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如何提升教科研能力

教师如何提升教科研能力

教师如何提升教科研能力
教师如何提升教科研能力

教师如何提升教科研水平

即时性——灵感的源泉

很多老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做得比较好,但是,做了没有去总结,没有去表达。没有去提炼,长期下来,就出现对“教科研”的害怕心理。我校严老师,是个十分上进的年轻老师,也是个很负责的班主任。她讲了自己前几天在两个不同的班级上的一堂语文课的感触,她以不同的教学结构来实行教学的收获。但是,她说自己对教学科研不是没有感触,而是惰性。与灵感擦肩而过。

很多老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独特的兴奋和精彩,就是没有即时地记录下来,没有好好地去整理和总结。对教科研,是有感触而设有行动。很多老师在教育教学的一线:有很多新鲜的故事、感悟和精彩点或者是灵感,当时有感触,会兴奋一段时间,但是没有即时地记录、把握、积累下来,失去了很多鲜活的素材,到需要写文章时也就没有东西可用。很多老师把自己没有教育教学研究水平,归根于自己的惰性,或者是找一些借口为自己的惰性开脱。生活中,我们不要给自己借口,即时收集“生活”中的感动。是教师快速成长的捷径。要把心中的“激动”转化为行动,把兴奋持续为勤奋。

细节性——生活的魅力

如果我们把自己的点滴感悟即时地记录下来,日积月累,也就有了很多素材,也就不再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痛苦了。很多活跃在网络上的教师,一些成功的教师,多是扎根于自己的教学教育实践,以生活的细节打造自己的精彩人生。最朴素的就是最精彩的,就是生活的魅力。他们立足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来展示自己的教育魅力。

点滴感悟来源于细节,细节在课堂,细节在与学生的交流中,细节在自己的实践中。细节在问题中,问题是知识的源泉,问题是智慧的火花,问题是成长的阶梯,问题是成功的开始,问题是发展的动力。让我们的思考和实践扎根于细节,让我们的研究不再是“空中楼阁”。细节性也就是生活化,是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的生活。只有生活,才真实,才感人,才有意义,才有具体的操作性,而抽象的说教,空洞的理论,仅仅纸上谈兵,没有任何意义的。

问题性——成功的支点

教育起源于问题,学问在于一问。问题就是教育,问题就是教学,成功的支点就是问题。学生问题。问题学生,学术问题,问题学术等会发生连锁反应——引发困惑、反思、兴奋、激动等,这些都是写作源泉。我们教师要有问题意识,要有问题的思考,要有解决问题的行动,这样,我们的工作就少走弯路,就有成功的希望,就有工作的乐趣和快乐。

合作性——前进的步伐

持续学习先进的理论和模式,是给自己增添新鲜的生命活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教师之间的相互协助、相互点评、网络交流就是合作,就是学习。没有交流就没有发现,没有发展。在此基础上自己持续反思,持续提炼,持续修改,持续优化,这样,才使自己的思维敏捷,使自己的思维活跃,使自己的理念跟上时代的步伐。合作就是协助,合作就是前进,合作就是快乐。

我刚上网时,每天晚上要花五小时的时间在电脑前。一是把自己的文章发帖到论坛,希望网友给我点评;二是持续地跟别人的帖,学习别人的文章,也给别人鼓掌,这样,我们合作得十分愉快,我的帖跟得多,修改也快,别人的好观点也给我积极的思考,给我的工作带来

触动。

技巧性——思维的优化

问题出观点,观点加生活,生活加思考,思考加修辞,修辞加灵感,就是文章的技巧。思维优化出新鲜、出新奇、出技巧。思维就是技巧,技巧就是思维。在我们平时的写作中,不要套用一些名家的话。而是需要把一些名家的思想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自己的实践,而不是做“名人名言”的奴隶。这样就不会走别人的老路,路是要自己走出来的,要让别人愿意在你走出来的路上行走。前面没有路,不能够等待别人走出一条路来;也不需要害怕。要大胆去开创前所没有的路。要敢于冒风险,敢于“为人先”,这就是写作的技巧,也是文章出新的立足点。

成就性——创造的动力

记得自己刚开始学习教育教学文章的写作时,就是先在教育论坛上坚持每天写文章,把自己生活的细节、感动、问题、思考写下来,发在网络论坛,得到了很多网友朋友的鼓励和协助,在点击率的持续增长中,在帖子数量的持续增长中,我有一种成功的喜悦,有一种成就感,这使我一年中写下了百余个主题帖,跟帖数也超过几千帖。一年下来,我的文章越写越多,也越来越成熟越厚实,好句子、好观点、好文章越来越多,竟然在一年中在省级以上的报刊发表了近百篇文章。这是我意想不到的,也不是我刚开始想得到的效果。

如何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

如何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 一、什么是教师“科研能力” “教师的科研能力”是教师在教育科研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直接影响教育科研效率,使教育科研任务顺利完成所必须具备的主观条件。主要包括科研课题的选择能力,课题实验方案的制作能力,课题实验的操作能力,实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能力,课堂教学的科学研究能力,科研论文、研究报告的撰写能力等。 “教师的科研素质”是教师在教育科研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且长时间内起作用的性质和品质。主要包括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教育科研经验、教育科研知识、教育科研技能、教育科研理论素养、教育科研信息处理能力和教育科研创造才能等。 教师的“科研素质”与“科研能力”的本质特征及相互关系:从人的本质角度看,教师的科研素质是教师本质的规定性,是教师科研活动的产物。教师的科研能力是教师内在的本身力量的表现,是教师科研素质表现的“现象”。教师的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之间具有内隐外显的特点,培养教师的科研素质就是在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教师只有具备了较高的教育科研素质,才会表现出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 二、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意义 1.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社会的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我国提出了“教育创新”的理念。如何进行“教育创新”?教育科研就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只有搞教育科研,才能进行“教育创新”,才能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推动教育的发展。而搞好教育科研的前题是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2.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是学校中心工作的需要 作为学校,教学是中心,但科研是关键。在科研中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是一条不可替代的途径,没有高素质的创新型的师资队伍,就没有创新人才的培养。为此学校需要广大教师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教科研课题开展学术研究、论文撰写、案例实录、调查报告等教育科研活动,这样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学校的中心搞好。而要搞好教育科研就必须提升广大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3.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是教师自身发展提高的的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研究型教师是相对于经验型教师(即“教书匠”)而言的,指的是在教育领域中,能积极主动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具有职业敏感性、反思意识、合作精神和科研意识,及时发现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针对问题积极探索研究,主动吸收教育科学理论和同行经验,提出新的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法,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所以研究型教师是不会有倦怠的,他们通过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来明确和实现教育的意义,从教育事业中获得了巨大的心理满足和成就需要,由衷地体验到一种满足感与成就感。 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教育科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开展教育科研有何作用?教育科研有助于教师的理念不断地更新。教育要做好“三个服务”,教材要为学生服务,(教师是教材的开发者与再创造者);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该是课堂中学生的合作伙伴,是教学的倡导者,激励者);教师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教学过程不但重视结果,而更加重视过程,教学的目标从单一的一维目标转化为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多维目标)。 教育科研有助于教师的自身成长。一个普通教师成为骨干教师的基本过程:积累期、成熟期、创造期。教育科研是教师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每一次的教育科研活动,不但改变了教

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传统教育观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因此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造就了许多传授型的教师。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社会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是科研型教师,必须具备高水平的教育科研能力,否则无法适应这一新要求。本人认为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要树立和增强从事科研的意识和自觉性。多年来,我们发现不少教师缺乏进行教育科研的意识。他们怕改革、怕影响升学率、怕家长抱怨,因而一直处在陈旧落后的教育模式之中,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靠苦干、加班,超负荷地工作。而有些教师头脑中则存在这样一些错误的观念和意识,诸如“教育科研神秘观”,即把教育科研神秘化,认为搞科研是高深莫测、很难做的工作;“教育科研无用论”,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书,搞科研是额外负担;有些人则把教育科研简单化,认为能写出文字、发表文章就是搞科研等。这就进一步削弱了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因此我们必须使教师转变观念,从而树立全新意识。这就是:从事教育科研是每一位教师份内的工作。仅仅会教课而不会教育研究的教师,不是新时期的合格教师。 第二,要注重学习,勇于实践。教育理论是指导教学活动的强有力的武器,也是提高研究能力的首要条件。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理论,才能在理论指导下有目的地进行探索。这里说的探索包括教师个体的独立研究和教师群体的共同研究。就目前教师的研究能力来看,多数教师还不具备独立开展课题的实力,因此,应提倡多开展群众性的专题研究活动,还要认真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 第三,要努力掌握从事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进行教育科研首先是提出问题并确立课题。科研课题的来源应该主要是本校教育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这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教育科研不排除抽象的纯理论研究,但对于教师来说,应侧重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有实用价值的课题,这样既可扬其实践经验丰富之特长,避其理论功底不足之短,又可以使研究直接服务于教学需要。当前教师的科研课题应该主要涉及以下内容:创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创新与各科教学、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班主任工作等。其次是进行课题论证,查阅文献资料:一是要了解前人或他人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二是获得更多的教育理论知识,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进行课题论证。课题论证是有组织地、系统地鉴别研究的价值,分析研究条件,完善研究方案的评价活动。最后是具体实施,即严格按照方案进行。整理分析研究资料,归纳结果,写出报告或论文,把研究的全过程以及取得的成果用文字完整地表达出来。从目前看,广大教师参与教育研究主要是这个方式。 第四,学校领导要创设教育科研的氛围。这里包含两方面的涵义:一是鼓励教师开展科研活动,为他们从事教改、教研提供宽松的环境;二是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科研活动。努力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向教师介绍科研方法和教研信息,传播先进的教育理论,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考察和参加各

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

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1、教育形势发展的要求:目前,我国教育工作者越来越认识到教育科研的重要性,提 出了“向科研要质量”的口号,。武汉市教委提出“四个要质量”,即向教师、课堂、科研、管理要质量。教师、课堂、管理的质量都离不开科研,科研是质量中的质量,是核心。所以,科研能力是教师的基本素质,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在不少学校已经形成了开展教育科研 的良好氛围,取得了一系列教育科研成果。 在开展教育科研方面,新时期的要求是:从社会要求和学校实际出发确定科研课题,在这一过程中,把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结合起来,把出科研成果和推动实际工作、提高教育质量结合起来,把教育科研与教师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结合起来,把出成果和出人才结合起来。 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信息和智能时代,教育与科研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科学技术的发展给 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活力和更加广泛的研究课题,为广大教师进行教育研究提供了广阔的 前景。 2、教师教学工作本身的需要:作为教师只有具备了科研能力,才能去追求创新,创造 出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才能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是教师更新知 识的最佳途径和方法。研究意味着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而教师一旦开始研究,必然会自觉地去学习,收集、分析加工信息,把教育变成促进再生信息的过程。 3、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学会教育科学研究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当教师掌握了科研的武器以后,不但会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觉地学 习教书育人的理论知识,而且会自觉地以研究者的眼光去观察、思考和解决教育教学活动中 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还会主动地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新时代的教育是创新教育,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创造才能,而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才 能离不开科学研究,只有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的教师,才能真正具备创新精神和创 造才能。 “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离不开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和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途径 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教育科研,也要以教师为本。过去,由于教师编制紧,教 学任务繁重,再加上认识的局限,小学教师普遍缺乏科研意识。近几年,我国中小学教育科 研十分活跃,中小学教师的科研意识明显增强,一个普及性、群众性教育科研局面已经形成。 但目前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基础素质相对薄弱,科研能力尚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 教育科研的有效推进,若不及时引导,必将挫伤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形成中小学教育科研內部的恶性循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点是逐步培养和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能 力。那么,如何培养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呢?有以下几条途径。 1、认清形势,转变观念,强化科研意识,把教育科研内化为教师的精神需求,这是培养 和提高中小学教师科研能力的前提。 中国教育的实践和当今教育的发展都表明,没有教育科研的教育是不成熟的教育。只有 重视和加强教育科研工作,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实验探索、理论论证和开拓创新的先导作用, 注意以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我们的教育才会获得成功,取得更大的成就。所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并对教育科研的地位和作用,以法律的形式加以确定,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之中。我们要了解到当代教育对教师 提出的要求,逐步认识到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是中小学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必要条 件。 转变观念,增强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自觉性。

如何培养和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如何培养和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德阳中学李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为了适应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处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要逐步实现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而要实现这一转变,培养和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是前提和关键。 本世纪60年代。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提出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为什么这样庞大的一支教育工作者队伍,却产生不出杰出的科学研究者,能够使教育学变成一门既是科学又是生动的学问?"这个问题指出了一个事实: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忙忙碌碌,不注重教育科学研究,成为知识的"机械传递者",即日常所说的"教书匠"。这个问题也提出一种希望:教师应该成为学者。因而,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的课题已摆上了议事日程。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人们对教育科研工作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从而忽视了对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培养。近年来,许多学校对此进行了研究,不少文章见诸报刊杂志。但该项研究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1、剖析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内涵 学校教育科研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对学校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些带有普遍性、实践性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实验,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索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提高学校各类教育活动的质量和效益,并对完善、丰富和发展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作出贡献。基于这样的要求,我们认为,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主要包含以下内容:⑴发现、分析和解决课题研究中实际问题的能力;⑵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材料的能力;⑶学习、掌握和运用材料的能力;⑷总结、提炼和展示科研成果的能力,等等。 2、分析教师教科研能力的现状 通过对全体教师教科研能力的调查和分析,我们认为,目前教师在教科研能力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⑴教科研意识不强。受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职责的影响,很多教师认为自己只要上好课就行了,教科研与自己关系不大;有的教师认为,教育科研“高不可攀”,并非一般教师所为;也有的教师认为教育科研仅是“纸上谈兵”,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还不如自己的教学经验有效。 ⑵教科研常识和能力缺乏。很多教师缺乏基本的教科研常识,不能有目的、有计划地收

教师如何提升教科研能力

教师如何提升教科研能力 及时性——灵感的源泉 许多老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做得比较好,但是,做了没有去总结,没有去表达。没有去提炼,长期下来,就出现对“教科研”的害怕心理。我校严老师,是个十分上进的年轻老师,也是个很负责的班主任。她讲了自己前几天在两个不同的班级上的一堂语文课的感触,她以不同的教学结构来进行教学的收获。但是,她说自己对教学科研不是没有感触,而是惰性。与灵感擦肩而过。 许多老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独特的兴奋和精彩,就是没有及时地记录下来,没有好好地去整理和总结。对教科研,是有感触而设有行动。许多老师在教育教学的一线:有许多新鲜的故事、感悟和精彩点或者是灵感,当时有感触,会兴奋一段时间,但是没有及时地记录、把握、积累下来,失去了许多鲜活的素材,到需要写文章时也就没有东西可用。许多老师把自己没有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归根于自己的惰性,或者是找一些借口为自己的惰性开脱。生活中,我们不要给自己借口,及时收集“生活”中的感动。是教师快速成长的捷径。要把心中的“激动”转化为行动,把兴奋持续为勤奋。 细节性——生活的魅力 如果我们把自己的点滴感悟及时地记录下来,日积月累,也就有了许多素材,也就不再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痛苦了。不少活跃在网络上的教师,一些成功的教师,多是扎根于自己的教学教育实践,以生活的细节打造自己的精彩人生。最朴素的就是最精彩的,就是生活的魅力。他们立足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来展示自己的教育魅力。 点滴感悟来源于细节,细节在课堂,细节在与学生的交流中,细节在自己的实践中。细节在问题中,问题是知识的源泉,问题是智慧的火花,问题是成长的阶梯,问题是成功的开始,问题是发展的动力。让我们的思考和实践扎根于细节,让我们的研究不再是“空中楼阁”。细节性也就是生活化,是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的生活。只有生活,才真实,才感人,才有意义,才有具体的操作性,而抽象的说教,空洞的理论,只是纸上谈兵,没有任何意义的。 问题性——成功的支点 教育起源于问题,学问在于一问。问题就是教育,问题就是教学,成功的支点就是问题。学生问题。问题学生,学术问题,问题学术等会发生连锁反应——引发困惑、反思、兴奋、激动等,这些都是写作源泉。我们教师要有问题意识,要有问题的思考,要有解决问题的行动,这样,我们的工作就少走弯路,就有成功的希望,就有工作的乐趣和快乐。 合作性——前进的步伐 不断学习先进的理论和模式,是给自己增添新鲜的生命活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教师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点评、网络交流就是合作,就是学习。没有交流就没有发现,没有发展。在此基础上自己不断反思,不断提炼,不断修改,不断优化,这样,才使自己的思维敏捷,使自己的思维活跃,使自己的理念跟上时代的步伐。合作就是帮助,合作就是前进,合作就是快乐。 我刚上网时,每天晚上要花五小时的时间在电脑前。一是把自己的文章发帖到论坛,希望网友给我点评;二是不断地跟别人的帖,学习别人的文章,也给别人鼓掌,这样,我们合作得十分愉快,我的帖跟得多,修改也快,别人的好观点也给我积极的思考,给我的工作带

树立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提升教育质量

树立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提升教育质量 摘要: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世界经济发展迅速,竞争十分激烈,我们必须冲破以往的封闭思维方式,站在动态的社会发展的大视角去思考、去教学。在教学工作中要以课堂教学模式为突破口,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实质上就是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要完成这样一个任务,就要求我们教师转变思维方式,增强科研意识,加强对教育对象——学生的研究和教育教学的研究,提高科研能力,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听李志民教授关于《提高科研水平提升教育质量》的宣讲,作为河北科技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本人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树立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提升教育质量。 一、科研在教育中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告诉我们,科研在高等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培养创新型人才,关键在教学;搞好教学,关键在教师。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必须把科学研究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环节。 河北科技大学是一所发展中的教学型综合性地方大学,作为河北科技大学的教师,对于教学与科研的认识还存在一些误区,有的认为科研应该是国家重点院校、综合性大学的任务,地方性本科院校应以教学为主,搞不搞科研无关紧要;还有的同志甚至将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对立起来,认为一抓科研就会影响教学。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教学工作是教师的天职,但需要强调的是科研对教师学术水平的提高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 国内外经验证明,一所大学没有高质量的科学研究,就不可能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同样也不可能有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博览群书、熟读经典、传授知识不再是衡量教师学术水平的唯一尺度,从科研能力、社会贡献角度评价教师学术水平已成为社会通行的评价方法。 第一,科学研究是教师自我完善与发展的过程,通过科研工作促进教师自我知识结构更新和知识体系的充实,以及对知识前沿的把握和学科知识的理解,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奠定了“能动性”基础。 第二,科研过程是一个艰苦的脑力劳动,可以培养教师的开拓创新和顽强拼搏精神,提高教师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教师在科研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敬业精神、创新意识、强烈的进取心, 往往对学生的创造能力、精神、态度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第三,通过科学研究,教师能够深刻地了解社会对培养人才的要求,了解社会人才市场对人才培养创业能力的要求。教师们通过科研创新去探索、去掌握本科教学中的许多教学规律和

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

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3533 更新时间:2007-11-15 12:56:49 一、问题的提出 1、教育形势发展的要求:目前,我国教育工作者越来越认识到教育科研的重要性,提出了“向科研要质量”的口号,。武汉市教委提出“四个要质量”,即向教师、课堂、科研、管理要质量。教师、课堂、管理的质量都离不开科研,科研是质量中的质量,是核心。所以,科研能力是教师的基本素质,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在不少学校已经形成了开展教育科研的良好氛围,取得了一系列教育科研成果。 在开展教育科研方面,新时期的要求是:从社会要求和学校实际出发确定科研课题,在这一过程中,把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结合起来,把出科研成果和推动实际工作、提高教育质量结合起来,把教育科研与教师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结合起来,把出成果和出人才结合起来。 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信息和智能时代,教育与科研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活力和更加广泛的研究课题,为广大教师进行教育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2、教师教学工作本身的需要:作为教师只有具备了科研能力,才能去追求创新,创造出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才能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是教师更新知识的最佳途径和方法。研究意味着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而教师一旦开始研究,必然会自觉地去学习,收集、分析加工信息,把教育变成促进再生信息的过程。 3、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学会教育科学研究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当教师掌握了科研的武器以后,不但会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觉地学习教书育人的理论知识,而且会自觉地以研究者的眼光去观察、思考和解决教育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还会主动地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新时代的教育是创新教育,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创造才能,而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离不开科学研究,只有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的教师,才能真正具备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 “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离不开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和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途径 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教育科研,也要以教师为本。过去,由于教师编制紧,教学任务繁重,再加上认识的局限,小学教师普遍缺乏科研意识。近几年,我国中小学教育科研十分活跃,中小学教师的科研意识明显增强,一个普及性、群众性教育科研局面已经形成。但目前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基础素质相对薄弱,科研能力尚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科研的有效推进,若不及时引导,必将挫伤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形成中小学教育科研內部的恶性循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点是逐步培养和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那么,如何培养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呢?有以下几条途径。 1、认清形势,转变观念,强化科研意识,把教育科研内化为教师的精神需求,这是培养和提高中小学教师科研能力的前提。 中国教育的实践和当今教育的发展都表明,没有教育科研的教育是不成熟的教育。只有重视和加强教育科研工作,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实验探索、理论论证和开拓创新的先导作用,注意以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我们的教育才会获得成功,取得更大的成就。所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并对教育科研的地位和作用,以法律的形式加以确定,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之中。我们要了解到当代教育对教师提出的要求,逐步认识到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是中小学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 转变观念,增强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自觉性。

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教师要适应外语教学发展的要求,不能只会站在讲台,抱住“升学率”,而应该明确自己的人生发展目标,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立志成为教育研究者,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做个研究型的教师,立德、立功、立言。为此,他们需要: a) 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娴熟的专业基本技能、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以及敏锐的教育研究意识和较高的教育研究能力 b) 了解校内外与英语教学有关的教研活动 了解反思和总结对教学和教师发展的作用,运用常用的反思方法,如教学日记、座谈、听课观摩等 了解和使用与英语教学有关的科研方法,如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教育叙事研究、教育实验法、案例研究、跟踪调查研究等 笔者试图从以上“三面五点”阐述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而且认为接受这样的教育和具有这些能力的教师方能具有终生学习,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可是,要实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 正如柳斌所说,眼下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我国知识分子存在不爱读书,“书山有路题为径,学海无涯考做舟”的现象,个性浮躁化、思想浅薄化、教育功利化、文化市井化、趣味低级化、语言缩减化、精神贫困倾向化。尽管如此,仍有一大批有志气的教师能够抓住课程改革的机遇,战胜困难,迎接挑战!他们克服来自家长、社会和学校的升学压力;来自课堂教学的压力;来自教师职称评定和升级的压力;来自家庭生活的压力,变压力为动力,自己解放自己,从每天身心透支的亚健康和职业枯竭症中解放出来,走教育研究之路,构建自己的健康生活方式,保证专业成长。(张志远,2005)他们是职场锤炼的强者,他们身体力行,创设了发展的空间,建立了“教学—反思—提高”的成长机制。他们真正掌握了教学相长的机制,真正体会到“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是故,教学相长。”(学记)中小学英语教师的队伍有了这些“领军”人物,专业发展的道路将越走越宽广。

(新)教师个人教科研规划

教师个人教科研规划 教师职业作为一种育人的职业,对其劳动质量提出的要求是很高的、无止境的,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总是时刻告诫自己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注重自身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使自己真正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才华和爱心奉献给学生、奉献给教育事业。我相信这也是每一个教师所追求的思想境界。为此,我为自己制定了教科研计划,来不断激励自己进步。 一、指导思想: 积极推行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标准》,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努力方向及目标: 1、整体性目标: 力求自己由专业型、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2、阶段性目标: 第一阶段: 以自主学习提升理论素养为主的目标。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这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揭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校本研究则可以从“提高经验认识水平”和“强化教学反思能力”这两个方面促使教师理论素养的专业化。具体措施: (1)认真读好书,并作好理论学习笔记。 (2)整理个人专题主页。记录整理个人成长的足迹。 (3)确立实施自己的小课题研究计划:《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争取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开阔自己的思路。 发展定位——争取完成对学生《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教育科研。 第二阶段: (1)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强化教学反思能力。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养成随时记录教学中的感想和学生的创新片段,学会积累,学会研究。 (2)加强教育科研能力重构自身专业知识结构。在教研与科研的实践中,发展自己,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并通过实践与反思而与教学对象、教学环境不断互动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来强

教师教育科研能力

教师教育科研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与提高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 一、教育科研能力的含义 教育科研能力是一种高级的、于教育实践而又有所超越和升华的创新能力。首先,教育科研能力于实践,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依据先进的教育理论日积月累起的经验和借助先进的教育手段逐步形成的。其次,教育科研能力是在有意识的学习、总结、提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动态的认识和改造教育的能力。 二、教育科研能力的重要性 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广大中小学教师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变革自身的要求,也是新世纪教育工作者的必备素质。作为教师个体素质的组成,提高教育科研能力的重要性表现在: (一)、现代教育更多地依赖科学的决策。教育科研所以在现代教育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决定于两个重要因素:一是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越越密切,教育要为社会发展服务,就要对教育的规模、教育的目标、制度、内容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和决策。二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知识成倍增长,使得传统教育模式难以适应新的要求。 (二)、教育科研是以拓展教育科学知识、解决教育教

学中的问题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的。对于教师说,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最主要目的是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三、新时代小学教师应具有的素质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他应具备的教育科研素质包含哪些方面呢? (一)具有搜集资料、开发信息的能力。 (二)具有较好的字表达能力。 (三)具有开拓的精神,严谨的治学作风。 (四)具有独立设计实验和进行计算的能力。 (五)具有发现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敏锐性和深入性。 (六)具有将已有教育研究成果创造性地运用于自己的教育活动中的能力。 四、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新形势下的教育改革,要求广大教师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大力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我现结合当前教学实践谈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首先,小学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在教育工作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很难想象对学生没有爱心、没有责任感的教师能为教育工作尽心尽力。其次,小学教师要博

提升教师科研能力

提升教师科研能力辐射科研成果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上海市第七届教育科研工作先进集体申报材料我校是所拥有二百年办学历史的老校。在多年的办学工作中,树立了现代南小“敦品重学,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始终坚持学校发展思想先行,始终将教育科研作为办学依托,实施科研促教,科研兴校的策略,在原有办学经验逐步科学化的基础上,进行教育科研的研究和实践。通过近四年的学校各个层次实验课题研究,引导教师进入研究状态,引导教育进入变革状态,做到在整合各方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形成本校的办学经验和新的生长点,推进了学校的新发展,并在实践上逐步形成一系列操作方法和运作机制。2005年度以来,学校在区级课题立项、科研成果申报、论文发表评奖,取得了丰硕的成绩,涌现了一大批青年科研骨干和教学能手,2004—2006共有20人在各学科论文评比及教学比武中获等第奖。有市、区级课题的共21人次,在2004~2006三年内,就有市、区级课题18项。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35篇,科研成果及各类奖共20项。2005年学校被评为区教育科研示范校;2006年学校被评为区教育科研先进集体;2007年学校被评为区教育科研示范校。学校也先后获得市素质教育实验校、新一轮市行为规范示范校、全国少先队雏鹰大队、奉贤区A二级学校、上海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全国EPD项目实验校、国家级规划课题、奉贤区科技特色校等荣誉称号。我们的做法是: 一、把教科研渗透于学校整体规划和教育教学过程之中。 在学校的发展中,没有学校教育科研的引领,便不会有卓越的学校。科研和管理它们之间相互承认、相互沟通、相互影响又相互促进。为此,我们极其重视科学研究与人本管理的密切结合,进行学校管理方法的创新。在操作方法上,课题研究与学校整体改革结合在一起,整合各方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形成本校的办学经验和新的生长点,推进学校的新发展。 2001~2004年,我们以上海市素质教育实验校为抓手,学校实验课题把重点落在研究解决素质教育过程中的难点——如何以学生为本,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和谐发展,进行了区级重点课题《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和谐发展的实践研究》以分步实施三个目标为标志,经过了构建“和谐发展”的三个实施阶段:一是学校的和谐发展;二是教师的和谐发展;三是学生的和谐发展。学校的经验在上海市素质教育实验校的成果一书刊登,该研究获2005年度奉贤区第七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 2003~2005年,我校进行了市级课题《教师群体和谐协作中的自主发展的实践研究》的研究,建立各学科中心研究组,通过专家讲座,校内教师科研成果评价等方法引导教师从教育实践走向教育科研,我们的子课题有《和谐协作中的教研组建设》《和谐协作的校本培训项目研究》《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班集体自主管理的实践》,教师们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课题研究,在积极的思考与实践中找到了新的发现,对于教育本质的领悟,来自于学生发展规律的人文思考,体现富有个

教师如何提升教科研能力

教师如何提升教科研水平 即时性——灵感的源泉 很多老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做得比较好,但是,做了没有去总结,没有去表达。没有去提炼,长期下来,就出现对“教科研”的害怕心理。我校严老师,是个十分上进的年轻老师,也是个很负责的班主任。她讲了自己前几天在两个不同的班级上的一堂语文课的感触,她以不同的教学结构来实行教学的收获。但是,她说自己对教学科研不是没有感触,而是惰性。与灵感擦肩而过。 很多老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独特的兴奋和精彩,就是没有即时地记录下来,没有好好地去整理和总结。对教科研,是有感触而设有行动。很多老师在教育教学的一线:有很多新鲜的故事、感悟和精彩点或者是灵感,当时有感触,会兴奋一段时间,但是没有即时地记录、把握、积累下来,失去了很多鲜活的素材,到需要写文章时也就没有东西可用。很多老师把自己没有教育教学研究水平,归根于自己的惰性,或者是找一些借口为自己的惰性开脱。生活中,我们不要给自己借口,即时收集“生活”中的感动。是教师快速成长的捷径。要把心中的“激动”转化为行动,把兴奋持续为勤奋。 细节性——生活的魅力 如果我们把自己的点滴感悟即时地记录下来,日积月累,也就有了很多素材,也就不再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痛苦了。很多活跃在网络上的教师,一些成功的教师,多是扎根于自己的教学教育实践,以生活的细节打造自己的精彩人生。最朴素的就是最精彩的,就是生活的魅力。他们立足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来展示自己的教育魅力。 点滴感悟来源于细节,细节在课堂,细节在与学生的交流中,细节在自己的实践中。细节在问题中,问题是知识的源泉,问题是智慧的火花,问题是成长的阶梯,问题是成功的开始,问题是发展的动力。让我们的思考和实践扎根于细节,让我们的研究不再是“空中楼阁”。细节性也就是生活化,是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的生活。只有生活,才真实,才感人,才有意义,才有具体的操作性,而抽象的说教,空洞的理论,仅仅纸上谈兵,没有任何意义的。 问题性——成功的支点 教育起源于问题,学问在于一问。问题就是教育,问题就是教学,成功的支点就是问题。学生问题。问题学生,学术问题,问题学术等会发生连锁反应——引发困惑、反思、兴奋、激动等,这些都是写作源泉。我们教师要有问题意识,要有问题的思考,要有解决问题的行动,这样,我们的工作就少走弯路,就有成功的希望,就有工作的乐趣和快乐。 合作性——前进的步伐 持续学习先进的理论和模式,是给自己增添新鲜的生命活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教师之间的相互协助、相互点评、网络交流就是合作,就是学习。没有交流就没有发现,没有发展。在此基础上自己持续反思,持续提炼,持续修改,持续优化,这样,才使自己的思维敏捷,使自己的思维活跃,使自己的理念跟上时代的步伐。合作就是协助,合作就是前进,合作就是快乐。 我刚上网时,每天晚上要花五小时的时间在电脑前。一是把自己的文章发帖到论坛,希望网友给我点评;二是持续地跟别人的帖,学习别人的文章,也给别人鼓掌,这样,我们合作得十分愉快,我的帖跟得多,修改也快,别人的好观点也给我积极的思考,给我的工作带来

如何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

如何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 科研兴教,向教育科研要质量,逐渐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然而,由于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不足和对中小学教育科研不够重视等原因,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素质较差已成为较普遍的现象。现在,社会上仍有不少人片面地认为,教师一般都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参加教育科研工作。也有相当多的小学教师认为,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上好课,教育科研是大学教师的事情,与自己没有关系或关系不大。他们满足于自己积累的教学经验,而不善于把自己和他人的教学经验进行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进而上升到理论高度。因而,多数教师只是凭着自己经验进行教学和以单纯传授现成知识为中心的经验型教师。与此同时,仍有不少学校和个人依然以教学经验的多少,作为判断教师水平高低的主要的或惟一的标准。做经验型教师俨然成为许多教师的追求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助长了教师注重知识传授的做法。总之,经验型教师重模仿而轻创新,重积累而轻发展,因而其多数只能成为机械传授现成书本知识的“教书先生”。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主体的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素质,努力向科研型教师转化,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那么,青年教师如何在科研工作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呢? 一、青年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和增强从事教育科研意识和自觉性 教学是一门艺术,它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的机体,这就需要教师积极探索教学规律,对教材、教法和学生的特点、差异等因素进行深入的钻研,推出新的教学方法,这就是教育科研的最终目的。多年来,在教育实践中我们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还不是教师能否从事教育科研的问题,而是绝大多数教师缺乏进行教育科研的意识。老教师怕改革、怕影响升学率、怕家长抱怨。而青年教师头脑中则存在诸如“教育科研神秘观”、“教育科研无用论”等一些错误的观念和意识,还有部分青年教师则把教育科研简单化,认为能写出文章、发表文章就是搞科研等,这就进一步削弱了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因此青年教师必须通过学习,牢固认识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在观念上进行转变和更新,从而树立全新意识,这就是:青年教师是教育科研的生力军,从事教育科研是每一位青年教师份内的工作;仅仅会教书而不会教育研究的教师,不是新时期的合格教师。这一点对于我们青年教师来说,只要认真学习应该不困难,这一点,我深有感触。 二、青年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科研素质 态度决定一切。这一精辟论段应该广泛而深入地应用到教育科研中。只要青

如何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如何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搞教育科研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关键是做一个有心人,同时也需要有一个入门过程,经过一个训练和适应过程,每一个普通教师都可以掌握教育科研的一般方法和技巧。由此可见,一个教师要想从单纯的教育教学的视野中解放出来,做一个教育科研型的教师,最要紧的是摆脱畏难心理,克服内在的心理阻力,有了这样的勇气,做好教育科研是完全可能的。作为一名普通的校外教师要想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可以通过下列途径: 1.要挤时间读一些教育理论书籍和文章。苏霍姆林斯基说:“每天不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身的友谊。我感觉书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一些感情的共鸣。同时我们每个人至少要订几份教育教学杂志,每期重点读几篇文章。通过阅读,不断吸取新的教改信息,尽快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提高理论水平,跟上时代步伐。 2、养成积累教学经验的习惯。把从书刊、报纸上看到的教学小技巧和自己教学实践中想出的好点子做成卡片的形式,按教材内容顺序分类存档,以供教学设计时查用。 3、主动与外界联系,想办法多参加一些学习培训、教研教改等活动。从别人的研究、讲座和讨论中学习新方法、策略。通过这么多年的学习总结,我的教学教研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4、把写作教学案例、教育故事、经验论文、读书体会等看成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工作。通过这几类文章的撰写,促使自己学习和思考问题,能使“教”与“研”更深入一步,写的过程正是总结和提高的过程。在教学的同时要养成把点滴经验、体会记载下来,把看书得到的收获记载下来的习惯。拿起笔时就会认真思考、仔细回顾,广泛联想。当自己的思想得到整理、提炼后将会产生新的见解和认识,便会发现问题。 5、积极主动地参加课题研究。课题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同时还有利于教师形成长期研究方向。进行课题研究,就需要学习、需要钻研教育理论,搜集与分析有关的教育研究情报资料;需要对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进行回顾;对面临的各种教育现象细心观察、思索,对大大小小的教育实际问题进行整理、辩析;还要对主客观条件中不利因素、有利因素作出正确的分析、估价。同时进行课题研究时,教师要使自己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所成就,需要确立一个主攻方向,锲而不舍,长期坚持积累知识、形成有用的知识体系。 6、以高水平、有影响的教师为导师,跟随听课,虚心求教,并把自己在教学、学习、研究中的成功与困惑及时向导师汇报,以得到导师的指点。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提高教师科研能力不是短期几月就能大见成效的,只有锲而不舍,才能日益长进。

青年教师如何提高教科研能力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c9754123.html, 青年教师如何提高教科研能力 作者:景志远 来源:《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8年第03期 [摘要] 科研兴教,向教育科研要质量,逐渐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指导思想和工作思 路。然而,由于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不足和对中小学教育科研不够重视等原因,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不强已成为较普遍的现象。 [关键词] 科研兴教;教育;教学经验 现在,社会上仍有不少人片面地认为,教师一般都没有时间和精力来进行教育科研工作。也有相当多的中小学教师认为,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上好课,教育科研是大学教师的事情,与自己没有关系或关系不大。他们满足于自己积累的教学经验,而不善于把自己和他人的教学经验进行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进而上升到理论高度。因而,多数教师只是凭着自己的经验进行教学和以单纯传授现成知识为中心的经验型教师。 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主体的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素质,努力向科研型教师转化,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那么,青年教师如何在科研工作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呢? 一、青年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和增强从事教育科研意识和自觉性 教学是一门艺术,它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的机体,这就需要教师积极探索教学规律,对教材、教法和学生的特点、差异等因素进行深入的钻研,推出新的教学方法,这就是教育科研的最终目的。多年来,在教育实践中我们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还不是教师能否从事教育科研的问题,而是绝大多数教师缺乏进行教育科研的意识。老教师怕改革、怕影响升学率、怕家长抱怨。而青年教师头脑中则存在诸如“教育科研神秘观”、“教育科研无用论”等一些错误的观念和意识,还有部分青年教师则把教育科研简单化,认为能写出文章、发表文章就是搞科研等,这就进一步削弱了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因此青年教师必须通过学习,牢固认识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在观念上进行转变和更新,从而树立全新意识。 二、青年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科研素质 态度决定一切,这一精辟论段应该广泛而深入地应用到教育科研中。只要青年教师有一个良好的态度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具备较高的科研素质,一定会在科研战线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高地。青年教师应努力具备六大基本科研素质:有强烈的事业心,要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永葆进取心;要探索创新,要敢于怀疑习惯行为和常规做法;要成为精明细心的人,善于留心观察生活,善于从细小的行为中寻求其带有普遍性规律;要脑勤、手勤、眼勤;要有实事求是的工

小学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及评价标准

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及评价标准 2010--2011学年度 信庄小学

小学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及评价标准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应具备比较强的教学能力,而且应具备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教学研究并不仅仅是研究机构中研究人员的事,也是广大教师的事。教师不仅要掌握教什么,怎么教,还要懂得为什么要这样教,怎样教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这就需要认真研究,探索教学规律。 教学规律是客观存在,它反映教学的内在联系。发现它,认识它,就能遵循它施教,就能取得良好效果。怎样才能发现,当然要研究;怎样才能深入地认识,当然更要研究。 有一种误解,认为教学研究高不可攀。教师是教学第一线的实践者,有教学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经常思考有关问题,寻求解决的途径与方法,提高到理论上来认识,就是进行研究。语文教师在这方面有足够的发言权,应该成为教学研究的主力军。 教师为了提高教学研究能力,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积极锻炼。 (1)选题的能力 选题是教学研究活动的开端。课题一旦选定,研究的目标与方向,研究的对象与范围,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步骤等等也随之在某种程度上被决定。 教学研究的课题是指教学领域中具有普遍意义的特定问题,有明确而集中的研究范围、目的、任务的题目。所谓普遍意义,是指教学

中有规律性的,能解决某一层面的,反映某些本质的;所谓特定问题,是指目标明确,讨论的对象和范围清晰。 选题就是寻找研究语文教学问题的突破口。教学十分复杂,要探索其客观规律,必须有确定的着手点和突破口。先在一个方向上,通过一个具体课题突破,逐步扩展,逐步深入,才能对教学规律有越来越深的认识。 选题要角度小,有价值,有新意。 要根据学科性质、目的、任务,先搭选题的框架,形成选题网络,然后由总到分,纵横交错,找聚汇点,找熟悉点,确立课题。 (2)收集资料的能力 围绕课题收集资料,力求范围广一点,内容实在一点。一是检索古今中外的文献资料,做摘记、笔记、卡片;二是开展调查。常用的调查方法是:①问卷调查。面可宽些,取得数据,作定量分析。②开座谈会。口问手写,取得具体的材料。③访谈。抓住典型,作较细致的了解。资料是研究的依据,越具体,越典型,越有研究的价值。 资料收集后须排列梳理,归类集中;须剖析材料意义,分清主次;须认真筛选,选取最有意义的。 (3)撰写教学研究论文的能力 教学研究论文是教学研究的结晶,撰写时要遵循几条原则:①论证要以事实为依据。研究论文中列举的数据和例子,应该是千真万确的。②内容的阐述要有逻辑性。论文内容的逻辑性是研究思路逻辑性的必然反映。③语言要准确、明白,不能含糊其辞。④引用文献资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