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TD-LTE系统远距离同频干扰解决思路

TD-LTE系统远距离同频干扰解决思路

TD-LTE系统远距离同频干扰解决思路
TD-LTE系统远距离同频干扰解决思路

TD-LTE系统远距离同频干扰能解决吗?

传统的同频干扰可以通过优化频点配置、干扰白噪化、功率控制、干扰协调、波束赋型等方式来对抗。对于时分双工模式(TDD)系统,(学习更多LTE知识,请关注红松微信公众号“hongsongchina”)要求基站保持严格的时间同步。不同基站之间的时间同步包括帧头同步和上下行转换同步。同时,由于TDD系统的上行和下行传输共享同样的频率,TDD系统中除存在传统的小区间的干扰外,还存在远端基站的下行信号干扰目标小区上行信号的情形。TDD系统的远距离同频干扰发生在相距很远的基站间。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远端发射源的信号经过传播延迟到达近端同频的目标基站后,可能会进入目标基站的其他传输时隙,从而影响近端目标系统的正常工作,如图所示。由于基站的发射功率远大于终端的发射功率,因此远距离同频干扰主要表现为远端小区下行信号干扰近端目标基站的上行接收。

前面我们已经可以定位出TD-LTE系统远距离同频干扰源,TD-LTE的帧结构设计,使得系统可以通过有效的辅以基站间信息交互,(学习更多LTE知识,请关注红松微信公众号“hongsongchina”)实现相关小区自动配置,使得系统可以通过有效的判断和基站间信息交互的方式,利用TD-LTE系统的协议特点使相关小区实现自动配置,以消除远距离同频干扰或减轻远距离同频干扰带来的影响。

根据配置方式的不同,列举几种不同的TD-LTE系统远距离同频干扰解决方案。

方法一:PRACH自适应

当确定了受扰基站是受到远距离同频干扰后,受扰基站PRACH自动改为非Format 4格式,避免随机接入受扰,使得上行性能损失较小。

距离同频干扰多发地区,也可以固定在非UpPTS时隙传输上行PRACH信号(非Format 4格式),将可能受扰基站的PRACH移到不会受到干扰的其他上行时隙(例如第2个上行时隙),以避免远距离同频干扰的发生。即便是PRACH配置在UpPTS,采用Format 4,也可以配置成与P-SCH在频域错开,避免远端基站主辅同步信道造成的干扰。

方法二:特殊时隙自动配置

通过缩短DwPTS数据部分可以增大GP时长,从而加大远距离同频干扰的保护距离。在保护距离内,不会产生远距离同频干扰,但是下行吞吐量有一定损失。具体实施包括施扰基站和受扰基站的自动配置。

(1)施扰基站:对于GP较短的配置,如DwPTS∶GP∶UpPTS=10∶2∶2,可以改成3∶9∶2或其他GP较大的配置。学习更多LTE知识,请关注红松微信公众号“hongsongchina”。如果不能更改特殊时隙配比,可根据干扰情况将其特殊时隙DwPTS后面的数据部分,自右向左闭锁某些OFDM符号(不分配给用户,不发送RS),从而消除可能产生的远距离同频干扰,精细地调整避免远距离同频干扰的能力。

(2)受扰基站:在远距离干扰易发生地区,特殊时隙自动调成3∶9∶2或其他GP较大配置,以避免远距离同频干扰的影响。若不能更改特殊时隙配比,可针对受扰基站采用上行传输算法优化和PRACH自适应解决。

方法三:网规网优措施

尽量限制站高,采用较大下倾角(5度以上),施扰基站的信号无法有效地向远距离空间传播,受扰基站无法有效接收到远距离信号,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甚至消除干扰。如果系统支持电调天线,可采用自动调整方式:TD-LTE系统由受扰基站定位出施扰基站后,如果通过X2接口信息交互确认为施扰基站下倾角设置的问题,可通过X2接口通知施扰基站自动调整下倾角,加大施扰基站的下倾角角度。同时,受扰基站的(学习更多LTE知识,请关注红松微信公众号“hongsongchina”)下倾角,如果设置过小,可调整变大,以消除远距离同频干扰。下倾角自动调整以消除远距离同频干扰的方法,不仅适用于TD-LTE系统,同样适用于其他TDD系统,但可能影响单个小区的边缘覆盖。

方法四:上行传输算法

上行受扰时,基于Sounding的上行自适应编码调制、功率控制和上行资源调度,分配资源时避开受扰部分或采用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使调制编码参数能够适应信道的变化,采用低阶调制和低码率,保证传输的可靠性,并将自适应编码同HARQ相结合,改善系统性能;分组功控可以在系统平均发射功率较低的情况下提高频谱效率,资源调度频带预分配可以在保证系统性能的情况下,提高用户速率,缓解干扰带来的性能损失。

由于TDD系统的远距离同频干扰发生在相距很远的基站间,在“低空大气波导”效应下,远端基站的下行信号可以实现超视距传输到达近端,(学习更多LTE知识,请关注红松微信公众号“hongsongchina”)从而导致干扰近端基站上行接收。TD-LTE系统对抗远距离同频干扰的协议支持包括:特殊时隙配比,PRACH配置,上行AMC,上行频选调度等。根据干扰距离的不同,TD- LTE系统准确定位干扰源后,采用不同的特殊时隙配比和PRACH配置,可以基本解决远距离同频干扰。网优、网规方法和基于Sounding的上行AMC 和上行频选调度

也可以用于干扰对抗。

学习更多LTE知识,请关注红松微信公众号“hongsongchina”,或扫描如下二维码。

TD-LTE系统远距离同频干扰解决思路

TD-LTE系统远距离同频干扰能解决吗? 传统的同频干扰可以通过优化频点配置、干扰白噪化、功率控制、干扰协调、波束赋型等方式来对抗。对于时分双工模式(TDD)系统,(学习更多LTE知识,请关注红松微信公众号“hongsongchina”)要求基站保持严格的时间同步。不同基站之间的时间同步包括帧头同步和上下行转换同步。同时,由于TDD系统的上行和下行传输共享同样的频率,TDD系统中除存在传统的小区间的干扰外,还存在远端基站的下行信号干扰目标小区上行信号的情形。TDD系统的远距离同频干扰发生在相距很远的基站间。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远端发射源的信号经过传播延迟到达近端同频的目标基站后,可能会进入目标基站的其他传输时隙,从而影响近端目标系统的正常工作,如图所示。由于基站的发射功率远大于终端的发射功率,因此远距离同频干扰主要表现为远端小区下行信号干扰近端目标基站的上行接收。

前面我们已经可以定位出TD-LTE系统远距离同频干扰源,TD-LTE的帧结构设计,使得系统可以通过有效的辅以基站间信息交互,(学习更多LTE知识,请关注红松微信公众号“hongsongchina”)实现相关小区自动配置,使得系统可以通过有效的判断和基站间信息交互的方式,利用TD-LTE系统的协议特点使相关小区实现自动配置,以消除远距离同频干扰或减轻远距离同频干扰带来的影响。 根据配置方式的不同,列举几种不同的TD-LTE系统远距离同频干扰解决方案。 方法一:PRACH自适应 当确定了受扰基站是受到远距离同频干扰后,受扰基站PRACH自动改为非Format 4格式,避免随机接入受扰,使得上行性能损失较小。 距离同频干扰多发地区,也可以固定在非UpPTS时隙传输上行PRACH信号(非Format 4格式),将可能受扰基站的PRACH移到不会受到干扰的其他上行时隙(例如第2个上行时隙),以避免远距离同频干扰的发生。即便是PRACH配置在UpPTS,采用Format 4,也可以配置成与P-SCH在频域错开,避免远端基站主辅同步信道造成的干扰。 方法二:特殊时隙自动配置 通过缩短DwPTS数据部分可以增大GP时长,从而加大远距离同频干扰的保护距离。在保护距离内,不会产生远距离同频干扰,但是下行吞吐量有一定损失。具体实施包括施扰基站和受扰基站的自动配置。

TD-LTE干扰分析、排查及解决措施(1001)--经典

TD-LTE干扰分析、排查及解决措施(1001)--经典

江西TD-LTE干扰分析进展及排除思路 目录 一、背景 (3) 二、TDD-LTE系统间干扰情况 (3) 三、干扰分类 (5) 3.1阻塞干扰 (5) 3.2杂散干扰 (9) 3.3GSM900二次谐波/互调干扰 (12) 3.4系统自身器件干扰 (14) 3.5外部干扰 (16) 四、排查方法 (17) 4.1资源准备 (17) 4.2数据采集 (18) 4.3制作RB干扰曲线分布图 (18) 4.4现场排查方法 (19) 五、江西LTE现网情况 (20) 5.1各地市干扰统计情况 (20) 5.2各地市干扰分布情况 (20) 六、新余现场干扰排查整治 (22) 6.1干扰样本站点信息 (23) 6.2样本站点案例 (24) 七、九江FDD干扰专题 (37) 7.1九江现网情况 (37) 7.2干扰样本点信息 (38) 7.3受干扰站点与电信FDD站点分布情况 (39) 7.4九江彭泽县FDD干扰排查 (39) 7.5抽样排查处理 (40) 7.6电信FDD干扰解决建议 (46) 八、后续计划 (46)

一、背景 ●使用频率:工信部批准电信和联通混合组网试点开展,随着1875~1880MHz保护带推移至1880~1885MHz,不排除电信不加滤波器提前使用1880频段; ●设备能力:我司早期采购设备抗阻塞能力不满足559号文要求导致TDS升级TDD的部分双模站点现网使用存在阻塞干扰; ●工程施工:现场施工问题导致各制式/系统间隔离度不够带来的干扰。 二、TDD-LTE系统间干扰情况 TD-LTE频 段容易受到的干扰

远距离支援干扰

针对制导导弹的支援干扰 之前,我们已经对使用机载自卫干扰系统对制导导弹干扰的动态进行了分析。现在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对这些威胁进行远距离支援干扰的机理。 图1 干扰机需要对制导雷达、弹载接收机和(或)制导数据链进行干扰如图1所示,在作战场景中有三个目标需要进行干扰:跟踪雷达、弹载接收机和制导数据链,这中间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受到干扰。针对这三种情况,我们来分析每种情况下的干信比公式和烧穿距离公式。与之前的干扰讨论一样,干扰公式是相同的。但由于雷达和导弹对干扰机和目标的距离不同,所以这些公式比自卫干扰情况下的公式要复杂。接收天线增益通常也不同。 对跟踪雷达进行干扰 图2展示了对跟踪雷达和弹载接收机进行干扰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2 干扰机只对制导雷达进行干扰 对跟踪雷达进行干扰的干信比的公式为: =-++-+--J S ERPJ ERPS GS GM RRT RRJ /7140log()20log()10logRCS 式中:J/S为干信比,单位为dB;

ERPJ 为干扰机(对雷达)的有效辐射功率,单位为dBm ; ERPS 为雷达的有效辐射功率,单位为dBm ; GS 为雷达天线的旁瓣增益,单位为dB ; GM 为雷达天线在主波束瞄准线上的增益,单位为dB ; RRT 为雷达到目标的距离,单位为km ; RRJ 为雷达到干扰机的距离,单位是km ; RCS 是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积,单位为m 2 如果我们将干信比设置为能够保护目标的最小值,并求解从雷达到目标之间的距离,可以得到: min 40log()7120log()10logRCS J/S RRT ERPS ERPJ GS GM RRJ =---++++ 当干信比取最小值时,雷达到目标之间的烧穿距离(RBT )公式为: ()()log of 40log /40RBT Anti value RRT ??=?? 对弹载接收机进行干扰 干信比公式为: ()/7120log() 20log 20log()10logRCSB J S ERPJM ERPS GMS GMM RRT RTM RMJ =-++-++-- 式中:J/S 为干信比,单位为dB ; ERPJM 为干扰机(对导弹)的有效辐射功率,单位为dBm ; ERPS 为雷达的有效辐射功率,单位为dBm ; GMS 为导弹天线的旁瓣增益,单位为dB ; GMM 为导弹天线在主波束瞄准线上的增益,单位为dB ; RRT 为雷达到目标的距离,单位为km ; RMJ 为导弹到干扰机的距离,单位是km ; RCSB 是目标的双基雷达散射截面积,单位为m 2 向导弹发送制导指令的烧穿距离为: () ()min 20log()7120log 20log()20log 10logRCSB J/S RRT ERPS ERPJM GMS GMM RTM RMJ RRJ =---+-++++ 当干信比取最小值时,雷达到目标之间的烧穿距离(RBT )公式为: ()()log of 20log /20RBT Anti value RRT ??=?? 对制导数据链进行干扰 细心观察,您会发现这些公式与之前使用自卫电子干扰系统对制导数据链干扰给出的公式是相同的。但之前,干扰设备安装在目标上,而现在的情况是干扰机与目标是分离的,如图3所示。可以认为干扰机现在处于数据链接收器的旁瓣。然而,由于导弹机动性较强,通常为了确保在各个方向接收能力相同,数据链接收器的天线非常宽。因此,我们可以合理地假设天线增益不会改变。

最新tdlte干扰分析、排查及解决措施(1001)经典资料

江西TD-LTE干扰分析进展及排除思路 目录 一、背景 (2) 二、TDD-LTE系统间干扰情况 (2) 三、干扰分类 (3) 3.1阻塞干扰 (3) 3.2杂散干扰 (5) 3.3GSM900二次谐波/互调干扰 (6) 3.4系统自身器件干扰 (8) 3.5外部干扰 (9) 四、排查方法 (9) 4.1资源准备 (9) 4.2数据采集 (10) 4.3制作RB干扰曲线分布图 (10) 4.4现场排查方法 (10) 五、江西LTE现网情况 (11) 5.1各地市干扰统计情况 (11) 5.2各地市干扰分布情况 (11) 六、新余现场干扰排查整治 (13) 6.1干扰样本站点信息 (14) 6.2样本站点案例 (14) 七、九江FDD干扰专题 (24) 7.1九江现网情况 (24) 7.2干扰样本点信息 (25) 7.3受干扰站点与电信FDD站点分布情况 (26) 7.4九江彭泽县FDD干扰排查 (26) 7.5抽样排查处理 (27) 7.6电信FDD干扰解决建议 (32) 八、后续计划 (33)

一、背景 ●使用频率:工信部批准电信和联通混合组网试点开展,随着1875~1880MHz保护带 推移至1880~1885MHz,不排除电信不加滤波器提前使用1880频段; ●设备能力:我司早期采购设备抗阻塞能力不满足559号文要求导致TDS升级TDD的 部分双模站点现网使用存在阻塞干扰; ●工程施工:现场施工问题导致各制式/系统间隔离度不够带来的干扰。 二、TDD-LTE系统间干扰情况

上行干扰影响 干扰对TD-LTE上行性能影响如下表: 三、干扰分类 根据射频特性和频谱关系分析出F 频段TD-LTE 基站会受到电信与联通FDD-LTE、DCS1800、GSM900 和PHS基站的干扰,按照干扰类型又分为阻塞干扰、杂散干扰、谐波/互调干扰等。 注:F 频段TD-LTE 终端也会对DCS1800 终端造成干扰。经分析由于DCS 终端抗阻塞能力较强且终端间相对位置随机性较大,因此干扰强度不高。 3.1 阻塞干扰(注:全频段干扰) 由于TD-LTE 基站接收滤波器的非理想性,在接收有用信号的同时,还将接收到来自邻频的1800-1880MHz 频段基站的发射信号,造成TD-LTE 基站接收机灵敏度损失,严重时甚至将无法工作,称为阻塞干扰。 DCS1800、友商FDD-LTE均工作在以上频段中,可能F 频段TD-LTE 基站的抗阻塞能力不足时,将产生严重的阻塞干扰。 (注: 阻塞干扰:问题出在我们接收机滤波器性能不好,没有滤除掉带外强干扰信号,导致接收机性能下降,出现阻塞干扰 杂散干扰:问题出在对方发射机滤波器性能上,干扰信号落到我们接收机频带内,造成杂散干扰) 阻塞干扰示意图

大气波导效应对LTE网络的影响

大气波导效应与解决方案

1 前言 对于时分双工模式(TDD)系统,要求基站保持严格的时间同步。不同基站之间的时间同步包括帧头同步和上下行转换同步。传统的同频干扰可以通过优化频点配置、干扰白噪化、功率控制、干扰协调、波束赋型等方式来对抗。同时,由于TDD系统的上行和下行传输共享同样的频率,TDD系统中除存在传统的小区间的干扰外,还存在远端基站的下行信号干扰目标小区上行信号的情形。 TDD系统的远距离同频干扰发生在相距很远的基站间。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远端发射源的信号经过传播延迟到达近端同频的目标基站后,可能会进入目标基站的其他传输时隙,从而影响近端目标系统的正常工作,如图1所示。由于基站的发射功率远大于终端的发射功率,因此远距离同频干扰主要表现为远端小区下行信号干扰近端目标基站的上行接收。 2 成因分析 产生远距离同频干扰,必然是发生了超过保护间隔以上的超远距离传输。商用的TDD系统,如SCDMA(大灵通)和TD-SCDMA均已证实远距离同频干扰的存在性。远距离同频干扰的发生与信号传输环境和基站高度等有关。 2.1 主要因素 在“低空大气波导”效应下,电磁波好像在波导中传播一样,传播损耗很小(近似于自由空间传播),可以绕过地平面,实现超视距传输。当远处基站达到一定的基站高度级别时,在存在“低空大气波导”现象的情况下,远处基站的大功率

下行信号可以产生远距离传输到达近处基站。由于远距离传输时间超过TDD系统的上下行保护间隔,远处基站的下行信号在近处基站的接收时隙被近处基站收到,从而干扰了近处基站的上行接收,产生TDD系统的远距离同频干扰。 大气波导是一种特殊天气下形成的大气对电磁波折射效应,各地分布不同:南海地区春秋冬季出现较多;东部沿海夏秋季出现较多;西北地区春秋冬季出现较多。我国东南部波导出现傍晚多于早上,西北地区则是早上多于晚上。 2.2 辅助因素 基站的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高度要求高于周围的建筑物,否则信号很容易被建筑物阻挡。当天线高度足够高时,远端基站下行信号在“抵抗大气波导”效应下可能会发生超远传输,干扰近端的上行信号。 由于基站发射功率高,终端发射功率低,因此只有基站发射的下行信号,才有可能经过远距离传输后,干扰近端上行。由于终端发射功率较低,经过远距离传输后,不会对近端基站上行信号产生干扰。经过远距离传输后,远处基站发射功率对近端基站的下行干扰也可以忽略。 3 TDD商用系统干扰实例及解决方案参考 商用的SCDMA系统和TD-SCDMA系统针对远距离同频干扰采取了相应的对抗措施,对TD-LTE系统对抗干扰具有参考意义。

抗干扰措施

抗干扰措施的基本原则是:抑制干扰源,切断干扰传播路径,提高敏感器件的抗干扰性能。 1、抑制干扰源 抑制干扰源就是尽可能的减小干扰源的du/dt,di/dt。这是抗干扰设计中最优先考虑和最重要的原则,常常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减小干扰源的du/dt主要是通过在干扰源两端并联电容来实现。减小干扰源的di/dt则是在干扰源回路串联电感或电阻以及增加续流二极管来实现。 抑制干扰源的常用措施如下: (1)继电器线圈增加续流二极管,消除断开线圈时产生的反电动势干扰。仅加续流二极管会使继电器的断开时间滞后,增加稳压二极管后继电器在单位时间内可动作更多的次数。 (2)在继电器接点两端并接火花抑制电路(一般是RC串联电路,电阻一般选几K到几十K,电容选0.01uF),减小电火花影响。 (3)给电机加滤波电路,注意电容、电感引线要尽量短。 (4)电路板上每个IC要并接一个0.01μF~0.1μF高频电容,以减小IC对电源的影响。注意高频电容的布线,连线应靠近电源端并尽量粗短,否则,等于增大了电容的等效串联电阻,会影响滤波效果。 (5)布线时避免90度折线,减少高频噪声发射。 (6)可控硅两端并接RC抑制电路,减小可控硅产生的噪声(这个噪声严重时可能会把可控硅击穿的)。 2、切断干扰传播路径的常用措施 (1)充分考虑电源对单片机的影响。电源做得好,整个电路的抗干扰就解决了一大半。许多单片机对电源噪声很敏感,要给单片机电源加滤波电路或稳压器,以减小电源噪声对单片机的干扰。比如,可以利用磁珠和电容组成π形滤波电路,当然条件要求不高时也可用100Ω电阻代替磁珠。 (2)如果单片机的I/O口用来控制电机等噪声器件,在I/O口与噪声源之间应加隔离(增加π形滤波电路)。控制电机等噪声器件,在I/O口与噪声源之间应加隔离(增加π形滤波电路)。 (3)注意晶振布线。晶振与单片机引脚尽量靠近,用地线把时钟区隔离起来,晶振外壳接地并固定。此措施可解决许多疑难问题。 (4)电路板合理分区,如强、弱信号,数字、模拟信号。尽可能把干扰源(如电机,继电器)与敏感元件(如单片机)远离。 (5)用地线把数字区与模拟区隔离,数字地与模拟地要分离,最后在一点接于电源地。A/D、D/A芯片布线也以此为原则,厂家分配A/D、D/A芯片引脚排列时已考虑此要求。(6)单片机和大功率器件的地线要单独接地,以减小相互干扰。大功率器件尽可能放在电路板边缘。 (7)在单片机I/O口,电源线,电路板连接线等关键地方使用抗干扰元件如磁珠、磁环、电源滤波器,屏蔽罩,可显著提高电路的抗干扰性能。

LTE干扰处理

LTE干扰处理_ 王楠 一、TD-L TE干扰概述 1.TD-LTE频段分析 目前TD-LTE主要使用三个频段,F、D、E。

2.TD-LTE内外干扰分析 1)内部干扰 交叉时隙干扰:上下行时隙干扰 远距离同频干扰:站A和站B间距>GP传播距离 GPS失步:失步基站与周围基站上下行收发不一致,相互干扰 小区间同频干扰:同PCI同mod3 设备故障:RRU故障;天馈故障 2)外部干扰 同频干扰:杂散干扰,互调干扰,谐波干扰 异频干扰:阻塞干扰

3)干扰表现 上行底噪≥=105db ping包延时大于正常小区,或无法ping成功KPI:切换、接通、掉线 4)外部干扰分频段分析

①F频点干扰状况 ?DCS1800阻塞干扰:16~30dB底噪抬升,UL吞吐量损失严重,甚至无法建立连 接 ?DCS1800杂散干扰:5dB的底噪抬升, UL吞吐量损失约10% ?DCS1800互调干扰:8~16dB的底噪抬升, UL吞吐量损失超过30% ?GSM900谐波干扰:约5dB的底噪抬升 ?PHS杂散:一般情况下轻微干扰,严重时TD-S或TD-L无法建立连接

②E频段干扰状况 ?E频段和Wifi相隔30MHz,比较近,且Wifi不遵循3GPP协议,射频指标比较差?普通室分系统下,80dB的合路器基本可以消除干扰,两者频率越远,受到的影响 越小。 ?外挂情况下,空间隔离需1m以上 ③D频段干扰状况 ?从频谱状况来说,存有各运营商TD-LTE间的干扰、与雷达间、射频天文、北斗、 Wifi以及MMDS、Wimax间的干扰 ?MMDS和WiMAX对D频段的同频干扰,可使底噪抬升20dB以上,严重时更会 导致TD-LTE业务无法建立连接

关于LTE干扰处理

关于LTE干扰处理 一、TD-L TE干扰概述 1.TD-LTE频段分析 目前TD-LTE主要使用三个频段,F、D、E。

2.TD-LTE内外干扰分析 1)内部干扰 ?交叉时隙干扰:上下行时隙干扰 ?远距离同频干扰:站A和站B间距>GP传播距离 ?GPS失步:失步基站与周围基站上下行收发不一致,相互干扰?小区间同频干扰:同PCI同mod3 ?设备故障:RRU故障;天馈故障 2)外部干扰 ?同频干扰:杂散干扰,互调干扰,谐波干扰 ?异频干扰:阻塞干扰

3)干扰表现 上行底噪≥=105db ping包延时大于正常小区,或无法ping成功KPI:切换、接通、掉线 4)外部干扰分频段分析

①F频点干扰状况 ?DCS1800阻塞干扰:16~30dB底噪抬升,UL吞吐量损失严重,甚至无法建立连 接 ?DCS1800杂散干扰:5dB的底噪抬升, UL吞吐量损失约10% ?DCS1800互调干扰:8~16dB的底噪抬升, UL吞吐量损失超过30% ?GSM900谐波干扰:约5dB的底噪抬升 ?PHS杂散:一般情况下轻微干扰,严重时TD-S或TD-L无法建立连接

②E频段干扰状况 ?E频段和Wifi相隔30MHz,比较近,且Wifi不遵循3GPP协议,射频指标比较差?普通室分系统下,80dB的合路器基本可以消除干扰,两者频率越远,受到的影响 越小。 ?外挂情况下,空间隔离需1m以上 ③D频段干扰状况 ?从频谱状况来说,存有各运营商TD-LTE间的干扰、与雷达间、射频天文、北斗、 Wifi以及MMDS、Wimax间的干扰 ?MMDS和WiMAX对D频段的同频干扰,可使底噪抬升20dB以上,严重时更会 导致TD-LTE业务无法建立连接

远距离音频信号传输,交流声干扰排除方法

远距离音频信号传输,交流声干扰排除方法 采用平衡法远距离输出音频信号,一般不会出现严重交流声干扰问题。但是当信号两段使用的不是同一电源时,这一问题就有可能发生。现笔者将排除这种干扰的体会介绍如下: 录制剧场实况演出节目,是我的主要工作。当完全使用自己的设备录制时,没有发生过交流声干扰问题。但由于现代演出中,常常使用磁带播放伴奏音乐、音响效果,演员也常常使用无线话筒,因此单靠自己的设备独立完成录音工作是不可能的,有时需要剧场扩音设备提供一路音频信号。 这路音频信号采用平衡输出接法,从理论上讲,是不会发生什么问题的。然而在实践中却常常出现严重交流声干扰问题。这种干扰,轻者影响音频信号质量,严重时会干扰图象,出现滚动波纹,有时交流声还会反馈到剧场扩声系统中去,使剧场扩声无法进行。这种现象多发生在大的体育场、饭店等。在调音台与场外转播车距离较远的情况下,经反复检查音频线路,变换多种音频信号连接方法,如:平衡接法、不平衡接法、改变相位、用4芯屏蔽线将每两股并联等高强蔽接法以及加装隔离变压器等方法,均不奏效。而当调音台与剧场扩音设备在较近的距离相接时,与场外的转播不相连时,交流声便又出现了,这说明交流声不是由于连接方法和设备问题产生的。 那么为什么在连接距离较远时会出现交流干扰问题?分析很可能是信号两段的设备使用非同一电源造成的。经测量发现:两段电源接地点电位差竟达40V之多,这40V之多的压差足以通过屏蔽线在回路中产生强大的交流干扰。 问题的根源找到了,解决的方法也就有了。将屏蔽线两端,一端接地,使其仍具有屏蔽的作用,而将其另一端悬空,使两个接地点的压差不能在连线中形成回路,交流声便不会产生了。您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不妨试试。——孙福恒

LTE干扰

TD-LTE系统干扰分析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以及移动通信理念的变革,为了把握新一轮的技术浪潮,保持在移动通信领域的领导地位,2004年底3GPP启动了关于3G演进,即LTE的研究与标准化工作。随着LTER8、R9标准的冻结,LTE正日益成为业界的热点。 LTE系统同时定义了频分双工(FrequencyDivisionDuplexing,FDD) 和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 TDD) 两种方式,但由于无线技术的差异、使用频段的不同以及各个厂家的利益等因素,LTE FDD 支持阵营更加强大,标准化与产业发展都领先于LTE TDD。2007年11月,3GPP RAN1会议通过了27家公司联署的LTE TDD融合帧结构的建议,统一了LTE TDD的两种帧结构。融合后的LTE TDD帧结构是以TD-SCDMA 的帧结构为基础的,这就为TD-SCDMA成功演进到LTE乃至4G标准奠定了基础。 在工信部TD-LTE工作组的领导下,规范制定、MTNet测试和6城市试验网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随着技术标准不断完善、产业链不断成熟、系统能力不断提高,TD-LTE将很快进入商用时代。 众所周知,干扰是影响网络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对通话质量、掉话、切换、拥塞以及网络的覆盖、容量等均有显著影响。如何降低或消除干扰是TD-LTE网络性能能否充分发挥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网络规划、优化的重要任务之一。 TD-LTE组网干扰分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内部干扰包括同频组网干扰和异频干扰,外部干扰又包括系统间干扰及其它随机干扰。本文将重点分析系统内的同频和异频干扰,以及系统间与TD-SCDMA的干扰。 1. 系统内干扰 TD-LTE的组网包括同频和异频两种方式,对于同频组网,整个系统覆盖范围内的所有小区可以使用相同的频带为本小区内的用户提供服务,因此频谱效率高。但是对各子信道之间的正交性有严格的要求,否则会导致干扰。对于异频组网,由于频率的不同产生了一定的隔离度,但是仍然需要进行合理的频率规划,确保网络干扰最小,同时由于受限于频带资源,所以存在着干扰控制与频带使用的平衡问题。 1.1.同频组网 1.1.1. 小区内干扰 由于OFDM的各子信道之间是正交的,这种特点决定了小区内干扰可以通过正交性加以克服。如果由于载波频率和相位的偏移等因素造成子信道间的干扰,可以在物理层通过采用先进的无线信号处理算法使这种干扰降到最低。因此,一般认为OFDMA系统中的小区内干扰很小。 1.1. 2. 小区间干扰 对于小区间的同频干扰,可以采用干扰抑制技术,主要包括干扰随机化、干扰消除和干扰协调。干扰随机化和干扰消除是一种被动的干扰抑制技术,对网络的载干比并无影响。 干扰随机化通过比如加扰、交织,跳频、扩频、动态调度等方式,使系统在时间和频率两个维度的干

TD-LTE远距离同频干扰问题研究(中移动)

TD-LTE远距离同频干扰问题研究 曲嘉杰,李新,邓伟,刘光毅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100032) 摘要:TDD无线通信系统中,在某种特定的气候、地形、环境条件下,远端基站下行时隙传输距离超过TDD系统上下行保护时隙(GP)的保护距离,干扰到了本地基站上行时隙。这就是TDD系统特有的“远距离同频干扰”。在大规模部署的网络中,此类干扰较为普遍,且可能会对本地基站的上行用户随机接入时隙以及上行业务时隙造成干扰,从而影响用户上行随机接入、切换过程以及上行业务时隙。本文从远距离干扰的基本原理、成因、对网络的影响以及现有TDD系统的解决方案分析入手,给出了TD-LTE系统此类干扰的特性、影响以及不同干扰程度下的解决方案建议,并提出了对系统设备的特殊要求,为TD-LTE网络大规模部署后,避免和消除远距离同频干扰的影响提供了理论支持。 关键词:TD-LTE、基站间干扰 1.前言 对于时分双工模式(TDD)系统,要求基站保持严格的时间同步。不同基站之间的时间同步包括帧头同步和上下行转换同步。传统的同频干扰可以通过优化频点配置、干扰白噪化、功率控制、干扰协调、波束赋型等方式来对抗。同时,由于TDD系统的上行和下行传输共享同样的频率,TDD系统中除存在传统的小区间的干扰外,还存在远端基站的下行信号干扰目标小区上行信号的情形。 TDD系统的远距离同频干扰发生在相距很远的基站间。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远端发射源的信号经过传播延迟到达近端同频的目标基站后,可能会进入目标基站的其他传输时隙,从而影响近端目标系统的正常工作,如图1所示。由于基站的发射功率远大于终端的发射功率,因此远距离同频干扰主要表现为远端小区下行信号干扰近端目标基站的上行接收。 图 1 TDD系统远距离同频干扰示意图

汽车电子电器电磁干扰的产生及解决方案

汽车电子电器电磁干扰的产生及解决方案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器设备应用到汽车上,提升了汽车的整体性能,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由于采用大量电子设备而产生的电磁干扰。针对汽车电子电器电磁干扰的产生及解决方案这一问题,本文系统分析了汽车内部的点火系统、电机、电源、线路以及静电等引起的电磁干扰,并提出一些措施来防止电磁干扰。 只要是带电的物体都会对周围产生辐射或受到其它磁场辐射的作用,那么对于应用大量电子设备的车辆而言,电磁辐射干扰对于车辆电气系统的正常运行就会带来很大的影响。随着汽车工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和汽车电子电器设备的大量应用,汽车电磁干扰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影响也有了巨大的变化。本文就汽车电子电器电磁干扰的产生及解决方案进行探讨。 1 汽车电器电磁干扰概念及分类: 1.1汽车电器电磁干扰:是指任何能中断、阻碍、降低或限制汽车电气、电子设备有效性能的电磁能量,对有用电磁信号的接收产生不良影响,导致设备、传输信道和系统性能劣化的电磁骚扰。根据电磁干扰所产生的特点,将干扰源、传播途径和敏感设备称为电磁干扰三要素,在汽车电磁干扰形成的过程中,电磁干扰源为汽车启动或运行时电压瞬时变化较大的设备:如高压点火系统、各种感性负载(电机类电器部件)、各种开关类部件(如闪光继电器)、各种电子控制单元以及各种灯具、无线电设备等;电磁干扰途径主要分为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如在汽车启动瞬间点火机构所产生的扰动为传导干扰,而无线电干扰即为辐射干扰。敏感设备主要为汽车电子设备,如发动机控制单元(ECU)、ABS、安全气囊及各种电子模块等。 1.2汽车电子设备工作在行驶环境不断变化的汽车上,由于汽车电子设备形成以蓄电池和交流发电机为核心电源以及车体为公共地的电气网络,各部分线束都会通过电源和地线彼此传导干扰,而不相邻导线间也因天线效应而辐射干扰,干扰组成较多,环境中电磁能量构成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意味着系统所受到的电磁干扰来源比较广泛。按照电磁干扰的来源可分为汽车内部电磁干扰、汽车外部电磁干扰、无线电干扰和车体静电干扰。 2针对不同的干扰源,下面对汽车电磁干扰现象作以分析: 2.1 汽车内部电磁干扰 2.1.1点火系统的电磁干扰 点火系统中的点火线圈、火花塞、分电器、高压线等都是干扰源,尤其是火花塞是引起高频电磁干扰的主要部件。当点火线圈初级电路被切断以后,交流发电机励磁绕组与蓄电池断开,但与其它负载仍有电的联系,这时在励磁绕组上仍有自感电动势,为一负向脉冲,脉冲幅度取决于断开瞬时的负载和调节器的状态。在初级电路所发生的是一种衰减振荡,初级电压的最大振幅值一般为300-500V,此瞬变电压若无有效的抑制措施,势必对初级电路中的电子器件构成威胁,甚至通过导线对其它电子装置产生严重的干扰。同时,在次级线圈中所感应的次级电压最大值一般为20000~30000V,足以击穿火花塞的电极间隙,产生电火花放电。火花放电将产生约0.15~1000 MHz的宽带电磁波向周围的空间辐射;如果在初级点火电路断开时打开点火开关,则产生最强的瞬时过电压,对汽车内部的电子设备产生强烈的辐射干扰。 2.1.2汽车内部过电压干扰 在汽车电器系统工作过程中,当电器的开关接通或断开、负载的电流和电压变化以及磁场发生变化时,都容易产生高频干扰信号,同时感性负载产生沿电源线传导的干扰。 2.1.2.1负载突变过电压 交流发电机与蓄电池是并联工作的。行驶过程中,若交流发电机处于额定负载下工作,一旦将交流发电机与蓄电池间的连线断开,将产生负载突变过电压。所谓负载突变过电压,即脉冲电

如何解决模拟信号远距离传输信号衰减问题V4

如何解决模拟信号远距离传输信号衰减问题在遍布各种传感器的工业现场中,模拟信号传输问题一直是大家所关注的。目前工业现场存在比较多的还是电流信号,相比较于电流信号,电压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存在着很明显的不足。虽然电流信号的抗干扰能力比电压信号强,但是在远距离传输的问题上,信号衰减也困扰着很多工程师。针对此问题,三格电子研究出一款将模拟信号转换成光信号,通过光纤进行远距离的传输,从而解决信号干扰以及远距离衰减的问题。 MB 1307 2208083 我们知道4-20MA模拟量是标准模拟信号,但在光纤中传输最好是采用数字信号,所以模拟量光纤传输要先将模拟量经过AD转换后变成数字量,再放入光纤通道中,对端接收后,再经过DA转化后,变成模拟量,再生成4-20MA的信号;所以整个转换系统AD/DA的转换器不可缺;现有的与4-20MA相关的AD/DA 转换器都是SPI或I2C接口的串行的转换器,适合于MCU去读,通常做法是用MCU去传取SPI或I2C接口的数据,再传入光纤通道,这样做法,单路的模拟量转光纤可能没有问题,我们知道MCU的一个指令一个指令串行运行的,如果2路以上的模拟量时,每路的读取时延是翻倍的,实际上对实时性要求高的系统没有办法使用。 三格电子的4-20MA模拟量光端机是通过高性能FPGA可编程器件,我们知道FPGA是可以并行处理任意逻辑实现,每路的AD或DA转换器的串行接口读取是用FPGA并行处理无MCU处理,高速转换,采样频率可以到20KHZ,并且多路传送时是并行传送的,没有相应的时延,任何实时性要求高的场合都可以使用。 目前三格电子的模拟量转光纤光端机设备能够同时实现4路4-20mA或者是0-10V的电流电压信号进行传输,已被很多工程师应用到工业中,其表现出来的精准与稳定性也受到了用户的极大好评。

电子仪器仪表抗电磁干扰措施探讨

电子仪器仪表抗电磁干扰措施探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使用了各种智能化、自动化电子仪器仪表。在上述精密器件使用过程中,存在许多的電磁干扰,导致仪器仪表的信息传输性能降低,无法发挥应有的功能。因此,在研发和设计电子仪器仪表过程中实现抗电磁干扰,以便有效地保证电子仪器仪表在电磁干扰环境中依然正常工作,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热点。 2 电磁干扰类别及危害 2.1 电磁干扰源分类 电子仪器仪表在使用过程中将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电磁干扰,成为电子设备无法正常工作的诱因,因此,针对电磁干扰源进行分析和归类,成为规避电磁干扰的首要任务。 (1)电子仪器仪表内部干扰。电子仪器仪表内部存在多种元器件,这些元器件通电之后将会产生各种电磁场,因此会互相干扰。比如传输信号的导线、地线和电源之间产生阻抗耦合干扰,或者传输信号的导线之间因互感产生的干扰;功率较大的元器件也会产生磁场,通过耦合产生干扰,导致其他元器件无法正常工作。 (2)电子仪器仪表外部干扰。电子设备或者仪器仪表系统外部相关因素也会干扰线路设备或系统正常的工作。外部因素包括外部大功率设备、外部高电压设备或线路,其可以通过耦合产生电磁干扰,影响电子仪器仪表正常工作;电子仪器仪表工作环境的温度忽高忽低,也会导致内部元器件参数发生一些变化,造成干扰。 2.2 电磁干扰的传播方式 电磁干扰将会产生似稳场和辐射场两种类型。如果干扰信号的波长大于被干扰对象的结构尺寸时,干扰信号产生似稳场,采用感应的形式进入干扰对象的线路,或者通过直线传导进入电子仪器仪表的线路或设备系统中。当电磁干扰信号的波长小于被干扰对象结构尺寸时,

干扰信号就会产生辐射场,辐射产生的电磁能量将会进入被干扰对象的通路中,干扰信号传输,并且能够按照漏电或者耦合的形式通过绝缘支撑物,经过公共阻抗的耦合进入到被干扰电子仪器仪表的线路、设备等系统中。 2.3 电磁干扰造成的危害 随着电子仪器仪表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进步,其已经逐渐向精密仪器方向发展,并且电子仪器仪表在智能化、自动化机械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机械正常工作过程中,由于电磁干扰导致其精准程度发生偏差,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失。比如在武器制造仪器和设备中,通常使用很多类型的电子仪器仪表,如果仪器仪表因电磁干扰导致参数发生改变,将会直接导致武器研制失败,甚至产生严重的后果;比如现代导航设备中,如果仪器仪表因电磁干扰使导航结果产生较大的偏差,将会导致导航设备的准确性大大降低,偏离航向,造成极大的损害。 3 电子仪器仪表抗电磁干扰措施 3.1 屏蔽磁场降低电磁干扰 降低仪器仪表电磁干扰的最为重要的一种方法是屏蔽,其可以有效减低电磁场的穿透能力,屏蔽可以有效地衰减或者隔离辐射干扰,屏蔽电磁干扰的基本原理或者屏蔽方法包括三种,具体如下:一是电磁屏蔽,电磁屏蔽的屏蔽体与经典屏蔽较为类似,并且电磁屏蔽采用的金属材料也具有较低的电阻,通过利用金属的特性,电磁场产生的感染将会被反射或者吸收,可以大大地降低高频电磁场的干扰;二是利用静电屏蔽,其屏蔽体可以采用电阻非常低的金属材料设计制作而成,并且采用接地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或者消除电路之间的电磁干扰;三是实施磁屏蔽,其可以使用高饱和、高导磁的磁性材料,通过吸收、损耗电磁屏蔽干扰,可以有效地防止低频磁场产生干扰。 3.2 滤波器抑制电磁干扰 可以利用具有静电防护功能的电磁干扰滤波器来防护电磁干扰,滤波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抑制电磁干扰,大大降低电磁干扰的

tdlte系统干扰解决方案

烽火科技TD-LTE系统干扰分析 烽火科技李翔周勇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以及移动通信理念的变革,为了把握新一轮的技术浪潮,保持在移动通信领域的领导地位,2004年底3GPP启动了关于3G演进,即LTE的研究与标准化工作。随着LTE R8、R9标准的冻结,LTE正日益成为业界的热点。 LTE系统同时定义了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 FDD) 和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 TDD) 两种方式,但由于无线技术的差异、使用频段的不同以及各个厂家的利益等因素,LTE FDD支持阵营更加强大,标准化与产业发展都领先于LTE TDD。2007年11月,3GPP RAN1会议通过了27家公司联署的LTE TDD融合帧结构的建议,统一了LTE TDD的两种帧结构。融合后的LTE TDD帧结构是以TD-SCDMA的帧结构为基础的,这就为TD-SCDMA成功演进到LTE乃至4G标准奠定了基础。 在工信部TD-LTE工作组的领导下,规范制定、MTNet测试和6城市试验网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随着技术标准不断完善、产业链不断成熟、系统能力不断提高,TD-LTE将很快进入商用时代。 众所周知,干扰是影响网络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对通话质量、掉话、切换、拥塞以及网络的覆盖、容量等均有显著影响。如何降低或消除干扰是TD-LTE网络性能能否充分发挥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网络规划、优化的重要任务之一。 TD-LTE组网干扰分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内部干扰包括同频组网干扰和异频干扰,外部干扰又包括系统间干扰及其它随机干扰。本文将重点分析系统内的同频和异频干扰,以及系统间与TD-SCDMA的干扰。 1.系统内干扰 TD-LTE的组网包括同频和异频两种方式,对于同频组网,整个系统覆盖范围内的所有小区可以使用相同的频带为本小区内的用户提供服务,因此频谱效率高。但是对各子信道之间的正交性有严格的要求,否则会导致干扰。对于异频组网,由于频率的不同产生了一定的隔离度,但是仍然需要进行合理的频率规划,确保网络干扰最小,同时由于受限于频带资源,所以存在着干扰控制与频带使用的平衡问题。

远距离信号传输的抗干扰技术1

抗干扰措施分别有屏蔽、隔离和接地,但在应用中还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把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下面分别介绍一下屏蔽、隔离和接地的一般原理和具体.应用。 1945年英国物理学家ArthurC.Clarke提出卫星通信的概念,利用地球同步轨道上的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进行地球上通信。1963年7月美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地球同步卫星,1965年4月6日发射了最初的半试验、半实用的静止卫星“晨鸟”,用于欧美间的商用卫星通信,从此卫星通信进入了实用阶段以。自第一颗商用通信卫星发射成功后,卫星通信得到迅速发展,在通信广播、军事、气象、导航定位等军事和民用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相比于地基通信方式,卫星通信具有覆盖面广、多址传输、基本不受地形地物限制、不依赖已有通信设施、能迅速布设/撤收通信网、能按战场的瞬息变化动态组合网络形式、利于协同通信和越级指挥通信等特点。但是随着信息全球化和数字多媒体等通信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的卫星通信技术难以满足高速通信的要求。 近年来,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通信需求,大量卫星通信新技术被不断提出,其中一些新技术已经被应用到实际卫星通信系统中。当前我国卫星通信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通信卫星的数量、质量以及通信终端设备性能等因素局限了我国卫星通信的的发展,因此远远落后于国外发展水平。在中国,远洋通信、应急通信、海外贸易通信等卫星通信需求,主要依靠租用国外卫星通信系统,如.国际移动卫星通信系统、全球星系统等,这些对于国家战略安全存在重大隐患问.题。在市场需求和国家强力扶持下,可以通过自主创新、政策倾斜、技术间接引进的方式,充分消化和利用卫星通信先进技术,从而快速缩小与国外的差距。 1945年英国物理学家ArthurCClarke提出卫星通信的概念,利用地球同步轨道上的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进行地球上通信。1963 年7月美国成功发射了第- -颗地球同步卫星,1965 年4月6日发射了最初的半试验、半实用的静止卫星“晨鸟”,用于欧美间的商用卫星通信,从此卫星通信进入了实用阶段山。自第一颗商用通信卫星发射成功后,卫星通信得到迅速发展,在通信广播、军事、气象、导航定位等军事和民用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相比于地基通信方式,卫星通信具有覆盖面广、多址传输、基本不受地形地物限制、不依赖已有通信设施、能迅速布设/撤收通信网、能按战场的瞬总变化动态组合网络形式、利于协同通 信和越级指挥通信等特点凹。但是随着信息全球化和数字多媒体等通信需求的不

抗干扰措施

一、什么是干扰 目前电子产品的应用非常广泛,不论是在工业、农业、国防建设,还是在日常生活、教育事业以及科学研究等领域,处处可见电子产品的身影。但在电子产品使用中,都有一个如何防止干扰的问题。而众多的干扰一直影响着电子设备的使用,如精度,比如说:现场大耗能设备多,特别是大功率感性负载的启停往往会使电网产生几百伏甚至几千伏的尖脉冲干扰;工业电网欠压或过压(涉县钢铁厂供电电压在160V~310V波动),常常达到额定电压的35%左右,这种恶劣的供电有时长达几分钟、几小时,甚至几天;各种信号线绑扎在一起或走同一根多芯电缆,信号会受到干扰,特别是信号线与交流动力线同走一个长的管道中干扰尤甚;多路开关或保持器性能不好,也会引起通道信号的窜扰;空间各种电磁、气象条件、雷电甚至地磁场的变化也会干扰传感器的正常工作;此外,现场温度、湿度的变化可能引起电路参数发生变化,这些原因都会影响电子产品的可靠性。传感器输出的一般都是小信号,都存在小信号放大、处理、整形以及抗干扰问题,也就是将传感器的微弱信号精确地放大到所需要的统一标准信号(如1VDC~5VDC或4 mADC~20mADC),并达到所需要的技术指标。而这些小信号就很容易受到干扰的影响,这就要求设备设计制作者和使用者必须注意到一般的电路图上未表示出来的某些问题,即抗干扰问题。只有搞清楚干扰源以及干扰作用方式,设计出消除干扰的电路或预防干扰的措施,才能达到电 子产品的最佳状态。 二、干扰源、干扰种类及干扰现象 传感器及仪器仪表在现场运行所受到的干扰多种多样,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不同的干扰采取不同的措施是抗干扰的原则。 1、主要干扰源 (1)静电感应静电感应是由于两条支电路或元件之间存在着寄生电容,使一条支路上的电荷通过寄生电容传送到另一条支路上去,因此又称电容性耦合。(2)电磁感应当两个电路之间有互感存在时,一个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就会通过磁场耦合到另一个电路,这一现象称为电磁感应。例如变压器及线圈的漏磁、通电平行导线等。(3)漏电流感应由于电子线路内部的元件支架、接线柱、印刷电路板、电容内部介质或外壳等绝缘不良,特别是传感器的应用环境湿度较大,绝缘体的绝缘电阻下降,导致漏电电流增加就会引起干扰。尤其当漏电流流入测量电路的输入级时,其影响就特别严重。(4)射频干扰主要是大型动力设备的启动、操作停止的干扰和高次谐波干扰。如可控硅整流系统的干扰等。(5)其他干扰现场安全生产监控系统除了易受以上干扰外,由于系统工作环境较差,还容易受到机械干扰、热干扰及化学干扰等。 2、干扰的种类 (1)常模干扰常模干扰是指干扰信号的侵入在往返2条线上是一致的。常模干扰来源一般是周围较强的交变磁场,使仪器受周围交变磁场影响而产生交流电动势形成干扰,这种干扰较难除掉。(2)共模干扰共模干扰是指干扰信号在2条线上各流过一部分,以地为公共回路,而信号电流只在往返2个线路中流过。共模干扰的来源一般是设备对地漏电、地电位差、线路本身具有对地干扰等。由于线路的不平衡状态,共模干扰会转换成常模干扰,就较难除掉了。(3)长时干扰长时干扰是指长期存在的干扰,此类干扰的特点是干扰电压长期存在且变化不大,用检测仪表很容易测出,如电源线或邻近动力线的电磁

TD-LTE干扰排查

TD-L TE干扰及分析处理 TD-LTE干扰及分析处理 (1) 一、概述 (2) 二、干扰的基本原理 (3) 1、杂散干扰 (3) 2、阻塞干扰 (3) 3、交调干扰 (4) 4、三阶交调干扰 (4) 三、干扰影响程度 (4) 四、干扰分析及处理 (4) 阻塞干扰 (5) 互调干扰 (6) 杂散干扰 (8) 外部干扰 (11) 网内干扰 (13) 混合干扰分析和整治 (15) 五、小结 (15)

一、概述 对于移动通信网络,保证业务质量的前提是使用干净的频谱,即该频段没有被其他系统使用或干扰。否则,会使受干扰系统的性能以及终端用户感受都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随着4G LTE基站的逐步建设,目前已形成了2/3/4G基站共存的局面,系统间干扰的概率也大幅提升,在目前已建设的基站总,已发现大量的TD-LTE基站受到干扰。这些干扰主要包括2/3G小区对TD-LTE小区的阻塞、互调和杂散干扰,此外还有其他无线电设备,如手机信号屏蔽器带来的外部同频干扰,具体如下表: TD-LTE各频段上行容易受到的干扰 从上表可以看出,由于F频段与干扰源系统的频率比较接近,因此F频段受到的干扰最多。

二、干扰的基本原理 1、杂散干扰 由于发射机中的功放、混频器和滤波器等器件的非线性,会在工作频带以外很宽的范围内产生辐射信号分量, 若落在被干扰系统接收机的工作频带内时,会抬高了接收机的底噪,从而减低了接收灵敏度。 2、阻塞干扰 当输入信号为小信号,输出与输入成线性关系,当有用信号和强干扰一起加入接收机,系统工作在饱和区,输入输出不再是线性关系。 阻塞干扰是指当强的干扰信号与有用信号同时加入接收机时,强干扰会使接收机链路的非线性器件饱和,产生非线性失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