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LTE系统上行小区间干扰协调技术研究(1)

LTE系统上行小区间干扰协调技术研究(1)

LTE系统上行小区间干扰协调技术研究(1)
LTE系统上行小区间干扰协调技术研究(1)

数据通信

2011.1

New Technology

收稿日期:2010-12-02付马军(上海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上海200233)

LTE系统上行小区间干扰协调技术研究

摘要:为了进一步提升LTE上行系统中小区边缘用户的吞吐量,文章对现有的软频率复用方案予以改进,提出了一种同时基于优先级的频率协调和基于用户位置的功率调整的小区间干扰协调方案,并通过系统级仿真对该方案在LTE上行系统中的性能进行了评估。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案可以在尽量避免对扇区平均性能和小区中心用户性能造成负面影响的前提下,大幅提升小区边缘用户性能。

关键词:小区间干扰协调;频率协调;功率调整;LTE

1引言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移动数据业务的需求,未来的宽带移动通信系统对频谱效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希望蜂窝组网的频率复用系数尽可能地接近于1。通过采用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 A(Single Car-rier-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技术,3GPP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系统上行链路的小区内干扰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小区间干扰成为制约小区边缘用户传输速率和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的关键所在。

为了保证小区边缘用户的数据传输需求,提升小区边缘频谱效率,LTE系统引入了小区间干扰协调ICIC(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技术[1],并对ICIC所需的负载信息进行了标准化[2]。按照协调资源的不同,各种ICIC可以分为频率协调和功率协调两大类,其典型方案分别为限制物理资源块PRB(Phys-ical Resource Block)使用的软频率复用SFR(Soft Fre-quency Reuse)策略[3][4]和限制功率使用的“部分功率控制”策略[5]。然而,对于LTE系统的上行而言,由于小区边缘用户的发射功率受限于用户终端的额定发射功率,上述简单的频率协调或功率协调策略并不一定能起到提升边缘用户信噪比、改善边缘吞吐量的作用[6]。对于LTE上行系统而言,如何基于现有标准设计出合理的干扰协调机制,以达到较好的干扰减轻效果、提升边缘用户的性能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背景概述

2.1软频率复用

小区间干扰协调的基本原理是对系统内无线资源的使用设置一定限制,以协调多个小区之间的行为,避免产生严重的干扰。与传统的频率复用相比,在众多的干扰协调方案中,软频率复用是基础,其他方案都是在此之上进行的改进。图1给出了软频率复用[5]的示例,它的基本思路是允许小区中心用户自由地使用所有频率资源,而对于小区边缘用户,只允许它们按照频率复用的规则使用一部分频率资源。同时,为了保证边缘用户的数据传输速率,通常小区边缘用户在相应的频带上不对发射功率进行限制,而小区中心用户需要限制其发射功率。

上述软频率复用方案较容易实施,能够起到较好的干扰减轻作用,但也存在明显的缺点:由于小区边缘用户最多能够使用整个频段内1/3的资源,因此频谱利用率低;同时对边缘用户的资源限制会带来频率选择性增益和多用户分集增益的损失。此外,由于LTE上行系统采用了基于功率谱密度的功率控制策略,边缘用户的单次调度带宽将受限于终端的发

26

射功率,因此对于LTE 的上行而言,边缘用户通常没有多余的功率用于提升信噪比,这也是上述软频率复用方案对于上行边缘吞吐量的改善不如下行效果显著的原因。2.2

LTE 系统上行信号的功率受限

对于LTE 系统的上行,标准规定终端的发射功率

采用基于接收功率谱密度的上行功率控制方法[7],由于终端的发射功率受限于其额定功率(通常为23dBm ),对于小区边缘用户而言,其通常不能支持较大的单次传输带宽。图2给出了站址间距ISD=500m 时,小区内用户终端大尺度衰落(考虑路径损耗、阴影衰落、

穿透损耗)的CDF 分布曲线,在上行功控典型参数配置下,系统约有17%的用户将处于功率受限的状态。

对于干扰受限的场景,若按照相同的基准为系统内所有用户设置功率控制参数,则小区边缘用户大多处于上行功率受限的区域,此时,若仍然为用户分配较大的带宽,则UE 的发射功率将会受到其额定发射功率的截断,导致接收功率谱密度不能满足基站接收的要求,因此必然造成BLER 上升和重传概率的增加,从而制约了边缘用户传输速率的提升。

实际上,对于发射功率受到终端额定功率截断的UE ,完全可以通过使用较多的资源、以较低的功率谱密度来达到相同的、甚至更高的传输速率:如在M CS 等级8下使用1个PRB 可传数据量与使用MCS 等级4的两个PRB 可传数据量相同,但后者所需的解调信噪比要低3.8dB ,因此后者使用两个PRB 时需要的

总功率仍然低于前者使用1个PRB 时的总功率。为了保证能够使用较低的MCS 等级、更多的资源来传输数据,此方案需要为各小区边缘用户预留更多的可用资源。

3改进的上行干扰协调方案

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区边缘用户的吞吐量,本文对软频率复用方案进行了改进,该方案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引入资源使用优先级的概念调整软频率复用的资源使用规则,同时结合基于用户位置的功率调整来实现更好的干扰协调效果。3.1

基于优先级的频率协调规则

本方案对软频率复用的协调规则改进如下:将小区内的资源按照软复用的小区数目划分为N (N 的典型取值为3或4)个资源集合,然后针对不同的用户分组设置各个资源集合的使用优先级。对于小区中心用户和小区边缘用户,它们都可以使用全部的频率资源,但是同一小区内中心用户和边缘用户对各资源集合的使用优先级不同。下面以N=3为例,说明资源使用优先级的划分和调度时对不同用户分组的资源使用策略。

假设LTE 上行系统带宽为10MHz ,共50个PRB 可用,则可将整个带宽分为3部分,将PRB1-PRB17划入资源集合R 1,将PRB18-34划入集合R 2,将PRB35-PRB50划入集合R 3,同时规定对于小区k ,其小区边缘资源集合为R k 。

对于小区k 内的中心用户,它在边缘资源集合R k

上的资源使用优先级为P 1,在资源集合

R (k +1)m o d3上的资

图1

软频率复用举例

图2小区内用户大尺度衰落的CDF 分布曲线(ISD=500m )

27

数据通信2011.1

New Technology

表1仿真参数

源使用优先级为P 2,在资源集合R (k +2)m o d3上的资源使用优先级为P 3;

对于小区k 内的边缘用户,它在边缘资源集合R k 上的资源使用优先级为W 1,

在资源集合R (k +1)m o d3上的资源使用优先级为W 2,在资源集合R (k +2)m o d3上的资源使用优先级为W 3;其中P 1

W 2>W 3,权值越大,优先级越高。

3.2基于用户位置的功率调整策略

LTE 上行干扰主要源自小区边缘用户[4],对于干扰严重的小区边缘用户,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发射功率时单位资源上的吞吐量损失并不严重,而LTE 系统中小区边缘用户每次传输能够支持的PRB 数目通常受限于终端的额定功率,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边缘用户的功率谱密度有利于UE 采用更大的带宽进行传输,从而为支持更高速率的数据传输提供了可能。另外,位于基站附近的中心用户不会对邻小区边缘用户造成太大的影响,其功率通常也有剩余,因此可以通过适当地提升发射功率来获得更高的吞吐量。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设计的功率调整策略如下:引入划分用户位置的两个阈值TH inner 和TH outer ,通过比较用户的路径损耗值PL 与上述两个阈值,

将小区内所有的用户分为3个集合,即小区间干扰低贡献集合、小区间干扰中贡献集合、小区间干扰高贡献集合。

对归属于小区间干扰低贡献集合的UE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发射功率谱密度;对归属于小区间干扰中贡献集合的UE ,维持其原有的功率控制策略不变;对归属于小区间干扰高贡献集合的UE ,考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发射功率谱密度以换取对更大传输带宽的支持。

采取上述基于用户位置的功率谱密度的调整策略后,位于小区内各区域的UE 的目标接收功率谱密度如图3所示,图中功率调整前用户目标接收功率谱密度的斜率为负是因为采用了LTE 标准支持的部分

路损补偿策略。

4仿真参数及结果分析

4.1仿真条件

本仿真参考文献[1]的基本条件和参数,各参数的配置如表1所示。仿真基于TD-LTE 的上下行子帧配置1,其中上行子帧所占比例为2/5,仿真中采用的载频为2GHz ,频带宽度为10M Hz ,业务类型为fullbuffer 业务,仿真过程中边缘用户比例为20%。

4.2

仿真结果及分析

为了评估本文提出的基于优先级的频率协调+基于用户位置的功率调整方案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从SINR 分布、边缘用户支持的PRB 数目、扇区平均和边缘吞吐量性能几个方面将本文方案与其他方案进行对比。

图4给出了不考虑频率协调和功率调整的基本策略、传统SFR 方案和本文方案的SINR 累积分布曲线,图5给出了这三种方案下小区边缘用户支持的PRB 数目分布。SFR 方案将中心用户的发射功率谱密度额外降低3dB ,

本文方案将小区间干扰低贡献集合的UE 的功率谱密度提升2dB ,将小区间干扰高贡献集合的UE 的功率谱密度降低1dB 。

由图4可以看到,相对于基本策略而言,SFR 方案对5%边缘用户的信噪比约有0.6dB 的改善,而中心用户的信噪比下降也较为明显;本文方案则导致5%边缘用户的信噪比略有下降(约0.4dB ),而中心用户的信噪比有明显提升。

由图5可以看到,在仅考虑开环功控的情况下,由于SFR 方案中边缘用户的功率与不考虑频率协调

图3功率调整前后不同位置UE 的接收功率谱密度示意图

28

和功率调整的基本策略相同,因此二者的PRB 数目分布基本相同,而由于本文方案将边缘用户的发射功率谱密度降低了1dB ,因此可以看到边缘用户每次传输可以支持的PRB 数目有了较大的改善。结合图4,由于本文方案造成边缘用户信噪比的下降很小,换来了可调度带宽的显著增加,因此,可以预计本方案能够提升边缘用户吞吐量性能。

表2给出了10UE/扇区时,不考虑ICIC 和功率调整的基本策略、

传统SFR 方案、仅考虑基于优先级的频率协调、仅考虑基于用户位置的功率调整等多种方案的扇区平均吞吐量和5%边缘用户吞吐量的仿真结果。由表2可以看到,对于LTE 系统的上行,传统的SFR 方案并不能很好地提升边缘用户的吞吐量性能(提升4.2%),反而给系统平均吞吐量造成较大的损失(下降8.4%),这主要是因为上行边缘用户的发射功率受限,干扰减轻带来的增益相比于频率选择性增益的损失并不占多大优势,而中心用户损失了发射功率,限制了信噪比的提升。

对于仅采用基于优先级的频率协调规则的资源使用策略,由于上行干扰程度与干扰UE 的位置相关,在按照优先级调整了资源使用顺序以后,它能够带来边缘吞吐量性能约10.5%的提升。但是,由于该方案仍给资源使用设置了一定限制,频率选择性增益的损失仍然存在,因此扇区吞吐量仍存在一定损失。

对于仅采用基于用户位置的功率调整方案,由于小区边缘用户降低了发射功率谱密度,同时它受到邻小区近点用户干扰并没有下降,因此边缘用户吞吐量有所下降;临近基站的用户对小区吞吐量的

贡献较大,通过提升发射功率谱密度,它带来了更大吞吐量的提升,因此扇区平均吞吐量仍然得以提升。

对于本文给出的基于优先级的频率协调规则+基于用户位置的功率调整方案,可以看到,它能够在提升边缘用户吞吐量高达19.0%的同时,给系统平均吞吐量带来的损失仅在3.0%左右。相比于仅考虑基于优先级的频率协调,结合功率调整以后的策略能够同时改善边缘用户和扇区平均吞吐量性能,其中小区边缘用户吞吐量的提升主要是来自于边缘用户单次调度所支持的PRB 数目的增加;

此外,距基站很近的用户终端提升了发射功率谱密度,其支持的M CS 等级可以更高,单位资源上数据传输效率得到了进一步地提升,因此扇区平均吐量比单纯的频率协调有所改善。

5结论

本文介绍了基于优先级的频率协调+基于用户

位置的功率调整的小区间干扰协调方案,并对该方案在LTE 上行系统中的性能进行了评估。对于LTE 系统的上行,由于终端的发射功率受限,传统的SFR 方案并不能很好地提升边缘用户的吞吐量性能。另外,由于上行小区间干扰主要来自于小区边缘用户,小区中心用户造成的同频干扰影响较小,再加上通过使用更多的PRB 进行数据传输也能够保证边缘用户

的速率,因此,对于LTE 的上行,

没有必要给小区用户图

4SINR 累积概率分布比较

图5边缘用户支持的PRB 数目分布

表2各种策略下的扇区平均吞吐量和5%边缘用户吞吐量性能

5%边缘用户吞吐量

(bit/s )197.45

165.98183.41147.66172.87资源使用策略频率协调+功率调整

基本策略基于优先级的频率协调基于位置的功率调整传统SFR 方案扇区平均吞吐量(bit/s )3559.843261.243337.533787.313452.46

(下转第34页)

29

数据通信2011.1 New Technology

加完善的研究,并考虑更多的节点和网络因素对出包策略影响,并做相应的数值仿真。

参考文献

[1]V.Cerf,S.urleigh,A.Hooke,et al.RFC4838:Delay-Tolerant

Networking Architecture.April2007

[2]K.Scott,S.Burleigh.RFC5050:Bundle Protocol Specification.

November2007

[3]E.Coe, C.Raghavendra.Token Based Congestion Control for

DTNs.Aerospace Conference,2010IEEE,1-7

[4] F.De Rango,M.Tropea,https://www.doczj.com/doc/b615215164.html,ratta,et al.Hop-by-Hop Local

Flow Control over InterPlaNetary Networks based on DTN https://www.doczj.com/doc/b615215164.html,munications,2008.ICC'08.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1920-1924

[5]JA.Davis,AH.Fagg,BN.Levine.Wearable computers as packet

transport mechanisms in highly-partitioned ad-Hoc networks.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Wearable Computing,2001

[6]A.Lindgren,K.S.Phanse.Evaluation of queuing policies and

forwarding stratiogies for routing in intermittently connected networks.Proc.of IEEE COM SWARE,2006,1-10

[7]A.Krifa,C.Barakat,T.Spyropoulos.An optimal joint scheduling

and drop policy for Delay Tolerant Networks.World of Wireless, M obile and M ultimedia Networks,2008,1-6

[8]L.Yun,C.Xinjian,L.Qilie,et al.A Novel Congestion Control

Strategy in Delay Tolerant Networks.Future Networks.2010.

ICFN'10.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233-237

[9]A.Vahdat,D.Becker.Epidemic Routing for Partially Connected

Ad Hoc Networks.Tech Rep.CS-2000-06,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Duke University,Durham,NC,2000

作者简介:王文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DTN网络;俞能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多媒体计算与通信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宽带网络与多媒体通信安全。刘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无线通信与信息安全。■

的资源使用实行较为严格的限制。

本文的方案中,用户位置的区域划分、各位置区域的功率调整幅度对于性能的影响较大,在实际网络中如何合理地进行位置区域划分需要做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3GPP TR25.814,V7.1.0.Physical Layer Aspects for Evolved

UTRA,2006.9

[2]3GPP TS36.423,V9.3.0.X2application protocol(X2AP),

2010.6

[3]3GPP R1-050593.Alcatel,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for

Evolved UTRA Uplink Access,3GPP TSG RAN WG1M eeting #Ad Hoc on LTE,2005,7[4]3GPP R1-050764.Ericsson,Inter-cell Interference Handling

for E-UTRA,3GPP TSG RAN WG1M eeting#42,2005,8 [5]3GPP R1-050764.Nokia,UL interference control

considerations,3GPP TSG RAN WG1M eeting#42,2005,8 [6]3GPP R1-081093.Ericsson,Further Considerations on the

Use of Inter-Cell Interference Indication,3GPP TSG RAN WG1M eeting#51bis,2008,1

[7]3GPP TS36.213,V9.2.0.Physical procedures,2010,6

[8]孙超,冯春燕,林辉.OFDM A系统静态软频率复用技术研

究.无线电工程,2009,39(2):1-7

作者简介:付喆: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研究生期间主要从事LTE同频组网方面的研究;马军: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副总裁,博士。■

(上接第29页) 34

TD-LTE系统远距离同频干扰解决思路

TD-LTE系统远距离同频干扰能解决吗? 传统的同频干扰可以通过优化频点配置、干扰白噪化、功率控制、干扰协调、波束赋型等方式来对抗。对于时分双工模式(TDD)系统,(学习更多LTE知识,请关注红松微信公众号“hongsongchina”)要求基站保持严格的时间同步。不同基站之间的时间同步包括帧头同步和上下行转换同步。同时,由于TDD系统的上行和下行传输共享同样的频率,TDD系统中除存在传统的小区间的干扰外,还存在远端基站的下行信号干扰目标小区上行信号的情形。TDD系统的远距离同频干扰发生在相距很远的基站间。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远端发射源的信号经过传播延迟到达近端同频的目标基站后,可能会进入目标基站的其他传输时隙,从而影响近端目标系统的正常工作,如图所示。由于基站的发射功率远大于终端的发射功率,因此远距离同频干扰主要表现为远端小区下行信号干扰近端目标基站的上行接收。

前面我们已经可以定位出TD-LTE系统远距离同频干扰源,TD-LTE的帧结构设计,使得系统可以通过有效的辅以基站间信息交互,(学习更多LTE知识,请关注红松微信公众号“hongsongchina”)实现相关小区自动配置,使得系统可以通过有效的判断和基站间信息交互的方式,利用TD-LTE系统的协议特点使相关小区实现自动配置,以消除远距离同频干扰或减轻远距离同频干扰带来的影响。 根据配置方式的不同,列举几种不同的TD-LTE系统远距离同频干扰解决方案。 方法一:PRACH自适应 当确定了受扰基站是受到远距离同频干扰后,受扰基站PRACH自动改为非Format 4格式,避免随机接入受扰,使得上行性能损失较小。 距离同频干扰多发地区,也可以固定在非UpPTS时隙传输上行PRACH信号(非Format 4格式),将可能受扰基站的PRACH移到不会受到干扰的其他上行时隙(例如第2个上行时隙),以避免远距离同频干扰的发生。即便是PRACH配置在UpPTS,采用Format 4,也可以配置成与P-SCH在频域错开,避免远端基站主辅同步信道造成的干扰。 方法二:特殊时隙自动配置 通过缩短DwPTS数据部分可以增大GP时长,从而加大远距离同频干扰的保护距离。在保护距离内,不会产生远距离同频干扰,但是下行吞吐量有一定损失。具体实施包括施扰基站和受扰基站的自动配置。

2012上行干扰处理流程及案例

2012遵义上行干扰处理流程及案例 根据省公司“工兵行动”专项干扰优化要求,各分公司将按照自查自纠展开工作。干扰问题一直是属于优化的重点,干扰会造成后台指标恶化,同时用户感到呼叫困难、通话质量差、异常掉话等。因此,处理干扰刻不容缓。 目前,遵义全网存在三种类型干扰:一是直放站干扰(设备稳定性较差)。二是网内干扰(谐振腔、馈线头、避雷器、天线等)。三是外部干扰(如电信CDMA、私装天线等)。处理起来比较繁琐、较为复杂,网优室结合现场处理经验。梳理了排查步骤和案例如下,各公司要进行认真学习,强化干扰处理能力,着实提升网络质量。 一、排查步骤 1、带直放站干扰小区 若接直放站,则将直放站全部甩开,将直放站合路器一同拆下,保持基站天馈原有状态。 (切忌不可只关直放站电源),联系机房人员查看上行干扰是否消失或减弱(让机房工作人员多刷新几次)。 若上行干扰消失,则需联系直放站厂家对直放站设备进行处理。处理完成后,维护人员 应打机房电话确认干扰是否消除,并且到直放站远端覆盖区域检查覆盖是否减弱。 若上行干扰没有任何变化,需要做如下步骤。 2、若无直放站小区存在上行干扰 排查该干扰小区100米内是否存在电信基站,若存在电信基站,建议首选协调电信关闭 电信基站后联系机房查看干扰小区的上行干扰情况。若无法协调电信关闭基站,建议将干扰小区天线方位角转向背向电信基站方向,联系机房查看上行干扰情况,判断是否减弱或消失。若干扰减弱或消失,则该小区的干扰源为电信基站,建议协调电信整改或者安装滤波器。若不是电信干扰,需要做如下步骤。 3、网内干扰处理 该小区无电信站在附近,无直放站,基本可以判断为基站网内干扰,涉及到的部件有: ANC、ANY、1/2跳线头、避雷器、7/8馈线头、天线。首先检查1/2跳线头是否老化、松

LTE干扰排查指导书

LTE干扰排查指导 1.1 LTE常见干扰 F频段常见干扰: DCS1800杂散干扰; DSC1800阻塞干扰; DCS1800互调干扰; GSM900谐波干扰; 其他干扰(PHS、电信FDD-LTE等); D频段常见干扰: 广电MMDS; CDMA800三次谐波; 公安机关监控的电源控制箱; 1.2 干扰波形特征 1.2.1 DCS1800杂散干扰波形特征 杂散干扰波形特征:前40个RB底噪偏高,底噪随RB数逐渐增大而降低。 举例1:cell1\cell2存在杂散干扰

举例2:cell2小区存在杂散干扰 1.2.2 DCS1800阻塞干扰波形特征 DCS1800阻塞干扰波形特征:20M带宽内100个RB噪声整体偏高。 举例1:Cell1存在阻塞干扰,整体100个RB噪声升高。 举例2:广州榕溪工业区FE1小区存在阻塞干扰,整体RB底噪偏高,去掉1865MHz~1875MHz频点后,干扰消失;

1.2.3 DCS1800互调干扰波形特征 DCS1800互调干扰波形特征:底噪高低起伏,底噪有高有低。 举例1:cell1存在DCS1800互调干扰。 举例2:LTE1、2、3小区存在互调干扰存在DCS1800互调干扰。

1.2.4 GSM900谐波干扰波形特征 GSM900谐波干扰波形特征:带内个别RB噪声较高,没有突起的RB底噪较低。 举例1:小区2存在GSM900谐波干扰 1.2.5 PHS干扰波形特征 小灵通干扰的小区NI曲线,一般会使靠近1900MHZ附近NI噪声抬升。靠近1900MHZ 处噪声至1880MHZ处噪声幅度逐渐降低。 举例1: 举例2:棠下上社2FE收到PHS干扰

联通FDD-LTE干扰排查案例

武汉联通FDD-LTE干扰排查案例 红光社区保障房 一、问题现象 在8月4日LTE的日常网络优化问题跟踪中,发现在L石洋污水处理厂_2等13个小区

二、优化分析 1.针对小区异常情况,我们首先在华为网管对该小区进行告警查询,结果发现这些站未出现有影响业务的告警,并未发现其与影响业务的重大告警,可以排除由于基站硬件原因。 2.查看采集到通过收集这13个小区的上行PRB干扰数据,统计干扰出现规律。经统计发现13个小区的干扰一直存在,且干扰波形类似,持续的时间都很长,基本是24小时,出现时间为7月26日晚,初步确定干扰源为外部有源固定干扰源,而且长时间不间断供电。 可以看出干扰主要集中在前40个RB上,为此详细分析了前40个RB值的干扰情况: 可以看出干扰波形走势类似,可以认定为同一个干扰源影响,并且在第13个RB上的干扰有突增,对应频率段为1747.4MHz。 3.假定干扰为外部干扰:分析采用扫频仪(美国泰克YBT-250),并配备八木天线,

现场频谱扫描,设定频率1745-1750MHz。 A、从基站小区受干扰的轻重程度、基站的部分受干扰扇区覆盖区域入手,初步判断干扰源可能存在的大致区域。 B、在初步认定的干扰源区域附近选取测试点多个合适的测试点,检测出干扰源的最强方向,并在图层上作出射线,通过多条射线的方向汇合点,进一步确定干扰源位置。 C、在确定的干扰源位置上用过观测附近环境和扫频测试精确找到干扰源。 最终确定干扰源为红光社区保障房3栋3201的业主私装手机信号放大器。 三、干扰排除 通过联系业主当面沟通后发现为移动用户因为手机信号不好私自加装了手机信号放大器。了解到该业主是7月26日搬到这所新租的房子内,并使用了房东留下的手机信号放大

LTE干扰处理

LTE干扰处理_ 王楠 一、TD-L TE干扰概述 1.TD-LTE频段分析 目前TD-LTE主要使用三个频段,F、D、E。

2.TD-LTE内外干扰分析 1)内部干扰 交叉时隙干扰:上下行时隙干扰 远距离同频干扰:站A和站B间距>GP传播距离 GPS失步:失步基站与周围基站上下行收发不一致,相互干扰 小区间同频干扰:同PCI同mod3 设备故障:RRU故障;天馈故障 2)外部干扰 同频干扰:杂散干扰,互调干扰,谐波干扰 异频干扰:阻塞干扰

3)干扰表现 上行底噪≥=105db ping包延时大于正常小区,或无法ping成功KPI:切换、接通、掉线 4)外部干扰分频段分析

①F频点干扰状况 ?DCS1800阻塞干扰:16~30dB底噪抬升,UL吞吐量损失严重,甚至无法建立连 接 ?DCS1800杂散干扰:5dB的底噪抬升, UL吞吐量损失约10% ?DCS1800互调干扰:8~16dB的底噪抬升, UL吞吐量损失超过30% ?GSM900谐波干扰:约5dB的底噪抬升 ?PHS杂散:一般情况下轻微干扰,严重时TD-S或TD-L无法建立连接

②E频段干扰状况 ?E频段和Wifi相隔30MHz,比较近,且Wifi不遵循3GPP协议,射频指标比较差?普通室分系统下,80dB的合路器基本可以消除干扰,两者频率越远,受到的影响 越小。 ?外挂情况下,空间隔离需1m以上 ③D频段干扰状况 ?从频谱状况来说,存有各运营商TD-LTE间的干扰、与雷达间、射频天文、北斗、 Wifi以及MMDS、Wimax间的干扰 ?MMDS和WiMAX对D频段的同频干扰,可使底噪抬升20dB以上,严重时更会 导致TD-LTE业务无法建立连接

干扰-MR不处理分析报告案例

MR不处理分析报告 1 现象描述 C国LTE项目,做上行拉网测试时,UE从M站点FE2切换到N站点FE2,切换成功后,N站点FE2测量控制消息还没有下发,UE又上报测量报告,基站不处理,导致掉话。 前台信令截图 2 告警信息 无 3 原因分析 【问题结论】 UE从A小区成功切换到B小区后,如果B小区测量控制消息还没有下发,UE就上报测量报告要求切换到C小区,此时UE上报的测量报告中的measId是沿用A 小区下发给它的测量控制消息中的measId(因为没有收到B小区下发的测量控制消息,故无法更新),因为测量报告中的measld与B小区预期的不一致,故B小区不处理测量报告。

【原因分析】 (1)UE 从M 站点FE2(A 小区)切换至N 站点FE2(B 小区),M 站点FE2(A 小区)作为目标小区时下发的测量控制消息中预期的measIdObjectId=1,之后上报的测量报告中measId=1,两者一致,故M 站点FE2(A 小区)处理测量报告,UE 成功切换到N 站点FE2(B 小区)。 (2)UE 成功切换到N 站点FE2(B 小区)后,从前台信令可以看出,N 站点FE2(B 小区)还没有下发测量控制消息,UE 就上报测量报告。 从后台虚拟用户跟踪信令可以看出,在UE 上报多个测量报告(measId=1)后, N 站点FE2(B 小区)才下发测量控制消息(预期measIdObectId=2),两者不一致,故之前的测量报告,基站不处理,导致切换失败。 A 站点FE2作为目标小区下发 的测量控制消息

(3)该问题是在切换时出现了RRC重配置流程与MR测量报告嵌套,正常情况下,在测量控制还未下发前,UE是不会上报MR测量报告的,一般情况下,有两个原因会导致该问题发生: 1、终端UE问题,终端设计不符合协议; 2、上行信号质量较差,干扰严重。 4 处理过程 调整M站点FE2功率,降低干扰。测试发生切换失败时,区域的SINR<-5dB,RSRP为-100dbm左右,调整完M站点FE2功率后,区域的SINR>-3dB,RSRP 为-95dbm左右,复测未出现该问题; 5 学习心得 切换过程中,如果基站没有下发测量控制消息,或者UE没有收到测量控制消息,UE就无法更新其上报MR的内容,这样将导致UE想切换时,基站侧预期的MR 与实际的MR不一致,基站不处理MR,最终导致切换失败。 这种问题发生的频率不高,出现问题时应先排除上行干扰。

上行干扰排查

上行干扰排查 近年来,各移动网络规模发展非常迅速,一方面,为了应对由于市场资费调整带来的话务压力,在某些人口密集地区(如商业区、大学城)出现了较多的大配置基站,基站分布变密;另一方面,为了解决网络弱覆盖以及投诉,网络中建设了大量的分布系统和直放站。这样,在解决网络覆盖和话务的同时也带来了其他一些问题,其中上行干扰问题显得较为突出,直接导致了网络质量的下降和用户投诉量的增加。本文基于干扰的排查提出一些方法及总结。 1.1 干扰分类 GSM系统的干扰按照频段有上行干扰和下行干扰之分,此次项目主要针对上行干扰进行排查和处理。根据我们目前在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干扰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直放站干扰 直放站干扰是网络优化过程中最常见的干扰之一。直放站有宽频直放站和选频直放站。宽频直放站实际上是一个宽频放大器,它将整个移动上行或下行频带放大,实现信号覆盖。宽频直放站有合法直放站和非法直放站之分,合法直放站由于设置不好,造成对基站干扰,但较多的宽频直放站干扰为非法私自安装的直放站,这是因为劣质宽频直放站价格便宜,在人口密度大,信号覆盖不好的场所经常私自安装。宽频直放站的干扰特点是频带宽,占据整个上行,且幅度不稳定。 选频直放站也是放大上行信号的放大器,但与宽频直放站不同,选频直放站仅工作在某一频率或几个频率上,因此产生的干扰比宽频直放站产生的干扰小。有些选频直放站仅在有手机业务信号时才存在,形成的干扰是间歇的。从频谱上看,选频直放站具有与正常手机信号相同的频谱,只是手机信号是瞬间信号,选频直放站信号相对停留时间比较长。选频直放站一般价格较高,通常不是非法直放站,而是运营商自身或运营商之间的直放站设置不好造成的。 CDMA基站及其直放站的干扰 从运行频段上看,CDMA的下行频段与GSM的上行频段比较接近,在站址选择及网络规划中如果做得不恰当,势必造成对GSM的干扰,造成GSM系统接收性能的下降(干扰是相互的,但由于GSM的发射频段与CDMA的接收频段相差较远,且CDMA是自扩频通信系统,抗干扰性能较好,所以GSM对CDMA系统所造成的干扰可以忽略)。三种主要的CDMA干扰为杂散干扰、阻塞干扰和互调干扰。其中,杂散干扰与CDMA直放站(或基站)目前在890MHz附近的带外发射有关,这是接收方(GSM系统)自身无法克服的,将导致GSM系统信噪比下降,

关于LTE干扰处理

关于LTE干扰处理 一、TD-L TE干扰概述 1.TD-LTE频段分析 目前TD-LTE主要使用三个频段,F、D、E。

2.TD-LTE内外干扰分析 1)内部干扰 ?交叉时隙干扰:上下行时隙干扰 ?远距离同频干扰:站A和站B间距>GP传播距离 ?GPS失步:失步基站与周围基站上下行收发不一致,相互干扰?小区间同频干扰:同PCI同mod3 ?设备故障:RRU故障;天馈故障 2)外部干扰 ?同频干扰:杂散干扰,互调干扰,谐波干扰 ?异频干扰:阻塞干扰

3)干扰表现 上行底噪≥=105db ping包延时大于正常小区,或无法ping成功KPI:切换、接通、掉线 4)外部干扰分频段分析

①F频点干扰状况 ?DCS1800阻塞干扰:16~30dB底噪抬升,UL吞吐量损失严重,甚至无法建立连 接 ?DCS1800杂散干扰:5dB的底噪抬升, UL吞吐量损失约10% ?DCS1800互调干扰:8~16dB的底噪抬升, UL吞吐量损失超过30% ?GSM900谐波干扰:约5dB的底噪抬升 ?PHS杂散:一般情况下轻微干扰,严重时TD-S或TD-L无法建立连接

②E频段干扰状况 ?E频段和Wifi相隔30MHz,比较近,且Wifi不遵循3GPP协议,射频指标比较差?普通室分系统下,80dB的合路器基本可以消除干扰,两者频率越远,受到的影响 越小。 ?外挂情况下,空间隔离需1m以上 ③D频段干扰状况 ?从频谱状况来说,存有各运营商TD-LTE间的干扰、与雷达间、射频天文、北斗、 Wifi以及MMDS、Wimax间的干扰 ?MMDS和WiMAX对D频段的同频干扰,可使底噪抬升20dB以上,严重时更会 导致TD-LTE业务无法建立连接

无线网络上行干扰排查规范及典型案例

无线网络上行干扰排查方法及典型优化案例 湖南移动网优中心 2012年7月

目录 一、前言 (3) 二、干扰排查分析大致流程 (3) 三、典型干扰分析鉴别方法 (5) (一)、通用干扰分析方法 (5) 1、无源互调干扰 (5) 2、网内同邻频干扰 (5) 3、直放站干扰 (5) 4、外部干扰 (6) (二)、华为设备干扰分析方法(利用burst测试辅助分析) (7) 1、无源互调干扰 (7) 2、CDMA网干扰 (7) 3、网内同邻频干扰 (8) 4、上行网外干扰 (8) 四、典型干扰排查优化方法 (10) (一)、CDMA干扰排查 (14) 1、CDMA干扰排查方法 (17) 2、CDMA干扰优化方法 (19) (二)、直放站干扰排查 (14) 1、直放站干扰小区排查方法 (14) 2、直放站干扰优化方法 (16) (三)、天馈系统互调干扰排查 (10) 1、无源互调干扰对通信系统的影响 (10) 2、互调干扰初步筛选定位 (12) 3、非现场式的互调干扰定位方法 (12) 4、互调干扰现场测试与定位 (13) (四)、保密器干扰排查 (22) 1、内部排查 (22) 2、外部扫频 (22) 五、典型干扰优化案例 (23) 1、天馈互调干扰优化案例 (23) 2、同邻频干扰优化案例 (24) 3、直放站干扰优化案例 (24) 4、CDMA干扰优化案例 (24) 5、外部强干扰优化案例 (24)

一、前言 通过对上行干扰小区进行定位,有针对性的对现网产生上行干扰的直放站类设备和天线、无源器件等天馈系统设备进行排查,实现全网上行干扰的降低; 二、干扰排查分析大致流程 上行干扰可通过小区的干扰数据予以分析,进行初步定位。上行底噪为信道在空闲状态下接收到的噪声电平值,反映了整个系统上行干扰水平。在话务网管中以干扰频带1-5方式进行统计,方法如下: 当干扰带4和干扰带5的占比之和大于30%时,即判定该小区为高干扰小区。 常见干扰类型归纳主要有互调干扰、网内同邻频、直放站干扰以及其它外部干扰四类。大体分析优化思路如下:

LTE干扰

TD-LTE系统干扰分析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以及移动通信理念的变革,为了把握新一轮的技术浪潮,保持在移动通信领域的领导地位,2004年底3GPP启动了关于3G演进,即LTE的研究与标准化工作。随着LTER8、R9标准的冻结,LTE正日益成为业界的热点。 LTE系统同时定义了频分双工(FrequencyDivisionDuplexing,FDD) 和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 TDD) 两种方式,但由于无线技术的差异、使用频段的不同以及各个厂家的利益等因素,LTE FDD 支持阵营更加强大,标准化与产业发展都领先于LTE TDD。2007年11月,3GPP RAN1会议通过了27家公司联署的LTE TDD融合帧结构的建议,统一了LTE TDD的两种帧结构。融合后的LTE TDD帧结构是以TD-SCDMA 的帧结构为基础的,这就为TD-SCDMA成功演进到LTE乃至4G标准奠定了基础。 在工信部TD-LTE工作组的领导下,规范制定、MTNet测试和6城市试验网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随着技术标准不断完善、产业链不断成熟、系统能力不断提高,TD-LTE将很快进入商用时代。 众所周知,干扰是影响网络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对通话质量、掉话、切换、拥塞以及网络的覆盖、容量等均有显著影响。如何降低或消除干扰是TD-LTE网络性能能否充分发挥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网络规划、优化的重要任务之一。 TD-LTE组网干扰分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内部干扰包括同频组网干扰和异频干扰,外部干扰又包括系统间干扰及其它随机干扰。本文将重点分析系统内的同频和异频干扰,以及系统间与TD-SCDMA的干扰。 1. 系统内干扰 TD-LTE的组网包括同频和异频两种方式,对于同频组网,整个系统覆盖范围内的所有小区可以使用相同的频带为本小区内的用户提供服务,因此频谱效率高。但是对各子信道之间的正交性有严格的要求,否则会导致干扰。对于异频组网,由于频率的不同产生了一定的隔离度,但是仍然需要进行合理的频率规划,确保网络干扰最小,同时由于受限于频带资源,所以存在着干扰控制与频带使用的平衡问题。 1.1.同频组网 1.1.1. 小区内干扰 由于OFDM的各子信道之间是正交的,这种特点决定了小区内干扰可以通过正交性加以克服。如果由于载波频率和相位的偏移等因素造成子信道间的干扰,可以在物理层通过采用先进的无线信号处理算法使这种干扰降到最低。因此,一般认为OFDMA系统中的小区内干扰很小。 1.1. 2. 小区间干扰 对于小区间的同频干扰,可以采用干扰抑制技术,主要包括干扰随机化、干扰消除和干扰协调。干扰随机化和干扰消除是一种被动的干扰抑制技术,对网络的载干比并无影响。 干扰随机化通过比如加扰、交织,跳频、扩频、动态调度等方式,使系统在时间和频率两个维度的干

掉话处理案例总结完整版

掉话处理案例总结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路测掉话的原因分析及解决 1. 关于掉话的描述 在 GSM 系统中掉话从统计角度讲分为两大类:RF_LOSS 和 HO_LOSS 即射频掉话和切换掉话。考虑到2层信令的接续等问题,我们把掉话作如下描述。 1) 射频掉话 ●下行原因:Radio_link_timeout 计数器减至 0 ●上行原因:BSS 在 link_fail 的设定时间内未能接收到 UL SACCH 消息,使link_fail 计数器减至 0。BSS 下行功率停止发射 ●在 Layer 2 上: BSS/MS 每 T200 时间发送 N200+1 次 SABM/DISC 消息,但未从接收端收到回应 2) 切换掉话 ●MS 未能成功切换至目标小区, 但未能回到源小区 ●MS 发送 HO FAILURE 和 UL-SABM 消息给源小区,但未得到回应 2. 在路测时发现的掉话问题时,我们应从哪些方面进行考虑 在路测中,如果我们发现了掉话,我们应该如何入手建议根据不同的现象作出一些初步的判断,可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周折,提高工作效率。归纳起来初步判断有以下几点: ●带内、外干扰 ●无可切换的小区(拥塞、无邻区)

●覆盖问题(overshooting/poor coverage) ●有线口的信道释放 ●基站硬件故障(时钟、CTU 低功、信道盘的收发功率不平) ●天线错误(下倾角、方位角等错误) ●由于切换失败造成的掉话 ●参数设置不当 ●其它特殊原因(手机问题、交换机参数设置问题) 3. 对掉话现象进行分析以及可能的原因 在这一节中我们对每种造成掉话的可能原因进行具体的研究。在每一种原因中,我们尽可能的举出实际例子来进行说明。 1) 频率干扰 干扰会导致误码率升高,通信质量下降,是造成掉话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干扰可以分为带内干扰和带外干扰,也可以叫做系统内部干扰和系统外部干扰。 带外干扰:随着科技的进步,空中的无线电波越来越多,有些系统如 TCS 系统与 GSM 系统工作在同一频段,如果频率设置不当,会造成严重的频率干扰。在发射设备的非线性单元由于载波与通过天线进入的干扰信号产生互调干扰,会引起通话质量下降,产生掉话。另外一种情况就是人为的加建 GSM 频段的直放站,对功率以及天线方向不进行控制,对系统会造成上下行的干扰。一般有这

TD―LTE系统间干扰排查的基本方法研究

TD—LTE系统间干扰排查的基本方法研究 1引言 随着2014年中国移动4G LTE基站的大规模建设,目前全国各大城市已经形成了2G/3G/4G 基站共存的局面,在部分城区中,LTE的基站数甚至已经超过了2G的基站数。同时,各种网络之间干扰的概率也大幅提升,在目前已建设的基站中,已出现大量的TD-LTE基站受到干扰。包括系统内干扰,即同频干扰;还有系统外干扰,即异频干扰。这些干扰主要包括 2G/3G、FDD-LTE小区对TD-LTE小、区的阻塞, GSM900/DCS1800的互调干扰和DCS1800 FDD-LTE杂散干扰等。 2干扰类型介绍 目前主要发现有电信FDD阻塞和杂散干扰、移动/联通DSC1800杂散干扰、GSM900互调/谐波干扰。TD-LTE各频段受到的干扰类型统计表如表1 所示。 我们熟知的干扰类型主要有4 种: (1)杂散干扰:由于发射机中的功放、混频器和滤波器等非线性器件在工作频带以外很宽的范围内产生辐射信号分量,包括热噪声、谐波、寄生辐射、频率转换产物和互调产物等落入受害系统接收频段内,导致受害接收机的底噪抬升,造成灵敏度损失,称之为杂散干扰。简言之,杂散干扰就是对方设备由于对发射功率控制不当而引起的对我方的干扰。 (2)阻塞干扰:由于强度较大的干扰信号在接收机的相邻频段注

入,使受害接收机链路的非线性器件产生失真,甚至饱和,造成受害接收机灵敏度损失,严重时将无法正常接收有用信号。简言之,对方的频率在我方的相邻频率中造成的干扰即为阻塞干扰。 (3)谐波干扰:由于发射机有源器件和无源器件的非线性,在其发射频率的整数倍频率上将产生较强的谐波产物。当这些谐波产物正好落于受害系统接收机频段内,将导致受害接收机灵敏度损失。 (4)互调干扰:当2 个或多个不同频率的发射信号通过非线性电路时,将在多个频率的线性组合频率上形成互调产物。当这些互调产物与受害接收机的有用信号频率相同或相近时,将导致受害接收机灵敏度损失,称之为互调干扰。理论上也可以称互调干扰为多个谐波干扰的集中表现形式。 3干扰分析和排查方法 系统间干扰可以分为阻塞干扰、杂散干扰、谐波干扰和互调干扰等类型,产生上述干扰的主要因素包括频率因素、设备因素和工程因素,下面将对干扰类型进行分析。 3.1阻塞干扰的分析和排查 (1)阻塞干扰的影响阻塞干扰会干扰全部的业务信道,导致无法做业务,造成用户感知差。以缙云同心物业F-1 小区为例,在电信开通 前,接入正常,拉网占用D781032 缙云同心物业F-1 小区下载速度达到52Mbps ,上传速率达到7.4Mbps。电信开通后受到严重的阻塞干扰,在更换348FA RRU之前,上站测试无法进行业务,通过更换为348FA RRU 后,接入正常,下载速度达到62Mbps,上传速率达到8.6Mbps。具体测试如图1所示。

LTE室分多系统合路干扰分析与整改措施

LTE室分多系统合路干扰分析与整改措施 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 2014年06月

目次 1干扰问题现象 (3) 2干扰站点比例 (3) 3 干扰问题原因 (3) 3.1互调干扰分析 (3) 3.2互调干扰的影响因素 (6) 3.3功率容量影响分析 (7) 4建议整改措施 (9) 4.1整改目标 (9) 4.2整改方案 (9) 4.3其他工作要求 (9)

LTE室分多系统合路干扰分析与整改措施目前,广东联通1800MHz FDD-LTE室分建设方案大多为合路至原室分系统,开通后出现了WCDMA室分底噪异常抬升的干扰问题,严重影响了现网3G用户。为解决此类问题,广东联通网络建设部特制定《LTE室分多系统合路干扰分析与整改措施》用于指导LTE室分工程建设。 1干扰问题现象 LTE室分合路至原系统激活之后,WCDMA室分RTWP有1-5dB的抬升;LTE模拟下行加载100%后,部分WCDMA室分RTWP有15-20dB的明显抬升。干扰现象如下图所示: LTE室分多系统合路干扰示意图1(D/W/L合路) 2干扰站点比例 前期专项研究工作主要在广州开展,广州FDD规模为560站,其中合路站点共374站,占比66.8%。目前已开通LTE室分168个,其中方案为合路站点111个;存在干扰站点15个,占比13.5%。 广分LTE站点互调干 扰处理进度0512.xlsx 3 干扰问题原因 3.1互调干扰分析 无源互调是射频信号路径中两个或多个射频信号因各种无源器件 (例如天线、电缆或连接器) 的非线性特性引起的混频干扰信号。在大功率、多信道系统中,铁磁材料、异种金属焊接点、金属氧化物接点和松散的射频连接器都会产生信号

华为上行干扰处理流程

华为上行干扰处理流程浅谈 目录 一、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G SM现网干扰类型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干扰排查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干扰案例处理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隔离度干扰处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直放站干扰处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外部干扰处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互调干扰处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频率干扰处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隐性故障干扰处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给研发人员的一点思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概述 无线通信干扰的危害非常大,干扰将导致呼叫困难、杂音、掉话等问题,是导致网络质 量下降的非常关键问题。干扰分上行干扰和下行干扰,下行干扰主要是网内的频率干扰,而 上行干扰的类型较多,处理尤其困难。本文主要针对GSM网络的上行干扰的类型及定位方法进行介绍,并通过案例对每种干扰类型的定位处理进行了详细介绍。

二、GSM现网干扰类型分析

干扰带统计: BTS在时隙空闲时将不断对当前所用频点的上行干扰信号的情况进行扫描并通过资源 指示消息按照干扰带的方式进行统计上报。华为BSC中干扰带的缺省设置是: 实时干扰带显示: 与干扰带统计原理一样,BSC将空闲时隙的上行干扰情况实时显示出来,可以直观的反 映小区的实时干扰变化情况,干扰图例如下图: 不支持:是指有用户占用或者数据信道、主B信道。 三、干扰排查步骤 因发射空闲Burst受时间限制,互调小区筛选法主要目标是通过后台话统数据,从前述五类干扰中,筛选出受到互调干扰的小区。在通过其他手段来区分其

【案例】高干扰处理分析

汉中汉台鑫源干扰分析案例 1、问题描述 后台发现汉中汉台鑫源-HLH-HZBO438TL长期每日10时~13时出现切换差,但在14:00过后,切换指标恢复正常,切换失败的原因均为重建回源,通过排查小区告警及驻波等均正常,怀疑站点存在干扰导致切换失败较多,在时域和频域上跟踪小区信令发现小区的上行干扰较高,确定引起切换失败的主要原因为小区存在干扰导致,下表为小区上行每个PRB平均值。 2、原因分析 汉中汉台鑫源-HLH-HZBO438TL-0/-1两个小区存在外部通信信号屏蔽干扰(8-13时频域上持续高干扰,时域上主要在早9-13时),具体如下图所示: 汉中汉台鑫源-HLH-HZBO438TL-0时域干扰噪:

汉中汉台鑫源-HLH-HZBO438TL-1时域干扰噪声 汉中汉台鑫源-HLH-HZBO438TL-0频域干扰噪声 该小区频域特征如下,从RB0~RB99上行干扰呈现左高右低的趋势,中间突起,符合外部阻塞干扰特征。 汉中汉台鑫源-HLH-HZBO438TL-1频域干扰噪声 该小区频域特征如下,从RB0~RB99上行干扰呈现左高右低的趋势,符合外部干扰特征。

1)从各RB干扰噪声分析结果来看,汉中汉台鑫源-HLH-HZBO438TL小区存在外部阻塞干扰特性,主要是其频谱呈现左高右低的态势,但在时域上又存在明显的时间段突起特征; 2)10月23日10时上站排查汉中汉台鑫源-HLH-HZBO438TL,该站点位于鑫源楼顶,,排除电信干扰,根据干扰在时域上的特性,对周边建筑物进行扫频,发现鑫源-1小区方向车管所附近干扰噪声明显增强,勘测发现车管所楼顶竖有两个根,经了解车管所每天早上考试,开启信号屏蔽设备。 干扰源车管所位置及扫频仪干扰图: 3、解决方案 需协调车管所相关人员,对干扰源进行关闭处理。 4、问题处理思路流程图

干扰查找方法及案例

干扰查找方法及案例 一、概述: 干扰的大小是影响移动网络的关键因素,对通话的质量、掉话、切换、拥塞均有显著的影响。干扰分为网内干扰和网外干扰,网内干扰:主要是基站硬件损坏或因运行时间较长而导致的硬件性能下降(如:隐性故障如TRU、CDU等的接受性能下降、自激;天线性能下降等,并不能上报告警信息):天线是无源器件,损坏概率很小,可通过话音质量是否下降来判断;网内的同频和邻频干扰。网外干扰主要是CDMA干扰、直放站干扰、通讯阻断器干扰,其中通讯阻断器的干扰尤为严重。查干扰首先要排除硬件故障、同频、邻频干扰,然后再确定外界干扰的种类。确定外界干扰种类后,再与相关的运营商或厂家协调解决。 网络干扰的分类 图1、网络干扰类型 在GMC系统中可以用来发现干扰源的方法有:FAS功能、OMC话务系统、OMC告警、路测、用户申告、扫频仪器等。以下是我们要查找干扰的流程 1、收集全网干扰严重的小区 2、对严重重的小区进行RIR测量 3、通过RIR的测量对小区受的干扰源进行分类,如果是内部干扰则通知优化组处理,如果 是网外干扰则通知干扰小组进行查找。 4、如果是硬件问题,进行硬件更换; 5、如果是频率干扰,进行频点的优化; 6、如果干扰是由于联通的CDMA和直放站造成的,与联通公司协商处理 7、如果干扰是由于直放站或微蜂窝干放造成成的,则通知厂家进行整改处理; 8、如果干扰是通信阻断器造成的,需由移动公司与使用单位进行协商解决。

干扰分析查找流程 图2、干扰分析查找流程 结合重庆的网络和我们查干扰的实际工作,我们主要从一些典型案例分析来阐述重庆网络干扰的情况,所用扫频仪是安捷伦和泰克,下面我们对涉及到的各种干扰进行详细分析。 二:网内干扰: 1、硬件故障: 硬件的显性故障:有时掉话率高、切换成功率低、拥塞率高可能与设备故障有关,检查OMC 告警记录可以节约我们大量的判断分析时间。同样,这也是分析告警记录与这些指标恶化存在时间上的关联性。 硬件的隐性故障:OMC 告警大部分只针对硬件的显形故障,针对优化中绝大多数的隐性故障难以准确检测,这就需要一定的经验。 案例1: 以某小区的查找为例,具体步骤如下: 断

LTE干扰划分

eNodeB 可以通过UE 发送的CQI 得到下行信道干扰情况,也可以通过测量SRS 或是DM-RS 的SINR,还有IOT 测算得到上行信道干扰的综合情况。 eNodeB 通过X2 接口互相合作完成小区间资源分配和调度以及相应的功控,最终的目的是提升了LTE 的系统性能。 ICIC 分类如下: n (1)静态ICIC ? 边缘频带和中心频带分配固定,频带划分好后不需要调整边缘频带n (2)半静态ICIC ? 有边缘频带和中心频带初始划分,后续可以根据服务小区和邻区实际的边缘负荷动态调整边缘频带。n (3)动态ICIC ? 没有边缘频带和中心频带初始划分,完全根据服务小区和邻区实际的边缘负荷动态调整边缘频带。 在3GPP 规范的R10 版本中,增加了COMP 的功能,这样小区间的干扰协调机制将会大大地得到加强。 其特点如下: (1)相邻的几个基站对小区边缘的用户同时提供服务,可以大大提高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 提高其吞吐量; (2)变临区干扰为有用信号,消除小区中心和边缘的差别。邻小区干扰来自不同基站和用户的信号的子载波间没有正交性。 在频率复用系数为1 的组网情况下, 位于小区边缘的终端用户会明显的受到来自于相邻小区的干扰。因此,小区间的干扰余量必须基于链路预算的计算确定 2、 1. 系统内干扰 TD-LTE的组网包括同频和异频两种方式,对于同频组网,整个系统覆盖范围内的所有小区可以使用相同的频带为本小区内的用户提供服务,因此频谱效率高。但是对各子信道之间的正交性有严格的要求,否则会导致干扰。对于异频组网,由于频率的不同产生了一定的隔离度,但是仍然需要进行合理的频率规划,确保网络干扰最小,同时由于受限于频带资源,所以存在着干扰控制与频带使用的平衡问题。 1.1.同频组网 1.1.1. 小区内干扰

tdlte系统干扰解决方案

烽火科技TD-LTE系统干扰分析 烽火科技李翔周勇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以及移动通信理念的变革,为了把握新一轮的技术浪潮,保持在移动通信领域的领导地位,2004年底3GPP启动了关于3G演进,即LTE的研究与标准化工作。随着LTE R8、R9标准的冻结,LTE正日益成为业界的热点。 LTE系统同时定义了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 FDD) 和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 TDD) 两种方式,但由于无线技术的差异、使用频段的不同以及各个厂家的利益等因素,LTE FDD支持阵营更加强大,标准化与产业发展都领先于LTE TDD。2007年11月,3GPP RAN1会议通过了27家公司联署的LTE TDD融合帧结构的建议,统一了LTE TDD的两种帧结构。融合后的LTE TDD帧结构是以TD-SCDMA的帧结构为基础的,这就为TD-SCDMA成功演进到LTE乃至4G标准奠定了基础。 在工信部TD-LTE工作组的领导下,规范制定、MTNet测试和6城市试验网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随着技术标准不断完善、产业链不断成熟、系统能力不断提高,TD-LTE将很快进入商用时代。 众所周知,干扰是影响网络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对通话质量、掉话、切换、拥塞以及网络的覆盖、容量等均有显著影响。如何降低或消除干扰是TD-LTE网络性能能否充分发挥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网络规划、优化的重要任务之一。 TD-LTE组网干扰分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内部干扰包括同频组网干扰和异频干扰,外部干扰又包括系统间干扰及其它随机干扰。本文将重点分析系统内的同频和异频干扰,以及系统间与TD-SCDMA的干扰。 1.系统内干扰 TD-LTE的组网包括同频和异频两种方式,对于同频组网,整个系统覆盖范围内的所有小区可以使用相同的频带为本小区内的用户提供服务,因此频谱效率高。但是对各子信道之间的正交性有严格的要求,否则会导致干扰。对于异频组网,由于频率的不同产生了一定的隔离度,但是仍然需要进行合理的频率规划,确保网络干扰最小,同时由于受限于频带资源,所以存在着干扰控制与频带使用的平衡问题。

华为上行干扰处理流程

华为上行干扰处理流程浅谈

目录 一、概述 (3) 二、GSM现网干扰类型分析 (3) 三、干扰排查步骤 (4) 四、干扰案例处理流程 (6) 4.1隔离度干扰处理 (6) 4.2直放站干扰处理 (7) 4.3外部干扰处理 (9) 4.4互调干扰处理 (10) 4.5频率干扰处理 (13) 4.6隐性故障干扰处理 (17) 五、给研发人员的一点思路 (18) 六、总结 (20)

一、概述 无线通信干扰的危害非常大,干扰将导致呼叫困难、杂音、掉话等问题,是导致网络质量下降的非常关键问题。干扰分上行干扰和下行干扰,下行干扰主要是网内的频率干扰,而上行干扰的类型较多,处理尤其困难。本文主要针对GSM网络的上行干扰的类型及定位方法进行介绍,并通过案例对每种干扰类型的定位处理进行了详细介绍。 二、GSM现网干扰类型分析 常见的上行干扰和处理建议如下表所示。

?干扰带统计: BTS在时隙空闲时将不断对当前所用频点的上行干扰信号的情况进行扫描并通过资源指示消息按照干扰带的方式进行统计上报。华为BSC中干扰带的缺省设置是: ?实时干扰带显示: 与干扰带统计原理一样,BSC将空闲时隙的上行干扰情况实时显示出来,可以直观的反映小区的实时干扰变化情况,干扰图例如下图: 不支持:是指有用户占用或者数据信道、主B信道。 三、干扰排查步骤 因发射空闲Burst受时间限制,互调小区筛选法主要目标是通过后台话统数据,从前述五类干扰中,筛选出受到互调干扰的小区。在通过其他手段来区分其他干扰。主要流程步骤如下图所示:

上述流程核心是通过比较忙闲时的干扰差值,判断了受干扰小区干扰源的性质。其重要步骤逐一说明如下: 1、关闭跳频和判断是否整小区干扰,是为了区分同邻频干扰等单频点干扰问题。我们也可以通过我们的软件FPO来排查是否有频率干扰,但在实际情况下有许多是过覆盖引起的频点干扰,在软件中只能看到周围的同邻频情况。可以把怀疑频点换成E频点或更干净的频点来测试一下效果。但有时频率干扰也是较难排查的,如射频跳频,长跳频一个载频上有十几块频点。华为系统有频点扫描功能,我们可以通过此功能来判断。 2、比较忙闲时的干扰差,差值超过一定的门限,可以进入下一处理环节。该门限可以根据整治需要自行设定。这个差值反映了互调干扰对网络影响的大小。 3、通过比较门限的方法,已经可以从整网中筛选出疑似互调干扰小区。在“工兵行动”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异常的用户行为,可能会导致上述判断的不准确,例如,有些用户可能白天业务忙时打开黑直放站或阻断器,夜间业务闲

案例集-TD-LTE网络优化经典案例

TD-LTE网络优化案例

目录 1概述 (1) 2D频段优化案例 (1) 2.1重叠覆盖优化 (1) 2.2PCI优化 (3) 2.3邻区列表优化 (5) 2.4切换优化 (7) 2.4.1切换参数优化 (7) 2.4.2同步参数与切换 (9) 2.5功控参数优化 (12) 2.6天面问题整改 (14) 2.6.1天线抱杆 (14) 2.6.2楼层阻挡 (16) 2.7干扰问题排查 (18) 3F频段优化案例 (20)

1概述 TD-LTE无线网络要实现系统的高性能指标, 需要有合理的网络规划设计、稳定的产品性能、良好的施工工艺以及高质量的网络优化,几者缺一不可。本报告收录了XX市TD-LTE试验网建网以来遇到的一些典型优化案例,旨在为后续优化工作提供帮助和参考。 2D频段优化案例 2.1重叠覆盖优化 【问题描述】 在华兴街靠近中和路区域测试时,UE驻留在华安证券_3(频点:38050,PCI:88),RSRP: -71dBm左右,SINR:25dB左右,但DL Throughput=31Mbps。 【问题分析】 分析路测数据,发现在华兴街靠近中和路的区域,华安证券_2、华安证券_3小区RSRP电平值较接近,如上图所示,对该路段形成了重叠覆盖。而该区域规划的

主覆盖小区为华安证券_3,现场勘察发现,华安证券_2信号经周边楼宇反射至该区域,2、3小区形成重叠覆盖,造成吞吐速率降低。 【解决措施】 调整华安证券_2方位角由120°调至155°,机械下倾角由12°调至6°。 【处理效果】 调整小区方位角后,重叠覆盖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下载速率明显提升。

干扰案例

高碑店金隆商厦干扰问题专题报告

目录 1、常见干扰问题的基本概述 (3) 1.1异常干扰的分类 (3) 1.1.1内部干扰 (3) 1.1.2 异常干扰 (4) 2、干扰查找的基本流程及案例分析 (4) 2.1. 干扰前期判断 (4) 2.2现场定位 (7) 2.3典型案例分析 (8) 3、结论: (13)

1、常见干扰问题的基本概述 在无线通信网络中,各种网络制式的不同决定工作频段的不同,由于无线频率资源的局限性,并且其应用条件也变的日益受限,致使无线通信业界百舸争流,拥挤不堪。同样WCDMA 网络也必须要与其他的移动通信系统(GSM网络,广播电视,无线局域网,寻呼等)共存于一个复杂的无线环境中,由于每种通信系统也都会采用各种复用方式来提高频谱效率,增加容量,势必会引入同/邻频干扰,同时无线系统还存在着电波传播多径效应造成的干扰以及有些无线射频设备也会产生影响通信的信号等。这些干扰信号必定会对网络覆盖区域的通信指标(掉话率,拥塞次数,通话质量等)产生不利的影响。与GSM网络相比,WCDMA网络有其自身设计的复杂性。对各种内,外部的干扰都是非常忌讳的。 1.1异常干扰的分类 WCDMA系统遭受的干扰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系统内部的干扰,第二部分是异常干扰; 异常干扰可能对WCDMA系统产生恶劣影响。 1.1.1内部干扰 WCDMA系统是一个自干扰的系统,系统决定了若干小区的基站要工作在同一频率上,同时这些小区内的移动台也要工作在同一频率上,同一小区中的其他用户和周围小区的其他用户所造成的自干扰是限制系统容量和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因此,CDMA系统有严格的功控,干扰功率控制的结果直接影响系统的容量,频率复用效率,链路性能等。前向链路的干扰主要有两种干扰源,第一种源是来自自身小区的干扰,主要是当前服务基站前向业务信道发射的干扰功率,即发送到相同移动台的业务信道的所有的功率总和,这就意味着限制业务信道的可用数是解决此类干扰的有效途径,当用户密度很大时,可以用统计平均值解决这个问题,而当用户数量很小时,则必须通过模拟方法对网络进行动态分析。第二种源是来自相邻小区的干扰,导频污染,频繁切换,越区覆盖等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干扰类型,主要是由于其他基站在下行链路上发射的业务信道而产生的干扰功率,发射功率的提高只能改善某一小区的接收信号,但是付出的代价是增加了对所有相邻小区的干扰,解决此类干扰的方法是在话务统计的基础上,适当的降低其他相邻基站发射到空中的干扰功率,并且合理地对相邻基站的天馈参数作优化调整,降低当前服务小区前向链路的干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