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雍正传》读书报告

《雍正传》读书报告

《雍正传》读书报告
《雍正传》读书报告

《雍正传》读书报告

一、书名

《雍正传》

二、作者简介

冯尔康,1934年4月生于江苏仪征,1948年起先后就读于北京二中、十一中,1955年进入南开大学历史系学习,1959年毕业后留校认助教,旋转为中国古代史研究生,毕业后,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迄与今。教学上讲授中国古代史、明清史、中国社会史方向的课程,并指导研究生、博士生学习。教学的同时,冯尔康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清史、中国社会史暨史料学的教学与研究。研究状况、成果及历史认识论概要如次。撰著《雍正传》、《清史史料学》,并与友人合作撰写、编辑学术书籍,共30余种,另撰述文章150篇。兼任中国史学会会长、中国谱牒学会副会长、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

三、框架体系

本书是国内首部雍正评传,全面系统地评述了清朝雍正帝的生平政绩,试图通过研究雍正来概括雍正生活时代的历史。作者认为,雍正帝敢于“振数百年颓风”,革旧除弊,是清朝“康乾盛世”的有力推进者,是应该肯定的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比较杰出的封建帝王之一,并为过往对维正帝不够中肯的评论和诬枉作了辨析,提出了个人的见解。

四、精彩论点

翻开《雍正传》,第一句便是“雍正的形象,在人们的心目中,至少在一部分人的印象里,是一个篡位者,屠戮功臣、施行特务统治的残忍的暴君,”作者话锋一转,“作者在检阅了有关他的大部分资料之后,认为他敢于革除旧弊,办事雷厉风行,是康乾盛世的有力推进者,是促进清朝历史发展的政治家。”如此一来,作者想要为雍正有所辩白正名的心意跃然于心。毕竟,作好历史人物的评论,要避免概念化的毛病,“千人一面”,则不是成功的研究。一、成长为帝

从小康熙对各皇子的教育就相对严格,胤禛更是在众人中表现突出,酷暑难耐之日,静坐书斋习读。此间的胤禛过得比较多的就是这样的书斋生活,但期间不时随康熙帝巡幸,从东北到满洲发祥地的辽吉,从东南至富甲天下的苏杭,西去山西五台,北达内蒙古草原,足迹遍布半个中国。在巡幸过程中自然地了解到各地经济出产、山脉河川、水利运输、民风习俗、宗教信仰、名胜古迹、历史问题等;同时又通过观察康熙处理政事、考察地方行政和吏治获得了官场情况的第一手资料。这样的经历对他日后的皇位争夺和继位后的治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从此开始胤禛逐步培养起了自身势力。而后,在康熙几次废太子立太子,致使太子之位始终悬而未决之时胤禛成为了最后的胜利者。这一突如其来的转换也正是雍正为世人所怀疑的主要原因。实际上,储位之争,并不是某一个朝代更不是一位君主所特有的现象,而是封建专制主义的必然产物。封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所以皇位自然也就成为了人们争夺的目标,封建国家实行所谓“家天下”的政体,皇位在众皇子之间选择。在未确定太子之前,皇子之间是兄弟,只有长幼之分,而一旦确定了皇位继承人,便是君臣之别。如此巨大的落差自然就造成了众皇子争夺皇位的状况。所以不能用封建伦理来评论康熙朝的储位,也就是说不能简单地指责某一个人,要从这个事件发生的社会原因和性质来分析,据此作出科学的评判。储位之争是胤禛的青壮年在党争之中度过,同他的众兄弟一样为获取最高权力。这也是统治阶级最高层的内部争斗,对参与者无需称道,但也不可专门为难作为胜利者的胤禛一人,要谴责的话,康熙、废太子以及进行过谋位的皇子都有各种程度的不是。在储位之争当中,谁上台都包含谋取的成分,都是值得怀疑的。

二、时势造英雄

雍正功业的产生取决于他的个人因素和他所生活的时代。现下就来看看是怎样一个时代造就了雍正。

1、农民抗租抗赋及争取永佃权的斗争。康熙年间撰修的《无锡县志》说该地“佃田者不输租,寄籍者不输粮,积已成习”。抗阻、抗粮是清朝农民斗争的主要形式。

2、官僚机器的腐败及其不可改变性。捐粟拜爵,秦汉已兴,历代相沿,然至明朝始定出捐纳事例,到清代则盛行起来;科举取士,到了清朝亦是百弊丛生。

3、皇权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4、顽固阻挠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与此同时,还有一种社会因素影响雍正的行政,这就是当时满族的状况。从努尔哈赤起兵统一女真到统一全国,是满族的兴起时期,而康雍时代正是满族的发展期。这个时期它已逐渐走向衰落,进取精神大不如从前,但仍有所保留,主要表现在:重视民族问题,经营边疆,巩固祖国领土;皇帝勤于政事。雍正正是适应了以上数个时代要求同时又在可能的条件下做出相当的努力,才成就了之后乾隆的盛世景象。

三、功过

康熙在统治后期,不再勤于政务,受地主阶级功成名就思想的影响,失去了变革现实的锐气。五十年三月,他说:“今天下太平无事,以不生事为贵。”这样一来,康熙后期的矛盾越积越多,越来越严重,包括:朋党之争;贪官、封建政府与农民的矛盾;依靠富农的政策与阶级矛盾的积累;西北用兵造成的问题。

为此,雍正上台之初就开始思想革新:

1、兴利除弊的革新思想。

2、反对朋党,强调忠君。

3、主张为政务实与反对沽名钓誉。

4、舍“宽容”从“严猛”。

5、主张“人治”。

特别说明一下,雍正的“人治”,强调君主励精图治,重视官吏的任用得人,希望实现清明政治。从实践角度看,他的人治存在不少合理内容。他为政务实的思想重视解决国计民生的实际问题,比那些沽名钓誉的官僚要好得多。随后出现的雍正为世人所诟病的杀年羹尧、隆科多之事,从其性质来说是君主按照封建君臣关系的准则,收回重臣所不应有的权力。这一场君臣权力之争,双方各有过错。雍正作孽于前,后又残酷打击表现出了君主权威的决定性和雍正的残忍。而年羹尧、隆科多两人结党营私也是咎由自取。此后,雍正统治进入正式状态。在这个时期,他主持开直隶营田,广西垦田,修宁夏水渠,兴建江浙海塘,防治黄河,调湖广老农入川教垦,北方老农到华南教种杂粮,江浙老农至直隶教种水稻。农业和手工艺都有所发展。与此同时,雍正在康熙与俄国签订的《尼布楚条约》基础上,有缔结了《恰克图条约》,确定中俄中段疆界。康熙末年禁止商民往南洋贸易,雍正则听从官员的建议,开放了广东、福建洋禁。这些措施在现在看来并不算什么,但在当时的条件之下,能够高度重视全国各地的农业发展并积极改进各地耕作技术弥补当地自身缺陷;在重农抑商的政策下开放通商口岸部分发展贸易是雍正深远眼光之所在。

四、盛世之缔

在清朝最为世人称道的康乾盛世之间,雍正王朝的时间尽管不及前后两朝的九分之一,却是不容忽视的。康熙后期的弊病若不是经过雍正的大力整顿,清朝极有可能快速衰落,而雍正时期的一系列行之久远的政策也是乾隆时代能够兴旺发达的必要条件。乾隆中河南巡抚阿思哈说:“圣祖任皇帝涵濡煦育六十余年,久道化成;世宗宪皇帝整纲肃纪,通变宜民凡闾阎疾苦,靡不周知;我皇上缵承三圣,善继善述……”。其对三者的关系以及雍正除旧布新的评价都较为中肯。除此之外,本书作者对雍正事迹的一系列描述都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详细比对封建时期各个朝代及每位君主的做法来具体评价,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为雍正正名。至此,雍正的传记告一段落,但是以往的恶语相向如今不再能拖累于他,即使雍正

本人从未想过要消除流言,他一直以正己身为准则,以为明君为目标,任外面水深火热。五、读后感

清世宗雍正皇帝在位仅13年,但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属于他的各类传奇不断。遗憾的是这类传奇,无论赞美还是批判,都距离历史的雍正帝相差十万八千里.对其人和他的时代,即使在专业领域,研究比较薄弱,特别是综合性的研究..南开大学冯尔康教授,一直致力于雍正研究,自1980年代就开始发表相关学术文章,后虽然有学术转向,但仍然关注这个领域,这本《雍正传》是作者吸收最近的学术研究成果的新著,既是一部整体雍正朝历史,又是一本优秀的人物传记。历史人物传,贵在求实,涉及雍正帝历史谜团不少,冯尔康教授在书中使用平和的语言,理性的态度,对这些争议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笔者阅读后深感受益匪浅。

一、继位及相关问题

胤禛如何继承皇位是清史研究的悬案,数十年来争论不休,看法截然对立。篡位派坚持说,康熙属意其第十四子胤禵,后来被胤禛篡夺,无奈根据汉文,还是满文材料,都无法提出令人信服的根据。本书作者是坚持合法继承的代表学者,根据史料做出自己的分析,理性而公平。他在书中提到,康熙五十二年(皇太子胤礽二次被废以后),他本人选择继位人的标准有几条:防止皇子间结党竞争,继承人要做到诚孝,有才能。(雍正传49页)因为胤禛的谋取皇位非常隐蔽,不为乃父所知,加上对皇父十分孝顺,为自己积攒了大量政治资源——是否可以继承皇位最大的决策人就是康熙帝本人。作者指出要全面分析康熙对诸子的态度,只强调看中胤禵是不全面的,胤禛还有胤祉在康熙帝心目中以及朝政中比较特殊的地位,不应当忽视。既要充分注意到太子被废后多位皇子参与,争夺储位的事实,又要看到康熙对某些皇子刻薄寡恩的事实,全面衡量,避免左袒,才有利于弄清真相给予公正的评价。

笔者认为冯尔康教授分析说理性比较强,论述公道不带偏见,而坚持篡夺说的学者,方法失当 ,提不出可靠根据,都是猜测,例如胤禛继位年龄偏大,已经走向老年;强行灌参汤毒死康熙帝;胤禛害怕亡灵,不敢与父亲同葬,清算多位太监,(如某位老学者说如果没篡位为何一登基就杀赵昌?其实赵昌没有死,自己犯罪被处分。)因为他们窥视传位真相,等等不一而足,笔者认为这些看法让人啼笑皆非。人死后灵魂如果不灭,难道换一个房间就找不到了?况且胤禛继位后多次去景陵拜祭父亲,在景山设有康熙帝排位,数次行礼,又何来害怕说。

雍正即位后,查抄江宁织造曹家,这本来不是大事,但因为与曹雪芹和红楼梦的创作背景有密切关系,加之某红学泰斗,作家,业余爱好者,强行把红楼梦与清代相关史事对号入座,偏执地坚持认为红楼梦不是文学而是影射历史。作者在书中用一章篇幅剖析这一事件来龙去脉,明确指出,雍正登基后,曹家不再有和皇帝亲密关系,期间出现了上供物品质量不佳,引发雍正帝不满,而骚扰驿站则是抄家直接原因。其最根本的原因是雍正继位后,要清理财政,而曹家亏空直接与皇帝施政重点冲撞,加之曹頫自身能力有限,令雍正帝对其彻底失望,而亏空是明显的犯罪行为,抄家不是政治迫害。(157——177页)同时作者也明确指出“关于雍正查抄江宁织造府的问题,不必抱有成见,一不要因为雍正抄家就有恶感,二不必因为是曹家就表同情”“正确分析雍正及其时代,对于弄清这些问题,对于了解《红楼梦》创作的时代背景才是有意义的”(176页)

笔者认为提出不同见解是正常的,但回避或者不阅读基本材料,任意发言是错误的,缺乏相关领域的基本水准.仅仅是街头巷尾的议论,而不能写入学术史.历史研究在史料不足的情况下需要一定想象和推论,但不能无限的发挥,任意穿凿附会.否则就不是历史研究了。二、继位后推行的政策

胤禛继位改元雍正,面对康熙朝晚年的不少弊政,他大刀阔斧的进行变革,继位月余给户部下达全面清理钱粮的命令,随后大力清理亏空,对相关责任人,坚决打击,抄家,罢官,对官员畏罪自杀的的加重处罚。在清理亏空的同时还推行了耗羡归公和养廉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断绝了官员外财,提高了其待遇,加上严厉的整顿,使得康熙朝末年的官场风气有了明显好

转;在政治制度上,雍正将奏折制度给予完善推广,使得办事效率,速度大大增强,并能够使得君主牢牢掌握官僚队伍(奏折中要求官员互相评论)同时建立军机处 ,军机处汇集各地官员奏折,呈报皇帝,直接批复,再通过军机处下发,同时军机处负责拟订上谕,经皇帝认可下发,增加了办事效率和机密性,军机处的出现,使得过去的议政处内阁权力收入皇帝手中,满洲贵族也无法与皇权抗衡,真正做到了天下庶务总览一人之手,也使得君权达到了中国君主时代的顶峰.这样制度在强有力君主执政时候,可以发挥积极作用,一旦君主自身素质下降,也会出现大量弊端.在底层雍正推行摊丁入亩和除豁贱民,两项制度放松了人身控制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社会进步.同时雍正执政期间弊政也有,对宗室打击残酷,不念手足之情,制造文字狱,控制思想;在没有充分会商,仅靠小圈子的谋划就决定发动对准噶尔的战争,又因为自己调度失误,(不但损兵折将),还损失了数千万两白银。

三、客观全面的论述

人物传记研究,最大问题是不自觉为传主辩护,把自己的感情全部都投入进去,特别是作者的理念,价值判断和研究对象相似时候,更加容易如此,如已故学者刘祚昌的《杰斐逊全传》耗费其多年心血,却是完全失败传记。但冯尔康教授的《雍正传》却很好的摆脱这一点,积极评价不护短。

雍正在他十三年的统治中,励精图治,报订改革的宗旨,在施政的各个方面实行具有鲜明雍正特色的政策,他坚持天下庶务归一人,利用完善的奏折制度了解不同方面的信息,做出准确快速的判断;他将整治官员腐败和实行养廉银制度结合,使官员在生活有保障情况下,不敢以身试法,吏治比较清明,而且一直延续到乾隆朝中期左右。(493页)他朝乾夕惕,拼命工作,几乎将全部精力都花费在处理政务上,堪称工作模范,在其批阅奏折中经常有“灯下所批,字迹可笑之极”“时夜陋下二鼓,灯下随笔所书”“又系灯下率笔,字迹更属可笑”朱批是雍正勤政最好的记录,他多年坚持不懈怠,八年大病一场后,朱批奏折数量有所减少,但仍然洋溢着励精图治的精神。(428页)当然笔者认为,从管理学的角度看,最高统治者事无巨细的工作,亲力亲为,未必是正确的管理方法,但因为受制于当时制度和执政的理念,只能这样运作。

雍正执政的十三年间,也存在问题,从制度上看,人治管理,终究不是善政,许多弊政无法割除。雍正继位严厉打击朋党甚至牵连到数百年前的欧阳修说他的君子有党,小人无朋说法造成后代的朋党之风,因此如果他还活着“朕必诛之,以正其惑世之罪”,决心可谓极大。但悲哀的是,在其执政后期,随着鄂尔泰在地方的供职功绩卓著,入职军机处位于久历枢机张廷玉之上,张廷玉虽主缄默,但也不甘心,造成了乾隆初期满汉官员各附一人,形成最大的朋党,雍正在执政末年,在自己眼皮底下,由自己用人出现朋党萌芽,是历史对他的嘲弄(407页)雍正元年六月,曾要求内廷太监,凡有御座的地方,太监要以恭敬之心,疾走过去。同年八月申明太监接待朝臣礼节“诸王大臣官员进入大内,坐着的太监必须站立,正在行走的要让路,不许光头脱帽,也不许斜倚踞坐”四年八月上谕总管太监,凡有亲属被地方官擒拿,行文到内务府,即按例发落,不必奏闻,一定按国法办事。无奈执政后期,太监仍出现骄恣的趋势,总管太监苏培盛与庄亲王允禄“并坐接谈”一次苏培盛吃饭,见皇子弘历,弘昼到来,竟邀请他们并坐而食。以上两件事,充分反映出人治,无论多么严密,如何事无巨细,都会走向自己的反面。

四、急躁、残酷的性格

作为专制制度的最高统治者,雍正有着明显急躁、残酷的性格,从其朱批奏折中,经常出现大量辱骂语言,如“无耻之极”“卑贱小人”“辱没父祖,该杀”“不如畜生”“放狗屁”“该死的牲口”这些类似市侩无赖的语言,让人难以置信会出自一国之君的笔下。虽然这都是奏折中君臣双方知道,没有公开但可想到,接到这样批示,是何等心情?统治者内部君臣一体和舟共济,但如果臣子都是畜生,放狗屁,作为君主的雍正又是什么呢?这些激烈语言

可以看出雍正性格急躁,喜怒不定,遇到一些事情,难以自制,是坏性格的表现。

对待一些案件,又反映出雍正性格残酷,雍正继位后对其兄弟们进行分化瓦解,采用不同手段,对废太子胤礽继续囚禁,对胤禵让其为康熙守灵,后圈禁,对胤禩,胤禟暂时笼络,青海平乱成功后,立刻“挥刀”向他们猛砍过去,罗织多项罪名,最后逼死了胤禩,胤禟。甚至对自己亲生儿子弘时同情政敌,都毫不留情,“以性情放纵,行事不谨”直接开除宗籍,断绝父子关系。从中表现中雍正对政敌和违背自己意志的人,哪怕是亲生儿子也绝不留情(456页)侍讲钱名世, 康熙三十八年中举人,与年羹尧南北乡试同年,雍正二年,年进京,钱曾赠诗,胤禵出兵进藏,康熙曾立一碑,钱氏认为年羹尧平定青海也应该立。年案发生,钱竟被列入年党,雍正认为钱名世是文人无耻钻营,亲写名教罪人,被要求地方官制作匾额,张挂在钱名世家中,并要求在京举人出身官员作诗讽刺他,并让钱自己收集,刊刻给各地学校。(102页)以示羞辱。使用如此恶意的方法打击文人,充分暴露了雍正作为专制君主的狠毒性格,士不但可以杀,更加可以辱!

本书不足之处,在于史料使用上对第一历史档案馆整理,刊印的雍正朝朱批奏折,使用不多,这些是最原始的档案文献原件,而其他如《朱批谕旨》等因为需要公开发布,有些文字内容有所修饰,而对隆科多能否成为托孤忠臣,可以武力压制皇子,隔离康熙,杨启樵教授在《雍正篡位说驳难》开篇一文做了全新的,令人信服的研究,明确否定了这种判断,可惜本书没有利用这一最新研究成果,以上两点是稍许的遗憾。当然从一部学术传记角度看,本书基本完成了作者在前言中提出的任务“对历史人物评论,力避感情色彩,警惕偏袒,苛求或曲意逢迎。”

大学生《老人与海》读书报告

大学生《老人与海》读书报告 这本书的故事非常的简单,写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但这鱼实在太大了,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尽,被他杀死了绑在小船的一边,在过程中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最后回港时只剩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这篇文章是根据真人真事来写的。 老人与海是一本让你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坚强与执着的书。老人桑蒂亚戈在与一条大鱼的斗争中表现出了无畏的勇气与毅力,他是一位渔夫,独自一个人出海打鱼,在一无所获的八十四天之后钓到了一条巨大无比的马林鱼。鱼非常的大,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两天两夜,在海上老人与前来抢食的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但他还是没能保住鱼。老人最好拖回家的只剩一副光秃秃的鱼骨和一身的伤,但他却受到了人们的赞赏。他最后被打败了,却没有失败,因为他在抗争时的坚韧已经得到了胜利,他与自己的极限抗争中已经得到了胜利。 生活也是这样,一个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放弃。海明威告诉我们一个人遇到挫折时要永远的抗争,永远的拼搏,在不屈的抗争中得到永远的、无形的胜利。 老人的身上有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它让他与大海和命运发出了挑战。他的船是旧的,船帆是破烂的,一切都昭示着他以前打鱼并不顺利。但他顽强的精神支撑着他向所有的挫折发出不屈的音符,

为他的人生谱写一曲优美壮阔的乐章。他依然坚持着,他不懈地与大海抗争,与命运抗争,与所有的挫折与不如意抗争。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这种不懈的抗争,跨越时间与生命的抗争! 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力,而你能不能成功就在于你能否把它发挥出来,在与磨难 [此资料转贴于学习网 ]www..com 的抗争中 发泄出来。文章中好几次都提到了狮子。那不是狮子,是一种象征,是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它昭示着老人无晃之王的光辉。有人说老人哪里胜利了?他明明没有带回那条大鱼。但是胜利并不在于是否带回了鱼,而是在他有没有挑战自己的极限。老人成功了,他们到了那条让所有人惊讶的大鱼,至于到底有没有带回来已经不重要了,能打能到这条鱼本事已经是个奇迹了。 当我面对着困难时,我会想着成功就在眼前,于是就对克服困难产生了希望,会一步一步,一点一点的走下去,直到成功。生活就是一个一个的困难组成的。老人那永不言败的精神,将引领着我走向成功,走向希望。海明威写这个小说中的种种不如意去抗争,与所有的磨难和不可能抗争。困难对我们来说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有我们心中的畏惧,而老人战胜了心中的畏惧,于是他被万人瞩目,他被赞美,被人们所推崇。海明威希望我们每个人都不要因为生活中的种种打击是生活失去热情。要想老人举起鱼叉那样的勇敢的面对生活中的所有阻碍,与风暴抗击。而你也在不断挣扎中成长,变得成熟。我们所受的不如意难道会比老人多吗?老人抗击了,为什么我们不能抗击呢?为什么我们不能越过心中的那道障碍,勇敢

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儿:论教育》是让-雅克卢梭写的书籍。讲述了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 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下面是XX为大家整理的爱弥儿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爱弥儿读后感 最近,我仔细品味了这本书,书中的理念对现在当教 师的我来说是种冲击,在阅读之后也有些想法想说上一说, 与众人交流。 我对这本书上的很多观点很感兴趣,如书中第二卷中, 写到:如果孩子长得很聪慧,如果他天生就爱无缘无故地啼 哭,我就让他白白地哭一阵,得不到一点效果,这样,就可 以很快地使他擦干他的眼泪。如文中的:“要爱护儿童,帮他们做游戏,使他们快乐,培养他们可爱的本能。你们当中,谁不时刻依恋他始终是喜笑颜开的童年?你们为什么不让天真烂漫的儿童享受那稍纵即逝的时光,为什么要剥夺他们绝 不会糟蹋的极其珍贵的财富?他们一生的最初几年,也好象你们一生的最初几年一样,是一去不复返的,你们为什么要 使那转眼即逝的岁月充满悲伤和痛苦呢?”“远虑!使我们不停地做我们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使我们常常向往我们永远达 不到的地方,这样的远虑正是我们种种痛苦的真正的根源。 爱弥儿读后感。象人这样短暂的一生,竟时刻向往如此渺茫

的未来,而轻视可靠的现在,简直是发了疯!这种发疯的作法之所以更加有害,是因为它随着人的年龄而日益增多,是 老年人时刻都是那样的猜疑、焦愁和吝啬,宁愿今天节约一 切而不愿百年之后缺少那些多余的东西。因此,我们现在要 掌握一切,把一切的时间、地方、人和东西;我们个体只不过是我们自己的最小的部分。” 书中在谈到孩子幼年教育时,表示了这样的意思,孩 子在到达相应的年龄阶段必然会明白一定的道理,这时在进 行教育即可;孩子在12岁之前,可以不去学习,这样可以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作者的意思是在孩子在有了真正 的理解能力后再去学习,相信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而在 年幼时进行的所获得的效果其实是为0的,或者可能是获得教育者相反的学习效果。对于这个观点,我深感同意,孩子 在幼年时对于一些有政治性意义或者相类似的东西是没有 观念的,这时让他们了解和学习相关的知识,是很难有共鸣的,得到的结果其实也是很差的,或者说无。从小给他们灌 输一个概念,起到了什么效果,是不是也如书中所说,可能 会取得反效果呢?这我不得而知,不过,我想,对于学生的 教育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这一教育理念应该贯彻在我们 的教学过程中去,这样才能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书中,还有这么一段话,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问题不 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

经济学专业的读书报告

酷玩经济学 图书馆里关于经济学的书籍满目琳琅,书架上的经济学丛书甚至多不可耐,翻开一看难免都属于文字生硬类型的,要不就是公式文字或专业术语让人头脑晕厥。但是从中我发现了一本封面设计比较特别的讲解微观经济学的书,叫《酷玩经济学》。这本书的封面就是有几张诙谐的小人图,比如两个海盗剑拔弩张为争夺一箱宝物的图片。这样吸引了对这本书的兴趣,让我感觉到了它的不同之处。完整阅读本书,要说它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我想那应该就是“通俗易懂、诙谐风趣”吧。 本书的作者是放眼全球唯一一个用脱口秀讲经济学的美国经济学家,尤伦·鲍曼(Yoram Bauman),他最大的愿望是通过脱口秀表演向全世界展示最有趣的经济学,所以本书的内容、引喻都是十分有趣而且贴近生活的,让我们在一边学习到经济学的知识的同时一边笑呵呵地联用到身边的生活当中去。本书一直紧扣微观经济学的重要问题进行论述: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个体最优化为整体带来好的结果呢?虽说这个问题在微观经济里是一个十分宏大的问题,甚至没有最明确的答案,但是作者为我们分析了个人的追求,还有群体之间的互动,最后就是分析市场的互动,层层加深,既不落窠臼又能创新求精。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共16章,第一部分,追求最优化的个体;第二部分,策略性互动;第三部分,市场互动。 在正文开篇之前前言之前,有一个“挑战曼昆,鲍曼VS曼尼(经济大师)”部分。十大曼昆原理: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 原理二:某事的成本,就是你为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原理三:理性人会从边际的角度思考; 原理四:面对刺激,人们做出响应; 原理五:交易能让所有人更好过; 原理六:大多数时候,市场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办法;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原理八:一个国家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其生产商品和服务的能力 原理九:政府印的钱太多,价格就上涨; 原理十:短期而言,社会要在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进行权衡。 这些话都是有专业水准的总结吧,这样的文句需要理解记忆甚至背诵,但是身为第一脱口秀经济达

大学生读书笔记怎么写-读书笔记.doc

大学生读书笔记怎么写-读书笔记 第一篇:初一读书笔记怎么写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是一本让人读后觉得荡气回肠的书,这是一首英雄的颂歌。本书所描写的是以俄-国十月革命为背景的一个传奇人物保尔柯察金。所描述的事件发生于1915年直到30年代初那一段历史时期。保尔柯察金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中心人物,也是书中塑造得最为成功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形象,他是在老布尔什维克朱赫莱的影响下从自发战斗走向自觉战斗的。在战斗中他懂得了不平等生活的社会根源,懂得了要想推翻旧世界必须成为勇敢坚强的阶级弟兄和坚决斗争的钢铁战士。在积极投身保卫苏维埃政权的伟大斗争中,他认识到,一个人只有和祖国联系在一起时,才会创造出奇迹。他曾说:我赞成那种认为个人的事情丝毫不能与集体的事业相比的革命者。 本书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解释这部作品的标题时说:钢是在烈火里燃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因此它很坚固。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斗争中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中从不灰心丧气。作者在塑造保尔这一形象时,用内心独白、书信、格言警句,揭示了这一形象的内心的全部复杂性和成长过程。保尔的形象是社会主义青年一代中最光辉最典型的代表。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从艺术形式来看,这部小说都可以称为30年代的苏联文学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而就它对读者影响的力量和深度来说,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同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塑造的保尔精神对人们的影响也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的。拿我国来说,八十年代起我国迈入了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同保尔那个时代的具体内容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我们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任务,也有一大堆新的问题需要解决。现实生活不再要求我们像保尔当年那样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去攻占一个城堡,也不再要求我们在身患伤

《爱弥尔》读书报告

《爱弥尔》读书报告 焦学滔 一、心得体会 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以人的自由教育为目的,把人的教育视为一个走向自由的过程。《爱弥尔》的教育思想是不寻常的,他的开篇的第一句就蕴含着巨大的哲学意义。“凡是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毫不掩饰的说出了人性本善。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 我认为从《爱弥尔》一书中可以汲取的精华教育方法有三,即遵循自然、循序渐进、兴趣与学习统一。 (一)遵循自然 拔苗助长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懂,农夫急功近利,操之过急,一心想让禾苗长的快一些,所以人为地把苗往上拔一拔,这样看起来禾苗是“长高”了一些,但这只是表象,其后果却是相当严重,是适得其反的。原因就在于农夫违背了自然规律,违背了事物发展的正常规律,自然落得个失败的下场。而对于孩子的教育,其实和禾苗生长一样,也要遵循这个道理。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他倡导的是教师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和学生的自然规律,让学生的身心自由发展。不能急于求成和盲目施教。(二)循序渐进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目前家长们的普遍认识.为此他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实施早期教育,孩子一上学就要求孩子参加多种特长班学习班,购买名目繁多的学习资料.似乎自己的孩子就是一个神童,样样都可以学好.严重加重孩子的学习负担,严重过度挖掘孩子的潜力.而卢梭在本书中就分五个阶段对爱弥儿进行教育,就说明孩子的教育要循序渐进。 婴幼儿在不同的发育阶段要有不同的学习内容,过度的刺激和挖掘,反而会起阻碍作用,影响小孩生长和发育,使小孩对学习产生厌倦和害怕的情绪. (三)兴趣与学习相结合 “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够得到的东西,只做他喜欢做的事情。”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的引领、加强作用,根据我们的经验,学习感兴趣的材料时,会忘记时间的流逝;而学习枯燥乏味的材料,感觉时间的漫长。只有将兴趣与学习想结合才能让学习者更愿意去学习,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而不现在很多孩子,学习是被迫的只是为了应付差事,为了学习而学习。 二、卢梭的生平和主要著作 让·雅克·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哲学上,卢梭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 以1749年为转折点,卢梭开始了他的“著述时期”。他以第戎(Dijon)学院的征文的一等奖《科学和艺术的发达对于道德的影响》打响了反封建文化的第一炮。1753年又有《论

进化博弈论读书心得

进化博弈论读书报告 汪波 1973年,梅拉德·史密斯和普瑞斯将博弈论的思想引入到生物演化的分析中,二人提出了进化稳定策略(ESS ),随着1978年, Taylor 和Jonker 发现了进化稳定策略和复制动力学之间的关系,标志着进化博弈理论的诞生,因为与复制动力学之间的关系,进化稳定策略也因此成为进化博弈理论最经典的概念。1982年,梅拉德·史密斯出版了《演化与博弈论》,该书揭示动物群体的行为变化的动力学机制,也因此书他被称为进化博弈论之父,1995年,Weibull 著作了《Evolutionary Game Theory 》,2009年初,Sandholm 出版了《Population Game and Evolutionary Dynamics 》专著,这篇读书报告是在看了这三本著作的很少的一部分内容之下,理解其中一些浅显的内容后完成的。 一、进化稳定策略最初的模型 进化博弈理论是将博弈论引入到生物学背景下产生的,当生物的特定表现型的适应度依赖于群体中的频率分布时,进化博弈论就是从这个角度来思考生物演化的问题的一种方法,古典博弈中,参与者根据自利的原则表现出理性行为,但在生物进化的背景下是不合适的,由此,理性原则被群体的动态性和稳定性取代,而自利原则则被达尔文的适应度所取代。在一些重要的假设下,将会得到博弈的一个新形式解:进化稳定策略。它是这样一个策略,如果整个群体的每个成员都采取这个策略,那么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不存在一个具有突变特征的策略能够侵犯这个种群。 最初的简化的模型由梅拉德·史密斯和普瑞斯给出,他和普瑞斯也给出了进化稳定策略的数学式的描述定义,这一模型的本质特征是假设该群体有无限大的规模,繁衍以无性生殖的方式进行,竞争只在两个不存在任何差异的对手间展开即是成对的竞争。生物学中价值是指两个动物为了争夺资源而增加的或者减少的达尔文适应度。故我们用适应度作为最后个体的收益的衡量,假想在这个无限的种群中,有两个策略I 、J ,每一个成员都采取这两个策略之一,且策略的选择是随机的,在有竞争前个体的初始适应度为0w ,再假设整个群体中选择I 的概率为p ,()w I 、()w J 分别表示选择相应策略带来的适应度,而(,)E I J 表示个体选择策略I 而对手选择J 时的收益,其他(,)E I I 等表示类同的意义。 若每一个个体都参与到竞争当中,则有 0()=+(1-p )(,)(,)w I w E I I p E I J + (1-1) 0 ()=+(1-p )(,)(,)w J w E J I p E J J + (1-2) 稳定的策略具有下列性质:整个种群中几乎所有的个体都采取了这个策略,且这些个体的 适应度必将高于竞争对手或者可能出现的突变异种的适应度,否则竞争对手或者产生的突变 异种会侵害整个种群,以致种群的削弱或者毁灭等,这时此策略便不可能是稳定的策略。若 I 是进化稳定策略,则()()w I w J >,且1p ,所以当I J ≠,有 (,)(,)E I I E J I > (1-3) 当(,)(,)E I I E J I =时有 (,)(,)E I J E J J > (1-4) 满足上述条件(1-3)、(1-4)的策略就称为进化稳定策略,而上述的两个条件1-3、1-4也被认为是判别E SS 的标准条件。 上述的策略是在纯策略情形下考虑的,当策略I 是从一个可能策略集合中随机的选择而

大学生读书报告七篇

大学生读书报告七篇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原名为《旧事重提》。 我最喜欢的一篇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它描述了鲁迅先生儿时在家时在百草园得到的乐趣,以及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乏味生活。 在文中,充分描绘出百草园这个荒原充满着无限的乐趣,那儿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里无疑不是一座儿童的乐园,无一不充满生气,无一不充满快乐,难怪鲁迅先生喜欢这儿了。 当鲁迅先生到了要上学的时候了,家里将他送进了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的老师的家的书房。 进了三味书屋,鲁迅先生开始了乏味的学生生涯,“每天只读书,正午识字,晚上对课”,这便是鲁迅先生的工作。鲁迅先生和同窗们经常到屋后的园里去玩,但人去多了,时间久了,就会被老师叫回来,继续读书,远远不及在百草园里自由、快活。 通过将百草园与三味书屋比较,让我感觉到小时候的童年是那么美好、愉快,现在,我是在接受教育的时候了,自然会有些不高兴,但是,应该用美的眼睛去观察生活,才会

发现美。 鲁迅先生上的是私塾,一天下来几乎没有时间玩耍,束缚了学生爱玩的天性;而我们现在上的学校,每节课下课都会有时间玩,又玩了,又学了,也还算得上自由。跟三味书屋比起来,我们像在天堂。 鲁迅先生在这篇文章里,揭示了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的尖刻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我觉得,让儿童接受教育的同时,也应该让他们玩好。 《朝花夕拾》是鲁迅在受到政府的压迫、“学者”们的排挤,又历经战乱后写下的回忆。作者在这样纷扰中寻出一点空闲来,委实不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一个人到了只剩下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算是无聊了,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 对往事的回忆,只是现实生活的一点安慰,而每一个美好的回忆又都有一个悲惨的结局:百草园和绣像摹本卖掉了,长妈妈也匆匆告别了人世,本应是激发人们的爱心的《二十四孝图》背后,却隐藏了谋人性命,教人看的丑恶祸心。去留学,并且碰到了一位令自己敬仰的师长,却因为感受到医治人的精神比医治身体病症更重要而离别了,在学校办事兼教书,实在勤快的可以的老友范爱农,终究摆脱不了贫困潦倒落水而逝的命运。

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儿读后感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读《爱弥儿》有感 最近,我仔细品味了《爱弥儿》这本书,书中的理念对现在当教师的我来说是种冲击,在阅读之后也有些想法想说上一说,与众人交流。 18世纪中叶,在法国兴起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思想启蒙教育运动,奏响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奏曲。在这一运动中,以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犾德罗和爱尔维修等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从不同的角度揭露并抨击了封建制度和教会统治的黑暗,提倡以理性的思想取代迷信盲从,以编纂百科全书为武器,宣扬新知识、新思想,探索建立资本主义社会思想、方法和途径,这种思想启蒙运动为自然教育思想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而卢梭的《爱弥儿》的问世,标志着自然教育思想的最终形成。 卢梭曾经当任过短暂的教师职务,这简短的教育实践引起了卢梭对教育问题的浓厚兴趣,从此他观察思考,遂于1762年完成了他构思20年、撰写3年的教育名着《爱弥儿》。 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他在《爱弥儿》开卷即写道,“出自造物主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如果你想永远按照正确的方向前进,你就要始终遵循大自然的指引。”在卢梭看来,人所受的教育,来源不外三种,或“受之于自然”,或“受之于人”,或“受之于事物”。他认为顺应自然的教育必然也是自由的教育,因为人最重要的自然权利就是自由。卢梭声称:“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够得到的东西,只做他喜欢做的事情,这就是我的第一基本原理。只要把这个原理应用于儿童,就可源源得出各种教育原理。”因此,他要求要尊重儿童的自由,让儿童享有充分自由活动的可能和条件,并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自然的、自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儿童的身心发育水平和个别差异。 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从他的自然人性观出发的。他认为,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受着这一天赋的权利,只是在人类

《经济学原理》读书报告

《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读书报告 张行 08信管一班 2011-7-31 一、书名:《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第五版 二、著者:N·格里高利·曼尼(N·Gregory·Mankiw)(梁小民梁 砾翻译) 三、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四、页数:540 五、内容大意: 这本书共分为七篇,二十二章。书本还有下册,只是在图书馆没有借到,索性只能观摩这一本书了。 第一篇:【导言】,可以说是全书的精髓所在。该篇包含了三章,第一章:【经济学的十大原理】;第二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第三章:【相互相关性与贸易的好处】。其中第一章的十大原理几乎是后边经济学理论的基石。其次是要了解到经济学家是怎么样看待问题的。 第二篇:【市场如何运行】。该片包含有三章,第四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第五章:【弹性及其应用】;第六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这篇也可以说是一个基础了,这里充分的介绍了市场中“看不见的手”以及需求,供给的弹性和政府政策的关系。 第三篇;【市场和福利】。该篇包含有三章,第七章:【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第八章:【应用:赋税的代价】;第九章:【应用国际贸易】。这篇介绍了基础知识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以及市场效率。接着就介绍了知识方向的纵向延伸及其应用。 第四篇:【公共部门经济学】。第十章:【外部性】;第十一章: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第十二章,【税率的设计】。这一部分,可以从中看到一些可以改变经济的一些因素。比如说税收,还有外部的因素,污染以及环境。其中还有介绍到公共物品与公共资源的介绍。“搭便车问题”这里挺好看的。

第五篇:【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第十三章:【生产成本】;第十四章:【竞争市场上的企业】;第十五章:【垄断】;第十六章:【垄断竞争】;第十七章;【寡头】。这一篇告诉了我们经济学家看到成本与会计看到的成本有明显的不同,经济学家研究的更为细致,把成本看出两部分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其次还对竞争和垄断做了介绍。其中博弈论在寡头中知识很是有用。他可以解决很多的问题。 第六篇:【劳动市场经济学】。第十八章:【生产要素】;第十九章:【收入与歧视】;第二十章:【收入不平等与贫困】。这篇介绍到了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东西,收入。这里可以解释现实社会中那些不平等与贫困的原因,值得有看几遍。 第七篇:【深入研究的论题】。第二十一章:【消费者选择理论】;第二十二章:【微观经济学前沿】。这一篇和我们专业课《信息经济学》很相似,它介绍了逆向选择,道德风险,以及各种定理。这一篇感觉挺精妙的。 六、读后心得感想: 在图书馆无意看到这本书,开始只是随便看看,只是没想到看着觉得这本 书说挺吸引人的,首先是作者给我们地位就是一个入门级的经济学者。开始会觉得这里我都懂,而且作者举了很多身边有趣的例子,让我感觉到经济学就在我的身边一样。花了一个多月终于把它给看完了,虽然其中有很多的地方自己没有认认真真的其花时间去学习,只能说比较深入而且很专业的知识我是没有去深入的学习了。作者通过浅显易懂的案例,让经济学学习起来更加的得心应手,真正的生活中的经济学。 这本《经济学原理》第一章的十大经济学理论,这里有必要摘录出来:一、人们如何做决策。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3:理性人考虑边际;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二、人们如何相互交易:5: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跟好;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学活动的一种好方法;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三、整体经济如何运行,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所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将会上升;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范例7篇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范例7篇 辉煌的一生不是如波涛翻滚,而是平凡如河水般地淌流不息……——题记 这是对我来说很有意义的一部小说,因为第一次读它的时候是在读高三的时候,当时正面临着考学的压力,是它给我带来了动力,并让我对文学有了另一种释意——朴实无华便是真,善,美。多年过去,再次拿起这本厚厚的书,再次让我闻到了那黄土高坡的气息。 “平凡的世界”里有一群不平凡的人,是这群不平凡的人组成了这平凡的世界,读完这本书后人的灵魂也许得以净化,也许还会改变你现在的很多想法。 据说这部小说在正统文学史上没什么地位。部分原因可能是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一向在文艺界居于主流地位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开始受到严峻挑战。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长篇,全景式地描写了中国现代城乡生活,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平等人位代表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黄土高原,自古以来就是一方苦难而又充满希望的土地,路遥生于此,长于此。是这块贫瘠的土地造就了路遥的求索奋斗、不畏艰辛的性格,也正是那些挥不去的生活经历使得路遥那么地热爱生命,使得他立志要在40岁之前要完成一部巨著:为了纪念那片贫瘠的土

地,为了纪念那个辉煌的年代,更为了纪念那里朴实无华生生奋斗的人民。 路遥该是文坛中少有的英雄,他不仅把写作当成了一种责任,更当成了一种无比神圣的使命。路遥是一个热爱生命的人,他在创作手记中曾这样写道:“在这里,我才清楚地认识到我将要进行的是一次命运的‘赌博’,而du注则是自己的青春抑或生命。尽管不会让世俗的观念最后操纵我的意志,但如果说我在其间没有作出任何世俗的考虑,那就是谎言。无疑,这部作品将耗时多年,如果将来作品有某种程度的收获,这还多少对抛洒的青春热血有个慰藉。如果整个地失败,那将意味着青春乃至生命的失败。这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好的一段年华,它的流失应该换取最丰硕的果实——可是怎么可能保证这一点呢!你别无选择——这就是命运的题目所在。”最终路遥赌赢了这场人生:一部《平凡的世界》完成了他的愿望,只是代价异乎寻常地惨重,他输掉地是生命! 我很喜欢路遥对于这部小说的出发点——“平凡”二字。他的世界是平凡的,这只是黄土高原上几千几万座村落中的一座。但路遥却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说孙少平,他受过了高中教育,他经过自学达到可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探讨的程度。作者赋予了这个人物各种优良的品质,包括并不好高骛远。在路遥的世界中出现的都是平凡的人物,这是在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描写着人性中的善与美,丑与恶。在他的世界里,人的最大的优点就是认识到自己是平凡的。这点从孙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体现,。当他得到调出煤矿来

大学生读书报告范文

大学生读书报告范文 导读:本文是关于大学生读书报告范文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大学生《活着》读书报告】 “活着,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在大学尘土飞扬的图书馆里,找到一本古旧泛黄的书,是余华的《活着》,很早就听过这本书的大名,却一直没有机会细读,不料,却是这么一本很薄的书,作者余华以近乎冰冷的语调给我们叙述了一个在我看来并不正常的故事: 主人公福贵曾是一个风光一时的小地主,整天无所事事,吃喝嫖赌,不务正业,结果一次赌场失利,把家产全部输光,一百多亩地一夜之间成了别人的财产,从此,家道一落千丈,父亲也被气死,福贵成了名副其实的败家子,从此,他与母亲、妻子、女儿相依为命,过着与以前大相庭径的农民生活。 本来这样也没什么,正如家珍说的:“只要你以后不赌就好了。”母亲也安慰他:“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可是祸不单行,福贵上街去给累倒的母亲抓药,却意外被国名党抓去当壮丁,整天在炮弹中穿梭,爬在死人堆里,两年后才得以辗转回到家乡,家乡此时已物是人非,母亲已经离世,但善良的妻子仍在家中等着他,辛苦把两

个孩子拉扯大。 本以为一家人历经磨难,终于可以安安稳稳过日子,可好景不长,儿子上小学,因抽血救县长老婆失血过多而死,家珍也应劳累过度倒下,可怜的大女儿是个哑巴,却命好嫁了个好人,但生孩子是却难产而死,不久女婿也因意外事故死亡,而唯一相依为命的孙子苦根却因多吃豆子噎死……整个家就像在一夜之间被飓风扫过,只留下了福贵一个人和一头名叫福贵的牛…… 借用作者在本书的序言中的一段话:“《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因为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他们活着时一起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与此同时,《活着》还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讲述了眼泪的广阔和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福贵亲手埋葬了六个他至亲至爱的人,“往后的日子我只能一个人过了,我总想着自己日子也不长了,谁知一过又过了这些年……我是有时侯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又很踏实,家里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亲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担心谁了。”在历经了那么多另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之后,他学会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压。在很多人看来,福贵是最有理由死去的人物,就连作者自己也说:“我见到的这个世界上对生命最尊重的一个人,他拥有比别人多很多死去的理由,可是他活着。这个人就是福贵”。的确,福贵拥有比别人多

爱弥儿 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之《爱弥儿》 阅读书目:《爱弥儿》——卢梭写于1757年 阅读日期:2015年3月 核心观点:自然教育、儿童中心论、自由、平等、博爱 阅读摘要与心得: 我阅读的是商务印书馆版的《爱弥儿》,这本书一共分为五卷,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内容和方法,我重点看了上卷。 第一卷(0-2岁),卢梭论述了如何让两岁以前的婴儿使儿童能自然发展,这个阶段主要是让婴儿得到最合适的照顾和营养。教育应从出生开始。他非常重视儿童的身体是否强壮,主张从出生起,就应对儿童进行体育锻炼,促进儿童身体的自然发展,为以后各时期的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卷(2-12岁)卢梭认为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属于睡眠期,儿童的智力还处在感性阶段;记忆力还带有感性的特点;还不能接受观念,只能接受形象。因此此期的智育和德育不应操之过急,要适应儿童智力发展的特点, 主张消极教育。 第三卷(12-15岁)卢梭认为12到15岁的的少年已经积累一些感官经验,所以开始对他们进行智育教育。提到培养他们的好奇心以及持久注意一个事物的习惯,而且不提早教以各种知识,这就符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思想,其中提到《鲁宾逊漂流记》,关

于生存教育的书。 第四卷(15-20岁)卢梭认为这个阶段的各种欲念的萌发期,应主要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 第五卷卢梭主要阐述了女子教育和对青年男女进行爱情的教育。 这次阅读主要对书中儿童时期的深刻的教育观点和教育内容进行摘抄和总结,并做了以下笔记: 一、培养自然人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这是开篇的第一句话,直接表达出自己的主张即人性本善,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教育应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身心自由发展。在后篇“自然发展”、“顺应自然”、“自然人”伴随着整篇文章。 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人们只想到怎样保护他们的孩子,这是不够的。应该教他成人后怎样保护自己,教他受住命运的打击,教他不要把豪华和贫困看在眼里,教他在必要的时候,在冰岛的冰天雪地里或者马尔他岛的灼热的岩石上也能够生活。……所以,问题不在于防他死去,而在于教他如何生活。……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就是年岁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 “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 “正如蒙台涅所说的,他虽然不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但至少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只要他能够明白他所做的一切有什么用处,能够

(整理)合作竞争读书笔记.

《合作竞争》读书笔记 Yhq5115 在美国,包括我们在内的许多人都把研究《孙子》作为学习战略的必经之路。 比别人做得更好或更省钱是创造和获取价值的一个重要手段,但也不尽然。就拿微软公司来说,它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功就是由于英特尔公司的存在及它们产品之间的互补性。 你不需要熄灭别人的灯光以使自己的明亮。 博弈论直指所有问题的关键:找到正确的战略并做出正确的决策。博弈论是在变化的商业环境中求生的思想方法。 我们认为博弈论通过以下五个要素来描述任何竞争:参加者、附加值、规则、战术和范围。简称PARTS。 真正的成功来自于主动地改变你参与的游戏:按照你的意愿改变游戏,而不是参与你发现的游戏。 如果商业是一种游戏,那么谁是参与者?答案是:顾客、供应商、竞争者还有互补者。 互补者的定义:如果顾客在同时拥有你和其他参与者的产品时获得的价值,要高于单独拥有你的产品时的价值,那么这个参与者就是你的互补者。 价值链:顾客 竞争者——公司——互补者 供应商 竞争者的定义:和互补者正好相反。 价值链的对称性,顾客和供应商扮演了对称的角色,竞争者和互补者扮演了镜像的角色。 从纸牌游戏到商业游戏,甚至是人生游戏,弄清在每个游戏中谁拥有主动权的关键就是附加值。你的附加值=你参与游戏时市场的大小—你不参与游戏时的市场的大小 如果我加入游戏,我会是游戏增加什么?不要只考虑自己所能接受的最低价,一定要考虑其他人为了让你参加游戏会付给你多少。 一份关于改变的清单 为了帮助你更加有效地改变游戏,我们列出了一份进行自我诊断的问题清单。这些根据PARTS模式排列的自我检查清单 PARTS模式列出的问题是很经典的。 关于参与者的问题 你是否已经为自己的机构画出了价值链图?并注意使这份参与者名单尽可能完整。 1、在你和你的客户、供应商、竞争者及互补者的关系中,合作与竞争的机会各是什么? 2、你是否愿意改变参与者的阵容?特别是,你希望在游戏中引入哪些新的参与者? 3、如果你成为一个游戏的参与者,谁应该是赢家,谁应该是输家? 关于附加值的问题: 1、你的附加值是什么? 2、如何提高你的附加值?特别是,你能创造忠实的客户和供应商吗? 3、游戏中其他参与者的附加值是什么?你是否愿意去限制他们的附加值? 关于规则的问题:

大学生个人学习总结范文集合5篇

大学生个人学习总结范文集合5篇 大学生个人学习总结范文集合5篇 总结是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能使我们及时找出错误并改正,快快来写一份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是正确的呢?以下是精心整理的大学生个人学习总结5篇,欢迎大家分享。 大学生个人学习总结篇1 一年的学习生活,对我个人来说是我人生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同时也是我的过度时期。从以前对摄影认识的幼稚到如今的略显成熟,从高谈阔论对所谓艺术的追求到实事求是对现实的残忍,我都觉得自己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自身的许多转变都是自己始料不及的。 我记得开学的第一天,老师让我们每一个人上讲台自我介绍时,我对同学们说了一句这样的话:“同学们,我非常开心和你们渡过这对于我来说,是非常豪华和奢侈的一年读书时间。我没有想到23年后,我又重新回到大学的生活里,真是梦幻般的感觉。” 当初,我来北影学习摄影的初衷仅仅是作为来北京做一年的深度旅游的,我是一个喜欢摄影也爱好旅游的驴友。只是在京城学习的日子里,我才渐渐的明白,摄影真的是一门,这是一门五分钟能学会照相,却可能永远也精湛不了的技术,那就别说什么艺术了。这一学年

里,我不想为自己留下的遗憾太多。所以越学就越沉下心来好好的学习和进入了这片属于专业的天地。也许能进入艺术宫殿里找到一个入门的台阶。 总之,对理想的渴望自始自终我真就抛开一切,放弃了在家那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我也真的离开了奔驰,而仅仅是用小电瓶车代步。尽全力的学习和吸收光与影的知识,倾了心,结果会是如何,我根本就没有关心过,我只知道,我的付出,不一定就能得到什么,但是,如果我不付出,我将永远也不可能得到,所以,我全力以付了。我有理由相信,毕业的那天,我将问心无愧。 在已过去的这个学期里,我觉得没有虚度,用一句话概括:“我觉得这学期,我学到了很多,我得到了很多,但同时我也失去了很多。”我还是过的比较充实。在学习方面,我记得老师第一节课就说了,摄影师应该是一个不要脸的人,并要有一个流浪的心,下课后,我回到宿舍就照镜子,从镜中,我马上就发自内心的感觉到,老师的要求,我绝对的超标。接下来的所有在校读书,我都能克服住自己,不落下功课。无论冬天的被窝是那么温暖,也不理会首都的护士长得有多么迷人,我真就从来没有为自己早退和请假或旷课找一个自己认为是理由的理由。作为一名学生,学习是我们亘古不变的话题。作为班里一位年龄第二大的同学,我更是以应该树立起榜样作用,坚持以身作则。我总是时刻的要求自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更要求自我约束力的提升及谈吐的适度。 最后,我期待通过努力学习,能拍出自己的理想,我也将为之而

大学生读书报告格式

大学生读书报告范文 读书报告的格式 读书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内容提要:概括性地归纳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作者陈述的基本观点(最好不超过 300字) (2)心得评论:对该书的评价与思考;对其主题的看法与认识,或反驳作者的观点,或 提出创造性的见解,或将本书与类似书籍做比较分析,总之要写出独特的思考和体悟。 (3)结语:提出问题、表达期许、归纳全文。 (4)参考书目:读书报告中曾参阅哪些书籍、杂志、或其他资料,具体格式参见附录。 读书报告格式 1.用纸:标准a4纸, 页面设置:上2.5cm下2.5cm;左2.5cm右2.5cm 字间距:标准行间距:1.5倍行距;字数:3000字左右 2、封面设置 报告题目:2号楷体-gb2312 副标题:4号楷体字 班级名称:2号楷体-gb2312 学号、姓名:4号楷体字 3、正文 正文小四号宋体 页眉:用五号宋体,居中排列,每字间空一格。 页眉内容:“致远学堂读书报告” 页脚:用五号宋体,居中排列,页脚内容为页码。 4、参考文献格式 (1)著作类 一般著作 规则:作者(或主编、编):《著作名称》(版次),出版者及出版年份,页码。 范例:马克昌主编:《刑罚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51页。 译著类 规则:[国别]作者(或主编、编),译者译:《著作名称》(版次),出版者及出版年份, 页码。 范例:(美)罗伯特·考特、托马斯·成伦著,张军等译:《法和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68页。 (2)期刊类 规则:作者:《文章名》,载《期刊名》年份及期数。 范例:陈正云、戴欣:《略论侵犯著作权犯罪》,载《法学研究》1995年第3期。 (3)报纸类 规则:作者:《文章名》,载《报纸名》某年某月某日第几版。 范例:胡坚编译:《如此逻辑:窃不算偷?》,载《电脑报》1997年12月12日第1版。 (4)网页类 规则a:作者:《文章名》,载网站某年某月某日。篇二:读书报告模式及范文 1读书报告模式 一、读书报告有没有一定的格式 对初学写读书报告的同学来说,老师会介绍一般的格式给他们,让他们有所遵循。只要

爱弥儿读后感1500字

爱弥儿读后感1500字 《爱弥儿:论教育》是让-雅克卢梭写的书籍。讲述了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下面是本人为大家整理的爱弥儿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爱弥儿》读后感XX】 在《爱弥儿》这部作品原序中,作者有着这样的一句话:我们身患一种可以治好的病;我们生来是向善的,如果我们愿意改正,我们就得到自然的帮助。思考社会教育中有关这方面的一些问题,我们一定能感受很多作为教育者应当具备一些基本观念与思想。教师必须受过教育,才能教育他的学生,才能担负起为社会发展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历史责任。 一个好教师应该具有哪些品质,人们对这个问题是讨论了很多的。人天生具有自我实现和向善的倾向,只有提供合适的环境和社会,人性就能向善、美的方向发展,人总是追求自我完善的。我们的每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教师应该关注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精神教练”,教师也不再是过去的“道德说教者”“道德偶像”,而是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遵循自然,跟着它给你画出的道路前进。它在继续不断地锻炼孩子;它用各种各样的考验来磨砺他们的性情;它教他们从小就知道什么是烦恼和痛苦。这就提示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主体性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力求做到以下几点: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尊重学生的感受;教育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并尊重学生的选择;教育中要特别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使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良好的师生关系有赖于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教师在师生关系建立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要建立民主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师来说,有着几个方面要做的: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发扬教育民主,教师要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正确处理师生之间的矛盾,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矛盾是难免的,重要的是怎样处理好这些矛盾;要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加强学生的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多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根据学生意志品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在教育中,认识到学生是发展的人,尊重学生的主体

博弈论读书报告

《妙趣横生博弈论》读书报告 ——山东企业三期:孙雯学校安排读了这么多的书,本以为《妙趣横生博弈论》会很容易懂,但看来看去还是一知半解,仅能就书中一些自己比较认可的观点跟大家分享一下了。 一、博弈论给我们最重要的教训就是必须理解对方的想法。 人们在本性上一般倾向于以自我为中心,只关注自己的理解和自身的需要。但如果想提高到“策略的艺术”的层次,那就不能囿于自我中心,而是必须要理解他人的立场、他人的观念以及他们看重什么,并运用这种对对手的理解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在这种理解的基础上,怎样很好地把竞争和合作结合起来,就是一种艺术。 博弈论本来就是科学的理论和行为的艺术。它不应该是沉闷的,而应该是生动的;它不应该只是乏味公式,而应该拥有丰富的情感;它不应该只局限于竞争,更应着眼于通过竞争展开合作。 博弈论不应该被理解为阴谋诡计,不应该被理解为小聪明,不应该被理解为厚黑学,不应该被理解为你死我活的权谋术。博弈论应该是展开有效竞争与合作的理论,应该是大智慧,应该是个人理性融入社会的艺术。对于那些试图探求真实世界现象之因缘的人们来说,博弈论也是理解高度互动的人类社会的一种思想方法和分析工具。 二、博弈的“术”与“道” 如果只想着把博弈论用于人际斗争,那只能算是博弈之术;只有理性地融入社会,才是博弈之道。“术”的博弈只是嵌入在“道”的博弈中的一个小博弈,如果只关注于“术”而忘却于“道”,无异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可一时得利,却可能对个人的长期利益和更大的成功产生至为糟糕的影响。正如两位作者在书中屡屡提到:人生中总是存在更大的博弈,因此个人的决策不应该只着眼于一个小博弈的胜负。能够看到多大、多远的博弈,取决于个人的胸襟和眼光。从某种意义而言,他们所谓的小博弈与更大的博弈之分,正是博弈的“术”与“道”之分。 不得民心的暴君不可能长期控制一个数目庞大的人群,一个暴徒出现,就足以让整个校园陷入恐慌,但是如果整个校园的人归于理性,团结一致对抗暴徒,就一定不会引起恐慌。 这两个例子表明只要大多数人同时采取行动,其实是很容易取得成功的。 不过,统一行动少不了沟通与合作,偏偏沟通与合作在这个时候变得非常困难;而且压迫者深知群众的力量有多大,所以还会采取特殊的措施,阻止他们的沟通与合作。因为每个人如果都按照自己的利益来行动,结果对集体来说可能是灾难性的。囚徒困境可能是博弈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