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学概论知识点

旅游学概论知识点

旅游学概论知识点
旅游学概论知识点

旅游学科:研究旅游者、旅游业以及双方活动对旅游接待地区社会文化、经济和环境之影响的科学。属于管理学下设的二级学科。第一章第一节:旅游的概念

“艾斯特”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合。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从事任何赚钱的活动。(忽视了商务旅游)

世界旅游组织1995定义:旅游是人们为了休闲、商务和其他目的,离开他们惯常的环境,到某些地方去以及在那些地方停留的活动。(在外地的暂时停留“不超过一年”;“访问的主要目的不应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从访问地获取报酬,例如劳工和移民”;离开惯环境的旅行)

第二节:原始社会的人类迁徙

原因:生产力极为落后,几乎没有剩余物。新石器中期之前,不存在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的需要

第五节:近代旅游的开端

近代旅游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革命

第一:产业革命带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从而为旅行规模和范围的扩大奠定了客观条件

第二:产业革命造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产业工人。从而使有能力外出旅游的人数增多,参加旅游的社会阶层更加广泛

第三:产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也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性质

1841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组织了一次从莱斯特到洛赫伯勒的团体旅游。标志着近代旅游及旅游业的开端。

特点:第一:这次活动具有较为广泛的公众性。而此前的团体旅行或旅游则都是为自己的专业团体或为本公司的员工组织的。

第二:托马斯·库克本人不仅发起、筹备和组织这一活动,而且从始至终随团陪同照顾。

这一点可说是现代旅行社全程陪同的最早体现。

第三:这次活动参加者规模之大在当时是空前的。

第四:这次活动为以后托马斯·库克旅行社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并提供了经验。

1845年.托马斯·库克成立旅行社,首次组织团体消遣旅游。从莱斯特出发,最后目的地是利物浦,为期一周.

特点:第一:组织这次旅游出于纯商业性的目的。

第二:此前托马斯·库克组织的旅游都是当日往返的一日游,这一次则是在外过夜数天的长途旅游。

第三:组织这次活动前.托马斯·库克沿途作了大量的先期考察.

第四:编写并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旅游指南《利物浦之行手册》

第五:托马斯·库克不仅本人担任旅行团的陪同和导游,而且还聘雇了地方导游。

第六节:现代旅游的发展

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二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表现:规模大、发展快、普及广

从需求方面看:1、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

2、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个人闲暇时间增多。带薪假期

3、文化教育的发展使人们知识水平提高,使得人们外出旅游的主观愿望越来越强烈

4、战后城市化进程加速

5、战后交通工具日益现代化

6、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促使商务旅游市场不断扩大

从供给方面看:1、是廉价团体旅游和包价旅游产品的发展 2、是各国政府大力支持发展旅游和旅游业。

现代旅游的特点: 1、增长的持续性2、旅游活动的普及性3、地域的集中性4、旅游的季节性5、竞争的激烈性

第七节中国旅游业的产生与发展(现代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第一时期:1949——1978年【政治接待时期】

(一)初创阶段(1949—1957年) (二)开拓阶段(1958—1965年) (三)坎坷阶段(1966—1977年)

第二时期:1978以后【全面发展时期】

表现:1、在邓小平旅游经济思想的指导下,旅游业由外事接待型转为经济创汇型,并逐步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2、旅游管理体制不断改革与完善

3、三大市场(入境、出境、国内)全面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4、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张

5、旅游业经济作用日趋重要,综合功能全面显现

6、旅游产品体系初步形成

第二章第一节旅游的本质与社会属性

旅游的本质:1、旅游是人类一种高层次的消费活动。

2、旅游是人类一种积极而健康的交往活动

3、旅游是人类一种以审美为特征的消闲活动

第二节旅游活动的构成与特点

旅游活动的特征:

1、审美性: 旅游是一种综合性的审美活动。

从旅游主体看—动机从旅游客体看—载体从旅游媒体看—创造和生产

2、享受性: 旅游需要是一种追求高层次享受的精神需要。

“求新、求乐”是旅游者心理的共性。旅游基本目的是为了游览、消遣和娱乐。

3、异地性: 旅游是人们离开自己的长住地去异国他乡访问的活动,可见旅游是在异地环境中实现的。

一个地区的异地性越强,其对旅游者产生的吸引力就越大

4、暂时性: 旅游在时间上的特点,就是人们前往旅游目的地,并在那里做短期停留的访问活动。

这种短期停留有别于移民性的永久居留,表现为旅游的暂时性。

5、普及性: 20世纪60年代,大众旅游的兴起范围旅游方式。总之,旅游度假成为人生活必要组成部分

6、持续性:发展过程的持续上升

7、地理上的集中性

8、季节性

9、综合性:旅游者和目的地居民引发一系列社会文化问题;旅游业引发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

旅游目的地政府出于政治、经济和社会动机的考虑,都对旅游予以充分关注。

按地理范围划分的旅游类型

(一)国内旅游:是指人们在居住国境内开展的旅游活动

通常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长住地到本国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活动。

(二)国际旅游:是指跨国旅游,即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国界到另一个或几个国家和地区去的旅游活动。

包括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

港澳台地区旅游

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的关系

我国发展方针:1、积极鼓励国内旅游 2、大力发展国际入境旅游 3、适度发展国际出境旅游

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的差别

1、消费程度

2、逗留时间

3、便利程度

4、经济作用

5、是否跨越国界

第三章旅游者第一节基本概念

旅游者”(Tourist)一词最早见于1811年出版的《牛津词典》其定义为:“以观光游览为目的的外来旅客”

国际旅游者的定义:

1、国际定义:1963年,罗马会议:“除为获得一个有报酬的职业外,基于任何原因到一个非定居国访问的人。”

2、我国定义:1979年,我国国家统计局对国际旅游者的解释做了如下规定:旅游者是指来我国参观旅行、探亲、访友、休养、考察或从事贸易、业务、体育、宗教活动、参加会议等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同胞。

国内旅游者的定义:

1、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国内过夜旅游者是指在本国某一目的地旅行超过24小时而少于一年的人,其目的是休闲、度假、运动、商务、会议、学习、探亲访友、健康和宗教。国内不过夜旅游者是指基于以上任一目的并在目的地逗留不足24小时的人。

2、我国的定义:国家旅游局在1995年对国内旅游者的定义是:凡一次出行距离大于10千米同时出行时间大于6小时的旅客即为国内旅游者。

决定旅游者需求的客观因素

旅游需求:不同价格水平下,旅游者愿意购买旅游产品的数量。

1、收入水平:可支配收入是指扣除全部纳税后的收入。

可随意支配收入是指扣除全部纳税及社会消费(如健康人寿保险、老年退休金、失业补贴的预支等),以及日常生活必需消费部分(衣、食、住、行等)之后所余下的收入部分。

旅游消费的这种收入弹性系数为1.5。国际官方组织联盟(世界旅游组织前身)则估计这一系数为1.88,即收入每增加1%,旅游消费便会增加约1.88%。

收入水平影响着一个人能否成为旅游者,影响着旅游者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并且还会影响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及其旅行方式的选择等。

2、余暇时间

3、其他条件:身体健康状况。家庭人口状况。性别。职业。学历。年龄。

主观因素:游动机是指促使一个人有意于旅游以及到何处去、作何种旅游的内在考虑。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1.生理需要。食物、饮水、氧气,等

2.安全需要。治安、稳定、秩序和受保护;

3.爱的需要。情感、集体荣誉感、(家庭、朋友等)感情联系;

4.受尊重的需要。自尊、声望、成功、成就;

5.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

麦金托什的旅游动机论:1.身体方面的动机。属于这方面的动机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是通过与身体有关的活动来消除紧张。

2.文化方面的动机。这方面动机的特点是,希望了解异国他乡的情况。

3.人际方面的动机

4.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这方面的动机主要关心个人成就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5.购物动机

6.商务动机

第四节旅游者类型及其需求特点

根据游客的人口统计特征划分

1、按年龄划分。

2、按性别划分。

3、按受教育程度划分。

4、按社会职称或职务划分。

5、按家庭收入划分。

6、按职业划分。根据游客出行目的划分的旅游者的需求特点

消遣型旅游者:1、这种类型的旅游者在全部外出旅游人数中所占比例最大

2、消遣型旅游者外出旅游的季节性很强。

3、消遣型旅游者在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以及对出发时间选择方面,拥有较大程度的选择自由。

4、消遣型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停留时间一般较长。

5、由于自费的缘故,消遣型旅游者大都对价格较为敏感。

差旅型旅游者:1、他们在人数上虽然相对较少,但在出行次数上较为频繁。

2、在对旅游服务的要求方面,他们较强调舒适和方便,因而消费较高。

3、由于他们的出行是出于工作业务的需要,因而少受季节的影响,甚至没有季节性。

4、他们对目的地的选择性较小或者根本没有选择余地。

5、除特殊情况外,他们一般在目的地停留天数较少,因为外出任务的性质决定了他们不可在目的地过久停留。

6、他们在价格方面不太敏感。

旅游资源的概念:凡是能够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环境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或其他任何因素,都可构成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的重要性:对旅游者而言,它是旅游活动的对象,是旅游活动的客体;对旅游接待国或接待地区而言,它是发展旅游业的凭借和依据,是旅游活动开展的客观前提。

1、旅游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在旅游活动的食、住、行、游、娱、购这六大要素中,食、住、行是旅游活动的必备条件;购、娱是旅游活动的主要内容;游则是旅游活动的核心内容,而旅游资源正是游的主要对象和基本内容

2、刺激旅游需求的内在动因:一般而言,旅游资源吸引力的大小决定着旅游需求数量的多少;当其他条件都具备时,旅游资源越丰富,旅游吸引力就越大,旅游需求度就越强。因此,丰富旅游资源,扩大旅游资源吸引力,是刺激旅游需求增长的主要手段。

3、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资源方面提供的内容在各项旅游产品中居于主导地位,它是设计旅游产品、规划旅游项目、安排旅游线路的必备前提。旅游资源数量的多少和质量酌高低,决定着旅游产品在旅游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4、旅游资源的特性控制着旅游活动的周期: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时常受到季节和气候的影响,致使旅游活动呈现出夏旺冬淡的交替。因此,旅游资源的特性控制着旅游活动的周期。当然,旅游资源也不完全被动地适应活动的淡、旺季。如果经营有方,它能够缩小旅游活动淡旺季的差异。

旅游资源的特点:

(一)观赏性:旅游资源与一般资源的最主要区别,在于它具有美学特征,拥有观赏性的一面。旅游本身是对美的事物的观赏。旅游资源的观赏性越强,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就越大。

(二)综合性:主要表现为品种的多样性,类型的复杂性,分布的广域性。由综合性衍生的一个相关特性是旅游资源的交叉性,主要表现为同一地区多种类型旅游资源的交错分布。旅游资源的这种综合性,对一个风景区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三) 地域性(垄断性):地理环境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必然导致旅游资源在空间上的差异,即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这主要表现为旅游资源的地方和民族特色上。

(四) 时间性:1、季节性。淡季和旺季。北半球旅游的旺季集中于4~10月,

2、变异性。所谓变异性,就是它产生时并非具有旅游的属性,后来因某种原因,使它发生了质的变化,形成了旅游资源。相对于它初生的用途,发生了本质的变异。例如,名人故居

(五) 永续性:永续性是指旅游资源具有长期供游人使用的性能。大多数旅游资源具有无限重复使用的价值。有部分旅游资源,如狩猎、垂钓、采集、购物、品尝风味等,会被旅游者消耗掉,需要补充。

旅游资源的永续性能,正是形成旅游业投资小、收益大、利用时间长等优点的基本原因。当然,旅游资源也有一个保护问题,从而使旅游资源可以永续利用。

(六)吸引力的定向性(七)易损性(八)可创新性

旅游资源的评价

一、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与原则:

(一)旅游资源的评价目的:

1、确定旅游资源的数量、类型与组合状况,评估该旅游地的旅游资源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价值和地位。

2、明确旅游地的性质(类型)拟定未来的旅游地中旅游资源的结构(主次关系)和新的旅游资源的开发计划。

3、通过对旅游资源及其客观存在开发条件的评价,确定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开发程序和不同类型旅游地的建设顺序。

(二) 旅游资源的评价原则:

1、客观科学性原则

2、全面系统性原则

3、效益估算性原则

二、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

(一) 旅游密度:1、旅游资源密度 2、旅游空间密度 3、旅游人口密度 4、旅游经济密度

(二) 旅游容量:旅游容量就是指在满足游人最低的游览要求(心理感应气氛)和达到保护风景区的环境质量要求时风景区所能容纳的游客量。

1.旅游资源容量 2.旅游生态环境容量 3.旅游经济容量 4.旅游社会容量 5.旅游感应氛围容量

(三) 旅游节律性又称季节性;

(四) 景点的艺术特色、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

(五) 旅游景点的地域组合:旅游资源密度较大,相距甚近,又有多种类型的协调配合,并呈线型、环闭型或马蹄型旅游线排列者,为风景区最佳的组合态势。

(六)旅游开发次序

现实和潜在旅游资源:

1、现实旅游资源:本身具有吸引游客的魅力,并且事实上已在吸引旅游者前来的旅游资源。

2、潜在旅游资源:本身可能具有某种诱人的特色,但由于受该地交通条件或其他接待条件的影响,尚不大为人们所知或者暂时无法使很多游客前来观赏的吸引因素。

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研究:

(一)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地理位置是确定景区开发规模、路线选择和利用方向的重要因素。

(二)景区的地域组合条:1、主景与配景的组合状况。2、各类景点的可进入性。

(三)景区旅游容量条件:包括容人量(人/平方米)和容时量(小时/景点)两个指标。

1.某些壮观景色(如日出、海潮、瀑布、佛光)、节日庆典、文体活动等,无容量限制。

2.一般自然风光、文物古迹噪声强度应大大低于日常生活所允许标准(80分贝)。

此种情况下旅游容量亦较大,有人建议以50—80m2/人为宜。

3.国家重点文物古迹、古代园林、文艺和博物馆。对这类旅游资源不仅要充分考虑游人数量对观赏对象和环境的影响,还要考虑游人观赏对景物的要求。因此,这类景点的旅游容量限制比较明显。

洞穴、古墓穴、进深大而通道窄的石窟。这类旅游资源与外界空气对流量小,游人容量必须从严控制。

(四) 市场客源条件:一般而言,不同风景区依其地理位置、景区特色、景点质量、交通条件等吸引着不同国度、不同地区、不同年龄和职业的游人,而不同游人的数量,决定着该风景区的市场。

(五) 施工条件:旅游资源的开发,要考虑劳动力、工程技术、资源本身条件——费用测算。

(六) 投资条件:财力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后盾。必须通盘考虑从近期或远期能够分别投入多少量的开发资金。另一方面,还包括对旅游开发企业的实力评估。

(七)当地宏观经济条件: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风俗、政府态度

旅游资源开发的内容:

(一) 树立旅游形象:旅游资源的开发要求将各项资源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主题。也即通过开发,创造出一个鲜明的旅游形象。旅游形象要求具有独特的品质和强烈的魅力。

(二) 提高旅游地的可进入性:“进得来,出得去,散得开”,事实上是指旅游目的地同外界的交通联系以及旅游目的地内部交通运输的通畅和便利程度。

(三) 建设和完善旅游设施:

1、建设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凡属主要使用者为当地居民但也必须向旅游者提供或旅游者也必须依赖的设施,称为旅游基础设施。它包括以下两种类型:一是一般公用事业设施,二是满足现代社会生活所需要的基本设施或条件。

2、建设和完善旅游上层设施。那些虽然也可供当地居民使用,但主要供外来旅游者使用的服务设施,称为旅游上层设施。(四)旅游点的建设与管理:原则:首先,旅游点建设应充分考虑该旅游点的特色或自身的个性。其次,旅游点的建设应充分发挥地区优势,注意丰富多彩。再次,旅游点的建设应考虑市场的需求。

(五)人力资源的建设:1、管理人员 2、从业人员的选、评、培

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一)面向市场掌握市场:以市场为导向,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第一原则。要求我们在开发旅游资源时,注意对市场因素的研究,根据客源市场变化,来调整开发利用的方向、内容和形式。

(二) 个性鲜明突出独特性:1.个性鲜明丰富多样。第一,尽可能保持自然和历史形成的原始风貌。第二,尽量选择利用带有“最”字的旅游资源项目,即所谓“人无我有,人有我佳”。

2.突出民族特色,增强地方色彩。

(三) 突出重点,通盘建设:1、突出重点优先开发。2、着眼未来分期建设。

(四) 力求经济,保护环境:1.尽可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2.尽量避免对环境的破坏。

第五章旅游业第一节旅游业概念

旅游业定义: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者为主要对象,通过提供旅游服务满足旅游者需求的综合性产业。

旅游业的构成:旅游核心行业(狭义旅游业)一旅行社业、饭店业、旅游交通业、旅游景观业

旅游依托行业一公共交通业、餐饮业、商业、娱乐业、邮电通讯业、基础设施(水、电、气等)

旅游业的功能:旅游业通过生产和提供旅游产品和旅游供给,不断满足旅游市场和旅游需求,从而引导、刺激和推动着旅游活动的规模日益扩大。

经济功能:1、旅游业创汇能力强,换汇成本低,有利于平衡国际收支;

2、旅游业提供就业机会较多,且就业成本较低;

3、旅游业关联带动作用强,能有力地带动交通、通讯、商业、建筑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4、旅游业还有助于缩小地区差别,促进区域间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文化功能:旅游需求总体上都是属于精神需求,旅游者在各种各样旅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本质是文化享受。

旅游业还有助于提高民族素质,弘扬民族文化,更新思想观念,增进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与交流

社会功能:不论各国旅游业发展水平如何,旅游都是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

旅游成为满足人们调节身心和探奇求知需要的重要方式之一。

环境功能:随着大众旅游的发展,旅游业对环境的依存性越来越强,人们对于发展旅游业的环境意识也日益提高。

发展旅游业起到了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积极作用。

旅游业的特点:

(一)综合性产业:为了满足旅游者的多种需要,就要由多种不同类型的行业和企业为旅游者提供商品和服务。

实际意义:第一,旅游业中各行业必须相互协调,紧密协作。

第二,必须加强对旅游产业的宏观管理与干预,以引导和规范旅游业的健康、协调和持续发展。

第三,综合性还使旅游业具有较强的关联带动作用。

(二)依托性强的产业:旅游业实质上是以国民经济总体的相对发达或高度发达为依托的。国民经济的发达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也影响着旅游服务质量。

(三) 服务性的产业:旅游业属第三产业,在本质上是服务性产业。

旅游业的服务性对旅游业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必须“以人为本”,尊重人,关心人,强调人情和文化。

(四) 环境密集型产业:由于旅游者旅游活动的开展是以旅游目的地的环境为背景和依托的,因此,旅游目的地的环境就成为发展旅游业最基本的要素。旅游目的地环境不仅是吸引旅游者来访的重要决定因素,而且其质量还影响来访游客的访问经历和满意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讲,旅游业是一项环境密集型产业。

饭店 (hotel):主要指为旅游者和公众提供住宿和餐饮服务的建筑设施和相应机构,即标准的旅游饭店

特点:饭店业发展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相适应。服务标准化、规范化。经营者与所有者分离。饭店管理院校开始出现。饭店业在旅游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旅游业中的支柱行业,旅游创收的重要渠道

现代饭店是提供综合性服务产品的企业,具有多功能和综合性的特点,能够满足宾客多种需求。

因此,饭店业收入是整个旅游业收入的重要来源,成为赚取外汇和回笼货币的重要渠道。

(二)旅游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作为洽谈业务、举行会议、文化娱乐的重要场所。

(三)旅游和社交的重要场所

(四)地区发展和创造就业的重要促进者

现代饭店集团的优势:

1、市场营销优势(品牌优势)。

2、技术管理优势。每个集团所制定的管理方案、设备标准、服务规范、质量标准和业务操作规程等从根本上保证了各成员饭店的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

3、资本优势:资金调动;优惠贷款

4、物资采购优势

5、管理优势:管理费用低;可以聘请高级人才巡回服务

6、风险扩散优势

6、人力资源优势

第四节旅行社业

旅行社概念:是指有营利目的,从事旅游业务的企业。

旅游业务:是指为旅游者代办出境、入境和签证手续,招徕、接待旅游者,为旅游者安排食宿、交通、导游等有偿服务的经营活动。

旅行社的分类:

(一)按业务类型划分欧美国家将旅行社企业划分为两大类:

1.旅游批发经营商

旅游批发经营商是指根据自己对市场需求的了解和预测,大批量地订购各类不同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然后对这些单项产品进行设计组合并融人自身的服务内容如导游服务等,使之成为能满足旅游者整体性需要的包价旅游产品的旅行社。

2.旅游零售商

是指直接面对旅游者并向其推销旅游产品或为其购买旅游产品提供便利的旅行社。

旅游零售商主要以旅游代理商为典型代表,旅游零售商的营业收入主要销售佣金。

(二)按经营范围划分

1996年我国国务院颁布《旅行社管理条例》,将我国的旅行社划分为两类:

1.国际旅行社。国际旅行社的经营范围包括入境旅游业务、出境旅游业务和国内旅游业务。

2.国内旅行社。国内旅行社的经营范围仅限于国内旅游业务

旅行社的经营特点:

(一)旅行社是知识密集型企业

旅行社主要业务活动一般多表现为人的脑力劳动,旅行社经营和管理充满着创意和想象。旅行社的经营与管理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经营成败的关键是人员的知识和素质。

(二)旅行社是依附性很强的企业

首先,旅行社对客源市场严重依赖。其次,旅行社对旅游供给严重依赖。公关管理

(三)旅行社是脆弱性很强的企业

从需求方面看,旅游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许多因素都可能对旅游需求的产生和实现产生很大影响,

从供给方面看,旅游产品具有不可储存和不可转移的特点,而旅游产品的供给能力又相对稳定。导致旅游供给对供需关系的变化十分敏感。

(四)要求具有良好企业形象的企业

无形性的旅游服务产品,具有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旅游者无法在决定购买和消费旅游产品之前检查和验证旅游产品的质量。因此,旅游者外出旅游选择旅行社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该旅行社的企业形象。

(五)旅行社企业的业务是一项复杂的组织工作

在旅游者实现旅游的过程中,涉及到克服空间距离障碍,多种旅游服务项目以及要求很高的旅游服务质量。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有可能引起旅游者的不满。

产品的个性化要求也日渐提高。

旅行社的基本业务:1.设计组装旅游产品2、旅游采购业务3、旅游销售业务4、团队接待业务5、散客接待业务

第五节旅游交通业

旅游交通业:指凭借运输工具和交通线路,促使旅游者实现空间位移的物质生产部门。

旅游交通的作用:1、旅游业产生和发展的先决条件

2、有助于促进旅游区的兴起与发展

3、旅游业经济收入稳定而重要的来源

4、旅游活动的重要内容

现代旅游交通工具的类型与特点

现代旅游交通工具主要有汽车、飞机、火车、轮船。不同交通工具的技术经济优缺点不同,为旅游活动提供便利条件的过程中需要相互协作和相互补充,形成综合运输网络。

(一) 汽车包括:私人汽车公共客运长途客运

优势:1、汽车旅行灵活性大。2、汽车旅行自由度大。3、汽车旅行普及性广。

缺点:1、载客量小,安全性能较差 2、舒适程度低,不能适应长距离旅游3、汽车易造成旅游地的拥挤和环境污染问题。(二) 飞机分类:定期航班:运营有保证,省时并抵达迅速,但成本高包机:票价低;经营灵活

1优点:1、快速省时。2、安全舒适。3、航程远、灵活性大

2缺点:1、运输成本高,载运量较小,飞机票价相对比较昂贵,不适宜短途旅行;

2、飞机飞行受气候条件制约,影响旅游者旅游活动的计划和安排;

(三) 火车

优点:1、客运能力强。2、旅行费用低。3、安全可靠,连续性强。4、火车污染小。

缺点:时间较长、限制性强

前景:1、燃油价上涨,促进其发展 2、高速路发展,对其打击 3、可开发特定的旅游项目(四) 轮船

优点:1、轮船客运能力大,是所有交通工具中客运能力最大的;

2、轮船运输成本低,票价便宜;

3、轮船运行自由、舒适、悠闲。

缺点:1、速度慢、灵活性差2、受气候和水文等自然因素影响大

影响旅游者选择旅行方式的因素

1、旅游目的

消遣型: 安全高效经济

差旅型:安全便利快速舒适

个人及家庭事务型:安全高效经济

2、运输价格

3、旅行距离

4、旅行偏好和经验

主题公园:是以特有的文化内容为主体,以现代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人工景区。

旅游书籍读书笔记

旅游书籍读书笔记 【篇一:读书笔记《旅游文化》】 读书笔记 《旅游文化》 9) 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年8月 摘抄 一.历史文物古迹的概念与形成 古迹与文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古迹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建筑物或 具有研究、纪念意义的地方。文物则是指遇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 下的历史文化遗物。但二者又非常类似,都是指人类发展过程中所 保留下的东西,它们都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 科技、历史、艺术的特点和水平,是当时人类智慧的结晶。历史文 物占迹足指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过程中留存下来的活动遗迹、遗址、 遗构及通风。它形成于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是人类活动的产 物.是一个民族、—个国家历史发展过程中各个时代政治、经济、 文化、科技、建筑、艺术、风俗等待点和水平的真实的客观体现, 凝聚者人类的智慧,昭示者特定的历史特征。为了了解历史,继承 文明,人类需要去考证、去分析,人门对历史文物古迹越来越关注;为了追溯历史,回首往事.人们对祖先遗留下来的历史话功遗址、 古陵墓、古建筑、历史文物古迹也越来越感兴趣。欣赏历史文物古 迹越来越成为人们出游的选择目标。那些能吸引旅游者前往游览, 并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历史文物真 迹标为历史文物古迹旅游资源。它是人类在各种活动中创造的、把 动态的历史用静的实物体现山来的、能激发人们旅游功机的物质财 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1、.历史古迹的特点分析 历史文物古迹是人类历史的写照,是人类历史的再现。每一处景观 都反映了特定时期人类的生产或生活情况,其内容、形式、结构、 格调无不反映了深刻的时代特征和历史痕迹。如我国不同时期的古 代建筑就有不同的艺术特征;不同朝代的帝王陵墓都占不同的陵寝 形制;不同时期的陶瓷器艺术和雕刻艺术都有不同的特点 二、历史古迹的旅游价值:

旅游学概论总结

旅游学概论题库二 一.填空 1.70年代,旅游对_________问题,成为“旅游影响研究”领域中的焦点。 2.同传统的商品出口不同,在旅游进口中,旅游者与支付款项的流动方向是_______。 3.根据我国目前对来访国际旅游者的技术性定义,我国旅游业的国际客源,由三部分人组成即外国人,__________,港澳台同胞。 4.中国旅游研究活动开始于_______________。(时间) 5.德国学者葛留克斯曼(G.Glucksmann)提出的旅游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后来为瑞士学者______和_______所发展,从而奠定了旅游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框架。 6.构成旅游活动的三个要素是:旅游活动的主题___________旅游活动的客体__________ 和旅游活动的媒介___________。 7.扣除全部纳税的收入是______________。 二.单选 1.1984年9月我国旅游局长会议作出的_________决定,彻底打破了我国三大旅行社独占市场的局面 A.颁布《旅行社管理暂行规定》 B.将旅行社划分为三类 C.批准一批一类社成立 D.下放该职权 2.作为全国旅游事业中管理事业的管理机关-------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于_______年成立。 A.1964 B.1984 C.1978 D.1954 3.根据1996年颁布的《旅行社管理条例》,经营范围包括入境旅游业务,出境旅游业务和国内旅游业务的旅行社是__________。 A国内旅行社B国际旅行社C一类社D二类社 4.我国旅行社业务中心的委托代办中心是针对__________上午需要开办的。 A团体客人B散课C外国旅游者D国内旅游者 5.“Sales multiplier”指的是________。 A营业额乘数B产业乘数C收入乘数D就业乘数 6.按七大国际旅游地区的划分,在产业客源方面居第二位的是______。 A.美洲 B.非洲 C.欧洲 D.东亚和太平洋地区 7.在澳门和台湾尚未回归大陆,实现祖国统一的情况下,澳门和台湾同胞来大陆旅游被视为__________。A.国内旅游B.国际旅游C.环球旅游D.洲际旅游 8.按组织的_______划分,国际性旅游组织可分为政府间组织和非政府组织 A.成员 B.范围 C.工作内容 D.地位 9.1995年4月27-28日在西班牙召开了“可持续旅游发展世界会议”通过的纲领性文件是 A.《可持续旅游发展宪章》 B.《旅游宪章》 C.旅游准则 D.《世界旅游马尼拉宣言》 10.外出旅游季节性较强的旅游者是_________旅游者。 A.差旅型 B.消遣型 C.个人及家庭事务型 D.商务型 三.多选型 1.下列属于旅游设施的有 A.宾馆饭店 B.游乐场所 C.公园 D.旅游商店 2.中外合作饭店是指契约式和经营方式,合作双方按照协议确定双方和利润分配比例和各自应承担和风险。其中中方主要负责提供_____________。 A.设备 B.资金 C.土地 D.劳动力 E.技术 3.旅行社组织旅游方式包括( ) ( ) ( ) ( ) ( )

中国旅游地理重点整理(科学第三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同志们,这份资料很详细,可以再你们觉得合适的范围内加以增减,到时候大家自己把字体改小用于。。。。我就不多解释了,大家懂得。还有啊,里面提示大家要看的图不可以忽略啊 重点的三个大区图建议大家要么熟记要么复印书本 旅游地理 导游欢迎词结构 1 代表接待组团社表示欢迎 2 介绍自己介绍其他人员 3 预告行程 4 表示愿意为大家服务的态度 5 预祝成功欢送词 1 表示惜别 2 感谢合作 3 小结旅游4 征求意见5 期盼重逢 旅游资源调查步骤1 成立调查小组2 确立调查目标 3 收集二手资料 4 制定调查方案 5 准备相关设备 6 制定调查工作计划 7 整理资料分析总结 8 完成景区旅游资源地图编制 9 写景区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旅游概念分布于广阔的地理环境中的一种新型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高级消费形式 以旅行游览观光购物交流文化体育锻炼考察研究休闲度假康体疗养消遣娱乐探险猎奇宗教朝觐品尝佳肴探亲访友等为目的的异地暂时居留的社会现象同时也是以各种不同方式分配空间和利用时间的地理现象 1942年瑞士人汉泽克尔和克拉普夫提出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不会永久居留也不是主要从事赚钱的活动暂时性异地性 旅游者旅游的主体旅游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 任何以消遣闲暇度假体育商务公务疗养学习宗教等为目的不论国籍如何在其居住地境内居留超过24小时一年以下的人特点异地性暂时性享受性回味性 旅游资源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地吸引旅游者所有因素的总和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事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和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特点空间分布上的集中性时间分配上的季节性吸引功能的垄断性易损性不可移动性 观赏性地域性多样性综合性季节性永续性垄断性吸引力定向性 基本特色时间空间经济文化 旅游资源的分类 1 根据资源本身的特性成因差异进行分类 2 根据景区资源的管理等级分类 3 按资源特征与游客等级分类 根据吸引强度世界级国家级区域级地方级 根据功能观光游览型参与体验型休闲度假型购物型 按形成和属性自然和人文两类 按资源客体属性物质性非物质性无知与非物质共融性 按资源发育背景天然赋存性人工创造性两者兼备的复合型 按资源持续利用潜力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旅游业旅游休闲活动的媒介具有服务性质的特殊行业。 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条件为人们的旅行游览提供服务从中取得经济收益的部门和行业,属于第三产业有文化性质 旅游业四大支柱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饭店旅游商品 旅游业特点社会性综合性开放性涉外性季节性脆弱性劳动与资金密集性 旅行社生产和销售旅游商品并通过为旅游者提供导游等服务而取得收入的企业。国外旅行社分为旅游经营商批发商零售商 我国国际旅行社国内旅行社 旅游饭店为旅游者提供食宿和各种服务汽车旅馆度假商务青年旅社会议旅馆旅游饭店主题酒店精品酒店地位 1 构成旅游业综合接待能力 2 取得旅游收入的重要基地 3 体现旅游业服务质量 4 为社会提供广泛

旅游学基础知识整理

《旅游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绪论 (一)国际旅游学研究 1.旅游学研究开端 2.功利性阶段 3.综合化方向 4.后旅游研究阶段 5...特点总结 .... (二)国内旅游学研究(伴随改革开放) 1.开展时间较短 2.以翻译借鉴为主 3.认识论的功利性倾向 4.旅游学研究依赖高等旅游教育 旅游学是研究旅游者及其旅游活动、旅游业及其开发和经营活动,以及研究旅游供求双方活动的开展对旅游接待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之影响的一门社会科学 旅游研究基本方法 1.系统分析法 2.理论分析与实际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3.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4.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旅游研究方法》詹宁斯) 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旅游发展史)(一)古代旅行 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是由人类最初的旅行活动发展和演变而来的。 在原始社会的早期,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客观上不具备能借以开展旅行活动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也不存在外出旅行的愿望。虽然当时的确有迁移活动发生,但这些活动所具有的被迫性和求生性特定,说明他们既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自愿旅行,更谈不上是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

1.旅行的产生 三次社会大分工导致人们生产效率提高,产品交换规模和地域范围扩大是履行产生的基本前提。 1)三次社会大分工: 第一次农业、畜牧业形成 第二次手工业从农业、畜牧业中分离 第三次商业从农业、畜牧业、手工业中分离 原始社会晚期,生产力提高,出现大量剩余产品,交换活动扩大 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不同从业者之间的产品交换也因此成了普遍的现象 2)结论: 在世界范围内,人类有意识自愿外出旅行活动始于原始社会末期,现代意义上的旅游是从古代旅行发展而来的 人类早期旅行活动开展不是出于消遣或度假,多是人们出于外出贸易经商需要而开展的经济性活动(实用主义商贸目的) 生产力、社会经济发展推动旅行活动发展 第二章、认识旅游活动 旅游活动 基本特征 三体 六要素 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 本质途径 类型 第三章、旅游者 第一节旅游者的界定 "国际旅游者":到一个不是自己惯常居住的国家去访问,并在该国停留至少24小时的人"国际短途游览者"因消遣目的而到访别的国家,停留时间不足24小时的国际来访者。 "中转过境旅游者"途经该国而不做停歇的旅行者,以及那些以不足24小时的时间途经该国,其间只是作了一些非旅游性质的短暂停歇的中转旅客。 国际旅游者(来访旅游者在到访国境内的连续停留时间最长为6个月) 罗马会议 游客=旅游者+短途旅游者(一日游游客) 第二节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 足够的支付能力(可自由(随意)支配收入) 足够的闲暇时间 其他:收入、带薪假期、年龄、家庭生命周期、健康状况

海南专升本 旅游学概论自己整理笔记 第三章

第三章旅游者 入境旅游者的界定 【国际联盟】 1937年提出 国际旅游者:到一个不是自己惯常居住的国家去访问,并在该国停留至少24小时的人 ●应纳入来访国际旅游者统计范围的人员包括: 1.为了消遣、家庭事务及身体健康等方面目的而出国旅行的人 2.为了出席会议或作为公务代表而出国旅行的人(包括科学、行政、外交、宗教、体育等方面的会议或公务) 3.为了工商业务原因而出国旅行的人 4.在海上巡游度假过程中登岸访问的人员,即使上岸停留时间不足24小时,亦视为入境旅游者(凡停留不足24小时者应分开,必要时可不论其惯常居住地为何处) ●不在“国际旅游者”统计之列的人员: 1.来访目的为打工、任职(不论是否定有合同)或在该国从事营业活动者 2.前来该国定居者 3.前来该国入学就读、膳宿在校的学生 4.跨境来上班工作的邻国边境居民 5.途经该国而不作停留的过境旅游者,而不论其置身该国的时间长短 ↓ 1950年重新提出和修订 1.将前来修学旅行的外国学生也纳入“国际旅游者”的统计范畴 2.在“国际旅游者”中增设了一个新的类别“国际游览者”,将其定义为因消遣性目的而到访别的国家,停留时间不足24小时者 3.对“过境旅游者”作了新的界定,即“过境旅游者”包括那些马不停蹄地途径某国而不作任何停歇的旅行者,以及那些以不足24小时的时间途径某国,其间只是作了一些非旅游性质的短暂停歇的人 ↓ 1953年 联合国制定了《关于便利旅游者入出境的海关常规》,规定来访旅游者在到访国境内的连续停留时间最长为6个月 【罗马会议】 会议原因大众旅游在国际间的兴起 会议时间1963年 会议地点意大利罗马 与会人员国际官方旅游组织联盟(即世界旅游组织的前身)积极推动,联合 国全体成员国参加 会议内容基于旅游统计工作的需要,对入境来访的国际旅游者统计范围作了 新的规范 会议成果罗马会议定义 会议后续发展1.1976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召开了一次国际会议,与会人员包括世界旅游组织的代表、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的代表、东加勒比共同市场的代表以及加勒比共同体的代表,正式批准了基于1963年罗马会议对旅游统计术语的定义

旅游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旅游学知识点识记 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 一、产业革命对旅游的影响 1、加速了城市化的发展 2改变了很多人的工作性质 3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4技术的进步 二、托马斯·库克与旅游的发展 (一)1841年的活动 1.参加者的公众性 2.组织工作的严密性 3.团队规模前所未有 4.这次活动为托马斯·库克旅行社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和提供了经验(二)1845年的活动 1.目的:纯商业盈利行为 2.出行时间:改变了之前的当日往返一日游,进行了历时一周的过 夜旅游 3.旅游前做了大量的筹备安排工作 4.组织编写《利物浦之行手册》,据信是世界上第一本这类体裁的 旅游指南 5.托马斯·库克不仅亲自担任该旅行团的陪同和导游,还聘雇地方

导游,这是旅行社聘用地导的最早先例 第二章·关于旅游活动的基本认识 一、名词解释 1、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 的常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逗留活动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2、旅游活动:一个人到其(生活和工作的)惯常环境以外的某 地去旅行、在该地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其出行的主要目的不是去该地从事就业性活动。 3、国内旅游: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常住地或惯常环境, 到本国境内的其他地方开展的旅游活动 4、境内旅游:发生在本国境内的旅游活动,其内涵包括本国居 民的国内旅游活动和海外来访入境旅游活动。 5、国民旅游:指参加者为本国居民的旅游活动,其内涵包括本 国居民的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活动 6、国际旅游: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国界,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开展的旅游活动。 7、出境旅游:本国居民跨越国境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去旅游。 8、入境旅游:其他国家的居民前来某国或地区旅游。 9、大众旅游: (1)旅游活动的大众化,即旅游活动参加者人员范围已经扩展到普通的劳动大众,旅游和度假已经发展成为普通大众享有的权利。

专升本考试旅游学概论各章复习重点问题设计笔记

旅游学概论各章复习重点及问题设计-笔记 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原始社会的人类迁徙 一 1.旅游是从早期旅行发展而来的. 2.在新石器时代,畜牧业和原始农业开始形成和发展,导致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 3.到新石器时代中期为止,由于缺乏劳动剩余物,人类还不存在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的需要. 二 1 .为什么说人类的迁移活动不属于旅游活动? (问答) 答: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这一时期的人类客观上既无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也无外出旅行的愿望.当时人类迁移活动的被迫性和求生性都说明他们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行和旅游. 第二节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 1社会生产力的加速发展,促使手工业成为专门性的行业,并从家庭中分离出来,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填空) 2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到原始社会瓦解和奴隶社会形成时期,开始出现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阶级,这便是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3.罗马帝国时期旅店的产生,是在政府所社驿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4.人类有意识的外出旅游活动适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社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5.”易经”上”观国之光”一词,为”观光”的由来(选择,填空 6人类最初的旅行是如何产生的? (问答) 答:旅行最初实际上不是消遣和度假,而是由于人们的现实主义以及扩大贸易,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和接触的需要所产生的一种活动.因而在最初的年代里,主要是商人开创了旅行的通路. 第三节社会的旅行发展 一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 1.水陆交通是中国封建时期重要的交通方式. 2.秦朝的”驰道”和”直道”,”五尺道”和”新道”. 3这一时期旅行者是商人的商务旅行居多 二欧洲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看一下)

旅游学概论学习总结

旅游学概论结课论文 题目名称:河南淮阳旅游发展问题分析 班级:XXXX 姓名: XXXX 学号:XXXXX 2015年06月

目录 1. 淮阳概况 (3) 2. 旅游特色 (3) 2.1景点 (3) 2.2美食 (4) 2.3特产 (4) 3. 淮阳旅游发展取得的成绩 (4) 4.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5) 5. 淮阳旅游发展的建议 (6) 6. 参考资料 (7)

1.淮阳概况 淮阳县地处河南省东南部、周口市8县1市1区腹心,西临川汇区、西华县,北倚太康县、鹿邑县,东接郸城县、沈丘县,南邻项城市、商水县。地理位置为北纬33°20'至34°00,东径114°38'至115°04',南北长56公里,东西宽40.6公里。境域系黄河冲积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暖温带季风半湿润气候。 淮阳地区总面积1406.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4.8万亩。辖镇6个,乡12个,农场2个,辖497个行政村,2273个自然村。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总人口135万人(2012年),其中农业人口104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943人。其中有回族、满族、壮族等民族21个。 淮阳古称宛丘、陈、陈州,历史上曾三次建国、五次建都,历史长达6500年,是中华文明最早的发祥地。 2.旅游特色 如今淮阳文化旅游业已经成为“一大优势、一大支撑、一大后劲、一大名片”,形成了“羲皇故都、水城淮阳”主题形象文化品牌,姓氏文化、伏羲八卦文化、农耕文化主流文化品牌,中华姓氏文化节、羲皇故都朝祖会、荷花节“两节一会”品牌。 2.1景点 平粮台古城遗址 平粮台古城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唯一一座有史书记载的原始社会时期的两代帝王(太昊和炎帝)都城遗址。[14]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47处,淮阳县城所在地就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陈楚故城。 太昊陵 太昊陵位于河南省淮阳县,传说是“人祖”伏羲氏即太昊定都和长眠的地方。太昊陵包括太昊伏羲氏陵和为祭祀地而修建的陵庙,是中国著名的三陵——太昊

旅游学概论知识点总结word精品

旅游学知识点识记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 一、产业革命对旅游的影响 1加速了城市化的发展 2改变了很多人的工作性质 3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4技术的进步 二、托马斯?库克与旅游的发展 (一)1841年的活动 1.参加者的公众性 2.组织工作的严密性 3.团队规模前所未有 4.这次活动为托马斯?库克旅行社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和提供了经验 (二)1845年的活动 1.目的:纯商业盈利行为 2.出行时间:改变了之前的当日往返一日游,进行了历时一周的过 夜旅游 3.旅游前做了大量的筹备安排工作 4.组织编写《利物浦之行手册》,据信是世界上第一本这类体裁的旅游指南 5.托马斯?库克不仅亲自担任该旅行团的陪同和导游,还聘雇地方导游,这是 旅行社聘用地导的最早先例 第二章?关于旅游活动的基本认识一、名词解释 1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前往异

国他乡的旅行和逗留活动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2、旅游活动:一个人到其(生活和工作的)惯常环境以外的某地去旅行、在该地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其出行的主要目的不是去该地从事就业性活动。 3、国内旅游: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常住地或惯常环境,到本国境内的其他地方开展的旅游活动 4、境内旅游:发生在本国境内的旅游活动,其内涵包括本国居民的国内旅游活动和海外来访入境旅游活动。 5、国民旅游:指参加者为本国居民的旅游活动,其内涵包括本国居民的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活动 6、国际旅游: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国界,至U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的旅游活动。 7、出境旅游:本国居民跨越国境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去旅游。 &入境旅游:其他国家的居民前来某国或地区旅游。 9、大众旅游: (1)旅游活动的大众化,即旅游活动参加者人员范围已经扩展到普通的劳动大众,旅游和度假已经发展成为普通大众享有的权利。旅游活动开展形式中的大 众型模式 10奖励旅游:包括企业、社会团体和政府机构在内的各种组织为了表彰和奖励那些工作业绩突出的员工和工作人员,而特别为其组织的免费旅游和度假活动 11季节性:一年中各月份会呈现某些月份的接待量较大,某些月份较小这样一种规律性的变化格局。人们外出旅游活动的时间分布上的这种不平衡。 12、社会旅游:对于工作收入较低的阶层,有些国家采取通过由国家、地方政

旅游学概论的笔记(注释)

旅游学概论的笔记 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原始社会的人类迁徙 一 1.旅游是从早期旅行发展而来的. 2.在新石器时代,畜牧业和原始农业开始形成和发展,导致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 3.到新石器时代中期为止,由于缺乏劳动剩余物,人类还不存在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的需要. 二 1 .为什么说人类的迁移活动不属于旅游活动? (问答) 答: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这一时期的人类客观上既无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也无外出旅行的愿望.当时人类迁移活动的被迫性和求生性都说明他们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行和旅游. 第二节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 1社会生产力的加速发展,促使手工业成为专门性的行业,并从家庭中分离出来,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填空) 2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到原始社会瓦解和奴隶社会形成时期,开始出现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阶级,这便是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3.罗马帝国时期旅店的产生,是在政府所社驿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4.人类有意识的外出旅游活动适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社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5.”易经”上”观国之光”一词,为”观光”的由来(选择,填空 6人类最初的旅行是如何产生的? (问答) 答:旅行最初实际上不是消遣和度假,而是由于人们的现实主义以及扩大贸易,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和接触的需要所产生的一种活动.因而在最初的年代里,主要是商人开创了旅行的通路. 第三节社会的旅行发展 一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 1.水陆交通是中国封建时期重要的交通方式. 2.朝的”驰道”和”直道”,”五尺道”和”新道”. 3这一时期旅行者是商人的商务旅行居多 二欧洲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看一下) 三封建社会旅行发展的特点(问答,选择) 1特点:a旅行的发展同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直接联系. b非经济的旅行活动虽然有新的发展和夸大,但这一时期商务旅行仍居主导地位.

旅游学第三版考纲

考试纲要: 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 一、19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 1、了解人类迁移活动的原因和目的; 2、了解人类旅行需要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 3、了解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状况,掌握封建社会旅行发展的特点。 二、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 1、掌握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 2、掌握托马斯·库克对旅游业的贡献。 三、现代旅游的兴起 1、掌握二战后旅游活动迅速发展的原因。 第二章旅游活动 一、旅游活动的概念 1、掌握“艾斯特”定义; 2、掌握旅游活动的要素与基本特征。 二、旅游活动的类型 1、了解对旅游活动类型的不同划分标准; 2、了解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的概念,并掌握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差别。 三、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 1、掌握旅游活动的普及性、地理集中性、季节性特点。 第三章旅游者 一、旅游者的基本概念 1、掌握罗马会议对入境旅游者的定义; 2、了解我国对入境旅游者和国内旅游者的界定。 二、实现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条件 1、掌握实现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条件。 三、实现个人旅游需求的主观条件 1、掌握旅游动机的概念; 2、掌握旅游动机的类型; 3、掌握旅游动机的影响因素。 四、旅游者类型及其需求特点 1、掌握不同类型旅游者的需求特点。 第四章旅游资源 一、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念

1、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 2、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 3、掌握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价值决定。 二、旅游资源的开发 1、掌握旅游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2、掌握旅游资源开发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三、旅游资源的保护 1、了解旅游资源遭受损害和破坏的原因; 2、掌握旅游资源保护工作的原则与措施。 第五章旅游业 一、认识旅游业 1、了解旅游业的概念; 2、理解旅游业的构成; 3、了解旅游业的性质; 4、掌握旅游业的特点。 二、旅行社 1、了解我国和外国旅行社的分类、旅行社的作用; 2、掌握旅行社开展业务的主要方式; 3、理解旅行社行业中发展的新动向。 三、住宿业与饭店 1、掌握饭店连锁集团的概念和竞争优势; 2、掌握饭店合作集团的概念和类型。 四、旅游交通 1、了解主要旅行方式; 2、掌握影响旅游者选择旅游方式的因素。 五、旅游景点 1、了解旅游景点的定义、特点、类别; 2、掌握影响旅游景点经营的基本因素。 六、旅游业的产品 1、掌握旅游产品的概念和特点; 2、了解旅游产品的质量标准和质量管理的基本途径。 第六章旅游组织 一、国家旅游组织 1、掌握国家政府支持旅游发展的动机和干预旅游发展的必要性;

旅游学概论知识点

旅游学概论 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 第四节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 一、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 1、生活环境的变化 2、工作性质的变化 3、阶级关系的变化 4、运输条件的变化 二、旅游发展史上的铁路时代:铁路之父:乔治·史蒂文森费用低速度快 运力大通达范围广 三、托马斯·库克的活动与旅游业的诞生 1、1841年的创举:团体旅游活动 特点:公众性规模大全程陪同 2、1845年的商业尝试:团体消遣旅游 特点:商业性长途过夜线路勘察编写指南导游服务 3、其他开创性工作 推出一种代金卷第一例环球旅游团 当时世界旅行社行业中的“三大巨头”:20世纪初 1.英国托马斯·库克公司 2.美国运通公司 3.比利时铁路卧车公司 第六节二战后的现代旅游 战后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1、世界人口的增加 2、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增加 3、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 4、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带薪休假制度 5、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6、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通讯技术的进步 第七节我国的旅游业的历史发展 一、旧中国的旅游业:民族银行家陈光甫1927年中国旅游社 二、新中国改革开放前的旅游业 1949年华侨服务社改为第一家国营旅行社 这一时期的特点: 背景环境:建国之后,巩固社会主义政权为第一要务,对外封闭锁国;实行计划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落后,经济短缺 基本任务:服务于外交工作的需要,“宣传自己,了解别人” 发展类型:有选择的入境旅游 企业经营:不计成本,国家补贴 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不完整,且总体规模很小 政府干预方式:通过国营企业直接介入,突出表现在“中国旅行和游览事业管理局”与“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虽为两块牌子,实为一套人马

旅游学的详细概论(doc 14页)

旅游学的详细概论(doc 14页)

此笔记是按照李天元的《旅游学概论》修订版本编写的,可能与第五版或其他版本在一些标题上有所不同,但那都是无关紧要的,重点内容都是一样的。笔记不能代替书,课本是关键 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原始社会的人 类迁徙 一 1.旅游是从早期旅行发展而来的。 2.在新石器时代,畜牧业和原始农业开始形成和发展,导致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 3.到新时期时代中期为止,由于缺乏劳动剩余物,人类还不存在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的需要。 二

人们的现实主义以及扩大贸易,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和接触的需要所产生的一种活动,因而在最初的年代里,主要是商人开创了旅行的通路。 第三节社会的旅行发展 一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 1.水陆交通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重要的交通方式。 2.秦朝的“驰道”和“直道”,“五尺道”和“新道”。 3.这一时期旅行者是商人的商务旅行居多。 二洲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看一下) 三建社会旅行发展的特点(问答;选择) 答:a 旅行的发展同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直接联系 b 非经济的旅行活动虽然有新的发展和夸大,但这一时期商务旅行仍居主导地位 c 封建社会以农业经济为主,农业人口占统治地位 d 就非经济目的,特别是消遣性质的旅行而 言,参加者多为帝王,官僚,封建贵族,地 主等统治阶级及附庸阶级。

中外封建时期在旅行发展的不同——中国以经商为目的的旅行活动领先于西方。 第四节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 一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影响(问答,选择)答:第一,产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并且使许多人的生活地点从农村转移到工业城市第二,产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性质 第三,产业革命带来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第四,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蒸汽机技术再交通运输中的运用,使大规模的人 员流动成为可能。 二旅游发展过程中的铁路时代——铁路的优点(选择) 答:1 比乘公共马车旅行费用低廉 2 使旅行速度大大加快 3 运载能力大大高于公共马车 4 人们外出活动的半径得以增加 三托马斯库克的活动与旅游业的诞生(填空,选择) 1.英国人托马斯库克开创了近代旅游及旅游业 的先河。

旅游学概论名词解释总结

名词解释: △旅游学概论:旅游学概论就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同社会科学中其她学科一样,它以旅游发展得实践为基础,从整理与了解旅游现象中分析并总结旅游发展得逻辑性与合理性, 从而发现其活动规律 △旅游学:就是研究旅游者及其旅游活动、旅游业及其开发与经营活动以及双方活动得开展对旅游目得地得各种影响得科学 △学术研究得方法: 所谓学术得研究方法,就是指一门学科得技术步骤。它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可操作得程序,具有一定得形式,过程。步骤,内在之间存在得规律性与逻 辑性得联系 △旅游学研究方法:①系统分析得方法②理论分析与实际调查相结合得方法③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得方法④多学科综合研究得方法 △旅游学研究基本任务:加强学科基础研究,解决好八个基本问题——①对象问题②价值问题③假定问题④实验问题⑤量化问题⑥体系问题⑦预测问 题⑧检验问题 △旅游学研究内容: 国外:旅游发展史、旅游者得机与旅游需求、旅游市场营销、旅游影响、旅游组织、旅游开发计划、旅游业经营管理 国内:旅游发展史、旅游者得机与旅游需求、旅游市场营销、旅游影响、旅游组织、旅游资源、旅游业 △现代旅游:指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就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得社会文化旅游活动 △工业革命对旅游得影响:①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②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社会财富大大增加,为人们外出旅行奠定物 质基础 ③推动了新式交通工具得产生,使人们远距离、较大范围得旅行成 为了可能 ④工业化得大发展导致了人们得生活方式得改变(使人们产生旅游 得欲望) △托马斯·库克对旅游业得贡献:组建了旅游得各种经营机构,开发了多种多样得旅游活动,向游 客提供综合性得旅游服务,开创了一种全新得旅行业务与旅 行方式。 △艾斯特( AIEST )定义:旅游就是非定居者得旅行与暂时逗留而引起得现象与关系得总与。这 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涉及任何赚钱得活动。 △旅游(WTO世界旅游组织):指人们为了消遣、商业与其她目得离开通常环境去往她处并在 那里逗留连续时间不超过一年,主要目得不就是在所访问地 区从事获取经济利益得活动。 △旅游得内部性条件:指对旅游得存在、发展与变化起决定作用得各种内部因素——旅游者(最基本)、旅游吸引物(旅游原因)、旅游接待(提供服务)、旅游交通(重要 组成部分)及旅游中介(保障)

(完整word版)旅游学概论重点复习资料.

旅游学概论分章节重点复习资料 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 §1·1 19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 一、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徙活动 当时人类迁徙活动的被迫性和求生性都说明这类活动根本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行和旅游。 二、人类对外出旅行需要的产生 在最初的年代中,主要是商人开创了旅行的通路(P10) 三、奴隶社会的旅行活动 古罗马帝国:西方最具代表性的典型 四、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活动 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制社会时期得到了快速发展。 绝大部分旅行活动的开展是出于易货经商的需要而开展的一种经济性活动 五、封建社会的旅行活动 中国旅行活动的形式:(1)商业旅行(2)帝王巡游:周穆王(3)政治旅行:孔子(4)外交旅行:春秋战国时期、张骞、郑和(5)士人漫游:陶渊明、李白(6)科学考察旅行:司马迁、李时珍、徐霞客、郦道元(7)宗教旅行(8)佳节庆游 六、封建时代旅行发展的特点(P20) 1旅行活动的发展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联系 2商贸旅行在其中仍占据主导地位3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层 §1·2 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 一、近代旅游发展的背景 产业革命(也称工业革命)的影响(P22) 1生活环境的变化2工作性质的变化3阶级关系的变化4运输条件的变化 二、旅游业的开端(P25) 1.1841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利用包租火车的方式参加在拉夫堡市举行的禁酒大会。这次举动被人们看作是近代旅游的开端。这次活动是全程陪同的最早体现。 2.1845年,托马斯·库克首次尝试商业性的组团业务。并于当年夏季组织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团体消遣旅游。托马斯·库克编写并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旅游指南—《利物浦之行手册》 3.1855年,前往法国巴黎世界博览会,全程采用一次性包价。这是世界上组织包价出国游的开端。推出了一种代金券,被看作是旅行支票的最早雏形 4.1865年,“托马斯·库克父子公司”正式成立,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 5.1872年,托马斯·库克组织了世界上第一例环球旅游团目的地包括中国的上海 6.以托马斯·库克为代表的旅行社行业的出现标志了近代旅游业的诞生 三、中国的近代旅游业 1923年8月,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陈光甫在银行内部设立旅行部。1927年6月旅行部从银行中独立出来,成立中国旅行社——中国第一家旅行社。

旅游学概论__名词解释总结_专升本

旅游概论名词解释 1、旅游学:是研究旅游者及其旅游活动、旅游业及其开发和经营活动、以及旅游供求双方 活动的开展对旅游接待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之影响的学科 第一章 2、现代旅游:指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 会文化旅游活动 第二章 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逗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 和。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从事任何赚钱的活动。 4、旅游活动(世界旅游组织):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之外的目的,暂时离开自己生活的惯 常环境,前往他乡开展的旅行和逗留访问活动。 5、国际旅游: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国境线到另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进行旅游。其中又可 分为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 是指人们在其居住国境内开展的旅游活动。通常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 己的常住地,到本国境内其他地方去进行地旅游活动 所谓大众旅游通常有其双重含义。它首先是指大众化旅游或旅游活动的大众 化,即旅游活动参加者的范围已扩展到普通的劳动大众;其次则是指大众型 旅游,即现代旅游活动的大规模开展所形成的以有组织的团体包价旅游为代 表的大众型旅游模式或旅游活动的开展模式 8、奖励旅游:是指某些公司为表彰工作成绩突出的销售人员而组织他们携带配偶外出的旅 游形式 对于低收入的贫困家庭,有些国家采取通过由国家、地方政府、工作单位、 工会或户主所属的其他组织团体提供资助或补助的办法,帮助他们实现外出 旅游。也称社会补贴性旅游 通常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因接待来访 的国内外游客,向其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而获取的直接收入。 11、国内旅游收入:是指全国或国内某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因接待国内游客,向其提供各种 商品和服务而获取的直接收入。 12、国际旅游收入: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因接待海外来访的入境游客,向其提 供各种商品和服务而获取的直接收入。 13、旅游季节性 14、旅游收入:通常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一年),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因接待来访的 国内外游客,向其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而实现的直接收入。 15、人均停留天数:这一标准通常指来访旅游者在某一旅游目的地访问期间的平均停留天数 第三章 除了移民和就业的目的以外,基于任何其他原因到一个 不是自己惯常居住的国家访问的人。 17、海外游客(我国关于国际旅游者的界定):是指来我国大陆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 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 体育、宗教交流活动的外国人、华侨、港澳 台同胞。 18、国内旅游者(我国的定义):是指任何因休闲、娱乐、观光、探亲访友、就医疗养、参 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而离开长住地

《旅游学概论》期末复习知识点

《旅游学概论》期末复习知识点 考试题型: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五、论述题(第1小题10分,第2小题6分,共16分) 六、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2分,共12分) 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 19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 一、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移活动 二、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背景 三、奴隶社会的旅行活动 四、封建社会的旅行活动 第二节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 一、工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 二、托马斯·库克的活动与近代旅游业的开端 第三节现代旅游的兴起 一、现代旅游发展的原因 (一)旅游需求方面的因素 (二)旅游供给方面的因素 二、中国现代旅游业的发展 第二章旅游活动 第一节旅游活动的概念 一、旅游的定义 二、旅游活动的概念 第二节旅游活动的要素与特征 一、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 二、旅游活动的要素构成 第三节旅游活动的类型 一、按地理范围划分 二、按组织形式 三、按旅游目的划分 第四节旅游活动的性质 一、旅游活动是多种现象的综合体现 二、旅游活动的根本属性 第五节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 一、普及性 二、持续性 三、地域集中性 四、季节性 第三章旅游者

第一节旅游者的界定 一、国际联盟的尝试 二、联合国罗马会议的规范 三、世界旅游组织的解释 四、我国对入境游客的统计口径 五、各国对国内旅游者的界定 六、我国对国内游客的界定 第二节实现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条件 一、足够的支付能力 二、足够的闲暇时间 第三节实现个人旅游需求的主观条件 一、旅游动机 1、旅游动机和旅游需求之间的关系 2、产生旅游动机的原因 二、旅游动机的类型 1、身体方面的动机 2、文化方面的动机 3、人际方面的动机 4、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 三、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 1、个性心理因素 第四节旅游者的分类 一、旅游者类型划分标准 二、依据出游目的旅游者分类及其特点 1、消遣型旅游者的特点: 2、差旅型旅游者的特点: 第四章旅游资源第一节认识旅游资源 一、旅游资源的界定 1、旅游资源的定义 二、旅游资源的特点 1、多样性 2、吸引力的定向性 3、易损性 4、不可移动性 5、可创新性 三、旅游资源的分类 1、基于成因或内容属性的旅游资源分类 2、基于是否具备可再生性的旅游资源分类 3、基于存在或使用状态的旅游资源分类 第二节旅游资源的开发 一、旅游资源开发的含义 二、开发工作的必要性 三、旅游资源调查工作

《旅游学概论(第七版)》拆书笔记

《旅游学概论(第七版)》拆书笔记

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十九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 一、原始时代早起的迁移活动 二、人类旅行需要的出现和旅行活动的历史发展 (一)旅行需要最初得以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 (二)奴隶制时代的旅行发展 (三)中国封建时代的旅行发展 (四)欧洲封建时代的旅行发展 三、十九世纪之前的旅行发展的特点 (一)在一个社会中,旅行活动的发展与该地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 (二)在这一漫长的时期中,旅行活动的类型虽然有新的发展和扩大,但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活动类型始终都是商贸旅行。 (三)在这一时期中,虽然也存在消遣性的旅行活动,而且其规模和类型也时有扩大,但参加者多限于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层。 第二节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 一、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 (一)生活环境的变化 (二)工作性质的变化 (三)阶级关系的变化 (四)运输条件的变化 二、旅游发展历史上的铁路时代 (一)费用低 (二)速度快 (三)运力大 (四)通达范围广 三、托马斯·库克的活动与旅游业的诞生 (一)1841年的创举 (二)1845年的商业性尝试 (三)其他开创性工作 第三节现代旅游的兴起 一、现代旅游的概念 二、“二战”后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一)世界人口的增加 (二)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增加 (三)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 (四)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带薪休假制度的出现 (五)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六)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技术的进步 第四节我国旅游业的历史发展 一、旧中国的旅游业 二、新中国的旅游业 (一)改革开放之前的情况 (二)改革开放之后的情况

1、以接待入境旅游为主的发展阶段(1978~20世纪80年代中期) 2、入境旅游与国内旅游并行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1997年) 3、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全面发展阶段(1997~2008年) 4、以国内旅游为重点的全面发展阶段(2009年至今)

完整word版,旅游学概论总结,推荐文档

第一章、旅游学的概念和框架 1、国外旅游学研究具有哪些基本态势? 答:把旅游学作为社会科学范畴来研究; 比较多的通过理论途径来研究; 把旅游现象作为旅游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2、国内旅游学研究的四个基本态势? 答:开展旅游学研究时间比较晚 以翻译借鉴为主 认识论的功利性倾向 旅游学研究依赖高等旅游教育 3、旅游学:研究旅游活动中的各种矛盾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4、旅游学的研究对象? 答:旅游者、旅游吸引物、旅游业 5、旅游学研究的基本任务? a)对象问题:旅游学应该界定为:“旅游学是研究旅游活动过程中矛盾运动 规律的科学。” b)价值问题:研究者在从事旅游学研究时往往会受到价值判断的干扰。是 否存在客观的标准或科学的标准。 c)假定问题:旅游学中的假定总是具有非现实性。 d)实验问题:旅游学研究存在四个方面的不足: 旅游学理论不仅难以实证,而且难以证伪 旅游学理论中的分歧甚至对立倾向越来越明显 旅游学理论和现实世界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旅游学理论在传播过程中越来越技能化,导致人们误认为旅游学只 是一门讲究吃喝玩乐的实用性学科 e)量化问题 f)体系问题 g)预测问题:严格说来,只能对趋势进行预言,而不能做出准确的预测。 h)检验问题

i)发展问题:不仅要对旅游业发展实践进行总结,更重要的是用理论指导 旅游业实践。旅游学的自主创新研究,引进再创新研究和集成创新研究, 是保持旅游学理论先进性和实践指导性的重要保证。 6、旅游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答:国内:旅游发展史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与旅游需求旅游资源旅游市场营销旅游业旅游组织旅游影响 国外:旅游发展史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与旅游需求旅游资源旅游市场营销旅游开发规划旅游业经营管理旅游组织旅游影响 7、旅游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答:选择课题与提出假设、设计研究方案、收集资料、整理与分析材料、解释结果与验证假说 8、旅游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答:1)《旅游学教程》:机构方法、产品方法、历史方法、管理方法、经济方法、社会学方法、地理学方法、跨科学方法、系统方法 2)《旅游学概论》:综合考察发、供给资料分析法、旅游图表法、抽样调查法 3)旅游学的研究还必须注意以下四种方法:系统分析法 理论分析与实际调查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多学科综合研究法 9、为什么要进行旅游学研究? 因为我国的旅游学哲学理论发展很欠缺,如果不解决好旅游学的哲学问题,不仅将限制旅游学的学科进步,使旅游学在学科建设中边缘化,从而失去特殊性和独特性;而且将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使旅游业在产业体系建设中被零碎化,从而失去成长的机会和发展的优势。最近几十年来,不论是中国的旅游业还是世界的旅游业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了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客观上迫切需要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旅游学”尽快成熟起来。 第二章、旅游的发展简史 腓尼基人是最早的海上王国缔造者。 1908年,斯塔特勒在美国纽约建造了第一座商业饭店,因此,他被称为“饭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