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比较教育

比较教育

比较教育
比较教育

00 绪论

一,选择题

1. 第一次提出比较教育概念的教育家是---------------

2. 奠定朱利安作为比较教育学之父的著作是------------

3. 法国教育家朱利安第一次明确提出比较教育这一概念的书是------------

4. 教育史上明确提出“比较教育”这一概念,被称为“比较教育之父”的是---------

5. “校外的事情甚至比校内的事情更重要,校外的事情制约并且说明校内的事情”观点的是---------

6比较教育学家康德尔的国别是------------

7.美国著名比较教育学家康德尔于1933年发表了------------

8.“比较教育是一种历史的教育,是教育史研究从过去到现在的继续。”持此观点的教育家是-----------

9.运用历史学的方法,着重对决定教育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的比较教育学家除施奈德、汉斯以外,还有----------

10. 汉斯用的研究方法:----------

11. 汉斯代表作:-------------

12. 诺亚与埃克斯坦的代表作:--------------

13.从范围上来说,学前比较教育学科研究---------

14. 学前比较教育的三个特征:-----------

15. 比较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涉及到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内容,这说明比较教育有-----------

16. “从认识别人而得到的自我认识,是比较教育所能提供的最有价值的教育。

”这是-----------的观点。

17. 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综合的、纵横交错的研究是---------

18. 把各个国家的同一类教育问题并列在一起进行研究,就这一类问题从比较中找出各国的不同特点和共同趋势的研究方法是--------

19. 为了研究瑞吉欧教育模式,研究者到意大利采用瑞吉欧模式的幼儿园去工作,参加该幼儿园的一切活动,这种研究法叫------------

20.研究人员用书面或通信的形式收集材料、设计表格、统计分析的一种方法,称为--------- 21. 通过分析重要的学前教育的文献、文件资料来了解外国学前教育情况的一种方法,称为-------------

22. 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的比较,或者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和地区的学前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的交叉比较,称为--------------

23.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的某个或几个学前教育问题甚至整个学前教育体系所进行的比较研究,称 -------------

24.古希腊历史学家-------- 在其《波斯国王塞勒斯传》一书中,对波斯和希腊教育进行了观察和比较。

25. “比较教育是外国教育史向现在的延伸。”持这种观点的教育家是-------------

26. 从研究时间上看,学前比较教育学的研究中心是----------

27. “比较教育是一种历史的教育,是教育史研究从过去到现在的继续。”这是----------观点.

28. 学前比较教育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29. 作为一门学科,比较教育的形成开始于-----------

30. 首次在大学里开设比较教育课程的国家是-------------

31. 汉斯运用的研究方法是-----------

32. 对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的学前教育制度和学前教育实践进行比较研究的,称为-----------

33. 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的某个方面进行个别的、深入的、剖面的研究,称为------------

34. 研究人员实地参观访问研究对象,从而获得第一手资料的方法,称为-----------

35. 对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作全面的综合比较研究,称为----------- 二,名词解释。

1,朱利安(P2):法国教育家,1817年出版《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首次提出比较教育这一概念。被称为“比较教育之父”。他建议组织一个国际教育协会以问卷方式向各国收集资料,以此提出教育改革建议等。其目的在于借鉴国外教育经验为本国服务。他将比较教育定位于实证性科学。

康德尔(P4):美国著名比较教育学家。代表作:1933年《比较教育》,比较教育开始跻身于大学的学术探索领域。基本主张是“比较教育是一种历史的教育,是教育史研究从过去到现在的继续。

2,学前比较教育(P13):是比较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以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当代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揭示学前教育发展的共同规律和发展趋势,以改进本国学前教育。

3,区域研究(P21):以国家或地区为单位,对学前教育的制度和实践进行研究。按研究内涵的大小,分为整体研究和局部研究。

4,整体研究(P21):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综合的、纵横交错的研究。既包括学前教育的制度、教学活动、教学方法、师资培训等教育现状,又追溯历史根源,展望发展前景。

5,局部研究(P21):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的某个方面进行个别的、深入的、剖面的研究。如对日本幼儿园教学大纲的研究。

6,问题研究(P22):对两个或以上国家或地区的学前教育制度和学前教育实践进行比较研究。按比较内容分为专题比较和总体比较。

7,专题比(P22)把各个国家的同一类教育问题并列在一起进行研究,就这一类问题从比较中找出各国的不同特点和共同趋势。如中、日、美三国幼儿教育的比较研究。比较研究一半从专题研究开始。

8,总体比较(P22:对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作全面的比较研究,揭示各国学前教育制度和实践的总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判明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如政治;探索近期和远期的发展趋势。

三,简答题: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目的、对象与方法。(P13-14,P23-24)

1)研究目的:借鉴他国学前教育经验,改进本国学前教育实践;另一方面向外国介绍本国学前教育成就经验,加强国际文化交流。

2)研究对象:从研究领域(范围)来说,涉及学前教育的整个领域。从时间来说,以当代教育为中心。研究深度上,进一步分析各国学前教育的本质。

3)研究方法:调查法(参观访问法、现场研究法、问卷法);文献法;比较法(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分析法。

2,学前比较教育研究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学前比较教育学的方法论础。

)P19-21)

1)以系统的、整体的观点全面考察学前教育,而非孤立的、片面的观点研究和分析问题。研究学前教育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的相互关系;学前教育自身也是由多方面因素

构成的一个综合体,研究时必须全面、充分考虑其关系。

2)以动态、发展的观点考察学前教育,而非静止、凝固不变的观点研究分析问题。研究必须适当追溯历史,搞清学前教育的来龙去脉;同时高瞻远瞩,展望学前教育发展趋势。

3)用实践标准检验学前教育理论,而非主观想象来分析判读问题。实践原则:一是收集真实可靠的资料,科学分析;二是研究后得出的经验、规律等必须回到实践中检验。外国的新的学前教育制度理论并不一定好而合理。只有实践证明有良好效果的东西,才是正确的东西。

四,论述题。学前比较教育的主要研究方法(P22-24)

A.调查法。

参观访问法:研究人员实地参观访问研究对象,获得第一手资料。

现场研究法:研究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的一个成员,深入其境,长期观察研究。

问卷法:研究人员用书面或通信形式收集资料、设计表格、统计分析。

a)文献法:通过分析重要的学前教育文件来了解外国学前教育情况。要注意材料的客观性(真实可靠)、代表性(选择典型)和充足性(丰富多彩)。

b)比较法。纵向比较、横向比较

c)分析法。最具理性色彩,通过因素分析、质量分析、数量统计对材料分析,由表及里,从而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包括定量和定性分析。

01 英国

一,选择题

1. 1816年,在新拉纳克创办幼儿学校的是欧文. 英国第一个创办幼儿学校的人是----

2. 对英国的幼儿学校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是-----

3. 1913年,--------在英国创立保育学校

4. 在英国,正式将保育学校纳入国民教育制度中的法律文件是----------

5. 《关于幼儿学校以及保育学校的报告》又称----------

6. 20世纪60年代后期非常重视幼小衔接问题,特别关注5岁以下儿童教育的文件是------------

7. 在英国,下列由教育部门举办的学前教育机构是( )

A.日托中心

B.游戏小组

C.幼儿班

D.亲子小组

8 在英国,下列由私人或团体举办的学前教育机构是()

A.社区中心婴儿室

B.日托中心

C.幼儿学校

D.儿童保育中心

9. 在英国保育学校的成人和儿童的比率是------------

10.在英国的日间托儿所中对于年纪大一些的孩子来说,成人和儿童比例为----------

11. 英国多数想成为托儿所保姆的人都必须参加----------

12.英国家庭开端计划的创立人是--------------

13. 英国的幼儿教育通常指------------

14.在英国,幼儿教育和学前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学前教育通常指--------------

15. 在英国,儿童看护的一种最古老的形式是------------

16. 1820年在伦敦创办幼儿学校的人是-----------

17. 1995年,英国教育和就业大臣谢泼德公布了一项耗资7.3亿英镑的----------

二,名词解释

1.《费舍法案》:1918年,英国国会通过,正式将保育学校纳入国民教育制度中。把保育学校的设立和援助工作全部委托给地方教育当局,规定除伙食费和医疗费外,对保育学校学生实行免费入学,并对13所政府承认的保育学校实行国库补助。

2. 《哈多报告》:即《关于幼儿学校以及保育学校的报告》,这是推动英国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文献。提倡设立麦克米伦式的保育学校、幼儿学校和幼儿部附设的保育班,主张对7岁以下的幼儿实行一贯教育,成立以7岁以下幼儿为对象的独立的幼儿学校。

3. 《普洛登报告书》20世纪60年代后期,英国,该报告非常重视幼小衔接问题,特别关注5岁以下儿童教育。

4.《教育白皮书》 1972年,英国教育科学大臣撒切尔发表,提出要扩大学前幼儿教育。

要在10年内实现幼儿教育全部免费,并扩大5岁以下幼儿教育。

5. 幼儿凭证计划 1995年,英国教育和就业大臣谢泼德公布了一项耗资为7.3亿英镑的计划,规定发给家长1100英镑的凭证以支付幼儿教育费用,使全国每个愿进学前教育机构的、年龄在4岁以上的儿童都能接受3个月的、高品质的学前教育。家长可以自由选择公立、私立或民办的学校。其局限性为不能帮助4岁以下儿童。

三,简答题

1. 英国学前教育机构的主要举办机构和类型。(P29)

(1)社会福利部门举办:托儿所、日托中心、社区中心婴儿室。

(2)教育部门举办:托儿所、幼儿学校、幼儿班、小学附设托儿所。

(3)卫生保健部门举办:日托中心、游戏小组。

(4)私人或团体举办:托儿所、幼儿学校、教会托儿所、游戏小组、亲子小组、儿童保育中心。

2. 英国学前教育课程概况评述(P32-33)

(1)英国大多数儿童教育家都把《早年课程分类》作为教育实践的指导。

(2)课程目标是:为全体儿童提供能发挥他们最大潜能的环境,培养语言能力、独立性及社会技能,发展幼儿聆听、观察、讨论、实验的能力等。

(3)英国课程一向以自由著称,课程有各地方教育当局及学习自行确定,并无全国统一的课程与教材。

(4)5-7岁的学生有三门核心课程:英语、数学、科学

(5)5岁以下的学习内容有英语与文学、数学、科学、美育与创造等。教学形式都以小组教育和个别教育为主。

3. 简述英国学前教师的培养。(P33-35)

4.英国学前家长参与与家长教育的主要做法和经验(P35-37)

02法国

一,选择题

1.1770年,法国新教派牧师奥柏林创立-----

2.-------------创办了法国第一所日间看护中心

3. ----------------是法国“母育学校”的先驱

4. 法国政府发布政令,将各种教育机构的名称统一为“母育学校”的时间是------------

5. 19世纪中叶,福禄贝尔方法传入法国,这主要归功于----------

6.19世纪中叶,法国倡导并推行福禄倍尔幼儿园运动的领导人是--------------

7. 法国学前教育的幼教机构除承担教育、保育功能外,还承担--------------

8 幼教机构承担教育、保育、诊断和治疗,并把社会、卫生和心理三者综合起来的国家是

-----------

9.母育学校中的“适应班”不.招收( )

A.生理有障碍的儿童

B.发展中暂时遇到困难的儿童

C.智力超常的儿童

D.与他人关系上表现困难的儿童

10. 法国母育学校的第一目标是使儿童接受学校教育

11. 法国母育学校的第三目标是使儿童进行学习和练习

12.法国母育学校的活动:体育活动、艺术与审美活动、科学技术活动和-------------

13. 1990年前,培养法国母育学校教师的机构是------------

14. 把学前教育师资和小学师资培养统一起来的国家是--------------

15. 凯果玛具体领导了19世纪80年代法国学前教育机构的改革,促使政府将日间看护中心改造成为母育学校

16. 法国母育学校与小学幼儿班招收的儿童年龄为--------------

17. 1835年,《关于在各县设立初等教育的特别视学官的规定》,是法国政府正式管理学前教育机构的开端。

18. 1836年,布雷文件,标志法国日间看护中心性质由面向平民的慈善救济事业转向面向全体的国民教育事业。

19. 1844年,-----------设立第一所婴儿日间看护中心。

20. 郎之万——瓦隆教育改革计划。首次提出“教育民主化”,被称为一个真正“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改革计划。

21. 1975年《阿比改革法》、1989年《教育方针法》、1990年《教育法案实施条例》中都提出要加强幼小衔接工作。

二,名词解释

1. ▲编织学校1770年,法国奥柏林创立。照顾和教育4~7岁的学前儿童。训练课程有:编织、缝纫、阅读、书法、唱歌、背诵、算术、辨色、自然史、圣经等

2. 凯果玛(P45)是法国“母育学校”的先驱,领导了19世纪80年代法国学前教育机构改革,促使政府将日间看护中心改造为母育学校,并将其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3. 母育学校(P45-46)1881年,法国政府发布政令,将各种教育机构统一为“母育学校”。以“母性养护及早期教育为宗旨”,对全体儿童进行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招收2-6岁儿童,根据年龄发展阶段编班。保育内容包括:道德教育的初步原理、语言训练等。教学方法强调利用实物。

三,简答题

1. 法国近代学期教育制度的建立 =1881年政令在法国学前教育史上的重要意义(P46)2.法国母育学校课程的具体目标与内容。(P51)

3.翻过学前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改革趋势(P57-58)

03 德国

一,选择题

1.在德国最早且最负盛名的是侯爵夫人巴乌利美开设的---------

2. 德国最早且最负盛名的学前教育机构是--------------

3. 费利托娜发起了--------------

4.19世纪20年代中期至40年代末,德国也出现了幼儿学校运动,其代表人物----------

5. 20世纪在英国幼儿学校的影响下,德国的弗利托娜开办了--------------

6. 将学前教育机构命名为幼儿园的人物是---------

7.对战后联邦德国学前教育产生重要影响的文件是-------------

8.德国政府于1924年出台了规定儿童受教育的权利以及家庭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优先地位的-------------

9.德国主要的学前机构形式包括传统幼儿园、幼儿俱乐部或游戏所、儿童店和--------------

10.所有学前教育机构根据家庭收入的多少来收费的国家是----------

11. 运用所编的程序或练习材料,使儿童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促进学前儿童的智力发展。以此为目的的理论属于-----------

12. 在德国,功能论的代表人物是-----------

13. 在德国学前课程理论中,认为教学应围绕儿童的生活来进行,目的在于培养儿童应付生活能力的理论称为-----------

14. 德国,为了幼小儿童处于困难境地的家庭设立的免费援助项目是--------------

15. 德国,有一种用以帮助家庭,使其在遇到困难时能自助和自组织的家庭教育项目:----------

16. 德国出现的以婴儿和学步为对象的援助项目是----------

17. 在德国学前课程理论中,旨在以学科本身固有的结构为基础,来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促进儿童智力发展的理论为------------

18. 1819年,----------设立柏林最早常设的托儿所。

19. 福禄贝尔教学方法中的“-----------”至今仍是德国幼儿教育的重要方式。

20. 德国私立幼儿园在数量上远远超过公立幼儿园,容纳了近--------的适龄儿童。

21. --------------仍然是德国幼儿园教育的主要特征。

二、名词解释:

1.▲巴乌利美保育所(P59-60)

2.▲福禄贝尔幼儿园(P61)

3.▲1924《青少年福利法》(P62)

4. ▲1970《教育结构计划》:1970年,德国教育委员会提出《教育结构计划》,是全国教育制度改革方案,将整个教育体系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三个领域。3-4儿童纳入初等教育,5-6岁纳入义务教育。学前教育成为整个教育系统中初等教育的一部分。

5. 情景教育论(P70-71)

三,简答题

1,近代德国学前教育发展的三个时期。(P59-61)

2,德国近代学前教育政策特点(P59-61)

3,德国学前教育机构的主要类型(P66)

4. 德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及其特点(P68)

5.德国学前教育教师培训制度述评。(P73-74)

6.德国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援助项目述评。(P75-77)

四,论述题

1.★德国学前教育课程发展的理论述评。

2.当代德国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及特点(P77-79)

04美国

一,选择题

1.1825年,美国印地安纳州设立幼儿学校是------------

2. 美国最早的幼儿园运用的教学语言是-------

3.1855年,舒尔兹在威斯康星创立了美国最早的-----------

4.1855年创立了美国最早的幼儿园的是--------------

5. 美国最早的学前儿童教育机构的创办者是------------

6. 美国幼儿园的真正奠基人是--------------

7. 伊丽莎白·皮博特创办了美国第一所---------

8.美国第一所幼儿师范学校创办于-----------

9. 希尔领导了20世纪30—40年代美国学前教育的---------------

10. 20世纪30—40年代在美国开展的进步主义幼儿园运动的杰出领导人是-------------

11. 美国第一所公立常设保育学校设立于----------

12.1965年秋,美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

13. 1965年在美国批准先行计划,建立多个项目与中心,为儿童提供服务的是-------------

14. 美国学前教育机构的主要类型是-------------

15. 发端于1962年密歇根州的佩里学前教育研究计划的美国学前教育课程模式是------------ 16.在美国有一种被其它人误认为是“就让孩子玩”的幼儿教育模式,这种模式是-----------

17. 1966年由伯赖特和恩格尔曼创立的,在美国早期较有影响的学前课程模式是----------

18. 依据加德纳和费尔德曼的多元智力理论设计的美国学前教育课程模式是---------------

19. 零点计划课程的理论依据是---------------

20.1984年全美幼儿教育协会颁布了作为评定幼儿教育机构教育质量依据的------------ 21. 美国许多州规定第一次得到的教师资格证书是过渡性,期限5—10年不等,在此期限内,教师必须继续接受在职教育,取得-------------

22. 伊丽莎白·皮博特创办了美国第一所--------------

23. 美国第一所保育学校的创办时间是-----------

24. 继承了进步主义教育传统,也受到来自分析心理学很大影响的美国学前教育课程模式是--------------

25. 1889年,肖夫人资助并领导了免费幼儿园运动。

26. 1873年,圣路易安斯市出现美国第一所公立幼儿园。

27. 公立幼儿园运动后,幼儿园不再是民间慈善护理机构,而成为整个公立教育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名词解释:

1.▲先行计划是美国政府为实现幼儿教育机会均等的目标而实行的一项重要计划。1965 年秋实施。至少以90%以上的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家庭的3-5岁儿童为对象。“先行计划”目标:帮助儿童及其家庭发展社会有责任的态度,鼓励帮助穷人;增进儿童和家庭的自尊和尊严等7条。这一计划的实施大大促进美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对欧美许多国家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三、简答题

1. ■先行计划在美国早期儿童教育中占非常重要地位的原因。(P88)

2.■美国学前教育的课程模式。(P91-95)

3.■发展适宜性课程模式述评。(P92-93)

4. ■美国幼儿教育标准化运动述评。(P100-102)

5.美国幼儿教师培训制度评述。(P96-97)

四,论述题:

1. 美国学前儿童教育的特点和经验(P97-98)

2.美国早期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05俄罗斯

一,选择题

1. 俄国第一所幼儿园出现于-------------

2.1869年在彼得堡发行了俄国最早的学前教育刊物---------------

3. 俄国最早的学前师资培训机构是-----------

4. 提出教育民族性原则,对俄国幼教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教育家是-------------

5.1900年,在莫斯科开办了第一所以聋哑儿童为对象的-------------

6.1938年,苏联制定了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将幼儿园工作的任务、内容和方式等具体化的文件----------

7. 1959年以后成为苏联学前教育机构中的主要类型的是--------------

8. 1962年苏联公布了世界上第一个综合婴幼儿教育的------------

9.苏联第二次学前教育改革开始于-------------

10. 苏联第三次学前教育改革的标志是公布了--------------

11. 苏联的第三次学前教育改革强调------------

12. 1989年出台的确定苏联幼儿园改革基本原则的文件是------------

13. 苏联学前教育机构类型不.包括( )

A.特殊幼儿园

B.托儿所幼儿园

C.托儿所

D.家庭学校

14.苏联最广泛的学前教育机构类型是-----------

15. 1984年后苏联出现了招收学前和学龄儿童的-------------

16.在苏联的幼儿园教育实践中,主要的教学模式是---------

17.俄罗斯出台教育领域的根本大法《教育法》的时间是---------

18. 俄国第一所教养院和产科医院的所在地是-------------

19. 1918年,彼得堡,世界上第一所国立学前教育专业高等学府-----------

20. 1944年,《幼儿园规则》,表明苏联学前教育制度基本确立,苏联特色学前教育制度基本形成。

21. 苏联学前教育机构类型:托儿所托儿所幼儿园特殊幼儿园学校幼儿园

22. 根据《学前教育构想草案》和《联邦教育法》的有关规定,俄罗斯学前教育进行了艰难的改革。

23. 俄罗斯师范教育机构:中等师范学校、师范专科学校、师范学校、师范学院和师范大学。

24. 公共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统一是俄罗斯学前教育的重要原则。

25. 俄罗斯有个“知识”协会,其使命帮助家长加深对教育学的理解。

26. 乌索娃,有组织的作业教学,20世纪50年代被正式引入幼儿园。

二,名词解释:

1. 学前教育构想(P107-108)

2.▲教学—训导型模式(P109-110)

三,简答题.

1. 苏联学前教育特色及其利弊(P109-110)

2.俄罗斯学前教育的工作目标和管理模式。(P111-112)

3.俄罗斯1994年学前教育国家标准评述。(P113-115)

4.俄罗斯促进幼小衔接的具体措施(P116-117)

5.简述俄罗斯学前教育的主要特点。(P120)

四,论述题

1. ★俄罗斯学前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

06 日本

一,选择题

1. 日本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产生于----------

2. 1876年日本第一所幼儿园创立于-------------

3.1876年,日本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名为-------------

4. 日本第一所公立托儿所的所在地在------------

5. 宣称儿童是一个有独立意志、独立人格的独立体,不应由成人随意摆布的是日本教育家---------

6. 在日本,提倡“律动游戏”和“表演游戏”的教育家是---------

7. 日本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幼儿教育方面的法令是-------------

8.1926年,文部省正式制定了日本学前教育史上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独立的法令是------- 9.1949年日本公布法令将幼儿园的保姆改称为---------

10. 日本实行第一次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的时间是-------

11. 日本的第一次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的目的是提高5岁儿童的入园率

12. 1964年,日本旨在提高5岁幼儿入园率达到60%的是第一次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13.日本于1990年颁布了将幼儿园教育内容改为“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表现”五个领域的------------

14. 日本于1990年实施的明确将人际关系、环境和表现列入幼儿园教育内容的文件是-----------

15. 日本第三次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开始于-----------

16. 日本的第一间托儿所的创办人是-------

17. 日本的第一次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又称-------------

18. 日本第二次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旨在提高4-5岁幼儿入园率达到100%

19. 二战以前,日本的教育行政是极端的中央集权制

20. 日本规定在全国的都道县府或指定城市设有“儿童指导所”的文件是《儿童福利法》

21. 1872年,《学制》,是日本近代学校制度发端,标志日本教育进入新时期,日本近代教育史第一次改革。

22. 1890年,日本第一间托儿所在新泻成立。

23. 1948年,厚生省《儿童福利法实行令》《儿童福利法实施规则》,称保育所得保教人员“保姆”。

24. 1949年,文部省《教谕许可法》《教谕许可法施行令》,将幼儿园保姆改称为“教谕”和“助教谕”。

25. 1972年,第二次幼儿园振兴计划,又称十年计划。

26. 战后日本教育行政实行地方分权制。

27. 一些有关“鬼”的游戏主题也是日本幼儿园游戏的一大特色。

二.名词解释:

1. ▲学校教育法(日本)(P130)

2. 《幼儿园教育大纲》(P139-142)

3. 日本第一次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P135)

4.日本第二次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P135-136)

5.日本第三次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P142-143)

三,简答题:

1. 战后日本幼儿园迅速复兴的原因。

(1)法律、法规的保证。公布战后最重要教育立法:《教育基本法》、《学校教育法》等,奠定了学前教育普及发展的基础。

(2)经济上的保障。如:《生活保护法》规定保育所费用由国库负担80%,由府县负担10%.

(3) 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大大增加。人口急增,婴儿出生率大幅提高,客观上促进学前教育普及和发展。

2.日本教育行政管理和学前教育机构(P137-138)

3.简述日本《幼儿园教育大纲》规定的幼儿教育目标。(P140)

4. 日本学前教师培养的经验与特点(P145-146)

5,日本学前教育面临的问题及改革趋势。(P143-148)

四、论述题★

1. 论述日本幼儿教育改革动向及其对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启示。(P143-148)

教育学概论复习总结

制校与学教育、学? 1.我国近代系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癸卯学制双轨学制主要是在欧洲产生并发展的2. “教育不应再限制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非制度化的教育理3.想。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学校的产生4. 义务教育依据“法律规定”,具有普及性、免费性、强迫性。5.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6.制度化教育7.制度化教育指向形成系统的各级各类学校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中8.1903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年的癸卯学制终身教“年,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确定了9.1972”思想,并提出了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育教育系统不仅包括学校教育,也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10. 11.简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 学校教育:教育目的明确,教育组织机构完善,有专门的教育场所,教育设备、图书资料、场地等较为完备。 家庭教育:教育内容生活化,教育方式情感化,教育时间的持久性,教育作用的显着性。社会教育:教育影响的多样化,对象和场景的开放性。 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12. 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经济基础:生产工具的改进、手工业与农业逐渐分离、产生了商品生产、推动了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化。奴隶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奴隶创造大量社会财富,经济基础雄厚、提供接受教育的物质条件。生产力的发展使脑力可以脱离体力劳动,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教育作为一种精神活动,只有社会生产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时,才会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脱离生产专门学习的学生。

2.文字的出现时学校产生的文化基础:早期文字是记载文化知识的唯一工具,文字是教学必不可活少的工具。早期文字复杂,使得学习文字比较艰难耗时,必须有专人教授,专心致志才能完成。文字本身包含了各种社会知识,使建立专门的教育机构基友了极大社会意义。 3.统治阶级巩固政权的需要是学校产生的社会政治基础:国家发展,阶级对立更加突出,奴隶主阶级为了加强控制,需要建立专门传授文化知识的机构,培养为他们服务的各种人才,锅里国家事务, 学校是在奴隶社会出现的,它的产生是人类物质生产不断扩大、生产力不断提高的结果。 13.简述我国现代学制形成的基本历程。 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和关系。 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在自强求富的目的下,在全国办起了新式学堂,外国语、军事、科学技术学堂。这是西方学校教育制度在中国实施的先声,为中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认识到了建立新学制、改革封建教育制度的重要性。1902年清政府颁布《情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这是我国教育史第一个较完整学制,但未能实施。1904年,又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完整且棺椁实行,这宣告了中国现代学制的正式形成。这两种学制以日本学制为蓝本,中体西用思想,它们是中国第一次全面 引进西方教育制度,它们在中国现代教育制度的简历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14.简述现代教育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1.进一步完善终身教育 2.义务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展,年限不断延长。 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向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 社会、人、教育 1.社会要素的主要内容有社会生产力、文化传统、政治经济制度。 2.制约教育的社会因素有社会生产力、文化传统、政治经济制度

第一章 比较教育学的意义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比较教育学的意义和研究方法 第一节比较教育学的意义 一、比较教育学的概念 各国比较教育学家的概念: 法国教育家朱利安(比较教育之父) 美国比较教育教育学家康德尔 英国比较教育学家汉斯 日本比较教育学家冲原丰 苏联比较教育研究者索科洛娃 (一)研究目的 主要目的:借鉴外国教育经验,改进本国的教学实践。 (二)研究对象 1.领域:教育的各个领域,研究重点是各国的教育制度和基本的教育本体; 2.时间:当代教育,由借鉴的目的所决定,与纵向研究的教育史的区别在于, 比较教育是其横向研究; 3.空间:世界各国,过去以国家为单位,现在以国家为中心的国民教育制度的 研究。 以特定时空范围的教育制度和教育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使得比较教育学有别于教育学的其他分支学科,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以上为研究的广度,该学科还存在研究的深度的问题,不仅要研究教育经验,还要研究教育规律和本质,以体现其理论价值。 (三)研究方法 主要方法:比较法(详见第二节) (四)学科的基本性质 教育学的分支学科(中间科学之争) 研究对象:教育制度和教育问题; 研究任务:总结教育经验,解释教育规律,探索教育发展趋势; 研究目的:改进本国或本地区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实践。 概念:比较教育学是以比较法为主要方法,研究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揭示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探索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的一门教育学科。 理论科学(理论):寻找教育发展的规律; 应用科学(实践):为教育改革做借鉴。 (五)比较教育学科领域的分化 根据全世界各地的研究报告,比较教育学科已分化为比较研究、外国教育、国际教育和发展教育四个领域。 比较研究分为比较教育学和教育内部分析和文化内部分析。比较教育学指各国教学和课堂教学过程研究。教育内部和文化内部分析,如比较在两个或更多国家、地区甚至

最新《比较教育学》练习题库及答案(DOC)

《比较教育学》练习题库及答案本科 一、填空题 1.比较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分因素分析时代、借鉴时代、社会科学方法时代几个发展阶段。 2.比较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是联系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本体性原则。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主要有建立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重视普及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 4. 贝雷迪的“比较四步法”包括_描述__、解释、_并列__、比较四个阶段。 5. 比较教育研究常用的方法有_调查法_、_分析法__、比较法、_文献法__。 6. 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提出的面向21世纪的教育目标是:广阔的胸怀、强健的身体和丰富的创造力;自由、自律和 公共的精神;世界中的日本人 7. 1974年3月,日本国会通过了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两部法律,这是规范日本战后教育形态的根本性大法。 8. 法国的“郎之万-瓦隆计划”首次提出了教育民主化的思想和以儿童为中心的改革。 9. 法国的大学分阶段组织教学,第一阶段是基础课,两年,授予_大学普通学习文凭__文凭;第二阶段是专门化,两 年,第一年授予_学士_学位,第二年即本科毕业,授予的学位称_硕士_。 10. 法国的高等教育主要与三类机构实施,分别是大学、大学校和短期高等教育机构。 11. 法国的初中学制4年,分为方向指导阶段;观察阶段。 12._职业技术教育__被视为德国教育的“第二根支柱”。 13. 在德国,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前都经过入学成熟检查,这是一种体格健康和心智发展的检查,经检查被认为明显不合格者将被录取入学校附设幼儿园。 14. 在实施《俄罗斯联邦高等教育多层次结构暂行条例》的过程中,高等教育的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革。高等教育将包括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不完全高等教育、第二层次为基础高等教育、第三层次为专业(或完全)高等教育、第四层次为研究生教育。 15. 目前,承担俄罗斯师范教育的教育机构有三类,分别是综合大学教育系、师范学院或师范大学、中等师范学校。 16. _《1944年教育法》或《巴特勒法案》__的颁布为战后英国教育发展提供了一个总的法律框架,英国自此确立了由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个相互衔接的阶段组成的现代公共教育体系。 17. 英国私立性质的独立学校系统包括:私立幼儿园;预备学校和公学 18. 英国大学由古典大学、近代大学、城市大学、新大学这几种类型的学校组成。 19.美国高等教育基本上是围绕着教学;科研;服务三大任务进行的。 20. 学区是美国管理学校的最基本的教育行政单位,它又包括_基层学区__和_中间学区两种。 二、单项选择: 1.贝雷迪认为,真正的比较研究开始于( C ) A.描述 B.解释 C.并列 D.比较 2.属于“社会科学方法时代”的代表人物是( C )

教师资格证备考练习题一:教育学概述

2016教师资格证备考练习题一:教育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 从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历程来看,教育学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或者说教育学发展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 A.科学化问题 B.实践化问题 C.规范化问题 D.艺术化问题 2. 根据经验科学的标准,科学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 ) A.描述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 B.揭示教育规律,确立教育理想 C.揭示教育规律,规范教育行为 D.研究教育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3. 在教育学史上,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着作的是( ) A.《教育论》 B.《教育漫话》 C.《普通教育学》 D.《大教学论》 4. 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着作是( ) A.《论语》 B.《孟子》 C.《中庸》 D.《学记》 5. 西方最早的教育着作是( ) A.《理想国》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爱弥尔》 D.《大教学论》 6. 提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是( ) A.培根 B.卢梭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7. 引进中国的第一本全文翻译的《教育学》是( ) A.苏联凯洛夫的《教育学》 B.德国赫尔巴特的《教育学》

C.德国康德的《教育学》 D.日本立花铣三郎的《教育学》 8. 中国人自己编着的第一本《教育学》的作者是( ) A.杨贤江 B.罗振玉 C.王国维 D.孟宪承 9.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代表作是( ) A.《理想国》 B.《政治学》 C.《乌托邦》 D.《巨人传》 10. “教育学作为一种科学,是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前者说明教育的目的,后者说明教育的途径、手段与障碍。”这一论断出自( ) A.康德 B.洛克 C.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 11. 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着作是( )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爱弥儿》 12. 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讲授始于( ) A.赫尔巴特 B.康德 C.洛克 D.夸美纽斯 13. 最早对教育学科学化或者说对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起到重要作用的学科是( ) A.哲学 B.心理学 C.社会学 D.政治学 14. 赫尔巴特所代表的传统教育思想的核心可以概括为: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和( ) A.教师中心 B.学校中心 C.学生中心 D.活动中心 15. 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中心”,正确的是( )

盘点教育学概念-定义

盘点教育学概念 1.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作为社会一个子系统的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性,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的作用。 4.个人身心发展: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5.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或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人的质量规格所作的总体规定与要求。 6.所谓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7.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系统,它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8.义务教育是以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 9.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是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10.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学校的教育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维系下进行的。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 11.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12.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它规定了某一教育阶段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以后,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它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 13.课程计划是指导和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 14.学科课程标准即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纲领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

国际比较教育研究——美国部分

国际教育比较研究——美国部分 本文主要探究和回答以下问题: 美国的管理体制、教育体制、学制情况。中小学课程的标准由谁制定? 美国中小学现开设哪些课程? 美国中小学如何开发校本课程? 美国中小学课程是如何进行管理及质量评估的? (一)美国中小学整体概况 1. 管理体制: 每个州管理在本州围的教育,联邦政府指导政府的教育投入以及某些计划,总体来讲每个州自己做出决定。 美国的教育体制是地方分权制和公私并举制,联邦政府行使确定国家教育框架、协调和服务的功能,各州政府拥有对本州教育事业制定规划、组织实施、具体指导的权利。我们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确保每一个接受平等的教育 各个州教育的发展参差不齐。至于经费投入,学校的教育经费各州不一,经费主要来自财产税。 美国中小教育经费大部分来自于各地方学区,因此美国中小学教育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学区为单位建立起来的。美国由地方控制和管理的教育体制,可以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各地按照其具体情况,建设具有本地特色的教育体系。每个学区均有自己的学校体系,且各自都有所不同。多种教育体制并存、各州差异明显,是当代美国教育状况的显著特色。 2. 教育体制 美国的教育是以全民为对象、为人人而办,涉及到每个家庭和个人的未来。教育不仅是国家的事情,更是各州和地方政府及社会团体的大事。各阶层多方面

办教育,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实施“三全”(全民、全面、全程)教育,这是美国教育体制的另一特征。 美国众多的社会团体、教育基金会和教育协会等对推动美国的教育改革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推动教育科研和改革、设立新学科和新专业、提出教育宗旨与政策建议),其影响力和潜能有时甚至超过政府部门。市场化社会化是美国的教育具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效率和效果。 每个州都有自己的教学标准,这些标准与全国的各个学校的教学标准相吻合。美国中小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每个孩子的个性和才能,培养他们的生存和生活能力。不但要求学生掌握教师传授的知识,而且更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给每个孩子灌输公民意识的同时,学校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要求,尽量为他们创造条件,使他们的特产得以充分的发展。 给学生提供很多的学习机会,开设各种各样的课程。美国教育的多元文化主义是美国教育的国策。多元文化教育不仅使不同的民族融入美国的主题文化、在平等的基础上认同和互补,而且是多种民族文化保持其相对的独立性、接受本民族的文化教育。 3.学制 美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学前班、小学、中学。由于各州拥有相对独立的教育行政权力,所以各州教育制度和教育状况有很大差别。美国中小学学制是12年,包括:633制、624制、534制、444制、66制、84制,有些州部中小学学制也不尽相同,大多数是633制。每个学年通常为9个月,从9月初到6月中。一般学校的组织形式为6-3-3制,即从第一年级到第六年级为小学,第七年级

教育学研究中的概念分析

教育学研究中的概念分析

教育学研究中的概念分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作者:石中英 摘要:概念分析在教育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从认识和理解教育实践的需要,是构建教育理论体系的需要,也是提高当前我国教育学研究质量的需要。日常用法分析、定义分析、词源分析、隐喻分析、跨文化分析和条件分析是教育概念分析中主要的六种类型,每一种都有自己特定的内涵、基础和路径。要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教育学研究中的概念分析,必须注意以下事项,第一,教育学研究中的概念分析既可以作为一项独立的研究,也可以作为一项研究工作的一部分;第二,教育学研究中六种概念分析的类型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使用;第三,教育学研究中的概念分析既不可过于简单,也不可过于繁琐;第四,教育学研究中概念分析的目的既是认识论的,也是实践论的,它们涉及到人们对待概念分析的态度、方式和目的。 关键词:教育学研究;概念分析;分析教育哲学 概念,既是思想的工具,又是思想的材料,还是思想的结果。说它是思想的工具,是因为人类的思想根本上离不开概念。不单是抽象的思维离不开概念,就是具体的、形象的思维抑或是直觉的思维,离开了概念恐怕也会成为一种漫无边际的意识之施,根本辨不清主题、分不清方向。说它是思想的材料,是因为概念是命题的意义单元,命题是理论的组成部分。在任何一种研究领域中,概念本身经常成为理解、思考或拷问的对象,是理论研究、实验研究、行动研究、叙事研究等不同研究范式都要着力定义、分析或讨论的对象。说它是思想的结果,是因为概念的提出、概念内涵的解释与重构,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心理活动,而是一系列思想活动的结晶,体现着思想者的智慧,反映着思想者对某一问题的立场、态度和价值倾向性。因此,概念分析,既是人类思想过程的一部分,也是理解人类思想过程的一部分,并对建立在概念之上的人类生活方式产生直接的和重要的影响。概念分析是所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共同方法之一。有关概念分析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也因此构成所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共同方法论领域。本文主要基于教育学的立场来讨论概念分析的相关问题,希望对于推进我国的教育学研究有所裨益,也希望对于加强其他人文社会科学概念分析的研究有所启发。

比较教育学论文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与杜威“从做中学”的理念比较【摘要】众所周知,杜威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1919年至1921年,杜威在中国进行了为期2年多的讲学。他反对传统的灌输和机械训练、强调从实践中学习的教育主张,提出从做中学的教学方法,对蔡元培、晏阳初以至毛泽东等都有一定的影响。然而,被毛泽东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念也有他独特的见解,是对杜威的从“从做中学”理念的继承与发展,为了更好地区分这两种理念,有必要对从做中学与教学做合一加以比较。以下我从理念的提出背景、内涵、提出目的、产生的影响等方面比较。 【关键词】从做中学教学做合一继承与发展比较 一、提出背景比较 1861至1865年,美国爆发南美战争,当时美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物质财富巨大增长,可是,工业革命的催化下,人与社会矛盾激化,民众的精神文化衰落,教育现状是:脱离儿童,脱离社会。1879年,杜威大学毕业,从事教职的工作。 作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体系的基础和方法论的“教学做合一”理论,是他从改造传统教育的现实需要出发,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思考做出的科学总结。(《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5年第01期作者:周纪焕) 二、内涵比较 杜威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行动的副产品,所以教师要通过…做?,促使学生思考,从而学得知识。杜威的“做”可以包括艺术创作、手工活

动和科学探究三方面。包括了木工、铁工、烹调、缝纫以及各种服务性活动,如经营管理物品、修理门窗、粉刷墙壁、安装水管等,并且在学校设置各种实验室、商店、菜园、邮局、法庭,同时充分利用化装、表演等活动形式组成儿童学习的情景与内容。 “教学做合一”的涵义是“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是先生,在做上学是学生。 杜威的“从做中学”是以本能论心理学思想为基础的,具有明显的主观唯心主义的性质。这里的“做”只是一种基于生物本能要求、抛开一切社会基础的“活动”。陶行知给“做”下的定义:“做”是在劳力上劳心。因此,“做”含有下列三种特征:行动、思想、新价值之产生。这就是说,这个“做”是“行是知之始”的“行”,行以求知,强调了“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认为“亲知是一切知识之根本”,这是具有唯物主义因素的。“晓庄”实验初期开设的“农事教学做”、“家事教学做”、“改造社会环境教学做”等课程,也可以看出“教学做合一”的“做”已经与生活结合,与劳动结合了。这一“做”已广泛包含征服自然和改造社会的丰富的社会生活实践内容了。 三、产生影响比较 杜威的从做中学: 一、建设活动课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1、从培养学生兴趣着手,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活动课就是要从培养学生兴趣抓起,利用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比较教育学名词解释汇总

1、比较教育:是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当代外国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找出教育发展的共同规律和发展趋势,以作改革本国教育的借鉴。 2、租赁学校:是一种将学校的经营管理委托给非营利性的民间教育团体、个人或企业,教育当局根据合同进行管理、检查的一种体系。 3、文化联邦主义:是把教育制度有关的立法权和管理权都交给了各州,这种在文化教育领域各州拥有极大权力的现象,叫做文化联邦主义。 4、儿童中心课程:主要是以儿童的能力、兴趣及需要为中心来计划学习的活动,注重在各种社会实际活动中培养儿童的能力和个性。又称活动课程或经验课程。 5、小队教学:一般是指3-7名不同学科的教师组成一个小队,在小队范围内,协同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6、发现教学法: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对一些事实和问题进行独立探究和思考,自己发现并掌握与此事实或问题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教学方法。 1.萨德勒:萨德勒是比较教育发展的“因素分析时代”的先驱者。萨德勒明确指出,比较教育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国外教育状况的调查研究,来学习别国的教育经验,改进本国的教育工作。 2.比较法:是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3.各种学校:所谓”各种学校“是实施类似学校教育的各种职业技术学校的总称。: 4.国防教育法:《国防教育法》:1958年的《国防教育法》1959—1962年拨款8亿多美元资助教育改革。内容:联邦政府增拨大量教育经费,加强普通公立学校的数学、科学和外语教学,加强现代技术教育,资助高等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奖励科学研究,建立“国防奖学金”,培养第一流的科技人才,以增强国防能力。 5.比较四步法:比较教育的系统研究分为区域研究和比较研究。区域研究包括:描述和解释两个阶段;而比较研究包括并置和比较两个阶段。上述四个阶段构成了其著名的比较四步法。 1.双轨制:是一种形象的比喻,是说体制的运行有多套制度或方法。 2.公学:公学是新型的寄宿制私立文法学校,是公众团体集资兴办,培养目标以“公职”人员为主,得名公学,设备条件优越,师资水平高,学费昂贵。 3.朱利安:法国人,第一个提出比较教育的人,于1817年发表《比较教育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提出以下建议:组建一个国际教育委员会,聘请常任公务人员承担比较教育资料的收集工作;用问卷的方式向各国收集资料,以便国际委员会能够提出适当教育改革建议;建立师范学校网,用最新的方法培训师资;发行各种语言的教育定期刊物,传播教育改革的建议。朱利安的其他教育著作:《体育、德育和智育概论》(1808)、《裴斯泰洛齐教育方法的精髓》(1812)。 贡献:提出比较教育;确实用比较的方法研究教育;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范例;提出了问卷的编制。 4.比较教育:比较教育学是指以整个教育领域为研究对象,对当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探讨教育发展规律及特定表现形式,借鉴有益经验,推动本国或本地区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的一门科学。 5.双元制职业教育: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整个培训过程是在工厂企业和国家的职业学校进行,分为三大类: 1.商业类,2.技术类,3.服务类, 6.因素分析法:又称指数因素分析法,是利用统计指数体系分析现象总变动中各个因素影响程度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包括连环替代法、差额分析法、指标分解法、定基替代法。

教育学复习重点概述

教育学复习重点汇编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的狭义概念:学校教育。它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2. “教育”定义中的三大问题及其回答: (1)W: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它的活动对象是什么? A:教育活动是以人以人为直接对象的社会活动。 (2)W:它与其他以人为直接对象的社会活动的差别何在? A:只有教育是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而其他活动一满足人的需要为直接目标。 (3)W:它所产生的影响与其他社会活动产生的影响有什么不同? A: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总体上讲是有明确意识的,而其他社会活动即使有意识也不会是这些社会活动的首要目标。教育所产生的其他社会效果或效应,就教育本身的目标而言,只能作为间接或派生的目标。 3.教育产生的原因: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便是教育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亦是教育作为人类社会中具有永恒意义的范畴的根本原因。 4.教育产生的条件:(1)人类劳动的进行,是教育产生的最根本条件。(2)语言的形成是教育产生的另外一个必要条件。 5. 学校教育出现(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的原因和条件:(1)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 (2)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 (3)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文字的产生和应用。 6.教育史上著名教育家及其代表作、主要观点: (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1632年写成了《大教学论》一书。构建了教育学的学科基本框架和教育学的基本研究内容,突出地强调了普及义务教育,对教育的作用、教师的作用和人接受教育的广泛可能性持有深刻新年并作了深入论证。 (2)18世纪的自然主义教育家卢梭(“教育上的哥白尼”)在《爱弥儿》一书中,强调教育要顺其自然,根据儿童的发展阶段实施教育,提出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的观念,引起了教育领域中一次影响深远的革命。 (3)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1086年发表《普通教育学》,构建了比较严密的逻辑体系,形成了一系列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该书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形成的标志,其教育思想在教育史上被称为“主知主义教育思想”。 一种教育思想,只要其正确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能用以知道教育实践以满足社会需求,它就是具有现代意义的。 第二章人·社会·教育 Ⅰ、教育与人的发展 1.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对教育的制约: (1)顺序性:由低级到高级、由两边倒质变按次序发展的特性。

《教育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教育学概论》复习题一 一、判断题 1、杜威以反赫尔巴特教育理论出现,提出了“儿童中心,经验中学和活动中心”。() 2、学校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 3、西欧中世纪早期教育的显著特点是教会几乎垄断了学校教育。() 4、《大学》提出道德教育的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5、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而《教育学》上所谈的教育主要指狭义的教育。() 6、教育以创造社会物资财富为直接目的,为经济服务是其本质的功能。() 7、参与式学习是指让学生有机会讨论关于环境问题的见解,鼓励他们探索不同观点。() 8、政治与教育之间并不是只有单向的决定作用,他们之间是彼此制约的。() 9、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真正形成。() 10、现代社会中,教育是使科学技术转化为劳动者精神财富的手段。() 11、绝对的自由会导致自由的终结,不加限制的自由是自由的敌人,这一命题同样适用于教育活动。() 12、在教育中,尊重人的个性是智慧的开端。() 13、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抽象地谈论“社会”。() 14、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抽象地谈论“个人”。() 15、是否把提升个人做人的价值与尊严看作教育的目的,这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根本标志。() 16、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料表明:教学效果同教师的智力有显著的相关。() 17、教育教学权是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相适应的基本权利。() 18、《教育法》规定:教师享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培训的权利。() 19、教育工作是一项极复杂,极艰难的工作,有其特殊的理论、方法和规律。() 20、教师义务是指法律对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一定行为的约束。() 21、有些学科我们没有正当理由迫使学生学习,却作为必修课程来开设,而另外一些学科我们有正当的理由迫使学生学习,却只是作为选修课来开设。导致这一情形的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弄清区分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内在依据。() 22、选修课开设得越多越好。() 23、所谓选修课,是一种对必修课起辅助作用的补充性课程。() 24、杜威所倡导的活动课程主要的意图在于,试图在儿童的现有经验与学科知识所代表的人类种族经验或逻辑经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以解决儿童现有经验与学科知识之间明显的脱节问题。() 25、学科课程是以知识(或文化)为本位的课程,活动课程是以学习经验为本位的课程。() 26、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 27、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 28、根据当前社会的需要,教学过程中应当更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 29、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它包括了主要的和辅助的行为方式。() 30、通俗地讲,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加学生的学的活动。() 31、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动力是教师的帮助与教育。() 32、一般说来,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必须按知、情、意、行的顺序进行。()

王道俊《教育学》(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 教育的概念)【圣才出品】

第1章教育的概念 1.什么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把握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有何意义? 答:(1)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这一质的规定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②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在其他动物界是没有的。 ③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有目的的。是否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 ④教育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对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也就越来越显著。 (2)把握教育质的规定性的意义 ①把握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有助于人们透过教育的种种表面现象,更加深刻而科学地理解教育,更好地发展教育。 ②把握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有利于更好地发掘人的潜力,培养更多的能够自我教育、与时俱进、具有创造力的全面发展的建设人才。 ③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从根本上剖析了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如何产生的,与其他动物本能的区别在何处等,这对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科学化具有奠基性的重要意义。 2.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答:(1)教育的基本要素

①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 ②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 ③教育中介系统,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与互动的纽带,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2)教育基本要素的相互作用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这三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分析如下:①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主导性的因素,掌握着教育的目的,采用着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手段,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着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 ②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并影响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和学习的主体,将教育者所传授的知识、技能等,不断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受教育者学习的状况会影响教育者的教育观念和行为。 ③教育中介系统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纽带,又会影响他们的工作和学习。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是教育者用于影响受教育者的,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同时,教育中介系统亦会根据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改。 可见,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既是施动者,又是受动者,而且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会随着历史条件和现实选择的变化而变化。 3.古代教育与现代教育有哪些异同? 答:古代教育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其异同具体分析如下:

比较教育学复习提纲知识讲解

比较教育学复习提纲

比较教育学复习提纲 (本提纲仅供参考,请结合课本与笔记进行复习) 第一编绪论 第一章比较教育学的意义和研究方法 1、比较教育学的定义(P7) 比较教育学是以比较法为主要方法,研究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揭示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探索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的一门教育科学。比较教育学既是一门应用科学,又是一门理论科学。 2、比较教育研究的分类(P17-18) 比较教育的研究大体可以分为两类:区域研究和问题研究。两者关系为:区域研究是问题研究的前提,问题研究是区域研究的深化。 区域研究是分析研究一个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制度或教育实践。按照研究内涵的大小,可分为整体研究(一个个国家或地区教育各方面的问题)和局部研究(某个国家或地区教育的个别问题)。 问题研究是比较两个国家(地区)或几个国家(地区)的教育制度或教育问题,按照比较的内容,可分为专题研究(将各国同一类教育并列在一起进行比较,可以有许多层次)和总体研究(对世界教育的历史、现状与未来作全面的比较研究,有横纵向之分,详见教材)。 第二章比较教育学的历史发展 1、国外比较教育研究的发展阶段(P27-39) 第一阶段(19世纪)是学科的倡导阶段。方法上的特征是访问与借鉴。法国的的朱利安第一个提出比较教育的概念。法国的库森(《普鲁士教育报告》),美国的贺拉斯·曼(《第七年报》,美国公立学校之父)等人在介绍和借鉴外国教育制度方面做了有益的工作。 第二阶段(20世纪上半叶)是学科的形成阶段。方法上的特征是因素分析。 ①英国的萨德勒(此时的先驱,《教育问题特别报告》,认为孤立地研究教育是不对的,必须重视教育的文化背景,研究决定教育制度的各种因素。他还提出了民族性这一概念,强调学习外国经验的目的在于改进本国的教育制度。萨德勒的比较教育观点为以历史主义为主要特征的因素分析理论奠定了方向,标志着比较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②美国的康德尔(1933年《比较教育》,是历史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比较教育理论和方法的著作。康德尔对比较教育科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按照美国比较教育家卡扎米亚斯和马西亚拉斯对康德尔的《比较教育》论著的分析,提出三种目的:“报导—描述”的目的,“历史—功能”的目的,“借鉴—改善”的目的) ③英国的汉斯(1949年《比较教育:教育的因素和传统研究》,提出决定各国教育的因素有三:自然因素、宗教因素、世俗因素,,在研究工作中,汉斯把因素分析法与历史法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 ④德国的施奈德(提倡并运用因素分析的研究方法,在1947年发表《各国教育的动力》一书,指出了对教育有影响的外部因素,还进一步分析了教育发展的内部动力。) 第三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来)是学科的蓬勃发展阶段。方法上的特征是综合研究。这个阶段,研究规模迅速扩大,研究方法多种多样,研究成果大量增加。 ①美国的贝雷迪(他的比较教育方法论思想主要体现在他1964年出版的代表作《教育中的比较法》一书中:贝雷迪认为,比较教育研究包括区域研究和比较研究两大类型,区域研究包括“描述”和“解释”两个阶段;比较研究则包含"并列"和"比较"两个阶段。这四个阶段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著名的"比较四步法"。)

比较教育学教学大纲

《比较教育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比较教育学 2.课程类别:限选 3.适用专业:小学教育专业 4.课程地位: 5.总学时:36学时 6.总学分:2学分 7.先修课程:教育学 二、课程目标(限200字以内) 比较教育学是一门对国内外教育进行综合比较的新兴学科。比较教育学以比较法为主要方法,是研究当代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揭示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探索未来教育发展趋势的一门教育科学。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加深对本国教育制度和教育工作的认识,吸取外国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为本国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比较教育学的意义和研究方法(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比较教育学的定义,了解比较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与基础原则,学习和掌握调查法、比较法、分析法等比较研究方法。 第一节比较教育的意义 一、比较教育学的概念 二、比较教育学的作用 第二节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 一、比较教育学的方法论基础 二、比较教育研究的分类 三、比较教育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比较教育学的历史发展(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外国和中国比较教育研究发展的各自的三个阶段以及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研究成果和阶段特征。 第一节外国比较教育研究的发展 一、学科的倡导阶段 二、学科的形成阶段 三、学科的蓬勃发展阶段 第二节中国比较教育研究的发展 一、第一阶段 二、第二阶段 三、第三阶段 第三章中国教育(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现状、特点、问题和对策;香港、澳门和台湾教育的发展回顾、现行教育制度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第一节中国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一、近代学校出现和国民教育制度初建阶段 二、国民教育制度改革阶段 三、社会主义教育曲折前进阶段 第二节中国教育的现状与特点 一、教育行政制度 二、地方教育行政 第三节中国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一、问题 二、对策 第四节香港、澳门和台湾教育

比较教育概论

期末作业考核 《比较教育概论》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 简述美国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 分析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3. 简析德国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4. 概述世界初等教育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 5. 概述世界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趋势。 二、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论述并分析“第三条道路”对英国当前教育改革的影响。 2. 试述日本基础教育领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中国教育发展的启示。 三、材料分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 1.“师范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实践活动,是伴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而产生的。从世界师范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它经历了从初等师范教育到中等师范教育再到高等师范教育发展和变化的三个阶段,并呈现出从初级到高级、从数量增加到质量提高,从单一封闭到多元开放的发展规律。”请通过材料分析世界师范教育的发展历程与趋势,结合目前中国师范教育发展的实际,谈谈你对未来中国师范教育发展走向的看法。 2.“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就确立了通过受教育提高和改变人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条件的机制,素有学历社会之称。本来重视学历并非坏事,然而发展到忽视人的实际能力而偏重学历,却给日本带来不少副作用。国民普遍形成了轻视学了什么,学得怎样。而重视在何时、何地学的的社会心理。进入好学校,考进名牌大学,进一流企业成为社会成员根深蒂固的教育情结。同时,由于学历程度和毕业学校对青年人的就业谋职、工资待遇、社会地位、选择配偶都有很大影响,以至使人们对学历和升入名牌大学的追求达到了狂热的程度,造成了学校大搞应试教育和过度激烈的考试竞争,从而导致了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学力的全面下降,这严重威胁着日本未来社会的发展。” 请从材料出发,概括总结日本基础教育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论述日本现代基础教育改革对策及动向。

教育学概论模拟卷03(答案版)

教育学概论模拟卷(3) 1、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的因素是环境与学习。(×) 2、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我国学校德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3、教师劳动的过程、劳动的手段都是以个体劳动的形式出现的。(×) 4、教案的作用仅在于为教师的上课做准备。(×) 5、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 6、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的使用逐渐由动词转向名词。(×) 7、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其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 8、课程的逻辑组织与课程的心理组织做到合而为一是完全不可能的。(×) 9、教师劳动具有的创造性和科学家一样。(×) 10、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抽象地谈论“社会”。(×) 11、班干部是教师的助手,因此他们是具有特权的领导者。(×) 12、蔡元培提出的包括五项内容的教育目的中,强调了以道德教育为中心。(√) 13、科学教育并不限于自然学科,人文教育也不限于人文学科。(√) 14、席勒认为美育是沟通“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的中介与桥梁。(×) 15、在西方社会斯巴达是最早形成、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 16、在教育调查研究的实践中,应结合各种调查方法,或者以某种方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 17、西方很早就有“无知即无德”的说法,其理由是“行善比先知善”。(√) 18、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也能推动教学活动。(√) 19、学生的个性发展仅仅指的是其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正常与和谐的发展。(×) 20、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学过程的主要部分。(×) 21、课程就是先于教学过程预先已经编制好的、现成的知识体系。(×) 22、班级是由不同学生个体组成的群体,都是由正式群体构成。(×) 23、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社会科学。(√) 24、政治与教育之间并不是只有单向的决定作用,他们之间是彼此制约的。(√) 25、在教育中,尊重人的个性是智慧的开端。(√) 26、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动力是教师的帮助与教育。(×)

《比较教育学》题库及答案

《比较教育学》题库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比较教育学 2. 狭义的幼儿教育 3. 赠地学院 4. 特殊教育 5. 比较法 6. 问题研究 7. 公立学校运动 8. 教育立法 9. 第六级学院 10. 《国防教育法》 11. 《莫雷尔法》 二、填空题 1. 最接近于现代高等教育,被称为现代高等教育雏形的是产生于()世纪的西欧的()。 2. 德国的职业学校与()紧密相联,组成一种所谓的()。 3. ()国的()教育属于中等教育第二阶段,被认为是其国家教育的“第二根支柱”。 4. 第一个提出比较教育概念的是()国的()。 5. 中国实施职业教育的机构是()学校、()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 6. 区域研究可以分为()和()研究。 7. 1922年我国颁布的学制被称为(),它采用()制。 8.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采取()、()的方针。 三、简答题 1. 研究比较教育学应注意哪些基本原则 2. 简述各国高等教育的基本经验 3. 简述英国当前的教育特点 4. 简述各国中小学教育的基本经验 5. 简述比较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 6. 简述各国义务教育的发展经验 7. 简述各国师范教育的基本经验 8. 简述德国当前教育的特点 9. 简述比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10. 简述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具体目标 11. 简述国外比较教育学研究的三个阶段及其基本特点 四、论述题 1. 联系实际谈谈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基本措施。 2. 联系实际谈谈当前职业技术教育的趋势。 3. 评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的教育改革,以及对我们的启示。 4. 联系实际说明决定和影响教育的主要因素。

5. 英国教育行政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向是什么。 6. 反思建国以来的教育历程,我们可以得到哪些规律性的认识。 7. 联系实际谈谈义务教育的基本经验。 《比较教育学》作业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比较教育学:比较教育学是以比较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研究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 揭示教育发展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探索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的一门教育科学。 2. 狭义的幼儿教育:狭义的幼儿教育指的是在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中进行的教育即幼儿公共教育。 3. 赠地学院:赠地学院是1862年美国国会通过的一项规定由联邦政府拔给土地辅助各州兴办农业和工艺学 院、培养工农业专业人才的学院,这种学院称为赠地学院。 4. 特殊教育:特殊教育是指对身心发展异常儿童、青年进行的教育,它的教育对象包括天才儿童,品德不 良者,感官和肢体缺陷者,精神、言语和学习障碍者等。 5. 比较法:比较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制度或教育实践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各国教育的特殊规律和普遍规律的方法。 6. 问题研究:问题研究是比较研究两个国家(地区)或几个国家(地区)的教育制度或教育问题,按照比较的内容,也可分为两类:专题比较和总体比较。 7. 公立学校运动:公立学校运动是指19世纪20年代开始的一场席卷美国北部和中西部的运动,目的是为了培养新型劳动力以适应经济发展、巩固新生政权,从而逐渐建立起了平等免费,不属任何教派的公立学校。 8. 教育立法:教育立法就是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或修改教育法律、法令、条例、规定等规范性文件的活动。 9. 第六级学院:第六级学院是指实施继续教育的机构,第六级是英国所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最初出现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