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完整版 )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完整版 )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完整版 )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完整版 )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完整版)

第一部分前言

美术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1997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的颁布,使美术课程正式进入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从而形成了我国基础教育美术课程相对完整的格局。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仍有一些方面尚需改革和完善,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制订新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应力求体现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课程改革,要构建符合基础教育要求的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美术课程体系,为不同兴趣和专长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平台。

一、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是艺术学习领域中的必修课程之一。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既与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相衔接,又具有自己的特点,是高一层次的美术课程。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下列价值:(一)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够提高学生对自然物、人造物形态美的认识,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内容、材料、形式、风格的多样性的认识,使学生体验美术与生活的关系,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

(二)传承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

我国的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美术共同构成世界美术的多元化。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课程具有传承文化艺术的功能。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自我、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社会等方面的关系,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理解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

(三)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

美术实践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激发人的创新精神,发展动手能力和开发潜能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使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个性和想象、思考、判断等能力,接触各种工具、材料、操作方式和表现形式,得到其他学科难以获得的各种体验。这种融鉴赏与创作为一体的学习活动,对发挥个性、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四)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

美术实践作为一种情感表达活动,能使人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具有促进人际交流,释放紧张或消极情绪,增强身心健康的作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使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直接抒发各种情绪,缓解心理压力;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升华情感;促进交流,沟通人际关系,从而形成良好的身心状态与社会适应能力。

(五)拓宽发展空间,助益人生规划

美术渗透于社会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在美化生活、提高物质产品的文化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因此,各行各业人的都需要具有一定的美术素养。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既能为学生提供不同的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育学生终身爱好美术的情感,发展美术方面的能力,也能为他们未来从事美术职业或其他职业拓展发展空间。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满足发展的需求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增设反映美术学科发展成果的现代设计、现代媒体艺术等内容;注重对美术语言以及美术的发展规律等基础性内容的学习;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外美术课程资源,增加课程的多样化,实行学分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为个性发展拓展空间,满足学生多样发展的需求。

(二)拓宽美术视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要让学生较广泛地接触中外优秀美术作品,拓宽美术视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探索人文内涵,提高鉴别和判断能力,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尤其要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增强对中国优秀文化的认同。

(三)注重学习方法和过程,提高美术素养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实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艺术的本质、特性和文化内涵。通过美术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认识世界,学习艺术表现和交流的方法,提高美术素养。

(四)强调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发展,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和乐于探究的精神,鼓励想象、创造和勇于实践,用美术及其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方法表达与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美术和其他学科的学习。

(五)提倡质性评价,促进个性发展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评价标准要体现多主体、开放性的特点。根据美术学习的特点,提倡使用表现性评价、成长记录评价等质性评价的方式。强调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判断自己美术学习的态度、方法与成果,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四、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

(一)设置学习模块,提供多种选择机会

由于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的不同,高中学生需要发展不同的美术能力。为了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求,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设置了以下五个学习模块,供学生自主选择:

A.美术鉴赏

B.绘画·雕塑

C.设计·工艺

D.书法·篆刻

E.现代媒体艺术

(二)实行学分制管理,保证基础,力争拓展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采用学分制管理,通过设定必修学分,让每位学生都能达到基本的美术学习要求,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美术素养。具体方法如下:

(1)选择一个模块,修习18学时可获得1个学分,每个学生必须修习美术课程54学时,以获得规定的3个基本学分。

(2)对每一课程模块或者模块中的具体学习内容,原则上以修习1个学分作为继续选修和转换学习内容的基本单位。例如,先选择“美术鉴赏”模块,修习18学时,获得第1个学分,然后转修“绘画·雕塑”模块,获得第2学分,再转修“现代媒体艺术”模块,获得第3个学分;也可以先选择“美术鉴赏”模块,修习36学时,获得第1、第2个学分,然后转修“书法·篆刻”,获得第3个学分;还可以选择“设计·工艺”模块,修习54个学时,获得3个学分。

(3)在取得必修的3个学分的基础上,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继续修习本课程中的学习模块,以获得另外的学分。所选模块或内容不加规定。

(4)本课程标准还为有特殊爱好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内容,但是文本中没有再单独增设诸如“设计·工艺”Ⅰ、“设计·模块”Ⅱ之类的模块,学生可以在现有的模块中从广度或深度方面继续选择。

比如学生在选择“设计·工艺”模块作为3个学分的基本学习后,如果对此模块的内容感兴趣,可以继续再选择其中的1至2项,如“工业设计”、“陶艺”等进一步学习。如果还有兴趣,可以继续在这两个方面深入学习,也可以选择“设计·工艺”中其他内容或其他模块继续学习。

(三)注重可行性,适应不同学校的美术教学条件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要适应全体学生的发展。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不是高考的平台,更不是为了培养少数专业艺术家,因此,学习内容应符合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应高中学生美术学习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不宜过高、过难、过于专业化。

由于美术课程受师资和设备条件的影响极大,因此高中美术课程必须具有多样性和弹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师资和设备条件。现阶段,各学校可根据自己的师资状况和设备条件开设美术学习模块中的部分课程,但要制订规划,积极改善高中美术师资的状况,配齐所有必需的设备和器材,力求在三至五年内开设全部美术学习模块,为学生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

虽然一位美术教师不可能胜任所有美术门类的教学,但也不能只开设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某一门课,让学生失去选择的机会。作为高中美术教师至少应

该具备开设三个模块的课程的能力,比如开设美术鉴赏课程的能力、开设一门绘画(或雕塑)类课程的能力和开设一门设计(或工艺)类课程的能力。

(四)传承民族文化,反映学科最新发展

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中设置了“书法·篆刻”学习模块,在“绘画·雕塑”学习模块中设有中国画内容,在“设计·工艺”学习模块中设有传统工艺美术等内容,以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也体现了美术学科在理论方面的新动向,如强调美术的人文性质,重视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的联系等。高中美术课程还关注了美术创作活动中观念、材料、方法和技术方面的新发展,如在“绘画·雕塑”学习模块中增设了综合材料造型的内容,导入了现代艺术观念和环保的意识;并增设了现代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现代媒体艺术”学习模块。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学习活动,进一步学习美术知识与技能,运用直觉、想象、思维以及美术的方法进行艺术创造活动,探索表现技巧;学会分析、评价美术作品及美术现象,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并将美术语言运用于研究性学习之中;养成对美术终身爱好的情感,提高美术素养,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1、深入学习和理解造型语言,了解美术创作的过程与方法,选用相关材料、技法或现代媒体创造性地进行表现、设计或制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以及美化生活。

2、学会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方法,了解和探索美术某一门类的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轨迹,获得有关的美术知识,理解美术作品的文化含义和风格特征;陶冶情操,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尊重并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3、学会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有关信息,认识美术活动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以及与自然、社会的联系;发展想象力,促进思维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学会用美术的方式或结合其他方式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4、学会运用美术展示的知识和方法,有创意地展现美术学习的成果,增强自我表达的意识,学会自我评价,学会评价他人美术学习的成果;通过以视觉艺术为主的艺术交流,架起与他人思想和情感沟通的桥梁。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模块A:美术鉴赏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美术鉴赏”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1、学习内容

“美术鉴赏”模块的学习内容:

2、成就标准

通过“美术鉴赏”模块的学习,学生能够:

(1) 积极参与美术鉴赏活动。

(2) 懂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恰当使用美术术语(如形状、色彩、空间、材质等),以自己的观点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艺术作品,并与他人进行交流。

(3) 运用多种方法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美术的有关信息。

(4) 知道中外美术的主要风格、流派,描述中外美术发展的大体脉络。

(5) 理解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6) 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模块B:绘画·雕塑

绘画、雕塑是以一定的材料和工具,运用造型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美术创造的活动。

“绘画·雕塑”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的“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与拓展。绘画、雕塑活动能帮助学生认识造型活动的基本规律和过程,提高表现生活和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1、学习内容

本学习模块包括绘画与雕塑两个门类,也涉及运用多种材料以及各种造型语言的现代艺术。

“绘画·雕塑”模块的学习内容:

2、成就标准

通过“绘画·雕塑”模块的学习,学生能够:

(1) 积极参与绘画或雕塑造型活动。

(2) 恰当地使用绘画或雕塑的术语,以自己的观点评论中外两件以上的绘画作品或雕塑作品。

(3)灵活地运用材料,选择适合自己的绘画或雕塑语言和相关技法,创作一件以上的绘画作品或雕塑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4)以多种形式大胆地展示和交流,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对自己和他人的绘画作品或雕塑作品作出评价。

(5)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会处理一个绘画或雕塑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问题。

模块C:设计·工艺

设计,指对实用的或观赏的人工制品进行计划和制作的活动。工艺,通常被称为工艺美术,主要指出于实用的或观赏的目的,创造人工制品的技艺活动。

“设计·工艺”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设计、工艺活动能帮助学生认识功能与形式的关系,广泛地接触材料,培养创造意识,提高操作能力。

1、学习内容

本模块内容分为设计与工艺两个门类,涉及现代设计领域中最主要的设计类别和常见易行的工艺制作。

“设计·工艺”模块的学习内容:

2、成就标准

通过“设计·工艺”模块的学习,学生能够:

(1)积极参与设计或工艺活动。

(2)恰当地使用设计或工艺的术语,从功能和审美的角度,以自己的观点评论中外两件以上的设计作品或工艺作品。

(3)了解设计基础和主要设计类别的常识和基本技法,建立初步的设计意识。

(4)灵活选用身边的材料,运用各种工具和加工方法,根据功能和审美的要求,有创意地完成一件以上的设计作品或工艺作品。

(5)以多种形式大胆地展示和交流,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对自己和他人的设计作品或工艺作品作出评价。

(6)在设计与制作活动过程中表现出耐心、专注和计划性。

(7)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会处理一个设计或工艺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问题。

模块D:书法·篆刻

书法、篆刻是用中国特有的传统工具和方法,塑造汉字的艺术形象、抒发情感的活动。

“书法·篆刻”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中的学习模块之一。书法、篆刻活动能帮助学生提高书写能力,感受中国汉字艺术的独特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1、学习内容

“书法·篆刻”模块的学习内容:

2、成就标准

通过“书法·篆刻”模块的学习,学生能够:

(1)积极参与书法或篆刻活动。

(2)恰当地使用书法或篆刻的术语,以自己的观点评论古今两件以上的书法作品或篆刻作品。

(3)识别三种以上的书体,例如楷书(颜体、柳体、欧体等)、行书、隶书等,或篆刻的风格特征,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基本轨迹及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4)初步掌握一种书体的书写规范或篆刻的一般技法,创作两件以上的书法或篆刻作品,表达自己的思想和个性。

(5)以多种形式大胆地展示和交流,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对自己和他人的书法作品或篆刻作品作出评价。

(6)在研究性学习之中,学会处理一个书法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问题。

模块E:现代媒体艺术

“现代媒体艺术”是美术与现代科技结合而形成的一个新的艺术领域,是指运用影像设备与技术、计算机设备与技术以及互网络资源表达观点、思想和情感的新兴视觉艺术形式。

“现代媒体艺术”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现代媒体艺术的实践活动,能帮助学生体验现代媒体在艺术表现活动中的独特魅力,提高参与艺术表现的兴趣,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1、学习内容

现代媒体艺术学习模块包括两方面的学习内容:摄影/摄像、电脑绘画/电脑设计。

“现代媒体艺术”模块的学习内容:

2、成就标准

通过“现代媒体艺术”模块的学习,学生能够:

( 1 ) 积极参与现代媒体艺术活动。

( 2 ) 恰当地使用美术及相关的术语,从观念、创意、制作技巧等方面,以自己的观点评论中外两件以上的现代媒体艺术作品。

( 3 ) 了解相关的现代媒体设备和器械的基本特点,并能独立操作现代媒体设备和使用相应软件。

( 4 ) 发现生活中有意义的题材,并用现代媒体艺术的形式加以记录或表达;充分利用图像资料库和网络资源,有创意地完成两件以上的现代媒体艺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5)以多种形式大胆地展示和交流,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对自己和他人的现代媒体艺术作品作出评价。

( 6 ) 理解现代媒体艺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并将其运用于研究性学习的表达和展示之中。

3、教学资源

开设现代媒体艺术课程首先需要有硬件设备的保证,比如照相机、数码照相机、摄影机、数码摄影机,能处理图像的电脑(最好是图像工作站)、录像编辑机等;图形资料的输入设备:扫描仪、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影机,教学时使用的实物投影仪;输出设备:教学时使用的液晶投影仪、图像输出用的彩色打印机等。

要进行电脑绘画创作和设计还需要相应的应用软件,如Photoshop、Corel DRAW、Painter、3Dmax、AutoCAD、Flash等,以及用于网页设计和制作的Fron tPage、Dreamweaver等软件;

需要各种字库、图像资料库等资源,有的图像资料可以通过扫描自己拍摄的照片逐步积累起来;

还可以利用国际互联网上大量的图像、声像和文字资源。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所有学习模块都可以让学生自主选修。教师应向学生介绍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和学习方法,并尊重学生的意愿,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未来的发展需要,指导学生对其中的若干模块进行选修。

2.美术是一门注重体验和实践的学科,在普通高中的美术教学过程中,将鉴赏与体验、鉴赏与动手实践结合起来,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所以,在每一模块的相关内容中,美术鉴赏的内容应不少于该模块学习总课时的20%。

3.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通过各种美术活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美术活动中提高构思、创意、造型、表现、设计和工艺制作的能力。对于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设计类别的教学,可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材料和方法做模拟设计制作练习。

4.在普通高中美术教学的全过程中,要贯穿艺术观念和美术术语的学习和运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艺术观念的发展、变化及其与创作实践的关系;鼓励学生在美术鉴赏、技法练习和创作实践中,运用美术术语思考、交流、讨论,加深对美术术语的理解,提高运用能力。

5.美术教学应注重创设情境。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可以针对美术作品、美术现象,用有关的音乐、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境,加深对文化、历史以及美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在美术创作教学中,也应当创设能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情境,鼓励学生创作出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作品。

6.美术学习活动一般注重对美术作品发表个人的独特见解,运用不同的材料、工具和方法进行独特的创作,但也有的美术学习活动,比如学校的形象设计、班级网页的设计等则需要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分工合作完成。面对不同的美术学习活动,教师在运用一般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应该针对美术学习的特点,重视对新型教学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

7.教师应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国际互联网开展美术教学。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国际互联网资源主动地收集、筛选、分析、整理视觉图像和相关背景资料,扩展学习资源,开阔视野;指导学生学习用计算机技术创作美术作品,并利用国际互联网大胆发表和传播自己的美术作品和学习心得。

8.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美术教科书,根据学生、学校和当地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改变和再创造;灵活利用当地自然和文化资源,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增强美术教学与当地自然和文化特色的联系。

二、评价建议

1.根据本《标准》、教学实际和学生的情况,制订具有开放性的、能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师教学的以及推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指标。

2.提倡多主体评价。采用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和家长对学生评价等方式,尤其应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

3.注重表现性评价。运用观察、记录、访谈、录像、录音、摄影等方式收集学生学习表现的信息,对学生在参与美术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

4.注重质性评价,提倡成长记录评定。成长纪录主要有“过程性成长记录”和“成就性成长记录”两类。成长记录评定的主要意义在于提供能使学生学会判断自己进步的机会。学生在成长记录中收集美术学习全过程的重要资料,包括研习记录、构想草图、设计方案、美术作业、相关美术信息(文字或图像资料等)、自我反思以及他人评价的结果等。教师能通过学生的美术学习成长记录,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学生的潜能和发展需求,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5.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包括分数或等级、评语、等级与评语相结合、座谈、学生作品展示等方式,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

6.建立促进美术教师成长的评价体系。教师应转变在教学评价活动中的角色,能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及时记录教学体会、教学成果以及需要改进之处。

7.建立以美术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美术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促进自身不断成长。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

1.美术教科书的设计和编写要依据美术课程总目标的要求,确保教科书设计的总体思路与本《标准》的要求相吻合。

2.美术教科书的编写要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高中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以有利于学生学习、发展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作为教科书编写的基点。

3.美术教科书的编写应体现时代特点。内容的选择要注意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既要体现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也要反映本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

4.美术教科书内容的选择应注意基础性、启发性、应用性和拓展性,能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5.美术教科书的编写应留有较大的余地,具有开放性。学校或地区也可根据自己的特点编写适合本校或当地特色的教科书,以适应不同地区学生的学习需要。

6.美术教科书的编排应图文并茂,做到文字表述准确、生动,图像清晰,色彩准确,版式美观、明了,印刷精美。

7.一个学习模块中的两部分学习内容,可编为全一册教科书,但两部分学习内容应有明显区别,还可以根据需要有所侧重。

8.美术教科书中应增加各种相关的地图、图表、背景资料、图片分析、实例等,以便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学习内容。

9.美术教科书是美术教材的主体,美术教材还应包括教学参考书、画册图片、标本实物、作品以及相关的视听影像资料和计算机软件等。

10.“美术鉴赏”模块的教科书内容分两部分,一部分为“鉴赏基础”,另一部分为“鉴赏内容”。“鉴赏内容”可以按照中外美术简史的方式编排,也可以按照专题的方式编排,还可以按照地域、文化的方式以及美术门类等其他方式编排。

11.现代媒体艺术教科书的内容选择应以介绍现代媒体艺术的观念、规律为主,并介绍一些现代媒体艺术作品及其创作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不断更新的多媒体技术,创作出新颖多样的作品。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1.各校应根据所开设的美术课程配置专用美术教室,配齐相应的美术教学设置(包括储藏教具、工具、材料的场所以及展示学生美术作品的场所)与器材,配置可供美术课使用的多媒体教学设备。

2.学校的图书馆应配备美术书籍和其他美术资源,包括画册、教师参考书、学生参考书、美术及美术教育杂志、幻灯片和光盘、录像带等,供教师备课及上课,学生自学或合作学习时使用。

3.各校之间可以根据不同学习模块的师资需求,互通有无,共享美术教师资源。

4.学校应积极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获得最新的美术教育资源,开发新的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并开展学生之间、学校之间、省市之间和国际的学生作品、教师教学成果等方面的交流。

5.广泛利用校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如美术馆、图书馆、公共博物馆及私人博物馆、艺术家工作室、艺术作坊和有关工厂、车间以及当地文物资源等,聘请美术专业工作者和相关人员参与美术教学,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

6.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

(完整版)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完整版)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完整版) 第一部分前言 美术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1997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的颁布,使美术课程正式进入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从而形成了我国基础教育美术课程相对完整的格局。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仍有一些方面尚需改革和完善,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制订新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应力求体现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课程改革,要构建符合基础教育要求的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美术课程体系,为不同兴趣和专长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平台。 一、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是艺术学习领域中的必修课程之一。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既与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相衔接,又具有自己的特点,是高一层次的美术课程。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下列价值:(一)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够提高学生对自然物、人造物形态美的认识,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内容、材料、形式、风格的多样性的认识,使学生体验美术与生活的关系,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 (二)传承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 我国的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美术共同构成世界美术的多元化。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课程具有传承文化艺术的功能。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自我、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社会等方面的关系,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理解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 (三)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 美术实践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激发人的创新精神,发展动手能力和开发潜能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2019年最新美术课程标准

2019年最新美术课程标准 最新《美术课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第一部分前言 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成为中小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学科。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成了当代美术教育的基本取向。美术教育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美术课程以独特的方式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觉和形象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制订,遵循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形成学生的基本的美术素养 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涵养学生的 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全面发展。因此,应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以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地区的美术教学的条件和环境。应注意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1-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 第一部分前言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针以后,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还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如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影响了美术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制约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必须通过课程改革,促进美术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制订,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与价值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需要人的丰富而高尚的情感与之平衡。因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所以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图像作为一种有效而生动的信息载体,越来越广泛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感知觉是思维的必然前提。形象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在学校体系中,大多数课程都是建立在抽象符号的基础上,而美术课程则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为思维提供丰富的营养。美术课程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通过美术课程培养的创造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技术性活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而美术课程向学生提供了技术性活动的基本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和善于实践的心理品质。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考试题(答案)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考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 2、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2、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 3、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 4、美术课程各学习领域分别由目标、学习活动建议和评价要点三部分组成。 5、美术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学校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网络资源。 6、美术课程分目标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设定。 7、美术课程评价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为基础,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尤其要加强形成性评价和自我评价。 8、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具有实践性,追求人文性,强调愉悦性。 9、美术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10、美术课程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观,尊重每一个学生学习美术的权利,关注每一个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表现和发展,力争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获。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评价学生美术作业的方式有( ABCD ) A.学生自评 B.小组互评 C.教师评价 D.座谈交流 2、美术教材是美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主要包括( AD ) A. 教科书 B.美术学习档案袋 C. 美术学习工具 D.教师参考用书 3、“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它分为三个层次( ABD ) A.融美术各学习域 B.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 C.美术教学 D.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 4、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 ABCD )的现代公民。 A.人文精神 B.创新能力 C.审美品位 D.美术素养 5、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 AD )两类。 A.创作 B.工具 C.媒材 D.欣赏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简要说明“造型一表现”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指运用多种媒材和手段,表达情感和思想,体验造型乐趣,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的学习顿域。造型是具有广泛含义的概念,但在本学习领域中指运用描绘、雕塑、拓印、拼贴等手段和方法创作视觉形象的美术创作活动。表现则是通过多种媒介进行美术创作活动来传达观念、情感的过程。造型与表现是美术创造活动的两个方面,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而实现的。 2、美术课程设计思路是什么?

高中美术新课程体会

高中美术新课程体会 在新课程的环境中教师和学生将共同营造新的课堂,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了传统教育中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了师生交往方式的变化。课堂的主体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因此,如何在课堂上适时恰切地点拨学生学习知识,成了一个新的研究话题。 首先,我们先纠正自己的心态和思想。第一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念。第二要构建超越学科的生态型知识结构。第三要掌握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方式。 在美术新课程中由于贯彻新的教育理念,格外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带来美术课堂丰富多彩的互动教学。为了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积极,美术教师要根据实际不断创设新的教学情境,营造适合学生成长的课堂氛围,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同时,互动教学活动将不断促使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在美术新课程中,教师将是一个开拓者和创造者,多样化和选择性的课程要求使美术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完善自己,在课程改革的实践和探索中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才能为自己走进新课程提供最基本的、最有利的保障。与新课程同行的美术教师将拥有和展现教学的青春活力。 目前,我们中小学美术课教学的过程一般是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学生作业、作业展评、课堂小结几个环节。认真的教师都设计了周密

的教学步骤,围绕教材安排提问,引领着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滔滔不绝,学生处于接受知识的状态,洗耳恭听。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机会较少,在课堂中充当配角,教学效果是教师预设的。 通过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教学方式对比我们发现,教师的行为改变,可造成相异的教学效果,其内涵却是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的不同。现在的学生往往喜欢主动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如果教师还是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身份出现,把知识讲透,学生被动接受,也许从短期效果来看,学生学会了,但从发展的角度看,学生失去了自我探究的习惯。虽然美术新课程有了新的标准、新的教材,但至关重要的是新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会深深影响到教学内容,过程到头来会比内容更起作用。这中间美术教师非常关键。美术教师对调整自己教学行为自觉与否,直接关系到美术新课程能否真正有效实施。 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曾说:“教师必须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传统的只注重‘教’的教师。” 美术教师要更新观念,转换角色。我们要教会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美;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美;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美;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美;用自己的双手去表现美;用自己的智慧去创造美 美术教师应该做一个积极、善意的旁观者,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美术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1997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的颁布,使美术课程正式进入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从而形成了我国基础教育美术课程相对完整的格局。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仍有一些方面尚需改革和完善,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制订新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应力求体现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课程改革,要构建符合基础教育要求的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美术课程体系,为不同兴趣和专长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平台。 一、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是艺术学习领域中的必修课程之一。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既与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相衔接,又具有自己的特点,是高一层次的美术课程。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下列价值: (一)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够提高学生对自然物、人造物形态美的认识,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内容、材料、形式、风格的多样性的认识,使学生体验美术与生活的关系,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 (二)传承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 我国的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美术共同构成世界美术的多元化。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课程具有传承文化艺术的功能。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自我、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社会等方面的关系,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理解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 (三)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 美术实践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激发人的创新精神,发展动手能力和开发潜能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使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个性和想象、思考、判断等能力,接触各种工具、材料、操作方式和表现形式,得到其他学科难以获得的各种体验。这种融鉴赏与创作为一体的学习活动,对发挥个性、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四)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 美术实践作为一种情感表达活动,能使人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具有促进人际交流,释放紧张或消极情绪,增强身心健康的作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使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直接抒发各种情绪,缓解心理压力;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升华情感;促进交流,沟通人际关系,从而形成良好的身心状态与社会适应能力。 (五)拓宽发展空间,助益人生规划 美术渗透于社会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在美化生活、提高物质产品的文化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因此,各行各业人的都需要具有一定的美术素养。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既能为学生提供不同的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育学生终身爱好美术的情感,发展美术方面的能力,也能为他们未来从事美术职业或其他职业拓展发展空间。

(完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第一部分前言 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 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来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涵养人文精神。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 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9年版)

全日制义务教育 美术课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第一部分前言 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美术教育具有悠久历史,近代以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

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来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涵养人文精神。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 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教学设计

新修订高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High school art curriculum standards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是普通高中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1997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的颁布,使美术课程正式进入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从而形成了我国基础教育美术课程相对完整的格局。但是也应该看到,(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我国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仍有一些方面尚需改革和完善,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制订新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应力求体现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课程改革,要构建符合基础教育要求的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美术课程

体系,为不同兴趣和专长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平台。 一、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是艺术学习领域中的必修课程之一。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既与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相衔接,又具有自己的特点,是高一层次的美术课程。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下列价值:(一)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够提高学生对自然物、人造物形态美的认识,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内容、材料、形式、风格的多样性的认识,使学生体验美术与生活的关系,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 (二)传承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 我国的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美术共同构成世界美术的多元化。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课程具有传承文化艺术的功能。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自我、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社会等方面的关系,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理解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 (三)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之后记 (研制美术课程标准项目组负责人尹少淳)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即将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无疑,这将有助于广大美术教师更好地理解新美术课程标准,并有效地加以实施。现发表该书的后记,以便让教师们对课程标准的研制情况和解读的撰写工作有个基本的了解。 在国家教育部的统一布置和领导下,《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经过近一年的研制,终于在2001年7月付梓,与全国的广大美术教师见面了。回首一年的工作,真是百感交集,值得欣慰的事情很多,感到遗憾的地方也不少,的确有很多方面值得反思和总结。 新《美术课程标准》之完成,得益于国家教育部给我们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开拓创新的环境和条件,也有赖于广大美术教师对课程改革的殷殷期盼和对我们工作的热情支持。当然,更为直接的原因是我们有一个关心和热衷于美术教育事业、有着一定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的研究团队。国家美术课程标准研制项目组的组成人员是: 尹少淳研制课题组负责人、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钱初熹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系副教授、美术学博士 王大根上海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胡知凡上海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美术系副教授 陈卫和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副教授 米海峰山东省教学研究室中学美术高级教师 侯令北京市崇文区教育局美术特级教师、国家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陈通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美术教育》主编 奚传绩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姚今迈北京教育学院美术系教授 欧京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教材编辑室主任、副编审 刘冬辉人民教育出版社艺术室主任、编辑 黄丽雅华南师范大学美术系主任、教授 杨建滨华中师范大学美术系副教授 李维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副社长、编审、美术学博士 卢辅圣上海书画出版社社长、编审 黄宗贤四川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教授、美术学博士 陈寿鹏上海市蕃瓜弄小学美术特级教师 王竹湖北省武汉市教学研究室美术特级教师 周卫上海书画出版社教材室主任、副编审 李小夫湖南省郴州市第二中学美术特级教师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美术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1997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的颁布,使美术课程正式进入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从而形成了我国基础教育美术课程相对完整的格局。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仍有一些方面尚需改革和完善,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制订新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应力求体现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课程改革,要构建符合基础教育要求的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美术课程体系,为不同兴趣和专长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平台。 一、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是艺术学习领域中的必修课程之一。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既与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相衔接,又具有自己的特点,是高一层次的美术课程。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下列价值: (一)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够提高学生对自然物、人造物形态美的认识,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内容、材料、形式、风格的多样性的认识,使学生体验美术与生活的关系,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 (二)传承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 我国的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美术共同构成世界美术的多元化。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课程具有传承文化艺术的功能。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自我、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社会等方面的关系,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理解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 (三)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 美术实践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激发人的创新精神,发展动手能力和开发潜能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使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个性和想象、思考、判断等能力,接触各种工具、材料、操作方式和表现形式,得到其他学科难以获得的各种体验。这种融鉴赏与创作为一体的学习活动,对发挥个性、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四)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 美术实践作为一种情感表达活动,能使人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具有促进人际交流,释放紧张或消极情绪,增强身心健康的作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使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直接抒发各种情绪,缓解心理压力;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升华情感;促进交流,沟通人际关系,从而形成良好的身心状态与社会适应能力。 (五)拓宽发展空间,助益人生规划 美术渗透于社会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在美化生活、提高物质产品的文化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因此,各行各业人的都需要具有一定的美术素养。

最新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 初中版

一、课程性质 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美术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 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祛,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救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术课程强调通过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 (三)关注文化与生活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美术课程,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 (四)注重创新精神 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分学习领域,加强综合性 和探究性 美术课程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 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 式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 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 欣赏两类。“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 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设 计一应用”学习领域包括设计和工艺学习内容,既强调形 成创意,又关注活动的功能和目的。“欣赏?评述”学习领 域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 成审美心理结构。 (二)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分学段设计课程内容 和学习活动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美术课程将义务教育阶段 的美术学习分成四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段、第二学 段;3~4年段、第三学段;5~6年段、第四学段:7~9年 级),并结合四个学习领域分别设计课程内容与学习活动, 从而形成依次递进、前后衔接的课程结构,适应不同年龄 段学生在美术方面的情意特征、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 (三)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教学更大 的空间 美术课程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保证每个学生接 受美术教育的权利,让全体学生参与美术学习,使每个学 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为此,美术课程提出一 些具体的学习活动建议,帮助教师引导学生向学习目标发 展。不同地区的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选择和采纳 这些学习活动建议,也可以向学生提出其他学习活动建议, 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灵活,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 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 二、分目标 (一)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1.观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 肌理等基本造型元素,运对称、均衡、重复、节奏、对比、 变化、统一等形式原理进行造型活动,增进想象力和创新 意识。 2.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 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3.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美 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1.了解设计与工艺的知识、意义、特征与价值以及“物 以致用”的设计思想,知道设计与工艺的基本程序,学会 设计创意与工艺制作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关注身边事物、 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根据意图选择媒材,合理使 用工具和制作方法,进行初步的设计和制作活动,体验设 计、制作的过程,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船力。 3.养成勤于观察、敏于发现、严于计划、善于借鉴、 精于制作的行为习惯和耐心细致、团结合作的工作态度, 增强以设计和工艺改善环境与生活的愿望。 (三)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1.感受自然美,了解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形式、 风格与流派,知道重要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以及美术与 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 2.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逐步提高视觉 感受、理解与评述能力,初步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 能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3.提高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兴趣,形成

重点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完整版)

重点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完整版)

————————————————————————————————作者:————————————————————————————————日期: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完整版) 第一部分前言 美术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1997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的颁布,使美术课程正式进入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从而形成了我国基础教育美术课程相对完整的格局。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仍有一些方面尚需改革和完善,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制订新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应力求体现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课程改革,要构建符合基础教育要求的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美术课程体系,为不同兴趣和专长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平台。 一、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是艺术学习领域中的必修课程之一。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既与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相衔接,又具有自己的特点,是高一层次的美术课程。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下列价值: (一)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够提高学生对自然物、人造物形态美的认识,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内容、材料、形式、风格的多样性的认识,使学生体验美术与生活的关系,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 (二)传承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 我国的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美术共同构成世界美术的多元化。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课程具有传承文化艺术的功能。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自我、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社会等方面的关系,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理解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 (三)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 美术实践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激发人的创新精神,发展动手能力和开发潜能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使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个性和想象、思考、判断等能力,接触各种工具、材料、操作方式和表现形式,得到其他学科难以获得的各种体验。这种融鉴赏与创作为一体的学习活动,对发挥个性、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四)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 美术实践作为一种情感表达活动,能使人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具有促进人际交流,释放紧张或消极情绪,增强身心健康的作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及解读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 普通高中教育应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学生的多样性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因此,高中课程的设置应充分注意均衡性和多样性。高中美术课程的设置与改革,是高中课程整体改革的重要环节,是均衡性和多样性课程理念的实际体现。 随着美育被列入教育方针,我国的中小学美术教育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的颁布,使美术课程正式进入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从而形成了我国基础教育美术课程相对完整的格局,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仍有一些方面尚需改革和完善,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制订新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应力求体现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会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课程改革,要构建符合基础教育要求具有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美术课程体系,增强美术课程对学生发展要求的适应性,为不同兴趣和专长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平台。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结构图

一、课程性质 ↓ 二、课程价值 ↓ 三、课程理念 ↓ 四、课程总目标 ↓ 五、课程内容 ↓ 模块A 美术鉴赏 1、学习目标 2、学习内容 3、评价建议 模块B 绘画·雕塑 1、学习目标 2、学习内容 3、评价建议 模块C 设计·工艺

1、学习目标 2、学习内容 3、评价建议 模块D 书法·篆刻 1、学习目标 2、学习内容 3、评价建议 模块E 现代媒体艺术 1、学习目标 2、学习内容 3、评价建议 ↓ 六、教学建议 ↓ 七、课程资源 ↓ 八、教材编写建议 ↓ 附:名词解释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介绍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介绍 摘要:《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经历了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建立修订组等长期、复杂的工作,最终呈现在我们面前。2011版标准较之十年前颁布的《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从对美术学科的深入认识上、更适合我国现有国情上,以及文本的精致化程度上都有很大幅度的提升。 关键词:《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介绍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9-010x(2012)08-0062-03 2001年,教育部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在全国开始了美术新课程的实验。同时,课标组也在积极地做着修订完善的准备工作。在2003年和2007年分别开展了近12万人的两次大规模调研,从2004年开始经过若干次的修订和完善,于2011年12月,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新课标)。 和实验稿相比,2011年版新课标在诸如学段的划分,学科的四个学习领域等方面没有变化,但是在对学科性质的认定上,对于美术和教育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的借鉴上,对于更适应我国各地经济、文化发展多元和不平衡的现状上做出了相应的调整。还从文本的结构和表述上做了精致化的处理。

下面就我所知和所学与大家做个交流,不妥之处望不吝指出。 一、修订工作前的调研 2004年开始正式修订,在修订前和修订过程中,课标修订组先后对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国家级实验区的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以及11家美术教材的主编、编者、出版社编辑等近12万人进行了问卷、走访、座谈等形式的调研,深入了解美术课程标准的实验情况。征求对美术课标修订稿的意见,得到反馈意见两万余条。同时还向近三年对课程建设提过建议的89位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征求了意见。 几次调研的问题和建议主要集中在: 1.绝大多数教师对美术课程改革和美术新课标给予了充分肯定。 2.多数教师建议对“双基”的问题还要予以更多的关注。 3.教师建议应关注课程标准与中国国情和美术教学情境的适应。 4.建议使课程标准文本更加精致,进一步加强表述的逻辑性。另外,教师们希望改善实施美术教学的环境,如希望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重视学校美术教育,能够有专门的美术教室,能够有开展美术教学必需的教师用书、工具材料等。 二、几次美术课标修订的特点 从2004年开始,美术课程标准经历了若干次大大小小的修订,每次都有一些变化,这些变化主要来源于国家制定和出台的方针政策、学科领域的新变化等。

高中美术培训总结

高中美术培训总结 篇一:高中美术新课程培训总结 让学生在自主、多样化的美术活动中成长 ——高中美术新课程培训总结 第二高级中学美术教师殷刚 2009年8月15日至19日,作为美术教师代表,我参加了河北省普通高中课改美术教师培训。此次的培训,是来自全省三十多个高中的美术教师代表,在河北省教育厅、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下进行的。仅仅五天的时间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参加研讨。经过专家讲座、经验交流等培训学习,使我受益匪浅,现总结如下: 一、新课程的多样性 高中课程改革是个新的开始,教材由原来的美术欣赏,改为美术鉴赏,并且除了开设这一个模块外,还有四个模块,总共五个模块包括了九个系列,可谓是“多样性”,学生在选择上也具有了多样性。 高中美术新课程在内容上,更贴近现代生活、更富有时代气息、更适应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需要,更有利于学习者人文素养的提高;在方法上,遵循题材、功能、结构和任务的编写方式,以题材为纲,以运用性为目标;在主题和任务结合,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发现、总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

通过提供材料去完成任务;分散到模块中的各个部分,体现学习的过程;重视技能、技巧的培养;重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注学生的情感等;能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二、学生自主参与课堂 美术新课程,对于学生来说,天地开阔了,有了很大自主性和选择性,以前只有鉴赏课,现在有了绘画、工艺、书法、摄影等等课程,非常有利于培养自身综合素质。新课程开拓了更多的空间,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创造性,让课堂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境界。 美术教师应该很好地引领学生进入美术这个天地,不仅仅是教给他们美术知识,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自己去看、自己去走,自己去亲身体验到美术以及艺术的乐趣。启发式的教育,提供不同的思维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是有利的。 三、对美术教师提出新的要求 作为一个美术老师,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选择什么样的教学 方法,甚至是什么样的语言,什么样的风格去上好一堂课,都是需要思考,需要精心准备的。美术是一门艺术,而作为一个美术教师,不仅仅要具备很好的专业知识水平,还需要具有很好的个人魅力,体现出教师的风采和良好的艺术修养、内涵。

高中美术鉴赏试题及答案[2017新课程]

高中美术鉴赏试题及答案[新课程] 一、填空题 1、美术大致可以分为四大 类,分别是__雕塑、__工艺__、_建筑___、__绘画__。 2、雕塑按形态可分为____、____和透雕三种。 3、中国古代称肖像画为“传神”,它要求画家不仅要画出对象的_容貌、体形、情态,而且要深入地表现人物的__、服饰及背景等作真实生动的描绘。 4、《韩熙载夜宴图》内容可以分为五个部分来欣赏,分别是____、____、____、_听琴、观舞、休闲、赏乐、送别。 5、《清明上河图》是城市题材的绘画作品,作者是_北宋 ___时期的__张择端__,反映的是当时的首都__汴京的繁华景象。 6、中国的文房四宝____、__笔、墨、纸、砚。 7、中国画按画科进行分类,可以分为_人物、花鸟、山水 进行分类,可以分为_工笔写意两大类。 二选择题 1、《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的作品。() A.意大利B.德国C.法国D.英国 2、龙门石窟位于我国的。() A.甘肃天水B.山西大同C.河南洛阳D.甘肃敦煌 3、欧洲浪漫主义绘画代表人物之一的是。() A.安格尔B.德拉克罗瓦C.莫奈D.马奈 4、中国画最强调用()造型。 A.色彩B.线C.明暗D.透视原理 5、五代人物画的杰作《韩熙载夜宴图》的作者是。()

芬 无 般 A .顾闳中 B .张择端 C .顾恺之 D .张萱 6、宋代《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 。( ) A .张择端 B .顾闳中 C .顾恺之 D .阎立本 7、被古代文人画家誉为“四君子”的是 ( )。 A .竹、 兰花、梅花、菊花 B .松、梅花、兰花、菊花 C .竹、梅花、荷花、兰花 D .松、梅花、兰花、桃花 三、 分析题(任选一题) 1、请简要分析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艺术特色 2、分析罗中立的《父亲》的艺术特色 四 列举你所知道的民间美术的种类,试说出我们本地的民间美术。 答案 1、 2、 圆雕 浮雕 3、 容貌、体形、情态、服饰及背景等作真实生动的描绘 精神特征、身份地位、民族属性、时代风尚和反映出画家本人的思想感情 4、 听琴、观舞、休闲、赏乐、送别 5、 北宋张择端 汴京 6、 笔、墨、纸、砚 7、 人物、花鸟、山水 工笔 写意 二、 A C B B A A A 三、 1、 《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它代表达 ? 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 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 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 “ 界渐变着色法 ” 的笔法。 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 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 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 也特别着重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