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试剂与颜色反应

高中生物试剂与颜色反应

高中生物试剂与颜色反应
高中生物试剂与颜色反应

高中生物试剂与颜色反应

1.斐林试剂 : 配制:1)甲液质量浓度为 0.1g/ml,取10gNaOH 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 .2)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取5gCuSO4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 .用时甲乙两夜等量混合,水浴加热,且必须现配现用。鉴别可溶性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时产生砖红色沉淀。

2.双缩脲试剂:配制:1)甲液质量浓度为 0.1g/ml,取10gNaOH 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 。2)乙液质量浓度为0.01g/ml,取1gCuSO4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 。先加入甲液,再加入乙液。用于检测蛋白质中的肽键。应注意的是蛋白质一定有肽键,有肽键的不一定是蛋白质,如尿素。鉴定蛋白质时,产生紫色反应。3*.班氏尿糖定性试剂:配制:称取17.4克无水硫酸铜(CuSO4)溶解于100毫升热蒸馏水中,冷却后,稀释到150毫升。称取柠檬酸钠(Na2CO3)100克,加蒸馏水600毫升,加热使之溶解,冷却后,稀释到850毫升。把硫酸铜溶液倾入柠檬酸钠及碳酸钠溶液中,搅匀后即为班氏尿糖定性试剂。使用方法同斐林试剂。

4.苏丹红Ⅲ /Ⅳ:配制*:取0.1g苏丹Ⅲ,溶解在20ml95%酒精中。用于鉴定脂肪被苏丹红Ⅲ染为橘黄色,被苏丹红Ⅳ染为红色。鉴定时,先制备临时装片,再进行显微观察。

5.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用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必须现用现配。DNA遇到甲基绿为蓝绿色,RNA遇到吡罗红为红色。

6.盐酸:配置解离液或改变溶液的PH值。

7.碘液:用于鉴定淀粉的存在,遇到淀粉变为蓝色。(用于光合作用实验)。

8.龙胆紫溶液:用于染色体着色,可将染色体染成紫色,显色反应。

9.醋酸洋红溶液:为碱性染料。与龙胆紫溶液一样,都是用于染色体着色,但它却是将染色体染成红色。

10.层析液:配置:苯+丙酮。用于色素的层析,即将色素在滤纸上分离开。

11.二氧化硅:可使绿叶研磨充分。

12.碳酸钙: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

13.0.3g/ml的蔗糖溶液:相当于30%的蔗糖溶液,用于质壁分离实验。不会使细胞致死,且细胞分离后可复原。

14.胰蛋白酶:用于分离蛋白质。用于动物细胞培养时分解组织,使组织细胞分散开,制成细胞悬浮液。

15.秋水仙素:巨毒。人工诱导染色体组加倍。原理:化学诱变因子抑制有丝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

16.氢氧化钠:用于吸收二氧化碳或改变溶液的PH值。用于细胞呼吸。

17.碳酸氢钠:二氧化碳缓冲液。维持二氧化碳浓度的恒定。用于细胞光合作用。

18.澄清石灰水:鉴定二氧化碳。

19.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二氧化碳。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色变为黄色

20.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检测酒精在酸性条件下,酒精使橙色的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变为灰绿色。用于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21.健那绿染色剂:专一性用于线粒体染色的活细胞染料。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

22.解离液:固定细胞形态,使细胞分散开。

23.95%的酒精溶液:用于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用于与15%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后解离根尖。

24.卡诺氏液:适用于一般植物组织和细胞的固定,并能提高染色效果。用于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

高中生物实验涉及的显色反应

高中生物实验涉及的显色反应 实验名称鉴定(或提取) 对象 试剂颜色备注生物材料 糖类的鉴 定 淀粉碘液蓝色脱色的叶片 还原糖(葡萄糖、 果糖、麦芽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 现配现用,甲 乙液等量混 匀后加入,水 浴加热 含还原糖量高的白色 或近白色的植物组织、尿液等 蛋白质的鉴定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先加A液后加 B液,摇匀使 用 豆浆、牛奶、鸡蛋清 脂肪的鉴 定脂肪苏丹Ⅲ/Ⅳ橘黄色/红色 需用高倍镜 观察 花生种子等含脂肪较多的种子 DNA、RNA 的鉴定DNA 二苯胺蓝色 需要水浴加 热 鸡血细胞甲基绿绿色口腔上皮细胞RNA 吡罗红红色口腔上皮细胞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染色体(染色质) 醋酸洋红/龙胆紫/ 改良苯酚品红染液 等碱性染料 红色/紫色/红色 洋葱根尖分生区(有丝分裂) 蝗虫的精母细胞(减数分裂) 观察线粒 体 线粒体健那绿染剂蓝绿色活细胞(常用口腔上皮细胞) 叶绿体中 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叶绿体色素 无水乙醇(提取)、 层析液(分离) 色素带从上到下: 橙黄色的胡萝卜素、 黄色的叶黄素、 蓝绿色的叶绿素a、 黄绿色的叶绿素b 加入二氧化 硅就是为了 研磨得更充 分;碳酸钙可 防止在研磨 中色素被破 坏 新鲜的绿叶 酵母菌呼吸方式探 究酒精 酸性条件(浓硫酸 95%-97%)下的重铬 酸钾溶液 灰绿色酵母菌(无氧条件) CO2澄清的石灰水浑浊酵母菌(无氧、有氧) 溴麝香草酚蓝由蓝变绿变黄 高中生物实验中酒精与盐酸的用法 其她试剂及用法 (1)班氏糖定性试剂:为蓝色溶液。与葡萄糖溶液混合后沸水浴会出现砖红色沉淀。用于尿糖的测定。 (2)20%的肝脏研磨液、3%的过氧化氢、3、5%的氯化铁:用于比较过氧化氢酶与Fe3+的催化效率。 (新鲜的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3)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3%的蔗糖溶液、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用于探索淀粉酶对淀粉与蔗糖的 作用实验。 (4)层析液:(成分:20份石油醚、2份丙酮、与1份苯混合而成,也可用93号汽油)可用于色素的层析, 即将色素在滤纸上分离开。 (5)二氧化硅:在色素的提取的分离实验中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使研磨充分。 (6)碳酸钙: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中与有机酸,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破坏。 (7)0.3 g/mL的蔗糖溶液:相当于30%的蔗糖溶液,比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大,可用于质壁分离实验。 (8)0.1 g/mL的柠檬酸钠溶液:与鸡血混合,防凝血 实验试剂目的 鉴定脂肪体积分数为50%酒精洗去浮色(洗去染液) 观察DNA与RNA 在细胞中分布 8%的盐酸1、改变细胞膜通透性,使染色剂迅速进入细胞 2、使染色体中DNA与蛋白质分离利于甲基绿 与DNA结合 叶绿体色素提取无水乙醇溶解色素,提取色素 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解离液(15%盐酸:体 积分数95%的酒精= 1:1) 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开 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 数目变化 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 体积分数为95%酒精冲洗残留液 解离液(15%盐酸,9 5%酒精) 解离 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 度 体积分数70%酒精杀死保存小动物,防止腐烂,成为标本 DNA粗提取与鉴定体积分数为95%酒精溶解杂质析出DNA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的颜色反应总结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的颜色反应总结 本文档由-杰夫-整理联系QQ:447572989 2012-8-13 高中生物教材出现的颜色反应较多,知识比较零散,不利于记忆和掌握,下面试对相关知识进行整理。 1斐林试剂检测可溶性还原性糖 原理:还原性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注意: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要等量混合均匀后方可使用,而且是现用现配,条件需要水浴加热。 应用:检验和检测某糖是否为还原糖;不同生物组织中含糖量高低的测定;在医学上进行疾病的诊断,如糖尿病、肾炎。 2苏丹Ⅲ、苏丹Ⅳ检测脂肪 原理:苏丹Ⅲ+脂肪→橘黄色;苏丹Ⅳ+脂肪→红色 注意: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观察。 应用:检测食品中营养成分是否含有脂肪。 3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 原理: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注意:双缩脲试剂在使用时,先加A液再加B液,反应条件为常温(不需要加热)。 应用:鉴定某些消化液中含有蛋白质;用于劣质奶粉的鉴定。 4碘液检测淀粉 原理:淀粉+碘液→蓝色 注意:这里的碘是单质碘,而不是离子碘。 应用:检测食品中营养成分是否含有淀粉 5DNA的染色与鉴定 染色原理:DNA+甲基绿→绿色 应用:可以显示D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注意: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用的是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而不是单独染色。 鉴定原理:DNA+二苯胺→蓝色 应用:用于DNA粗提取实验的鉴定试剂。 6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 原理:RNA+吡罗红→红色 应用:可以显示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注意: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用的是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而不是单独染色。 7线粒体的染色 原理: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应用:可以用高倍镜观察细胞中线粒体的存在。

生物学中常用的试剂

3、生物学中常用的试剂: ⑴①斐林试剂:成分:0.1g/ml NaOH(甲液)和0.05g/ml CuSO4(乙液)。用法: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体积混 合,再将混合后的斐林试剂倒入待测液,水浴加热,如待测液中存在还原糖,则呈砖红色。 ②班氏糖定性试剂:为蓝色溶液。和葡萄糖混合后沸水浴会出现砖红色沉淀。用于尿糖的测定。 ⑵双缩脲试剂:成分:0.1g/ml NaOH(甲液)和0.01g/ml CuSO4(乙液)。用法:向待测液中先加入2ml甲液,摇 匀,再向其中加入3~4滴乙液,摇匀。如待测中存在蛋白质,则呈现紫色。 ⑶苏丹Ⅲ:取苏丹Ⅲ颗粒溶于95%的酒精中,摇匀配制而成。 用于检测脂肪。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被苏丹Ⅳ染成红色)。 ⑷①二苯胺:用于鉴定DNA。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被染成蓝色。 ②甲基绿:用于染色DNA。DNA遇甲基绿(常温)会被染成绿色。 ⑸①50%的酒精溶液:在脂肪鉴定中,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再用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 ②75%的酒精溶液:用于杀菌消毒,75%的酒精能渗入细胞内,使蛋白质凝固变性。 ③95%的酒精溶液:⑴冷却的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可用于凝提纯DNA;⑵固定细胞形态,与卡诺氏试剂类同, 用于“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低温又到染色体加倍”。 ⑹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溶液等体积混合可用于解离根尖。 ⑺龙胆紫溶液、醋酸洋红染液、改良的苯酚品红溶液:用于染色体着色,通常染色3~5min。 ⑻碘液:用于鉴定淀粉的存在。遇淀粉变蓝。不能用于“验证酶的专一性”。 ⑼①丙酮、无水乙醇:用于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②层析液:利用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用于色素的层析,即将色素在滤纸上分离开。 ③二氧化硅:在色素的提取的分离实验中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使研磨充分。

高中生物实验涉及的显色反应

高中生物实验涉及的显色反应

高中生物实验中酒精和盐酸的用法 其他试剂及用法 (1)班氏糖定性试剂:为蓝色溶液。和葡萄糖溶液混合后沸水浴会出现砖红色沉淀。用于尿糖的测定。 (2)20%的肝脏研磨液、3%的过氧化氢、3.5%的氯化铁:用于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新鲜的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3)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3%的蔗糖溶液、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用于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 (4)二氧化硅:在色素的提取的分离实验中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使研磨充分。 (5)碳酸钙: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中和有机酸,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破坏。 (6)0.3 g/mL的蔗糖溶液:相当于30%的蔗糖溶液,比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大,可用于质壁分离实验。 (7)0.1 g/mL 的柠檬酸钠溶液:与鸡血混合,防凝血

(8)氯化钠溶液:①可用于溶解DNA。当氯化钠浓度为2 mol/L、 0.015 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高,在氯化钠浓度为0.14 mol/L时, DNA溶解度最低。②浓度为0.9%时可作为生理盐水。 (9)胰蛋白酶:①可用来分解蛋白质。②可用于动物细胞培养时分解组织使组织细胞分散开。 (10)秋水仙素:人工诱导多倍体试剂。用于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可使染色体组加倍,原理是可抑制正在分裂的细胞纺锤体的形成。(11)层析液:(成分:20份石油醚、2份丙酮、和1份苯混合而成,也可用93号汽油)可用于色素的层析,即将色素在滤纸上分离开。 (12)果胶酶:分解果胶,将植物细胞分散开;提高果汁的出汁率和澄清度 (13)果胶酶和纤维素酶:除去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制备原生质体 (14)0.1%的氯化汞溶液和70%的酒精溶液:植物组织培养和花药离体培养时外植体的消毒 (15)卡诺氏固定液:将无水酒精和冰醋酸按体积比为3:1的比例混匀。用于植物组织和细胞的固定。 方案评价试题解题的一般思路 一看对照 有无对照实验 如果有,看对照设计 是否合理 实验变量设置 是否有标记 是否遵循了单一变量原则 是否遵循了等量原则 是否排除了干扰因素 二看步骤 步骤的顺序是否合理 步骤是否完整 具体操作有无违反生物学基本原理 三看验证 实验结果的验证目标是否准确 实验结果的验证方法是否得当 四看材料生物学材料选择是否得当 实验器材选择是否合理 药剂选择,使用,用量是否准确 五看条件 是否需要搅拌加热等 实验所需的温度,光照等条件是否合理

高中生物有关颜色反应的实验归纳

高中生物学实验中相关的颜色反应归纳 1、斐林试剂检测可溶性还原糖 原理: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注意:①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要等量混合均匀后方可使用,而且是现用现配,条件需要水浴加热,当然化学上是直接将试管在火焰上加热,只不过考虑安全问题,水浴加热更安全,还能受热均匀。②注意与双缩脲试剂的浓度区别与使用区别。 应用:检验和检测某糖是否为还原糖;不同生物组织中含糖量高低的测定;在医学上进行疾病的诊断,如糖尿病、肾炎。 2、苏丹Ⅲ、苏丹Ⅳ检测脂肪 原理:苏丹Ⅲ+脂肪→橘黄色;苏丹Ⅳ+脂肪→红色 注意: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观察。 应用:检测食品中营养成分是否含有脂肪。 3、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 原理: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注意:①双缩脲试剂在使用时,先加A液再加B液,反应条件为常温(不需要加热)。②注意检测试剂为“双缩脲试剂”③双缩脲试剂之所以能检测蛋白质,是因为蛋白质有肽键(实际上是含有与双缩脲类似的结构),双缩脲试剂能检测含有两个肽键及以上的物质,不能检测二肽和尿素。 应用:鉴定某些消化液中含有蛋白质;用于劣质奶粉的鉴定。 4、碘液检测淀粉 原理:淀粉+碘液→蓝色 注意:①这里的碘是单质碘,而不是离子碘。 应用:检测食品中营养成分是否含有淀粉 5、DNA的染色与鉴定 染色原理:DNA+甲基绿→绿色 应用:可以显示DNA在细胞中的分布。 鉴定原理:DNA+二苯胺→蓝色 应用:用于DNA粗提取实验的鉴定试剂。 6、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 原理:RNA+吡罗红→红色 应用:可以显示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注意: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用的是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而不是单独染色。 7、台盼蓝使死细胞染成蓝色(质壁分离实验时用来鉴定细胞的死活) 原理:正常的活细胞,细胞膜结构完整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排斥台盼蓝,使之不能够进入胞内;死细胞或细胞膜不完整的细胞,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可被台盼蓝染成蓝色。 应用:区分活细胞和死细胞;检测细胞膜的完整性。

高中生物实验方法与常用试剂

高中生物实验方法与常用试剂 1.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是整个实验设计的精髓,是做好实验设计的关键所在。现将与中学实验有关的一些最常见的经典的实验方法汇总如下: (1)化学物质的检测方法: ①淀粉——碘液(蓝色) ②还原性糖——斐林试剂、班氏试剂(砖红色) ③CO2——Ca(OH)2溶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酸碱指示剂 ④乳酸——pH试纸 ⑤O2——余烬复燃无O2——火焰熄灭 ⑥蛋白质——被蛋白酶水解、双缩脲试剂(紫色) ⑦脂肪——苏丹Ⅲ染液(橘黄色)、苏丹Ⅳ染液(红色) ⑧DNA——二苯胺(蓝色) ⑨染色体——龙胆紫溶液(紫色),醋酸洋红溶液(红色) (2)实验结果的显示方法: ①光合速率——O2释放量或CO2吸收量或淀粉产生量 ◆水生植物可依气泡的产生量或产生速率; ◆离体叶片若事先沉入水底可依单位时间内上浮的叶片数目; ◆植物体上的叶片可依指示剂(如碘液)处理后叶片颜色深浅。 ②呼吸速率——O2吸收量或CO2释放量或淀粉减少量 ③原子途径——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 ④细胞液浓度大小——质壁分离和复原 ⑤细胞是否死亡——质壁分离的复原 ⑥甲状腺激素作用——动物耗氧量,发育速度等(饲喂法) ⑦生长激素作用——生长速度(体重变化,身高变化) ⑧胰岛素作用——动物活动状态(切除、移植胰腺) ⑨菌量——菌落数或亚甲基蓝溶液褪色程度 ⑩大肠杆菌——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 ⑴生长素作用——向光性 (3)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 ①增加水中氧气——泵入空气或吹气或放入绿色植物 ②减少水中氧气——容器密封或油膜覆盖或用凉开水 ③除去容器中CO2——NaOH溶液 ④除去叶片中原有淀粉——置于黑暗环境 ⑤除去叶片中叶绿素——酒精隔水加热 ⑥除去光合作用对呼吸作用的干扰——给植株遮光 ⑦如何得到单色光——棱镜色散或彩色薄膜滤光 ⑧血液抗凝——加入柠檬酸钠 ⑨线粒体提取——细胞匀浆离心 ⑩骨的脱钙——盐酸溶液 ⑴灭菌方法——微生物培养的关键在于灭菌,对不同材料,灭菌方法不同:培养基用高压蒸气灭菌;接种环用火焰灼烧灭菌;双手用肥皂洗净,擦干后用75%酒精消毒;整个接种过程都在实验室无菌区进行。 (4)实验中控制温度的方法:

高中生物实验涉及的显色反应

高中生物实验涉及的显 色反应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19882)

(1)班氏糖定性试剂:为蓝色溶液。和葡萄糖溶液混合后沸水浴会出现砖红色沉淀。用于尿糖的测定。 (2)20%的肝脏研磨液、3%的过氧化氢、3.5%的氯化铁:用于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新鲜的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3)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3%的蔗糖溶液、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用于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 (4)层析液:(成分:20份石油醚、2份丙酮、和1份苯混合而成,也可用93号汽油)可用于色素的层析,即将色素在滤纸上分离开。 (5)二氧化硅:在色素的提取的分离实验中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使研磨充分。 (6)碳酸钙: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中和有机酸,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破坏。 (7)0.3 g/mL的蔗糖溶液:相当于30%的蔗糖溶液,比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大,可用于质壁分离实验。 (8)0.1 g/mL的柠檬酸钠溶液:与鸡血混合,防凝血 (9)氯化钠溶液:①可用于溶解DNA。当氯化钠浓度为2 mol/L 、 0.015 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高,在氯化钠浓度为0.14 mol/L时,DNA溶解度最低。②浓度为0.9%时可作为生理盐水。(10)胰蛋白酶:①可用来分解蛋白质。②可用于动物细胞培养时分解组织使 组织细胞分散开。 (11)秋水仙素:人工诱导多倍体试剂。用于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可使染色体组加倍,原理是可抑制正在分裂的细胞纺锤体的形成。 (12)台盼蓝使死细胞染成蓝色 实验试剂目的 鉴定脂肪体积分数为50%酒 精 洗去浮色(洗去染液) 观察DNA和R NA在细胞中分 布 8%的盐酸1.改变细胞膜通透性,使染色剂迅速 进入细胞 2.使染色体中DNA与蛋白质分离利 于甲基绿与DNA结合 叶绿体色素提取无水乙醇溶解色素,提取色素 观察细胞有丝分 裂 解离液(15%盐 酸:体积分数9 5%的酒精=1: 1) 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开 低温诱导植物染 色体数目变化 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 体积分数为95% 酒精 冲洗残留液 解离液(15%盐 酸,95%酒精) 解离 土壤小动物类群 丰富度 体积分数70%酒 精 杀死保存小动物,防止腐烂,成为标本 DNA粗提取与鉴 定 体积分数为95%酒 精 溶解杂质析出DNA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

高三复习生物知识结构网络 第一单元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细胞中的化合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增殖、分化、癌变和衰老、生物膜系统和细胞工程)1.1 1.2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

1.4细胞中的化合物一览表 1.5蛋白质的相关计算 设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个数m,构成蛋白质的肽链条数为n,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蛋白质中的肽键个数为x,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y,控制蛋白质的基因的最少碱基对数为r, 则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为n m x- =……………………………………①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x ma y18 - =…………………………………………② 或者x a r y18 3 - =…………………………………………③

1.8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特点及多样性的原因 1.9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和DNA 的鉴定 1.10水 被选择的离子和小分子 其它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

1.11细胞膜的物质交换功能 1.12线粒体和叶绿体共同点 1、具有双层膜结构 2、进行能量转换 3、含遗传物质——DNA 4、能独立地控制性状 5、决定细胞质遗传 6、内含核糖体 7、有相对独立的转录翻译系统 8、能自我分裂增殖 1.13真核生物细胞器的比较 1.14细胞有丝分裂中核内DNA 、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变化规律 亲脂小分子 高浓度——→低浓度 不消耗细胞能量(A TP ) 离子、不亲脂小分子 低浓度——→高浓度 需载体蛋白运载 消耗细胞能量(ATP )

注:设间期染色体数目为2N 个,未复制时DNA 含量为2a 。 1.15理化因素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注:+ 表示有影响 1.16细胞分裂异常(或特殊形式分裂)的类型及结果 1.17细胞分裂与分化的关系 1.18已分化细胞的特点 1.19分化后形成的不同种类细胞的特点 1.20分化与细胞全能性的关系 G 分化程度越低全能性越高,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低 分化程度高,全能性也高 分化程度最低(尚未分化),全能性最高

高中生物实验常用的试剂(人教版,很全)

生物学中常用的试剂: (乙液)。用法:将1.斐林试剂:成分:0.1g/ml NaOH(甲液)和0.05g/ml CuSO 4 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混合,再将混合后的斐林试剂倒入待测液,水浴加热,如待测液中存在还原糖,则呈砖红色。 2.班氏糖定性试剂:为蓝色溶液。和葡萄糖混合后沸水浴会出现砖红色沉淀。用于尿糖的测定。 (乙液)。用法:向3.双缩脲试剂:成分:0.1g/ml NaOH(甲液)和0.01g/ml CuSO 4 待测液中先加入2ml甲液,摇匀,再向其中加入3~4滴乙液,摇匀。如待测中存在蛋白质,则呈现紫色。 4.苏丹Ⅲ:用法:取苏丹Ⅲ颗粒溶于95%的酒精中,摇匀。用于检测脂肪。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被苏丹Ⅳ染成红色)。 5.二苯胺:用于鉴定DNA。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被染成蓝色。 6.甲基绿:用于鉴定DNA。DNA遇甲基绿(常温)会被染成蓝绿色。 吡罗红:检测RNA,呈红色 7、50%的酒精溶液:用于洗去苏丹Ⅲ在脂肪上的浮色。 8、70%的酒精溶液:用于医学临床上的消毒灭菌。 9、95%的酒精溶液:冷却的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可用于凝集DNA

10、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溶液等体积混合可用于解离根尖。 11.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碱性染料,用于染色体染色时,前者呈深蓝色,后者呈红色 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检测染色体,红色 健那绿:检测线粒体,专一性让线粒体染色呈蓝绿色 12.20%的肝脏、3%的过氧化氢、3.5%的氯化铁:用于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新鲜的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13、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3%的蔗糖溶液、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用于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 14.碘液:用于鉴定淀粉的存在。遇淀粉变蓝。遇糖原变红 15.丙酮:用于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16.层析液:(成分:20份石油醚、2份丙酮、和1份苯混合而成,也可用93号汽油)可用于色素的层析,即将色素在滤纸上分离开。 17.二氧化硅:在色素的提取的分离实验中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使研磨充分。 18.碳酸钙: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中和有机酸,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破坏。

高中生物颜色反应小结

高中生物颜色反应小结 1染色 1.1 定义:利用物理或化学方式使被染物质与染色剂结合从而使被染物质显示染色剂颜色的过程。 1.2 应用价值:根据细胞中某结构的成分特点,恰当选择与该成分具有较强亲和力的染色剂对细胞进行染色从而显示细胞不同结构的形态与位置。 1.3 染色剂的分类 作为染色剂必须具备两个性质:一要具有颜色;二要与被染组织之间有亲和力。这两个性质分别是由染色剂中产生颜色的发色基团,和与被染组织之间有亲和力的助色基团来决定的,发色基团能产生颜色,但由于它对被染组织没有亲和力,只能使被染组织暂时染色,但经物理作用后又会被除去,所以发色基团必须与被染组织之间能产生亲和力的助色基团结合才能成为染料(染色剂)。助色基团的存在使染料物质离子化,极性增强,促进染料与组织间发生作用,产生染色效果,而助色基团的性质决定了染料是酸性或碱性染色剂。一般根据染色剂的官能基团(助色基团),把染色剂分为酸性染色剂、碱性染色剂和中性染色剂。酸性染色剂是指酸性助色基团,在水中电离后其本身(含发色基团)成为带负电荷阴离子的染色剂,这类染色剂一般用于染细胞质,如伊红、橘黄G、甲基蓝等。碱性染色剂是指碱性助色基团,在水中电离后其本身(含发色基团)成为带正电荷阳离子的染色剂,这类染色剂一般用于染细胞核,如苏木精、龙胆紫、醋酸洋红、甲基绿和美蓝等。中性染色剂是酸性染色剂和碱性染色剂的复合物,又可称为复合染料。是由碱性染料(色碱的盐)和酸性染料(色酸的盐)配制而成。其中染色剂的分子很大,所以往往水中溶解度较低,需用酒精做溶剂。血液学中的血液涂片经常使用的瑞氏染色剂及姬姆萨染色剂就是这种混合染色剂。其中的各种不同成分可分剔使核、胞浆和颗粒着色。 活体染色是指利用某些无毒或毒性很小的染色剂来显示出细胞内某些结构,而不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的染色方法,因此活体染色技术通常可以用来研究生活状态下的细胞形态结构和生理、病理状态。它包括体内活体染色和体外活体染色,体内活体染色和体外活体染色的主要区别是体内活体

高考生物 高中生物学实验的各种颜色反应总结素材(1)

实验知识总结一高中生物学实验的各种颜色反应总结(1)斐林试剂检测可溶性还原糖 原理:还原糖+试剂→()色沉淀 注意:斐林试剂的甲液(质量浓度为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溶液)要等量后方可使用,而且是,条件需要(50~65℃或加热至沸腾)。 应用:检验和检测某糖是否为;不同生物组织中含糖量的测定;在医学上进行疾病的诊断,如病、肾炎。 (2)苏丹Ⅲ、苏丹Ⅳ检测脂肪 原理:苏丹Ⅲ+脂肪→色;苏丹Ⅳ+脂肪→色 注意:脂肪的鉴定需要用观察。 应用:检测食品中营养成分是否含有。 (3)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 原理:蛋白质+试剂→色 注意:双缩脲试剂(A液:质量浓度为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 溶液)在使用时,先加液再加液,反应条件为 (不需要加热)。 应用:鉴定某些消化液中含有;用于奶粉的鉴定。 (4)碘液检测淀粉 原理:淀粉+液→色 注意:这里的碘是单质碘,而不是离子碘。 应用:检测食品中营养成分是否含有 (5)DNA的染色与鉴定 染色原理:DNA+→色 应用:可以显示DNA在中的分布()。 鉴定原理:DNA+二苯胺→蓝色 应用:用于DNA粗提取实验的鉴定试剂。 (6)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 原理:RNA+→色 应用:可以显示RNA在中的分布()。 注意: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用的是染色剂,而不是单独染色。也应。 (7) 使死细胞染成蓝色(使活细胞染成蓝色) 原理:正常的活细胞,细胞膜结构完整具有性能够排斥台盼蓝,使之不能够进入细胞内;死细胞或细胞膜不完整的细胞,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可被台盼蓝染成蓝色。

应用:区分活细胞和死细胞;检测细胞膜的完整性。 (8)线粒体的染色 原理: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色,而细胞质接近色。 应用:可以用观察细胞中线粒体的存在及分布。 (9)酒精的检测 原理:色的溶液在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色。应用:探究酵母菌细胞的方式;制作果酒时检验是否产生了;检查司机是否后驾驶。 (10)CO2的检测 原理:CO2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也可使溶液由变再变。 应用:根据石灰水程度或溶液变黄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的产生情况。 (11)染色体(或染色质)的染色 原理:染色体容易被性染料(如溶液或溶液, 液,法)染成色。 应用:用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内染色体及。 (12)亚硝酸盐的检测出现玫瑰红 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色染料。 应用: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此方法为法。 (13)脲酶的检测 原理:细菌合成的脲酶可以将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使pH升高,从而使变色。 应用:在以尿素为源的培养基中加入指示剂,培养某种细菌后,看指示剂变红与否可以鉴定这种细菌能否分解尿素。 (14)刚果红检测纤维素分解菌 原理:刚果红是一种染料,它可以与像这样的多糖物质形成色复合物,但并不和水解后的和发生这种反应。当在含有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时,刚果红能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分解菌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 实验知识总结一---高中生物学实验的各种颜色反应总结

高中生物学中常用的试剂

高中生物学中常用的试剂 1、斐林试剂:成分:质量浓度为0.1g/ml 的NaOH(甲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 的CuSO4(乙液)。用法: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体积混合,再将混合后的斐林试剂倒入待测液,水浴加热或直接加热,如待测液中存在还原糖,则呈砖红色。 2.碘液:用于鉴定淀粉的存在。遇淀粉变蓝。 3、双缩脲试剂:成分: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A液)和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B液)。用法:向待测液中先加入2ml A 液,摇匀,再向其中加入3~4滴B 液,摇匀。如待测中存在蛋白质,则呈现紫色。 4、苏丹Ⅲ:用法:取苏丹Ⅲ颗粒溶于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中,摇匀。用于检测脂肪。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被苏丹Ⅳ染成红色)。 5、二苯胺:用于鉴定DNA。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被染成蓝色。 6、甲基绿:用于鉴定DNA。DNA遇甲基绿(常温)会被染成蓝绿色。 7、50%的酒精溶液:在脂肪鉴定中,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再用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 8、75%的酒精溶液:用于杀菌消毒,75%的酒精能渗入细胞内,使蛋白质凝固变性。低于这个浓度,酒精的渗透脱水作用减弱,杀菌力不强;而高于这个浓度,则会使细菌表面蛋白质迅速脱水,凝固成膜,妨碍酒精透入,削弱杀菌能力。75%的酒精溶液常用于手术前、打针、换药、针灸前皮肤脱碘消毒以及机械消毒等。 9、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冷却的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可用于凝集DNA。 10、体积分数为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溶液等体积混合可用于解离根尖。 11、龙胆紫溶液:(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用于染色体着色,可将染色体染成紫色,通常染色3~5分钟。(也可以用醋酸洋红染色) 12、20%的肝脏、3%的过氧化氢、3.5%的氯化铁:用于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新鲜的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13、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3%的蔗糖溶液、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用于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 14、丙酮:用于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15.二氧化硅:有助于提取色素过程中研磨得更充分。 16.碳酸钙:防止提取色素过程中研磨时色素被破坏。 17.层析液:色素能溶解在层析液中,由于溶解度不同使色素分子随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而使色素分子分离开。 18.秋水仙素:用于育种工作中,使单倍体植株变成纯合正常植株,原理是抑制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单体无法分离,而染色体数目加倍。

生物中的颜色反应

1.斐林试剂检测可溶性还原糖 原理:还原糖+菲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注意:菲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要混合均匀后方可使用,而且是现用现配,条件是需要加热。 应用:检验和检测某糖是否还原糖;不同生物组织中含糖量高低的测定;在医学上进行疾病的诊断,如糖尿病、肾炎。 2.苏丹Ⅲ、苏丹Ⅳ检测脂肪 原理:苏丹Ⅲ+脂肪→橘黄色;苏丹Ⅳ+脂肪→红色 注意: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观察。 应用:检测食品中营养成分是否含有脂肪。 3.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 原理: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注意:双缩脲试剂在使用时,先加A液再加B液,反应条件不需要加热。 应用:鉴定某些消化液中含有蛋白质;用于劣质奶粉的鉴定。 4.碘液检测淀粉和观察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的染色剂 原理:淀粉+碘液→蓝色;碘液能使动植物细胞着色。 注意:这里的碘是单质碘,而不是离子碘。 应用:检测食品中营养成分是否含有淀粉;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在观察动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时用碘液做染色剂,使细胞核染上颜色便于观察。 5.DNA的染色与鉴定 染色原理:DNA+甲基绿→绿色 应用:可以显示DNA在细胞中的分布 鉴定原理:DNA+二苯胺→蓝色 应用:用于DNA粗提实验的鉴定试剂

6.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 原理:RNA+吡罗红→红色 应用:可以显示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7. 台盼蓝使死细胞染成蓝色 原理:正常的活细胞,细胞膜结构完整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排斥台盼蓝,使之不能够进入胞内;死细胞或细胞膜不完整的细胞,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可被台盼蓝染成蓝色。 应用:区分活细胞和死细胞;检测细胞膜的完整性。 8.线粒体的染色 原理: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应用:可以用高倍镜观察细胞中线粒体的存在。 9.酒精的检测 原理: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应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制作果酒时检验是否产生了酒精;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驶。 10.CO2的检测 原理:CO2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在变黄。 应用: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情况。 11.染色体(或染色质)的染色 原理: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醋酸洋红溶液、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成深色。 应用:用高倍镜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植物花药离体培养时,可以通过染色镜检来确定其中的花粉是否处于适宜离体培养的发育期。 12.吲哚酚试剂与维C溶液呈褪色反应

高中生物学实验的各种颜色反应总结

高中生物学实验的各种颜色反应总结 1、斐林试剂(或班氏试剂)检测可溶性还原糖 原理:还原糖+斐林试剂(或班氏试剂)→砖红色沉淀 常见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注意: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要等量混合均匀后方可使用,而且是现用现配,条件需要水浴加热。 应用:检验和检测某糖是否为还原糖;不同生物组织中含糖量高低的测定;在医学上进行疾病的诊断,如 糖尿病、肾炎。 2、苏丹Ⅲ、苏丹Ⅳ检测脂肪 原理:苏丹Ⅲ+脂肪→橘黄色; 苏丹Ⅳ+脂肪→红色 注意: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观察。 应用:检测食品中营养成分是否含有脂肪。 3、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 原理: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注意:双缩脲试剂在使用时,先加A液再加B液,反应条件为常温(不需要加热)。 应用:鉴定某些消化液中含有蛋白质;用于劣质奶粉的鉴定。 4、碘液检测淀粉 原理:淀粉+碘液→蓝色 注意:这里的碘是单质碘,而不是离子碘。 应用:检测食品中营养成分是否含有淀粉 5、DNA的染色与鉴定 染色原理:DNA+甲基绿→绿色 应用:可以显示DNA在细胞中的分布。 鉴定原理:DNA+二苯胺→蓝色 条件:沸水浴 应用:用于DNA粗提取实验的鉴定试剂。 6、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 原理:RNA+吡罗红→红色 应用:可以显示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注意: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用的是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而不是 单独染色。 7、台盼蓝使死细胞染成蓝色 原理:正常的活细胞,细胞膜结构完整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排斥台盼蓝,使之不能够进入胞内;死细胞或细胞膜不完整的细胞,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可被台盼蓝染成蓝色。 应用:区分活细胞和死细胞;检测细胞膜的完整性。 8、线粒体的染色 原理: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应用:可以用高倍镜观察细胞中线粒体的存在。 9、酒精的检测 原理: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生物学中常用的试剂及实验结果等

生物实验知识点 一、生物学中常用的试剂: 1、斐林试剂:成分:0.1g/ml NaOH(甲液)和0.05g/ml CuSO4(乙液)。用法: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混合,再将混合后的斐林试剂倒入待测液,水浴加热,如待测液中存在还原糖,则呈砖红色。 2、班氏糖定性试剂:为蓝色溶液。和葡萄糖混合后沸水浴会出现砖红色沉淀。用于尿糖的测定。 3、双缩脲试剂:成分:0.1g/ml NaOH(甲液)和0.01g/ml CuSO4(乙液)。用法:向待测液中先加入2ml甲液,摇匀,再向其中加入3~4滴乙液,摇匀。如待测中存在蛋白质,则呈现紫色。 4、苏丹Ⅲ:用法:取苏丹Ⅲ颗粒溶于95%的酒精中,摇匀。用于检测脂肪。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被苏丹Ⅳ染成红色)。 5、二苯胺:用于鉴定DNA。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被染成蓝色。 6、甲基绿:用于鉴定DNA。DNA遇甲基绿(常温)会被染成蓝绿色。 吡罗红:检测RNA,呈红色 7、50%的酒精溶液:用于洗去苏丹Ⅲ在脂肪上的浮色。 8、70%的酒精溶液:用于医学临床上的消毒灭菌。 9、95%的酒精溶液:冷却的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可用于凝集DNA 10、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溶液等体积混合可用于解离根尖。 11、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碱性染料,用于染色体染色时,前者呈深蓝色,后者呈红色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检测染色体,红色 健那绿:检测线粒体,专一性让线粒体染色呈蓝绿色 12、20%的肝脏、3%的过氧化氢、3.5%的氯化铁:用于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新鲜的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13、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3%的蔗糖溶液、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用于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 14、碘液:用于鉴定淀粉的存在。遇淀粉变蓝。遇糖原变红 15、丙酮:用于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16、层析液:(成分:20份石油醚、2份丙酮、和1份苯混合而成,也可用93号汽油)可用于色素的层析,即将色素在滤纸上分离开。 17、二氧化硅:在色素的提取的分离实验中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使研磨充分。 18、碳酸钙: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中和有机酸,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破坏。19、0.3g/mL 的蔗糖溶液:相当于30%的蔗糖溶液,比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大,可用于质壁分离实验。 20、0.1g/mL的柠檬酸钠溶液:与鸡血混合,防凝血 21、氯化钠溶液:①可用于溶解DNA。当氯化钠浓度为2mol/L、0.015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高,在氯化钠浓度为0.14 mol/L时,DNA溶解度最低。②浓度为0.9%时可作为生理盐水。 22、胰蛋白酶:①可用来分解蛋白质。②可用于动物细胞培养时分解组织使组织细胞分散于。 23、秋水仙素:人工诱导多倍体试剂。用于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可使染色体组加倍,原理是可抑制正在分裂的细胞纺缍体的形成。 24、氯化钙:增强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可用于基因工程。 25、石磊试剂:检验溶液酸碱性→判断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快慢的关系; 26、NaHCO3/ Na2CO3 Na2HPO4/ NaH2PO4:酸碱缓冲对→调节PH 27、NaCl:配制生理盐水(0.9%)或用于提取DNA(0.14M或2M) 28、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CO2,由蓝变绿再变黄常用的实验方法

分子生物学实验常用试剂、缓冲液的配制方法

实验常用试剂、缓冲液的配制方法 1、1M Tris-HCl□组份浓度1 M Tris-HCl (pH7.4,7.6,8.0)□配制量1L □配置方法1. 称量121.1gTris置于1L烧杯中。 2. 加入约800mL的去离子水,充分搅拌溶解。 3. 按下表量加入浓盐酸调节所需要的pH值。 pH值浓HCl 7.4 约70mL 7.6 约60mL 8.0 约42mL 4. 将溶解定容至1L。 5. 高温高压灭菌后,室温保存。 注意:应使溶液冷却至室温后再调定pH值,因为Tris溶液的pH 值随温度的变化差很大,温度每升高1℃,溶液的pH值大约降低0.03个单位。 2、1.5 M Tris-HCl□组份浓度1.5 M Tris-HCl (pH8.8)□配制量1L □配置方法1.称取181.7gTris置于1L烧杯中。 2. 加入约800mL的去离子水,充分搅拌溶解。 3. 用浓盐酸调pH值至8.8。 4. 将溶液定容至1L。 5. 高温高压灭菌后,室温保存。 注意:应使溶液冷却至室温后再调定pH值,因为Tris溶液的pH值随温度的变化差异很大,温度每升高1℃,溶液的pH值大约降低0.03个单位。 3、10×TE Buffer□组份浓度100 mM Tris-HCl,10 mM EDTA (pH 7.4,7.6,8.0)□配制量1L □配置方法1. 量取下列溶液,置于1L烧杯中。 1 M Tris-HCl Buffer(pH7.4,7.6,8.0)100mL 500 mM EDTA(pH8.0)20mL 2. 向烧杯中加入约800mL的去离子水,均匀混合。 3. 将溶液定至1L后,高温高压灭菌。 4. 室温保存。 4、3 M 醋酸钠□组份浓度3 M 醋酸钠 (pH5.2)□配制量100mL □配置方法1. 称取40.8gNaOAc?3H2O置于100~200mL烧杯中,加入约40mL的去离子水搅拌溶解。 2. 加入冰乙酸调节pH值至5.2。 3. 加入去离子水将溶液定容至100mL。 4. 高温高压灭菌后,室温保存。 5、PBS Buffer□组份浓度137 mM NaCl,2.7mM KCl,10 mM Na2HPO4,2 mM KH2PO4 □配制量1L □配置方法1. 称量下列试剂,置于1L烧杯中。 NaCl 8 g KCl 0.2g Na2HPO4 1.42 g KH2PO4 0.27g 2. 向烧杯中加入约800 mL的去离子水,充分搅拌溶解。 3. 滴加HCl将pH值调节至7.4,然后加入去离子水将溶液定容至1L。 4. 高温高压灭菌后,室温保存。 注意:上述PBS Buffer中无二价阳离子,如需要,可在配方中补充1mM CaCl2和0.5 mM MgCl2。 6、10 M醋酸铵□组份浓度10 M醋酸铵 □配制量100mL □配置方法1. 称量77.1g醋酸铵置于100~200 mL烧杯中,加入约30 mL的去离子水搅拌溶解。 2.加去离子水将溶液定容至100mL。 3.使用0.22μm滤膜过滤除菌。 4.密封瓶口于室温保存。 注意:醋酸铵受热易分解,所以不能高温高压灭菌。 7、Tris- HCl平衡苯酚□配置方法 1. 使用原料:大多数市售液化苯酚是清亮无色的,无需重蒸馏便可用于分子生物学实验。但有些液化苯酚呈粉红色或黄色,应避免使用。同时也应避免使用结晶苯酚,结晶苯酚必须在160℃对其进行重蒸馏除去诸如醌等氧化产物,这些氧化产物可引起磷酸二酯键的断裂或导致RNA和DNA的交联等。因此,苯酚的质量对DNA、RNA的提取极为重要,我们推荐使用高质量的苯酚进行分子生物学实验。 2. 操作注意:苯酚腐蚀性极强,并可引起严重灼伤,操作时应戴手套及防护镜等。所有操作均应在通风橱中进行,与苯酚接触过的皮肤部位应用大量水清洗,并用肥皂和水洗涤,忌用乙醇。 3. 苯酚平衡:因为在酸性pH条件下DNA分配于有机相,因此使用苯酚前必须对苯酚进行平衡使其pH值达到7.8以上,苯酚平衡操作方法如下: ①液化苯酚应贮存于-20℃,此时的苯酚呈现结晶状态。从冰柜中取出的苯酚首先在室温下放置使其达到室温,然后在68℃水浴中使苯酚充分溶解。 ②加入羟基喹啉(8-Quinolinol)至终浓度0.1%。该化合物是一种还原剂、RNA酶的不完全抑制剂及金属离子的弱螯合剂,同时因其呈黄色。有助于方便识别有机相。 ③加入等体积的1M Tris-HCl(pH8.0),使用磁力搅拌器搅拌15分钟,静置使其充分分层后,除去上层水相。 ④重复操作步骤③。 ⑤加入等体积的0.1M Tris-HCl(pH8.0),使用磁力搅拌器搅拌15分钟,静置使其充分分层后,除去上层水相。 ⑥重复操作步骤⑤,稍微残留部分上层水相。 ⑦使用pH试纸确认有机相的pH值大于7.8。

高中生物:显色反应汇总

生物高中:显色反应汇总 大千世界,五彩缤纷。无论生物和化学,一旦说到物质鉴定,总免不了涉及四个大字——显色反应。然而正因为教科书所涉及的实验众多,哪种物质该用哪种显色试剂?而所对应的又是哪种反应结果?很多学生一旦面对此类题目,立即就一头雾水了。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高中新课改生物教材,从深处探究显色反应本质,从而去领会这斑斓的世界。 1.物质鉴定出现的显色反应 (1)淀粉的鉴定 淀粉是最常见的多糖,由许多葡萄糖分子缩合而成,是植物体内的储能物质,有直链和支链两种。直链淀粉由a-1,4-糖苷键连接的葡萄糖分子组成,呈线状链;支链淀粉在分支处有a-1,6-糖苷键连接,其直链部分也有a-1,4-糖苷键连接。一般的淀粉为直链及支链淀粉的混合物。通常我们说的淀粉遇碘变蓝指的是可溶性直链淀粉的特性,而支链淀粉遇碘呈紫或红紫色。 (2)还原糖的鉴定 还原性糖:指分子结构中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a-碳原子上连有羟基的酮基)的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乳糖、半乳糖等。蔗糖、淀粉、纤维素等则不是。生物学中,常用能与醛基发生特定颜色的指示剂如斐林试剂、班氏试剂进行鉴定。实验时,应选择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白色的植物组织,以苹果、梨为最好。 ①利用斐林试剂: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配制而成,二者混合后,立即生成淡蓝色的Cu(OH)2沉淀。Cu(OH)2:在加热条件下与醛基反应,被还原成砖红色的Cu20沉淀,醛基则被氧化为羧基。此过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浅蓝色一棕色一砖红色(沉淀)。 ②利用班氏试剂:班氏试剂由A液(硫酸铜溶液),B液(柠檬酸钠和碳酸溶液)配制而成。将A溶液倾注入B液中,边加边搅拌,如有沉淀可过滤。实验原理与斐林试剂相似,所不同的是班氏试剂可长期使用。 实际上,用班氏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比用斐林试剂更简便。这是因为斐林试剂中的Cu(OH)2是一种沉淀物质,并且为弱氧化剂,如果放置过久,或沉淀过多都不利于反应,因此要现配现用。而班氏试剂是利用柠檬酸作为Cu2+的络合剂,使溶液稳定、灵敏度高且可以长期使用。利用斐林试剂或班氏试剂也可以进行尿糖检测。另外,化学上常用银氨溶液来鉴定还原性糖。 (3)脂肪的鉴定 苏丹Ⅲ染液和苏丹Ⅳ染液都是用于鉴定脂肪的染液。苏丹Ⅲ染液是一定量苏丹Ⅲ干粉溶于一定量95%的酒精中配制而成的溶液。脂肪小颗粒+苏丹Ⅲ染液→橘黄色小颗粒;苏丹Ⅳ染液是一定量苏丹Ⅳ干粉溶于一定量丙酮和一定量70%的酒精中配制而成的溶液。脂肪小颗粒+苏丹Ⅳ染液→红色小颗粒。苏丹Ⅳ染液与脂肪的亲和力比较强,染色的时间比较短。 (4)蛋白质的鉴定 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蛋白质,常用双缩脲法,使用的是双缩脲试剂。其成分包括A液(0.1g/mL的NaOH溶液)和B液(0.01g/mL的CuSO4溶液)。其原理是:先加A液,造成碱性反应环境,再加B液。在碱性溶液中,双缩脲能与Cu2+发生作用,形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分子中含有许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的物质如蛋白质、多肽等都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5)DNA的鉴定 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用二苯胺试剂进行鉴定。二苯胺试剂性质不稳定,极易变色,因此建议现配现用。其原理: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在酸性环境下生成叫-羟基-7-酮基戊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