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常被误用的成语

经常被误用的成语

经常被误用的成语
经常被误用的成语

经常被误用的成语

1 曾几何时:表示“过去没有多久”。常误用为“曾经”“不知何时”。

2 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才能”。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学”为名词,常误作动词。

3 不可理喻:指“无法用道理使之明白”,常误用为“不可思议”。

4 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正确的”。常误用为“不以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无所谓”。

5 守株待兔:贬义词,指“不主动努力,心存侥幸,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常误来形容公安干警的机智。

6 耳提面命:褒义词,形容师长殷切教导。常误用为贬义词。

7 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的“悲”。常误用为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8 鼎力相助;敬词,指对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

9 蹉跎岁月:指虚度光阴。常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

10 名噪一时:指在当时很有名声。常误用为贬义词。

11 始作俑者:指某种坏风气的创始者。常误用为贬指。

12 不胜其烦:贬义词,指不能忍受其烦琐。常误用为“不厌其烦”。

13 脑无城府:指为人坦率,褒义词。常误用来形容“贬义词”,贬义词。

14 身无长物:指人贫困。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15 目无全牛:指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易误作缺乏整体观念。

16 鬼斧神工:形容人的制作技艺高超,常误用为形容自然景观。相类似的还有“巧夺天工”。

17 求全责备:指对人苛求完善,后面不能带宾语,与此类似的还有“漠不关心”。

18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易误用为形容人专心,没有听到。

19 瓜田李下: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易误用为形容田园生活。

20 卓尔不群:形容非常优秀,超出常人。易误用为形容人的性格。

21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高超。易误用为形容听得出神。

22 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易误用为“进入”。

23 如坐春风:形容受到良好的教化。与“景物”无关。

24 对簿公堂:在公堂上受到审问。易误解为“争论,明辨是非”。

25 相敬如宾:特指夫妻相敬相爱。另有“举案齐眉”。

26 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强调过程,易和“浮光掠影”相混。后者指印象不深刻,强调结果。

27 师心自用:形容固执已见,自以为是。易误用为“善于学习借鉴,为我所用”。

28 安土重迁:安居故土,不愿随便迁往别处。易理解相反。

29 罪不容诛:形容罪大恶极,与“死有余辜”同义。易误解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

30 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易误解为“没有成功”。

31 无所不至: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与此相类似的还有“无所不为”。

32 安之若泰:指身上逆境,遇到困难或遭受挫折时能泰然处之,跟平常一样。与此类似的

还有“泰然自若”。

33 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易和“娓娓而谈(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相混。

34 期期艾艾:形容人口吃。易误指吞吞吐吐。

35 首鼠两端:形容迟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易误解为行为前后不一致。

36 处心积虑:千方百计盘算,贬义词。常误解为“殚精竭虑“(用心精力,费尽心力)。

37 侧目而视:形容畏惧而又愤恨,易误解为尊敬。

38 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易和“鞭长莫及”(指力量达不到)混用。

39 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针、政策。易和“改弦易辙(比喻改变方向或做法)混用。

40 不知所云:不知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它指的是说话人。易误解为“听者没

有理解”。

13,七月流火:易误解为形容天气炎热。“火”指火星,而不是指大火。实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

14,人言喷喷:易误解为满意地议论。实指人们不满地纷纷议论开来。

15,如坐春风:易误解为说话人的感受。实指听众的感觉。

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赶不上。

10、息息相关:比喻关系密切。

休戚相关: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同。

11、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2、一发而不可收:一旦开始便不能停止。

一发而不可收拾:事情糟糕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

1. 哀鸿遍野:比喻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

2. 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安,安闲。

3. 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重,看得很重。

4. 嗷嗷(áo)待哺(bǔ):形容受饥饿的悲惨遭情景。嗷嗷,哀号声;哺,喂食。

5. 筚(bì)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形容创作的艰苦。

6. 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7.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白驹,骏马。

8. 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9.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10. 别无长(cháng)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11. 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谦虚说法。

12. 不足为训:不值得很为效法的准则。训,准则。

13. 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比喻,使明白。

14. 不胫而走:比喻消息传得很快。胫,小腿。

15. 不孚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孚,使人信服。

16. 不为(wéi)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已甚,过分。

17. 不即不离:不接近也不疏远。即,接近。

褒贬误用成语

一、易褒义误用贬义得成语: 1.拭目以待形容期望很迫切。 2.神机妙算形容预料准确,善于估计形势,决定策略。 3.名不虚传指实在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4.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5.洋洋大观形容美好的事物众多丰盛。 6.沁人心脾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闲爽朗的感觉。 7.别有天地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入胜。 8.有口无心指不是有心说的。 9.惨淡经营指苦心费力地经营。 10.来日方长未来的日子还很长。表示事有可为,劝人不必急于做某事。 二、易贬义误用褒义的成语: 1.满城风雨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 2.形形色色形容很多,各种各样的都有。 3.无独有偶不只一个,竟然还有配对的。 4.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了。 5.长此以往长期如此这样下去。 6.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 7.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8.等量齐观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 9.绞尽心机挖空心思,想尽办法。

10.大言不惭说大话,吹牛皮,一点也不害臊。 11.明目张胆形容公开放肆地干坏事。 12.明哲保身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13.忘乎所以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 14.高谈阔论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15.始作俑者比喻第一个作某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16.好高骛远指在学习或工作上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 17.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自己原来会的东西忘了。 18.如丧考妣好像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和着急。 19.一丘之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20.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 21.虎视眈眈形容恶狠狠地盯着看,等待机会下手。 22.别有用心指言论或行动另有不可靠人的企图。 23.衣冠楚楚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外表内心不一样。 24.巧言令色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25.好为人师指不谦虚,喜欢以教育者自居。 26.人模人样或指小儿有成人相(亲昵语),或指人态度举止俨然与身份不相称(讽刺语)。 27.神气活现表现出自鸣得意或傲慢的神态。 28.趾高气扬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29.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30.呜呼哀哉指死亡或完蛋。

60条小学常被误用的成语

60条小学常被误用的成语 三人成虎 【解释】城市里本无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谎传市里有虎,听者就会以为真有虎了。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 【误用】易被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美轮美奂 【解释】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误用】易被误用为形容美好事物。 炙手可热 【解释】手一挨近就感觉热,形容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误用】易被误用为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背离本义。 侃侃而谈 【解释】“侃侃”本意为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误用】现多被误用为形容聊天,易和娓娓而谈(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混淆。 首当其冲 【解释】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 【误用】常被误用为“首先接受任务,或首先应当先做某事”。 鼎力相助 【解释】敬辞,用于请托或表示感谢。 【误用】只用于对方或他人,自己。

一言九鼎 【解释】一句话的分量像九鼎那样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误用】易被误用为守信用,背离本义。 首鼠两端 【解释】形容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 【误用】常被误解为前后言行不一致。 溢美之词 【解释】过分夸赞的言辞。 【误用】常被误用为褒义。 蓬荜生辉 【解释】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 【误用】易被误用在别人身上。 蹉跎岁月 【解释】蹉跎:光阴白白地过去。形容虚度光阴。 【误用】常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 望其项背 【解释】能够望见别人的颈的后部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误用】常被误用为“只能望其项背”。 差强人意 【解释】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误用】多被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背离本义。 抛砖引玉 【解释】谦词,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误用】常被误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不知所云 【解释】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絮乱或空洞,指说话人。 【误用】易被误解为“听者没有理解”。 惨淡经营 【解释】指煞费苦心地从事绘画或诗文创作,也指苦心规划和开拓某项事业。惨淡,指费尽心力。 【误用】常被误解为经营不善,很萧条。 文不加点 【解释】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误用】不可理解为“不加标点”。 侧目而视 【解释】斜着眼睛看人。表示敬畏、憎恨等。 【误用】常被误解为“目光轻蔑地看” 良莠不齐 【解释】指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侧重于品质。 【误用】常被误用形容水平、成绩等。

褒贬误用的成语

容易褒贬误用的成语 一、贬义成语: 蠢蠢欲动:指敌人准备进行攻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 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而只根据自己的需要孤立地选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是贬义词。 巧舌如簧:形容假话说得很动听,多用于言论,含贬义,不能用来赞美选手们的辩论技巧。 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繁文缛(rù)节:缛:繁多。繁琐的、不必要的仪式或礼节。含贬义,比喻繁琐、多余的手续。 负隅(yú)顽抗:负:依靠;隅:山势弯曲险阻的地方。指依仗某种条件,顽固进行抵抗。 附庸风雅: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装出自己很有修养的样子。趋之若鹜:是指许多人追逐东不正当的东西。 弹冠相庆:弹冠:弹去帽子上的灰尘。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于贬义。也指坏人得意的样子 粉墨登场: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比喻坏人经过一

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 闪烁其辞:比喻说话吞吞吐吐,遮遮掩掩。 藏头露(lù)尾: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不把真实情况全部讲出来。 师心自用:意思是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刚愎(bì)自用:愎:任性。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隔岸观火:隔着河看人家着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去求助,在一旁看热闹。 沽名钓誉:沽:买;钓:用饵引鱼上钩,比喻骗取。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 煊赫(xuān hè)/烜赫(xuǎn hè)一时: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威势很盛。含贬义。 舞文弄墨:舞、弄:故意玩弄;文、墨:文笔。原指曲引法律条文作弊。现在常指玩弄文字技巧。 党同伐异: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 急功近利:功:成功;近:眼前的。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 虎视眈眈(dān):象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 罄(qìng)竹难书:罄:尽,完;竹:古时用来写字

(高考)容褒贬误用的成语

易褒贬误用的成语 1.坐而论道:原指坐着议论政事,后泛指空谈大道理。 2.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用于贬义) 3.变本加厉:指变得比原来更加严重。多含贬义。 4.别出机杼: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不落俗套,有所创新。 5.别有天地:形容风景等引人人胜。 6.别有用心:指言论或行动中另有不可告人的企图。 7.捕风捉影:比喻说话或做事时用似是而非的迹象做根据。 8.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或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可耻。 9.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贬义。 10. 长此以往:长期这样下去(多就不好的情况说)。 11. 臭味相投:比喻思想作风、爱好等相同,互相投合。多含贬义。 12. 楚楚动人:多形容青年妇女惹人喜爱. 13. 处心积虑:指存心已久,费尽心机,也指千方百计地谋算,多用作贬义。 14. 蠢蠢欲动:指敌人准备进行攻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多含贬义。 15. 从容不迫:镇定沉着,不慌张。褒义词。 16. 大言不惭:说大话,吹牛皮,一点也不害臊。 17. 等量齐观:不管(两个)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 18.东山再起:比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 19.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20.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含贬义。 21. 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凤,凤凰,传说中的鸟王。麟,麒麟,传说中的珍异动物。 22. 高谈阔论: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23.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了原有的技能。 24. 好高骛远:指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 25. 好为人师:喜欢以教育者自居,不谦虚。 26. 虎视眈眈:形容贪婪而凶狠地注视。 27. 绞尽脑汁:挖空心思,想尽办法。 28. 举案齐眉:形容夫妻之间相敬相爱,关系融洽。 29. 夸夸其谈: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贬义词。 30. 来日方长:未来的日子还很长。表示事有可为,或劝人不必急于做某事。 31. 名不虚传:指确实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32. 明火执仗: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公开活动(多指抢劫)。 33. 明目张胆:形容公开地、无所顾忌地干坏事。 34. 明哲保身:指因怕犯错误或有损自己利益而对原则性问题不置可否的处世态度。 35. 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36. 巧舌如簧: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 37. 巧言令色:指用花言巧语和假装和善来讨好别人。令,美好。 38.沁人心脾:指呼吸到新鲜空气或喝了清凉饮料使人感到舒适。现也用来形容欣赏了美好的诗文、乐曲等给人以清新、爽朗的感觉。 39. 罄竹难书: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比喻事实(多指罪恶)很多,难以说完。罄,尽。 40. 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贬义。

经常被误用的成语

经常被误用的成语 1 曾几何时:表示“过去没有多久”。常误用为“曾经”“不知何时”。 2 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才能”。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学”为名词,常误作动词。 3 不可理喻:指“无法用道理使之明白”,常误用为“不可思议”。 4 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正确的”。常误用为“不以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无所谓”。 5 守株待兔:贬义词,指“不主动努力,心存侥幸,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常误来形容公安干警的机智。 6 耳提面命:褒义词,形容师长殷切教导。常误用为贬义词。 7 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的“悲”。常误用为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8 鼎力相助;敬词,指对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 9 蹉跎岁月:指虚度光阴。常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 10 名噪一时:指在当时很有名声。常误用为贬义词。 11 始作俑者:指某种坏风气的创始者。常误用为贬指。 12 不胜其烦:贬义词,指不能忍受其烦琐。常误用为“不厌其烦”。 13 脑无城府:指为人坦率,褒义词。常误用来形容“贬义词”,贬义词。 14 身无长物:指人贫困。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15 目无全牛:指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易误作缺乏整体观念。 16 鬼斧神工:形容人的制作技艺高超,常误用为形容自然景观。相类似的还有“巧夺天工”。 17 求全责备:指对人苛求完善,后面不能带宾语,与此类似的还有“漠不关心”。 18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易误用为形容人专心,没有听到。 19 瓜田下: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易误用为形容田园生活。 20 卓尔不群:形容非常优秀,超出常人。易误用为形容人的性格。 21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高超。易误用为形容听得出神。 22 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易误用为“进入”。 23 如坐春风:形容受到良好的教化。与“景物”无关。 24 对簿公堂:在公堂上受到审问。易误解为“争论,明辨是非”。 25 相敬如宾:特指夫妻相敬相爱。另有“举案齐眉”。 26 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强调过程,易和“浮光掠影”相混。后者指印象不深刻,强调结果。 27 师心自用:形容固执已见,自以为是。易误用为“善于学习借鉴,为我所用”。 28 安土重迁:安居故土,不愿随便迁往别处。易理解相反。 29 罪不容诛:形容罪大恶极,与“死有余辜”同义。易误解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 30 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易误解为“没有成功”。 31 无所不至: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与此相类似的还有“无所不为”。

关于成语在实际生活中的误用问题

关于成语在实际生活中的误用问题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含义丰富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它有着丰富的语言、历史和文化内涵,加之其凝练、固定的形式以及和谐的韵律,被广泛地运用于人们的日常口语和书面语中。然而,由于成语的言简意赅以及其绝大多数源自于古代文化典籍或诗词歌赋,比较难懂,成语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被人们所误用。“成语之妙,在于运用”,如果运用不当,就很容易弄巧成拙。现今将成语被误用的几种情况列出如下: (一)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含有生僻义(生僻语素),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容易望文生义。例如“如坐春风”比喻与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人相处,受到亲切的教诲。有人附会为温暖如春。在“外面风吹雨打寒气逼人,屋里宾主谈欢如坐春风”(见《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6月13日)这句话中,“如坐春风”与“寒气逼人”对举,显系望文生义。再如“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再添加一句话。“赞”是参与、加入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赞”的常用义是称赞,因此这条成语很容易被误解为没有一句称赞的话。2008年2月14日《南方都市报》有一句话:“对于甘地在民族解放运动中提倡的手纺手织,泰戈尔不仅不赞一词,而且苛评有加。”此处显然误用。又如“万人空巷”本指家家户户的人都奔向一个地方,以致住宅空荡荡的。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或哄动一时的情景。出处:宋·苏轼《八月十七复登望海楼》诗:“赖有明朝看潮在,万人空巷斗新妆。”典型的错误用法:某某影视剧的播出造成了万人空巷,大家都在电视机器前等待收看它。 (二)对象误用 有些成语具有特定的使用对象,这是由成语的出处、意义和长期使用的习惯决定的,只能严格遵守而不能随意改变,否则必然造成误用。例如“豆蔻年华”语出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比喻十三四岁的少女。作为成语固然不必拘泥于这个年龄段,但绝不能相差太大。有人把它用于二十多岁的青年妇女,甚至用于男性,显然是用错了对象。再如“相敬如宾”只用于夫妻之间,形容夫妻之间相互尊重,像对待宾客一样,《心理辅导》2002年第3期有一篇题为《与“麻烦同志”周旋到底》的文章,其中有这么一段: “变色龙”的眼睛十分锐利,善于察言观色,特别是对上司的喜怒哀乐更是感兴趣。他们善于打点关系,可能利用吹捧,送小礼物,跑腿等小事情建立与上司的良好关系。对待这种人只要相敬如宾就好,不必特意去结交他们。此处明显为对象误用。又如“耳提面命”用于长辈对晚辈,“三令五申”用于上级对下级,“人老珠黄”只能用于女性等等。 (三)褒贬颠倒 有些成语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必须准确把握、恰当运用。褒词贬用和贬词褒用都是使用成语时常见的错误。例如“狼奔豕突”,意思是像狼和猪一样东奔西窜,比喻成群的坏人乱冲乱撞或仓皇逃窜,是一条感情色彩十分鲜明的贬义成语。有些人把它同“东奔西跑”、“左冲右突”之类的成语混为一谈,例如说“让人误以为那时尚在毛儿盖一带狼奔豕突的毛泽东等人发布了这个宣言(按,指《八一宣言》)”(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09年12

容易褒贬误用的成语

容易褒贬误用的成语 一、常见的贬义成语 蠢蠢欲动:蠢蠢:爬虫蠕动的样子。比喻敌人准备进攻或坏人阴谋捣乱。 断章取义:断:截断;章:音乐一曲为一章。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巧舌如簧:舌头灵巧,像簧片一样能发出动听的乐音。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繁文缛节:文:规定、仪式;缛:繁多;节:礼节。过分繁琐的仪式或礼节。也比喻其他繁琐多余的事项。 负隅顽抗::负:依靠;隅:山势弯曲险阻的地方。凭借险阻,顽固抵抗。指依仗某种条件,顽固进行抵抗。附庸风雅:附庸:依傍,追随;风雅:泛指诗歌。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趋之如鹜: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竞相追逐某一事物,多含贬义。 弹冠相庆:弹冠:掸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粉墨登场:粉、墨:搽脸和画眉用的化妆品。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 闪烁其词,言语遮遮掩掩,吞吞吐吐。指不肯透露真相或有意回避要害问题。 藏头露尾:藏起了头,露出了尾。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不把真实情况全部讲出来。 师心自用:师心:以心为师,这里指只相信自己;自用:按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形容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刚愎自用:形容一个人过分自信,完全听取不了别人的意见,十分固执。 隔岸观火:隔着河看人家着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去求助,在一旁看热闹。 冠冕堂皇:冠冕:古代帝王、官吏的帽子;堂皇:很有气派的样子。形容外表庄严或正大的样子。沽名钓誉:沽:买;钓:用饵引鱼上钩,比喻骗取。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 烜赫一时: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威势很盛。 舞文弄墨:舞、弄:故意玩弄;文、墨:文笔。故意玩弄文笔。原指曲引法律条文作弊。后常指玩弄文字技巧。 党同伐异:伐:讨伐,攻击。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 急功近利:功:成功;近:眼前的。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 虎视眈眈:虎视:像老虎那样看着。眈眈:注视的样子。形容凶狠而贪婪地注视着,伺机攫取。 罄竹难书:罄:尽,完;竹:古时用来写字的竹简。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移天易日:易:更换。比喻野心家篡夺政权。 翻云覆雨: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耍手段。 一团和气:本指态度和蔼可亲。现也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 顶礼膜拜: 顶礼:头、手、足五体俯伏在菩萨足下叩拜;膜拜:举手加额;长跪而拜。原是佛教最高的敬礼方式;表示恭敬和畏服。后来形容对人崇拜恭敬到了极点。 囫囵吞枣: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大放厥词:厥:其,他的;词:文辞,言辞。原指铺张词藻或畅所欲言。现用来指大发议论。 长篇大论释义:滔滔不绝的言论。多指内容烦琐、词句重复的长篇发言或文章。 长篇累牍:篇幅很长,内容很多。 长袖善舞:袖子长,有利于起舞。原指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后形容有财势会耍手腕的人,善于钻营,会走门路。 怙恶不悛:怙:依靠,依仗;悛:改过,悔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积重难返:重:程度深;返:回转。经过长时间形成的思想作风或习惯,很难改变。

易褒贬误用的三十八个成语【转载】

【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含贬义)。 【别出机杼】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惨淡经营】指苦心费力经营。 【城下之盟】无力抵抗到了城下的敌军而跟敌人订的盟约,泛指被迫签订的条约(多指不平等的)。 【惩前毖后】吸取过去失败的教训,以后小心,不致重犯错误。毖,谨慎,小心。 【春秋笔法】称文章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写作手法。 【从善如流】形容能很快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像水从高处流到低处一样顺畅自然。 【大放厥词】原指极力铺陈辞藻,现多指夸夸其谈,大发议论(含贬义)。 【党同伐异】跟自己意见相同的就袒护,跟自己意见不同的就加以攻击。原指学术上派别之间的斗争,后用来指一切学术上、政治上或社会上的集团之间的斗争。 【得陇望蜀】比喻贪得无厌。 【得鱼忘筌】筌是用来捕鱼的竹器,得到了鱼,就忘掉筌。比喻达到目的以后就忘了原来的凭借。 【多事之秋】事故或事变多的时期,多指动荡不安的政局。 【逢人说项】比喻到处说某人或某事的好处。项,指唐朝诗人项斯。 【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含贬义)。 【甘之如饴】感到像糖一样甜,表示甘愿承受艰难、痛苦。 【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 【过江之鲫】东晋时,中原沦落,北方很多知识分子纷纷南渡,来到江南。后人有诗云“过江名士多如鲫”。后用“过江之鲫”形容多而且纷乱。 【好为人师】指喜欢以教育者自居,不谦虚。

【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了原有的技能。 【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 【面目全非】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很厉害(多含贬义)。 【明火执仗】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公开活动(多指抢劫)。 【墨守成规】形容因循守旧,不肯改变。 【巧舌如簧】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 【巧言令色】指用花言巧语和假装和善来讨好别人,也指讨好别人的花言巧语和伪善态度。令,美好。 【趋之若鹜】像野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含贬义)。 【如数家珍】像数自己家里的珍宝一样,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故事十分熟悉。 【上行下效】上面或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或下辈的人就学着怎样做(多指不好的事)。 【始作俑者】泛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忘乎所以】指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言行应该把握的分寸。 【微言大义】精微的语言和深奥的道理。 【无所不至】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 【洋洋大观】事物繁多,丰富多彩。 【一团和气】原指和蔼可亲,现多指态度温和而缺乏原则。 【一丘之貉】比喻彼此相同,没有差别的坏人。 【越俎代庖】一般用来比喻超过自己的职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情。

【强烈推荐】60个常被误用的成语

1.三人成虎 [解释]城市里本无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谎传市里有虎,听者就会以为真有虎了。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 [误用]易被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2.美轮美奂 [解释]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误用]易被误用为形容美好事物。 3.炙手可热 [解释]手一挨近就感觉热,形容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误用]易被误用为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背离本义。 4.侃侃而谈 [解释]“ 侃侃” 本意为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误用] 现多被误用为形容聊天,易和娓娓而谈(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混淆。 5.首当其冲 [解释]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 [误用]常被误用为“ 首先接受任务,或首先应当先做某事”。 6.鼎力相助

[解释]敬辞,用于请托或表示感谢。 [误用]只用于对方或他人,自己。 7.—言九鼎 [解释]一句话的分量像九鼎那样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 [误用]易被误用为守信用,背离本义。 8.首鼠两端 [解释]形容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 [误用]常被误解为前后言行不一致。 9.溢美之词 [解释]过分夸赞的言辞。 [误用]常被误用为褒义。 10.蓬荜生辉 [解释]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 [误用]易被误用在别人身上。 11.蹉跎岁月 [解释]蹉跎:光阴白白地过去。形容虚度光阴。 [误用]常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

12.望其项背 [解释]能够望见别人的颈的后部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误用]常被误用为“只能望其项背”。 13.差强人意 [解释]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误用]多被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背离本义。 14.抛砖引玉 [解释]谦词,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误用]常被误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15.不知所云 [解释]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絮乱或空洞,指说话人。 [误用]易被误解为“听者没有理解”。 16.惨淡经营 [解释]指煞费苦心地从事绘画或诗文创作,也指苦心规划和开拓某项事业。惨淡,指费尽心力。 [误用]常被误解为经营不善,很萧条。

容易褒贬误用的成语

容易褒贬误用的成语 1、死灰复燃:比喻失势的人又重新得势。也比喻已经消灭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贬义) 2、呼朋引类:呼:叫;引:招来;类:同类。指招同类的人的人,多指结成一伙做坏事。(贬义) 3、上行下效: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多指不好的事。(贬义) 4、亦步亦趋:比喻因缺乏主见,任何事都模仿、追随他人。(贬义) 5、沆瀣一气:比喻气味相投者结合在一起。(贬义) 6、摇旗呐喊:比喻为别人助长声势。(贬义) 7、坐而论道:指空谈大道理而不见行动。(贬义) 8、一团和气:指态度温和而不讲原则。(贬义) 9、一唱一和:原形容两人感情相通。现也比喻二人互相配合,互相呼应。(现多为贬义) 10、以邻为壑:比喻把困难、灾祸推给别人。(贬义) 11、颐指气使:形容有势力的人的傲慢神情。(贬义) 12、满城风雨: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贬义) 13、形形色色:形容很多,各种各样的都有。(贬义) 14、无独有偶:并非只此一个,还有一个可以和它配成一对的。表示两个人或两件事十分相似。(多指不好的人或事,贬义) 15、绞尽心机:挖空心思,想尽办法。(贬

义) 16、大言不惭:说大话,吹牛皮,一点也不害臊。(贬义) 17、忘乎所以: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贬义) 18、好高骛远:指在学习或工作上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贬义) 19、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自己原来会的东西忘了。(贬义) 20、如丧考妣:好像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和着急。(贬义) 21、一丘之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贬义) 22、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贬义) 23、虎视眈眈:形容恶狠狠地盯着看,等待机会下手。(贬义) 24、别有用心:指言论或行动另有不可靠人的企图。(贬义) 25、衣冠楚楚: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外表内心不一样。(贬义) 26、巧言令色: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贬义) 27、好为人师:指不谦虚,喜欢以教育者自居。(贬义) 28、人模人样:或指小儿有成人相(亲昵语),或指人态度举止俨然与身份不相称(讽刺语)。 29、神气活现:表现出自鸣得意或傲慢的神态。(贬义) 30、趾高气扬: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贬义) 31、呜呼哀哉:指死亡或完蛋。(贬义)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50个常被误用的成语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50个常被误用的成语 1.差强人意 【解释】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误用】多被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背离本义。 2.不赞一词 【解释】原作“不能赞一词”,“赞”古有参与、加入义,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加一句话。后用“不赞一词”指一言不发。【误用】被误解为“没有一句称赞的话”。 3.三人成虎 【解释】街市上本无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谎传有虎,听者就会以为真有虎了。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 【误用】易被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4.美轮美奂 【解释】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误用】易被误用为形容美好事物。 5.炙手可热 【解释】手一挨近就感觉热,形容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误用】易被误用为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背离本义。 6.侃侃而谈 【解释】“侃侃”本意为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误用】现多被误用为形容聊天,易和娓娓而谈(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混淆。7.首当其冲 【解释】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 【误用】常被误用为“首先接受任务,或首先应当先做某事”。 8.首鼠两端 【解释】形容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 【误用】常被误解为前后言行不一致。 9.溢美之词 【解释】过分夸赞的言辞。

【误用】常被误用为褒义。 10.蓬荜生辉 【解释】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 【误用】易被误用在别人身上。 11.蹉跎岁月 【解释】蹉跎:光阴白白地过去。形容虚度光阴。 【误用】常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 12.望其项背 【解释】能够望见别人的颈的后部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误用】常被误用为“只能望其项背”。 13.抛砖引玉 【解释】谦词,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误用】常被误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14.石破天惊 【解释】形容箜篌的声音使人震惊。后多用来形容事情或文章议论新奇惊人。【误用】常误与“排山倒海”等连用,指自然力量之大。 15.不知所云 【解释】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絮乱或空洞,指说话人。 【误用】易被误解为“听者没有理解”。 16.惨淡经营 【解释】指煞费苦心地从事绘画或诗文创作,也指苦心规划和开拓某项事业。惨淡,指费尽心力。 【误用】常被误解为经营不善,很萧条。 17.文不加点 【解释】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误用】不可理解为“不加标点”。 18.侧目而视

成语典故--八个常被误用的成语

成语典故--八个常被误用的成语 中国成语,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人们难免望文生义,生吞活剥,结果,弄得这些词汇大大背离了原始真意,甚至驴唇不对马嘴。长期的、集体的以讹传讹,逐渐掩盖了成语的本来面目。其实,这种近乎数典忘祖的无知,早已约定"俗"成?这里姑且挑选八个最常见的"成语",以飨博友。恐怕至少会有12亿中国人,没资格说自己百分之百地跨过去。即便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也不能幸免。 1、七月流火 本指"天气转凉";后人竟望文生义,愣说成"盛夏时节,天上下火"——为啥天太热?原来"太有柴"了。 语出《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指夏历的七月;"流",指移动,落下;"火"指星名"大火星"。"大火星"是一颗著名的红巨星,能放出火红色的光亮,每年夏历的五月黄昏,位于正南方,位置最高。夏历的七月黄昏,大火星的位置由中天逐渐西降,"知暑渐退而秋将至"。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作"七月流火"。由此可见,"七月流火"的真实意思,是说在夏历七月,天气渐渐转凉,每当黄昏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豳风》里这两句话

说:"天气越来越凉了,该做棉衣服了。" 2、娑婆世界 佛教名词,常被生吞活剥地改装成"婆娑世界"——善哉,善哉!佛祖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根据佛教的说法,人们所在的"大千世界"被称为"娑婆世界",教主即释迦牟尼佛。"娑婆"是梵语的音译,也译作"索诃"、"娑河"等,意为"堪忍"。共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娑婆世界"的众生罪业深重,必须忍受种种烦恼苦难,故"娑婆世界"又可意译为"忍土",被称为"五浊世间",是"极乐世界""净土"的对立面,这里容易产生各种罪孽,因此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另一层意思,指释迦牟尼等佛菩萨很能忍受劳累,在污浊的"娑婆世界"中不懈地教化众生,表现出大智、大悲和大勇的精神。

常见易褒贬误用的成语集锦

【周帅资料分享】 -常见易褒贬误用的成语集锦- (一)贬义成语 1. 蠢蠢欲动:敌人准备进行攻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 2. 巧舌如簧:舌头灵巧得就像乐器里的簧片一样,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含贬义,不能用来赞美选手们的辩论技巧。 3. 巧言令色:形容用花言巧语和假装和善来讨好别人,也指讨好别人的花言巧语和伪善态度。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 4. 负隅顽抗:(坏人)凭借险要的地势等条件进行顽固抵抗。负:依靠。隅:山势弯曲险要的地方。 5. 附庸风雅: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装出自己很有修养的样子。 6. 藏头露尾:形容说话办事露一点儿藏一点儿,不完全表露出来。 7. 沽名钓誉: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沽:买。钓:用饵引鱼上钩,比喻骗取。 8. 煊赫一时: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威势很盛。含贬义。 9. 舞文弄墨:原指歪曲引用法律条文作弊。现在常指玩弄文字技巧。舞、弄:玩弄。文、墨:文笔。 10. 罄竹难书:形容事实(多指罪行)多得写不完。罄:尽,完。竹:古时用来写字的竹简。 11. 移天易日:比喻野心家篡夺政权。易:更换。 12. 一团和气:本指态度和蔼可亲。现也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含贬义)。 13. 道貌岸然: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用于嘲讽人。 14. 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议论纷纷(多指坏事)。 15. 亦步亦趋: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效仿或追随别人。 16. 拾人牙慧:拾取人家的只言片语当作自己的话。拾:拾取。牙慧:比喻别人说过的话。 (二)褒义成语 1. 凤毛麟角: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 2. 重整旗鼓:比喻遭受挫折或失败之后,重新聚积力量,准备再干。 3. 蔚然成风: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风气。含褒义。 4. 雨后春笋:比喻新生事物大量地涌现出来。褒义词。 5. 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达到别人所达不到的境地。也指为为达到目的而费尽心思。 6. 叹为观止: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7. 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形容做事的决心很大。 8. 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抛弃。指全部齐备,无遗漏。 9. 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经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10. 彪炳史册:形容某个人的功绩、名声很高,照耀了史书。 11. 无微不至: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 12. 毁家纾难:捐献所有家产,帮助国家缓解危难。指大公无私。纾:缓和,解除。 13. 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不用心机。城府:城池和府库,比喻难于揣测

60个常被误用的成语

60个常被误用的成语 生活中,有一些我们常常见到的成语,在口语交流、写作等使用过程中却往往误解了它的本义。今天就跟着诗词君一起看一看人民日报总结的60个常被误用的成语,算算平时用对了多少个。 1.三人成虎 【解释】城市里本无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谎传市里有虎,听者就会以为真有虎了。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 【误用】易被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2.美轮美奂 【解释】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误用】易被误用为形容美好事物。 3.炙手可热 【解释】手一挨近就感觉热,形容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误用】易被误用为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背离本义。 4.侃侃而谈 【解释】“侃侃”本意为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误用】现多被误用为形容聊天,易和娓娓而谈(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混淆。 5.首当其冲 【解释】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 【误用】常被误用为“首先接受任务,或首先应当先做某事”。 6.鼎力相助 【解释】敬辞,用于请托或表示感谢。 【误用】只用于对方或他人,自己。 7.一言九鼎 【解释】一句话的分量像九鼎那样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 【误用】易被误用为守信用,背离本义。 8.首鼠两端 【解释】形容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 【误用】常被误解为前后言行不一致。 9.溢美之词

【解释】过分夸赞的言辞。 【误用】常被误用为褒义。 10.蓬荜生辉 【解释】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 【误用】易被误用在别人身上。 11.蹉跎岁月 【解释】蹉跎:光阴白白地过去。形容虚度光阴。 【误用】常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 12.望其项背 【解释】能够望见别人的颈的后部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 【误用】常被误用为“只能望其项背”。 13.差强人意 【解释】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误用】多被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背离本义。

易误用的成语辨析

易误用的成语辨析 一、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1.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2.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 3.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4.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5.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6.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7.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8.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 9.弹冠相庆:指旧社会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10.久假不归:长期地借用,不归还。 11.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12.数典忘祖: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13.大动干戈: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14.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15.不绝如缕:形容形势危急。 16.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丢失,也比喻消息传得极快。 二、容易褒贬用错的成语 (一)褒错用贬 1.拭目以待:形容期望很迫切。 2.神机妙算:形容预料准确,善于估计形势,决定策略。 3.名不虚传:指实在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4.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5.洋洋大观:形容美好的事物众多丰盛。 6.沁人心脾: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闲爽朗的感觉。

7.别有天地: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人胜。 8.别出心杼:比喻写作不抄袭前人,另辟新路。 9.有口无心:指不是有心说的。 10.惨淡经营:指苦心费力经营。 11.来日方长:未来的日子还很长。表示事有可为,劝人不必急于做某事。 (二)贬错用褒 1.满城风雨: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 2.形形色色:形容很多,各种各样的都有。 3.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于了。 4.长此以往:长期如此这样下去。 5.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 6.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7.等量齐观: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

容易用错和理解错的成语112个

容易用错和理解错的成语112个 【xx成语集:35个】成语辑录( 2013年12月20日校) 1、我们学校有许多莘莘学子。(“莘莘”含有众多的意思,与“许多”重复) 2、被人贻笑大方。“贻笑大方”意即“被大方之家(指有见识、有学问的人)笑话”,已经含有被动之意,前面再加上“被人”就多余了。 3、忽然恍然大悟。“恍然”就有“忽然”之意,前缀“忽然”自然显得多余。 4、现在当务之急。(“当务”已经含有“现在”的意思,不必前缀“现在”。) 5、囊括全部金牌。(“囊括”即“全部包括”,后面没有必要再加上“全部”。) 6、漫山遍野到处都是水果: 梨呀、苹果、柿子……(“漫山遍野”与“到处”重复,最好删掉“到处”,因“漫山遍野”更有强调意味) 7、只有密切接触社会,联系群众,才能对国家安危和人民忧乐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意见。 (“真知灼见”与“意见”语义重复。) 8、这台晚会的节目非常精彩,当看到黄宏演出的小品时,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了起来”的意思。其中已含有“笑了起来”的意思,病例中在“忍俊不禁”后又加了个“笑了起来”,岂非叠床架屋?) 9、80年代中期,他独自孓然一身来到深圳闯天下。(孑然一身,孤单一人,“独自”已含在其中。)

10、本来我们已经说好了去送他,可因临时有事没能去送行,我对自己的失约一直耿耿于怀,迄今也不能忘记。(耿耿于怀指心事牵萦回绕,不能释怀,“迄今也不能忘记”已含在其中。) 11、一个小小的弹丸之地。(“小小的”与“弹丸之地”重复,去掉“小小的”) 12、他们一起收拾一番,就各自分道扬镳了。(去掉"各自") 13、他有难言之隐的苦衷。(“难言之隐”中“隐”就是苦衷的意思,“苦衷”与“隐”重复) 14、玩具店里挂满了各种形形色色的玩具,像轮船、飞机、坦克等。(“形形色色”指各种各样种类很多,与句子“各种”重复) 15、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的芸芸众生来说,生命也可以闪光。(“芸芸众生”原指世间一切生灵,后指平凡普通的人,句中“平凡普通”与之重复) 16、军阀混战连年不止,劳苦大众民不聊生。(“大众”与“民”重复) 17、“神来”、“顿悟”,不是自然的水到渠成,而是经过千锤百炼之后,所必然会产生的瓜熟蒂落。(“自然”与“水到渠成”重复。水到渠成,水流到的地方自然会成渠。比喻条件成熟,顺利完成,“自然”已含其中。) 18、口若悬河地说个不停。口若悬河,形容能言善辩,“说”已含在其中。) 19、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潜移默化,形容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到感染、影响而不自觉地发生了变化,“影响”已含在其中。) 20、一览无余地看到。(一览无余,形容事物很简单,一下子就看得清清楚楚,“看到”已含在其中。) 21、三令五申地强调。(三令五申,再三地命令告诫,“强调”已含在其中。 22、一天天日臻完善。(日臻完善: 一天天达到完善。日,一天天,与“一天天”重复。)

常被误用的成语解析

常被误用的成语解析 1三人成虎 [解释]城市里本无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谎传市里有虎,听者就会以为真有虎了。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 [误用]易被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2美轮美奂 [解释]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误用]易被误用为形容美好事物。 3炙手可热 [解释]手一挨近就感觉热,形容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误用]易被误用为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背离本义。 4侃侃而谈 [解释]“侃侃”本意为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误用]现多被误用为形容聊天,易和娓娓而谈(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混淆。 5首当其冲 [解释]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 [误用]常被误用为“首先接受任务,或首先应当先做某事”。 6鼎力相助 [解释]敬辞,用于请托或表示感谢。 [误用]只用于对方或他人,自己。 7—言九鼎

[解释]一句话的分量像九鼎那样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 [误用]易被误用为守信用,背离本义。 8首鼠两端 [解释]形容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 [误用]常被误解为前后言行不一致。 9溢美之词 [解释]过分夸赞的言辞。 [误用]常被误用为褒义。 10蓬荜生辉 [解释]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 [误用]易被误用在别人身上。 11蹉跎岁月 [解释]蹉跎:光阴白白地过去。形容虚度光阴。 [误用]常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 12望其项背 [解释]能够望见别人的颈的后部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误用]常被误用为“只能望其项背”。 13差强人意 [解释]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误用]多被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背离本义。 14抛砖引玉 [解释]谦词,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常见易被误用的成语归纳

常见易被误用的成语归纳 明日黄花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不是指未来的东西。 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用于人而不用于物,不可理解为“热门”或“商品畅销”。 巧夺天工夺:胜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不能用于“自然本身”。 豆蔻年华豆蔻:一种草本植物,指女子十三四岁时。不能用于成年女子,更不能用于男孩。 大快人心快:痛快。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不能用于“一般的好事”。【漠不关心】漠:冷淡。态度冷淡,毫不关心。常误用作动词。 【妄自菲薄】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常将其用作动词,只用“菲薄”之意。 不耻下问不可用于学识、地位比自己高的人。 差强人意大体上使人满意。多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处心积虑贬义。褒义用”殚精竭虑”。 鬼斧神工建筑、雕塑等技艺精巧。常被误用来形容自然景物。 骇人听闻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使人听了吃惊。强调客观效果。 见异思迁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不表示选择时犹豫不定。 良莠不齐一群人中有好有坏,侧重于品质。不用于水平、成绩等。 美轮美奂只能形容房屋高大美丽。媒体上凡形容美好事物皆用此语,错。

期期艾艾口吃。不理解为懦弱犹豫等。 忍俊不禁不能说”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咬文嚼字一般用于贬义,除非贬词褒用。 一蹴而就一步就成功,不要误解为一气呵成。 义无反顾为正义而勇往直前。常被用于毫不犹豫的干坏事,错。 振振有词贬义,理由似乎很充分,其实是强词夺理。 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才能”。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学”为名词,常误作动词。 不可理喻:指“无法用道理使之明白”,常误用为“不可思议”。 罄竹难书:比喻事实很多,难以说完。多指罪恶很多。 天伦之乐指父子、兄弟、夫妻、亲戚之间的关系。指家庭亲人之间团聚的欢乐。 鳞次栉比,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 改头换面原指人的容貌发生了改变。现多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合贬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