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粤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粤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粤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粤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粤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准备单元

分工合作找证据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一年级下册的起始单元,本单元只有一课内容,没有具体的科学知识目标。制订计划、搜集证据是一年级下学期所要落实和强化培养的科学探究要素,本单元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感受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为后面单元有重点地培养学生制订计划、搜集证据的探究能力作铺垫。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同时他们年龄小,喜欢游戏,易兴奋,注意力容易分散。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有了小组意识,但对于小组分工合作学生普遍比较陌生,需要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小组分工与合作。对于小组分工后自己负责的任务大部分学生不是很清晰,需要教师进一步明确任务,小组分工还需要通过活动多次巩固。

【教学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了解科学探究需要制订计划。

2.在教师指导下,经历分工合作找证据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教师指导下,经历分工合作找证据的过程。

难点:小组分工完成任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组分工合作范例视频、记录单;包含不同腿数的4个动物、8个动物、12个动物、20个动物、30个动物的挂图或用于投影的图片电子文档各2张。

【教学过程】

1.创设参观动物园情境引入:

(1)(PPT1显示课题,执教者等信息;PPT2出示场景图及问题)

不同动物的腿的数量不同。

师:科学探究小组去参观动物园,他们发现不同动物的腿的数量不一样。有同学认为动物园里2条的动物多,有同学认为4条腿的动物多,也有同学认为6条腿的动物多。

师:究竟谁的看法正确呢?怎样判断?有证据吗?

(2)引出活动目标:观察,找证据。

师:我们要用证据来说话,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找证据。(板书:找证据)

2.热身活动:数一数,每种动物有几条腿。

(1)(PPT2)依次出示8种动物图片,让学生说出图片上动物的名称和腿的数量,重点数6条腿的动物,区别触角和腿,强调没有腿的动物。

师;我们来看看会遇到哪些动物?我们遇到第一种动物是?它有几条腿?……

师:请同学们伸出右手跟老师一起来数一数,七星瓢虫有几条腿?

生:6条腿。

师:头上的这两条是触角,不是腿。用来支撑身体和行走的部分才叫腿。

师:鱼有几条腿?

生:(略)

师:鱼没有腿。

(2)按腿的数量把动物分成3组(2条腿、4条腿、6条腿),并统计每组动物有几种。

师:我们一起来找证据,把这些动物分为三组统计一下,看看几条腿的动物最多。(板书:2条腿、4条腿、6条腿)

师:2条腿的动物有……种,4条腿的动物有……种,6条的动物有……种,在这个动物园中,数量最多的是几条腿的动物?

生:4条腿的动物。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玩科学闯关游戏,游戏中我们将去不同的动物园参观,看看是不是每个动物园都是4条腿的动物最多。

3.游戏规则

(PPT3)指导学生了解科学闯关游戏规则。

师:参观前先请导游来跟我们讲解参观要求。

(播放录音1:欢迎同学们来挑战科学闯关游戏!每一关游戏将参观一个动物园,参观时间为1分钟,当音乐响起参观开始,请你数一数每种动物有几条腿,并把统计结果填写在记录单上;音乐停止后参观结束!记得把笔放在记录单上面,并坐端正哦!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4.闯关游戏

师:请同学们从抽屉里拿出记录单,填写第一关记录单。先听完导游的解说,音乐响起游戏才正式开始。

(1)指导学生完成游戏第一关:出示4种动物简图,按照腿的数量把动物分成2组(2条腿、4条腿),并统计每组动物有几种。时间1分钟。

(PPT4)播录音2:游戏第一关!欢迎同学们来到实验小学动物园,在动物园中你将遇到4种动物,请你找一找2条腿的动物有几种,4条腿的动物有几种,并填写第一关记录单。

师:同学们在第一关所参观的动物园中,找到的证据是几条腿的动物最多?

生:2条腿的多。

师:我们一起来闯关找证据。

游戏结束,全班齐答第一关游戏结果。

师:我们一起来回顾大家在游戏第一关中看到的动物,一起来找证据。

(PPT5)回放第一关4种动物,统计2条腿、4条腿的动物有分别几种,每统计一种动物,在该图片上显示此动物的腿的数量。

师:恭喜同学们顺利闯过第一关,给自己掌声。

(2)指导学生完成游戏第二关:出示8种动物简图,按照腿的量把动物分成3组(2条腿、4条腿、6条腿),并统计每组动物有几种。时间1分钟。

(PPT6)播录音3:游戏第二关!欢迎同学们来到探究小镇动物园,在动物园中你将遇到8种动物,请你找一找2条腿的动物有几种,4条腿的动物有几种,6条腿的动物有几种,并填写第二关记录单。

师:接下来我们来挑战第二关。认为2条腿的动物多的同学请举手,认为4

条腿……

生:(略)

师:我们一起来闯关找证据。

游戏结束,全班齐答第二关游戏结果。

师:几条腿的动物多?

生:2条腿的动物多。

师:我们一起来回顾大家在游戏第二关中看到的动物,一起来找证据。

(PPT)回放第二关8种动物,统计2条腿、4条腿、6条腿的动物有分别几种, 每统计一种动物,在该图片上显示此动物的腿的数量。

师:在第二关中,我们找到的证据是4条腿的动物多。顺利通过的同学请给自己掌声!

(3)指导学生完成游戏第三关:出示12种动物简图,按照腿的数量把动物分成3组(2条腿、4条腿、6条腿),并统计每组动物有几种。时间1分钟。(预设:第三关少数学生会闯关失败,在黑板上板书不同结果。)

(PPT)播录音4:游戏第三关!欢迎同学们来到科学动物园,在动物园中

你将遇到12种动物,请你找一找2条腿的动物有几种,4条腿的动物有几种,6条腿的动物有几种,并填写第三关记录单。

师:认为2条腿的动物多的同学请举手,认为4条腿……

生:(略)

师:我们一起来闯关找证据。

游戏结束,请几位同学说说游戏结果。把不同答案写在黑板上。

师:究竟谁的答案正确呢?我们一起来回顾大家在游戏第三关中看到的动物,一起来找证据。

(PPT)回放第三关12种动物,统计2条腿、4条腿、6条腿的动物有分别几

种每统计一种动物,在该图片上显示此动物的腿的数量。

师:在第三关中,4条腿的动物多。猜对了的同学请给自己掌声!

师:刚才我们也有几位同学没有闯关成功。接下来,我们进入第四关。难度更大了哦。

(4)指导学生完成游戏第四关。

师:进入第四关,我们来听一听导游的解说。

(播放录音6:游戏第四关!欢迎同学们来到大科学动物园,在动物园中你将遇到20种动物,请你找一找2条腿的动物有几种,4条腿的动物有几种,6条腿的动物有几种,并填写第四关的记录单。)

师:请翻到记录单的背面,进入第四关,看看谁能挑战成功。

播音乐,学生填写第四关记录单。

师:这一关难度有点大哦,谁来说一说?

生:略。

师:第四关找到的证据是几条腿的动物多?

生:4条腿的动物多。

师:但是我们还有很多同学找到的答案不同。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怎样才能以最快的速度闯关?

生:分工合作就能快速找完。

师:怎样分工合作呀?

生:一个人数一种。

师:哇!一个人数一种。同学们可以试试她的方法。看看这样找证据会不会更快。我们来看看这是什么场景?

生:值日场景。

师:我们平时值日搞卫生的场景。在这幅图中,他们是怎样分工合作?

生:有人扫地、有人擦桌、有人擦黑板。

师:这里有几个同学一起值日,每个人有不同的工作,这个叫做分工,一起来完成任务,叫合作。

师:刚才有同学说分工合作找证据会更快,我们来看看分工合作以后会不会比原来更快更准确。我们先来看看探究小组他们是怎样分工合作的。

(播视频:小组分工合作范例)

师:这是探究小组他们在科学课上的分工合作,我们再来回顾一遍。这位同学是在做什么?

生:她是组长。负责填写记录单。

师:哦,她是组长负责填写记录单,她在填写记录单前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她负责做什么?

生:分工。

师:组长负责分工,比如说,安排哪位同学数2条腿的,哪位同学数4条腿的,哪位同学数6条腿的。

师:再来看看这位同学负责做什么?

生:数2条腿的动物有几种。

师:那旁边这位男同学负责做什么?

生:数4条腿的动物有几种。

师:那这位女生负责?

生:数6条腿的动物有几种。

师:现在考验我们组长的时候到了,请你把组员的记录单收起来,然后从抽屉里面把小组的第四关记录单拿出来。完成的小组请坐端正,看看哪一组速度最快。

师:我们也要像这个探究小组一样,进行分工合作,先来看看组长有没明白自己的任务。请8个小组的组长举手,组长来说一遍你们的任务。

生:(组长)负责分工和填写记录单。

师:最后,我们的记录单有谁来填写?

生:组长。

师:请你把结果小声的告诉组长,组长来填记录单。

(5)重闯游戏第四关。

师:我们先来听听导游的解说。

(播放录音7:游戏第四关!欢迎同学们重返大科学动物园,在动物园中你还会遇到20种动物,有些动物跟你刚才在第四关所遇到的不一样哦!请小组合作,分工找一找2条腿的动物有几种,4条腿的动物有几种,6条腿的动物有几种,并填写第四关记录单。)

播音乐,学生小组分工合作填写第四关记录单。

师:谁来说说你们组找到的答案。

生:略。

师:我们来看看,分工合作以后会不会比原来找到的更准确。一起来回顾一下。先数2条腿的。

粤教粤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常见的尺子

常见的尺子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观察尺子、了解尺子的基本特征,了解尺子在生活中的用途。 2.通过结合生活经验了解不同的尺子有不同的功能。 3.了解简单的测量方法,喜欢用尺子测量物体。 【教学重点】 了解各种各样的尺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用尺子简单地测量身边的物体。 【教学准备】 各种各样的尺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体检时,医生是用什么给你量身高的? 2.指导学生回忆自己在体检时医生帮自己测量身高时的经历,说出所见或疑惑。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拿出铅笔盒里的尺子,观察它是什么样的。让学生从笔盒里拿出尺子看一看、摸一摸。 2.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尺子,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引导学生发现尺子都有一条笔直的边,都有竖线。 3.挑学生说尺子上为什么都有竖线,从而认识刻度线。 (三)认识不同的尺子 1.教师请学生观察各种尺子,说一说除了有刻度线外,各种的尺子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塑料尺、钢尺、木尺分别有什么特征? 3.教师小结:尺子的材料不同,有塑料的、木头的、金属的。尺子有的硬有的软;有的长有的短。尺子的形状有的是长方形有的是三角形有的是半圆形。 (四)说说尺子的用途

1.人们制造了这么多的尺子,有什么用呢? 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讲述:裁缝用尺子量人的形体、用尺子量布做衣服;哥哥姐姐用尺子做作业;工人用尺子做家具、造房子等。 3.哥哥姐姐做作业时用的尺子和工人叔叔造房子用的尺子一样吗? 4.你还见过什么样的尺子?人们用它来干什么? 5.教师小结:不同的尺子有不同的用途,尺子在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可以说,我们每时每刻都要用到尺子。 (五)尝试测量物体 1.教师给每一小组长书本、铅笔若干。 2.指导学生选用一样甚至几样物品,用尺子量一量它们有多长,并将相关的数值记录在本上。 1.教师给每一小组长书本、铅笔若干。 2.指导学生选用一样甚至几样物品,用尺子量一量它们有多长,并将相关的数值记录在本上。

粤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同步活动手册答案.(DOC)

第一单元简单机械 活动1 直接用手很难打开罐盖,可以使用罐头起子或者螺丝刀。用螺丝刀撬开。 活动2 我的研究: 如要打开罐盖,除了要有一支像螺丝刀一样的撬杆外,还需要一个能支撑起撬杆,并能使撬杆在上面转动的固定点,这个固定的支撑点就是罐子凸起的边缘。如果没有罐子凸起的边缘,尽管有一支螺丝刀也是不能把罐盖打开的。 阻力作用点支点杠杆作用点 思考: 不一定 活动3

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20厘米)小于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省力杠杆 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20厘米)大于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费力杠杆 思考与练习 1

2 阻力作用点, 支点,动力作用点 动力作用点 阻力作用点 , 支点 2杠杆的平衡 思考 我的结论

杠杆尺左边的位置格数与钩码的乘积等于右边位置格数与钩码的乘积。 若支点在中间这是既不是省力杠杆也不是费力杠杆。 1省力杠杆:手推车,开瓶器,跷跷板 费力杠杆:剪刀,钓鱼竿,扫把 2. 当支点离阻力点近而离动力点远时,起到了省力的作用。当支点离动力点近而离阻力点远是,虽然不能省力,但运输的距离短了,起到了节省距离的作用。 活动2 注意事项: 1、天平能称出物体的重量是根据等臂杠杆的原理,也就是在主轴连接点两侧天平臂膀的长度一定要相等, 2、做托盘的瓶底、瓶盖等材料的重量一定要相等,重量差不能太大。 3、固定托盘的材料重量、长度要尽量保持一致。 只有做到了这三个相等,你的天平才能很精确 步骤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节小天平的平衡 步骤2:将要测量的物体放在左盘中,选取合适数量的砝码放在右盘中,直到天平重新达到平衡

步骤3:记录数据 活动3 略 思考与练习 订书机(省力) 剪刀(省力) 起子(省力,改变力的方向) 3滑轮、轮轴与齿轮 活动1 略 思考: 滑轮有什么作用可以省力或改变力的方向 我的连接方法 等等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4炎热的夏天》

《14炎热的夏天》 ◆教学目标 1.认识一些夏季的天气现象。 2.了解动植物在夏季的一些常见现象,知道夏季的天气对人们生活有影响。 3.通过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季节变化的奇妙,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夏天常见的天气现象及影响,观察夏季里动植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认识夏季的特点。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导入新课 师:展示图片1的生活情境:沙滩上,主题人物感觉天气闷热,于是彬彬提出疑问:“是不是要下雨了?” 产生疑问:夏天的天气变化是怎样的? 生:夏天很热、温度很高,(预设) 任务驱动:了解夏季天气的变化情况、夏季是天气变化最多的季节。学生对夏季下雨前的闷热感受应该是有亲身体会的。 师:接下来让我们再根据活动指引一起来感受夏季天气的变化吧! 二、活动指引 活动1夏天的天气 师:我国夏季一般从立夏开始,到立秋结束。在气候学上也可以这样理解:连续5天平均温度超过22摄氏度算作夏季开始。夏季是一年当中气温最高的时期,内陆地区干燥酷热、沿海地区潮湿闷热。由于夏季天气炎热,人体代谢会受到很大的影响,防止中暑成为应对高温的重要任务。 师:展示图2的2张小图。 小图1:高温。 问:高温对人们有什么影响呢? 生:会中暑、会发烧……(预设)

小图2:暴雨问:暴雨呢?对人们会有什么影响? 生:会淋湿衣裳、会有洪灾出现……(预设) 师小结:是的,我们刚才看到的都是夏季特有的景象:小图1清洁工人在高温中的工作图片,体现炎热对人们的影响。小图2是一幅大雨中的行人图,夏季是一年中天气变化最剧烈、最复杂的季节,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降雨主要集中在这段时间里,是大于和暴雨的集中期。另外,各种灾害性天气,例如雷电、冰雹、雷雨大风、洪涝、干旱、台风等也都多发于夏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夏日炎炎吧! 活动2夏日炎炎 师:展示图3 背景:图中的玉米地、树林和草地都郁郁葱葱,代表了植物在夏季的生长茂盛。对于动物来讲,夏季各类食物丰富,因此动物的生长繁殖活动也非常活跃。例如昆虫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多。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动植物在夏季的变化。 小图1:萤火虫 问:同学们萤火虫是什么季节的昆虫呢? 生:夏季……(预设) 小图2:蝉 问:蝉呢?生:也是夏季……(预设) 小图3:莲花 问:莲花呢?你们觉得莲花是什么季节开放的呢? 生:夏季……(预设) 师小结:是的。很多植物在夏季开花,例如:莲花、茉莉花、六月雪、凤仙花、鸡冠花、牵牛花、向日葵等。教科书以莲花的照片为例。很多动物选择在夏季交配、生育。教科书中的萤火虫和蝉的图就是代表了夏季出现的一些昆虫。另外,夏季变化的天气也给动物的活动带来一些影响,教科书背景图中的蜻蜓低飞就是代表。还有背景图中的小狗吐舌头散热的动作反映了动物的防暑降温的本能。 三、游戏互动 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观察夏季的现象和动植物在不同季节的现象。

粤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及教学计划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科学教学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更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材分析 科学主要以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作为教材的主线,根据探究过程依次分为“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等六组,称为“探究过程能力”,在强调培养能力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探究活动的选择上,注意活动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动手动脑、亲身实践;强调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开设“问题银行”,使学生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科学品质;配有“小科学家记录本”,培养学生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在表现形式上,充分考虑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规律,利用游戏、卡通、故事、童话、谜语、诗歌、连环画、科幻作品等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热情。特别是重视渗透环境教育的思想,使学生从小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二、教学目标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

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验证自己的假设。 四、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我所任教的六年级学生整体学习习惯较差,第一节课便主动坦言从来都不喜欢科学。他们普遍习惯于死学硬记,习惯于被老师牵着走,很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科学4.12《寒冷的冬天》教案

《寒冷的冬天》教案 一、课程题目 《寒冷的冬天》 二、课时 1课时。 三、课标分析 本节课的课标要求为通过观察发现冬季特有的现象,积极了解动物过冬的知识、初步体会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这两点要求主要从基础知识出发,让学生在科学课堂上联系实际生活,提高观察能力,从而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粤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中第四单元第12课的内容,是本单元的第二节,承接上一课《凉爽的秋天》的内容,同时为第三课《温暖的春天》提供比较基础。 本节课主要包括“冬天的景象”和“动物过冬”两大部分内容,这两部分内容为本节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在学习“冬季特有的景象”这一内容时,以短视频展示冬天的景象让学生更容易联系实际生活,提高学习兴趣,并为相关的学习内容作铺垫和推动。本节课学习冬季特有的现象,南北方冬季差异,冬季对植物、动物和人们活动的影响等,帮助学生探究和观察比较冬季的现象,有利于学生发现自然界季节变化的奇妙,从而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五、学情分析 学习本节课的学生为一年级学生,他们存在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认知特点 作为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11课《凉爽的秋天》之后,对四季的天气变化,季节对植物、动物和人们的影响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较大的好奇心,并且求知欲望强烈。他们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观察能力,但关键是平时他们看到的都是零散的,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故在教学过程中要求他们带着任务去观察,才会形成比较系统的认识。 (二)知识基础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在语文课中已经初步了解过冬天,并且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在此基础上学习本课内容,可让学生对冬季有更深的了解,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 (三)认知困难 一年级的学生虽然知道冬天会变冷、下雪、动物冬眠等基础知识,但毕竟是生活在冬季特点不明显的南方,故对北方的冬季现象不太了解,从而也无法得知南北方冬季的差异,需要教师进一步介绍。另外学生对动物过冬方式也仅停留在冬眠和迁徙这两个方面,对于其他方式较为陌生,因此教师需要让学生课前做好资料收集,以便课堂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六、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学习者的需要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以下目标:

粤教版一年级科学教案

第一课走进大自然(共2课时) 【教学目标】1、让学生走进自然,认识自然甚至爱上自然。 2、培养学生观察与表达能力。 3、让学生对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有个初步了解。 4、培养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点】让学生爱上本学科。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爱上本学科。 【教具】PPT 【教学过程】 一、课堂常规: 1、师生问好,坐姿规范,保证课堂高效进行。 2、学生点到,安全第一。 二、课堂进行时: 翻开书本,读标题:走进大自然。 问:什么是大自然? 学生自由讨论,然后点名回答。 师:水、空气、山脉、河流、植物、动物、地球、宇宙等都属于大自然的范畴,研究大自然的科学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问:我是不是大自然? 生争议中。。。

师:简单的叙说地球的产生,人类的演变,让学生了解人类是属于大自然的产物。 问:大自然诞生人类,说明它是尊重人类的行为,那么我们作为人类,是否应该尊重大自然呢? 生翻开书本看第2、3页(3分钟左右) 问:河水是从哪里来? 问:花儿是不是都有香味的?(答:当然不是,地球上有20多万种开花的植物,但能散发出香味的只占有一小部分,有的花还很臭 呢,比如说鱼腥草等。) 问:书上还有什么?我们一点一点来看。 师:瀑布,解释瀑布的形成以及世界著名的几大瀑布:尼亚加拉瀑布、维多利亚瀑布、伊瓜苏瀑布。 茶花:别名叫做山茶花,颜色有红、百、紫、黄等颜色,甚至有彩色的。属于“十大名花”中的第八,世界名贵花木之一。品种多达2000种,中国有其中的300多种。21教育网翠鸟:吃鱼和甲壳类等多种昆虫,世界上有15种,中国仅有3种,分别是:班头、蓝耳、普通三类。https://www.doczj.com/doc/bc8675275.html, 珊瑚:是一种动物,可用作装饰品,也可以药用。 鱼:现在大约有32000多种,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适当给孩子带入脊椎动物的定义,但不要太深)。吃鱼可以健脑、补钙、养血、防畸变等。特殊的鱼有:世界上最快的是旗鱼;会飞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科学4.14 炎热的夏天 教案

炎热的夏天 活动目标: 1、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感知夏季的来临,掌握夏季的季节特征。 2、引导学生初步懂得夏季炎热、干燥要注意防晒,不在烈日下玩耍、要多喝水。 3、帮助学生认识几种常见的降温工具,并简单了解人们夏季防暑降温的方法。活动准备:1.趣味练习:夏天的物品活动过程: 一、导入老师给小朋友讲《小狗不热了》的故事。 二、展开: 1.认识夏天的基本特征小朋友们,刚才老师故事中讲的小狗一会儿戴凉帽、摇扇子,一会又喝桔子水,吃西瓜、吃雪糕,这是说的什么季节的事呀?(夏季) (1)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了吗(夏季) (2)你们是怎么知道夏季来到了,夏天有什么感觉呀? 夏天比起春天、秋天、冬天有什么不同?(自由讨论) 小结:夏季十分炎热,穿的衣服比以前少了,吃的水果的种类比以前多了,昆虫多了,树叶也更茂密了。 2.让学生知道夏天天气炎热,人们在这么热的天该怎么办。 (1)如果我们现在出去跑一圈,就会满头大汗的,夏天这么热,我们该怎么办呀?谁能想出一些好办法,让我们在外面玩的时候不会这么热? (2)小结:在户外时要注意防晒,不在烈日下玩耍,外出长时间在烈日下行走要打太阳伞,下午2点钟太阳最热,在很热的夏天,要尽量减少这个时间外出。 3.引导学生讨论:有什么办法能使自己凉快? (1)小朋友们,你们有什么办法能使自己过一个凉快的夏天呢?比如你吃什么能凉快一些?你怎样做能使自己凉快一些?和你旁边的小朋友商量一下,我们比一比谁想的办法有多又好。” (2)学生讲述想出的凉快的办法。 三.结束 1.引导学生交流,知道夏天要怎样过才凉爽。 2.趣味练习:夏天的物品让学生了解夏天的物品有什么。让学生知道在游泳的时候,一定要爸爸妈妈跟着,一定要注意安全呀!

【精品】最新粤教版科学小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粤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目录

第1单元水和空气 1清清的水 教材分析 《清清的水》是《科学》(粤教科技版)一年级下册“水和空气”单元中的第1课。本课从自然界到身边让学生认识水,先让学生说说自然界里哪里见过水,从而认识到水广泛分布在自然界里。接着再通过与茶水的特征对比来认识清水的特征,所使用的观察方法是眼睛看、鼻子闻、舌头尝。 学情分析 水广泛分布在自然界里,是学生最熟悉的物质之一,但他们很少会去关注水的特征,并且对水的一些特征,如没有颜色,常常存在迷思概念。一年级的学生在上学期的时候已经学会用眼看、鼻闻、舌尝、耳听、手摸的方法观察物体,本课让学生使用多种感觉器官观察水,是对观察方法使用的再次巩固。 教学策略 根据“任务驱动”和“科学探究”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法和学法确定如下: 1.从教的方面来说,主要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 通过展示多幅图片唤起学生的记忆。课前让学生收集旅游时曾拍摄过的自然界水的照片,通过课堂展示,让学生充分交流在自然界哪里见过水。 2.从学的方面来说,一年级的孩子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所以通过解密暗瓶,激发探究兴趣。 把清水与茶水倒入不透明的瓶子里,让学生猜猜哪瓶是清水,哪瓶是茶水,会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同时驱动他们调用多种感觉器官来对清水与茶水进行观察和比较,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目标 1.知道水广泛分布在自然界里,能说出在哪里见过水。

2.能用多种感觉器官观察清水。 3.知道水没有颜色,没有气味和味道,可以流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水没有颜色,没有气味和味道,可以流动。 教学难点: 能用多种感觉器官观察清水。 教学准备 有关水的各种图片、一杯清水、一杯茶水、一杯牛奶。 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媒体:展示本课情境图片。妍妍、波波在动物园里参观,他们看见有三匹马在岸边喝水。 问题:动物园里的马有人工喂水,那野外的动物去哪找水呢? 交流:动物可以到自然界的哪里找水喝? 媒体:出示本课课题:“清清的水”。 二、活动探究 1.活动1:自然界的水 媒体:出示自然界中水的照片。 问题:在自然界里,你见过哪里有水? 活动:在旅游时我们看到过很多自然界中的水,例如湖水、溪水、海水,现在请同学们向大家展示旅游时拍摄到的自然界中水的照片,并介绍这些照片是在哪里拍的,在哪里见过水。 小结:水广泛分布在自然界里。 2.活动2:观察一杯水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课杠杆 1、在力的作用下,一根像螺丝刀一样可以绕着固定点转动,能撬起重物的硬杆叫做“杠杆”。 2、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省力。常见的省力杠杆有:钳子、起钉子的起子、开瓶器、切刀、核桃夹、羊角锤、门、手推车。 3、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费力但是节省距离。常见的费力杠杆有:理发剪刀、钓鱼竿、筷子、镊子、扫把、垒球棒。 4、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有:跷跷板、订书机、天平。 5、世界上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 6、杠杆的三个组成要素是:支点、动力点、阻力点。 第二课杠杆的平衡 杠杆的平衡条件(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这是古希腊的阿基米德发现的。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第三课滑轮、轮轴与齿轮 1、三种常见的轮子:第一种,轮子的边缘带有槽,这种轮子在吊车上使用最多,通常我们称它叫滑轮;第二种,轮子由大轮和小轮叠在一起,由大轮带动小轮旋转,这种轮子称为轮轴;第三种,轮子是齿轮,齿轮边缘都带齿,主要用在动力传动装置上。 2、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轮称为“定滑轮”;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了“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3、对于螺丝刀来说,螺丝刀的柄就是轮,螺丝刀的杆就是轴,对于一般的轮轴,其中大的那个圆叫做“轮”,小的圆叫做“轴”。轮和轴连接在一起,并围绕着轴心转动。 4、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费时间;定滑轮可改变用力方向,但不省力,不费时间;滑轮组既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第四课斜面 1、人们常在低处和高处之间设一个斜坡,以便把重物从低处移到高处,这个斜坡就叫做斜面。 2、斜面的作用是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 3、螺旋是变化了的斜面。

最新粤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总结

粤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生动活泼,有很大的弹性和开放性。注重突出科学、植物、动物、环境、科幻、思维创新、发明的联系,加强了和其它学科的联系。根据新科学课程标准,本册重在培养学生以下几种科学素养: 科技探究:知道科技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能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对动植物、环境等科学内容进行探究。 科学价值观:保持与发展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关心新事物与生活的联系。正确的理解科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互助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尊重事实、注重环境保护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科技知识:使学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础知

识。以及运用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通过本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科技课的兴趣,使学生在探究、科学价值观、科技知识二方面得到发展。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从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在教师的引导下不能主动开展学习活动。而且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能力还是很薄弱,能主动开展的学习的学生很少,比较依赖于教师的教;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法来表述自己的观点以及合作研究学习的能力与意识还是很薄弱。 因此教师的教学要积极地发展学生探究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愿意用自己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认识与观点。我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应记笔记,并能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建立科学概念,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五、教学措施 1、开展生动的科技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2、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粤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广东版粤教版 第1课《清清的水》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清清的水》是《科学》(粤教科技版)一年级下册“水和空气”单元中的第1课。本课从自然界到身边让学生认识水,先让学生说说自然界里哪里见过水,从而认识到水广泛分布在自然界里。接着再通过与茶水的特征对比来认识清水的特征,所使用的观察方法是眼睛看、鼻子闻、舌头尝。 本课由两个活动组成。活动1是“自然界的水”。本活动先让学生回忆在哪里见过水,然后进行交流,从而让他们认识到水广泛分布在自然界里。活动2是“观察一杯水”,在知道了水广泛分布在自然界里后,我们就来观察一杯水,了解水的特征。 二、学情分析 水广泛分布在自然界里,是学生最熟悉的物质之一,但他们很少会去关注水的特征,并且对水的一些特征,如没有颜色,常常存在迷思概念。一年级的学生在上学期的时候已经学会用眼看、鼻闻、舌尝、耳听、手摸的方法观察物体,本课让学生使用多种感觉器官观察水,是对观察方法使用的再次巩固。 三、教学策略 根据“任务驱动”和“科学探究”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法和学法确定如下: 1.从教的方面来说,主要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 通过展示多幅图片唤起学生的记忆。课前让学生收集旅游时曾拍摄过的自然界水的照片,通过课堂展示,让学生充分交流在自然界哪里见过水。 2.从学的方面来说,一年级的孩子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所以通过解密暗瓶,激发探究兴趣。

把清水与茶水倒入不透明的瓶子里,让学生猜猜哪瓶是清水,哪瓶是茶水,会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同时驱动他们调用多种感觉器官来对清水与茶水进行观察和比较,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教学目标 1.知道水广泛分布在自然界里,能说出在哪里见过水。 2.能用多种感觉器官观察清水。 3.知道水没有颜色,没有气味和味道,可以流动。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水没有颜色,没有气味和味道,可以流动。 教学难点: 能用多种感觉器官观察清水。 六、教学准备 有关水的各种图片、一杯清水、一杯茶水、一杯牛奶。 七、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媒体:展示本课情境图片。妍妍、波波在动物园里参观,他们看见有三匹马在岸边喝水。 问题:动物园里的马有人工喂水,那野外的动物去哪找水呢? 交流:动物可以到自然界的哪里找水喝? 媒体:出示本课课题:“清清的水”。 (二)活动探究 1.活动1:自然界的水 媒体:出示自然界中水的照片。 问题:在自然界里,你见过哪里有水? 活动:在旅游时我们看到过很多自然界中的水,例如湖水、溪水、海水,现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课时练(同步练习)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 全册课时练(同步练习) 第1课《走进大自然》练习 一.填空题 1.大自然中有、、等。 2.我们发现大自然中有、、等多种植物。 3.自然界中有许多现象,例如:草是色的,河水是的。 4.中国大河有母亲河,中国第一大河是。 5.大自然中不仅有花草植物,还有,例如:等,还有自然灾害。 二.判断题 1.大自然中只有山脉、大树、人类、动物等几种。() 2.大自然中并没有什么奇特的现象,人类都能掌控。() 3.猪笼草科植物具有捕食昆虫能力。() 4.含羞草与一般植物相同,它在受到外界触动时,叶会下垂,小叶片合闭。() 5.猫的眼睛在夜里能看见东西,因为猫的眼睛比人的眼睛高级。() 6.人类使用的物品主要来源于大自然。() 三.选择题 1.下列事物哪些是在自然界中存在的() A.衣服 B.电视机 C.大树 2.下列哪些是属于存在于自然界中,并且对人类有益的() A.铁矿石 B.火山喷发 C.垃圾 3.动植物都有适应自然环境的本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猫的眼睛在夜晚看的比人更清楚 B.刺猬遇见危险用刺将自己包围 C.鹦鹉学说话是为了和人类交流 四.归类题:请将下列物品的代号按照要求填入相应的位置。 ①泰山②黄河③瀑布④课桌⑤汽车 ⑥大树⑦花草⑧电脑⑨楼房⑩书包

答案: 一.1.山脉、河流、海洋 2.茶花、大树、小草 3.绿流动 4.黄河长江 5.动物狮子、老虎、斑马火山 二1.× 2.× 3.√ 4.× 5.× 6.√ 三.1.C 2.A 3.C 四. 第一单元第2课时《我有好奇心》练习 一.填空题 1.我们发现花盆里种有许多石头,这种石头能,是一种,我们把它叫做 。 2.是番杏科生石花属多肉植物的总称,茎很短,变态叶肉质肥厚。 3.蜻蜓属于,昆虫都有只脚,因此蜻蜓有只脚。 4.以后最容易看见彩虹。因为阳光照射空气中的(雨后水蒸气较多),水蒸气反射,因此常常在天边出现彩虹——总是和太阳在相反方向出现。 二.判断题 1.大自然的奇特现象我们都能找到答案。() 2.花儿在夏季开的很鲜艳,因为温度高,热量足。()

粤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要点 第一单元 △第1课杠杆 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机械。像螺丝刀、钉锤、剪子等这些机械构造简单,又叫简单机械。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 2、在力的作用下,一根像螺丝刀一样可以围绕着固定点转动,能撬起重物的硬杆叫杠杆。 在生活中根据需要,杠杆可以做成直的,也可以做成弯的,只要可以绕固定点转动的坚硬物体就可以。 3、杠杆各要素: 三点:支点、阻力作用点、动力作用点 二力:动力、阻力 二臂:动力臂、阻力臂 4、省力杠杆:支点靠近阻力作用点(即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优点:省力缺点:费路程、费时间 生活中的例子:钳子、起子、开瓶器、手推车、切刀、羊角锤 5、费力杠杆:支点靠近动力作用点(即阻力臂大于动力臂) 优点:省路程、省时间缺点:费力 生活中的例子:理发剪刀、筷子、镊子、钓鱼竿、扫把、垒球棒 6、我国古代使用杠杆的例子:用来捣谷的舂,井上汲水的桔槔。 7、阿基米德说过“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这句话有道理吗? 答:有,因为杠杆可以省力,只要有支点和足够长的杠杆就可以撬动地球。 8、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时,杠杆平衡。 9、用螺丝刀打开罐盖,罐子凸起的边缘起什么作用? 答:支点的作用。要想打开罐盖,除了螺丝刀一样的撬杆,还要一个支撑螺丝刀转动的支点,这个支点就是罐子凸起的边缘,如果没有罐子凸起的边缘,螺丝刀成不了杠杆,就不能把罐盖打开。 10、钓鱼时使用的钓鱼竿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画图说明) 答:是费力杠杆,因为阻力臂大于动力臂。 11、画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平衡杠杆,标出三点、两力和两臂。 △第2课杠杆的平衡 1、天平和杆秤是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一种仪器,它是根据杠杆平衡的原理制成的。 2、杠杆在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或做缓慢摆动叫做杠杆平衡。 3、杠杆平衡的条件(平衡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4、在玩跷跷板怎样才能保持平衡? 答:平衡的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在玩跷跷板时只要调整人的位置,即力臂的长短,就会达到平衡。 △第3课滑轮、轮轴与齿轮 1、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轮叫定滑轮,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定滑轮和动滑轮相结合组成 滑轮组。 2、定滑轮的作用是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但不省力,不费时间,动滑轮的作用是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费时间;滑轮组的作用是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3、轮轴是杠杆的变形,用力点在轮上,阻力点在轴上。轮轴的轮越大越省力,当轮带动轴时省力,当轴带动轮时费力。 4、对于螺丝刀来说,螺丝刀的柄就是轮,螺丝刀的杆就是轴;对于一般的轮轴,其中大的那个圆叫做轮,小的圆叫轴。 5边缘带齿的轮子称为齿轮,它起动力的传递作用。 6、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速度变快,但费力,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速度慢,但省力。

最新粤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最新粤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包含:教学计划、工作总结) 八年级组

粤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生动活泼,有很大的弹性和开放性。注重突出科学、植物、动物、环境、科幻、思维创新、发明的联系,加强了和其它学科的联系。根据新科学课程标准,本册重在培养学生以下几种科学素养:科技探究:知道科技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能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对动植物、环境等科学内容进行探究。 科学价值观:保持与发展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关心新事物与生活的联系。正确的理解科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互助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尊重事实、注重环境保护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科技知识:使学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础知识。

以及运用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通过本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科技课的兴趣,使学生在探究、科学价值观、科技知识二方面得到发展。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从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在教师的引导下不能主动开展学习活动。而且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能力还是很薄弱,能主动开展的学习的学生很少,比较依赖于教师的教;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法来表述自己的观点以及合作研究学习的能力与意识还是很薄弱。 因此教师的教学要积极地发展学生探究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愿意用自己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认识与观点。我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应记笔记,并能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建立科学概念,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五、教学措施 1、开展生动的科技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2、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

粤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粤教版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情况分析 由于学生刚入学,对《科学》这门课程充满着好奇。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大学生知识范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三、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共四个单元。其中第一单元认识大自然共四课:1、走进大自然;2、我有好奇心;3、我们来观察;4、学会运用工具;第二单认识水果和蔬菜共3课:1、常见的水果和蔬菜;2、美味的水果; 3、蔬菜长在哪里;第三单元我们的文具共三课:1、各种各样的文具; 2、铅笔和彩笔; 3、常见的尺子;第四单元四季共四课:1、凉爽的秋天;2、寒冷的冬天;3、温暖的春天; 4、炎热的夏天。 四、教学目标 1、从儿童的视野选择教学内容,发生在儿童身边的、喜闻乐见的、适合他们探究的事物和现象作为学习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便于他们从原有意识和经验出发,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展开研究。 2、注重对能力和方法的指导,强调掌握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性,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并提高科学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材的重点、难点 在观察中除了让学生经历一系列科学方法,还需要让学生对收集到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 六、具体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七、教学安排

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 单元简单机械 第1课时《杠杆》 内容标准: 知道怎样让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 知道利用机械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的使用。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用工具可把罐盖打开,知道使用撬杆打开罐盖最容易; 知道杠杆的组成除了有撬杆外,还有动力点、阻力点和支点;了解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 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对简单机械——杠杆的使用有一定的了解。 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学习使用工具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

教学方法 提出问题——尝试探究——搜集数据——分析交流——归纳运用 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探究、分析等方法,知道杠杆由动力点、阻力点和支点能部分组成,并了解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 教学准备 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两个饼干罐、钳子、扳手、螺丝刀、钉子、尺子、铁架台、40厘米长的木棒或竹棒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媒体:出示课本图。 问题:在聚会的时候,妍妍想要打开饼干罐盖,可是打不开,怎么办? 讨论:生活中,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你有什么好方法? 思考:螺丝刀不是用来拧螺丝的吗?剪刀不是用来剪纸的吗?尺子不是用来测量的吗?它们可以用来打开饼干罐盖吗? 二、活动一:怎样更容易把盖子打开? 演示:出示饼干罐。请同学上台试一试能否直接用手打 开罐盖。

问题:直接用手打开罐盖,我们是否觉得费力?能不能利用一些简单的工具来打开饼干罐盖? 任务: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来打开饼干罐的盖子。 材料:提供几种常见的工具及物品,如钳子、活动扳手、螺丝刀、钉子、不锈钢尺子等。 活动:分组活动。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来打开饼干罐的盖子,试试哪种更容易?要求学生把打开饼干罐盖子的方法用简图表示。 目的: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实验,亲身感受使用杠杆可以省力的事实,激发学生继续研究杠杆的兴趣。 三、活动二:研究罐子凸起边缘的作用 媒体:出示课本图。 问题:为什么用螺丝刀更容易打开罐盖?罐盖凸起的边缘起到了什么作用? 任务:设计“研究建立杠杆需要哪些条件”的方案。要求学生利用简图进行研究和记录。 讨论:各小组讨论研究方案,思考建立杠杆所需要的条件。 交流:请部分小组介绍本小组的研究方案。各小组对具体的方案个案进行质疑、梳理和完善,提出修改意见。 活动:各小组根据修改后的研究方案进行实验,探讨建 立杠杆所需要的条件。 交流:各小组交流实验结果。

1718一年级科学下册各课练习粤教版

一年级科学下册各课练习 学校班别姓名学号 1清清的水 一、选择题(把字母编号填在括号里) 1、水广泛分布在()里。 A、自然界 B、天空 C、山 2、我们可以用()感觉器官观察清水。 A、一种 B、多种 C、四种 3、水不可以()的。A看见 B、流动 C、抓起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水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会流动的。() 2、茶水与清水的特征相同。() 3、未知液体也可以用闻或尝来进行观察。() 4、观察液体如牛奶也可以用听一听的方法。() 2、往水中加点东西 一、选择题(把字母编号填在括号里) 1、下面物体可以在水中溶解的有()A、食盐、白糖、食用油 B、食盐、大米、沙 C、食盐、味精、白糖 2、把食盐放入水中,搅拌后会慢慢减少,最后肉眼看不见的现象,叫做()。 A、溶解 B、水吃了 C、水化 3、把食用油滴水中,搅拌,油会()。 A、浮在水上 B、沉入水底 C、部分溶解,部分浮在水面 二、判断题(打的打√,错的打×) 1、食盐、白糖、沙、食用油在水中都会溶解。()

2、把黄豆和沙分别放入水中,搅拌后,看到的现象是一样的。() 3、汤水是咸的,是因为放了食盐,溶解了。() 3、空气是什么样的 一、选择题(把字母编号填在括号里) 1、我们周围到处有()。 A、冷气 B、空气 C、暖气 2、空气()颜色、气味,会流动的,透明的。A、有 B、没有 C、不肯定有 3、空气与水的相同特征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流动的,()。 A、看得见的 B、抓不起 C、摸不着的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空气无处不在。() 2、我们可以用吹泡泡的现象来观察空气的。() 3、在装满空气的袋子上扎个小孔,放入水中挤一挤,看到气泡冒上来,说明了空气是流动的,可以看得见的。() 4、空气还藏在哪儿 一、选择题(把字母编号填在括号里) 1、把干海绵放入水中挤一挤,看到气泡上升,这是()。A 空气 B 水泡 C 2、有的物体里面藏有空气,是因为里有()。A 吸力 B缝隙 C 胶水 3、将干海绵装入塑料袋,用力挤一挤,袋子鼓起来了,是()的作用。A 空气 B 阳光 C 水

粤教粤科版4年级上册第1单元小学科学试卷(含答案)

粤教粤科版4年级上册第1单元小学科学试卷(含答案) 粤教粤科版4年级上册第1单元小学科学试卷(含答 案) 一、填空。(每空 1分,共36分) 1.许多植物的生命都是由()开始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方式种植()、豌豆等植物。 2.当一朵花的花粉落在()上,雌蕊就有可能结出()。 3.一朵完全花由()、()、()、()四部分组成,其中,()和()是花的主要部分。雌蕊由()、()和子房组成,()蕊由()和花丝组成。 4.植物的果实和()成熟后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萌发生长。通常情况下,()传播到远离母体的空间里,能有更大的生存机会。 5.由蚕卵孵化出来的() ,经过几次蜕皮后逐渐成熟并吐丝()。经过()天,()在茧里发育成()。()破茧而出后,雌蛾与雄蛾交配、然后产下()。 6.卵生是一种普遍的动物繁殖方式。()、()、()、()、()等大多数种类的动物都是卵生动物。 7.鸟的繁殖过程包括()、()、()、()、()、育雏等一系列行为。 8.绝大多数哺乳动物通过()的方式繁殖后代,且母体分泌()哺育幼崽。 二、选择题(每小题 3分,共24分) 1.下列属于胎生繁殖后代的是()。 A.老牛 B.蚕 C.鸡 2.属于卵生动物是()。 A.丹顶鹤 B.猫 C. 猪

3.蚕的生命是从()开始的。 A.幼虫 B.卵 C.蛾 4.利用植物的种子繁殖后代的是()。 A.番茄 B.柳树 C.马铃薯 5.靠风来传播种子的植物是() A.椰子 B.蒲公英 C.樱桃 6.靠小鸟或其他动物来传播种子的()。 A.车前草 B. 松子 C.睡莲 7.植物的花借助风力来传粉的是()。 A.玉米花 B.桃花 C.百合花 8.和猫的繁殖方式相同的是() A.牛 B.白鹭 C.孔雀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6分) 1.用杨树的枝是可以进行繁殖的。() 2.如果根(或茎、叶)生根发芽了,就说明这种器官可以繁殖后代。() 3.在使用小刀切割马铃薯时,要小心,防止伤手。() 4.刚孵出来的蚕宝宝很像蝴蝶。() 5.鸡不是通过产卵的方式来繁殖后代的。() 6.在东北著名的鹤乡—扎龙自然保护区,美丽的丹顶鹤常常在春季翩翩起舞。它们通过洪亮的叫声、优美的舞姿等方式来传递情感。() 7.羊通过卵生来繁殖后代。() 8.猫和鸡的繁殖方式是不同的。() 四、正确的写出蚕一生中的四个时期。(10分) ————————————————————————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 走进大自然》

1 走进大自然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感受大自然,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并体验情 感。 2.组织学生经历从“看”到“观察”的过程,并对自然事物作简单的了解。 3.通过观察、描述获取有关大自然事物的信息。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积极态度。 难点:通过观察自然事物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三、教学用具 教学PPT课件。 四、相关资源 图片【科学博览】猪笼草和【科学博览】鳄鱼的“牙医”。 五、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提问】同学们,你们一定去春游过吧,春游的时候我们走进大自然,那谁能告诉老师春游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发现了自然界里有茂密的树林、茵茵的绿草、灿烂的野花,还有涓涓的溪流、肥沃的土地等。 【提问】那么,花儿都有香味吗?河水是从哪里来的? 【过渡】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自然一探究竟吧。 【新知讲解】 (1)活动:大自然中有什么 【展示】山脉、河流和海洋图片。 【提问】从图片中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你是怎样知道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可通过多种途经学习知识,发表的意见都要有依据。) 【总结】自然世界里有山脉、河流和海洋。 【提问】除了山脉、河流和海洋以外,大自然中还有什么? 【展示】植物和动物的两大类图片。

【组织讨论】分组观察植物和动物的两大类图片,并描述所观察到的信息。 (请小组代表对图片的信息进行语言描述,学生对描述进行评价。如果学生描述不清楚,教师也可以补充介绍。) 【总结】同学们,植物、动物、河流、山脉、海洋等构成了自然世界。 【展示】流星图片。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种自然现象吗?它是怎么样形成的呢?有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讲述】流星是指运行在星际空间的流星体在接近地球时由于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而被地球吸引,从而进入地球大气层,并与大气摩擦燃烧所产生的光迹。流星体原来是围绕太阳运动的,在经过地球附近时,受地球引力的作用,改变轨道,从而进入地球大气圈。 【展示】展示枯叶蝶、猪笼草、天然拱石、火山喷发的图片。 【提示】这些都是什么?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知道的情况。 【组织活动】分组观察图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这些自然现象的神奇之处,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交流】请小组代表对图片的信息进行语言描述,学生对描述进行评价。通过相互学习,相互补充,从而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如果学生不能描述这些自然现象,教师也可以补充介绍。 【总结】在生活中,要多观察自己身边的自然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这些自然现象的神奇之处,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2)拓展活动 【展示】展示猪笼草和含羞草 插入【科学博览】猪笼草插入【科学博览】鳄鱼的“牙医” 【讲述】讲述猪笼草和鳄鱼的“牙医”两种有趣的自然现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