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糖尿病临床诊疗指南

糖尿病临床诊疗指南

糖尿病临床诊疗指南

【概述】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致胰岛素分泌障碍和(或)周围靶组织对胰岛素产生抵抗而造成持续性高血糖症,以及由于长期代谢紊乱引起全身组织器官损害的代谢综合征。急性代谢紊乱可致危象而危及生命,而眼、肾、心血管及神经病变等慢性并发症更是糖尿病致残或致死的主要原因,应及早进行防治。

【临床表现】

1.1型糖尿病通常起病急,有明显的多饮、多尿、多食、消瘦及乏力(三多一少)症状。可伴有视力模糊、皮肤感觉异常和麻木,女性患者可伴有外阴瘙痒。

2.2型糖尿病一部分亦可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在体重减轻前常有肥胖史。发病早期或糖尿病前期,可出现午餐或晚餐前低血糖症状。但不少患者可长期无明显症状,仅于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始发现血糖升高,或因为并发症就诊才诊断为糖尿病。

【诊断要点】

(一)糖尿病的诊断标准(ADA1997或WHO1999)

1.糖尿病的典型三多一少症状加上随时血糖*≥11.1mmoi/L(200mg/dl),或

2.空腹Δ血糖≥7.0mmol/L(140mg/dl),或

3.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血糖值≥11.1mmol/L。

以上各条诊断标准均应另日重复核实。

注:*,随时血糖指一日之中任何时间采血,不考虑与前餐的时间关系;Δ,空腹指禁食8小时以上;OGTT2Hppg7.8~11.1mmol/L为糖耐量减低,小于7.8mmol/L为正常。

(二)分型、病情及并发症的评估

1.根据临床表现或实验室检查证据判定糖尿病的类型(1型、2型、特殊类型及妊娠糖尿病)

2.确定并发症的有无及其程度。

3.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确定。为此应进行一下检查:

(1)糖化血红蛋白测定(A1c):有条件每位新诊断的患者均为应常规测定,以后一年至少2次,或每季度一次。

(2)胰岛素及(或)C肽释放试验。

(3)微量白蛋白尿,血生化,包括肝肾功能、血脂、血尿酸等,血压,BMI,心电图、眼底,神经传导速度等。

(4)疑为1型或成人自身免疫性糖尿病者,需测定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ICA、GAD-Ab、IA2-Ab、IAA。

在缺乏上述检查条件的单位,医师在判断糖尿病的类型及病情评估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临床经验。因此对一些病

例的判断会遇到困难,判断的准确性受到影响。

【治疗方案及原则】

(一)糖尿病知识教育和饮食管理

1.患者对糖尿病有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2.饮食的治疗原则控制总热量和体重,减少食物中脂肪尤其是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增加食物中纤维含量,使食物中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所占比列合理。肥胖者的总热量限制更严,消瘦者可偏宽,且蛋白质摄入量可适当增加。减少钠摄入,饮酒宜少量。

(二)无严重或活动性并发症者

鼓励适当增加体力活动。

(三)戒烟

(四)降糖治疗

1.原则一般要求空腹及餐后血糖控制达标,按ADA (2002)或IDF西太区目标,FPG<6.1mmol/L,PPG<7.8mmol/L,AIC<7%或<6.5%。妊娠糖尿病FPG≤5.8mmol/L,1hPPG≤8.6mmol/L,2hPPG≤7.2mmol/L。特殊情况如老、幼、已有较重晚期并发症或反复发作低血糖者,血糖控制标准可适当放宽(FPG<7.8mmol/L,PPG<12mmol/L)。

2.经糖尿病饮食营养疗法(MNT)及运动疗法1个月血

糖控制不达标者,应在继续上述处理基础上加用降糖药物治疗。

(1)口服降糖药:

1)磺酰脲类:用于有一定胰岛素分泌功能、肝、肾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人。常用剂量为甲磺丁脲0.5~1.0g/d,格列苯脲(优降糖)2.5~15mg/d,格列齐特(达美康)40~320mg/d,格列吡嗪(美吡达)5~30mg/d,糖适平(格列喹酮)30~160mg/d,以上各种药物日剂量分为2~3次,口服。瑞易宁5~10mg,格列美脲1~6mg/d,1次/日,糖适平仅95%从胆道排泄,有轻中度肾功能减退者仍可应用,但应监测肾功变化。、

2)二甲双胍(格华止,立克糖,美迪康):肥胖的2型糖尿病人为首选。肝、肾功能不良、心肺疾病、休克等缺氧状态为禁忌,高龄患者慎用。剂量为0.25~2.25g/d。

3)a-葡萄糖甘酶抑制剂:本品尤适于餐后血糖高的2型糖尿病,阿卡波糖(拜糖平)50~150mg/d,伏格列波糖(倍欣)0.2~0.6mg/d,老年人应用安全,但有明显消化道症状者慎用。

4)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文迪雅)4~8mg/d,匹格列酮(艾汀)15~45mg/d,本品除降糖外,尚有降压、调脂及减轻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

5)格列奈类:瑞格列奈(诺和龙,孚来迪)0.5~6mg/d,

那格列奈(唐力)0.5~6mg/d,本类为改善胰岛素Ⅰ相分泌的餐时血糖调节剂。

上述各类可单用或联合应用(两种或三种),并可与胰岛素合用,联合用药时各制剂均应减少剂量。对每一位患者药物的恰当选择,取决于病情(血糖高低,系空腹或餐后高血糖,胰岛功能,肝、肾功能,并发症,肥胖与消瘦)、药物特点、病人对药物的反应、年龄、价格、货源等因素。

(2)胰岛素:常用胰岛素制剂的使用见表3.

1)适应症: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胰岛功能差,饮食控制及口服降糖药不能代谢控制达标者;2型糖尿病患者遇严重应激时(如较大手术、较严重感染、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妊娠糖尿病或2型糖尿病伴妊娠和分娩时;2型糖尿病有严重心、眼、肾、神经等并发症;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高渗综合征;以及禁忌使用口服降糖药时,可改用胰岛素。

2)剂量:剂量根据病情先给予10~30U/d,以后根据血糖控制情况逐步调整。

3)用法:一般餐前30min皮下注射。①轻型患者可将每日剂量早上一次注射(通常长效和短效胰岛素各占1/3和2/3,或用预混胰岛素);②病情较重或胰岛素用量大于30U/d者,应每日早晚各1次或每餐前各1次;严重者每日3~4次或使用胰岛素泵。

4)制剂品种:动物及人胰岛素(诺和诺德及礼来人胰岛素的3种短、中、长效制剂或笔芯)均可,但人胰岛素的应用日益普及,妊娠糖尿病推荐使用人胰岛素。

5)最常见和严重的副作用为低血糖,治疗时务必进行血糖监测。

(五)降压治疗

约20%~60%的糖尿病患者伴高血压,对糖尿病高血压者应强化降压治疗,对保护心、脑、肾靶器官、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至关重要。降压目标:<130/80mmHg 伴糖尿病肾病者,收缩压降至125/75mmHg以下。首选ACE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RBS)单用,或与β受体阻断剂或利尿剂或钙通道拮抗剂合用。

(六)调脂

合并单纯TG增高或HDL-C低者应用贝特类,如菲洛贝

特(力平之,微粒化力平之),200mg/d。TG及胆固醇均增高者应用他汀类治疗,使用目标达TG<1.5或1.7mmol/L,总胆固醇<4.5mmol/L,HDL-C>1.1mmol/L,LDL-C<3.0mmol/L。

(七)抗血小板治疗

可用肠溶阿司匹林50~150mg/d,以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路径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ICD-10: E11.301+)行玻璃体切除术(ICD-9-CM-3:14.740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眼科临床指南》(美国眼科学会编,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症状:视力下降、视物变形、视物遮挡感等。 2.体征: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新生血管,玻璃体积血、混浊机化,视网膜前出血、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等。 3.辅助检查:眼部B超提示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行玻璃体切除术指征: (1)玻璃体积血不吸收,超1-3月; (2)视网膜前增殖膜形成; (3)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2.手术方式: (1)根据术中眼底情况,可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视网膜前膜切除术、视网膜复位术、复杂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玻璃体腔硅油注入术/注气术、玻璃体腔注药术等。 (2)如合并白内障,可联合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或人工晶状体悬吊术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E11.301+):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需行全麻手术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3天。 1.入院常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心电图,X线胸片; (4)眼部A、B超; (5)监测血糖、血压。 2.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可选择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查、角膜内皮细胞

糖尿病临床诊疗指南

糖尿病临床诊疗指南 【概述】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致胰岛素分泌障碍和(或)周围靶组织对胰岛素产生抵抗而造成持续性高血糖症,以及由于长期代谢紊乱引起全身组织器官损害的代谢综合征。急性代谢紊乱可致危象而危及生命,而眼、肾、心血管及神经病变等慢性并发症更是糖尿病致残或致死的主要原因,应及早进行防治。 【临床表现】 1.1型糖尿病通常起病急,有明显的多饮、多尿、多食、消瘦及乏力(三多一少)症状。可伴有视力模糊、皮肤感觉异常和麻木,女性患者可伴有外阴瘙痒。 2.2型糖尿病一部分亦可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在体重减轻前常有肥胖史。发病早期或糖尿病前期,可出现午餐或晚餐前低血糖症状。但不少患者可长期无明显症状,仅于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始发现血糖升高,或因为并发症就诊才诊断为糖尿病。 【诊断要点】 (一)糖尿病的诊断标准(ADA1997或WHO1999) 1.糖尿病的典型三多一少症状加上随时血糖*≥11.1mmoi/L(200mg/dl),或

2.空腹Δ血糖≥7.0mmol/L(140mg/dl),或 3.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血糖值≥11.1mmol/L。 以上各条诊断标准均应另日重复核实。 注:*,随时血糖指一日之中任何时间采血,不考虑与前餐的时间关系;Δ,空腹指禁食8小时以上;OGTT2Hppg7.8~11.1mmol/L为糖耐量减低,小于7.8mmol/L为正常。 (二)分型、病情及并发症的评估 1.根据临床表现或实验室检查证据判定糖尿病的类型(1型、2型、特殊类型及妊娠糖尿病) 2.确定并发症的有无及其程度。 3.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确定。为此应进行一下检查: (1)糖化血红蛋白测定(A1c):有条件每位新诊断的患者均为应常规测定,以后一年至少2次,或每季度一次。 (2)胰岛素及(或)C肽释放试验。 (3)微量白蛋白尿,血生化,包括肝肾功能、血脂、血尿酸等,血压,BMI,心电图、眼底,神经传导速度等。 (4)疑为1型或成人自身免疫性糖尿病者,需测定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ICA、GAD-Ab、IA2-Ab、IAA。 在缺乏上述检查条件的单位,医师在判断糖尿病的类型及病情评估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临床经验。因此对一些病

急诊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诊疗指南

急诊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诊疗指南 【诊断要点】 以高血压和酮症为特征。即血糖升高,尿糖阳性,尿酮体强阳性。 血糖一般>17mmol/L,尿糖阳性,尿酮体强阳性。血气分析、电解质、血渗透压都有相应改变。 对于昏迷、酸中毒、失水、休克的患者均应想到本病的可能。 【鉴别诊断】 无糖尿病史者需与急性胃肠炎鉴别。 有糖尿病史者需与糖尿病其它并发症鉴别: 1、高渗性昏迷:尿糖阳性、血糖↑、血浆渗透压↑、PH正常、CO2CP正常。 2、乳酸性酸中毒:尿酮体阳性、PH↓、CO2CP↓、血浆渗透压正常、血乳酸↑。 3、低血糖昏迷:尿糖阴性、血糖↓。 【急诊处理】 一、记出入量每1~2h检测血糖、尿酮体、尿糖、电解质及CO2CP。 二、补液 为首要措施,用生理盐水,要求在使用胰岛素及其发挥

作用之前,恢复血容量。 一般失水约为体重的10%,补液量按100ml/Kg计算,最初2~3h给予总液量的1/3,余下液分2等分,1等分于12h 补充,其余在另12h内补完。 三、胰岛素的应用 胰岛素主要是使血糖、脂肪代谢、酸碱平衡紊乱恢复正常,尽可能使其作用平稳,减少对患者的危险性。 用法:5u/h静滴,是血糖下降到13.9mmol/L时改为5%葡萄糖+胰岛素,比例可按3~4g葡萄糖+1u胰岛素计算。 血糖以每小时下降6.1mmol/L为宜。 四、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1、补钾: 随着补液、胰岛素的应用,酸中毒的纠正,血钾迅速下降,酮症总体钾的丢失为300~1000mmol/L。 ①于开始治疗后4小时,每小时尿量不少于40ml时开始补钾 ②如血糖低于3.0mmol/L,立即补钾,血钾达5.5mmol/L 或每小时尿量少于30ml时,停止补钾。速度为每小时0.75~1.5g,浓度不超过0.3%,给予剂量以能使血钾浓度维持在4mmol/L左右为度。能口服者,每日3~6g,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血钾、心电图,以防高、低血钾的发生。 2、补碱

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是指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根据当前医学科学、临床实践和经验总结而制定的一系列具体操作步骤和管理措施, 旨在规范和提高临床诊疗的质量和效果。本文将详细介绍临床诊疗指 南及操作规范的重要性、制定过程和应用意义,以及一些常见的例子。 一、临床诊疗指南的重要性 1. 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临床诊疗指南的制定是基于大量临床试验 和研究成果,旨在提供最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帮助医务人员合理决 策和操作,提高医疗质量。 2. 规范医疗行为:通过明确的操作步骤和标准,临床诊疗指南能够 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减少因个人经验差异导致的误诊误治。 3. 强调循证医学:临床诊疗指南的制定过程需要依据最新的循证医 学证据,鼓励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中注重证据的可靠性和可行性,提 高治疗效果。 二、临床诊疗指南的制定过程 1. 选题:制定临床诊疗指南前,首先需要确定目标疾病或疾病组群,根据疾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紧急性进行优先排序。 2. 团队组建:制定临床诊疗指南需要组建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工作组,确保制定的指南具备临床实践权威性和广泛适用性。

3. 文献回顾:工作组成员根据目标疾病,进行系统的文献回顾,收 集和整理已有的相关研究和指南。 4. 等级评价:工作组根据已有研究的质量、证据的可信度和实践的 效果,对相关治疗方法进行等级评价,确定最佳实践建议。 5. 制定指南:工作组根据评价结果和专家共识,制定一系列临床诊 疗指南,包括诊断标准、治疗方案、用药指导等。 6. 外审和修订:制定完成后,将临床诊疗指南交由外部专家进行审 稿和反馈意见,并根据意见进行修订,确保指南的准确性和可用性。 三、临床诊疗指南的应用意义 1. 指导临床决策:医务人员可以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提供的操作步骤 和管理措施,科学决策和操作,提高治疗效果。 2. 提高医患沟通:患者可以通过了解临床诊疗指南,更好地参与医 疗治疗和决策,促进医患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3. 审核医疗质量:医疗机构可以依据临床诊疗指南对医疗行为进行 审核和评估,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4. 保障医学教育:临床诊疗指南可以作为医学教育的参考,帮助培 养医学专业人员的规范化操作和决策能力。 四、临床诊疗指南的实际应用 1. 高血压诊疗指南:规范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案和用药建议,帮助医务人员合理用药和治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

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 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呵护大家的健康 引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常见疾病,如感冒、高血压、糖尿病等。了解这些常见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对于维护自身健康至关重要。本文将为您提供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帮助您更好地应对日常生活中的疾病挑战。 常见疾病介绍 1、感冒: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主要由病毒引起。临床表现包括鼻塞、流涕、咳嗽、发热等。 2、高血压:高血压是指血液在心脏收缩和舒张过程中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过高。临床表现包括头痛、头晕、胸闷等。 3、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糖浓度过高。临床表现包括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等。 临床诊疗指南 1、感冒治疗方法:以休息和对症治疗为主,可使用解热镇痛药、止咳药等缓解症状。如有发热,可适当应用退热药。注意事项: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洗手,避免接触患病者。

2、高血压治疗方法:以长期控制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为主。生活方式上应遵循低盐、低脂、适量运动的饮食原则,同时根据医生建议服用降压药物。注意事项:定期监测血压,按时服药,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 3、糖尿病治疗方法:以控制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为主。应根据医生的建议控制饮食,监测血糖,按时服用药物。注意事项:保持饮食均衡,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定期进行血糖监测。 预防措施 1、保持规律的作息和饮食习惯,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 2、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潜在疾病。 3、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预防传染病。 4、根据医生建议,按时接种疫苗,预防呼吸道疾病。 结论 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对于维护我们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了解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日常生活中的疾病挑战。同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如保持规律的作息和饮食习惯、定期进行体检、注意个人卫生等,可以有效降低患病风

医院临床诊疗指南

医院临床诊疗指南 医院临床诊疗指南是指医疗机构根据现有临床实践和研究成果,针对 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制定的指导性文件。它是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应遵 循的基本原则,旨在提供规范化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益。下面 是医院临床诊疗指南(常见病)的一些内容。 高血压病的诊断和治疗 1.诊断 高血压病的血压标准应按照国家和国际相关指导意见进行判定,常见 的标准为:血压≥140/90mmHg,测量至少在不同时间测量两次。 2.检查 高血压病的检查包括临床检查和辅助检查,临床检查重点包括心脏听诊、肾脏触诊、眼底检查等。辅助检查一般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胸部X线等。 3.治疗 治疗高血压病的首要目标是控制血压,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非药物治 疗和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合理饮食、增加体育锻炼、减轻体重、戒 烟限酒等。药物治疗一般包括降压药物的使用,选择药物应根据患者的情 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4.随访 高血压患者应定期进行随访,包括血压检测、症状询问、体征检查等。根据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控制血压和预防并发症 的目的。

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 1.诊断 冠心病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常见的临床症状有胸痛、心悸、呼吸困难等。体征包括心脏听诊、心电图等。辅助检查主要包括冠状动脉造影、心肌损伤标志物测定等。 2.检查 冠心病的检查包括血常规、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等。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诊断冠心病最准确的方法,通过显影冠状动脉来判断病变的程度和位置。 3.治疗 冠心病的治疗分为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两种方式。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改善心肌供血、控制症状和预防心肌梗死的药物。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和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 4.随访 冠心病患者应定期随访,调整治疗方案,评估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同时,患者应定期进行心脏超声、心电图、胸部X线等检查,及时掌握病变情况,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 1.诊断

糖尿病诊断标准更新与临床诊疗指南解读

糖尿病诊断标准更新与临床诊疗指南解读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影响着全球数以亿计的人们。近年来,糖尿病 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增加了糖尿病的临床挑战和管理的复杂性。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医生进行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糖尿病诊断标准和临床诊疗指南也随之更新。 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更新主要基于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的积累。现阶段,糖 尿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指南,空腹血糖≥7.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11.1 mmol/L提 示糖尿病的存在。 临床诊疗指南的更新主要着眼于糖尿病的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特点和病情,针对性地进行治疗方案的制定,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临床诊疗指南将糖尿病的治疗目标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控制血糖水平、预防和处理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和降低心血管风险。针对不同类型的糖尿病,临床诊疗指南给出了详细的治疗方案和用药建议。 药物治疗在糖尿病的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病情和患者的个体差异,选 择合适的药物是至关重要的。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初始治疗一般采用非胰岛素类药物,如二甲双胍。在控制血糖水平方面,新的药物疗法如胰岛素类似物和胰岛素促分泌剂的应用也被推荐和使用。此外,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临床诊疗指南提出了降低心血管风险的治疗策略,例如使用血脂调节剂和抗高血压药物。 除了药物治疗,饮食控制和运动也是糖尿病管理的关键环节。合理的饮食结构 和营养摄入对于控制血糖水平至关重要。临床诊疗指南强调了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控制总热量摄入以及适度增加纤维素和脂肪摄入的重要性。此外,适度的体力活动对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预防心血管并发症具有积极的作用。临床诊疗指南也指出了运动的类型、强度和时间。

临床诊疗指南内科学分册

临床诊疗指南内科学分册 内科学是医学领域中研究和治疗内部器官疾病的学科。临床诊疗指南内科学分册是为了指导内科医生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诊断和治疗内科疾病而制定的指南。下面将介绍一些内科常见疾病的诊疗指南。 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通常表现为胸痛或胸闷。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对于有心绞痛症状的患者,应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心电图、心肌酶谱和冠状动脉造影等。治疗上,首先要进行缓解症状的治疗,包括使用硝酸酯类药物和镇痛药物。同时,还要进行心血管疾病的综合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心绞痛药物和血脂调节药物等。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血糖水平增高。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对于糖尿病的诊断,需要进行两次空腹血糖测定和一次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治疗上,首先是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控制体重。另外,药物治疗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常用的药物包括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注射等。此外,糖尿病的并发症也需要加以重视,包括心血管并发症、肾脏并发症和眼部并发症等。 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感染疾病。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肺炎的诊断可以通过临床表现、胸部X线检查和病原学检查等综合判断。治疗上,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和支持治疗。不同病原体所引起的肺炎需要使用不同的抗生素,因此临床分型非常重要。此外,对于重症肺炎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机械通气和抗感染治疗等综合治疗。 以上仅为临床诊疗指南内科学分册的一部分内容,该书包含了更多内科疾病的诊疗指南,旨在帮助内科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疾病。只有遵循

该指南的治疗方案,才能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最佳的诊疗效果。因此,对于内科医生和其他与内科相关的医疗人员来说,熟悉临床诊疗指南内科学分册的内容非常重要。同时,临床诊疗指南也需要及时更新,以便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来指导临床实践。

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防治的中国专家共识(2022)要点

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防治的中国专家共识(2022 )要点 一、前言 随着我国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2型糖尿病和认知功能障碍已成为影响我国老年人健康的严重疾病,给国家带来了沉重的医疗负担。据最新调查,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2型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1.2%,其中7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更是高达28.8%。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营养代谢障碍(特别是糖尿病)、感染、外伤、肿瘤、药物滥用等多种原因均可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常见的认知障碍主要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和痴呆两类。我国现有的糖尿病临床诊疗指南中未强调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管理。 二、2型糖尿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流行现状与临床特征 (一)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流行现状 2型糖尿病患者痴呆的患病风险随年龄的增长快速上升。 (二)2型糖尿病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 长期慢性高血糖影响神经突触形成,增强氧化应激反应,导致晚期糖基化

终产物(AGEs)积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发神经和血管损伤。(三)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特征 2型糖尿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按照严重程度分为认知减退、MCI和痴呆. 三、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筛查与诊断的工具 推荐如下。 65岁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认知功能障碍筛查。 有焦虑抑郁、反复低血糖、不明原因跌倒、自我血糖管理困难等危险因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接受认知功能障碍筛查。 神经心理评估量表是目前最常用的认知功能评估工具。常用的认知功能障碍筛查量表包括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MMSE)以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 脑脊液检查为痴呆患者的常规检查,在进行鉴别诊断和判断AD病理进程时,对拟诊断为AD的患者推荐进行总tau、tau蛋白上181位点的磷酸化水平(p-tau181)和A例2/A例0检测。

2022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

2022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最全版) 医学营养治疗(MNT )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基础,是糖尿病病程中任何阶段预防和控制必不可少的措施。本指南内容涉及糖尿病营养预防、治疗、并发症防治、人工甜味剂及新型植物化学物、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等诸多领域。指南制定过程中严格按照方法学的要求,参照《中国制订/修订临床诊疗指南的指导原则(2022版)》的要求,坚持基于患者问题为导向、证据级别与推荐并重、服务于临床的宗旨,结合中国临床实践提出问题及进行证据采集,旨在指导和规范临床MNT。 医学营养治疗中营养相关要素对糖尿病的影响 MNT的实施重点是调整能量及营养素的供给,本指南中针对能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营养相关要素对糖尿病的影响进行叙述。 一、能量 问题1:糖尿病患者适宜的能量范围是多少? 糖尿病患者应接受个体化能量平衡计划,以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又能满足不同情况下营养需求的目标(B,强推荐) 表4成人糖尿病患者每日能量供给量[kJ/kg( kcal/kg)]

注:标准体重参考世界卫生组织1999计算方法:男性标准体重(kg ) =[身高(cm ) -1 ] x0.9;女性标准体重(kg )=[身高(cm )-1 ] X0. 9-2.5。根据我国提出体重指数(BMI )的评判标准,BMI <18. 5 kg/m 2 为体重过低,18.5 kg/m 228. 0 kg/m 2 为肥胖 问题2:低热量饮食/极低热量饮食是否有助于T2DM 患者的血糖管理? 1.短期内(<1年)LCD有助于超重/肥胖糖尿病患者的体重和血糖管理(A,强推荐) 2.VLCD短期内有助于改善T2DM 患者的FBG、HbA 、胰岛素抵抗、体重等指标(C,弱推 1c 荐),但可能发生低血糖等并发症,不推荐长期接受VLCD (C,强推荐) 问题3:间歇性能量限制/持续性能量限制对T2DM 患者糖脂代谢和 体重有何影响? IER/CER均有利于超重/肥胖T2DM 患者的血糖和体重管理,IER较

消渴(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中医临床路径及入院标准2020版

消渴(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 入院标准: 1.明确的2型糖尿病病史; 2.在诊断2型糖尿病时或之后出现的神经病变; 3.临床症状和体征与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表现相符。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住院患者。 一、消渴(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TCD 2019版:A06.09.)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ICD-10 编码: E11.401+G63.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2016年)。具体如下: ①有糖尿病病史或诊断糖尿病的证据; ②诊断糖尿病时或之后出现的周围神经病变; ③排除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的其他原因; ④临床主要表现为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等症状。有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障碍的临床表现,通常为对称性,下肢较上肢严重。早期先出现感觉神经障碍的临床表现,首先出现肢端感觉异常,分布如袜子或手套状,伴麻木、针刺、灼热、蚁走感、发凉或如踏棉垫感,有时伴有痛觉过敏。随后有肢痛,呈隐痛、刺痛或烧灼样痛,夜间及寒冷季节加重。晚期则出现

运动神经障碍的临床表现:肌张力减弱,肌力减弱以至肌萎缩、瘫痪。肌萎缩多见于手、足小肌肉和大腿肌。无临床症状者,结合体征、理化检查进行评价; ⑤体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尤以跟腱反射为著。震动感减弱或消失,触觉、温度觉、针刺痛觉、压力觉有不同程度减退。患者可有足部或手部小肌肉的无力和萎缩,但通常出现较晚; ⑥肌电图检测:在临床症状出现前,神经电生理检查可发现F波异常、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减慢、动作电位波幅下降、远端潜伏期延长[6-7]; ⑦筛查量表:采用密歇根糖尿病神经病变计分法(MDNS)[8]、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9]进行计分,得分有一定的升高。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2017年)。具体如下: ①明确的糖尿病病史; ②诊断糖尿病时或之后出现的神经病变; ③临床症状和体征与DPN的表现相符; ④有临床症状(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者,5项检查(踝反射、针刺痛觉、震动觉、压力觉、温度觉)中任1项异常;无临床症状者,5项检查中任2项异常,临床诊断为DPN; ⑤排除以下情况:其他病因引起的神经病变,如颈腰椎病变(神经根压迫、椎管狭窄、颈腰椎退行性变)、脑梗死、格林-巴利综合征;严重动静脉血管性病变(静脉栓塞、淋巴管炎)等;药物尤其是化疗药物引起的神经毒性作用以及肾功能不全引起的代谢毒物对神经的损伤。 如根据以上检查仍不能确诊,需要进行鉴别诊断,可以做神经肌电图检查。 2.证候诊断

《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临床诊疗指南(2022年版)》解读

《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临床诊疗指南(2022年版)》解读 1.我国老年糖尿病的诊断分型要点 关于老年2型糖尿病的诊断分型,李春霖教授指出如下要点: ➤老年糖尿病诊断标准、临床分型(无妊娠糖尿病)及三级预防与中青年患者相似。 ➤初诊老年糖尿病患者多以空腹血糖正常、餐后高血糖、胰岛素抵抗为特征。 ➤糖尿病筛查应列为老年人年度体检的常规项目,FBG需联合负荷后2hPBG或HbA1c,有利于单次检查减少漏诊。 ➤HbA1c作为老年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为:正常人<6.0%,糖调节受损IGR[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低减(IGT),IFG+IGT)]6.0~<6.5%,糖尿病≥6.5%。 2.老年糖尿病防治策略——关注起点、平衡靶点 李春霖教授指出,老年糖尿病防治策略强调“关注起点、平衡靶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对老年糖尿病进行综合评估(见下图),有利于个体化降糖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四早: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早获益; ➤重视基础治疗:糖尿病教育、患者自我管理、自我血糖监测、饮食、运动等; ➤合理、及时、适度应用降糖药(利大于弊); ➤及时发现、治疗糖尿病并发症,保护脏器功能; ➤综合管理ASCVD风险因素,降低病死病残率。

3.老年糖尿病的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目标应以“个体化定标,力争最优”为原则。(见表1) 表1 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 4.重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治疗 老年糖尿病的综合治疗是疾病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患者教育:提供具有老年人特色、个体化、多种形式的糖尿病基本管理(饮食、运动、血糖监测、健康行为)的教材和实施方法,鼓励和促进患者及家属主动参与血糖管理。 ➤自我血糖监测和健康管理:血糖监测可以让患者了解自己的血糖控制水平并为医生确定降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根据需要有计划地选择不同时段和频度的血糖监测模式,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协助降糖方案的调整。老年患者也要关注血压、体重、脉率的测定。 ➤饮食管理:根据患者年龄、身高、体重、代谢指标、脏器功能配置个体化饮食处方,保证生理活动需求,不增加代谢负担(糖类食物:50%-55%;蛋白质:20%~25%;脂肪:15%~25%。进食顺序:先汤菜,后主食)。 ➤运动健身:糖尿病运动治疗目标是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同时有利于血糖控制;可选择个体化、易于进行和坚持、有增肌作用的全身和肢体运动(八大关节)方式和运动时间;运动前热身,运动中注

中医糖尿病临床诊疗指南 糖尿病合并心脏病

中医糖尿病临床诊疗指南糖尿病合并心脏病 1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糖尿病合并心脏病的诊断、辨证和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糖尿病合并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 2术语和定义 糖尿病合并心脏病属于中医“胸痹心痛”、“真心痛”、“心悸”、“水肿”等范畴。 3病因病机 3.1发病因素 糖尿病合并心脏病为糖尿病迁延日久,累及心脏,因心气阴虚或心脾两虚,或久病而致心肾阳虚,致痰浊、瘀血内阻心络。发病初期为心之气阴不足、心脾两虚,心脉失养,或脾虚痰浊闭阻,胸阳不振;渐至伤及肝、肾,血瘀阻塞心络,心之络脉绌急;病变晚期,心气衰微,水饮停聚,痰、瘀、水互结,络脉受阻,甚或阴损及阳,阴竭阳绝,阴阳离决。 3.2病机及演变规律 糖尿病合并心脏病初期临床症状多不明显,仅有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大多数患者可见心悸气短、头晕乏力、胸闷或疼痛;进而胸痛彻背、背痛彻心,甚则心胸猝然大痛;或见晕厥,病变后期肢冷汗出、尿少水肿;重者腹大胀满、喘促不能平卧。根据病机演变和临床症状特征分三个阶段: 3.2.1发病初期 消渴患者素体阴虚或久病耗伤,致心脏气阴两伤,心火偏旺,心神不X;或心脾两虚,气血亏虚,心脉失养则心悸、怔忡。脾虚失运,肺失治节,肾气失司,痰浊内生;或因阴虚燥热,灼X成痰,痰浊闭阻,气机不利,胸阳不振,弥漫心胸,发为胸痹。 3.2.2病变进展期 “久病入络”,“久病必虚”,“久病必瘀”,气虚血瘀,血运不畅,或气滞血瘀,心络瘀阻,不通则痛,故胸中刺痛,甚者胸痛彻背、背痛彻心。阴损及阳,心脾阳虚,寒凝血瘀,阻闭心脉,则发为胸痹心痛。病情进一步发展,络脉绌急,心络瘀塞不通,可见心胸猝然大痛,而发真心痛。 3.2.3病变晚期 糖尿病累及心脏日久,脾虚湿阻,阴阳俱虚,痰湿内盛,血液凝滞,痰瘀稽留脉络,瘀血与痰浊凝聚,壅塞心络;或由虚损至衰微,脏腑血脉瘀阻不通,肺络瘀阻,肺气受遏,失其肃降,心肾阳虚,水邪内停,水饮上凌心肺,则喘息、四肢逆冷藏紫、尿少、水肿;重则虚阳欲脱,阴竭阳绝,阴阳离决而见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 3.3病位、病性 糖尿病合并心脏病病位在心,涉及肺、脾、肝、肾。病性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以气血阴阳亏虚为本,以气滞、痰浊、血瘀、寒凝为标。 4诊断

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一、概述 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是医学专业人士在诊断和治疗疾病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行业标准。它们基于广泛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旨在确保患者得到一致、安全和有效的医疗服务。 二、临床诊疗指南 临床诊疗指南是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的权威性文件,主要针对特定疾病或病症的诊断和治疗。这些指南通常由专业医学协会、政府机构或医疗机构制定,并基于最新的医学研究和临床证据。 临床诊疗指南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诊断策略:指南会提供关于如何确定患者是否患有特定疾病的建议。这可能包括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2、治疗策略:指南会指导医生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这可能包括药物、手术、放疗或其他治疗方法。 3、随访策略:指南会建议医生在治疗后定期随访患者,以确保病情得到控制或改善。

4、预防策略:对于某些疾病,指南会提供预防建议,以降低患者患病的风险。 三、操作规范 操作规范是关于医疗实践中常规操作的指导和标准。它们旨在确保所有医护人员都能以一致、安全和有效的方式进行操作。 操作规范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设备使用:规范会指导医护人员如何正确使用医疗设备,以确保患者安全和设备有效运行。 2、药物管理:规范会规定医护人员如何正确地给药、存储和报废药品,以确保患者安全和药物的有效性。 3、感染控制:规范会提供关于如何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建议,以减少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的交叉感染风险。 4、患者沟通:规范会指导医护人员如何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以确保患者理解和接受治疗方案。 5、文件记录:规范会规定医护人员如何准确、完整地记录患者的医疗记录,以确保患者治疗过程的可追溯性和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 糖尿病胃肠病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糖尿病胃肠病 1 概述 糖尿病胃肠病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病变可发生在从食管至直肠的消化道的各个部分,包括糖尿病食管综合征、糖尿病性胃轻瘫、糖尿病性便秘、糖尿病合并腹泻或大便失禁等。西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自主神经病变、高血糖、消化道激素分泌异常、胃肠道平滑肌病变、微血管病变、代谢紊乱、继发感染、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糖尿病胃肠病早期防治对于避免或减少胃肠功能衰竭有重要意义。 本病属中医“痞满”、“呕吐”、“便秘”、“泄泻”等范畴。 2 临床诊断 2.1西医诊断 参照2014年仝小林主编的《糖尿病中医防治标准》(草案)[1]——第7部分糖尿病胃肠病。2.1.1糖尿病性胃轻瘫 (1)病史:病程较长的糖尿病病史。 (2)临床表现: ①症状:有或无典型“三多一少”的症状,伴有恶心、呕吐、嗳气、早饱、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 ②体征:多无典型的体征,有时表现为上腹部轻压痛、体重下降。 (3)理化检查 ①胃运动功能障碍。 ②胃排空试验,目前核素扫描是金标准,提示胃排空延迟。 ③胃-幽门-十二指肠测压,近X胃底、胃窦压力降低,幽门长且高幅的收缩压力增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Ⅲ相减少或消失。 ④胃电活动记录,胃电节律失常,主要是胃电过速,其次是节律紊乱及胃电过缓。 ⑤须排除胃、十二指肠器质性病变及肠道、肝、胆、胰腺病变,以及代谢紊乱(尿毒症、高钙和低血钾)、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多发性硬化、脊髓损伤及自主神经损伤等,以及某些影响胃排空的药物。 2.1.2糖尿病性腹泻 (1)病史:病程较长的糖尿病病史。 (2)临床表现

①症状: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次以上,便质稀溏或呈水样便,大便量增加。症状持续1天以上。 ②体征:多无典型的体征,有时表现为腹部轻压痛。 (3)理化检查 ①大便常规检查正常,大便致病菌培养阴性。 ②消化道钡餐检查可有小肠吸收不良征象,纤维结肠镜检查可有结肠黏膜充血、水肿。 2.1.3糖尿病性便秘 (1)病史:病程较长的糖尿病病史。常有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劳倦过度等病史。 (2)临床表现: ①症状: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和/或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是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排便费时及需手法辅助排便。一般病程至少6个月。常伴有腹胀、腹痛、口臭、纳差及神疲乏力、头晕心悸等症。 ②体征:多无典型的体征,有时表现为腹部轻压痛。 (3)理化检查:消化道钡餐检查可有小肠吸收不良征象,肠动力检查蠕动减弱。 2.2中医诊断 2.2.1病名诊断 糖尿病性胃轻瘫属中医痞满、呕吐范畴,糖尿病性腹泻属中医泄泻范畴,糖尿病性便秘属中医便秘范畴。 2.2.1.1痞满 痞满是指胃脘部痞塞不通、胸膈满闷不舒、外无胀急之形、触之濡软、按之不痛的病证。糖尿病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可归于本病范畴。(参照ZYYXH/T27-2008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痞满) 2.2.1.2呕吐 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的食物和水液等经口吐出,或仅有干呕恶心的一种病证。糖尿病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可归于本病范畴。(参照ZYYXH/T25-2008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呕吐) 2.2.1.3泄泻 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证。糖尿病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可归于本病范畴。(参照ZYYXH/T29-2008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泄泻) 2.2.1.4便秘 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XX,或时间虽不XX,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

糖尿病诊疗指南

糖尿病诊疗指南 目前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A1C≥6.5%。试验应该用美国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计划组织(National Glycohemoglobin Standardization Program,NGSP)认证的方法进行。并与(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 Trial,DCCT)的检测进行标化滨州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王新军 ●空腹血糖(FPG)≥7.0 mmol/L。空腹的定义是至少8小时未摄入热量,或 ● OGTT 2h血糖≥11.1 mmol/L。试验应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进 行,用75 g无水葡萄糖溶于水作为糖负荷 ●有高血糖的典型症状或高血糖危象,随机血糖≥11.1 mmol/L ●如无明确的高血糖症状,结果应重复检测确认。 在无症状患者中进行糖尿病筛查 ●在无症状的成人,如超重或肥胖(BMI≥25kg/m2)并有一个以上其他糖尿病危险因素(见“2011年糖尿病诊疗标准”中的表4),应该从任何年龄开始筛查糖尿病并评估将来糖尿病的风险。对没有这些危险因素的人群,应从45岁开始筛查。(B) ●如果检查结果正常,至少每3年复查一次。(E) ●为筛查糖尿病或评估未来糖尿病的风险,A1C、 FPG或2h 75g OGTT均是适用的。(B) ●对于那些已经确定未来糖尿病风险增加的人群,应该进一步评估并治疗其他心血管疾病(CVD)危险因素。(B) 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和诊断 ●在有危险因素的个体中,产前首次就诊时用标准的诊断标准筛查未诊断的2型糖尿病。(B) ●在未知是否具有糖尿病的怀孕妇女中,在妊娠24~28周用75g 2h OGTT筛查妊娠糖尿病,诊断切点见“2011年糖尿病诊疗标准”表6。(B) ●妊娠糖尿病的妇女在产后6~12周筛查永久性糖尿病。(E)

内分泌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内分泌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一、糖尿病 【概述】 糖尿病(DM)病因未明。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缺陷,或二者兼之所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疾病。分为l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破坏,通常引起胰岛素绝对缺乏的糖尿病,有酮症倾向。包括两部分:其一,自身免疫导致的胰岛β细胞破坏,其二,特发性,其导致胰岛β细胞破坏的病因和发病机理未明。 2型糖尿病的范围是从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相对胰岛素缺乏,到胰岛素分泌缺陷为主伴有胰岛素抵抗所致的糖尿病。本型无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破坏;可能有许多病因,有极强的复杂的多基因易感,确切基因未明。 【诊断】 一、临床表现 (一)症状:糖尿病显著高血糖的症状有:多尿、烦渴、多饮、多食、体重减轻,或视力减低,易患感染;儿童患者生长受累;危及生命的急性并发症有: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高血糖状态。 (二)体征:可无明显的体征,或随着病程的延长,出现并发症的相关体征,如:视力下降、足溃疡、截肢、周围神经病变、还可引起胃肠、膀胱和心血管疾病和性功能障碍的植物神经病变。 二、辅助检查 (一)空腹及餐后血糖,三常规,肝肾功,血脂,胸片,心电图。 (二)OGTT。 (三)24小时尿蛋白定量。 (四)HbAlC。 (五)1型或成人晚发1型糖尿病要加测:胰岛素抗体,GAD抗体,ICA等。(我院未开展) (六)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测定(我院未开展),双肾B超。 (七)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双足感觉阈值测定(我院未开展)、B超测定膀胱残余尿。 (八)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检查。 (九)糖尿病的心脑血管病:动态血压,血脂,心脏彩超,脑血流图(我院未开展),颅脑CT。 (十)糖尿病足筛查、糖尿病眼底病变筛查等。 三、诊断要点 (一)有糖尿病症状+随机时间血浆葡萄糖≥11.1mmol/L (200mg/d1)或 (二)空腹血浆葡萄糖≥7.0mmol/L(126mg/d1):空腹是指至少禁食(无热能摄入)8小时;或餐后两小时。 (三)75克无水葡萄糖的OGTT2h血浆葡萄糖≥11.1mmol/L(200mg/dl) 当上述指标在另一日重复试验证实无误后可诊断糖尿病。 【鉴别诊断】 需与尿崩症、干燥综合征及肾性糖尿鉴别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诊断】 一、糖尿病肾病诊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