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城市建设史(古希腊)

外国城市建设史(古希腊)

外国城市建设史(古希腊)
外国城市建设史(古希腊)

AGORA

1.顺应地势、自由活泼

的布局

2.三维动态的空间景观

变化

3.合乎毕氏的数学理性

4.柱廊的韵律

Organic + Logical

Pergamon

古希腊的城市要素

?Acropolis

?Agora

?City Wall ?Residential Districts ?Leisure & Cultural Area ?Religious Precinct ?Harbor/Port

?Industrial Zone

外国城市建设史论述题

绝对君权时期的城市 时代背景与巴黎改建.中央集权的绝对君权国家.王权需要、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生产力发展需要、反对封建势力与教会权力的斗争需要.以法王路易十四时期为极盛期,欧洲的中心、效仿的对象.1655年法兰西学院基础上的“皇家绘画与雕刻学院”,1671年的建筑学院。古典主义---君权专制与维理主义思潮的产物.强调:理性的、永恒的、高贵的、有秩序(古典柱式、对称与协调感、几何与数学关系)、明确结构上的主从关系---王权至上!国王万岁!。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美学、数学等系统理论和基本原则巴黎改建---炫耀君权与国家强大.改造与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卢浮宫为代表,也包括市政桥梁设施.大量的贵族府邸. 兴建路易十四广场(旺道姆广场)和胜利广场来歌功颂德巴黎城市中轴线,后来的香榭里舍大街、协和广场、星形广场等.采用区域性、轴线式的方式法国巴黎的改建。雅各宾时期的巴黎改建:贫民化的改建---道路、绿化、土地整理.公民美德般单纯的建筑拿破仑帝国时期:军事独裁、皇帝、宣传对外战争胜利.代表大资产阶级的政权.城市面貌---灰色屋顶的多层住宅建筑.有连续券廊的里沃利大街.巴黎西部的贵族区建设.凯旋门和明星广场.巴黎的核心---协和广场拿破仑第三时期---奥斯曼巴黎改建计划:背景---欧洲中心之一目标---功能需要、宣传帝国、军事防御内容---十字干道和环路.持续17年的道路建设.重视市中心/重要公共建筑的建设. 大量的绿化建设.城市中心---分区设置中心.市政设施建设的近代化.缺失---贫民问题、内外交通衔接矛盾60’s以来的总体规划巴黎地区总体规划---平行带状发展战略。打破单一中心模式,树立区域发展的战略思路,城市发展廊带,保护巴黎旧城方针 近代资本主义城市产生和伦敦改建 克里斯多夫.仑的伦敦改建计划适应近代城市功能的客观要求。古典主义+法国园林设计手法。城市主轴线、广场序列、放射路。宗教建筑弱化,城市经济职能强化。失败---忽视现状、地形和土地所有制。划时代意义---资产阶级利益的反映伦敦改建的成果。设置专门 机构、制定建筑管理规定。 有方形广场的住宅群 ---London Spuare。开放贵 族园林为公园。里琴大街的 整体风貌。连接重要的公园 (里琴公园、克莱森特公 园)、道路交叉口的广场、 立面形象。6731平方公里 /1250万人的大伦敦规划单 中心、同心圆、放射+环路、 增加绿化。伦敦郡48公里 半径的四个圈层:内圈:降 低建筑与人口密度、改善内 城功能;近郊圈:良好居 住地、补充绿化。8公里宽 的绿带圈:限制、运动场和 农副基地;外圈:人口疏散 地和工业企业。1946年《新 城法》与卫星城、邻里单位 的尝试。问题:疏解不力、 不便伦敦大火的机遇--克 里斯多夫.仑的伦敦改建计 划。适应近代城市功能的客 观要求。古典主义+法国园 林设计手法。城市主轴线、 广场序列、放射路。宗教建 筑弱化,城市经济职能强 化。失败---忽视现状、地 形和土地所有制。划时代的 意义---资产阶级利益的反 映。 为什么说唐长安城与宋汴 梁城分别代表中国古代封 建社会时期城市建设的两 个阶段?试分析原因。唐长 安城北据龙首源高地,向南 低洼处展开。南为秦岭北为 渭水,唐长安城为新建都 城,由宇文凯规划设计。他 的特点是:方正的平面轮 廓,且规模巨大,历朝历代 城市无法与其媲美,城内功 能分区明确。多重城郭关 系,有宫城、皇城、外城组 成,宫城皇城关系密切,内 外区别明确,防卫能力加 强。宫城居中,且对称布局, 受择中立宫思想的影响,宫 城不再几何中心,但位于中 轴线偏北段,对整个城市其 控制作用,避免市民对皇城 的干扰,严谨的做到沿中轴 线对称,左祖右庙制,经纬 涂式的道路关系,棋盘式道 路,严格的里坊制度,集中 市肆的制度。水系十分完 善,城内有龙首渠,清明渠 均与漕运相接。 宋汴梁城在原汴州的基础 上扩建而来,由州衙改宫 城,州城改都城,由外包一 圈罗城,内外三重城墙,城 内道路系统以宫城为中心 的辐射式路网和方格网结 合的路网系统,大道正对各 门,城内有四条干道,漕运 十分发达。宫城居中心,稍 微偏北。旧的市坊分区州已 不能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 集中设市的历史时期几经 结束。北宋末年车给布满繁 华的街巷,形成了开放的多 功能的街巷空间。专业性分 行业的肆已经出现,基层商 业网点随之出现,里坊制打 破,不同阶级的人杂处,社 会经济发达。 唐长安城是对以前城市建 设的集大成者,达到了很高 的程度。宋汴梁城则开创了 新的一页,是一个里程碑/ 具有划时代意义,影响到以 后各朝的城市建设。 中国古代城市的类型 按政治及行政管理意义1、 都城2、地区性封建统治的 中心城市3、一般的府州县 城市 按城市性质职能分类1、手 工业中心城市2国内商业 中心城市3、海外贸易中心 城市4、防卫城堡5、集 镇;;从地区地形特征及城 市形态分类:1、规则形: 方形、圆形2、不规则形: 沿河城镇、山城、双重城、 多重城;;古代城市的特殊 类型 中国古代城市的地区分布 与城址位置 古代城市是在农业居民点 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最初 的城市都是在当时农业发 达的地区形成。秦以后全国 大部分时间为统一,水运发 达,在一些航道的交汇处或 重要渡口,往往形成一些商 业都会 隋唐至北宋,军事政治中心 在关中或中原地区,经济中 心在江淮一带,所以,在大 运河沿线出现了很多城市 元明清时期,同上类似,而 且运河北段也出现了一些 商业城市,比如临清,沧州, 天津 唐末及宋元,国际国内原 因,海上交通发达,沿海也 发展了一些贸易城市。明中 叶以后,受倭寇的侵扰,修 筑了防卫性的卫所城堡,后 来甚至直接海禁。我国虽然 海岸线很长,但沿海贸易却 不发达。都城位置的选择完 全出于政治及军事原因。比 如:汉定都长安,因为长安 位于关中,便于防守,又便 于东出潼关控制中原。唐宋 以来,由于都城人口多,生 活供应问题很大,因此也较 重视经济交通等因素。隋唐 建都西安,但高宗及武则天 时,帝王及政府机构较多时 间在东都洛阳,实因洛阳的 漕运不受三门峡天堑的阻 碍。唐玄宗以后改善漕运, 大部分时间才在长安。有些 都城的选址,还与当时统治 集团的势力范围及根据地 有很大关系,比如东汉刘秀 之迁都洛阳,永乐皇帝之迁 都北京。有些朝代,因统治 范围的扩大,数次迁都,如 北魏。有些都城按照军事政 治的原因选定在某地,但又 不在这个地区原来的城市 建都,一方面由于原来的城 市破坏很大,另一方面则是 由于传统的观念。如在长安 地区:周镐京,秦咸阳,汉 长安,唐长安,都相距不远 而又完全新建。洛阳地区的 周王城,汉魏洛阳,隋唐东 都洛阳,也是类似;北京地 区:金中都与元大都 有少数都城市原来交通便 利的商业都会,原地改建扩 建。北宋开封南宋临安,但 宫城部分肯定要新建。 有些非都城的省业都会,各 代城市的范围及城址不同, 但基本上原地重新扩建,如 扬州。也有个别城市,屡毁 屡建,而且原封不动,如苏 州。古代海港贸易城市较 少,这些城市多在河道的入 海处,沿河发展,实为河口 港。如甬江口的宁波,珠江 口的广州,晋江口的泉州, 黄浦江边的上海(当时船 小,河港已满足要求而且安 全,直接临海的城市很少, 只有一些防御性城市,如蓬 莱,镇海)沿海岸及沿长城 修建的边防城堡,完全是出 于防御要求及设防的军事 体系及建制分布,无经济的 基础和价值,当失去防御作 用后也就废弃。 中国古代城市的道路系统 周代的城市道路以“轨”作 为表示道路的等级和宽度 的基本单位。道路的宽度因 交通量和城市的不同等级 不同宽度不同。主要交通工 具为车。隋唐长安城及洛阳 城,道路系统规划突出了道 路系统的功能,道路两边是 封闭坊里,有坊墙坊门,三 品以上的官吏的府第可以 直接面向城市道路开门。道 路宽度大。宋东京(开封) 的城市道路道路除交通功 能外,两旁还分布各种店 铺,形成繁华的商业街,并 成为城市生活的中心,道路 宽度变窄。唐长安城的道路 有全市性的主要交通干道, 和一般的划分坊里的城市 干道,在坊内另有道路系 统,这两种道路系统有明显 区别宋东京的道路有主要 交通干道,多为通向城门的 道路。还有繁华的商业街。 元大都及明清北京城的道 路也有明显分工,有通向城 门的主要干道,这些道路的 交叉口或某一段落也集中 一些店铺,另有一些商业较 集中的街。有一些巷和胡 同,是住宅区内部的通道, 一般的小城市的道路可分

外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

1外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 导论 环境要素: 古代四大文明如尼罗河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文明和黄河文明,都是借助于带有河流的自然环境而发展起来的。地域和环境的不同,直接影响工艺美术的风格特征。 1.古埃及的艺术反映了其封闭型的自然环境所带来的影响。 2.尼罗河河谷地带是埃及文明的发祥地,始终保持着那种静穆而冷峻的气质。 3.古希腊为爱琴海,造就了古希腊人勇敢,刚毅的气质和冒险好胜的心理。古希腊的艺术表现出强烈奔放,富于激情的风格特征,又具有优 美典雅,耐人寻味的魅力。 4.埃及金字塔之所以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就是在于这个巨大的人造几何体矗立在浩瀚的大漠之中,现实了人的智慧和力量。 工艺美术作品的材料也是受环境制约的。 民族要素: 工艺美术带有明显的民族性,各民族的工艺美术文化都集中反映了民族对美的追求,他们的艺术作品无不打上民族的烙印。民族色彩,构成艺术审美价值与艺术创作的重要因素。 民族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成员在生活习惯,思想文化传统和心理,感情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共同点。 东方民族与西方民族,沿海民族与内陆民族,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 宗教要素: 艺术理论家甚至认为没有宗教就没有艺术。 欧洲中世纪的工艺美术,实际上是基督教的工艺美术。因此中世纪的工艺美术如哥特式的教堂装饰和各种工艺制品,都明显反映出基督教影响下冷峻,阴郁和沉闷的气质。 伊斯兰没有偶像崇拜的特点,工艺美术大多以繁缛的植物纹样和绚丽的色彩作为主题。 中国佛教产生像敦煌石窟,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以及乐山大佛等这样一大批气势宏伟,技艺精湛的艺术创作。 时代要素: 同样一种环境,同样一个民族和同样的宗教信仰,但由于艺术创作的时期不同,导致其艺术风格的不同。特定社会实践内容和社会思想的影响,制约,形成各自不同的审美意识。 同一地区,同一宗教,时代不同,其艺术风格也发生了变化,不同时代的不同风格的变化,不可能超越其民族和地域的本质特征。 科技要素: 任何一种应用于工艺美术的新材料的出现和制作工艺的革新,以及新的制作工具的发明,都必然依赖于相应的科技手段,科技成果。 如:陶瓷材料利用了水土火等自然要素而创造出来的。特别是釉料的发明,给陶瓷工艺锦上添花。青铜的出现,“失蜡法”铸造工艺的发明。中外比较: 工艺呈现出的艺术风貌和审美观念上的根本不同。中国的青铜器体现威严,冷酷,肃穆的审美情趣。青铜器都是奴隶们创造,但作为统治者所享用的。而古希腊陶器轻盈活泼,优美典雅,是古希腊特有的民主气息。 原始社会 填空: *大约300万年前,除了采集和猎获食物外,火的发现与利用已经出现。*大约在5万年至1.5万年之前的“晚期旧石器时代”,人类进入了母系氏族社会,产生了巫术和图腾崇拜。*至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了定居生活,意味着农牧业的出现。*自5000年至3000年之前这一阶段称为“金石并用时代”。 ※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成组的小型女性石雕像,通常被称为“维纳斯”。这些雕像的双手,足及面部特征经常被省略,但某些性别特征如臀部,胸部及腹部等女性基本造型被强调出来。基本用质地较软的石灰石和泥灰岩雕成。高度多为5~10cm不等,很少有超过15cm。 ※陶产生的影响:新石器时代出现了一种崭新的工艺形式—陶工艺。陶器的产生是新石器时代的标志,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陶器的发明和使用,意味着人类由野蛮状态进入到文明状态。奠定了人类开始使用有意识加工的新材质进行前所未有的工艺美术创作的坚实基础。陶工艺的出现,不仅是人类按照自己的这项创作器物的重大成果,也标志着农耕时代的到来。 图片分析1:南斯拉夫的温卡遗址的陶工艺。特征是由立体的“面具”脸,配以杏仁形状的双眼和高达的鼻子,有时其动态设计为坐在椅子上或脚凳上,十分生动活泼。充满了装饰意味,同时可以看到手镯,项链,耳环等配饰品的表现。 古大洋洲工艺美术 分为三个大型群岛—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波利尼西亚。

《外国城市建设史》中外全套

《外国城市建设史》课程讲稿 第一篇最初的城市---奴隶制社会的城市 第二章古埃及的城市 第一节古埃及社会背景 一自然条件 二历史分期 分为四个时期:古王国时期(公元前3200—bc2400年) 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400—bc1580年) 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80—bc1150年) 晚期(公元前1150—bc30年) 三宗教哲学 埃及的奴隶制直接从氏族贵族演化而来。国家机器特别横暴,形成厂中央集权的皇帝专制制度。有很发达的宗教为这种政权服务,并实行政教合一,国王为“法老”。 认为人在现实世界是极为短暂的,而人死后,灵魂是永生的,要在千年之后复活,死后的世界是永存的。 四其他 发展几何学、测量学,创造了起重运输机械,并学会了组织几万人的劳动协作。天文学、历法、数学、医学、美术、文学等均达到教成的水平。这些成就对城市和建筑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二节古埃及城市概况 一孟菲斯古城 1孟菲斯 古王国第一王朝的首都 ●白色城墙 ●法老金字塔、神庙等建于城外远离城市的沙漠边缘 ●第三朝裘萨的墓地与城并驾,有建筑师的参入 ●死者之城比生者之城永恒 2伊套城 十二王朝的首都 ●城墙与城壕 二卡洪城 建设时间:12王朝,公元前2000多年 长方形,380x260米 城市职能:一是认为维修金字塔而建,一是认为通往绿洲的交通要道 城市功能分区:奴隶居住区、贵族区、商人及手工业者等中产阶级住区 城市防御设施:砖城墙,城内分区死墙 城市交通路网:棋盘式,奴隶居住区的主路8—9米宽 城市中心:有神庙,城东有集市 阶级差异---占据城区的风向优劣区位,建筑密度大小 产生原因—建金字塔/开发绿洲 三第比斯城 生者与死者之城---古埃及中王国与新王国时期(BC1085--2040)(鲁克索与卡纳克神庙已经建在城中,死者之城与生者之城不再离的太远) 死者之城规模不亚于生者之城,重视,同时也促进生者之城的繁荣生存。与金字塔不同,出现山陵崖墓。

城乡规划外国城市建设史考研题目及其答案总结分析

外国城市建设史题目及答案总结 第二章:1.古埃及卡洪城的主要特点 1.城市平面为长方形,有砖砌的围墙围着。城市用死墙划分为东西两部分,城西为奴隶居住区,有一条南北向大街从东侧自东侧城门贯穿这一区。居住密度极高。 2.厚墙以东又被一条东西长280m的大路将其分为两部分。而且这里道路宽阔整齐,并用石条铺筑路面,东西大路以北为贵族区,面积与奴隶区相似。但仅有十几座庄园,楼北住着商人、手工业者、小官吏等中产阶级居住,平面呈曲尺形,房屋零散布置。 3.城东有集市、城市中心有神庙,城东南角有一大型坟墓。 4.卡洪城为早期阶级分化的产物,有严格的阶级分区、功能分区。尤其是贵族住宅朝向北面凉风的位置(地中海),西部劳动人民住宅却迎着沙漠吹来的热风的方向。反映了明显的阶级差别。 2.古埃及城市建设的主要成就与影响 1.在用地选择上,注意因地制宜。村、镇、庙宇建于尼罗河畔的天然或人工高地上,有利于解决水源与交通运输。金字塔建于尼罗河两岸远离河道的高地沙漠上,使法老尸体免受河流泛滥之患。 2.最早运用功能分区原则。如卡洪城主要分两个区,阿玛纳分三个区,均体现了功能分区原则 3.最早应用棋盘式路网,对其后希腊希波丹姆规划形式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4.早期规划的“死者之城”以及新王国时期规划的阿玛纳城均出色的进行了建筑群与城市景观设计。在卡纳克与鲁克索神庙的群体设计中,运用了2Km长的中轴线布局,两边设立越1000具人面狮身像。规划中应用了对称、序列、对比、主题尺度等建筑构图手法,在阿玛纳的建设中也采用了类似的规划手法。 第三章:3.古代的乌尔城平面布局有何特征?为什么采取这种形式? 平面特征:1城市平面为卵形,有城墙与城壕,有两个港口通往水面。城市面积为88公顷,人口34000。在乌尔城的平面中可以看到有厚墙围抱的宫殿庙宇和贵族僧侣的府邸高踞西北高地,而成墙外是普通平民和奴隶的居住地,分划明显,防卫森严。 2城市出现以山岳台为主的城市公共中心,在这宫殿庙宇山岳台三位一体的土台上还布置了各种税收和法律等衙署、商业设施、作坊、仓库等,形成了一个城市公共中心。宫殿是四合院的,有若干院落组成。庙宇平面比较规整,一般是四方形平面,由厚实的土坯墙包围起来。 3城市除中央土台外,还保留着大量耕地,几处零星的居民点散居在耕地中。房屋密集排列,街宽仅3米左右,有利于阻挡暴晒的烈日。

外国工艺美术史总结课件资料

外国工艺美术史 古代埃及工艺美术 陶工艺:王朝前的新石器时期多为黑胎粗陶,造型都为模仿草篮和植物形态。此外,尚有各种薄胎细陶问世,其中以一种被称为黑顶陶器的制品最具代表性。所谓黑顶陶器:就是在整个土红色的器物上部或顶部施以黑色的釉泥,形成黑红两色的对比效果的陶器品。这类陶器造型异常单纯,器形外部线条自然流畅。 之后陶艺多以泥灰为主要原料,并出现利用陶轮制作的陶器。前一阶段的黑顶陶器逐渐衰退,彩绘陶器出现并兴起。这时的陶器受西亚风格的影响。 纹样结构都形成一定格式鳄鱼纹彩陶钵:在土红色的器壁上用白土绘以图案化的动物纹,口缘部分是交叉的白色线条组成的装饰带,在中间的鳄鱼与河马的表现手法亦相当精炼。鳄鱼身上布满交叉线条,大概是表现鳄鱼身上的硬磷。它与口缘部的交叉线装饰带形成统一而和谐的整体,富有形式美感。这种构思与表现也许受到了做为渔猎生活不可或缺的渔网的启示。 玻璃工艺:沙芯法:即首先由混有黏土及多量沙质的粗糙物质做成容器的内部形态,并由金属棒的一端撑起来再浸入装有选作底色用的玻璃容器的“坩埚”中旋转,使之附上一层厚度相同的玻璃层。在这种附着的玻璃外壳尚未冷却之际,便贴上保持半流动状态的、拉长的各种彩色的长条形状的玻璃层。进而使用尖形的工具或梳子般的工具重新在容器的表面上刻画,形成独特的波状纹样。冷却之后,再把颗粒状的内部沙土从容器中掏出来。源于埃及,发展于希腊,色彩对比强烈,不透明,技术容易掌握,但操作过程繁复.-----玻璃鱼形容器为代表 古代两河流域工艺美术史 陶工艺两河流域北部的“尼尼微式”陶工艺十分兴盛,这是因为在尼尼微遗址挖掘出一批造型薄巧、做工精细的小型容器而得名。之后其他遗址出土的同类陶器也沿袭了这一称谓,这类彩纹陶器有个显著的特征,即装饰纹样几乎布满整个器壁,其成型方法普遍采用轮制。造型配有耳、把等附件。其形制多为高脚,偶有高足的壶。器身施挂白色化妆土,并以鲜艳的紫红色描绘几何纹、飞鸟以及其他变形的动物纹样,装饰结构极为严格。 石工艺汉谟拉比法典碑:古巴比伦王国时期遗留下来的石工艺作品很少,但是于1901年发现的一块玄武石碑,不仅是精美的石工艺作品,而且是珍贵的历史文物。它就是现藏于巴黎卢浮宫的汉谟拉比法典碑。这块碑造型遒劲大方,装饰古朴典雅,被视为巴比伦王国时期最出色的石工艺作品。石碑上端以浮雕的形式装饰着太阳神沙玛什授权标于汉谟拉比王的庄严情节,下半部分镌刻着楔形文字的法典条文,它是古代第一部完整保留下来的成文法典,相当全面的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经济、政治状况和阶级关系,是研究、考证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宝贵资料。 金属工艺:翼狮与牡鹿:在长形的铜板上装饰着一头正面的翼狮与两头牡鹿。构图以翼狮为中轴线、为严格的左右对称状,所以十分庄重肃穆。细部的刻画体现了工匠卓越的工艺技能。 古代波斯工艺美术 陶工艺:到公园前4000年,波斯陶工艺获得新的发展,出现许多新的样式和类型,并为后世留下了不少精美绝伦的作品,从风格上看制品造型十分洗练,装饰却又

外国城市建设史

外国城市建设史 1、古埃及城市建设的成就及其影响:1、在用地选址上,注意因地制宜。 2、最早运用功能分区的原则。 3、最早应用棋盘式路网。 4、早期规划的死者之城以及新王国时期规划的阿玛纳城均出色的进行了建筑群与城市景观设计。 2、两河流域信仰多神教,但君主制将国王神化。崇拜国王和崇拜天体结合起来,故宫殿常与山岳台邻近。波斯信奉拜火教,露天设祭,没有庙宇,世俗建筑占主导地位。 3、迈西尼:主要城市建设是城市核心的卫城。迈西尼的泰伦卫城是希腊建筑的雏形。 4、圣地建筑群与卫城:德尔斐的阿波罗圣地与奥林比亚圣地是这类圣地的代表。 5、希波丹姆被誉为“城市规划之父”。理念:探求几何和数的和谐以获得秩序与美。模式:一种几何形状的,以棋盘式路网为城市骨架进行规划。典型平面: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的一侧布置中心广场;把城市分3个主要部分:圣地、主要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特点:布局规整,模式统一,逻辑清晰,广泛应用于希腊化时期的城市建设。代表:米利都城、普南城。 6、希腊化时期的城市建设特点:1、城市建设大都按照希波丹姆规划形式来建造,布局规整,模式统一。2、城市广场整齐划一,从城市功能分区、道路系统、邻里住区的划分都是按照几何和数的规律进行规划建设。3、城市中心由广场取代卫城和庙宇。4、城市广场普遍设敞廊,讲究气势和透视效果。5、城市环境卫生条件好。代表城市:普南城、亚历山大城。 7、共和时期罗马广场位置:帕拉丢姆以北。性质:市民聚会的公共活动场所。特点:有丰富的雕像装饰。建筑物彼此在形体上不甚协调。体现政治军事权力的逐步增长,即每一建筑群都比以前的更大。 8、罗马帝国广场位置:从共和广场的轴线中段向西北延伸。性质:成为皇帝们为个人树碑立传的纪念场地。布局特点:实体与空间;空间转合;帝王业绩之彰显。

浙江大学城市规划考研详解和备考重点建议

浙江大学城市规划考研详解和备考重点建议去年考完研后我就想总结一下,一直等到复试录取后才写,不想多说考研复习有多苦逼,只是想分享一些经验,给各位学弟学妹提供一个参考。浙江大学全国名校,是很多学子的理想殿堂,也是国内城市规划专业的新八校,从考研热度上看,一直是比较受欢迎的。浙大规划历年考研报录比约十几个录一个吧,近年考研人数的整体上升,虽然出现扩招的趋势,但是难度还是不小!考研最重要的是什么,在于你的复习努力,不管你本科学校和成绩怎么样,来吧,敢拼搏就有机会!浙江大学考研改革后考察的知识面更广,要求考生较高的专业综合素质,规划不只是画图狗,还要有一定的研究能力。今年很多的考生也都开始准备了,已经有不少人找我问相关信息。有考研意向考浙大的可以到考研资料联盟跟我交流,后面会继续附上各阶段的复习安排和一些资料。 浙江大学规划考研基本情况详解 1、初试和复试考试科目。 浙大城市规划招生分初试不区分研究方向,导师是有很多方向的。初试考试科目包括: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3日语或201英语一或241德语③356城市规划基础④446城市规划设计(快题);复试包括:笔试考城市与区域规划、专业综合知识面试、英语听力测试。 2、考试大纲和参考教材。 101思想政治理论和201英语等是全国统考,这里不细说,请自行参考全国考纲。 专业课学校已经不指定考研教材,也不提供考试大纲。以下参考书目是考研资料联盟根据考研情况推荐的,大家可以也自由选择其它教材。 356城市规划基础: 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城市规划原理部分、城市建设史、区域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等内容,重题率较高、知识点较好掌握,把书和资料看熟问题不大。题型主要是以: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组成。 参考书目: 《城市规划原理》第3版+第4版,中国建工出版社; 《中国城市建设史》董鉴泓主编,建工版; 《外国城市建设史》沈玉麟,建工版;

2015张夫也外国工艺美术史复习样卷

2013年工艺美术复习参考样卷 1.填空 ①黄金王棺是(古埃及)(国家)的(金属)工艺杰作,它是(十八)王朝时期按照(图坦卡曼王)本人的相貌创作,长约(180厘米),耗纯金(200余公斤)。 ②古代(波斯)(国家)(阿克美尼德)王朝时期的金属工艺以(翼狮形角杯)为代表,而(萨珊)时期则以(八曲长杯)为代表。 ③法兰苏奥瓮是在古代埃特鲁里亚人墓中出土的(黑纹样)时期(阿提卡)(地名)生产的双耳陶瓮,高(66 )厘米,直径(57 )厘米,壁面装饰分(5)层,共出现(200 )多个神话人物和(50 )多个动物。 ④欧洲(中)世纪的圣遗物箱)主要有三大类: (人物形) (动物形)。 (建筑形) ⑤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国家)的陶器常被称作(马略卡)。其制作工艺首先是(成型素烧),然后(施白色陶衣),(干后绘饰),再(二次烧成)。 ⑥(戈贝兰)织物所是(巴洛克)(装饰风格)时期(巴黎)(国家城市)的染织工艺作坊,是(宫廷)性质的。 ⑦18世纪30年代,(罗可可)(装饰风格)时期的染指纹样有三个特点:一是注重(自然主义)植物纹样的表现;二是构成上注意(非对称)的处理;三是更多的表现了(绘画性)。40、50年代出现(方形连续纹)纹、(蛇形)纹、(贝壳纹)纹。 ⑧(新古典主义)时期染织工艺有两个最显著的变化:一是图案明显增加了(蓝)、(绿)、(灰)等较为冷静肃穆的色彩;二是明显增加了“(满天星纹)纹”。2.选择 ①“黑顶陶器”是( B )的制品。 A、古代波斯 B、古代埃及 C、古代印度 ②古代波斯称作“大流克”的是( A )。 A、金币 B、银币 C、铜币 ③《乳形陶杯》是(B)时期的。 A、东方纹 B、黑纹 C、红纹 ④“米奈型陶器”是伊斯兰陶器中的( C )。 A、白地多彩釉陶器 B、锡白釉陶器 C、华丽彩陶器 ⑤一般认为,日本的金属文化始于(A),即公元前200年左右。 A、弥生时代 B、平安时代 C、奈良时代 ⑥“哈拉帕文化”是一种典型的青铜文化,其创造者是( A )人。 A、达罗毗萘 B、雅利安 C、孟达

(完整word版)外国工艺美术史

自19世纪末叶以来,考古工作者门在法国西南部的阿里埃,多尔多涅和西班牙北部的坎塔布连等地发现了数以百计的旧石器时代晚起人类洞窟,其中保存看许多当事人们创作的艺术遗迹。这些遗迹就文化史的分期来看,分别属于奥瑞纳、梭鲁特和马格德林三个文化阶段;从时间来看,不出公元前4万年至前2万年之前的范围。这些作品不但具有真正意义美的形式和惊人的工艺技巧,而且亦清楚地反映了其时代的社会面貌。P2-3 欧洲陶工艺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早期(公元前6000-前4000年)。在当时的各个文化圈里都出现过陶器的制作。P6 欧洲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前期:装饰纹样以三角形、交叉线和平行线等几何纹样为主。后期东欧彩陶工艺较为先进。器形以小口大腹形态的壶为主,三足式的鼎、鬲和高加索式的双耳瓶亦较流行。P7 日本最早的陶工艺出现在公元前8000年左右的“绳纹文化”时代早期,此期的陶器底部呈尖行或圆形,器壁上用篦尖刻画出精美的纹样。P9 工艺美术发展我们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有了人既有了工艺美术。工艺美术是伴随着人的诞生而产生的,它早于其他任何造型艺术。 古代埃及的工艺美术,便是在“不灭”和“再生”再生的宗教信念和“为了来世”的美学观念的培育之下而发展的。P13 古代埃及的工艺美术,便是在“不灭”和“再生”的宗教信念和“为了来世”的美学观念的培育之下而发展的。P31 两河流域工艺美术启示:五、值得强调的是,古代两河流域工艺美术与当时人们生存环境的联系十分密切,不论在工艺制品的造型上,还是在其装饰纹样中,都离不开动物形态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创作办法,这种方法代表了整个古代世界,尤其是古代东方工艺美术创作的风格特征。P44 古代波斯工艺美术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特质:P59 一巨大的包容能力。二强烈的造型意识。三浓郁的装饰情趣。四鲜明的形式美感。五丰富的材质机理。六浓厚的世俗气息。 克里特岛位于爱琴海南端,面积约8620平方公里。自古以来,扮演了地中海文明的重要角色,这里的文明不仅是欧洲最早的青铜文化,也是希腊文明的前源。P94 (所以)克里特岛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它能够广泛与地中海沿岸各地区的文化接触和贸易往来,涉及北非的埃及文明、西亚的腓尼基、安纳托利等文明的养料,丰富和发展自身的文化。 克里特人是历史上最早的海洋民族和海洋文明的创立者,克里特岛是航海术的摇篮。P95 地中海区域工艺美术发展情况和艺术特色的特点:P102 一、地中海区域工艺美术构成了地中海文明的主体,而地中海文明有代表了人类古代文明中最重要、最辉煌的部分之一。 二、地中海区域工艺美术是东方文明相融合的结晶,它不仅是表现在具体的工艺手段和加工技术方面,也反映在工艺美学和公益文化的各个方面,它体现了古代东西方文化的交融的最高成就。 三、由于地中海区域的特殊地理环境,沿海各地区和个海岛之间的文化交流异常活跃,导致了这一区域工艺文化风格和艺术特征呈现出高度的多样性和多元性倾向。 四、地中海区域工艺美术表现出浓郁的原始人文主义特征和世俗性,对于现实生活,工艺美术处于全面服务的地位,因而,工艺美术作品少有宗教思想的束缚和宗教文化的制约。 五、工艺美术的发展和创作,始终与当时的商业贸易活动紧密联系。 六、地中海区域工艺美术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和综合性,体现了东方工艺美术相融合的优势,因此,这一区域的工艺美术制品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和极强的艺术表现力。 雅典在古代希腊是工商业城邦的典型代表,而斯巴达则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奴隶制城邦的代表。P106 埃克西亚斯——黑纹式盛期最优秀的制作者和绘饰者之一。他的创作活动在公元前6世纪末。在10多件陶器上可以见到他的名字,其中有两件彩绘陶器上刻有铭文。——代表作《阿钶琉斯uhe埃亚斯玩骰子》、《或奥尼索斯在船上》。P112 红纹式是在赤褐或黄褐色的陶壁上用黑色或深褐色作勾勒和装饰,然后再在形象以外的部分涂上黑色色料。P114 早期希腊金属工艺曾受到古代埃及的明显影响,多用圆、三角、折现、平行线等几何纹样装饰,即使动物和人物的造型,也都统一在以一种几何形式的样式之中,如人的上身、动物的颈、肩皆概括为三角形,臀部和股部则塑造为圆弧形,使得作品形式单纯、表现有力,增加了装饰性和观赏性。P118 铜镜是古希腊金属工艺制品的又一代表性,《狂舞的密涅》便是一件出色的作品。镜背的画面主题是侍奉酒神的密涅,她以舞蹈形式出现,头部向后倾倒,两眼微闭,动作清雅。在人物的外形轮廓内覆满银质装饰,然后施加线刻。P119

外国城市建设史试题

一、古埃及城市建设成就以及代表性城市 (1)代表性城市(城市概况) ·孟菲斯古城------白城、第一王朝首都、持续千年·卡洪城------通往法尤姆绿洲路上的小城、中王国时期、长方形、砖砌城墙、东西分区(死墙)、南北分阶层·底比斯城------中王朝时期首都、分置尼罗河两岸、神庙位于城中、南北中轴线、精美柱雕、凿岩为陵崖墓崇拜·阿玛纳城------新王朝时期都城、崇拜太阳、没有城墙的带形城市、顺(尼罗)河布置、灵活的棋盘式道路格局、北(下层)中(皇帝)南(官吏)三区、出现城市中心区、毁于风沙(2)城市建设成就1)因地制宜选择城建用地2)出现最早的城市分区3)最早应用棋盘式道路布局---古希腊结构形式的雏形4)出色的进行了建筑群落与景观设计 二、古代中美洲城市历史概况及代表城市 文化中心:古墨西哥、古玛雅、古印加·古墨西哥地区:特奥蒂瓦坎城、丹诺奇迪特兰城·古玛雅地区:提卡尔城·古印加地区:著名的马丘比丘遗址·特奥蒂瓦坎城: 三、圣地,卫城的解释与区别 ·圣地建筑群:利用地形灵活构图、以神庙为构图中心、考虑活动时的内外观赏视线变化、公众场所·雅典城:自发形成、背山面海、无轴线无规则、街巷复杂纪念希波战争胜利而大规模建设起来的城邦国家 四、希伯丹姆模式与米利都城 希波丹姆规划型式: ·公元前5世纪、希波战争后为大规模城市建设服务、理论阐述 几何形式、棋盘式道路骨架、中央十字大街、靠一侧的中心广场秩序美、数学比例和谐城市分区、分类成为典范、影响深远 ·在米利都的实践:主要公共建筑靠近港口、南北两区 五、希腊化的城市有哪些及其特点 城市中心:由庙宇卫城转变为城市中心广场·遵循:严格的几何和数规律与秩序 ·广场周边设敞廊、讲求透视效果和气势 ·普南城背山面水街坊小无庭院建筑与道路有计划进行·)亚历山大城:分布于地中海、印度、阿富汗等地壮丽完整重视文化 六、罗马营寨城方正的城墙正方形平面十字交叉道路通向东西南北各门,在道路交叉处建神庙。--战争需要、方形城堡、棋盘路十字干道,以北非的提姆加德为代表 七、维特鲁维《建筑十书》理想城市方案 ·公元1世纪的论文集,第一部完整的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理论总结 平面为八角形城墙塔楼间距不大于箭射距离,可从各个方面狙击攻城者,路网为放射环形系统,市中心广场有神庙,放射道路不直接对城门。 八、西欧封建城市特征? ·三大起源类型:军事要塞型、封建城堡型、商业交通便利型 城市选址与发展保守的选址水源丰富粮食充足易守难攻、突破城墙发展、逐步专业化的商业街市·道路---环状与放射状为主(后期工业发展也有方格网·教堂建筑与城市中心广场教堂占据城市中心位置广场封闭构图,平面不规则,构图各具特色道路网常以教堂广场为中心放射出去形成放射环状道路系统。城市划分若干教区优良好的城市景观环境,建筑物有美好的连续感丰富感和活跃感弯曲街道冬挡风夏防晒九、日本中世纪封建城市 (1)7世纪进入封建社会,受中国唐文化影响飞鸟时期的京城藤原京仿唐长安,奈良时期的平城京(奈良)、平安时期的平安京(京都)也都受中国影响(2)9世纪始形成独特的日本文化(3)平城京(奈良)仿隋唐长安城制,约1/4大小方格网道路形式,条坊制,有东西京、东西市宫城位于主轴线北,坐北朝南日本城市均无城(4)平安京(5)天守阁---卫城中央的高楼,军事堡垒,权力象征,1576年至1643年间 50’s-日本-的新城建设日本千里新城;规模较大、依托大城市和公共交通体系、集中设置新城服务中心(靠近车站);人车分离系统的弊端; 60’s以来的国土规划与区域规划特点:覆盖更广、类型更多各经济区整体发展对非生产领域/要素的关注;日本四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62年---产业发展69年---整治环境77年---建设文明健康的生活环境86年---成熟、稳定、安全、开放的国家;东京都改建规划---复合式城市结构确立多个城市副中心,带形城镇群,科学城建设,旧城改建计划,鼓励外迁60年代的筑波科学城尖端技术开发,与产业发展结合松散生活设施先进,环境优美分区清晰,人性化,功能单一80年代的关西科学城;重视科研体制和城市发展新模式研究;依托区域网络优势:历史文化、自然环境、交通区位、经济地理条件塑造城市品位,增强吸引力 十、文艺复兴时期的理想城市方案 阿尔伯蒂与理想城市1450年著述《论建筑》(另外还有费拉瑞特、斯莫卡齐等理论家、设计师) 合理选址,兼顾城市与要塞;便利美观的原则---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理性思考---文艺复兴运动的特征;理想城市:街道由中心辐射出去,中心教堂宫殿城堡等,几何形体,星形、棱形防御城堡/城墙;已出现格栅形(方格网)道路和矩形城市 十一、巴黎 (1)起源于城岛(2)中世纪的巴黎 古罗马营寨城、塞纳河口的城岛、多次扩建城墙和城市、卢浮宫/巴黎圣母院等大型设施的修建(3)绝对君权时期的城市时代背景与巴黎改建 中央集权的绝对君权国家 王权需要、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生产力发展需要、反对封建势力与教会权力的斗争需要以法王路易十四时期为极盛期,欧洲的中心、效仿的对象1655年法兰西学院基础上的“皇家绘画与雕刻学院”,1671年的建筑学院 古典主义--君权专制与维理主义思潮产物强调:理性的、永恒的、高贵的、有秩序(古典柱 式、对称与协调感、几何与数学关系)、明确结构 上的主从关系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美学、数学 等系统理论和基本原则 巴黎改建---炫耀君权与国家强大 改造与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卢浮宫为代表,也包括 市政桥梁设施大量的贵族府邸。兴建路易十四广 场(旺道姆广场)和胜利广场来歌功颂德。巴黎城 市中轴线,后来的香榭里舍大街、协和广场、星形 广场等。采用区域性、轴线式的方式 绝对君权时期的城市 法国的广场园林建设与凡尔赛宫建设 系统规划建设,是此期的代表 路易十四广场(旺道姆广场)和协和广场协和广场: 开敞设计、历经多年修建、衔接丢勒里花园与香榭 里舍大街、丰富细致的景观设计 最重要的王权纪念碑---凡尔赛宫 ·巴黎西南郊外,由国王猎庄逐步发展而成·放射 形大道(视觉效果)、巨大的建筑体量、有前院·凡 尔塞宫花园:对称布局、放射形道路(骑马游园用)、 几何形式构图、十字水渠与喷泉、为树篱封闭的两 侧以及远处的自然森林、大量精美的雕塑小品 ·最终强调的是王权至上和维理主义思想 园林建设---枫丹白露宫园 十二、法国巴黎的改建 雅各宾时期的巴黎改建 ·贫民化的改建---道路、绿化、土地整理 ·公民美德般单纯的建筑 拿破仑帝国时期 军事独裁、皇帝、宣传对外战争胜利。代表大资产 阶级的政权城市面貌---灰色屋顶的多层住宅建筑。 有连续券廊的里沃利大街。巴黎西部的贵族区建 设。凯旋门和明星广场。巴黎的核心---协和广场 拿破仑第三时期---奥斯曼巴黎改建计划 背景---欧洲中心之一。目标---功能需要、宣传帝国、 军事防御。内容---十字干道和环路。持续17年的 道路建设。重视市中心/重要公共建筑的建设。大 量的绿化建设。城市中心---分区设置中心。市政设 施建设的近代化。缺失---贫民问题、内外交通衔接 矛盾但改革和城市美化运动历史意义。 (5)60’s以来的总体规划 巴黎地区总体规划---平行带状发展战略 打破单一中心模式,树立区域发展的战略思路,城 市发展廊带,保护巴黎旧城方针 十三、近代资本主义城市产生和伦敦改建 克里斯多夫.仑的伦敦改建计划适应近代城市功能 的客观要求。古典主义+法国园林设计手法。城市 主轴线、广场序列、放射路。宗教建筑弱化,城市 经济职能强化。失败---忽视现状、地形和土地所有 制。划时代意义---资产阶级利益的反映 伦敦改建的成果。设置专门机构、制定建筑管理规 定。有方形广场的住宅群---London Spuare。开放贵 族园林为公园 里琴大街的整体风貌。连接重要的公园(里琴公园、 克莱森特公园)、道路交叉口的广场、立面形象 (2)战后四十年代后期的城市规划和建设 6731平方公里/1250万人的大伦敦规划。单中心、 同心圆、放射+环路、增加绿化。伦敦郡48公里半 径的四个圈层:内圈:降低建筑与人口密度、改善 内城功能;近郊圈:良好居住地、补充绿化。8 公里宽的绿带圈:限制、运动场和农副基地;外圈: 人口疏散地和工业企业。1946年《新城法》与卫 星城、邻里单位的尝试。问题:疏解不力、不便 十四、资本主义工业城市产生后问题矛盾 1、城市化加快,人口暴增,城市畸形发展,居住 环境恶化2、大工业生产方式引起城市结构巨变, 混乱了原有的城市结构布局3、刺激商贸,经济空 前繁荣4、社会两极分化严重5、交通恶化,布局 混乱6、提高了生活质量,但污染环境7、急速发 展导致环境艺术品质低下,缺乏整体环境考虑 十五、伦敦大火的机遇 ---克里斯多夫.仑的伦敦改建计划。适应近代城市 功能的客观要求。古典主义+法国园林设计手法。 城市主轴线、广场序列、放射路。宗教建筑弱化, 城市经济职能强化。失败---忽视现状、地形和土地 所有制。划时代的意义---资产阶级利益的反映 十六、近代亚非拉殖民地的一般特征近代亚非拉殖 民地城市。垄断资本主义和殖民地体系。宗主国的 烙印。贸易地、输出港、统治中心、军事据点 特征:城市平面简单;一般方格网道路系统:规 划结构仅考虑两度空间:对发展没有长远计划和预 测;忽视地形约束 十七、空想城市、田园城市、工业城市、带形城市 都由谁提出?主要特征? (1)空想社会主义的城市早期:托马斯.摩尔的乌 托邦。安德雷亚的基督教之城。康帕内拉的太阳城。 后期:欧文的新协和村社会制度问题、公社、部分 的共产主义、规模/格局/组织形式、理想化实践的 失败。。傅立叶的法郎吉《工业与社会的新世界》、 规模/社会大生产/公共生活、基层组织的实践和失 败。意义:解决社会问题的积极探索。是田园城市、 卫星城镇等理论的渊源 (2)田园城市社会问题与改革--霍华德《明日的 田园城市》。城乡磁体理论---田园城市。城市模式 (25=5.8+3.2*6)。3.2万人的田园城市。3万人的城 区。实施、经营、管理建议和实践---1903年的莱 奇华斯和1920年的韦林 意义:完整的规划思想体系、城乡结合、深远影响 (卫星城镇、有机疏散) (3)工业城市社会生产不再以家庭为中心---产生 原因。1901年戛涅的工业城市构想。功能分区: 中心区、住宅区、工业区。先进的交通模式。灵活 的发展余地。使用最先进的建材---钢筋混凝土 (4)带形城市。1882年西班牙工程师马塔。高速 高效交通性、设施性脊椎---无限的长度。城市宽度 限度---500米的理想。城乡结合与城市网络。马德 里周边带形城市。对城市分散主义理论影响 十八、盖迪斯区域规划观点盖迪斯《进化中的城市》 一书的贡献在于牢固地把规划建立在研究客观现 实的基础之上,即周密分析地域环境的潜力和限度 对于居住与地方经济体系的影响关系,强调把自然 地区作为规划的基本构架。 十九、柯布锡耶光明城市及规划思想特点 柯布西埃---明日的城市依托新技术、积极的观点--- 城市集中主义1922年《明日的城市》和1933年 的《阳光城》城市规划观点:技术改善中心商业 区;摩天楼---新信仰解决老问题(拥挤);合理调 整城市各区的密度分布;高效率的城市交通体系 300万人明日城市规划---改建巴黎中心区畅想曲 二十、卫星城理论几代及城市规划特点 ·概念---翁温1922年《卫星城市的建设》 大伦敦区域规划理念·1930年帕克尔第三座卫星 城市的建设---威森肖维10万人;依靠母城;公共 交通体系;邻里单位的实践·影响---莫斯科卫星城 规划。社区运动、邻里单位与划区理论 二十一、雅典宪章1929年成立的国际现代建筑协 会1933年雅典会议宪章:现代城市四大功能:居 住、工作、游息、交通。从人的需求出发,安全方 便的邻里单位。城市公共绿地与风景地带。反对伟 大的排场。保护名胜古迹与古建筑。重视城市空间 效果。意义:适应城市新变化、挑战陈旧观念、 强大的生命力 二十二、大伦敦规划优缺点(四个圈,内圈,近郊 圈,绿圈,外圈)6731平方公里/1250万人的大伦 敦规划。单中心、同心圆、放射+环路、增加绿化。 伦敦郡48公里半径的四个圈层:内圈:降低建筑 与人口密度、改善内城功能。近郊圈:良好居住 地、补充绿化。8公里宽的绿带圈:限制、运动场 和农副基地。外圈:人口疏散地和工业企业。46 年《新城法》与卫星城、邻里单位的尝试。问题: 疏解不力、不便 二十三、英国新城几代及城市规划特征 (1)英国第一代新城---哈罗 规模:8万人、26平方公里。结构:两侧工业、4 个居住区(13个邻里单位)。独立的步行与自行车 系统。简单的汽车路、市中心集中停车。注重城市 特色与景观塑造(选址、地貌利用)。问题:规模 小、发展慢、就业差、回流现象勒.哈佛的重建。 受戛涅工业城市思想的直接影响。工业化---模数制 城市、道路、设施、建筑、预制件的大量使用。 古典的构图手法十字干道、中心广场、标志建筑 是18层的市政厅和St.Joseph教堂)。简单平淡。。 1946年新城法和1947年城乡规划法---英国。生活 与工作平衡、平衡、独立自足的新城 (2)50年代前的第一代新城14个 第二代新城:坎伯诺尔德规模更大、更加紧凑集 中和灵活;完整的人车分离的交通体系;丰富的山 地景观和住宅。第二代新城---郎科恩加大规模,简 洁的8字形结构,分级组织、融合居住环境,鼓励 公共交通。第三代新城---密尔顿.凯恩斯。规模更 大些,独立新城而不是卧城,重视经济性和公众参 与规划,不再片面分区,开放式的城市中心设置, 重视公共交通的经济性和便捷,景观设计 二十四、昌迪加尔巴西利亚规划结构缺点 (1)柯布西埃的雄心壮志---印度昌迪加尔1951年规 划、15-50万人、全新首府。模拟生物体的规划构 思。整体而精美的设计---道路、建筑。功能分区明 确---雅典宪章的反映和弊端。有序和机械、丧失人 情味和民族地方特色。广场空旷,脱离国情 (2)巴西新首都---巴西利亚1956年规划、强烈的象 征意义。结构清晰、分区明确。杰出的城市中心设 计---简洁而表意。尺度失衡、缺少人情味和生气, 城市设计简单化过分追求形式,机械地综合体 二十五、荷兰兰斯塔德城市规划特点人口和城镇分 布集中,把大城市的多种功能分散,形成既分开又 联系的有机系统:多中心性质;环状地带沿交通干 线向四周发展 二十六、大伦敦,大巴黎总体规划p200 二十七、场所p265定义:指由特定的人或事所占 有的环境特定部分。特征:(1)场所的占有性(2) 场所的非空间性(3)场所的随机性 二十八、新陈代谢派理论p279丹下健三事务所成 员菊竹清训、黑川纪章把设计和技术看做人的生命 力的外延,认为城市和建筑不是静止的是像生物新 陈代谢那样的动态过程,主张在城市和建筑中引进 时间因素,明确各个要素的“周期”。 二十九、美国方格形城市(华盛顿,纽约,洛杉矶) 三十、有机疏散理论芬兰建筑师伊里尔—沙里宁城 市作为一个机体,是和生命有机体的内部秩序一致 的,要把城市的人口和工作岗位分散到可供合理开 发的离开中心的地域上去。重工业不应安排在中心 城市位置,轻工业也应疏散出去。腾出来的用地开 辟绿地。日常活动集中布置,偶然活动做分散布置。 三十一、中心地学说及增长极核理论 地区网络模型、增长极核策略、城市分极发展、区 域化规划思路;瓦尔特—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 提出理想正六边形城市体系模式,乡镇的理想分布 形态应是均匀分布在整个国家范围内,就是位于六 边形角上,而位于六边形的那个点,起着管理从属 它6个点的作用。佩鲁的增长极核提出把工业等建 设快速在少数极核进行,促进使极核本身增长和首 先繁荣,并企图以极核的影响来带动其附近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