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戏剧的现状及发展

浅谈戏剧的现状及发展

浅谈戏剧的现状及发展
浅谈戏剧的现状及发展

浅谈戏剧的现状及发展

一、戏剧的困惑和误区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戏剧艺术掀去了她那神圣而神秘的面纱,人们看清了她的真实与虚伪、美丽与丑陋、高妙与低劣。于是,便想到了与高科技联姻。这种联姻,有人认为是找到了振兴戏剧的灵丹妙药,有人却认为是戏剧末日来临的征兆。认识反差如此巨大,造成了戏剧的困惑。“消亡论”认为:任何事物都要经历生、存、灭三个阶段,戏剧的正午已经过去,开始走向消亡,戏剧的滑坡是他们最有力的佐证,人为的火爆是戏剧的回光返照。为此,“消亡论”者已擎起重锤,为戏剧敲响第一声丧钟。“高峰论”则根本不承认戏剧的滑坡,反而认为戏剧出现了新高峰,他们抓住高科技引入戏剧形成的视觉和听觉效果,抓住汇演、调演、艺术节等产生的轰动效应,大唱高调,以造戏剧辉煌的幻象,做表面文章高唱繁荣赞歌。

“消亡论”和“高峰论”困扰着戏剧的发展,以致形成戏剧发展的两大误区。一是取消戏剧或任其自生自灭。一些县市取消了本来就为数不多的专业艺术团体,他们认为,剧团不演戏,演出没观众,演员下海、走穴、跳槽、闯市场,反正戏剧行将消亡,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让其安乐死――解散了之。

还有一些地区,对戏剧不闻不问,漠不关心,视为乌有,不扶不投,任其自生自灭。解散和自灭当然省却了许多麻烦,至少不

必再为数十人的吃饭问题头疼。二是建立大洋全剧团。为适应多层次汇演,大中城市的很多剧团,旨在参加汇演、调演,并

为获奖奋斗。剧团越办越大,设备越置越洋,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耗资越来越巨,而实际演出(指剧场售票和下乡为农民演出)则越来越少。他们提前计划,组织人马,炮制“精品”,但待汇演,把戏剧演出变成了体育竞技,一旦获奖,则精品入库,奖杯

束之高阁,又开始为迎接新的汇演而再接再厉。我们不反对大中城市某些专业文艺团体的规模建设和规模演出,也不反对

高质量高品位的汇演、调演,毕竟它推出了一批艺术精品,丰

富和繁荣了艺术舞台,推动了戏剧的改革和发展。但它只是一种手段,是一种对创作和演出的检验,而不应该是目的。汇演、调演和正常演出所处的位置,后者应是第一位的。各级剧团应该在创作和演出实践中,筛选自己的精品参加汇演和调演,而

不是与此相反。如果只在“创作―排练―汇演―获奖”的怪圈中循环,而忘记送戏到人民大众中,那样的戏剧无异于自杀。没有观众的戏剧,充其量只能是玩戏。

以上两大误区,使戏剧丧失了它的功能,陷入不可自拔

的困境,其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是长期“统包”的体制,

使戏剧脱离了它的“母体”而造成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作为艺术应当怎样走向市

场?戏剧向何处去?这是每一个剧团、戏剧工作者都必须回答并尽快作出抉择的课题。社会主义市场需要戏剧,但它需要回到“团体”的戏剧,而不要远离它的戏剧。市场要求戏剧从禁锢她的“宫廷”中走出来,为市场服务。

二、戏剧的市场在哪里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其中9亿多是农民,这是思考和研究戏剧市场的出发点和归宿。目前我国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不到2100个,面对广阔的农村市场和众多的农民群众,即使全国所有的剧团剧院全部出动,各自每年下乡演出300场,也很难保证每个农民一年能看上一场戏。因此,我们应当加大力气,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会议精神,开展“三下乡”活动,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更加有力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更好地满足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多为基层群众创作出叫好叫座,受人民欢迎的好戏。

从社会效益来看,农村更需要戏剧。全国各地的农民群众正在加紧向小康生活迈进。小康,不仅仅是物质的含义,更有精神方面的内容。一个物质丰裕而精神贫困的乡村决不是小康生活的目标。戏剧不仅仅具有观赏、娱乐的作用,它还有认识、教育、引导的作用。农民群众的生活方式需要科学、

健康、文明的思想来引导。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建立,这为戏剧改革提供了最好的契机。剧团要从喧嚣拥挤的城市走出来,走向市场、走向农村,去寻找生存的空间。当然,我们并非要放弃城市。国家大剧院作为国家级表演艺术中心,代表着国内演出的最高水平,更是最重要的演出阵地。在过去的几年里,国家大剧院迎来了众多的中外艺术家,各省市自治区的表演团体和境外参演院团登上了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众多的观众和游客走进这座地标性建筑开始他们的艺术体验之旅。因此,我们要在抓好农村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城市市场,创作出一批具有先进思想和精美艺术形式的优秀作品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三、戏剧的继承与发展

只有很好地继承,才能更好地发展和创新。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戏剧艺术是这一灿烂文明的标志之一,是一笔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和条件,也是发展必经的一个阶段。没有继承,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发展是继承的目的和动力,是对物质的飞跃,是更为重要的阶段,同时也是继承的一个环节。继承与发展不仅密不可分,而且相互渗透与转化,体现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而

继承与发展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为实践所检验,并随着实践的

发展而不断深入。中国戏曲高度的技艺性以及传统的口传身授的传承方法,要求其承袭过程不可中断,一旦中断,这笔遗产

就会失去而无法挽回。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曾经呼吁在戏曲发展战略中应体现先继承、后改造的方针,以抢救为主,先把传统剧目保存下来。

“进入新世纪,中国戏剧在三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在谈到新世纪以来中国戏剧的发展时,剧作家罗怀臻说:“一

是作为中国戏剧主体的戏曲表演艺术正理性而自觉地向传

统回归,二是话剧、歌剧、舞剧在国际舞台上更多主动地参与积极展示,三是以新兴小剧场为代表的民间民营剧社回归戏

剧本体的探索。”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无疑是中国戏剧发展环境的好时期,经济的发展进步给戏剧提供了充裕的物质条件。“戏剧艺术表演形式不断发展,表现手法更加丰富,产生了一批优秀剧目,留下不少动人心魄之作,例如秦腔《大树西迁》、豫剧《村官李天成》、京剧《生活秀》等优秀剧目,它们既保留了传统戏剧的内核,又切入时代精神的气息,切合了当

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戏剧作为人类一种与生俱来的

艺术本能,都会在社会当中发挥作用。无论遇到什么困境,戏

剧都会经过自身的奋斗,寻找到一条超越之路。无论时代风潮青睐于哪种艺术门类,戏剧的独特艺术魅力都不会消失和被

取代,它会一如既往地守住自己的基地。当我们不再把戏剧只作为意识形态的传播工具,同时也作为人类审美与愉悦的载体,运用它来陶冶性情,我们会发现戏剧对于我们是可亲、可爱、可近的。它会像以往那样,忠实地伴随着我们,感悟生活,走向明天。■

浅谈戏曲舞蹈在戏剧表演中的几点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c16107688.html, 浅谈戏曲舞蹈在戏剧表演中的几点作用 作者:向春燕 来源:《商情》2013年第28期 【摘要】戏曲表演是一种将多种艺术形式结合一起表现的综合表演艺术,可以表现出丰富的生活内容,从而展现曲折的故事情节。而戏剧舞蹈是戏剧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戏曲创作动态美的根本条件与依据,可将戏曲中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形体动态表现展示出来。本文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总结了几点戏曲舞蹈在戏剧表演中的作用,以期达到创作总结的目的。 【关键词】戏曲舞蹈,戏剧表演,作用总结 1.前言 戏剧表演是一种综合型的表演艺术,它将多种艺术形式巧妙结合一起,表现出丰富的故事情节。而戏曲舞蹈是戏剧表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戏剧创作动态美的根本条件和依据,展示了戏中角色的喜怒哀乐。可以说,戏曲舞蹈是戏剧表演推向高潮的动力。随着形势的发展和人们新的审美心理以及欣赏层次的不断提高,在中国的戏剧表演中辅助戏曲舞蹈艺术的虚拟性与象征性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广泛的浸透到戏剧抒情的表演中,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审美追求,为戏剧表演艺术的展现灌注了生命力。因此,总结戏曲舞蹈在戏剧表演中的作用,对戏剧表演艺术的创作归纳其中极其重要的特殊意义。 2.戏曲舞蹈的作用 2.1表现生活 著名表演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欧阳予倩先生在他的《一得余抄》中写道:“这些舞蹈天衣无缝地融化在表演动作里面,随着剧情和人物性格灵活地加以运用,从不为舞蹈而舞蹈(这一点非常重要),所以显得及其自如,可以说中国戏曲里的舞蹈动作是生活化了的[1]。”这段话道出了戏曲舞蹈的本质,这种舞蹈是与剧情密不可分地交融在一起的,因此可以说戏曲舞蹈实际上是一种戏剧化了的舞蹈;而演员在舞台上的一切表演,不管是表现何种生活形态,他的一切动作都是舞蹈化了的。戏曲舞蹈贯穿于演员在舞台上的全部动作和表情之中,从出场、亮相到下场,举手投足,一动一静都是舞蹈,举凡衣、食、住、行,人类一切日常活动在戏曲舞台上,都舞蹈化了。在戏曲舞台上,是有声必歌,无动不舞。因此,我们可以说:把舞蹈和戏剧密切结合起来,是中国戏曲舞蹈的根本特征。换句话说:戏曲舞蹈的一大作用,是用舞蹈动作演戏。 戏曲以舞蹈再现生活,是基于生活动作的舞蹈化。在戏曲表演中,无论是“做”的艺术,还是“打”的艺术,都是通过戏曲审美观来认识生活,提炼生活,解释生活的创作结果。它深深地植根于民族生活的土壤之中,饱和着生活美的的汁液。然而,它又并不是根,而是花,所以它

浅谈中国戏剧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中国戏剧在新时代的发展之路 中国是戏剧大国,作为国粹的梅兰芳的京剧体系和布莱希特的柏林剧团与斯 坦尼拉夫斯基的莫斯科大剧院并称世界三大戏剧体系,而另一种剧种昆曲则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然而,中国并没有形成世界性的戏剧中心,而且在当下的社会中,中国的戏剧已经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低谷。这个低谷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作为戏剧接受主体的观众对于戏剧本身的拒绝接受,另一个则是作为戏剧管理者和戏剧文学家们对于戏剧与市场和戏剧文学创作的不切实际。 如今,步入低谷的中国戏剧已无法与繁荣发展的西方戏剧相媲美。世界齐名的两大戏剧中心——纽约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已然成为西方戏剧的王国,而且也成为了表演艺术的国际舞台。时至今日,它们作为戏剧中心和娱乐中心,不仅将西方戏剧的影响日益扩大,而且在美英两国的经济中发挥了越来越令人瞩目的作用,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这种发展势头和成就是现在的中国戏剧无法企及的。 那么,中国戏剧为什么会出现今天这种状况呢?与纽约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相比,它有哪些不足之处? 首先,我认为二者的发展路线存在差异。非源于大多数观众的欣赏而产生的艺术形式本身就注定是一种“大雅”的艺术审美形式,这种“大雅”本身不会存在着太多的接受者。经过漫长的发展,中国的戏剧一直保留着当时的唱腔、表演形式与剧本模式,这种保留一方面是国粹的传承,一方面却很容易走向拟古守旧的误区。而纽约百老汇则不同,它走的是大众化路线,经常会组织人员对各地的观众进行市场调研,以满足他们不同的口味和与

当地的风俗习惯等因素谋求和谐。伦敦西区的魅力和优势也在于它在有限的空间内为观众提供了多样的选择,以集体的优势吸引庞大的观众群,产生连锁效益,因为不同口味的观众在西区都能找到自己中意的节目。 所以,中国戏剧要有所发展,应该“让戏剧走向大众视野”,戏剧是演给人看的,戏曲的创作演出时刻应当为观众而存在,失去了观众,戏曲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戏曲创作必须考虑观众的需求,自觉地受观众的制约。其实中国的戏曲艺术历来重视在舞台上塑造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传统戏曲时刻不忘观众。过去的戏曲编剧在选材时,大都取材于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记及社会上的新闻等,以此来引起观众的兴趣。导演也是如此,时刻提醒演员不要忘了观众。而演员则必须唱得好、演得好、舞得好、打得好,才能赢得观众的赞赏和肯定。总之,戏曲的创作与演出要以观众为中心,以观众的欣赏需要为目的,承认观众的存在,重视观众的需求,就是尊重戏曲的艺术规律。综观戏曲舞台上历来产生的大批优秀剧目,正是遵循艺术规律,以观众为出发点,发挥戏曲独特的表现手段,才会深深地打动群众,受到观众的好评。 戏曲演出必须明确一点:要让观众看得懂、引起观众的浓厚兴趣,才能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如果观众对所演的剧目根本看不懂,或是虽能看懂,但剧目曲高和寡,或反映的是观众不关心的事,那么即使编剧的写作再娴熟,导演的手法再高明,演员的演技再炉火纯青,对于观众来说都是隔靴搔痒、无动于衷的。戏曲不能打动观众,就会失去生命。这在中国戏曲史上也曾有过教训。如昆曲历史悠久,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皇家御用的宫廷戏后,离百姓生活愈来愈远,渐渐脱离了群众。 戏曲艺术以观众为中心的原则,归纳起来是:思想性、娱乐性、群众性三结合的原则。首先,它有很强的思想性,但表演要深入浅出,寓教于乐;既讲究娱乐性,要求演出声情

2021年化工仿真技术的发展现状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1年化工仿真技术的发展现 状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2021年化工仿真技术的发展现状 随着科技的进步,化工生产逐步向集中化、复杂化、连续化发展,化工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随之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操作人员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于那些高危化工生产过程的企业来讲,高素质的操作人员对于安全生产显得尤为重要。以往对操作人员的培训主要通过师傅带徒弟或是现场讲解,这种培训方式不可避免的存在许多缺点: ①学员的培训时间得不到充分的保证,培训效果有限; ②培训过程中无法主动制造事故,使学员缺乏排除故障的练习机会,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有限; ③往往采取统一的方式来进行培训,不能根据不同学员的不同情况来培训,针对性较差; ④无法对学员的学习效果进行合理的评价。 而随着计算机和仿真技术的飞速发展,化工仿真培训方式在化

工企业里得到了极大应用。80年代初,西方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的大型石油化工企业相继采用计算机仿真培训系统训练操作工人,效果十分突出。大量统计结果表明,仿真培训可以使工人在数周之内取得现场2-5年的经验。这种仿真培训装置能逼真地模拟工厂开车、停车、正常运行各种事故状态的现象。无需投资,没有危险性,能节省培训费用,大大缩短培训时间。美国称这种仿真培训系统是提高工人技术素质,确保其在世界取得生产技术领先地位的“秘密武器”和“尖端武器”,并且有许多企业已将仿真培训列为考核操作工人取得上岗资格的必要手段。 我国于1985年开始引进了美国Audy和SimCon公司的培训系统,在此基础上,1987年北京化工大学与燕山石化公司合作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套通用型石油化工仿真培训系统并应用成功,这套系统的推广应用为我国化工领域的培训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自此,我国的化工仿真技术开始了较多的应用和发展,从单元设备的仿真到工段级的仿真,发展到全流程的仿真,现在的化工仿真开始向人工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对工艺过程中由于操作和其他原因导致的异常

浅谈创新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创作

浅谈创新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创作 长期以来,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广受政府文化部门关注。群众文化舞蹈是一项重要的群众文化活动,饱受广大市民群众喜爱。本文将对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创作的现状和意义进行分析,并探索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创作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标签: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创作措施;方法 群众文化舞蹈作为一项广泛普及的文化活动,在基层群众文化占有重要地位。群众文化舞蹈能够对人们的精神需求进行满足,反映人们的精神面貌,并且具有娱乐性、群众性等特点。群众舞蹈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通过群众舞蹈,不仅使人们的身体素质得到提升,还能够培养人们的交际能力。并且,随着人们对舞蹈的不断热爱和钻研,群众文化舞蹈创作工作也得到了如火如荼的开展。那么,当前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创作的情况如何呢?我们又应如何进行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创作呢?在下文中,让我们来一一探讨和分析。 一、当前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自从群众文化舞蹈创作实施以来,开展比较顺利,并且获得了很多基层群众的支持,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和接受。不过,在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创作的时候,也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有如下几个方面: 1、缺乏创新的突破口 近几年来,优秀的群众文化舞蹈作品数量不少,有的也获得了一些比赛的奖项,但是大部分仅仅局限于一个地区、城市,在省级、国家级的比赛中依然很难获得关注,更不用说在国际比赛上获奖了。群众舞蹈作品难以出彩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当前舞蹈创作的形式和表现力比较陈旧,使得群众舞蹈难以从各种形式新颖的舞蹈中脱颖而出。 2、缺乏资金支持 在创作一个舞蹈作品的时候,创作人员一般会深入到基层群众中去采风,去吸收各类舞蹈动作的精髓,不仅需要灵感上、内容上的丰富,也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但是在很多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中,资金都比较匮乏,用于舞蹈创作上的经费少之又少,无法满足创作人员的需求,无法实现对各类资源的调动,使得创作人员只能闭门造车,从而使得创作的作品缺乏生命力,难以展现群众的风采。久而久之,创作人员的积极性将会受到打击,更难以创作出新颖的群众舞蹈作品。 3、舞蹈创作难度比较大 由于基层群众基本上都不是舞蹈专业的人才,虽然有的群众比较爱好文艺,对于舞蹈有所涉猎,但是他们在专业性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在舞蹈动作

浅谈在中国戏曲舞蹈中探索中国古典舞(一)

浅谈在中国戏曲舞蹈中探索中国古典舞(一)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戏曲舞蹈中国古典舞 论文摘要:中国戏曲是一个值得我们珍惜的文化遗产,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非常璀璨的产转。因为她融合了文学,美术音乐,武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其中武术和舞蹈中蕴含了大量的舞蹈动作,置终形成了风格独特、韵律优美的戏曲舞蹈。而中国古典舞是我囝舞蹈莽前辈在50年代研究总结创新出的具有中国古典风格的舞蹈学派,它主要是借鉴芭蕾舞的训练手法,结合我国的戏曲.武术.杂耍等艺术彤式,形成的一种舞种。既然戏曲中蕴含着舞蹈,古典舞蹈中又融合了戏曲,那么,中国古典舞与中国戏曲舞蹈到底有着怎么样的渊泺. 华夏文明古国__中国,她在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孕育着中国独特的文化。在这个大的传统文化下,又滋生了很多具有中国式的艺术文化,如中国的戏曲、武术、舞蹈等等。在我们这么丰富的文化国度里,如何更好的保护和发展我们具有中国风格的艺术文化呢,这是我们每个从事各种领域的工作者一起努力的方向。 目前,在当代中国的舞蹈发展中,中国古典舞存在着一种迷失发展方向的局面。中国古典舞是我国舞蹈界前辈在50年代提出的一门新的课题,它主要是借鉴芭蕾舞的训练手法,结合我国的戏曲、武术、杂耍等艺术形式,形成的一种舞种。那么中国的古典舞在古代时期真的是以这种艺术形式存在的吗?我们还有待考究,因此,我们可以尝试一下在中国传统文化—戏曲中,寻找答案。 中国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的一条血脉,又是中国人的思想意识、人生精神的存在形式。它以实际人生活动的戏剧形态,保存了我们这个民族的许多历史文化特征。它有别于世界其它民族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戏剧。它并不“早熟”,但它却与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列为世界上三种古老的戏剧。正因为它具有古老性,所以,我想从中来探索中国古典舞的身影。 戏曲始终趋于融合,趋于歌、舞、剧三者的综合,戏曲经历了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能把五光十色的人间生活都铺展于小小的舞台,也为了使过着单调枯燥日子的百姓能在观看戏曲时感受到种种意想不到的精神娱乐。中国戏曲是在文学、音乐、舞蹈各种艺术成份中都充分发展,相互兼容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对话、动作为表现特征的戏剧样式。 宋、元以后勃勃兴起的戏曲艺术,是在继承、融合前代多种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汉魏六朝再抵百戏的精湛技艺,隋唐音乐舞蹈的高度成就为戏曲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滋养和素材,准备了戏曲艺术的各种构件,舞蹈正是这些构件中的重要构件之一,从名人姚旅在《露书》中指出:古代歌舞乃“今戏场歌舞之遗意也。近世歌舞,道绝直云戏剧耳”。可见古人已深知舞蹈是戏曲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我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中国戏曲当中的戏曲舞蹈隐藏着中国古典舞蹈的身影。如:“云手”、“小五花”、“虎跳”、“前桥”、“翻”等技巧,在当今的艺术发展中依然存在于戏曲和中国舞蹈中。这些戏曲舞蹈的动作存在,说明了中国古典舞的动作形态也是可见而知的。 首先,舞蹈艺术的发展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依附社会的发展,在生活中通过劳动而达到目的的。所以舞蹈艺术本身就具有很鲜明的时间性,我国的舞蹈在夏商时代才进入表演艺术领域,在远古的商朝中国就有乐和舞的存在了。到了周朝,就可以根据详细记载看到所谓“大武之乐”的一种舞蹈,它的一招一式都很清楚。而且还有故事性。在春秋时代就已经具有着装含故事性的舞蹈,那么中国舞蹈的发展方向已经明显出现有扮饰人物来表现故事情节的可能了。从秦、汉作为中国戏曲早期渊源起,经历汉代“百戏”、唐代“参军戏”至宋代“南戏”、元代“杂剧”。随着历史的前进,也有史实证明戏曲中的确保存了丰富的传统舞蹈。

中国戏曲发展历史赏析

中国戏曲发展历史赏析 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粤剧、川剧、秦腔、评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湘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戏曲,就像我国的一部部历史,只有懂得欣赏它的人,只有懂得关注它的人,只有懂得挖掘它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中国人。因为他们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戏曲是我们的国宝,戏曲是我们的国粹,戏曲是我们的国剧。 历史上出现最早的剧目是《东海黄公》,据张衡《西京赋》云:“东海黄公,赤刀奥祝,翼厌白虎,卒不能救。挟邪作蛊,于是不售。”中国戏曲的发展经历了从秦汉时期到唐代(中后期),到宋代,继而到成熟期的元代和处于繁荣起的明清时候。 《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在娱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大面》、《兰陵王》《拨头》《苏莫遮》等都是当时当时流行的的汉代歌舞戏。中唐以后,是戏曲的成熟期,我国戏剧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形成。宋代的“杂剧”,金代的“院本”和讲唱形式的“诸宫调”,从乐曲、结构到内容,都为元代杂剧打下了基础。 到了元代,是到了戏曲的成熟期。逐渐产生了职业艺术和商业性的演出团体及反映市民生活和观点的宋杂剧和金院本,“杂剧”就在原有基础上大大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戏剧。元杂剧得以呈一代之盛,艺术发展和社会现实从两个方面提供了契机。从艺术的自身发展来看,戏剧经过漫长的孕育和迟缓的流程,已经有了很厚实的积累,在内部结构和外在表现上都达到了成熟。在有才华的艺术家眼里,剧坛艺苑是一块等待他们去耕耘的新土地。从社会现实方面来看,元蒙统治者废除科举制度,不仅断绝了知识分子跻身仕途的可能,而且把他们贬到低下的地位,这些修养颇高的文化人,被沉入社会底层。在疏远经史,冷淡诗文的无可奈何之中,他们只有到勾栏瓦舍去打发光阴、去寻求生路。于是,新兴的元

当前动态仿真发展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浅谈当前动态仿真发展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作者:————————————————————————————————日期:

液压成形按成形方式可分为管道液压成形和板材液压成形,按有无模具分可分为有模液压成形和无模液压成形。而板材液压成形是金属塑性成形的一种新工艺,它采用液体代替传统的刚性凹模或凸模,使坯料在液体的高压作用下贴合凸模或凹模表面成形。板材液压成形能克服传统刚性凸、凹模成形工艺的不足,具有制模简单、成本低、成形极限高、成形质量好等特点,可在一道工序内成形具有复杂形状的零件,是实现汽车轻量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最早出现的板材液压成形工艺是橡皮膜液压成形,后又发展为充液拉延工艺(又称对向液压拉延)。欧、美、日本等国家较早地开展了工艺试验研究及设备的开发工作,随后虽有一些工业应用的实例,但应用范围仍不广。二十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学者对这项工艺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试验研究,提出了一些抑制破裂等成形缺陷的措施,使充液拉延工艺在日本进入了实用阶段,广泛用于反光罩、航空部件及汽车覆盖件的生产。充液拉延工艺在不断发展中形成了多种新工艺。目前日本、德国、美国等对该技术做了大量研究,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化工、机械、民用等领域。 板材液压成形技术与普通成形技术相比主要具有以下特点及优点: 1) 仅仅需要一套模具中的一半(凹模或凸模),流体介质取代凹模或凸模来传递载荷以实现板材成形,这样不仅降低了模具成本,而且缩短了生产准备周期。 2) 提高产品质量,显著提高产品性能:质量轻、刚度好、尺寸精度高、承载能力强、残余应力低、表面质量优良。 3) 可以成形复杂薄壳零件,减少中间工序,尤其适合一道工序内成形具有复杂形状的零件,甚至制造传统加工方法无法成形的零件,材料利用率高。 4) 通过液压控制系统对流体介质的控制,易于实现零件性能对成形工艺的要求,材料合理分配。 5) 模具具有通用性,不同材质、不同厚度的坯料可用一副模具成形。 目前,为了适应生产需求,提高生产效率,欧、美、日等国家都开发出了专用的液压成形设备。日本于90年代初期在丰田汽车厂建成以40 MIA大型充液拉延设备为中心的冲压自动生产线。瑞典还开发了配备在液压机上的充液拉延装置,该装置具有独立的液压系统,可实现高压液体的灌注、升压、保压、卸压等要求,液体压力可进行调节,调节范围为20 MPa一120 MPa。 目前在国内没有厂家能够提供板材液压成形的专用设备,此项技术在国内仍是空白。开展板材液压成形装备关键技术的研究,对增强我国装备技术实力,提高我国的装备制造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板材液压成形装备技术中,技术关键包括: 1) 装备的总体配置技术:包括机身结构选择(单柱、双柱、四柱结构、框架、钢丝缠绕结构)、液压系统配置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的配置等。 2) 液压增压系统:包括增压系统的动态特性、密封、超高压技术等。 3) 工艺过程的计算机控制:包括材料性能参数、摩擦系数的在线辩识,压边力与成形液压力的优化控制等。 在液压成型过程中,液压系统的压力设定、控制和密封对于板料成形的影响较大,而且各参数之间有很多组合,加上液压系统在成形瞬间对模具的冲击,振动等对板料的成形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对一种零件的板料成形,其各参数的确定都比较困难。目前为得到一种具体零件的液压成形过程中液压系统各参数的设定都采用反复试验的办法,既繁琐又不经济。采用malab/simulik软件包分析一些主要的参数对板料成形性能的影响,可以在模拟之中得到液压系统各参数变化对成形工艺的影响,并获得所需参数。 板材成形数值模拟研究始于60年代对液压元件和系统利用计算机进行仿真的研究和应用已有三十年的历史。随着流体力学,现代控制理论,算法理论,可靠性理论等相关学科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液压仿真技术也日益成熟,越来越成为液压系统设计人员的有力工具。 由于过去对动态特性的分析缺乏较成熟的方法,所以设计液压系统主要根据所要求的自动工作循环及静态性能。当机器制造出来以后,如发现液压系统的动态特性达不到要求,则再进行改进设计,但也缺乏理论指导,因此导致设计效率低,产品质量不高、对液压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数字仿真,可以在设计阶段预测其动态性能,经过修改设计,可以满足对系统的全面要求。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设计效率和保证设计质量。 对液压系统的仿真可以使设计人员在设计阶段预测机器的性能,避免因重复试验及加工所带来的昂贵

浅谈对中国戏曲的认识教学文案

浅谈对中国戏曲的认识 通过选修本门课程,我更好的了解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通过老师对戏曲的讲解,我更好地提高了对戏曲艺术的认识,不但可以增长我们这方面的知识,拓宽我们的视野、陶冶我们的情操、振奋民族精神、提高艺术素质,同时还能培养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由文字、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等因素综合形成的一门戏剧艺术。它与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中国戏曲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粤剧、川剧、秦腔、评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湘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 在我的印象中,戏曲文化一直是我国艺术宝库里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舞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作为中华名族的一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了解﹑继承和传播这笔文化。也许你并不擅长表演它,但这并不妨碍你去欣赏它﹑喜爱它。也许你并不擅长品味它,但这并不妨碍你去认识它﹑了解它。 纵观戏曲的历史,戏曲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是很繁盛的一种文化形式。从平民百姓到官宦之家都喜欢,而且很多人都懂。戏曲从诞生起就是最广大的劳动人民的艺术,具有很广

泛的民间性的特点。戏曲虽然涉及的主题大多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表现的也多是忠孝节义等道德伦理价值观念,但是却反映了几千年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的。传统戏剧里蕴涵着传统的价值评判,传递着一个时代对历史、对现实的思考,又拥有中国独特的表演体系。这些东西,本身就是来源和生长在我们这片土地上的,有着我们传统血脉的根本,是一种文化的源。因此,欣赏戏曲,更多的是欣赏其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俗话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这也说明了戏剧赏析中的两种境界。所谓“看热闹”,也就是看到戏剧表面上的一些东西,往往注意离奇的故事以及热闹的打斗场面等。所谓“看门道”,就是注意戏剧艺术的审美特性,对戏剧冲突、人物形象、舞台对话以及各个剧种的特定表现技巧作充分的玩味与鉴赏,看到戏剧真正的美学价值。这就需要鉴赏者有健全的文化感官、广博的艺术修养和鉴赏的情感动力。总而言之,不管是看热闹还是看门道,都是对戏曲赏析,赏析者也都能从戏曲中品出各自的味儿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正是这种特性,使得中国戏曲雅俗共赏,不仅被文人墨客所称道,也能广泛地流传于平常百姓之间。 中国戏曲集中国各民族文化之大成,是经过无数艺术家继往开来不断创新积累的结晶,是博大精深的艺术体系,并且戏曲文化的发展史体现了中国民族艺术文化发展过程,我

浅谈群众舞蹈的现状与发展

浅谈群众舞蹈的现状与发展 发表时间:2009-04-13T14:26:17.560Z 来源:《戏剧之家》2009年第1期供稿作者:高洁 [导读] 我们知道,群众舞蹈和其他群众文化一样起源于劳动和人类特有的精神生活需求。 群众舞蹈,顾名思义,就是以群众为主体,在群众中进行,并以群众自我娱乐为主要目的的舞蹈活动。群众自己掌握和应用舞蹈的手段,通过舞蹈艺术的创造和传播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群众舞蹈不像书法、绘画等对“技术”要求特别高,不需要经过专业舞蹈的严格培训。群众舞蹈在某种程度上还带有强身健体的功能,将大众性、娱乐性、参与性、民间性融为一体。根据目前我国社会舞蹈活动的现状,群众舞蹈大致可分为民间舞蹈、社交舞蹈、校园舞蹈、儿童舞蹈等主要门类。 我们知道,群众舞蹈和其他群众文化一样起源于劳动和人类特有的精神生活需求。我们的祖先,为表达捕鱼、狩猎和采集收获物的欢乐心情,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以自我娱乐。倘若群众舞蹈没有了“自娱性”,也就不能成为群众舞蹈了。随着社会的发展,群众舞蹈在内容上日益丰富,形式上多姿多彩,多方面地反映表现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情感及审美需求。因此,群众性的舞蹈活动日新月异、蒸蒸日上,它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在历史的发展中看群众舞蹈 舞蹈是最古老、最原始的艺术种类之一,也是最能表达情感的艺术,这种古老的艺术之所以能被保存并发扬光大,不仅有历史文化的原因,也必然同人的本能有关。 我们的远古祖先,在经历了几十万年甚至上百万年漫长的蛮荒时期和旧石器时代,在与大自然不停地搏斗和磨练中,不但懂得了用火烧食物和打磨制作用来防御野兽的石器、骨器,打完猎物后大家围着分享食物,带来了愉快的情绪,当语言形成前的喊叫和手势不足以表达情感和某种意思时,人们便扭动和弯曲自己的躯干,以双手击掌或拍打自己身体各部位,做出顿足、跳跃等动作来发泄情绪,这种用动作来表达内容的形体语言就是人类最古老、最初的舞蹈。在内蒙古自治区阴山山脉中的“狼山岩画”上清楚看到,那些若干大小不等,排列不均站立着的人们,他们身后都装饰着一条长短不一的尾巴,做出双手叉腰或展开双臂模仿飞鸟和某种动物的姿态。从中可以看出远古时期的“舞蹈”也是以群体为主的自娱自乐。 自远古至今,舞蹈通过群众自己传承和发展创造的形式流传下来。20世纪20年代以后,受五四新文化的影响,中国开始出现以反映现实生活为新特征的新舞蹈艺术。1928年在为欢庆工农兵政权诞生的庆祝会上,农民群众表演了歌舞《打破旧世界》等节目。1942年,陕甘宁边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新秧歌活动,当时的《大秧歌》、《腰鼓舞》等舞蹈反映了抗日民主根据地火热的生活,促进了群众性舞蹈活动的发展。人们将社会群众舞蹈看作是实现与满足人类精神需求的媒介,看作是心灵沟通与交往的方式,它没有职业舞蹈所潜藏的那种职业劳动感,而是自由的尽情的,自觉自愿的去宣泄,去追求,参与社会舞蹈活动的人们最直接的目的是自娱而不是娱人。 二、目前群众舞蹈的现状 改革的浪潮,给群众舞蹈的传统观念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人们再也不能满足于四、五十年代的“秧歌腰鼓”等一类民间舞蹈了,观念发生了由单一走向多元,从封闭步进开放,由外界转入自身的深刻变化。重要的在于参与,从自身的投入中展示生命的韵律,从中获得自我审美价值和生活情趣。随着改革开放与政通人和局面的出现,自娱性的群众舞蹈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在群众中自发普及。 (1)幼儿园 我国绝大多数的幼儿园对舞蹈教育工作开展得比较好,儿童是祖国的花朵,舞蹈的启蒙教育非常重要,有助于儿童的模仿能力、想象能力和舞蹈表现力,使身体匀称发展。现在的父母也很重视对自己的孩子从小培养舞蹈艺术教育,使他们将来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儿童舞蹈天真活泼,具有动作夸张和拟人化的特点。例如六一儿童节前夕的电视栏目里,大量的舞蹈节目,质量上乘,形式多样,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2)中、小学 中小学学校对学生的教学目的以及教育形式有所转变,开始从对学生的启蒙教育、智力开发等方面慢慢转变为对文化素质教育的偏爱。例如现在家长对自己子女的学习文化分数、名次很重视。他们看中的是重点中学、重点大学,只顾让孩子埋头于繁重的数、理、化课程当中,忽视了子女身心健康的发展,特别是对孩子德育、美育的培养,对艺术教育特别是舞蹈教育很忽视,“重文轻舞”的现象成为全国各个中小学普遍的问题。但有些中学对舞蹈教育也很重视,例如北京市第二中学排演的舞蹈作品《红扇》就深受广大群众朋友的欢迎和喜爱,整个舞蹈充分体现出了青少年对舞蹈的渴望与向往,也体现出了他们灵活、敏捷的肢体,静与动,劳与逸相结合,才能使他们均匀的成长。 (3)大学 大学相对中小学要重视一点。首先他们不像中小学生那样有很多繁重的课程,其次他们的年龄稍大些,正准备慢慢步入社会,所以对自己的姿态及形体的线条都非常重视,能辨别出美丑是非。目前各大院校都开设了形体课作为选修课,使他们初步接触到了舞蹈。多年以来集体舞就受到大学生的欢迎,如五十年代的《青年圆舞曲》、《阿细跳月》等,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外来舞蹈文化的影响,近年来他们已不满足于原先流行的集体舞,开始吸收融合西方舞的动作、节奏来丰富集体舞的形式和内容。不少大学还创建了自己的舞团,如上海复旦大学当代舞团,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等等,他们用现代的思维创作出《情》、《起跑线上》等优秀作品,从群众性舞蹈的发展上看是一个好苗头。 (4)中、老年群众舞蹈 目前群众性的广场艺术方兴未艾。全国各地的大街小巷都能听到热闹的锣鼓声,看到成群结队的老大爷、老大娘挥舞着手中的扇子、手绢,扭动着不太灵巧的身体和步伐,真让人羡慕他们的活力。群众舞蹈主要靠浓郁的民间特色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取胜的。 群众舞蹈是最能直接表现人的情感活力,越是强烈的情感就越难用语言来表达它,如果说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传达信息的最基本手段的话,那么群众舞蹈则是最直接、最具体、最丰富、最形象的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方式。

浅谈仿真现状和发展

浅谈系统仿真的现状和发展 一、系统仿真技术发展的现状 工程系统仿真作为虚拟设计技术的一部分,与控制仿真、视景仿真、结构和流体计算仿真、多物理场以及虚拟布置和装配维修等技术一起,在贯穿产品的设计、制造和运行维护改进乃至退役的全寿命周期技术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在满足越来越高和越来越复杂的要求。因此,工程系统仿真技术也就迅速地发展到了协同仿真阶段。其主要特征表现为: 1、控制器和被控对象的联合仿真:MATLAB+AMESIM,可以覆盖整个自动控制系统的全部要求。 2、被控对象的多学科、跨专业的联合仿真:AMESIM+机构动力学+CFD +THERMAL+电磁分析 3、实时仿真技术 实时仿真技术是由仿真软件与仿真机等半实物仿真系统联合实现的,通过物理系统的实时模型来测试成型或者硬件控制器。 4、集成进设计平台 现代研发制造单位,尤其是设计研发和制造一体化的大型单位,引进 PDM/PLM系统已经成为信息化建设的潮流。在复杂的数据管理流程中,系统仿真作为CAE工作的一部分,被要求嵌入流程,与上下游工具配合。 5、超越仿真技术本身 工程师不必是精通数值算法和仿真技术的专家,而只需要关注自己的专业对象,其他大量的模型建立、算法选择和数据前后处理等工作都交给软件自动完成。

这一技术特点极大地提高了仿真的效率,降低了系统仿真技术的应用门槛,避免了因为不了解算法造成的仿真失败。 6、构建虚拟产品 在通过建立虚拟产品进行开发和优化过程中,关注以各种特征值为代表的系统性能,实现多方案的快速比较。 二、系统仿真技术的发展趋势 1、屏弃单专业的仿真 单一专业仿真将退出系统设计的领域,专注于单一专业技术的深入发展。作为总体优化的系统级设计分析工具,必要条件之一是跨专业多学科协同仿真。 2、跟随计算技术的发展 随着计算技术在软硬件方面的发展,大型工程软件系统开始有减少模型的简化、减少模型解藕的趋势,力争从模型和算法上保证仿真的准确性。更强更优化的算法,配合专业的库,将提供大型工程对象的系统整体仿真的可能性。 在高性能计算方面,将支持包括并行处理、网格计算技术和高速计算系统等技术。 3、平台化 要求仿真工具能够提供建模、运算、数据处理(包括二次开发后的集成和封装)、数据传递等全部仿真工作流程要求的功能,并且通过数据流集成在更大的PDM/PLM平台上。同时,在时间尺度上支持全开发流程的仿真要求,在空间尺度上支持不同开发团队甚至是交叉型组织架构间的协同工作以及数据的管理。 4、整合和细分市场

浅谈戏曲舞蹈的发展

浅谈戏曲舞蹈的发展 中国戏曲是(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综合艺术,它的艺术表演形式特点是“四功五法”,四功既是唱、念、做、打;五法则是:手、眼、身、法、步。而戏曲中一个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戏曲舞蹈,它是演员的一种姿体感情的渲染和表现,与戏曲表演形式密不可分。 运用舞蹈形式来表现丰富的生活内容,刻画不同的人物性格,展现复杂曲折的故事情节。从一个大的艺术史角度来观察,舞蹈艺术正是在这种位移中从独立而又辉煌的艺术巅峰逐渐滑落,被戏曲艺术兼容并吸收,成为戏曲表演的一个组成体。而中国戏曲也正是在这种变化中后来居上,形成“唱、念、做、打”等一整套的多种艺术形式,成为近代中国人的主要艺术行为和艺术观赏模式。 戏曲艺术实际上就是表现人物情节和身段表情动作的表演。我们地方戏花鼓道情也在变革中不甘落后,更近一步地把舞蹈融合在歌唱和艺术表演中。花鼓戏《月亮河》运用优美柔和载歌载舞的形式,在每句唱腔上都配上吻合词意的舞蹈动作,利用十二名舞女把主人公烘托起来,把一个善良的山区女子--师娘疼爱丈夫、暗恋徒弟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美妙而生动地表现出来。其中的舞蹈表演形式已经完全被戏曲吸收消化,融合在戏曲框架及表现之中。 单说戏曲艺术中的“唱、念、做、打”,所谓“做、打”

实际上也就是戏曲舞蹈的表现。在戏曲表演中,例如扇子舞、袖舞、刀枪棍棒舞等都和舞蹈表演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都是古代传统舞蹈的运用和发展。经过历代戏曲艺术家们在长期艺术实践中的努力钻研,创造了一套较完善的表演体系与训练方法,创造了丰富多彩和富于表现力的舞姿与多种表演程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潜移默化在艺术家的各个表演范式中,形成各种各样风格鲜明的表演流派,最后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和喜爱的戏曲表演形式。当然,戏曲舞蹈表演艺术它毕竟不是单独性的舞蹈艺术,它被局限在戏曲的范围,跟随着戏曲表演艺术主体意识的强化而变化。 舞蹈艺术成为戏曲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这种不争的事实进而给戏曲演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水准,要成为优秀的艺术家就必须具备舞蹈功底。 据史料记载,大概在明朝时代,戏曲女演员是“未教戏前先教琴、先教琵琶、先教提琴、弦子、箫管、鼓吹、歌舞”。可见,戏曲演员的训练是相当全面,标准是相当高的。不但要懂得音乐,而且要能歌善舞。那么,戏曲演员的舞蹈训练就成为我们首要任务,而我们研究和从事戏曲舞蹈编舞的工作人员首要考虑的,就是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和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在平时训练舞蹈演员时,首要的是对每个舞蹈演员的腰、腿、臂等方面的基础力量和柔韧度的训练。这是做好一

浅谈嵌入式系统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课程考核论文 课程名称信息学导论 学生姓名曾文静 学号1141304067 系、专业信息工程系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2013年6 月15 日

浅谈嵌入式系统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摘要:从嵌入式系统的含义、特点、开发平台及其工业特征出发 ,深入阐述了嵌入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状 ,展望了嵌入式系统产业在我国的广阔发展前景景。 1.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趋势及典型应用产品 在现在日益信息化的社会中,计算机和网络已经全面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对于我们每个人,需要的已经不再仅仅是那种放在桌上处理文档,进行工作管理和生产控制的计算机"机器";各种各样的新型嵌入式系统设备在应用数量上已经远远超过通用计算机,任何一个普通人可能拥有从大到小的各种使用嵌入式技术的电子产品,小到mp3,PDA等微型数字化产品,大到网络家电,智能家电,车载电子设备。而在工业和服务领域中,使用嵌入式技术的数字机床,智能工具,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也将逐渐改变传统的工业和服务方式。 近几年,嵌入式系统产品日臻完善,并在全世界各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嵌入式系统产品的研制和应用已经成为我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发展的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 随着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发展,嵌入式技术将全面展开,现在嵌入式已经成为通信和消费类产品的共同发展方向。总体来说,嵌入式系统分别在硬件和软件方面获得发展。嵌入式系统必将成为当今IT界的又一焦点,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嵌入式处理器和嵌入式操作系统,对于我们国家的民族IT产业来讲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从国内IT市场来看,嵌入式系统及其产品在由家电产品和Internet衍生出来的新型市场中占有主导地位和独特份额。 在消费家电的智能化的今天,嵌入式更显重要。像我们平常见到的手机、PDA、电子字典、可视电话、VCD/DVD/MP3Player、数字相机(DC)、数字摄像机(DV)、U-Disk 、机顶盒(Set Top Box)、高清电视(HDTV )、游戏机、智能玩具、交换机、路由器、数控设备或仪表、汽车电子、家电控制系统、医疗仪器、航天航空设备等等,都是典型的嵌入式系统。据预测,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和廉价微处理器的出现,嵌入式系统将在日常生活里形成更大的应用领域。 例如,行车称重无线遥测调度系统:由贵溪冶炼厂和北京市自动化系统成套工程公司合作开发,用在贵溪冶炼车间。具体要求为系统前端由安装在行车上的行车工作站(3台)构成,行车工作站将行车称重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将采集的数字信号经

浅谈群众舞蹈的创作在公共文化中的现状与发展

浅谈群众舞蹈的创作在公共文化中的现状与发展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在经济领域取得长足发展与诸多建树,社会物质基础 得到了极大丰富,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呈现出逐年提升态势。但与此同时,在我 国社会发展与运行过程中,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质量有所不足、不够丰富的问题 也逐渐凸显。在这一总体时代背景下,群众舞蹈在我国得以大力推广普及,已受 到绝大部分人民群众喜爱与认可。因此笔者对群众舞蹈的创作在公共文化中的现 状与发展加以分析。 关键词:群众舞蹈;公共文化;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广场舞等舞蹈形式在我国推广普及力度的不断提升,社会各界与 人民群众都对群众舞蹈与公共文化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与明确认知,一时之间群 众舞蹈也成为当前我国人民群众丰富自身精神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主要途径。 此外,群众舞蹈在发展与传播过程中,也显著加强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力度以 及精神文明工作开展力度,并成为当下我国舞蹈文化主要发展方向。但与此同时,我国群众舞蹈在创作层面上仍旧存在着与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有所脱节、创作形 式千篇一律较为僵化等问题,唯有完善这一问题,才能进一步推进我国公共文化 的发展进程。 一、群众舞蹈在公共文化建设中的主要意义 (一)构建了人民群众之间的协调合作与交流渠道 相较于古典舞蹈、自娱舞蹈、街舞、宗教舞蹈以及民族民间舞蹈而言,群众 舞蹈具有适当的个体独立性、整体协调性与合作性,不同的个体需要在群众舞蹈 中扮演着大体相似的角色,但不同角色之间又有着细微的差别,且不同个体所饰 演的角色皆为整体群众舞蹈中的某一个环节,整体群众舞蹈好似一台精密的机器,不同区域位置工件的协调合作才使得机器得以灵活运转。 因此在群众舞蹈中,不同的参与者之间不但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且参与 者之间也需要开展较高程度的协调合作,而在合作过程中,不同参与者之间也会 产生适当的交流与接触,加以适当的运动量,会激发参与者之间的舞蹈热情与社 交意愿。而这也是芭蕾舞等舞种无法做到的。 而群众舞蹈参与者之间在交流沟通过程中,也会排解出内心的压力与积郁的 情绪,在保持参与者适当程度运动量的同时,又从心理层面上加以积极影响。 (二)群众舞蹈的发展加强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力度 首先,在当前我国部分群众舞蹈创作过程中,主要的创作参考方向为我国传 统文化中不同历史阶段中的舞蹈形式、舞蹈风格,乃至于对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 神内核都有所参考,例如在部分群众舞蹈中,弘扬了刚健有为、以人为本、和与 中等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在一定程度上而言,群众舞蹈的推广普及与发展,也 对其参与者起到了适当的积极影响,激发了参与者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探索兴趣。 其次,在我国传统文化的流传与发展过程中,舞蹈文化与书法文化一直是文 化传承的主要艺术载体与美观感官表现形式,早在先秦时期,我国舞蹈文化便已 经自成体系,并作为不同区域地方文化传播与相互融合的主要艺术载体与平台。 而群众舞蹈作为当代我国舞蹈文化的主要发展方向,在群众舞蹈推广普及过程中,也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诸多文化精髓得以传承与弘扬。 (三)群众舞蹈的发展显著提高了我国人民群众的艺术鉴赏与审美能力 虽然近年来我国在经济领域取得诸多建树,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们的潜在 消费能力与物质生活质量都有着极大提升。但是对于绝大部分人民群众而言,受

浅谈中国舞蹈的发展

音 乐 鉴 赏 论 《浅谈对中国舞蹈的继承与发展》 姓名:李伟 系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班级:081612 学号:0 联系方式: 中国舞蹈历史发展的几个特征摘要:中国舞蹈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随着社会制度的交替进 步和人们审美需求的提高,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各种历史转型,从这些历史转型中,我们可以 窥探中国舞蹈发展历史上的几个明显的特征。从原始娱神与娱人的宗教性、雅俗共赏的歌舞 性、戏曲表演的程式性和当代舞蹈的专业性等几个渐次的变化,我们可以获知中国舞蹈发展 的一些规律。关键词:中国舞蹈历史发展娱人娱神 作为古老文明的多民族国家,中 国舞蹈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舞蹈的起源以人类社会之初的原始社会为滥觞,其生成 和发展经历了从图腾舞蹈文化到巫术舞蹈文化、百戏舞蹈文化,再到独立的舞蹈艺术文化几 个不同的历史阶段。舞蹈作为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其历史发展和社会发展有着深厚的渊源 关系,历史发展的社会形态意识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国舞蹈文化的发展状况和舞蹈艺术的 形态。本文在梳理中国舞蹈各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过程中,对中国舞蹈历史发展中的一些 特征加以阐释一中国舞蹈早期的娱神”特征任何艺术的起源和发展都具有不同的历史轨迹 和规律,中国戏曲作为中国艺术领域最为辉煌的艺术形式之一,在最初的形态就具备“娱人 与“娱神的双重功能,与中国戏曲不同的是,中国舞蹈最初的形态只具备了“娱神的单项功 能,其原形结构则为原始的“宗教礼俗”。这些特征从我国目前发现的古代崖画舞蹈图中可 以略见一斑原始社会时期,舞蹈是原始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并不是出于审美的目的,而是出 于原始生活的需要,那时的舞蹈主要表现在“图腾崇拜“祭祀祈神“生殖崇拜“狩猎仪式”

化工仿真技术的发展现状(2021)

化工仿真技术的发展现状 (2021)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743

化工仿真技术的发展现状(2021) 随着科技的进步,化工生产逐步向集中化、复杂化、连续化发展,化工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随之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操作人员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于那些高危化工生产过程的企业来讲,高素质的操作人员对于安全生产显得尤为重要。以往对操作人员的培训主要通过师傅带徒弟或是现场讲解,这种培训方式不可避免的存在许多缺点: ①学员的培训时间得不到充分的保证,培训效果有限; ②培训过程中无法主动制造事故,使学员缺乏排除故障的练习机会,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有限; ③往往采取统一的方式来进行培训,不能根据不同学员的不同情况来培训,针对性较差;

④无法对学员的学习效果进行合理的评价。 而随着计算机和仿真技术的飞速发展,化工仿真培训方式在化工企业里得到了极大应用。80年代初,西方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的大型石油化工企业相继采用计算机仿真培训系统训练操作工人,效果十分突出。大量统计结果表明,仿真培训可以使工人在数周之内取得现场2-5年的经验。这种仿真培训装置能逼真地模拟工厂开车、停车、正常运行各种事故状态的现象。无需投资,没有危险性,能节省培训费用,大大缩短培训时间。美国称这种仿真培训系统是提高工人技术素质,确保其在世界取得生产技术领先地位的“秘密武器”和“尖端武器”,并且有许多企业已将仿真培训列为考核操作工人取得上岗资格的必要手段。 我国于1985年开始引进了美国Audy和SimCon公司的培训系统,在此基础上,1987年北京化工大学与燕山石化公司合作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套通用型石油化工仿真培训系统并应用成功,这套系统的推广应用为我国化工领域的培训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自此,我国的化工仿真技术开始了较多的应用和发展,从单元设备的仿真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