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哮病(热哮证)中医临床路径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哮病(热哮证)中医临床路径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哮病(热哮证)中医临床路径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一、基本情况

医院呼吸内科自2015年5月至2015年12月进入哮病(热哮证)住院临床路径的病例共6例,完成路径3例,平均住院日11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提取物注射液、针灸、推拿、耳穴压豆、穴位帖敷、中药足浴。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

完成临床路径的3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100%,中成药(包括中药提取物注射液)使用率100%,特色疗法使用率100%,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3例(100%),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3例(100%),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3例(100%),针灸治疗1例(33.3%),耳穴压豆3例(100%),穴位帖敷治疗3例(100%)。

(二)应用情况分析

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7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中药汤剂、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穴位帖敷和内科基础治疗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口服中成药、雾化吸入、膏方、穴位贴

敷、三伏贴、耳穴压豆、针灸和其他疗法。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如治疗感染后咳嗽、慢性咳嗽患者,常规给予雾化吸入治疗配合口服中药、穴位贴敷等,疗效比较肯定,应用较好;2.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如“三伏贴治疗”逐渐被患者广泛接受,无论是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均得到很好的实施以及取得良好效果;3.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可应用,患者主观接受程度不同,因此应用比例较低,如针灸放血治疗,患者接受程度普遍偏低。2. 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从而限制了其临床使用,如其他疗法中刮痧等一些特色疗法,未被广泛接受。

三、疗效评价与分析

(一)总体效果评价

完成临床路径的3例患者中,症状改善3例(100%),体征改善3例(100%),理化指标改善3例(100%);临床好转3例(100%)。临床痊愈及好转占病例总数的100.0%。

(二)疗效评价

1.评价标准

(1)哮喘控制目标

哮喘控制:最少的(或没有)哮喘症状,包括夜间症状;最少的(或偶尔)哮喘发作;无急诊就医;需要用最少的(或不用)受体激动剂;无活动受限,包括运动。最少的(或无)药物不良反应。

(2)实验室检查和相关量表进行评价

最大呼气流速(PEF)昼夜变异率<20%;正常或接近正常的PEF。

2.疗效分析

采用以上评价标准和方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主要疗效点为:以症状改善为近期主要评价指标;有并发症者进一步评价其改善程度。本治疗方案的疗效分析如下:

改善症状

3例患者主症改善3例(100%);未改善0例。

3例患者改善的主症中,咳嗽改善3例,胸闷改善3例。

案例1:丛某,女,67岁。主因“反复发作性咳嗽、喘憋1年余,加重半月。”入院。有支气管哮喘病史50余年,有高血压病史3年,右肺术后病史多年。.查体:T36.6℃ P 86次/分 R19次/分 BP126/80mmHg,口唇轻度紫绀,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可闻及明显哮鸣音。心音低钝,心率86次/分,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舌质暗红,苔白,脉细数。初步诊断:中医诊断:哮病(肺肾气虚)西医诊断:1.支气管哮喘 2.高血压病 3.2型糖尿病。进入路径后立即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如痰培养+药敏、CRP、

肺炎支原体抗体、肺炎衣原体抗体、血生化、心电图、B超等检查。治疗上予抗感染、抗炎、解痉平喘、止咳化痰、抗过敏、抑酸护胃、抗骨质疏松等综合治疗;配合耳穴压丸、穴位贴敷、针灸、雾化吸入等综合治疗,中药汤剂治以补益肺肾,方选补肺汤加减。患者经治疗入院症状明显好转,病情好转出院。

案例2:李某,女47岁,因“阵发性喘憋反复发作40余年,加重2天。”入院。查体:T 36.7℃P 69次/分R 17次/分BP 174/103mmHg 听诊两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哮鸣音,未闻及湿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置正常,心音有力,心率69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入院诊断:中医诊断:哮病(痰热阻肺)西医诊断:1.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2.高血压病3级(高危组)3.过敏性鼻炎。进入路径后立即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如痰培养+药敏、CRP、肺炎支原体抗体、肺炎衣原体抗体、血生化、心电图、B超等检查。治疗上给予多索茶碱解痉平喘,氨溴索止咳化痰,坎地沙坦降压,克咳敏、西替利嗪抗组胺、抗过敏;孟鲁司特钠拮抗白三烯受体,控制夜间发作;雷贝拉唑抑酸护胃等综合治疗。配合耳穴压丸以及穴位帖敷等,以调节脏腑阴阳平衡。中医治以“清热宣肺,化痰降逆”为则,给定喘汤加减。患者经治疗入院症状明显好转,病情好转出院。

案例3:(略)

病例基本信息表

三、中医药的作用分析

(一)临床治疗难点分析

支气管哮喘属中医中医文献的“咳喘”的范畴。本病单纯用中医治疗疗效比较有限,多以中西结合治疗,中医疗效难以评估。三伏贴冬病夏治以及膏方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所起到的作用,因和用药时间间隔长,难以做疗效评定。

(二)中医药的作用分析以及解决对策

从疗效分析中可以看出,本诊疗方案采用综合治疗方案进行辨证论治,改善了临床症状,缩短了治疗疗程,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具体分析如下:

1.改善咳嗽、咳痰、喘憋、胸闷等症状。

2.采用穴位贴敷、三伏贴、膏方和耳穴压豆等治疗方法,改善症状。

3.对参与三伏贴冬病夏治以及膏方治疗的患者做好登记工

作,以方便随访。

4.中西医方法的临床对比,进行严格的科研设计,必要时再设立单纯中医治疗组,可客观评价中医在治疗支气管哮喘中的疗

效。

5.中医组应注意中药的辩证加减和兼证的治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