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重定语状语一般顺序

多重定语状语一般顺序

多重定语状语一般顺序
多重定语状语一般顺序

多重定语状语一般顺序:

一.多重定语一般顺序:

①领属、时间、处所②指称、数量③动词或动词性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⑤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另外注意:带“的”的放在不带“的”的之前

修改:

1.花园里红色的那几朵美丽的盛开着的玫瑰花被人摘走了。

2.她是正确的顺序(只填序号)教练。

①一位②篮球③优秀的④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⑤女⑥国家队里的

3.他是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岚山一中的语文教师。

二.多重状语一般顺序:

①表目的、原因或条件的介宾短语②表时间、处所的词或短语③表范围、程度的短语

④表情感的词或短语另外: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语前。

为了什么—何时—何地—范围—怎样---同谁

修改:

1.许多教师今天上午都同他在会议室里热情的交谈。

2.居里夫人艰辛地在简陋的工作室里经过漫长的研究发现了镭。

三.指出并修改语病

1.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

2.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方法。

3.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列宁过去所使用的东西。

4.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

5.那位失主在电视台昨天为表谢意又诚挚地为小赵点了一首歌。

四.高考链接

15.说话时重音不同,意思的侧重点往往也不同。在有关的词语下红线,使括号内外的句意相吻合。(2分)a.你为什么打他?(应该好好教育嘛!)

b.你为什么打他?(该打的是我。)

16.说话时停顿的地方不同,会引起意义上的差别。参照例句,用“/”标出句中该停顿的地方,使句子的意思与括号里的提示相符(每句只能有一次停顿)。(3分)

(例)(这份报告)我写/不好。(不赞成自己写)

(这份报告)我/写不好。(没有把握)

a.你说不过他也得说。(两个人都得说)

b.你说不过他也得说。(一个人说)

17.有的话如果孤立起来看,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放在一定的上下文里,就明确了。参照例句,在句前或句后的横线上加些话,使原句的意思变明确。(3分)

(例)我要炒肉丝,你把油拿来。

你要粉蒸肉,我要炒肉丝。

a.,开刀的是他父亲

b.开刀的是他父亲,.

8.两句话所表达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1)非经批准不能动用流动资金。

(2)非得经过批准才能动用流动资金。

B.(1)除非你去请,他才会来。

(2)除非你去请,他是不会来的。

C.(1)这样的事,我何尝愿意做?

(2)这样的事,我何尝不愿意做?

D.(1)他缺乏工作经验,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

(2)他缺乏工作经验,难免不出现一些差错。

范围(领属)+数量+动性+形性+名性+中心词

范围(领属)+数量+动性+形性+名性+中心词

一、多重定语的语序定位:

多重定语的语序排列一般是:表示领属或时间、处所的定语离中心词最远;其次是表示中心词“怎么样的”动词、动词性短语;再次是表示中心词“什么样的”形容词、形容词短语;离中心词最近的是表示“性质的”名词或名词短语。即:范围(领属)+数量+动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形容词性短语)+名词(名词性短语+中心词)。

例如:

1、例: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正确次序: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教练。]

2、《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一部/描写洋车夫生活的/催人泪下的/长篇/小说。

注意:多层定语的排列顺序有很大的强制性,由远及近层层递加至中心语上。如果排列不好,就会造成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例如:

1、德国一位外宾不慎遗失了1500元人民币。

本句主语有歧义。一种意思,外宾不是德国人,事情发生在德国;一种意思,外宾是德国人,事情发生在中国。这是由于“德国”、“一位”两个定语的语序排列

不当而产生的歧义。原句应是后一种意思,把“一位”挪到“德国”的前头就不会有歧义了。

2、两位优秀的有三十年教龄的我校语文老师被选为市人大代表。

本句属于多项定语语序不当,应把表领属的“我校”移到最前面,将“优秀的”放在“教龄的”之后。

(详细版)多项定语的顺序:

如果中心语前面的定语不止一项,也就是说一个中心语前面有多个定语,这些定语并不是随便叠加在一起的,那么这层层叠加的定语就存在一个排列顺序的问题。关于多项定语的顺序留学生的偏误如:

*那家工厂生产了塑料的优质的很多产品。

*我很喜欢精美的那本我的汉语词典。

*一辆刚买来的我的自行车被偷走了。

多项定语的顺序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一般来说,最基本的规则是限制性定语在描写性定语的前面。例如

姐姐的那条漂亮长裙非常贵。(领属+性状)

*漂亮的姐姐的那条长裙非常贵。(性状+领属)

那所校园里高大的树木很多。(处所+性状)

*高大的那所校园里树木很多。(性状+处所)

关于多项定语的顺序,除了上述基本规则外,还有以下几条细则:

如果多个定语都是限制性定语,按照距中心语由远到近的顺序依次是:

领属性定语+表处所或时间的定语+指示代词或数量短语。如:

我在南京的那位同学明天要来北京。(领属+处所+指量)

如果多个定语都是描写性定语,一般来说,它们的顺序是:

主谓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不带“的”的表属性、质料等的形容词、名词。如:

那个个子高高的漂亮的藏族姑娘。

综合起来,多向定语的顺序是:

领属定语+时间处所词语+指量短语+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不带“的”

的表质料、属性的形容词、名词。例如:

哥哥的那件新买的羊皮大衣丢了。(领属+指量+动词+质料)

山脚下那条碧玉般清澈的小河是我儿时的天堂。(处所+指量+形容词+不带“的”的形容词)

从逻辑上讲,跟中心语关系越密切的定语就越靠近中心语。但是,有些词语比如量词短语就比较灵活,位置可前可后。例如:

哥哥新买的那件羊皮大衣丢了。(领属+动词+指量+质料)

以上只是对多项定语的顺序作了一个大概的说明。应该说,在具体的语言运用中,由于说话者语言表达的各种需求,情况要远比这复杂得多,需要我们细心地去体会、把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扩展对话的方法来进行。如:

老师:美美,周末你去哪儿了?

学生:我去书店了?

老师:你买了什么?

学生:我买了书。

老师:你买了几本书?

学生:我买了一本书。

老师:你买了一本谁写的书?

学生:我买了一本杨红缨写的书。

老师:你买了一本杨红缨写的什么书?

学生:我买了一本杨红缨写的故事书。

老师:你买了一本杨红缨写的什么故事书?

学生:我买了一本杨红缨写的儿童故事书。

同样再和别的同学进行同样的扩展练习,不再赘述。

多项(多层)状语

1,什么是多项(多层)状语

所谓“多项状语”,是指一个句子中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语法意义的状语,这些状语从不同的语法意义上对中心语进行修饰或限制。例如:

所谓“多层状语”,指的完全是同一现象。所不同的只是所谓的“多层”是从层次的角度去考察的结果,指的是一个中心语的状语构成了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复杂层次。以上句为例,其复杂层次的情况如下图:

2,多项(多层)状语的语序问题

学习多项(多层)状语的重点是,了解并掌握各项状语的排列顺序。其排列顺序大致是:条件状语、时间状语、处所状语、语气状语、肯定状语、范围状语、否定状语、意愿状语、数量状语、程度状语、状态状语、性质状语、对象状语等。以上句为例,即:

总之,多项(多层)状语的排列顺序,原则上是取决于谓语内部的逻辑关系和表意需要。其排列顺序原则上是:同中心语逻辑关系越密切的,就越靠近中心语。因此,一些状语,主要是程度状语、范围状语、否定状语、状态状语、对象状语等,在语序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而且处在不同的位置上会导致句义的变化。例如:我们||都不去。→ 我们||不都去。

这样做||不很好。→ 这样做||很不好。

许多代表||昨天在休息室里都同他热情地交谈。

→ 许多代表||昨天在休息室里都热情地同他交谈。

3,多项(多层)状语的判定问题

学习、掌握多项(多层)状语,还有一个如何予以判定的问题。其基本的判定原则和方法,同多项(多层)定语的判定原则和方法。其中,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把状中短语作状语分析成两个状语。例如:

二、多重状语的语序定位:

多重状语按照语法规则和语言习惯,它们的排列顺序一般是:离中心词最远的应该是表示时间的或表示原因、目的的词语;接着是形容词或一般副词;再次是表示地点或方向的词语;离中心词最近的是表示状态的形容词。即:条件+时间+处所+范围或否定+程度+情态+对象+中心词。

例如:

1、这个名字早已/在他心里/深深地/留下了痕迹。

2、他星期天/又/在图书馆里/埋头/钻研了一整天。

3、一般情况下,冬冬课外活动时都会在操场上兴致勃勃地与队友切磋球技。

注意:和多重定语一样,多重状语也有较强的强制性,如果排列不当,不但会表达不清,还会引起歧义。

例如:

1、为了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必须把国民经济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搞上去。

修改:“搞”前头有两个状语:“把国民经济”和“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两个状语语序排列不当,应颠倒过来。

2、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祖国就不再是一个任意被帝国主义列强侮辱和掠夺的国家了。

修改:应把状语“任意”移到“列强”之后。

3、与作家不同的是,摄影家们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乡野的感受没有倾注于笔下,而是直接聚焦于镜头。

修改:应将“没有”移到“把自己……感受”前面,让“把自己……感受”紧靠中心词“倾注”才通顺。

附注:①句号的形式为“。”。句号还有一种形式,即一个小圆点“.”,一般在科技文献中使用。

②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

号。

③直行文稿引号改用双引号“﹄﹃”和单引号“﹂﹁”。

④此外还有方括号“[]”、六角括号“〔〕”、和方头括号“【】”。

⑤如果是整段文章或诗行的省略,可以使用十二个小圆点来表示。

⑥连接号还有另外三种形式,即长横“——”(占两个字的位置)、半字线“—”(占半个字的

位置)、和浪纹“~”(占一个字的位置)。

⑦专名号只用在古籍或某些文史著作里面。为了跟专名号配合,这类著作里的书名号可以用

浪线“﹏﹏”。

用法说明

句号:句号的形式为“。”。句号还有一种形式,即一个小圆点“ . ”,一般在科技文献中使用。陈述句末尾的停顿,用句号。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句号。

问号:问号的形式为“?”。疑问句末尾的停顿,用问号。反问句的末尾,也用问号。

叹号:叹号的形式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用叹号。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也用叹号。

逗号:逗号的形式为“,”。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

用逗号。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

顿号:顿号的形式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用顿号。

分号:分号的形式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用分号。

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 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也可以用分号。

冒号:冒号的形式为“:”。用在称呼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用在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也可以用冒号,以总结上文。

引号:引号的形式为双引号““””和单引号“…?”。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用引号标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用引号标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也用引号标示。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括号:括号常用的形式是圆括号“()”。此外还有方括号“[ ]”、六角括号“〔〕”和方头括号“【】”。行文中注释性的文字,用括号标明。注释句子里某些词语的,括注紧贴在被注释词语之后;注释整个句子的,括注放在句末标点之后。例如:

破折号:破折号的形式为“——”。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用破折号标明。话题突然转变,用破折号标明。声音延长,象声词后用破折号。事项列举分承,各项之前用破折号。

省略号:省略号的形式为“……”,六个小圆点,占两个字的位置。如果是整段文章或诗行的省略,可以使用十二个小圆点来表示。引文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列举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说话断断续续,可以用省略号标示。

着重号:着重号的形式为“.”。要求读者特别注意的字、词、句,用着重号标明。

连接号:连接号的形式为“-”,占一个字的位置。连接号还有另外叁种形式,即长横“——” (占两个字的位置)、半字线“ - ”(占半个字的位置) 和浪纹“ ~ ”(占一个字的位置)。两个相关的名词构成一个意义单位,中间用连接号。相关的时间、地点或数目之间用连接号,表示起止。相关的字母、阿拉伯数字等之间,用连接号,表示产品型号。

间隔号:间隔号的形式为“.”。外国人和某些少数民族人名内各部分的分界,用间隔号标示。书名与篇(章、卷) 名之间的分界,用间隔号标示。

书名号:书名号的形式为双书名号“《》”和单书名号“〈〉”。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用书名号标示。书名号里边还要用书名号时,外面一层用双书名号,里边一层用单书名号。

专名号:专名号的形式为“_____ ”。人名、地名、朝代名等专名下面,用专名号标示。专名号只用在古籍或某些文史着作里面。为了跟专名号配合,这类着作里的书名号可以用浪线“ ”。

标点符号的位置

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居左偏下,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破折号和省略号都占两个字的位置,中间不能断开。连接号和间隔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这四种符号上下居中。

着重号、专名号和浪线式书名号标在字的下边,可以随字移行。

2010年高考复习*标点符号用法(下面分为两种)

第一种

1、问号

疑问句末尾的停顿,用问。a)你见过金丝猴吗?b)他叫什么名字?c)去好呢,还是不去好?反问句的末尾,也用句号。

a)难道你还不了解我吗?b)你怎么能这么说呢?有的句子虽然有疑问词“谁”“什么”“怎么”等,但全句并不是疑问句,末尾不用问号。例如:)我也不知道该谁去。)请你问问他姓什么。

①我想养只鸽子,让它生鸽蛋给小孩儿玩。可是目前严重的问题是,有没有壁虎,假定有了,会不会偷鸽蛋?小雨突发奇想地说:“今天阳光灿烂,我上你家看看好吗?”博文打趣地说:“去我家?去我家干嘛,扶贫吗,哈哈。” 王老师走进高三(25)班教室,问道:“作业写完了吗?同学们。” 要别人知道你这不难。关键是你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秦文君《伟人细胞》) 当时他说了什么?究竟有没有说?他都不记得了。(高晓声《陈奂生上城》) 有一次与一个作家朋友聊天,我问他学写作的最初动机是什么?(史铁生《我与地坛》) 鲁迅先生为什么写《自嘲》这首诗?是值得一谈的问题。()

⑧这是什么?新式武器试验场,国防设施的伪装,中国人修筑的马奇诺防线,抑或又一条长城?他们愕然了。()

思考:问号复习关注的重点是什么?

结论:

2、顿号

1)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用顿号。例如:)亚马逊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正方形是四边相等、四角均为直角的四边形。

3)如果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要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要用顿号。

例如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下列顿号用法正确与否,请判断之。

①教室里有五、六个人。每逢三五日,她都要去赶集,在农贸市场上总能看到她采购时讨价还价的身影。语文课本第三册四五单元是小说,同学们学习得很有兴趣。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他退休后生活很丰富遛遛鸟呀打打麻将呀听听戏呀。例如:)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在长江上游,瞿塘峡像一道闸门,峡口险阻;巫峡像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每一曲,每一折,都像一幅绝好的风景画,神奇而秀美;西陵峡水势险恶,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例如: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也可用分号。例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

(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三)县、自治县为乡、民族乡、镇。

①人们常说:工具书是不会说话的老师;是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是一座通向成功之路的桥梁。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赵王和大臣们商议,去,怕有危险;不去,表示胆怯,一时决定不下。如果每做一件事,都要从钱来考虑,有钱就做,没有钱就不做,钱多的就多做,钱少的就少做,“实惠”论》)是的,这里的湖光山色,密柳长堤;这里的茂林修竹,桑田苇泊;这里的乍雨乍晴的天气,使我看到了黄鹂的全部美丽,这是一种极致。南广河没有金沙江那样磅礴的气势;但是金沙江也难得有南广河如此安逸的情怀。物质的追求和生活的安逸可以分散人们在工作、劳动、学习上的精力;还可以养成人们拖拉懒散的作风。雨,越下越大,风,越刮越急。拿《三人行》这篇课文来说,它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了“王吉文背着小周前进”;“王吉文轮流背着小周和黄元庆前进”;“小周和黄元庆匍匐着拖王吉文前进”这几段。用在称呼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例如:同志们,朋友们:现在开会了。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例如:他十分惊讶地说:"啊,原来是你"!用在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例如: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也可以用冒号,以总结上文。例如: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化学系学习;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①这个学期本系决定开五门选修课,一门是社会学,20个课时;一门是世界文学史,约30个课时;一门是中国哲学史,30个课时;一门是西方美学概论,20个课时;一门是心理学概论,25个课时。()

②李博的爷爷刚从乡下回来,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农村的土特产品。他一副神秘的样子问我,“你想不想去乡下看看呀?”()

③总公司领导认为:造成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一、具体施工单位对安全问题不重视,只抓生产进度,不抓安全;二、具体操作人员违反安全操作规程。()

④公司领导决定召开一次中层领导干部会议,讨论:本公司发展扩大业务范围的问题。()⑤)“这是国家财产,不能随便动!”王师傅看不惯这几个人的作派,严肃地说:“就是拿走这里一根铁丝,也是破坏行为!”,(()(

⑥(2004年全国卷)《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正式确立了:“自然因素造成的灾害,由各级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

⑦本市文坛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

⑧李老教导他的学生说:“一定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思考: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冒号?

结论:

5、引号

1)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用引号标示。例如:A)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况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B)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C)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兼备,充满生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用引号标示。例如: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具有特殊含意的词语,也用引号标示。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①去年一年,日本广岛县为了笼络中央内阁官员,竟举办了474 次所谓的非正式联谊会。()②以《团结、友谊、交融、发展》为主题的第48 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今天在“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广场隆重开幕。()

③耿大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怕人笑话,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

④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自行建造的国产化商业核电站“秦山第二核电站”的2 号机组核反应堆首次临界试验获得成功,将于年内并网发电。()

⑤我们的口号是“一切为了孩子”!()

⑥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火种犹存。共产党人“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真不是和你说着玩儿,”洪民一本正经地说,“如果你能出山,咱们一

多重定语状语

病句——语序不当 辨析病句,要有程序:先找主谓宾,看搭配;接着查定状补,看修饰;再品味语意,看逻辑;其次要抓关键:抓关联词,看逻辑和位置;抓并列短语,看类别和搭配;抓否定词,看正反;抓双面词,看对应。 1.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 2. 那条山脚下碧玉般清澈的小河是我儿时的天堂。 3.(2011年广东)D.我先来得展厅后面一座小山上,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由一块茶色玻璃构成的覆斗形上盖,它保护着古墓的发掘现场。 多项定语次序不当 我们学校的一位有二十年教学经验的优秀女教师 顺序:表示领属关系的词语/表示时间、处所的词语+指示代词或数量词短语+动词或动词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名词或名词短语。 带“的”的定语一般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结构复杂的定语一般放在结构简单的定语之前。 (练习巩固) 1.两位优秀的有三十年教龄的我校语文老师被选为市人大代表。 2.(2016济南三模)360公司的天眼系统,全称叫做“全球网络攻击实时监测预警系统”,这个系统能够实时捕获发生在全球成规模的每一个角落的网络攻击。 3.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列宁过去所使用的东西。 4.一位优秀的有30多年教龄的哈工大物理系教授因病去世了,全校师生以各种方式表示哀悼。 5.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 6.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 7.这种管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讨论。 8.他把我们几个团的负责干部叫到一起。 9. (2014·湖南) 家风是最为宝贵的一个家族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有影响力有美誉度的家族必备的要素。 10.(2014·四川)全国规模最大的两栖爬行动物标本馆,已经收藏了10万多号标本,这些标本几乎覆盖了所有中国的两栖爬行动物种类。 11.美国联邦调查局逮捕了职业间谍埃姆,揭开了美国情报史上特大的在职情报人员为外国提供绝密情报的丑闻。 12.(2015·四川)《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是首次四川针对贫困人群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将精准扶贫确定为重要原则,从最贫困村户人手,让老乡过上好日子。

多项定语和多重状语的排序之欧阳音创编

1多项定语的一般语序是:①领属性定语,时间、处所定语;②表指称数量的短语;③动词或动词性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搜索语;⑤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另外应当注意,带“的”的定语应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如:花园里(领属性的)那(指示代词)几朵(数量词)盛开的(动词)美丽的(形容词)红色(形容词)玫瑰花(名词)被人摘走了。如果违反多项定语语序的一般规律,就会造成定语语充不当的错误。病例 1 1956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了2900前新出土的文物。(句中表领属性的定语“新出土”应放在表时间短语“2900年前”的前面)。病例2 大厅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不同时期的任长霞同志生前用的衣物、书籍与批阅过的文件,赌物思人,悲从中来,大家早已热泪盈眶。(“衣物、书籍与批阅过的文件”之前的多重定语语序失当。领属性定语“任长霞同志生前用的”,应放在最前面,接着是时间定语“不同时期的”,最后是“各式各样的”,否则“各式各样”、“不同时期”有修饰“任长霞”之嫌,容易造成歧义。) 2、多项状语语序不当多项状语的一般语 序是:①表目的、原因或条件的介宾短语;②表时 间、处所的词或短语;③表范围程度的短语;④表 情感的词或短语。另外,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 挨在中心语前。即:为了什么(目的)→何时(表 时间的名词)→何地(表处所的介宾短语)→范围 (表范围程度的副词)→怎样(表情态的形容词) →同谁(表对象的介宾短语)。如:许多教师今天 早上(时间)在会议室里(表处所)都(表范围) 热情地(表情态)同他(表对象)交谈。如果违反 多项状语语序的一般规律,就会造成状语语序不当 的错误。病例 3 居里夫人艰辛地在简陋的工作室

多重定语状语一般顺序审批稿

多重定语状语一般顺序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多重定语状语一般顺序: 一.多重定语一般顺序: ①领属、时间、处所②指称、数量③动词或动词性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⑤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另外注意:带“的”的放在不带“的”的之前 ? 修改: 1.花园里红色的那几朵美丽的盛开着的玫瑰花被人摘走了。 ? ? 2.她是正确的顺序(只填序号)教练。 ①一位②篮球③优秀的④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⑤女⑥国家队里的 ? ? 3.他是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岚山一中的语文教师。 ? ? 二.多重状语一般顺序: ①表目的、原因或条件的介宾短语②表时间、处所的词或短语③表范围、程度的短语 ④表情感的词或短语?另外: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语前。 为了什么—何时—何地—范围—怎样---同谁 修改: 1.许多教师今天上午都同他在会议室里热情的交谈。 ? ? 2.居里夫人艰辛地在简陋的工作室里经过漫长的研究发现了镭。 ? 三.指出并修改语病 1.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 2.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方法。 3.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列宁过去所使用的东西。 4.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 5.那位失主在电视台昨天为表谢意又诚挚地为小赵点了一首歌。 四.高考链接 15.说话时重音不同,意思的侧重点往往也不同。在有关的词语下红线,使括号内外的句意相吻合。(2分)a.你为什么打他( 应该好好教育嘛!) b.你为什么打他(

该打的是我。) 16.说话时停顿的地方不同,会引起意义上的差别。参照例句,用“/”标出句中该停顿的地方,使句子的意思与括号里的提示相符(每句只能有一次停顿)。(3分) (例)(这份报告)我写/不好。(不赞成自己写) (这份报告)我/写不好。(没有把握) a.你说不过他也得说。(两个人都得说) b.你说不过他也得说。(一个人说) 17.有的话如果孤立起来看,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放在一定的上下文里,就明确了。参照例句,在句前或句后的横线上加些话,使原句的意思变明确。(3分) (例)我要炒肉丝,你把油拿来。 你要粉蒸肉,我要炒肉丝。 a.,开刀的是他父亲 b.开刀的是他父亲,. 8.两句话所表达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1)非经批准不能动用流动资金。 (2)非得经过批准才能动用流动资金。 B.(1)除非你去请,他才会来。 (2)除非你去请,他是不会来的。 C.(1)这样的事,我何尝愿意做? (2)这样的事,我何尝不愿意做? D.(1)他缺乏工作经验,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 (2)他缺乏工作经验,难免不出现一些差错。 范围(领属)+数量+动性+形性+名性+中心词 范围(领属)+数量+动性+形性+名性+中心词 一、多重定语的语序定位: 多重定语的语序排列一般是:表示领属或时间、处所的定语离中心词最远;其次是表示中心词“怎么样的”动词、动词性短语;再次是表示中心词“什么样的”形容词、形容词短语;离中心词最近的是表示“性质的”名词或名词短语。即:范围(领属)+数量+动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形容词性短语)+名词(名词性短语+中心词)。

多重定语状语一般顺序

多重定语状语一般顺序: 一.多重定语一般顺序: ①领属、时间、处所②指称、数量③动词或动词性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⑤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另外注意:带“的”的放在不带“的”的之前 修改: 1.花园里红色的那几朵美丽的盛开着的玫瑰花被人摘走了。 2.她是正确的顺序(只填序号)教练。 ①一位②篮球③优秀的④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⑤女⑥国家队里的 3.他是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岚山一中的语文教师。 二.多重状语一般顺序: ①表目的、原因或条件的介宾短语②表时间、处所的词或短语③表范围、程度的短语 ④表情感的词或短语另外: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语前。 为了什么—何时—何地—范围—怎样---同谁 修改: 1.许多教师今天上午都同他在会议室里热情的交谈。 2.居里夫人艰辛地在简陋的工作室里经过漫长的研究发现了镭。 三.指出并修改语病 1.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 2.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方法。 3.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列宁过去所使用的东西。 4.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 5.那位失主在电视台昨天为表谢意又诚挚地为小赵点了一首歌。 四.高考链接 15.说话时重音不同,意思的侧重点往往也不同。在有关的词语下红线,使括号内外的句意相吻合。(2分)a.你为什么打他?(应该好好教育嘛!) b.你为什么打他?(该打的是我。) 16.说话时停顿的地方不同,会引起意义上的差别。参照例句,用“/”标出句中该停顿的地方,使句子的意思与括号里的提示相符(每句只能有一次停顿)。(3分)

(例)(这份报告)我写/不好。(不赞成自己写)(这份报告)我/写不好。(没有把握) a.你说不过他也得说。(两个人都得说) b.你说不过他也得说。(一个人说)

多重修饰语排序问题

多层修饰语排序规则(本文讲述多重定语和多 重状语排序问题) 多层修饰语排序规则 语文中常常碰到句子的中心词前有多层修饰,其排列必须讲究一定的次序或符合一定的语言习惯,否则就会造成修饰语错位,最常见的是多层定语或多层状语错位。 (一)多重定语排序夫则 多重定语一般规律是: 表示领属或时间、处所的定语离中心词最远;其次是表示中心词“怎么样的” 动词、动词性短语;再次是表示中心词“什么样的”形容词、形容词短语;离中心词最近的是表示“性质的”名词或名词短语。 所以,多项定语的语序一般是:领属性词+数量+动词(短语)+形容词+名词+中心词。 例如: 1、国家队里一位有二十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女教练。 2、两位优秀的有三十年教龄的我校语文老师被选为市人大代表。 解析:应把表领属的“我校”移到最前面,将“优秀的”放在“教龄的”之后。属于多项定语语序不当。

(二)多重状语顺序规则 多重状语按照语法规则和语言习惯,它们的排列顺序一般是:离中心词最远的应该是表示时间的或表示原因、目的的词语;接着是形容词或一般副词;再次是表示地点或方向的词语;离中心词最近的是表示状态的形容词。 所以,多层状语的语序一般是:条件+时间+处所+范围或否定+程度+情态+对象+中心词。 例如: 1、他星期天又在图书馆里埋头钻研了一整天。 2、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祖国就不再是一个任意被帝国主义列强侮辱和掠夺的国家了。 解析:应把状语“任意”移到“列强”之后。属于多项层语语序不当。 注意:如果有表对象的介宾短语,则介宾短语必须紧靠中心词。 3、与作家不同的是,摄影家们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乡野的感受没有倾注于笔下,而是直接聚焦于镜头。(2004湖南卷) 解析:应将“没有”移到“把自己……感受”前面,让“把自己……感受”紧靠中心词“倾注”才通顺。

(完整版)多重定语修饰词的排列顺序

多重定语修饰词的排列顺序 (1)名词修饰语 多项定语与中心语的正确次序一般是:①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②指称或数量的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 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前。 例如: 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一位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正确次序: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女教练。 下面是多项定语次序不当的例子: ①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表数量的“许多”应紧靠中心短语) ②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表性质的“无穷的”应紧靠中心词) ③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过去所使用的东西。(表性质的“各式各样”应紧靠中心词。) 下面是定语误放状语位置的例子: ①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一连串”应修饰“事情”) ②这种管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讨论。(“广泛”应修饰“讨论”,“地”改为“的”) 下面是定语和中心语位置颠倒的例子: 我国石油的生产,基本供应国内。(“石油的生产”应为“生产的石油”) (2)动词修饰语 多项状语次序比较复杂,须特别注意的是:多层状语的排序取决于状语内部的逻辑关系和表义的需要。多层状语的一般排列次序是:表示时间的名词、表示处所的介词短语、表示范围的副词、表示情态的形容词、表示对象的介词短语 ①先时间后处所;②先介词结构后情态动词、形容词;③表示对象的介词结构一般紧靠中心语;④不要弄错修饰对象。 看下面的例子: ①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上一世纪曾发生过一场血战。(“上一世纪”应放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前) ②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被列强”应放在“任意”前) ③科学家急于对兰花在最有异域色彩的热带物种标本完全消失之前进行研究。(“对兰花”应放“进行”前) ④美国有15个洲禁止黑人在娱乐场所与白人享有平等的地位。(“与白人”应修饰“平等”) ⑤大家就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广泛”应修饰“交换”) ⑥开考半个小时后,就有人陆续交卷。(“陆续”应修饰“有”) (3)关联词语的位置

多重修饰语排序问题

多层修饰语排序规则(本文讲述多重定语和多重状语排序问题) 多层修饰语排序规则 语文中常常碰到句子的中心词前有多层修饰,其排列必须讲究一定的次序或符合一定的语言习惯,否则就会造成修饰语错位,最常见的是多层定语或多层状语错位。 (一)多重定语排序夫则 多重定语一般规律是: 表示领属或时间、处所的定语离中心词最远;其次是表示中心词“怎么样的” 动词、动词性短语;再次是表示中心词“什么样的”形容词、形容词短语;离中心词最近的是表示“性质的”名词或名词短语。 所以,多项定语的语序一般是:领属性词+数量+动词(短语)+形容词+名词+中心词。 例如: 1、国家队里一位有二十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女教练。

2、两位优秀的有三十年教龄的我校语文老师被选为市人大代表。 解析:应把表领属的“我校”移到最前面,将“优秀的”放在“教龄的”之后。属于多项定语语序不当。 (二)多重状语顺序规则 多重状语按照语法规则和语言习惯,它们的排列顺序一般是:离中心词最远的应该是表示时间的或表示原因、目的的词语;接着是形容词或一般副词;再次是表示地点或方向的词语;离中心词最近的是表示状态的形容词。 所以,多层状语的语序一般是:条件+时间+处所+范围或否定+程度+情态+对象+中心词。 例如: 1、他星期天又在图书馆里埋头钻研了一整天。 2、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祖国就不再是一个任意被帝国主义列强侮辱和掠夺的国家了。 解析:应把状语“任意”移到“列强”之后。属于多项层语语序不当。 注意:如果有表对象的介宾短语,则介宾短语必须紧靠中心词。 3、与作家不同的是,摄影家们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乡野的感受没有倾注于笔下,而是直接聚焦于镜头。(2004湖南卷)

多重定语与多重状语的语序

多重定语的语序排列一般是:表示领属或时间、处所的定语离中心词最远;其次是表示中心词“怎么样的” 动词、动词性短语;再次是表示中心词“什么样的”形容词、形容词短语;离中心词最近的是表示“性质的”名词或名词短语。即: 范围(领属)+数量+动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形容词性短语)+名词(名词性短语+中心词。例如: 1、国家队里/一位/有二十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女/教练。 2、《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一部/描写洋车夫生活的/催人泪下的/长篇/小说。 多层定语的排列顺序有很大的强制性,由远及近层层递加至中心语上。如果排列不好,就会造成多层定语语序不当。例如: 1、德国一位外宾不慎遗失了1500元人民币。 本句主语有歧义。一种意思,外宾不是德国人,事情发生在德国,另一种意思,外宾是德国人,事情发生在中国。这是由于“德国”、“一位”两个定语的语序排列不当而产生的歧义。原句应是后一种意思,把“一位”挪到“德国”的前头就不会有歧义了。 2、两位优秀的有三十年教龄的我校语文老师被选为市人大代表。 本句属于多项定语语序不当,应把表领属的“我校”移到最前面,将“优秀的”放在“教龄的”之后。 多重状语按照语法规则和语言习惯,它们的排列顺序一般是:离中心词最远的应该是表示时间的或表示原因、目的的词语;接着是形容词或一般副词;再次是表示地点或方向的词语;离中心词最近的是表示状态的形容词。即:条件+时间+处所+范围或否定+程度+情态+对象+中心词。例如:

1、这个名字早已/在他心里/深深地/留下了痕迹。 2、他星期天/又/在图书馆里/埋头/钻研了一整天。 和多重定语一样,多重状语也有较强的强制性,如果排列不当,不但会表达不清,还会引起歧义。例如: 1、为了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必须把国民经济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搞上去。 “搞”前头有两个状语:“把国民经济”和“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两个状语语序排列不当,应颠倒过来。 2、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祖国就不再是一个任意被帝国主义列强侮辱和掠夺的国家了。 应把状语“任意”移到“列强”之后。 3、与作家不同的是,摄影家们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乡野的感受没有倾注于笔下,而是直接聚焦于镜头。 应将“没有”移到“把自己……感受”前面,让“把自己……感受”紧靠中心词“倾注”才通顺。

多重定语

多重定语: 正确的语序应是: 表示领属的名词、代词或短语(谁)+数量短语+动词、动词短语+形容词、形容词短语+表性质的名词。 如:(我们的)(一位)(有经验的)(优秀的)(数学)老师。 错例: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列宁过去使用过的东西。 看见句中有数量词语,检查是否患数量词位置不当症。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一个语文老师关心的问题。 是科长、处长,还是局长? ——多重定语、状语语序不当 重庆/ 吴锡志 【语病趣话】 那天,去冷饮店买冷饮,我刚走到门口,突然听见服务生扯着嗓子大声喊道:“喂,那位穿着短头发红裙子的女士,回来,我还没找零给你呢。”这位女士,停下脚步,下意识地捋了捋自己的头发,说:“神经病!”我笑得前仰后合,服务生则莫名其妙地一脸尴尬。 【知识讲解】 这位服务生闹的笑话,从我们语法的角度看,是多重定语的语序不当。在现代汉语语法中,多重定语或是多重状语的排序,就像科长、处长、局长的排序一样严格、分明,这个语序不能乱,否则就有语病。下面,我们就来讲一讲,语序不当的语病。 1、多重定语语序不当。 ①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 ②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教练。 这两个句子都存在多重定语语序不当的语病。第①句,力量前有两个定语,“无穷的”、“蕴藏着的”,从这两个定语的类型看,前者是形容词作定语,后者动词作定语。正确的语序是“蕴藏着的无穷的力量”。第②句的情况则比

较复杂,“教练”前有五重定语,“一位”是“数量词”作定语,“优秀的”是形容词作定语,“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是动词短语作定语,“国家队的”是表领属性的名词短语作定语,“篮球”是表类别的名词作定语,正确的语序是“国家队的一位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教练”。 由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多重定语的语序可按以下次序排列: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指代或数量词+动词或动词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名词或名词短语+中心语。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 上述次序,我们可以简化这样一句口诀:“属数动形名。”这样就更容易记忆了。当然,培养良好的语感也是不可忽视的。 2、多重状语语序不当。 ③为了争取高速度,我们必须狠抓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国民经济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搞上去。 ④许多老师热情地在休息室里昨天都同他交谈。 这两个句子都存在着多重状语语序不当的毛病。第③句“搞上去”前有两重状语,“把国民经济”是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作定语,“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是表示方式的介宾短语作定语。正确的语序是“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第④句,“交谈”前有五重定语,“热情地”是表示情态的副词作状语,“在休息室里”是处所状语,“昨天”是时间状语,“都”是表范围的副词作状语,“同他”是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作定语。它正确的语序是“许多老师昨天在休息室里都热情地同他交谈。 多重状语一般按照下面的次序排列: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表时间或处所的+表语气(副词)或对象的(介宾短语)+表情态或程序的+中心词。值得注意的是,表时间的状语一般放在表处所的状语之前,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放在中心语前。掌握多重状语的语序,语法很重要,语感也同样重要。 【小测试】 找出下面的句子的语病,并进行修改。 1、把“①精心制作,②一种,③在别的地方,④人们不易吃到的,⑤特别细巧的”这五个定语填入到下面句子的横线上,正确的语序 是:。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多重定语状语一般顺序:(完美整理版)

多重定语状语一般顺序: 基础知识 0524 0927 : 多重定语状语一般顺序: 一.多重定语一般顺序: ①领属、时间、处所②指称、数量③动词或动词性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⑤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另外注意:带“的”的放在不带“的”的之前 修改: 1.花园里红色的那几朵美丽的盛开着的玫瑰花被人摘走了。 2.她是正确的顺序(只填序号)教练。 ①一位②篮球③优秀的④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⑤女⑥国家队里的 3.他是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岚山一中的语文教师。 二.多重状语一般顺序: ①表目的、原因或条件的介宾短语②表时间、处所的词或短语③表范围、程度的短语

④表情感的词或短语另外: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语前。 为了什么—何时—何地—范围—怎样同谁 修改: 1.许多教师今天上午都同他在会议室里热情的交谈。 2.居里夫人艰辛地在简陋的工作室里经过漫长的研究发现了镭。 三.指出并修改语病 1.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 2.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方法。 3.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列宁过去所使用的东西。 4.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 5.那位失主在电视台昨天为表谢意又诚挚地为小赵点了一首歌。 四.高考链接 15.说话时重音不同,意思的侧重点往往也不同。在有关的词语下红线,使括号内外的句意相吻合。(2分) a.你为什么打他?(应该好好教育嘛!) b.你为什么打他?(该打的是我。) 16.说话时停顿的地方不同,会引起意义上的差别。参照例句,用“/”标出句中该停顿的地方,使句子的意思与括号里的提示相符(每句只能有一次停顿)。(3分) (例)(这份报告)我写/不好。(不赞成自己写) (这份报告)我/写不好。(没有把握) a.你说不过他也得说。(两个人都得说) b.你说不过他也得说。(一个人说) 17.有的话如果孤立起来看,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放在一定的上下文里,就明确了。参照例句,在句前或句后的横线上加些话,使原句的意思变明确。(3

多项定语多项状语

(一)、多层定语排列顺序不当。 识记:多层定语排列顺序一般是:①表示领属或时间处所的,②指名称或数量的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带“的”的定语要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 概括: 多层定语从远到近的顺序一般是: 表领属关系(谁的) 表示时间、处所(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表指代或数量(多少) 表动词性词语、主谓短语(怎样的) 表形容词性短语(什么样的) 表性质、类别或范围–名词或名词短语(什么) (中心语) 典型例句: ⑴她是我们学校的(表领属)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词)数学(名词)女(名词)教师。 ⑵我国(表领属)一座(数量)年产300万吨钢的(动词短语)大型(形容词短语)炼钢厂昨日开始上市。 如果不按这个排列就是顺序不当,读起来别扭。 常见例句 ①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方法。 运用:句中宾语中心词“方法”的前面有一个长定语,“有效的”是一个形容词,相当于例句中的“优秀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是两个动词性短语,相当于例句中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对照例句,可见位置不对,应为“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有效的方法”。 ②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 运用:句中主语中心词“妇女、老人和孩子”的前面有两个修饰语,“许多”表数量,相当于例句中的“一位”,“附近”是地点,相当于例句中的“国家队的”,对照例句,可见这两者的位置应对调过来,成为“附近的许多妇女、老人和孩子”才通顺,从而判定原句语序不当。 (二)、多层状语排列顺序不当。 多层状语排列顺序一般是:①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②表时间的名词或介宾短语,③表处所的名词或介宾短语,④副词(表范围或频率),⑤形容词或动词(表情态),⑥表对象的介宾短语。 识记:多层状语的一般排列次序应当是: [表条件] [表时间][表处所] [表语气][表数量] [表范围][表频率] [表程度] [表情态方式][表对象] 中心语 典型例句: ⑴那位失主为表谢意(表目的)昨天(时间)在电视台(地点)又(副词)诚挚地(形容词)为他(表对象)点了一首歌。 ⑵他为了记住这篇演讲稿(表目的),今天早晨(时间)在寝室里(地点)还(副词)仔细地(形容词)把它(表对象)看了一遍。

多重定语状语一般顺序

多重定语状语一般顺序: 一. 多重定语一般顺序: ①领属、时间、处所②指称、数量③动词或动词性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⑤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另外注意:带“的”的放在不带“的”的之前 修改: 1. 花园里红色的那几朵美丽的盛开着的玫瑰花被人摘走了。 2. 她是正确的顺序(只填序号)教练。 ①一位②篮球③优秀的④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⑤女⑥国家队里的 3. 他是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岚山一中的语文教师。 二. 多重状语一般顺序: ①表目的、原因或条件的介宾短语②表时间、处所的词或短语③表范围、程度的短语 ④表情感的词或短语另外: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语前。 为了什么一何时一何地一范围一怎样---同谁 修改: 1. 许多教师今天上午都同他在会议室里热情的交谈。 2. 居里夫人艰辛地在简陋的工作室里经过漫长的研究发现了镭。 三. 指出并修改语病 1. 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 2.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方法。 3. 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列宁过去所使用的东西。 4. 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 5. 那位失主在电视台昨天为表谢意又诚挚地为小赵点了一首歌。 四. 局考链接 15. 说话时重音不同,意思的侧重点往往也不同。在有关的词语下红线,使括号内外的句意 相吻合。(2分) a .你为什么打他?(应该好好教育嘛!) b .你为什么打他?(该打的是我。) 16. 说话时停顿的地方不同,会引起意义上的差别。参照例句,用“/"标出句中该停顿的 地方,使句子的意思与括号里的提示相符(每句只能有一次停顿)。(3分) (例)(这份报告)我写/不好。(不赞成自己写) (这份报告)我/写不好。(没有把握) a. 你说不过他也得说。(两个人都得说) b .你说不过他也得说。(一个人说) 17. 有的话如果孤立起来看,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放在一定的上下文里,就明确了。参照例 句,在句前或句后的横线上加些话,使原句的意思变明确。(3分) (例)我要炒肉丝,你把油拿来。 你要粉蒸肉,我要炒肉丝。 a . ,开刀的是他父亲 b. 开刀的是他父亲,. 8.两句话所表达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1)非经批准不能动用流动资金。 (2)非得经过批准才能动用流动资金。 B. (1)除非你去请,他才会来。 (2)除非你去请,他是不会来的。

多重定语和状语

多重定语和状语 一、例题引路 【2008年高考江苏卷】A。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解析】A 项语序不当,“碰撞、融合、交流”应改为“碰撞、交流、融合”。 【2008年高考四川卷】C.市政府决定配合奥运项目的实施,重点抓好地铁建设、危旧房改造、污水处理等工程工作,加快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的进程。 【解析】C.“加快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的进程”语序不当,应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进程。”;【2008年高考湖北卷】B.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不管他的身体有多差,生活条件再不好,精神压力有多大,他都坚持创作。 【答案解析】B项属于语序不当。关联词语“不管---都”领起的内容,都从属于“他”,“他”提到前边才合适; ?二、考点复习 ?语序不当的类别: ?①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②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③虚词的位置安排得不恰当;特别是“把”字短语位置不当 ?④分句语序不当 ?⑤主语与关联词语或并列词语语序不当 ?(一)、多项定语次序不当 ?例1、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正确次序: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 篮球(名词)教练。 ?【教师提示】:多项定语的正确次序一般可按以下次序排列:a.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b.指 称或数量的短语;c.动词或动词短语;d.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e.名词或名词短语。另外,带“的” 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 ?例2、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 ?分析:句中主语中心词“妇女、老人和孩子”的前面有两个修饰语,“许多”表数量,相当于例句中的 “一位”,“附近”是地点,相当于例句中的“国家队的”,对照例句,可见这两者的位置应对调过来,成为“附近的许多妇女、老人和孩子”才通顺,从而判定原句语序不当。 ?例3、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方法。 ?分析:句中宾语中心词“方法”的前面有一个长定语,“有效的”是一个形容词,相当于例句中的“优 秀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是两个动词性短语,相当于例句中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对照例句,可见位置不对,应为“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有效的”方法。 ?例4、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列宁过去所使用的东西。(“列宁过去所使用的”移到“各式各样”前。) ?例5、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把“一连串”移到“事情”前) ?例6、这种管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讨论。(“广泛”应移到“讨论”前,“地”改为 “的”) ?例7、他把我们几个团的负责干部叫到一起。(“几个”应放在“负责干部”前) ?(二)、多项状语次序不当

多层定语、状语语序

1、定语和中心语位置颠倒 例1: 作为一种助学贷款的消费信贷,市场需求的潜力很大。大力发展这项贷款业务,为商业银行开拓信贷市场,培育业务增长点提供了契机。 例2: 一个阴云密布的傍晚,盛夏大地的热闹纷繁突然沉寂下来。 分析: 例1中“消费信贷”与“助学贷款”的位置颠倒,“助学贷款”属于“消费信贷”的一种,应改为“作为一种消费信贷的助学贷款”。 例2中“热闹纷繁”与“大地”的位置颠倒,“热闹纷繁”是修饰“大地”的定语,应改为“热闹纷繁的大地”。 2、定语误用为状语 例1: 丰富的社会实践,使他广阔地开辟了生活空间。 例2: 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 分析: 例1形容词“广阔”应放在“生活空间”之前作定语,改为“开辟了广阔的生活空间”。 例2“一连串”应当作“事情”的定语,不应当作“发生”的状语,因此,应放在“事情”之前。 3、状语误用为定语 例1: 在职工代表大会上,我们向厂方提出了关于工资制度改革的明确意见。 例2: 这家学校的MBA没有全国统一认可的学历文凭,其毕业生进入国企时不被承认,而流向了更多的外企。 分析: 例1形容词“明确”应该作状语修饰“提出”,而不是作定语修饰“意见”。因此,应把“明确”放在“提出”之前。 例2“更多”作状语修饰“流向”,应将“更多的”放在“流向”之前,并将“的”改为“地”。 4、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例1: (这个)(盛产哈密瓜的)(地处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小镇,还以其富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闻名。 例2: (教学用的)(那一台)(去年刚从国外进口的)(中文系的)(数码)(录音)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突然出现了故障。 分析: 多层定语从远到近的顺序一般是: (表领属关系(谁的)

多重定语与多重状语的语序定位

多项定语一般按以下次序:表示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指称或数量词—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如: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多项状语一般按以下次序:表示目的和原因的(介宾短语)—表时间或处所的(名词)—表语气(副词)或对象的(介宾短语)—表情态或程度的(副词)。 如:许多老师昨天在休息室里都热情地同他交谈。 多重定语与多重状语的语序定位 多重定语的语序排列一般是:表示领属或时间、处所的定语离中心词最远;其次是表示中心词“怎么样的”动词、动词性短语;再次是表示中心词“什么样的”形容词、形容词短语;离中心词最近的是表示“性质的”名词或名词短语。即: 范围(领属)+数量+动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形容词性短语)+名词(名词性短语+中心词。例如: 1、国家队里/一位/有二十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女/教练。 2、《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一部/描写洋车夫生活的/催人泪下的/长篇/小说。 多层定语的排列顺序有很大的强制性,由远及近层层递加至中心语上。如果排列不好,就会造成多层定语语序不当。例如: 1、德国一位外宾不慎遗失了1500元人民币。 本句主语有歧义。一种意思,外宾不是德国人,事情发生在德国,另一种意思,外宾是德国人,事情发生在中国。这是由于“德国”、“一位”两个定语的语序排列不当而产生的歧义。原句应是后一种意思,把“一位”挪到“德国”的前头就不会有歧义了。

2、两位优秀的有三十年教龄的我校语文老师被选为市人大代表。 本句属于多项定语语序不当,应把表领属的“我校”移到最前面,将“优秀的”放在“教龄的”之后。 多重状语按照语法规则和语言习惯,它们的排列顺序一般是:离中心词最远的应该是表示时间的或表示原因、目的的词语;接着是形容词或一般副词;再次是表示地点或方向的词语;离中心词最近的是表示状态的形容词。即:条件+时间+处所+范围或否定+程度+情态+对象+中心词。例如: 1、这个名字早已/在他心里/深深地/留下了痕迹。 2、他星期天/又/在图书馆里/埋头/钻研了一整天。 和多重定语一样,多重状语也有较强的强制性,如果排列不当,不但会表达不清,还会引起歧义。例如: 1、为了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必须把国民经济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搞上去。 “搞”前头有两个状语:“把国民经济”和“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两个状语语序排列不当,应颠倒过来。 2、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祖国就不再是一个任意被帝国主义列强侮辱和掠夺的国家了。 应把状语“任意”移到“列强”之后。 3、与作家不同的是,摄影家们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乡野的感受没有倾注于笔下,而是直接聚焦于镜头。 应将“没有”移到“把自己……感受”前面,让“把自己……感受”紧靠中心词“倾注”才通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