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壤源热泵地埋管系统知识

土壤源热泵地埋管系统知识

土壤源热泵地埋管系统知识
土壤源热泵地埋管系统知识

土壤源热泵

土壤源热泵系统是以大地作为热源,热泵的换热器埋于土壤中与大地进行冷热交换的地源热泵系统。土壤源热泵系统采用闭式环路,将大地作为蓄能体,具有环保和节能的双重效益。国际上将地下蓄能技术和高效热泵同时引入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50项新技术之中。世界能源理事会(WEC)、国际能源署(IEA)、国际制冷学会(IIR)、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BNL)等国际著名组织及所从事热泵的研究者普遍认为:在目前和将来土壤耦合热泵是最有前途的节能装置和系统之一,是国际空调和制冷行业的前沿课题之一,也是浅层地能利用的重要形式。1998年美国暖通空调工程师学会(ASHRAE)的技术奖也授予了土壤耦合热泵系统。

土壤源热泵系统的优点:

1.土壤温度全年波动较小且数值相对稳定,热泵机组的季节性能系数具有恒温热源热泵的特性,

这种温度特性使土壤耦合热泵系统比传统的空调运行效率要高40%~60%,节能效果明显;

2.土壤具有良好的蓄热性能,冬、夏季从土壤中取出(或放入)的能量可以分别在夏、冬季得到自然补偿;

3.当室外气温处于极端状态时,用户对能源的需求量一般也处于高峰期,由于土壤温度相对地面空气温度的延迟和衰减效应,因此,和空气源热泵相比,它可以提供较低的冷凝温度和较高的蒸发温度,从而在耗电相同的条件下,可以提高夏季的供冷量和冬季的供热量;

4.地下埋管换热器无需除霜,没有结霜和融霜的能耗损失,节省了空气源热泵结霜、融霜所消耗的3%~30%的能耗;

5.地下埋管换热器在地下吸热与放热,减少了空调系统对地面空气的热、噪声污染。同时,与空气源热泵相比,相对减少了40%以上的污染物排放量。与电供暖相比,相对减少了70%以上的污染物排放量;

6.运行费用低。设计安装良好的地源热泵系统平均来说,可以节约用户30%~40%的供热制冷空调的运行维护费用。

土壤源热泵系统的缺点:

1. 地下埋管换热器的供热性能受土壤性质影响较大,长期连续运行时,热泵的冷凝温度或蒸发温度受土壤温度变化的影响而发生波动;

2. 土壤的热传导率小而使埋管换热器的持续吸热率仅为20~40W/M,一般吸热率为25 W/M左右。因此,当换热量较大时,埋管换热器的占地面积较大;

3. 地下埋管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受土壤的热物性参数的影响较大。传递相同的热量所需传热管管长在潮湿土壤中为干燥土壤中的1/3,在胶状土中仅为它的1/10;

4. 初投资较高。仅地下埋管换热器的投资约占系统投资的20%~30%左右。土壤热物性

土壤的热物性对地源热泵系统的性能影响较大。热物性是土壤源热泵系统设计和研究过程诸多环节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参数,他直接和土壤源热泵系统的埋地换热器的面积和运行参数有关,是计算有关地表层中的能量平衡、土壤中的蓄能量和温度分布特征等所必需的基本参数。

据有关研究表明,干燥土壤的地源热泵的性能系数要比潮湿土壤的性能系数

低35%,当土壤含水量低于15%时,随着含水量的降低,热泵的循环性能系数将迅速下降。土壤含水量在25%以上,土壤源热泵的性能系数提高的趋势减缓。土壤含水量从50%增加到100%,土壤源热泵的性能系数仅增加1.5%左右。

土壤属多孔介质,描述其热物性的基本参数主要包括:

1.土壤的密度ρ(kg/m3)――密度分为干密度和湿密度;

2.含水率ω(%)――土壤中水的含量百分数;

3.饱和度Sr――土壤中水的饱和程度,背水充满空隙的土被称为饱和土;

4.比热容cp――土壤的比热容主要和土壤的水分含量和土壤的矿物组成有关系。土壤水分越大,则比热容也越大,温度变化越缓慢;反之,土壤水分越小,则比热容也越小,温度变化就越快。砂性土壤的比热容比粘性土壤小,因此,砂性土壤的温升较快,粘性土壤温升较慢。

5.热导率λ[W/(m℃)]――土壤的热导率是土壤最为重要的热物性参数之一。热导率和土壤的密度、含水率、孔隙度和饱和度有关。对土壤热导率起决定作用的是土壤的密度和含水率。

地埋管换热器

土壤源热泵的地埋管类型:

土壤源热泵按地下埋管形式不同可分为水平埋

管形式、垂直埋管形式两种类型:

(1)水平埋管形式:在建筑周围采用水平方式埋设

地埋管换热器,这种方式普遍使用于采暖。水平埋管

系统有单层和双层两种形式,可采用U形、蛇形、单

槽单管、单槽多管等形式。水平埋管适用于制冷/采暖

量较少,而建筑周围又有较大富裕空地的场合。

(2)垂直埋管热泵系统有浅埋和深埋两种。在垂直

埋管系统中,管道深入地下,土壤热特性不会受地表

温度影响,因此能确保冬季散热与夏季得热间土壤的

热平衡。平衡的方法可以采用集热器,在夏季集中热

量并送入地下加热土壤,或使热泵反转在夏季为土壤

加热,以备冬季之用。垂直埋管系统具有单位土地面

积换热量大

垂直埋管土壤耦合热泵系统较水平系统有许多优点:

☆占地面积小;

☆土壤的温度和热特性变化小;

☆需要的管材少;

☆泵耗能低;

☆能效比高;

地埋管的材质:

土壤源热泵地埋管换热

器采用化学稳定性好、耐腐

蚀、热导率大、流动阻力小

的塑料管材及管件。目前,

被应用于土壤源热泵地埋管

的管材主要有聚乙稀(PE80

或PE100)管和聚丁烯(PB)

管,且管材和管件应为相同

材料。聚氯乙稀(PVC)管由于热膨胀和土壤移位压力的能力较弱,不宜在地埋管换热器中采用。一般情况下,地埋管换热器一经埋入土壤中,就无法维护,因此在工程选材上,应采用符合国家标准,质量可靠的产品。管材的公称压力应符合1.0Mpa以上的国标规定。

地埋管换热器的连接:

连接件都是同种塑料材质,不

存在腐蚀问题。

热熔连接首先把管道修剪、清洗整洁、对齐,然后被加热到其熔点并被连接在一起,最后冷却形成一体。在地源热泵工程中,热熔接技术有热熔对接和热熔承插连接两种。

地埋管换热器传热介质:

地埋管换热器传热介质的选择应符合以下要求:

☆安全,腐蚀性弱,与地埋管管材无化学反应;

☆较低的冰点;

☆良好的传热特性,较低的摩擦阻力;

☆易于购买、运输和储藏。

工程应用中一般以水为传热介质的首选,其它传热介质还有氯化钠溶液、氯化钙溶液、乙二醇溶液、丙醇溶液、甲醇溶液、乙醇溶液等。在寒冷地区宜考虑这些溶液代替水,以提高防冻性能。

地埋管换热器的阻力计算:

热传输介质在封闭的地埋管内流动需要克服一定的阻力,在工程设计中这部分阻力的计算直接影响到水泵的选型,因此,地埋管内的阻力计算也是系统设计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不同的热传输介质,在管道内流通的阻力是不同的,一般设计中,以水为热传输介质来计算阻力。在一个土壤源热泵的系统中,地埋管的总阻力Pz等于管道所有管道沿程阻力ΣPy和所有管件局部阻力ΣPj之和。Pz=ΣPy+ΣPj

地源热泵地埋管施工工艺

地源热泵地埋管施工工艺 地源热泵立埋管的施工包括前期准备、工程钻孔、放管、灌浆、水平横管连接、试压、清洗等内容。具体施工工艺如下: 一、前期准备 1.了解并确定土壤地质条件,确认现场总包单位提供的水、电源等确切位置,便于钻井工作顺利进行。 2.确定该施工区域地下综合管线分布及设置情况,与业主、监理等单位确认,并办好相关手续。 3.平整土地,根据地埋管施工图,用白灰标示具体钻孔位置、水平横沟走向、总管坑槽等位置,业主、监理确认后方可施工。 二、工程钻孔 1.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随时填写记录表并及时分析土壤实际状况。 2.钻孔直径不小于150mm。 3.确保钻孔深度。钻孔深度以设计为准,并做好记录。 4.钻孔完毕后,应及时放管并灌浆。 三、地埋立管施工 1.管材采用HDPE高密度聚乙烯材料(SDR11),所有的聚乙烯管都要用专用的热熔设备进行热熔连接。必须根据生产厂家的说明进行施工。 2.在施工前应对PE管道(卷材)用自来水进行检漏,试压压力根据设计确定,确保所用管道及所熔U型弯完好无损。 3.管道拉直。 4.根据钻孔深度确定立埋管的长度,一般由供货商提供设计长度的卷形管材,孔中管材不得有接头。 5.管内充注氮气,并在气口上加压力表,确保管内压力达到设计的实验压力,最小不低于8Kgf/cm2。具体实验压力应根据埋管深度和室内层高确定。 6.管道检漏。把“U”形管底部浸入水中应无气泡冒出;或用肥皂水涂于连接处,仔细检查应无气泡。保压4小时,压力应无明显变化。 7.检漏完毕后,剪掉气头,放掉管内气体(注意:高压气体在管中保留的时间不宜过长),管内加满水。

9.填写试压验收记录。 10.把捡漏后的U型管子逐渐放入钻好的孔内,放入时,严禁突然放手,否则管子浮起后难以再放入。 11.放好埋管、灌浆前,应固定埋管,并在孔和管子 之间的缝隙放入一些细黄沙并用石块等固定管口。 12.严格作好到管口临时封闭。记录埋管前端编号及尾 端编号,确保立管深度与孔深相当。 四、灌浆 1.钻孔结束,放好立埋管后,即开始灌浆。 2.灌浆应采用专用设备(灌浆泵),通过绑扎好的灌浆管进行。 3.确保根据灌浆速度,同时提升上拔灌浆管。 4.在浆液涌出地面后停止灌浆,并拔出灌浆管,用石块等固定管口。 5.浆液膨胀凝固需24小时,此前严禁进入下一步施工。 五、地埋横管施工 1.根据图纸及现场要求备料。管道连接同样需用原厂提供专用热熔器对管路进行熔接焊接。 2.立埋管施工完成后,根据设计开挖横埋管沟槽,深度大于1.5米(具体按设计要求)。沟槽与立管交叉处应特别注意立管保护不受破坏。管沟内填充至少200mm厚度的细黄沙,且确保周围200mm范围内无石头及金属硬物。 3.管道连接前应确保管道内壁及接口清洁。 4.待所有接口都熔接好后,整个地埋管系统要充氮气检漏,试验压力与立埋管实验压力一致。在接口处涂肥皂水,检查是否有气泡,保压4小时应无明显压力变化。 5.系统检漏合格后,系统排气、注水。注水时,从回路的一端注水,另一端排气,切忌两端同时注水。 6.横埋管出土至进户之间的管道应保温,且做防水保护外壳。穿墙应按规范设置穿墙套管。 六、回填 1.系统试压合格,确认无漏后,才可以回填土壤。

土壤源热泵

土壤源热泵系统的设计方法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胡建平★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土壤源热泵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重点论述了地下热交换器的设计过程。并举例加以说明。 关键词:土壤源热泵 热交换器 设计 The Design Ways of Ground-coupled Heat Pump System By Hu Jianping ☆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design ways and steps of ground-coupled heat pump system have been introduced. The design of the underground heat exchanger has been discussed in details, and an example has been taken to illustrate the process of the design. Keywords: Ground-coupled heat pump Heat exchanger Design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China 0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业持续发展,对建筑节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供热系统和空调系统是建筑能耗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设法减小这两部分能耗意义非常显著。地源热泵供热空调系统是一种使用可再生能源的高效节能、环保型的系统[1]。冬季通过吸收大地的能量,包括土壤、井水、湖泊等天然能源,向建筑物供热;夏季向大地释放热量,给建筑物供冷。相应地,地源热泵系统分土壤源热泵系统、地下水热泵系统和地表水热泵系统3种形式。 土壤源热泵系统的核心是土壤耦合地热交换器。 地下水热泵系统分为开式、闭式两种:开式是将地下水直接供到热泵机组,再将井水回灌到地下;闭式是将地下水连接到板式换热器,需要二次换热。 地表水热泵系统与土壤源热泵系统相似,用潜在水下并联的塑料管组成的地下水热交换器替代土壤热交换器。 虽然采用地下水、地表水的热泵系统的换热性能好,能耗低,性能系数高于土壤源热泵,但由于地下水、地表水并非到处可得,且水质也不一定能满足要求,所以其使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国外(如美国、欧洲)主要研究和应用的地源热泵系统以及我国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的重点均是土壤源热泵系统。目前缺乏系统设计数据以及较具体的设计指导,本文进行了初步探讨,以供参考。 1 土壤源热泵系统设计的主要步骤 (1)建筑物冷热负荷及冬夏季地下换热量计算 建筑物冷热负荷计算与常规空调系统冷热负荷计算方法相同,可参考有关空调系统设计手册,在此不再赘述。 冬夏季地下换热量分别是指夏季向土壤排放的热量和冬季从土壤吸收的热量。可以由下述公式[2]计算: ???? ? ?+?='11111COP Q Q kW (1) ???? ? ?-?='22211COP Q Q kW (2) 其中'1Q ——夏季向土壤排放的热量,kW 1Q ——夏季设计总冷负荷,kW

土壤源热泵系统的设计计算方法

土壤源热泵系统的设计计算方法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土壤源热泵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重点论述了地下热交换器的设计过程。并举例加以说明。 0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业持续发展,对建筑节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供热系统和空调系统是建筑能耗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设法减小这两部分能耗意义非常显著。地源热泵供热空调系统是一种使用可再生能源的高效节能、环保型的系统[1]。冬季通过吸收大地的能量,包括土壤、井水、湖泊等天然能源,向建筑物供热;夏季向大地释放热量,给建筑物供冷。相应地,地源热泵系统分土壤源热泵系统、地下水热泵系统和地表水热泵系统3种形式。 土壤源热泵系统的核心是土壤耦合地热交换器。 地下水热泵系统分为开式、闭式两种:开式是将地下水直接供到热泵机组,再将井水回灌到地下;闭式是将地下水连接到板式换热器,需要二次换热。 地表水热泵系统与土壤源热泵系统相似,用潜在水下并联的塑料管组成的地下水热交换器替代土壤热交换器。 虽然采用地下水、地表水的热泵系统的换热性能好,能耗低,性能系数高于土壤源热泵,但由于地下水、地表水并非到处可得,且水质也不一定能满足要求,所以其使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国外(如美国、欧洲)主要研究和应用的地源热泵系统以及我国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的重点均是土壤源热泵系统。目前缺乏系统设计数据以及较具体的设计指导,本文进行了初步探讨,以供参考。 1 土壤源热泵系统设计的主要步骤 (1)建筑物冷热负荷及冬夏季地下换热量计算 建筑物冷热负荷计算与常规空调系统冷热负荷计算方法相同,可参考有关空调系统设计手册,在此不再赘述。 冬夏季地下换热量分别是指夏季向土壤排放的热量和冬季从土壤吸收的热量。可以 由下述公式[2]计算: ??????? ?+×=′11111COP Q Q kW (1) ??????? ??×=′22211COP Q Q kW (2) 其中——夏季向土壤排放的热量,kW ′1Q 1Q ——夏季设计总冷负荷,kW ′2Q ——冬季从土壤吸收的热量,kW 2Q ——冬季设计总热负荷,kW 1COP ——设计工况下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系数 2COP ——设计工况下水源热泵机组的供热系数 一般地,水源热泵机组的产品样本中都给出不同进出水温度下的制冷量、制热量以及制冷系数、供热系数,计算时应从样本中选用设计工况下的、。若样本中无所 1COP 2COP

土壤源热泵系统设计方法步骤(精)

土壤源热泵系统设计方法步骤 佚名 简介:随着我国建筑业持续发展,对建筑节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供热系统和空调系统是建筑能耗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设法减小这两部分能耗意义非常显著。地源热泵供热空调系统是一种使用可再生能源的高效节能、环保型的系统。冬季通过吸收大地的能量,包括土壤、井水、湖泊等天然能源,向建筑物供热;夏季向大地释放热量,给建筑物供冷。相应地,地源热泵系统分土壤源热泵系统、地下水热泵系统和地表水热泵系统3种形式。 关键字:土壤源热泵系统,地下热交换器 土壤源热泵系统的核心是土壤耦合地热交换器。 地下水热泵系统分为开式、闭式两种:开式是将地下水直接供到热泵机组,再将井水回灌到地下;闭式是将地下水连接到板式换热器,需要二次换热。 地表水热泵系统与土壤源热泵系统相似,用潜在水下并联的塑料管组成的地下水热交换器替代土壤热交换器。 虽然采用地下水、地表水的热泵系统的换热性能好,能耗低,性能系数高于土壤源热泵,但由于地下水、地表水并非到处可得,且水质也不一定能满足要求,所以其使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国外(如美国、欧洲)主要研究和应用的地源热泵系统以及我国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的重点均是土壤源热泵系统。目前缺乏系统设计数据以及较具体的设计指导,本文进行了初步探讨,以供参考。 1 土壤源热泵系统设计的主要步骤 (1)建筑物冷热负荷及冬夏季地下换热量计算 建筑物冷热负荷计算与常规空调系统冷热负荷计算方法相同,可参考有关空调系统设计手册,在此不再赘述。 冬夏季地下换热量分别是指夏季向土壤排放的热量和冬季从土壤吸收的热量。可以由下述公式[2]计算: kW (1) kW (2) 其中Q1'——夏季向土壤排放的热量,kW Q1——夏季设计总冷负荷,kW Q2'——冬季从土壤吸收的热量,kW Q2——冬季设计总热负荷,kW COP1——设计工况下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系数 COP2——设计工况下水源热泵机组的供热系数 一般地,水源热泵机组的产品样本中都给出不同进出水温度下的制冷量、制热量以及制冷系数、供热系数,计算时应从样本中选用设计工况下的COP1、COP2 。若样本中无所需的设计工况,可以采用插值法计算。 (2)地下热交换器设计 这部分是土壤源热泵系统设计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地下热交换器形式及管材选择,管径、管长及竖井数目、间距确定,管道阻力计算及水泵选型等。(在下文将具体叙述) (3)其它 2 地下热交换器设计 2.1 选择热交换器形式 2.1.1 水平(卧式)或垂直(立式) 在现场勘测结果的基础上,考虑现场可用地表面积、当地土壤类型以及钻孔费用,确定热交换器采用垂直竖井布置或水平布置方式。尽管水平布置通常是浅层埋管,可采用人工挖掘,初投资一般会便宜些,但它的换热性能比竖埋管小很多,并且往往受可利用土地面积的限制,所以在实际工程中,一般采用垂直埋管布置方式。 根据埋管方式不同,垂直埋管大致有3种形式:(1)U型管(2)套管型(3)单管型(详见[2])。套管型的内、外管中流体热交换时存在热损失。单管型的使用范围受水文地质条件的限制。U型管应用最多,管径一般在50mm以下,埋管越深,换热性能越好,资料表明[4]:最深的U型管埋深已达180m。U型管的典型环路有3种,其中使用最普遍的是每个竖井中布置单U型管。 2.1.2 串联或并联 地下热交换器中流体流动的回路形式有串联和并联两种,串联系统管径较大,管道费用较高,并且长度压降特性限制了系统能力。并联系统管径较小,管道费用较低,且常常布置成同程式,当每个并联环路之间流量平衡时,其换热量相同,其压降特性有利于提高系统能力。因此,实际工程一般都采用并联同程式。结合上文,即常采用单U型管并联同程的热交换器形式。 2.2 选择管材 一般来讲,一旦将换热器埋入地下后,基本不可能进行维修或更换,这就要求保证埋入地下管材的化学性质稳定并且耐腐蚀。常规空调系统中使用的金属管材在这方面存在严重不足,且需要埋入地下的管道的数量较多,应该优先考虑使用价格较低的管材。所以,土壤源热泵系统中一般采用塑料管材。目前最常用的是聚乙烯(PE)和聚丁烯(PB)管材,它们可以弯曲或热熔形成更牢固的形状,可以保证使用50年以上;而PVC管材由于不易弯曲,接头处耐压能力差,容易导致泄漏,因此,不推荐用于地下埋管系统。

地源热泵地埋管设计说明

地源热泵地埋部分设计 一、管材 一般来讲,一旦将地下埋管系统换热器埋入地下后,基本不可能进行维修或更换,因此地下的管材应首先要保证其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耐腐性。 1、聚乙烯(PE)和聚丁烯(PB)在国外地源热泵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PVC(聚氯乙烯)管的导热性差和可塑性不好,不易弯曲,接头处耐压能力差,容易导致泄漏,因此在地源热泵系统中不推荐用PVC 管。 3、为了强化地下埋管的换热,国外有的提出采用薄壁(0.5mm)的不锈钢钢管,但目前实际应用不多。 4、管件公称压力不得小于1.0Mpa,工作温度应在-20℃~50℃围。 5、地埋管壁厚宜按外径与壁厚之比为11倍选择。 6、地埋管应能按设计要求长度成捆供应,中间不得有机械接口及金属接头。 二、连接 1、热熔联接(承接联接和对接联接,对于小管径常采用) 2、电熔联结 三、流体介质及回填料 流体介质 南方地区:由于地温高,冬季地下埋管进水温度在0℃以上,因此多采用水作为工作流体;北方地区:冬季地温低,地下埋管进水温度一般均低于0℃,因此一般均需使用防冻液。(①盐类溶液——氯化钙和氯化钠水溶液;②乙二醇水溶液;③酒精水溶液等)。 埋管水温: 1、热泵机组夏季向末端系统供冷水,设计供回水温度为7—12℃,与普通冷水机组相同。地埋管中循环水进入U管的最高温度应<37℃,与冷却塔进水温度相同。 2、热泵机组冬季向末端系统供水温度与常规空调不同,在满足供热条件下,应尽量减低供热水温度,这样可改善热泵机组运行工况、减小压缩比、提高cop值,并降低能耗。地埋管中循环水冬季进水温度,以水不冻结并留安全余地为好,可取3—4℃。当然为了使地埋管换热器获得更多热量,可加大循环水与间温差传热,然而的温度是不变的,因此只有将循环水温降至0℃以下,为此循环水必须使用防冻液,如乙二醇溶液或食盐水。但这样会提高工程造价、增加对设备的腐蚀。在严寒地区不得不这样做,而在华北地区的工程中用水就可满足要求,不一定要加防冻液。 地温是恒定值,可通过测井实测。有关资料介绍某地地下约100米的地温是当地年平均气温加4℃左右。市年平均气温是12.2℃,实测市地下约100米的地温约为16℃,基本符合以上规律。

土壤源热泵方案及施工组织设计

jil^na*H

广州瑞姆节能设备有限公司简介 美国节能联盟(Allianee to save energy , 简称ATSE是全世界最专业的节能技术和产 品联合体,其总部设在美国纽约,主要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最新的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广州瑞姆节能设备有限公司是美国ATSE在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通过由美国ATSE提供最先进的热泵节能技术,结合天津大学热能研究所的深入研发,现拥有“热姆热泵” (REALM 自主品牌。在广州和天津分别设立了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主要负责热姆热泵系列产品的研发,制造和中国境内的产品销售,美国ATSE负责国际市场的产品销售。 ?热姆热泵(REALM 系列产品主要有:家用、商用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家用、商用冷暖热三联供机组热泵型冷暖中央空调 水源、地源热泵热水机组 ?我们的企业目标打造中国的节能品牌-- 热姆热泵成为国内先进的热泵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实验及生产基地建立国内一流的热泵营销、服务培训基地建立全国性的热姆热泵连锁专卖店及服务保障体系 ?我们的服务及保障产品整机保修一年,保修范围内的故障配件一年免费包换产品正常使用寿命10-15 年每年提供一次免费例行巡检服务 热姆热泵(REALM系列产品严格按照美国ATSE的质量控制体系及工艺要求进行生产,并通过了IS09001认证和美国EMC成员认证,中国CCC认证、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和节能认证,全国热泵热水器十大著名品牌,全国质量、信誉、服务AAA级会员单位。 目录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在采暖与空调系统工程中的应用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在采暖与空调系统工程中的应用 李宏军 (南通华新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南通226600) 摘要:结合工程实例,介绍地源热泵系统中地埋管换热系统的深化施工方案、设备采购及供应、安装、培训、调试,竣工验收,品质保修期内的修、配、换服务。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正循环回转钻井;地藕埋管;灌浆回填;调试;节能 中图分类号:TU83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7237(2009)04-0051-05 0 引言 地源热泵系统(ground-source heat pump system) 是以岩土、地下水或地表水为低温热源,由水源热泵机组、地热能交换系统、建筑物内系统组成的供热空调系统。根据地热能交换系统形式的不同,地源热泵系统分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和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 地埋管换热系统(ground heat exchanger system) 是指传热介质通过垂直或水平地埋管换热器与岩 土体(rock-soil body)进行热交换的地热能交换系统,故又称为土壤热交换系统,见图1。 1.工程概况: 江苏省海安县行政中心地处华东地区,海安中心城区,总建筑面积73 000 m2,该工程建筑高度 75 m,分为三区,其中一区为档案馆,空调面积5 141.5m2;二区为会议餐饮楼,空调面积5 139.9 m2;三区为主楼,空调面积48 590.4 m2。本工程采用地埋管换热系统,选用地源热泵机组,利用交换液与土壤热交换,实现了热泵机夏季冷冻水供回水温度为7/12℃;冬季提供空调水供回水温度50/45℃。夏

季地源出水温度为25~30℃,最高不超过35℃;冬季出水温度10~ 15℃,最低不低于7.5℃。设计生活热水,生活热水机组出水温度为50℃。 2.施工部署 本工程地埋管地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通过对岩土层的结构岩土体热物性、岩土体温度、地下水静水位、水温、水质及分布、地下水径流方向、速度、冻土层厚度等主要技术指标进行分析和地埋管换热系统的安全复核模拟,确定出本工程地源系统夏季的最高出水温度为35℃和冬季最低出水温度为7.5℃。 根据工程勘察结果,评估地埋管热系统实施的可行性及经济性,确定施工方案如下: 采用室外地源换热器共为900孔,设置15个分区,每个分区负责60个地源孔;每个孔井深90 m,井位呈矩形排列,相邻两井间距4 m,总钻井深度约为 81 000 m;水平PE管长度约20 000 m,埋地深度2 m。每个分区设置分、集水器,地源孔与分区分、集水器采用PE阀门连接。整个地源系统埋地部分没有任何金属构、配件。 每个分区通过地源干管与总分、集水器连接,在总分、集水器检修井内设置每个分区的流量平衡阀。根据工程施工进度要求,本工程室外地藕埋管施工与地上室内主机系统、空调末端系统施工同时进行。整个地藕系统设计为分区同程系统,全部采用热融连接。 3.地藕埋管施工 3.1地埋施工原则 (1)由外而内的原则; (2)由垂直到水平的原则; (3)由支管到主管的原则。 3.2施工流程(见图2)

太阳能—土壤源热泵系统联合运行模式

文章编号: 1005—0329(2004)02—0041—05 制冷空调 太阳能—土壤源热泵系统联合运行模式的研究 杨卫波,董 华,周恩泽,胡 军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033) 摘 要: 针对青岛地区的气象条件,对太阳能—土壤源热泵系统联合运行的各种模式进行了模拟计算,并与土壤源热泵作了比较。结果表明,与土壤源热泵相比,联合运行各模式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其节能率在12%以上,可作为实际工程设计、运行的优选方案。 关键词: 太阳能—土壤源热泵系统;联合运行模式;土壤源热泵 中图分类号: T U83211 文献标识码: A R esearch on Approach of Combined Operation in Solar—E arth Source H eat Pump System Y ANG Wei2bo,DONG Hua,ZHOU En2ze,H U Jun (Qingdao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and Engineering,Qingdao266033,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climate condition of Qingdao,simulation com putation of various combined operation m odes of S olar—Earth S outh Heat Pum p System were carried out.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com pare to G SHP combined operation m odes,have a notable energy conservation effect the energy2saving rate is m ore than12%,and can be used as an optimized scheme in the practic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operation. K ey w ords: S olar—Earth S ource Heat Pum p System;combined operation approach;G SHP 1 前言 太阳能—土壤源热泵系统(SESHPS)根据热源组合的不同而有多种不同的运行模式,最基本的模式有白天(晴天)采用太阳能热泵、阴雨天或夜晚采用土壤源热泵的交替运行模式和同时采用两热源的联合运行模式。目前,国内外对SESHPS 运行模式的研究并不多见,文献[1]对天津地区SESHPS交替运行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太阳能热泵平均供热率为334W,平均供热系数为2.73,土壤源热泵的相应参数为2298W和2.83,SESHPS 的相应参数为2316W和2.78;文献[2]对寒冷地区SESHPS各运行模式运行时间的分配比例进行了理论研究,得出哈尔滨地区SESHPS中太阳能热泵、土壤源热泵及联合运行模式各自运行的时间比例分别为:48.26%、10.07%及41.67%;但对作为其主要运行模式之一的联合运行模式进行研究的几乎没有看到。本文旨在对SESHPS联合运行的各种模式进行数值模拟计算,以为其实际设计、运行及调试提供理论基础。 2 SESHPS的组成及其联合运行模式 211 系统组成 太阳能—土壤源热泵系统如图1所示。该系统可根据日照条件和热负荷变化情况采用多种不同运行模式,如太阳能热泵供暖、土壤源热泵供暖、太阳能—土壤源热泵联合(串联或并联)供暖 收稿日期:2003—06—20 基金项目: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地热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011150105)14 2004年第32卷第2期 流 体 机 械

地源热泵如何选择地埋管管径

地源热泵如何选择地埋管管径 1) U形管型是在钻孔的管井内安装U形管,一般管井直径为100~159mm,井深10~200m。U形管径一般在φ50mm以下(主要是流量不宜过大所限),由于施工简单;换热性能较好,承压高,管路接头少,不易泄漏等原因,目前应用最多。如美国加州斯托克斯大学供应了48万m2空调建筑的地源热泵系统,有390个深度超过120m 的地下埋管,据介绍,采用这种地源热泵系统较常规空调每年可节约各种费用45.5万美元,其中能量费用33万美元,节电25%,节约燃料费70%。 国外有的工程把U形管捆扎在桩基的钢筋网架上,然后浇灌混凝土,不占用地面。如瑞士某工厂地源热泵系统从600个桩基中吸收热量或冷量,用于2万平方米建筑物的供暖和制冷。 2) 套管武换热器的外管直径一般为100~200mm,内管为φ15~φ25mm。由于增大了管外壁与岩土的换热面积,因此其单位井深的换热量高,根据试验结果,其换热效率较U形管提高16.7%。其缺点是套管直径及钻孔直径较大,下管比较固难,初投资比U形管高。在套管端部与内管进。出水连接处不好处理,易泄漏,因此适用于深度≤30m的竖埋直管,对中埋采用此种形式宜慎重。为防止漏水,套管端部封头部分宜由工厂加工制作,现场安装,以保证严密性。3) 单管型在国外常称为“热井”,它主要用于地下水做热源的热泵系统,一般来讲该种型式投资较少。其安装方法是地下水位以上用钢套管作为护套,直径和孔径一致,典型孔径为150mm。地下水位以

下为自然孔洞,不加任何设施。孔洞中有一根出水管为热泵机组供水,回水自然排放或回到管井内。这种方式受地下水资源、国家有关政策及法规限制大。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和锅炉的使用对比分析讲解学习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和燃气锅炉(燃气热水机组) 在天津及北方地区的冬季使用对比分析 北方地区大型建筑设计在冬季供热方式上的选型取决于:1、初投资2、建筑的绿色LEED认证机构认可;3、可靠性;4、稳定性;5、运行费用;6维护容易。 尽管有很多方式可用来提供冬季供热,但是北方地区超大建筑一般选择水源热泵空调和燃气锅炉这两种供热模式。 下面就这两种供热形式在这几个方面做出分析。 一、选型 1、水源热泵空调 1.1概述 水源热泵空调基于节能的理念被设计和使用,其实是夏季能供冷、冬季能供热的特殊制冷机,主要适用于有自然江河湖泊的温热带地区,取水口在江河湖泊的深处,受环境温度影响小,制冷制冷效果好,实现节能减排。地埋管热泵是 水源热泵的拓展使用,分为地埋管地源热泵,土壤源热泵、大地耦合式热泵 ①竖直埋管式地源热泵,见图3; ②水平埋管式地源热泵; ③竖直埋管+水平埋管式地源热泵。 图1地下水地源热泵图2湖水源热泵图3地埋管地源热泵 1.2工作原理

地下水源热泵因地下水位不稳定、沉降问题以及回灌井问题,越来越被限制使用。而地埋管热泵越来越得到推广和使用,其工作原理为: 地埋管热泵是地下水热泵在中国地区使用的一个创新,在许多间距为5?8m深度约为100m?300m左右的井孔中埋入为32mm B勺PE管(竖直埋管式);PE管与机房中的设备相连接,循环水经PE管系统与地层岩土的热交换实行夏供冷、冬供热。理想状态下,夏季供冷时,地源水做为热泵机组的冷却水进出冷凝器,把冷凝热带回地下的PE管换热器中的循环水,使之与PE管周围的土壤进行热交换,实现冷却塔的散热功能。因为不受室外温湿度影响,夏季制冷效果良好。冬季供热时,地源水则做为热泵机组的热源水进出蒸发器,由于放出热量而降低了温度的地源水又回到地下PE管换热器中,并使之与PE管周围的土壤进行热交换,因受地面环境温度影响少,热泵机组的冷凝器会产出45C?60C的热水进 行供热。 1.3容易出现问题 因地埋管热泵的环保性和节能性,在很多项目上得到推广和使用。然而,由于地埋管系统采用地耦井铺设循环水管路,存在以下工程隐患: 1)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与新国标《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的规定相 差甚远,基本只是简单地打压检漏。在使用过程中地耦井内的PE管一旦破裂, 地层泥沙渗进来,影响系统使用。维修地耦井中的PE管,成本非常高昂。 2)设计方和建设方对于地耦井铺设区域地质结构和热平衡问题缺乏专业的技术支持,简单划片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因地质问题地耦井经常无法按设计间距施工,地耦井内PE管散热效果会受到影响。 3)缺乏有效的施工管理措施也决定了地埋管施工是否能够达到设计标准。 4)在地埋管系统使用过程中,PE管内循环水厌氧菌和厌光菌的存在会产生管内生物污垢膜,影响换热效果(肉眼观察,白色的PE管逐渐变黑)。热泵使用效果逐年衰减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5)地埋管热泵系统要求夏季向土壤中散热与冬季从土壤中吸热达到平衡, 才能不影响土壤的热平衡。这就要求在热泵使用过程中,控制冬季和夏季的使用时间基本持平。 6)地埋管热泵系统对于用户侧循环水流量要求非常严格,任何微量增大或 减少都需经过生产厂家和设计单位详细计算才能实行,在天津地区出现过很多因

地源热泵空调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方案陕西二建继续教育

地源热泵空调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方案班级:2019年度二级建造师增项专业继续教育学习班(不限专业-增项)考试时长:15分钟,总分:10分,合格分数:6分 考试说明:考试时间(15分钟),未超过2分钟请不要交卷 单选题:(共4题,每题1分) 1、竖直地埋管系统按埋深深度不同分为浅埋、中埋和() A .深埋 B .不埋 C .空埋 D .超浅埋 2、地源热泵常见的分类有地埋管地源热泵、地下水地源热泵和() A .空气地源热泵 B .地上水地源热泵 C .地表水地源热泵 D .土壤地源热泵 3、环路集管与机房分集水器连接完成后,回填前应进行第三次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下,稳压至少2小时,且无()现象。 A .停工 B .泄漏 C .堵塞 D .爆管 4、地埋系统整个施工过程历经()次水压试验,这些水压试验宜采用手动泵缓慢升压,不得以气压试验代替水压试验 A .1 B .2

C .3 D .4 多选题:(共3题,每题1分) 5.地源热泵的基本组成为() A .室外地能换热系统 B .地源热泵机组 C .室内末端系统 D .制冷机 6.水平埋管系统安装形式有() A .单管 B .双管 C .二层双管、二层四管、二层六管 D .水平螺旋管 7.桩基地埋管系统的分类有() A .单U型 B .W型 C .并联双U型 D .螺旋型 判断题:(共3题,每题1分) 8.地源热泵的基本原理:利用浅层地热,包括土壤、地下水、地表水等天然热能源作为冬季热源和夏季热源,然后再由热泵机组向建筑物供冷供热的系统。 对 错 9.地下水流丰富的地区,为保持地下水的流动性,增强对流换热效果,不宜采用水泥基料灌浆。

土壤源热泵施工工法9027

土壤源热泵施工工法 一、前言 地源热泵系统是随着全球性的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出现而逐渐兴起的一门热泵技术。它是一种通过输入少量的高位能(如电),实现从浅层地能(土壤热能、地下水中的低位热能或地表水中的低位热能)向高位热能转移的热泵空调系统,被称为是21世纪的一项以节能和环保为特征的最具有发展前途的空调技术。 目前随着铁路建设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大型旅客站房采用大跨度网架屋面及玻璃幕墙结构,这种结构散热面大,对空调系统要求高。采用传统分体式空调系统及集中中央空调系统虽然初期投资少,但运营成本高,综合考虑全生命周期成本,地源地泵空调系统具有更大的优势。有研究数据表明,地源热泵系统相对家用分体空调器所增加的投资,在运营中用节约的电费偿还,偿还期只需4~5年。铁路大型旅客站房采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具有一定的技术经济合理性。 二、地源热泵系统特点 1.资源可以再生利用。 2.运行费用低。 3.机房占地面积小,并可设在地下,节省建筑空间。 4.绿色环保,系统利用地球表面的浅层地热资源,没有燃烧,没有排烟及废弃物,清洁环保无任何污染。 5.自动化程度高。 6.一机多用,既可供暖,又可制冷,最大限度的利用了能源。 三、适用范围 可用于工厂、车站、商场、宾馆、酒店、商务办公、娱乐场所、住宅小区、别墅、蔬菜养花大棚等各类建筑。小到一、二百平米大到几十万平米,从单供暖、冷暖双供到冷暖及生活热水三供,都可以完美运行。 四、工艺原理 土壤源热泵是利用地下土壤、地下水温度相对稳定的特性,冬季通过消耗少

量的高位能量(电能)把土壤储存的低品位热能转移到需要供暖的室内;夏季却将室内的热量转移释放到土壤中,从而达到冬季供暖、夏季制冷的目的。地源热泵的工作原理参见图。 五、施工工艺 (一)工艺流程 1.竖直管施工工艺: 2.水平管施工工艺: (二)施工方法 1、测量、放线及钻机就位

地埋管系统介绍

地埋管系统介绍 2014.9.13

1.地源热泵的概念 地源热泵的名称最早出现在1912 年瑞士的一份专利文献中,但真正意义的商业应用也就十几年的历史,但发展相当迅速。如美国,截止1985 年全国共有14,000 套地源热泵,而1997 年就安装了45,000套,到目前为止已安装了400,000 套,而且每年以10 %的速度稳步增长。1998 年美国商业建筑中地源热泵系统已占空调总保有量的19 %,其中新建筑中占30 %。中、北欧如瑞典、瑞士、奥地利、德国等国家主要利用浅层地热资源,采用地下埋管(埋深< 400 米 深)的地源热泵,用于室内地板辐射采暖或提供生活热水。据1999 年的统计,家用供热装置中,地源热泵所占比例较高,瑞士为96 %,奥地利为38 %,丹麦为27 %。同时,中、北欧海水源热泵的研究和应用也比较多。 在我国,地源热泵的应用起步较晚,但发展潜力十分巨大。一方面,随着城市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和能源结构的调整,北方地区新建小区一般不能使用燃煤锅炉房供热,以何种方式解决这些新建小区的供热问题成为目前住宅建设中的大问题。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住宅空调安装率迅速增长。上海居民住宅空调拥有率已超过60 %,北京也达到34 %,城镇居民住宅平均拥有率已达20 %,并且目前家庭拥有率仍在飞速增长。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采用地源热泵方式可能成为满足这种要求的最佳方式。 地源热泵的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在国家科技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质监局等五部委的大力支持推荐下,地源热泵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地源热泵中央空调已经在一些国家机关、部分企业和建筑物上开始广泛推广使用,显示出了广阔巨大的应用前景。目前,中国的地源热泵市场日趋活跃,逐渐成为了21 世纪最有效、最具影响、最有竞争力的空调技术。较少的初期投资我国的城市建设步伐正在加快,每年

地源热泵地埋管计算方法

?地源热泵地埋管计算方法 地埋部分设计 (一)管材选择及流体介质 一、管材 一般来讲,一旦将地下埋管系统换热器埋入地下后,基本不可能进行维修或更换,因此地下的管材应首先要保证其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耐腐性。 1、聚乙烯(PE)和聚丁烯(PB)在国外地源热泵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PVC(聚氯乙烯)管的导热性差和可塑性不好,不易弯曲,接头处耐压能力差,容易导致泄漏,因此在地源热泵系统中不推荐用PVC 管。 3、为了强化地下埋管的换热,国外有的提出采用薄壁(0.5mm)的不锈钢钢管,但目前实际应用不多。 4、管件公称压力不得小于1.0Mpa,工作温度应在-20℃~50℃围。 5、地埋管壁厚宜按外径与壁厚之比为11倍选择。 6、地埋管应能按设计要求长度成捆供应,中间不得有机械接口及金属接头。 二、连接 1、热熔联接(承接联接和对接联接,对于小管径常采用)

2、电熔联结 三、流体介质及回填料 流体介质 南方地区:由于地温高,冬季地下埋管进水温度在0℃以上,因此多采用水作为工作流体; 北方地区:冬季地温低,地下埋管进水温度一般均低于0℃,因此一般均需使用防冻液。 (①盐类溶液--氯化钙和氯化钠水溶液;②乙二醇水溶液;③酒精水溶液等)。 埋管水温: 1、热泵机组夏季向末端系统供冷水,设计供回水温度为7-12℃,与普通冷水机组相同。地埋管中循环水进入U管的最高温度应<37℃,与冷却塔进水温度相同。 2、热泵机组冬季向末端系统供水温度与常规空调不同,在满足供热条件下,应尽量减低供热水温度,这样可改善热泵机组运行工况、减小压缩比、提高cop值,并降低能耗。地埋管中循环水冬季进水温度,以水不冻结并留安全余地为好,可取3-4℃。当然为了使地埋管换热器获得更多热量,可加大循环水与间温差传热,然而的温度是不变的,因此只有将循环水温降至0℃以下,为此循环水必须使用防冻液,如乙二醇溶液或食盐水。但这样会提高工程造价、增加对设备的腐蚀。在严寒地区不得不这样做,而在华北地区的工程中用水就可满足要求,不一定要加防冻液。 地温是恒定值,可通过测井实测。有关资料介绍某地地下约100米的地温是当地年平均气温加4℃左右。天津市年平均气温是12.2℃,实测天津市地下约100米的地温约为16℃,基本符合以上规律。

地源热泵工程实例

地源热泵工程实例 土壤源热泵系统的设计法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土壤源热泵系统的设计法和步骤,重点论述了地下热交换器的设计过程。并举例加以说明。 关键词:土壤源热泵热交换器设计 The Design Ways of Ground-coupled Heat Pump System By Hu Jianping☆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design ways and steps of ground-coupled heat pump system have been introduced. The design of the underground heat exchanger has been discussed in details, and an example has been taken to illustrate the process of the design. Keywords: Ground-coupled heat pump Heat exchanger Design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China 0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业持续发展,对建筑节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供热系统和空调系统是建筑能耗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设法减小这两部分能耗意义非常显著。地源热泵供热空调系统是一种使用可再生能源的高效节能、环保型的系统[1]。冬季通过吸收大地的能量,包括土壤、井水、湖泊等天然能源,向建筑物供热;

夏季向大地释放热量,给建筑物供冷。相应地,地源热泵系统分土壤源热泵系统、地下水热泵系统和地表水热泵系统3种形式。 土壤源热泵系统的核心是土壤耦合地热交换器。 地下水热泵系统分为开式、闭式两种:开式是将地下水直接供到热泵机组,再将井水回灌到地下;闭式是将地下水连接到板式换热器,需要二次换热。 地表水热泵系统与土壤源热泵系统相似,用潜在水下并联的塑料管组成的地下水热交换器替代土壤热交换器。 虽然采用地下水、地表水的热泵系统的换热性能好,能耗低,性能系数高于土壤源热泵,但由于地下水、地表水并非到处可得,且水质也不一定能满足要求,所以其使用围受到一定限制。国外(如美国、欧洲)主要研究和应用的地源热泵系统以及我国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的重点均是土壤源热泵系统。目前缺乏系统设计数据以及较具体的设计指导,本文进行了初步探讨,以供参考。 1 土壤源热泵系统设计的主要步骤 (1)建筑物冷热负荷及冬夏季地下换热量计算 建筑物冷热负荷计算与常规空调系统冷热负荷计算法相同,可参考有关空调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热平衡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热平衡 地埋管地源热泵(ground-coupled heat pump)系统的研究和项目实施是我国地源热泵(ground source heat pump)系统三种形式中开始最晚的一种, 其造价和运行费用相对也较地下水地源热泵(ground water heat pump)和地表水地源热泵(surface water heat pump)系统要稍高。 但这些并不妨碍地埋管地源热泵的迅速发展, 原因在于地埋管地源热泵采用地埋管换热器(ground heat exchanger)内循环水换取土壤中贮存的温差能, 没有对自然水源的开采和污染的担心, 因此适用性更广, 安全稳定性更高, 尤其在夏热冬冷地区不失为一种新的空调冷热源。

与欧美地埋管地源热泵主要采用水平埋管式地埋管换热器、通过小型热泵机组承担别墅等小型住宅空调的方式不同, 我国的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主要服务对象是规模较大的多层住宅和办公建筑, 地埋管换热器一般采用在一定区域内密集布置的竖直单U 甚至双U 形地埋管换热器群, 近年来还出现了利用建筑物地基内的工程桩或灌注桩密集布置地埋管换热器群的新方式。这些密集型竖直埋管的方式虽然能较好地适应中国地少人多的国情, 但是也带来了技术上的隐患, 那就是地埋管换热器布置范围内的土壤热失衡问题, 它已经引起了各方面对此技术长期运行效果越来越多的担心。 1、土壤热平衡问题的由来 地埋管换热器夏季累计向土壤的放热量与冬季从土壤的取热量一般并不一致, 这样长期取放热量不平衡的堆积会超过土壤自身对热量的扩散能力, 造成其温度不断偏离初始温度, 并导致冷却水温度随之变化和系统运行效率逐年下降, 这即通常所说的地埋管地源热泵热失衡问题。 在我国东北以供暖为主的地区, 理论上也可能出现地埋管地源热泵连年运行后土壤温度下降, 但以供暖为主的系统采用辅助热源的比例较高, 实际出现土壤失衡的可能性较小。 在夏热冬冷地区, 建筑物夏季供冷的时间要比冬季供暖的时间长约2 个月, 供冷负荷的绝对值也要比热负荷的绝对值高出近1 倍, 在以供冷为主的地区这种差异更大。这样, 系统运行一年后积累的热量会引起土壤温度逐年上升, 严重时会造成夏季高峰负荷期地埋管换热器内循环冷却水温度达40 ℃以上, 引起热泵机组制冷效率严重降低。 地埋管换热器的实际传热过程是一个复杂的非稳态传热过程, 它以土壤导热为主, 但同时还包括了土壤多孔介质中的空气、地下水体的自然对流以及地下水的迁移传热, 因此土壤的热物性、含水量、土壤初始温度、埋管材料、管径和流体物性、流速等都对单个地埋管换热器的传热过程产生影响。只要设计能保持每年空调系统从地下取放热差值不超过土壤固有的散热能力, 就可以保持全年的热平衡。 2、国内土壤热失衡的几种常见情况分析 国内的地埋管地源热泵运行时间都不很长, 其持久运行情况还有待观察。从目前运行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来看, 运行中的土壤热失衡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地埋管换热器数量布置过少 出现最多的情况是为了节省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初投资, 地埋管换热器数量布置过少, 从而引起空调季持久运行特性变差。市场中恶性竞争引起的价格战助长了这种行为的蔓延, 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2)地埋管换热器间距小

地源热泵地埋管施工计算方法

地源热泵地埋管施工计算方法 (一)管材选择及流体介质 一、管材 一般来讲,一旦将地下埋管系统换热器埋入地下后,基本不可能进行维修或更换,因此地下的管材应首先要保证其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耐腐性。 1、聚乙烯(PE)和聚丁烯(PB)在国外地源热泵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PVC(聚氯乙烯)管的导热性差和可塑性不好,不易弯曲,接头处耐压能力差,容易导致泄漏,因此在地源热泵系统中不推荐用PVC管。 3、为了强化地下埋管的换热,国外有的提出采用薄壁(0.5mm)的不锈钢钢管,但目前实际应用不多。 4、管件公称压力不得小于1.0Mpa,工作温度应在-20℃~50℃范围内。 5、地埋管壁厚宜按外径与壁厚之比为11倍选择。 6、地埋管应能按设计要求长度成捆供应,中间不得有机械接口及金属接头。 二、连接 1、热熔联接(承接联接和对接联接,对于小管径常采用) 2、电熔联结 三、流体介质及回填料 流体介质 南方地区:由于地温高,冬季地下埋管进水温度在0℃以上,因此多采用水作为工作流体; 北方地区:冬季地温低,地下埋管进水温度一般均低于0℃,因此一般均需使用防冻液。 (①盐类溶液——氯化钙和氯化钠水溶液;②乙二醇水溶液;③酒精水溶液等)。 埋管水温: 1、热泵机组夏季向末端系统供冷水,设计供回水温度为7—12℃,与普通冷水机组相同。地埋管中循环水进入U管的最高温度应<37℃,与冷却塔进水温度相同。 2、热泵机组冬季向末端系统供水温度与常规空调不同,在满足供热条件下,应尽量减低供热水温度,这样可改善热泵机组运行工况、减小压缩比、提高cop值,并降低能耗。地埋管中循环水冬季进水温度,以水不冻结并留安全余地为好,可取3—4℃。当然为了使地埋管换热器获得更多热量,可加大循环水与大地间温差传热,然而大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