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2017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2017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2017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2017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2016-11-05 编辑:肖兰手机版

为帮助考生们更好地掌握语文的知识考点,以下是yjbys小编搜索整理的2份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供参考练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练习题一

一、(2016·张家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3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范文正公仲淹悴①,依睢阳②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会术者③病笃④,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⑤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尔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⑥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⑦。

(选自《东轩笔记》)

【注释】①悴:困苦。②睢(suī)阳:古地名,今河南境内。③术者:术士。古代大多指有一定技能的人。④病笃:病重。⑤通“纳”,放入。⑥俾:使。⑦宛然:依然如故。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所恶有甚于死者(厌恶)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果,假使,假如)

(3)会术者病笃(适逢,正赶上)

(4)今汝成立(长大成人)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2)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

就把这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范仲淹怀中。

3.试用【甲】文的主要观点,结合【乙】文内容,简要评价范仲淹。

【甲】文的主要观点是“舍生取义”【乙】文中范仲淹虽然贫困,面对秘方和白金毫不动心,多年后将秘方和白金交付死者的儿子,为人正直,守承诺。范仲淹坚持自己的做人准则,知羞明耻,是心中有“义”的人。

【参考译文】范仲淹年轻时贫穷潦倒,寄居在睢阳一个姓朱的人家,经常与一个术士交游。正赶上那个术士病危了,便请人叫来范仲淹,告诉他:“我善于把水银炼成白金,我的儿子年纪小,不能把这个秘方交托给他,现在我把它交给你。”随即把这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范仲淹怀中。范仲淹刚想推辞,那个术士就气绝而亡。后来过了十几年,范仲淹当上了谏官,当年那个术士的儿子长大了,范仲淹把他叫来说:“你的父亲会使用神术,当年他过世的时候,因为你年纪还小,所以,就让我先保管秘方和一斤白金,现在你已经长大了,应当把这些东西还给你。”于是就拿出那个秘方和白金一起交给术士的儿子,那个密封的标志依旧完好如初。

二、(2015·朝阳)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孟子》)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所识穷乏者得我欤(感激)

(2)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因为这个缘故(或因此))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生命也是我想要的,我想要的有超过生命的(我想要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2)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不管是否符合礼与义就接收优厚的俸禄,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

6.文中有一句话表达了作者的观点,这句话是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015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

2015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8:课外文言文阅读 【福建省龙岩市】(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3分) 蒙骜①伐魏 罪,不肯还,诫门下曰:“有敢为魏使通者死!”宾客莫敢谏。毛公、薛公见信陵君曰:“公子所以重于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魏急而公子不恤③,一旦秦人克大梁,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卒,信陵君色变,趣④驾还魏。魏王持⑤信陵君而泣,以为上将军。 河外,蒙骜遁走.。 (选自《资治通鉴》)【注释】①蒙骜(ào):秦国大将。②高都、汲:地名。③恤:体恤,顾惜。④趣(cù):催促。⑤持:握着……的手。 5.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 6.下面句中的“数”与“魏师数败”中的“数”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夹岸数百步B.珠可历历数也C.扶苏以数谏故D.数月之后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 ⑵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 8.阅读全文,说说信陵君为什么能成功救魏?(3分) 【答案】(一)(13分)5.(3分)?军队?只,仅仅?逃跑 6.C(3分) 7.?(魏王)于是派人到赵国请信陵君(回国)。 ?诸侯听说信陵君又成为魏国的大将,都派兵来援救魏国。(4分) 8.①信陵君知恩图报,能以国家为重,回国效力。 ②信陵君得到魏王重用。 ③信陵君在各诸侯中有较高的威望,得到了各诸侯的支援。 (3分,意思答对即可,答对1点给2分,答到2点给3分) 【参考译文】秦将蒙骜率军进攻魏国,占领了高都和汲。魏军屡战屡败,魏安鳌王为此而忧虑,便派人到赵国请信陵君魏无忌回国。信陵君惧怕归国后被判罪,不肯返回,并告诫

他的门客们说:“有胆敢向魏国使者通报消息的,处死!”于是,宾客们都不敢规劝他。毛公、薛公为此拜见信陵君说:“您所以受到各国的敬重,只是因为强大的魏国还存在。现在魏国的情势危急,而您却毫不顾惜,一旦秦国人攻陷了国都大梁,将先王的宗庙铲为平地,您将以何面目立在天下人的面前啊!”二人的话还未说完,信陵君已脸色大变,即刻驾车赶回魏国。魏王见到信陵君后握着他的手啜泣不止,随即便任命他为上将军。信陵君派人向各诸侯国求援,各国听说信陵君重又担任魏国的大将,都纷纷派兵援救魏国。信陵君率领五国联军在黄河以西击败蒙骜的军队,蒙骜带残部逃走。 【广东省】(二)(9分) 晋文公攻原 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 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②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注释】①原:原国②卫:卫国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遂与大夫期.十日/陈太丘与友期.行 B.原三日即下.矣/令初下.,群臣进谏 C.夫原之食竭力尽.矣/一食或尽.粟一石 D.可无归.乎/男有分,女有归.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11.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3分) 【答案】9.A(约定) 【解析】B.攻克/下达;C.粮草/餐;D.投降,投靠/归宿 10.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解析】用了四条或四条以上“/”,本题给0分。用了1—3条“/”,每对1处给1分。 11.?赞成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用(恪守诚信)(2分)。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攻原”得卫(1分)。?反对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错在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不能随机而变)(2分)。因为“原三日即下矣”(或“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如果他一鼓作气,就能攻下原国(1分)。?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这样做有利有弊(1分)。利在讲信用,“攻原”得卫(1分);弊在墨守成规,功亏一篑(1分)。(或者:利在讲信用,得人心(1分);弊在墨守成规,错失时机(得到原国,实属侥幸)(1分)。)【参考译文】晋文公攻打原国,携带了十天的粮食,于是和大夫约定在十天内收兵。到达原地十天,却没有攻下原国,文公鸣金后退,收兵离开原国。有个从原国都城中出来的人说:“原国三天内就可攻下了。”群臣近侍进谏说:“原国城内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耗尽了,君主暂且等一等吧。”文公说:“我和大夫约定十天,如果不离开的话,这是失掉了我的信用。

(遵义专版)2017年中考语文命题研究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八记叙文阅读(二)精练

专题八记叙文阅读(二) (一)那本韭菜换来的书 (2016年遵义市第55中学模拟) 居著培 ①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很多“文革”中被打为“毒草”的书籍被解禁,姐姐她们一群同学可以放开手脚传阅很多名著。一本书从别人手里借来总还保留着其他人翻阅时留下的温度。每次姐姐借书回来,我俩总是一刻不停,有时一个昼夜就能读完整本五六百页的书。不忙不行啊,因为后面还有好多人在排着队呢! ②那次,姐姐拿回一本《三家巷》,不久,在盼望中,姐姐又借回了《苦斗》。从内容提要中我们知道这两本书是著名作家欧阳山的《一代风流》的第一卷和第二卷,我们还知道第三卷是《柳暗花明》。但姐姐的那些神通广大的同学也没有这本书。于是,大家都成了热锅上的蚂蚁。 ③无可奈何中,姐姐和我商议,我俩去邮购一本吧。通过研究,我俩发现前两卷书都是花城出版社出版的,我俩先写了一封信给出版社,言明想买书,问清出版社是否有存货,还有价格。对方很快回信,回答有存货,欢迎邮购。 ④但另一个烦恼不期而至,到哪儿搞到这笔钱呢?那时候全家靠父亲做教师的微薄工资生活,是不可能有这个余钱给我们买书的。正好,天无绝人之路。邻居小荷姐姐当时已经工作,是在镇上烧饼店工作,她给我俩出了一个主意,我们可以把家里的韭菜割下来,卖给烧饼店做烧饼。这个好主意让我们欣喜若狂。 ⑤一箩韭菜卖了九毛钱。姐姐捏着钱拉着我的手走过门口烧饼炉,一炉烧饼正好出炉,黄灿灿,散发着诱人的韭菜香气。旁边小黑板写着:烧饼每个六分钱。我不由得使劲咽了咽口水。姐姐像觉察到什么,看着我说,不想买书了?想!我坚决地回答。姐妹俩于是很满足地回家了。 ⑥我们耐心 .......。从开始筹款到寄出这笔钱历时大约一个季度。这期间,爱吃韭菜炒鸡蛋的我俩..地等待韭菜长大 硬是没舍得吃一根韭菜。 ⑦不久后的一天傍晚,放学回家看到邮递员绿色的自行车停在家门口,我的心很快跳到了嗓子眼。我接过邮递员送到手中的用牛皮纸包着的书,迫不及待地撕开包装,那本崭新的散发着纸张清香和油墨气味的书就出现在我的眼前。 (选自2015年4月24日《扬子晚报》)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我和姐姐读了作家欧阳山的《一代风流》的第一卷和第二卷,没有办法借到第三卷,我们省吃俭用,通过卖韭菜,筹集买书的钱,终于买到了心仪的书。__ 2.第⑥段画线句中“耐心”怎样理解? __“耐心”是“不急躁、不厌烦”的意思。表达了“我们”为了买书,对韭菜长大的期待,从而表现了“我们”对读书的渴求。__ 3.在筹钱的过程中,我们抵制了哪些诱惑? __①不买烧饼吃;②爱吃韭菜炒鸡蛋的我们没舍得吃一根韭菜。__ 4.读了本文,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__示例:为了追求某事物,必须要舍弃诱惑,才能获得成功。__ (二)睡在炊烟里的母亲 (2016年遵义市航天中学模拟) 朱成玉 ①摸着黑回家的母亲,与黑暗融为一体,像一片不被人知的最单薄的影子,贴着地面,缓缓蠕动。 ②她把钥匙丢失,打不开自己的家门,就像人间的祈祷,打不开耶和华的门。 ③母亲老了,总是遗忘。晾晒的衣物忘了在下雨前收回,莫名其妙就弄伤了手脚,衣服上的扣子去向不明,

2017年中考语文辅导:《访兰》阅读理解及答案

2017年中考语文辅导:《访兰》阅读理解及答案本文是关于2017年中考语文辅导:《访兰》阅读理解及答案,感谢您的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第1—7题。访兰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去一趟,带回些野兰来栽培。几年之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个品种,像要做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都跑来玩赏。父亲不但不以此得意,反而倒有了几分愠怒。此后进山去,便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这事很使我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又一次进山的时候,特意招呼我说:“访兰去吧!”我们走了半天,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道瀑布,十几丈高地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地响,水沫扬起来,弥漫到半空,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闯到了。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便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我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栽培,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种、形状的呢。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我说:“这里的好。”“怎么个好呢?”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好看,这里的却远比家里的清爽。“是味儿好像不同吗?”“是的。”“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灵气,长的是野山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但它确

实叶更嫩,花是繁大了呀。”“样子似乎是,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人知道而欣赏呢?“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性灵。”我再也不敢去挖野兰了。高兴着它的这种纯朴,悲叹以前喜爱着它却无形中毁了它。父亲拉着我坐在潭边,我们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兰,也在看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低了品格。低俗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的。”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十五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选文有改动)1.文章中最能体现野兰特色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2.对文章中“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中的“昧”,你是如何理解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3.简要分析第一段中画线句子所包含的意思。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4.第二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面是关于“访兰”过程中父子对话的分析,选出分析不恰当的一项,并说明理由。A.通过对话,对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作对比,既照应开头,又为后文议论作铺垫。

(完整word版)2017年中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2017年谷城县中考适应性考试 英语试题 (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试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主观题)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选择题(共70分) 一、听力测试(本大题满分25分,每小题1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划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再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第一节 下面你将听到8段短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每小题A、B、C三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听完每段对话后,你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只读一遍。CACCABBA 1. Which city is the girl’s fa vourite? A. London. B. Paris. C. New York. 2. What’s the weather like now? A. Rainy. B. Cloudy. C. Sunny. 3. What’s the date the day after tomorrow? A. June 1st. B. June 2nd. C. June 3rd. 4. How often does Lisa surf the internet now? A. Every day. B. Twice a week. C. Once a week. 5. Who wrote the interesting e-mail? A. Kate. B. Mike. C. Judy. 6. Where might the speakers be? A. In a bank. B. On a road. C. At a crossing. 7. What does the man mean? A. He’d like to go to the beach by car. 英语试题第1页(共8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十大答题

2017中考现代文阅读十大答题模板 一、三种人称及其作用 1.第一人称:我 (1)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2)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 (3)使情景显得更为真切; (4)便于抒发感情和进行心理描写; (5)直接表达或渗透作者的主观意识; (6)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2.第三人称:他;她:它们 (1)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2)有比较广阔的范围,作者可以在这当中选择最典型的事例来展开情节; 3.第二人称:你;你们

(1)增加亲切感; (2)直抒胸臆 (3)抒情更强烈,更有感染力;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答题模版: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更强烈感人,便于对话(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感和亲切感,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答题示例:但幻想毕竟是幻想,封闭终不能封闭。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带着环佩的响声在月夜中归来了。几多寒霜冻硬的弓弦,射出了断喉的利箭。蓟门被踏平,燕台被摧垮,呼啸着风声的宝剑,掀翻了太液秋波。由是人们发现:边墙不再是屏障,紫塞(注:指长城)不再是嵚奇。它变得可笑,仿佛受尽了时间与空间的嘲弄。在风沙剥蚀下,它过早地衰老了。 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节选自2012年台州

卷《长城》) 问:这篇散文中,⑴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⑵第六段的结尾改用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 答:⑴将长城拟人化:A.便于与长城对话,B.便于抒发感情。⑵因为这句话承接“由是人们发现”而来,写的是“人们”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 二、鉴赏人物形象 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 答题模版: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 答题示例:女主人很快发现了我的反常行为,她嗅到了屋子里的油烟味。即刻提出了质疑。那时我正站在厨房里陶醉地听着三兄弟的叫声,我已经能够准确地分清他们声音中的微小差异了,有一个不叫我就会心事重重。女主人说,傻瓜蛋,有吸油烟机不用,你有神经病啊?我刚给她干活时,她对我的称呼是四个字——文学青年。这四个字用她地道的北京话发出来,显得无比的恶毒。雇用我三个月后,她叫我的就是这三个字——傻瓜蛋,

2017年中考语文 记叙文阅读试题汇编

2017年中考试题汇编之记叙文阅读 【2017·北京卷】 (二)阅读《沙枣》完成18-20题(共11分) 沙枣 梁衡 记得我刚从北京来到河套时就对沙枣这种树感到奇怪。1968年冬,我大学毕业后分到内蒙古临河县,头一年在大队劳动锻炼。我们住的房子旁是一条公路,路边长着两排很密的灌木丛,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第二年春天,柳树开始透出了绿色,接着杨树也发出了新叶,但这两排灌木却没有一点表示。我想大概早已干死了,也不去管它。 后来不知不觉中这灌木丛发绿了,叶很小,灰绿色,较厚,有刺,并不显眼,我想大概就是这么一种树吧,也并不十分注意。只是在每天上井台担水时,注意别让它的刺钩着我的袖子。 6月初,我们劳动回来,天气很热,大家就在门前空场上吃饭,这时隐隐约约飘来一种花香。我一下就想起在香山脚下夹道的丁香,清香醉人。但我知道这里是没有丁香树的。到晚上,月照窗纸,更是香浸草屋满地霜。当时很不解其因。 第二天傍晚我又去担水,照旧注意别让枣刺刮着胳膊,这才发现,原来香味是从这里发出的。真想不到这么不起眼的树丛能发出这么醉人的香味。从此,我开始注意沙枣。 认识的深化还是第二年春天。那是4月下旬,我参加了县里的一期党校学习班。党校院里有很大的一片沙枣林,房前屋后也都是沙枣树。学习直到6月9

日才结束。这段时间正是沙枣发芽抽叶、开花吐香的时期,我仔细地观察了全过程。 沙枣的外表极不惹人注意,叶虽绿但不是葱绿,而是灰绿;花虽黄,但不是深黄、金黄,而是淡黄;个头很小,连一般梅花的一个花瓣大都没有。它的幼枝在冬天时为灰色,发干,春天灰绿,其粗干却无论冬夏都是古铜色。总之,色彩是极不鲜艳引人的,但是它却有极浓的香味。我一下想到鲁迅说过的,牛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它就这样悄悄地为人送着暗香。当时曾写了一首小词记录了自己的感受: 干枝有刺, 叶小花开迟。 沙埋根,风打枝, 却将暗香袭人急。 1972年秋天,我已调到报社,到杭锦后旗的太荣大队去采访,又一次见识了沙枣的壮观。 这个大队紧靠乌兰布和大沙漠,为了防止风沙的侵蚀,大队专门成立了一个林业队,造林围沙。十几年来,他们沿着沙漠的边缘造起了一条20多里长的沙枣林带,沙枣林带的后面又是柳、杨、榆等其他树的林带,再后才是果木和农田。我去时已是秋后,阴历十月了。沙枣已经开始落叶,只有那些没有被风刮落的果实还稀疏地缀在树上,有的鲜红鲜红,有的没有变过来,还是原来的青绿,形状也有滚圆的和椭圆的两种。我们摘着吃了一些,面而涩,倒也有它自己的味道,小孩子们是不会放过它的。当地人把它打下来当饲料喂猪。在这里,我才第一次感觉到了它的实用价值。

2017年黑龙江省各市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

2017年黑龙江省各市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 2017年牡丹江市中考题 (二)阅读《张溥与“七录斋”》,回答13-17题。(共13分) 张溥与“七录斋①” 明人张溥,名高一时,其幼即嗜学,所读书必手钞②”。钞已朗读一过③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④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日“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⑤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项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选自《明史·张溥传》有删改) 注释:①斋:书房。②钞:同“抄”,抄写。③一过:一遍。④管:笔管。⑤索:讨取,要。 13.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2分) (1) 日沃汤数次:(2) 俄顷立就: 1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其幼即嗜学,所读书必手钞。 15.请用“/”给下面语句划出两处停顿。(2分) 钞已朗读一过即焚之。 16.张溥给自己书房起名为“七录”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7.从选文看,张溥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答案: (二)阅读《张溥与“七录斋”,回答13-17题。(共13分) 13.(1)热水(2)一会儿 评分标准:(2分)每词解释正确1分。 14.示例:他小的时候就很喜爱学习,所读的书一定要用手抄写下来。 评分标准:(4分)其:他(张溥)嗜:喜爱,爱好。手: 用手。每词1分,语句通顺1分 15.钞已/朗读一过/即焚之。 评分标准:(2分)划对一处得1分。 16.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评分标准:(2分)文中语句,准确完整2分。 17.示例:张溥是一个学习勤奋刻苦,写诗作文才思敏捷,名高一时的人。 评分标准:(3分)答出一点1分,答出两点3分。 齐齐哈尔市2017年中考题 (―)阅读文言文,回答12—15题。(共10分)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

2017中考英语阅读理解-专题三、环境保护

专题三、环境保护 (2017·山东莱芜)C How do you deal with plastic bags from the supermarket? Throw them away or recycle them? How about eating them? The bags are no harmful to the environment. Humans and animals can safely eat them. Indian company EnviGreen has made a bag with natural materials. It looks and feels just like plastic, but can broken down(分解) easily. Ashwath Hedge who set up the EnviGreen company spent four years doing experiments(实验)with 12 natural materials. They include potato, corn,vegetable oil and banana. He made the material into liquid(液体)and used the liquid to make the bag. Although the EnviGreen bag is more expensive than a common plastic bag, it has many advantages. According to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it takes 1,000 years for common plastic bags to break down. But an EnviGreen bag can naturally break down in less than 180 days.It also breaks down in less than a day in water, and in less than a minute in boiling water. Hedge was happy to show it in his interview, he put an EnviGreen bag in water and ate it with a smile. There are more than 15,000 tons of pla s tic waste in India every day. But only 9,000 tons are processed. In China, 3 billion plastic bags are used every day. Maybe the EnviGreen bag could be a solution(解决方法)to be world problem of plastic pollution. 46. According to paragraph 2, we can know the following EXCEPT ________. A. the EnviGreen bag can break down easily B. the EnviGreen bag is made from natural materials C. the EnviGreen bag can be eaten by humans and animals D. the EnviGreen bag is a little harmful to the environment 47. The main idea of the third paragraph is “ ________ ”. A. What Hedge thinks of the new bag B. How Hedge makes the EnviGreen bag C. Who sets up the EnviGreen company D. How long it takes Hedge to make the bag 48. The underlined sentence in paragraph 4 shows that the EnviGreen bag ______. A. is safe and can break down quickly B. is useful although it is more expensive C. looks and feels like a common plastic bag D. will be used more widely than a common bag 49. The EnviGreen bag breaks down fastest in _______. A. hot air B. cold water C. boiling water D. natural air 50. From the last paragraph, we can infer(推断) ________. A. all of India’s plastic waste is processed B. India has the most plastic waste in the world C. China produces more plastic waste than India D. the EnviGreen bag may help solve the problem of plastic pollution 题材:环境保护 【主旨大意】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主要介绍了Ashwath Hedge实验发明了一种人们和动物可

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汇编(含解析)

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汇编(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2015?江苏宿迁市)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 8题。(9分)柳宗元传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 [注释] 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怂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③质:抵押。④没:没收。⑤营护:料理,护送。 5.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1)禹锡终易连州:(2)观察使裴行 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 6.下列加点字与“请以柳州授禹锡”中的“以”意义相同的是()(2分) 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C.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 D.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 8.选文体现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个方面什么样的特点?试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1)为友:(2)为官:(3)为师:5.(1)交换,改授(1分)(2)妻子儿女(1分)解析:此题考? 宋难源视锏暮?义。解答时要注意古今异义词,如“妻子”是两个词,指“妻”和“子”。 6.A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虚词“以”的用法。“请以柳州授禹锡”的“以”是“把”的意思。A把;B因为;C 如果;D按照。 7.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2分)解析:此题考?宋难晕牡姆?译。注意关键词和句式。关 键词“执友”“何”“若是”。 8.(1)为友:为朋友着想,无私帮助朋友。(1分)为官:为老百姓着想,替老百姓办实事。(1分)(3)为师:水平高,指导有方。(1分)解析:此题考查信息的提炼。“为友”体现在对刘禹锡的帮助上;“为官” 表现在到了柳州便改革掉

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小说阅读)

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小说阅读 潘德高老师整理提供 1.(2017·福建省福州市)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20分) 点燃一个冬天 游睿 山村的冬天就是来得早。寒气在十月刚过就开着队伍铺天盖地地卷过来。村里的人似乎都有些怕了,早上八点还没有多少人起床。只有几根玉米秆子被寒气冻得瑟瑟地颤抖。孙老师和自己的女人却早早地起床了。 “瘟走.又是下雨。”女人没好气地骂着。“一连倒了这么多天,天上的水也该倒得差不多了。” 孙老师笑了笑。大块大块的煤早就堆在了操场的角落。孙老师说:“生火吧.我已经听到孩子们的脚步声了。” 女人望天.叹气。“瘟天?”女人又咧咧地骂。走路的时候一步比一步用力,只差把地踏出一个坑。女人甩了几块木炭放在了煤的中央,然后嗤地划了根火柴。“瘟天,还下雨,我们这冬天就无法过了。”士人说。 孙老师知道,女人说的是煤。这点煤是女人用背蒌一块一块背回来的,女人背煤背得很辛苦。女人想甩这些煤度过这个冬天。孙老师不说话,他听见了孩子们的脚踏着水的声音。这声音渐行渐近。孙老师就想起他们沾满黄泥的裤腿,露出脚趾的胶鞋,贴着脸皮的头发和准备钻进嘴家里的鼻涕……孙老师说:”但愿这是最后一个雨天。” 这时孩子们来了。整整齐齐叫了一声老师好。孙老师唉唉地应看,说:“放下书包,快来烤烤.烤干身上我们马上上课。”【A】学生们就如一群鱼儿一样游在那堆火旁边.一边伸出湿漉漉的裤腿和鞋.—边在雾气里说着谁早上没等谁,谁昨天放学后看见了孙老师做什么了。孙老师笑着招呼:“都采烤烤,剐冻着了。” 女人在一边默默地看着。半晌,女人说,我有事先走了,你们慢慢烤。女人挎着背篓慢慢地被雾帘遮住。远处渐浙的有了狗叫或者一两声鸟儿的私语。 下午放学了.雾还没怎么散。卦老师和孩子们挥手,不断说着再见。孙老师说:“天黑得早,旱点回。住远一点的.要走两个多小时呢。“孩子们点头。 看孩子们走远,女人放下背姜。背姜里是满满的一背蒌干柴。 “哟,原来你是在弄柴,有了柴我们不就没事了吗?” 女人给了孙老师一个白眼。女人说:“你早早地就把学生放回家了,人家还不是在路上贪玩?” “谁说的?他们可都是听话的孩子,放学就回末了呀。”孙老师说。 “你不相信?我今天上山遇到了一个家长,他说你们怎么老留学生的课呀。可我们放学很早的。你想想,学生们是不是没听话?枉你还那么热心。”女人愤愤地说。 女人说完,就看见孙老师已经出了学校的门,脚步把寒气撞得哗啦哗啦响。 傍晚的时候,女人做好了饭菜。孙老师才回来。回来的时候抱了一大抽干柴。 “看到啥了?”女人问。 孙老师放下柴火,说:”看见了。他们在路上的一个草坪里玩。我批评了他们几句,放学是得早点回家。” 女人说:“你看你。唉。”女人摇摇头,想说什么.但没说出来。 这天晚上,寒风又把村庄哔哔啵啵摇了一个晚上。女人和孙老师在床上翻来翻去。女人说:“听见没有,下雪了。”孙老师说:“听见了,下就下呗。” “可我们没有煤了。准备着冻死?” “我们不是有干柴吗?怕什么呢。”

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专题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文言文阅读专题 杭州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潘生者,富阳人,幼丧父,独与两弟奉母居。大德间,江南大饥。道 殣①者相望。自度无所得食,曰:“吾终无以给母,则母子俱死。等死,何若 用吾强壮,少延母旦夕活乎?”即以母属两弟,自佣回鹘人,乃告母曰:“儿 当佣钱塘②数月,得钱米活家,母勿忧。” 既而,回鹘人转卖潘生于辽东。不数年,使还乡土。生道遇一女子, 丫鬟③尾行。问之,则曰:“淮人也,昔因饥,父母弃我,转徙数家。今主家 使我归,君南人,得挟我同归乎?”生许之,于是日操瓢道乞。 渡淮,女上堂见父母,皆涕泣,起相抱持。引生相见,即具酒炙乐。饮酒半,执盏跪曰:“吾女幸完骨肉,归见乡里,免罹④霜露盗贼,君力也。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吾家尚薄有园田;吾女,实君箕帚妾⑤也。君必无归。”生则毅然谢曰:“吾何敢以若女为利哉?吾虽贱,不读书,且义不敢取;况吾母固衰耄⑥,度尚可活。万一母死,两弟倘或有一存,今遂不归,是吾遽死吾母也,吾又何忍即安此土乎?”遂告归。 (选自朱国桢《涌幢小品》,有删改) 【注】①殣(jìn):饿死。②钱塘:地名,今杭州。③丫鬟:此处意为像丫鬟那样。④罹(lí):遭受。⑤箕帚妾:持簸箕扫帚的奴婢,此处作为妻的谦称。⑥衰耄(mào):年老体衰。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A.自度无所得食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B.即以母属两弟神情与苏、黄不属 C.即具酒炙乐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D.生则毅然谢曰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B  A.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B.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C.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D.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儿当佣钱塘数月,得钱米活家,母勿忧。 ②于是日操瓢道乞。 (4)潘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其言行分析。 【考点】课外文言文阅读. 【分析】参考译文:潘生者是富阳人,幼年丧父,只与两个弟弟奉母居住.大德间,江南大饥.道上饿死的人都出都是. 自己估计没办法得到食物,说:“我没有给母亲的东西,那么母子都会饿死.与其等死,何不用我强壮的身体,稍稍延长母亲的性命呢?”就把母亲托付给两个弟弟,自卖给回鹘人当佣人,于是告诉母亲说:“儿子到钱塘当佣人几个月,得钱米让家人活下去,母亲不用担心.” 不久,回鹘人把潘生转卖到辽东.不几年,让他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潘生路遇一个女子,还有一个像丫鬟那样的人随行.问他们,说:“是淮人,以前因为饥饿,被父母抛弃,转了好几家.现在主人家让我回去,您是南方人,能带着我一起回去吗?”潘生答应了他们,于是每天拿着瓢在路上乞讨.渡过淮水,女子上堂见父母,都痛哭流涕,抱在一起.引潘生互相见面,备好酒饭欢乐.酒饮到一半,拿着酒杯跪在地上说:“我的女儿幸运的完好回来,见到自己的父母乡亲,免遭受霜露盗贼,是您的功劳.吾家还有一些园

2018年中考文言文阅读阅读专题训练

2018年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16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乙)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①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②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注:①肱:(gōng)胳膊。②义:遵守道义 1.下面加点词的意思相同 的一项是()。(3分) .. A.清流见.底见.往事耳 B.实是欲界之.仙都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C.于.我如浮云皆以美于.徐公 D.自.康乐以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3分) ①古来共.谈共:②夕日欲颓.颓: ③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⑵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4.请说说甲乙两文“乐”的情趣分别是什么?(4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18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昔周人仕数不遇,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人或问之:“何为泣乎?”对曰:“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对曰:“吾年少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老。用老主亡,后主又用武,吾更为武,武节始就,武主又亡。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是以未尝.一遇。”(王充《仕数不遇》) 1.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标一处)(2分) (1)食之不能尽其材(2)用老主亡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4分) (1)才美不外见.()(2)策.之不以其道()(3)泣涕.于途者()(4)是以未尝.一遇() 3.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一食或.尽粟一石人或.问之 B.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吾年少之.时学为文 C.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武节始就. D. 其.真不知马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020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概括型考点小结

2017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概括型考点总结[考点内涵解说] 阅读中的概括,就是用非常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阅读材料中某种内容的大意。概括题是一种"大众化"的阅读题,它的身影可以说是无卷不在。从操作的角度来讲,概括题又是一种读写结合的题型,可以说是读写结合的最常用的形式。中考阅读中的概括题出题角度丰富多姿,其中大量的是正面出题,如要求概括文段的中心或文章的主旨,概括文段、文章、事件的内容,概括幼物的成因、过程、情节或共同特点,概括文章的思路或层次及层意,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概括事物的成因、过程、情节或共同特点,概括人物事迹的各个方面,概括文章的写作特点等等,均是常见的题目。另外也有一些题是从侧面入手对概括能力进行考查,如要求写出材料的内容提要,要求简要叙述文章的故事情节,要求把材料改写成一句话新闻,要求将材料进行归类等。它们好像不考查"概括",但必须经过"概括"这一环节才能答题,实质上也是概括题的出题角度。另外,一些"根据文章内容简答"、"根据文章内容简述"之类的题,实际上也包含有概括答题的意味。 [应对技法点拨] 概括题考查的,是看考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所以"概括"实际上是对材料进行精要的提炼,其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1、提取法。即提取文中的中心句、主旨句、结论,将其摘取出来,作为概括性文字。这忡方法既适于那些要求用原文语句答题的题目,又适于要求对内容、主旨进行概括的题目。

2、组合法。即组合文中的关键性语句或关键性的词语来进行概括。这种方法适于内容基本清晰,重点语句比较突出而全文的中心句、关键语句等不太突出的文章或文段。组合的视点要放在文章总说段的主干之上、文章或者文段各个层次的起始句以及文中反复出现的语句之上。 3、自写法。即基本上用自己的语言或完全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这在很多情况下是进行概括的最重要的方法。适用于那些提炼文章中心、概括文章风格、概括作者观点、给文章加上标题等方面的概括性题目。答题时应进行要点综合式的概括,进行分步分层的概括,进行突出重点、突出主体的概括。 以上是答题的基本方法,还有一种特别的方法是提炼法,提炼法主要用于发现规律,或构段的规律,或写句的规律等等,其思维方式是求其共同点,答题时要运用自写法。 【基本层级练习】 (-)随着资源性产品市场竞争的加剧,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资源型产业,不断祭起"反倾销"、"反补贴"、"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壁垒"等法宝,将资源性产品的国际贸易战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例如,最近美国为了保护本国的钢铁工业,制定了20**年钢铁保障措施方案,不惜与全球钢铁工业开战。近年来,全球每年均发生近千件"反倾销"案件,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针对资源性产品的。20**年欧盟、美国针对中国有色金属产品的"反倾销"案件就有钼铁、铝箔、镁粉镁粒、氧化锌等4起,涉案金额达5记美元。 1.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个超过2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年中考语文阅读题练习题及答案 (1)

2017年中考语文阅读题练习题及答案 (一)人生的标点符号 我的一生是一句话,母亲最希望我把它推敲得美丽些、生动些。我用我的脚印落成文字,将它书写在时间的稿笺上。后人为我堆起的那座坟墓,想来就是句末的标点了。 那么,我将表达出怎样的意思呢? 我将脚印首先落成“善”字——我觉得它是最不可缺少的。母亲发现后,点了点头,却又说:“这还不够,后人只能在句末给你点成逗号。” 但我渴慕一个表示完整的句子。于是我又将脚印落成“信”字——我觉得它是最靠得住的。母亲发现后,点了点头,却又说:“这还不够,后人只能在句末给你点成逗号。” 于是我将脚印落成“顽强”,落成“进取”,落成“创造”——我觉得它们都是闪闪发光的。母亲睁着昏花的老眼见了,点了点头,却依然说:“这还不够……” 我茫然了。 “任何人都不会得到句号的,”白发苍苍的母亲叹息了一声,补充说,“可贵的,孩子,是你一直在争取句号。这样你将会赢得一个能够竖立起来的感叹号。” 回答问题 1.联系全文看,文中的“我”一直认为“句末的标点”应该是什么标点?从哪句话中可以看出? 答:。 2.文中加点的“这”,具体指代什么内容? 答:。 3.白发苍苍的母亲叹息一声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一句话回答。 答:。 4.本文中运用得最成功的修辞方法是什么?请从文中摘出两个例句。 答:。 5.用“人生——文字——坟墓——标点”的顺序和要点,写出概括本文主要内容。不超过40字。 答:。 6.写出“推敲”这个典故由来的两句诗。 答:。 2·父亲的节日(金鑫)

①那一天,参加一个集体宴会。一个长得很帅气的小男孩,转到我面前,扬着手中的一束花花草草,很兴奋的样子。这个调皮的小家伙,在一排花篮上抽抽取取,制作了一束鲜花。我逗他,给我吧。他立刻紧张起来,将花别到身后,一口回绝,不行,这是给我爸爸的。为什么要给爸爸呢,我问。他扬起小脸,明天是父亲节呀。 ②哦,是父亲节。我当着众人的面夸奖他,真是个懂事的孩子。不料,他又扬起了小脸,很认真地问我,你给你爸爸准备礼物了吗?这一问。竟让我无法回答。因为,我还不曾想到过给我的父亲准备礼物。 ③孩子看出我的窘相,抽出一枝康乃馨,放在我的手里,喏,你把这花带给你的爸爸吧,他一定会高兴的。我接过花,看着他那张天真的笑脸,觉得这孩子是个有心人。 ④第二天早晨,是星期天,父亲来看我们了。父亲来,事先没有告诉我。他敲门的时候,我们还在梦乡中。看到父亲,我突然想起昨晚小男孩给我的花儿。那一枝花儿,我压根没有考虑带回来,顺手放在了饭桌上。我猜想,父亲知道今天是父亲节吗? ⑤敲门声也唤醒了女儿,她揉揉眼睛,跳下床,来到我的跟前,爸爸,把眼睛闭上。我以为她要跟我撒娇,或者做捉迷藏的游戏,便佯装闭眼。她从枕头旁边拿出一个手工做的桃子,放到我的手上。待我睁开眼,她在房间里欢呼雀跃,父亲节快乐,请爸爸吃桃子! ⑥父亲看着女儿,女儿看着我,我看着父亲,场面有些尴尬。父亲嘀咕了一句,父亲节?随即像明白了什么似的,一个劲地夸着女儿,真是个懂事的乖孩子,将她引到了阳台上玩。父亲的举动,很明显是帮我解围。这一天,毕竟是父亲节,可我连一件礼物都没有准备。想到这,我的表情有些不自然。 ⑦过了一会儿,父亲又跑过来,在裤兜里摸了半天,摸出一个鼓鼓的信封来,摆在桌上。听你母亲说,你们买房子缺钱,我们想办法凑了点,你收好了。我坚持不要,父亲显得有点不高兴,咱们父子之间谁跟谁呀。等你们日子过好后,再孝敬我们也是一样的嘛。见我接下钱,父亲又开了口,老家的杉木已成材,还有一些槐树楝树,都伐倒了,放在河里浸泡,等秋凉时,就能动手打几件家具了,我们帮不上大忙,能帮多少算多少。 ⑧没说几句话,父亲就要走了。留他吃饭,他说,家里正忙着插秧,你母亲叫我早去早回。母亲前几天刚从我这儿返乡,一定是她与父亲商量好了的。父亲说走就要走,临行前,他到我的书房里,试探着问,能不能把你写的书送几本给我,带回去给庄上的人翻翻。 ⑨拿书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书橱上有两张票,便递到父亲手里。父亲很开心,是戏票吗?等秧插完了,陪你母亲来,她喜欢看戏哩。 ⑩父亲拿着书,又带着戏票,欢欢喜喜地走了。我的手里,捏着父亲送来的厚厚一叠钱,沉默了好一阵子。 8.本文围绕“父亲的节日”主要记叙了哪几件事?(至少写3 伟(3 分) 答: 9.第②段与第⑥段中分别写“我”、“父亲”夸孩子“懂事”的用意是什么?( 3 分 答: 10.⑨段划线句“父亲很开心”中“父亲”开心的原因是什么?(3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