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一至五单元测试题.doc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一至五单元测试题.doc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一至五单元测试题.doc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一至五单元测试题.doc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九年级化学1— 5 单元测试题

(满分70 分, 时间70 分钟)

班级 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 _____________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 O-16、 K-39 、

一、单项选择题(共20 分)

1.保护环境,防止空气和水体的污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职责,下列做法中,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①控制工业生产中废气和废水的直接排放;②增大绿地面积;③开发生产无汞电池;④分类回收垃圾;

⑤生活污水处理后排放;⑥禁止含磷洗涤剂的使用;⑦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⑧在水库周边兴建造纸厂。

A .全部B.②④⑥⑧C.①②③④⑦⑧D.①②③④⑤⑥⑦

2.节约用水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你认为下列做法与之不相符的是

()

A.洗菜、淘米的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

B.将活性炭放入硬水中使其软化

C.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

D.加强工业废水的排放监控,坚持达标排放

3.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氧原子

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C.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D.分子间有一定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

4.下列物质与化学符号完全符合的是( )

A . KClO 3 氯酸钾WO 3 三氧化钨O3 氧气

B . KMnO 4 锰酸钾H2 O 水S 硫

C. CuSO

4 硫酸铜Al

2

O 氧化铝He 氦气

3

D . CaNO3 硝酸钙FeO 氧化亚铁H2 氢气5.下列各组物质中,带点的同种元素的化合价相同的是( )

A . Cl 、NaC l

B . NH Cl、 HN O

3 C. M nO 、 K

2

M nO D. P O 、 Ca (PO )

2

2

..4

..

2

4 2

5 3

4

..

6.牙膏里添加的单氟磷酸钠(Na 2PO3F)能有效防止龋齿,下列有关单氟磷酸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是由钠、磷、氧和氟四个原子构成的

B.它是由钠、磷、氧和氟四种元素组成的

C.单氟磷酸钠中钠、磷、氧和氟元素的质量比为2∶ 1∶ 3∶ 1

D.它是由两个钠元素,一个磷元素,四个氧元素和一个氟元素构成的

7.下列符号表示正确的是( )

B . 2 个碳酸根离子:2CO32

A . 2 个氮分子: 2N

3

C.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Al2 O3 D.4 个氢原子: 2H2

8.在反应 2A+B=3C+D 中,A 和 B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5∶ 1,已知 20g A 与一定量 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5g D,则在此反应中 B 和 C 的质量比为()

A . 4∶19 B. 3∶5 C.1∶ 3 D . 2∶17

- 1 -

9.手电筒中使用的锌―锰电池,在工作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 + 2NH 4Cl + 2MnO 2═ ZnCl 2 + 2NH 3 + X + H 2O,则 X 的化学式为 ()

A . MnO 2B. Mn 2O3C. Mn 3O4 D . HMnO 4

10.在一密闭容器中,盛放 A 、B 、 C 三种物质各 30g,经电火花引燃,充分反应后,各物质质量变化如

下:

物质A B C新物质D

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3030300

反应后物质的质量(g)待测33022

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 . C 物质中所含有的元素种类是 A 、

B 、 D 三种物质中所有元素种类之和

B .变化后待测的 A 质量为 5g

C.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D . A 物质有可能是单质

二、填空题(共26 分)

11. (4 分)用化学用语表示

两个氮分子;氖气;

亚铁离子;氧化镁中镁的化合价;

12. (5 分 )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连接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是,与电源负极连接的试管内的气

体是,二者的体积比是。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13. (8 分)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提示写完后要注意四步检查,保证正确)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催化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

(4)加热催化分解氯酸钾制氧气:;

(5)加热分解高锰酸钾制氧气:。

14.(9 分 )某校同学进行野外生存训练为了解决饮水问题,他们找到了一处水源,先进行净化处理,再

请随行医生帮助检验可否饮用。

(1)净化过程

他们准备有以下材料:干净的纱布,明矾,活性炭,消毒净水剂,打火机,盛水容器等。

a.取一定量水,加入明矾,目的是;

b.将 a 中的水通过,此操作称为,目的是;

c .将通过 b 的水再通过,目的是除去异味和色素,使用的材料所起的作用

是。

d.再过滤,并向过滤后的水中加入少量,用以杀菌。

(2)将归后得到的水再一次过滤,并请医生进行检验,确认无毒害后,方可饮用。

(3)思考:

a.在上面的净化过程中,还有一个问题尚未解决,那就是得到的水中可能含有较多的可容性钙镁化合

物,这样的水叫做,欲解决这个问题,生活中可采用的方法是。

三、实验题 (16 分 )

15.(7 分)设计实验证明酒精燃烧的产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写出实验的步骤、现象、结论)

- 2 -

由此说明酒精中一定含有

元素,可能含有 元素。

16.(9 分)结合以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回答问题:

(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固体混合制取氧气时,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 下同 ),收集装置是

,该反应的类型为

,其中二氧化锰起

作用。

( 3)能用 C 装置收集的气体,必须具备的性质是

( 4)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A 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

,若用 D 装置收集氧气,检验其是否收满的方法

四、计算题 (8 分 )

17.( 3 分)淀粉等食用糖类在人体能转化为葡萄糖(

C H 12

O )而被吸收,正常人的血液里约含

%的葡

6

6

萄糖。

( 1)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葡萄糖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3)葡萄糖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

18.( 5 分)发射通讯卫星用联氨( N 2H 4)作燃料,用四氧化二氮( N 2O 4 )助燃,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

下: 2N 2H 4 + N 2O 4

3N 2 + 4H 2 O ,生成物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试计算:3.2 kg

N 2H 4 完全燃烧需

要助燃物 N 2O 4 的质量。

- 3 -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计划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确定的培养目标为依据,结合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复习指南(化学),强化学生基础知识,训练学生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提升学生应试水平,贯穿“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理念,突出化学知识与生活、社会、科技之间的联系,拓展学生化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7~11章。 三、学生分析 本人所教化学学科有两个班,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学习成绩较差,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以上情况主要原因是学生在九年级前各科成绩都较差,没有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学习方法不对,且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对所学化学知识不能进行归纳系统化,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四、教材分析 现行教材体系的第一个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以学生生活中离不开的水、空气、溶液,以及碳等引入,学习元素和

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 第二个特点,突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每一块中都有有许多学生实验和实验探究,同时又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五、目标任务 1.让化学知识联系生产、生活、自然、社会现象等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 2.使学生学习一些常见金属材料、溶液及酸碱盐的基础知识,掌握部分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3.继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或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逐步养成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针对中考新动向,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适应中考及答题的各种技能技巧。 5.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

【知识归纳】 课题一、质量守恒定律 1、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质量守恒的理解 ⑴参加化学反应的,所给予物质不一定都参加反应,若反应物有剩余,剩余的物质没有参加反应。所以必须强调“参加化学反应”,而且质量守恒定律只能用于解释化学变化。⑵质量总和“是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和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总和”。如: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的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 3、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实验现象的一般步骤: ①说明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应该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各生成物质量总和③与题目中实验现象相联系,说明原因。 4、利用原子、分子知识解释质量守恒原因

解释“质量守恒”要从化学反应的实质去分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实 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从新组合成分子,分子聚集成新物质。在化学反应中,不论物质分子经过怎样的变化,但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都不变,各原子质量也不变。所以,反应前后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5、适用范围:所有的化学变化。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2)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解释化学反应中的一些简单的现象和问题; (3)判断化学反应中某种物质得的组成;(4)确定化学反应中某种物质的化学式。 6、验证实验:当有气体参加反应或有气体生成时,该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内进行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重要实验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①红磷燃烧时,为什么在锥形瓶瓶底铺一层细沙? 答:为了吸收红磷燃燃烧放出的热量,以防止锥形瓶炸裂。 ②红磷燃烧时,为什么要在玻璃管上系一个小气球? 答:因为红磷燃烧时放出热最,系上小气球,可以防止瓶内气体因受热膨胀而冲开瓶塞,发生危险。 ③红磷燃烧时,玻璃管上的小气球有何变化? 答:红磷燃烧时,瓶内气体因受热膨胀,小气球鼓起;冷却后,因瓶内氧气减少,气 压变小,小气球变小。 课题二、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1、概念: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含义:①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②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③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量比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以C + O2 点燃 CO2为例) (1)质: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量: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3)粒子:每1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以后知识点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含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和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 宏观: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 微观: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也可能不改变 二、化学方程式 1、含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能直接反映质量守恒定律。 2、表示的意义:⑴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⑵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质量比=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乘以各化学式前面系数得到的积之比) ⑶表示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即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比) 例如:以2H 2+O 2 2H 2O 为例 ①表示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②表示氢气、氧气与水的质量比为4:32:36 ③表示氢分子、氧分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2:1:2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以2H 2+O 2 2H 2O 为例 ①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角度: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②从各物质的质量比角度: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36份质量的水 ③从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角度: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个水分子。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一、书写原则: 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标准:方程式两边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 二、方程式的配平 1、标准: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即配平了 2、配平的原则:在化学式前面加上适当的系数来保证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 点燃 点燃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A.发光发热B.有颜色的变化C.有其他物质生成D.有气体、沉淀产生 2.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操作方法中,错误的是() A.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B.熄灭酒精灯,一般用嘴吹熄C.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D.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3.小明发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他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B.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C.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4.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花,有人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小梅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说是不符合的,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A.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 B.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说相符C.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说相符D.修改假说,重新实验 5.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钢铁生锈B.风力发电C.光合作用D.牛奶变质 6.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用镁粉制作照明弹 B.液氢常用作航天飞机的燃料C.烧木材取暖 D.金刚石用来切割玻璃 7.胶头滴管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平放或者倒置的原因是() A.防止试剂腐蚀胶管B.防止试剂腐蚀皮肤C.防止试剂挥发D.防止液体流出 8.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9.设计实验: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上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观察烧杯壁上的现象;再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对上述实验设计思路的描述有以下几点: ①将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利于燃烧产物的汇集;②用冷的烧杯可使变化过程中产生的水迅速凝结; ③将烧杯迅速倒置可避免产生的气体向空气中散逸;④振荡有利于产生的气体与石灰水充分接触。对描述的认识正确的是() A.①②正确③④错误B.③④正确①②错误C.①②③正确④错误D.①②③④都正确 10.下列关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有化学变化 B.化学变化就是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反之则为物理变化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不会同时发生 D.不加热就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需要加热发生的变化才是化学变化 11.下列有关纸的性质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白色B.难溶于水C.可燃性D.易撕碎 12.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A.A B.B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计划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计划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李静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九年级化学教学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抓手,立足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规范教学过程,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同时,关注后进生的成长,完成九年级化学下册的教学任务,并积极组织学生以《中考精典》为蓝本进行中考复习备考,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并为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 九年级共两个教学班,其中九班班学生学习习惯较好,成能力强些,而九班大多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自

觉性比较差,总体情况分析:学生分化十分严重,尖子生太少,中等生所占比例较大,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总体来看,两极分化还是较严重,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还注重保护学生学习和积极性,并因材施教。 三、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的内容共五个单元,分别是: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介绍了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有关内容;金属的化学性质及用途和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重点是铁、铝、铜和合金的重要性质、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含

杂质物质在方程式中计算的问题。 第九单元《溶液》有三个课题,先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然后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溶解性,接着再从定量的角度认识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重点是溶液、溶质、溶剂、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第十单元《酸和碱》的第一部分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相似性质的原因。第二部分介绍了酸和碱之间的反应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介绍了盐和化肥,并对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分离提纯物质及化合物的分类等内容进行总结。重点是酸碱盐的反应规律和条件及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运用。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教学难度不大,多属于“知道”、“了解”的层次,

九年级上学期同步检测化学试题 第5单元 化学方程式(解析版)

第 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测试卷 温馨提示:本卷共三大题,计 25 小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5分) 1.(A )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因为“质量守恒”,所以煤燃烧后产生的煤渣质量一定和反应前煤的质量相等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的质量大 C.100g 水与100g 酒精混合后,质量等于200g ,这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1g 氢气在9g 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了10水 2.(A )下列有关化学方程式2H 2+O 22H 2O 的读法正确的是( ) A .氢气和氧气生成水 B .氢气加氧气等于水 C .两个氢分子加一个氧分子等于两个水分子 D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3.(A )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的总质量; ⑤物质的种类;⑥原子的种类 A .①③④⑤⑥ B .①③④⑥ C .①②⑥ D .①③⑤ 4.(A )化学反应C +O 2 CO 2中,若生成m 个CO 2,则参加反应的氧原子个数为 ( ) A .2m 个 B .m 个 C .2m 个 D .23m 个 5.(A )铝在氧气中反应会生成氧化铝,在此反应中,铝、氧气、氧化铝三者的质量比是( ) A. 9:8:17 B. 27:32:102 C. 27:32:43 D. 27:32:59 6.(A )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证明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相等的是( )

7.(A )小林和小明同学在学习合作中讨论: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哪种物质消耗氧气最多?请你也参与他们的讨论,你认为消耗氧气最多的物质是( ) A .C B .H 2 C .Fe D .P 8.(A )下图是某个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A. 2CO N CO NO +=+ B. CO NO CO NO 22+=+ C. CO NO CO NO 22+=+ D. 22CO NO CO NO +=+ 9.(A )运载火箭的主要燃料是偏二甲肼(用R 表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 + 2N 2O 4 == 3N 2 + 4H 2O + 2CO 2,则偏二甲肼的化学式是( ) A .C 2H 8N 2 B .N 2H 4 C .CH 4 D .C 6H 7N 10.(A )右下图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根据他们描述的内容,试判断他们所指的化学方程式是( ) A . B . C . D . 11.(A )“”、“”、“”分别表示A 、B 、C 三种物质的分子,下图形象地表示了某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

最新-九年级化学1-9单元测试题

2017-2018九年级化学1—9单元期末综合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在下面的变化中,只有一个变化与其他的本质是不同的,该变化是() A.钢铁生锈 B.纸张燃烧 C.牛奶变酸 D.水蒸发 2. 如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3. 下列实验主要的化学现象,正确的是() A.把盛有红磷的燃烧匙伸人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磷立即燃烧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并放出热量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烟雾 4.区别氧气、氮气、空气最好、最简单的方法() A.用带火星的木条 B.用澄清的石灰水 C.用燃着的木条 D.用燃着的硫粉 5.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若实验中忘记加入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A.不产生氧气 B.生成氧气的速率变慢 C.产生氧气的总质量减少 D.没有影响 6.保持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A.氢原子 B.氢原子和氧原子 C. 氧原子 D. 过氧化氢分子 7.下列关于相对原子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质量的简称 B. 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质量与一种碳原子的比值 C. 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约等于原子核内质子数和种子数之和 D.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克或千克 8.两个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则它们() A.核内质子数一定不同 B. 相对原子质量一定不同 C.原子质量一定不同 D.一定是不同元素的原子 9.已知镁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12,且质子数和种子数相等,则该原子中所含粒子总数为() A.12 C.24 D.36 D.48 10.下列各物质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化合物的是() A.水空气 B.自来水氧气 C.高锰酸钾二氧化碳 D.矿泉水冰水混合物 11.砒霜是三氧化二砷(As2O3),有剧毒,As2O3中As的化合价为() A.-3 B.-2 C.+3 D. +2 12.一种兴奋剂的化学式为C20H26O2,下列说法叙述正确的是() A.该兴奋剂是氧化物 B. 该兴奋剂一个分子中20个碳原子、20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分子 C. 该兴奋剂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98g D. 该兴奋剂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10: 13: 1 13. 2011年5月初,我市某县一副县长酒后驾车将受到法律追究。交警常用一种“酒精检测仪”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反应原理为C2H5OH + 4CrO3 + 6H2SO4 = 2X + 2CO2↑+9H2O,反应中红色的CrO3转化为绿色的化合物X,则X的化学式为() A、Cr2O3 B、CrSO3 C、Cr2(SO4)3 D、Cr2S3

2019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教学设计全套

2019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教学设计全套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教学 【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关于金属材料的学习,在认知领域的教学属于知道和了解水平,且学生已有关于金属和合金的不少生活常识,学习难度不大。为维护课标的严肃性,教学忌拔高知识难度,但在教学中,对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考虑加强一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深刻感知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合金的巨大使用价值。从方法和情感层面获得加强和熏陶,不失为一种教学创新。这样做对知识学习而言,可以变枯燥为生动;对过程与方法而言,可以获得实验探究、调查研究、归纳分析等训练;还可透过关于中国冶金发展史的学习对爱国情感的熏陶等等。同时,本课题教材联系学生生活常识较多。为扩大学习成果,在课前、课中及课后力求安排一些学生活动,以激发化学学习的持久兴趣及升华科学情结。因此,本课题的教学,以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发展学生认知能力为出发点及归宿而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需考虑如价格、资源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其他因素。 3、认识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实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重点探究导电、导热性等)。 2、通过讨论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查阅合金的资料,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九年级化学:《第5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含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 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 ....; ....,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不能 ..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种 类、质量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含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能直接反映质量守恒定律。 2、表示的意义: ⑴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⑵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质量比=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积的比) ⑶表示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即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比) 例如:以2H2+O22H2O为例 ①表示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②表示氢气、氧气与水的质量比为4:32:36 ③表示氢分子、氧分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2:1:2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以2H2+O22H2O为例 ①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角度: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②从各物质的质量比角度: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36份质量的水 ③从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角度: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在点

燃条件下生成2个水分子。 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一、书写原则: 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标准:两边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 二、方程式的配平 1、标准: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即配平了 2、配平的原则:在化学式前面加上适当的系数来保证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 3、方法:最小公倍数法 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⑴、确定配平的起点元素:横线两边出现次数最少,且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最大的元素作为起点元素。 ⑵、确定起点元素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⑶、确定含有起点元素的化学式的系数:用最小公倍数除以化学式中起点元素原子的个数的商作为该化学式前面的系数。 ⑷、确定其它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顺序:依次确定含有除起点元素以外,横线两边出现次数由少到多的元素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 ⑸、最后将各系数调整为最简整数比。 举例:配平化学方程式:FeS2+O2Fe2O3+SO2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会说出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通过观看视频,能指出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增减。 学习重点: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学习难点: 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预习导学:阅读活动与探究后思考: 方案一中: (1)白磷燃烧时,在锥形瓶底部铺一层细沙,其目的是什么? (2)描述整个过程中小气球的变化情况,并加以解释 (3)上述变化是在什么条件下进行的? (4)如果白磷燃烧前后,小气球没有变化,其原因是什么? (5)如果玻璃管上没有系小气球,将可能出现什么后果? 方案二中: (1)实验现象是什么?写出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2)反应完成后,天平是否仍然保持平衡? (3)如何解释上述现象? 1、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之间有什么关系? 2、质量守恒定律概念中的关键词是什么 3、(从微观角度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是什么? 4、你能解释:铁器生锈后,质量增加了,为什么? 辨析:有一则广告:“水变汽油、柴油,经济收入惊人,技术转让,请有识之士加盟。”假如你是老板,你是否加盟?请谈一谈你有何想法? 学习研讨 考试要求: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考点一、质量守恒定律 1、含义: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 ②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不能.. 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 宏观: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含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能直接反映质量守恒定律。 2、表示的意义(考点二): ⑴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⑵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质量比=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积的 比) ⑶表示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即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比) 例如:以2H 2+O 2 2H 2O 为例 ①表示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②表示氢气、氧气与水的质量比为4:32:36 ③表示氢分子、氧分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2:1:2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以2H 2+O 2 2H 2O 为例 ①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角度: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②从各物质的质量比角度: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36份质 点燃 点燃

九年级化学单元测试题

九年级化学单元测试题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第13届省运会在惠州举行,下列运动设施中没有用到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 A.跑步、跳远使用的塑胶跑道B.排球、羽毛球使用的化纤球网 C.单杠、双杠使用的钢制或木质横梁D.跳高、拳击使用的海绵护垫 2、2010年3月28日,山西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在救援过程中,救援人员钻了两个“生命之孔”,及时向被困人员输送营养液。该营养液中主要供能物质是()A.水B.葡萄糖C.维生素D.氯化钠 3、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多个物种,一颗星球,一个未来”,下述不符合此主题() A.提倡“低碳生活”B.开发绿色能源 C.分类回收垃圾D.使用难降解的塑料制品 4、吃馒头时,越嚼感觉越甜,是因为() A.淀粉在口腔中被分解成了葡萄糖B.唾液变成了葡萄糖 C.淀粉在口腔内被分解成了麦芽糖D.口腔内产生了葡萄糖 5、“海宝”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有一种“海宝”的外用材料为纯羊线,内充物为聚酯纤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羊毛和聚酯纤维都属于合成材料B.羊毛和聚酯纤维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C.羊毛和聚酯纤维都是有机物D.可以用燃烧的方法区分羊毛和聚酯纤维 6、小林同学对所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A.化学与能源B.安全知识 煤、石油、天然气——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 风能、水能、太阳能——未充分利用的绿色能源居室装修——常开窗通风,使有害物挥发煤气泄漏——关闭气阀、严禁烟火 C.元素与人体健康D.环保与物质利用 缺钙——易得甲状腺肿大缺氟——易生龋齿减少水污染——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减少白色污染——使用可降解的塑料 7、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是,今年的主题是“打造无烟世界,关注女性健康”。香烟燃烧产生烟尘、尼古丁、焦油、CO等多种有害物质,青少年朋友要远离烟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香烟装有过滤嘴,吸烟对人体无害 B.吸烟只影响自己的健康,不影响他人健康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2018年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及教 学进度表 2018年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一、指导思想 新课程认为: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学会了多少。因此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对于学生能力所及的教学内容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学习。落实新课程理念,把握命题主旋律。关注社会与生活,做到学以致用。 教学中,强化学生基础知识,训练学生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提升学生应试水平,贯穿“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理念,突出化学知识与生活、社会、科技

之间的联系,拓展学生化学思维,实施有效教学。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继续担任九年级两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从上学期的学习成绩看出,这些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概括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的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在这学期里,我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难度适宜的课外练习,强化一下基础,为中考复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我坚信会有新的发现和收获,使学生在探索实践中增长自己的聪明才智。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教学,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养成动脑思考的习惯,充分发挥

教师的特长,深化创新教育,优化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材分析 现行教材体系的第一个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以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实际知识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 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第二个特点,突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每一块中都有许多学生实验和实验探究,同时又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测试题及标准答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到第Ⅱ卷的表格中。) 1.关于质量守恒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煤燃烧化为灰烬,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24g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0g氧化镁,实际消耗空气的质量为16g; C.无数实验证明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 质量守恒定律只适合于有气体或固体生成的化学反应。 2.摩托罗拉公司研发了一种由甲醇为原料的新型手机电池,其容量为锂电池的10倍,可连续使用一个月才充一次电,其电池反应原理为: 2CH3OH + 3X + 4NaOH == 2Na2CO3 + 6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A.O2 B.CO C.CO2 D.H2 3.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在化学反应aA+bB = cC+dD 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计量数a与b之和一定等于c与d之和 B. 若取xg A和xg B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总和不一定是2xg C. 反应物A和B的质量比一定等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 D. 若A和C都是盐,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4.如右图所示:2个甲分子反应生成1个丙分子和3个乙分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反应生成的丙物质属于单质 B、参加反应的甲物质属于化合物 C、该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1个乙分子中 含有2个A原子 5.在化学反应C+O2==CO2中,若生成m个CO2分子,则参加反应的氧原子的个数是() A、m B、2m C、m/2 D、4m 6.某固体混合物内含有A、B、C三种物质各10g,将其充分反应后,B消耗完全,C的质量增加了8g,生成了4D,若A全部参加反应,需再加入B的质量是() A、20 g B、25 g C、40 g D、30 g 7.在一密闭容器中,盛放A、B、C三种物质各30g,加热充分反应后,各物质质量变化如下: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初三化学1-2单元测试卷

初三化学1-2单元练习卷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20分 1、下列各项内容中,属于化学科学研究的是() A.培养新品种,增加农作物产量 B.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 C.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质人造纤维 D.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 2、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取用液体B.取用固体C.读取液体体积D.检查装置气密性 3、下列现象中最能说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A.剧烈燃烧 B.火星四射 C.放出大量的热 D.生成黑色固体 4、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状态 B.可燃性 C.溶解性 D.熔点、沸点 5.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变成水蒸气 B、电灯发光 C、燃放烟花爆竹 D、锅炉爆炸 6.下列物质不属于纯净物的是:() A、氧气 B、河水 C、五氧化二磷 D、二氧化碳 7、下列对蜡烛燃烧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红蜡烛燃烧火焰为红色,白蜡烛燃烧火焰为黄色 B、蜡烛火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C、蜡烛燃烧产生热量 D、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外层碳化最严重。 8、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C、木炭在氧中燃烧发出红光 D、红磷燃烧生成大量的白雾 9.下列仪器中,不能用于加热的有 ( ) A、集气瓶 B、蒸发皿 C、烧杯 D、试管 10.正确量取15mL液体,应选用的一组仪器是 ( ) ①5mL量筒②10mL量筒③20mL量筒④胶头滴管 A、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 D、只用③ 11.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正确操作是 ( ) A、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2 B、为避免试管内液体外流,加热时试管不能倾斜 C、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在试管的中下部小心地加热 D、将液体加热至沸腾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 1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 A、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应该先进行预热 B、滴瓶上的滴管用完后直接放回滴瓶 C、使用酒精灯前,必须向酒精灯里添满酒精 D、量筒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13.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说法错误的是() A、氧气能支持燃烧 B、食品的包装是充氧以防腐 C、稀有气体充入灯管形成霓虹灯 D、二氧化碳气体能作大棚肥料 14.不属于空气质量日报的是()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氮 C、可吸入颗粒物 D、二氧化碳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全集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全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九年级化学教学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抓手,立足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规范教学过程,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关注后进生的成长,完成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任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并为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 九年级共两个教学班,其中九(3)班班学生学习习惯较好,成能力强些,而九(4)班大多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自觉性比较差,总体情况分析:学生分化十分严重,尖子生太少,中等生所占比例较大,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总体来看,两极分化还是较严重,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还注重保护学生学习和积极性,并因材施教。 三、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的内容共五个单元,分别是: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介绍了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有关内容;金属的化学性质及用途和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重点是铁、铝、铜和合金的重要性质、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含杂质物质在方程式中计算的问题。 第九单元《溶液》有三个课题,先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然后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溶解性,接着再从定量的角度认识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重点是溶液、溶质、溶剂、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第十单元《酸和碱》的第一部分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相似性质的原因。第二部分介绍了酸和碱之间的反应(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介绍了盐和化肥,并对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分离提纯物质及化合物的分类等内容进行总结。重点是酸碱盐的反应规律和条件及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运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1-8单元测试题

化学期末复习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在下面的变化中,只有一个变化与其他的本质是不同的,该变 化是() A.钢铁生锈 B.纸张燃烧 C.牛奶变酸 D.水蒸发 2. 如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3. 下列实验主要的化学现象,正确的是() A.把盛有红磷的燃烧匙伸人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磷立即燃烧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并放出热量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烟雾 4.区别氧气、氮气、空气最好、最简单的方法() A.用带火星的木条 B.用澄清的石灰水 C.用燃着的木条 D.用燃着的硫粉

5.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若实验中忘记加入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A.不产生氧气 B.生成氧气的速率变慢 C.产生氧气的总质量减少 D.没有影响 6.保持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A.氢原子 B.氢原子和氧原子 C. 氧原子 D. 过氧化氢分子 7.下列关于相对原子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质量的简称 B. 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质量与一种碳原子的比值 C. 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约等于原子核内质子数和种子数之和 D.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克或千克 8.两个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则它们() A.核内质子数一定不同 B. 相对原子质量一定不同 C.原子质量一定不同 D.一定是不同元素的原子 9.已知镁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12,且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则该原子中所含粒子总数为() A.12 C.24 D.36 D.48 10.下列各物质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化合物的是

() A.水空气 B.自来水氧气 C.高锰酸钾二氧化碳 D.矿泉水冰水混合物 11.砒霜是三氧化二砷(2O3),有剧毒,2O3中的化合价为() 3 2 3 D. +2 12.一种兴奋剂的化学式为C20H26O2,下列说法叙述正确的是() A.该兴奋剂是氧化物 B. 该兴奋剂一个分子中20个碳原子、20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分子 C. 该兴奋剂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98g D. 该兴奋剂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10: 13: 1 13. 2011年5月初,我市某县一副县长酒后驾车将受到法律追究。交警常用一种“酒精检测仪”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反应原理为C2H5 + 43 + 6H24 = 2X + 22↑+9H2O,反应中红色的3转化为绿色的化合物X,则X的化学式为() A、2O3 B、3 C、2(4)3 D、2S3 14.如图表示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某化学反 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设计

2012新课标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套教案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 单元目标: 1、了解酸和碱的性质,理解物质的酸碱性及中和反应的实质;学会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2、初步学会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 3、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了解酸和碱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在学科知识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本单元是九年级化学的重点内容,在学习了有关单质、化学用语和物质结构的基础上,对化合物知识的进一步研究,本单元中除了学习有关酸和碱的知识外,对学过的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本原理进行了总结,对以后学习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重点:酸、碱的性质及中和反应。 难点:酸、碱的性质及中和反应。 学法建议: 1、学会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学习法,根据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可以归纳出一般酸碱具有的性质。 2、注意社会问题与学科知识的整合,从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3、注重形成基本概念及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揭示中和反应的实质 4、要重视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在活动与探究中掌握化学知识,运用科学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第一节酸及其性质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学会用酸碱指示剂、酸碱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 ⑵知道pH与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关系,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强弱。 2、过程与方法: ⑴从H+和OH-的角度认识溶液呈酸碱性的原因,进一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⑵通过亲历探究实验,初步学会运用间接观察的方法收集证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增强对化学学习的情感。 重点、难点: 1、用酸碱指示剂识别酸和碱的方法,从微观粒子H+和OH-的角度去认识溶液呈酸性或碱性的原因。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以及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实质。 本节知识点: 1、酸碱指示剂 2、酸碱的共性 3、原子团 4、酸和碱与溶液的酸碱性 5、溶液酸碱性与pH的关系 6、pH的测定 7、酸和碱与人的生理活动 8、酸碱性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相关知识: ⑴ CO 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是因为CO 2 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原因, 化学方程式为CO 2+H 2 O==H 2 CO 3 ,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⑵生活中接触到一些有酸味的物质,如食醋、西红柿等,也接触到一些有涩味,滑腻感的物质,如肥皂水等。 方法技巧: ⑴采用类比法记忆酸碱指示剂的变色以及pH与酸碱性的关系,使溶液的酸碱性→指示剂→pH三者的关系理清。 ⑵总结归纳法学习酸碱的特点与共性,总结出由特殊到一般的规律,使化学学习变得有规律可循。 ⑶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把本节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提高联系实际的能力。 思维误区: ⑴本节知识中酸与酸性,碱与碱性这两组概念容易混淆,酸溶液中都含有H+,溶液显酸性;溶液显酸性,说明溶液中含有H+,但并不是只有酸的溶液中才有H+。碱与碱性的关系也是如此。 ⑵pH的大小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是本节的易错点,正确理解和掌握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考点分析: 1、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性溶液中的变化以及根据信息分析自制酸碱指示剂在实践中的应用,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和简答题。 2、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常结合其他知识进行综合考查,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和综合题。 3、溶液的酸碱性与人体健康和植物生长的关系是中考命题的热点。。 课时安排:三课时

人教新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5单元《化学方程式》(含答案)

第5单元化学方程式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洁厕灵、84消毒液是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清洁、消毒用品,混合使用时会发生如图所示的化学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有毒气体是Cl2 C.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 D.洁厕灵、84消毒液能混合使用 2.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共热会产生一种黄绿色的气体,该气体是()A.O2B.HCl C.Cl2D.SO2 3.实验中有些变化虽然是“<”或“>”的,但仍然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其中不符合的是() A.铜丝的质量为m g,在火焰上灼烧后的质量为n g,则m<n B.木炭的质量为m g,在火焰上灼烧后所有灰烬的质量为n g,则m>n C.浓盐酸的质量为m g,敞口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为n g,则m>n D.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m g,敞口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为n g,则m<n 4.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2 B.d是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

C.c不是化合物 D.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5.对化学方程式N2+O22NO的下列认识中,错误的是() A.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 B.参加反应的氮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 7:8 C.参加反应的氮气和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 1:1 D.在放电的条件下氮气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 6.有关2H2+O22H2O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氢气加氧气点燃等于水 B.2 g氢气和l g氧气反应生成2 g水 C.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D.两个氢分子加一个氧分子等于两个水分子 7.关于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获得信息不正确的是()A.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参加反应的磷和氧气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质量 D.点燃条件下,每30份质量的磷和41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71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8.下列对于化学方程式4Al+3O22Al2O3的理解,错误的是()A.该反应的条件为“点燃” B.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保持不变 C.该反应于氧化反应 D.每4份质量的铝和3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 9.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是改变() A.反应物B.生成物C.化学式D.化学计量数10.在化学方程式aCu+bHNO3═cCu(NO3)2+dNO↑+eH2O中,各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e+2d=b B.2b=c C.a+d=e D.d+e=a 11.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8.8g CO2和5.4g H2O那么符合该反应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