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鄂尔多斯市城镇化进程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鄂尔多斯市城镇化进程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鄂尔多斯市城镇化进程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鄂尔多斯市城镇化进程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城镇化:鄂尔多斯市经济腾飞的引擎

城镇化是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支撑未来较长时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核心动力。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结合实际,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不断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城镇化发展取得了骄人业绩,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

一、我市城镇化发展综合评价

我市设有1区7旗,9个街道办事处,41个镇,9个乡苏木,初步形成了中心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布局。2008年我市总人口达到159.1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03.44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65.01%。据美国城市地理学家纳赛姆(Ray M〃Northam)描绘的城镇化发展的S型曲线,城镇化水平在30%以下,为初期平缓发展阶段;30%~70%,为中期高速增长阶段;70%以上,则为后期平稳发展阶段。由此可见,我市城市化已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并呈现以下特征:

(一)城镇人口大幅增长,城镇化进程逐年加快。根据2008年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市城镇人口为103.44万人,城镇化率为65.01%,比全区平均水平51.71%高13.3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在十二盟市中居第5位,排在乌海、包头、阿盟、呼伦贝尔市之后。

从2000年人口普查到2008年,我市总人口增加了19.59万人,平均每年增加2.4万人,城镇人口增加了42.75万人,平均每年增加5.3万人。城镇人口增速远远大于总人口增速。

2008年全区各盟市城镇化率一览表

(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宜居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理念指导下,全市积极推进宜居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力度不断加大。2008年我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到 221.08 亿元。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14574公里,铁路通车里程达708公里。人均道路面积达到24.79平方米,人均日生活用水量52.21升,用水普及率达到95.48%, 燃气普及率达到66%,污水处理率达到72.5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7.5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90平方米,城市的承载能力得以显著提高。今年5月,机场扩建工程按照2020年旅客吞吐量276万人次设计,新建航站楼45000平方米、停车场35000平方米、货运站1700平方米。计划2010年建成运营。全市大力推进旧城区绿化、亮化、美化、畅通工程,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品位大幅度提升。在全市城镇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的同时,各旗区城镇化建设更是锦上添花,按“三年大建设、三年大变样”的目标以提升城镇品位,全力打造“宜居”城镇。被誉为自治区级的城乡统筹示范区的罕台镇城乡统筹试验示范区已开工建设,该试验示范区总规划面积30万平方公里,该区的“宜居”特色堪称“示范”;鄂旗相继实施和完成一批大的建设项目,“宜居”小城镇美景初现,基础性、功能性设施不断改善;伊金霍洛新增道路面积65.3万平米,新增绿地面积356万平米,建成区面积达到25.16平方公里;全面实施旧城改造,镇区面积拓展到4.5平方公里。

(三)城市扩容成为新的亮点,各地新区建设如火如荼。东胜——康巴什——阿镇三区建成区面积由原来的25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120平方公里,全市建成区已由2000年的68.8平方公里扩大到2008年的169.4平方公里。全市159.13万城镇人口中,东胜区有城镇人口38.68万,占全市城镇人口的24.3%。随着城镇人口聚集,我市第三产业也蓬勃发展,2008年全市创造第三产业增加值613.92亿元,三产所占GDP比重由2000年的27.7%提高到38.3%。东胜区先后开发铁西新区42平方公里,城区面积由原来的15.6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67平方公里。康巴什新区城市建设异彩纷呈,七大标志性文化工程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鄂尔多斯市图书馆、鄂尔多斯市博物馆、鄂尔多斯市文化艺术中心、鄂尔多斯民族剧院、鄂尔多斯会展中心、鄂尔多斯市新闻中心、鄂尔多斯市体育馆)。新区编制完成了乌兰木伦滨湖景观带、成吉思汗广场改造以及亚洲雕塑艺术主题公园等大批重点城市建设工程。准旗大路新区控制面积230平方公里,规划“一区两基地”:市政区、煤化工基地、东工业基地。道路景观绿化及生态绿化工程全面启动,截至目前完成市政道路绿化总面积4.3万亩。鄂旗紧紧围绕建设“富裕、宜居、和谐的幸福鄂托克”的目标,新旧城区市政公共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今年,鄂旗乌兰镇新旧城区市政道路建设总投资5400万元,镇区也以每年2-3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拓展。乌审旗围绕扩容提质,坚持新区建设与

旧城改造并重,编制了乌审旗嘎鲁图镇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各项体系规划及各苏木镇总体规划,投入6亿多元实施旧城区改旧拓新、道路改造、排水排污、集中供热以及绿化、净化、硬化、亮化工程;政企联手启动建设规划面积达33平方公里的石化创业新区。

二、制约我市城镇化又好又快发展的问题

我市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诸多问题,城镇化实践中还存在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城镇化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旗区城镇化发展不协调,人口密度东西差距明显。我市各旗区由于地理位臵、交通状况、经济基础等差异较大,以致城镇化发展极不平衡。八个旗区中城镇化率超过全区平均水平的有东胜区92.1%、准旗57.3%、前旗53%、鄂旗69.5%、伊旗61%,除乌审旗50.2%外,其余两个旗县城镇化率均不到50%,分别是达旗48.8%和杭锦旗48%。最低的杭锦旗城镇化率48%,比全区水平低3.71个百分点;而城镇化率最高的东胜区比全区水平高40.39个百分点。

我市人口密度达18人/平方公里,以东部地区为主要旗区的人口密度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其中,东胜区人口密度高达168人/平方公里,是全市平均人口密度的9.3倍;达旗的人口密度高达37人/平方公里,是全市平均人口密度的2倍;准旗的人口

密度高达42人/平方公里,是全市平均人口密度的2.3倍;伊旗的人口密度高达29人/平方公里,是全市平均人口密度的1.6倍。而西部旗区地广人稀,平均人口密度为6人/平方公里。数量庞大的流动人口进入东部地区工作和生活,在不断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动力的同时,也给提高生活和生产环境质量以及改善社会管理服务水平都带来沉重的压力。

(二)城镇化速度增长较快,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城镇化水平一般用城镇化率来表示,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但实际城镇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它表现为经济规模不断壮大,经济结构以二、三产为主;人口由农村向城镇转移,由一产向二、三产转移;城镇空间形态的扩大,城镇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多,城镇生活环境变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向城市转变。2008年全市城镇化率虽然已达到65.01%,但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农民溶入社会需要较长时间。农民就业渠道单一,进城后大多在劳动密集行行业从事劳动,劳动报酬偏低;城乡二元结构仍旧存在,原有的户籍身份体系仍然生效。这种身份限制使得农民难以真正溶入城镇社会结构中,只能成为从农民到工人的“过渡人”或村民和市民之间的“边缘人”。二是农民的收入水平无法承担城镇养老、住房、就医、子女教育等其他消费支出。三是劳动力资源配臵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2008年我市的三次产业结构比

例为 3.6:58.1:38.3,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的比例为33.0:26.7:40.3,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与从业人员构成背离,影响了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影响了我市经济发展。四是城市基础设施滞后于城镇化发展水平。由于城镇市政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速度远远低于城市人口增加,使得部分指标人均占有量有所降低。如人均日生活用水量较2000年有所下降。

(三)受教育程度低,影响城镇化可持续发展。2008年,我市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8年,虽较往年有所增长,但仅相当于初中水平,较低的文化水平使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之后的就业机会大为减少,增加了在城市生活的难度。特别是还有35%的农村人口,推动城镇化发展任重而道远。根据2008年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显示:我市常住人口中,全市文盲、半文盲人口占1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为12.01%;其中男性为7.13%,女性为17.25%。全市6岁及以上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多集中在小学和初中,农业户口中,未上过学的占7%;小学文化程度占到25%;初中文化程度占50%;高中文化程度占13%。而拥有专科以上学历者,在农业户口中仅占5%。受教育程度低,直接导致劳动力综合素质低,就业竞争力弱,很难适应那些要求比较高的非农产业,在客观上成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障碍。

三、推动全市城镇化进程的途径

城镇发展的目标在于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综合优

化与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我们要确定科学合理的城镇发展体系,实行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积极调整优化城镇产业结构,合理配臵基础设施资源,进一步扩大城镇规模,全面提高城镇的综合竞争力。

(一)科学规划加强管理,完善城市规划

提高城镇规划水平。要树立以人为本、突出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规划建设理念,合理确定不同层次城镇功能性质,注重城镇内涵增长和质量提升,完善城镇功能,塑造城镇特色,培育城镇文化,提升城镇品位,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强化城镇管理机制。完善城镇管理法规和规章,实行依法规范管理。落实市容环境属地管理责任制,合理调整市、区县、街镇行政管理职能和权限,推动管理重心下移,充分发挥区县、街道、社区在城镇管理中的作用。

(二)坚持统筹发展,逐步缩小区域间差距

小城镇发展水平低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不足。基础设施差,没有特色产业,没有形成劳动力集聚。我们应在准确评估环境承载能力特别是水资源供应能力的基础上,突出城镇的产业支撑,按照空间布局完善、产业分布合理、区域功能清晰、基础设施配套、生态环境优美的要求,搞好城市建设与发展。不要全面铺开,而是有重点的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市镇,实现做大做强做优。

要重点加强以东胜、康巴什新区、阿镇为中心,沙圪堵镇、薛家湾镇、棋盘井镇、树林召镇、乌兰木伦镇等工业重镇为骨干的城镇区域经济群发展,利用这些城镇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及人口规模不同,形成城镇区域经济带,不断增强城镇区域经济的凝聚力和辐射力,更好的发挥城镇区域经济群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

(三)突出城镇化质量,推行积极的城市化战略

城市化发展不仅是数量增长,更重要的是质量的提升。在我市未来城市化进程中,要着力克服盲目扩张城镇区域规模的做法,在现有较高城市化水平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城市内涵和功能的现代化,实现“量”的增长与“质”的提高的统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打破城市发展上的认识障碍,推行积极的城市化战略。在城市化内涵发展上,通过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城市运作效能,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人居环境的质量,积极推进先进生产要素和服务业向城市集聚;在城市化的外延发展上,更多地通过城市现代化进程,扩大城市市场、产业、文化等要素向周边地区和广大农村扩散、辐射的范围,从而使各类城市都得到合理、健康发展,以推进城市现代化乃至整个地区现代化的进程。

(四)建设资源节约型城镇,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节约用水。要加快城镇供水管网改造,建立节约用水机制,

推进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积极推广节水设备和器具,建设节水型城镇、节水型社会。城镇和居民用水要逐步建立健全用水累进加价制度,逐步推行分质供水,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行政手段,全面推进节水工程建设。

节约土地。坚持保护耕地基本国策,严格执行少占耕地、占补平衡的土地使用制度,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过快增长。强化新增用地的前臵控制和事后监督,盘活各类闲臵土地。

(五)拓宽融资渠道,打造宜居城镇

我们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建立由财政投入、市政公用设施有偿使用、公用事业合理计价,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逐步形成投资、建设、经营、回收、再投入的良性循环机制。要增强和完善城镇功能,集中力量加强城镇地下管网、公用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完善设施配套,加强城镇的文化、教育、体育、景观、小区公用设施建设,建设规模合理的城镇绿地,满足居民就业、就医、文化体育、休闲娱乐的需求,创建最适合人居住的室内环境、社区环境、城镇环境。

(朱玛)

区域经济学论文-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策略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策略城镇化主要是指伴随着现代工业发展和分工细化而产生的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2012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2.6%,超过50%的中国城镇化正在驶入加速的快车道,然而在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中还存在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城镇化、城镇化问题、对策研究 一、城镇化的概念 “城镇化”在国际上叫“城市化”,二者是同一个概念,都是对Urbanization 的翻译。“城市”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城”,是指带有围墙和驻军的政治中心、军事要塞和居民聚集区;“市”,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而逐渐形成商品贸易市场。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二者空间趋合、功能相融,统称为城市。“城市化”是指工业革命以来,城市数目的增多,规模扩大和人口、资源、财富、产业的集聚,其本质是传统的农村自然经济社会形态向现代城市市场经济社会形态转变的自然历史过程。 在中国,“城镇化”的概念被广泛使用。中文的语境中,镇和市,既有权力的界定,还有大小的差别。通常会认为“城市”会比较大,级别高;而“城镇”则会比较小,级别低。城市化强调大城市的发展,意思接近于日本和中国台湾所说的“都市化”,城镇化更多的是强调中小城市、小城镇。 二、城镇化水平 城镇化水平,通常用城镇人口占全部人口的百分比来表示,用于反映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和聚集程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1978年中国的城镇化率是17.9%,2012年达到52.6%。这意味着,在过去34年中,中国的城镇化率提高34.7个百分点,平均每年都要达到1个百分点以上。但是,

由于统计口径的不同,中国的城镇化率不能准确反映当前的城镇化水平。农民进城了,但没有市民化。第一,由于行政区划变动,传统的农村变成了社区,农民生产、生活方式没有改变,但是作为市民统计被城市化了。第二,在城乡二元体制下,户籍问题把农民挡在了享受城市化成果之外,他们生活在城镇但没有在城镇落户,不能融入城市社会;另外,由于土地增值的潜在利益分配与户口的紧密结合,导致不少农民不愿融入城市社会。据统计,中国有2.6亿农民工“漂浮”在城市中,游离于城乡之间。如果挤掉水分的话,我国只有36%的城镇化率甚至更少。 三、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乡分割严重,二元结构明显 改革开放后,先富带后富的政策使得我国东部和沿海地区快速发展起来,成为我国经济强劲增长的后备力量。但是在随后的逐渐发展过程中却造成我国地区发展极不平衡的后果,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分割严重,贫富差距大,二元结构明显。因此,城乡发展不协调、城乡之间存在着明显分割化的现象成为我国城镇化所面临的障碍和问题。同时,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使得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相差很大,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而在户籍制度的约束下,人口不能自由流动,农村居民不能享受城市居民同等的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在这种背景下,农民进城只是身份变了,居住地变了,不能享受同等的福利,生活条件等各方面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一大批进城农民由于缺乏资金或技能,很快就沦为城市贫民。所以,现阶段我国的城镇化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外在的城镇化,是以城镇人口数量提高为目的的城镇化过程。 (二)规划体制不健全,土地制度存在弊端 规划体系不健全主要体现在政府的规划缺乏前瞻性,城镇建设只谈城镇,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王敏鸽 摘要:当前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中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如下:改革规划管理制度和土地管理制度, 形成促进城镇化的体制和政策环境; 改革投融资制度, 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 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提高城镇化水平;推动城乡产业化,增强城镇建设的经济基础;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走可持续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关键词:城镇化;制度改革;对策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 26-0069-02 城镇化主要是指伴随着现代工业发展和分工细化而产生的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2012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 52.6%, 超过 50%的中国城镇化正在驶入加速的快车道,然而在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中还存在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城乡分割严重,二元结构明显 改革开放后, 先富带后富的政策使得我国东部和沿海地区快速发展起来, 成为我国经济强劲增长的后备力量。但是在随后的逐渐发展过程中却造成我国地区发展极不平衡的后果,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分割严重,贫富差距大,二元结构明显。因此, 城乡发展不协调、城乡之间存在着明显分割化的现象成为我国城镇化所面临的障碍和问题。同时, 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 使得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相差很大, 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而在户籍制度的约束下, 人口不能自由流动, 农村居民不能享受城市居民同等的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在这种背景下,农民进城只是身份变了,居住地变了,不能享受同等的福利,生活条件等各方面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一大批进城农民由于缺乏资金或技能, 很快就沦为城市贫民。所以, 现

(发展战略)鄂尔多斯工业在传承中发展

鄂尔多斯工业在传承中发展,在创新中发展 鄂尔多斯近年来一直很张扬,这种张扬既有与自己以往的成就相比较,也有与全区其他盟市近年的快速发展相比较。 鄂尔多斯曾经是中国西部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也被认为是内蒙古的“西部”。60年前经济总量仅为1526万元,30年前也仅为34633万元,到了198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区十二个盟市中也只排在第十位。然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鄂尔多斯“神话”般崛起,2004年排名进入全区前三,成为自治区“金三角”之一角;2007年居全区第二;2008年继续稳坐全区第二把交椅。特别是鄂尔多斯成为全国改革开放十八个典型地区之一,向世人展示着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奇迹。成绩来自于方方面面,但无可辩驳的是,鄂尔多斯的经济发展得益于工业化的发展并正由工业化引领前行。 一、工业化发展的历程与思考 工业化一般是指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对工业化发展的考察,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依据和内容。纵观鄂尔多斯工业化历程,有摸索前进、长期徘徊的阶段,也有持续快速发展的辉煌时期。 (一)艰苦创业,“抱着金碗讨饭吃”。解放初期,全市的工业增加值仅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2%,当时工业经济的

落后程度仅此可以判定。从1952年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市才有了一些简单的初级加工业,工业增加值增加到了3156万元;此时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49年的2.9%上升到了24.2%,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时,这一比例上升为33.2%。之后一直到1978年的二十多年间,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一直在30%左右徘徊。坐拥资源,却抱着金碗讨饭吃,工业经济发展十分缓慢。 (二)改革开放,小荷才露尖尖角。改革开放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面,我市工业经济进入了一个全新时期。整个八十年代,在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我市工业企业积极推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工业经济上了一个较大台阶,按总产值计算的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过农业,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4%;特别是鄂绒实现补偿贸易方式标志着我市工业经济进入新阶段。进入九十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以确立,加速了我市工业化发展进程,1995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15.9亿元,自1985年上亿元后,经过10年发展首次突破十亿元大关;一批煤炭、电力等能源项目开始建设投产,并逐步发展壮大,为全市工业经济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三)科学发展,万丈高楼平地起。进入新世纪,全市工业经济传承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势头,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大大提升,2002年工业增加值突破百亿元。全市确立的“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益、高产业链、高附加值、高节能环保”的工业发展新思路和提出煤向电、煤电向高载能

自身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问题的措施

自身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问 题的措施 一、自身存在的问题 政治思想意识不够强。表现在:对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和执行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不具有一种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和危机感。在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还存在差距,在培养自己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认识事物上还有些停留在表面,未透过现象看本质,对事物的理解不深刻、不全面。 宗旨观念不够牢固。从思想上来看,自己对立党为公,执法为民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总以为自己对公安工作比

较熟悉,有时对待来访群众不能始终保持热情服务的态度,当手头工作稍多时,就嫌麻烦,性子就有些急燥,态度不够好,有时过多考虑个人得失,存有“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以致自己为民服务的意识淡化,未切实做到为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 对业务知识不够钻研。表现在:对待工作不够主动、积极,只满足于完成上级机关和领导交给的任务,在工作中遇到难题,不善于思考,动脑,常常等待领导的指示,说一步走一步,未把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对业务知识的掌握不够重视,认为自己已有 的一些业务知识可以适应目前的工作了,不注重业务知识的全面性,等到问题的出现再想办法解决。对自己所干工作的业务和知识的学习放松了要求,没有自我加压和扩展自身价值的前瞻性。 工作作风不够扎实。表现在:对待

工作有时报有应付了事的态度,没有做到脚踏实地,总想在工作中找到捷径,最好不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就可以把事情做好。有时由于私心作怪,存在“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态度,除了自己必需完成的以外,可以不做的就不做,省得惹祸上身。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对政治学习“走过场”。停于形式,敷衍了事,在政治学习时存在应付心理,没有把参加学习和主动接受思想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的必修课来认真对待。因此,在看问题、想办法上敏锐性不强,前瞻性不够,只是立足目前,不能放眼未来。在大是大非面前还尚能正确把握,但在小节方面就得过且过,不能从严要求自己。平时虽然经常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理论,但思想上未引起高度的重视,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时缺乏思考,只从字面上理解毛泽东思想,没有意识其思想的精髓,使自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实际脱钩,没有发挥理论

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难点和对策探讨

重庆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难点和对策探讨 根据重庆市委、市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渝委发[2001]号34号)加快重庆市城镇化进程的目标是:力争到2010年,全市城镇化水平由2000年末的33.09%提高到届时的全国平均水平(据有关部门测算为45%);把万州和涪陵建设成为大城市(按现行国家标准,城镇人口达到50万人以上);黔江、江津、合川、永川、开县、长寿、南川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成为20-30万人的中等城市;多数县城发展成为10-20万人的小城市;100个左右的小城镇发展成为3-5万人的中心镇或特色镇。在城镇化发展速度上,根据国际经验,城镇化发展是一个缓慢、加速、再减慢的过程。在城镇化水平达到30%左右后,城镇化发展进入加速阶段。当前重庆市的城镇化水平为36.4%,正处在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因此,一方面,我们应该有信心,相信经过努力,目标是可以达到的。另一方面,我们又要清醒地认识到,由于特定的历史和社会经济条件原因,目前重庆城镇化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与直辖市的地位很不相称,加快城镇化进程困难也是相当大的。 一、加快重庆市城镇化发展面临的难点 1、农村工业化水平落后。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重庆市农村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农村工业化程度明显提高。但从整体上来说,重庆市农村的工业化水平仍比较落后。至 2002年末,在重庆市农村从业人员中,从事工业生产的只有5.1%,直接从事农业的比重仍高达63.5%。重庆市城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农村的工业化,没有农村的工业化发展,农村的城镇化是不可能实现的。在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过程中,不但要考虑转移劳动力的生活生存成本和管理成本,更重要的还要承担转移劳动力工业化所必需的技术装备成本和发展成本。 2、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城镇化并不仅仅是农村人口的简单集中,而是从生产方式到生活方式一系列制度的变革。尽管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的洗礼,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农民的市场意识、经济意识、法律意识等观念还非常淡薄。从整体上说,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比较低,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目前重庆市农村还有文盲214.78 万人,文盲率达6.95%。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农村居民,即使户籍制度上成为城镇居民,如果没有一定的生产、生活技能,在城镇生存下去也比较困难。 3、城镇就业压力增大。2002年,重庆市城镇的登记失业人数为16.2万人(登记失业率为 4.1%)。今后随着市有企业改革的继续深化,城市的下岗失业规模还有可能扩大。我们不仅有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而且每年还有6‰左右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保守估计每年也需要净增加40万人左右的就业岗位。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势必会加大今后重庆市城镇化推进的难度。 4、耕地资源不足。截止到2002年末,重庆市只有耕地面积2075.5万亩,也就是人均仅有0.67亩耕地。根据建设部测算,每一个城市人占地需要100平方米左右(包括生活占地、公共交通、绿化、水电工程、厂矿、水面等),城镇

鄂尔多斯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

鄂尔多斯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 发表时间:2011-04-07T14:29:48.143Z 来源:《价值工程》2011年第3月上旬作者:崔红艳[导读] 本文就是对鄂尔多斯市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给出了进行分析之后得出的启示。 崔红艳 Cui Hongyan (内蒙古华电燃料有限公司,呼和浩特 010020)(Inner Mongolia Huadian Fuel Co.,Ltd.,Hohhot 010020,China)摘要:最近几年里,鄂尔多斯市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本文就是对鄂尔多斯市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SWOT即: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的简称,并且给出了进行分析之后得出的启示。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Ordos economy develops very quickly. This paper makes the SWOT(Strengths, Weakness, Opportunities, Threats) analysis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Ordos City, and gives the inspiration through analysis. 关键词:鄂尔多斯;经济发展;SWOT分析 Key words: Ordos;economic development;SWOT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7-0117-02 0 引言 SWOT分析法是一种能够比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客体现实情况的方法。SWOT即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的简称,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从中找到值得发扬的地方,以及应该去避开的东西,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并明确以后的发展方向.将此分析法应用于经济发展研究,可以对经济体所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对其本身的优势、劣势有个清楚的了解,对其外部的机遇和威胁时刻提高警惕,有助于制定发展战略和计划,以及与之相应的发展计划或对策.文章以鄂尔多斯经济发展为例,进行SWOT分析。 1 鄂尔多斯经济发展的优势分析 1.1 丰富的自然资源①水资源:黄河流经鄂尔多斯市边缘地带,是一条过境河流,在市内长度为760公里,流域面积6万多平方公里。境内具备水力发电条件的有两处,黄河万家寨水电站、无定河巴图湾水电站是市内两座大型水力发电站。②化工资源:鄂尔多斯市的化工资源品种齐全、蕴含丰富,主要有天然碱、芒硝、食盐、硫磺、泥炭以及伴生物钾盐等。③能源矿产资源:鄂尔多斯市境内地下有着储量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目前,已经发现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重要矿产资源有12类33种。 1.2 丰富的社会人文资源鄂尔多斯历史悠久,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3万7千年前,“河套人就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并创造了著名的河套文化”。鄂尔多斯地区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传统。近代,声势浩大的”独贵龙”运动就在这里爆发,掀起了“鄂尔多斯风暴”。现在,具有深厚底蕴和地域特色的鄂尔多斯文化正誉满全国,走向世界。 1.3 经济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鄂尔多斯经济保持高速健康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21.4%,各个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2008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03亿元,比2000年增长10倍,人均GDP达到1.4万美元,在全国地级市中居第三位;财政收入达到265亿元,同比增长50.8%,居全区首位,在全国333个地级区域中排名第38位,比2000年增长16倍。 1.4 地理优势鄂尔多斯市地处黄河与万里长城的环抱之中,东西北三面临河,交通通讯便捷,京包、包兰、铁路围绕周边,包西铁路贯穿南北,109、210国道贯穿市域,并与周边的110、107国道相连成网,周边五个大中城市的民航机场与鄂尔多斯机场将形成便捷的区域航空网络,使年轻的鄂尔多斯市在中国的版图上显著、夺目。 2 鄂尔多斯市经济发展的劣势分析 2.1 自然生态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改善鄂尔多斯全市有48%的面积是沙漠,另有48%的面积是丘陵沟壑地区,只有不足4%的土地是草原和耕地。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态的脆弱,是鄂尔多斯市各界领导非常重视的问题。但是,任何困难是难不倒有远见、有能力、有决策的领导者的,鄂尔多斯通过实施“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以及“退耕还林”等各项措施,取得了可喜成绩。通过努力,虽然鄂尔多斯市的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但是,与发达的南方沿海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需要继续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力度。 2.2 品牌企业较少,难以提升城市经济的竞争力品牌企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鄂尔多斯市的经济发展已成为全国的典范,同样引起国内外众多学者的思考,曾一度产生了“鄂尔多斯模型”、“鄂尔多斯风暴”。但是,在鄂尔多斯本土生存的上市企业也仅有鄂尔多斯、远兴能源、伊泰、新大地、亿利资源、亿利科技等,国内或是世界知名企业甚少。 2.3 人力资源匮乏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所需的主要资源之一,而人力资源状况主要取决于人们的受教育状况和程度。在教育水平上,鄂尔多斯与上海、北京、南京等城市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远远不适应鄂尔多斯市经济和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3 鄂尔多斯市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机遇 3.1 国际和国内经济复苏带来的机遇当前,世界经济在美、日、欧等主要经济体经济复苏的带动下趋于回升、经济全球化和结构调整步伐将继续加快,国际资本流动进一步活跃,“十一五”期间,鄂尔多斯市的对外开放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外商投资领域也将进一步拓展,国际资本和产业将继续加速向鄂尔多斯市转移。这些都为我们进一步扩大开放提供了契机。 3.2 西部大开发和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西部大开发给自治区及鄂尔多斯市带来了多方面机遇。这主要表现在:一是促进了鄂尔多斯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加速了产业结构的转移和升级,二是实施西部开发后,国内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扩大。三是发展中西部的政策机遇,各种优惠政策对于鄂尔多斯市在招商引资和发挥资源优势等方面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此外,去年国家为了克服经济危机对我过去经济发展所到来的不利影响,实施了扩大内需战略,必然会引导和支持在自治区以及鄂尔多斯市在基础设施、化工、医疗等项目的建设。 3.3 抓住“呼包鄂”经济圈发展的机遇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3市资源富集,区位优越、发展经济具有很多有利条件。2000年,自治区确立了呼包鄂三地为核心,立足自身优势打造特色经济圈建设的发展战略,呼包鄂经济圈正在成为内蒙古经济快速增长的火车头和助推器。

城镇化进程 及现状

中国城市化进程即中国农村转化成城市的过程。从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中叶,由于受到世界列强的侵略,以及受到军阀割据的困扰,导致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不均衡。自50年代中期以后建立了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结构,使得城市化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由于中国的城市化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如何依照可持续发展理论,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进程,是21世纪中国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1978年以前 1.城市化水平。 从1949年建国到1978年“三中全会”以前,中国大陆的城市化相当缓慢,在1950至1980年的30年中,全世界城市人口的比重由28.4%上升到41.3%,其中发展中国家由16.2%上升到30.5%,但是中国大陆仅由11.2%上升到19.4%。这种城市化的缓慢并不是建立在工业发展停滞或缓慢的基础上,正相反,改革开放前的29年,中国大陆的工业和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并不算慢,工业总产值1978年比1949年增长了38.18倍,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49年的30%提高到1978年的72.2%;社会总产值增长12.44倍,其中非农产业在全社会总 上海

产值中的比重,则由1949年的41.4%上升到1978年的77.1%;国民收入总额则从1949年的358亿元增长到1978年的3010亿元(按当年价格计算),提高7.41倍,其中非农产业在国民收入构成中的比重,也由1949年的31.6%上升到1978年的64.6%。从1950年到1973年,世界GDP总量年均增长4.9%,人均GDP增长2.9%,其中中国大陆GDP年均增长5.1%,人均增长2.9%,高于和等于世界平均水平,高于同期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 2.城市化特点。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城市化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政府是城市化动力机制的主体。(2)城市化对非农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很低。(3)城市化的区域发展受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的制约。(4)劳动力的职业转换优先于地域转换。(5)城市运行机制具有非商品经济的特征。 这种城市化的结果,是形成了城乡之间相互隔离和相互封闭的“二元社会”。这里所说的二元社会结构,是指政府对城市和市民实行“统包”,而对农村和农民则实行“统制”,即由财产制度、户籍制度、住宅制度、粮食供给制度、副食品和燃料供给制度、教育制度、医疗制度、就业制度、养老制度、劳动保险制度、劳动保护制度、甚至婚姻制度等具体制度所造成的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构成了城乡之间的壁垒,阻止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自由流动。

分析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分析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绪论 房地产业是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才慢慢出现的新兴产业,却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支柱性主要是因为,房地产行业和我国国民经济的关系日益深厚,不仅影响着与房地产业有关系的一些企业,对整个金融范围甚至上升到整个国家的经济体系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这样一来,房地产业是否能够蓬勃发展就显得弥足重要,它作为支柱性的产业已经深深地影响着国家的未来,直接刺激经济水平的提高。 城镇化作为国家战略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大重要决定,不仅已经拿来被一些有名望的专家学者深入研究,对社会的进步和人民收入的提高举足轻重,显而易见,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直接带来的就是城镇居民的住房需求的暴涨。 随着房地产业规模的不断增大,住房供应量不断地增加,导致出现了

房价迅速上涨、多地区发展不平衡等现象。面对这种情形,房地产业该如何实施定位和快速有效的控制以及优化房地产业发展规模,这就是本文的选题依据。研究所得结果期望能够有利于推动城镇化进程,加快房地产业发展,使两者能够协调发展。 二、城镇化建设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一)我国城镇化水平与房地产业规模的量变关系。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城镇化发展一直处于相对比较缓慢的状态下,甚至出现过短暂的停滞现象。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进步那是显而易见的,这还要归功于改革开放的大好政策扶持,特别是踏入21世纪以来,城镇人口平均每年增长竟然超过1,500多万人,城镇化率更别提了,高出1.37%,值得一提的是,在2011年城镇化水平更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高达51.3%,终于打破了50%的极限;到2015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更是多的惊人,7亿多是什么概念,城镇化率更是高达56.1%,这与“十二五”规划的贯彻执行密不可分。 (二)城镇化背景下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规模基本情况。随着房地产热一波波朝我们袭来,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问题,随之而生的就是一

人口流失:鄂尔多斯经济萧条缩影

人口流失:鄂尔多斯经济萧条缩影 煤城困惑: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苏向杲 “鄂尔多斯(7.38, 0.00, 0.00%)”来源于蒙古语,意为“众多的宫殿”。 经过飞速的发展之后,鄂尔多斯确实建造了很多的“宫殿”,但随着人口的流失,“宫殿”没人住了。 来到鄂尔多斯,你会发现这里街道异常宽阔整洁,路面干净,不时有清洁工在清扫街道,但路上行人稀少。当地人告诉记者,鄂尔多斯人口还在流失。 鄂尔多斯一位公交车司机王师傅告诉记者,自己是河南人,2008年听说鄂尔多斯发展很快,便从江苏来到鄂尔多斯开出租车。以前开出租车挺赚钱的,由于近两年受到金融危机,鄂尔多斯人越来越少了,开出租车越来越不赚钱了,自己开车一天最多挣五六十元。因为和出租车公司签的合同还没有到期,合同一到期便要离开鄂尔多斯。 对于未来的前途,王师傅皱了皱眉头说,这边房价虽然低,但人都走了,收入也低,根本没钱买房娶媳妇,同事也和自己一样,打算离开。当被记者问到是否购买了保险产品时,王师傅说“没钱买保险”。 另一位出租车司机在下午六点告诉记者,他是鄂尔多斯

本地人,“从早上7点开始上班,载完您,今天就算赚够了一百元,减去油费等各种成本,一天也赚不了多少钱。” 出租车行业只是鄂尔多斯经济萧条的一个缩影。 在上午11点左右,记者走访了几家银行,记者在鄂尔多斯东胜区某银行看到,由于办理业务的人员较少,有3个银行员工边嗑瓜子边聊天,当记者走过去询问相关业务时,一位银行工作人员问道“嘛事?”,回答完记者之后便继续嗑瓜子。 而位于东胜区的某保险公司办公大楼气势宏伟,楼前蹲着两个石狮子。但旁边的鄂尔多斯营业部却客户稀少,在其他保险公司门前,记者也看到了同样的场景。 一位已经离职的某保险鄂尔多斯地区分支公司领导告 诉记者,自己从2008年便已经是支公司的主任,但由于“没人了”,既没有人买保险,也没有人卖保险,保费业绩和增员压力很大,便辞职了,现在开起了小卖部。 鄂尔多斯金融业的整体下滑可见一斑,而所有的源头还得从煤炭业说起。 煤矿就是当时鄂尔多斯发家的支柱产业,但是这几年国内的煤矿业正出现大面积亏损,新能源产业的抢位更使得煤矿未来的前景堪忧。鄂尔多斯的不少民间借贷也因此受到严重影响。 民间借贷也对包括保险在内的金融业形成了冲击,鄂尔

快速的城市化发展进程

快速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使许多城市的旧城区陷入了原有城市功能衰退、物质环境老化、历史文化特色消失等重重困境,如何抓住改造契机,让旧城区重现昔日的繁荣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研究城市发展的新课题。 丰富的感受大多来自记忆。穿行于现代却日渐陌生的城市,再没有什么去提醒你驻足回望,那份失落是记忆的失落。城市是记载着人类生存的历史,没有旧街区和旧建筑的城市,如同一个失去记忆的人,很难想象余生如何渡过。 伴随着人类历史文明的发展,城市也在不断变化。每个时代都在城市的发展史上留下了自己的烙印。这一系列延续至今的痕迹,形成了一条历史文脉,记载着城市的兴衰。保护好那些有幸逃过无数劫难的城市肌理、传统街区、历史建筑,就是在维系这一千古传承的脉络,使人类的文明得以延续。而城市,注定是要发展的,不会因怀旧而止步;改造也是必然的,因为生活在继续。在用地日趋紧张、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旧城改造已成了有效利用土地的重要途径。 随着更多的旧城改造项目的深入进行,人们逐渐认识到旧城改造是一项涉及到建筑、规划、经济、社会、文化和景观等诸多方面的综合性计划,仅仅满足于物质空间环境的改善是不够的,应转向旧城的环境、社会、经济及人文等的全面复兴。 2.4旧城改造与复兴的城市设计原则 从前文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旧城改造与复兴的城市设计应当从城市空间、人文、历史、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等多方面综合考虑,以期让旧城区展现出和谐的空间形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旺盛的活力。从对旧城区的特点认识以及城市设计在旧城区改造上的作用出发,并结合旧城改造与复兴的实践经济与教训,可以总结出旧城改造与复兴中,城市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设计原则: 2.4.1物质空间的整体性多样性及公共性原则 在旧城区的物质空间建设方面,城市设计应当探寻旧城区原有的空间规律,遵循功能和艺术的原则,创造优美宜人的城市空间。整体性(也被称为系统性)是现代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包含两个含义:一是城市区域内的整体性,旧城区也是城市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旧城区的空间环境设计必须从城市全局出发,不能与城市分割开来,同时要努力加强旧城区与城市的联系,从活动系统、交通系统等多方面加强这种联系。二是从旧城区自身的整体入手考虑旧城区的改

(发展战略)鄂尔多斯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

鄂尔多斯市经济转型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客体现实情况的方法。SWOT即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的简称,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从中找出值得发扬的地方,以及应该去避开的东西,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并明确以后的发展方向。将SWOT分析法应用于经济发展研究,可以对经济体所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对其本身的优势、劣势有个清楚的了解,对其外部的机遇和威胁时刻提高警惕,有助于制定发展战略和计划,以及与之相应的发展计划或对策。文章以鄂尔多斯市经济发展为例,进行SWOT分析。 在鄂尔多斯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到底存在着什么优势和劣势,面临什么机遇和挑战?怎样才能让鄂尔多斯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在这里我们对鄂尔多斯经济发展进行SWOT 分析,对其所具备的优势和劣势及所面临的机会与威胁进行判断,并着重分析其所属的战略地位,使其在经济发展中充分发挥优势,较好克服劣势,及时抓住机会,有效回避威胁,使其能够更快更好的发展。 一、鄂尔多斯市经济转型的优势分析 (一)丰富的自然资源

1、水资源:黄河流经鄂尔多斯市边缘地带,是一条过境河流,在市内长度为760公里,流域面积6万多平方公里。境内具备水力发电条件的有两处,黄河万家寨水电站、无定河巴图湾水电站是鄂尔多斯市内两座大型水力发电站。全市境内共有湖泊600多个,总面积540平方公里。积水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68个。 2、化工资源:鄂尔多斯市的化工资源品种齐全、蕴藏丰富,主要有天然碱、芒硝、食盐、硫磺、泥炭以及伴生物钾盐、镁盐、磷矿等。 3、能源矿产资源:鄂尔多斯市境内地下有着储量丰厚的能源矿产资源,目前,已经发现的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重要矿产资源有12类33种。 煤炭:全市已探明煤炭储量1600亿多吨,约占全国总储量的1/6,全市70%的地表下埋藏着煤。远景储量超过1亿吨,且煤质好,品种多,具有"三低一高"(低灰、低磷、低硫、高发热量)的特点,属于特低硫环保煤,煤田地质构造简单,埋藏浅,易开采,开发成本低,具备建设大型煤矿的条件。 天然气:这是近年来在鄂尔多斯发现的新型资源。这一资源主要位于境内的中西部的乌审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我国最大的世界级整装气田——苏里格气田就在鄂尔多斯境内,探明天然气储量8000亿立方米,具有极高的开发

《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已迈入中后期》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已迈入中后期,2017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了58.52%。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病成为困扰许多城市的突出问题。城市病主要是由城市规划建设不合理、功能过度集中、人口快速膨胀等带来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拥挤等问题。而城市群建设正是解决城市病问题、防止掉入“城市发展陷阱”的一种有效城镇化模式。在城市群模式中,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科学定位各自功能,提升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资源聚集能力、特色发展能力,推动人口和资源要素由大城市向周边城市和小城镇有序转移,共同打造优良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实现城市(镇)发展与民生改善同步提升。可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进城镇化,不仅能消除城市病、显著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而且能拓展城市(镇)发展空间,释放城市(镇)发展潜力,大幅提升城市(镇)运行效率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发展城市群,强调相关城市(镇)在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经济地理方面互补共赢,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方面共建共享,在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统筹协同。这就需要完善城市功能定位与产业分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实施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科学定位城市功能与产业分工。一方面,防止简单模仿、重复建设造成城市群内部各城市(镇)的内耗甚至恶性竞争,实现各城市(镇)百花齐放;另一方面,城市群内各城市(镇)应依托既有产业禀赋和基础,梳理产业链条、价值链条、创新链条,明确分工,形成相互依托、相互补充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和经济地理空间,实现各城市(镇)百舸争流。单个城市不宜追求“大而全”的产业链条,只需按照产业生态圈的理念,立足自身特色和优势,找到自己在产业链条中的合适位置。 构建完备配套的基础设施体系。城市群成为一个有机统一体,前提是资源要素能够顺畅流动,而完备配套的基础设施体系是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要素顺畅流动的基本保障。应在加强能源、通信、交通等实体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础上,积极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把相关城市(镇)融为一体。 构建区域生态保护治理体系。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具有整体性、联动性,在城市群建设中处于优先地位。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设,努力形成低碳、生态、集约的城市运营模式和生产生活方式,推动城市群可持续发展。 (摘编自张忠家、马德富《人民日报》2018年02月06日文章,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规划建设不合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成为当今困扰许多城市的城市病。 B.发展城市群能消除城市病、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以释放城市(镇)发展潜力。 C.城市群中各城市(镇)要科学定位各自功能,实现城市合理分工、联动发展。

中国城镇化发展阶段

中国城镇化发展阶段、趋势和特点 一、中国城镇化发展阶段 虽然我国城镇建设历史悠久,并且在古代很长时期,我国城市发展都居于所处时代的前列,而且出现过当时享有世界盛誉的大都市,但随着近代以来饱受外国入侵和殖民掠夺,我国社会发展严重滞后,近现代城镇建设和城镇化进程基本上被扼杀。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近现代史上真正意义的城镇化的开始。综合有关研究,可以将建国以来的城镇化进程简单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见图1,2,3)。 1.城镇化起步发展阶段(1949~1957年) 随着遭受战争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逐渐得到恢复(1949~1952年)以及其后“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1953~1957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城镇化水平得到稳步提高。这一阶段我国城镇化发展较快,具体表现为:新建了一批工矿业城市并且扩建和改造了一批重点城市,城市数量从1949年的136座增加到1957年176座,年均增加5座,城镇人口也增长较快,从5765万增加到9949万,城镇化水平由10.64%提高到15.39%,相当于年均提高0.59个百分点。总体而言,这段时期的城镇发展及城镇人口增长与国民经济发展基本适应。 2.城镇化剧烈波动阶段(1958~1965年) 由于对经济发展形势的估计过于乐观,我国经济发展在此后开始盲目追求高速度,受“大跃进”思想的影响,经济发展起伏波动大,城镇化发展也表现出大起大落。其中,在1958~1960 年三年“大跃进”时期,由于受急于求成和主观随意性强的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影响,我国工业化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在脱离了农业发展的基础上高速推进,一大批工业项目盲目上马,致使农村人口大规模涌入城镇,3 年内城镇人口净增2352 万,年均约新增城市8座,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到19.75%(年均提高1.45个百分点)。但这种由“跃进”式国民经济建设所导致的超越经济社会发展的“虚假城镇化”并不持续。从1960年起我国国民经济进入困难时期,特别是国家在1961年对整个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后,我国城镇化进入了1961~1963年的三年调整时期,期间停建和缓建了一大批工业项目,政府动员大量城镇人口回农村,一部分新设市恢复到县级建制而一部分地级市则降级为县级市,3年间城市总数合计减少25座(1963年一年就撤销城市24座),城镇化水平也骤降2.46 个百分点为16.84%,出现了极不正常的“逆”城市化现象。而在随后的1964~1965 年,由于经济形势有所好转,城镇化开始呈现回升态势,到1965年底全国城镇人口缓慢增加到13045万,城镇化水平也恢复到18%附近(17.98%)。 3.城镇化徘徊停滞阶段(1966~1978年) 上世纪60年代中期我国国民经济开始出现的全面好转并带动城镇化发展逐步恢复并未持续多久,更未能促使我国城镇化从此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随着“文革”的开始以及国家在其后政治经济领域的一系列重大失误,殃及刚刚有所起色的城镇化进程,我国城镇化发展进入了徘徊停滞阶段。整个“文革”十年以及受其影响的随后两年中,全国大约有3000 多万城镇青年学生、干部和知识分子到农村去劳动和安家落户,而且以备战为目的的“三线”建设使得基建投资在很大程度上与原有城镇脱节从而导致城镇建设大大滞后, 许多小城镇日益衰败。从1966年到1978年虽然城镇总人口从13313万增加到17245万,但由于全国总人口也基本保持了同样的增速(从74542到96259万),总体城镇化水平仅从17.86%缓慢提高到17.92%,整个13年间全国城市总数只增加了21个。 4.城镇化恢复发展阶段(1979~1992年) 随着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全国工作重点开始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

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和对策

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和对策

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和对策 [摘要]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城镇化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如失地农民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粮食安全问题、人口迁移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将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本文试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并试图找出可能的解决方法。 [关键字]城镇化;农民;生态;社会保障 人类历史表明,城镇化是随工业化而起的一种趋势,只有坚定不移的走城镇化道路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开放至今,是我国城镇化进程最为迅速的时期,城镇化建设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各种矛盾突显,只有正视各种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才能使我国城镇化健康推进。 一、城镇化的含义 20世纪90年代初,“城镇化”一词开始在中国出现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获得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同。但是对于城镇化的含义却是众说纷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肉、蛋、奶等动物性食品的消费量快速增长,从而导致粮食总需求量的增加。城镇化条件下中国粮食安全的形势不容乐观。 第一,城镇化进程中大量耕地被占用。耕地减少城镇化发展还需要占用大量耕地,虽然国家实行了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耕地占补平衡策略,但是18 亿亩耕地面积红线受到威胁。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必然导致耕地面积减少,这是长期趋势,无法遏制。 城镇化占用的耕地大多是优质良田,新增耕地总体质量下降。 第二,城镇化将导致农民素质下降。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导致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素质降低。已经出现了以老人和妇女为农业生产主力的局面,种粮农民的素质降低对未来粮食生产带来负面影响。 第三,农民种粮积极性降低 在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的情况下,农民种粮极性下降。农民收入特别是直接从粮食生产中得到的收入是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的重要因

内蒙古鄂尔多斯社会经济状况概述

内蒙古鄂尔多斯社会经济状况概述 一.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经济社会发展调查 【提要】鄂尔多斯曾是内蒙古最贫困落后的地区之一,“沙多草木稀,地多产量低,人穷文化低”是它昔日的写照。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鄂尔多斯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跨越式发展的成功经验,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走西部资源富集地区科学发展之路。“贯彻科学发展观,早贯彻,早受益;贯彻力度大,更受益”,这是鄂尔多斯人的深切体会,无疑也给了我们最深刻的启示。 编者按:从一个生态恶劣的贫困地区,到综合实力跃居全国地级城市前列,改革开放30年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发展速度令人瞩目。这一成绩得益于发展方式的转变。鄂尔多斯市通过科学利用优越的资源条件,高起点引进和配置生产要素,全面推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集约化的工业和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走出了生态恶化——治理——再恶化——再治理的怪圈,摆脱了发展——关闭——再发展——再关闭的困扰。 鄂尔多斯市的做法和经验表明,资源富集地区要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观念,舍局部顾全局、舍眼前顾长远;必须立足当地实际,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变成发展优势,走出一条既符合时代潮流、又符合本地实际的科学发展新路。 鄂尔多斯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的一颗新星。改革开放以前,鄂尔多斯“沙多草木稀,地多产量低,人穷文化低”,是内蒙古最贫困落后的地区之一。今天的鄂尔多斯,已是沙漠深处营造的一块绿洲,循环经济中净化的一片塞北蓝天,跨越式发展的高速列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科学发展的排头兵,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长期探索中,鄂尔多斯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西部资源富集地区科学发展之路。这是鄂尔多斯发展进步的根本原因。 一、主要成就和特点 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全市总面积8.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51.4万。改革开放之初,鄂尔多斯处于自治区落后水平,全市8个旗区中5个“国贫旗”、3个“区贫旗”,被称为内蒙古的“西部”。经过近30年来的发展,鄂尔多斯的主要经济指标已位居自治区前列,综合实力跃居全国地级城市前列,成功实现由贫困落后向富裕文明的历史性转变,走出了一条跨越式、高起点、节约型、友好型、创新型、和谐共享的科学发展之路。

中国城市化进程研究

1978-2000年中国城市化进程研究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速度大大加快,从城乡居住人口这个城市化指标来看,2000年城镇人口所占比重达到36·22%,比1978年提高了18·3个百分点;而1949—1978年的29年里,城镇人口比重仅提高了7·3个百分点。但并不是说这个结果是令人满意的,我们应该能够做得更好一点。本文试图对这22年的城市化做出恰当的评估,指出其特点和成因,并依此提出建议。 一、1979年以前中国城市化评估 (一) 城市化水平。 众所周知,从1949年建国到1978年“三中全会”以前,中国大陆的城市化相当缓慢,在1950至1980年的30年中,全世界城市人口的比重由28.4%上升到41.3%,其中发展中国家由16.2%上升到30.5%,但是中国大陆仅由11.2%上升到19.4%。[1] 这种城市化的缓慢并不是建立在工业发展停滞或缓慢的基础上,正相反,改革开放前的29年,中国大陆的工业和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并不算慢,工业总产值1978年比1949年增长了38.18倍,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49年的30%提高到1978年的72.2%;社会总产值增长12.44倍,其中非农产业在全社会总产值中的比重,则由1949年的41.4%上升到1978年的77.1%;国民收入总额则从1949年的358亿元增长到1978年的3010亿元(按当年价格计算),提高7.41倍,其中非农产业在国民收入构成中的比重,也由1949年的31.6%上升到1978年的64.6%。[2] 另据麦迪森计算,从1950年到1973年,世界GDP总量年均增长4.9%,人均GDP 增长2.9%,其中中国大陆GDP年均增长5.1%,人均增长2.9%,高于和等于世界平均水平,高于同期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3] 上述中国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独特现象,是与改革开放前大陆所选择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由此导致的计划经济体制分不开的。本文即准备从经济发展战略的形成及其对劳动力供求关系和转移的影响,来探讨这个时期城市化缓慢的主要原因。 1949-1878年全国城镇人口变化情况[4] 年份|总人口(万人)|城镇总人口(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 1949|54167| 5765|10.6 1950|55196| 6169|11.2 1951|56300| 6632|11.8 1952|57482| 7163|12.5 1953|58796| 7826|13.3 1954|60266| 8249|13.7 1955|61465| 8285|13.5 1956|62828| 9185|14.6 1957|64653| 9949|15.4 1958|65994|10721|16.2 1959|67207|12371|18.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