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答案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答案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答案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答案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

1.下列不属于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的是()

A.人均国内生产总值B.人均国民收入

C.三次产业产值比重D.对外贸易总额

答案:D

解析: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

4.在区域工业化阶段,各产业变化的特点是()

A.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继续上升

B.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

C.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D.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

答案:C

解析:在工业化阶段,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8.下列特点属于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的是()

①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②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趋于高水平的平衡状态③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但仍以第二产业为主④高技术产业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A.①③B.②④

C.③④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工业化、城市化推进到比较高的水平,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第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相当大的比重。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高科技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从空间结构来看,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趋于高水平的平衡状态。

4.下列关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区域发展阶段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工业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②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很强③拥有一批具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中心城市④大多数劳动力从事第二产业

A.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答案:A

解析:在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区域发展阶段,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不强;缺乏拥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中心城市;大多数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4.下列关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区域发展阶段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工业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②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很强③拥有一批具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中心城市④大多数劳动力从事第二产业

A.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答案:A

解析:在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区域发展阶段,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不强;缺乏拥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中心城市;大多数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下图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格局图。读图回答5~7题。

5.目前我国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是

(

)

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B.工业化阶段

C.农业化阶段

D.衰落阶段

答案:B

解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区域联系加强,目前我国区域发展处于工业化阶段。

6.据图示信息判断,我国区域发展空间结构()

A.以面状为主

B.以岛状和网络状为主

C.现代化的空间网络系统已形成

D.由点状向岛状发展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经济发展核心区域明显扩展,区域发展空间结构由点状向岛状发展。

7.下列选项中,属于区域工业化发展阶段特点的是()

A.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

B.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趋于高水平的平衡状态

C.区域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

D.区域对外开放程度大幅度增强

答案:C

解析: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趋于高水平的平衡状态——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区域对外开放程度大幅度增强——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知识点四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下图示意某年我国甲省(区、市)的三次产业构成。读图回答8~9题。

8.甲省(区、市)的发展水平处于()

A.工业化阶段

B.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C.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D.以现代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甲省(区、市)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了第二产业,第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相当大的比重,从而判断甲省(区、市)处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9.下列关于甲省(区、市)的描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水平较低

B.可能为我国青海省

C.区域发展主导力量是高科技

D.工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

答案:C

解析:由上题可知,甲省(区、市)处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不可能是经济发展落后的青海省。该省(区、市)区域发展主导力量是高科技,工业结构以高科技工业为主。

下图是我国水稻种植区域变化图。读图回答

11

~12题。

11.从原始社会到现在,我国水稻种植区域扩大的主要因素是()

A.技术B.气候

C.市场D.交通

12.导致现今新疆水稻种植面积比东北地区小的主要因素是()

A.国家政策B.地形

C.光热资源D.水源

答案:11.A12.D

解析:本题组考查区域特征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第11题,随着农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水稻种植区域的范围不断扩大,A项正确。第12题,新疆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水资源比东北地区短缺,造成水稻的种植面积比东北地区小,D项正确。

14.(2018·太原五中模拟)下图是长江中下游某地从阶段Ⅰ到阶段Ⅲ的发展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阶段Ⅱ到阶段Ⅲ,该地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发生了什么变化?

(2)阶段Ⅱ,该地区传统工业迅速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

(3)阶段Ⅲ,该地区经济复苏,可能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

答案:(1)传统工业部门减少,并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下游地区集中;出现了电子工业,电子工业布局在河流以北环境优美且交通便利的地区。

(2)煤炭、水资源丰富;靠近河流,水运便利。

(3)调整区域产业结构;运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工业;合理布局工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治理环境污染等。

解析:第(1)问,从阶段Ⅱ到阶段Ⅲ,由工业化阶段向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发展,由图可以看出,传统工业部门减少,出现了电子工业,工业布局也发生了变化。第(2)问,阶段Ⅱ,该地区传统工业迅速发展,由图可以看出,该地煤炭和水资源丰富,水运便利。第(3)问,阶段Ⅲ该地区经济得以复苏,是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业的合理布局以及环境的综合治理等。

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发展概述(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30分钟)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与地理条件、发展水平、经济区位、历史文化等因素密切相 关||,并且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①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以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生态环境的大范围破坏为代价||,谋求地方经济在短期内的高速增长 ①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区域||,其社会经济通常是开放的 ①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区域||,其区域是相对封闭的 A. ①① B. ①① C. ①① D. ①① 发达国家必须率先大幅量化减排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这是不可推卸的道义责任||,也是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发展中国家应根据本国国情||,在发达国家资金和技术转让支持下||,尽可能减缓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阅读材料并完成2~3题||。 2. 材料中将世界各国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划分指标包括() ①国内生产总值①人均国民收入①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①资源蕴藏量 A. ①① B. ①① C. ①① D. ①① 3. 需要发达国家资金和技术转让支持的国家() A. 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 B. 谋求地方经济在短时期内高速增长 C. 区域经济增长明显不平衡 D. 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4. 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最主要的指标是() A. 预期寿命 B. 第二产业产值 C. 国内生产总值 D. 教育程度 5. 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总体发展趋势为() A. 不平衡—平衡—不平衡 B. 平衡—不平衡—平衡 C. 平衡—不平衡 D. 不平衡—平衡 产业结构偏离度是指各产业的增加值比重与就业比重之比同1的差||。下表是“2019年和2019年长沙市产业结构偏离度表”||,回答6~7题||。 6. 根据信息||,可以判定() A. 产业结构偏离度与产业增加值比重呈正相关 B. 产业结构偏离度与产业就业比重呈负相关

《区域发展阶段》同步练习5.docx

《区域发展阶段》同步练习 B卷(20分钟,50分) 一、选择题(30分) 匹兹堡在17世纪后期只是一个皮毛贸易站,1758年被英国殖民者夺取,两个多世纪以來,主要职能几经改易,人地关系也由简单变得复杂.读下图,回答1?2题. 铁矿—煤炭运输方向—铁矿石运输方向?钢铁工业 1.20世纪50年代后,“钢都”匹兹堡走向衰落,其原因不包插() A.资源枯竭 B.劳动力素质低 C.企业老化,技术落后 D.环境污染严重 2.匹兹堡再生阶段向“知识城”转化,对我国而临类似困境的工业城市的启示是() ①运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②将无增长潜力的企业搬向郊区③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④治理污染,改造投资环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解析二战后,匹兹堡走向衰落主要是受经济、技术、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老工业区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多,劳动力素质高. 答案l.B 2.C 读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3?4题.

3.下列有关该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变化 B.由资源密集型一技术密集型一资金密集型转变 C.对环境的影响经历了重度污染一屮度污染一轻度污染的过程 D.这种变化是发达国家向外转移产业的结果 解析从图中分析可以得知,该区域产业结构变化是资源密集型一劳动密集型一技术密集型. 这种转变是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变化的. 答案A 4.下列关于产业结构变化对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较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产业,加大了区域间的经济差异 B.资源密集型产业的移入,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C.产业移出地区会出现严重的失业问题 D.产业的升级有利于解决本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压力 解析较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产业,有利于加强区域间的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产业的升级,劳动力需求少,反而加重本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压力.较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产业(主要是资源密集型产业),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答案B 随着人们生态价值观的改变及对自己生活环境质塑的关注,“绿色”作为一个概念成为一个时尚的名词?“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绿色消费”“清洁生产”是当今的热门话题.据此回答5~6题. 5.“绿色”成为一个很时尚的概念,这是因为() A.传统农业阶段的过度开垦 B.传统农业阶段的环境污染 C.工业化阶段的环境问题 D.综合发展阶段的环境问题 解析由于工业化阶段工业的高速发展,以及人们环境意识的淡薄,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形成了一系列的问题,在综合发展阶段,人们开始注重环境质量,就出现了“绿色”这种吋尚

山东省潍坊市潍坊一中 2020年 第二节 区域的发展阶段(无答案)

总课题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总课时 2 第1 课时课题第二节区域的发展阶段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认识区域发展三个阶段的主要特点,理解不同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的变化。 2.能知道区域空间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分析,明确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随区域自身的发展,不断的协调人际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区域自身发展规律的认识,明确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和协调的人地关系观。 教学 重点 认识区域发展三个阶段的主要特点,理解不同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的变化。 教学 难点 认识区域发展三个阶段的主要特点,理解不同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的变化。 学法 指导 比较法、活动探究法 教学 准备 教师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自学与思考】 一. 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 ⑴影响因素:地理条件、、经济区位、等。 ⑵总体发展趋势:。 二.区域发展阶段(学习重点) 1.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1)第产业占有较大的比重,以工业和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2)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 (3)区域对外开放程度,整个区域处于均衡状态。 2.工业化阶段 (1)第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劳动力开始由向和大规模转移。 (2)区域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增长态势。 (3)区域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整个区域处于发展状态。 3.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1)加工制造业向和型全面升级,第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 (2) 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现代化的网络和网络逐步形成。 (3)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区域的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点拨与探究】 1.区域发展阶段(学生校对与展示) 例题1.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下图为“某地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阶段一、二期间该地区工业发展的主要优势是______________;该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是________。 2.简述阶段二时期该地区工业与城市的发展对当地的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小结】(重点):比较区域发展的三个阶段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内部经济差异三次产业状况对外开放程度 以传统农业 为主体的发 展阶段 相当低,人均国内生产 总值很少,工业化处于 起步阶段 较小,缺乏大型 中心城市,整个 区域处于低水平 均衡状态 工业化阶段 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 增长态势 逐步提高 高效益的综 合发展阶段 逐渐缩小,现代 化的交通运输网 络和信息商务网 络逐步形成 第二三产业在国 内生产总值中占 相当大的比重, 第三产业的增长 速度和产值比重 超过第二产业 【知识拓展】1.运用图框分析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出现的主要问题 2.区域发展的转型和再生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转型和再生阶段,是指区域发展演变的后期阶段。在区域的衰落阶段,随着本地区资源的枯竭,同时,由于技术、产业结构等与区域外整个市场发展的不和谐(其他区域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增长点等),增长速度衰退,效益减低,本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因素的集聚能力减弱,导致整体区域呈现萎缩状态。这个时期,区域经济及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引进新的技术,改革区域的经济结构,区域才能产生新的增长活力。 探究活动一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经 济 进 一 步 发 展 产 业 结 构 和 空 间 结 构 日 趋 复 杂 生产规 模扩大 企业和 城镇增 多 自然资源被 大量开采 发展空间受 到制约 生产过程中 废弃物大量 排放 资源面临枯 竭 地价上涨 环境污染加 重

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三课后练习 1.2 区域发展阶段

1.2 区域发展阶段每课一练(湘教版必修3) 【基础过关】 1.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通常所用的最主要指标是( ) 答案D 解析解题时,首先要注意区分“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抓住题干中的“经济”二字和“最主要的指标”去思考,就能得出准确的答案。 2.下列关于传统农业发展阶段的叙述,准确的是( ) A.工业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B.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大 C.拥有一批具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中心城市 D.绝大部分劳动力从事第二产业 答案A 解析在传统农业发展阶段,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且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缺乏拥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中心城市,绝大部分劳动力从事第一产业。 3.在工业化阶段,各产业变化的特点是( ) A.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继续上升 B.第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 C.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D.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地超过第二产业 答案C 解析在工业化阶段,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但仍占主要地位,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在后工业化阶段,第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4.处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的区域具有的特点是( ) ①工业化、城市化达到了较高的水平②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③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扩大④区域的开放水准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强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 【水平提升】 尼日尔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但采矿业比较发达,铀矿资源丰富,自1959年发现铀矿后,现已探明铀矿储量为21万吨,居世界第五位,已先后成立3家合资企业。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7题。 5.材料中说“尼日尔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其衡量指标通常是( ) 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②三次产业产值比重③人均国民收入④预期寿命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6.尼日尔当前处于________的发展阶段( ) 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B.工业化 C.高效益的综合D.不平衡的加速 7.下面关于尼日尔的叙述,准确的是( ) A.工业以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B.劳动力开始向服务业大规模转移 C.中心城市发展迅速 D.绝大部分劳动力从事采矿业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教案]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教案) 【学习目标】 1、知道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以及人文发展指数这个综合性指标。 2、知道区域空间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 【课堂导学】 探究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 1、常用指标 通过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三项指标来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探究二、区域发展阶段 1、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阅读教材第8-9页的有关内容,完成表格内问题。) 〖活动1〗(教材第9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⑴.在美国地图上找出匹兹堡,说出它的地理位置特点。 匹兹堡位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区的东南部,阿巴拉契亚山脉的东北部,附近煤炭资源丰富,通过运河与五大湖相通,水陆交通便利。 ⑵.匹兹堡附近拥有优质大煤田。但为什么直到19世纪中叶以后,匹兹堡才逐渐发展成为大型钢铁基地? 19世纪以前,由于区域发展水平低,开发规模小,丰富的煤炭资源得不到大规模开发,区域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随着东北部工业区的崛起,尤其是宾夕法尼亚运河的开通和铁路的修建,区域内部的积聚作用和对外联系加强,通过五大湖和运河运进苏必利尔湖附近出产的铁矿石,匹兹堡才发展为美国的钢铁工业中心。 ⑶.在匹兹堡由毛皮贸易场所发展成为钢铁中心的过程中,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一部分劳动力由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转变为产业工人,或从事服务性行业;并随着区域内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很多居民由乡村人口变为城市人口。 2、工业化阶段(阅读教材第9页的有关内容,完成表格内问题。)

〖活动2〗(教材第11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⑴.在美国地图上找出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和布法罗,分析它们的地理区位特点。 都位于五大湖工业区,水陆交通便利,煤铁资源丰富,水源充足,地形广阔平坦,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劳动力充足,市场广大。 ⑵.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与初期阶段相比,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产业结构趋于复杂,在钢铁工业的基础上,又出现了机械、化学、纺织等工业部门。 空间结构的变化是工业化区域不断扩大,初期阶段发展起来的中心城市向周边不断扩展,形成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 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是区域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推进。 ⑶.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在成长阶段出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成长阶段出现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严重和人地关系紧张等问题。 人口增多导致就业困难,区域生态环境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以及由于区域内资源短缺需要从外地输入大量资源导致加重交通运输压力。 ⑷.有人说,如果一个区域的环境条件较差,即使这个区域拥有丰富的资源,还是难以实现良性发展。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同意,区域的发展要注意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结合,如果忽视环境效益,最终经济效益也会丧失。 ⑸.联系上述材料,说一说,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要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高二地理区域发展阶段练习题(有答案)

高二地理区域发展阶段练习题(有答案)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一.选择题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有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②人均国民收入③对外贸易总额④三 大产业产值比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人文发展指数(HDI)通过哪几个指数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①预期寿命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③教育程度④国内生产总值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强调以较少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换取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的方式是 A.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 B.高水平的区域开发方式 C.只适合于发达国家的开发方式 D.只适合于发展中国家的开发方式 4.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地关系变化是 A.不协调――协调――不协调 B.不协调――协调C.协调――不协调――协调 D.协调――不协调 5.下列关于传统农业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工业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B.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大 C.拥有一批具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中心城市 D.大多数劳动力从事第二产业 6. 20世纪50年代开始,德国鲁尔区钢铁工业衰落的主要原因有①钢铁工业生产技术落后于其它地区;②交通发展缓慢;③煤炭在能源中的地位下降;④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⑤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许多乡镇从以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过渡到工业化阶段,其产业结构的转变模式是 A.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变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B.从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转变为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C.从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转变为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D.从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转变为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8.在工业化阶段,各产业变化的特点是 A.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继续上升 B.第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 C.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D.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地超过第二产业 9.下列城市中,主要产业同美国匹兹堡相似的是A.底特律.长春B.塔兰托.鞍山C.休斯敦.新加坡D.阿伯丁.大庆 10.产业比重与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搭配正确的是 A.第二产业

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区域发展的三个阶段(讲义)

一、考点突破 1. 理解并掌握区域发展中不同阶段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相关案例的分析、评价,确定发展方向和采取相应措施; 2. 明确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和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从而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和协调的人地关系观。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区域发展中不同阶段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 难点: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和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随堂练习】 区域发展阶段由低到高的排序,正确的是() A.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工业化→综合发展 B. 工业化→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综合发展 C. 综合发展→工业化→以传统农业为主体 D.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综合发展→工业化 答案:A 思路分析: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很少;工业化阶段,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推进,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工业化、城市化推进到比较高的水平,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高技术产业逐渐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例题1 我国各区域之间的发展基础、发展条件存在着很大差异。读“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差异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关于t2时刻各区域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区域1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B. 区域2处于发展后期阶段 C. 区域3进入起步阶段 D. 图示三区域所处发展阶段相同 (2)若用上图示意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差异,分析图示信息所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 现阶段我国各区域对资源依赖程度不断降低 B. 现阶段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应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

{高中试卷}3.1.3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课时练习[仅供参考]

20XX年高中测试 高 中 试 题 试 卷 科目: 年级: 考点: 监考老师: 日期:

第三节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要求的,请把所选的答案字母代号填入括号内。 1.有关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多 B.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C.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复杂 D.区域内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2.关于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产业结构日趋复杂,产业由扩散走向集聚 B.区域内部人地关系仍然基本协调 C.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有些区域形成城市群或工业带 D.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微弱 3.下列工业区中,工业的发展建立在丰富的自然资源基础上的是() A.德国的慕尼黑 B.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 C.“硅谷”高技术工业区 D.美国东北部地区 4.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美国人口大量从“冷冻地带”迁向“阳光地带”的原因是() ①“冷冻地带”的工业衰退,失业率升高②“阳光地带”建立了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③“阳光地带”发展了旅游业④“阳光地带”阳光充足,环境污染少⑤“阳光地带”离海洋近,水资源丰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5.为促进区域经济复苏,匹兹堡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 A.从重工业向高科技产业方向发展

B.由钢铁工业向汽车工业方向发展 C.由资源密集型工业向劳动密集型工业方向发展 D.进一步突出钢铁工业的主导地位 6.下列属于传统工业区的有() A.美国东北部地区 B.日本九州岛工业区 C.英国北部工业区 D.德国南部工业区 7.我国拥有丰富的煤、铁、石油、海盐等资源的工业基地的是() A.辽中南 B.京津唐 C.沪宁杭 D.珠江三角洲 8.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A.亚洲移民最早到达的地方,开发早 B.农业基础好,交通便利 C.油气资源丰富,储量大,易开采 D.环境优美 9.不是依靠本区资源而发展了大型传统工业的工业区是() A.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 B.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C.英国中部工业区 D.俄罗斯的欧洲工业区 10.有关传统工业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以纺织、钢铁、机械等传统工业为主 B.20世纪90年代开始衰落 C.以丰富的煤、铁资源为基础 D.以大型工业企业为轴心的工业化区域 二、综合题 11.读五大湖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是______________市,是重要的 __________(矿产)产区。 (2)图中B是___________市,C是

18-19 第1章 第2节 区域发展阶段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 学习目标:1.了解区域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类型、发展总趋势。2.理解并掌握区域发展中各阶段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重点)3.分析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和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难点) [自主预习·探新知] 1.衡量区域发展的指标与发展趋势 (1)常用指标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 (2)综合性指标 如人文发展指数(HDI),就是通过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三项指标来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3)总体发展趋势 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与地理条件、发展水平、经济区位、历史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并且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2.区域发展阶段 (1)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①产业结构 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②经济特点:表现出典型的自给自足特征。 ③区域发展状态: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 (2)工业化阶段 ①产业结构 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②经济特点 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大为加强,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增长态势。 ③区域发展状态: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3)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①产业结构 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地超过第二产业。 ②经济特点 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商务网络逐步形成。 ③区域发展状态:处于较高水平的均衡状态。 正误判断 (1)人均收入高的地区即为发达地区。() (2)能源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合理开发利用能源是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3)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地区,区域开发方式粗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最为严重。() (4)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区域发展的工业化阶段。() (5)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主导力量是政策。() 【提示】(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人均国民收入只是其中一项,衡量区域发展水平需综合考虑。如中东一些以出口石油为主要收入的地区,虽然收入高,但经济基础薄弱,工业技术水平较低,因此不能看作是发达地区。 (2)√能源资源利用合理则区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得以统一协调发展。利用不合理则区域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环境恶化,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3)×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地区,区域开发方式粗放,开发手段落后,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但对生态环境破坏最严重的是工业化阶段。

2020学考复习必修三区域的含义及区域发展阶段(详解)

区域的基本含义及区域发展阶段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区域的含义 1.概念: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2.特征 (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有的区域界线是明确的,例如国界、省界;有的区域是模糊的,例如气候区、植被区等。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3)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划分: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知识点二区域空间结构 1.概念: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 3.分类: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 4.区域要素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面状;交通运输线路: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岛状。 知识点三区域产业结构 1.概念:指区域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2.不同区域的产业结构:(1)传统的农业区域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2)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小,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3)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 知识点四区域发展阶段 1.衡量标志 (1)常用指标:人均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2)综合指标:人文发展指数。 2.发展阶段: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知识点五 1.农业地区、工业地区、城市地区发展差异 2. 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地条件、矿产资源条件等区域发展条件的差异导致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①对农业生产类型和耕作方式的影响(土地利用方式、熟制、物产);②对民居建筑的影响(外观);③对地域联系方式和通达性的影响(交通运输);④对文化景观和文化行为的影响(风土人情、食物服饰、生活习惯、方言词汇、歌曲戏剧)等。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专题9.1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练习

专题9.1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热点考向预测] 考向一区域产业结构 (2015·成都二诊)下面是环渤海三省二市2010年产业结构表(下表)。据表回答1~2题。 1. A.城市职能B.交通运输条件 C.劳动力素质D.矿产资源条件 解析:选A。北京是我国政治、文化中心,第三产业必然发达,故城市职能决定其产业结构不同于其他省市。2.该地区的第二产业以钢铁和石油工业为主。其主导因素是( ) A.水陆交通便利B.矿产资源丰富 C.有大量廉价劳动力D.技术力量雄厚 解析:选B。环渤海区域铁矿、石油、煤炭等资源丰富,所以第二产业主要以钢铁和石油工业为主。 考向二区域发展阶段 (2015·山西考前质测)读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自然资源支撑模式图,完成3~4题。 3.影响产业结构由M阶段向N阶段演进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B.政策 C.人才D.市场 解析:选C。图中M是高精加工工业、N是知识密集产业,而知识密集产业的关键要素是人才。 4.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 )

A.纺织、煤炭、钢铁等传统工业部门消失 B.工业部门的种类日趋多元化 C.资源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渐降低 D.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不断攀升 解析:选B。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会不断出现新型的工业类型,同时原有的工业类型依然会存在,只是在产业中的比重会有所降低,则工业部门的种类日趋多元化。图中显示不同的经济时代都倚重资源条件,只是资源类型有所差异。到后工业经济时代,第三产业的比重较大,工业产值占GDP比重会有所降低。5.(2015·山东德州二模)读“成渝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图”和“美国东北部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成渝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中,与北部产业发展带相比,南部产业发展带的城市分布特点和优势分别是什么? (2)成渝经济开发区和美国东北部地区都具有发展工业优势,试分析共同的区位条件。 解析:(1)结合图例可看出,南部产业发展带的城市都沿长江分布。(2)两地矿产资源丰富;有大的河流流经而水源丰富、水运便利;两地都是人口稠密地区而市场广阔。 答案:(1)沿(长)江分布;水资源丰富,水运便利。 (2)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优质的水源;便利的水运;广阔的市场。 [课时规范训练] 一、选择题 读我国西北某地区新垦区位置图,回答第1题。

区域发展阶段练习题

区域发展阶段练习题 1.下图是“某城市处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示意图”,其中表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的是() 2.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农业社会的自然基础有() ①平坦的地形②丰富的矿产资源③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④肥沃的土壤⑤适宜的温度⑥充足的日照⑦便利的水陆交通⑧便利的河水灌溉 A.①②④⑤⑥⑧B.①④⑤⑥⑧C.①④⑤⑥⑦⑧D.①②③⑤⑥⑧ 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重新分配。回答3~4题。 3.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是() A.第一产业将逐渐增多B.第二产业先增后降 C.第三产业将稳步减少D.第二、三产业将稳步增加 4.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 A.第一产业比重较大B.第二产业比重较大 C.第三产业比重较大D.第一、二、三产业比重相当 高新技术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尤其是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回答5~6题。 5.下列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区的是() A.日本的九州B.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C.中国东北工业基地D.德国的鲁尔工业区 6.某一地区环境优美,交通便利,高等院校云集,则该地区应优先发展() A.资源密集型工业B.劳动密集型工业C.资金密集型工业D.技术密集型工业 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区域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读图完成7~8题。 7.有关图中从阶段Ⅰ到阶段Ⅲ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②图中城市人口比重增加,乡村人口比重减少③图示区域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④图中河流夏季流量减小,冬季流量增大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8.从阶段Ⅲ到阶段Ⅳ的发展过程中,影响图中农业生产空间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政策B.交通运输C.劳动力D.市场 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9~10题。 9.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 A.初期阶段B.中期阶段C.后期阶段D.逆城市化阶段 10.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读“下列国家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水平(按购买力评价法计算得出)统计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反映的城市化与人均GDP的关系是() A.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水平相互影响的程度不同 B.某阶段人均GDP水平与城市化水平呈负相关

《区域发展阶段》知识点剖析

《区域发展阶段》知识点剖析 探究点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 探究活动下表是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搜集的四个地区的经济数据,分析表中数据,思考下列各题。 (2)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是__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说“人均收入高的地区即为发达地区”,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答案(1)A、B属于发达地区。两地国内生产总值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高,第二、三产业比重较高。 (2)D 第一产业的比重较大,第三产业的比重较小,国内生产总值低 (3)不正确。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人均国民收入只是其中一项,衡量区域发展水平需综合考虑。如中东一些以出口石油为主要收入的地区,虽然收入高,但经济基础薄弱,工业技术水平较低,因此不能看作是发达地区。 反思归纳区域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 (1)常用指标

(2)为了全面地量度区域发展水平,人们设计了一些综合性的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HDI),就是通过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三项指标来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探究点二 区域发展的三个阶段 探究活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在美国建国初期,匹兹堡只是一个普通的毛皮贸易场所。尽管附近有优质大煤田,但几乎无工业可言。19世纪中叶,随着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崛起,尤其是宾夕法尼亚运河的开通和铁路的修建,通过五大湖和运河运进苏必利尔湖附近出产的铁矿石,匹兹堡才逐渐发展成为美国的钢铁工业中心。 材料二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1)结合材料分析匹兹堡成为美国钢铁工业中心的区位条件。 (2)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在工业化阶段,该地区的空间结构演化趋势是___________。 (3)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该区出现了人口大量外迁,试分析原因。 (4)经过综合治理,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产生了新的增长活力,成为目前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目前该区发展特点有哪些? 答案 (1)煤铁资源丰富,水源充足,水陆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开发较早。 (2)不平衡加速发展状态

(暑期一日一练)2020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1.2 区域发展阶段(2)教案 湘教版必修3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 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历史”这个案例,说明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明确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不断地协调人地关系,不断地探求本区域的新的增长点。并将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与我国东北工业基地进行比较,培养学生运用案例来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重点:区域发展中各阶段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 学时难点 难点:再生阶段的理解 教学活动 【讲授】活动一 【活动1】(教材第9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在美国地图上找出匹兹堡,说出它的地理位置特点。 匹兹堡位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区的东南部,阿巴拉契亚山脉的东北部,附近煤炭资源丰富,通过运河与五大湖相通,水陆交通便利。 2.匹兹堡附近拥有优质大煤田。但为什么直到19世纪中叶以后,匹兹堡才逐渐发展成为大型钢铁基地? 19世纪以前,由于区域发展水平低,开发规模小,丰富的煤炭资源得不到大规模开发,区域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随着东北部工业区的崛起,尤其是宾夕法尼亚运河的开通和铁路的修建,区域内部的积聚作用和对外联系加强,通过五大湖和运河运进苏必利尔湖附近出产的铁矿石,匹兹堡才发展为美国的钢铁工业中心。 3.在匹兹堡由毛皮贸易场所发展成为钢铁中心的过程中,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一部分劳动力由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转变为产业工人,或从事服务性行业;并随着区域内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很多居民由乡村人口变为城市人口。 【讲授】活动一 【活动1】(教材第9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在美国地图上找出匹兹堡,说出它的地理位置特点。 匹兹堡位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区的东南部,阿巴拉契亚山脉的东北部,附近煤炭资源丰富,通过运河与五大湖相通,水陆交通便利。 2.匹兹堡附近拥有优质大煤田。但为什么直到19世纪中叶以后,匹兹堡才逐渐发展成为大型钢铁基地? 19世纪以前,由于区域发展水平低,开发规模小,丰富的煤炭资源得不到大规模开发,区域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随着东北部工业区的崛起,尤其是宾夕法尼亚运河的开通和铁路的修建,区域内部的积聚作用和对外联系加强,通过五大湖和运河运进苏必利尔湖附近出产的铁矿石,匹兹堡才发展为美国的钢铁工业中心。 3.在匹兹堡由毛皮贸易场所发展成为钢铁中心的过程中,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一部分劳动力由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转变为产业工人,或从事服务性行业;并随着区域内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很多居民由乡村人口变为城市人口。 【讲授】活动二 【活动2】(教材第11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在美国地图上找出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和布法罗,分析它们的地理区位特点。 都位于五大湖工业区,水陆交通便利,煤铁资源丰富,水源充足,地形广阔平坦,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劳动力充足,市场广大。 2.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与初期阶段相比,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产业结构趋于复杂,在钢铁工业的基础上,又出现了机械、化学、纺织等工业部门。 空间结构的变化是工业化区域不断扩大,初期阶段发展起来的中心城市向周边不断扩展,形成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 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是区域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推进。 3.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在成长阶段出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成长阶段出现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严重和人地关系紧张等问题。 人口增多导致就业困难,区域生态环境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以及由于区域内资源短缺需要从外地输入大量资源导致加重交通运输压力。

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发展阶段》练习试卷.doc

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发展阶段》练习试卷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发展阶段》练习试卷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发展阶段》练习试卷 选择题 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有 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②人均国民收入③对外贸易总额 ④三大产业产值比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东北平原不能大规模发展水稻种植业的制约因素主要是 A.光照不足 B.热量不足 C.水分不足 D.劳力不足 2003年9月10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问题。据此回答小题。 【小题1】东北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失业人员众多。因此,今后要注意发展: A.特色农业 B.森林工业 C.第三产业 D.重工业 【小题2】东北原有工业体系的特点是A.综合性的完整的工业体系B.以重化学工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 C.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D.以知识密集型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小题3】东北原有工业体系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有悠久的农垦历史,有良好的农业基础 B.历史上是人口稠密的地区,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C.自然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地区组合好,工业接近原料.燃料地 D.河网密布,有十分便利的水运条件 甲.乙.丙是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地带中的省级行政区,图中分别反映了这三个省区的产业结构和三个产业就业人员比率。读下图回答小题。 【小题2】就乙省区而言,三个产业的劳动生产率: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B.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C.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D.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小题3】乙省区所在的经济地带,其特点有:A.水能资源丰富 B.我国粮棉油糖的重要产区 C.我国的海洋水产区都分布在这个地带 D.经济国际化程度最高 下列特点属于工业化发展阶段的是: A.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 B.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趋于高水平分的平衡 C.区域开放程度逐步提高 D.区域开放程度大幅度增强 产业比重与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搭配正确的是: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练习题-普通用卷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练习 题 一、单选题 1.产业比重与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搭配正确的是() A. 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仍以第二产业为主--高效益综合发展 阶段 B. 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工业化阶段 C. 高技术产业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D. 第一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传统农业为主的阶段 2.下列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搭配正确的是() A. 初期阶段——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 B. 成长阶段——产业由扩散走向集聚 C. 转型阶段——加工业和服务业大幅增加 D. 再生阶段——没有任何工业部门 3.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特点是( ) A. 区域的对外开放程度低 B. 出现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 C. 自给自足特征表现明显 D.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高 4.如图为尼日利亚、墨西哥、尼泊尔、日本等四国城市化水平变化图。读图,完成问 题。 就区域发展阶段而言,目前() A. 甲国正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B. 乙国多数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C. 丙国出现一些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 D. 丁国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是高科技

5.读表,关于“长三角”的叙述,正确的是() “长三角”与全国部分经济资料(2018年数据) 三次产业结构比重(%) 地区GDP总值(亿元)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长三角”46672 3.4 54.4 42.2 全国249583 11.3 48.6 40.1 A. “长三角”的GDP约占全国的10% B. “长三角”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 C. “长三角”第二产业比重最大 D. “长三角”应降低第三产业的比重 6.下图是某城市处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示意图,其中表示其发展水平处在初期阶段的是 A. B. C. D. 7.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特点是 A. 区域的对外开放程度低 B. 出现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 C. 自给自足特征表现明显 D.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高 8.在再生阶段,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是( ) A. 农业 B. 工业 C. 科技 D. 旅游 9.区域经济整体呈现衰败、萎缩状态,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社会问题突出的发展阶 段是( )。 A. 初期阶段 B. 成长阶段 C. 转型阶段 D. 再生阶段 10.某区域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说明其处于区域发 展的() A. 初期阶段 B. 成长阶段 C. 转型阶段 D. 再生阶段 11.下列关于传统农业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工业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B. 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大

区域发展阶段及特点

区域发展有哪三个阶段?分别有什么特点? 区域的发展在高中地理必修3中以阅读的形式给出的,然而在一些资料上出现了相关知识这里整理了一点常考内容。 从时间上,呈阶段式递进;从空间上,有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过程。区域发展指一般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为主要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1、初期阶段: 概念:区域早期发育阶段。 特点: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对资源的开发;区域空间结构比较简单,城镇很少,此外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工业化起步时缘于本阶段的剩余劳动力和剩余产品。 人地关系: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比较微弱,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2、成长阶段 概念:区域的中期发展和成熟阶段。 特点:人类开发资源的能力大大提高,并伴有盲目性、掠夺性、破坏性的开采;工业和城市迅速扩张;区域内部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人地关系:人地关系趋于紧张,人地步协调表现的比较明显。 主要问题:资源面临枯竭;发展空间受到制约;环境污染加重,环境受到明显破坏 3、转型阶段

概念:区域整体发展呈现萎缩阶段。 特点: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提高等 表现: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效益降低,导致区域经济整体萎缩,并带来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问题。由于区域经济结构还未进行调整,污染进一步加剧。 4、再生阶段: 特点:通过采取措施,区域产生了新的增长活力。 区域发展措施:寻找新的发展空间,调整区域的产业结构,大力治理污染,改善地区的投资环境。 人地关系: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 三分法: 初级阶段 在区域发展初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较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微弱,区域内部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在这个阶段,区域内往往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 成长阶段 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呈现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产业又集聚走向扩散。在这一阶段,人地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转型阶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