷一(材料分析题)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 材料一 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 ——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材料二、 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论述题需要准备的材料

论述题需要准备的材料

关于论述题需要准备的材料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简述一(2)】 2、关于“科学发展观”产生的历史背景、基本内容、理论和现实意义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1.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P63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人们要改造世界就必须要首先认识世界,社会实践的需要始终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当今时代,科学发展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也是解决重大问题和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需要。】 (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人类的实践活动提出的问题归根结底只能依靠和通过实践来解决。 (3)实践使得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方法论:从实践中获得知识、发展知识、检验知识,并用认识去指导实践。(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P65 实践和认识总是相互作用的,认识特别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在社会历史运动中,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更为显著。【科学发展观战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巨大指导作用】 方法论: (1)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注重事实,从事实出发。做到实事求是。 【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不断的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向前进。】(2)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在当代中国,我们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普遍联系的原理:5个统筹、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湖南大学材料性能学作业+习题标准答案

湖南大学材料性能学作业+习题标准答案

————————————————————————————————作者:————————————————————————————————日期:

第二章作业题 1应力状态软性系数:按“最大切应力理论”计算的最大切应力与按“相当最大正应力理论”计算的最大正应力的比值。 2缺口效应:截面的急剧变化产生缺口,在静载荷作用下,缺口截面上的应力状态将发生变化,产生缺口效应,影响金属材料的 力学性能。 3 布氏硬度:用一定直径的硬质合金球做压头,施以一定的试 验力,将其压入试样表面,经规定保持时间后卸除,试样表面残留 压痕。HBW通过压痕平均直径求得。 4 洛氏硬度:洛氏硬度以测量压痕深度标识材料的硬度。HR= (k-h)/0.002. 二、脆性材料的抗压强度 扭转屈服点 缺口试样的抗拉强度 NSR:缺口敏感度,为缺口试样的抗拉强度与等截面尺寸光滑试样的抗拉强度的比值。 HBS:用钢球材料的球压头表示洛氏硬度。 HRC:用金刚石圆锥压头表示的洛氏硬度。 三、试综合比较单向拉伸、压缩、弯曲及扭转试验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1单向拉伸 特点:温度、应力状态和加载速率是确定的,且常用标准的光滑圆柱试样进行试验。 应用范围:一般是用于那些塑性变形抗力与切断强度较低的所谓塑性材料试验。 2压缩试验 特点:单向压缩试验的应力状态系数=2,比拉伸,弯曲,扭转的应力状态都软,拉伸时塑性很好的材料在压缩时只发生压缩变形而不会断裂。 应用范围:拉伸时呈脆性的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测定。如果产生明显屈服,还可以测定压缩屈服点。 3弯曲试验 特点:试样形状简单,操作方便,弯曲试样应力分布不均匀,表面最大,中心为零。可较灵敏的反映材料表面缺陷。 应用范围:对于承受弯曲载荷的机件,测定其力学性能。 4扭转试验 特点:1扭转的应力状态软性系数=0.8,比拉伸时大,易于显示金属的塑性行为。2圆柱形试样扭转时,整个长度上塑性变形是均匀的,没有颈缩现象,所以能实现大塑性变形量下的试验。3能较敏感的反映出金属表面缺陷及硬化层的性能。4扭转时试样中的最大正应力与最大切应力在数值上大体相等,而生产上所使用的大部分金属材料的正断强度大于切断强度,所以,扭转试验是测定这些材料切断最可靠的办法。 应用范围:研究金属在热加工条件下的流变性能与断裂性能,评定材料的热压力加工性;研究或检验工件热处理的表面质量和各种表面强化工艺的效果。 四、缺口拉伸时应力分布有何特点

材料物理性能测试思考题答案

有效电子数:不是所有的自由电子都能参与导电,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只有能量接近费密能的少部分电子,方有可能被激发到空能级上去而参与导电。这种真正参加导电的自由电子数被称为有效电子数。 K状态:一般与纯金属一样,冷加工使固溶体电阻升高,退火则降低。但对某些成分中含有过渡族金属的合金,尽管金相分析和X射线分析的结果认为其组织仍是单相的,但在回火中发现合金电阻有反常升高,而在冷加工时发现合金的电阻明显降低,这种合金组织出现的反常状态称为K状态。X射线分析发现,组元原子在晶体中不均匀分布,使原子间距的大小显著波动,所以也把K状态称为“不均匀固溶体”。 能带:晶体中大量的原子集合在一起,而且原子之间距离很近,致使离原子核较远的壳层发生交叠,壳层交叠使电子不再局限于某个原子上,有可能转移到相邻原子的相似壳层上去,也可能从相邻原子运动到更远的原子壳层上去,从而使本来处于同一能量状态的电子产生微小的能量差异,与此相对应的能级扩展为能带。 禁带:允许被电子占据的能带称为允许带,允许带之间的范围是不允许电子占据的,此范围称为禁带。 价带:原子中最外层的电子称为价电子,与价电子能级相对应的能带称为价带。 导带:价带以上能量最低的允许带称为导带。 金属材料的基本电阻:理想金属的电阻只与电子散射和声子散射两种机制有关,可以看成为基本电阻,基本电阻在绝对零度时为零。 残余电阻(剩余电阻):电子在杂质和缺陷上的散射发生在有缺陷的晶体中,绝对零度下金属呈现剩余电阻。这个电阻反映了金属纯度和不完整性。 相对电阻率:ρ (300K)/ρ (4.2K)是衡量金属纯度的重要指标。 剩余电阻率ρ’:金属在绝对零度时的电阻率。实用中常把液氦温度(4.2K)下的电阻率视为剩余电阻率。 相对电导率:工程中用相对电导率( IACS%) 表征导体材料的导电性能。把国际标准软纯铜(在室温20 ℃下电阻率ρ= 0 .017 24Ω·mm2/ m)的电导率作为100% , 其他导体材料的电导率与之相比的百分数即为该导体材料的相对电导率。 马基申定则(马西森定则):ρ=ρ’+ρ(T)在一级近似下,不同散射机制对电阻率的贡献可以加法求和。ρ’:决定于化学缺陷和物理缺陷而与温度无关的剩余电阻率。ρ(T):取决于晶格热振动的电阻率(声子电阻率),反映了电子对热振动原子的碰撞。 晶格热振动:点阵中的质点(原子、离子)围绕其平衡位置附近的微小振动。 格波:晶格振动以弹性波的形式在晶格中传播,这种波称为格波,它是多频率振动的组合波。 热容:物体温度升高1K时所需要的热量(J/K)表征物体在变温过程中与外界热量交换特性的物理量,直接与物质内部原子和电子无规则热运动相联系。 比定压热容:压力不变时求出的比热容。 比定容热容:体积不变时求出的比热容。 热导率:表征物质热传导能力的物理量为热导率。 热阻率:定义热导率的倒数为热阻率ω,它可以分解为两部分,晶格热振动形成的热阻(ωp)和杂质缺陷形成的热阻(ω0)。导温系数或热扩散率:它表示在单位温度梯度下、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横截面积的热量。热导率的单位:W/(m·K) 热分析:通过热效应来研究物质内部物理和化学过程的实验技术。原理是金属材料发生相变时,伴随热函的突变。 反常膨胀:对于铁磁性金属和合金如铁、钴、镍及其某些合金,在正常的膨胀曲线上出现附加的膨胀峰,这些变化称为反常膨胀。其中镍和钴的热膨胀峰向上为正,称为正反常;而铁和铁镍合金具有负反常的膨胀特性。 交换能:交换能E ex=-2Aσ1σ2cosφA—交换积分常数。当A>0,φ=0时,E ex最小,自旋磁矩自发排列同一方向,即产生自发磁化。当A<0,φ=180°时,E ex也最小,自旋磁矩呈反向平行排列,即产生反铁磁性。交换能是近邻原子间静电相互作用能,各向同性,比其它各项磁自由能大102~104数量级。它使强磁性物质相邻原子磁矩有序排列,即自发磁化。 磁滞损耗:铁磁体在交变磁场作用下,磁场交变一周,B-H曲线所描绘的曲线称磁滞回线。磁滞回线所围成的面积为铁 =? 磁体所消耗的能量,称为磁滞损耗,通常以热的形式而释放。磁滞损耗Q HdB 技术磁化:技术磁化的本质是外加磁场对磁畴的作用过程即外加磁场把各个磁畴的磁矩方向转到外磁场方向(和)或近似外磁场方向的过程。技术磁化的两种实现方式是的磁畴壁迁移和磁矩的转动。 请画出纯金属无相变时电阻率—温度关系曲线,它们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电阻产生的机制是什么?为什么高温下电阻率与温度成正比? 1—ρ电-声∝T( T > 2/ 3ΘD ) ; 2—ρ电-声∝T5 ( T< <ΘD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