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析程序在审计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程序在审计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程序在审计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程序在审计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程序在审计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分析程序是明确审计重点、获得审计证据一种审计方法。正确的运用分析程序,对审计质量的保证具有极大意义。伴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各个企业的商业往来业务往来越来越复杂,舞弊等一系列造假手段也此起彼伏,对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当中,熟练运用职业判断,并结合分析性程序获取客观真实的审计证据这一要求也更高。

因此,本文以规范的方法,对国内外关于分析程序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从整体上阐述了分析程序在应用过程中应当运用的相关方法,研究分析各审计阶段运用分析程序的特点、目的和方法证明了分析程序的重要性,同时以···为例,在审计计划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和审计报告阶段等多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分析程序在审计不同阶段应当怎样运用和各阶段运用方法的区别,通过此案例总结了分析程序的局限性也就是不足之处,并且提出相关建议和改进措施,希望能够为分析程序完善和更好的发展提供方法。

关键词:风险评估程序;分析程序;财务报表总体复核;实质性程序

Application of Analysis

Procedures in the Audit

ABSTRACT

Analysis procedures means the auditors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formation or computing-related rations to determine the audit priorities, to obtain audit evidence to support audit findings and an audit methodology. The correct implementation of analysis of analysis procedure for ensuring audit quality is important.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enterprises increasingly complex business fraud fraud means endless, auditors during the audit, the use of professional judgment combined with analysis procedures to obtain audit evidence the real objective requirements are also further improved. Analysis procedure can not only make up the details of the test defects , more cost savings and improve efficiency . CPA now corporate accounting statements audit process, we should focus on audit quality ,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wide range of audit tests as far as possible to collect sufficient and appropriate audit evidence to reduce audit risk and must consider the cost of the audit, it must not be sacrifice quality for the audit costs.

Based on the above background , this paper mainly to standardize research methods, the important of research and analysis procedures, theoretical research results at home and abroad on the analysis procedures summarized, elaborated analysis program as a whole in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related methods should use ,and then use analysis of each audit phase analysis program features, objectives and methods of analysis and audit procedures are described in the different stage of

the application, in the audit planning phase, implementation phase of the audit and the audit reports and other stage discussed in detail various aspects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ifferent stage of the analysis in the audit program should be and how to use the various stages of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the end of the article, summed up the Limitation of the analysis program it is inadequate, and make relevant suggestions and improvements, hoping to in order to analysis the program provides a method to improve and better development.

KEY WORDS: Risk Assessment Procedure;Analysis Procedure;Overall Review Procedure ;Substantive Procedure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 II 一、绪论. (1)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研究背景 (1)

2.研究意义 (1)

(二)文献综述 (1)

1.国外研究现状 (1)

2.国内研究现状 (2)

二、审计中分析程序的应用概述 (2)

(一)分析程序概述 (2)

(二)分析程序的特点 (3)

1.广泛性 (3)

2.有效性 (3)

3.相关性 (3)

4.合理性 (3)

(三)运用分析程序的主要方法和意义 (3)

1.分析程序的方法 (3)

2.分析程序的目的 (3)

(四)运用分析程序的意义 (4)

三、分析程序在不同审计阶段的应用 (4)

(一)分析程序应用阶段 (4)

1.审计计划阶段 (5)

2.审计实施阶段 (5)

3.审计报告阶段 (5)

(二)在不同审计阶段中分析程序应用的区别 (5)

四、分析程序的局限性 (6)

(一)要求信息之间存在着预期关系 (6)

(二)分析程序会掩盖企业可能存在的异常 (7)

(三)分析程序要求执行人员专业素质很高 (7)

(四)分析结果不确定 (7)

五、对分析程序的改进建议 (8)

(一)要加强理论研究 (8)

(二)要提高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 (8)

(三)要建立行业资料库 (8)

结论 (9)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1)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分析程序是审计程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最难掌控和最重要的审计程序。我国新颁布的分析程序准则反应了国际大趋势的审计要求,对各个数据之间存在的“潜在关系”进行数量分析,以期能够发现财务报表错报漏报的间接、有效的审计方法。只能依靠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来降低审计成本。此外,分析性程序如果合理运用可保证在审计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达到审计效果和审计效率兼得的效果。

1.研究背景

自1982年我国由宪法颁布规定实行审计监督这项制度以来,经各界学者和专家的不懈努力,已经在审计程序的规范上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建立并且实施一套规完整、规范同时具备实用性能的审计程序不仅能促进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而且还能够提高审计监督水平,达到降低审计风险的效果。

从20世纪90年代起,世界范围内经济环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许多企业的经营风险迅速增加。相关的审计模式也随着审计环境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从最早的的账项基础审计模式到制度基础审计模式,再到风险导向型审计模式。最初的详细盘查、制度审计等一系列方法因其消耗了过多审计资源,早已与现代审计的成本效益原则不符合。

2.研究意义

我们知道,在审计实务当中,分析程序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的始终。分析程序主要运用于实质性测试、风险评估阶段和财务报表总体复核这三个阶段之中。

本文就各个审计阶段实施分析程序的目的和特点加以研究,尝试研究在审计实务中分析程序的具体应用。借鉴国内外分析程序相关研究成果,另一方面针对在分析程序的应用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的问题进行总体论述和研究,希望能够使分析程序得到发展与完善。总而言之,在审计实务中分析程序的应用,具有举足轻重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二)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分析程序这方面的研究资料很少,主要集中在对分析程序的基本概念、

技术方法以及应用状况等方面的研究,国内外的审计界非常提倡把分析程序运用到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这一模式中,可是,在怎样应对分析程序运用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方面,目前尚未有所提及。国外审计界对分析程序的运用研究起步与国内相比较早。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有许多国家的分析程序准则,例如澳大利亚、法国、英国的审计准则,再到国际认可的审计准则,在内容与形式上都与美国审计准则有很多一致的地方。目前,在国际上通用的分析程序的方法包含两种,一种是对报表进行总体评价和分析,比如时间序列法、趋势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等;另一种是对账户余额或交易金额的合理性进行职业判断,比如数字分析法(如Ben-ford's Law)、回归分析法和总量检验法(Proof in Total),到目前为止,已获得了相对成熟的理论研究成果。

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的审计理论界对分析程序的研究起步较晚,并且研究的不够细致深入,相对而言研究成果也较为浅显,集中于分析程序的概念和特点,在会计报表审计实务中分析程序的具体应用。

财政部在2006年2月15日公布的第48项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中,非常重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这一全新理念。而且,在第1313号分析程序审计准则当中更加明确的指出,要把分析程序作为风险评估程序与实质性分析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显而易见,从2007 年1月1日开始,在这之后的审计实务中,分析程序在审计过程中已相当重要。有理由相信伴随着分析程序在审计实践中应用的逐步深入,分析程序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这个大的宏观环境下,与之相关的研究必定会活跃起来。

二、审计中分析程序的应用概述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的是分析程序的概念和特征,实施分析程序的重要意义。此外还有分析程序的方法及目的和在实施分析程序过程中应当考虑的主要因素和应对方法。

(一)分析程序概述

2006年最新颁布的审计准则中,将原来的“分析性复核程序”更改为“分析程序”,并且对分析程序做出了新的阐述:刘明辉(2004)【1】“本准则所称

的分析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并且对财务信息做出评价。”

(二)分析程序的特点

1.广泛性。分析程序可以广泛的应用于审计的整个过程。

2.有效性。分析程;序能够在更短的时间里提供相同或更好的审计证据。

3.相关性。分析程序一般用来比较的信息资料都有其相互独立的来源,应当通过比较,研究不同来源具有相关性的信息资料,才能发现是否存在重大舞弊。

4.合理性。分析程序针对的是报表和账户某一个有关联的整体层面。把整体数据和其他来源获得的数据和相关信息资料进行比较和分析研究判断其合理性,用这种方法获得的审计证据以及得到的审计结论具有总体的合理性。

(三)运用分析程序的主要方法和意义

分析程序是最重要的审计程序之一,不仅能够帮助注册会计师解决审计业务中的关键因素,还能节约审计资源和提高审计效率。可是在一些审计过程中分析程序并不适用,只有在各个数据间有某预期关系而且可以合理地判断此种关系能够继续存在,在这种情况下才可以使用分析程序。所以,在设计与实施分析程序阶段应充分考虑,选取适用的方法。

1.分析程序的方法

(1)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简单来说就是对某一个报表项目与既定标准两者之间进行比较,获得审计证据的一种技术方法。叶雪芳(2008)【2】“常见的比较方法包括计划数与本期实际数之间的比较、预算数与本期实际数之间的比较以及同业标准数与本期实际数之间的比较。”

(2)比率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是通过比较报表中某一项目和与之相关的另一个项目所得的值,二者进行分析,从而获取审计证据的一种重要的审计方法。

(3)趋势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是对连续期间内某一报表项目的变动金额和百分比的计算进行比较。深入分析该报表项目的增减变动方向,以及其幅度,从而获取有关审计证据的一种重要的审计方法。

不管是对财务报表整体执行分析程序,亦或是对账户或交易进行分析程序,这三种分析程序的方法都经常被使用,且通常被结合使用。

2.分析程序的目的

(1)用作风险评估程序从而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注册会计师实施分析程序的目的是了解被审计单位以及被审计单位的环境,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具体认定层次所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王普松(2004)【3】“此外,分析程序还可以帮助注册会计师发现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中的异常变化,或者预期发生而没有发生的变化,并且识别存在着潜在重大错报风险的领域范围。最后,分析程序还可以帮助注册会计师发现财务状况的或盈利能力发生变化的征兆和信息。”识别那些能够表明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问题的或有事项。

(2)实施分析程序比使用细节测试能够更有效的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到可接受水平时,分析程序可以用作实质性程序。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进行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时候,注册会计师可以把分析程序当做实质性程序的一种,单独或者结合其他的细节测试收集适当、充分的审计程序。此时,利用分析程序能够减少细节测试的工作量,降低审计风险,节约审计成本,从而使审计工作更有效率。

(3)在审计临近结束或结束时,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中注协(2015)【4】“在审计临近结束或结束时,注册会计师可以利用分析程序在已收集的审计证据的基础上对财务报表最终的合理性最后的把握。”评价报表仍旧存在着重大错报风险但没有被发现的可能性。此时应考虑是否应追加审计程序,为发表的审计意见提供合理的基础。

(四)运用分析程序的意义

分析程序正确合理的运用能够降低审计风险并且帮助注册会计师在质量和成本之间制定一套有效的审计方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审计的工作效率,但是即使如此,我们还应该注意到这一点,分析程序是服务于合理查出重大错报,而不是服务于节约审计成本。

三、分析程序在不同审计阶段的应用

(一)分析程序应用阶段

根据国内外审计准则的有关规定,分析程序可在以下范围使用:在风险评估程序中,取得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当分析程序能有效地把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降低到可接受风险水平的时候,相关审计人员就可选用分析程序做为实质性测试程序,在期终审计阶段中,实施全面复核程序;当实施分析程序过

程中如果发现异常变动,或预期数额及相关信息与重要比率趋势不一致,相关审计人员必须调查并获取相关人员的解释和适当的审计证据。

1.审计计划阶段

在审计计划这一阶段,注册会计师必须实施分析程序,主要目的就是将分析程序作为风险评估程序,来了解客户及其经营环境,公司法(2006)【9】根据所了解到的信息来确定审计程序的时间、范围和性质,然后确定在随后的审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重点审计领域。比如,在存货计价测试之前,先计算存货周转率就能够发现在实施相关测试时必须注意的关键点。通常在审计计划阶段实施的分析程序都要采用高度综合的数据。此外,实施分析程序的复杂程度、范围和时机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一般的被审计单位,把本年和上年的账户余额(用未经审计的试算平衡表)进行比较就可以了。而对于特殊的被审计单位,分析程序要基于注册会计师对季度财务报表的判断的广泛分析。

2.审计实施阶段

在审计实施这一阶段,通常情况下注册会计师会将分析程序当做检查被审计单位的账户余额的实质性测试来实施,还常常还与其他相关审计程序一起实施,把分析程序用作实质性程序叫做实质性风险程序。举个例子来说,在测试预付费用账户的时候,注册会计师往往会把各个账户的预付部分同以前年度相同账户的预付部分进行对比。如果比较得到的结果没有表现出比较重大的差异,注册会计师就可缩小针对预付费用账户的其他相关实质性测试范围。预期的准确性、关系的可预测性和用来确定预期的数据的可靠程度决定了分析程序所能提供的保证。

3.审计报告阶段

在审计报告这一阶段,分析程序是必须要实施的。这时所有的测试对重大错报和财务问题进行最后的复核,能够帮助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已经审核的财务报表做出最后客观观察。一般会由一名或多名合伙人在对财务报表和工作底稿最后复核期间实施分析程序,确保财务报表总体与其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是否一致,以识别出审计中潜在的重大缺陷。如果识别出以前未识别的错报风险,会计师应当重新考虑重新审计全部账户余额、列报评估的风险以及各类交易,并且在此基础之上重新考虑评价原计划的相关审计程序。

(二)在不同审计阶段中分析程序应用的区别

杭州审计局课题组(2006)【10】分析程序是在审计的所有阶段都能够使用的测试类型,但它在各个审计阶段实施时的侧重点和目的却有所区别。这是因为注册会计师在审计的各个阶段所完成的审计目的不同。

从总体上来看,在风险评估程序中,实施分析程序的目的是识别那些所有可能反应公司财务报表有重大错报风险的不正常波动。因此,使用的数据具有很强的汇总性,其选取的对象,主要是财务报表中账户余额以及账户余额之间的潜在关系。往往使用的分析程序是以对账户余额变动的研究分析为主,以比率分析和趋势分析为辅。在风险评估过程中,实施分析程序预期值和性质的精确程度相比较与实质性分析程序两者比较分析来看,这些都不能够准确提供较高的保证水平。

与细节测试相比,如果分析程序能够更有效地把认定层次检查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时,可考虑单独或者结合细节测试进行审计。这样分析程序的实施不仅能够减少细节测试的工作量,而且可以节约审计成本,降低审计风险,从而使审计工作有更好的效率和效果。

分析程序在总体复核阶段中主要是强调财务报表项目自上一个会计期间开始所发生的较为重大的变化,从而证明财务报表中展示的信息与会计师所了解的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相一致,同时也与注册会计师得到的证据相符合,由此可以看出,分析程序并不像实质性分析程序如此详细和具体,而是集中在财务报表层次。

四、分析程序的局限性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上市公司舞弊丑闻此起彼伏,国际市场上也面对同样的境遇。分析程序是一种可以在整个审计过程判断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方法,在揭露财务报表舞弊作假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因为分析程序有其自身局限性,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审计过程。而且,在设计分析程序和实施分析程序时会涉及到大量的职业判断,因此对执业人员的自身素质要求很高,此外还应注意分析程序相关方法的结合使用以及对异常差异的处理等。由此可以看出,在实际的实施过程当中,分析程序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一)要求信息之间存在着预期关系

分析程序的运用要求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与财务信息之间存在着合理的预

期关系。目前,注册会计师在判断各个数据之间是否有合理预期关系时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反证法,就是在不能显示数据间有不合理预期关系的相关信息的条件下,注册会计师可以使用分析程序。但因此注册会计师就难以发现虚假的或精密设计的数据之间的关系,这使实施分析程序后结果极有可能不能展现企业的真实情况。尤其是对一些近年来的新兴行业,因为无法得到以前会计期间和行业之间的数据加以比较,导致的结果就是注册会计师在对这些企业进行审计时不能实施分析程序。

(二)分析程序会掩盖企业可能存在的异常

在风险评估阶段实施分析程序的主要特点之一是运用汇总性强的数据,这些数据极有可能会因为各个数据之间所存在的抵消关系致使分析程序没有办法识别被审计单位可能存在的异常。Paulius Danenas(2015)【11】比如会计师在分析企业总体毛利率后或许会发现其变动趋势的合理性,进而得到相应的审计结论。但是在被审计单位的实际经营中,可能会生产与销售很多种产品,通常情况下每个产品的毛利率有所区别,所以很有可能企业对个别商品销售成本和销售成本存在重大错报风险,但是由各个产品数据之间的相互抵消关系致使整体数据并不存在异常情况。

(三)分析程序要求执行人员专业素质很高

在分析程序的实施过程中会有大量的职业判断,因此常常被称作“软证据”也是社会公众与监管部门知道分析程序在运用过程中的高度主观性的原因。在分析程序的实施过程当中,对注册会计师要求很严格,其要用专业知识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进行评估、选择恰当的分析程序建立数据关系和选择拟分析信息,这其中每个环节都需要注册会计师拥有足够专业的胜任能力,对一个环节的不当处理就有可能致使最终的分析结果具有不准确性。而且,审计人员的预期值对分析程序所产生结果可靠性有着很大的影响,可是通常情况下预期值的判断无法达到比较精确的水平。

(四)分析结果不确定

注册会计师运用分析程序得到的结果通常只能够为审计工作的实施提供基础,而不是用于直接得出审计结论的证据。注册会计师无法根据分析程序显示数据关系是否正常的结果来判断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是否存在重大错报风险,同时

分析程序结果显示的异常波动也并不代表该领域一定存在错报。因此注册会计执业准则规定在实质性程序中,可以实施分析程序或将其与细节测试结合使用,但必须实施细节测试。

五、对分析程序的改进建议

为提高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对分析程序的实际运用能力,建议从以下几点进行改善:

(一)要加强理论研究

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对分析程序的理论研究还处在探索研究阶段,相关的研究与理论创新都很少,对相关准则的解释说明比较抽象并不具体,其发展远没有到达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成熟阶段。Rodney .L(2011)[12]理论研究不仅能够为分析程序的设计、实施提供专业的指导,而且在具体运用中出现的那些问题可以推动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加强分析程序地理论研究能够促进准则的进一步完善,这能为审计人员在实际审计过程当中运用分析程序提供完善指导。

(二)要提高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

分析程序涉及到大量的专业判断,注册会计师自身素质对是不是能实施分析程序得到结果的可靠性非常重要。审计人员的经验越丰富、专业水平越高,分析程序得到的结果的可靠性就越强。

(三)要建立行业资料库

因为分析程序要求各个信息之间有潜在的联系,所以在运用分析程序前就要获得可比信息。目前,我国审计人员获取相关信息的主要方式是证券公司,其他的获取方式很少,因此急需建立较为完善齐全的行业资料库来帮助审计人员准备数据实施分析程序。与此同时,建立行业资料库对于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也相当重要,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能够把它当做重要的辅助判断工具和操作指南。

综上所述,从文章中我们可以认识到,目前国际审计执业界极力推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这一理念。在这个大背景下,分析程序能够高效识别、控制与评估审计风险的优势在目前审计界备受关注,分析程序在审计工作中的广泛运用导致的审计风险问题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此外,因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这一模式在我国的审计工作中还未广泛推广,加上与分析程序相关的历史研究资料也很有限,使得文章在对某些问题的研究上不够成熟。但是,伴随着我国第48项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颁布和深入的实施,相信分析程序的相关审计风险问题会受到广泛关注。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大环境下,分析程序的相关研究也会逐渐活跃起来。

时光荏苒,四年的本科生活即将结束,再回首,心中不免感慨万千。

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当中,我深深地感到自身功底不足,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

对于论文的顺利完成,首先,我要深深感谢我的导师刘永立教授。我从选题、构思、修改到定稿,刘老师一直督促我并给我许多宝贵意见。刘老师缜密的逻辑思维,渊博的知识,孜孜不倦的敬业精神,认真治学态度,所有这些都深深影响了我。

还感谢会计系的各位老师,四年来,他们生动的课堂讲解、全面的剖析、缜密的思维教给我很多知识,在会计和审计理论方面给了我很多指引和教导。

最后,还要感谢我的父母我的家人,是你们对我的默默支持,让我在探索之路上越走越远,是你们对我的关心和真心疼爱,给我不竭的动力,一生前行。

参考文献

[1]刘明辉,孙坤,徐平. 审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58-61.

[2] 叶雪芳. 舞弊审计[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4-8和76-84.

[3] 王普松. 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中的委托代理关系[J]. 山西财经大学报,2004,3:77-80.

[4]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会计[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5,409-409.

[5] 岳桂云,李梅芳. 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进行会计舞弊分析[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5:132-133.

[6] 李铁群. 分析程序审计准则的特点及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的思考审计月刊[M].2007(3):10-11

[7] 阚京华. 我国独立审计报告准则变迁的解析[J].2006(2)10-11.

[8] 卫维峰. 分析性程序在审计中的应用研究山西大学学报[M].2009(1):40-68.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J]. 安徽省人民政府公报,2006,1:2-24.

[10] 杭州审计局课题组. 试论审计分析性复核方法的应用[J], 浙江审计,2006,8-9.

[11] Paulius Danenas. Intelligent Financial Fraud Detection and Analysis: A Survey of Recent Patents[J]. Recent Patents on Computer Science,2015,81.

[12] Rodney L. Crawford,Thomas R. Weirich. Fraud guidance for corporate counsel reviewing financial statements and reports[J]. Journal of Financial Crime,2011,184.

最新审计中分析程序的运用

审计中分析程序的运 用

审计中分析程序的运用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分析程序是注册会计师获取审计证据时运用的一种具体审计程序。本文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阐述了分析程序在审计中的运用。 【关键词】审计;分析程序;运用 审计凭证据“说话”。注册会计师只有通过实施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后,才能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因此,实施审计程序、获取审计证据是审计工作的核心。 一、审计过程中应当运用分析程序 分析程序是注册会计师获取审计证据时运用的一种具体审计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分析程序还

包括调查识别出的、与其他相关信息不一致或与预期数据严重偏离的波动和关系。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3号——分析程序》对注册会计师运用分析程序进行了具体规范:注册会计师应当将分析程序用作风险评估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在审计结束时运用分析程序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注册会计师也可将分析程序用作实质性程序。 如果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分析程序时识别出与其他相关信息不一致或与预期数据严重偏离的波动和关系,可能表明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结合其他审计程序,对异常项目作进一步调查,以获取对差异的合理解释或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的佐证。因此,在审计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分析程序,可以有效地识别重大错报风险领域,确定审计的方向、范围,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审计过程中,如果不运用或不重视运用分析程序,注册会计师就如同“盲人摸象”,无的放矢,陷入大量的凭证、账簿检查之中,结果事倍功半,发现不了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错报,导致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甚至于出现审计失败。比较典型的“银广夏”审计失败案,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未能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运用分析程序,没有发现财务报表中相关项目之间存在的异常关系、现象:银广夏2000年度在主营业务收入大幅度增长的同时生产用电的电费却反而降低;2000年公司工业生产性的收入形成毛利5.43亿元,按17%增值税税率计算,公司应当

审计程序(函证、分析程序)

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一、审计程序按目的分类(注意,有些概念请先掌握) (一)获取审计证据的总体审计程序(理解掌握) 按实施审计程序获取审计证据的目的划分,审计程序可以分为风险评估程序、控制测试(必要时或决定测试时)和实质性程序三种,审计准则将审计程序的这三种分类称之为总体审计程序。 1.风险评估程序(第六章展开) 2.控制测试(必要时或决定测试时) (展开) 3.实质性程序(展开) (二)风险评估程序 1.含义 风险评估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程序。 2.目的 风险评估程序的目的是为了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 3.内容 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下列风险评估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内部其他相关人员、分析程序、观察和检查。 (三)控制测试 1.含义 控制测试是为了获取关于控制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有效性而实施的测试,其目的是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 2.当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时,控制测试是必要的 (1)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控制测试以支持评估结果; (2)仅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足以提供有关认定层次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控制测试,以获取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 (四)实质性程序 1.含义 实质性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直接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包括对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 2.实质性程序类别 (1)细节测试是对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具体细节进行测试,目的在于直接识别财务报表认定是否存在错报。细节测试被用于获取与某些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如存在、

分析程序在审计中的应用研究精选.

分析程序在审计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分析程序是明确审计重点、获得审计证据一种审计方法。正确的运用分析程序,对审计质量的保证具有极大意义。伴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各个企业的商业往来业务往来越来越复杂,舞弊等一系列造假手段也此起彼伏,对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当中,熟练运用职业判断,并结合分析性程序获取客观真实的审计证据这一要求也更高。 因此,本文以规范的方法,对国内外关于分析程序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从整体上阐述了分析程序在应用过程中应当运用的相关方法,研究分析各审计阶段运用分析程序的特点、目的和方法证明了分析程序的重要性,同时以···为例,在审计计划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和审计报告阶段等多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分析程序在审计不同阶段应当怎样运用和各阶段运用方法的区别,通过此案例总结了分析程序的局限性也就是不足之处,并且提出相关建议和改进措施,希望能够为分析程序完善和更好的发展提供方法。 关键词:风险评估程序;分析程序;财务报表总体复核;实质性程序

Application of Analysis Procedures in the Audit ABSTRACT Analysis procedures means the auditors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formation or computing-related rations to determine the audit priorities, to obtain audit evidence to support audit findings and an audit methodology. The correct implementation of analysis of analysis procedure for ensuring audit quality is important.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enterprises increasingly complex business fraud fraud means endless, auditors during the audit, the use of professional judgment combined with analysis procedures to obtain audit evidence the real objective requirements are also further improved. Analysis procedure can not only make up the details of the test defects , more cost savings and improve efficiency . CPA now corporate accounting statements audit process, we should focus on audit quality ,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wide range of audit tests as far as possible to collect sufficient and appropriate audit evidence to reduce audit risk and must consider the cost of the audit, it must not be sacrifice quality for the audit costs. Based on the above background , this paper mainly to standardize research methods, the important of research and analysis procedures, theoretical research results at home and abroad on the analysis procedures summarized, elaborated analysis program as a whole in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related methods should use ,and then use analysis of each audit phase analysis program features, objectives and methods of analysis and audit procedures are described in the different stage of

审计案例例10(收入分析程序)

分析程序综合练习1: ABC会计师事务所指派X注册会计师对Y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Y公司)2002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出具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X注册会计师于2004年初对Y公司2003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初步了解到,Y公司2003年度的经营形势、管理及组织架构与2002年度比较未发生重大变化,且未发生重大重组行为。相关资料如下: 资料一:Y公司2003年度利润表和2002年度利

师拟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请对资料一进行分析后,指出利润表中的异常波动项目;对资料二进行分析后,指出需重点审计的营业费用项目。 (2)在对主营业务收入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时,X注册会计师拟实施分析程序,请列出对主营业务收入进行实质性分析程序的内容。

【参考答案】 要求(1):利润表的异常波动项目有: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投资收益、所得税。需重点审计的营业费用项目为产品质量保证费用。 要求(2):X注册会计师应实施以下主营业务收入的分析程序控制程序: ①分析比较本年度与上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变化情况; ②分析比较本年度各月各种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化情况; ③分析比较本年度与上年度同类产品毛利率的变化情况; ④分析比较本年度与上年度重要客户销售额及其产品毛利率的变化情况。

分析程序综合练习2: X公司系公开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主要经营计算机硬件的开发、集成与销售,其主要业务流程通常为:向客户提供技术建议书,签署销售合同,结合库存情况备货,委托货运公司送货,安装验收,根据安装验收报告开具发票并确认收入。注册会计师于2003年初对X公司2002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经初步了解,X 公司2002年度的经营形势、管理及经营架构与2001年度比较未发生重大变化,且未发生重大重组行为。其他相关资料如下(金额单位:万元) 资料一:X公司2002年度未审利润表及2001年

审计程序(函证、分析程序)

获取审计证据得审计程序 一、审计程序按目得分类(注意,有些概念请先掌握) (一)获取审计证据得总体审计程序(理解掌握) 按实施审计程序获取审计证据得目得划分,审计程序可以分为风险评估程序、控制测试(必要时或决定测试时)与实质性程序三种,审计准则将审计程序得这三种分类称之为总体审计程序。 1。风险评估程序(第六章展开) 2.控制测试(必要时或决定测试时) (展开) 3。实质性程序(展开) (二)风险评估程序 1。含义 风险评估程序就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得程序。 2。目得 风险评估程序得目得就是为了识别与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 3.内容 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下列风险评估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层与内部其她相关人员、分析程序、观察与检查。 (三)控制测试 1。含义 控制测试就是为了获取关于控制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得有效性而实施得测试,其目得就是测试控制运行得有效性. 2。当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时,控制测试就是必要得 (1)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得运行就是有效得,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控制测试以支持评估结果; (2)仅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足以提供有关认定层次得充分、适当得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控制测试,以获取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得审计证据。 (四)实质性程序 1.含义 实质性程序就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得重大错报风险实施得直接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得审计程序,包括对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得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 2.实质性程序类别 (1)细节测试就是对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得具体细节进行测试,目得在于直接识别财务报表认定就是否存在错报。细节测试被用于获取与某些认定相关得审计证据,如存在、

分析程序在审计实务中的运用

财经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 分析程序在审计实务中的运用 李梦瑶,陈双生 (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浙江?舟山?316000) 摘要:随着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经济不断提升,我国审计工作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审计学是一门具有 极强理论性和专业性的学科。而分析程序则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在风险评估程序、实质性程序以及对财 务报表总体复核中都有着重要的运用。本文根据分析程序的具体信息,描述其在审计实务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审计?分析程序?分析评估?审计程序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 1 审计学的内涵 审计学是一种经济监督活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经济文明已达到了一定阶段。审计工作经过漫长时间的改革和修正,现今我国形成的国家审计、民间审计、内部审计三合一的体系,有着较强的稳定性和持久生命力。 2 分析程序的内涵与运用步骤 2.1内涵 分析程序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分析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做出评价。分析程序在审计过程中有着十分关键性的作用。审计实务是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强化,因此分析程序能在审计实务中更清晰明了。 2.2步骤 明确对象。审计人员确定审计单位及审计对象,才能准确地进行下一步审计工作。前期对象的准确定位为后期的审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确定期望值。提出假设,进行分析。分析程序方式主要建立在合理的假设上,依靠各种需要的具有准确性的数据来确定估计期望值。分析程序一般使用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合理性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等来进行估计。 确定可接受范围。审计所计算的数据往往与企业实际数据有一定偏差,此时审计工作人员应当合理确定一定偏差的范围,在此“安全”范围内则确定被审计单位没有重大错报风险,则视为合理。 实际与期望值比较。在被审计单位会计账目资料数据确认实际值的基础 上,将实际值与前期计算得出的期望值 进行比较,当两者差异在可接受范围内 则说明审计项目正常可接受;如果实际 值与期望值相差超过了范围,那么就应 当进行重新审查。 实际数据与期望值发生重大偏差。 审计员所计算的实际值不在“安全”范 围内,则需要对被审计单位中的财务数 据或非财务数据进行重新审查,针对企 业中有重大变动异常的经济状况,有重 大“嫌疑”的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审查和 计算。重大错报风险越高,那么被审计 单位被处理计算的数据就需要更详细。 同时,审计员也需要对前期所取得的数 据信息及自身采取的计算方式是否有偏 差进行分析。 3 分析程序的数据计算 分析程序主要利用被审计单位提供 的数据与当时部分通用公认数据、公式进 行计算,从而预测各类经济活动的趋势, 以此为基础确定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重大 错报风险。分析程序主要的计算法。 3.1趋势分析法 通过当前各项数据指标与基期数据 进行对比,从而预测经济活动的大致走 向,在企业中可以为其之后的投资方向 提供有力的帮助。但是对于审计人员来 说就是十分重要的审计证据。通过趋势 分析可以了解被审计单位近几年的经济 发展状况,往往被审计单位经济状况比 较稳定,则趋势分析法对于数据的分析 更为准确,那么对被审计单位更有利。 3.2比率分析法 当需要分析财务报表项目与项目之 间,不同财务报表之间的关系时,审计 人员通常会用到比率分析法,这一横向 比较能快速有效得分析出有效数据之间 的关系,从而正确的监测出财务信息。 3.3合理性测试法 合理性测试法利用“变量”变化的 方式,通过有关联的数据项目或是某项变 化导致变量,来测试所测试的对象是否正 确。总的概括为“以不变应万变”。审计 人员通过假设能引起被测试项目改变的 因素,确定变量与被测试项目之间的联 系,再确定被测试项目的评估和评价。 3.4回归分析法 回归分析法是建立在利用大量数 据范围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分析程序方 法,利用统计学方面的知识,将数据以 函数式、方程式的形式呈现出来,直观 易懂。以自变量、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来 明确被审计对象的准确性。回归分析法 以量化的形式供审计证据支持,但也由 于前期需要用到大量的数据与信息,所 以对审计人员的工作造成一定的繁杂, 而且处理大量的数据会大大延长审计时 间,浪费的审计成本较为严重。 4 运用分析程序时应注意的问题 4.1确定预期标准所使用数据的可靠性 审计人员在做出分析程序时,前期 所需要的是被审计单位的内外部数据, 包括财务数据、非财务数据、当期政府 规定的税率等。一切所取得的内外部数 据都将直接影响分析程序最终得出的期 望值以及其范围。因此数据的准确性越 高,最后的期望值也将更加精准。数据 的可靠性与其获取方式、性质等有重要 的关联。当需要确定数据的可靠性是否 · 166 ·

2019审计考试:第21讲-分析程序(2).doc

第21讲-分析程序(2) 第一编?第三章?审计证据 考点和典题 第四节分析程序 三、用作实质性程序 2.设计和实施分析程序的考虑因素 (3)评价预期值的准确程度【多选题考点】 准确程度是预期值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的度量,预期值越准确,分析程序越有效。 内容 影响因素a)对实质性分析程序的预期结果作出预测的准确性[预测的可行性高低] b)信息可分解的程度[实务性强] c)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的可获得性 真题和模拟题精讲 多项选择题【模拟题】 在评价针对营业收入和毛利率的实质性分析程序作出的预测值的准确程度时,注册会计师易烊千玺可能考虑的因素有()。 A.行业关键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 B.收入按照销售地区的可分解程度 C.被审计单位毛利率的稳定性 D.已记录金额与预测值之间可接受的差异额 [答案]ABC [点评]本题存在一定的难度,旨在训练同学们考场上遇到陌生选项的解题能力;选项A属于信息的可获得性的范畴;选项B属于信息可分解的程度的范畴;选项C影响对实质性分析程序的预期结果做出预测的准确性;选项D不属于在评价预测值准确程度时的考虑因素。 (4)可接受的差异额 a)可接受的差异额的影响因素【多选题考点】 应当确定已记录金额与预测值之间可接受的差异额。 内容 影响因素i)重要性,包括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导致重大错报的可能性ii)计划的保证水平 iii)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 b)实务要求【单选题/简答题考点】 在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时,注册会计师确定的已记录金额与预期值之间的可接受差异额通常不超过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真题和模拟题精讲 多项选择题【2016年真题】 下列各项因素中,注册会计师在去确定实质性分析程序的可接受差异额时需要考虑的有()。

审计中分析程序的运用

审计中分析程序的运用

审计中分析程序的运用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分析程序是注册会计师获取审计证据时运用的一种具体审计程序。本文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阐述了分析程序在审计中的运用。 【关键词】审计;分析程序;运用 审计凭证据“说话”。注册会计师只有通过实施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后,才能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因此,实施审计程序、获取审计证据是审计工作的核心。 一、审计过程中应当运用分析程序 分析程序是注册会计师获取审计证据时运用的一种具体审计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分析程序还包括

调查识别出的、与其他相关信息不一致或与预期数据严重偏离的波动和关系。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3号——分析程序》对注册会计师运用分析程序进行了具体规范:注册会计师应当将分析程序用作风险评估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在审计结束时运用分析程序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注册会计师也可将分析程序用作实质性程序。 如果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分析程序时识别出与其他相关信息不一致或与预期数据严重偏离的波动和关系,可能表明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结合其他审计程序,对异常项目作进一步调查,以获取对差异的合理解释或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的佐证。因此,在审计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分析程序,可以有效地识别重大错报风险领域,确定审计的方向、范围,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审计过程中,如果不运用或不重视运用分析程序,注册会计师就如同“盲人摸象”,无的放矢,陷入大量的凭证、账簿检查之中,结果事倍功半,发现不了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错报,导致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甚至于出现审计失败。比较典型的“银广夏”审计失败案,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未能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运用分析程序,没有发现财务报表中相关项目之间存在的异常关系、现象:银广夏2000年度在主营业务收入大幅度增长的同时生产用电的电费却反而降低;2000年公司工业生产性的收入形成毛利5.43亿元,按17%增值税税率计算,公司应当计交的增值税至少为9231万元,但公司

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

第四讲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 【重点】掌握审计程序的三个阶段及具体包括的内容;掌握审计的一般方法和技术方法。 【难点】审计一般方法和技术方法在审计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预计课时】6 一、审计程序的概念 也称审计流程、审计过程或审计循环,是指审计组织及其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从准备工作到审计业务结束为止的全部过程。 思考:任何时候审计流程都可以称为审计循环吗 提示:传统审计工作采用的是分项审计,循环审计近年才开始被广泛使用。 二、审计程序的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1、了解被审单位概况; 2、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①接受业务委托); 3、初步评价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 4、确定重要性标准和审计风险水平; 5、编制审计计划 (②计划审计工作)。 (二)实施阶段(识别/评估/应对)

(③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了解被审单位及其环境,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1、控制测试 (④风险应对—实施控制测试); 2、实质性测试 (④风险应对—实施实质性程序)。 (三)终结阶段 (⑤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 1、整理、评价审计证据; 2、复核审计工作底稿; 3、编制审计报告(法律效力)并提出管理建议书(没法律效 力); 4、审计资料归档。 三、审计程序的关键点拓展 1、了解被审单位基本情况(前期分析) 内容包括:对委托人委托审计的原因、目的进行分析;被审单位所在行业和业务性质、组织结构和经营状况、内部控制的优劣;以前年度接受审计的情况。当出现以下四种情况时可以拒绝接受委托:委托审计动机不良;业务类型风险很高;内控极不健全;经营状况极差。 2、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是在完成前期分析并对分析结果满意时才签订。包括:签约双方的名称、委托目的、审计范围(内容+时间)、双方责任(会计责任

毕业论文分析程序的选择与运用研究

毕业论文分析程序的选择与运用研究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目录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风险导向审计中 关于分析程序的选择与运用研究 【摘要】分析程序是七种审计程序之一,通过分析、对比同行业、不同时期的指标、数据可以观察企业有无异常波动情况,进而实施实质性程序检查其有无重大错报。有效地运用分析程序可以提高审计效率,节约审计成本。本文讨论分析程序的内涵以及在风险评估、实质性程序和审计完成阶段的运用,并对分析程序存在的优、劣势进行分析,并最终形成结论,即注册会计师在选择与运用分析程序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分析程序,风险评估程序,实施阶段,完成阶段 一、研究背景分析

21世纪审计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包括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对企业的经营产生巨大影响、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模式不断创新、会计准则中越来越多涉及判断和估计、可能引致财务报告舞弊的压力大为增加等。此外,社会对审计人员的诉讼越来越多, 以美国为代表的审计职业团体建议重新修改审计准则, 以重新规范风险导向型审计,注册会计师应对审计风险的方式,进一步规范风险审计的程序。 我国于 1997 年颁布了《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 11 号———分析性复核》( 简称《审计分析准则》) 。2006 年我国修订了《审计分析准则》, 颁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313号———分析程序》( 简称《分析程序准则》) , 将于 2007 年 1 月 1 日开始实施,。新颁布的审计准则中,将过去的“分析性复核程序”改成了“分析程序”,并对其做了新的阐述:“本准则所称分析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做出评价。” 这对于指导注册会计师运用审计分析技术、在审计技术上实现同国际惯例的接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分析程序不能直接提供审计证据,而是需要注册会计师利用职业判断,通过科学的分析程序发现重大错报的线索。因此,分析程序如何在风险评估和总体复合阶段中拥有运用,在实质性程序如何选择仍然是一个新课题, 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接下来将对分析程序在具体实践中的选择、运用等问题进行分析与阐述。 二、分析程序的理论概述 (一)分析程序的内涵 分析程序, 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

审计中分析程序的运用

审计中分析程序的运用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分析程序是注册会计师获取审计证据时运用的一种具体审计程序。本文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阐述了分析程序在审计中的运用。 【关键词】审计;分析程序;运用 审计凭证据“说话”。注册会计师只有通过实施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后,才能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因此,实施审计程序、获取审计证据是审计工作的核心。 一、审计过程中应当运用分析程序 分析程序是注册会计师获取审计证据时运用的一种具体审计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分析程序还包括调查识别出的、与其他相关信息不一致或与预期数据严重偏离的波动和关系。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3号——分析程序》对注

册会计师运用分析程序进行了具体规范:注册会计师应当将分析程序用作风险评估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在审计结束时运用分析程序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注册会计师也可将分析程序用作实质性程序。 如果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分析程序时识别出与其他相关信息不一致或与预期数据严重偏离的波动和关系,可能表明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结合其他审计程序,对异常项目作进一步调查,以获取对差异的合理解释或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的佐证。因此,在审计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分析程序,可以有效地识别重大错报风险领域,确定审计的方向、范围,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审计过程中,如果不运用或不重视运用分析程序,注册会计师就如同“盲人摸象”,无的放矢,陷入大量的凭证、账簿检查之中,结果事倍功半,发现不了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错报,导致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甚至于出现审计失败。比较典型的“银广夏”审计失败案,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未能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运用分析程序,没有发现财务报表中相关项目之间存在的异常关系、现象:银广夏2000年度在主营业务收入大幅度增长的同时生产用电的电费却反而降低;2000年公司工业生产性的收入形成毛利5.43亿元,按17%增值税税率计算,公司应当计交的增值税至少为9231万元,但公司披露2000年年末应交增值税余额为负数,不但不欠,而且没有抵扣完;如果银广夏的出口属实,按照我国税法,应办理几千万的出口退税,但年报里根本找不到出口退税的项目。注册会计师对存在重大错

分析性程序在审计工作中的运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c1874920.html, 分析性程序在审计工作中的运用 作者:赵晨翡尚勇利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年第04期 [提要] 分析性程序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分析和比较信息之间的关系或计算相关的比率,以确定审计重点、获取审计证据和支持审计结论的一种审计方法。正确实施分析性程序,对于保证审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万福生科案为例,运用分析性程序分析万福生科案中的造假环节,得出相关的启示。 关键词:审计;分析性程序;万福生科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12月26日 分析性程序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分析和比较信息(包括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之间的关系或计算相关的比率,以确定审计重点、获取审计证据和支持审计结论的一种审计方法。分析程序以报表数据之间的稳定关系为假设,直接从报表项目入手,进行审计测试,因此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审效率,而且在降低审计风险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正确实施分析性程序,对于保证审计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万福生科造假案回顾 万福生科(湖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稻米精深加工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11年9月27日公司成功上市登陆创业板,2012年9月初湖南省证监局对万福生科进行例行检查时,发现公司2012年上半年预付账款账户余额奇高,在建工程账户也存在大量工程预付款,涉嫌违反相关证券法律法规,决定立案稽查。9月,中国证监会也正式对万福生科立案调查。10月底,万福生科公告承认2012年半年报财务造假。至2013年5月,证监会对该造假案件的行政调查已终结。调查结果显示,万福生科涉嫌欺诈发行股票和违法信息披露。 根据《证券法》等相关法律的规定,证监会责令万福生科改正违法行为,给予警告,并处以30万元罚款;因其相关行为涉嫌犯罪,证监会已将万福生科及董事长龚永福和财务总监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暂停平安证券保荐机构资格3个月,撤销平安证券和中磊会计师事务所证券服务业务许可,不接受湖南博鳌律师事务所12个月内出具的证券发行专项文件;同时,对相关责任人采取警告、罚款和终身市场禁入措施。 二、分析性程序在审计中的运用 万福生科采用大量个人账户作为交易对象,为了配合虚构销售收入,万福生科伪造了相关采购和销售合同,虚构了300多个个人账户作为供应商账户。万福生科首先通过自有资金,打

利用EXCEL执行审计分析程序

[摘要] 分析程序需要在处理大量数据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Excel软件则为执行分析程序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本文主要从财务报表整体和账户两个层面,介绍如何利用Excel执行横向、纵向、比率和趋势分析程序,以期对审计实务人员高效执行审计分析程序有所帮助。 [关键词] 分析程序;Excel [中图分类号] F23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673-0194(2006)01-0044-03 分析程序又称分析性复核,是审计人员常用的重要审计程序(或审计技术方法)之一。根据信息对称性的特点,财务数据之间、非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均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审计人员通过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异常波动或不一致作为进一步审计的重点,此乃分析程序的原理所在。审计人员之所以广泛运用分析程序,原因有二:一是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着经济、社会和竞争的压力,需要降低审计费用;二是运用此方法可以提高审计质量。在手工操作下,执行分析程序需要审计人员处理大量数据,并要从中找出相关信息的异常或不一致,这对审计人员的职业能力提出严峻挑战。本文借助Excel的强大数据计算和图表功能来执行审计分析程序,旨在帮助审计人员迅速而又准确地分析相关财务信息,找出审计风险之所在,为进一步审计指明方向。一、分析程序应用原理分析程序是指审计人员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分析程序还包括调查与其他相关信息不一致或与预期数据严重偏离的波动和关系。 1.执行分析程序的目的分析程序在财务报表审计的三个阶段都可以运用,但在每个阶段运用所起到的作用有所不同。在审计计划阶段,执行分析程序可以帮助注册会计师确定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及范围。即通过该程序了解、确认被审单位是否存在异常或意外的信息波动,以便找出潜在的错报风险领域,进而确定相应的审计重点和进一步的审计程序。在审计实施阶段,分析程序可直接作为一种实质性测试程序,以收集与账户余额和各类交易相关的特殊认定的证据。在审计报告阶段,分析程序用于对被审单位会计报表的整体合理性做最后的复核。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4年10月和2005年7月两次发布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准则的征求意见稿的规定,审计人员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时应当实施分析程序,从而有助于识别异常的交易或事项,以及对财务报表和审计产生影响的金额、比率和趋势,并对这些异常或未预期到的关系在识别重大错报风险时应予以考虑。 2.执行分析程序常用的方法执行分析程序常用的方法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三种。比较分析法是通过对某一报表项目与既定标准的比较,以获取审计证据的一种技术方法。具体的比较包括本期实际数与计划数比较,本期实际数与预算数的比较,本期实际数与同业标准数之间的比较等。比率分析法是通过对报表中某一项目同与其相关的另一项目相比所得的值进行分析,以获取审计证据的一种技术方法。趋势分析法是通过对连续若干期某一报表项目的变动金额及其百分比的计算,分析该项目的增减变动方向和幅度,以获取有关审计证据的一种技术方法。 [!--empirenews.page--]无论是对财务报表整体执行分析程序,还是对账户或交易执行分析程序,以上三种方法经常被结合使用。 3.执行分析程序的步骤分析程序在审计各个阶段运用的步骤也有所不同,但在审计计划阶段的应用中尤为完整。在计划阶段,有效使用分析性复核程序,必须系统地执行以下步骤: (1)确定将要执行的计算及比较:审计人员根据分析目标及获取的相关资料,确定执行何种类型的计算及比较。常用的计算及比较包括绝对额比较、结构比率分析、相关比率分析和趋势分析。 (2)估计期望值(确定基准值):审计人员可以根据各种不同来源的数据估计期望值。估计期望值常用方式包括:根据预算或预测估计期望值、根据被审计单位以前年度的会计信息估计期望值、根据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估计期望值、根据同行业资料估计期望值等。 (3)执行计算及比较:审计人员按照公式对被审单位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并把处理结果与期望值对比,确定差异或变动幅度。 (4)分析数据及确认重大差异:分析的主要目的是确认是否有异常或意外的波动。由于重大差异和意外波动是错报风险增加的信号,因此,注册会计师必须对重大的差异或波动进行调查。 (5)调查重大的非预期差异:对重大的非预期差异,审计人员必须进行调查,包括向被审计单位询问、检查交易

充分利用分析性程序

案例四: 会计报表风险审计实务分析系列之二 充分运用分析性程序 资料1:1996年,琼民源虚构了5.66亿元利润、虚增资本公积金6.57亿元。虚增的利润主要来源于:(1)将合作方香港冠联置业公司投入的股本及合作建房资金1.95亿元确认为收入; (2)通过三次循环转账手法,虚构收到转让北京民源大厦部分开发权2.7亿元;(3)向开源公司转让民源大厦未建成的商场经营权所获得的5000万元确认为收入;(4)将收到合作者的民源大厦的建设补偿费5100万元确认为收入;(5)从北京市富强新技术开发公司取得的厂房经营收入3000万元确认为收入。上述虚构的结果导致公司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都大幅度增加,使其利润由1995年的67万元“猛增”至1996年的5.7093亿元,净资产收益率由1995年的0.034元/股增加到1996年的21.51元/股,股票价格也由3元飙升至30多元。面对这些人为的利润调整,承担琼民源1996年度会计报表审计业务的中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含有严重虚假内容的审计报告,误导了投资者,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中华会计师事务所及其相关的审计人员因此受到了严厉的惩罚。 分析:琼民源利用关联交易虚增利润和资本公积的手段并不高明,但为什么CPA却视而不见?这里,我们撇开注册会计师是否遵循职业道德,也不谈注册会计师是否存在故意舞弊行为,仅从风险审计的技术方法分析注册会计师应当吸取的教训:CPA在会计报表审计中如果不重视运用分析性程序,无疑等于盲人摸象,容易得出片面甚至是错误的审计结论,招致更大的审计风险。 在审计实务中,CPA在审计会计报表的计划和报告阶段都必须运用分析性程序。在计划阶段,CPA使用分析性程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CPA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情况获取更好的了解和确认资料间的异常关系和意外波动,以便找出存在潜在错报的风险领域。在琼民源审计案例中,如果审计人员能够在计划阶段充分运用分析性程序,从对报表利润的趋势分析,就不难看出琼民源利润由1995年的67万元“猛增”至1996年的5.7093亿元,净资产收益率由1995年的0.034元/股增加到1996年的21.51元/股这些异常增长的风险指向;从对报表利润的结构分析,就不难发现琼民源利润总额是主营业务收入的34倍,琼民源的利润增长点不在于主营业务收入。根据这些分析结果,CPA可以在制定审计计划时重点设计针对性的审计程序,查出问题之所在,减少审计风险。在审计报告阶段,CPA应当对被审计会计报表的整体合理性做出最后复核。在琼民源审计案例中,即使审计人员在制定计划时没有关注到利润异常变动的风险,在实施审计阶段也没有寻找到报表利润虚假的证据;但如果在审计报告阶段,复核人员能够运用分析性程序对会计报表的整体合理性做出最后复核,必然会发现报表利润的异常变动,这些异常会引导复核人员指导外勤审计人员执行追加审计程序以证实疑虑,补充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或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这样,中华会计师事务所也就能够避免因出具含有严重虚假内容的审计报告而带来的灭顶之灾。资料2:注册会计师李浩是华兴公司2001年度会计报表审计的主审会计师,当他对华兴公司的会计报表进行分析性复核时,发现华兴公司所属的发达部、凯歌部、广电一部、广电二部和牡丹部等五个经营部上报的“利润总额”本年数均为零,觉得事情蹊跷,于是,他分析了五个经营部历年经营情况以及市场中其他同类型经营部的一般利润水平,认为五个经营部上报的利润可能是虚假的,就指导外勤执业的注册会计师针对发达部等五个经营部的本年利润实施重点审计,经外勤注册会计师的重点取证,发现五个经营部经营亏损挂账2764万元。分析:分析性复核是指注册会计师分析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包括调查这些比率或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3号——分析程序》应用指南2010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3号—— 分析程序》应用指南 (2010年11月1日修订) 一、分析程序的定义(参见本准则第三条) 1.在实施分析程序时,注册会计师需要考虑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信息与下列信息进行比较: (1)以前期间的可比信息; (2)被审计单位的预期结果,如预算或预测等,或注册会计师的预期数据,如折旧的估计值; (3)可比的行业信息,例如,将被审计单位的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应收账款)与行业平均水平或与同行业中规模相近的其他单位的可比信息进行比较。 2.在实施分析程序时,还需要考虑下列关系: (1)财务信息要素之间的关系(根据被审计单位的经验,预期这种关系符合某种可预测的规律,如毛利率); (2)财务信息和相关非财务信息之间的关系,如工资成本与员工人数的关系等。 3.注册会计师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实施分析程序。这些方法包括从简单的比较到使用高级统计技术的复杂分析。分析程序可以应用到合并财务报表、财务报表的组成部分以及财务信息的单个要素。在实务中,可使用的方法主要有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合理性测试法和回归分析法。

二、实质性分析程序(参见本准则第五条) 4.注册会计师在认定层次实施的实质性程序可以是细节测试、实质性分析程序,或两者的结合。在确定实施何种审计程序(包括是否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时,注册会计师需要判断各种可供使用的审计程序在将认定层次的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时的预期效果和效率。 5.注册会计师可以向管理层询问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所需信息的可获得性和可靠性,以及被审计单位实施这种程序的结果。如果注册会计师确信管理层编制的分析数据是适当的,则使用管理层编制的这种数据可能是有效的。 (一)实质性分析程序对于特定认定的适用性(参见本准则第五条第(一)项) 6.实质性分析程序通常更适用于在一段时期内存在预期关系的大量交易。分析程序的运用建立在这种预期的基础上,即数据之间的关系存在且在没有反证的情况下继续存在。然而,某一分析程序的适用性,取决于注册会计师评价该分析程序在发现某一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引起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时的有效性。 7.在某些情况下,不复杂的预测模型也可以用于实施有效的分析程序。例如,如果被审计单位在某一会计期间对既定数量的员工支付固定工资,注册会计师可利用这一数据非常准确地估计出该期间的员工工资总额,从而获取有关该重要财务报表项目的审计证据,并降低对工资成本实施细节测试的必要性。一些广泛认同的行业比率(如不同类型零售企业的毛利率)通常可以有效地运用于实质性分析程序,为已记录金额的合理性提供支持性证据。

分析程序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运用的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2012届 分析程序在财务报表 审计中的运用的文献综述

分析程序在财务报表 审计中的运用的文献综述 摘要 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合理运用分析程序有助于提高审计效率、增强审计效果,因此分析程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本文将通过新旧准则对分析程序的涵义、特征和审计各阶段运用分析程序的目的及因素、常用方法、基本步骤进行综述。与此同时,在查阅大量的国内相关的权威文献后,对我国学者关于审计中分析程序的运用中存在的局限性进行综述,并根据各学者采取的改进措施进行总结,更好地发挥分析程序在审计中的作用。 关键词分析程序;审计;财务报表 分析程序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运用越来越重要,因此在理论上对其进行的研究也越来越频繁和深入。分析程序在财务报表审计可以在风险评估、实质性程序及在总体复核阶段共三个阶段中运用。在运用时还应考虑因素、目的和方法,分析程序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发现异常变化也可以帮助审计人员评价最终已审计事项和余额的合理性。同时,运用分析程序时不可以忽略分析程序自身所存在的不足,注册会计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判断力和审计经验。 1分析程序的研究 1.1分析程序涵义及特性的研究 我国旧分析程序准则第二条对分析程序做出的定义:分析性复核是指注册会计师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包括调查这些比率或趋势的异常变动及其与预测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 在美国SASNO56则将分析程序定义为:通过比较和研究财务资料与非财务资料之间

的联系,对财务信息做出合理性评估。 李靖(2008)认为分析性复核是一种审计技术方法,它是审计人员通过对比分析被审计单位各种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以取得审计证据,得出正确审计结论的方法。 廖义刚(2008)认为分析性复核程序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财务资料之间、非财务资料之间、财务资料和非财务资料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调查重要的异常变动及差异,从而对会计报表整体及其各项目进行评价的方法。 我国新分析程序准则第三条明确分析程序的涵义:分析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做出评价。分析程序还包括调查识别出的、与其它相关信息不一致或与预期数据严重偏离的波动和关系。 胡适会(2007)与其他审计方法相比具有复杂性、主观性、间接性和有效性四个特性。 总而言之,对于分析程序的涵义越来越趋向于新准则的定义,因此本论文分析程序以新准则为准。 2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运用分析程序的研究 2.1运用分析程序应考虑的因素及目的研究 我国旧分析程序准则涉及到运用时应考虑的因素为:(1)分析性复核所涉及项目的重要性。(2)与针对同一审计目标执行的其他审计程序的结论的一致性。(3)注册会计师预测分析性复核程序的期望结果的准确性。(4)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估计水平。(5)执行分析性复核程序人员的能力与经验。 我国新准则规定在运用时应考虑因素是:比较基准、数据关系、可使用方法。 俞琴(2008)运用时应考虑的因素:所选用的方法、对业务认识的巧妙性、所使用数据的可靠性、金额的可预计性、是否使用了足够详细的资料。 我认为运用的分析程序应考虑的因素为数据关系、比较基准及所选用的方法。 李忠安(2007)分析性复核的目标:(1)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状况;(2)评价被审单位的持续经营能力;(3)指明会计报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域;(4)降低细节测试水平;(5)评价会计报表的总体合理性。 我国旧分析程序准则第五条对注册会计师在各审计阶段运用分析程序的目的进行了说明:在审计计划阶段,帮助确定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在审计实施阶段,直接作为实质性测试程序,以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在审计报告阶段,对会计报表进行整体复核。 我国新分析程序准则说明注册会计师实施分析程序的目的包括:第一、用作风险评估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注册会计师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目的在于了解被审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