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本科传染病学考试必备

本科传染病学考试必备

本科传染病学考试必备
本科传染病学考试必备

医学本科传染病学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隐性感染

2.传染源

3.侵袭力

4.酶胆分离

5.HBV窗口期

6.异位损害

7.霍乱原

8.潜伏期

9.Dane颗粒10.

再燃

11.HBV-DNA 12.黑尿热13.赫氏反应14.玫瑰疹15.

远期复发

16.消遥型伤寒17.机会性感染18.伤寒复发、再燃19. 何博礼(hoeppli)现

20.卡波济(Kaposi)肉瘤21.迟发型子孢子

(二)问答题

1.写出HBV血清标志物及分子生物学标记的临床意义。

2.叙述霍乱的发病机制。

3.试述干扰素治疗乙肝的禁忌症、副作用及其处理。

4.伤寒的细菌培养时间及其临床价值。

5.叙述霍乱的补液治疗。

6.叙述乙脑的对症治疗。

7.疟疾的临床表现有哪些?这些症状与疟原虫在人体内发育阶段有何联系?

8.试述乙肝疫苗及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应用及使用方法。

9.9.试述伤寒肠出血、肠穿孔的诱因、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

10.试述急性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

11.简述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以及高危人群。

12.试述0139霍乱的病原学特点、临床特征、治疗要点。

(三)填空题

1、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有、、。

2、发疹性传染病其皮疹、--和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3、甲类传染病包括与,是管理传染病。

一旦发生甲类传染病,城镇要求时间内上报,农村不超过

时间。

4、乙类传染病是管理传染病,城镇于时间内、农村于时间内上报。

丙类传染病是管理传染病。

5、传染过程的表现有5种,即、、、、

其中最常见,次之,最低。6、甲型肝炎病毒的核心是,乙型肝炎病毒的核心是

7、EHF五期临床经过为、、、、

8、霍乱弧菌包括两个生物型即、。近年来又发现新的型别,即

9、霍乱弧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

10、构成传染过程的三因素是、、。

11、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包括、、、

等。

12、甲肝的传染源主要是、。

13、HDV是一种病毒,必须在条件下才能复制。

14、甲、戊肝炎主要经传播,乙丁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有、、

15、提示HBV在体内复制,具传染性的指标有、、、、

反映HBV感染最直接、特异、灵敏的指标是。

16、伤寒腹胀时的措施有、、等,禁用

17、当前C/C区基因发生变异,可导致结果。

18、S区变异,可出现或出现。

19、DNAP具活性,是指标。

20、乙脑病毒属科属,核心为。

21、EHF临床上以、、和为主要表现。

22、EHF低血压休克期,原发性休克主要是、、

所致。而继发性休克主要是、、所致。

23、伤寒便秘时的措施有、,禁用

24、伤寒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是、,其它并发症有、

等。

25、小儿伤寒的特点是症状较明显,体征较常见,常并发

27、急性重型肝炎的诱因有、、、、

等。

28、钩体病的传染源主要是和。

29、引起疟疾发病的是疟原虫的,造成疟疾传播的则是疟原虫的

30、日本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寄生于引起的疾病,主要病理改变

,主要病变部位。慢性期以为主要特点,晚期则以

为主。31、下列传染病的主要传染源是:EHF ,伤寒,乙脑

钩体病,霍乱,血吸虫病,甲肝,疟疾

四、单选题

(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

1.下列概念哪项是正确的( )

A、抗-HEV是保护性抗体

B、抗-HBs不是保护性抗体

C、抗-HCV-IgG阳性时可诊断为丙型肝炎病毒近期感染

D、抗-HAV-IgG阳性可诊断为急性甲型肝炎

E、HBsAg和HDAg均呈阳性可诊断为丁型肝炎和乙肝炎病毒重叠感染

2.预防肠道传染病的综合措施中,应以哪一环节为主( )

A、隔离治疗病人

B、治疗带菌者

C、切断传播途径

D、疫苗预防接种

E、接触者预防服药

3.人体被病原体侵袭后不出现临床症状,但可产生特异性免疫,称( )

A、病原体被消灭

B、潜伏性感染

C、隐性感染

D、显性感染

E、带菌者

4.流行性出血热少尿的主要原因是( )

A、肾血管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B、合并肾结石、肾盂积水

C、肾小管重吸收亢进

D、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和缺血性肾小管坏死

E、继发性醛固酮增多

5.抗-HIV感染的非核苷类似物逆转录酶抑制剂不包括( )

A、地拉韦定

B、奈韦拉平

C、依非韦伦

D、齐多夫定

E、施多宁

6.关于钩端螺旋体病的发病原理,错误的是( )

A、病情轻重与病原体型有一定关系

B、病情轻重主要由人体的免疫状态决定

C、同一病原型可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

D、同一临床表现可由不同的病原体型引起

E、轻症病例也常有肝、肾、肺明显病变

7.下列哪种免疫球蛋白主要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上的局部抗体( )

A、IgG

B、IgA

C、IgM

D、IgD

E、IgE__

8.下列实验室指标中,哪项对重型肝炎的诊断意义最小( )

A、胆红素> 171μmol/L

B、凝血酶原活动度<40%

C、血清白蛋白<32g/L

D、丙氨酸转氨酶>800u/L

E、胆碱酯酶<2500u/L

9.脑膜炎球菌主要致病因素是( )

A、变态反应致细胞病变

B、外毒素

C、神经毒素

D、直接致组织细胞坏死

E、内毒素

10.近年来认为疟疾远期复发的原理是( )

A、肝内有迟发型子孢子

B、带虫免疫

C、红细胞内疟原虫未被完全清除

D、疟原虫具有抗药性

E、抗复发治疗不彻底

11.关于肝阿米巴病的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通常为单个大脓肿

B、自原虫入侵到脓肿形成需超过1个月

C、脓肿大多位于肝右叶顶部

D、胆碱酯酶活力多正常

E、典型阿米巴肝脓液呈巧克力色

12.不属于钩端螺旋体病的后发症的是( )

A、后发热

B、虹膜睫状体炎

C、闭塞性脑动脉炎

D、肾小球肾炎

E、反应性脑膜炎

13.为尽快明确霍乱病例的诊断,应检测( )

A、大便常规

B、大便悬滴及制动试验

C、大便培养

D、大便涂片找细菌

E、大便检测特异性抗原

14.流脑皮肤出血点的病理基础是( )

A、血管脆性增强

B、血小板减少

C、细菌外毒素引起小血管栓塞性炎症

D、细菌内毒素引起小血管栓塞性炎症

E、细菌毒素致血管扩张

15.1992年在印度、孟加拉发现的新型霍乱弧菌,可能是第8次世界霍乱大流行的病原,它是( ) A、新的古典生物型B、O139群霍乱弧菌

C、新的埃尔托生物型

D、新的副溶血性弧菌

E、副溶血性弧菌

16.为伤寒病人做细菌培养,下列有关不同标本诊断价值的描述,哪一条是不正确的( )

A、病程第1~2周,血培养的阳性率最高

B、骨髓培养的阳性率比血培养高

C、整个病程中,粪便均可培养出伤寒杆菌,阳性者都是现症病人

D、病程第3~4周,部分病人的尿培养阳性

E、胆汁培养有助于发现带菌者

17.下列哪种抗疟药可诱发黑尿热( )

A、氯喹

B、乙胺嘧啶

C、伯胺喹

D、甲氟喹

E、青蒿素

18.流脑细菌学检查方法中,阳性率最高的是( )

A、皮肤瘀点涂片革兰染色

B、脑脊液沉渣涂片革兰染色

C、脑脊液培养

D、血培养

E、周围血白细胞革兰染色

19.菌痢的粪便特点是( )

A、粘液脓血样

B、果酱样

C、血液与粪质混匀

D、黄色或米泔水样

E、粪质较多

20.下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物均可表示HBV复制,但必须除外( )

A、HBV-DNA

B、HBV-DNAP

C、DNA-P

D、HbsAg

E、HBeAg

21.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HAV基因组由单股RNA组成

B、HBV基因组由双股DNA组成

C、HCV 基因组由单股RNA组成

D、HDV是缺陷病毒,基因组由单股DNA组成

E、HEV基因组由单股RNA组成

22.伤寒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

A、肠出血

B、中毒性心肌炎

C、溶血尿毒综合征

D、中毒性肝炎

E、肠穿孔

23.关于疟疾的发病机制下列哪项正确( )

A、三日疟原虫侵袭各年龄的红细胞

B、恶性疟原虫主要侵袭衰老红细胞

C、间日疟与卵形疟原虫仅侵袭幼稚红细胞

D、血中带原虫的红细胞数量恶性疟原虫最少

E、三日疟原虫的红细胞内期裂体增殖多在内脏微血管内进行,易致内脏损害

24.流行性出血热大出血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血小板减少和功能障碍

B、肝素类物质增加

C、血管壁损伤

D、DIC所致凝血机制异常

E、并发再障

25. 下列哪一项不是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 )

A、明显低钾低钠血症

B、低蛋白饮食

C、消化道大出血

D、使用镇静剂

E、大量放腹水

26.伤寒确诊阳性率最高的检查为下列哪项( )

A、粪培养

B、尿培养

C、胆汁培养

D、骨髓培养

E、血培养

27.艾滋病的潜伏期一般为( )

A、2~10天

B、2~10周

C、2~10个月

D、2~10年或更长

E、10周内

28.我国将SARS列入法定传染病管理范畴,属于( )

A、甲类传染病

B、乙类传染病

C、丙类传染病

D、乙类传染病,但其预防、控制措施采取甲类传染病的方法执行

E、丙类传染病,但其预防、控制措施采取乙类传染病的方法执行

29.下列不属于重型肝炎并发症的是( )

A、肝肾综合征

B、脑膜炎

C、消化道出血

D、肝性脑病

E、腹腔感染

30.乙脑的病变最严重的部位是( )

A、大脑皮质

B、脊髓

C、间脑

D、中脑

E、大脑皮质、间脑和中脑

31.下述哪项不是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

A、性接触传播

B、注射及输血和血液制品传播

C、母婴传播

D、器官移植传播

E、消化道传播

32.确诊为乙脑,住院第三日血压明显升高,瞳孔不等,颈强直,有呼吸暂停,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 )

A、糖皮质激素

B、镇静

C、速尿

D、吸氧

E、20%甘露醇

33.关于SARS的临床表现,下面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可有腹泻B、潜伏期常见为3~5天C、常有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

D、肺部体征常不明显

E、多表现为干咳、少痰

34.关于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的治疗,哪一项是错误的( )

A、纠正酸中毒

B、强烈发汗退热剂

C、补液

D、纠正电解质紊乱

E、高热中毒症状重者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35.对乙脑有早期诊断价值的检测是( )

A、特异性IgM抗体

B、中和抗体

C、补体结合抗体

D、血凝抑制抗体

E、Vi抗体

36.关于急性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可有相对缓脉

B、热型以稽留型最常见

C、热度高低与感染程度有关

D、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常显著增高

E、热程多为1个月左右

37.流行性出血热的“三痛”是指( )

A、头痛、全身痛和腰痛

B、头痛、关节痛和腰痛

C、头痛、腓肠肌痛和腰痛

D、头痛、眼眶痛和腰痛

E、头痛、腹痛和腰痛

38.关于婴幼儿流脑的特点,哪项是错误的( )

A、临床表现不典型

B、拒食、呕吐、腹泻较成人多

C、常有烦躁、尖叫

D、脑膜刺激征明显

E、前囟门隆起

39.流行性乙型脑炎中最常见的感染类型为( )

A、隐性感染

B、病原携带状态

C、潜伏性感染

D、显性感染

E、病原体被清除

40.痢疾杆菌致病作用的决定因素是( )

A、内毒素

B、肠毒素

C、神经毒素

D、外毒素

E、侵袭作用

41.确定传染病隔离期的主要依据是( )

A、最长潜伏期

B、最短潜伏期

C、平均潜伏期

D、传染期

E、症状明显期

42.钩体病人后发热的原因是( )

A、再燃

B、复发

C、继发感染

D、变态反应

E、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

43.乙脑患者早期的特异性诊断检查( )

A、腰穿检测脑压

B、脑脊液化验检查

C、头颅CT检查

D、补体结合试验检测乙脑IgG抗体

E、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脑IgM抗体

44.为提高痢疾杆菌检测阳性率,下列作法哪项不对( )

A、连续多次送检

B、挑选粘液脓血部分大便

C、标本内不应混有尿液、消毒液

D、标本应低温保存送检

E、采集新鲜大便标本

45.隐性感染的发现主要是通过( )

A、咽拭子或血液培养等获得病原体

B、生化检查

C、特异性免疫检查

D、病理检查

E、体征的发现

46.下列传染病中,哪一种是人畜共患传染病?----------------------------()

A、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B、流行性乙型脑炎

C、伤寒

D、霍乱

E、病毒性肝炎47.初次抗原刺激后,先产生的对传染病的早期诊断有帮助的是---------------()A、IgM B、IgG C、IgA D、IgE E、IgD

48.下列哪项表现对急性重症肝炎最有早期诊断意义┈┈┈┈┈┈┈┈┈┈()A、有严重出血B、腹水C、中毒性鼓肠D、神经精神症状E、黄疸加深49.乙脑极期的严重症状是┈┈┈┈┈┈┈┈┈┈┈┈┈┈┈┈┈┈┈┈┈-()A、高热、抽搐、循环衰竭B、高热、抽搐、昏迷C、高热、出血、循环衰竭D、高热、休克、出血E、高热、抽搐、呼吸衰竭

50.患者腹泻1天,日达4-5次,水样便,无里急后重感。粪便高倍视野镜检:白细胞0~2,红细胞1~3,涂片染色见革兰氏阴性弯曲且排列成鱼群状细菌,悬滴法见动力强,对患者的诊断最大可能是---------------------------------------()

A、细菌性痢疾

B、阿米巴痢疾

C、霍乱

D、肠滴虫病

E、急性肠炎51.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一般发生于病程第几日┈┈┈┈┈┈┈┈┈┈┈┈--()A、1~3日B、4~6日C、5~8日D、7~8日E、8~10日

52.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每日补液量为-------------------------------------------------()A、前一日尿量和呕吐量加500~700ml B、前一日尿量和呕吐量加300~400ml C、前一日尿量和呕吐量加100~200ml D、前一日尿量和呕吐量加50~100ml E、前一日尿量和呕吐量加700~800ml

53.人免疫缺陷病毒主要侵犯┈┈┈┈┈┈┈┈┈┈┈┈┈┈┈┈┈---┈┈

()

A、淋巴细胞

B、单核-巨噬细胞

C、K细胞

D、抑制性T淋巴细胞

E、辅助性T淋巴细胞

54.对已用抗生素治疗,血培养阴性的疑似伤寒病人,最宜用┈┈┈┈┈┈--()A、粪培养B、尿培养C、骨髓培养D、胆汁培养E、玫瑰疹刮取物培养

55.对霍乱的密切接触者,应严密检疫┈┈┈┈┈┈┈┈┈┈┈┈┈┈┈----()A、3天B、5天C、7天D、2天E、9天

56.疟疾典型发作是由于----------------------------------------------()

A、大量裂殖子及代谢产物由红细胞释放入血流

B、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大量繁殖

C、大量孢子体产生大量有毒物质

D、疟原虫在人体红细胞内形成配子体入血

E疟原虫肝细胞内大量增生,速发型裂殖子大量释放入血流

57.治疗阿米巴病的首选药物是┈┈┈┈┈┈┈┈┈┈┈┈┈┈┈┈┈┈()A、依米丁B、甲硝唑C、硅碘方D、土霉素E、巴龙霉素

58.流脑发病率最高的人群是┈┈┈┈┈┈┈┈┈┈┈┈┈┈┈┈┈┈┈()A、新生儿B、6个月~2岁婴幼儿C、成人D、3~6岁儿童E、10~15儿童59.伤寒病人便秘时应采用┈┈┈┈┈┈┈┈┈┈┈┈┈┈┈┈┈┈┈┈()A、大量饮水B、泻药C、高压生理盐水灌肠

D、低压生理盐水灌肠

E、粗纤维饮食

60.细菌性痢疾的典型大便性状呈┈┈┈┈┈┈┈┈┈┈┈┈┈┈┈┈┈┈()

A、暗红色果酱样

B、粘液脓血便

C、米泔水样

D、黄水样

E、洗肉水样

61.不能单独感染的病毒是-----------------------------------------()

A、HAV

B、HCV

C、HDV

D、HGV

E、HBV

62.预防乙型肝炎人工被动免疫的高价免疫血清应含有高效价的抗体,此抗体是

()

A、抗-HBs

B、Dane颗粒抗体

C、δ抗体

D、抗-HBc

E、抗-Hbe 63.确诊伤寒最有力的证据是-----------------------------------------()

A、肥达氏反应阳性

B、稽留热,相对缓脉

C、血培养阳性

D、嗜酸粒细胞减少或消失

E、病程第6天出现玫瑰疹

64.流行性乙型脑炎与中毒型菌痢最重要而最简单的鉴别点是----------------()A、流行性乙型脑炎起病比中毒型菌痢稍缓慢B、流行性乙型脑炎无感染性休克表现

C、流行性乙型脑炎有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征阳性

D、流行性乙型脑炎直肠拭子或生理盐水灌肠检查无异常发现

E、以上都不是65.流行性出血热病变最明显的器官是-----------------------------------()

A、脑

B、肝

C、肺

D、肾

E、心脏

66.感染过程的表现,下列哪项最常见┈┈┈┈┈┈┈┈┈┈┈┈┈┈┈┈()A、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B、病原携带状态

C、显性感染

D、隐性感染

E、潜伏感染

67.传染病恢复期抗体效价比急性期至少增高几倍以上才有诊断价值?----()A、增高1倍以上B、增高2倍以上C、增高4倍以上

D、增高6倍以上

E、以上都不对

67.下列哪种肝炎病毒为DNA病毒┈┈┈┈┈┈┈┈┈┈┈┈┈┈┈┈┈()A、HAV B、HBV C、HCV D、HDV E、HEV

69.脑脊液中乙脑特异性IgM抗体一般在病后第几天出现┈┈┈┈┈┈┈()A、第2天B、第4天C、第10天D、第1天E、第7天

70.流行性出血热早期出血的原因主要为-----------------------------()

A、播散性血管血凝血

B、尿毒症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C、肝素类物质增加

D、血管壁脆性增加及血小板减少

E、凝血因子消耗缺乏71.诊断艾滋病的血清学指标┈┈┈┈┈┈┈┈┈┈┈┈┈┈┈┈┈┈┈┈()A、抗-HAV(+)B、抗-HEV(+)C、抗-HIV(+)D、抗-HCV(+)E、抗HDV (+)

72.霍乱病人恢复期发热是由于---------------------------------------()

A、体温调节中枢障碍

B、血液浓缩而致散热障碍

C、霍乱弧菌入血循环

D、毒素吸收

E、继发感染

73.肥达反应属于:-----------------------------------------------()

A、沉淀试验

B、凝集试验

C、中和试验

D、补体结合试验

E、以上都是74.伤寒并发肠出血、肠穿孔多见于病程┈┈┈┈┈┈┈┈┈┈┈┈┈┈┈()A、第1周B、第1-2周C、第2-3周D、第4-5周E、第5-6周

75.起传播作用的阿米巴形态是┈┈┈┈┈┈┈┈┈┈┈┈┈┈┈┈┈┈┈()A、大滋养体B、小滋养体C、四核包囊D、二核包囊E、一核包囊76.HCV感染的主要途径是┈┈┈┈┈┈┈┈┈┈┈┈┈┈┈┈┈┈┈┈┈()A、输血B、肌内注射C、密切生活接触D、母婴传播E、粪→口传播77.被乙型肝炎病人血液污染的针头刺破皮肤后,主要宜采取------------------()A、碘酒消毒B、注射转移因子C、注射丙种球蛋白

D、应用干扰素

E、注射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

五、病例串型最佳选择

(提供若干个案例,每个案例下设若干个考题。请根据各考题题干所提供的信息,在每题下面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患者25岁,男性,农民,发热伴头痛、全身疼痛5天,尿少1天于11月18日来诊。查体体温39.6℃,脉搏125次/分,呼吸36次/分,血压75/45mmHg,上胸部皮肤可见皮下出血点,肺部听诊闻少许啰音。周围血液白细胞数为15.3×109 /L,N0.83,L0.17,血小板为61.1×1012 /L,尿蛋白+++。

该病例的诊断最可能是( )

A、伤寒

B、败血症

C、钩端螺旋体病

D、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流行性出血热

1.有助于明确诊断的检查是( )

A、作血清肥达反应

B、血液培养细菌C 、检测血清中钩端螺旋体的IgM抗体

D、脑脊液培养细菌

E、检测血清中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IgM抗体

2.下列哪项措施不宜用于本病例的治疗( )

A、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B、用冰敷作物理降温

C、早期应用抗病毒治疗

D、适当静脉补充液体

E、速尿促进利尿

女,28岁,工人,发热、腹部不适、恶心、尿色变黄6天,体检发现巩膜中度黄染,肝肋下2cm可扪及,质软,无明显触痛。血常规RBC 4.0×10 /L,WBC 8.3×10 /L,Hb 138g/L,血清丙氨酸转氨酶840u/L,总胆红素85μmol/L。

3.该病例的诊断最可能是( )

A、急性胆道感染

B、钩体病

C、恙虫病

D、病毒性肝炎

E、败血症

4.对本例明确诊断最有意义的检查项目是( )

A、B型超声波检查

B、钩体显凝试验

C、外斐反应

D、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

E、血培养

男,25岁,农民,腹泻呕吐1天,大便水样,无数次,无腹痛及发热。病前1天曾吃宵夜,同吃3人仅1人发病。体格检查:BP 40/20 mmHg,脉细速,神志欠清,脱水。

5.该病人首选的检查应为( )

A、大便培养

B、血培养

C、大便悬滴

D、血常规

E、尿常规

6.上述病例应立即采取的措施为( )

A、立即快速静脉滴注生理盐水

B、立即用右旋糖酐扩充血容量

C、立即用升压药

D、立即镇静、强心

E、立即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上述病例经输液8小时、纠正酸中毒,病人血压于入院2小时恢复正常,但病人诉胸闷、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肺底可闻散在湿啰音。

7.该病人呼吸困难的最可能原因是( )

A、肺部继发感染

B、急性肺水肿

C、低钾综合征

D、中枢性呼吸抑制

E、物阻塞呼吸道8.上述病例经积极治疗,腹泻停止,呼吸平稳,病人要求出院,应告知( )

A、可立即出院

B、可于症状消失后6天出院

C、可于症状消失后6天,大便培养连续3次阴性方可出院

D、继续治疗10天后出院

E、继续治疗15天后出院

男,26岁,食欲不振、极度乏力、黄疸进行性加深、腹胀半个月,既往无肝病史,查体:深度黄疸,皮肤有淤斑,无蜘蛛痣、肝掌,腹胀,肝脾未扪及,腹水征阳性,血清总胆红素342μmol/L,ALT 560u/L。9.本病例诊断应首先考虑( )

A、急性重型肝炎

B、亚急性重型肝炎

C、慢性重型肝炎

D、急性黄疸型肝炎

E、淤胆型肝炎

10.如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10×10 /L,N0.80,L0.20,提示可能合并细菌感染,感染的部位很可能在( )

A、肺部

B、泌尿道

C、肠道

D、腹腔

E、软组织

11.如腹胀加重,腹水检查诊断为腹膜炎,下列哪种抗生素不宜采用( )

A、氨苄青霉素

B、氧哌嗪青霉素

C、红霉素

D、庆大霉素

E、头孢三嗪男,39岁,民工,于11月30日就诊,高热、头痛、腰痛、呕吐、腹泻4天,在当地医院注射安痛定并输液无好转,早晨突然昏倒在厕所,立即测血压为75/40mmHg,急级医院。

12.下列导致患者休克的疾病中,哪种可能性小( )

A、流行性乙型脑炎

B、流行性出血热

C、细菌性痢疾

D、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败血症

女,55岁,因患乳腺癌在6个月前行乳腺癌根治术,术中曾输血1000ml,最近查肝功能发现ALT150u/L,进一步检查发现抗-HAV IgG阳性,抗-HBs阳性,抗-HCV阳性,丁肝和戊肝抗体均阴性。

13.该病例诊断可能性最大的是( )

A、术后谷丙转氨酶升高

B、输血后甲型肝炎

C、输血后乙型肝炎

D、输血后丙型肝炎

E、输血后病毒性肝炎,甲、乙、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

14.最佳治疗方案是( )

A、以“保肝”治疗为主

B、“保肝”治疗+阿昔洛韦

C、“保肝”治疗+猪苓多糖

D、“保肝”治疗+α-干扰素

E、“保肝”治疗+强的松

15.如不给予特殊治疗,最常见的疾病转归是( )

A、转变为黄疸型肝炎

B、转变为重型肝炎

C、痊愈

D、转变为慢性肝炎

E、转变为淤胆型肝炎

男性,20岁,农民,因高热伴头痛腰痛3天,无尿2天,于12月入院。查体:体温39.6℃,血压75/45mmHg,神清,颈软,结膜充血,软腭散在针尖样出血点。周围血液白细胞数为16.2×10 /L,N0. 80,L 0.16,可见异型淋巴细胞。尿蛋白++++,血小板为

7.3×10 /L。

16.对本例诊断有意义的实验室检查是( )

A、头颅CT检查

B、肌电图检查

C、肥达反应

D、血液培养细菌

E、检测血清中流行性出血热的IgM抗体

17.本例病原治疗方法是( )

A、禁用

B、早期用

C、中期用

D、晚期用

E、暂无病原治疗药物

18.本病目前最紧急的治疗是( )

A、抗休克

B、脱水

C、强心

D、透析

E、降温

患儿,男,7岁,2月份急起畏寒、高热、头痛、呕吐6小时。体查:体温40℃,神志淡漠,全身皮肤粘膜有散在瘀点、瘀斑,颈软,脑膜刺激征阴性,血象:WBC15.0×10 /L,N0.95,L0.05,疑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19.但不作腰椎穿刺检查,其原因是考虑( )

A、患儿年龄小,不合作

B、对治疗无帮助,不必要

C、容易诱发脑疝

D、无脑膜刺激征

E、此时脑脊液多为正常,对诊断无参考价值

20.次日头痛加剧,频繁呕吐,体查:颈部抵抗,克氏征阳性,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蛋白2.0g/L,氯化物112mmol/L,糖0.55mmol/L。结合上述临床表现,本病应考虑( ) A、流行性乙型脑炎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C、肺炎链球菌脑膜炎

D、结核性脑膜炎

E、散发性病毒性脑炎

21.查血压122/99mmHg,本例除了病原治疗外,最重要的对症治疗措施是( )

A、输新鲜血

B、肝素抗凝

C、肾上腺皮质激素

D、20%甘露醇脱水

E、应用降压药物

男,15岁,学生,不规则发热半个月,体温38~40℃,无畏寒、寒战,伴食欲不振、腹胀,近日出现精神恍惚,谵妄,听力下降,在当地不规则用过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治疗。体查:体温40℃,脉搏80次/分,血压:98/69mmHg,表情呆滞,心肺无异常,腹软,右下腹轻压痛,肝右肋下0.5cm,脾左肋下1cm,血象:WBC 4.0×10 /L,N 0.65,L 0.35。

22.最可能的诊断是( )

A、败血症

B、疟疾

C、伤寒

D、病毒性肝炎

E、恶性组织细胞病

23.确诊最好进行下列哪项检查( )

A、血培养

B、骨髓培养

C、胆汁培育

D、小便培养

E、大便培养

24.下列哪项处理是错误的( )

A、选用喹诺酮类抗菌治疗

B、卧床休息

C、易于消化,少纤维饮食

D、高热时可采用物理降温

E、用番泻叶泡水口服

患儿6岁,发热,头痛,恶心5天,伴抽搐,意识障碍2天,于2001年8月1日入院。入院后查体发现:T40.5℃,皮肤无瘀点、瘀斑,意识呈浅昏迷状态,病理征阳性,脑膜刺激征阳性,血常规WBC 10×10 /L,中性86%,血小板180×10 /L,尿常规未见异常。

25.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

A、中毒性菌痢(脑型)

B、流行性乙型脑炎

C、结核性脑膜炎

D、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散发性脑炎

26.应尽快完成的检查包括(多选题) ( )

A、头颅CT检查

B、腰穿测脑压,检查脑脊液

C、肛指检查,取大便化验

D、血气分析

E、抽血进行特异性抗体检测

六、标准配伍型(B型题)

(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同使用在考题前列出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与考题关系密切的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每个备选答案可能被选择一次、多次或不被选择。)

A、逆转录病毒科

B、疱疹病毒科

C、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

D、嗜肝DNA病毒科

E、黄病毒科

1. 丙型肝炎病毒属于( )

2. 人免疫缺陷病毒属于( )

3. 乙型肝炎病毒属于( )

A、氯喹

B、奎宁

C、乙胺嘧啶

D、伯氨喹

E、青蒿素

4. 对红细胞内裂殖体有迅速而强大杀灭作用的是( )

5. 能杀灭肝细胞内速发型和迟发型疟原虫,杀灭各种疟原虫配体的是( )

6. 杀灭各种疟原虫速发型,对红细胞内未成熟裂殖体有抑制作用的是( )

A、黄水样便、清水样便

B、“米泔水”样便

C、水样便

D、黏液脓血便

E、柏油样便

7. 霍乱具有特征性的粪便性状是( )

8.细菌性痢疾的粪便性状是( )

9.上消化道出血的粪便性状是( )

A、100~150 ml/kg

B、150~200 ml/kg

C、50~120 ml/kg

D、60~80 ml/kg

E、200~250 ml/kg

10.儿童轻型霍乱患者24h补液量为( )

11.儿童中型霍乱患者24h补液量为( )

12.儿童重型霍乱患者24h补液量为( ) A、骨髓培养B、血培养C、粪便培养D、尿培养E、胆汁培养

13.解除伤寒患者隔离应采取何种培养( )

14.已用氯霉素而未能确诊的疑似伤寒患者应采取何种培养为优( )

15.伤寒慢性带菌者必要时应采取何种培养( )

16.伤寒患者入院时常规培养应是( )

A、1 000~2 000 ml

B、2 000~3 000 ml

C、3 000~4 000 ml

D、4 000~8 000 ml

E、8 000~10000 ml

17. 成人轻型霍乱患者24h补液量为( )

18. 成人中型霍乱患者24小时补液量为( )

19. 成人重型霍乱患者24小时补液量为( )

A、侵袭性腹泻

B、分泌性腹泻

C、果浆样大便

D、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E、嗜酸性粒细胞增加

20. 霍乱( )

21. 菌痢( )

22. 阿米巴痢疾( )

23. 伤寒( )

24. 急性血吸虫病( )

A、HbsAg

B、HbeAg

C、抗-HBs

D、抗-Hbe

E、抗-HBc

25. 与乙肝疫苗成分一致的是( )

26. 急性乙型肝炎血清中最迟出现的标志物是( )

27. 哪一个阳性是抗病毒治疗的较好指征( )

A、中毒性休克

B、重度脱水

C、肝脓肿

D、黑色粪便

E、腹膜炎

28. 容易发生在霍乱中的是( )

29. 较容易发生在中毒型细菌性痢疾中的是( )

30. 容易发生在阿米巴痢疾中的是( )

A、无疫情

B、散发

C、流行

D、大流行

E、暴发流行

31. 发病率显著高于一般水平( )

32. 发病病例高度集中于一个短时间内( )

A、应用庆大霉素防治感染

B、扩充血容量

C、肾上腺皮质激素

D、血液透析

E、病毒唑

33. 流行性出血热早期休克的主要措施是( )

34. 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的病原治疗可用( )

35.流行性出血热各期中应禁忌的措施是( )

36.流行性出血热高血容量综合征( )

A、氯霉素

B、环丙沙星

C、氨苄西林

D、头孢曲松

E、庆大霉素

37.伤寒带菌者首选( )

38.少儿及孕妇患伤寒应首选( )

39.伤寒复发应首选( )

40.伤寒患者应首选( )

45. 流脑并发脑神经损害的原因( )

46. 流脑败血症期的主要病变是( )

47.脊髓灰质炎典型病变( )

传染病学重点知识点

传染病学重点知识点 一. 感染过程的表现: 1.清除病原体: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2.隐性感染(covert infection):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大多数病原体感染都以隐性感染为主。结局:大多数获特异性免疫,病原体被清除;少数人转变为无症状携带者,病原体持续存在于体内。 3.显性感染(overt infection):又称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而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结局:病原体被清除,感染者获较为稳固的免疫力;免疫力不牢固,再受感染而发病;小部分成为慢性病原携带者。 4.病原携带状态(carrier state):无明显临床症状而携带病原体。 按病原体种类分:带病毒者,带菌者,带虫者 按发生和持续时间长短分:潜伏期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慢性携带者 按携带持续时间分:急性携带者(<3months),慢性携带者(>3months) 5.潜伏性感染(latent infection)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于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以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则可引起显性感染。在此期间,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系非感染源,不同于病原携带状态)。注意:1)隐性感染最常见,病原携带状态次之,显性感染所占比重最低 2)上述五种表现形式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变。 二. 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1.传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1)患者(2)隐性感染者(3)病原携带者(4)受感染的动物 2.传播途径(route of transmission):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 (1)呼吸道传播(2) 消化道传播(3)接触传播(4)虫媒传播(5)血液、体液传播 3.人群易感性: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susceptible person),他们对病原体都具有易感性(susceptibility)。当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达到一定水平,若又有传染源和合适的传播途径时,则很容易发生该传染病流行。 传染病的周期性(periodicity):某些病后免疫力很巩固的传染病,经过一次流行之后,需待几年当易感者比例再次上升到一定水平时,才会发生另一次流行的现象。 三.传染病的治疗 (一).治疗原则:坚持综合治疗的原则即治疗、护理、隔离与消毒并重,一般治疗、对症治疗与病原治疗并重的原则 (二). 治疗方法:1.一般治疗及支持治疗2.病原治疗3.对症治疗4.康复治疗5.中医中药治疗 四. 我国法定传染病包括几类几种?按甲类传染病预防,管理的包括哪几种? 法定传染病分为3类38种(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1种)。 甲类 (1.鼠疫、2.霍乱)强制管理的传染病,城镇要求发现后2h内,农村不超过6h上报。 乙类 (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4.艾滋病、5.病毒性肝炎、6.脊髓灰质炎、7.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8.麻疹、9.流行性出血热、10.狂犬病、11.流行性乙型脑炎、12.登革热、13.炭疽、14.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15.肺结核、16.伤寒和副伤寒、17.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8.百日咳、19.白喉、20.新生儿破伤风、21.猩红热、22.布鲁氏菌病、23.淋病、24.梅毒、25.钩端螺旋体病、26.血吸虫病、27.疟疾 ) 为严格管理的传染病,城镇要求发现后6h内,农村不超过12h上报,其中,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丙类(28.流行性感冒、29.流行性腮腺炎、30.风疹、31.急性出血性结膜炎、32.麻风病、33.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34.黑热病、35.包虫病、36.丝虫病,37.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38.手足口病)为监测管理传染病。

传染病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总论部分: 1、关于传染病感染过程的各种表现,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D A.隐性感染极为少见 B.病原体感染必引起发病 C.每个传染病都存在潜伏性感染 D.显性感染的传染病不过是各种不同的表现之一,而不是全部 E.病原体必引起炎症过程和各种病理改变 2、关于病原携带者的论述,正确的是?D A.所有的传染病均有病原携带者 B. 病原携带者不是重要的传染源 C.发生于临床症状之前者称为健康携带者 D.病原携带者不显出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 E.处于潜伏性感染状者就是病原携带者 3、隐性感染增加时:E A.病原携带者增加 B. 慢性感染病人增加 C.潜伏性感染增加 D.显性感染增加 E.免疫人群扩大 4、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细则规定,属于强制管理的传染病是:B A.爱滋病 B. 鼠疫 C. 乙型肝炎 D. 疟疾 E. 麻风病 5、斑疹伤寒患者血清中可测出对变形杆菌“OX19”,的抗体,是属于:D A.间接凝集反应 B. 直接凝集反应 C. 反向凝集试验 D.交叉凝集反应 E.反向间接凝集反应 6、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细则规定,下列疾病不属于乙类传染病是:E A.病毒性肝炎 B. 登革热 C. 炭疽 D. 爱滋病 E. 血吸虫病

7、某些传染病常出现周期性流行,其主要原因是?C A.传播途径的改变 B.传染源的积累 C.易感人群的积累 D.病原体抗原性的改变 E.自然因素周期性的改变 8、传染过程中,下列哪种感染类型增多对防止传染病的流行有积极意义?B A.病原体被清除 B.隐性感染者 C. 病原携带者 D.潜伏性感染 E.显性感染 9、表现为“显性感染”占优势的疾病是:B A.流行性乙型脑炎 B.天花 C.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D.百日咳 E.脊髓灰质炎 10、隐性感染的发现主要是通过:C A.咽拭子或血清培养等获得病原体 B.生化检查 C.特异性免疫检查 D.病理检查 E.体征的发现 11、人体能对抗再感染的主要原因是:B A.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B.特异性免疫能力 C.预防用药 D.增强体质 E.注射疫苗 12、有关IgG,下列哪项是错误的?D A.是人体最重要的抗体 B.是人血清中含量最高的 C.是唯一能穿过胎盘的抗体 D.是凝集试验中的主要反应抗体 E.是胎盘球蛋白、丙种球蛋白中的主要抗体 13、抗原抗体复合物属于下列哪一型超敏反应?C A.Ⅰ型 B.Ⅱ型 C.Ⅲ型 D.Ⅳ型 E.Ⅴ型 14、感染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是:B A.是否有病原体 B.是否有传染性 C.是否有感染后免疫 D.是否有发热 E.是否有毒血症症状 15、人体被病原体侵袭后不出现临床症状,但可产生特异性免疫,称:C A.病原体被消灭 B.潜伏性感染 C.隐性感染 D.显性感染 E.带菌者

本科传染病学考试必备

医学本科传染病学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隐性感染 2.传染源 3.侵袭力 4.酶胆分离 5.HBV窗口期 6.异位损害 7.霍乱原 8.潜伏期 9.Dane颗粒10. 再燃 11.HBV-DNA 12.黑尿热13.赫氏反应14.玫瑰疹15. 远期复发 16.消遥型伤寒17.机会性感染18.伤寒复发、再燃19. 何博礼(hoeppli)现 象 20.卡波济(Kaposi)肉瘤21.迟发型子孢子 (二)问答题 1.写出HBV血清标志物及分子生物学标记的临床意义。 2.叙述霍乱的发病机制。 3.试述干扰素治疗乙肝的禁忌症、副作用及其处理。 4.伤寒的细菌培养时间及其临床价值。 5.叙述霍乱的补液治疗。 6.叙述乙脑的对症治疗。 7.疟疾的临床表现有哪些?这些症状与疟原虫在人体内发育阶段有何联系? 8.试述乙肝疫苗及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应用及使用方法。 9.9.试述伤寒肠出血、肠穿孔的诱因、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 10.试述急性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 11.简述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以及高危人群。 12.试述0139霍乱的病原学特点、临床特征、治疗要点。 (三)填空题 1、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有、、。 2、发疹性传染病其皮疹、--和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3、甲类传染病包括与,是管理传染病。 一旦发生甲类传染病,城镇要求时间内上报,农村不超过时间。 4、乙类传染病是管理传染病,城镇于时间内、农村于时间内 上报。 丙类传染病是管理传染病。 5、传染过程的表现有5种,即、、、、 ; 其中最常见,次之,最低。 6、甲型肝炎病毒的核心是,乙型肝炎病毒的核心是 。 7、EHF五期临床经过为、、、、 。 8、霍乱弧菌包括两个生物型即、。近年来又发现新的型别,即 。 9、霍乱弧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 10、构成传染过程的三因素是、、。 11、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包括、、、 等。 12、甲肝的传染源主要是、。 13、HDV是一种病毒,必须在条件下才能复制。 14、甲、戊肝炎主要经传播,乙丁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有、、 。 15、提示HBV在体内复制,具传染性的指标有、、、、 1

传染病学试题及答案(二)

《传染病学》考试题及答案 一、A1 型选择题(最佳选择题):题干为一短句,每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共50题,每题1分) 1.艾滋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是:B A. 口腔念珠菌病 B.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C. 外阴部疱疹病毒感染 D. 疱疹性直肠炎 E.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2.下列哪项是脑膜炎球菌的正确特性D A.属奈瑟菌属,革兰染色阳性 B. 能产生毒力较强的 外毒素 C. 在脑脊液及瘀点涂片中,该菌多在中性粒细胞外,少数在细胞内 D. 抵抗力弱,在体外能产生自溶酶而易于自溶 E. 在含胆汁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3.我国预防血吸虫病的重点措施是:C A. 灭螺 B. 普治 C. 灭螺和普治 D. 粪便和水源管理 E. 保护易感人群 4.自疟疾非流行区到海南旅游,预防措施可采取:A A. 乙胺嘧啶25mg,每周1次 B. 氯喹0.3g,每周1次 C. 哌喹0.6g,2~4周1次 D. 甲氟喹0.25g,每周1次 E. 周效磺胺0.5g,每周1次 5.痢疾杆菌致病作用的决定因素是A A. 内毒素 B. 肠毒素 C. 神经毒素 D. 细胞毒素 E. 侵袭作用 6.非特异性的全身反应症状始见于传染病的B A. 潜伏期 B. 前驱期 C. 症状明显期 D. 恢复期 E. 以上都不是 7.菌痢的病原体属于:A A. 志贺菌属 B. 沙门菌属 C. 类志贺毗邻单胞菌属 D. 弧菌属 E. 弯曲菌属 8.下列哪项不为传染源C A. 显性感染 B. 隐性感染 C. 潜伏性感染 D. 病原携带状态 E. 受感染的动物 9.阿米巴病组织损伤主要是由什么引起的:D A.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机械性损伤 B. 溶组织内阿米巴释放的毒素 C. 迟发型

流行病学复习要点

(绪论) 1、流行病学的定义: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如何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流行病学按研究设计类型分类,可分为: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试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 3、流行病学认识疾病的途径是:从群体水平认识疾病。 (病因与疾病的分布) 1、病因:与疾病发生和流行有关因素的总和。一般认为,那些能使人群的发病概率升高的一切因素都是病因。 2、疾病发生的三要素(病因三要素):致病因子、宿主、环境。 3、共变法的理论基础是:因果效应的剂量反应关系。例如:甲肝的发病率与生食毛蚶的量有相同的变化趋势。 4、流行病学探索病因的一般程序是:从统计学关联(相关)到因果关联。(相关不等于因果,因果也不一定相关)。 5、衡量疾病危险度的指标是:发病率。 发病率=某时期内某人群中某病新发病例/ 同期暴露人口× K 一般为1年内某人群中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 6、较短时间内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是:罹患率。 罹患率=观察期内某人群中某病新发病例数/ 同期暴露人口× K 7、适用于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的指标是:患病率(又称现患率)。患病率=某时间内某人群中某病现(新+旧)患病例数/ 同期平均人口× K 8、续发率又称“二代发病率”。 续发率=接触者中二代病例数/ 接触原发病例的易感者人数× K 9、满足患病率=发病率×病程的条件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病率和病程都相当稳定。 10、疾病的三间分布包括:人群、地区、时间分布。 人群分布(年龄、性别、职业、种族、家庭)、地区分布(国家间、国内、城乡、局部地区)、时间分布(流行、爆发、季节性、周期性、长期变异) 11、横断面分析(属描述性研究)是指:对同一时期不同年龄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分析。 12、易感人口增加,导致麻疹流行:宿主因素发生变化,宿主比重增加。 13、流感病毒发生变异引起流感流行:环境因素不变,病因比重增加。 14、夏季气温高、雨量多、蚊媒密度增加,引起乙脑流行: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导致病因比重加重。 15、战争年代因饥荒、贫穷、流离失所、生活条件恶劣,引起传染病流行: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导致宿主比重加重。 16、自然疫源性疾病:一些疾病的病原体不依靠人,而是依靠自然界的野生动物绵延繁殖,人只在偶然的情况下才感染该疾病。如: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森林脑炎、狂犬病、鼠疫、莱姆病等。 (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1、对病因不明疾病,描述性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寻找病因线索。主要用途是:提出病因假说。 2、进行爆发调查时的首要工作是:核实诊断。 3、某病的流行曲线只有一个高峰,所有病例都集中在该病的常见潜伏期内,据

传染病学试题库

试题库 总论: 1、预防肠道传染病“三管一灭”,下列何者错误: A 灭苍蝇 B 管理粪便 C 管理水源 D 管理饮食 E 预防接种 2、接触病毒性肝炎患者后,常用于浸泡的消毒液为: A 3%来苏尔 B 70%酒精 C 0.3%过氧乙酸 D 0.1%新洁尔灭 E 高锰酸钾溶液 3、下列何者不属于需立即报告的传染病: A 鼠疫 B 霍乱 C 艾滋病 D 肺炭疽 E 伤寒 4、隐性感染的主要意义: A 轻型病人增加 B 显性感染减少 C 带菌状态减少 D 潜在性感染增加 E 免疫人群扩大 5、传染过程中,一般哪种情况较多: A 病原体被清除 B 隐性感染 C 显性感染 D 潜在性感染 E 病原携带者 6、感染后的结局以下何种最常见: A 病原体被清除 B 隐性感染 C 显性感染 D 潜在性感染 E 病原携带者 7、预防肠道传染病“三管一灭”,下列何者错误: A 管理病人 B 管理粪便 C 管理水源 D 管理饮食 E 消灭苍蝇 8、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A 病原体 B 传染性 C 地方性、季节性 D 免疫性 E 易感性 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A 有病原体 B 有传染性 C 有地方性、季节性 D 有免疫性 E 有易感性 2、预防消化道传染病的主导措施是: A 治疗病人 B 检出带菌者 C 隔离接触者 D 切断传播途径 E 预防接种 10、我国规定管理的传染病是: A 二大类二十五种 B 二大类十八种 C 三大类二十五种 D 三大类二十四种 E 三大类三十五种 11、提示近期感染的免疫球蛋白: A IgA B IgM C IgG D Ig E E IgD 1、预防传染病,保护易感者的关键措施是: A 个人防护 B 预防接种 C 药物预防 D 改善营养 E 增强体质 12、病原体侵入人体,临床上不显示任何症状、体征,但可产生特异性免疫 被称为: A 病原体被清除 B 隐性感染C病原携带者 D 显性感染 E 潜在性感染 12、构成传染病流行过程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A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B 病原体数量、毒力、侵入途径 C 病原体、人体、和它们所处环境 D 传染源、易感人群和外周环境 E 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人体因素 13、下列属于强制管理的传染病是: A 伤寒 B 菌痢C霍乱 D 病毒性肝炎 E 艾滋病 A.无传染性 B.具有免疫力 C.病毒无复制 D.注射过乙肝疫苗 E.传染性强 63. 有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HBsAg(+),HBeIgG(+),抗-HBcIgM(+)说明此病人: A.无传染性 B.具有免疫力 C.病毒无复制 D.注射过乙肝疫苗 E.传染性强 64. 有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HBsAg(+) 抗-HBcIgG(+) HBVDNA(-)说明此病人 A.无传染性 B.具有免疫力 C.病毒无复制 D.注射过乙肝疫苗 E.传染性强

传染病学 期末考试试题复习资料

艾滋病 一、单项选择题 B 1、艾滋病的全称是:(? ) A、免疫缺陷综合征 B、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C、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D、继发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D 2、下列哪项不是急性HIV感染的临床表现:(? ) A、发热 B、咽痛 C、淋巴结肿大 D、口腔真菌感染 C 3、HIV感染人体后主要侵犯和破坏哪种细胞:(?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T淋巴细胞 D、巨噬细胞 D 4、下列哪类人群不属于艾滋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 A、同性恋者 B、性乱交者 C、静脉吸毒者 D、无偿献血人员 B 5、艾滋病病毒感染人体后临床症状分期错误的提法是:(? ) A、急性感染期 B、病毒携带期 C、无症状感染期 D、艾滋病期 D 6、下列哪项不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 A、性传播 B、母婴垂直传播 C、血液传播 D、虫媒传播 B 7、下列哪项检查能够最终确定病人感染了艾滋病毒:(? ) A、血常规 B、HIV抗体确诊试验 C、HIV抗体筛查试验 D、尿常规 C 8、HIV不可以用下列哪种方法杀灭:(? ) A、370℃,10%漂白粉处理30分钟 B、焚烧 C、室温条件下,放置3天 D、56℃,30分钟 D 9、艾滋病常见合并症一般不包括:(? ) A、复发性单纯疤疹 B、持续性或间歇性慢性腹泻 C、皮肤瘙痒 D、急性肾炎 B 10、当HIV侵入机体后,未进入发病期者被称为:(? ) A、艾滋病病人 B、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C、窗口期病人 D、艾滋病期病人 A 11、艾滋病人体体液含有大量病毒,具有很强传染性的是:(? ) A、血液 B、尿液 C、泪液 D、汗液 A 12、人群对艾滋病病毒的易感性正确的描述是:(? ) A、人群对HIV普遍易感 B、种族、性别与易感性有关 C、只有高危人群易感 D、只有性传播疾病患者易感 D 13、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诊断艾滋病的主要症状是:(? ) A、体重减轻10%以上 B、发热1个月以上 C、持续性或间歇性慢性腹泻1个月以上 D、体重减轻10%以上,发热1个月以上和持续性或间歇性慢性腹泻1个月以上 A 14、艾滋病的特异性治疗是:(? ) A、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B、抗反转录酶抑制剂治疗 C、蛋白酶抑制剂治疗 D、融合抑制剂治疗 A 15、艾滋病病毒,是一种能生存于人的血液中并攻击()的病毒。 A、免疫系统 B、神经系统 C、骨酪系统 D、肌肉系统 D 16、艾滋病病毒通过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的概率,大约是( ) %。 A、40 B、60 C、80 D、100 D 17、对艾滋病病毒易感的人群是。 A、静脉吸毒者 B、性乱者 C、同性恋者 D、每个人 B 18、对于HIV/AIDS的诊断最重要的是根据 A、临床表现 B、经确认HIV抗体阳性 C、具有高危行为 C 19、下列哪个不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A、性接触 B、血、血制品、器官移植和污染的注射器 C、蚊虫叮咬 D、母婴垂直传播 D 20、艾滋病常见合并症有: A、PCPP B、隐球菌脑膜炎 C、弓形体感染 D、以上都是 A 21、HIV感染的确证实验是: A、免疫印迹法查HIV抗体 B、酶联免疫法查HTV抗体 C、PDR法检测HIV RNA D、流式细胞仪检测CD4细胞数 B 22、PCP首选治疗是: A、氟康唑 B、复方新诺明 C、戊烷脒 D、乙胺嘧啶 B 23、HIV感染人体后主要导致下列哪个系统损害: A、消化系统 B、免疫系统 C、循环系统 D、骨胳系统 C 24、艾滋病毒不可以通过下列哪种方式传播 A、共用针头或注射器 B、性接触 C、日常生活接触 D、母婴传播 D 25、下列哪项检查能够最终确定病人感染了艾滋病毒: A、血常规 B、尿常规 C、HIV抗体筛查试验 D、HIV抗体确诊试验 C 26、艾滋病患者常见的肿瘤是 A、霍奇金病 B、淋巴肉瘤 C、卡波济肉瘤 D、非霍奇金淋巴瘤 D 27、下列哪类人群不属于艾滋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A、同性恋者 B、性乱交者 C、静脉吸毒者 D、医护人员 二、是非题 √1、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是艾滋病的唯一传染源。() √2、抗反转录病毒药物的作用是抑制病毒复制。()

传染病学知识点总结

传染病学知识点总结 一、总论 1、感染过程出现的表现:清除病原体、隐性感染(最常见)、显性感染(又称临床感染)、病原携带状态(重要传染源)、潜伏性感染。(即五种表现) 隐性感染---又称为临床感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的感染,其表现约超过显性感染的10倍以上。 2、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侵袭力、毒力、数量、变异性 毒力---包括毒素和毒力因子。毒素包括外毒素和内毒素。 外毒素内毒素 代表菌群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和霍乱弧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 作用机制通过与靶细胞受体结合,进入细胞内而起作用激活单核-吞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而起作用 3、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包括传染源、传染途径、人群易感性(即三个条件) 传染源---指病原体已经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动物。 易感者---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他们对该病原体具有易感性。当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比例达到一定水平,而又有传染源和传染途径时,则容易发生该传染病的流行。 4、传染病的基本特征: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感染后免疫。(即四个特点) 5、再燃与复发 再燃---传染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但体温尚未完全恢复正常的缓解阶段,由于血液或组织中的病原体再度繁殖,使体温再次升高,初发病的症状与体征再度出现。 复发---指当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体内残存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而使临床表现再度出现的情形。 6、传染病的预防:包括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法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包括:鼠疫和霍乱。要求城镇发现后2小时内上报,农村不少过6小时。 小结:传染病过程包括三个条件、四个特点、五种表现 二、病毒性肝炎 1、乙肝的抗原抗体系统: A.HbsAg(表面抗原)和抗HBs:表面抗原是HBV感染后首先出现的抗原,该抗原只有免疫性,无传染性。抗HBs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在其抗原转阴一段时间后开始出现,其阳性表示对HBV有免疫力,见于乙肝恢复期、过去感染及疫苗接种后。 B、HBcAg(核心抗原)和抗HBc:核心抗原因存在于Dane颗粒中,在肝脏,主要存在于受感染的肝细胞核内,出现较晚于HBcAg,其存在表示病毒复制活跃且有较强传染性。抗HBcIgM较早出现,其阳性提示急性期或者慢性肝炎急性发作,抗HBcIgG出现较迟,可保

流行病学题库1-2-10

流行病学题库1-2-10

问题: [单选,A1型题]下列哪一项不是使人群易感性降低的因素() A.传染病流行 B.易感人口的迁出 C.计划免疫 D.免疫人口的死亡 E.隐性感染后免疫人口增加 免疫人口死亡会导致人群易感性升高。

问题: [单选,A1型题]在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暴露标志和效应标志是结合疾病的不同阶段和研究需要确定的;根据研究目的不同,许多情况下,一项生物标志() A.作为暴露标志就不能作为效应标志 B.作为效应标志就不能作为暴露标志 C.有时作为效应标志,有时也可作为暴露标志 D.可以同时既是暴露标志又是效应标志 E.只是作为暴露标志 本题考点为充分理解暴露发病连续带模型的含义。根据暴露发病连续带模型,暴露和效应是相对的。因此很多情况下,一项生物标志在某个研究中可能是效应标志,而在下一级效应标志的影响因素研究中,它有可能作为暴露标志。

问题: [单选,A1型题]分子流行病学与传统流行病学的主要区别是() A.研究对象不同 B.测量的结局不同 C.研究目标不同 D.群体调查方法不同 E.设计思想不同 本题考点为分子流行病学对传统流行病学的发展。传统流行病学测量的结局一般都是疾病的最终结局,如发病、死亡等;而分子流行病学根据疾病自然史原理,将疾病发生、发展分解为不同阶段,并以一系列生物标志测量来代表疾病不同阶段的结局测量,这是对传统流行病学一个大的发展。(广东11选5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bc15314824.html,)

问题: [单选,A1型题]分子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的新阶段,关于其认识正确的是() A.从微观方面研究疾病和健康 B.从宏观方面研究疾病和健康 C.宏观和微观综合研究疾病和健康 D.相当于大批量检测临床标本 E.不需要人群现场就可研究 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流行病学设计的综合应用产生了分子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考研必背重点

1、流行病学:就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得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得策略与措施得科学。 2、流行病学研究内容得三个层次:疾病、伤害、健康。 3、流行病学任务得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揭示现象,即揭示流行(主要就是传染病)或分布(其她疾病、伤害与健康)得现象,可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来实现。第二阶段:找出原因,即从分析现象入手找出流行与分布得规律与原因,可以借助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来检验或验证所提出得病因假说。第三阶段:提供措施,即合理利用前两阶段结果,找出预防或控制得策略与措施,可用实验流行病学方法实现。 4、流行病学研究得三种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 5、现代流行病学中得基本原理:①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得分布,其中包括疾病得流行现象;②疾病得发病过程,其中涵盖了机体得感染过程与传染病得流行过程;③人与环境得关系,即疾病得生态学;④病因论,特别就是多因论;④病因推断得原则;⑤疾病防治得原则与策略,其中包括疾病得三级预防;⑥疾病发展得数学模型等。 6、流行病学得实际应用:①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流行病学得根本任务之一就是预防疾病;②疾病得监测,疾病得监测就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得一项很好得措施;③疾病病因与危险因素得研究,这就是为了达到预防疾病得目得而必须进行得工作;④疾病得自然史,该应用时通过流行病学方法研究人类疾病与健康得发展规律,以进一步应用于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⑤疾病防治效果评价,这涉及防治疾病效果得最终判断。 7、流行病学研究按设计类型分为: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流行病学、

实验流行病学与理论流行病学。 8、流行病学特征:①群体得特征,流行病学就是研究人群中得疾病现象与健康状态,即从人群得各种分布现象入手,而不仅就是考虑个人得患病与治疗问题,目光始终着眼于人群中得问题。 ②对比得特征,在流行病学中自始至终贯穿着对比得思想,对比就是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得核心。 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得特征,流行病学极少用绝对数表示各种分布情况,多使用频率指标,因为绝对数不能显示人群中发病得强度或死亡得危险度。 ④社会心理得特征,疾病得发生不仅仅同人体得内环境有关,还必然受到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得影响与制约。在研究疾病病因与流行因素时,我们应该全面考察研究对象得生物、心理与社会生活状况。 ⑤预防为主得特征,作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得一门分支学科,流行病学始终坚持预防为主得方针并以此作为学科得研究内容之一。 ⑥发展得特征,针对不同时期得主要卫生问题,流行病学得定义、任务就是不断发展得。 9、疾病分布:就是指疾病在不同人群、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得存在状态及其发生、发展规律,主要描述疾病发病、患病与死亡得群体现象。 10、发病频率测量指标:发病率、罹患率、续发率。 11、发病率:就是指一定期间内,一定范围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病例出现得频率。 12、计算发病率需考虑得因素:(1)新发病例数;(2)暴露人口

流行病学试题试题库完整.doc

1、病例对照研究是根据是否患病分组.而队列研究是根据是否暴露分组。 2、流行病学中的“暴露”是指曾经接触过某个因素或处于某种状态.或具备某种特征。 3、匹配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研究效率.控制混杂因素 .个体匹配一般不超过 4 。 4、现况调查所用的指标主要是患病率。 5、影响预测值的因素有灵敏度、特异度、患病率。 6、RR值是指暴露组的发病危险性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7、实验流行病学与队列研究的共同点是前瞻性研究.设立对照.验证假设。 8、评价预防措施效果的主要指标有保护率和效果指数。 9、移民流行病学可以探索疾病发生与遗传和环境的关系谁大的一种研究 方法。 10、在描述性研究中.一般无须特设对照 .其研究资料的主要分析指标是患病率。 11、流行病学所说的偏倚一般可归纳为:信息偏倚、选择偏倚、混杂偏倚。 12、疾病的人群分布中最重要的因素年龄.几乎各种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都与此变量有关。 13、病例对照研究选择病例时较理想的病例类型是新发病例。 14、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分析进行病例组与对照组均衡性检验的目的是减少混杂因素。 15、进行推断性统计所计算的RR值远小于1.表明暴露与疾病之间呈负相关。 16、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是病因、宿主和环境。 17、抽样调查的样本大小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现患率和精确度。

18、时点患病率中的“时点”一词.在理论上时无长度。但实际上在现场调查 时要尽可 能的缩短调查期限.一般不超过一个月 .仍认为是时点患病率。 19、目前.用于流行病学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的软件种类繁多.请列出三种权威的应用较多的软件 SAS 、 SPSS 、 STATA 。 20、描述疾病分布,其资料来源分为普查、抽样调查 . 名词解释答案 1、危险行为:指一种已经证明会增加人们患某种疾病的易感性或有损健康的行为。 2、续发率:指在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比。 3、流行:是疾病流行强度的一种表达方式.指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散发水平。 4、大流行:当疾病发病率水平超过该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流行水平且跨越国界、州界时。 5、爆发: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这些人多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 6、虚假关联:可以看作是人为的、偶然的、假二次的或由于几率、偏倚或未能控制其他变量而引起的所有非因果关联。(该名词现已罕用。) 7、生态趋势研究:指连续观察不同人群中某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发生率或死亡率.了解其变动趋势。 8、生态学研究:比较不同人群中某疾病或健康状态.他们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别.以了解某疾病或健康状态在不同人群中分布有无异同点.从而探索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找出值得进一步深入分析的线索。 9、归因危险度百分比:又称病因分值.指暴露人群中归因于暴露的发病或死亡占全部病因的百分比。

传染病学总结重点笔记复习资料

概述: 传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s )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造成流行的疾病。 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s )是指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 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传染病学是一门研究各种传染病在人体中发生、发展、传播、诊断、治疗 和预防规律的学科。 感染与免疫 一.感染(infection )是病原体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机会性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on )当某些因素导致宿主的免疫功 能受损或机械损伤使寄生物离开固有的寄生位置而到达不习惯的寄生部位,平衡不复存在而引起宿主的损害则产生机会性感染。 首发感染(primary infection )人体初次被某种病原体感染。 重复感染(reinfection )人体在被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次被同一种病原体感染。 混合感染(coinfection )人体同时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感染。 重叠感染(superinfection )人体于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被别的病原体感染。 继发性感染(sec on daryi nfection )在重叠感染中,发生于原发感染后的 其他病原体感染。 二.感染过程的表现: 1. 病原体被清除: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2. 隐性感染(covert infection ):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 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大多数病原体感染都以隐性感染为主。结局:大多数获特异性免疫,病原体被清除;少数人转变为无症状携带者,病原体持续存在于体内。 3. 显性感染(overt infection ):又称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

传染病学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 1.传染源: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2.感染:人和病原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也是病原体对人体的寄生过程。 3.病原携带者: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排出体外,而无临床表现的人。 4.暴发: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小范围内发病人数急剧增多。 5.流行过程:传染病的病原体从传染源的体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易感者而形成新的传染,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 构成感染的必备条件是病原体人体环境。 2. 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包括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3. 传染源包括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隐性感染者受感染的动物 4. 常见的水平传播途径有 4.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血液-体液传播土壤传播 5.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有 .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6.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 .特异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有免疫性 7. 典型急性传染病的病程经过可分为 .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4个阶段。 8. 传染病的诊断需要综合分析 .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三方面资料。 9. 传染病的治疗方法中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是。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对的打√,错的打×) 1.传染过程必然导致传染病。F 2.所有传染病都有传染性。T 3.构成传染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传染源、病原体、传染途径。F 4.隐性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病理损害轻,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表现,通过免疫学检测可测得抗体。T 5.传染病只是传染过程的一种表现形式。T 6.有传染性是传染病与其它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点。T 7.所有的病原携带者都是传染源。T 8.抗生素对病毒性疾病有效。F 9.人群对某些传染病易感性的高低明显影响传染病的发生。T 10.切断传播途径的目的在于消灭被污染环境中的病原体和传播病原体的生物媒介。T 四、简答题(10分) 简述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感染过程有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病原携带状态、隐性感染、显性感染、潜伏性感染五种表现。以上五种表现不一定一成不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变,如潜伏性感染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转变为显性感染。一般认为隐性感染最常见,其次为病原携带状态,显性感染所占比例最低,但易于识别。 五、选择题(共40分) (一)A1型题(每题1分) ( B )1.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可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并不断排除体外,而人体不出现任何症状,这称为 A.隐性感染B.病原携带状态C.显性感染D.潜伏性感染E.轻型感染

传染病学试题样题

传染病学试题样题

南方医科大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2008 学年(春)季学期考试 2005年级预防医学-口腔本科 《传染病学》试卷A 姓名学号专业年级 一、单选题 1 外周血白细胞数增高的病毒性传染病是肾综传单乙脑 A.流行性感冒B.艾滋病 C.流行性乙型脑炎D.水痘 E.风疹 2 在我国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中,属于甲类传染病的是 A.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B.艾滋病

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D.肺炭疽病 E.霍乱 3 通过接触疫水传播的传染病是 A. 囊虫病 B. 恙虫病 C. 华支睾吸虫病 D.流行性腮腺炎 E. 钩体病 4 属于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的是恙虫病乙脑肾综 A. 艾滋病 B. 疟疾 C. 伤寒 D.恙虫病 E. 乙型肝炎 5 不属于传染病的是: A. 莱姆病 B. 斑疹伤寒 C. 黑热病 D. 耳源性脑膜炎 E. 百日咳 6 主要经输血途径传播的传染病是 A. 甲型肝炎 B. 流行性乙型脑炎 C. 疟疾 D. 丙型肝炎

E. 登革热 7. 关于乙型肝炎慢性化的原因,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免疫功能低下 B. 不完全免疫 耐受 C. 自身免疫反应产生 D. HBV基因突变 逃避免疫清除 E. 治疗不及时 8. 重型肝炎主要病理改变特点是: A. 肝细胞肿胀、气球样变性 B. 嗜酸性变性,凋亡 小体 C. 肝细胞大量坏死 D. 枯否 细胞增生肥大 E. 炎症细胞浸润 9. 重型肝炎出血的最重要原因是: A. 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 B. 应激性溃疡 C. 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血小板减少 D.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E. 内毒素血症 10. 下列哪项不是肝炎黄疸的常见原因: A. 肝细胞坏死,小胆管破裂导致胆汁反流 B. 小胆管受压导致胆汁淤积 C. 肝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 D. 红细胞破坏 增加 E. 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排泄等功能障碍

传染病学复习重点(人卫版)

总论 概述: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造成流行的疾病。 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传染病学是一门研究各种传染病在人体中发生、发展、传播、诊断、治疗和预防规律的学科。 传染病基本特征: 1.有病原体 2.有传染性这是传染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 3.有流行病学特征 (1)散发性发病:某传染病在某地区近几年来发病的一般水平。 (2)流行:当某传染病在某地的发病率显著高于近年来的一般水平时称为流行。 (3)大流行:若某传染病的流行范围甚广,超出国界或洲界时称为大流行。 (4)暴发流行:传染病病例发病时间的分布高度集中于一个短时间之内者。 4.有感染后免疫: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体经显性或隐性感染某种病原体后,都能产生针对该病原体及其产物(如毒素)的特异性免疫。 传染病临床特点: 1.病程发展的阶段性: (1) 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相当于病原体在体内繁殖、转移、定位、引起组织损伤和功能改变导致临床症状出现之前的整个过程。 (2)前驱期:从起病至临床症状明显开始的时期,通常是非特异性的。 (3)症状明显期:在此期间该传染病所特有的症状和体征都通常获得充分表现。 (4)恢复期:当机体的免疫力增长至一定程度,体内的病理生理过程基本终止,患者的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在此期间体内可能还有残余的病理改变或生化改变。 ①再燃:当传染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但体温尚未完全恢复正常的缓解阶段,由于潜伏于血液或组织中的病原体再度繁殖,使体温再次升高,初发病的症状与体征再度出现的情形。 ②复发:指当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体内残存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而使临床表现再度出现的情形。 ③后遗症:指某些传染病的患者在恢复期结束后,某些器官功能长期都未能恢复正常的情形。多见于以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为主的传染病。 2.常见的症状和体征: (1)发热:(三个阶段:体温上升期、极期、体温下降期);(五种热型:稽留热、弛张热、减息热、回归热、不规则热) (2)发疹:许多传染病在发热的同时伴有发疹,称为发疹性传染病。 皮疹分为外疹和内疹即粘膜疹(疹子出现的时间和先后次序:水痘风疹第1天,猩红麻疹次第连(2、3日),斑疹伤寒第5日,伤寒再接第6天)。形态包括斑丘疹、出血疹、疱疹、荨麻疹 (3)毒血症状:病原体的各种代谢产物,包括细菌毒素在内,可引起除发热以外的多种症状。 (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反应:充血、增生,肝脾淋巴结肿大 3.临床类型:急性、亚急性、慢性型、轻型、典型(中型、普通型)、重型、暴发型

传染病学试题库

传染病学试题库 试题总论库: 1,预防肠道传染病“三管一绝”,以下哪一项是错的: A灭蝇B管理粪便C管理水源D管理饮食e预防接种 2,接触病毒性肝炎患者后,浸泡常用的消毒剂是 A 3%来苏消毒剂 B 70%酒精 C 0.3%过氧乙酸 D 0.1%新洁尔灭e高锰酸钾溶液3 以下哪种疾病不是应立即报告的传染病: A鼠疫B霍乱C艾滋病D肺炭疽E伤寒4隐性感染的主要意义: A轻症患者增加B显性感染,减少C携带者状态,减少D潜在感染,增加E免疫人群,扩大5,感染期间,哪种更常见一般: A病原体清除b隐性感染c显性感染d潜在感染e病原体携带者6,这是感染后最常见的结局: A病原体清除b隐性感染c显性感染d潜在感染e病原体携带者7,预防肠道传染病“三管一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管理病人b管理排泄物c管理水源d管理饮食e消灭苍蝇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A病原体b传染性c地方性、季节性d免疫性e易感性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A具有病原体b具有传染性c具有地方性、季节性d具有免疫力e 具有易感性2,预防消化道传染病的主要措施是: A治疗,病人b检测带菌者,c隔离接触者,d切断传播途径,e接种疫苗,10,

我国规定的传染病有: A,两大类,二十五种,b,两大类,十八种,c,三大类,二十五种,d,三大类,二十四种,e,三大类11、 表示近期感染的免疫球蛋白: aigabigm c iggd ige igd1,预防传染病,保护易感人群的关键措施是: A个人防护b预防性接种c药物预防d改善营养e增强体质12、 病原体侵入人体,临床上未出现任何症状和体征。但是,能产生特异性免疫的 被称为: A病原体被清除b隐性感染c病原体携带者d显性感染e潜在感染12,构成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A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b病原体数量、毒力、入侵途径c 病原体、人体及其环境d传染源、易感人群及周围环境e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人体因素13、 属于强制管理的下列传染病有:伤寒 A、乙型细菌性痢疾、丙型霍乱、丁型病毒性肝炎、戊型艾滋病A、非传染性乙型肝炎、免疫丙型肝炎、病毒复制丁型肝炎、注射乙型肝炎疫苗戊型肝炎、高传染性乙型肝炎63。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HBsAg (+)、hbigg (+)、抗-HBcIgM(+)表明该患者:a .非传染性乙型肝炎免疫丙型肝炎病毒非复制型乙型肝炎疫苗注射e .高传染性 64。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HBsAg(+)抗-HBcIgG(+) HBVDNA(-)

传染病学试题及答案

1.传染病检疫期限的确定是依据该病的是: A.隔离期 B.传染期C.最长潜伏期D.最短潜伏期 E.平均潜伏期 2.HBeAg是HBV活动性复制和有传染性的重要标记,是因为: A.HBeAg是HBV的核心成分 B.它与DNAp和HBVDNA密切相关 C.仅见于HBsAg时阳性血清中 D.在血清中持续时间较HBsAg为长 E.HBeAg阳性者容易转为慢性 3.关于狂犬咬伤后伤口处理,下列错误项是: A.尽快用20%肥皂水反复冲洗至少半小时 B.尽快用0.1%苯儿溴铵反复冲洗至少半小时 C.冲洗后用20%乙醇擦洗 D.缝合及包扎伤口 E.在伤口底部和周围行局部浸润注射 4.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胰腺炎,做下列检查有助于胰腺炎的诊断是: A.血清粉酶 B.淀粉酶C.血脂肪酶D.转氨酶 E.血常规 5.麻疹出疹的特点是: A.发热1~2天出疹,出疹后体温高 B.发热1~2天,热退后出疹 C.发热2~3天出疹,出疹同时有发热 D.发热3~4天出疹,出疹同时体温升高 E.发热3~4天热退后出疹 6.可用于调查伤寒慢性带菌者的抗体是: A.H抗体 B.O抗体 C.A抗体 D.B抗体 E.Vi抗体 7.下列不是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是: A.明显低钾、低钠血症B.低蛋白饮食 C.消化道大出血 D.合并感染 E.使用大量的镇静剂 8.重型肝炎、肝硬化时,早期腹水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A.各种病理生理变化导致钠潴留 B.门静脉高压 C.低蛋白血症 D.肝硬化时增生的结节压迫血窦,使肝淋巴液生成增多 E.营养不良性水肿 9.流行性出血热刚进入低血压休克期的主要处理措施为: A.补充血容量B.纠正酸中毒C.使用血管活性药 D.使用强心利尿剂或激素 E.纠正DIC 10.最有效的控制深部真菌感染药物为: A.制霉菌素B.酮康唑C.两性霉素B D.灰黄霉素E.氟康唑 11.移位性蛔虫病及蛔虫病并发症最常见是: A.胆道蛔虫病B.蛔虫性肠梗阻C.蛔虫性阑尾炎 D.蛔虫性胰腺炎E.蛔虫性肝脓肿 12.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同时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此种情况是: A.隐性感染B.显性感染C.重复感染 D.潜伏性感染 E.机会性感染 13.女,16岁,食欲不振,极度乏力,黄疸进行性加深24天,腹胀半个月,既往无肝病史。体查:明显黄疸,皮肤有瘀斑,无蜘蛛痣,肝掌,腹胀,肝脾未扪及,腹水征阳性,血清总胆红素342μmol/L,ALT560U/L,诊断应考虑: A.急性重型肝炎B.亚急性重型肝炎C.慢性重型肝炎 D.急性黄疸型肝炎E.淤胆型肝炎 14.男,21岁,学生,3年前患乙型肝炎,病程迁延不愈,ALT波动在50~150U,无黄疸,近1年来多次查肝功能已恢复正常。1周前突然发热,体温38℃左右,上腹部不适,恶心、食欲减退,厌油,4天后热退出现尿黄、皮肤黄染,伴皮肤瘙痒、腹软,无压痛,肝右肋下1.5cm,脾未扪及,无腹水征。肝功能:ALT1200U/L,总胆红素71.8μmol/L,白蛋白38g/L,球蛋白29g/L,病前1个月曾到郊区某亲戚家吃饭,当地当时发现有甲肝肝炎患者,本病例诊断为: A.慢性乙型肝炎轻度B.慢性乙型肝炎中度 C.慢性乙型肝炎重度 D.病毒性肝炎、甲、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可能E.乙型肝炎并胆道感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