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摘要)

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摘要)

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摘要)
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摘要)

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摘要)

6.1.1 封面

封面为必备要素,它应给出标示标准的信息,包括:标准的名称、英文译名、层次(国家标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字样)、标志、编号、国际标准分类号(ICS号)、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备案号(不适用于国家标准)、发布日期、实施日期、发布部门等。

如果标准代替了某个或几个标准,封面应给出被代替标准的编号;如果标准与国际文件的一致性程度为等同、修改或非等效,还应按照GB/T 20000.2的规定在封面上给出一致性程度标识。

标准征求意见稿和送审稿的封面显著位置应按附录C中C.1的规定,给出征集标准是否设计专利的信息。

6.1.2 目次

目次为可选要素。为了显示标准的结构,方便查阅,设置目次是必要的。目次所列的各项内容和顺序如下:

a) 前言;

b) 引言;

c) 章;

d) 带有标题的条(需要时列出);

e) 附录;

f) 附录中的章(需要时列出);

g) 附录中的带有标题的条(需要时列出);

h) 参考文献;

i) 索引;

j) 图(需要时列出);

k) 表(需要时列出);

目次不应列出“术语和定义”一章中的术语。电子文本的目次应自动生成。

6.1.3 前言

前言为必备要素,不应包含要求和推荐,也不应包含公示、图和表。前言应视情况依次给出下列内容:

a)标准结构的说明。对于系列标准或分部分标准,在第一项标准或第1部分中说明标准的预计结构;在系列标准的每一项标准或分部分标准的每一部分中列出所有已经发布或计划发布的其他标准或其他部分的名称。

b)标准编制所依据的起草规则,提及GB/T 1.1。

c)标准代替的全部或部分其他文件的说明。给出被代替的标准(含修改单)或其他文件的编号和名称,列出与前一版本相比的主要技术变化。

d)与国际文件、国外文件关系的说明。以国外文件为基础形成的标准,可在前言中陈述或相应文件的关系。与国际文件的一致性程度为等同、修改或非等效的标准,应按照GB/T 20000.2的有关规定陈述与对应国际文件的关系。

e)有关专利的说明。凡可能涉及专利的标准,如果尚未识别出涉及专利,则应按照C.2的规定,说明相关内容。

f)标准的提出信息(可省略)或归口信息。如果标准由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或归口,则应在相应技术委员会名称之后给出其国内代号,并加圆括号。使用下述适用的表达形式:

●“本标准由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提出。”

●“本标准由××××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归口。”

●“本标准由××××归口。”

g) 标准的起草单位和主要起草人,使用以下表述形式:

●“本标准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h)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针对不同的文件,应将以上列项中的“本标准……”改为“GB/T

××××的本部分……”、“本部分……”或“本指导性技术文件……”。

6.1.4 引言

引言为可选要素。如果需要,则给出标准技术内容的特殊信息或说明,以及编制该标准的原因。引言不应包含要求。

如果已经识别出标准设计专利,则在引言中应给出C.3所规定的相关内容。

引言不应编号。当引言的内容需要分条时,应仅对条编号,遍为0.1、0.2等。

6.2.1 标准名称

标准名称为必备要素,应置于范围之前。标准名称应简练并明确表示出标准的主题,使之与其他标准相区分。标准名称不应涉及不必要的细节,必要的补充说明应在范围中给出。

标准名称应由几个尽可能短的要素组成,其顺序由一般到特殊。通常,所使用的要素不多于下述三种:

a)引导要素(可选):表示标准所属的领域(可使用该标准的归口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名称);

b)主体要素(必备):表示上述领域内标准所涉及的主要对象;

c)补充要素(可选):表示上述主要对象的特定方面,或给出区分该标准(或该部分)与其他标准(或其他部分)的细节。

d)起草标准名称的详细规则见附录D。

如果标准名称中使用了“规范”(见3.1)、“规程”(见3.2)、“指南”(见3.3)等,则标准的技术要素的表述应符合7.1.3规定。

6.2.2 范围

范围为必备要素,应置于标准正文的起始位置。范围应明确界定标准化对象和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由此指明标准或其特定部分的适用界限。必要时,可指出标准不适用的界限。

如果标准分成若干个部分,则每个部分的范围只应界定该部分的标准化对象和所涉及的相关方面。

范围的陈述应简洁,以便能作内容提要使用。范围不应包含要求。

标准化对象的陈述应使用下列表述形式:

—“本标准规定了……的尺寸。”

“本标准规定了……的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的特征。”

—“本标准确立了……的系统。”

“本标准确立了……的一般原则。”

—“本标准给出了……的指南。”

—“本标准界定了……的术语。”

标准适用性的陈述应使用下列表述形式:

——“本标准适用于……”

——“本标准不适用于……”

针对不同的文件,应将上述列项中的“本标准……”改为“GB/T ×××××的本部分……”、“本部分……”或“本指导性技术文件……”。

6.2.3 规范性引用文件

规范性引用文件为可选要素,它应列出标准中规范性引用其他文件(见8.1.3)的文件清单,这些文件经过标准条文的引用后,成为标准应用时必不可少的文件。文件清单中,对于标准条文中注日期引用的文件,应给出版本号或年号(引用标准时,给出标准代号、顺序号和年号)以及完整的标准名称;对于标准条文中不注日期引用的文件,则不应给出版本号或年号。标准祭文中不注日期引用一项由多个部分组成的标准时,应在标准顺序号后标明“(所有部分)”及其标

准名称中的相同部分,即引导要素(如果有)和主体要素(见附录D)。

文件清单中,如列出国际标准、国外标准,应在标准编号后给出标准名称的中文译名,并在其后的圆括号中给出原文名称;列出非标准类文件的方法应符合GB/T 7714的规定。

如果引用的文件可在线获得,宜提供详细的获取和访问路径。应给出被引用文件的完整的网址(见GB/T 7714)。为了保证溯源性,宜提供源网址。

凡起草与国际文件存在一致性程度的我国标准,在其规范性引用文件清单所列的标准中,如果某些标准与国际文件存在着一致性程度,则应按照GB/T 20000.2的规定,标示这些标准与相应国际文件的一致性程度标识。具体标示方法见GB/T 20000.2的规定。

文件清单中引用文件的排列顺序为:国家标准(含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仅适用于地方标准的编写)、国内有关文件、国际标准(含ISO标准、ISO/IEC标准、IEC标准)、ISO或IEC有关文件、其他国际标准以及其他国际有关文件。国家标准、国际标准按标准顺序号排列;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其他国际标准先按标准代号的拉丁字母和(或)阿拉伯数字的顺序排列,再按标准顺序号排列。

文件清单不应包含:

——不能公开获得的文件;

——资料性引用文件;

——标准编制过程中参考过的文件。

上述文件根据需要可列入参考文献(见6.4.2)。

规范性引用文件清单应由下述引导语引出: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6.3.1 技术要素的选择

6.3.1.1 目的性原则

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的确定取决于编制标准的目的,最重要的目的是保证有关产品、过程或服务的适用性。一项标准或系列标准还可涉及或分别侧重其他目的,例如:促进相互理解和交流,保障健康,保证安全,保护环境或促进资源合理利用,控制接口,实现互换性、兼容性或相互配合以及品种控制等。

在标准中,通常不指明选择各项要求的目的[尽管在引言(见6.1.4)中可阐明标准和某些要求的目的]。然而,最重要的是在工作的最初阶段(不迟于征求意见稿)确定这些目的,以便决定标准所包含的要求。

在编制标准时应优先考虑涉及健康和安全的要求(见GB/T 20000.4、GB/T 20002.1和GB/T 16499)以及环境的要求(见GB/T 20000.5和IEC指南106)。

6.3.1.2性能原则

只要可能,要求应由性能特性来表达,而不用设计和描述将性来表达,这种方法给技术发展留有最大的余地。如果采用性能特性的表述方式,要注意保证性能要求中不疏漏重要的特征。

6.3.1.3可证实性原则

不论标准的目的如何,标准中应只列入那些能被证实的要求。标

准中的要求应定量并使用明确的数值(表示方法见8.9)表示。不应仅使用定性的表述,如“足够坚固”或“适当的强度”等。

6.3.2 术语和定义

术语和定义为可选要素,它仅给出为理解标准中某些术语所必需的定义。术语宜按照概念层级进行分类和编排,分类的结果和排列顺序应由术语的条目编号来明确,应给每个术语一个条目编号。

对某概念建立有关术语和定义以前,应查找在其他标准中是否已经为该概念建立了术语和定义。如果已经建立,宜引用定义该概念的标准,不必重复定义;如果没有建立,则“术语和定义”一章中只应定义标准中所使用的并且是属于标准的范围所覆盖的概念,以及有助于理解这些定义的附加概念;如果标准中使用了属于标准范围之外的术语,可在标准中说明其含义,而不宜在“术语和定义”一章中给出该术语及其定义。

如果确有必要重复某术语已经标准化的定义,则应标明该定义出自的标准(见8.1.1)。如果不得不改写已经标准化的定义,则应加注说明。

定义既不应包含要求,也不应写成要求的形式。定义的表述宜能在上下文中代替其术语。附加的信息应以示例或注的形式给出。适用于量的单位的信息应在注中给出。

术语条目应包括:条目编号、术语、英文对应词、定义。根据需要可增加:符号、概念的其他表述方式(例如:公式、图等)、示例、注等。

术语条目应由下述适当的引导语引出:

——仅仅标准中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时,使用:“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其他文件界定的术语和定义也适用时(例如,在一项分部分的标准中,第1部分中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几个或所有部分),使用:“……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仅仅其他文件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时,使用:“……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6.3.3符号、代号和缩略语

符号、代号和缩略语为可选要素,它给出为理解标准所必需的符号、代号和缩略语清单。

除非为了反映技术准则需要以特定次序列出,所有符号、代号和缩略语宜按以下次序以字母顺序列出:

——大写拉丁字母置于小写拉丁字母之前(A、a、B、b等);

——无角标的字母置于有角标的字母之前,有字母角标的字母置于有数字角标的字母之前(B,b、C、C m、c、d、d ext、d int、d i等);

——希腊字母置于拉丁字母之后(Z、z、A、a、B、β、…、∧、λ等);

——其他特殊符号和文字。

为了方便,该要素可与要素“术语和定义”(见6.3.2)合并。可将术语和定义、符号、代号、缩略语以及量的单位放在一个复合标题之下。

6.3.4 要求

要求为可选要素,它应包含下述内容:

a) 直接或以引用方式给出标准涉及的产品、过程或服务等方面的所有特性;

b) 可量化特性所要求的极限值;

c) 针对每个要求,引用测定或检验特性值的试验方法,或者直接规定试验方法。

要求的表述应与陈述和推荐的表述有明显的区别。

该要素中不应包含合同要求(有关索赔、担保、费用结算等)和法律或法规的要求。

6.3.5分类、标记和编码

分类、标记和编码为可选要素,它可为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过程或服务建立一个分类、标记(见附录E)和(或)编码体系。为了便于标准的编写,该要素也可并入要求(见6.3.4)。

如果包含有关标记的要求,应符合附录E的规定。

6.4.1 资料性附录

6.4.1.1 资料性附录为可选要素,它给出有助于理解或使用标准的附加信息。除了6.4.1.2所描述的内容外,该要素不应包含要求。附录的资料性的性质(相对规范性附录而言,见6.3.6)应通过下述方式加以明确:

——条文中提及时的措辞方式,例如“参见附录B”;

——目次(见6.1.2)中和附录编号下方标明(见5.2.7)。

6.4.1.2 资料性附录可包含可选要求。例如,一个可选的试验

方法可包含要求,但在声明符合标准时,并不需要符合这些要求。

6.4.2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为可选要素。如果有参考文献,则应置于最后一个附录之后。

文献清单中每个参考文献前应在方括号中给出序号。文献清单中所列的文献(含在线文献)以及文献的排列顺序等均应符合6.2.3的相关规定。然而,如列出国际标准、国外标准和其他文献无须给出中文译名。

6.4.3 索引

索引为可选要素。如果有索引,则应作为标准的最后一个要素,电子文本的索引宜自动生成。

7.2.1 条文的注和示例

条文的注和示例的性质为资料性。在注和示例中应只给出有助于理解或使用标准的附加信息,不应包含要求或对于标准的席用是必不可少的任何信息。

注和示例宜置于所涉及的章、条或段的下方。.

章或条中只有一个注,应在注的第一行文字前标明“注:”。同一章(不分条)或条中有几个注,应标明“注1:”、“注2:”、“注3:”等。

章或条中只有一个示例,应在示例的具体内容之前标明“示例:”。同一章(不分条)或条中有几个示例,应标明“示例1:”、“示例2:”、“示例3:”等。

7.2.2条文的脚注

条文的脚注的性质为资料性,应尽量少用。条文的脚注用于提供附加信息,不应包含要求或对于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任何信息。(图和表的脚注遵守另外的规则,见7.3.9和7.4.7)

条文的脚注应置于相关页面的下边。脚注和条文之间用一条细实线分开。细实线长度为版心宽度的四分之一,置于页面左侧。

通常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后带半圆括号)从1开始对条文的脚注进行编号,条文的脚注编号从“前言”开始全文连续,即1)、2)、3)等。在条文中需注释的词或句子之后应使用与脚注编号相同的上标数字1)、2)、3)、等标明脚注。

某些情况下,例如为了避免和上标数字混淆,可用一个或多个星号,即﹡、﹡﹡、﹡﹡﹡、…代替条文脚注的数字编号。

8.1.2提及标准本身的内容

8.1.2.1 提及标准本身

标准条文中将标准本身作为一个整体提及时,应使用下述适用的表述形式:

——“本标准……”(提及单独的标准);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提及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标准分为多个单独的部分时,如果其中某个部分的条文中提及本身的部分时,应使用下述表述形式:

——“GB/T 20501的本部分……”;

——“本部分……”。

如果分部分标准中的某部分提及其所在标准的所有部分时,应与提及其他标准的方式相同,表述形式为:“GB 3102-----”。

上述表述形式不适用于“规范性引用文件”(见6.2.3)和“术语和定义”(见6.3.2)章中的引导语,也不适用于有关专利内容的说明(见附录C)。

8.1.2.2提及标准本身的具体内容

规范性提及标准中的具体内容,应使用诸如下列表述方式:

——“按第3章的要求”;

——“符合3.1.1给出的细节”;

——“按3.lb)的规定”;

——“按B.2给出的要求”;

——“符合附录C的规定”;

——“见公式(3)”;

——“符合表2的尺寸系列”。

资料性提及标准中的具体内容,以及提及标准中的资料性内容时,应使用下列资料性的提及方式:

——“参见4.2.1”;

——“相关信息参见附录B”;

——“见表2的注”;

——“见6.6.3的示例2”;

——“(参见表B.2)”;

——“(参见图3)”。

8.1.3 引用其他文件

8.1.3.1 通则

原则上,被引用的文件应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或国际标准。然而,其他正式出版的文件,只要经过相关标准(即需引用这些文件的标准)的归口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该标准的审查会议确认符合下列条件,则允许以规范性方式加以引用:——具有广泛可接受性和权威性,并且能够公开获得;

——作者或出版者(知道时)已经同意该文件被引用,并且当函索时,能从作者或出版者那里得到这些文件;

——作者或出版者(知道时)已经同意,将他们修订该文件的打算以及修订所涉及的要点及时通知相关标准的归口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归口单位。

引用其他文件可注日期,也可不注日期。标准中所有被规范性引用的文件,无论是注日期,还是不注日期,均应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一章中列出(见6.2.3)。标准中被资料性引用的文件,如需要,宜在“参考文献”中列出(见6.4.2)。在标准条文中,规范性引用文件和资料性引用文件的表述应明确区分。

8.1.3.2 注日期引用

注日期引用是指引用指定的版本,用年号表示。凡引用了被引用文件中的具体章或条、附录、图或表的编号,均应注日期。

对于注日期引用,如果随后被引用的文件有修改单或修订版,适用时,引用这些文件的标准可发布其本身的修改单,以便引用被引用文件的修改单或修订版的内容。

注日期引用时,使用下列表述方式:

——“……GB/T 2423.1-2001给出了相应的试验方法,……”

(注日期引用其他标准的特定部分);

——“……遵守GB/T 16900-2008第5章……”(注日期引用其他标准中具体的章);

——“……应符合GB/T 10001. 1-2006表1中规定的……”(注日期引用其他标准的特定部分中具体的表)。

引用其他文件中的段或列项中无编号的项,使用下列表述方式:——“……按GB/T×××××-2005.3.1中第二段的规定”;

——“……按GB/T×××××-2003.4.2中列项的第二项规定”;

——“……按GB/T×××××.1-2006.5.2中第二个列项的第三项规定”。

8.1.3.3 不注日期引用

不注日期引用是指引用文件的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具体表述时不应提及年号或版本号。

对于规范性的引用,根据引用某文件的目的,在可接受该文件将来的所有改变时,才可不注日期引用文件。为此,引用时应引用完整的文件(包括标准的某个部分),或者不提及被引用文件中的具体章或条、附录、图或表的编号。

对于资料性的引用,只要引用完整的文件(包括标准的某个部分),或者不提及被引用文件中的具体章或条、附录、图或表的编号,即可不注日期。

不注日期引用时,使用下列表述方式:

——“……按GB/T 4457.4和GB/T 4458规定的……”;

——“……参见GB/T 16273……”。

8.1.4 部分之间的引用

对于分部分标准内部的不同部分之间的引用,应注意从一个部分引用另一个部分的准确性。因此,一般情况下应遵守引用其他文件的规定(见8.1.3)。在保证一个标准的不同部分中相应的改变能同步进行时,允许不注日期引用。

注:一个标准的不同部分通常由同一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因此,不同部分的同步修订是可能的。

8.5数值的选择

8.5.1 极限值

根据特性的用途可规定极限值[最大值和(或)最小值]。通常一个特性规定一个极限值,但有多个广泛使用的类型或等级时,则需要规定多个极限值。

8.5.2可选值

根据特性的用途,特别是品种控制和某些接口的用途,可选择多个数值或数系。适合时,数值或数系应按照GB/T 321(进一步的指南参见GB/T 19763和GB/T 19764)给出的优先数系,或者按照模数制或其他决定性因素进行选择。

当试图对一个拟定的数系进行标准化时,应检查是否有现成的被广泛接受的数系。

采用优先数系时,宜注意非整数(例如:数 3.15)有时可能带来不便或要求不必要的高精度。这时,需要对非整数进行修约(参见GB/T 19764)。宜避免由于同一标准中同时包含了精确值和修约值,

而导致不同使用者选择不同的值。

8.6数和数值的表示

8.6.1 任何数,均应从小数点符号起,向左或向右每三位数字为一组,组间空四分之一个汉字的间隙,但表示年号的四位数除外。

8.6.2为了清晰起见,数和(或)数值相乘应使用乘号“×”,而不使用圆点。

8.6.3 表示物理量的数值,应使用后跟法定计量单位符号(见GB 3100~3102和IEC 60027)的阿拉伯数字。

8.6.4 标准中数字的用法应符合GB/T 15835的规定。

8.7量、单位及其符号

应使用GB 3101、GB 3102规定的法定计量单位。只要可能,就应从GB 3101、GB 3102、GB/T 13394、GB/T 14559和IEC 60027中选择量的符号。进一步的应用规则见GB 3100。

表示量值时,应写出其单位。

度、分和秒(平面角)的单位符号应紧跟数值后;所有其他单位符号前应空四分之一个汉字的间隙,参见附录G。

数学符号应符合GB 3102. 11的规定。

标准中使用的量和单位参见附录G。

8.8数学公式

8.8.1 公式的类型

8.8.1.1 在量关系式和数值关系式之问应首选前者。公式应以正确的数学形式表示,由字母符号表示的变量,应随公式对其含义进

行解释,但已在“符号、代号和缩略语”一章中(见6.3.3)列出的字母符号除外。

一项标准中同一符号绝不应既表示一个物理量,又表示其对应的数值。

8.8.2 公式的表示

在条文中应避免使用多于一行的表示形式。在公示中应尽可能避免使用多于一个层次的上标或下标,还应避免使用多于两行的表示形式。

8.8.3 编号

如果为了便于引用,需要对标准中的公式进行编号,则应使用从1开始的带圆括号的阿拉伯数字。

附录 C

(规范性附录)

专利

C.1 专利信息的征集

征求意见稿和送审稿的封面显著位置应有如下说明:

“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

C.2 尚未识别出涉及专利

如果标准编制过程中没有识别出标准的技术内容涉及专利,标准的前言中应有如下内容: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C.3 已经识别出涉及专利

如果标准编制过程中已经识别出标准的某些技术内容涉及专利,标准的引言中应有如下内容: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提请注意,声明符合本文件时,可能涉及到……[条]……与……[内容]……相关的专利的使用。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对于该专利的真实性、有效性和范围无任何立场。

该专利持有人已向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保证,他愿意同任何申请人在合理且无歧视的条款和条件下,就专利授权许可进行谈判。该专利持有人的声明已在本文件的发布机构备案。相关信息可以通过以下联系方式获得:

专利持有人姓名:……

地址:……

请注意除上述专利外,本文件的某些内容仍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导则实用版

YF-ED-J4928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 导则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导则实 用版 提示:该管理制度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 理水平,夯实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基础,根据 国务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 全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和《湖南省建设工程 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施工企业 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28 号)以及《湖南省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重大 危险源识别和控制管理暂行办法》、《湖南省

建设工程开工安全生产条件审查制度》,特制定本工作导则。 第二条本工作导则是在本省行政区域内承担建设工程施工活动的建筑施工企业施工安全管理的指导性文件。 本工作导则所称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是指建筑施工企业对保证施工安全的工作质量和实物质量实行标准化管理,包括企业内部施工安全日常管理、工程项目安全生产过程控制等在内的工作责任和规程、工作质量和实体质量标准。 第二章企业施工安全管理 第三条企业应根据国家和省有关安全生

课程标准编制要求

课程标准编制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是规定课程教学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考核方式、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要求的规范性文件,是组织教学、选用教材教参、评价和考核的基本依据,是加强课程建设、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它是对传统教学大纲的扩展和延伸,课程标准实施后将取代教学大纲。 一、编制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高教三十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等有关文件精神,准确把握课程定位,创新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整体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编制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 1、系统性原则。要求着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切合高等教育教学实际。明确有关先修课程基础,考虑后续课程需求,确立知识、能力与素质“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统筹安排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和教学评价等环节,合理分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时间,优化课程教学设计。 2、规范性原则。按照国家及有关部委、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课程或专业提出的规范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充分体现我校的课程特色。 3、适应性原则。课程内容必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反映本课程在专业教育上对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基本要求,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发展前景相适应。 4、发展性原则。紧跟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充分体现教学改革成果,适当反映学科的前沿成果,为学生个性培养,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编制课程标准的依据 1、根据我校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及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课程性质、定位和目标要求。 2、参照相关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专业规范,认证标准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结合本科后阶段继续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分析,确定符合我校人才培养总体目标要求的课程内容。 3、根据学科和专业的发展趋势,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建立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教学基本要求,确定课程考核评价办法。

GBT1.1 -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摘要)

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摘要) 6.1.1 封面 封面为必备要素,它应给出标示标准的信息,包括:标准的名称、英文译名、层次(国家标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字样)、标志、编号、国际标准分类号(ICS号)、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备案号(不适用于国家标准)、发布日期、实施日期、发布部门等。 如果标准代替了某个或几个标准,封面应给出被代替标准的编号;如果标准与国际文件的一致性程度为等同、修改或非等效,还应按照GB/T 20000.2的规定在封面上给出一致性程度标识。 标准征求意见稿和送审稿的封面显著位置应按附录C中C.1的规定,给出征集标准是否设计专利的信息。 6.1.2 目次 目次为可选要素。为了显示标准的结构,方便查阅,设置目次是必要的。目次所列的各项内容和顺序如下: a) 前言; b) 引言; c) 章; d) 带有标题的条(需要时列出); e) 附录;

f) 附录中的章(需要时列出); g) 附录中的带有标题的条(需要时列出); h) 参考文献; i) 索引; j) 图(需要时列出); k) 表(需要时列出); 目次不应列出“术语和定义”一章中的术语。电子文本的目次应自动生成。 6.1.3 前言 前言为必备要素,不应包含要求和推荐,也不应包含公示、图和表。前言应视情况依次给出下列内容: a)标准结构的说明。对于系列标准或分部分标准,在第一项标准或第1部分中说明标准的预计结构;在系列标准的每一项标准或分部分标准的每一部分中列出所有已经发布或计划发布的其他标准或其他部分的名称。 b)标准编制所依据的起草规则,提及GB/T 1.1。 c)标准代替的全部或部分其他文件的说明。给出被代替的标准(含修改单)或其他文件的编号和名称,列出与前一版本相比的主要技术变化。 d)与国际文件、国外文件关系的说明。以国外文件为基础形成的标准,可在前言中陈述或相应文件的关系。与国际文件的一致性程度为等同、修改或非等效的标准,应按照GB/T 20000.2的有关规定陈述与对应国际文件的关系。

CCAA国家审核员2015年继续教育通用课程-标准的结构和编写分解

CCAA国家审核员2015年继续教育通用课程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课程依据: CCAA《认证人员继续教育管理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GB/T1.1《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课程介绍: 课程目标:1. 了解标准、标准化的基本概念;2. 熟悉和掌握标准的基本结构;3. 熟悉和掌握标准编写基本原则与要求;4. 提高认证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课程目录: 01. 概述;02. GB/T1.1标准概要;03. 02. GB/T1.1的术语和定义;04. 总则;05. 结构;06. 要素的起草;07. 要素的表述;08. 其他规则;09. 编排格式。 如何清空IE浏览器缓存,INTERNET选项,常规,浏览历史记录,删除,去除保留收藏夹网站数据,其他的都勾选,删除。 第1章概述 第一节标准化基本知识 标准化的发展历史 远古时代:狩猎工具;图形符号 古代:产生早期计量器具;手工业发展,分工细化,形成规范;秦统一中国后,文字、货币、道路、兵器、度量衡的统一。 近代:1798年,互换性原理;1902年极限表标准;1906年英国国家公差标准BS27;1914-1920年福特生产流水线。 现代:系统性;国际性;目标和手段的现代化;保障国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提高生产力。标准概念的由来 1934年,盖拉德在《工业标准化原理与应用》中提出:是对计量单位或基准、物体、动作过程、方式、常用方法、容量、功能、性能、方法、配络、状态、义务、权限、责任、行为、态度、概念或想法的某些特征,给出定义、做出规定和详细说明。 1972年,桑德斯在《标准化的目的和原理》中提出:是经公认的权威当局批准的一个标准化成果。它可以采用下述形式:文件形式,内容记述一整套必须达到的条件;规定基本单位或物理常数。 1982年,ISO在导则2中的定义:适用于公众的,由有关各方合作起草并一致同意,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的技术规范或其他文件,其目的在于促进共同取得最佳效益。 2002年GB/T20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最新的“标准”的定义: 依据GB/T20000.1-2014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术语(依据ISO/IEC导则2:2004)5.3条款给出的标准的定义: 标准:通过标准化活动,按照规定的程序经协商一致制定,为各种活动或其结果提供规则、指南或特性,供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文件。 注1:标准宜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 注2:规定的程序指制定标准的机构颁布的标准制定程序。 标准概念的理解: 特点: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

技术要求编写指导原则

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写指导原则 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制定本指导原则。 一、基本要求 (一)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的编制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二)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中应采用规范、通用的术语。如涉及特殊的术语,需提供明确定义,并写到“4.术语”部分。 (三)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中的检验方法各项内容的编号原则上应和性能指标各项内容的编号相对应。 (四)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中的文字、数字、公式、单位、符号、图表等应符合标准化要求。 (五)如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中的内容引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中国药典,应保证其有效性,并注明相应标准的编号和年号以及中国药典的版本号。 二、内容要求 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的内容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产品名称。产品技术要求中的产品名称应使用中文,并与申请注册(备案)的中文产品名称相一致。 (二)产品型号/规格及其划分说明。产品技术要求中应明确产品型号和/或规格,以及其划分的说明。 对同一注册单元中存在多种型号和/或规格的产品,应明确各型号及各规格之间的所有区别(必要时可附相应图示进行说明)。 对于型号/规格的表述文本较大的可以附录形式提供。

(三)性能指标。 1. 产品技术要求中的性能指标是指可进行客观判定的成品的功能性、安全性指标以及质量控制相关的其他指标。产品设计开发中的评价性内容(例如生物相容性评价)原则上不在产品技术要求中制定。 2. 产品技术要求中性能指标的制定应参考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并结合具体产品的设计特性、预期用途和质量控制水平且不应低于产品适用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3. 产品技术要求中的性能指标应明确具体要求,不应以“见随附资料”、“按供货合同”等形式提供。 (四)检验方法。 检验方法的制定应与相应的性能指标相适应。应优先考虑采用公认的或已颁布的标准检验方法。检验方法的制定需保证具有可重现性和可操作性,需要时明确样品的制备方法,必要时可附相应图示进行说明,文本较大的可以附录形式提供。 对于体外诊断试剂类产品,检验方法中还应明确说明采用的参考品/标准品、样本制备方法、使用的试剂批次和数量、试验次数、计算方法。 (五)对于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类产品,产品技术要求中应以附录形式明确主要原材料、生产工艺及半成品要求。 (六)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号为相应的注册证号(备案号)。拟注册(备案)的产品技术要求编号可留空。 三、格式要求 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格式见附件。 附件: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格式

规范性要素的编写

规范性要素的编写 一、规范性一般要素 (一)标准名称 1. 编写要求 标准名称为必备要素,它应置于正文“范围”之前和标准的封面。 名称力求简练,并应明确表示出标准的主题,使之与其他标准相区分。 名称不应涉及不必要的细节。任何其他必要的详细说明应在范围中给出。 2. 构成和形式 1) 构成 标准名称应由几个尽可能短的要素组成,其顺序由一般到特殊。通常,所使用的要素不多于下述三种: 最多三个要素:引导要素+主体要素+补充要素 (对象所属领域)(标准化对象)(对象的特定方面) 2) 形式:一段式、二段式、三段式 3. 要素的选择 1) 主体要素必不可少 2) 引导要素的选择 3) 补充要素的选择

4) 分部分标准要素的选择补充要素成必备,应加第几部分4.表现形式 标准名称应正确反映标准的内容和用途,名称根据不同情况采用标准的主题加下列表现形式: ——以提要求为主的过程类标准用“规范”、“规则”、“守则”等表示; ——以表示流程步骤为主的过程类标准用“规程”,例如“操作规程”; ——以表述技术指标为主的结果类标准用“技术要求”或“技术条件”; ——产品标准(结果类标准)用产品名称直接作为标准的名称。 标准具有标准编号、封面、规定的格式,已表明是标准文件,不应在名称中再加“标准”二字。 (二)范围 1.编写要求 范围为必备要素,它应置于每项标准正文的起始位置(第1章)。 范围应明确表明标准的对象和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由此指明标准或其特定部分的适用界限。必要时,可指出标准不适用的界限。 2.作用与内容

1)作用标准的内容简介并起承上启下作用。 2)内容阐述标准“有什么”和“有什么用”(界定适用的界限) 3. 表述 1)以陈述句、规范性的语言来表达。 2)简洁、完整,成内容提要,但不是名称的重复。 3)不应包含要求。 4)不陈述编标准的目的。 5)范围的陈述应使用下列两句话的表述形式: 第一句为标准的内容概要,应表述为: “本标准 ……的尺寸。” ……的方法。” ……的特征。” ——确立了—……的系统。” ……的一般原则。” ——给出了……的指南。” ——界定了……的术语。” 第二句为标准适用性的陈述,应表述为: ——“本标准适用于……”; ——“本标准不适用于……”。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文章来源:更新时间:2011-01-04 18:48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是对标准化工作标准化的重要标准之一,它的实施将能够有效地保证标准的编写质量。该标准的规定用以指导如何起草我国标准,它是编写标准的标准。 GB/T 1.1—2009的主要技术内容为:规定了编写标准的原则、标准的结构、起草标准中的各个要素的规则、要素中条款内容的表述、标准编写中涉及的各类问题的规则以及标准的编排格式。 一、编写标准的原则 标准的第4章规定了编写标准的原则,对这些原则的总体把握,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编写标准的具体规定,并能够将相应的规定更好地贯彻于标准编制的全过程。 1. 统一性 统一性是对标准编写及表达方式的最基本的要求。统一性强调的是标准内部(即标准的每个部分、每项标准或系列标准内)的统一,包括:标准结构的统一,即标准的章、条、段、表、图和附录的排列顺序的一致;文体的统一,即类似的条款应由类似的措辞来表达,相同的条款应由相同的措辞来表达;术语的统一,即同一个概念应使用同一个术语;形式的统一,即标准的表述形式,诸如标准中条标题、图表标题的有无应是统一的。 2. 协调性 协调性是针对标准之间的,它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所有标准的整体协调”。为了达到标准系统整体协调的目的,在制定标准时应注意和已经发布的标准进行协调。遵守基础标准和采取引用的方法是保证标准协调的有效途径。标准中的附录A给出了最通用的部分基础标准清单。遵守这些标准将能够有效地提高标准的协调性。 3. 适用性 适用性指所制定的标准便于使用的特性,主要针对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适于直接使用。第二,便于被其他文件引用,GB/T 1.1—2009对于层次设置、编号等的规定都是出于便于引用的考虑。 4. 一致性

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定

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工程建设标准编制工作的管理,统一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要求,确保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质量,有利于正确理解和使用标准,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工程建设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以下统称为标准)的编写。工程建设企业标准的编写,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标准编写应做到格式规范,逻辑严谨,结构清晰,用词简明,规定明确。 第四条在编写标准条文的同时,应编写标准的条文说明,并应同时出版,配套使用。 第五条标准的正式文本应由标准批准部门指定的出版机构出版。标准局部修订内容和强制性条文的正式文本,可在标准批准部门指定的媒体上刊登。 第二章标准构成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六条标准应由前引部分、正文部分和补充部分构成。第七条标准各部分的构成包括下列内容: 一、前引部分 1、封面; 2、扉页; 3、公告; 4、前言; 5、目次。 二、正文部分 1、总则; 2、术语和符号; 3、技术内容。 三、补充部分 1、附录; 2、标准用词说明; 3、引用标准名录。 第二节前引部分 第八条标准封面应包括标准类别、检索代号、分类符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英文译名、发布日期、实施日期、发布机构等要素。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封面还应包括标准备

案号。 第九条标准编号由标准代号、发布标准的顺序号、发布标准的年号组成。同一类或同一领域标准的代号应统一。当标准中无强制性条文时,标准代号后应加“/T”表示。例如:某项有强制性条文的国家标准编号采用“GB 50×××-20××”表示,某项无强制性条文的国家标准编号采用“GB/T 50×××-20××”表示。 第十条标准名称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标准名称应简练明确地反映标准的主题内容; 二、标准名称宜由标准的对象、用途和特征名三部分组成;例如:钢结构设计规范 (对象)(用途)(特征名) 三、标准应根据其特点和性质,采用“标准”、“规范”或“规程”作为特征名; 四、标准名称应有对应的英文译名。 第十一条标准发布公告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标题及公告号; 二、标准名称和编号; 三、标准实施日期; 四、有强制性条文的,应列出强制性条文的编号;全文强 制的,用文字表明; 五、全面修订的标准应列出被替代标准的名称、编号和废止

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docx

GB/T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摘要) 封面 封面为必备要素,它应给出标示标准的信息,包括:标准的名称、英文译名、层次(国家标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字样)、 标志、编号、国际标准分类号( ICS 号)、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备 案号(不适用于国家标准)、发布日期、实施日期、发布部门等。 如果标准代替了某个或几个标准,封面应给出被代替标准的编 号;如果标准与国际文件的一致性程度为等同、修改或非等效,还应 按照 GB/T 的规定在封面上给出一致性程度标识。 标准征求意见稿和送审稿的封面显著位置应按附录 C中的规定,给出征集标准是否设计专利的信息。 目次 目次为可选要素。为了显示标准的结构,方便查阅,设置目次 是必要的。目次所列的各项内容和顺序如下: a)前言; b)引言; c)章;

d)带有标题的条(需要时列出); e)附录; f)附录中的章(需要时列出); g)附录中的带有标题的条(需要时列出); h)参考文献; i)索引; j)图(需要时列出); k)表(需要时列出); 目次不应列出“术语和定义”一章中的术语。电子文本的目次应自动生成。 前言 前言为必备要素,不应包含要求和推荐,也不应包含公示、图 和表。前言应视情况依次给出下列内容: a)标准结构的说明。对于系列标准或分部分标准,在第一项标准或第 1 部分中说明标准的预计结构;在系列标准的每一项标准或分部分标准的每一部分中列出所有已经发布或计划发布的其他标准或其他部分的名称。 b)标准编制所依据的起草规则,提及 GB/T 。 c)标准代替的全部或部分其他文件的说明。给出被代替的标准

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结构、编写规则及具体要求

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结构、编写规则及具体要求 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结构、编写规则及具体要求 文章标题: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结构、编写规则及具体要求1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结构 包括封面、目次、前言、安全操作规程名称、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生产工艺原理和流程、物料组成及性质等部分(具体结构形式见后)。 2编写规则 依据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及Q/SHCL1004—2002《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的结构和编写规则》进行编写,“3.9~3.18”中具体内容视凡本单位实际而定。 3结构及具体要求 3.1封面 封面中标准号由企管处给出。封面设计可套用TDS模板。 3.2目次 目次为可选要素。在目次中应列出完整的标题。“术语和定义”一章的术语不应在目次中列出。 3.3前言 每项标准均应有前言。前言中不应包含要求、图表。前言由特定部分和基本部分组成。具体要求见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中6.1.3,样式可参照Q/SHCL1004—2002《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前言。 3.4引言 引言部分为可选要素,可省略。 3.5名称 XX车间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应置于正文首页和标准的封面,力求简练,体现主题。 3.6范围 范围为必备要素,范围应明确标准的对象及涉及的各方面。可采用下列表述形式: ——规定了XXXX;

——确立了XXXX; ——给出了XXXX的指南; ——界定了XXXX的术语。 举例: 本标准对XX装置工艺原理、工艺流程、物料性质、常见的安全术语、有毒有害因素的分布等进行了说明。 本标准适用于XX车间的HSE管理,同时可作为职工安全教育、培训、事故预案演练教材。 3.7规范性引用文件 参见GB/T1.1中6.2.3。凡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注明时间的其修订版不适用本标准,不注明时间的适用于本标准。 3.8术语和定义 包括安全方面的常用术语和定义,可从HSE管理手册中摘录。 3.9安全生产概况 包括生产工艺原理、生产流程介绍、生产特点等。 3.10原料、产品性质 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生产的产品性质(主要从安全上叙述)、防范措施。 3.11要害部位分布及安全监控管理 包括要害部位平面分布图、日常监控的主要内容、可能产生的危害、灾害发生时应急处理措施、管理要求等。 3.12安全装备操作(使用)方法介绍及管理要求 包括本单位所使用的安全装备的种类、数量、作用(用途)、操作说明及注意事项。如灭火器、空气呼吸器、过滤式防毒面具、可燃性气体报警器、稳高压消防水泵、FSC、UPS等。 3.13联锁、自保系统管理 包括名称、型号、数量、安装部位、联锁条件、作用后果、管理上安全要求等。 3.14应急处理预案 包括水、电、汽、风、燃料气停运后对本单位的影响,超温、超压、炉管爆裂、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处理程序、日常重

试题编制的一般原则

试题编制的一般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 考试的功能是多方面的 , 目的不同 , 试卷编制的结构和试题的难度就不同。章节单元检测主要是诊断学生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 期中、期末考试则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学习水平 , 初中毕业考试的目的是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 , 中考是为高一级学校招生提供依据。命题者在命题前要明确考试的目的,制订命题计划。 (二)科学性、有效性原则 合理的考试目标,需要由具体的试题来体现,因而,试题的科学性极其设计的有效性自然是评价试题质量的一个标准。试题的科学性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试题本身是正确的、可解的,没有科学性和知识性错误;其二是试题的表述要简洁、明确、规范 , 图形准确,不存在歧义。试题设计的有效性是指,试题设计应能完成命题的考查目标,命题者应关注试题设计目标的一致性、可达成性等方面,也就是试题设计应与其要达到的考查目标一致。 (三)教育性、实践性原则 试题的内容包含了对数学和数学教育的价值判断,不同时期对数学的教育性有不同的要求,新课程下的数学试题应体现时代特征。而在设计与实际相联系的数学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注重真实性,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试题命制中所用的材料、情景都应与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密切相连,而不是脱离学生生活、学生难以理解的素材。 2. 注重试题背景的选取,应以具有正面教育影响的背景为主,特别是要选取学生能感受到的有影响的背景,这样可以提高考试的思想教育

价值。设计实际问题的试题不一定都是难题,命题者在设计这类试题时,适当编制一些简单的实践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创新性原则 创新性主要体现在试题的新颖性上 , 而试题的新颖性则主要反映在取材的新颖性、创设情境的新颖性、设问的创新性以及考查角度的独到性等方面。在考查的内容不变的情况下,要注重试题背景、考查的角度和设问的方式的变化。 (五)层次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就是根据学生认知结构的差异性、教材内容的难易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 , 编制的试卷必须具有一定的梯度。层次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1. 试题本身要具有层次性 , 要入口宽、方法多、有梯度,这主要体现在解答题中 , 即每一题中的各个小问题难度应有区别 , 要有一定的梯度。 2. 整卷试题难度的分布要有层次性 , 通常是由易到难排列。 高质量数学试卷的编制及命题原则 一、衡量试卷质量的指标

技术标准文本编写要求

技术标准文本编写要求 一、技术标准名称 技术标准名称的措词应严谨、简练、突出主题,应以“标准”、“规程”、“规范”、“导则”、“作业指导书”结尾。 二、技术标准的一般要素 一般技术标准应包含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及定义、标准的具体内容与要求、附录等要素。其中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及定义为基本要素,其他要素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操作规程,是针对某一具体的机器、设备的操作要求,应包含范围、操作规程、维护保养、注意事项等基本要素。 作业指导书,是针对一项需要一人或多人配合操作多个设备、工具、装置等的作业活动所提出的操作要求,应包含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可选)、作业前的准备、作业过程、作业结束(含作业现场的清理)、注意事项等基本要素。 运行工艺技术标准,是针对一套按工艺流程组合的设备,如门站,应包含范围、工艺流程图、主要技术参数、运行工艺及要求、巡视检查及维护保养、注意事项等基本要素。 三、各要素的具体解释 1.一般技术标准: (1)范围:明确规定技术标准所包括的主要方面和适用范围。应使用“本标准(规程)规定了……”、“本标准(规程)适用于……”表述格式。 (2)规范性引用文件:给出该标准依据或引用的国标、行标、地标以及法律、法规等。

(3)术语及定义:给出理解该标准中使用的某些术语或名词所必要的定义和涵盖内容。如:本标准采用GB 50028-2006中规定的术语。计算月是指逐月平均日用气量出现最大值的月份。 (4)标准的具体内容与要求:根据该标准所涉及的全部内容和应达到的要求以及采取的措施和方法等列条显示。 由于标准内容的复杂性和多样化,可不以“标准的具体内容与要求”作为章的标题,而是根据该标准的特点或类别,列出若干章,分别进行叙述。 (5)附录:如果该标准需要列举或引用其他内容较多的资料,可以附录的形式显示。 2.操作规程: (1)范围:明确规定该规程所包括的主要内容和适用的设备、装置的范围。应使用“本规程规定了……(某设备)的操作程序、技术要求和安全注意事项等”、“本规程适用于……(某设备)的操作”表述格式。 (2)操作规程:应按照设备的操作顺序,对各步骤做出相应的技术规定,如开机前的准备(预热等)、开机操作及运行、关机操作等,具体内容可根据设备或装置的特点列条显示。 (3)维护保养:规定出设备或装置的日常维护保养的内容。 (4)注意事项:需要注明的各有关注意事项。 3.作业指导书: (1)范围:明确规定该作业指导书所包括的主要内容和适用的作业活动范围。应使用“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某作业活动)的操作程序、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等”、“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某作业活动)的作

征求《标准化工作导则》

关于国家电网公司企协调研函〔2011〕35号(关于征求《标准化工作导则》等基础标准意见的函 2011.08.19 Q/GDW 001-01-001—2011 标准化工作导则 目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标准化机构与职责 4.1 机构 4.2 职责 5 管理活动的内容与方法 5.1 标准化工作的基本要求 5.2 标准化管理流程 5.3 企业标准体系 5.4 标准化规划 5.5 标准化工作计划 5.6 标准管理 5.6.1 标准信息管理 5.6.2 采用国际标准 5.6.3 标准复审管理 5.6.4 标准修改、修订和废止管理 5.7 企业标准制定 5.7.1 制定标准的条件 5.7.2 制定标准的基本原则 5.7.3 制定标准的程序 5.7.3.1 标准立项5.7.3.2 标准起草5.7.3.3 标准征求意见5.7.3.4 标准送审5.7.3.5 标准报批5.7.3.6 标准发布 “标准编制说明书”内容: ——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工作过程、各起草人所做的工作; ——标准编制原则,确定主要内容的依据、论证,修订标准时要进行新旧标准水平对比; ——说明与采用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程度,与国内外同类标准水平对比(技术标准适用); ——与其他标准文件、法规的关系; ——还应根据报批材料附件中试验验证报告或论证报告写出简要结论(技术标准适用); ——提出代替、废止标准的意见; ——说明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情况; ——提出标准宣贯的要求、建议和措施等。 5.8 企业标准实施和监督 5.9 标准体系评价与改进 5.10 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化工作

5.11 标准化成果管理 5.12知识产权与保密 5.13标准体系信息系统建设 6检查与考核 7 报告和记录 附录A(规范性附录)流程图 附录B(规范性附录)标准体系结构图 附录C(规范性附录)表格样式 附录D(规范性附录)编号规则 标准明细表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发布日期实施日期备注 (规范性附录)编号规则 基础标准编号规则Q/GDW 0xx-xx-xxx—xxxx 技术标准编号规则Q/GDW 1xx-xx-xxx—xxxx 技术标准编号规则Q/GDW Z/1xx-xx-xxx—xxxx 管理标准编号规则Q/GDW 2xx-xx-xxx—xxxx 按Q/GDW 2XX-XX-XXX-XXXX《国家电网公司管理标准编写模板》 管理流程编号规则Q/GDW 2xx-xx-xxx-LCxx—xxxx 记录编号规则Q/GDW 2xx-xx-xxx-JLxx—xxxx 工作标准编号规则Q/GDW 3xx-xx-xx-xxx—xxxx 5.4 XXXX(第一层次条标题) 5.4.1 ×××××××××××××××××××××××××××××××××××××××××××××××××××××(第一层次条标题下的管理内容与要求)。 5.4.1.1 ××××××××××××××(列项引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一层次列项内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一层次列项内容)。 应避免对无题条再分条。 技术标准模板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符号、代号和缩略语 5 技术内容XXXX(章标题) 5.1 本标准依据的流程 5.2 XXXX(第一层次条标题) 5.3 XXXX(第一层次条标题) 附录A(规范性附录)×××××(附录标题) 附录B(资料性附录)×××××(附录标题) 编制说明 管理标准模板 前言

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

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 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 标准是一种特定形式的技术文件,为了便于编写,审查和使用,ISO/IEC和各国际标准团体,以各国际标准机构对编写标准都与一套基本规定,也就是说,都有统一的编写方法。 如 ISO/IEC技术工作导则,BS 0.3《英国标准导则制订标准用标准第3部分英国标准的起草和编排》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一部分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等都是指导编写国际标准及英国、中国标准的标准文件。 标准的编写方法是标准内容的叙述方法,编排方式和各种图表、注解的表达方式等。 标准编写得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标准的贯彻,也影响到标准之间的交流,是标准质量的外在表现形式,因此,我们应该十分重视标准的编写方式。 一、编写标准的基本要求 各类标准的编写方法是不相同的,但下列一些基本要求都必须遵循的,否则就不能保证标准的编写质量。 1、正确 标准中规定的技术指标、参数、公式以及其他内容都要正确可靠。 规定的指标必须是以现代科学技术的综合成果和先进经验为基础,并经过严格的科学验证,精确的数学计算而得出的数据编写时,必须再次核实,对标准中的图样、表格、数值、公式、化学分子式,计量单位、符号、代号等均应进行仔细复核、消除一切技术错误、保证其正确无误。 2、准确 标准的内容表达要准确、清楚、以防止不同人从不同角度产生不同的理解。 标准是经济和技术活动的依据,是管理法规和技术法规,并往往被法律、法规和经济合同所引用。因此,必须具有法律和法规条文那样的措词准确、逻辑严谨的特殊文风,用词禁忌模棱两可,语句结构紧凑严密。为了达到表达准确的目的,标准中常用的典型词句,可以另行制订成标准来统一执行,也可以制订指导性文件推荐采用。 3、简明 标准的内容简洁、明了、通俗、易懂。不要使用生僻词句或地方俗语,在保证准确的前提下尽量使用大众化的语言,使大家都能正确理解和执行,避免产生不易理解或不同理解的可能性。

标准要素的编写要求

标准要素的编写要求

标准要素的编写要求 2.2 标准按层次分:部分、章、条、段、列项、附录。 层次的编号示例: 部分:20000.1 章:1 条:4.1、4.1.1、4.1.1.1,可以分到第五层; 段:无编号 列项:字母编号a)、b),下一层用数字编号1)、2),可用双连线——,也可用﹒; 附录:用大写字母A、B。章用A.1,图A.1,表A.1。 3. 标准要素的编写 3.1 标准的编写顺序 封面、(目次)、前言、(引言)、名称、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 要求…… 、试验方法……、必要时可增加附录、参考文献、索引。 3.2 封面(必备要素) 标准封面可统一导入我厂模板,标准编号在标准批准后由市场运营部给出,代替标准号由编写标准人员给出(新编标准,这一行可空),标准发布及实施日期应在标准批准后。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标准编写规则》Q/CDT 20103001—2012 要求:集团公司内各级企业标准封面的标准标志统一采用Q/CDT。 3.3 目次(可选要素)(可在标准编写完成后生成) 目次中所列的前言、引言、章、附录、参考文献、索引等各占一行半。 图或表的目次与其前面的内容均空一行编排。目次中所列的前言、引言、章、附录、参考文献、索引、图、表等均应顶格起排,第一层次的条以及附录的章均空一个汉字起排,第二层次的条以及附录的第一层次的条均空两个汉字起排,以此类推。 章、条、图、表的目次应给出编号,后跟完整的标题;附录的目次应给出附录编号,后跟附录的性质并加圆括号,其后为附录标题。章、条、图、表的编号以及附录的性质与其后面的标题之间应空一个汉字的间隙。前言、引言、各类标题、参考文献、索引与页码之间均用“……”连接。页码不加括号。 “目次”标题字体为“三号黑体”,目次中所列的内容为“五号宋体”。 目次与页眉间距为15mm,目次与内容间距为12mm。 目次编排注意事项: 1) 第一层次条空一个汉字编排,第二层次条空两个汉字编排 2)目次的条都应有标题 3)目次页应用正体大写罗马数字编页码 3.4 前言(必备要素) 2

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导则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7900 There Are Certain Management Mechanisms And Methods In The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s, And The Provisions Are Binding On The Personnel Within The Jurisdiction, Which Should Be Observed By Each Party.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导则正式样本

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导则正式 样本 使用注意:该管理制度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设置的规范,条款对管辖范围内人员具有约束力需各自遵守。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 平,夯实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基础,根据国务院《建 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 条例》和《湖南省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条 例》、《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规定》 (建设部令第128号)以及《湖南省建设工程项目施 工安全重大危险源识别和控制管理暂行办法》、《湖 南省建设工程开工安全生产条件审查制度》,特制定

本工作导则。 第二条本工作导则是在本省行政区域内承担建设工程施工活动的建筑施工企业施工安全管理的指导性文件。 本工作导则所称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是指建筑施工企业对保证施工安全的工作质量和实物质量实行标准化管理,包括企业内部施工安全日常管理、工程项目安全生产过程控制等在内的工作责任和规程、工作质量和实体质量标准。 第二章企业施工安全管理 第三条企业应根据国家和省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政策文件,建立健全企业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并保持持续有效运行。

gbt1.1 -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GB/T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摘要)封面 封面为必备要素,它应给出标示标准的信息,包括:标准的名称、英文译名、层次(国家标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字样)、标志、编号、国际标准分类号(ICS号)、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备案号(不适用于国家标准)、发布日期、实施日期、发布部门等。 如果标准代替了某个或几个标准,封面应给出被代替标准的编号;如果标准与国际文件的一致性程度为等同、修改或非等效,还应按照GB/T 的规定在封面上给出一致性程度标识。 标准征求意见稿和送审稿的封面显著位置应按附录C中的规定,给出征集标准是否设计专利的信息。 目次 目次为可选要素。为了显示标准的结构,方便查阅,设置目次是必要的。目次所列的各项内容和顺序如下: a) 前言; b) 引言; c) 章;

d) 带有标题的条(需要时列出); e) 附录; f) 附录中的章(需要时列出); g) 附录中的带有标题的条(需要时列出); h) 参考文献; i) 索引; j) 图(需要时列出); k) 表(需要时列出); 目次不应列出“术语和定义”一章中的术语。电子文本的目次应自动生成。 前言 前言为必备要素,不应包含要求和推荐,也不应包含公示、图和表。前言应视情况依次给出下列内容: a)标准结构的说明。对于系列标准或分部分标准,在第一项标准或第1部分中说明标准的预计结构;在系列标准的每一项标准或分部分标准的每一部分中列出所有已经发布或计划发布的其他标准或其他部分的名称。 b)标准编制所依据的起草规则,提及GB/T 。 c)标准代替的全部或部分其他文件的说明。给出被代替的标准

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

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 标准是一种特定形式的技术文件,为了便于编写,审查和使用,ISO/IEC和各国际标准团体,以各国际标准机构对编写标准都与一套基本规定,也就是说,都有统一的编写方法。 如 ISO/IEC技术工作导则,BS 0.3《英国标准导则制订标准用标准第3部分英国标准的起草和编排》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一部分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等都是指导编写国际标准及英国、中国标准的标准文件。 标准的编写方法是标准内容的叙述方法,编排方式和各种图表、注解的表达方式等。 标准编写得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标准的贯彻,也影响到标准之间的交流,是标准质量的外在表现形式,因此,我们应该十分重视标准的编写方式。 一、编写标准的基本要求 各类标准的编写方法是不相同的,但下列一些基本要求都必须遵循的,否则就不能保证标准的编写质量。 1、正确 标准中规定的技术指标、参数、公式以及其他内容都要正确可靠。 规定的指标必须是以现代科学技术的综合成果和先进经验为基础,并经过严格的科学验证,精确的数学计算而得出的数据编写时,必须再次核实,对标准中的图样、表格、数值、公式、化学分子式,计量单位、符号、代号等均应进行仔细复核、消除一切技术错误、保证其正确无误。 2、准确 标准的内容表达要准确、清楚、以防止不同人从不同角度产生不同的理解。 标准是经济和技术活动的依据,是管理法规和技术法规,并往往被法律、法规和经济合同所引用。因此,必须具有法律和法规条文那样的措词准确、逻辑严谨的特殊文风,用词禁忌模棱两可,语句结构紧凑严密。为了达到表达准确的目的,标准中常用的典型词句,可以另行制订成标准来统一执行,也可以制订指导性文件推荐采用。 3、简明 标准的内容简洁、明了、通俗、易懂。不要使用生僻词句或地方俗语,在保证准确的前提下尽量使用大众化的语言,使大家都能正确理解和执行,避免产生不易理解或不同理解的可能性。 标准中只规定“应”怎么办,“必须”达到什么要求,“不得”超过什么界限等,一般不讲原因和道理,凡能定量表达的都要定量表达。 根据标准内容的具体情况,在表达准确简明的前提下,选择文字,图表,或文字和图表并用的表达方式,宜用文字的用文字,宜图表的用图表。 4、和谐 编写标准时,首先要注意不能与国家有关法律、法令和法规相违背,相反,应使这些法律、法令和法规在标准中得到贯彻。如标准中的计量单位名称、符号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和《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一律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单位。 其次,编写标准时要与规定的上级、同级有关标准协调一致,要与标准所属的标准体系表内的标准和谐一致,以充分发挥标准化系统整体功能。 5、统一 标准编写时,表达方式始终要统一标准,同一标准中的名词、术语、符号、代号要前后统一标准,相关标准中的名词、术语、符号、代号也要统一。 同一名词或术语始终用来表达同一个概念,同一个概念应始终采用同一名词或术语,不能在一个标准中出现其他同义词,即不能出现一物多名词一名多物的现象。 其次,同级标准的书写格式、幅面大小、章条的划分以及编号方法等都要统一;同类标准的构成、内容的编排也要统一,都要符合GB1《标准化工作导则》的有关规定。 最后,标准中使用的汉字和翻译的外文也要统一,汉字要推广使用国家正式公布的简化汉字,注意杜绝错别字。 上述五条基本要求归纳起来,就是:“标准的内容应正确,文字要表达得准确、简明、通俗易懂,并做到与国家法规、有关标准协调一致,编写方法必须规范化”。 二、标准的主要构成及其内容 任何标准都由概述、标准和补充三个要素构成。 上述构成部分的内容不是任何一项标准都要写的,某一项标准究竟应包括其中那些内容,应根据标准化对象的特征和制订标准的目的而定。其内容和编写顺序如下: 概述要素:封面、目次、前言、引言、首页 标准要素:一般要素、技术要素

标准化工作导则文档

主要培训内容: 一、标准编写基本要求 二、专题一:编制说明编写要求 三、专题二:标准编写模版软件简介

一、标准编写基本要求 (一)、概念 1、标准 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2、技术规范 规定产品、过程或服务应满足的技术要求的文件。 标准和规范的本质区别: (1)、标准化的对象不同 标准主要是针对某一类科学、技术、概念或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制定的一种标准文件。规范主要对某一类(个)具体的物品或事件(包括过程或服务)而制定的标准文件。 (2)、包含的具体内容不同 标准只规定要求性或统一概念内容,规范即规定要求性内容,又应包括规定用来测定所给出的要求是否已得到满足的程序即合格评定的内容,两者不可缺一。 (3)、作用不同 标准存在的价值通过规范的引用来体现;规范通过引用标准而达到完整、简洁。对产品而言,作为组织生产和交货的依据。 3、规程 为设备、构件或产品的设计、制造、安装、维护或使用

而推荐惯例或程序的文件。 4、条款 规范性文件内容的表述方式,一般采取陈述、指示、推荐等形式。 5、规范性要素 要声明符合标准而应遵守的条款的要素,分为一般要素和技术要素。 6、资料性要素 标识标准、介绍标准、提供标准的附加信息的要素,分为概述要素和补充要素。 7、必备要素 在标准中必须存在的要素。包括封面、前言、名称、范围。 8、可选要素 在标准中不是必须存在的要素,其存在与否视标准条款的具体需求而定。 (二)、标准的结构 资料性概述要素 资料性要素 资料性补充要素 标准要素 规范性一般要素 规范性要素 规范性技术要素 1、资料性概述要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